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宗廟考》
3
太廟
4
時享
5
等謹按馬端臨宗廟考立祭祀時享門,其下旁注「薦新二字。所謂祭祀者,遞詳列代廟禮之名義,制度、儀器,而時享與薦新,亦即隨文以錯見。至唐及宋,始臚親饗之數,且時享薦新,分録其儀注。此固皆廟之正祭也,而因事祗告者,則上附於郊社考之告祭,門兹恭校。
6
本朝典䇿仰見我。
7
列聖垂模
8
皇上敬勤紹緒,每嵗時享,必親舉行,而禮制之隆,隨時酌定,廣大精微,條理具備,至矣哉!
9
太廟之禮,貽則於萬年億年者矣。謹依甲子詳為編次,考古未有若斯之盛者。馬考具在,可覆覈也,若夫薦。
10
新則順治十四年後,恭行於。
11
奉先殿一切定禮自歸。
12
奉先殿儀備列焉。
13
順治元年九月庚戌,定。
14
宗廟樂章六奏用「平」字,從大學士馮銓、謝陞、洪承疇等之議也詳見《樂考》
15
二年正月辛卯,定。
16
萬壽節祭。
17
太廟儀,禮部言:「故明舊例,凡遇萬夀節,親詣奉先殿上香行禮。又遣官祭陵上香燭、供酒果,不讀祝得。
18
㫖祭。
19
太廟如。
20
奉先殿禮儀讀祝致祭。
21
福陵
22
昭陵
23
四祖廟,止上香燭,供酒果,不必讀祝。京師建立。
24
太廟始以
25
盛京
26
太廟崇稱為
27
四祖廟,尋以二月丁巳,禮部言:「凡遇清明等節,應令駐防盛京總管,分率城守章京徃祭」。
28
福陵
29
昭陵東京、興、京。
30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31
盛京
32
四祖廟,令守廟總管官獻酒果」。從之。葢追尊四祖考皇帝。
33
四祖妣皇后,《奉安》
34
神主於
35
京師。
36
太廟實以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而是年七月庚戌朔,十二月戊申嵗暮,三年七月乙巳朔,皆遣官詣。
37
盛京祭
38
四祖廟云。
39
癸丑,以
40
萬壽節,遣官祭。
41
太廟
42
等謹按,自是年定。
43
萬壽節祭。
44
太廟儀即以是月遣官祭,嗣於三年正月丁丑至十七年正月乙酉,每嵗以
45
萬壽節。祭
46
「太廟皆遣官。
47
閏六月癸巳,定秋祭。
48
太廟。
49
盛京
50
四祖廟,以七月朔用牛羊。禮部言:本朝舊例秋祭。
51
太廟於七月十五日用牛羊,是日,福陵獻酒果香燭。故明例於七月朔祭太廟,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獻酒果香燭,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
52
是日,太廟不獻酒果香,燭得。
53
54
太廟
55
盛京
56
四祖廟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是日陵上不必獻酒果香燭,中元節仍用牛羊祭陵是日
57
太廟
58
盛京
59
四祖廟不必獻酒果、香燭。丙午,増設滿讀祝官,禮部言請壇」。
60
廟讀祝,停讀漢文,止讀滿文,仍増設滿、讀祝官八員,一切典禮俱照。
61
本朝舊制行」。從之。
62
十月己亥定。
63
親祭儀禮部言:
64
圜丘
65
方澤
66
社稷三壇,如遇。
67
親祭應照,故明例,增用牛一,仍進胙肉福酒。其迎神、送神令鳴,贊官贊唱,遣官代祭,則止如祭。
68
太廟雖
69
親祭亦不增用牛,不獻福胙。不贊迎神、送神,以太廟神位前供獻牛肉,頒賜諸王、貝勒」。從之。三年正月癸卯,定。
70
盛京
71
祖廟牲,凡嵗除,清明及慶賀,祭如京師例,牲用生。
72
四年三月丁卯,定薦熟牛停止進胙肉,內院、禮部㑹同議奏我。
73
朝享
74
太廟例,主祭官舉帛、舉爵、捧獻官陳設,仍以胙牛一進,上今祭。
75
太廟應薦,熟牛在廟門奏樂。至於進上胙肉,應停止。其帛爵,仍照例令捧獻官陳設,至祭興京。
76
五祖神主亦應如。
77
太廟儀。從之。
78
八年二月癸未,定。
79
親祭
80
太廟進胙肉福酒如祀。
81
圜丘儀。
82
三月己丑,定樂舞,從禮部之請也。詳見樂考》。癸卯,定齋戒規。凡祀。
83
太廟齋戒三日
84
上親詣,或遣官恭代,俱於太和殿設齋戒牌,銅人各衙門亦設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𦂳急事務,仍辦理。
85
大內及宗室并齋,戒官家不祀神,如上躬饗。
86
太廟和碩,親王以下陪祀官以上,俱於家齋戒,如遣官恭代則。
87
上齋戒和。碩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不必齋戒。陪祀官齋戒如前。
88
六月乙丑,定。
89
太廟祀典,嵗暮祭大建於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其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祭肉用生。
90
十三年三月乙酉,定齋戒規。禮部言:「前此清明節享。
91
太廟惟主祭大臣併執事官,各齋戒三日致祭。近查明朝清明節祀典,並不齋戒。嗣後應令主祭官分獻官」。
92
禮部、太常寺執事官,先期齋戒一日,著為令。從之。六月甲辰,定祭。
93
太廟日
94
駕於黎明,出宮
95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
96
命禮部修樂器。詳見樂考。
97
等。謹按順治初年。
98
太廟祭祀之禮,嵗以正月,孟春與萬夀節,二三月清明節,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十二月嵗暮凡七。自十六年七月定舉行祫祭,其年十二月。
99
甲寅,以嵗暮祫祭,遣官祗告。越日,乙卯。
100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實為
101
太廟祫祭之始,是十六年以前凡十二月,嵗暮之祭,皆時享也,兹謹彚時享。
102
親詣之年月,日紀於編。
103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時享太廟。
104
親詣行禮二十八。
105
順治二年七月庚戌朔,三年七月乙巳朔。
106
四年十二月丙寅嵗暮。五年三月丁未,清明節。
107
七年七月壬子朔,八年十月乙巳朔。
108
九年七月庚午朔,九年十月己亥朔。
109
九年十二月丙寅,嵗暮。十年正月甲戌孟春。
110
十年七月甲午朔,十年十月癸亥朔。
111
十年十二月庚寅嵗暮,十一年正月丁酉,孟春。
112
十一年七月戊子朔,十一年十月丁巳朔。
113
十二年十月辛亥朔,十三年七月丁未朔。
114
十三年十月乙亥朔,嵗暮,十三年十二月壬寅,十四年正月庚戌,孟春十四年四月癸酉朔。
115
十四年七月壬寅朔,十四年十月庚午朔。
116
十五年正月丙午,孟春十六年正月丁酉,孟春。
117
十六年七月庚申朔,春十七年正月甲子孟。
118
康熙十一年正月乙丑。
119
飭太常寺習禮樂。詳見樂考。
120
十二年九月丙申,定祭時與齋戒處。先是,八月丁巳。
121
諭禮部。
122
123
廟祭祀,國家大典,必儀文詳備,允符禮制,乃可肅將誠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時辰、齋戒處所,稽諸徃代,各有定制。爾部詳察典禮,酌議妥確以聞」。至是,議覆考。
124
太宗文皇帝時祭
125
廟用黎明再考,歴代致齋,俱於別殿。今請皇上於別殿齋戒」。從之互見《郊社考》
126
十二月甲寅,定執事官及樂舞生。先是,庚子,諭禮部太常寺:
127
128
廟禋祀,理宜嚴肅,今觀祭祀執事之人過多,殊為煩雜。應酌量裁減,務令肅清」。至是,議覆祭。
129
廟執事之人及樂舞生,今已遵㫖酌量裁減,再考。㑹典祭時,祗有監察御史侍立之例,其禮部漢堂官應按班行禮,停其侍立得」。
130
㫖是。
131
十八年五月,以改營。
132
奉先殿恭奉。
133
列祖
134
列后神牌暫安。
135
太廟遣官祗告。
136
太廟
137
二十年正月辛巳。
138
飭糾陪祭官。
139
諭都察院:「祭祀以奉上下神祇,理宜敬慎。近見陪祭各官,跡涉慢易,班行不整,笑語自如,殊失執事有恪之道爾。衙門職在察核,未見指名㕘奏,所司何事?其嚴飭之」。二月甲午,以
140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141
太廟乙未恭奉。
142
列祖
143
列后神牌還御。
144
二十一年六月,定樂章詳見《樂考》。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145
命司祝髙讀。
146
御名是日孟春。
147
聖祖仁皇帝親享。
148
太廟禮畢。
149
顧內閣學士席爾逹、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徃見贊禮郎,宣讀祝版至朕名,聲輒不揚,父前子名,前經所載,朕對越之次,惟懼誠敬,稍有未至,無以昭格神靈,為子孫者,通名於祖父,豈可渉於慢易!嗣後俱應髙聲朗讀,無庸顧忌」。
150
辛巳,定執事官奉福胙趨走儀,更贊次獻為亞獻。是日
151
聖祖仁皇帝
152
祈穀於
153
上帝禮畢。
154
顧內閣學士席爾達、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前見太廟致祭時,執事官奉福胙,由兩神位間趨走於尊祖敬。
155
宗之意未協,爾等曽稽舊例否?」席爾達等奏太常寺紀書禮部㑹典俱未載。
156
上曰:「對越」。
157
祖宗典禮甚鉅,惟嚴肅不懈,始可薦馨。在廟奔走之人,亦當誠敬將事,共襄大禮,不應稍有䙝慢,且亞獻禮俱唱為次獻,亦與漢文不符。爾等㑹同內閣禮部察例奏聞」。尋太常寺等衙門議覆,執事各官應從外旁趨走,唱次獻應,改為亞獻得。
158
㫖是。
159
二十五年十二月癸亥,定陪祭官並飭嚴糾儀。先是,十一月丙申。
160
諭禮部朕敬」
161
奉。
162
祖郊祀廟饗,必精白厥心。竭誠致慎,庶幾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於祭祀。
163
164
廟每躬詣行禮,未嘗不齋明祓濯,實圖感通。凡從事於祀典者,皆宜表裏精誠,䖍盡職掌。近見執事陪祭各官,間有因循怠忽,視為具文,不能盡志致慤,共效昭事之忱,殊為非禮。嗣後務俾各秉誠心,克恭祀事,凡行禮儀節,始終整肅,毋得慢易,用副朕敬。
165
天奉。
166
祖至意作,何再加通飭,永可遵行,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加,確議具奏」。至是,議覆其陪祭。
167
太廟官員,俱不照加級,武官公以下㕘領阿達哈哈番。以上文官尚書以下,郎中以上滿科道,漢六科掌印。
168
給事中、武官㕘將遊擊以上,令其陪祭。有髙聲喧語失儀者,監察御史、禮部官員即指名題㕘,如壇例行。
169
上曰:「這所議妥,當著如議。凡祭祀時,特遣御史監禮糾劾。今觀御史,不過左右顧盻,聊以充數,未嘗糾㕘一人,且非特諸臣而已,即朕設有不敬處,亦當舉奏也」。
170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定元旦。
171
聖節恭祭
172
四祖即於
173
太廟後殿照
174
奉先殿典禮遣官致祭詳見《殿門奉先》五十三年正月己未。
175
命重修樂器和碩、諴親王允祉等董其事。六十年三月。
176
聖祖仁皇帝,萬壽聖節
177
命。
178
皇四子和碩雍親王憲皇帝、世宗 廟諱,祭太廟後殿。先是戊辰,太常寺奏萬壽節,請遣官祭。
179
太廟後殿得。
180
181
182
183
太廟
184
社稷俱係大祭,理宜敬謹,必將知進退之節,威儀可觀之大臣,遣徃行禮方善。著大學士等,㑹同禮部,將諸皇子及王以下大臣等另行開列具奏」。庚午,大學士等謹將已封,諸皇子另開一摺,諸王、貝勒、公、內、大臣、都統等又開一摺具奏。
185
上硃筆圈,出交太常寺,遇祭祀時請㫖,尋太常寺以萬夀節遣官祭。
186
太廟後殿請。
187
上命。
188
皇四子和碩雍親王憲皇帝世宗 廟諱行禮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時享太廟。
189
親詣行禮八十二
190
康熙元年正月乙酉,三年十月己未朔
191
四年十月癸丑朔,五年四月辛亥朔。
192
六年正月乙酉朔,六年十月壬申。
193
七年正月丁未,七年四月己巳
194
七年七月戊戌朔,七年十月丙寅朔。
195
八年正月癸卯朔,八年七月壬辰。
196
八年十月辛酉朔,九年正月丁酉。
197
九年四月丁亥朔,九年七月乙卯朔。
198
九年十月乙酉朔,十年正月戊午。
199
十年四月壬午朔,十年七月庚戌朔。
200
十一年正月乙卯朔,十一年七月甲辰。
201
十二年正月丁丑朔,十二年四月庚子。
202
十二年七月戊辰朔,十二年十月丁酉朔
203
十三年正月癸酉朔,十三年四月乙未。
204
十四年正月乙丑朔,十四年四月己丑。
205
十四年七月丁亥朔,十四年十月乙卯朔。
206
十五年正月己丑朔,十五年四月癸丑。
207
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十五年十月庚戌朔。
208
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十六年七月丙子朔。
209
十七年正月庚辰朔,十七年七月己亥。
210
十七年十月戊辰朔。十八年正月丙午。
211
十八年四月乙丑朔,十八年十月壬戌朔
212
十九年正月乙未朔,十九年四月庚申。
213
十九年七月戊子朔,十九年十月丙戌朔。
214
二十年正月己未朔,二十年十月庚辰
215
二十一年正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七月丙午。
216
二十一年十月甲戌朔,二十二年四月癸酉朔。
217
二十三年四月丙申朔,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218
二十四年四月庚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子朔。
219
二十五年正月乙丑朔,二十五年四月乙酉
220
十五年十月壬子朔。二十六年四月戊申朔。
221
二十六年十月丙午朔,二十七年十月庚子朔。
222
二十八年四月丁卯朔,二十九年四月壬戌朔。
223
三十年正月壬辰朔,三十年十月壬午
224
三十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十三年十月乙未朔。
225
三十四年四月壬辰朔,三十七年正月壬午。
226
三十七年四月乙巳朔,三十八年十月乙丑朔。
227
三十九年四月甲子朔,三十九年十月庚申朔。
228
四十年四月戊午朔,四十年十月甲寅朔。
229
四十三年四月庚午朔。四十三年十月戊辰朔
230
四十四年十月辛卯朔,四十九年十月壬戌朔。
231
等謹按四時之享。
232
聖祖仁皇帝始專以正月孟春諏吉,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有事於
233
太廟與十二月歳暮大祫而五,此則迄今所恭行太廟之正祭」。
234
垂則於萬年者矣。其每嵗遇慶辰令節諸禮,皆於
235
奉先殿行。
236
雍正元年正月
237
飭嚴糾儀」。是月己丑。
238
239
廟祭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員,部屬、侍衛各四員。稽失儀及扈從人等任意行走,著為例。
240
八年正月
241
命孟春時享展期。是月初三日壬申,世宗憲皇帝諭初五日時享。
242
太廟但朕頰旁偶長小熱,顆二三日即可平。復展期初十日至期。
243
上親詣行禮。
244
十年正月癸亥,享。
245
太廟
246
上命:
247
皇四子上御皇 名行禮
248
二月辛丑。
249
命齋戒日,陪祀官懸齋戒牌。時奉諭:「國家典禮,首重祭祀,每當齋戒日期,必檢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嚴昭事而格神明。朕遇齋戒之日,至誠至敬,不但殿廷供設銅人,即坐臥之次,亦書齋戒牌,存心警惕,須臾弗忘。至內外大小官員,雖設齋戒牌於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䙝慢,即非致齋嚴肅之義。查明代祀典,凡陪祀及執事之人,有懸祀牌之例。今酌定齋牌之式,令陪祀人員佩著心胸之間,使觸目警心,恪恭㒺懈,并得彼此觀瞻,益加省惕,其於明禋大典,愈明䖍潔。著傳諭各部院及八旗并直省文武官員,一體遵行。
250
十一年三月
251
命増定上香儀,是月壬寅,諭享祀。
252
太廟向無上香之儀,朕意應確議,増添至奠帛、獻爵,時恭立拜位,無跪獻之儀。大學士㑹同禮部酌古準今,敬謹定議,尋議覆唐以前典制,尚用三代𤋲蕭之禮,至宋代始有上香之儀,並於每位前跪,三上香,其奠帛獻爵亦如之,爵以三獻,明洪武定制,無上香、奠帛之儀爵,兩獻亦不跪。至嘉靖改從宋制。
253
本朝㑹典,因明洪武所定而酌増之,有奠帛有三獻爵而無上香之儀。臣等敬謹詳議:大祀莫重於郊壇,而孝享莫尊於
254
255
天至
256
宗廟之禮宜與
257
社稷壇同,若同於
258
郊壇則逾於
259
社稷矣,查祭。
260
社稷壇時
261
皇上親詣
262
大社
263
大稷前跪上香,則
264
太廟上香自應一例至奠帛獻爵太廟。
265
社稷俱不親獻,是以。
266
皇上於拜位前恭立,所以亞於郊壇也。似應仍照舊儀,請嗣後享太廟於迎」。
267
神奏樂時,贊引官對引官恭𨗳皇上詣。
268
太祖髙皇帝神位前立,司香官奉香盒跪於左,贊引官奏跪。
269
上跪奏上香
270
上舉炷香上爐內又三上瓣香興太宗。
271
世祖
272
聖祖神位前亦如之。上香畢,奏旋位。上旋位立,樂止。其兩廡分獻官,於上香時亦各詣兩廡,跪上香。祫祭及
273
太廟後殿。
274
奉先殿儀亦如之」。疏入。從之。九月甲午定。
275
太廟供奉
276
神牌暨獻帛爵諸儀時,太常奏奉先殿。
277
神牌供奉居中。
278
太廟。
279
神牌供奉居裏,伏思如生如存之義。居中以御,為得其正。且祀典理應畫一嗣後。
280
太廟請如:
281
奉先殿制供奉居中又
282
奉先殿
283
神牌有泥金托座嗣後。
284
太廟應如式製造。又
285
奉先殿請。
286
神牌用內務府官獻帛爵用侍衛太廟請。
287
神牌獻爵用侍衛,獻帛用太常寺官,似屬參差。嗣後請神牌應俱用太常寺官,獻帛爵俱用侍衛。又
288
奉先殿供籩豆案上,加紅油爵版。
289
太廟籩豆供於黃案上,嗣後俱請供黄案。上得㫖是依議。
290
十二年正月壬午,享。
291
太廟
292
上命。
293
皇四子寶親王上御皇 名行禮。四月丙午朔,享。
294
太廟
295
上命。
296
皇四子寶親王上御皇 名行禮五月定供。
297
列祖忌辰牌。是月庚子。
298
299
列祖忌辰,在京則禮部等衙門,在外則督、撫、提鎮及各府州縣懸牌出示,曉諭官弁兵民等一體凜遵齋戒朕思懸牌出示。
300
列祖廟號,直書於上,其懸示之地,未必悉能潔淨,而往來雜遝,坐臥喧嘩,均非敬謹恪恭之意,嗣後應如何使衆共知,而又不至於䙝慢該部悉心定例奏聞」。尋議「恭逄、列祖忌辰,嗣後請製龍邊粉油木牌,敬謹書寫,倣齋戒牌例,設案安奉於禮部大門前,令司員看䕶。其九門。
301
各設於潔淨寺院,提督令員看䕶,次日將牌繳禮部敬謹收貯。其直省大小文武衙門,照在京例書牌安設」。從之。
302
十月甲子。
303
飭禁止擅入。
304
太廟時奉。
305
306
307
廟俱當潔淨嚴肅。
308
太廟
309
社稷更宜恭敬,故派太監專掃除之事。又派旗員輪班看守,若非祭日一應官員,不許擅入原係定例。近聞住宿之太監將伊等親友,縱令出入看守之旗員,亦將朋友入廊院乗涼。此皆平日懈弛所致也。禮部、太常寺嚴查禁止。如違拏究割草之人,令太常寺酌將老實人選數名,敬謹除治,並交與內務府御史等不時詳查。如容留閒散無用之人,推故入者,即指㕘嚴罪。如仍前懈弛,經朕聞知。定將禮部、太常寺堂官及御史等,交部議處」。十三年四月辛丑朔,享。
310
太廟
311
上命:
312
皇四子寶親王上御皇 名行禮世宗憲皇帝在位十三年,時享太廟。
313
親詣行禮三十
314
雍正元年正月丙戌,元年十月丁未朔。
315
二年四月甲辰朔,二年七月壬寅朔。
316
二年十月辛未朔,三年正月丁未。
317
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年七月丙申朔。
318
三年十月乙丑朔,四年正月丙午
319
四年四月癸亥朔,四年十月己未朔。
320
五年正月丁酉朔,五年四月丁亥
321
五年十月癸未朔,六年正月癸亥。
322
六年四月辛巳朔,六年十月戊寅朔。
323
七年正月乙卯朔,七年四月乙亥
324
七年十月壬寅朔,八年正月己卯。
325
八年四月己亥朔,九年正月甲戌。
326
十年十月乙卯朔,十一年正月丁亥
327
十一年四月壬子朔,十一年十月己酉朔。
328
十二年十月癸卯朔,十三年正月乙亥。
329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
URN: ctp:ws57801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