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前後七國志

《前後七國志》[View] [Edit] [History]

1 ?」吳英道:「臣今日因鄒太師備下聘禮,著臣作伐,到蘇丞相府中求蘇小姐親事。不料蘇老夫人說,前日殿下為媒,收了郡王的聘禮了。事在兩難,教我又不好去回複太師,特來求郡王一個妙計,解回聘禮。」孫臏道:「沒甚計策,任他強娶了罷。」魯王道:「鄒忌不過是太師,又非國王,縱然恃勢,也強不得人家親事。」吳英道:「正是此說,所要要求郡王一計。」孫臏見太尉再三求計,只得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
2 吳英大喜,辭別魯王、孫臏,又到蘇府見了老夫人與蘇代,將孫臏設下的計悄悄說知,老夫人與蘇代歡天喜地。吳英遂起身回複鄒太師,說蘇老夫人應允,受下聘禮,待選吉日就可完姻。鄒忌聽了大喜,設宴款待吳英,著送肥羊、酒儀銀百兩。吳英落得收去。
3 過了兩月。一日,吳英來到太師府中,對鄒忌道:「太師,弟有一言奉啟。自從二國舅定下蘇小姐之後,不知二國舅無緣,不知蘇小姐沒福,到今染成一病,不思茶飯,神思恍惚,迎醫問卜,都說難痊,看來少吉多凶。蘇老夫人多多拜上太師,說『活是太師府中人,死是太師府中鬼』,欲送小姐到府與二國舅成了親,慢慢調養,倘是姻緣,病好也未可知。」鄒忌道:「既然蘇小姐患病,蘇老夫人亦該早些來說,我也好請醫生看治,怎到今日病體將危,要送來與我兒成親?此事決難從命。」鄒諫在旁說道:「有了許多的聘禮,怕娶不得個康健人,要那病鬼何用,及早退了親罷。」吳英道:「蘇老夫人性如烈火,巴不得打發小姐出門,怎好去說
4 退親的話?」鄒太師道:「不但小兒說要退親,我的意思實也要退親。」吳英道:「既是立意要退,我去求蘇老夫人,看她怎麼說?」鄒太師道:「煩太尉去走一遭。只要蘇夫人肯退,還聘禮也可,不還聘禮也可。」吳英道:「老夫人若允退,她是有體面人家,決不肯勒一些聘禮。太師放心,可著幾個管家,隨我到蘇府,等我設個計去退她。」當時,鄒太師竟著十數個家童,准備包袱短杠,隨吳太尉來到蘇府。
5 老夫人問道:「大人曾到太師府中談及小女的病勢麼?」吳英道:「才去說來。太師聞小姐有恙,說是小姐沒福,帶病做親,決難從命,只求老夫人退了親罷。」老夫人聞言大惱,把鄒太師說了幾句,轉進後堂,取出那些聘禮,摜在地下,口中罵道:「老殺才!倚官倚勢,妄自尊大。定親也由你,退親也由你,將我女兒弄得不上不下,怎麼好!」吳英勸慰了一番,遂叫鄒府家童抬起聘禮拿回去。眾人扛的扛,捧的捧,往外就走。吳英回見鄒忌,備細回複,聘禮一些不動。鄒忌大喜,排酒酬謝不提。
6 卻說鄒府退親過有兩月,孫臏擇了吉日,娶蘇小姐成親。魯王入朝奏道:「南平王孫臏今晚娶蘇代之妹成親,系臣主婚,特來奏上。」齊王大悅,即著近侍取錦緞、金花、御酒,抬到南平王府中慶賀。不料鄒忌在朝,聽得此事,怒髮衝冠,朝罷回府,越加惱怒。大國舅鄒綱問道:「爹爹今日為何不樂?」鄒忌道:「我作了當朝太師,被人騙哄。」鄒綱道:「哪個敢騙哄爹爹?」鄒忌道:「孫臏詭計多端,與吳英串通一路,退了我府中親事。原來魯王主婚,今晚孫臏娶蘇代之妹成親。」鄒綱道:「蘇小姐有病,孫臏為何娶她?」鄒忌道:「正是他說得前日吳英來說有病,我一時欠主意,把她退婚,想起來,通是做成圈套來騙我。」鄒綱道:「不難。我兄弟二人,今晚帶百餘軍士,各執短棍,埋伏在三岔路口,等小姐抬來,一齊上前,連人連轎搶了回府,可不是好!」鄒忌道:「好計!」即點起軍士預備搶親。未知搶得來否,且聽下回分解。
7 第十三回 假新人華堂變臉 真小姐帥府聯姻
8 且說孫臏在府中暗思:今晚娶親未知有阻礙否?遂屈指尋文,袖占一卦,對魯王道:「殿下,今晚娶不成親。」魯王道:「為何娶不成親?」孫臏道:「適按六甲靈文,鄒太師著人埋伏要路,搶奪蘇小姐回去。」魯王道:「此事不可不防,先生何不預定一計,完美此親?」孫臏道:「殿下,臣有一計。」就向魯王耳邊說如此如此。魯王道:「此計甚妙,可速行之。」孫臏喚過袁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袁達應聲:「得令!」魯王遂帶了袁達並笙簫鼓樂一行儀從,出南平府門,徑到丞相府。
9 蘇老夫人迎接上堂,魯王把鄒太師埋伏多人搶親的話細說一遍。老夫人驚訝道:「殿下,這事怎好?」魯王道:「不妨,孫先生有計在此,差一人假作小姐上轎,抬到三岔路口,待他搶去,然後打發轎子迎小姐,到時成親。」老夫人道:「此計甚好。不知著哪個假裝小女?」魯王道:「就是這袁達。」袁達近前相見,夫人抬頭一看,見他身高一丈,腰大十圍,濃眉闊口,黑臉胡須。
10 老夫人看了,對魯王道:「小女身體生得秀氣,此人太粗夯了,只怕裝來不像。」魯王道:「只要使得他連轎搶回去,管甚像不像!」老夫人問袁達道:「你會裝新人麼?」袁達應答:「會裝。」老夫人道:「做新人,坐在轎裏著實要耐性,說不得話,罵不得人,出不得恭,動不得氣,樣樣謹慎,才好去得。」袁達道:「不須吩咐,自有理會。」到了黃昏時候,袁達頭上也沒有插戴,身上也不脫換,竟坐在轎裏,放下轎簾,不令一個外人知道。
11 魯王喚抬轎的進來,抬新人起身,兩行擺得花燈絳燭,鼓樂喧闐,打發新人轎在前,魯王在後。迎到三岔路口,那鄒府埋伏的人,見蘇小姐轎來,齊吶聲喊叫,各執短棍,蜂擁上前,把新人轎子團團圍住,齊叫:「抬到太師府去,人人重賞。」只見魯王上前問道:「這乾什麼人,為何要搶新人轎子?」鄒綱、鄒諫出頭說道:「殿下,這蘇小姐原是我府定下的,如何設計說小姐病重將危,要我家退親?既退了親,也不該隨即納了孫先生聘禮,許其今晚成親,顯見蘇宅附勢趨炎,看得我家低了。」魯王道:「蘇小姐既是府上納聘在先,應得是府中的人。吩咐眾人,抬到鄒府去罷。」那些軍士聽說個「抬」,把新人的轎扛了就走。只見那軍士扛得汗如雨下,腰駝背曲,上氣不接下氣,思這小姐重得厲害,不知多少肥大。
12 及抬到府中,鄒綱、鄒諫見太師備言前事。太師道:「搶了孫臏那廝,看他怎的用計,把我家媳婦再要抬到自家裡去。古云:『姻緣姻緣,事非偶然。』難道強得到手的?如今教那廝吃個鳥鼻。」袁達在轎裡聽了,微笑道:「鳥鼻,鳥鼻!停會兒教那廝吃我袁爺的氣力。」鄒忌喚管家婆取些點心與小姐吃,等到吉時才好下轎。管家婆慌忙取一盤包子,約有三十餘個,輕輕揭開一截轎簾,連盤遞將進去,叫小姐請用點心。袁達伸出手,把一盤包子光光吃了下肚。管家婆取出盤來,見盤內不剩一個,吃驚道:「這新人食腸大,怎的把一盤包子通吃光了!」少頃,鄒太師叫陰陽官揀個好時辰,請新人下轎。陰陽官道:「待牛羊出圈,新人便好下轎。」牛羊出圈,乃午未時。
13 袁達聽這句話,不解就裏,怒上心頭,說:「這廝不會說話!什麼牛羊出圈,分明把我比做畜類!」按不住火性,跳出轎來,豁刺一聲響,先把轎子打得粉碎,摩拳擦掌,直打進府內。鄒忌父子見轎裏跳出這樣個人馬,想又中了孫臏之計,不免害怕,通去躲避。袁達趕進府內,撞著人,不管高低,掀翻便打。那正經主見通躲得沒影,丫環、小廝落得當災,個個打得鮮血淋身。有幾個適才搶轎的軍士,在府門外聽得府內大喊,不知何事,忙趕進內堂一看,見新人這等模樣,一齊跌倒。袁達拿住便打,打得眾人逃走無蹤。袁達遂往外而去。
14 鄒忌父子見袁達去了,方敢出頭。鄒諫怨著鄒綱道:「哥!什麼要緊,闖這空頭禍。依我,好好退了親罷。什麼搶親、搶親,搶得這般野人回來,打得一家人半死半活。他的計比你的計好得多哩!」鄒綱道:「總是個命裡不曾進得紅鸞天喜,怨恨無益。」此時鄒忌氣得目定口呆,半晌不則聲。鄒綱道:「爹爹氣他怎的!明日進朝,奏上朝廷,那時可消口氣。」遂扶太師入內安寢不提。
15 卻說孫臏,其日請白起夫人、孟嘗君夫人、卜商夫人到蘇府迎親。蘇老夫人出來迎接諸位夫人,見畢,就吩咐排筵款待,又請幾位至親女眷,待小姐梳妝插戴,打扮整齊。多年母女,此時此際,不免得兩下分手。詩曰:母子兩情濃,相離片刻中。不堪回首處,吩咐與東風。
16 蘇小姐將次上轎,諸位夫人告別起身。兩行燈燭熒煌,一派管弦嘹亮。新人到了南平府,將近子時,蘇小姐下轎,眾文武偷眼照看,果然好一位標致人物,十分整齊。兩人正拈香參拜,忽聽有人叫進府來道:「我來吃喜酒哩!」眾文武看時,卻是袁達。袁達看見新人參拜,就不作聲。魯王喚他去問道:「你在太府師中,怎得脫身回來?」袁達把前事細說一遍,魯王道:「牛羊出圈乃午未時,為何錯認作畜類。況他也是王親國戚,你不該使性氣跑入內堂,打壞許多人。明日朝廷得知,像甚體面?」兩人問答之間,新郎、新婦拜堂已畢,入洞房,飲合巹。眾文武在外廳共飲喜酒,到了東方發白,遂起身入朝。
17 當時齊王升殿,鄒忌出班奏道:「啟上我王,臣夜來遭無妄之冤。」王問:「遭甚大事?」鄒忌道:「臣有次子鄒諫,未曾婚娶,前日太尉吳英作伐,將聘禮定蘇代之妹為婚。不期南平王孫臏,暗設陰謀,退了我家親事,自往納聘與她。昨日聞得孫臏娶親,臣心激怒,埋伏軍士三岔路口,欲搶蘇小姐回去。詎意漏洩風聲,孫臏竟令袁達假裝小姐,坐在轎中。眾人不辨真假,抬了回家,反被袁達逞凶,把一門大小老幼盡皆打傷,脫身逃去。望我王為臣伸冤。」齊王宣魯王來,問這事怎生樣起,魯王道:「鄒忌定親與不定親,臣不知道。南平王孫先生,因聞蘇小姐未曾有親事,才敢納聘,昨日娶親。孫先生陰陽有准,未卜先知,曉得鄒忌要埋伏多人在路搶奪,故令袁達假裝蘇小姐,等他搶回。若不頭先換過,蘇小姐必致被太師搶去。孫先生親事可不斷絕了?」齊王道:「兩家納聘,是誰在先?」魯王道:「論納聘在先,還是孫先生。」齊王道:「既是孫先生在先,自該孫先生娶去,鄒忌妄行搶奪,於理不順,姑念國戚,免提。袁達不該魯莽,打傷鄒府多人,罰俸三月。」當下朝散。
18 卻說鄒忌回府大怒,只是恨孫臏不過,即喚大國舅鄒綱出來,吩咐道:「我如今預備黃金五百兩、錦帛一百端、八卦冠一頂、白玉帶一條,打發你往魏邦,悄悄送與駙馬龐涓,可對他說:『前日我齊國卜商來進茶,盜了孫臏回齊國,擒九曜山強盜袁達有功,朝廷封他為調兵軍師、大元帥、南平郡王。孫臏倚恃功高望重,侵奪眾臣之權,把滿朝臣子百般輕視。我父親心甚不服,好生著惱。特著我來相約駙馬,及早領兵到齊,里應外合,擒著孫臏,奉獻台前,與齊國君臣除害。』」鄒綱聽了父親話,遂備禮物,即日離府。
19 旬日間,已到宜梁城,來到駙馬門首,將那些禮物一並送進去。龐涓見帖上寫著齊國鄒忌名字,又送許多禮物,不知何故,遂請入府相見。禮畢坐下,龐涓問道:「大人今日光降敝邑,蒙賜盛禮,有何見教?」鄒綱道:「某鄒綱,乃齊國太師鄒忌之子。今奉父命,特來報一個信息與駙馬知道。」龐涓道:「國舅大人所報何信?」鄒綱就將父親吩咐言語一一說了一遍。龐涓聽說,呆了一會道:「國舅大人,孫臏當日被卜子夏盜出東門,我即領兵出城追趕,他雙腳行走不動,已死在水池內,我親眼見來。怎麼你齊邦又有個孫臏?」鄒綱道:「此人曾習學於鬼谷,變幻非常,那死在水池中必是假的。」龐涓道:「既如此說,我又中他計了。」遂吩咐整酒款待鄒綱。鄒綱飲至數巡,又與龐涓說了些話,無非要他早早領兵到齊,好裏應外合的話。須臾席散,鄒綱作別起身,龐涓作揖稱謝,收了四色禮物,竟沒一件報答。
20 次日,龐涓進朝,奏與魏王道:「臣訪得當初齊國卜商來進茶,把孫臏盜去。齊王因他收袁達有功,封他調兵軍師、大元帥、南平郡王之職。不料孫臏倚恃高官,欺侮大臣,甚與眾文武不和。古云:『先下手為強。』為今之計,可乘其與眾不和,待臣領兵先伐之,省得明日使他領兵伐魏。」魏王道:「前日駙馬曾趕孫臏,被你追趕緊急,投入水池內死了,今日怎又會活?」龐涓道:「原來那死的不是真孫臏,是他用法做一個假的。」魏王道:「既然如此,你且領五萬人馬,用心前去,取勝回來,寡人幸也。」龐涓辭魏王出朝,點起五萬人馬,即日登程。
21 行了數日,探馬來報:不能前進,前面是趙國地方百翎關了。龐涓吩咐軍士叫開門,借路行軍過去,一則伐齊,二則挾制趙邦。眾軍士來到關前,高聲大叫:「開關!魏國武音君領兵伐齊,借路行軍。」把關小校忙報管關太守藺相如知道。藺相如大驚道:「這廝憊賴,既要領兵伐齊,自有往齊道路。今從我這裏經過,分明是枉言伐齊,挾制趙國,好生無理!」當有副將廉剛,系廉頗之子,近前說道:「龐涓領兵伐齊,齊國有孫臏神運奇妙,必致大敗而回,待他敗回之時,往別路回國就罷了,若依舊要從我這裏經過,那時將關門緊閉,擋他去路,不要放他便了。」藺相如道:「有理。」吩咐把關頭目開關,放魏兵過去。
22 須臾關開,龐涓帶領人馬過去。前軍行到三岔路,是兩條大路,一條通齊邦,一條通燕邦。龐涓問哨馬道:「此去齊邦路近,燕邦路近?」哨馬道:「燕邦近。」龐涓道:「既如此,吩咐人馬趲入燕邦,先伐燕,後伐齊。」眾軍得令,一齊向燕邦去。此是龐涓指齊挾趙伐燕的主意。前軍行到古咸林,見前面有座莊院,龐涓傳令人馬扎住道:「這是我冤家的所在,了當他再去。」眾軍一齊扎住。不知是哪個冤家?怎生「了當」?再聽下回分解。
23 第十四回 廉剛命喪百翎關 龐涓身浸渭河水
24 原來古咸林地方,是孫操的住所。龐涓吩咐眾軍把莊院圍了,莊上人役,不論男女老幼,盡皆殺死,放火燒毀莊院,趲軍又進。行到幽州城,扎下營寨,巡城官知龐涓兵到,即忙入朝,報與燕王知道。燕王大驚道:「兵臨城下,其勢甚危,怎生退敵?」駙馬孫操,帶孫龍、孫虎近前奏道:「臣父子三人願領兵去,只乞我王修一道表章,與臣大孩兒孫龍收執。此去得勝回來,自不必說,如不得勝,就著孫龍奔到齊邦借兵救應。」燕王准奏,即修表章,付與孫龍,藏在身邊。
25 孫操父子三人,辭別燕王出朝,領一支人馬出城應戰。龐涓聞報,即上馬出陣。孫操大喝道:「龐涓!無故領兵侵伐吾境,是何道理?」龐涓道:「早早快納降表,免汝一死。」孫操大怒,率孫龍、孫虎一齊殺來。龐涓舉刀迎敵,大戰四十餘合,孫操料不能勝,與子孫虎回馬飛奔入城。孫龍一騎馬,徑往齊國取救,龐涓得勝回營。那孫操入城,啟奏燕王說:「臣領兵出城,與龐涓交戰四十餘合,不能取勝,已遣孫龍往齊邦取救去了。如今快把城門緊閉,調兵防守,以待救兵。」燕王准奏,就著孫操調兵防守不提。
26 且說孫龍不分晝夜,奔入臨淄城,直至朝門下馬。黃門官入朝啟奏:「燕邦使臣朝見。」齊王命宣進來。孫龍行至駕前奏道:「臣燕國駙馬孫操之子孫龍,奉燕王表章,特來見駕。因魏國龐涓帶領人馬,指齊挾趙伐燕,兵屯幽州城外,本國將寡兵微,難以禦敵。特著臣來,望我王借一支兵前去救危。」齊王覽表章畢,打發孫龍到光祿寺用茶飯,遂差官宣南平王孫臏入朝。孫臏聞召,即忙至駕前。齊王道:「孫先生,魏國龐涓領兵,指齊挾趙伐燕,屯兵幽州城下,汝兄孫龍特來借兵救應。」孫臏道:「臣兄孫龍在於何處?」齊王即宣孫龍與孫臏相會。
27 弟兄二人多年不見,忽然相會,不勝之喜。齊王道:「孫先生,如今魏兵侵伐燕邦,怎生處置?」孫臏道:「臣想龐涓屯兵在彼,臣若領兵前去,兩家人馬作踐幽州,傷害百姓生靈,實為不便。臣今統兵直到宜梁伐魏,料魏國無人,必取龐涓兵回。那時蹂躪魏國地方,不致傷殘燕邦百姓。」齊王道:「先生妙算極當,及早發兵。」孫臏遂與魯王領袁達、李牧、獨孤陳、吳獬、馬升、須文龍、須文虎七員大將,辭駕出朝。孫龍先別齊王,辭孫臏,徑回燕國。
28 孫臏與魯王帶了諸將,點起三萬人馬,登時往魏。行了多日,早到了宜梁城,孫臏傳令駐軍,營安五座,帳列五花。魯王與孫臏坐於中軍,令人馬圍了各門,鳴鑼擂鼓,喊殺連天。各門頭目飛奔入朝,奏魏王道:「禍事到了!龐駙馬領兵出去,只說伐齊,誰知指齊挾趙伐燕,將人馬屯在燕邦,惹得齊國孫臏興兵不計其數,把各門圍住,即日攻打進城,勢在燃眉,合當亟退。」魏王聞奏,大驚道:「龐涓好沒來頭!原說領兵伐齊,怎麼指齊挾趙伐燕?這事怎解?」問眾文武誰敢領兵迎敵?眾官一齊奏道:「啟上我王,那孫臏乃是鬼谷仙師徒弟,善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朝中除龐駙馬,沒個是他對手。為今之計,可速速差人到燕邦,宣取龐駙馬統兵回來,庶幾齊兵可退。」魏王聽了,即著徐甲齎旨到燕邦,宣龐涓統兵回國。
29 徐甲領旨,登時上馬出城,被袁達舉起宣花斧上前擋住,大喝道:「哪裡去的?」徐甲手中沒甚器械,不敢與他爭持,忙下馬道:「奉魏王命,到燕邦宣龐駙馬統兵回來。」袁達道:「既要取龐涓兵回,饒你性命,放你去教他及早回來,等俺爺和他廝殺。」徐甲滿口答應,逃得性命,上馬趲行,星夜奔至燕國幽州城下龐涓營中,把魏王旨意開讀。
30 龐涓聞得齊國孫臏領兵圍了魏城,就問徐甲道:「既是我國被齊兵圍了,難道朝中再無一將領兵退敵?」徐甲搖頭道:「那孫臏法術精奇,剪草為馬,撒豆成兵,朝中文武聞說孫臏哪個不心寒膽裂!除了駙馬,沒個是他對手。況且眾文武都說你無故招此禍,一發沒人出頭。」龐涓道:「怎麼是我招禍?」徐甲道:「不是你無故領兵出來指齊挾趙伐燕,焉致齊兵伐魏。」龐涓怒道:「待我回去退了齊兵,慢慢與那尸位素餐的講理。」傳令大小三軍拔營回國。
31 那些人馬,聽說拔營,一齊回舊路而走。正行之間,哨馬來報:前面百翎關了。徐甲對龐涓道:「百翎關是趙國地方,兵馬往這裡回去,一則驚動了趙國生靈,二來回國路遠,又耽擱日子。」龐涓道:「不妨,還走原先的來路。若貪近往別路走,倒要使趙邦說被燕兵殺敗,往別路逃回了。」吩咐眾軍:「去叫開關,說我要統兵回國。」前軍趕到關前,厲聲高叫,守關頭目報與藺相如知道。藺相如不快活道:「這廝去打從這裏過,來又打從這裏過,明明欺挾我趙邦。」廉剛道:「龐涓此來,必被燕兵殺敗,乘其兵疲將瘁之際,不要放他過去。待我領一隊人馬擋住,不許過關,教他往別路走。他若知趣走了別路便罷,若要過我百翎關,殺得他馬敗兵消,也見趙邦不受人挾制。」藺相如道:「此言有理。」
32 廉剛就點了萬餘精銳,披挂上馬,大開關門,擁兵擋住。龐涓聞說關裏殺出一支兵馬,擋他歸路,即傳令暫且扎營在新河邊道,遂自領前軍殺到關口。龐涓大呼道:「快快開關,讓我過去!」廉剛在關上叫道:「龐涓,你不要往這路走的好。若要我開關,過一個殺一個,只殺了你的狗命不足憐惜,可惜又要傷了魏國許多兵馬。」氣得龐涓兩眼都脫出來,便叫兵士攻進關去。廉剛令人馬一齊殺下,兩軍戰了數合,廉剛力不能勝,撥馬回關,被龐涓趕上,盡力一刀,把廉剛腰斬在地。其餘兵卒殺損了一半,逃竄了一半。此時天色將晚,龐涓取勝回營。
33 徐甲道:「乘今日得勝,連晚可發兵進關去。」龐涓道:「有心耽擱,何在一晚,明早進關不遲。」當晚,卸甲解胄,營中大設酒筵,暢飲一回。乃至酒罷,龐涓對徐甲道:「連日辛苦,今晚可睡早些,明日好趨兵回國。」徐甲道:「有理。」兩人遂分營寢訖。到了二更時分,只見燕國孫操父子三人,帶領一支人馬,人盡銜枚,馬皆勒口,來到新河邊,刀斬槍刺,直殺奔魏營中來。金鼓齊鳴,喊聲震地。魏營軍士都在夢中驚醒,人不及甲,馬不及鞍,黑夜無心戰鬥,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龐涓只聞得兵馬劫營,也不知何處的兵馬,帶著瞌睡,喚起徐甲,帶些小軍,掣刀上馬,一道煙便往前逃竄。孫操父子把龐涓人馬三分之中殺散二分,天色未明,收拾人馬回燕國去。
34 次日清晨,龐涓聚集敗殘人馬,探馬來報,才曉得是孫操父子領兵劫營。龐涓頓足捶胸,心下思忖道:「怎麼被孫操那廝殺壞了大半人馬,有何面目去見魏王?」就令人馬且屯在新河邊,消停幾日再去。
35 是日,坐在營中納悶,忽聽得操琴之聲遠遠而來,聆其音,甚是悠揚清逸。但覺: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秋波指下生。白璧黃金雖有價,高山流水少知音。
36 龐涓聽了一會,就令軍士去探聽是哪裡操琴。軍士去了不多時,走來回複道:「彈琴的是新河裏一位先生。那先生青袍皂蓋,羽扇綸巾,自駕一葉小舟,舟內放了一張條桌,桌上擺一炷香、一張琴、一卷書,從上流放下來了。」龐涓聞說,即忙出營,行到新河邊觀看。須臾,舟到岸邊,先生把舟系了,取了那卷書,走上岸來。龐涓近前施禮,就邀先生入中軍帳內坐下。
37 龐涓問道:「先生尊姓大名,從哪裡來?」先生道:「貧道姓肖,名古達,向從雲夢山鬼谷仙師學道。敢問足下高姓尊名?」龐涓道:「我姓龐名涓,也是鬼谷仙師徒弟,一向在雲夢山不曾與先生相會。」肖古達道:「我學道在前,你學道在後,如何能夠會著?」龐涓道:「既然如此,先生是師兄,我是師弟了。請問師兄帶的是什麼書?」肖古達道:「這一卷是《七箭定喉書》,恐其遺失,所以帶在身邊。」龐涓道:「有什麼用處?」肖古達道:「內中是魘鎮毒法,非尋常用得的。」龐涓道:「敢問師兄借瞧一瞧。」肖古達就把書遞與龐涓。龐涓展開看了一遍,暗暗歡喜,想:「這書日後亦有用處,不要還他。」把書藏入袖內,又說些閒話。古達告別,龐涓送到河邊。
38 古達暗想,這人好貪便宜,才得一刻之交,就把我《七箭定喉書》藏在袖中去,不說起還我,待我問他討看,遂開口道:「大人,多勞相送。適把那卷書藏在袖中,如今可把還我。」龐涓道:「暫留在此,借我細看一看,另日奉還。」肖古達道:「說得好笑。從此一別,不知幾時可會?你又不知我的去路,何處送書還我?」龐涓道:「也罷,你另日到我魏國,我就奉還。」古達道:「人說你雕心鷹爪,最多狡猾,話不虛傳,我的書怎麼就不肯還我?今舍與你罷,從此以後不與你這歹人往來!」龐涓聽罵個「雕心鷹爪」,心下大惱,伸出手去要執古達,要往新河裏摜去。
39 原來肖古達身材雖小,甚有本事,將身一躲,反把龐涓領後緊緊抓住,把他捺在新河裏。捺一會,又放起來,放起來,又捺下去,只有兩個時辰,把龐涓淹得七死八活,撇在地上,肖古達遂乘舟而去。龐涓披頭散發,上下衣服浸得透濕,好似落湯雞一樣,打點走到舟裏捉那古達,連那小舟通沒影了,只得走回營來。
40 徐甲道:「駙馬浸壞了,肚裡有水,快設法吐一吐。」龐涓坐在椅上,著軍士把肚皮著實搓挪了一番,不多時,吐出兩盆河水。徐甲道:「那書可曾還他去?」龐涓道:「這本書險些送了性命,怎肯還他?」忙向袖中取出來,已結成一餅,莫想揭動一頁,隨即趁日色曬乾了,遂拔營回朝。
41 卻說魯王、孫臏圍住魏城不止一日,忽聞龐涓回來,遂仗劍在手,口誦靈文,望空喝:「退!」倏忽之間,四圍兵馬一個也不見。龐涓到宜梁城不見個兵卒,問徐甲道:「你說孫臏帶領人馬攻城,怎麼一個也不見?」徐甲目瞪口呆,沒得回答。
42 龐涓笑道:「是了。他必是聞我統兵回來,恐被我殺敗,不得取勝,隨即收拾兵馬逃回去了。」遂進宜梁城,朝見魏王。魏王問道:「龐涓,你前日領兵伐齊,怎麼指齊挾趙伐燕,致齊兵圍城攻持多日,怎生退他?」龐涓道:「孫臏人馬聞我回來,俱退多時了。」魏王道:「昨日還在此攻城,怎說退了多時?」龐涓道:「臣與徐甲回來,各門察探,莫說齊兵,連箭羽毛也不見一根,有甚齊兵在此攻城?」停了一會,只見各門來報:「齊兵四下攻城甚急,比前越發厲害。」魏王道:「你說沒有齊兵攻城,怎麼又有兵來?快去退了齊兵便罷,如退不得齊兵,斬首號令。」龐涓道:「我王息怒,待臣定一個假途滅虢之計,立刻可退齊兵。」遂出朝回府。究竟不知用什麼計?怎生得退齊兵?再聽下回分解。
43 第十五回 賺齊師馬安屈死 擒韓後袁達回營
44 卻說龐涓回府,喚過家將馬安,對他說道:「馬安,我看你平日做事仔細,我今要差你一個所在,你肯去麼?」馬安道:「養軍千日,用在一朝,怎的不去?」龐涓道:「先賞你一甌酒吃,作上馬杯。」叫家童取酒與他。這馬安平日最好吃酒,連忙接過就飲,一甌一氣而下,正要飲第二甌,一交跌翻在地,只見七孔流血,登時「嗚呼尚饗」了。你道這酒如何這樣厲害?原來不是好酒,是個藥酒。
45 龐涓藥死馬安,因馬安與龐涓面貌相似,沒奈何要成假途滅虢之計,故把他藥死。隨即取了首級,著家將何茂才用槍頭挑了,吩咐如此如此。茂才領命,把槍頭挑著馬安首級,上城高叫道:「齊國軍士聽著!我魏王本不准領兵伐齊,他不遵王命,指齊挾趙伐燕,魏王大怒,取回龐涓,斬首在此,請魯王與孫先生出來奉獻首級。」齊國軍士忙報於中軍。
46 魯王跟孫臏聞報,即上馬來到城下,問:「什麼人?」城上何茂才道:「龐涓不遵王命,領兵指齊挾趙伐燕,魏王特斬首級奉獻在此。」孫臏冷笑道:「我與龐涓有刖足之仇,沒有追命之仇,早知魏王要斬龐涓,何不綁出來,只刖了雙足便罷了,何必定取其首。既如此,吩咐打起回軍旗號。」何茂才見了,回複龐涓道:「齊兵已打回軍旗號去了。」龐涓大喜,即入朝見魏王奏道:「臣用假途滅虢之計,哄孫臏退去。料孫臏此去無甚防備,臣今領一支兵,連夜起兵劫取營寨,務要取勝回朝。」魏王准奏。龐涓即帶一支人馬,隨後追趕。
47 且說孫臏回兵,行了一日,扎下營寨。知龐涓有家將馬安與龐涓面貌一樣,被他害死,取其首級,哄我們退兵。他連夜必領兵來劫我營寨。遂吩咐眾將扎下空營,各各領兵,四面埋伏,待龐涓劫營之時,聽號炮一響,伏兵四起,一齊殺至。眾將各各遵令而行。
48 到了二更時分,龐涓領兵追到,一齊大喊,殺進齊營,不見一個人馬。龐涓已知中計,急令退兵。忽一聲炮響,齊國伏兵四起,殺得那魏國人馬無心抵敵,只顧亂逃,被齊國兵將殺得罄盡,單單走了一個龐涓。
49 龐涓逃回宜梁城,進朝見魏王奏道:「臣該萬死!臣領兵去劫齊營,不知是誰走漏消息,反中了孫臏之計,並折了一支人馬。」魏王大怒道:「你乾的好事!一味胡言亂語,逞勇誇強。若不看公主面上,把你碎尸萬塊。」龐涓叩首道:「臣該萬死。望我王赦宥。」忽各門又報入朝道:「齊國兵馬複來攻城,勢甚逼促。」魏王又著一驚,眾文武上前奏道:「齊兵乍去複來,其機莫測,但本國兵微將寡,實難抵敵。臣等想借別邦人馬,庶幾可退齊兵。」魏王依奏,即修書二封。一封著徐甲帶到秦國借兵,一封著侯嬰帶到韓國借兵。
50 二臣領旨出城,被齊將擋住,大喝道:「那廝何處去?」二臣道:「某奉王命,差往秦國、韓國借兵。」齊將道:「本待殺你,只說我怯你借兵,放你快去,速去,速去!」二臣遂分路而行。
51 且說徐甲到秦國,其日秦王升殿,黃門啟奏:「魏國使臣候旨見駕。」秦王令宣進來。徐甲入朝,高呼禮拜。秦王問道:「魏國使臣到此何干?」徐甲道:「魏臣徐甲,奉主命齎書獻上。今因齊兵攻伐魏城,危在旦夕。本國將寡兵微,不能禦敵,望大王開恩,遣兵救魏破齊。」秦王取書開看,欣然允諾,著近臣送徐甲光祿寺茶飯,遂命武安君白起領兵救魏。
52 白起領旨出朝,正點人馬,恰好徐甲也入朝辭謝,遂同白起帶了一萬精銳,往魏進發,不分曉夜,趕到宜梁城下。原來孫臏早已知道白起兵來,用遁甲之法,把齊兵先通遁了,不露一些蹤影。白起來到城下,不見齊兵,差哨馬四圍打探,絕無影子,遂問徐甲道:「齊兵並沒一個,又不見屯在何處,恁般孟浪,來問我王借兵。」徐甲道:「大人說哪裡話。逐日喊聲連天,攻城搦戰,因本邦缺少人馬出敵,故到你秦邦求援,怎說沒有齊兵,孟浪來借?」二人遂進城,把兵馬屯在演武場。白起入朝,參見魏王道:「臣秦國武安君白起,因大王遣使入秦借兵,寡君差臣領兵前來助魏破齊。適到城下,不見一個齊兵,不知大王借兵何用?」魏王道:「今日齊兵早間還在此攻城,怎說沒有?這必是孫臏用甚妖術遮掩過了,所以將軍不見有齊兵。今請將軍到金亭館驛暫停戰馬,待再報來,借重分兵一退。」遂令設宴在驛中,遣徐甲陪宴。
53 自此,白起在驛中半個多月,凡軍馬費用,俱是魏王供給,禮意甚厚,指望留他退了齊兵。誰料齊兵絕不發動,白起甚不過意,來辭魏王,領兵回國。魏王道:「空勞將軍跋涉一番,怎麼處?」即命近侍取綾錦緞帛、路費釜銀,犒勞武安君回秦。
54 白起辭別出朝,趲出西門,統兵行了五十里,只見齊兵仍複鳴鑼擂鼓,喊殺攻城。各門頭目又飛報魏王,魏王急差徐甲追趕白起回兵。徐甲領命,上馬登程,看看趕近,高聲大叫道:「武安君大人,請再領兵轉來,齊兵又攻城了。」白起聞說,引兵複回宜梁,及至城下,齊兵又都不見。白起道:「徐大人,你說齊兵又來攻城。我今領兵轉來,齊兵又沒一個,怎麼說?」徐甲無言可答。
55 二人複入城見魏王。白起道:「臣兵馬已回多路,見徐先生追趕,說齊兵又來攻城,人到城下,又不見一騎,何也?」魏王笑道:「不是哄將軍回來,其實齊兵又攻城是真。如今屈將軍在金亭館驛再住幾時,看個下落回國便了。」白起只得又在驛中住下。
56 此時,孫臏在營中悄悄喚過袁達、李牧、獨孤陳,吩咐領一支兵,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三將得令,領兵出營而去。且說白起在驛中又住了一個多月,不見動靜,心中好不耐煩,次早來辭魏王,必要回國。魏王見白起決意要回,便說道:「難為將軍去而複來,受了許多風霜勞苦,寡人甚不過意。」遂令近侍多取金銀彩緞,送武安君起程。龐涓站在駕前,自言自語道:「什麼借兵!借來不曾出得一力,成得一功,倒誆了許多東西去。」白起氣得心中大惱,暗想:「這廝與孫臏結下深仇。本是魏王差官到秦國借兵,怎說我誆了許多東西?罷,罷!這次就有兵殺入城,也不來救了。」遂辭魏王上馬而去。
57 到次日,齊兵又來攻城。孫臏令軍中,這次若有人馬出城,不可放走。且說魏王又見各門頭目來報:「齊兵又攻城了。」又差徐甲追趕白起兵回。徐甲出城,被齊將擋住,不能前進,只得入城回複魏王。魏王吩咐眾將把各門緊閉,用心防守不提。說那白起統兵回秦,行到黑峰山,聽得一聲鑼響,閃出一個山王,領一隊嘍在前擋路,大喝道:「快留下買路錢!」白起道:「吾乃秦國武安君白起,誰不知我威名!有什麼買路錢與你!」山王道:「不管官兵官將,通是要的。」白起大怒,掄刀砍來,山王舉斧劈去。兩個戰了十餘合,不分勝負。忽聽得馬後一聲鑼響,又見兩個山王,領無數人馬,把魏國賜白起的綾錦緞帛、金銀路費,一並劫去。
58 白起顧前不能,顧後不得,策馬向一條斜路就走。山王高叫道:「白將軍不要走!我不是強人,乃齊將袁達、獨孤陳、李牧,奉孫軍師命來說。向日蒙將軍到魏請孫軍師,非軍師不肯投秦,因千日災難未滿,不好脫身。後遇齊國卜大夫茶車之便,彼時災晦已滿,所以乘便一同入齊,拜複將軍休怪。」白起聽了這話,苦笑幾聲,帶領人馬徑回本國。
59 袁達、李牧、獨孤陳收集人馬回返宜梁。魯王、孫臏大喜,把奪來物件賞與有功軍士,設宴慶賀。詩曰:玳筵開處集群雄,擊石鳴金樂甚融。案設嘉肴食若雨,觴備美酒飲如虹。紛紛甲士歡聲湧,個個將官俠氣洪。又見傳烽營外至,佇看虎將奏膚功。
60 宴飲中間,哨馬報入軍中說:「今有韓昭王正宮娘娘,是魏王的親妹,名喚魏陽公主,帶領人馬助魏,屯營在宜梁城北,相隔七八里之地。」孫臏聞言,就令李牧領兵迎敵。
61 李牧得令,領兵到陣前討戰。韓國哨馬入營報知娘娘。娘娘著張奢出兵接戰。張奢得令,領兵出陣,通問姓名,兩家放馬大戰。戰了二十餘合,張奢力怯,敗陣回營。李牧大捷,鳴金收兵,回複魯王、孫臏,陳說大捷情形。魯王與孫臏大喜,設宴慶功。
62 那張奢戰敗回營,見娘娘道:「齊將李牧甚是驍勇,臣被他殺敗,戴罪回營。」娘娘大惱道:「這廝無用,失了銳氣。我明日親自出陣,獲個全勝。」到了次日,韓國娘娘果然親自披挂上馬,到齊營搦戰。齊國哨馬飛報入營,說韓國娘娘領兵營前討戰。孫臏喚袁達近前,俯耳低言如此如此。袁達得令,遂領兵出迎。
63 兩下不通姓名,放馬就殺,戰不數合,袁達賣個破綻,把韓娘娘擒過馬,飛奔回營。孫臏聞娘娘被擒回營,忙出迎接道:「娘娘,臣不知是御駕親征,冒犯天威,臣該萬死。」遂喝袁達道:「你這村夫!擒人不審來的好歹,擒了便走,如此粗魯,卻教娘娘受驚。」叫左右:「把這廝拿了,好正軍法。」娘娘道:「先生怎歸罪於他?奪江山、爭世界,正該如此盡忠,哪裡順得人情,不要難為他。」孫臏道:「娘娘今回討饒,且饒這次。」著袁達過來請罪。袁達向娘娘叩頭謝罪出營。
64 孫臏道:「請問娘娘為何親自領兵到此?」娘娘道:「先生,我與魏王有至親之份,因他來問我韓邦借兵,豈可坐視其急?以此親自領兵而來。」孫臏道:「臣與魏王原沒仇怨,只與龐涓有刖足之仇。」娘娘問道:「何為刖足之仇?」孫臏就把前後之事一一啟奏。娘娘道:「如此說,卻是龐駙馬立心太毒了。」孫臏道:「龐涓雕心鷹爪,撥亂朝綱。魏王有眼不識,反做好人看承。臣如今要魏王把他送出來,等臣刖了他雙足,臣就退兵。」娘娘道:「原來先生之意為龐涓之仇未釋,等我面奏魏王,替先生解冤。」孫臏道:「多謝娘娘。」娘娘就辭孫臏,入宜梁城朝見魏王。魏王大喜。
65 娘娘道:「聞命到我邦借兵,以此親自領兵攻齊,不料軍敗,身陷齊營。孫臏聞知我是韓國正宮,十分恭敬。他訴說原與魏王無甚仇隙,只與龐涓有刖足之仇。只要我王把龐涓綁出城去,也把他刖了雙足,就退兵去。」龐涓在旁見說,忙近前奏道:「韓國娘娘乃我王御妹,既然身陷齊營,就當以死為順,怎麼倒為孫臏巧言亂訴,想是娘娘愛他陰陽法,稍有棄魏通齊之意。」魏王聽了龐涓讒言,登時變臉,把娘娘搶白一場。娘娘香腮墜淚,心中大惱,無言抵答,即辭別出城,到齊營,把魏王聽信讒言的話回複孫臏,即時領兵徑回韓國。
66 孫臏見兩國救兵俱去,遂令眾軍攻城。魏王聞知,無計可施。忽有一官奏道:「我王勿憂,臣有退齊的妙法。」不知這官是哪一個,有什麼法?且聽下回分解。
67 第十六回 駕席云馮絕技 私金幣鄒忌讒言
68 話說那官不是別人,就是駙馬龐涓,上前奏魏王道:「我王不必煩惱,臣前者在幽州回來途中遇一先生,授臣一卷魘鎮之書,不曾親試。那書不驗便罷,如果有驗,定教孫臏七日就死。」魏王問道:「那是什麼書?」龐涓道:「名為《七箭定喉書》。人生七竅而生,災隨七日而災。設迷魂之局,依法布置,其人七日遂死。」魏王道:「卿既得這異書,怎不早用?今快把他性命斷送罷。」龐涓道:「臣回去,今晚就試。」遂辭魏王回府,喚家將何茂才到花園裡扎縛了個草人,似孫臏模樣,也刖了雙足,寫下生年月日,藏於草人腹內,供養家廟堂邊。准備一張桃木弓,七枝桃木箭,七竅下點了七盞燈,心頭一盞為定心燈,面前擺下香案,明燈亮燭,設幾品祭獻之物。三更時分,龐涓入園展開書,依著內中法語念誦一遍,扯開桃木弓,搭上桃木箭,對著左眼上一箭,正把左眼上那盞燈吹滅了。
69 說那孫臏在營中,忽然大叫道:「不好了!左眼著了一箭,頃刻無光,視物不明了。」魯王大驚,問道:「先生怎麼遇了一箭?」孫臏道:「臣中了龐涓七箭定喉的死計,在世中只有七日活了。」魯王道:「怎麼如此厲害!先生可有法解麼?」孫臏道:「中了此計,再無解救之法。」魯王不勝煩惱。詩曰:運籌帷幄借雙瞳,奚暇頻將智慮攻?默地有人施巧計,左眸自覺電光朦。欲尋仙療丹猶少,思覓神施術尚窮。剩有主吟和士怨,坐虞天殞將星雄。
70 次早,龐涓上城觀看,見齊兵攻城之勢比昨懈怠一半。龐涓暗喜,遂入朝見魏王道:「臣昨晚把七箭定喉書試驗,將他左眼射了一箭,今日齊兵攻城果就懈怠許多,不比昨日。今晚射他的右眼,明日、後日射他兩耳,漸漸射完口、鼻,第七日照心一箭,就了當他性命。」魏王大喜。龐涓退朝回來,三更時分,又到花園,向草人面前點起香燭,展開書,依著法咒宣誦一遍,扯開桃木弓,搭上桃木箭,對著草人右眼一箭射去,又把右眼下一盞燈吹滅了。只見孫臏在營中又大叫:「不好!右眼又中了一箭。如今雙瞽了,怎生是好?」詩曰:乍道先生蔽左睛,尚教愁絕氣難平。如何再騁宵人志,直令全成瞽者形。指發空增奸意毒,捉刀不覺憤心生。行將書個求痊策,覓取良醫入柳營。
71 魯王見事勢不好,慌張道:「這事怎麼處?」孫臏道:「殿下,臣如今在世只有五日了。」魯王道:「這等厲害!先生可有這卷書麼?」孫臏搖頭道:「沒有。臣因此書大損陰騭,所以當初不去習學,不知鬼谷師父什麼緣故,倒傳與龐涓那廝。」魯王甚不樂意。
72 次日,龐涓又上城觀看齊兵攻城之勢,只個個心灰意懶,俱無戰鬥之意,隨即入朝奏魏王道:「臣昨晚又射傷孫臏右眼,今早上城,看齊兵各無戰鬥之志。再待五日,孫臏必死,我王萬年洪基無慮矣。」魏王掀髯大悅道:「卿宜用心行事,只要除得孫臏,重新再立起大言牌來。」君臣大喜,不在話下。再說魯王與眾將因孫臏誤中死局,無計可施,傷感不已。忽旗牌官報道:「孟嘗君來了。」
73 孟嘗君,即田文。魯王出營迎接,至營中施禮敘坐。孟嘗君道:「朝廷命我齎山羊御酒,到營慶賀。」魯又嘆道:「不幸國家無福,孫軍師中了龐涓魘鎮,損了雙目,死在旦夕。」孟嘗君吃驚道:「怎麼好!我且站他面前,試他認得我麼?」遂走到孫臏面前。魯王道:「孫先生,面前站的是誰?」孫臏叫苦道:「兩目俱不見了,怎麼認得人!」孟嘗君道:「孫先生,朝廷差我齎山羊御酒來慶賀。」孫臏道:「你是哪個?」孟嘗君道:「我是孟嘗君田文。」孫臏道:「原來是殿下。臣不幸遭此魘鎮,雙目不明,有失迎接,萬乞恕罪,但臣之命只有五日活在世間了。」孟嘗君道:「先生怎知道活不長久?」孫臏道:「殿下,那書名《七箭定喉書》,先將臣雙目射壞,漸次射到兩耳口鼻。第七日照心一箭,命即休矣!」孟嘗君道:「先生既知此法,何不速救?」孫臏道:「救不得了。」孟嘗君問:「怎救不得?」孫臏道:「這個要救,別的都不能為,除非會騰雲騰霧者,方才救得。」
74 孟嘗君道:「先生勢在急迫,可速出榜文四下張挂,如有會騰雲駕霧者,救好先生,千金賞、萬戶侯,決不虛謬。」孫臏道:「既如此說,作速寫榜文張挂。」遂著吳獬寫道:
75 大齊南平王孫臏,猥以折衝,任職劬勞,恐怠臣工,軍國經心,貢辦憂革。主眷既擔萬鈞之重,旋失雙目之明,是以求彼良醫,療茲異疾。願招俊彥,須懷指日之能;得保微軀,必借躡雲之技。設回光在須臾之頃,始慰望電。倘拯患於危急之間,庶欣瞻鵠。當出黃金之重賞,奚惜侯秩之加封。須至榜者。右榜諭眾通知。
76 才挂榜文,就有個人來取了,這人就是孟嘗君門下三千食客中的馮驩。軍士報入營說:「有個馮驩,取了榜文。」魯王即召入營,問道:「你會騰雲駕霧麼?」馮驩道:「臣會得。」孫臏問道:「會駕什麼雲?」馮道:「會駕席雲。」孫臏道:「只怕席雲起不甚高。」馮驩道:「有二三十丈高。」孫臏道:「既駕起有此高,你今晚觀了方向,悄悄到龐涓後花園中家廟堂左右,尋著他魘鎮的所在,有一個草人,可如此如此,回來重重賞你。」
77 馮驩領命,當晚出營,到荒郊地上鋪一領斜席坐下,口中念詞,一手捻訣,一手招風,不多時,起在空中。四下一瞧,看見龐涓花園,墜雲而下,果見家廟堂邊擺著香案,供著個草人。那草人身七點著七盞燈,五盞點著的,兩盞吹滅的。桌上擺著一卷書,一張桃木弓,五枝桃木箭,擺列幾品祭物。馮驩先把祭物吃了,就拔出草人眼中兩枝箭,仍複點明眼下兩盞燈,遂把那卷書並弓箭草人收拾一處,點著火燒了。只見孫臏在營裏驀地叫聲:「好了!」兩目依舊明亮,視物如初了。魯王與孟嘗君眾人皆大喜。
78 那馮驩在龐涓花園燒了魘鎮之物,依舊駕起席雲回到齊營,徑入中軍參見二王與孫臏。孫臏道:「生受你救我一命,將什麼報你?」孟嘗君笑道:「先生說哪裡話。古云:『養軍千日,用在一朝。』是我門下的客,應該報效朝廷。先生怎說這話!」孫臏就將齊王賞來的金銀幣帛、山羊御酒賞馮驩,馮驩拜謝而去,不在話下。
79 再說龐涓至三更時候,來到後花園中,打點作法,猛然不見了草人,桌上密書、弓箭連祭物通沒有了。龐涓十分驚訝,滿地尋著,只見一堆灰在地上。龐涓魂飛天外,魄散九霄,道:「古怪!花園中誰人進來?前後門俱是封鎖好的,什麼人把這物件通燒毀了,這事怎好?」次早,龐涓入朝啟奏道:「臣該萬死!擺下魘鎮之物並一卷《七箭定喉書》,昨夜不知是誰潛入花園,放火通燒毀了。」魏王聞言大惱道:「這廝不堪重用,豈是棟梁之器,逐日胡言哄奏寡人,如今連書通說沒了。」言未畢,各門頭目報:「齊師今日攻勢甚洶湧。」魏王對龐涓道:「你如今怎麼說!」龐涓道:「不干臣事。這刀兵不是臣惹來的,都是主公自招其禍。」魏王道:「怎是我惹來的刀兵?」龐涓道:「主公當初在齊時節,許了齊王闢塵珠,不與潛回。今日兵端,實由茲招。如今主公要刀兵寧靜,甚是不難。可修一道降表,將闢塵珠進與齊王,他自然取兵回去,我國立見太平。」
80 魏王被龐涓一片飾辭說沒了主意,只得允奏,即時修下降表,取闢塵珠用金盤盛了,著徐甲齎送入齊。徐甲領旨出朝。
81 龐涓密地喚何茂才到府吩咐道:「請徐先生順便替我帶千兩黃金買囑鄒太師,教他在齊王駕前善用一言,取回孫臏人馬。」徐甲領命,遂自往齊邦。
82 孫臏在營中,屈指尋文,對魯王道:「殿下,魏王差官進闢塵珠到我齊邦。龐涓將黃金千兩買囑鄒太師,要他入見主公,取我兵回。」魯王道:「既然如此,各門著人嚴守,但有人出城就教拿住,不放他去。」孫臏道:「這使不得。若進奉別國拿住不妨,進奉我國,拿住之時,朝廷知道,其罪非小。」魯王依言不提。
83 且說徐甲出城,高叫:「齊兵讓路,魏王差我入齊進奉。」眾軍士說進奉齊邦,並不阻擋,竟放徐甲去了。旬日之間,徐甲進臨淄城,先到太師府求見鄒太師。鄒忌聞魏國使臣求見,忙請進,施禮坐下。鄒忌問道:「先生何求?」徐甲道:「某乃魏使徐甲,主命差遣進闢塵珠並降表與齊王。外龐駙馬有黃金千兩送與太師,要求太師於齊王駕前委婉善用一言,取回孫臏人馬,足徵雅愛。」鄒忌看見千金,滿面笑道:「駙馬吩咐,敢不從命!厚禮權領,待明日先生進見齊王時,我從旁說幾句話,彼兵必取回矣。」徐甲稱謝,遂別太師出府,向驛中歇下。
84 次日,徐甲入朝進見。齊王問道:「哪國使臣,到此何干?」徐甲道:「魏臣徐甲,奉魏王命,進上降書與闢塵珠。」齊王大喜,喚近侍取闢塵珠上去,仔細一看,道:「寡人慕想多時,今日才得到手。」鄒忌出班奏道:「啟上我王,今魏國既遣使臣進闢塵珠,又納降表,通其和好,我主該發一道旨意到宜梁,取孫臏兵回,一則兩國諧和,二免傷殘百姓。」齊王准奏,一面差金牌官齎旨到宜梁取孫臏兵回,一面賜徐甲蜀錦等物。徐甲辭謝齊王出朝,徑回宜梁複旨不提。
85 卻說孫臏與孟嘗君、魯王在宜梁城下,正打點攻城,忽金牌官齎旨令孫臏回軍。魯王、孟嘗君、孫臏一齊接了旨意,不敢遲延,遂吩咐眾軍打起回軍旗號,拔營而去。一聲令下,軍馬滔滔回轉。行至三岔路口,一條路通齊邦,一條通韓國。孫臏對二王道:「且安營在此,令袁達等守著營寨,臣同二位殿下往韓國走一遭。當日承魏陽公主為臣奏魏王解冤,雖未有濟,而一團美意不可不謝。臣今順路去謝她一謝。」魯王道:「說得有理。」
86 三人各乘馬,帶上數名軍士進了韓城,朝前下馬。黃門入奏:「齊國魯王、孟嘗君、孫臏軍師朝前候旨。」韓王出朝迎接。迎至殿上,各見禮畢,韓王命近侍設錦墩賜坐。孫臏道:「向日蒙娘娘在魏,深知臣冤,為臣辯明,雖不得複仇,引兵回國,然臣受此恩,今特來酬謝。」韓王見說,嘆了口氣,滿眼掉下淚來。孫臏問道:「我王為何傷感?」韓王道:「孫軍師,寡人的正宮與魏王是至親之分。先前魏國來借兵,寡人打發張奢領兵入魏,不料正宮為兄妹情分,要親自提兵。去到魏國,反受龐涓一場嘔氣,回來不多時,身亡故了。」魯王與孫臏聽了,不勝悲悼,連嘆數聲。
87 韓王吩咐排宴,款待暢飲一番。當下筵散,孫臏袖中取出一紙柬帖,遞與韓王道:「這柬帖我王可收藏好,等閒不可打開,遇有急難之間,才可開看。」韓王接了道:「多謝軍師救護。」三人遂辭韓王。韓王送出朝門,三人拜辭上車。行至三岔路口袁達等出營迎接。眾軍參見畢,即時令起軍回朝。
88 行了數日,到臨淄城,同入朝朝見齊王。齊王大喜道:「孫軍師,生受你為國費心。若非軍師大力,怎得魏國進奉降表、獻上闢塵珠。」孫臏道:「賴我王洪福,臣何功之有?」齊王就賜孫臏金帛御酒。其餘眾將,論功升賞,各各謝恩出朝。
89 孫臏回到南平府住了數月,一晚,在後園見本命星象吊下,吃了一驚。暗想:「我有三年不利,須要埋名詐死魘鎮,方得安寧無事。」過數日,遂用八門遁法,假裝得病危篤,差袁達入朝奏聞齊王道:「孫軍師自從收兵回來,染成瘋病,半身疼痛,久困不起,危在旦夕。特來奏主得知。」齊王聞奏,著太醫官急去看治,速來回複。醫官奉旨,同袁達入南平府去。畢竟不知太醫看出孫臏甚病,怎生回複齊王?且聽下回分解。
90 第十七回 南平王埋名詐死 顏仲子觀柬詳詩
91 卻說太醫官奉齊王旨看孫臏病症,治有月餘,湯藥無效,愈加沉重。太醫看了這個光景,料不能痊,只得複旨。齊王聽了,十分煩悶。過了數日,孫臏喚袁達附耳低聲囑咐幾句,遂用個紙人,口內放生米七七四十九粒,念動六甲靈文喝聲:「變!」那紙人變作孫臏一般,死於府內,停在前廳。滿門慟哭。袁達入朝奏齊王道:「孫軍師昨夜三更身故了。」齊王聞奏,著實一驚,止不住兩眼流淚,吩咐眾官休散,隨寡人到南平府吊孫軍師,眾官領旨。不多時,齊王擺駕至南平府,袁達領眾將出來迎接。齊王入府,見了孫臏尸首,苦痛萬狀,眾官亦悲悼不已。
92 齊王傳旨,將孫軍師香湯沐浴,衣衾棺槨用王侯禮殯之,就把棺木停在中廳。齊王慟哭一番,起駕回朝,即著須文龍、須文虎一干傳報各邦,說孫軍師在日也曾替他各國分憂,收野龍袁達,今不幸身故,各國俱要差官吊孝。六員使臣領旨,各奔一邦,星夜前去。
93 六國聞知孫臏身故,秦遣白起入齊吊孝。白起到臨淄城,向亭館驛中住下,待各國使臣齊到,一同朝見齊王。旬日之間,楚國黃歇、燕國孫操、韓國張奢、趙國廉頗、魏國朱亥陸續俱到,一齊入朝參見齊王。齊王道:「六國使臣,孫軍師在日,也曾為各國分憂,今不幸身故,寡人帶領汝等同到南平王府吊孝。」遂吩咐近侍備辦祭品、冥資等物,換了素衣縞服。六國使臣隨駕到南平府,袁達、李牧、獨孤陳、吳獬、馬升率領眾將迎接。齊王入府,著近侍於軍師靈柩前擺下祭奠之物。齊王吩咐各國使臣:「待寡人先行奠祀,然後六國進吊。」使臣領命。
94 齊王行奠,命須文龍讀祭文:維大周天子十有九年秋八月朔起三日,齊王謹以少牢之禮,致奠於南平郡王孫伯齡先生之靈。曰:嗚呼!先生名垂宇宙,功震乾坤。生於燕域,或時擅人傑之名;仕於齊都,幾載著擎天之績。談行軍於帷幄,神鬼震驚;展妙法於疆場,風雲變色。宜功業日盛,享福無疆也!孰意運祚正開,泉台勿掩。將謀禦侮,已慚識辨靴魚;欲借張威,更愧技窮羽箭。寡人於此,鑒偃蹇而殞涕,顧只影而傷心矣。謹率六國之臣,奠祭於前。靈其有知,鑒此清筵。嗚呼尚饗!
95 齊王奠畢,魯王田忌上前,進酒三爵,淚落而行,贈挽詩一首云:挂印三年國免憂,仗卿謀略壓王侯。金門峻險蛟龍畏,玉殿崢嶸虎豹愁。架海金梁何遽隱,擎天玉柱等閒休。何從再見名賢出,永佑江山到白頭。
96 魯王奠畢,秦國白起上前祭奠,口稱:「孫先生,挽詩一首,伏惟神鑒。」結義投師已數年,為因失義起烽煙。齊邦戰鬥皆因汝,魏國爭持只恨涓。戰馬銜冤埋野地,征人含冤喪黃泉。休兵斂甲今朝始,各保江山過幾年。
97 白起奠畢,楚國黃歇上前祭奠,口稱:「孫先生,挽詩一首,惟神鑒之。」楚國君臣慕大賢,欲求輔弼恨無緣。名聞海宇猶山重,袖裏乾坤不世傳。詎料風霜凋玉樹,卻將遁甲秘黃泉。一從神位歸天後,不見龍爭虎鬥年。
98 黃歇奠畢,趙國廉頗拜奠道:「孫先生,吾趙國廉頗,指望先生為孩兒報仇,不意早升天界,實頗之不幸也。敬奉挽詩,伏惟神鑒。」燕國生賢士,齊邦得巨臣。結交逢逆賊,刖足遇奸人。積怨長謀戰,成仇永不親。六國齊沒福,英雄早為神。
99 廉頗奠畢,韓國張奢拜奠道:「孫先生,吾韓國張奢旨望先生替韓王娘娘複仇,孰意早升仙界。奉獻挽詩於先生靈右,伏惟神鑒。」午夜長星墜,賢人值此災。韓國魏陽死,齊邦孫臏埋。干戈何日定,雲霧幾時開?誰解生民厄,清平得遂懷。
100 張奢奠畢,燕邦孫操近前慟哭,焚香酹酒,口稱:「三郎孫臏,吾是汝父孫操,奉燕王命差來祭奠,有挽詩一首,於靈座尚享。」父子睽違已數年,詎知天意喪英賢。齊邦失卻干城將,燕國分離父母緣。父哭親兒兒壽短,母悲愛子子身亡。曉鐘涼月思兒處,不見親兒涕淚漣。
101 孫操奠畢,魏國朱亥拜奠道:「吾魏國朱亥,挽詩一首呈奠。」神通天地產英賢,何事先生壽不全?僥幸奸邪常在世,忠誠正直喪黃泉。齊邦失卻擎天柱,列國難留魯仲連。我亦幸為知己輩,惟將束帛獻靈前。
102 六國使臣祭奠已畢,袁達、李牧、獨孤陳上前祭奠,同奉挽詩一首:追思昔日遇君侯,傾蓋垂青破格留。幾載同心謀國事,片時分手葬荒丘。不禁痛哭西風慘,其奈悲歌濟水秋。空把寶刀頻按取,無從再睹整兜鍪。袁達、李牧、獨孤陳奠畢,吳獬、馬升近前拈香祭奠,同奉挽詩一首:痛極還將寶劍看,當年千眾聚蛇盤。若非投順來更張,安得標名署重官。兩意正期驅猛獸,一靈何事駕飛鸞。可堪稽首轅門下,斷盡肝腸兩淚彈。
103 眾祭奠完畢,齊王吩咐六國使臣且留在驛中住下,待來日孫先生出殯,才可各回本國。眾臣領命。齊王起駕回朝。次日五鼓,齊王早朝,文武都素衣隨駕,到南平府送孫臏棺木出西郊曠野安葬,又奠祭了一番,各各散回府而去。六國使臣來見齊王,辭回本國。
104 齊王打發魏國朱亥先回去了,就對五國使臣道:「那朱亥是魏國人,因此打發他先回國,留汝等在此,要商量一句話。寡人想,孫先生死後,龐涓必要起兵戰鬥。若伐秦,各邦通要去助秦;伐燕,各邦通要去助燕;伐楚,都要去助楚;伐趙,都要去助趙;伐韓,都要去助韓;伐齊,通要來助齊。同心戮力,不可爽信。」眾使臣齊應說是。
105 齊王吩咐光祿寺排宴於側殿,與使臣餞飲。須臾飲罷,拜別齊王而去。詩曰:致賻剛完禮有嘉,預令朱亥返輕車。旋開別宴觴群使,複命臨歧約六家。有難必須來共拯,無怨何憚不相遮。金亭一餞俱歸去,旌旆悠悠馬踐沙。
106 話表朱亥回到宜梁,入朝奏魏王道:「孫臏果然死了。臣在齊邦,與各國使臣跟同送殯落葬完備,各國使臣才散。」魏王大喜道:「死了這賊,我國才得太平。」龐涓見說,笑道:「孫臏,孫臏,你有許多妙算,如今也死在我眼裡。」但心中轉念,還不信孫臏真死,密密差人入齊探聽,一個回來,又一個去,絡繹不絕。倏忽過了三年,龐涓差人往來打聽,絕無一些消息,竟信是真死。
107 一日,魏王設朝,龐涓奏道:「臣啟我王。當初孫臏在日,我主把闢塵珠進與齊王,今孫臏已死三年,臣欲領兵伐齊,複討闢塵珠,乘時進取。平定六國,臣之志也,請旨裁奪。」魏王大悅,允奏。
108 龐涓領旨辭朝,點齊十分人馬,隨即登程。行到三岔路口,前軍來報:一條路通齊,一條路通韓。龐涓問:「去齊邦近,去韓邦近?」軍士答應:「去韓邦近。」龐涓令人馬潛入韓邦,先伐韓,後伐齊。
109 三軍得令,望韓進發。兵馬來到韓城,扎下營寨。各門頭目飛報入朝,講魏國龐涓領兵征伐我國,扎營城下,勢甚浩大。韓王大驚道:「寡人常想,沒了孫臏,龐涓一定要起兵攻伐各國,不想倒先來伐我韓邦,如何是好?」即命張奢領兵出城迎敵。
110 張奢領旨,隨即披挂上馬,統兵出城搦戰。龐涓聞知,縱馬出陣。二將各不通名道姓,就殺起來。兩人戰了三十餘合,張奢大敗逃走。龐涓乘勢揮軍大殺,把韓國人馬殺死無數,得勝回營,不在話下。且說張奢大敗,逃走入城,朝見韓王道:「龐涓驍勇無敵,臣力不能勝,折兵數萬之眾,只得戴罪回朝。」韓王聽了,愁眉緊鎖道:「不要怪你,本國將寡兵微,不能取勝。這事怎解?」沉吟半晌,忽然說道:「寡人忘記了。昔日孫臏先生到我國來,留一柬帖與我,吩咐有難之時,教我打開來看。如今兵馬臨城,無人退敵,正是難了,且取柬帖開來瞧一瞧看。」遂令內侍向玉匣中取出柬帖,拆開看時,上寫四句云:尚聞吾媳產嬰孩,在路賓朋滿月來。齊至舉無器皿,國朝一夕七王猜。
111 韓王看了,不能解說,遂問兩班文武道:「這四句詩怎麼說?」當時有大臣顏仲子把柬帖一看,奏道:「臣看這柬帖分明是四句藏頭詩。看來孫臏先生還不曾死,隱在齊邦。」韓王驚訝道:「藏頭詩怎麼解?」顏仲子道:「他暗藏四字。『尚聞吾媳產嬰孩』是個『孫』字,『在路賓朋滿月來』是個『臏』字,『齊至舉無器皿』是個『不』字,『國朝一夕七王猜』是個『死』字,藏著『孫臏不死』四個字。看每句頭上一字,『尚在齊國』。這是四明四暗藏頭之詩也。」
112 韓王道:「若得孫臏果在,寡人無憂也。」宣張奢過來問道:「你當初在齊邦吊孝,齊王有甚話說?」張奢道:「齊王沒甚話說,只吩咐今後若龐涓領兵伐秦,各邦都要助秦;伐楚,都要助楚;伐燕,都要助燕;伐韓,都要助韓;伐趙,都要助趙;伐齊,都要助齊。」韓王道:「怎得個能幹的官,拿了這柬帖,星夜去到齊邦,問齊王借兵解難,兼訪孫臏消息。」遂問駕前有什麼官肯到齊邦去走一遭,兩班文武沒一個回答。韓王連問數聲,只見門邊一個沒樣範的官兒應道:「臣願到齊邦。」不知那官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113 第十八回 張倩奴用風月賺 魏太子遭虎狼囚
114 你說那官是誰,乃教坊司樂官張肖簡,年紀有七十歲,做事精細,語言伶俐。他見韓王問了幾聲,兩班文武沒個答應,遂上前應道:「臣願去。」韓王道:「你年紀老大,只怕去不得。」張肖簡道:「我主放心。古云:『老當益壯,』管取不誤事。」韓王道:「你既去得,好生收藏柬帖,往龐涓營前經過,須要謹慎,速去速來。」張肖簡領旨出朝,等到二更時分,帶幾個女樂,囑咐停當,連夜趕出韓城。
115 行到魏營門首,被一干夜巡軍士把張肖簡並幾個女樂拿住,送進營內。龐涓正在中軍帳觀兵書,見巡夜軍士把一干男女捉到,問道:「你等是什麼樣人,夤夜偷過營前,往哪裡去?」張肖簡道:「小人是教坊司張肖簡,原是魏國人氏,向因齊兵臨城,帶眾女樂到韓國躲難。如今駙馬爺伐韓,倘若城陷,不能全生,故此乘夜率眾女樂複回宜梁。不期冒犯虎威,望乞饒命。」龐涓道:「你這乾女樂有會唱的麼?」張肖簡指著一個道:「駙馬爺,這個是我女兒,名喚倩奴,唱得絕好。」龐涓喜道:「你女兒既唱得好,教她過來。」
116 張倩奴走近前,龐涓仔細一瞧,見她形容窈窕,體態妖嬈,遂問道:「張倩奴,你父親說你會唱,可唱得麼?」倩奴道:「奴家略曉一二。」龐涓道:「有什麼新打的曲兒,唱個我聽。」倩奴道:「奴家向日避難韓城,偶撰一套『曉行避難』的曲子,不若就唱與駙馬爺爺聽。」龐涓道:「甚妙!」倩奴整頓珠喉,逗開檀口,唱道:
117 〔正宮端正好〕  趁良宵,離蘭戶;改宮妝,扮作村姝。思量欲奔出羊腸路,急煎煎怎趲金蓮步。
118 〔滾繡球〕  哪顧得夜行時愁沾露,剪霜風,避無安處。望都城兵馬喧呼,只得那鎖愁雲、迷冷霧,沒定止孤單逆旅,亂紛紛兩淚拋珠。好教我長辭金屋貯,輕別囊琴架上書,不由人感嘆嗟籲。
119 〔呆骨朵〕  到如今無可奈何天涯去。向天涯有馬無輿。空教人斷樓頭殘夢五更鐘,空教人悵花間離愁三月雨。誰惜憐,多嬌女伴著衰年父。坐對雲山愁殺人,恰便是折林巢,窮烏苦。
120 〔伴讀書〕  再休題當作趣,雪庭中裁詩絮,女伴兒水綠城南游聚,擲金錢鬥草還歌舞。一時似有蒼天妒,回首成虛。
121 〔叨叨令〕  因此上出危城,乘著天初曙,上浮橋,扶著親爺渡。滿衣衫盡被塵污住,掠雲鬢沒個梳兒與。忽聽得呼噪聲也麼哥,忽聽得吆喝聲也麼哥,早回頭到轅門,那戈戟如雲布。
122 〔笑和尚〕  唬、唬、唬,唬得人魂斷送;驚、驚、驚,驚殺我心頭兔;愁、愁、愁,愁殺人怕做了無頭虜;操、操、操,操黃土;幸、幸、幸,幸憐吾;喜、喜、喜,喜唱出一段傷情曲。駙馬呵!
123 〔鮑老兒〕  但願伊征戰功成大丈夫,才好將名標天府。看千秋萬古餘,如碑石傳芳譽。休道我怯怯嬌嬌、婷婷裊裊、喋喋嚅嚅,還勸你觴浮琥珀,劍橫霜練,龐映氍毹。
124 〔煞尾〕  請看那冰輪兒剛沉到西,早東山上彩烏過隙。這如水的韶光真可懼,堪憐我淒涼何地覓歡娛,特做個飄花逐水燕分雛。
125 龐涓聽罷,喝彩不已,欲留倩奴在營侍酒,恐魏王知道不當穩便,便問張肖簡道:「你如今果要往何處去?」張肖簡道:「實回宜梁。」龐涓道:「我賞你路費五十兩,你可帶女兒回到宜梁,待我得勝回朝之日,可把倩奴送到我府中來,那時教你授個官職。」張肖簡道:「多謝駙馬,待班師回日,就把女兒送到府中。」便叫倩奴磕頭謝了,帶眾女樂出營,暗想:「龐涓已中吾計。」遂趁月明之下,一齊趨行。天曉,拜了個相識家,把女樂人都安順了,星夜奔往齊邦而去。
126 卻說孫臏埋名詐死,有府中後園側首五間房屋,內明外暗,內設琴書香篆,逐日在內起居逍遙。兩扇門兒緊緊關鎖,鑰匙不托與人,自己收管。三餐飲食,有其夫人蘇氏與一隨身使婢隨時送奉。來時,輕輕把門叩三下,裏面遞出鑰匙進去,出來依舊鎖好,不令一個外人知覺,過了一個「此門不出」。
127 一日,夫人送茶飯與孫臏。孫臏道:「夫人,我三年的災星已退,只且不要揚聲於外,出去悄悄喚袁達進來見我,有緊要話吩咐。」蘇夫人聽說,出來著家童與袁達說:「夫人有話吩咐。」不多時,袁達進見。夫人直引他到後園房裡來見孫臏。袁達叩頭道:「師父!奉命歸隱三年,不敢洩漏,今日重喜得見師父。」孫臏道:「我三年災晦已滿,你可悄地去請魯王來相見,我有話說。教他不要擺駕,恐防漏洩,只你跟隨來罷。」袁達領命,徑到魯王府中見魯王道:「師父災滿,特著臣來請殿下相見。師父說恐有洩漏,不須擺駕,臣同隨去。」魯王即備馬起身,袁達隨駕來至南平府,引至後園與孫臏相見。
128 魯王道:「不睹仙顏,已別三載,今得聚首,不勝欣幸。」孫臏道:「臣因三載之災,為此魘鎮之法,今災已脫,乃敢請見。臣昨夜觀天象,龐涓已起兵指齊伐韓。臣向日曾有一柬帖奉與韓王,教他臨難開拆。如今一定差官就將柬帖封來,到我齊國借兵。朝廷必然宣殿下問臣消息,殿下只推不知,若十分要殿下探聽,殿下可乞一道獨角赦:如孫臏果死,繳赦複旨;如在,赦其虛妄之罪,才好同來面君。那時,臣就好與殿下興師,臣要報刖足之仇也容易了。」魯王道:「孤自有理會。」說話中間擺出筵席,兩人暢飲一番而散。袁達依舊送魯王回府不提。
129 再說張肖簡待至臨淄城,入朝參見齊王。齊王問:「哪國差來使臣?」張肖簡道:「臣是韓國教坊司樂官張肖簡,主命差來。當年魯王與孫軍師伐魏回軍,特到韓邦。孫軍師有個柬帖留與韓王,吩咐遇急難之時,方許開看。今魏邦龐涓領兵十萬,指齊伐韓。韓王因開柬帖看時,上寫著四句藏頭詩,細詳其意,孫軍師尚在不死。況承大王當日有旨吩咐,不論龐涓領兵征伐哪國,各邦都要同去戮力相助。一則寡君差臣求大王借兵解難,二則探聽孫軍師果在不在?」
130 齊王討那柬帖上去看了一遍,不解其中字意,遂遞與眾文武看,問這四句藏頭詩怎解?眾文武通解不來。卜子夏接過手一讀,便奏道:「臣看這四句藏頭詩,包藏『孫臏不死,尚在齊國』八字。若依這個柬帖,孫臏果不曾死,隱在本國。」齊王不信道:「豈有此理!寡人親送入殮的,怎麼說不曾死?」卜子夏道:「那死的或者又是個假的,主公其時亦難認。」齊王道:「既當初魯王與孫臏同到韓邦,孫臏留下柬帖之時,魯王必然目擊,差近侍快宣魯王來。」少頃,魯王來到。
131 齊王問道:「御弟前年與孫臏同到韓邦,孫臏留下個柬帖與韓王,御弟曾見麼?」魯王道:「臣曾見來。孫臏留柬帖之時對韓王說:『有難才可開看。』」齊王道:「那柬帖上寫著四句藏頭詩,包藏著『孫臏不死,尚在齊國』八個字,如今在不在之故,御弟必然知道。」魯王道:「臣又不諳陰陽,生死之事怎的得知?我王要訪孫臏消息,待臣到南平府密訪於孫夫人,存亡便知。」齊王道:「御弟可速去一訪,就來回複。」魯王道:「還有一說,乞我王與臣一道獨角赦帶在身邊。此去訪得孫臏實死,繳赦複旨;如訪得不死,孫臏有誑君之罪,有赦在先,就好同來見駕。」齊王道:「得他果在,休說誑君,就有當死之罪,寡人亦盡赦之。」遂喚近侍取過文房四寶,御筆親寫一道赦書,付與魯王。
132 魯王辭駕,徑入南平府,孫臏迎接。魯王領旨入府,口稱:「孫先生接旨。」孫臏命排香案,開讀已畢,望闕謝了恩,再與魯王見禮。孫臏道:「殿下,臣若在,龐涓一世不敢領兵出來,以此特掩過本命星,埋名詐死,賺他出來,傳令三軍,不可透露消息。龐涓若知臣在,他必逃竄回去,以後休想他出來了。」魯王道:「孤知道了。」遂與孫臏入朝參見齊王。
133 齊王大驚訝道:「孫軍師,你已死了三年,怎麼今日還在?」孫臏道:「臣該萬死。臣與龐涓有刖足之仇,龐涓若知道臣在世,永不興師出來,故此掩星詐死,哄他出兵。臣如今領兵救韓,不要扯臣旗號,只扯魯王與袁達旗號。臣隱在營中,暗地調兵,自有處置。」齊王准奏,打發張肖簡先回奏韓王。
134 魯王與孫臏出朝,帶了袁達、李牧、獨孤陳、吳獬、馬升、須文龍、須文虎等,點齊人馬,隨即起程。眾軍行到一個曠野之地,孫臏傳令把人馬屯在這裏,差袁達、李牧、獨孤陳三將領一支兵到前面東北方去,劫些糧草來餉軍。
135 三將得令,領兵徑往東北方走,行了二十里,遠遠望見旗幡招展,糧草無數,金鼓齊鳴,擁出一支兵來。袁達縱馬追上,大喝道:「來將是誰?帶這糧草要往哪裡去?」一將應道:「吾乃魏王駕下之臣徐甲,朝廷差我保太子畢昌駕,送糧草到龐駙馬營中的。」袁達見徐甲背後有個少年將官,繡甲錦袍,手執大刀,知是太子畢昌。
136 袁達大喝道:「快把糧草盡行留下,放你去罷!」太子畢昌馬上喝道:「胡說!朝廷糧草怎的為你劫去?」袁達道:「快留下便罷,不然教你兩命盡喪吾手。」太子大怒,掄刀砍來。袁達舉手來迎,兩個交鋒十數合,袁達舒過手抓住太子的獅鸞帶,輕輕將他捉過馬來,叫軍士鎖在囚車里。徐甲驚慌,只顧自己性命,飛奔逃回。李牧、獨孤陳把魏國人馬殺散,吩咐眾軍將糧草盡數搶了。
137 三將收兵回營,參見魯王與孫軍師,將交戰、擒獲、搶奪之事述了一遍。魯王、孫臏大喜,吩咐軍士把魏太子畢昌鎖禁後營,日給茶飯,待拿了龐涓,方放他回國。當下把糧草分給眾軍,傳令起營。且說徐甲逃回宜梁,入朝見魏王,就把糧草被劫、太子被擒細細奏了一遍。魏王大驚,嚇得魂不附體。
138 眾文武奏道:「啟上我王,這都是龐駙馬不是。比如當初領兵去伐齊,他倒不伐齊,指齊挾趙伐燕,反惹刀兵臨城,直待納降表,進闢塵珠與齊王,方才息得征戰。如今又說伐齊,他又不去伐齊,指齊伐韓,不識何意?豈非龐駙馬自招其禍?」魏王就差徐甲道:「寡人封一口劍與你,拿去交付龐涓。他若救得太子回朝,萬事全休;救不得太子回來,不必來見寡人,教他自裁來報。」徐甲領旨,上馬而去不提。
139 且說齊國兵馬行到韓城,與龐涓營約有十里地安下營寨。孫臏遣袁達領兵征戰,許敗不許勝,差須文龍、須文虎執聚神旗站立營門料陣,見袁達敗回,可把大旗連展三次,我在營中就好布法。二將得令,拿了聚神旗。三聲炮響,袁達手執大斧,跨上龍駒,到魏營討戰。魏營哨馬報入中軍。龐涓聞知,領兵上馬出陣。兩家道下姓名,勒馬交鋒,大戰三十餘合。袁達詐敗,撥馬就走,龐涓在後緊追。
140 須文龍、須文虎營前看見袁達敗回,將聚神旗連展三次。孫臏在
URN: ctp:ws58695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