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顧亭林先生撰述,《亭林遺書》搜輯似已完備,據《蘇州府志藝文志》所載,猶有十四種,為他書所未見。《志》為道光三年石琢堂方伯韞玉所修,時代甚近,當必有所依據,始以入錄,萬無鑿空之理。其未刊之書目列后,以便後人參考。計《二十一史年表》十卷、《十九陵圖志》六卷、《萬歲山考》一卷、《岱嶽記》八卷、《北平古今記》十卷、《建康古今記》十卷、《營平二州史事》六卷、《茀錄》十五卷、《詩律蒙告》一卷、《下學指南》一卷、《當務書》六卷、《經世編》十二卷、《官田始末考》一卷、《日知餘錄》一卷。 |
2  | 時髦三克主義 |
3  | 宣統辛亥以前,服西裝者甚少,即有之,亦以中下等人為多,中人以上者不屑為之。九十月亂熾之時,舉國若狂,競以服洋裝為時髦。避亂在滬之遺臣遺民,經濟每多困難,平時出門,僅坐黃包車而已。時人集一聯云:「革命巨子綠氈帽,亡國大夫黃包車。」甚工切。迨至十餘年,約在乙丑、丙寅之間,以用三克為時髦,謂之三克主義。一目戴克羅克,外國一種眼鏡玻璃片名,譯音如此。手拿司的克,西人抒手棒。口銜茄力克,乃西洋一種煙捲名,亦譯音大致如此也。 |
4  | 張伯行論財帛 |
5  | 儀封張清恪公伯行任督撫時,禁止饋送,檄文中有云:「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云云。聲木謹案:張清恪公此數語,不特為居官者告誡,即平民立身,亦宜守「一絲一粒,我之名節,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數語。平日與人共事,若存一絲一粒苟且之心,行一絲一粒苟且之事,則我之價值,真一文不值。他人縱未必知之,清夜自思,能無愧怍。義利之界,辨之明甚易,守之嚴甚難,嚴之微,尤難之難也。 |
6  | 文字以簡淨為主 |
7  | 凡筆墨之事,即應世之文,如尺牘、公牘之類,亦以簡潔為主,試舉古人論文祕鑰於下:北宋錢思公命僚屬各撰《河南驛記》,謝希深七百字,歐陽文忠公五百字,尹師魯三百字。文忠服其簡古,乃別撰一記,減尹十二字,尤完粹有法。陳后山以所作文質於曾子固,子固取筆刪數百字,其意尤完足。后山終身服膺,詠詩云:「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元虞集見元明善所作《吳全節碑》文,刪去百廿字,而文益精當。國朝陳碩士侍郎用光文,亦屢經姚姬傳郎中鼐為之刪節。行文素忌冗句冗字,不可不知也。 |
8  | 靈壽縣志缺寺觀一門 |
9  | 平湖陸清獻公隴其所修《靈壽縣志》□卷最有名,惟其中不載寺觀,實為一大缺典。在陸清獻公原意,本為崇正闢邪而設,然神道設教,聖人不廢。佛教之入中國數千年,深入人心,實可補儒教所不及。且名山勝境,平民所不能住、不敢住者,半多緇流所聚,即盜賊亦視為世外人,聽其安居,不加劫掠,而騷人墨客愛其風景,形之詩文筆記者,自六朝以來,代有其人,實藝文中一大關鍵。其關係之大,流傳之久,信仰之眾,豈能遽廢。陸清獻公此舉,洵屬一偏之見,於世道人心,果有何益乎。 |
10  | 黃之雋論讀書等數語 |
11  | 黃撎霉允之雋《後書目序》中,有數語頗妙,爰錄之於此,文云:「目老而昏艱於視,手老而倦艱於披,口老而干艱於讀,心老而衰艱於思。昔之所誦,什不記一,今之所誦,什不熟一。」云云。於老人情況,有繪影繪聲之妙。此等句法,只可作筆記之用,以之入文,非文章之正軌也。 |
12  | 隨筆卷十 |
13  | 詩經哀樂不同 |
14  | 北宋蘇軾等論詞達 |
15  | 嘉應州等郎嫂 |
16  | 父子俱狀元 |
17  | 明朱賡論朋黨 |
18  | 真拚命著書人 |
19  | 葉赫氏因果 |
20  | 周代內助多人 |
21  | 明季野史書目 |
22  | 徐致章等遺民詞社 |
23  | 林紓撰述 |
24  | 緝雅堂詩話 |
25  | 袁枚張問陶論詩詩 |
26  | 提鎮一時生產地 |
27  | 論杜詩秋興八首 |
28  | 薛蕙喜言道學 |
29  | 論建寧縣朱仕琇 |
30  | 聊齋志異原本 |
31  | 味和堂詩集 |
32  | 獨學廬文存中論術數甚奇 |
33  | 古諺箋 |
34  | 志書印刷部數 |
35  | 沐昂滄海遺珠 |
36  | 朱荃棄學政逃走 |
37  | 錢秉鐙論詩語 |
38  | 黃蛟門面質袁枚詩 |
39  | 論幕派驕橫 |
40  | 口北三廳志 |
41  | 顧炎武異性 |
42  | 承德府志 |
43  | 李紱愛才鐫級 |
44  | 彭玉麟餘誠格兩家貴顯 |
45  | 重游泮水 |
46  | 同治甲子開科 |
47  | 吳歷奉天主教 |
48  | 古文一時授受之盛 |
49  | 戴震素不以師道自居 |
50  | 汪琬論文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