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七十七

《卷七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湖广通志巻七十七
3
古迹志寺观附
4
古称三不朽迹,其㣲者也,然歴千百年未湮,则亦附是三者以传焉。「楚地、兰台冠,葢君臣之迹也。岘首名宦迹也。玉米田迹,以忠显也。灵竹院刻木谷,孝子迹也。双鳯亭,兄弟迹也。「渐台榴花,㙮夫人。城烈女。孝妇,贤媛迹也。宋玉龎公诸葛杜甫之宅乡贤迹也。浩然亭,仲宣楼迹,以人名《尔。雅台文选》,楼迹以书名者也。岳阳,黄鹤仙迹也。月岩鲁台、石鼓、岳麓,则又大儒之所㳺息者也。徳功言三者,必居一焉,𩔖而録之,夫非好古之一助哉?而二氏之宫亦附于此。
5
武昌府:
6
江夏县。
7
夏口城在县西黄鹄山。《荆州圗记》:江夏郡所治,其西南角,因矶为髙墉枕流,上则回眺山川,下则激浪﨑岖,是曰黄鹄矶。《水经注》: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依山傍江,开势明逺,凭墉藉阻,髙观枕流,对岸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刘宋顺帝时,栁世隆等守之,沈攸之攻之不克。梁末陈初,周将史宁为土山长梯攻之不能破,黄巢之乱,止陷外郭,葢其城依山负险,周回不过二三里,乃知古人筑城,欲坚不欲广也。
8
汝南城在县南涂口。《宋书地理志》,汝南侯相,本沙羡土,晋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立为汝南县。
9
郢城在黄鹄山,刘宋郢州治。此《南史纪》:梁武帝自襄阳起兵攻郢城,夜见数百毛人,逾堞且泣,因投黄鹄矶,葢城之精也。及旦,城降。
10
曹公城在县东北二里,梁武帝起义兵,遣曹景宗筑曲水城。《梁书》《武帝纪》,髙祖命王世兴顿曲水故城即此。
11
万人敌城在黄鹄山顶,旧有城,宋建炎间,草冦犯城,郡守命其上,以强弩射之,冦退因名。
12
楚王故宫,旧志在髙观山下,前临大朝街,甃石为城内二山:东曰紫金,西曰梅山。明季兵燹,殿寝、池馆俱废。所传旧制,仅正阳、端礼、东华、西华、后宰诸门及梳妆台。
13
延福宫在楚府左三里许,天啓时,垦得一玉蟾,径五尺,长一丈,三足,一夕忽遁,墙外,复移殿左墀中,至今存。
14
稽古阁在府学内,宋绍兴间,教授许中应建藏《绍兴石经》,两朝宸翰又取板本《九经》、诸史百氏列置其旁。朱文公有记。
15
涌月台在黄鹤楼,旁有石刻「涌月」二字,相传汉曹孟徳遗笔。
16
郊天台在县东磨儿山,汉昭烈祭天于此。静春台在旧通判,廰即江汉楼故址。龙床台一名鳯凰窝,在髙观山第一峯,明太祖驻旌受降,碎镂金床处。
17
焦度楼在县东南子城上,南史,宋明帝时,度为武陵王赞参军。沈攸之起兵至夏口,度于城楼上辱骂,攸之怒,攻城,度力战,攸之与衆䝉楯将登,度投以秽器,敌不能冐,后遂呼为焦度楼。
18
黄鹤楼在黄鹄矶上,南齐书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又世传费文禕登仙驾鹤憩此,唐阎伯珵作记,以文禕事为信。按述异记,荀懐字叔禕,憩楼上西望,有物飘然降,自云端乃驾鹤之賔也,賔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渺然烟灭,后人误为文禕也。宋张栻亦辨其非。唐崔颢有诗,南楼在黄鹄山顶,一名白云楼。宋陆游记,楼在郡仪门之南石城上,一曰黄鹤山,制度闳伟,登望尤胜,鄂州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㑹,山谷所谓江东湖北行画圗鄂州南楼,天下无是也。和丰楼在县东南,旧名南楼,宋淳熈间毁总管,刘邦翰重建,改今名。
19
楚楼在平湖门外,宋绍熈间建。䧺楚楼在旧抚院后,明季兵毁。康熈间,布政司徐惺重建枯树再荣。
20
读书堂在县南三十里李白读书处。又头陀寺有皮日休,读书堂。
21
竒章堂在布政司署,即古楚观楼旧趾。宋知州陈邦光,建初名戏彩堂,后知州汪叔詹梦前身为竒章公,改名。又黄鹄山有竒章亭,竒章公,牛僧孺也。
22
四贤堂在府学,宋嘉定间,教授石继谕建杞、周子、二程子、朱子、黄干有记。
23
吕仙亭在黄鹄山,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旧传,亭前枣木未尝实一嵗,忽有实如𤓰,太守命小吏采进,吏私啖之,遂仙去。又传太守与倅奕,有仙人忽至,云太守奕败,果然,仙于楼前吹笛,随笛声至楼上迹之,唯见石镜题诗末书吕字,故今名吕仙亭,江汉亭在府倅。廰宋张栻倅记张芸叟南迁録云:「鄂倅公宇,因古城作亭榭,俯瞰江汉,景物最秀。
24
曲水亭在布政司东北,又有乔木等亭,即古所谓楚望。乖崖亭在布政司署。宋李焘记,并设张咏像于内。压云亭在黄鹄山。椒旧为头陀寺顶院,元世祖至鄂,尝驻此,观览形胜,至正间建亭。
25
封建亭,《明一统志》:在南门外,明太祖平江夏,驻跸于此,适报第六皇子生,谓他日当封楚王,后果然。吕洞賔仙迹,一在黄鹄矶石壁上,遗像宛然,一在紫金山西石壁上,卧迹尚存,竝有洞賔仙迹四字,鑱石「西爽」二字,在黄鹤楼后西岩石壁上,又有静春台、读书台石刻。
26
元御书碑在府学,元至顺间,御书逺志万里归程」六字二碑,刻欧阳元为赞。
27
古无影塔黄鹄矶石上。
28
岳柏在大东门外,鄂王庙墀左,围可三尺枝干,疎老不繁,人号为独柏。每值辰、戌、丑未年,楚士有掇巍科者,柏预吐一竒枝。
29
武昌县。
30
鄂王城在县西南二里。《史记》楚世家熊渠封中子红于鄂,即此城。
31
呉王城在县东,本汉灌婴所筑,晋陶侃为刺史,理其地,又相传孙呉,故宫城遗趾。今宫城前有御沟内有庙,唐刘长卿诗、宋、张耒诗皆同此说。
32
黄石城在县东。《江表传》:刘勲走入樊口,闻皖巳没,及西塞,将兵救皖,为孙权所破,遂奔曹公,即此城鄂县故城。《水经注》:右岸有鄂县故城,葢旧樊、楚也。郊天坛在县西山郊坛冈,又名即位坛。《水经注》:呉主孙权即位,告天于此。
33
南郊坛在县南,孙权,郊天之所。安乐宫在县东呉王城中。明《一统志》:呉黄龙间,徙都建业,赤乌中,始移武昌。旧传:宫瓦,皆澄泥为之,可以作砚。
34
避暑宫在寒溪上,相传呉王避暑于此,即西山寺基,至今无暑气。宋王伯虎诗闻说呉王避暑宫满山,六月,绛纱红」。
35
太极殿在安乐宫前,葢呉宫正殿、松风阁在西山寺寺。旧有松林盛茂,黄庭坚自黄州游西山爱之,因名。
36
钓台在县北门外大江中,呉志孙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酒洒羣臣面曰:「今日饮惟醉堕台下乃止耳!」张昭谏之,遂罢酒,谢朓、蒋之竒俱有诗,鳯凰台在虎头山,呉王因鳯凰见筑台于此,周瑜、鲁肃以定建都之计,今废。
37
南楼即今县城楼。《九江録》:庾亮镇武昌,诸佐吏殷浩辈乘秋夜登高楼,亮至,衆将避之,亮曰:「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便坐谈咏,至今名庾公楼。
38
东坡读书堂在寒溪山。
39
殊亭在县后山巅,唐令马珦建元结作记,取其才殊人殊行,殊迹殊此。亭又殊命曰《殊亭记》。后有诗广晏亭在樊山,唐广徳中,樊口津吏欲为候舎元结验之,圗记以为故孙呉晏游地,乃谕县令马珦为亭,取谢朓、樊山开广晏」之句,以名结为记。
40
怡亭在殊亭东,唐裴鸥作宋。蒋之竒云:「怡亭铭刻于江濵巨石上,乃唐李阳氷篆,李莒八分书,裴虬为铭,世谓三絶」。
41
九曲亭在九曲岭下,苏轼记:子瞻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有废亭遗址甚狭,其旁古木数十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斧斤,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子瞻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亭建而西山之胜始具」。
42
解剑亭在县东北,通淮门外,江次与五洲相对齐。安拾遗谓「伍员渡江解剑,谢渔父于此」。
43
陶侃宅在县西,内有黑石中㘭如樽状。唐孟仕源命为抔樽。
44
武昌西门《晋书陶侃传》:侃镇武昌,课种栁都尉,夜盗栁为已。种侃问西门栁何以盗种?尉惊谢罪,即此地。刘禹锡诗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栁孟浩然诗,行看武昌栁,彷佛映楼台」。宋李豸诗官,栁不知兴废事,春来还是緑纤纤」。
45
𤓰圻在县西五十里,呉王种𤓰于此蛮市。土俗编晋西阳有豫川五水蛮。陶侃为武昌太守,作蛮市于呉城东,为交易之所,大获其利。
46
嘉鱼县。
47
吕䝉城在石头口。孙权征零陵时,筑岳公城在县东北,岳飞征杨么于此,筑城屯兵。祭风台在赤壁山下,世传诸葛亮祭风之处蒲圻县。
48
太平城在县西南八十里。孙权遣鲁肃征零陵,于此筑城。
49
舜帝庙碑县治有断碑,载二妃事,字漫灭不可考。咸宁县。
50
李邕《读书堂》在锺台山。
51
冯京《读书堂》在潜山。
52
崇阳县。
53
葛仙坛在县北葛仙山上,坛西有清泉,嵗旱,环数百里来祷,挹杯杓以去,则隂雨随之。
54
美美亭在上津台顶,张咏建傍。有春谷园、通城县。
55
子磐,幕在县东南幕阜山巅,呉太史慈拒刘表从子磐,于此置营幕。
56
兴国州。
57
子胥城,在州东六十里,俗传子胥所筑。即永兴故城,废奉新县。在州西南百二十里,呉置。隋废,入富川县,废安昌县,在州西北九十里。梁置,隋并入富川县,废富川县。在州西南五十里。《隋书地理志》,陈阳新县平陈,改曰富川。开皇十一年废。
58
懐坡阁在县东濒湖,宋元丰间,苏轼自黄来访李仲览,留其家乆之,览登第后,因置此阁,画东坡,像于上,王十朋过之,为赋《懐东坡诗》。
59
叠山书堂在州东湖堤上,谢枋得寓此著书,人称其地曰谢公墩。
60
沧浪亭在州治后,放生池上,莲花弥望,夹堤皆垂栁,羣山环列,有浮圗突兀在云烟、紫翠间,旧称江山之胜,颇似武林、西湖王十朋诗:「荷有香,能凝燕,寝缨无尘,可濯沧浪」。
61
大冶县:
62
钓䑓在道士洑矶上,断岩千仭,小洞临江,相传张志和钓鱼处。
63
通山县。
64
乖崖读书堂在县南三十里,张咏号「乖崖」,令崇阳筑室于此,扁曰「休心」。其址及钓,月台犹存。
65
汉阳府:
66
汉阳县
67
却月城在县北七里,寰宇记与梁城相对,以形如却月,故名旧传黄祖所守处。《水经注》:沔左有却月城,然亦曰偃月叠。戴监军筑故曲陵县也,后乃沙羡县治。昔魏将黄祖所守,遣董袭、凌统攻而擒之,祢衡亦遇害于此。
68
梁城在县东北。《梁书武帝纪》:帝自襄阳趋建业,遣冠军将军邓元起、军主王世兴、田安等数千人㑹大军于夏口,筑汉口城以守鲁山,今大别顶横城,即其旧基。
69
萧公城在县北五里,梁武帝筑城戍兵于此,故名马骑城。《荆州记》:郤月城西一里,周回五里,髙一丈,今长棚冈即其故址。
70
汉隂城在县西四十五里,因汉隂山而名,未详所始废。沌阳县在县西六十里临嶂山下。《宋书地理志》沌阳子相,江左置,后废。
71
废滠阳县,在县北四十里。《晋书朱伺传》:张昌败走滠上,伺攻灭之,求别立县,因割安陆东界为滠阳县,鳯栖阁在鳯栖山。唐建,宋知军刘辟疆有记晴川,阁在城东五里,明建以「崔颢句得名「明」。袁宏道楚四楼,咏引晴川阁,与黄鹤楼分岸立尽,㑹城之山川林薮,朱门绣陌,若为之设色者,亦竒观也。
72
三山阁在县北,逺对三峯,故名。
73
仁风台在秋兴亭东。旧有台,号曰寥廓,宋知军蔡纯臣更其名,曰仁风乆废。
74
汉广台在县西。宋时郡僚莅事之所,遗址尚存。三峰台在汉南山。
75
秋兴亭在鳯栖山巅,唐贾至记刺史贾载建,宋元佑初郡守呉处厚新。之明,景泰四年重修。
76
双松亭在秋兴亭东,唐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尝于此地别族弟浮屠法浩有诗。
77
清光亭在郎官湖上,本名郎官亭,宋咸淳间改今名。涌月亭在鳯栖山上,宋黄清老建,今巨石」上有「涌月」二字。
78
烟波亭在烟波湾。
79
楚波亭在呉王矶上。
80
春风楼在县西。宋知军胡介在任政,和民安乃建楼标曰熈春,后守徐安民,更名春风。元陈益稷又改名拱北,今废。
81
南纪楼在县治,宋蔡纯臣重修,今改建为南纪门楼。白云楼即府前门楼,唐李羣玉有诗。
82
太白楼在城北十里,唐李羣玉有诗,锁穴在大别山隂。按汉董袭传》,孙权征黄祖,祖乃于大江中横两艨冲,挟守沔口,以栟榈大绁,系石为矴。又晋书王浚传》:「晋伐呉,呉人于碛险要害处,皆以铁锁横截之,故名。今山隂二处,石穴俱存。
83
铁钱监在大别山下,地名静江营,宋知军皇甫焕奉命鼓铸于此。
84
石榴花墖在城西一里。宋史五行志:有孝妇杀鸡奉姑,姑食鸡而死。姑女诉于官妇,坐罪无以自明。临刑,折榴花一枝挿地祝曰:「妾若毒姑花,即枯瘁若属诬,枉花可复生」。其后花果生,时人谓天彰其寃,遂立墖花侧以表其事。
85
古柏在晴川楼侧。
86
汉川县
87
甑山城在县东南十里,晋朱伺与李横、杜曽相持。甑山下筑城戍守,故名。《隋书地理志》,后周置甑山县,治此。
88
和公城在县东北十七里,周所筑。隋末,贼董道冲起和操,领兵捍此城,故名。
89
梁褒城在县南五里,周宣政中筑,土人梁褒主之,故名。
90
郝城在县南十五里。
91
废汊川县,在县界。唐书地理志,武徳四年,析汉阳置,宋改曰汉川。
92
寳花台明一统志在县西南五里,上有雷使君庙、黄陂县。
93
石阳城在县北十五里,呉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即此。
94
安昌城在县北十五里,《元和郡县志》:齐髙帝筑,以捍陈冠。《隋书地理志》:黄陂有安昌郡,开皇初废。
95
冶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梁武为刺史,治兵器于此。今火迹犹存。
96
南司州在县北,独家村北,齐置,后周改曰黄州,隋废。《唐书地理志》,武徳三年,以县置南司州,七年废。苏轼云:五年一梦南司川,谓此。
97
双鳯亭在县东,即二程读书处,后人慕之,作此亭。思贤堂在县治尉廰,宋邑人建以思程珦及其子颢、頥。
98
石柱在县治西县,旧无公署,迁徙靡常。宋嘉定三年,县簿应行之,始迁今治。刘倓代秋,礲石柱以记其事孝感县。
99
汝南城古吉阳县地。《隋书地理志》,梁立汝南郡。西魏改郡曰董城,寻废。
100
义阳城在县北百里。《隋书地理志》,梁置。西魏改为南司州,寻废。
101
废澴岳郡,在县西。《隋书地理志》西魏置。开皇初,废三军台。在县东十里。
102
读书台《明一统志》,在县东,董湖西南。宋二程读书处地名、程子巷。县志二。程祖名遹,令黄陂时娶于孝感,张氏生珦,珦生二程,常游孝感。揽胜者,以程台夜月为八景之一。
103
升仙台在董家湖,昔织女升仙处嵗丰楼,在横乐乡。
104
东坡亭在县东五十里,东坡谪黄州憩此。尧夫亭在九嵕山,范纯仁尧夫,倅安州,尝宴客于此,后人因建此亭。
105
小隠菴在白云山,元察罕隠,居处西湖,村在县西九十里。方舆胜览:宋太祖㣲时,尝索酒村姥家,姥持酒以进,言𣙜禁甚严,此私酿幸,宻之与金不受。后太祖登极,特寛西湖酒禁。
106
东湖村在县东。宋徽宗时,村农视夜有光,烛天,闻之于官,掘地得周时九鼎贡于朝。《左传》:楚子问鼎,疑迁楚地。
107
黄州府:
108
黄冈县。
109
邾城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地道记》:楚宣王灭邾,俘其民,徙其君居此城。《水经注》:汉髙帝三年,项羽封呉芮为衡山王,都此。呉赤乌二年,陆逊筑城,今遗址尚存,名旧州城。明刘基有诗。
110
永安城在县北,即楚黄歇所都。《隋书地理志》,旧置永安郡,开皇初废。或谓楚王以此封其女,名女王城,又名吕王城。城中土堆甚多,苏轼有诗。
111
西阳城水经江水,又东迳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也。注《晋书地道记》以为弦子国。
112
大活城在县北二百三十五里,隋、唐于此建大活闗。按唐书地理志,大活闗在黄陂县。
113
木兰废县在县西。《隋书地理志》,梁置梁安郡。后齐置湘州,后改为北江州。开皇初,别置亷城县,寻州郡俱废。又八年,改县曰木兰。《唐书地理志》:武徳二年,省入黄冈。
114
定惠院在县东。苏轼游记: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嵗盛开,必携客置酒,醉其下,又手书「开啸」二字,勒石下有快哉?亭前有海棠,轩后有洗墨池,又有扪腹轩、睡足堂、文忠祠,今俱废。
115
髙寒楼在县东。唐太和中,刘应之筑四望亭于郡西南髙阜,李绅为记苏轼有步至四望亭」,鱼池上诗张激摄令日」,更今名取杜甫诗「玉山髙竝两峯寒」之义。竹楼在县西南城上,宋郡守王禹偁建有记。
116
月波楼在县西北城上,王禹偁建,今改为汉川门。栖霞楼在县西南。宋李显守黄州时,建坐挹江山之胜,孙载诗地据淮西尽江吞石壁寛,又苏轼诗云:「黄州在何、许,与子上栖霞」。
117
涵辉楼在县内,韩琦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徧轩楹,波影撼窻牖」。张安国取赤壁赋中语大书,其榜曰「无尽藏楼」。后又有坐啸堂」及「无倦、味道二斋。瑞庆堂在清源门外,王禹偁建按陆游东坡记,堂为故相所生之地,后毁以新栖霞楼。
118
《睡足堂明一统志》,王禹偁建,取杜牧诗「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之义。
119
雪堂在县东,苏轼雪堂记》: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曰「雪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故名。
120
相隠堂在旧司理廰。宋龎籍尝为司理,后人为建此堂。
121
读书堂在城外安国寺,韩琦读书处一枝堂宋建,前有大梅树,取一枝向暖之义。寒碧堂在东门外,宋有何氏弟兄作此堂以待苏轼之,至轼为画竹石,且赋诗。
122
如画亭在县东,王禹偁建苏轼词:「望江山如画,故名㑹逺亭,在县北王禹偁建。
123
览春亭在县南,宋韩琦建作《诗序。又建春草亭于东门外。
124
遗爱亭在县南。宋元丰时,徐猷为守,有善政,既去,民建此亭,苏辙因名之。
125
快哉亭在县南,苏辙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126
横江馆在赤●山南,晋龙骧将军蒯恩建杜牧有诗,临臯馆在县南,原名亭,后改为「馆」。苏轼闲题「临臯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江风山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又诗云:「临臯亭中一危坐,三越清明改新火。西隩在县西南二里,宋夏竦守黄州,凿水入陂以藏舟,故名。
127
东坡故居在县东。宋陆游《东坡记》:自州门而东,冈垄髙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曰居士亭。
128
蕲水县
129
回澜亭在县南兰溪岸,苏轼过此,见水盘旋书二字于石壁,后人立亭。
130
垒嶂亭,苏轼所名。流光亭石上有泝流光三字笔沼,俗名洗笔。池在县东清泉寺,世传晋王羲之洗笔于此。
131
罗田县。
132
义州《隋书地理志》,梁置义州义城郡,开皇初竝废。其址在今奉泰乡魁山下,元迁今治。
133
鳯凰台在县西三十里,相传有鳯栖其上,旁环髙山,下临深谷,俗呼为钓鱼台。
134
仙女台,在县西,世传有仙女于此祷雨,故名孝子里。在县西北,元呉大中所居。
135
麻城县
136
岐亭废县见《九域志》。
137
白云台在县北十五里麻姑洞前,桃花坞在七里桥,濒河数百畆皆植桃花,今废。万松亭在县西百里,宋邑令张毅夹道植松万株,立亭其中,苏轼有诗。
138
杏花村在岐亭,有杏林、杏泉、陈慥、隠居处旁为苏步桥。
139
桃黄菴在岐亭镇,《苏轼记》有王翊者,得雄黄于桃核内,吞之甚甘,自是断荤肉。翊有菴名桃黄,自号桃黄山人。
140
香草园在县东五十里,俗传嘉靖间两见白鹿立浪园在石牛冲堰北松谷中。曹应昌构黄安县。
141
钓台在县南七里矶,距溪上,明耿定理置,一时名宿,尝寓其中。
142
蕲州
143
《江夏城𩔖要》:晋江夏王筑涵辉阁在子城上。宋郭祥正诗「天垂星斗数寻,近地卷云山千里来,氷壶倒影露华洗,玉寳溶,雪蟾光頽」,苏轼在黄州,客有道阁之胜,而诵其赋「霁容天在水,春态栁藏桥」之句,轼欣然为以色易态。
144
仙人台,在州东百六十里,大桴山巅。旧传刘五、刘六两真人飞升之地。其山有九十九峯。
145
鳯凰台在州北鳯凰山下,相传罗仙飞升,处烟霏楼。 见山楼俱在旧蕲春县圃内,岂弟堂? 忠恕堂。 安民堂俱在州城内,宋建又有思政、贵简、双桂、双莲四堂,皆宋时建。
146
环翠亭在子城上,宋时建。
147
四见亭:原在旧治白云山,宋范纯仁建后迁,今治移于麒麟,山隂乆废。
148
康茂才宅在青山上乡。
149
广济县。
150
樊哙城在武山湖濵。世传》:高祖命哙征九江,王黥布,筑此屯兵。
151
黄牛院在县东,冲山景鼻,谈卜筑处。鲍照读书台在东冲第一峯。
152
环翠楼在县北玉枕山下。四髙楼在县西门外,下植梅千树。生春堂。在县东,宋建。
153
石牛在县西二十里元姚楚山。有诗黄梅县。
154
九江城在县西南七十里。九江王黥布所筑南晋州。《唐书地理志》,武徳四年,以县置南晋州,又析置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寻废。
155
俊逸亭在鲍照墓前,取杜甫诗俊逸鲍参军之意。太子驿在县南七十里,旧传梁武帝于此得子,故名安陆府。
156
锺祥县
157
竟陵故城在县南,汉为县,属江夏郡,后废。汉城在县南七十里。濵汉江,旧传闗忠义尝屯兵于此。
158
石城即县西城。水经注:城因山为固。晋太傅羊祜镇荆州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四部治此。明初,筑城浚池以为城垣。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江人依旧棹,舴艋江岸还飞双」。鸳鸯长夀废县,在县东南郭内。晋书:元康初立,西魏分属安州,唐于县置郢州。今省元佑宫,即其故址。
159
放鹰台有二:一在县南五十里,薮泽间四邉空濶,极目无际,一在荆门州北百二十里,相传皆楚昭王放鹰之处。
160
兰台在县治东,昔楚王与宋玉游于台上,披襟当风即此。
161
梅台在县东,相传汉梅福所筑。子胥台在城北,伍员入楚,屯兵于此。白雪楼在石城下,临汉江,取阳春、白雪为名。楚望楼在县城内,旧与广盈仓对。
162
五客堂,在白雪楼后。宋李昉守郡时,画五禽于壁间,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鹦鹉,曰西客鹭鹚,曰雪客白,鷴曰闲客。
163
阳春亭在府通判,廰与白雪楼相望,解佩,亭在县北十里汉江濵,列仙传江妃二女游于江濵,逢郑交甫,遂解佩与之交,甫受佩而去数十步,懐中无佩,女亦不见,即此处旁有汉臯亭,宋孔彜诗,苍茫遗佩怜交甫,零落清歌送莫愁。
164
孟亭在白雪楼侧。唐皮日休记》:王右丞笔先生于郢之亭。荥阳郑公诚刺是州,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言于刺史前耶!」命易之,以姓为孟亭。
165
寳香亭在县龙兴寺北,兰台之西。皮日休有记:「莫愁村在县治汉江西,相传卢家有女子名莫愁,善歌唱,后入楚王宫,因以名村」。宋项安世诗》:「冉冉水上云,曽聴屈宋鸣,娟娟水中月,曽照莫愁行」。王璜诗:「村近莫愁连竹坞,人歌楚些下苹州」。
166
京山县
167
新市城在县南三十里。《后汉书光武帝纪》,「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注云:「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县东北」。
168
富水废。县在县北七十里。其地平坦,可容千馀家。《隋书地理志》:「西魏改为富水,又置富人郡。开皇初郡废。《宋志》并入京山县。
169
《读书台郡志》在子陵洞侧,相传严子陵读书处。武台在县北六十里,枕山临水,相传魏武习兵处潜江县。
170
俞潭城在棠林冈俞潭铺,汉闗,帝曽屯兵于此。白鹤楼在旧县北,元姚燧藏书之所,白鹤巢其上,因名。
171
沔阳州
172
复州城在州北二里,唐置。宋端平初,徙治沔阳镇,即今州。
173
江北城,宋乾徳三年置玉沙县。有玉沙草堂。鱼复城。在州东五十里。
174
石楼城,在旧州城西十五里。青林城在州东十里。
175
却月城在沔水口、黄蓬山,沔阳废县,故志楚王城,元和志云杜县地圗经,宋至道二年,省沔阳县为镇,竝其地入玉沙。
176
寳香阁在州治,宋韩遹建后为湖山堂,云章阁在州学。
177
五乐台在古州城东北,相传楚昭王游猎之所。烟雨楼在州治。宋郡守王知新有诗。
178
望仙楼在州城上。宋晏《殊𩔖要》:刺史郑肇建仰北楼,在州北,景泰中建」。
179
仁风楼在州子城上,旧名汉江楼。读书堂在州北紫极观。唐陆龟䝉读书于此皮日休诗:「既见陆夫子,驽心却伏廐,结彼世外交,遇之于邂逅」。
180
宣化堂,在州学,宋建。
181
緑波亭在州城内,宋建。
182
延賔亭在州东,宋建。
183
迎恩亭在州东门外红花堤上,宣徳三年建南亭,在州南门外。又有北亭,在州之北,西亭在罗城外。范溉市,在州西四十里,濵汉江。相传晋郑交甫,遇神女解佩于此。
184
大隠林。 小隠林,在州南,相传屈原,遇渔父,处天门县。
185
风城在县五华山,古风氏国,相传伏羲之后封。此云杜城在县西北。汉志,县属江夏郡。梁于此置沔阳郡。旧志以巾口古郧为云杜。
186
却月城江口,相传汉黄祖所守处云梦城,明一统志:「在县西即古云梦泽地,笑城在县东六十里,相传宋将毕再遇与金兵对垒夜遁,惟系羊击鼓,金兵觉,欲追不及,为之大笑,故名。散花台在县东南六里,广百馀丈,尝有异香散焉。梦野亭在县治东南隅,亭在台上,一目可尽云梦之野,最为郡中胜处。宋景佑中,州守王琪建有记晏殊、宋祁、呉育、苏绅、石延年,皆有诗张耒诗,髙甍巨桷,压城闉平视,如将七泽吞几度春光,招宋玉碧䦨干外独消魂。
187
鸿轩在县北古城内,宋张耒谪居日,建其侧植蔷薇后起倅黄州临别题诗》云:「单车又向黄州去,风月相望一叹嗟」。又在黄州云:「他年若问鸿轩人堂下」。蔷薇应解语。
188
珍珠坡在县西五里,土中有珠,俗传昔有贾人贩珠覆舟,于此颇著灵异,乡人立祠祀之,一名覆船冈。金鸡冢在县西十里,髙十馀丈,相传昔有金鸡鬭其上,黄巢破郢、复二郡,欲发之蛇蝎,蠭虿羣起,伤人不可近,遂止。
189
荆门州
190
荆台城,在州东六十里。《隋书地理志》,梁置安居县,开皇十八年改曰昭邱,大业初,又改曰荆台,寻废入当阳县。
191
基州城在内方山东北。马良口,《唐志》武徳四年置,并置章山县,七年州废。
192
春申君故宅州东二百里子陵宅州北三十五里石板桥,读书堂在州东山下,宋孙何与弟仅读书之所,后相继擢大魁。政和间,朱震与弟巽亦读书于此。
193
古塔,在州东南一里东山。隋智者禅师,以其顶平,号太平顶。
194
当阳县。
195
麦城在县东六十里,相传楚昭王所筑闗忠义,为吕䝉所袭走麦城,即此。《水经注》,沮水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又南迳麦城西昔闗忠义诈降处。
196
磨城,在县东四十里。《荆州记》:麦城东有驴城。沮水西有磨城,伍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麦城。谚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
197
麋城明一统志在县东南六十里,地名八渠。相传蜀将麋芳所筑。
198
方城,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郭子仪筑仲宣楼,即县城楼。《水经注:「王粲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流」是也。按今当阳,正在沮、漳之间,唐杜甫诗「春风回首仲宣楼」指此乳窟在玉泉寺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栖,则倒悬饮乳水。李白有记又有仙人、掌茶。
199
铁鼎形制竒古,隋大业十一年,铸重三千筋铁塔髙五丈馀。宋嘉佑六年铸重十万馀筋,俱在玉泉寺。
200
徳安府:
201
安陆县。
202
郧子国,《元和郡县》。志安州。春秋郧子国,后为楚所灭,封鬬辛为郧公,即此。
203
桓温城在县东十五里石子村,钓鱼台在县西三十里石淙村,唐郝处俊遗迹:「鳯鳯台在县东」。《唐罗隠诗:「昔年丹穴鳯翔集,髙台端浮云楼在府治内」。郑獬诗:「楼在浮云缥缈间,浮云破处见朱䦨」。
204
毓秀阁县西南三里。
205
七相堂,在县东,宋郡守陆世良。建七相者:唐郝处俊、宋张齐贤、冦凖、宋庠、吕大防、范纯仁、蔡确。
206
黄堂在府治内,宋神宗潜邸,建为节度府。今八郭尚存,滕甫记「踞紫金之秀,面白玉之竒,溳溪鳯台,如拱如揖。
207
五桂堂在县西。宋元丰中,范愉为安州掌书记官舎西,有桂,甚茂。后其子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相继登第,因建五桂堂,周必大作记。
208
跨鳌堂在县北二十里。宋郑昻记「平沙回岸,萦带城郭,商帆渔舟,出没烟波楚国山水之观,未有以易此者也。李楫有诗。
209
范公亭在府治中,宋吕大防谪居,时建名吕公亭。后范致尧再寓此,读书,改名。
210
车葢亭在县西北。魏文帝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葢,亭以此名。
211
司马书室,即晒书台,相传温公晒书于此。锦标坊在县西,宋庠、宋祁居此。
212
云梦县。
213
楚王城在县东。《左传》定公四年,呉入郢,楚昭王奔郧,筑此城以自保。
214
江夏郡城,在县城北一十四里。按《宋书地理志》,江夏郡治安陆,后移夏口。
215
废西陵县在县境内。西汉地理志:江夏西陵县有云梦宫,则云梦即西陵县地,而云梦宫疑在此。
216
越王台,相传越王所筑。
217
于莵乡在县北。《史记》:楚令尹子文生时,父母弃梦泽中有虎乳之,楚人谓虎为于莵乡」,以此名。
218
应城县。
219
蒲骚城在县北三十里。《左传》:莫敖狃于蒲骚之役,郧人军于蒲骚即此。后魏于此置浮城县,隋废。
220
废城阳郡在县西。《隋书地理志》西魏置,开皇初废。铁牛坝在县西南二里。旧有铁牛镇水,不知何代铸,今没。
221
随州
222
楚子城在州城东南三十里,故光化县之北。《春秋桓公八年,楚子㑹诸侯于沈鹿,黄随不㑹,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因筑城以逼随,故号楚子城。平林城在州东北八十里。《后汉书》:王莽末,闗东平林人陈牧、廖堪起兵,号平林兵」。注,地名,在今随州随县东北。
223
清暑阁在子城西南。
224
餐霞阁。在州西。
225
随侯台,在州北八里《寰宇记》,随侯放弹之。所读书台在州东,晋张衡读书处。
226
汉东楼,即今南门楼。唐李白诗:「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227
白云楼在州西,宋邢居实有赋元,刘秉忠有诗,尹公亭在州东,宋曽巩记:庆厯之间,起居舎人、直龙圗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嵗馀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壊辄理之,因名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纪其事。溳隂亭在州西,宋张商英有诗。
228
汉东馆在州东
229
隋文帝宅在龙居山,文帝㣲时,所居犬冢州东一百八十里,昔光武被兵甚急,一犬引入土窖,跑土封之,力尽而毙,光武得脱,乃瘗,故名应山县。
230
云公城在县东七里。
231
应州城在县东礼山下。《隋书地理志》,梁置永阳县及此州,大业初州废。
232
废平靖郡在县西。《隋书地理志》平靖郡西魏置,又置县。大业初省入。
233
废吉阳县,《元和郡县志》木汉安陆县地,梁于此置平阳县。西魏改京池县。隋改吉阳县,宋废。
234
四贤堂,县治西南绘二,宋二连像祀之。宋郊,宋祁连、庶连庠也。张表有记。
235
王世则故居在县西,世则广西临桂人,寓居于此。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一。自是宋庠、郑獬相继大魁,郑宅亦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236
荆州府。
237
江陵县。
238
郢城在县东北三里,即楚旧都。楚文王自丹阳迁,此未有城。《左传》:子囊还自伐呉,疾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及平王时,遂城之。《元志》又云:郢城在安陆州,葢安陆乃楚之郊郢。《左传》鬭亷,谓屈瑕曰「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是也。
239
纪,南城在县北十里。《史记注》:楚都于郢,今江陵县北纪南城,是至平王更城。郢在江陵东北,故郢城是。《荆州记》昭王十年,呉通漳水灌纪,南入赤湖,进灌郢城,遂破楚。则郢与纪实为二城。
240
郧城在县南二百里,楚昭王封郧公所筑,今松滋之楚城,亦号郧城。
241
赤湖城在郡西北十里纪南城,与郢城之间。马牧城在府城南,即马牧口。梁元帝赋荆榛生于龙门之下,狐兎穴于马牧之旁。
242
冶父城,《水经注: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东岸有冶父城。左传「莫敖缢于荒谷,羣帅囚于冶父」。今疆理未可详考。
243
蚌城在马牧城东三里燕尾洲上,相传三国时蜀筑以防呉、魏。
244
江陵城即府城水,经注江陵旧城闗,忠义所筑忠义北围,曹仁、吕䝉袭而拒之闗,公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退。
245
万城在府城西,俗谓之方万城。左传:「方城以为城,古本作「万」,葢万字也。唐勒奏士论楚世霸南土,自越以至叶境𢎞万里,故号万城。《水经注》:楚盛周衰,欲争强列国,多筑列城于北方,因号叶城为方城。此土方城,殆后人沿袭而名。郡志以为宋赵葵避父讳,始改「方」为「万」失之矣。
246
子城,髙氏南城也,在府城西隅,倪福可所筑《五代史》:江陵当唐之末,为诸道所侵,兵火之后,井邑凋零,髙季兴招集人士,大筑重城,民苦其役,明初,湘献王封此号湘城,未几国除,天啓丁卯,惠王至,又曰,惠城沙市城在县东南十五里,相传为楚故城,元末増筑旧址尚存。
247
俞潭城,在府东北七十里。翼城左右大冢对峙,状如偃月,一曰偃月城。
248
句亶王国,史记》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张莹注,今江陵地。
249
夏州在中夏口,上《梼杌》史。庄王灭,陈僇。夏徴舒,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苏秦曰:「楚东有夏州」,梁元帝赋分沙、羡,而啓镇即开藩于夏州。
250
安兴县。唐贞观中省入江陵,今尚有安兴桥,沿故名也。桥之水曰安兴港,港近市曰城河口,皆以旧县得名。
251
中兴县在鹤穴北,地名赤岸,元时置县于此。明初废长林县,本汉江陵地,晋安帝分置,以地有栎林长坂也。洪武九年省入荆门。又唐上元元年置长林,与江陵分治郭内。今废。
252
渚宫在江陵故城东南。《水经注左传》,子革曰:「我先君僻处荆山,以供御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渚宫矣」。按梁元帝即位于楚宫,即此。
253
万巻阁在县东。《宋史》咸平初,朱昻与弟协致仕,于所居建阁藏其手,抄《古今书》万巻,故名。
254
钓台在县西南。《水经注》:龙陂北有楚庄王钓台,髙三丈四尺,南北六丈,东西九丈。
255
清暑,台水经注,赤湖东有大台,髙六丈馀,纵广八丈,玉宇层明,通望周博,游者登之,以畅逺情。
256
天井台荆州圗记:县东有天井台,飞轩光映,背邑面河,实游憇之佳处也。
257
章华台有二:一在县城外沙市,一在监利县东北。《国语》: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登焉」,即此。其在监利者,又名三休台。贾谊新书》:翟王使使至楚,楚王夸之,飨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台名三休,疑取诸此唐胡曽有诗。
258
绛帐台在县西南,汉马融教授之所落。㡌台在龙山,后人因孟嘉落㡌筑台,其上唐李羣玉诗,「落㡌台邉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259
梁家台,在县东四十里上。旧有百花亭、栖霞楼。《荆州记》:江陵城西百馀步有栖霞楼,宋临川王义庆置。《水经注》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仲宣楼在城东。先贤传云:荆州有王粲宅,曲江楼在府学前,旧名南楼,唐长史张九龄尝登楼赋诗,宋张栻重建,因易今名。朱文公有记。
260
雄楚楼,五代时髙氏内城楼也。今城虽迁改,而名仍存。按唐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杜甫为赋二诗,其一云「西北楼成雄,楚都」后人葢因此立名。
261
明月,楼城东北隅。
262
博古堂在草市。《姓谱》:宋燕人田伟归朝授江陵尉,因家焉。建此堂,藏书三万七千巻,无重复者。
263
罗含宅在城内,今承天寺即其故址,庾信亦居之。唐杜甫诗:「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落谁家」。按李义山诗:却将宋玉临江宅异代仍教庾信居」。宋玉宅亦在此。
264
段文昌《宅録异记》:文昌负才傲俗,落拓荆楚间,江陵家侧有大宅,门枕流渠,文昌醉于渠上,脱履濯足,自言「我作江陵节度,必买此宅」,门者皆笑,其后果镇荆南,遂买此宅。
265
胡安国宅在县北新店,子孙世居之老莱子里,在城西。
266
忠臣里。 孝子巷俱在沙市草市,古东闗也。
267
蒲胥市,故南齐校尉府,《左传》车及于蒲胥之市」,疑即此。
268
沙头,古江津也,一曰沙市,石函、铁契。昔荆州掘地得石函,《铁契》云:「楚都郢邑代无絶」。
269
马头在南城,《水经注》:「昔陆抗屯此,与羊祜相对。锺离山石穴在县西南」。《后汉书》,巴蛮有五姓,皆出于武落锺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独中之,衆皆服,因共立,是为廪君。
270
《息壤山海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溟洪録》云:江陵府南门有息壤,唐元和中,裴宇牧荆州,掘地得一石,其状与江陵城同,径六尺八寸,徙筑之。是年霖雨不止,复埋此石,乃止。
271
海匮在城东北,江陵以水为险陆,抗筑大堰,髙保融名为北海,宋孝宗时,知府呉猎、刘甲皆修筑之。《宋史孟珙传》:淳佑二年,珙知江陵府,修复内隘十一,别作十隘于外,又障沮漳水而东之绕城,北入汉三海,遂通为一渺,然巨浸又为八匮,蓄泄水势,金人尝犯荆门州,距江陵才百里而去,以有三海之险故也。地肺郡志》:在荆州济江西岸,洪潦常浮不没,故云地肺。
272
公安县。
273
孱陵城在县东三十里,前汉置县于此。《水经注》:「孙夫人,权妹也,又更修之」。《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省孱陵、永安二县入公安」。今油江口遗址犹存。
274
古城在旧县南十五里大光村。
275
吕䝉城在县北三十里,唐杜甫诗:「野旷吕䝉营,山深,蜀帝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276
先主营在县东北九十里油河口,板桥一带,荒丘頽垒,溪流宛转,即其故址,地多美箭,佳树郊游,称最胜。莱公竹宋史冦凖传》:凖贬雷州,卒归𦵏西京,道出公安,邑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枯竹尽生笋。
277
吕仙亭在县东北九十里,当斗湖胜处,相传吕仙曽游此后,人追而亭之。
278
仙女台距吕仙亭半里许,相传洞賔,度一女子于此。今大光村有仙女堆,祷雨辄应。
279
荷叶山房在县南三十里,袁宗道兄弟读书处入门老松数十株,高古入画涧水,出其下曰「松风涧,跨以木,桥古槐,压涧生䕃可十馀丈,其下为台曰「清䕃台黄山葱然一㸃,在望渡涧而北为荷叶山,蜿蜒皆土岭,逺见澧阳诸山及谷升一带,湖水浩淼,晶莹摇荡,晓日山中古松千本,翠葢如云,大者可三人围,山前有池,濶可四十馀畆,曰荷叶池,经兵火后,村落林木毁伐殆尽,独此地岿然如旧。
280
龙墙。县东四里。
281
鼍穴在廖解村,三国孙亮时有灵鼍鸣,此其穴也。石首县。
282
土城壕,县西三十里,汉昭烈曾于此屯兵基址尚存。系马台在县南八十里。相传岳飞讨杨么,系马于此调弦。亭在县东六十里,相传伯牙鼓琴于此。
283
麒麟冢在县西白杨铺,旧有麒麟産,此人以为怪,扑而瘗之,因名。
284
监利县。
285
华容城在县东。《汉志》华容县,属南郡,注今监利县即其地。
286
监利故城在上坊东村,今曰旧县成都王国。《水经注》:晋永嘉中,西蜀阻乱,割华容、江陵、监利、丰都四县为成都王颖国。
287
荆台在县西三十里土洲南,孔子家语》,楚王游荆台」即此。
288
申包胥旧台在北门外。
289
濯缨台,在县北七十里。旧志:屈原,濯缨处。伍员宅在县西北,中有倒挿槐员奔呉时所挿松滋县。
290
郧城楚昭王时郧公筑。
291
诸葛城,孔明筑。
292
乐乡城在县东七十里,即陆抗与羊祜对垒处上。明城《水经注》:晋太元中,苻坚冦荆州刺吏桓冲,徙渡江南,刘波筑之,移州治城也。
293
南极亭在县东三十里,旧名江亭。唐杜甫有诗,一柱观在县东邱家湖中」,渚宫故事,刘宋临川王义庆在镇于罗公洲立观甚大,而惟一柱。梁刘孝绰《诗经》:「从一柱观,出入三休台」。唐杜甫诗:「孤城一柱观,落月九江秋」。
294
枝江县
295
庾台在百里洲北岸六十里,世传庾亮讲经处一名讲经台。又江陵县有庾信台。
296
夷陵州
297
临江城在州南二十里。《水经注》: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即此。后周置临州,隋州、郡俱废。
298
步骘城 步阐城俱在下牢溪前、宜都城。《晋书》《地理志》,呉置,晋于此置郡。唐为县,后废。刘封城在三游洞顶。
299
陆抗城在州西五里赤溪,其址尚存。荆州圗记:夷陵县南对岸有陆抗故城,周回十里三百四十步,即山为墉,四面天险。
300
陆法和城在峡口。
301
安蜀城,陈宣帝征江陵后,周军于峡口筑垒以备陈,名安蜀城。
302
夷陵故城,《唐书》《地理志》本治下牢戊,贞观九年徙治步阐垒。后宋建炎中徙治石鼻山。绍兴中复旧。端平初,徙治江南。元复徙于江北,即此。
303
尔雅台在州北,郭璞注《尔雅》之所,后人祀之,祠废址存。
304
楚塞楼在州后,宋冦凖诗「道路连巴塞,风烟接此丘,许自诚诗,雄当蜀道三千里,巍压荆南十五州。绛雪堂在楚塞楼前,宋知州朱庆基㑹饮红棃花,下命坐客赋诗,欧阳修诗:「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因名其堂曰「绛雪」。
305
六一堂在州治后,宋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有碑记,今移州学。
306
至喜亭在州南,宋守朱庆基建欧阳修记,夷陵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舟人至此,必沥酒再拜相庆,以为更生。朱因作至喜亭于下津,以为舟行者留停之处。
307
来丰亭在楚塞楼后,宋朱庆基为郡,歳属大丰人作亭以志之。
308
四贤堂州治:东祀欧阳修,二苏、黄庭坚黄金。藏州故有寳轴秘函,藏崖窦中。宋陈膺访故老,谓崖书皆金版,陈得一书以归,乃古《易传》,其书但曰《易》无「周」字,经文与今絶异。
309
武侯遗笔书忠孝亷节」四字。宜都县。
310
夷道城,《汉志》县属南郡,《晋志》属宜都郡,唐废。《水经注》,宜都郡治在夷道县东四百步,呉丞相陆逊所筑也。《宜都记》按陆逊所筑为宜都故城,则夷道又自为一城矣。
311
鼓城在虎脑背,濵江相传。张飞旧迹:呉相台在县西三里,呉相、陆逊领兵屯此,因名望亭。《水经注》,夷道城东北有望亭,地特峻下,临亦游瞩之名处也。
312
合江亭在县城东,清江自恩施县至宜都城北,更寛一望,澄碧逈异,他水稍过城东,并入大江,即无此色矣。元县尹谭文徳、登览二水合流,因建此亭。
313
逺安县。
314
南襄城在县北九十里,汉关,忠义屯兵,处髙安故城,晋邑名,在亭子山髙处,后周迁于山下,以其近猺而逺,故名逺安。
315
石马槽在县东三十里,汉闗忠义屯兵于此,凿石为槽,故名。
316
襄阳府:
317
襄阳县
318
樊城县北,汉江上,与襄阳对峙。《水经注》:樊仲山,甫所封也。闗忠义,围于禁于此城。西魏立安养县,唐改为临汉县。
319
邓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本春秋邓国地。水经注: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晋书地理志》,邓城县属襄阳郡。《隋志》为襄阳、安养二县地。《唐志》:贞元中,改临汉县,又改邓城县。《宋志》废入襄阳。其傍近又有牛首、安阳、古城、红崖、白河、沙河、渔兰、新城、淳河、滚河十城。宋末,元兵围襄阳,筑此于要津以絶其援,故址尚存。
320
鄾城在邓城南八里。《水经注》:古鄾子国,葢邓之南鄙也。《左传》桓九年,楚师围鄾,即此。
321
夫人城在县西北。《晋书朱序传》:序镇襄阳,苻坚遣将攻城,序母韩谓城西北角必先受敝领百馀婢并城中妇女于其角,筑城二十馀丈。贼攻西北角,果溃,移守新城,贼遂引退,因名夫人城。
322
大堤城在县城外,宋曽巩记: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宜城之大堤为城,今县治是也。唐李白大堤曲:「汉水横襄阳花,开大堤暖」。刘禹锡诗:「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323
牵羊坛,在县城中。旧传刺史初至,必牵一羊,诣坛绕之,以其所绕之数,验治州之年多寡。晋文帝为刺史,羊行六次不止,果八年。
324
爱岘阁在县北二十里,《水经注》:沔水南有层台,号曰景升台,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言表盛游于此,常所止憇表。好鹰鸣,尝登此台,歌野鹰来曲,其声韵似孟逹《上堵吟》矣。宋苏轼诗「莫上呼鹰台,平生笑刘表」。《李豸诗呼:「鹰复何用,卧龙独不顾」。
325
刘𤦺,台在县东二里,即刘表子𤦺与诸葛亮谋自安计登楼去梯处。
326
文选楼在县东南昭明台上。《襄阳记》:襄阳有文选楼,金城内刺史院有高斋,昭明太子于此斋造文选。《南史》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毎徙镇肩吾,常随在雍州,被命与徐防、江伯操、孔敬通、惠子悦、徐陵王囿、孔铄、鲍至等十馀人抄撰衆书,号髙斋学士。明末楼毁。
327
皇清顺治初,都御史赵兆麟重建,仍名古昭明。台有记:山南东道楼在旧府治,有唐李阳氷篆,山南东道四大字并碑文。宋端平间,襄阳失守,碑芜没。淳佑间,高逹复襄之后,程士元复创层楼,下跨市路,南观羣山,北望中原,为一郡之胜。
328
南平楼,在县治,前元守帅杨圭建,姚燧为之名。狮子楼,在县西南。洪武初,建绘狮子于上,以镇楚山,故名后毁。今置石狮于上,作亭覆焉。
329
学业堂在县南,旧传诸葛亮读书之所。乐善堂在县城,梁简文为晋安王,镇襄州日,画前刺史李阳等十三人像于堂,故名。
330
光禄堂在县南,《宋史》中辉以光禄卿守襄阳,时建故名。
331
雄览堂在府治,宋建又有雅歌,筹邉二堂亦在焉,岘山亭在岘山上,宋欧阳修记以为羊叔子之所游止也。熈宁元年,史中辉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332
闻喜亭,在县南三里,唐太守裴坦建,赵璘撰。记望海亭」在县南卧龙山上。唐李绅诗:「湖月上时看雁满,海涛生处辨云齐」。
333
汉广亭在县南,羣山环绕,汉水映带,平陆万里,使人感慨,一名「北顾亭」。唐徐商建李骘记》。
334
涌月亭在城南岘山。
335
渔乐亭在城南竹栁隂,森清流贯其间。张柬之园在县南五里,园址尚存。龎徳公宅在岘山南广昌里,《水经注》:龎徳公所居,在南白沙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士元居汉之隂,司马徳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
336
诸葛亮宅在县西二十里,南雍州记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𢎞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二间屋,地基极髙,云是孔明避暑台宅,面山临水,孔明尝登之鼓琴,以为梁甫吟,因名此为乐山。旧志》载因昭烈三顾草庐,有三顾门。
337
宋孝武宅《明一统志》在县东南马鞍山,刘宋孝武帝所生处。
338
孟浩然故居在县东南鹿门山,浩然尝自赋诗云:「山水观形势,襄阳美㑹稽」。唐白居易诗》:「南歴鹿门山,霭若有馀香,旧隠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339
铜鞮坊在县山南东道楼左。楚人好唱,白铜鞮词,因以名坊。李太白诗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緑水花月,使人迷宋查道诗。白铜鞮,侧花迷坞解佩,江邉柳拂青」。
340
冠葢里在县治南。水经注》,县有太山,山下有庙,汉末多士,其中刺史、二千石、卿长数十人。朱轩、华葢同㑹于庙下。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盛,号为冠葢里,而刻石铭之。此碑于永嘉中为人所毁。唐杜审言:「诗冠葢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杜甫《故里甫回棹诗云:「清思汉水上凉,意岘山巅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341
桃林在县南六里,晋桓冲北伐,屯军于此,是时食桃至春,其核萌生,遂成茂林,按荆州圗副襄阳县南有桃林馆,是饯行送归之所萃也,疑即此处。
342
堕泪碑在县东九里」。《晋书羊祜传》:「祜镇襄阳,有功徳于人、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嵗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堕泪碑》,唐李白诗:「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贾岛诗:「若肯登髙岘,看碑定泪流」。
343
宜城县
344
楚王城《括地志》: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三里。
345
罗州城在县西,《水经注》故罗国地,故襄城在县南十五里,即古郾子城。宜城故城在县南九里,本楚鄢县。《汉志》,惠帝三年,改曰宜城,属南郡。其地出美酒。张华《轻薄篇》云:「苍梧竹叶,宜城九醖」。梁元帝诗:「宜城醖酒今朝熟。停鞍系马暂栖宿」。
346
观林城在县南五十五里,地名王城港,城迹犹存。黎丘城在县东。《汉志》:「邔县」,下有此城。《水经注》:其城下对缮洲,秦丰居之,故更名秦洲。王莽之败也,秦丰阻兵于黎丘城,在观城西二里。建武三年,光武遣征南岑彭击丰。二年,朱佑自观城瀹丰于黎丘是也。乌耳城在县北四十五里。
347
楚王宫见韩昌黎《宜城驿记》:宋玉宅在县南三十里,宋玉墓之南。王逸宅在故宜城西北二十里。杜康台在县东,杜康造酒于此。木香村地志》:在县西六十里。唐段成式别业善谑,驿在县北。《史记》:齐使淳于髠、献鹄于楚王,至此地,放其鹄,乃揭空笼往见王曰:「臣不忍鹄渴出而饮之。俄飞去,吾欲死,恐人议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杀,买而代之,是欺吾王也」。楚王曰:「齐有信臣若此!」乃厚赐而归。
348
破河脑在县南四十里,楚平王𦵏石子湖水中,即子胥鞭尸处。
349
南漳县:
350
中庐城在县南,襄阳《耆旧传》本卢戎也,汉为县,东汉时为侯国,隋改曰次庐,宋省入南漳县。今城址在南漳县东五十里。
351
罗国城县东南八十里。春秋楚使莫敖伐罗,即此。后罗国徙枝江。
352
山都城在中庐镇,秦置,东汉为侯国,临沮城在县境,《前汉志》属南郡,《东汉志》为侯国,《晋志》属襄阳郡。
353
分经台在明教寺,梁昭明太子同隠士刘虬法慧注经之所。
354
御书阁在县学内贮御书。刻木谷在县南十五里,汉孝子丁兰所居枣阳县。
355
舂陵城在县西三十里。东观。《汉记》,元朔五年,以零陵率道舂陵乡封长沙王子买为舂陵侯,至戴侯仁请徙南阳。元帝时,乃徙蔡阳白水乡为舂陵。望气者,苏伯阿见舂陵城,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及光武即位,改曰章陵。蔡阳汉为南阳郡,今属枣阳。
356
岑彭城在县东北三十里,汉岑彭牧马处,南阳城在县东南三十二里。旧传:晋司马周侣所筑卧牛台县境,汉光武尝骑青牛于此。
357
夕阳馆在县东,唐孟浩然诗,聴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鱼堰田畴广章陵,气象微。
358
广昌馆在县北。唐韩愈诗:「白水龙飞度几春」,偶逢遗迹问行人,邱坟发掘当官道何处?南阳有近亲」。汉光武宅在县东南,宅南有白水。《东观汉记:建武十七年幸舂陵,修园庙、旧宅、田里舎,因置酒于旧宅,大㑹父老故人即此。
359
榖城县
360
洛阳城在县东十三里,不知何时筑址尚存。谷城在县西北五里。盛𢎞之《荆州记》:樊城西北有鄾城,西百馀里有谷城谷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刋其腹,云摩兠鞬摩兠鞬,慎莫言,此亦周太史庙金人缄口铭背之流也。
361
隂城在县北,《左传》「迁隂于下隂,即此汉为隂县,属南阳郡,西魏改曰隂城县,今城存。
362
延岑城在县西南八里。岑,汉南阳人。起兵,武当于此筑城。
363
张飞城在县西南五里,相传张飞筑址存,废筑阳县,在县东四里,汉为县。《汉书》:萧何之子封筑阳侯,即此。梁置郡,隋废,郡改县曰谷城。
364
废乾徳县在县治。《宋史地理志》分谷城置此县,后改为光化县。
365
光化县。
366
酇城在县东北,汉江上。秦为酇县,《汉书》,萧何封此。梁立酇城郡,后周废入隂城。
367
顺阳王城固封山。下
368
空城在县北五里。
369
古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基地尚存,古隂城,即隂城镇为北集街。明万厯间迁城,改为西集街。
370
霁景楼在旧县,前宋李豸诗:「层楼压清汉,初上,便忘归夕霭藏平野,晴烟漏翠㣲。
371
均州
372
三王城在州前,汉末,王莽支庶王康王、常王鳯三人各筑一城,故名。
373
濮王宫在州内,今报恩寺,即其地飞升台真武飞升之所,明方升《太岳记》,从大殿后西望舍身,崖空悬,若垂天之翼,状甚可怖。其上为飞升台,元帝改服于此。
374
元始台。 礼斗台以上三台,俱在太和山。宗海楼在州东一里。宋陆恺《记》:「下临清汉,江山映带,景物之变无穷」。
375
太和楼在州城上,面太和峯为一州壮观,紫云亭州志在净乐宫内,宋眺端夫云:面迎武当之叠嶂,左瞰汉江之巨浸,明永乐十七年,奉勅重建太岳记净乐宫左紫云亭亭之制,八棱其上,去梁桷重檐叠拱而旋结于顶,如揽囊口,圎起城中状,𩔖垂葢江行者皆见之。
376
望仙亭在州治内,旧记西南纪胜之境。沧浪亭在州东北三里,濵阳江。
377
舜耕迹在土陂窰子铺,去州九里。舜、碣仅存螭首,不知何代立。
378
社柏树,《水经注》「南阳、武当有社柏树,大四十围梁。萧欣为守伐之,忽有一大蛇,从树中出,羣蛇随之,入南山,声如风雨之撼树,人皆惊异。旧治树,在州前郧阳府。
379
郧县
380
濮王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唐太宗第三子泰封。此梳妆台在县东六十里。王震诗俗缘磨未尽空,上傍妆台溪,云惹粉黛岩,花寳靥开。
381
镇郧楼,在县治前。𢎞治中,建初为谯楼,正徳中易今名。
382
𦵏履坛在县西北百里龙山之顶,昔有张、黄二羽士,飞升遗履而去,后𦵏履于坛,有二石,道士侍立坛所。「天马山」,字在城南一里,下临《汉江传》,有白马昼夜出啮田稻,土人逐之急,即投崖下,水中乆之,崖忽崩裂,如劈壁,上有「天马山」三字甚明,马不复见」字,至今存房县。
383
庐陵王城,在县南门外。唐中宗废为庐陵王,迁房州时居此。
384
废永清县,在县东一百一十里。隋书地理志本曰大洪,后周改焉。宋并入房陵。
385
望花台在县治东。
386
熈春楼在旧州圃。
387
围春堂,在县治后圃。
388
梅来亭在县北二十里,今名至喜铺尹。吉甫宅在县南,去庐陵王城一里,忠孝里在县内,嘉靖中,知县夏维寜立坊名,以邑有吉甫之忠,黄香之孝也。
389
袁天纲迹在县东北百里,髙冢尚存,林木森然,竹山县。
390
方城在县东三十里,古县址存,又名庸城,山上平坦,四面险固,围䕶如城,方舆胜览,山南有城,周十馀里,春秋庸地,楚使卢戢黎侵庸方城,即此。
391
秦城在县南,昔人浚塘,掘地得石,云「秦白起伐楚,屯兵于此」。
392
子房城在县南一百里,无心者至之,有丹炉铁棊,莫可举。大竹二根垂叶扫地,有心往谒即不见。
393
废上庸县。《后汉书郡国志》、上庸本庸国,属汉中郡。隋、唐属房州,宋省入竹山。
394
喜丰亭在县东,宋庆元间建。登爽亭在县东。宋姚叔勉诗,有「登临安乐襟懐爽」之句。
395
学古洞在县北七十里,洞极幽邃,其规制:像学舎,深濶容,衆台,橙砚俱石,相传夫子适楚讲学于此。鬼田在县东二里,有地二顷,不生树木,惟有茅茨,每嵗清明日祭而燎之,预卜嵗丰歉,燎草尽即丰,多验竹溪县。
396
白云岩吕洞賔题诗:「剑昼尚在北天,断剑县西南三十里偏头山上,传北帝飞升于此」。至今断剑犹存。
397
郧西县
398
黄土城在县东六十里。《隋书地理志》:西魏置济阳郡,后周置县曰长冈。后郡省置县,曰黄土郡。《志》设县,时掘地得断,碑上有「登云县」三字。
399
去思亭,明一统志在县东南。明知县侯爵有善政去,后民思之,立此亭。
400
保康县。
401
九斤城在县北五十里。相传昔人建城,于此同器,量土秤之,他土较重。此土九斤,以为风水轻,故弃之,遗址尚存。
402
直●归州。
403
丹阳城在州东七里。《水经注》,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絶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熊绎始封所都」。《元和郡县志》周成王封楚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后又移枝江,亦曰丹阳。
404
䕫子城在州东二十里,春秋䕫子之国。水经:江水又东南迳䕫城南。注:熊挚始治巫城,后移此。《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城䕫」是也。
405
髙阳城在州境旧兴山县西,楚自以为高阳之裔,故名。
406
蜀帝城《水经注》:秭归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髙一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蜀帝城,葢征呉所筑也。
407
归州故城,初在江北,宋端平中,徙治江南曲沱,次徙新滩,又徙白沙,又徙南浦。明初徙丹阳。
408
清风阁晏殊𩔖要:在州城㦸门东南,望髙楼在州城南。
409
瀼西草堂在三闾乡,杜甫寓处屈原宅,荆州记县北百里,方七顷,累石为基,今名乐平宅,其东北六十里有女嬃庙,𢷬衣石犹存外,传云:时当秋风,夜雨之际,砧声隠隠可聴也。
410
宋玉宅。按《水经注》,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通志》:在归州旧治东五里。
411
三闾乡在州东八十里,屈原所居昭君村,在州东北四十里。昭君名嫱,郡人王穰女玉米田,在三闾乡外。传云:屈原䝉谗负讥,遂放而耕,倚耒号泣于天,时楚大荒,原堕泪处,独産白米如玉,故名。
412
挿竈《宜都记》:宜都山絶崖,壁立数百丈,有一火烬,揷其崖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时人泊舟」。此旁爨馀,故曰揷。竈崖又云,「禹治水,爨此所揷」。
413
长阳县。
414
睦州城在县东,隋开皇中置,寻废廪君。土舟世本廪君,名务相,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皆争事鬼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于水内。约船浮者,当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廪君船浮,因立以为君。《水经注》:「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即佷山、清江也,今在长阳县。
415
仙人室在龙角山东北,可容数百人相传。昔有仙人憇,此村人因采蜜见之,俄失所在。
416
兴山县
417
昭君台在县前南山之《阳圗,经在兴州山南。汉掖庭待诏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邑。人悯昭君不回,立台以祭,今有昭君村。
418
巴东县
419
信陵城,在县西十五里。《隋书地理志》,归乡,梁置信陵郡。后周郡废,改曰乐乡县。开皇末,改巴东。
420
乐乡城。县治东后周置县。又有罗平城、双城、新化城、土城。
421
秋风亭在县大江左,宋冦凖建苏辙有诗,白云亭在城内,宋冦凖建」。
422
莱公柏在县庭,前宋冦凖为令,手植二柏人,比甘棠、苏轼有诗。
423
恩施县。
424
清江废县,在县东十里,后周于此置清江郡。隋初郡废,置清江县,后废
425
旧施州在城东十里,城基碑碣尚存。盐水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后周置,并置资田郡。隋初郡废。大业初,以县属清江郡。
426
废亭州,在县东一百七十里。后周置,以都亭山为名。隋并为庸州,徙治盐水县
427
开夷废县。距县六十里。后周置飞乌县。隋初改曰开夷,唐废
428
佷山废。县在县西一百八十里。观澜台在县南,石镌「观澜」二字。白坡书室,在县南二十里,邓梗建客星山房在县西,童㫤读书处问。月亭在城北有台,独出碧波峯之中,旧建亭于上,李白谪夜郎,尝过此酧月。
429
施王屯在县南二十五里,广舆记州有施王馀址,故以为名。
430
湖广通志巻七十七
URN: ctp:ws5907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