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卷一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卷一》[View] [Edit] [History]

1
P.2375號。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卷之一》

道經上》

道可道章第一》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道者,虛極之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稱。用可於物,故云可道。名生於用,故云可名。應用且無方,則非常於一道。物殊而名異,則非常於一名。是則強名曰道,而道常無名也。
3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
無名者,妙本也。妙本見氣,權輿天地,天地資始,故云無名。有名者,應用也。應用匠成,茂養萬物,物得其養,故有名也。
5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6
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性之欲。若常守清靜,解心釋神,返照正性,則觀乎妙本矣。若不正性,其情逐欲而動,性失於欲,迷乎道原,欲觀妙本,則見邊徼矣。
7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8
如上兩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動出應用,隨用立名,則名異矣。
9
同謂之玄。
10
出則名異,同則謂玄。玄,深妙也。
11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2
意因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執玄為滯,不至兼忘,故寄又玄峽遺玄,示明無欲於無欲能如此者,萬法由之而自出,故云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章第二》

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
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雖惡而美善矣。故云皆知,以己之所美為美,所善為善矣。美善無主,俱是妄情,皆由封執有無,分別難易,神奇臭腐,以相傾奪。大聖較量,深知虛妄,故云惡已。
3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4
六者相違,遞為名稱,亦如美惡,非自性生,是由妄情,有此多故。
5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6
無為之事,無事也。寄以事名,故云處。不言之教,忘言也,寄以教名,故云行也。
7
萬物作而不辭,
8
令萬物各自得其動作,而不辭謝於聖人也。
9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10
令萬物各遂其生,不為己有,各得所為,而不負恃,如此即太平之功成矣。猶當日慎一日,不敢寧居也。
11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2
夫唯不敢寧居,而增修其德者,則忘功而功存,故不居而不去也。

不尚賢章第三》

1
不尚賢,使民不爭。
2
尚賢則有迹,徇迹則爭興。使賢不肖各當其分,則不爭矣。
3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4
難得之貨,謂性分所無者,求不可得,故云難得。夫不安本分,希效所無,既失性分,寧非盜竊?欲使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則難得之貨不貴,性命之情不為盜矣。
5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6
既無尚賢之迹,不求難得之貨,是無可見之欲,而心不惑亂也。
7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
8
心不為可欲所亂,則虛矣。
9
實其腹,
10
道德內充,則無矜徇,亦如屬厭而止,不生貪求。
11
弱其志,
12
心虛則志弱。
13
強其骨。
14
腹實則骨強。
15
常使民無知無欲,
16
常使民無爭尚之知,無貪求之欲也。
17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18
清靜化人,盡無知欲。適有知者,令不敢為也。
19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20
於為無為,人得其性,則淳化有孚矣。

道沖章第四》

1
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
2
言道動出沖和之氣,而用生成。有生成之道,曾不盈滿。云或似者,於道不敢正言。
3
淵兮似萬物之宗。
4
淵,深靜也。道常生物,而不盈滿,妙本淵兮深靜,故似為萬物宗主。
5
挫其銳,解其紛,
6
道以沖和,故能抑止銛利,釋散紛擾。若俗學求復,則彌結矣。
7
和其光,同其塵。
8
道無不在,所在常無。在光在塵,皆與為一。一光塵爾,而妙本非光塵也。
9
湛兮似或存。
10
和光同塵,而妙本不雜,故湛兮似有所存。
11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12
吾不知道所從生,明道非生法,故無父道者,似在乎帝先爾。帝者,生物之主。象,似也。

天地章第五》

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
不仁者,不為仁恩也。芻狗者,結芻為狗也。犬以守禦,則蔽蓋之恩。今芻狗徒有狗形,而無警吠之用,故無情於仁愛也。言天地視人,亦如人視芻狗,無貴望爾。嘗試論之曰:夫至仁無親,孰為兼愛?愛則不至,適是偏私。不獨親其親,則天下皆親矣。不獨子其子,則天下皆。子矣。是則至仁之無親,乃至親也,豈兼愛乎?
3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4
橐者鞴也,籥者笛也。橐之鼓風,笛之運吹,皆以虛而無心,故能動而有應。則天地之間,生物無私者,亦以虛而無心故也。
5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6
橐籥虛之而不屈撓,動之而愈出聲,以況聖人心無偏愛,則無屈撓之時,應用不窮,可謂動而愈出也。
7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8
多言而不酬,故數被窮屈。兼愛則難遍,便致怨憎,故不如抱守中和,自然皆足。

谷神章第六》

1
谷神不死,
2
谷者虛而能應者也。神者,妙而不測者也。死者,休息也。谷之應聲,莫知所以。有感則應,其應如神,如神之應,曾不休息。欲明至道,虛而生物,妙用難名,故舉谷神以為喻說。
3
是謂玄牝。
4
玄,深也。牝,母也。谷神應物,沖用無方,深妙不窮,能母萬物,故寄谷神玄牝之號,將明大道生畜之功。
5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6
深妙虛牝,能母萬物,萬物由出,是謂之門矣。天地有形,故資稟為根本矣。
7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
虛牝之用,綿綿微妙,應用若存,其用無心,故不勤勞矣。

天長地久章第七》

1
天長地久。
2
摽天地長久者,欲明無私無心,則能長能久,結喻成義,在乎聖人,後身外身,無私成私耳。
3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4
天地生物,德用甚多,而能長且久者,以其資稟於道,不自矜其生成之功故爾。
5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6
後身則人樂推,故身先。外身則心忘淡泊,故身存。
7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
天地忘生養之功,是無私。而能長且久,是成其私。聖人後外其身,是無私而能先能存,是成其私也。

上善若水章第八》

1
上善若水。
2
將明至人上善之功,故舉水性幾道之喻。
3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
幾,近也。
5
居善地,
6
上善之人,處身柔弱,亦如水之居地,潤益一切,地以卑用,水好下流。
7
心善淵,
8
用心深靜,亦如水之淵停矣。
9
與善仁,
10
施與合乎至仁,亦如水之滋潤品物也。
11
言善信,
12
發言信實,亦如水之行險,不失其信矣。
13
政善治,
14
從政善治,亦如水之洗滌群物,令其清靜矣。
15
事善能,
16
於事善能因任,亦如水性方圓隨器,不滯於物矣。
17
動善時。
18
物感而應,不失其時,亦如水之春泮冬凝矣。
19
夫唯不爭,故無尤。
20
上善之人,虛心順物,如彼水性,壅止决流,既不違迕於物,故無尤過之地。

持而盈之章第九》

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
執持盈滿,使不傾失,積財為累,悔吝必生,故不如其已。已,止也。
3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4
揣度銳利,進取榮名,富貴必驕,坐招殃咎,故不可長保。
5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6
此明盈難久持也。
7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8
此明銳不可揣也。驕猶心生,故咎非他與。
9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
功成名遂者,當退身以辭盛,亦如天道虛盈有時,則無憂患矣。

載營魄章第十》

1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2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曰魂。魄則陰虛,魂則陽滿,言人載虛魄,常須營護復陽。陽氣充,魄則為魂,魂能運動,則生全矣。一者,不雜也。復陽全生,不可染雜,故令抱守淳一,能無離身乎?
3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4
專一沖氣,使致和柔,能如嬰兒,無所分別。
5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6
玄覽,心照也。疵,瑕病也。滌除心照,使令清淨,能無瑕病。
7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8
愛養萬人,臨理國政,能無為乎?當自化矣。自上營魄,皆教修身。身修則德全,故可為君矣。
9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10
天門,曆數所從出。開闔,謂治亂。言人君應期受命,能守雌靜,則可以永終天祿矣。又解云:《易》曰:一闔一闢謂之變,言聖人撫運,應變無常,不以雄成,而守雌牝,亦如天門開闔,虧盈而益謙也。
11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2
人君能為雌靜,則萬姓樂推其德,明白如日四照,猶須忘功不宰,故云能無知乎?
13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4
令物各遂其生,而畜養之。遂生而不以為有修,為而不恃其功,居長而不為主宰,人君能如此者,是謂深玄之德矣。

三十輻章第十一》

1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2
此明有無功用,相資而立。三十輻者,明造車也。共一轂者,因言少總眾。夫轅箱之有,共則成車,車中空無,乃可運用。若無轅箱之有,亦無所用之車。車中若不空無,則轅箱之有,皆為棄物。
3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4
埏,和也。埴,土也。陶匠和土,為瓦缶之器。
5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6
古者陶穴以為室宇,亦開戶牖,故云鑿爾。
7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8
有體利無,以無為利。無體用有,以有為用。且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將明至道之用,約形質以彰,故借麤有之利無,以明妙無之用有爾。

五色章第十二》

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2
目悅青黃之觀,耳耽宮徵之音,口燕芻豢之味,傷當過分,則坐令形骸聾盲。
3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4
馳騁代務,耽著有為,如彼田獵,唯求殺獲,日以心鬥,逐境奔馳,靜而思之,是發狂病。
5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6
性分所無,求亦不得。妄求難得,故令道行有所妨傷也。
7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
取此含受之腹,去彼妄視之目。

寵辱章第十三》

1
寵辱若驚。
2
操之則慄,捨之則悲,未忘寵辱,故皆驚也。
3
貴大患若身。
4
身為患本,矜貴其身,即如貴大患矣。此合云貴身如貴大患,而乃云貴大患如身者,欲明起心貴身,即是大患。有貴即身是大息,故云貴大
5
息如身。若,如也。此上兩句正標。
6
何謂寵辱?寵為下,
7
前標寵辱如驚,恐人不了,故問何謂寵辱?夫得寵驕盈,無不生禍,是知寵為辱本,故答云寵為下矣。
8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9
寵辱循環,寵為辱本。凡情惑滯,驚辱而不驚寵,故聖人戒云:汝之得寵,當如汝得辱而驚,則汝之失寵得辱,亦如吾戒,汝得寵而驚懼也。故結云是謂寵辱若驚。
10
何謂貴大患若身?
11
恐人不曉即身是患本,故問之。
12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13
身相虛幻,本無真實,為患本者,以吾執有其身,痛瘥寒溫,故為身患。
14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5
能知天地委和,皆非我有,離形去智,了身非身,同於大通,夫有何患?
16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17
此章首標寵辱之戒,後以寄託結成者,寵辱若驚,未忘寵辱貴愛。以為未忘貴愛,故以辱校寵,則辱不如寵。以貴方愛,則貴不如愛。驚寵辱者,尚有寵辱介懷,存貴愛者,未為謙忘天下。故初則使驚寵如辱,後欲令寵辱俱忘,假寄託之近名,辯兼忘之極致。忘寵辱則無所復驚,忘身則無為患本,忘天下則無寄託之近名。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1
視之不見名曰夷,
2
此明道也。夷,平易也。道非色,故視不可見。以其於無色之中而能色焉,故名曰夷。
3
聽之不聞名曰希,
4
希者,聲之微也。道非聲,故聽之不聞。以其於無聲之中獨能和焉,故名曰希。
5
搏之不得名曰微。
6
搏,執持也。微,妙也。道無形,故執持不得。以其於無形之中而能形焉,故名曰微。
7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復混而為一。
8
三者將以詰道,道非聲色形法,故詰不可得,但得夷希微爾。道非夷希微,故復混而為一。
9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10
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昧,唯道於上非上,在上亦不明。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昧也。
11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12
繩繩者,運動不絕之意。不皦不昧,運動無窮,生物之功,名目不得,非物能物,故常生物而未始有物,妙本湛然,故云復歸於無物。
13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14
是謂無形狀之狀,無物質之象,不可名有,不可者無,無有難名,故謂之惚恍。
15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16
無始,故迎之不見其首。無終,故隨之不見其後。
17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8
執古無為之道,以御今有為之事,則還返淳樸矣。
19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20
能知古始所行,是謂道化之紀綱。

古之善為士者章第十五》

1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2
士,事也。言古之善以道為事者,於彼微言妙道,無不玄鑒通照,而德容深邃,不可識知。
3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4
夫唯德量難識,故強為容狀以明之,謂下文。
5
豫若冬涉川,
6
豫,閑豫也。善士於代閑法,如涉冬川,眾人貪著,故畏懼,今我不染,故閑豫也。
7
猶若畏四鄰,
8
猶豫,疑難也。上言善士不染故閑豫,及觀行事,甚疑難,如今代人懼鄰戒。
9
儼若客,渙若冰將釋。
10
雖則儼然若客,無所造為,而不凝滯於物,渙然若春冰之釋散也。
11
敦兮其若樸,
12
雖渙然冰釋,曾不自矜,而能敦厚,若質樸無所分別。
13
曠兮其若谷,
14
其德量曠然寬廣,無所含容,若彼空谷。
15
渾兮其若濁。
16
和光混迹,若濁而清。
17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18
孰,誰也。誰能於彼渾濁,以靜澄止之,令徐自清乎?
19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20
誰能安靜於此清以久,更求勝法,運動修行,令清靜之性,不滯於法,而徐動出也。生猶動出也。
21
保此道者,不欲盈。
22
欲保此徐清徐生之道,當須無所執滯,若執清求生,是謂盈滿,將失此道。故云不欲盈。
23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24
夫唯不盈滿之人,故能以新證之,行為弊薄,不以其新成而滯著也。

致虛極章第十六》

1
致虛極,守靜篤。
2
虛極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稟虛極妙本,及形有受納,則妙本離散。今欲令虛極妙本必致於身,當須絕棄塵境染滯,守此雌靜篤厚,則虛極之道自致於身也。
3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4
老君云:何以知守雌靜則能致虛極乎?但觀萬物動作云為,及其歸復,常在於靜,故知爾。
5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6
又云所以知萬物歸復常在於靜者,為物華葉芸芸,生性皆復歸於其根本,故有作云云者,動作也。言夫物云云動作者,及其歸復皆在根本爾。
7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8
華葉云云者,生性歸根則靜止矣。人能歸根至靜,可謂復所稟之性命。
9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10
守靜復命,可謂有常。知守常者,更益明了。
11
不知常,妄作凶。
12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常妄作,窮凶必至矣。
13
知常容,
14
知守真常,則心境虛靜,如彼空谷,無不含容。
15
容乃公,
16
含容應物,應物無心,既無私邪,故為公正。
17
公乃王,
18
能公正無私者,則為物所歸往。
19
王乃天,
20
群物樂推,如天之覆,則與天合德。
21
天乃道,
22
王德如天,乃能行道。
23
道乃久。
24
道行天下,乃可以久享福祚矣。
25
歿身不殆。
26
同天行道,則終歿其身,長無危殆之事矣。

太上章第十七》

1
太上,下知有之。
2
太上者,淳古之君也。下知者,臣下知上有君,尊之如天而無施教有為之迹,故人無德而稱焉。
3
其次,親之譽之。
4
逮德下衰,君行善教,仁見故親之,功高故譽之。
5
其次,畏之侮之。
6
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則驅以刑罰,故畏之。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7
信不足,有不信。
8
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
9
猶其貴言。
10
親之譽之者,由君有德教之言,故貴其言而親譽之。
11
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12
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知有之之謂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1
大道廢,有仁義。
2
澆淳散樸,大道不行,曰仁與義,小成遂作。濡沬生於不足,凋弊起於有為,然則聖人救代之心未嘗異,而夷險之迹不得一爾。
3
智慧出,有大偽。
4
用智慧者,將立法也。法出而姦生,則有大偽矣。并竊符璽,可不信然?
5
六親不和,有孝慈。
6
父子夫婦兄弟,六親也。疏戚無倫,不和也。各親各子,有孝慈也。皆由失道,故有偏名也。
7
國家昏亂,有忠臣。
8
太平之時,上下交足,何異名乎?昏亂之日,見危致命,有忠臣矣。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1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2
絕聖人言教之迹,則化無為。棄凡夫智詐之用,則人淳樸。淳樸則巧偽不作,無為則矜徇不行。人抱天和,物無天枉,是有百倍之利。
3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4
絕兼愛之仁,棄裁非之義,則人復於大孝慈矣。
5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6
人矜偏能之巧,必有争利之心,故絕巧則人不争,棄利則人自足。足則不為盜賊矣。
7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8
此三者但令絕棄,未示修行,故以為文不足垂教,更令有所屬者,謂下文也。
9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0
見真素,抱淳樸,少私邪,寡貪欲。
URN: ctp:ws54843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