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第一百七十二

《卷第一百七十二》[View] [Edit] [History]

1
宋紀一百七十二起柔兆敦牂七月,盡屠維作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2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3
秋七月壬戌,泉州饑,州民謝應瑞自出私鈔四十餘萬,糴米以賑鄉井,全活甚眾,詔補進義校尉。
4
蒙古自太宗殂後,諸王近屬,自相攻戰,國內大亂。是月,太宗六皇后會諸王百官,奉皇子庫裕克即位於昂吉蘇默托里之地,朝政猶出于後。庫裕克,太宗長子也。時諸王不服,將謀不軌。會雷雨大作,行營水深尺,遂各散去。
5
蒙古命中書令楊惟中宣慰平陽。時斷事官色珍橫恣不法,惟中按誅之。
6
蒙古諸勛貴分封山東省,以東平行臺嚴忠濟總一方之政,頗不自便。及蒙古主新立,皆聚闕下,復欲剖分東平地。時眾心危疑,將俛首以聽,左右司郎中王玉汝力排群言,事得已。
7
八月庚寅,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暫兼權禮部右侍郎趙汝騰言北司專權,帝曰:「近頗戢之。」汝騰又言不當調護言官,帝曰:「近日少有調護者。」
8
己酉,以太府少卿劉克莊秘書少監,尋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9
辛亥,校書郎兼樞密院編修官兼諸王宮教授蔡抗奏對,言正心事,帝曰:「紀綱萬化,實出於心。」抗又言內降斜封之弊,帝曰:「已許大臣執奏矣。」抗又言宗社大計,帝曰:「祖宗朝亦是晚年方定。」抗言:「祖宗時,定名號雖在晚年,而定計乃在一二十年之前,此事最忌因循。」帝然之。
10
蒙古耶律鑄,嗣其父楚材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因采前代德政合於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
11
蒙古以溫都爾行省事於燕京,與劉敏同政。
12
九月丙辰朔,秘書省正字林希逸請信任給諫,帝曰:「臺諫、給舍之言,朕無不行。」希逸又請早決大計以尉人望,帝納之。
13
丁巳,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夔路策應大使兼江陵府孟珙卒。初,珙招中原精銳萬五千餘人,分屯漢北樊城、新野、唐、鄧間,皆百戰之士,號鎮北軍,駐襄陽。及王旻、李虎軍亂,鎮北亦潰,珙乃重購以招之,降者不絕。蒙古行省范用吉,亦密通降款,以所受告命為質;珙白於朝,不從。珙歎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
14
遂發病。是月朔,大星隕於境內,聲如雷;卒之日,大風發屋折木。珙隨父宗政立戰功,忠君體國,善撫士卒,軍中參佐部曲議事,言人人異,珙徐以片言折衷,眾志皆愜。建旗鼓,臨將吏,面色凜然,無敢涕唾者。退則遠聲色,薄滋味,蕭然若事外。追封吉國公,謚忠襄。
15
戊辰,以賈似道為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使,仍暫兼權沿江制置副使、湖廣總領,尋兼京湖屯田使。
16
冬十月庚寅,詔以嗣榮王與芮子孟啟為貴州刺史,入內學。
17
蒙古主命察罕拓江淮地。
18
十一月庚申,詔:「昨令三學各舉經明、行修、氣節之士,而諸生合辭控免,秉義甚高。其令在籍諸生並赴來年省試一次,臨安府學長、諭亦如之,以稱搜羅之意。」
19
丁丑,以雪寒,出封樁庫楮幣賑臨安府細民。
20
辛巳,以前四川制置陳隆之抗敵死難,特贈徽猷閣待制,於合得延賞外,更官其二子。
21
殿中侍御史謝方叔言:「豪強兼並之患,至今日而極,非限民名田不可。國朝駐蹕錢塘,百有二十餘年矣,外之境土日荒,內之生齒日繁,權勢之家日盛,兼并之習日滋,百姓日貧,經制日壞,上下煎迫,若有不可為之勢。夫百萬生靈生養之具,皆本於穀粟,而穀粟之產,皆出於田。今百姓膏腴,皆歸貴勢之家,租米有及百萬石者。小民百畝之田,頻年差充保役,官吏誅求百端,不得已則獻其產于巨室以規免役。小民田日減而保役不休,大官田日增而保役不及,兼並浸盛,民無以遂其生。於斯時也。可不嚴立經制以為之防乎?今日國用邊餉,皆仰和糴,然權勢多田之家,和糴不容以加之,保役不容以及之。敵人睥睨於外,盜賊窺伺於內,居此之時,與其多田厚資,不可長保,孰若捐金助國,以紓目前!宜諭二三大臣,摭臣僚論奏,付之施行,定經制,塞兼並。陛下勿牽貴近之言以搖初意,大臣勿避仇勞之多而廢良策,則天下幸甚!」
22
十二月癸巳,詔:「侍從、臺諫各舉堪閫寄及餉事者,述其才器、勞績以聞。」
23
史嵩之服除,有進用之意。乙未,詔史嵩之以觀文殿大學士致仕。
24
殿中侍御史章炎,正言李昂英,監察御史黃師雍,論嵩之無父無君,醜聲穢行,律以無將之法,罪有餘誅;請寢宮祠,削官遠竄。翰林學士李韶與從官抗疏曰:「《春秋》桓公五年:書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春秋》之初,無君無親者,莫甚於鄭莊,不聞以其嘗為王卿士而薄其罰。今陛下不能正姦臣之罪,其過不專在上,蓋臣等百執事不能輔天子以討有罪,皆《春秋》所不赦。請斷以此義,亟賜裁處。」
25
丙申,諸司糧料院章鑒進對,言抗諫事,帝曰:「朕於臣僚論事,未嘗不見施行。」
26
鑒又言儲才,帝曰:「人才須是養之於平時,臨事方得其用。」
27
先是金將武仙敗死,餘黨散入太原、真定間,據大明川,用金開興年號,眾至數萬,剽掠數千里。蒙古主命諸道兵討之,不克。楊惟中仗節開諭,降其渠帥,餘黨悉平。
28
蒙古東平萬戶嚴忠濟,襲爵數年,怠於政事,任用姦佞。經歷李昶曰:「比年來,裘馬相尚,飲食無度,庫藏空虛,百姓匱令。若猶循習故常,恐或生變。惟閤下接納正士,黜遠小人,去浮華,敦朴素,損騎從,省宴游,雖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彌未然之禍。」時蒙古裁抑諸候,法制浸密,忠濟縱侈自若。昶以親老求解職,不許,旋以父憂去官。
29
蒙古萬戶史權等侵京湖、江淮之境,攻虎頭關寨,進至黃州。
30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七年蒙古定宗二年
31
春正月乙卯朔,詔:「皇姪孟啟,特授宜州觀察使;建資善堂於內小學,置直講、贊讀二員,以年稚,權就王邸習訓。」
32
詔曰:「間者任用非人,不能秉禮懷義以輔朕,顧乃陷於匪彞,敗俗傷教,朋淫肆欺,群議坌湧;由朕不德,朕甚愧焉!天誘之衷,豁然大悟,亦既絀去其黨類,史嵩之已俾致仕,以示朕決不復用之意。搢紳士大夫交奏迭諫,悃悃款款以陳于前,忠愛備至。
33
朕思所以為自強之計,百爾執事,亦宜相戒以實,克去己私。」
34
丁卯,詔:「戒敕州軍縣鎮,不許因誕節賜宴,多殺物命,一遵景祐三年詔書,仍刻石所在放生池。」
35
戊寅,詔:「淮、浙發運司給米二百萬石,濟建寧、邵武諸郡被水之民。」
36
李昂英疏劾臨安尹趙與B170,語侵執政,章炎亦劾執政;帝怒昴英,並及炎。
37
鄭寀覘知帝意,乘間劾炎、昴英,又嗾同列再疏以劾炎。屬黃師雍毅然不從,獨疏論葉閶,閶乃與B170之腹心也。未幾,炎、昴英皆罷去。寀於是薦周垣、葉大有入臺。
38
二月庚寅,都省言:「淮安縣主簿周子鎔,遭李全之變,陷北十有六年,數以敵謀密聞邊閫,拔身來歸。」詔特改朝奉郎,與陞擢差遣。
39
丙申,詔:「四川沿邊州縣官,任滿日,轉循官資有差。」從制臣請也。
40
己亥,以貴妃要氏薨,輟視朝二日。
41
乙巳翰林學士李韶屢疏請老,授端明殿學士、提舉玉隆萬壽宮。
42
丁未,令封樁下庫支會子十二萬貫,付淮西安撫司造船。
43
壬子,詔改潛邸為龍朔宮。
44
出封樁庫十八界會子五萬貫,付臨安府津遣三邊請舉士人歸里。以不允所乞省試,故有是命。
45
侍御史周坦,劾禮部侍郎程公許,出知建寧府。鄭清之因公許繳其子士昌之命,恚甚,數於經筵言其短。坦妻與清之妻善,承其指,入臺即首劾公許,鄭寀又劾之,公許落職。
46
先是江萬里丐祠省母,不許,萬里使其弟奉母歸南康。旋聞母病,不俟報,馳歸,至祁門,聞訃。忌萬里者相與騰謗,謂萬里母死,秘不發喪,反挾妾媵自隨。周坦劾之,萬里坐廢。
47
蒙古呼必賚受邢州分地。邢當要衝,徵求百出,民弗堪命。僧子聰薦張文謙可用,遂召見,命掌王府書記,言于呼必賚曰:「今民生困敝,莫邢為甚。盍擇人往治之!」
48
於是乃選烏托、劉肅、李簡三人至邢,協心為治,戶增十倍。由是呼心賚益重儒士,實自文謙發之。
49
蒙古以孟克薩爾為斷事官。孟克薩爾嘗從諸王莽賚扣征奇徹,身先諸將,及以所俘寶玉頒諸將,則退然一無所取,莽賚扣甚重之。至是為斷事官,剛明能舉其職。
50
三月甲子,知大宗正丞兼權金部郎官姚希得,言李韶老成有德望,宜留奉內祠,侍經幄。戊辰,詔:「李韶依舊端明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
51
是春,蒙古張柔攻泗州,旋還屯已。帳下吏瓜勒佳顯祖得罪亡走,上變誣柔,蒙古主命執柔以北。大臣多以闔門保柔者,卒辨其誣,顯祖伏誅。
52
夏四月辛卯,以旱,決中外繫囚,杖以下釋之。
53
庚子,以邢部尚書王伯大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翰林學士、知制誥吳潛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54
辛丑,以鄭清之為太傅、右丞相、樞密院使、趙國公;游侶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或請更化改元,清之曰:「改元,天子之始事;更化,朝廷之大端。漢事已非古,不因易相而為之。」乃止。
55
趙葵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西湖北軍馬兼知建康府,陳韡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兼知譚州;用鄭清之薦也。
56
庚戌,以褥雨未應,蠲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屬贓罰錢。
57
壬子,廣西漕臣劾貴州守臣陳鑒,迫脅考試,私取士人,壞科舉法;詔再鐫一秩,勒致仕。
58
五月甲寅,詔:「武功郎、楊州寧淮軍統制張忠,戍守浮山,手搏敵帥,俱死于水,特贈武略大夫,更官其一子。」
59
乙卯,以禱雨未應,詔諸路錄囚。
60
己未,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
61
己巳,詔賜兩淮、京、蜀曾經戰爭之地田稅三年,其宿逋悉除之。
62
壬申吳潛兼權參知政事。
63
六月癸巳,賜進士張淵微以下五百二十七人及第、出身。淵微等以闕雨,請免瓊林賜宴。
64
丙申,詔求直言,弭旱。徐霖應詔,言諫議大夫鄭寀不易則不雨,臨安尹趙與B170不易則不雨;不報,遂引去。帝遣著作郎姚希得留之,不還。御筆改合入官,乃改宣教郎。霖屢辭,曰:「向為身死而不敢欺其君父,今以官高而自眩於生平,失其本心,何以暴其忠志!」又曰:「志貴乎潔,忠尚乎精。即有敗,則自陷於垢污矣。」
65
鄭寀、趙與B170及周坦、葉大有、監察御史陳垓相合為一,唯黃師雍孤立,寀惡之尤甚,思所以去師雍,未得,招四人共謀之。會應詔陳言者多指寀、垣為致災之由,牟子才、李伯玉,盧鉞語尤峻,垣等偽撰匿名書,誣子才、鉞等。師雍詣御榻前力辨,謂:「匿名書,條令所禁,非公論也,不知何為至前?」因發其偽撰之跡。適鉞疏譽師雍,寀迺以鉞附師雍上聞。帝不聽,擢師雍左司諫。
66
甲辰,出豐儲倉米三十萬石以平糴價。
67
己酉,詔:「旱勢日甚,兩淮、襄、蜀及江、閩內郡,間因兵寇,遺骸暴露,感傷和氣,令所屬州縣收瘞之。」
68
詔:「京湖北路副總管王英歸順,進秩二等。」
69
秋七月,蒙古主西巡太原。萬戶郝和尚朝於行宮,賜銀萬錠,辭曰:「賞賚過厚,臣不應獨受。臣積微勞,皆將校協力也。」遂奏將校劉天祿等,皆賜之金銀符。
70
丙辰,詔:「荊鄂都統司,聽荊湖制帥司節制;池州、建康、鎮江府都統司,並聽沿江制司節制;許浦都統司,改聽興國、蘄、黃、安慶四郡節制。」從督視趙葵之請也。
71
庚申,安慶守臣歐陽頤,以改差輒之任,詔削官二等,令憲臣謝獻子領郡。
72
詔:「辭免除授,實為繁文,除侍從、臺諫、給舍、兩省左右史以上許辭免,餘官不許。」
73
乙丑吳潛罷知福州,以周坦劾之也。
74
丁卯,以別之傑參知政事,諫議大夫鄭寀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75
癸酉,詔賞浙東、西、福建路監司、州郡所申官士之家濟糶者凡九人,補轉官資有差。
76
鄭寀之入政府也,不為公論所予。太常博士牟子才疏言:「陛下欲留徐霖,霖所論劾者,趙與B170、鄭寀也。二人之中,寀尤無恥,請先罷之。」八月甲申,鄭寀罷。
77
子才又論鄭清之不當引史嵩之黨別之傑共政,復為書抵清之,以孔光、張禹切責之,清之愧謝。
78
丙戌,詔戶部嚴革諸路州縣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79
辛卯,詔石鈞、陳大任、王方烈各鐫一秩,以其誣平民為重闢,謝思乂、張懋各進一秩,旌其平反之功;從湖北憲臣之請也。
80
己亥,以秋風已勁,邊備當嚴,浙右四郡,密邇行都,魏村、福山、柴墟一帶,宜預為之備,詔守臣條具措置。
81
辛丑,詔:「前通判彭州宇文景訥,罵賊而死,贈官二等,仍與一子下州文學。」
82
壬寅,詔:「監司、守臣宜亟講荒政以賑乏絕;稅租有合蠲減者,核實以聞。」
83
甲辰,高定子薨,輟朝一日,贈少保。
84
是月,蒙古主命蒙古人戶每百人以一人克巴圖魯。
85
九月丙辰,詔:「命官該赦,陳乞改正,不拘期限;今後赦條刪去『限一年內』四字。」從左司陳元鳳之請也。
86
丁巳,詔改尚書省提領鹽事所為提領茶鹽所。
87
黃師雍鄭清之,故同舍,會師雍劾劉用行、魏峴,皆清之親故也,清之不樂。周垣知之,喜曰:「吾得所以去師雍矣。」遣其妻日造清之妻譖曰;「彼去用行、峴,乃去丞相之漸也。」帝欲用師雍為侍御史,清之曰:「如此,則臣不可留。」乃遷師雍為起居舍人,師雍丐去。清之猶冀其稍貶,師雍曰;「吾欲為全人。」終不屈。
88
蒙古以高麗歲貢不入,伐之。自後八年,凡四易將,拔其城十有四。
89
冬十月辛巳,太白晝見。
90
詔:「京湖副都統李得,討廣東峒冠有功,進官一等。」
91
癸未,朝獻景靈宮。
92
以嚴州旱,詔豐儲倉給米萬石賑糶。
93
丙戌,京湖安撫司調兵平辰、沅蠻猺有功,總轄張謙、統制高天祐等賞賜有差。
94
己酉,陳垓言格法日壞,天下視聽益不美,因條陳添差、抽差、攝局,須入、奏闢、改任、薦舉、借補、曠職、匿過十弊,請風示中外;從之。
95
甲寅,以鎮江府旱,詔兩浙轉運司檢核蠲租七萬四千石有奇。
96
蒙古括人戶,下令,敢隱實者誅,籍其家。槁城令董文炳,俊之子也,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眾以為不可,文炳曰:「為民獲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樂為者,文炳曰;「後當德我。」由是賦斂大減,民得富完。
97
十二月壬午,以趙與B170為端明殿學士、提領戶部財用。
98
庚寅,以近畿旱,詔:「正歲、天基節大宴權免,其州郡賜宴,務從省約,毋得科擾,以副朕敬天愛民之意。」
99
辛卯,李鳴復薨,輟視朝一日。
100
壬辰,詔:「太學生陳九萬,在北十一年,脫身來歸,條陳敵中事宜,有益備禦,特補迪功郎。」
101
周坦劾黃師壅,罷之。
102
蒙古呼必賚聞真定路經歷官張德輝之賢,召至籓邸,問曰:「孔子歿已久,今其性安在?」德輝對曰:「聖人與天地相終始,無往不在。殿下能行聖人之道,性即在是矣。」又問:「或云!遼以釋廢,金以儒亡。有諸?」對曰:「遼事臣未周知,金秀乃所親睹。宰執中雖用一二儒臣,餘皆武弁世爵,及論軍國大事,又不使預聞。大抵以儒進者三十之一,國之存亡,自有任其責者,儒何咎焉?」呼必賚然之。因問德輝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盡設施者甚多,將如之何?」德輝指銀槃喻曰:「創業之主,如製此器,精選白金,良匠規而成之,畀後人傳之無窮,當求謹厚者司掌,乃永為寶用。
103
否則不惟缺壞,亦恐有竊而去之者矣。」呼必賚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問:「農家作苦,何衣食之不贍?」對曰:「農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從出者也。男耕女織,終歲勤苦,擇其精者輸之官,餘粗惡者將以仰事俯育,而親民之吏,復橫斂以盡之,則民鮮有不凍餒者矣。」又訪中國人才,德輝舉魏磻、元裕、李冶等二十餘人。德輝,交城人也。
104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八年蒙古定宗三年
105
春正月丙子,太常寺言:「檢照《中興禮書》,四孟朝獻景靈宮,分三日行禮。
106
自淳熙十五年後,分作兩日,近年諸后殿多命宰執分詣。如遇車駕次日親臨,每位三上香,一跪奠,俯伏,興,再拜,得禮之宜。」從之。
107
蒙古萬戶郝和尚,奉詔還治太原,請凡遠道租稅、鹽課過當者,悉蠲除之。
108
二月辛丑,荊湖帥臣陳韡言:「國家以火德王,於火德之祀,合加欽崇。炎帝陵在衡州茶陵縣,廟久弗治,請相度興修,以稱崇奉之意。」從之。
109
丙午,周垣請申明十七、十八界會子並永行用,以堅民信;左司趙汝暨請更造十九界;太常博士黃洪請不用會子,停賣鹽鈔。狂言惑眾,宜正妄誕之罪,詔各罷所居官。
110
丁未,監察御史陳垓,請宣諭輔臣申飭吏部,未歷郡者不許為郎,已為郎者更迭補外,未歷縣者必令須入,已作縣者須及任滿,闕次必依先後,毋或改差,庶抑僥倖以重名器;從之。
111
蒙古釋奠孔子廟,致胙於呼必賚。呼必賚問張德輝曰:「孔子廟食之禮何如?」對曰:「孔子為萬世王者師,有國者尊之,則嚴其廟貌,修其時祀。其崇與否,於聖人無所損益,但以此見時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呼必賚曰:「今而後此禮勿廢。」呼必賚又問:「典兵與宰民者為害孰甚?」對曰;「軍無紀律,縱使殘暴,害固非輕。若宰民者頭會箕斂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為害尤甚。」呼必賚曰;「然則奈何?」
112
對曰:「莫若更遣族人之賢如昆布哈者,使掌兵權,勳舊如呼圖呼者,使主民政。若此,則天下均受賜矣。」
113
三月甲寅,督視趙葵上將士泗州解圍之功。詔:「奇功特與補轉四官,其餘補轉有差。其淮西招撫司應援立功將士,併與比類推賞。」
114
泗州之圍也,前鋒軍統制田智淵父子,戰死於潮河壩,甲戌,詔贈智淵父子官,恤其家。尋立廟泗州,賜額以旌忠節。
115
乙亥,陳垓言:「民命與國脈相維,獄論不當,刑罰不中,則無以保斯民之命,尚何以保吾國之命脈?」因極言檢核、決獄、疏決、推勘、拘鎖、刺環、奏裁、詳覆、重勘、追證十弊;從之。
116
蒙古主殂於杭錫雅爾之地,年四十三。葬起輦谷,廟號定宗。自太宗皇后稱制以來,法度不一,內外離心。至是國內大旱,河內盡涸,野草自焚,牛馬死者十八九,人不聊生。諸王及各部,又遣使於諸郡徵求貨財,或于西蕃、回鶻索取珠璣,或於東海搜取鷹、鶻、驛騎絡繹,晝夜不絕,民力益困。皇后立庫春子實勒們聽政,諸王大臣多不服。
117
夏四月癸未,詔:「督視趙葵,累奏結局。朕問勞念功,深有勒歸之意。但北兵雖退,邊備當嚴;更宜勉留,以副隆委。」
118
辛卯,權禮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徐鹿卿言:「生員李寧先,飲酒爭競,見害市人,辱學校,玷士類,由臣誨飭無狀,請行罷斥。」詔:「覽卿所陳,痛自引咎,此固師儒之責。但學校規矩久弛,今當申嚴,宜自安置。」帝眷鹿卿甚厚,而忌者浸多。有撰偽疏託鹿卿以傳播,歷詆宰相及百執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帝曰:「去則中姦人之計矣。」令臨安府根捕,事連勢要,獄不及竟。鹿卿累疏告老,旋致仕。
119
甲午,以太常寺奏請,景靈宮行事日,請更定后殿饗禮拜跪之數。詔:「朕祗承宗廟,何敢憚勞!何一依舊式。」
120
乙未,朝獻景靈宮;丙申,亦如之。
121
庚子,詔:「臨安守臣趙與B170,充明堂大禮提點事務。」
122
蒙古張德輝將歸真定,為呼必賚陳先務七事,曰敦孝友,擇人才,察下情,貴兼聽,親君子,信賞罰,節財用。呼必賚稱其字輝甫而不名,賜坐,贈賚優渥。
123
五月庚戌,以闕雨,詔錄行在繫囚。
124
壬戌,諸王宮大小學教授李桂高進對,言淮、蜀之險。帝曰:「及此閒暇之時,當作規模備禦。」
125
督視、樞密使趙葵奏乞結局,詔候來春入奏。癸亥,詔:「趙葵視師於外,今已期年,忠力具宣,威聲卓著,既成卻敵之效,復宏預備之規。肯為朕留,尤見體國,可無恩典,少示褒崇!特進三秩,依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兼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宮留守,仍加恩。」
126
乙丑,詔:「陳韡出鎮南服,備殫忠勤,軍民安平,蠻猺綏輯,特進一秩,依前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節度廣西。餘玠除兵部尚書,依舊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仍兼四川總領、夔路轉運使。賈似道除刑部尚書,依舊京湖安撫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使,仍兼湖北點領。邱岳除兵部侍郎,依舊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兼淮西制置使。呂文德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依前保康軍承宣使、右領軍衛上將軍、樞密院副都承旨兼知濠州。」
127
辛未,詔:「西湖北山護國寺後龍洞,泉源澄深,靈異感格,可賜『護國龍祠』為額,永充祈禱。」
128
秋七月辛亥,以王伯大參知政事,應彳繇同知樞密院事,給事中方叔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吏部尚書史宅之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趙與B170資政殿學士,與執政恩例,提領戶部財用,仍知臨安府。
129
丁卯,賜洪咨夔謚忠文。
130
癸酉王伯大除職予郡,以監察御史陳垓論之也。
131
八月丙戌,范鐘乞免祠祿,不許。
132
丁亥,督視趙葵辭轉三官,凡六上奏,詔不允。
133
戊子,以雷州所屯經略司水軍頗橫,詔守臣節制。
134
乙未,詔:「王疇更削官一等,正其括田擾民之罪。」
135
丙申,詔:「大理寺丞林炎,對疏狂妄,動搖國本,奪官三等,押出國門。」
136
庚子,帝諭輔臣曰:「所在監司、帥守,輕行括籍,多因細事事,中以深文,甚而置之死地,往往利其財耳,真所謂殺越人於貨。至於用刑,自有成法,今有司率意任情,更不遵守條令。凡此皆當禁止。可禋明肆赦,益加申嚴,如有非辜越訴,究證得實,必論如律。」
137
壬寅,周坦言:「明堂肆赦,州郡奉行不虔,有稽遲、隱匿、文具三弊,宜革去以昭溥博之仁。」從之。
138
甲辰,詔戶部嚴革諸路州縣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139
高斯得遷浙東提點刑獄,劾知處州趙善瀚、知台州沈塈等倚勢厲民,不報。
140
九月己未,朝獻景靈宮。庚申,朝享太廟。辛酉,大饗于明堂,大赦。是夕,雷。
141
冬十月甲戌朔,參知政事別之傑,三奏乞歸田里,除資政殿大學士、知紹興府。
142
乙亥,以應彳繇,謝方叔並權參知政事。
143
詔改高斯得江西轉運判官,斯得辭免,上言:「臣劾趙善瀚等,未聞報可,固疑必有黨與,惑誤聖聰者。今蒙恩除,乃知中臣所料。善瀚係侍御史周坦之婦翁,贓吏之魁,錮於聖世,鄭清之與之有舊,復與州符。沈塈者,簽書樞密院史宅之妻黨也。祖宗以來,未有監司按吏一不施行者,壞法亂紀,未有甚此。臣身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節,若貪榮冒拜,則與世之頑鈍無恥者何異!乞併臣鐫罷,以戒奉使無狀者。」章既上,坦自謂己任臺諫而反見攻,遍懇同列論斯得,同列難之。坦計急,自上章劾罷斯得新任。
144
未幾,坦亦罷,善瀚等竟罷去。
145
十一月丙午,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乞歸,不許。
146
蒙古萬戶郝和尚,以歲饑,出穀千石助國用。
147
十二月辛巳,以嚴寒,出封樁庫十八界官楮二十萬,令三衙賑軍。
148
是歲,蒙古駙馬蘇布特卒。蘇布特佐太祖創業,及取河南,定西域,功居多。後追封河南王,謚忠定。
149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九年蒙古定宗皇后稱制元年
150
春正月乙巳,皇侄宜州觀察使孟啟,特授慶遠軍節度使,進封益國公。
151
庚申,詔:「周世宗八世孫柴彥潁,特授承務郎,襲封崇義公。」
152
詔:「兩淮、京湖、沿江制帥司行下所隸,勸諭軍民從便耕種,秋成日官司不得分收。」
153
癸亥,知臨安府趙與B170,請以沒官田五百畝有奇付本府創慈幼局,以養遺棄嬰兒,置藥局以療閭閻之疾病;從之。
154
丁卯,許應龍薨,謚文簡。
155
己巳,範鐘薨。鐘為相,重惜名器,雖無赫赫可稱,而清德與李宗勉齊名。謚文肅。
156
辛未,給臨安府官田三百畝付表忠觀,以旌錢氏之功德。
157
二月丁亥,詔:「刑部及諸路監司,刑獄案卷速與理決,仍差屬官往州縣獄審斷,毋令姦胥作弊,濫及非辜。」
158
庚子鄭清之再乞歸田里,詔不許。
159
辛丑,監察御史朱景彞,言刑獄民命所繫,請諭所司刷諸處已奏文案,為限日處分行之。
160
閏月,癸卯朔,詔:「安南國王陳日逨,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南國王。」
161
趙葵視師既久,屢有奏捷,帝思所以處之,鄭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勞。
162
陛下豈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來遽引退,臣願居左,葵居右。」帝從其言。甲辰,以鄭清之為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魏國公;趙葵右丞相兼樞密使;應彳繇、謝方叔並參知政事;陳韡觀文殿大學士、福建安撫大使、知福州;吳淵端明殿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趙希暨端明殿學士、知建寧府。
163
乙丑鄭清之辭免太師,奏五上,許之。
164
三月癸酉朔,以衢、信州旱,給豐儲倉米五千石賑之。
165
癸未,以賈似道為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知江陵府。
166
丁亥,詔:「正陽之月,日有食之,史官先期以告。朕祗畏天戒,不遑寧處。可自二十一日為始,避殿,減膳,徹樂,益加內省。凡爾在列,各務交修,以輔不逮。」
167
癸巳,詔決中外系囚,杖以下釋之。
168
己亥,詔增通、泰、揚、真、和州、安慶府解額。
169
四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170
丙午,詔:「邱岳閫職修舉,除寶章閣直學士,依舊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淮西制置使。」
171
辛亥,以福州應天啟運,使寅奉祖宗神御,事體至重,可令西外知宗兼領,免差內侍,永為定式。
172
己未,群臣三上表,請御正殿,復膳;從之。
173
己巳鄭清之屢疏乞骸,因奏時事十難;曰重相權,曰凝國是,曰用人才,曰足兵食,曰守法度,曰革弊蠹,曰布公道,曰去貪贓,曰理財用,曰節冗費;詔獎留之。
174
五月甲戌,浙西帥臣趙與B170言:「本司措置鹽課,請自淳祐九年為始,歲舉職司賞員及職令狀各一,以厲官屬。」從之。
175
己丑右丞相趙葵辭新命,詔敦趣上道。
176
六月丙寅,詔:「過郡各立一廟,以褒忠為額,凡前後沒於王事,忠節顯著之人,並祀之,郡官春秋致祀。」
177
八月庚子朔,同知樞密院事史宅之,辭免兼提舉財用,詔不許,仍趣條具以聞。
178
丁未,詔:「步軍司支遣匱乏,每年於豐儲倉給米三千石,封樁庫給官會二萬貫,助其贍軍。」
179
辛亥,詔:「趙葵除拜已久,告假將滿。今聞欲還長沙,可令沿江制臣疾速差官邀止,不許般挈為歸計,仍令吳淵宣諭赴闕。」
180
乙卯,廣東提舉司言知潮州海陽縣陳純仁築提護田甚廣,詔進官一等。
181
丙辰,趙與B170辭免措置戶部財用,詔不許。
182
戊午,詔:「今春北師侵邊,呂文德指授將士,累策奇功,進官二等。」
183
庚申,知安豐安邢德,知壽春府劉雄飛,有謝步之捷,詔各進官一等。
184
九月丙子,提領戶部財用趙與B170創置新倉三百七十萬間,貯米一百二十萬石,請以淳祐為名,及照豐儲倉例辟官四員;從之。
185
乙未,婉容閻氏進封貴妃。
186
丙申,太常太卿、暫權給事中盧壯父,繳回內降所除吳沂直秘閣、王國壽軍器所幹官錄黃,從之。
187
冬十月庚申,參知政事應彳繇,屢疏乞歸,不許。尋除資政殿學士、知平江府。
188
詔:「臨安府、諸路提刑司,嚴居民銷鑿見錢私鑄銅器之禁,仍下殿步司一體施行。」
189
癸亥,賜宰臣、執政、講讀、修注官宴於秘書省。
190
甲子,四川制置使餘玠,請交引以十年為界;從之。
191
丙寅,肇慶府高要縣令李元璜,貪酷顯著,詔削官三等,勒停。
192
壬午,詔:「隆冬嚴寒,軍人可念,出封樁庫錢十八界會子二十萬貫賑之。」
193
,詔決中外系囚,杖以下釋之。
194
甲申,蠲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屬縣見監贓賞錢。
195
丁亥,浙西帥臣言金山水軍統制陳霆,貪酷激變,詔追毀出身文字,拘鎖沿江制司,籍其家。
196
是月,婺州權守臣鄭士懿言:「承務郎趙希褥及其子與怘、與慚,同惡相濟,藏盜賊,奪民財,抉弟希詠目睛,碎叔祖彥旱寶貝,棄祖母骨殖,搥叔杖夫手指,威使惡黨殞侄崇縤之命。絕滅綱常,傷殘骨肉。」詔:「希褥追毀出身文字,押送西外宗司拘鎖;與怘、與慚分移千里外州軍居住。」
197
十一月丙申,詔:「都省風厲中外,應今後士庶上書,其言真有益於國者,必加精採;倘涉私邪,朋奸罔上,妄肆雌黃,當嚴加究問。」以諫臣言嘩徒吻士結黨扣閽,簧鼓是非為攖利之計故也。時臺綱不振,嬖寵干政,彈文及其私黨,則內降聖旨,宣諭刪去,謂之「節貼」臺諫不敢與爭。
198
十二月己亥,以董槐兼侍讀。
199
乙巳,以吳潛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禮部尚書徐清叟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200
己酉,詔:「皇后兄謝奕昌,特除開府儀同三司,依前保寧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奉朝請。」
201
壬子史宅之薨,輟視朝一日。
202
蒙古升太原萬戶府為河東北路行省,仍以郝和尚為之,許便宜從事。
URN: ctp:ws49692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