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萇楚齋續筆卷九 |
2  |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
3  | 桐馬芋(舉)[羊]等字 |
4  | 魯魚亥豕四字,人恆用之。桐馬芋羊四字,別風淮雨四字,其義亦同於魯魚亥豕,而用之者鮮矣。 |
5  | 明董其昌裔孫賞官 |
6  | 康熙乙酉,南巡至松江府,車駕幸華亭縣,求明臣董其昌後裔。其裔孫建中應詔,並上所畫《蟠桃圖》,以志慶祝,即詔授湖北荊門府州判。以易代之臣,翰墨獨邀睿賞,默契天心,故有此特恩,洵千古之佳話,我朝之盛事。蓋聖祖平日學書,專以董其昌為法,內府搜羅墨蹟亦最多。其推恩有由,非濫賞也。 |
7  | 重燕鹿鳴加銜 |
8  | 重燕鹿鳴,賜加官銜者,自嘉慶丁卯,翁方綱加三品銜始。漢大學士賜花翎者,自故相於文襄公敏中始。親王入直軍機處者,自嘉慶四年正月,成哲親王始。可見我朝慎重名器,防微杜漸,立意深遠,洵足超越前代也。 |
9  | 楊貴妃等生廣西 |
10  | 楊貴妃、梁綠珠,千古所稱為美人者,悉產於廣西。明憲宗紀妃,為孝宗之生母,亦產於廣西,廣西洵產美人之所矣。聲木謹稽考各書,匯記於此。楊貴妃為廣西容州雲凌里楊山人,小名玉環。父早亡,母葉氏,懷孕十三月生妃,有異姿。都督部署楊康求為女。時楊元琰為長史,又從康求之,攜至京。選入壽王宮,時年僅十四。玄宗召入內,賜號太真。卒致安史之亂,幾亡天下,蓋天生尤物,以亂人家國者。梁綠珠為廣西博白縣綠羅村人,生而端嚴。石崇為採訪使,交趾回,道經博曰縣,以珍珠三斛買之。終雖墜樓以報石崇,亦無救於石崇之破家喪身。紀妃雖未云有珠色,然選入宮禁,諒亦佳麗。孝宗即位後,求其母家不得,蓋皆所謂芝草無根,醴泉無源者矣。 |
11  | 馮蘇奉旨改詩 |
12  | 康熙己未,臨海馮蒿葊侍郎蘇,乾清宮賜茶賦詩,侍郎有句云:「還看景運息戈鋋」之句。奉上諭鋋韻稍生,險韻排律用之不妨,律詩似宜他擇。侍郎即面奏遵旨改定,詩云:「定有鄒枚供視草,還看房魏畫凌煙。」上首肯稱善云云。見□□□□聲木謹案:聖祖萬幾之暇,留心文學,論詩格律之細如此,宜乎御製詩文,超越千古矣。 |
13  | 朱一新論桐城家文 |
14  | 朱一新《無邪堂答問》中,有論桐城派一條謂:「詞勝不如意勝,意勝不如理勝。理其乾也,意其枝也,詞其葉也,三者具,而後可以成文。為偽體者,理不足而欲以奇勝,是為霸才,歷代皆有之。不如是,不足見天地之大也。」云云。數語頗為中綮,發前人所未發。 |
15  | 陳恭尹論詩語 |
16  | 陳恭尹論詩曰:「感人以理者淺,感人以情者深。感人以言者有盡,感人以聲者無窮,詩之道,所以後《六經》而獨存也。」云云。所論實為入微,亦學者不可不知也。 |
17  | 論曾鞏文 |
18  | 古文家最忌累字累句,長句即累句之一也。唐宋八家中,惟曾子固文,最喜用長句。其醇實淵懿,實從《學》《庸》得來。後朱子專學曾文,喜用長句,即《學庸章句》,亦喜用長句。今試舉《學》《庸》中八字以上之句,《大學》得廿九句,《章句》十三句,《中庸》得三十八句,《章句》廿三句,可謂多矣。 |
19  | 朱仕琇文中笑語 |
20  | 建寧朱梅崖廣文仕琇《王夫人墓志銘》首數行云:「黃生鳳舉書狀,求為其母王夫人墓銘,餘義諾之。及期來征銘,餘以未暇為辭。生乃書告易期以俟餘文,而辭甚慍,以餘之勤於他人而獨為己難也。」云云。讀之令人失笑。以盛氣求人作文銘其母,雖屬孝道,有乖雅道。黃鳳舉字臨皋,號裕齋,建寧人,諸生。師事廣文,受古文法,相從最久,稱高第弟子。以此待師,尤屬不可也。 |
21  | 黃任春日詩所本 |
22  | 黃莘田明府任《春日》詩云:「夕陽大是無情物,又送牆東一日春。」詩佳矣,然亦有所本。唐韓偓《夕陽》詩云:「不管相思人盡老,朝朝容易下西牆。」若無韓詩在先,黃詩可謂自出新意。 |
23  | 論劉開等文 |
24  | 桐城劉孟涂茂才開,雖為姚姬傳郎中弟子,撰有《劉孟塗集》,予嘗謂其文客氣浮詞,囂張太甚,近於夸誕,絕無桐城家法。後見□□□□□□□亦言之,深喜其與鄙見正同。方存之京卿宗誠,為方植之明經從弟,素從明經講論,為姚郎中再傳弟子,所撰《柏堂集》積之盈尺,亦頗見知於時。予終嫌其文不能勁健簡質,敘事文太多,連篇累牘,支離拖沓,千篇一律。又喜言性理,文中屢屢見之,益有語錄為文之病,全失桐城家法。往在濟南謀食時,嘗與桐城方子和明府家永言之。明府因其鄉人,語多回護。謂其文為幕府之才,久居幕府,不能不如此,然乎否乎? |
25  | 四庫分部美善 |
26  | 《四庫全書》分類頗多微恉,可見紀文達公昀當日細心檢查,苦心審定,洵足昭示萬世。如同一《耆舊傳》,分類即非一,《京口耆舊傳》九卷,則收入史部傳記類,《錦里耆舊傳》四卷,則收入史部載記類。勿以書名相仿,即疑同為一類也。 |
27  | 香蘇山館集 |
28  | 東鄉吳蘭雪刺史嵩梁,撰《香蘇山館詩鈔》廿八卷,古近體各十四卷。後人有有韻搢紳之說,極言其廣通聲氣,跡近招搖,因其詩並鄙其人。聲木細閱其詩集,殊不盡然,決不足當有韻搢紳之目。其全集□□種,中有《鵝湖書院志》四卷,所列書院藏書僅廿四部,雖屬從實編錄,實以刪去為宜。未免示人以陋,書院亦為之減聲價,既無紀載之價值,去之可也。 |
29  | 四川會館扶鸞 |
30  | 光緒乙未會試後,京師四川會館扶鸞言,狀元必在川省。時趙寅臣太守亮熙之子□□太史曾琦,以工卷策冠一時,聞之竊喜,自謂川省若得榜首,舍我其誰。同人意亦謂然,必膺是選。及揭曉,乃四川資州駱公驌學使成驤。並不工書法,以三甲自居。因殿試卷策文中,引用殷憂啟聖,主憂臣辱等語,大為德宗景皇帝所特賞,由第九拔置第一。命由天定,洵非人意料所及。嗣後每逢試差,德宗景皇帝必問故相孫文正公家鼐曰:「駱成驤亦放差乎?卿等何不用之?」後官至山西提學使。其眷念學使,可謂至矣。國變後,學使復出仕夫己氏,真有負於德宗也。 |
31  | 嘉興縣志 |
32  | 浙江嘉興府屬嘉興、秀水、嘉善三縣,明宣德以前本屬一縣,後以縣境遼闊,分置三縣。畫府城中地,盡隸秀水。嘉興名為首邑,城中轉無片壤,地方官不啻僑寓鄰縣治事。明萬歷時雖有創議,以府城前河為兩縣分界者,終未果行。此種事,洵屬他郡所無,亦異事也。 |
33  | 方苞售蓮花池田 |
34  | 桐城蕭穆《敬孚類稿》中有云:「方望溪侍郎晚年賣蓮花池之田,為盛德之累。」云云。聲木謹案:天津王介山司馬又樸《詩禮堂古文》中,有《教忠祠祭田記》一篇,中言侍郎自謂:「始鬻吾桐城田以給,繼則棄吾蓮池及田之在廬江者以益之,以並置江寧、高淳兩邑祭田,共三百餘畝。」云云。觀於此記,侍郎當時實因管業不便,鬻遠處田,購近處田,未嘗諱言,不致如蕭氏所云也。 |
35  | 台灣四書院 |
36  | 康熙廿二年,臺灣一省始收入版圖,至乾隆三十年,已立海東、崇文、白沙、新書院等四處,以教育士子。我朝文教覃敷,無遠弗屆,洵為歷代所未有也。 |
37  | 綠畦晤言 |
38  | 羅山王慎餘《綠畦晤言》中有云:「覃恩不及武,偃武之心也。典試統於文,右文之義也。」云云。聲木謹案:此數語,真能道出我朝列聖相承,法良意美之制作,超軼前代之盛德,可謂善言矣。 |
39  | 某部官吏憤慨語 |
40  | 宣統辛亥以後,升沉者不一,高者入九天,低者入九淵。有某部官吏,挈其妻,彈唱於十剎海附近一帶。張一旗,大書三行文云:「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天下混帳,我彈子唱。」此君失職不平,憤而出此,亦可憐矣云云。右見《竹素園叢話》中。其實某部官吏,雖憤而為此,實亦至言也。 |
41  | 鹿皮子集 |
42  | 元陳樵撰《鹿皮子集》四卷,中有《題建炎遺詔》詩云:「銀漢經天都是淚,杜鵑入洛不如歸。黃衣傳詔三軍泣,不是班師詔岳飛。」《寒食》詞云:「v火上攻山鬼哭,霜華夜入桃花粥。重湖煙柳高插天,猶是咸淳賜火煙。」云云。時距宋之亡幾至百年,其志猶拳拳趙氏。語見陽湖蔣彤《丹棱文鈔》中《書鹿皮子集後》文中。聲木謹案:鹿皮子志潔行芳,眷念趙宋,至百年之久,必其祖若父忠於趙宋。鹿皮子慎終追遠,念念不忘若此,可謂忠孝兼盡,洵宋代之完人。 |
43  | 唐宋八家詩鈔 |
44  | 唐宋八家,雖詩文皆工,後世選其文者,約有數十家,從無有專選其詩者。華亭姚平山□□培謙,專選《唐宋八家詩鈔》五十二卷,雍正五年七月,遂安堂原刊寫字本。內分《昌黎詩鈔》八卷、《河東詩鈔》四卷、《廬陵詩鈔》八卷、《老泉詩鈔》一卷、《東坡詩鈔》十八卷、《欒城詩鈔》四卷、《南豐詩鈔》三卷、《半山詩鈔》六卷。八家之中,惟南豐詩見於古人著錄者甚少,俗遂有曾子固不能詩之謬說,流傳已久,實則《元豐類稿》中,原有詩集□卷。呂公著嘗稱其行誼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至論亦公論也。惟方回《瀛奎律髓》中,論其詩最為確協。虛谷謂子固詩一掃崑體,所謂餖飣刻畫咸無之,平實清健,自成一家云云。此本選其詩三卷,可謂別開生面,獨具隻眼者矣。 |
45  | 李興銳久任興泉永道 |
46  | 光緒初年及中葉,國朝崇尚科舉,名器猶未致盡濫如末年也。□□李勉林制府興銳,雖為曾文正公營務處,不由科舉出身,國家用之為興泉永道,十八年並未升遷。直至甲午後,始陳臬開藩,末年遂以兩江總督授之矣。朝廷用人,實興衰治亂之關鍵。君子觀於此,可以知世變矣。 |
47  | 上諭處行走 |
48  | 國朝定制:翰林院編修,始有某某處行走等差使。近見光緒四年季秋重修《北流縣志》廿四卷,卷首列修志名氏,其纂修人名銜云:「員外郎銜刑部貴州司主事、上諭處行走、壬戌進士李士琨。」云云。部曹有某處行走字樣,殊為罕見。 |
49  | 鹽販開館延賓 |
50  | 咸同年間,粵匪亂時,鹽綱頹廢,吾郡巢湖幫乘機竊起,販運岱山鹽,因此致富者不計其數。當時財力富厚,開館延賓。凡同郡之人,只須有熟人介紹,即可居於其中,無所事事,謂之吃大鍋飯。舒城王虛舟廣文靜涵,曾在其中居住二年,為先文莊公言之如此,廣文本先文莊公受業師也。 |
51  | 論左傳中二段 |
52  | 幼時頑劣,所誦《五經》,皆敷衍成誦,過時即茫如捕風。惟《左傳快讀》中所選之篇什,少時所讀,即是此本,垂老尚能記憶。十二三歲即知好之,平生尤最好「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一段,及「公侵鄭取匡,為其伐晉須靡也」一段。頗覺細味其語,使人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但不知書之感人果能如此,抑聲木偏嗜如此,恨無人質之也。 |
53  | 揮金如土等語 |
54  | 揮金如土,惜墨如金二語,爛熟人口,無一不知。據懷寧姜潁生孝廉筠言,此乃畫家秘訣。凡用泥金畫,須不惜工本,愈多愈妙。嘗見元人用泥金畫,歷數百年顏色不變,富麗堂皇如故,即愈多愈妙緣故,所以有揮金如土之語。墨筆畫愈淡愈妙,故又有惜墨如金之喻。此二句乃畫理,無有人知之者。然惜墨如金四字,亦有用之為文章家祕訣者,見於姚鼐《惜抱軒尺牘》。 |
55  | 山西壽陽風俗 |
56  | 壽陽祁文端公寯藻云:「壽陽俗儉,凡新婦入門,給棉十斤,織紝而售,展轉滋生,不再授衣。村民初不知織,有藍明府者,其夫人親教之。」云云。語見甘泉董醞卿尚書醇《度隴記》中。聲木謹案:俗謂江南為富庶之區,雖不盡如是,然吾鄉之赤貧者,尚不至此,宜乎為俗人所艷稱矣。 |
57  | 吳偉業詩集注本 |
58  | 吳梅村祭酒偉業所撰《梅村詩集》廿卷,向有靳榮藩、吳翌鳳兩註本,行世已久。不謂仍有太倉鶴市程穆衡迓亭原箋、太倉恆農楊學沆匏堂補註《吳梅村先生編年詩集》十二卷、《詩餘附箋》一卷、《詩話》一卷、《詩詞補鈔》一卷,久無傳本。己巳八月,崑山俞慶恩鳳賓編輯《太崑先哲遺書》排印本。祭酒詩本足傳世,又增一注本,更為美善。獨惜原有錢湘靈箋本佚去可惜,不然有四註本矣。 |
59  | 錢恂撰述 |
60  | 歸安錢念劬星使恂,原名學嘉,撰《二二五五疏》二卷,立名甚為奇異,古今所未有。其所以立名之故,以任星使二年,復在和、義二國上疏五十有五,故名頗為費解。星使又撰有《財政四綱》四卷、《中外交涉類要表》四卷、《光緒通商綜核表》十六卷、《中俄界約斠註》七卷,皆於當時情事洞見原委,非苟作者。厥後江寧李小池廣文圭撰《通商表》四卷,無錫楊仁山□□楷踵撰《光緒通[商]列表》一卷,沈商耆等續撰《通商綜核續表》一卷,各書一再臚列,頗便檢查,於商務不為無益,故匯記之於此。 |
61  | 孝獻皇后始末 |
62  | 世祖章皇帝貴妃、追謚孝獻皇后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剛毅侯碩之女。年十八,以德選入宮,能謹事皇太后盡禮,獨為世祖章皇帝所眷,寵冠後宮。世祖於閨幃禮敬甚簡,惟孝獻善伺顏色,興居晨夕,飲饌服御,曲體罔不悉。自言婦無外事,不敢以女子干國政,每言矜恤獄囚,多全活者。未嘗為外家乞恩,宮中衣飾無華采,簪珥絕去金玉。世祖密有廢孝惠皇后意,孝獻跽請曰:「必若此,妾不敢生。」其穎慧慈惠知大體類如此。順治十七年八月薨,輟朝五日,追謚加封皇后。世祖御製行狀,述后懿美,大學士金之俊奉敕為傳。世祖又有庶妃亦董鄂氏,長史喀濟海女,康熙三十三年薨。並見錢塘張孟劬□□采田所撰《清列朝后妃傳稿》。書凡二卷,乃修《清史》時所纂原本,戊辰夏月,山陰平劼剛□□毅綠櫻花館排印《遯堪外集》本。《清史》內后妃傳,復經□□金籛孫□□兆藩就此稿復輯,不如此詳。孝獻獨承恩澤,詳見於此。草野讕語,遂有謂為董小宛沒入宮中者,聲木故擇錄其語於此,以免市虎杯弓,誣言蔑我朝世祖。 |
63  | 涉園墨萃 |
64  | 武進陶蘭泉□□湘編輯《涉園墨萃》十二種,共三十五卷,己巳仲秋排印本,搜輯頗備,可為參考之用。惟目錄中刊《鑒古齋墨藪》四卷、《附錄》一卷,下注云:「汪近聖子爾臧惟高孫君蔚炳宇穗歧曾孫天鳳。」云云。閱之不解所謂。檢原書觀之,原書刊云:「汪氏《鑒古齋墨藪》。」總目後一行文云:「歙□汪近聖子爾臧、惟高製,□孫君蔚、炳宇、穗歧,曾孫天鳳輯。」云云。「爾臧、惟高」並列,蓋二人。「君蔚、炳宇、穗歧」並列,蓋三人。陶氏去一「制」字一「輯」字,玩其文義,真令人索解不得。雖原文如此,商賈不知撰述體例,猶可說也。陶氏編輯叢書,不應依原文列入目錄中,令人費解。只應註「汪近聖等」四字,以符著錄體例,陶氏何竟昧之乎。 |
65  | 丁申等補鈔文瀾閣書 |
66  | 高宗純皇帝欽定《四庫全書》,分藏大內者曰文淵閣,圓明園者曰文源閣,熱河者曰文津閣,盛京者曰文溯閣,在杭州聖因寺者曰文瀾閣,鎮江金山寺者曰文宗閣,揚州大觀堂者曰文匯閣,謂之七閣藏書。文宗、文匯兩閣藏書,均經粵匪之亂,閉閣焚毀,一字無遺。曾文正公任江督時,曾命莫友芝往揚鎮等內地訪求,始終未獲一帙。惟文瀾閣書,雖經咸豐庚辛之變,實賴錢塘丁竹舟主政申、松生明府丙兄弟,兵燹顛沛之中,竭力搜羅收買,僅得玖千餘冊。復出其家藏書,又於天一閣、抱經樓、振綺堂、壽松堂、別下齋、味經堂、醉經閣、臥雲廬、恬裕齋、瞿硎石室、清來堂、結一廬、皕宋樓、退補齋、持靜齋,三十有三萬卷堂等十六家藏書家,按籍徵求,集人迻寫,歷七年之久,得參千參百玖拾陸種。合之原收殘帙參百參拾壹種,其殘編配全者捌百玖拾壹種,後又續補鈔參拾捌種,其求而未得者僅玖拾餘種。閣中藏書,共計有參萬肆千柒百陸拾玖冊,頓復舊觀,蔚然為江南文化所歸。後生小子,以後得窺中祕,真當尸祝二丁,鑄金呼佛事之。君子之澤遠矣。 |
67  | 婦女不可以男稱 |
68  | 凡人家中婦女,不可亂相稱呼,以供兒童嬉笑,殊不知關係甚大。分明清白家聲,幾釀為禍亂之階,不可不思患,早為之防。譬如姑母、姨母、舅母、叔、伯母姊妹等類,每喜以男子之稱稱之。恆有兒童不明世事,偶見其母與長姑母同臥起,語人曰:我母與伯伯同睡,聞者駭然。殆至家中人為之解明,聞者每疑信參半。閨捆以內之事,他家焉能人人聞見清晰,亦情理所宜。然縱使坦然不疑,已嫌多話,總不如不亂稱之為愈也。 |
69  | 劉墉讀書法 |
70  | 諸城劉文清公墉以書法名天下,其撰述,予只見其《劉文清公應制詩》□卷、《詩集》□□卷□□□□□□清愛堂寫刊本。摹勒甚精,傳流頗罕,知之者益稀。詩似為書名所掩,實則詩並不工,萬難傳於後世。其平生讀書之法,每取經史子集各一二本雜觀之,中必有一二本詞曲小唱。檢一本,閱數行,則易一本。數本後,必閱唱本數行,又閱他書。語見錢塘戴文節公熙《習苦齋古文·劉文清公詩集題跋》中。如此讀書,真屬異事,千古所稀有。宜乎劉文清公僅以字蹟見,文學萬難與他人爭席,職是故也。 |
71  | 近思錄注本 |
72  | 朱子與呂成公同撰《近思錄》十四卷,南宋葉采已有註本,國朝茅星來、江永復各有註本。葉註失之簡陋,江註失之繁蕪,惟茅註詳略適中。其於名物訓詁,考證頗詳,蓋積三十年精力所萃,非率爾操觚者可比。星來為明鹿門□□坤七世孫,子前夭,無後,其稿本為寧化雷翠庭副憲鋐所得,以授同里陰靜夫茂才承方。茂才愛護其書,保守甚力。並言己若將死,當擇篤實君子付託收藏,以待好學力義之君子授之,俾為刊布,庶幾無負於翠庭先生三十年來命序之意,與茅君三十年間用心之勤,其用心良苦。聖人列朋友為五倫之一,若茂才之待死友,頗覺三代倫常去人不遠,千古所當則效,奉為圭臬者也。 |
73  | 周濟詞辨 |
74  | 荊溪周止葊□□濟研精詞學,受法於武進董晉卿二尹士錫,實衍張翰風明府、皋文太史之緒餘,而論說時有抵牾,因編輯《詞辨》十卷,以明大旨。一卷起溫飛卿,為正。二卷起南唐後主,為變。名篇之稍有疵累者,為三、四卷。平妥清通,纔及格調者,為五、六卷。大體紕繆,精彩間出,為七、八卷。本事詞話為九卷。庸選惡札,迷誤後生,大聲疾呼,以昭炯戒,為十卷。既成定本,寫付弟子吳淞田生端。田生攜以北,附糧艘行,衣袽不戒,阨於黃流,後復追憶,僅存正變二卷。又恐久而復失,亟錄以付刊,並附《介存齋論詞雜著》一卷,即現行本《詞辨》是也。光緒末造,詞學盛行,國變後尤甚,惜乎此書亡後八卷,令人有嘗鼎一臠之嘆。凡總集選本,皆別裁偽體,歸於一途,以為後生小子法,俾知所則傚,未聞有選本以昭炯戒者。周氏此選,可謂生面別開,為千古所未有,其實於理亦通。有勸不可以無懲,有法不可以無戒,不明示以懲戒之處,焉知懲戒之在於是,則周氏選本之微意也歟。 |
75  | 重思齋叢書 |
76  | 江陰王吉臣孝廉家枚,編輯同邑人及其先德撰述,為《重思齋叢書》。予僅見沙張白《定峰文選》二卷,翁照《賜書堂詩稿》一卷,王堃《宛委山房詩詞剩稿》一卷,王泰階《青箱室詩鈔》一卷。翁照字朗夫,更字霽堂。雍正乙卯,初膺□□嵇文敏公□□薦,應博學宏詞。至乾隆己巳,復膺□□高相國□□薦舉經學,海內榮之。少工聲律,中歲窮究經學,兼漢魏唐宋諸家而參訂之。謂漢魏諸儒博而賅,宋儒約而精,不入主出奴,舉一廢百。中有所得,久而成書。刊行者,僅《賜書堂詩集》四卷、《文集》六卷。板片舊藏周莊蘇氏,粵賊庚申之亂,淪於劫灰。孝廉購得其《詩集》四卷,合併為一卷,刊入《重思齋叢書》中。乾嘉人撰述傳世日罕,朗夫征君在當日尤負盛名,其詩集至為難得,非孝廉之搜刻,人幾不得見之也。 |
77  | 晉謝承後漢書 |
78  | 晉謝承《後漢書》□□卷,現雖已佚,終必有全帙復出之一日。據陽曲傅青主征君山《霜紅龕筆記》,山陽閻百詩太史若璩《潛邱札記》,平定張石舟明經穆《耪文集》,均言有是書。徵君更言,乃明永樂間揚州刊本。永樂距今僅五六百年,揚州又非僻地,當時既有復刊本印刷,至少有數百部散在天下,雖歷經喪亂,印本當未絕於天壤也。 |
79  | 離騷二字 |
80  | 「離騷」二字,當是楚人方言,屈原遂用之以名書。其意取楚人通曉,志不在行遠,無事鉤輈棘刺,令人難測,此真三代命書名之意。聲木謹案:《楚語》伍舉曰「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註謂「騷,愁也。離,畔也。」云云。當時伍舉告楚靈王語,其用楚方言無疑。 |
81  | 地球韻言 |
82  | 江陵張公復廣文士瀛,任蘄水縣訓導時,撰《地球韻言》四卷,光緒廿四年仲夏,鄂垣務實書館刊本。其書於各國疆域政俗,雖僅略舉大凡,而敘述頗詳,自註亦甚簡要。小兒於十歲左右讀之,使略知地球大略情形,實有至益。雖譯音各有不同,未可盡據為典要,此乃譯東西文書者之通病,非廣文之咎也。 |
83  | 德□辭婚 |
84  | 乾隆末年,和珅當國時,欲以其女妻英照齋相國和,其父德文莊公□婉言謝之。德文莊公由是得罪,後賴仁宗睿皇帝為之昭雪。並特因不許婚事,嘉其不阿權貴,賜謚文莊,亦身後莫大之榮矣。相國後娶於薩克達氏,漕帥阿莊恪公第四女初擬備選,未邀指婚,德文莊公乃得為其子委禽。娶時相國年僅十三,其夫人年已十七,亦可見當時德文莊公為子早婚之苦衷,實有不得已焉者。無怪仁宗事逾多年,復詢當年實在情形,於相國深為歎息。在當時能不附和和珅,確為難能可貴。德文莊公官至一品,其卒也,其子英和只稱其捐館舍,其夫人卒,只稱即世。立言矜慎,可為大臣子弟稱呼先人之法。 |
85  | 任大椿論文語 |
86  | 武進呂星垣叔訥撰《白雲草堂文鈔》五卷、《詩鈔》三卷,嘉慶癸亥孟秋刊本。興化任幼植侍御大椿序其文集云:「今夫義法,非一家所創,要非百家所襲,必以己得己出者為真,否則偽耳。故無義法之病為蕪庸,為凌亂,為剽竊,為造作,蹈空摭實,互相譏彈,五十步笑百步也。若其義精法熟,言有其物,行有其恆,抑揚有其宜,博約有其旨,其理道不繁而自明,其矩剃不擬而自得。故其出之也,(早盡)[號令]不期而中,部伍不期而分,其視無義法者,誕先登而傷滅頂者矣。」云云。聲木謹案:侍御以博洽名,久為漢學專家,並不以文章名,而言文必有義法,親切有味如此,故錄之於此。 |
87  | 放心二字 |
88  | 俗謂「放心」二字,不謂周文王之時,已有此等俗語。《召南·草蟲》章「我心則降」,降,下也,「我心則夷」,夷,平也,即是放心之意。 |
89  | 左宗棠賜進士始末 |
90  | 湘陰左文襄公宗棠,以舉人入閣,以致當時草野相傳,議論紛紜。有謂左文襄公於浙省軍務倥傯之時,請開缺會試,朝廷不得已,賞給進士及翰林院編修,皆臆說也。當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克復肅州,關內肅清,左文襄公奉上諭,特賜進士出身,晉協辦大學士,復晉東閣大學士。朝廷蓋以非常之功,必有非常賞勵,亦非末葉濫賞可比。我朝定制:非翰林留館,卒後不得謚「文」。光緒末葉,王文韶以進士謚「文」,鹿傳霖以散館翰林謚「文」。郭筠仙侍郎嵩燾之編修,出於曾文正公之奏保,在我朝翰苑中,更為絕無而僅有矣。 |
91  | 吳鼐續娶孫星衍族妹 |
92  | 全椒吳山尊學士鼐,未第時,續娶陽湖孫氏,乃孫淵如觀察星衍族妹,幼孤,育於觀察家,見於□□□□□書中。外間不知者,誤以為觀察胞妹。學士至以「垂老得仙」四字為印章,以志榮慶,頗為人所艷稱。當年學士計偕入都,孫夫人送以詩云:「小語臨歧記可真,回頭仍怕阿兄嗔。看花遲早尋常事,莫作蓬萊第二人。」云云。亦見於□□□□□觀察本以第二名及第,未幾,學士果以第三名及第,一時傳為佳話。他日有編《續婦人集》者,必有取於此詩。所見二書,惜皆忘其名矣。 |
93  | 越南阮交撰述 |
94  | 越南國阮淡如學士交撰《十三經集句史論》二卷,同治十年,其貢使從子阮懦夫學士有立攜至中國,以示湘陰李幼梅廣文輔耀。同治十三年三月,為之刊行。在史論中,洵屬別開生面。自明代集《詩》、《書》、《論語》、《文選》為文,多至數百言,遂另闢一種風氣。予嘗見集《書經》為《四書》文者。揚州朱□□孝廉□□,自入學至中式,無一場一篇不集《書經》成文。雖文人好奇,何所不有,實亦藏拙之一道也。 |
95  | 販安化茶致富 |
96  | 光緒年間,湖南一省,以販運安化紅茶至俄國出售,後皆成巨富。其中尤以湘潭葉煥彬吏部德輝、□□餘介卿觀察金聲、長沙朱雨田閣學□□三人為巨擘。三家之中,又以朱雨田閣學稱最。閣學以長沙省城外新開河案,奉特旨賞給內閣侍讀學士,尤為海內所榮。其生有異稟。綜其生平,自言服大黃千餘筋,黃連等涼劑四萬餘帖,元明粉、小薊檳榔尤不計其數。跡其生平,無一日不服藥,而享壽乃至九十餘乃終,洵千古之異人也。 |
97  | 恕谷後集 |
98  | 蠡縣李剛主□□塨,傳博野顏習齋□□元之學,世稱顏李。撰《恕谷後集》十三卷,雍正四年正陽月,原刊圈點本。光緒五年,正定王氏謙德堂編刊《畿輔叢書》,去其圈點,重為刊行。其《後集》所以命名《後》字之意,其門人樊輿閻鎬序謂:「《後集》者,自康熙癸未以前,仿歐蘇諸大家,先生俱置之,而惟存其後焉者也。」云云。聲木謹案:據此,即謂未見顏習齋□□以前之文悉不存。其篤信顏氏之學,可謂深矣。 |
99  | 巡檢衙署 |
100  | 宣統元年,予路過湖南某縣某鄉,見有巡檢衙署五開間,到後六進,前門照壁內復有大院一所,內豎立旗桿二。屋宇如新造者,極為整齊。戲謂如作此地司官,有好屋子住,甚妙。不意前人亦有此項戲語,侯官陳衍《石遺室詩話》謂:「陝西灞橋縣丞署在水中央,環以垂楊萬縷。閩縣王文勤公慶雲過其地,笑曰:『官若可求,吾願以巡撫換分縣也。』」云云。是亦愛其官舍矣。 |
101  | 牆有茨解 |
102  | 宋儒楊氏解《墉風·牆有茨》章謂:「公子頑通乎君母,閨中之言至不可讀,其污甚矣,聖人何取焉而著之於經也?蓋自古淫亂之君,自以為密於閨門之中,世無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聖人所以著之於經,使後世為惡者,知雖閨門之言,亦無隱而不彰也。其為訓戒深矣。」云云。聲木謹案:楊氏此語,真能道出聖人心事,其有功於經訓大矣。至云:「蓋自古淫亂之君,自以為密於閨門之中,世無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尤為曲盡淫亂人情景。後世雖非人君而淫亂者多矣,其自始至終,孰不自謂行蹤詭密,神鬼不知,實則道路喧傳,無一人不知之,而當局者猶謂人莫我知也,可謂愚矣。 |
103  | 明張居正語 |
104  | 明張江陵當國日,湖廣巡按朱謹吾為建三詔亭,江陵復書辭之,中有云:「且盛衰榮悴,理之常也,時異勢殊,陵谷變遷,高臺傾,曲池平,雖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於亭。數十年後,此不過十里鋪前一接官驛耳,烏睹所謂三詔乎!」云云。聲木謹案:江陵相業,彪炳史策,在明代可稱良相。觀此書,其胸襟豁達大度,才識並茂,洵能擔荷重任數十年,幾於富強,信非偶然。身後貶斥,實非其罪,徒令後人彌增感慨,於江陵相業無損也。 |
105  | 樵隱詩話語 |
106  | 長沙林象鼎撰《樵隱詩話》十卷,光緒丙子孟冬,自刊袖珍本。中有云:「隨園之盛名,良由推轂者多,又全在肯獎拔後進,愛才如命。一經其品題,便成佳士,感之者多,故譽之者廣,然則植人者,實植己也。」云云。聲木謹案:此數語真能抉出隨園心肝,當時隨園之享盛名,得厚賄,實未嘗不由於此。 |
107  | 國朝詩別裁集 |
108  | 長洲沈文愨公德潛,編輯《國朝詩別裁集》□□卷,雖奉高宗純皇帝嚴旨申斥,然謂其措置之未當,非謂其評品之未公也,是以百餘年來,流行甚廣,究為學詩津梁,決非他人所能學步。咸豐間,江都符南樵孝廉葆森,編輯《國朝詩別裁續集》□□卷,始於乾隆丙辰,終於乾隆丙戌共一百廿年。雖亦有刊本,世人幾不知有此書,亦可見沈選之善,非他人所能續貂。三代下直道而行,信不誣也。 |
109  | 續筆卷十 |
110  | 康熙設立官字號 |
111  | 汪琬語 |
112  | 俊秀主書院講席 |
113  | 學海堂 |
114  | 武生薦舉博學宏詞 |
115  | 潘義炳論詩語 |
116  | 方宗誠論文語 |
117  | 撰述命名立異 |
118  | 雁來紅種類 |
119  | 書燈 |
120  | 甲子各省教會勢力 |
121  | 無名氏詩句 |
122  | 金農等字 |
123  | 曾國藩論文語 |
124  | 陳夔龍詩句 |
125  | 曾國藩論吳汝綸 |
126  | 明邵寶學史 |
127  | 魏茂林撰述 |
128  | 皇輿表 |
129  | 諧聲別部 |
130  | 史澄詩句 |
131  | 黃任詩注本 |
132  | 漵浦三賢詩文鈔 |
133  | 廬州江防同知衙署 |
134  | 春雨堂叢書 |
135  | 生香花蘊合集 |
136  | 姚瑩行述 |
137  | 文廷式大考第一 |
138  | 明七子等名氏 |
139  | 長元吳三縣地丁錢糧 |
140  | 王又樸不諱過 |
141  | 明陳耀文正楊 |
142  | 李元度駁方苞語 |
143  | 詞家比詩家 |
144  | 夜合花 |
145  | 高宗挽朱軾四字 |
146  | 尹洙河南集 |
147  | 石韞玉藏書語 |
148  | 林瀚訓子詩 |
149  | 北宋蘇軾讀書法 |
150  | 受宜堂宦游筆記 |
151  | 紅豆樹 |
152  | 菘字解 |
153  | 小琉球漫志 |
154  | 春秋經筌 |
155  | 尹繼善文端公詩集 |
156  | 王峻論水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