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今言卷之一

《今言卷之一》[View] [Edit] [History]

1
2
高皇戊辰生。生二十五年入淮西从郭元帅。三年起兵渡江,明年定建康,为吴国公。八年为吴王,四年为皇帝。是年灭胡,享国三十有一年[一]。
3
建文君,洪武丁巳生。生六年而其兄虞怀王卒。又十年而其父懿文太子卒。当是时,高皇年六十有五矣,遂立为太孙。七年而嗣帝位。四年而亡。
4
成祖生九年而太祖建国大明。又二年封燕王,十年之国北平。十九年而靖难,三年即帝位,享国二十有三年。
5
仁宗,洪武戊午生,年十八封燕世子。又四年有靖难之师,又三年文皇即位。即位三年,立为太子。二十年而即位,逾年崩。
6
宣宗生四年而成祖入南京。又九年而为太孙。又十三年为太子,逾年即位,享国十有一年。
7
英宗,宣德丁未生,明年立为太子。又七年即位,十四年而北狩。明年还京师,居南宫。盖七年而复辟,先后享国二十有三年。
8
景皇少英宗一岁。八岁而封郕王,二十二岁而居守监国,遂即帝位。八年二月崩,寔天顺元年也。
9
宪宗生年而有土木之变,立为太子。又三年废为沂王。又五年复立为太子,八年而即位,享国二十有四年。
10
孝宗,成化庚寅生于西宫。越六年而宪宗始知之,遂立为太子。十二年而即位,享国十有九年。
11
武宗,弘治辛亥生,明年立为太子。十三年而即位,享国十有七年。
12
今皇帝生兴邸,正德丁卯仲秋也。入承大统时,视帝尧自唐侯起为天子少一岁。
13
14
太祖戊申正月乙亥即皇帝位,诏改是年为洪武元年。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崩于西宫。
15
成祖,建文四年六月己巳即位,诏改明年为永乐元年。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以故洪武有三十五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庚寅崩于榆木川。
16
仁宗是年八月丁巳即位,诏改明年为洪熙元年。元年五月崩于钦安殿。
17
宣宗是年六月庚戌即位,诏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十年正月崩于乾清宫。
18
英宗是年正月癸未即位,诏改明年为正统元年。十四年八月征胡至土木,北狩。
19
景皇时以皇弟封郕王,留京师。奉孝恭章皇后命,监国。九月丙子即位,诏改明年为景泰元年。元年八月英宗还,居南宫。景泰八年正月壬午,英宗复辟,诏改是年为天顺元年。二月,景皇崩于西宫。天顺八年正月,英宗崩于乾清宫。
20
宪宗是年正月甲戌即位,诏改明年为成化元年。二十三年九月崩于乾清宫。
21
孝宗是年九月壬寅即位,诏改明年为弘治元年。十八年五月崩于乾清宫。
22
武宗是年五月壬寅即位,诏改明年为正德元年。十六年三月崩于豹房。无后。四月癸卯,今皇帝入继大统,诏改明年为嘉靖元年。
23
24
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马氏葬孝陵;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徐氏葬长陵;仁宗昭皇帝、孝诚昭皇后张氏葬献陵;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孙氏葬景陵;英宗睿皇帝、孝庄睿皇后钱氏葬裕陵;恭仁康定景皇帝、景皇后汪氏葬西山;宪宗纯皇帝、孝贞纯皇后王氏葬茂陵;孝宗敬皇帝、孝康敬皇后张氏葬泰陵;武宗毅皇帝、孝静毅皇后夏氏葬康陵。
25
英宗侧室,孝肃皇后周氏,宪宗生母也。汉文帝诏自称「朕本高皇帝侧室之子」云。宪宗侧室,孝穆皇后纪氏,孝宗生母也。孝惠皇后邵氏,献皇帝生母也。祔葬二帝陵。先是,孝肃称太皇太后,孝穆、孝惠皆称皇太后,不祔庙,亦不入奉先殿,别立奉慈殿祀之。今皇帝以太皇太后皆生时尊称,改称皇后,而不书各帝谥以别之,神位移陵殿中。
26
睿宗献皇帝、慈孝献皇后蒋氏葬显陵。太祖长子懿文皇太子、懿敬皇太子妃常氏葬孝陵左。建文君即位,追尊为兴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靖难后仍称故谥号。怀献太子,景皇长子;悼恭太子,茂陵长子。哀冲太子、庄敬太子,皆今皇帝子。
27
28
孝陵初谥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六月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如故。后一百三十六年,嘉靖十七年也,加上尊谥曰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如故。
29
长陵初谥体天知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嘉靖十七年,加上谥号曰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30
31
洪武元年立东宫,二十五年四月卒。是年九月立皇太孙。永乐二年四月立东宫,是为仁宗。仁宗永乐甲辰八月即位,十月立东宫,是为宣宗。宣德三年二月立东宫,是为英宗。英宗正统十四年北狩,以皇太后诏立东宫。景泰三年五月废为沂王。立其子见济为太子。四年见济卒。英宗复辟之年三月,复立沂王为太子,是为宪宗。宪宗成化七年十一月,立悼恭太子,是年卒。十一年十一月立东宫,是为孝宗。弘治五年三月立东宫,是为武宗。今上十三年八月立哀冲太子,是年十一月卒。十八年二月立庄敬太子,二十八年四月卒。
32
33
孝陵仁孝通于天地,不肯冒附名族,直以所知德祖为始祖。德祖生懿祖;懿祖生熙祖;熙祖生仁祖;仁祖生四子:南昌王、盱眙王、临淮王,太祖其第四子也。南昌二子,长文正。文正生靖江王守谦,次山阳王。盱眙生招信王。仁祖有一弟,寿春王。寿春四子: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蒙城王。霍丘一子,宝应王。安丰四子: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诸王俱无后。惟靖江王分国桂林府,礼数如亲王。
34
35
高皇二十六子: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成祖、周定王、楚昭王、齐庶人、潭王、赵王、鲁荒王、蜀献王、湘献王、代简王、肃庄王、辽简王、庆靖王、宁献王、岷庄王、谷庶人、韩宪王、潘简王、安惠王、唐定王、郢靖王、伊厉王、皇子楠。
36
成祖四子:仁宗、汉庶人、赵简王、四皇子。
37
仁宗十子:宣宗、郑靖王、蕲献王、越靖王、襄宪王、荆宪王、淮靖王、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
38
宣宗二子:英宗、景皇。
39
英宗十子:宪宗、荣王、三皇子、许悼王、德庄王、秀怀王、崇简王、忻穆王、吉简王、徽庄王。
40
景王一子:怀献太子。
41
宪宗十三子:悼恭太子、孝宗、献皇、岐惠王、益王、衡恭王、雍靖王、寿王、八皇子、汝王、泾简王、荣庄王、申懿王。
42
孝宗二子:武宗、蔚悼王。献皇二子:岳怀王、今皇帝。
43
今皇帝子:哀冲太子、庄敬太子、裕王、景王、颍殇王、蓟哀王、戚怀王、均思王。
44
45
熙祖祖陵在泗州基运山,奉祀,朱氏宗人婿也。德祖、懿祖就祖陵而望祭焉。仁祖英陵改皇陵,在中都翊圣山。奉祀二人,刘氏、汪氏。祀丞二人,汪氏、赵氏。刘即义惠侯孙。二汪皆汪氏老母孙。太祖孝陵在南京神烈山。成祖至武宗诸陵,在昌平天寿山。睿宗显陵在承天纯德山,都督蒋华奉祀。华,慈孝睿后家也。天寿山即黄土山,成祖所赐名。四山嘉靖中赐名。
46
47
太祖实录三修:建文君即位初修,王景充总裁。靖难后再修,总裁解缙。缙得罪后三修,总裁杨士奇。初修、再修时,士奇亦秉笔。
48
49
洪武六年定府为三等:赋二十万石上,为上府,知府从三品;二十万下,中府,正四品;十万下,下府,从四品。已乃并为正四品。吴元年定县三等:赋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以下,中,正七品;三万以下,下,从七品。已乃并正七品。京县正六品。
50
十一
51
懿文太子五子:虞怀王、建文君、吴王、衡王、徐王。靖难改封吴、衡、徐王为广泽、怀恩、敷惠王。敷惠又改封瓯宁王。建文君二子:太子文奎、少子文圭。
52
十二
53
太祖取南都,自太平顺流而下。成祖入南都自仪真逆流而上。隋氏平陈,兵分两道,上游庐州总管,下流杨州总管。成祖南来,以淮安、凤阳各有重兵,间道自泗州渡淮,经天长至江上。
54
十三
55
洪武三年封建,诏第五子封吴王。后人见五子之为周王也,改吴为周,而不知周王初封杭州,为吴王也。孝陵以浙江财赋地,改吴王封开封,为周王。已而建文君封其第二弟允熥为吴王,非祖法矣。周是修为衡府纪善,人以为孝陵诸子无衡王,改为卫王。而不知建文君第三弟允熙之封衡王也。卫王乃献陵第十子。周死靖难,时卫王尚未封。茂陵第五子亦封衡王。
56
十四
57
洪武十一年,禁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又明年,杀右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58
十五
59
小说言:懿文太子薨,孝陵意不欲立孙,迟回久之。高皇后不说,因遘疾崩,于是孙始得立。此妄说也。洪武壬申四月丙子,懿文太子薨,是年九月庚寅,诏立孙允炆为皇太孙,太子卒后未半年。当是时,高皇后崩已十一年矣。
60
十六
61
纪元有号起于汉武帝,至今千数百年,正统分裂,僭逆不知凡几纪元。一帝一纪元,实自洪武始。然亦有同于前者,张重华、王则皆永乐[二],元出帝天顺,夏崇宗正德,唐高祖、太宗止武德、贞观一纪元。
62
十七
63
恭仁康定景皇帝初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七月,茂陵北征,王居守,坐阙左门,西面见群臣。八月,茂陵北狩,皇太后诏立其长子为皇太子。郕王监国,坐午门摄朝。廷臣班劾王振,监国仓卒未有处分,廷臣大哭。锦衣指挥马顺,振党也,叱且退。台谏王竑等愤悴顺,捶死,且索毛、王二长随。二长随亦党振。廷中大哗,监国起且退。兵部侍郎于谦趋上掖监国止,顿首曰:「请殿下坐。」监国复坐,问曰:「尔意云何?」谦进前密对数语,顿首下。监国遂曰:「百官前,振罪当赤族,予请太后行诛未晚。顺罪亦应诛,今击死勿论。」又令左右縳二长随至,立命将军瓜击二长随死。命都御史陈镒籍振家,玉盘径尺者十四,珊瑚树高六七尺者十数,金银十馀库,马数万匹。诛振侄锦衣指挥山,夷其族。移监国入坐奉天门左,以谦为兵部尚书。翰林侍读彭时、商辂入内阁。九月丙子,监国以太后命即皇帝位,诏改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遥尊茂陵为太上皇帝,尊皇后钱氏为太上皇后。
64
虏遣使致书,书词悖慢。答书言:「中国已立皇帝,天下兵力强盛,行当决战。」以罗通、孙祥为副都御史,守居庸、紫荆关。敕翰林侍讲徐珵等十五人分镇要害,纠合义旅,防护京师。是秋,虏脱脱不花寇辽东,不乐出寇陕西。都指挥岳谦至虏营,虏知中国立皇帝。十月,也先杀马大宴,复尊上皇为天子,行贺礼曰:「将奉天子还京也。」喜宁导也先诒上皇还京,遂入紫荆关。孙祥走死,京师戒严。于谦上御虏方略,出石亨、杨洪于狱中,以为总兵官。以王通为都督,及鸿胪卿杨善守京城。孙镗、卫颍、范广、张义、张軏、雷通分兵守战。监以侍郎江渊,给事中王竑、叶盛、程信、亨、洪。安远侯柳溥统兵出战。尽移郭外人入城,令虏所过坚壁清野,固守勿与战。急散官军通州粮百万入都城,尽焚都城外积刍。十一日,也先拥众至城下。谦及亨统兵出御虏。虏见我师坚不可撼,喜宁嗾也先邀谦及王直、胡滢五六大臣出议和,索金帛万万计。众皆知虏诈不出,以通政司参议王复为礼部侍郎、中书舍人赵荣为鸿胪卿,出见上皇,即辞归。虏逼京城,谦、亨出德胜门,闭门对垒约战。以上皇在虏中,未敢辄动。已谍知虏移上皇西,我发大炮击虏,虏死炮下者数千人,斩其首铁颈元帅。亨及其侄彪又战彰义门、清风店,皆捷。也先稍却。谦请大出圣旨榜文,潜遗虏营中,谕回、达、奚、汉有能擒斩也先来献者,赏万金,封国公,疑虏。十六日,也先出居庸,伯颜帖木儿奉上皇出紫荆。洪、镗、广等又击虏于涿州、紫荆、固安,虏败去。自是不敢深入。
65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尚书如故。亨封武清伯,兼太子太师,提督京营。洪复封昌平伯。彪游击将军。以都督郭登、都御史任宁守大同。尚书石璞、侍郎刘琏、都督朱谦守宣府。都御史罗通、都督范广守山西。朱鉴守雁门。都御史王翱守辽东。王文、陈鉴、刘广衡更出守陕西。王通守天寿山。邹来学为佥都御史,提督京东军务。左都御史沈固出大同,参谋军事。平江侯陈豫镇守临清。
66
十八
67
永乐初,内阁儒臣考满升任,不必在内阁,如胡若思出为祭酒。以故永乐五年十一月,长陵谕蹇太宰曰:「胡广等侍朕日久,继今考满,勿改外任。」
68
十九
69
长陵三子:长献陵,次汉庶人,次赵王。庶人名高煦,有膂力,善骑射。靖难时屡有战功,江上之急,庶人战尤力。淇国公辈皆附庶人,庶人欲夺适者数矣。以故东宫诸臣多得罪死。解学士亦以是死诏狱。
70
先是,永乐二年,封庶人云南,不肯去。改青州,又不肯去。留京师,遂有逆谋。十四年事露,削护卫,改封乐安,即日遣之国。宣德元年八月壬戌朔,反,丁卯,令其百户陈刚进疏指斥朝廷。上遂亲征。急遣平江伯陈恭襄公守淮安,勿令贼走南京。辛未,驾发京师。乐安知州朱恒劝庶人直趋南京。贼党皆言:「恒,应天人,不可听。」庚辰,先锋武阳侯至乐安。辛巳,驾至乐安。壬午,庶人潜出见上。八月乙酉,班师。庶人至京,锁絷逍遥城。一日,上过视庶人,庶人犯上。覆之铜缸,焚死。
71
二十
72
乙未正月,孝陵至和阳,郭元帅暴卒。四月,开平王始来谒,孝陵遂不受小明王韩林儿伪命。渡江克太平,称大元帅。七月攻集庆,八月又攻集庆,九月又攻集庆,皆不克。明年二月,破元兵于采石。三月始克集庆。集庆,今南京也。
73
二十一
74
成祖起自北藩,征诛而得天下,壬午年即位。后一百二十年,今皇帝起自南藩,揖让而有天下,壬午年改元。
75
二十二
76
靖难兵未起时,中朝已有备。江阴侯吴高兵十万屯辽东,都督宋忠兵十万屯怀来,都督徐凯兵十万屯河间,而张昺、谢贵在北平城中。长兴侯耿炳文又统兵三十万至真定。何以兵起竟败,涂地瓦解?谓非天命欤!
77
二十三
78
康陵前皆一帝一后。洪武十五年、永乐五年中宫崩,皆不复立继后。今皇帝元后孝洁皇后陈氏、继废后张氏皆葬西山。又继孝烈皇后方氏葬永陵。
79
二十四
80
成祖靖难用兵,出入四年,所破郡县皆不设官守。诸郡县亦不肯归附。旋破旋守,惟得北平、保定二府。
81
二十五
82
南京承天门,建文三年秋灾,复建,改名皋门。因改午门为端门,端门为应门,大明门为路门。又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先是,又于乾清、坤宁二宫间建省躬殿。
83
二十六
84
朝小说书数十种中,亦有浪传不足信者。惟野录中一事极可恶。献陵,洪武十一年生于凤阳。长陵入金川门时,献陵守北平,年已二十五。景陵,建文元年二月生于北平。献陵得子最早,年二十九岁已有六人,凡十子。成祖爱景陵,时时称:「太孙英武类我。」景陵擒汉庶人诏有「诬妄先帝,爰及朕躬」语,好事者为野录,遂妄言耳。
85
二十七
86
洪武十五年,都督佥事李新以营孝陵功,封崇山侯。王通以父真靖难元功,又自立功,封武义伯。永乐七年作天寿山,十三年进封成山侯。献陵以通父侑享太庙。通后以交趾失律,为民。天顺元年诏恩通子琮,得嗣成山伯。
87
二十八
88
洪武八年,初定亲王岁禄五万石,锦绮盐茶又万计。靖江亦岁二万石。二十年停锦绮茶盐诸物。二十八年始定岁万石。
89
先是,孝陵谕户书郁新曰:「朕今子孙众盛,岁禄五万石,天下官吏军士多,俸给弥广,其斟酌古今,稍节减诸王岁给,以资乏用。」故也是年遣使召诸王至京,谕减禄之故。各赐皇明祖训。祖训,即祖训录也。
90
二十九
91
嘉靖庚戌冬,孝烈皇后祔庙祧。仁皇帝后时,庙一堂九室,中太祖。左四室:成祖、英宗、孝宗、武宗;右四室:宣宗、宪宗、睿宗、孝烈王后。
92
三十
93
洪武开科,诏五经皆主古注疏。及易兼程、朱;书蔡;诗朱;春秋左、公羊、谷梁、程、胡、张;礼记陈。乃后尽弃注疏,不知始何时。或曰始于颁五经大全时,以为诸家说优者采入故耳。然古注疏终不可废也。
94
三十一
95
宁庶人者,康王庶子,其母冯针儿,故娼也。弘治八年封上高王,十二年嗣王。正德十四年六月丙子反,攻陷九江、南康。七月壬辰攻安庆。知府张文锦、守将崔文、杨锐拒守甚力。庶人窘,议僭大号,改年顺德。其伪太师国师李士实、刘养正言:「须至南京即位改元。」庶人不悦。又攻安庆,不克,将还南昌。丙午,闻王阳明入南昌,解安庆围去。乙卯,遇阳明兵于黄家渡,战败。丙辰又败。丁巳,阳明督战益急,庶人妃娄氏投水死,擒庶人。娄妃知庶人逆谋,时时泣谏,不听。庶人败,叹曰:「纣用妇言亡,而我不用妇言亡。」
96
三十二
97
七王府,齐王榑也,孝陵第七子。洪武三年封青州。建文中谋反,执之京师,降庶人,与周定王皆系禁。靖难兵至,得释,复国。人告王有反谋,上与书戒谕。永乐四年来朝谢。廷臣劾王,留京师,出怨言。召其三子郡王至京,父子皆降庶人。已而安置庐州。宣德三年,福建人楼琏妄称七府小齐王,谋不轨,逮至京,诛数百人。景泰五年,移庶人少子贤居南京。敕守备参赞防闲,勿令与诸人亲王往来交通。今南京有齐庶人者,皆后。
98
三十三
99
孝陵第十八子谷庶人,母郭惠妃,滁阳王女也。封宣德府,即今宣府,古上谷。靖难兵起,庶人走还京,后开金川门,迎靖难兵,改封长沙。忠诚伯以不谒王,下诏狱死。庶人益骄,有反谋。永乐十四年十月召至京,明年降为庶人。少子赋焮与贤同自庐州徙南京,卒,无后。
100
三十四
101
诏恩各从其类。上慈闱徽号,则有封赠父母恩;立东宫则有荫子入监恩;灾异修省,则有蠲逋减刑恩;登极则大赦矣。立中宫及东宫出阁,皆无恩例。若建大工,平大贼,诛大奸,亦有诏,皆以类行。惟蠲逋减刑,每诏有之。九庙灾,时议下诏宽恤,至有欲褒亲荫子者,谬矣。
102
三十五
103
山西安邑仝寅少瞽,学易卜筮,以京房断占,辄奇中。正统中,随父清大同。裕陵北狩,令大同守阉裴当问仝筮,得乾之复。寅密附奏曰:「大吉。夫四初应也,初潜四跃。明年岁在午,其于庚午,跃候也。庚,更新也。龙岁一跃,秋潜秋跃,浃岁也。明年秋,驾当复矣。繇勿用应,或之。或之者,疑之也。还而复也。幽然象龙也,数九也。四近五,跃近飞。龙在丑,丑曰赤奋,若复在午,午色赤也。午奋于丑,若顺也,天顺之也。其于丁象,大明也。位于南火,方也。寅其生也,午其王也,壬其合也,其复辟也。其当九年之后,岁丁丑,月寅,日午,合于壬乎!」裕陵心识之。
104
寅至京,也先犯京城,将官召寅,筮曰:「虏无能为,彼骄我骁,,战必胜。」虏果败。庚午,也先行成。朝议未坚决,寅劝石亨协谋于少保迎驾。驾至,以太上皇居南城。已而锦衣使卢忠上变告密,筮寅所。寅佯不知者,惊曰:「是何占也,而凶若是!不灭族且杀身,祸已种矣。柰何?」忠大惧,江羊狂,事得不竟,忠卒坐诛。丁丑正月壬午,驾出南城登极,召欲官。寅辞,乃范金「阴阳神灵」四字为筮钱十有八,贮之牙盒,赐之。会清以指挥出莅徐州,上留寅京师,授锦衣百户,寅又辞,不允。时石大贵幸,寅每筮,戒以持满,石不悟,及祸。公卿大夫喜接寅。寅语不及私,大抵抑邪与正,拯人颠厄。年九十卒。
105
三十六
106
永乐元年二月,以北平为北京,设行部行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从礼部尚书李至刚之请也。
107
三十七
108
丁未,以信国公达为征虏大将军,鄂国公遇春为副将军,帅师北定中原。二年秋,遇春卒。三年春,以达为征虏大将军,文忠、胜左右副将军,愈、和左右副副将军,北伐。六年,五将军统兵备山西、北平诸塞。当时盖有副将军,又有副副将军。后遣征南诸将,以参将代副副将军。
109
三十八
110
永乐五年平交趾露布:臣总兵官新城侯张辅等谨以所获交贼伪大虞国上皇黎季(牙又)(厂芭)玻晃贝笥莨主黎苍;贼男伪推诚守正翊赞弘化功臣云屯镇兼归化等镇、嘉兴等镇诸军事节度大使、洮江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云屯归化嘉兴等镇诸军事、领东路天长府路、大都督府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入内检校左相国平章军国事、赐金鱼袋上柱国、卫国大王黎澄;伪大原镇兼天开镇骠骑上将军梁国王黎潡;伪新安镇骠骑大将军新兴郡王黎汪;贼孙伪太子黎芮;伪郡嗣王黎卤;伪郡亚王黎范;幼孙五郎;贼弟伪临安镇兼太安海镇骠骑将军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入内相国平章事、赐金鱼袋上柱国、唐林郡王黎季貔;贼侄伪望江镇辅国大将军、入内判中都督、河阳郡亚公黎原昝;伪领龙兴路统府平陆县上侯黎子章;贼侄孙伪御辇一局正掌乡侯黎叔华;伪清亭侯黎伯骏;伪石塘乡侯黎廷燀;伪永禄亭侯黎廷爌;贼将伪入内佥闻朝政兼内侍省都知知左班事谅山镇权佥行军行谅江路同知总管府事、赐金鱼袋柱国、东山乡侯胡杜;伪入内行遣同知尚书左司事枢密院副使阮彦光[三];伪正奉大夫内行遣门下左谏议大夫同中书公事兼三江路太安新安镇封置使国子学祭酒、赐金鱼袋护军黎景琦;伪宁卫将军知威卫管左登翊军赐金团符县伯段鼙;伪神劲营亭伯陈汤梦;伪钩钤卫中郎将领龙捷军兼领壮勇营范六材:谨差都督佥事柳升、横海将军鲁麟、神机将军张胜、都指挥佥事俞让、指挥同知梁鼎、指挥佥事申志,槛送京师,并其伪造金印图书一十六颗,献之阙下。
111
十九
112
宣德二年,行在吏部言:「自永乐十九年迄今,遣回庶官四千三百十九人居乡。往往不循分守,构词健讼,持官府短长。请悉召至京,考验才能,可用者以次叙铨,否罢为民。」
113
四十
114
永乐中,献陵监国南京。长陵时时北征,有所宣制,天子用「广运之宝」,曰敕。皇太子用「皇太子宝」,曰谕。选武官选簿,御前亦用「广运宝」。东宫用「功懋之记」。
115
四十一
116
洪武辛亥有进士,永乐癸未无进士,天顺癸未亦然。永乐初即位,天顺南省火,皆以明年甲申会试。永乐己丑,长陵北征,又明年殿试,故有辛卯进士。正德庚辰,康陵南巡。明年新天子自兴邸入即位,故有辛巳进士。又明年癸未遂有进士。我朝百六十年,癸未惟一举。
117
四十二
118
李文达公天顺日录云:「八月十五日之变,天下闻之,惊惧不宁。赖今上皇帝以太弟即位,尊兄为太上皇,人心始安。」又云:「景泰不孝于亲,不敬其兄,不睦其室。朝廷之上,怨恨忧郁,灾遍天下。」前后何不类如此!
119
四十三
120
朱字传帖者,奉天门朝罢驾兴,司礼巨璫持下丹陛,呼该衙门官与之。次日早朝,该衙门官具奏本御前,奏云「传奉事理补奏本」。鸿胪寺官接递,司礼小璫进览。
121
墨字传帖则出自顺门,付该衙门奏行,不复面缴。若事未稳,便须执奏者,固不问朱、墨也。
122
四十四
123
我朝之有内阁辅臣,自解大绅始也。辅臣之系诏狱也,亦自解始也。其有谨身殿大学士也,自东阳始也。辅臣之历官至一品也,自西杨始也。官至一品入内阁也,自王毅愍始也;一人领四官也,亦自王始也;其论死西市也,亦自王始也。辅臣如东、西杨皆领三官,陈芳州、高文义领五官矣。然皆领户、工尚书。其领吏部尚书,亦自王始也。西杨兵部,东杨工部,终其身也。自王以后,多吏部也。辅臣之有少师自西阳始也。西杨卒,而少师虚位者四十馀年。万安亦登少师,博野继之。自后洛阳、长沙、新都、顺德、丹徒、铅山、永嘉、贵溪、分宜,皆少师矣。吏部尚书之领太子太保也,自詹徽始也。詹坐蓝党死。其登少师也,自蹇忠定始也。文端、端肃、恭襄皆少师也。漕运之有都御史也,自王庄毅始也。两广之有总督文臣也,自忠肃始也。郧阳之有抚治也,自原杰始也。江南之有巡抚也,自周文襄始也。汀、漳抚臣之得提督军务也,自王阳明始也。参政之赞理军务也,自叶文庄始也。治河之有大臣,自宋司空始也。陕西之有镇守宪臣也,自王毅愍、陈僖敏始也。二公在内台,岁更出镇也。巡抚之必兼宪职也,自耿清惠始也。
124
四十五
125
洪武中,中山王初封,东瓯王进封,皆信国公。忠勤伯二人:洪武汪广洋,洪熙李贤。新建伯二人:宣德李玉,嘉靖王阳明。外戚安平伯三人:景泰母家吴安,孝烈皇后父方锐;永乐功臣李远,封安平侯,子安嗣安平伯。
126
四十六
127
南京中府守备厅题名记,一李充嗣,一乔宇,二公名通今之士。李记云:「太宗迁都,皇孙监国。」而不知成祖时监国乃太子,非太孙也。是时仁宗为太子,监国南京。宣宗为太孙,从行抚军,监国北京。仁宗初即位,宣宗为太子,洪熙元年四月以南京地屡震,令太子祭告皇陵孝陵为名,寔有监国南京之命。乔记云:「永乐乙巳,诏以勋旧重臣镇守。」而不知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八月帝崩,明年乙巳乃洪熙元年也。近日尚宝司题名碑,「张文隐公文甚佳」下书少卿,首姚继,次袁忠彻,是矣。继下书文敏公夔之子,浙江建德县人。不知继乃恭靖公广孝之嗣子,长洲市中人也。文敏公,正统七年进士。父以正统举进士,而其子乃永乐中恩荫为少卿,此不足辨,直可发一笑耳。文敏三子,璧、莹、玺。
128
四十七
129
南雍志,祭酒黄佐所修。载弘治元年谏官张九功奏言:「孔庭从祀,荀况、马融、王弼、扬雄皆在所当出,今之儒臣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薛瑄在所当入。」上命礼部会议。于是尚书周文安公等佥言:扬雄已黜于洪武时,而薛瑄尝与元儒刘因并欲从祀。以大学士杨士奇谓其无所著述而止。文贞卒于正统九年。文清天顺元年正月入内阁,六月致仕,天顺八年卒。何谬至此!
130
四十
131
国初谥,美恶兼用。洪武二十二年鲁王卒,上谕礼部尚书李原名曰:「父子天性,谥法公义,朕不得以私恩废公义,可谥曰『荒』。」永乐六年,伊王谥厉。洪熙元年,上命礼部尚书吕震谕翰林,定故兵书兼詹事金忠等十八人谥。内有通政使贺银谥不美,上曰:「此数人皆在先朝尽心国事,有德行重厚表里一致者,有涉历艰难始终一心者,必加旌褒,庶几礼贤厚终之道。但朕意未尝及银。银劳可赠官衔,不应美谥。若加银恶谥,又不若无谥,人不得议焉。古人制谥,正为定论,美恶示至公也。」银竟不谥。
132
四十九
133
于肃愍公神道碑,倪文毅公作。倪公弟阜,于公孙婿也。碑文以虏入寇京城为景泰元年,以上皇还京为辛未年,辛未景泰二年也。虏至德胜门实正统十四年十月事。上皇入南宫实景泰元年八月事。此名臣大功业,儒臣大制作,尚尔舛误,金石之刻,岂足尽信!
134
五十
135
国初立大都督府,皇侄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以其权太重,寻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洪武十三年又以其权统于一衙门,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在外都司、卫所。其在京锦衣等亲军上直卫,又不隶五府。若有征讨之役,以公、侯、伯及三等真署都督充总兵官,名曰「挂印将军」。其在外镇守地方武臣,原无挂印,至洪熙元年二月,始领各镇总兵参将佩印。总兵六人,云南黔国公沐晟、征南将军大同武安侯郑亨、征西前将军广西镇远侯顾兴祖、征蛮将军辽东武进伯朱荣、征虏前将军宣府都督谭广、镇朔将军甘肃都督费瓛。平羌将军参将四人,交趾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征夷副将军宁夏保定伯梁铭、都督陈怀征西将军。后设蓟州、淮安总兵,皆在畿内,不得挂印,称将军。
136
京营操练之法,洪武时止为五军营,分大小教场与城外城内操练。永乐初分为三大营:曰「五军营」,有步队、马队,专教阵法。曰「神机营」,皆步队,隶习火器。曰「三千营」,皆马队,专扈从出入,管车辇宝纛等事。每营以公、侯、伯二人充提督某营总兵官。景泰三年,于肃愍公建议立团营,拣三大营中壮健士卒团练。就于三营六提督中拣二人,充提督团营总兵官,即于五府中莅事。文臣提督以兵部尚书。是年团营总兵武清侯石亨,遂请故都察院改为帅府。天顺元年罢团营。成化元年复立团营,寻罢。成化三年又复团营,团营之兵名为「头拨」。
137
初,团营分为十营,后增为十二营。一营以侯、伯、都督等官一人为坐营官。有事出征,不必拣选,但拨某营出征,则某营将领其营士卒启行。承平日久,团营非复操练之旧,又立东、西官厅,名为「听徵」。盖三营变为团营,团营变为东、西厅也。
138
祖宗微意,不欲武臣权重。在内营操官,止管操练者,无开设衙门,亦无印信。在内五府,有衙门印信,理常行政务。至于营操,非特命不得干预。盖五府、三营、十二营,职掌不相侵也。至于出征,亦不止大将一人,必选二三人名位谋勇相等者,相参用之。出师之日,赐平贼、讨贼、平虏、平胡、征夷、征虏等印,或将军,或副将军,或大将军,随时酌与。必由兵部题请,五府亦不得干预。事平之日,将归于府,军归于营,印归于朝,其意深矣。
139
今考洪武三年征胡,以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李文忠、右詹事冯胜为左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汤和为左右副副将军[四]。是时,达未封魏国公。文忠曹国公,胜宋国公,愈卫国公,和中山侯,皆未封也。四年伐蜀,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入瞿塘。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左副将军,出秦陇。永乐四年征安南,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左右副将军。是时晟未封黔国公,辅未封英国公。永乐十二年征胡,安远侯柳升领大营,都督马旺、陈翼、程宽、金玉副之;宁阳侯陈懋左哨,襄成伯李隆、都督朱崇副之;丰城侯李彬右哨,遂安伯陈瑛、都督费瓛、胡原副之;城山侯王通左掖,保定侯梁瑛、都督曹得副之;都督谭清右掖,新宁伯谭忠、都督马震副之。是时上亲征,故不立将军、副将之号。宣德五年御胡,以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总兵官,恭顺侯吴克忠为副总兵,武进伯朱冕、奉化伯藤定为左右参将。此意又非但欲分其权,盖亦难其人。以一将将十万,其材岂易得哉!
140
嘉靖庚戌,虏窥京师,朝廷厘革营务,罢团营,仍为五军营,内分十二小营。改三千营为神枢营。神机营仍旧。三营共设总督。京营戎政公、侯、伯一人,协理文臣一人,五军营副将二人,练勇参将二人,参将四人,游击将军四人。神枢、神机营各副将一人,练勇参将二人,佐击将军六人。以昌国公故宅为戎政厅,给戎政之印,柳叶篆文,虎钮,如将军所挂印。通计京操凡大营三,内分为小营三十。副将以后三十人,人坐一营。副将用真署都督,参、游、佐、击用真署都指挥,或都督。大抵统军不专于一人,练军不专于一人,行军不专于一人,皆为有意焉。
141
五十一
142
洪武三年冬,儒士魏俊民、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郑权上大明志,命秘书监梓行,授俊民等官。先是,上令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为书,凡行省十二,府一百二十,州一百八,县八百八十七,安抚司三,长官司一。东至海,南至琼崖,西至临洮,北至北平。六年,令州府绘上山川险易图。十六年,诏天下都司上卫所、城池、地理、山川、关津、亭堠、水陆道路、仓库。十七年,令朝觐官上土地人民图。十八年夏,上览舆地图,侍臣有言「舆地之广,古所未有」者,上曰:「地广则教化难周,人众则抚摩难遍,此正当戒慎。天命人心,惟德是视。纣以天下而亡,汤以七十里而兴,所系在德,岂在地之大小!」
143
五十二
144
永乐至正统间,诸老臣在政地既久且专,忠定秉铨、忠靖握利权皆二十七年。忠宣尚书两京三十九年,而在交南者十有九年。忠安为礼部尚书三十二年,文襄巡抚江南二十二年。以故用人、理财、礼乐、征伐诸大政,文经武纬,各尽其长,章程故在,后鲜能及。
145
五十三
146
洪武三十五年,文皇即位。开内阁,召七臣入预机务,名直文渊阁。盖自壬午至嘉靖,百六十年间,凡六十八人。直隶十人,南直隶八人,浙江八人,江西十六人,河南七人,山东四人,福建二人,湖广四人,四川四人,山西一人,广东三人,广西一人。
147
五十四
148
异姓追封王者,杨王、徐王、滁阳王皆外戚。天造之初,滁阳又有先路之功。诸功臣家,徐氏中山王,常氏开平王,李氏岐阳王,邓氏宁河王,汤氏东瓯王,沐氏黔宁王、定远王,张氏河间王、定兴王、宁阳王,公朱氏东平王、平阴王,朱氏宣平王,岐阳父陇西王,凡十四人。以子孙王推恩追封者,不与焉。又有降虏也先土干,赐姓名金忠,封忠勇王。
149
五十五
150
正统己巳孟冬,虏犯京城。石亨欲尽闭九门,以待勤王之兵[五]。于肃愍公力争,请同亨率兵出营德胜门外,与虏对垒。已而虏被我炮击死者近万人,大沮退。石亨奋欲摄击,肃愍公又力争,纵虏令北去。出战所以护京师,纵虏所以安上皇也。
151
五十六
152
吴元年,太史院使刘文成公率其属高翼等上戊申大统历。洪武元年改院为司天监,又置回回司天监。是年十一月,徵元太史院使张佑、张沂,司农卿兼太史院使成隶,太史同知郭让、朱茂,司天少监王可大、石潭、李义,太监赵恂,太史院监候刘孝忠,灵台郎张容,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十四人,二年又徵元回回历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议历法,占天象。三年定为钦天监,掌察天文、定历数。
153
五十七
154
洪武二十七年,寰宇通衢书成。书分为八目,东距辽东都司,又自辽东东北至三万卫;西极四川松藩卫,又西南距云南金齿;南逾广东崖州,又东南至福建漳州府;北暨北平大宁卫,又西北至陕西、甘肃。为驿九百四十。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之道各一;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北平、湖广、广西、云南之道各二;四川之道三,为驿七百六十六。凡天下道里,纵一万九百里,横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四夷之驿不与焉。
155
五十八
156
外夷封王,如朝鲜、安南、占城海岛诸国来朝贡者,各以其国名封。惟琉球封中山、山南、山北三王,今存中山王。北虏封王者四人:鞑靼阿鲁台和宁王,瓦剌马哈木顺宁王,太平贤义王,把秃孛罗安乐王。西域二人:哈密忠顺王;阿端安定王。西番七人:正觉大乘法王,如来大宝法王,阐化王,阐教王,辅教王,赞善王,赞化王。
157
五十九
158
内官之制定于洪武二十八年,凡监十一,曰神宫、曰尚宝、曰陵神宫、曰尚膳、曰尚衣、曰司设、曰内官、曰司礼、曰御马、曰印绶、曰直殿。凡门四,曰奉天门、曰午门、曰端门、曰承天门。凡司二,曰钟鼓、曰惜薪。凡局六,曰兵仗、曰内织染、曰针工、曰巾帽、曰司苑、曰酒醋面。凡库三,曰内承运、曰司钥、曰内府供应。其正官,监有太监,门有门正,皆正四品。司有司正,局库有大使,皆正五品。洪武三十年增都知监、银作局。东宫六局,曰典玺、曰典药、曰典膳、曰典服、曰典兵、曰典乘。各正官局郎正五品。王府承奉司典宝、典膳、典服三所,各有正官,正六品。又有内使门正,公主府中使司,司正司副皆杂职。
159
六十
160
洪武五年,上令定女职。礼部具陈,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使五十馀人,皆选良家女充。上曰:「古者所设过多,宜防女宠,垂法将来。」命重加裁定,遂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俱正六品。尚宫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闱。尚仪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尚服总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尚食总司馔、司酝、司药、司供。尚寝总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尚功总司制、司辍⑺静省⑺炯啤7捕十四司。宫正掌戒令责罚之事。二十二年,令六尚局官服劳既多,或五载、六载归其父母,从宜婚嫁。年高者许归,以终天命。愿留者听。其在宫闱及见受职者,家给与禄,视外品。
161
六十一
162
建文时改官制,升六部尚书正一品,设左右侍中各一人,位侍郎上。诸司去清吏字。改户部为民部,度支、金、帛、仓庾四司。刑部为详宪、比议、职门、都官四司,罢左右都御史。设都御史一人,副佥都御史各一人。又改都察院为御史府,设御史大夫,正二品。革十二道,置察院一,定御史二十八人。改诸御史为拾遗补缺,改通政司为寺,通政使为通政卿、通政少卿、参议。寺丞增置左、右补缺,左、右拾遗各一人。复大理寺改为司,又改卿为大理卿,左右寺正都评事,寺副副都评事,司务都典籍。太常寺改卿为太常卿、少卿。寺丞分左右。天坛祠祭署为南郊祠祭署,泗州祠祭署为泗滨祠祭署,宿州祠祭署为新丰祠祭署。孝陵,置钟山祠祭署及司圃所,增神乐观知观一人。光禄寺改卿为光禄卿、少卿,寺丞如太常,而升少卿从四品。省署丞二人,增监事二人。太仆寺改卿为太仆卿,增典厩、典牧二署。设驈騻十五群,遂生三群,分隶二署,詹事府增少卿、寺丞各一人,宾客二人。又置资德院,设资德一人,资善二人。其属赞礼、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籍、典簿各一人。国子监,升监丞为堂上官。增司业二人,省博士、学正、学录,增助教十七人。鸿胪寺改卿为鸿胪卿、少卿,寺丞如光禄。而并行人司于鸿胪寺。翰林院增学士承旨一人、学士一人。设文学博士二人,省侍讲、侍读学士。置文翰、文史二馆。文翰馆设侍书,改中书舍人为侍书。文史馆设修撰、编修、检讨,而以方孝孺为文学博士。又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学士一人。罢华盖、文华、武英三殿、文渊、东阁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侍设无定员。文渊阁设典籍一人。六科罢左右给事中。改中、东、西、南、北城兵马指挥司为五城兵马司,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始置京卫武学教授一人。启忠等斋各训导二人。布政司革左右布政使,设布政使一人。堂上官各升品一级。改提刑按察司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广东盐课司为广东都转运盐使司。罢北平、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及江北学校贡士。革五府左右断事官、五军断事司,增亲王官宾辅二人,正三品。伴读、伴讲、伴书各一人,长史一人,左右长史各一人。审理正、典膳正、奉祀正、良医正、典宝正,并去正字。审理副等改为副审理等。群王宾友二人,正四品,教授一人,记室二人,直史一人,左右直史各一人,吏目一人。典印、典祀、典礼、典馔、典药五署,典印、典祀、典礼、典馔、典药各一人,典仪二人,引礼舍人二人,仪仗司吏目一人。宾辅、三伴、宾友、教授,进对侍坐,称名不称臣,见礼如宾师。
163
靖难后,复洪武旧制,惟存大理寺,不设断事官及断事司。正统中复设京卫武学。
164
六十二
165
公、侯、伯爵凡三等,以封功臣。皆有流有世,并给铁券。高广凡五等,号凡三等。佐高皇定天下,曰「开国辅运」云云。佐成祖曰「奉天靖难」云云。馀曰「奉天翊运」云云。其武臣也,曰「宣力功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视公有差,多不过五千石。已封而又有功者,仍爵或进爵加禄。其才而贤也,充团营三营提督总兵坐营官、五府掌印佥书、留都守备,出充总兵官镇守,否食其禄。其袭替,徵券诰,论功过,核适孽。幼而嗣者,学于国子监。有过革冠服,平巾学于国子监。坐罪夺禄,重夺爵。
166
六十三
167
永乐十六年,诏纂天下郡县志。命夏忠靖、杨文敏、金文靖三公领其事。景泰中修寰宇通志,准祝穆方舆胜览。叶文庄公曰:「此赵宋偏安之物,况直为四六设。今欲成盛代一统之书,宜有资军国,益劝戒。如地理户口,类不可缺。必如永乐中志书凡例,充广之可也。」陈芳洲笑曰:「此岂造黄册耶!」天顺五年,撰大明一统志。
168
六十四
169
永乐六年,定兴、定远二王上交趾地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乃郡县其地,设都、布、按三司,分十七府,曰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宣化、太原、镇蛮、谅山、新平、乂安、顺化、升华;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县,卫十一,所三,市舶司一。改鸡陵关为镇夷关。
170
六十五
171
彭惠安公哀江南词,叙述建文死义之臣,至方逊志乃云:「后来奸佞儒,巧言自粉饰,叩头乞馀生,无乃非直笔。」盖指西杨辈修实录,书方再三叩头乞生者,非实事也。
172
六十六
173
靖难之岁十一月,副都御史陈瑛言:「皇上顺天应人,以有天下,四方万姓,莫不率服。然车驾初至京师,有不顺天而效死建文者,如礼部侍中黄观、太常少卿廖升、翰林修撰王叔英、衡府纪膳周是修、浙江按察使王良沛、知县顾伯玮等,计其存心与叛逆同,宜从追戮。」上曰:「朕初举义,诛奸臣不过数辈。后来二十九人中,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皆宥而用之。今汝所言数人,况有不与二十九人之数者。彼食其禄,自尽其心,悉勿问。」
174
六十七
175
历代帝王庙,岁仲春秋,皇帝遣大臣祭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宗皇帝。分五室,室太牢一,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从祀名臣: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穆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凡三十二人,列两庑。庑二坛,坛少牢一。
176
先是,洪武元年祀三皇,用太牢。勾芒、祝融、风后、力牧配。四年,令天下立三皇庙,岁春秋祭,已而令祭于陵。是年命官参考历代圣帝贤王,但在中原赡养人民者三十四君合祀之,择名臣从祀。六年,礼官言:古帝王有父子、祖孙一庙合祭,非礼。令别立历代帝王庙,同堂异室,岁春秋祀三皇、五帝、禹汤、文王、武王、汉高祖、光武、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其守成贤君,令所在有司岁春秋祭于陵。七年,塑帝王熋嶙像。上曰:「伏羲、神农未有衣裳之制,勿加冕服。」已而郊祀,祔祭诸帝王,省春祭。岁仲秋遣官祭于庙。二十年,以武成王从祀帝王庙,去王号,罢故庙祀。二十一年,礼官择上历代名臣始终全节者三十五人,从祀帝王庙。上曰:「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祀。元木华黎,安童祖也,不可祀孙而去祖。可祀木华黎,罢安童祀。祀伯颜,阿术可勿祀。」又曰:「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宜祀。」未几,上曰:「文王虽基周命,终守臣节。唐高祖有天下,本太宗力也,可勿祀,祀于陵。增祀隋文帝。」是年庙火,改建于钦天山之阳,去隋文帝。子午卯酉年,传制祭陵,停庙祭。嘉靖九年,罢历代帝王南郊从祀。礼官请加南京庙春祭,上不从。令建庙京师,岁仲春秋祭。南京祭罢。十年春,庙未成,今皇帝祀之文华殿。庙初成,今皇帝至庙祭。是年修撰姚涞请罢元世祖祀,礼官议不可。上从礼官议。二十四年,给事中陈棐又言之,乃罢祀元世祖,并罢从祀木华黎五人。
177
六十八
178
外戚封公自嘉靖始也。张鹤龄[六]嗣寿宁伯,进侯。又以迎立今皇帝,进封昌国公。庆云、长宁,孝肃太后家二侯伯;瑞安、崇善、安仁,孝贞皇后家三侯伯。惟延龄兄弟公侯最贵盛,得祸亦最惨。
179
六十九
180
驸马无封侯者,滦城、富阳、永春、西宁皆以军功封。惟永康公主驸马崔元,以迎立今皇帝封京山侯。孝陵少公主驸马赵辉,天顺中求封侯,不得。
181
七十
182
洪武十九年,大诰三编俱成。二十八年,始令法司拟罪引大诰减等。盖因大诰初序末有云「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故也。然至今但有减等,而无加等。
183
七十一
184
开国功臣常、李、邓、汤、刘五姓,嘉靖中续封,甚惬人情。但李太师之后不沾一命,尚为缺典。
185
七十二
186
孝烈皇后将葬,上念西苑之变孝烈有大功,欲葬于孝洁皇后之左,已而中止。上新作寿陵,至是定名永陵,令先葬后。上曰:「孝陵、长陵先葬孝慈、仁孝也。」
187
七十三
188
成祖于建文己卯七月起兵靖难;宸濠亦以正德己卯六月反湖广。二阁老皆石首人,文定永乐甲辰、文简嘉靖甲辰入阁。所事二帝,皆藩王入继大统。永乐辛丑四月,三殿灾;嘉靖辛丑四月,九庙灾。
189
七十四
190
圣祖开科,诏务求博古通今之士。乃所试仅有判语及一二时务策,生徒竟未识。大明律所云「时务尽掇述括帖」,以故士乏通今之学。其于政体得失、人材优劣且不论,只历朝纪年及后姓陵名,知者亦鲜。近二十年来,士大夫始以通今学古为高矣。
191
七十五
192
入内阁为辅臣预机务,特避丞相名耳,实始于建文四年。长陵即位之初,阁中有文渊阁印,印文玉箸篆。惟封上、诏草、题奏、揭帖用之,不得下诸司。下诸司以翰林院印。凡入内阁,云直文渊阁。即官至三殿、二阁、二坊大学士,无入内阁旨,不得与机务也。虽编修、赞善等官,有入内阁旨,亦得预机务矣。文渊阁在禁中。徐武功署衔自称掌文渊阁事,可乎?
193
七十六
194
我朝帝后尊谥,皆有「孝」字,惟景皇汪后无「孝」字。文臣无谥「孝」者,国初惟赠东海侯陈文,谥孝勇。
195
七十七
196
春秋谨华夷之辨,中国有主也。文中子帝元魏,未为非。圣祖功德高百王,诏文尝称曰「天命真人」。于沙漠帝王庙中,以元世祖与三皇[七]、五帝、三王、汉高、光、唐宗、宋祖并祀,真圣人卓越之见。
197
七十八
198
吴元年冬,孝陵念七子渐长,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屦、行藤,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七子: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成祖、周定王、楚昭王、齐庶人也。
199
七十九
200
正德时,神英封泾阳伯,本无大功。江彬平虏伯,许太安边伯,武德永寿伯,以义儿故得封。彬诛死,太谪戍边。英、德及太监家七伯皆革。
201
八十
202
嘉靖己酉,应天试录策言,初开内阁,所用七人者,皆修撰、编修、检讨等官。然不言当时七人者惟文穆修撰,文敏编修耳。大绅起谪胥,为待诏。文简中书舍人。文贞齐王府审理副,升编修。文靖给事中,若思桐城知县,升检讨。非由翰林者,亦入内阁也。
203
八十一
204
国初郊祀、社稷、先农为大祀[八]。已而改先农及山川、帝王、先师、旗纛为中祀,诸神小祀。今皇帝以朝日、夕月、天神、地祇为中祀。大祀致斋三日,中祀二日。祀有牲,牲四等,曰犊、曰牛、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騂或黝。天地、日、月加玉焉。玉三等[九],曰苍璧、曰黄琮、曰玉牲。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杀礼不用牲,用果脯,从其族也。或用素羞。祀有帛。大祀、中祀京师用制帛。制帛五等,曰郊祀、曰奉先、曰礼神、曰展亲、曰报功。小祀素帛、礼佛帛。王国、司、府、州、县亦用帛。小祀则否。凡祀有乐,乐四等,曰九奏、曰八奏、曰七奏、曰六奏。奏乐有歌有舞。歌堂上,舞堂下。舞皆八佾,佾有文有武。先师六佾,佾去武。小祀则否。凡助祭,文臣五品,武臣四品以上。嘉靖中,都给事中乞得助祭,帝、社稷无助祭,大臣五六人陪拜焉。小祀则否。
205
八十二
206
洪武十七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成,凡二十四卷。诏赐秦、晋、燕、周、楚、齐六府。是书刻在南雍,馀尝托友人印刷。友人言:此非我朝书,殆前代人所纂,或出山野小说家。洪武中止有今南京为京师,何以此书乃有北京?又言:南京应天府,若前代书,何以又有十二布政司?布政司古未有也。馀曰:「是洪武中书无疑,此时未有贵州布政司,而有北平。」又洪武元年诏以应天为南京,大梁为北京矣。
207
八十三
208
懿敬太子妃常氏,懿文太子元配也。建文帝追尊为孝康皇后。武宗母张后尊谥亦孝康皇后。
209
八十四
210
洪武癸亥,赐六部尚书马。己巳,赐有司方面官马。谕兵部试尚书茹谠唬骸覆肌按二司官,方面重臣,府、州、县官,民之师帅,跨驴出入,非所以示民,或假马部民,因被浸润,不能举职,甚乖治体。其官为市马,司二十匹,府半之,州、县又半之。马一率十户食之,岁一更。」
211
八十五
212
宣德七年,大学士张瑛乞增南北两京七品以下官俸。正统元年,副都御史吴讷言:「洪武间京官俸全支。后因营造减省,遂为例。近小官多不能赡,如广西道御史刘准,由进士授官,月支俸米一石五斗,不能养其母、妻、子、女,贷同道御史王裕等、刑部主事廖谟等俸米三十馀石,去年病死,竟负无还。乞下廷议增俸。」
213
八十六
214
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文庙。逾年,上曰:「我闻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宜祀如故。」二十九年,罢扬雄从祀,祀董仲舒。正统二年,进胡安国、蔡沉、真德秀从祀。八年追封吴澄为临川郡公,从祀。成化二年,追封仲舒为广川伯,安国建宁伯,沉崇安伯,德秀浦城伯。弘治八年,追封杨时为将乐伯,从祀。嘉靖九年,改大成至圣文宣王为至圣先师。孔子四配: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从祀。及门弟子称先贤,左丘明以下称先儒。去塑像,设木主,尽罢公、侯、伯诸封爵。申党、申枨二人,存枨去党。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十三人罢祀。林放、蘧瑗、郑玄、郑众、卢植、服虔、范宁七人,祀于其乡。进后苍、王通、胡瑗、欧阳修、陆九渊从祀。改称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别立祠,祀齐公叔梁纥,称启圣公孔氏,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称先贤,程觥⒅焖伞⒉淘定从祀,称先儒,撤无繇、点、鲤从祀。
215
八十七
216
永乐十八年,论营建北京功,升营膳郎中蔡信为工部右侍郎。所副七人为所正,丞六人为所副,匠二十三人为所丞。赐督工群臣及兵民夫匠钞、椒、苏木有差。正统年间营建三殿、两宫,包砌京城及修造各衙门,升除匠官不过五六人。
217
八十八
218
国初都金陵。以西北胡戎之故,列镇分封,似乎过制,当时已有叶居升辈汉人七国之虑。今考广宁辽王、大宁宁王、宣府谷王、大同代王、宁夏庆王、甘州肃王,皆得专制率师御虏。而长陵时在北平为燕王,尤英武。稍内则西安秦王、太原晋王,亦时时出兵,与诸藩镇将表里防守。孝陵崩,少裁抑,而齐、黄诸臣受祸矣。肃王今移兰州。
219
八十九
220
洪武六年,武官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人。九年,择功臣子耿瓛等一百四人为散骑舍人。十一年,选武臣子弟入国子监读书。十四年,令公侯武臣皆遣子弟入国子学受业。二十一年,颁武臣大诰,又颁八条敕谕武臣,又颁武臣训戒录,又赐武臣保身敕。二十二年,禁武臣预民事。二十三年,赐公、侯、伯屯戍百户。二十六年,颁稽制录于诸功臣。二十九年,大赉致仕武臣,各升一级。铨于甘肃、大同、北平、大宁、辽东诸卫所,凡千五百人。
221
九十
222
嘉靖九年,更定南北郊礼。南郊皇天、上帝南向;太祖西向;东一坛大明,西一坛夜明,东二坛二十八宿,西二坛云师、雨师、风师、雷师。北郊皇地祇北向;太祖西向;东一坛,中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基运山、翊圣山、神烈山,西向;西一坛,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天寿山、纯德山,东向;东二坛,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西向;西二坛,大江、大淮、大河、大汉,东向。
223
九十一
224
天寿七陵,惟景陵规制独小。嘉靖丙申稍廓大之。是年作寿陵,即永陵也。在天寿迄东十八道岭。夫君即位,为裨礼也。昔汉文帝表瀍西,唐太宗营九嵕,我二祖先作二陵,故并获吉壤。今皇帝因谒七陵,遂有寿宫之役,真达天高世之见。
225
九十二
226
洪武二年,立功臣庙于鸡鸣山,论功列祀二十一人。命死者塑其像,生者虚其位。是时,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茅成八人,先栖神于卞蒋等庙,乃塑像移祀于此。徐、常、李、邓、汤、沐六王及华高、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孙兴祖尚存,但虚其位。洪武二年,太庙侑享初有廖永安,凡十三人。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七人已卒,祀庙中。九年,始加封号,赠谥。罢永安祀。时徐、常、李、邓、汤、沐六王俟其卒,进侑,皆太祖所定也。然功臣庙无廖永安、桑世杰,而太庙乃有之。冯国用、丁德兴、茅成、华高、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孙兴祖,祭于功臣庙,而太庙侑享不与焉。此太祖之权衡度量,非后人所能测识也。
227
昔西汉定元功十八人位次;东汉云台三十二人;唐凌烟二十四人;宋昭勋崇德十人,皆托褒扬于位貌而已。太祖之庙庭侑享,则以血食寓褒扬,其报最重,其礼最隆矣。
228
嘉靖十六年,郭勋欲进祀其立功之祖武定侯英于太庙,乃仿三国志俗说及水浒传为国朝英烈记,言生擒士诚,射死友谅,皆英之功。传说宫禁,动人听闻。已乃疏乞祀英于庙庑。又言英本开国功臣,卒于永乐年间,以故不庙祀。而不知太祖定庙祀时固兼生死而论定矣。且英之封在洪武十七年。论平云南功,大将颍川侯傅友德进封颍国公;副将蓝玉、仇成、王弼先封流侯者,与世嗣;偏俾都督佥事陈桓、胡海、郭英、张翼,兵兴以来屡效勤劳,今勋尤著,于是桓封普定侯,海东川侯,英武定侯,翼鹤庆侯。盖庙祀定后十六年,而英始侯也。
229
九十三
230
侑庙功臣位次,中山王十二人,洪武年定。河间王四人,洪熙年定,皆序封爵,首王,次公,次侯。开国功臣、靖难功臣各自为序。嘉靖丁酉进诚意伯位六王之下,群公之上,以为不伦。及营国公郭英进祝,并两朝功臣叙爵,于是,营国公列永义侯之上,诚意伯列宁国公之下矣。
231
九十四
232
嘉靖十四年二月,群臣于东阁集议大行庄肃皇后谥,大学士孚敬首曰:「庄肃皇后与屡朝事体不同,其谥只该二字、四字。」尚书言曰:「今各庙元后俱十二字,恐二字、四字未称。」大学士时曰:「二字、四字太少,须得八字。」都御史廷相曰:「庄肃作配武宗,谥宜一体。」吏部侍郎韬曰:「谥者天下之公,非天子自行之,宜备陈以请。」乃上议言:「古人尚质,谥法尚简严,故称美之言无几。后世帝后之谥始有不一其书者,亦臣子尊崇之情。生今之世,则当行今之礼。我朝列圣元后谥皆十二字,盖大行盛名,帝后媲美,妻以夫尊,礼宜与并。今武宗庙谥既与列圣相同,则庄肃谥号似亦不宜稍异。且今日加谥,祗以表行尊名。其于服制有无,名分尊卑,本不相涉。」上曰:「事嫂如事母,人道有此乎!非朕自尊,两宫在上,昭圣皇太后有母道,宜再会议。」议上,宜且据谥法止用二字,候他日再加徽号,以备全典。上曰:「用六字谥,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数既用半,且阴六又合。」嘉靖十五年四月,上坐天寿山行宫,面谕言曰:「皇嫂孝静皇后谥用六字,于礼未备。还用全谥,庶合典礼。」九月,上御文华殿,面授言御笔,定谥孝静皇后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233
九十五
234
弘治十一年三月,监生汪瑢奏言:刘健、李东阳杜绝言路,掩蔽聪明,妒贤嫉能,排抑胜己,急宜斥退。健、东阳疏言:「近日两京科道,指陈时弊,并劾奔竞交结乞恩传奉等官,虽未尽当,类多可采。而乃漫无可否,概不施行,自祖宗朝至今未有此事。皆臣等因循将顺,苟避嫌疑,不能力赞乾刚,俯从舆论,别白忠邪,明正赏罚。以致人心惶惑,物议沸腾,草野之下,其言乃至于此。乞罢。」上不许。下瑢诏狱。健等又上疏力救,瑢得释。
235
九十六
236
南京设参赞机务,自户部尚书王忠宣公始,实宣德乙卯也。已而黄忠兼掌兵部事。正统五年代黄公者,兵部侍郎徐琦。正统十四年琦升尚书。景泰元年止掌部事,靖远伯代琦总督机务。成化间,崔庄敏公以南吏书、王端毅公以南右都御史参赞机务,恐亦未然。又云始于正统辛酉,亦非。盖正统辛酉,始定名南京也。
237
九十七
238
永乐五年七月辛卯,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总兵官,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左右副将军,丰城侯李彬、云阳伯陈旭左右参将。大将军率右副将军、右参将及清远伯陈友,统神机将军程宽、朱贵等,游击参将毛八丹、朱广、王恕等,横海将军鲁麟、王玉、商鹏等,鹰扬将军吕毅、朱吴、江浩、方政等,骠骑将军朱荣、金铭、吴旺、刘札出等二十五将军,以两京畿、荆、湖、闽、浙、广东、西兵出广西凭祥;左副将军、左参将统都指挥陈睿、卢旺等,以巴蜀、建昌、云、贵兵出云南蒙自;兵部尚书刘儁参赞戎务;行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转饷,征交趾。
239
九十八
240
洪武至宣德六十八年间,登极、立中宫、东宫及上慈闱尊号徽号诏,皆无文武官封赠、荫子、试署实授恩例。英宗登极诏,始令署都督佥事、试都指挥、署都指挥佥事、试指挥实授。
241
景皇登极诏,始令在京文官及在外方面官,一考无赃犯者,照洪熙、宣德年例,与诰敕。
242
景泰三年,立怀献太子诏,始令署郎中、员外郎、主事、试中书实授。又与土木死事诸臣诰敕封赠,荫子入监,不愿入监者听。
243
天顺复辟诏,始令内外文武署职、试职因功升授者,与实授。
244
天顺八年,两宫徽号诏,始封两京文武七品以上官父母,署职、试职实授。
245
成化二十三年,上慈闱尊号诏,两京文武官七品至四品,先封父母;三品以上与诰命。
246
泰陵登极诏,内外文官署职、试职实授。内外武官,天顺八年正月以前功升试职、署职,遇例实授。该世袭者,子孙仍袭。其未实授及以后功升试职、署职实授。
247
弘治五年立东宫诏,文武官试职、署职年半以上者,实授;不及年半者,扣至实授。
248
弘治十一年,清宁宫灾,诏两京文武署职、试职理刑者,实授。历任未及一考者,与诰敕。其诰敕准给未领,因事降调,非贪淫酷刑者,仍给与。
249
治十八年,上两宫尊号诏,文武官署职、试职实授,两京七品以上文官未及一考,与诰敕。父母已封者,服色许与子同。
250
今上登极诏,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员人等,因谏止巡游,跪门责打,降级改除为民充军者,该部具奏起取复职,酌量升用。打死者,追赠谕祭,仍荫子入监读书。充军故绝者,一体追赠谕祭,复养亲属。
251
嘉靖元年尊号诏,两京文官未一考者,与诰敕。父母已封者,服色许与子同。诰敕准给未领,因事降调,非贪淫酷刑者,仍给与。
252
嘉靖九年,大报礼成,诏两京文官未及一考,无过者,给与诰敕。
253
嘉靖十九年,皇子生诏,始令两京三品上文官,例该荫子,未及一考者,荫子入监。两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七品以上历任三年无过者,与诰敕。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署职、试职者并试职御史实授,仍与诰敕。十五年,立东宫,诏两京三品上文官荫子。两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七品以上官,历任三年无过者,与诰敕。两京文武官署职、试职实授,仍与诰敕。十七年,郊庙大礼成,诏两京文职,并在外五品以上方面,有司四品官未及一考者,与诰敕。两京文武官并新旧武举官,署职、试职实授,仍与诰敕[一0]。十八年,立东宫,两京文职三品上官,与诰敕,荫子。二十四年,宗庙成,诏两京文官未及一考,与诰敕。署职、试职实授,仍与诰敕。愿貤封者听。(校勘记
254
[一]「享国三十有一年」 原本「三十」上衍一「有」字,据嘉靖本删。
255
二]「张重华王则皆永乐」 张重华做前梁王九年,尝用永乐为年号。然王则却未尝以永乐为年号,而只用过得圣为年号。宋史.明镐传称:「王则者,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自卖为人牧羊,后隶宣毅军为小校。恩、冀俗妖幻,相与五龙、滴泪等经及图谶诸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庆历)七年冬至叛……,僭号东平郡王……,建国曰安阳……,改年曰得圣。」此称王则亦尝用永乐为年号,误。
256
[三]「枢密院副使阮彦光」 「阮」原本作「院」,沿上文「院」而误,据嘉靖本改。
257
[四]「邓愈汤和为左右副副将军」 原本脱一「副」字,据嘉靖本补入。本书第三十七条称:「丁未,以信国公达为征虏大将军……。三年春以达为征虏大将军,文忠、胜左右副将军,愈、和左右副副将军北伐……。当时盖有副将军,又有副副将军。后遣征南诸将,以参将代副副将军。」本条记载又系洪武三年征南事,彼时邓愈、汤和实为副副将军。
258
[五]「以待勤王之兵」 原本「待」作「侍」,误,据嘉靖本改。
259
[六]「张鹤龄」 「鹤」原本作「隺」,明史本传及嘉靖本此书均作「鹤」,据改。
260
[七]「元世祖与三皇」 原本「三皇」作「三王」,据嘉靖本改。
261
[八]「国初郊祀社稷先农为大祀」 「郊祀」嘉靖本作「郊庙」。
262
[九]「玉三等」 原本「玉」作「王」,误,据嘉靖本改。
263
[一0]「仍与诰敕」 原本「诰」作「诏」,误,据嘉靖本改。)
URN: ctp:ws54789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