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五

《卷十五》[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
2
三吳水考卷十五
3
明張內藴周大韶撰
4
水績考小序
5
古人有言非常之原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夫展輿圖於指掌殫精神於河渠泝委尋源殺流分勢究其通塞之故相其髙下之形籌其利害之幾而務立為將來永久之利一望𣺌茫莫得要領其初議亦大落落矣逮其事定功成民乃永賴是非獨才知有餘則其精神之所到也語云弗慮胡獲弗為胡成是故事弗可無績也績用弗成所以勤事者安在紀水績者語成勞也非自多其功伐者也是禹貢之遺也
6
水績考
7
8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司馬遷云昔禹之治水於吴則通渠三江五湖
9
鑿曲阿即丹陽縣古雲陽也秦時史官奏雲陽有王氣遣人鑿北江以敗其勢截直道使曲因名曲阿縣
10
11
赤烏八年
12
開破岡瀆建康實録云吴赤烏八年使校尉陳勲發兵三萬鑿句容中道至雲陽西城以通吴㑹船艦號破岡瀆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寧界于是東郡船艦不復行京江矣晉宋齊因之梁廢破岡瀆而開上容瀆在句容東南五里至陳湮上容瀆復修破岡隋平陳復廢之
13
14
重開湖州荻塘吳興太守沈嘉重開荻塘後人改名吳興塘大興四年
15
創新豐塘屬鎮江晉陵內史張闓所部四縣並以旱失田闓乃立曲阿新豐塘灌田八百餘頃計用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二十工以擅興造免官後公卿並為之言詔以闓為大司農
16
17
元嘉中
18
欲穿渠浛揚州刺史王濬以淞江滬瀆壅噎不利欲従武康穿渠浛直出海口修陽湖當時因湖之廢修之成良疇數百頃
19
20
天監九年
21
築謝塘彭城令謝法崇築屬鎮江
22
大通三年
23
漕大瀆吳郡水災有上言當漕大瀆以㵼淞江者詔遣前交州刺史王奕假節發吴吳興信義三郡人丁就役
24
大同中
25
浚梁溪屬無錫
26
重浚青塘屬湖州梁吴興太守柳惲重浚青塘後人思柳公徳政易名柳塘
27
大業六年
28
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郡八百餘里以備東巡
29
萬嵗登封元年
30
築富陽捍江隄縣令李浚築隄東自海江西至筧浦以捍水患貞元七年縣令鄭早復修增之
31
開元元年
32
築捍海塘起杭州鹽官縣抵淞江袤一百五十里開京口河刺史徐某以郡北隔江舟行繞𤓰埠多風濤之險乃於京口埭下開河二十五里渡江立埭嵗利百倍舟不飄沒
33
永泰二年
34
重開練湖従轉運使劉晏刺使韋損之請也大厯中
35
鑿杭州六井李泌刺杭州以城中水鹵惡引西湖分為六井以便民汲貞元中
36
決水溉田蘇州刺史于頔繕完隄防疏鑿畎澮列樹以表道決水以溉田元和二年
37
開塘湖決堰觀察使韓皋刺史李素開常熟塘湖州刺史范傳正開平望官湖并疏去長興西湖中田及決去諸堰以復古跡
38
五年
39
隄松江王仲舒治蘇隄松江為路
40
開泰伯瀆屬無錫
41
浚孟瀆刺史孟簡既開泰伯瀆復浚孟瀆袤四十一里溉田四十餘頃天祐元年
42
吳越王錢氏置都水營田使以主水事募卒為都名曰撩淺
43
南唐
44
昇元中
45
浚練湖丹陽令呂延真既浚練湖復作㪷門以通灌注保大初
46
修孟瀆水門
47
48
天禧二年
49
導五湖運使張綸經度崑山常熟疏五湖導太湖入海復嵗租六十萬乾徳元年
50
詔蘇湖秀疏導壅閼三州積水害稼詔發鄰郡兵疏導壅閼仍令發運使董之又遣軄方員外郎楊及催督
51
天聖初
52
築隄浚潦天聖元年蘇州水壊太湖外塘又海防支渠湮塞詔轉運使徐奭江淮發運使趙賀董其事自市涇以北赤門以南築石隄九十里浚積潦自吴江東赴海復良田數千頃流民得自占者三萬六千家嵗出租苗三十萬
53
七年
54
開潤州新河天聖七年五月兩浙轉運使言潤州新河工畢降詔奬之景祐元年
55
疏導諸水時范仲淹守鄉郡上書宰臣具言水利親歴海濵開浚五湖東南入吴淞江東北入於海用錢糧一十八萬三千五百貫石自後置農田水利使者專管湖塘河渠趙運使任內用錢糧四十三萬八千有竒是時轉運使亦委平江節度推官張去惑分捍水道寳元元年
56
疏盤龍滙及滬瀆入海時兩浙轉運使葉清臣以太湖民田為豪右據上㳺水不得洩而民不敢訴遂請疏云云民賴其利
57
慶厯元年
58
開顧㑹浦知華亭縣錢貽範所開
59
二年
60
築太湖隄浚港浦通判李禹卿言松江風濤多敗漕舟遂築長隄界淞江太湖之間橫截五六十里又修荻塘通湖州凢九十里常州許恢浚申港凡三十八里澡子港自江口浚之凡四十里戚墅港自湖口浚之凡九十里時知常熟縣范淇浚金涇鶴瀆二浦三年
61
浚孟瀆知武進令楊澳諭民疏孟瀆通江浚顧塘河知常州李餘慶浚顧塘河益引恵明河水注之漕渠復開濬河曰三十年當有魁天下者後果如其言
62
浚蒜山河屬鎮江兩浙轉運副使鄭向疏蒜山漕渠抵於江人便利之皇祐中
63
浚常州運河知武進令葛閎以運河積水害田疏導四十里募里豪得粟二萬斛以給役
64
至和二年
65
開崑山塘主簿丘與權開又名至和塘嘉祐初
66
開顧㑹浦轉運使沈立開崑山顧浦松江顧㑹浦四年
67
招置蘇州開江兵士立吳江常熟崑山城下四指揮
68
修常州運河知常州陳襄以太湖積水遏運河不得入江為民田患立法浚之其患遂息
69
五年
70
作田塍轉運使王純臣建議請令蘇湖常秀作田塍位位相接以禦風濤令縣官教誘殖利之户作塍岸定其勸課為殿最當時推行之
71
六年
72
修至和塘浚白鶴滙知州蔡抗行縣按水時轉運使李復圭知崑山韓正彥大修至和塘益加完厚民徳之立塍堨以免水患又開松江之白鶴滙如盤龍之法皆為民利
73
八年
74
常州望亭堰兵士撥𨽻蘇州時轉運司奏常州望亭廢堰兵士撥𨽻蘇州開江指揮於崑山置營興修至和塘
75
治平四年
76
修夾岡河都水監言兩浙相度到潤州至常州界開淘運河廢置堰閘乞令今年住運開修夾岡河道従之
77
熙寧元年
78
詔興修水利命雍元直自昭文編校治浙西河渠二年
79
頒農田水利約束
80
三年
81
遣官相度蘇州水利崑山人郟亶自廣東安撫機宜文字上言蘇州水利具書與圖首言六得六失因上所著書數千言及治田利害七事有㫖令亶至兩浙運司與本路提舉司共同相度
82
五年十二月
83
以郟亶為司農寺丞提舉兩浙水利亶興役調夫經理橫塘縦浦期以五年而蘇州之田畢治民以為擾㑹呂恵卿應召見上言其措置乖方詔命停工亶罷官既沒其子將仕郎僑嗣緝其說亦有建明書見水議考
84
六年
85
浚修浦瀆八月檢正中書刑房公事沈括言浙西江浦淺塞者當浚浙東隄防川瀆湮塞者當修請下司農貸錢募役従之仍命括相度兩浙水利
86
元豐三年
87
開運河賜米三萬石開蘇杭州運河淺澱六年
88
定開江兵級樞宻院裁定蘇州開江兵級八百人専治浦閘元祐三年
89
浚青龍江先是宜興人單鍔上書言水利常平使者調蘇湖秀之人浚青龍江分地程役常熟縣丞郭三益所部前期告辦
90
常州開堰置閘有司既治芙蓉湖為田因開五瀉堰置閘紹聖二年
91
開浚湖浦浙部水溢詔賜緍錢二百萬以賑之轉運副使毛漸奏數州被害即捐二百萬倘仍嵗如之將何以繼請官貸錢七十萬緍起長安堰至鹽官徹清水浦入海無錫浚芙蓉湖武進疏廟堂港常熟疏梅李涇以入楊子江又開崑山七□港下張浦東北導松江開大盈顧㑹二浦東南浚柘湖新涇下金山小官浦皆入於海自是水不為患重浚練湖知丹陽縣蘇京募民重浚練湖易置㪷門
92
元符三年
93
詔蘇湖秀州凡開治運河浦港溝瀆修築隄㟁開置㪷門水堰等並役開江兵卒
94
崇寧元年
95
置提舉司置提舉淮浙澳閘司於蘇州以知崑山縣鮑朝懋提舉管幹二年
96
開淘吳淞江宗正丞徐確提舉常平考禹貢三江之說以為太湖東注於海淞江正在其下流向來潮泥湮塞水溢為患請自封家渡古江開淘至大通浦直徹海口七十四里以常平緍錢米十八萬三千餘充調夫之費因令飢民就食確躬操畚臿先之水道遂通或言飢民就役多死降三秩確曰此役不興飢民當駢首以死以此獲愆吾所願也大觀元年
97
疏導淞江
98
三年
99
開江置閘元年九月中書舍人許光凝奏太湖入海然後水有所歸願委官詳究利害十一月詔委本路監司檢按淞江故道疏導及命陳仲芳為發運司屬官相度蘇州積水三年兩浙監司奏請開淘吳淞江復置十二
100
大觀中
101
重建黃田上下閘屬江隂
102
政和六年
103
興修水利
104
宣和元年
105
修港浦
106
二年
107
修圍政和六年差戶部趙霖具逐浦經久利害赴尚書省指說霖上其說九月詔差霖充兩浙提舉常平興修水利開浦置閘仍差童師敏充承受奏報文字霖受任復條其亊目以聞宣和元年興工前後修一江二港四浦五十八瀆二年霖又應詔修圍常湖宣和中
108
開新泊河屬鎮江六年八月勅鎮江府旁臨大江舟楫往來每遇風濤在港河容泊聞西有泊河可以避急嵗久湮廢宜令發運司計度深淺浚治以免沉溺之患遂開是河
109
政和中
110
修江隂縣河港堰閘復開餘杭上下二湖縣令江袤躬訪利害紹復前績後紹熙中畿漕黄黼復加修浚
111
重和元年
112
浚塘知崑山吴昉浚至和塘
113
紹興二年
114
浚沿湖七十二漊水入太湖屬湖州知州王回浚四年
115
開華亭海河鹽官丞王玨開華亭海河二百餘里通漕灌田民享其利浚練湖易置㪷門知丹陽縣郭京以漕渠嵗久湮塞因募民浚湖度地易置㪷門十數
116
七年
117
置呂城石墶及夾岡二㪷門兩浙運使向子諲所置十五年
118
開顧㑹浦通判曹永開
119
重築元豐等塘邵文炳築
120
二十四年
121
開白茆港時大理丞周環言臨安平江湖秀四郡低田多為太湖積水浸灌縁溪山諸水連接併歸太湖東南由淞江入海東北由諸浦入江其沿江洩水惟白茆浦最大望令有司相視開決二十八年詔以御前激賞酒庫錢平江府如數給之二十九年正月興工従常熟東柵至雉浦入丁涇開福山塘自丁涇口至尚墅橋北注大江分殺水勢二十八年
122
詔兩浙漕臣及監察御史任古按視興修水利二十九年
123
禁圍裹湖田知平江府陳正同上言相視到常熟諸浦舊來雖有潮沙之患每得上流迅湍可以推滌不致淤塞後被人戸圍裏湖瀼為田認為永業乞加禁止有㫖明立界至違者以違制論
124
隆興元年
125
監進院獻治田三議李結獻治田三議曰務本曰協力曰因時二年
126
開諸浦時浙西郡國皆大水詔江浙勢家圍田湮塞流水諸州守臣按視以聞平江府委陳彌作相度彌作乃上其宜先治者十浦并合開圍田一十三處詔令守臣沈度依狀開決許浦自梅李塘至雉浦口東白茆浦自黃沙港至支塘崔浦自丁涇塘至浦口黄泗浦自十字港至奚浦口茜涇浦自界涇至鴨頭塘下張浦自東海㳌至千步涇七了浦自梅浦至李漕涇川沙浦自梅㳌至陸鶴浦楊林浦自楊林橋至陶家港掘浦自海口至五聖港並開治之
127
乾道元年
128
招置額闕開江兵卒陳彌作沈度又言新開諸浦並皆通海潮進則沙隨入潮退則沙沉墜輒致壅塞今照舊招置額闕開江兵卒次第開浚従之
129
二年
130
開通波塘置張涇堰閘轉運副使姜詵開浦置閘浚申港利港轉運使姜詵與知江隂軍徐藏浚申利二港共二十九里深九尺濶六丈而下流之廣倍焉又蔡涇閘舊惟用木至是以石易之
131
五年
132
增置撩湖軍兵専一管轄不許人戸佃種茭菱及因而包占隄㟁七年
133
修華亭瀕海十八堰知秀州丘崈修葺各堰遂移新涇堰於運港九年置監堰官於顧亭林以防鹽運私發諸堰後堰外隨潮沙漲牢不可壊二州之田得免鹹潮浸灌之患
134
八年
135
復浚潤州河郡守宋貺自利涉門北浚至江口淳熙元年
136
浚常熟許浦詔平江守臣與許浦駐劄戚世明開浚二年
137
復浚蘇松諸浦兩浙運副姜詵奏開常熟黃泗浦崔浦許浦白茆浦而許浦最急時兩浙運判陳峴言徧歴平江常州江隂諭民併力開浚川港尋命提舉薛元鼎相視太湖利害詔馮堪開浚許浦自雉浦至梅李道通橋三十八里自道通橋至許浦口一十六里元鼎又奏開運河五十四里
138
立庸田司於平江撩漉吳淞江沙泥浚各閘舊河與瀆渠及松江之張涇通波南北俞塘鹽鐵官紹盤龍蒲滙六磊石浦等塘
139
六年
140
浚至和塘發運使魏峻疏至和塘東自夾潮塘西至戴墟浦亘四十餘里浚常州後河初崇寜元年知常州朱彦浚後河未㡬復塞淳熙十三年林寔繼之重浚河復故道袤三百丈濶三十丈深五尺後繼寔者史能之林祖洽俱再加修浚
141
浚列塘置閘常州府所屬
142
重浚運河時董其事者武進丞韓隆胄尉秦膺剛也重修練湖橫壩及諸㪷門初練湖橫壩及東西㪷門順瀆㪷門南北㪷門俱創於唐刺史韋損後屢修至是總領錢糧臣復為修之
143
十三年
144
浚澱山湖提舉浙西常平羅㸃以澱山湖洩水諸道戚里豪強占以為田水壅不洩民田病之命㸃親視開掘農民聞命歡躍不待告諭各裹糧合夫先行掘鑿於是並湖巨浸復為良田
145
十五年
146
開河置閘提舉詹體仁開河置㪷門為旱潦之備重浚丁義瀆屬鎮江後復淤塞土人袁某率衆開浚至今頼之創黄水䃮閏州守陳君仁所為
147
紹熙四年
148
浚閠州市河郡守萬鍾以夹㟁居民一遇大雨往往被浸至是隨宜浚導越十六年淤土壅閼郡守史彌堅復疏潔之
149
嘉泰三年
150
修奔牛閘知武進縣邱濤雋見奔牛閘久壊修之易木以石嘉定元年
151
修築練湖丹徒縣主簿馬榮祖以湖㟁低狭不能蓄水修築湖隄共長四千七百八十二丈下廣三丈六尺上廣一丈二尺
152
浚九里河知常州邢燾與知江隂縣張宗濤浚九里河面之濶為丈者八底則五之深如其底十之一
153
紹定二年
154
置魏江江灣福山水軍三部凡四千人五年
155
修吳江長橋知府吳淵言吳江石塘橋梁摧圮給錢三十萬米一千二百石命邑令李桃修葺植蒲葦楊栁以為捍
156
十年
157
浚錦帆涇知府邱彥橚開錦帆涇以通運河淳祐二年
158
修練湖郡守柯元壽以練湖淤塞請於朝報可遂修湖復閘闢淤加深工完後自為之記景定三年
159
修築練湖㟁埂湖自淳祐以来狭小湮塞者多至是朝廷以此委之浙西憲憲委之倅宰時丹陽知縣趙必棣建議上聞遂支撥安邉太平庫㑹子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一貫文平江府支米九百石収買竹木僱募人工以為修築之計
160
前進士胡恪開修三江五滙三江包於太湖五滙三十六浦四十二灣常曲為之制則水有所歸永不為患乃詔給簿尉俸隨司門員外郎李公傳相度開修三江積水後轉運提刑提舉司言開淘吳淞江湮塞去處自大盈諸浦洩水入海凡用二百二十二萬七千八百一十五工錢糧一十八萬三千九十八貫
161
咸淳中
162
重浚東蠡河屬常州捐金募工者郡人靈甫也六年
163
改作潤州程公上下二壩郡守趙溍作
164
至元十三年
165
作金壇南壩
166
二十四年
167
導婁江本年水潦為災宣慰朱清諭上户開浚自婁門導水入於海三十一年
168
浚練湖疏浚河水及修築隄㟁斗門石䃮函管咸一新之大徳二年
169
立浙西都水庸田司中書省奏立都水司於平江路八年
170
立行都水監浚吳淞江中書省淮浙江行省咨任仁發言吳淞江淤塞奏立都水監仍於平江中書以聞特命行省平章撤里提舉修浚一切便宜經畫以淞江故道湮塞西自上海縣界東抵嘉定石橋洪迤邐入海袤三十有八里
171
九年
172
重浚練湖陳庸有記
173
至大初
174
督治田圍江浙行省以去嵗水旱災傷田禾不收即今春首農作將興各處田圍髙下不等今修陂塘圍㟁溝渠曉諭農家須要依法修置遇旱車水澆救遇潦泄水通流㑹集行都水監官李都水請究得修浚之際田主出粮佃户出力係官圍田若無總佃貧窮無力不能修浚量其所需官為借貸收成日抵數還官事有成效勸農正官定擬陞賞聞奏失誤者治罪其抛荒積水田土多因租額太重無人承佃勸諭當鄉富上人戶自備工本修築成圍聴令佃種為主抛荒官田止納原租初年免徵次惟半而三甫全積荒則三年後第依民田輸稅
175
泰定元年
176
浚吳淞江修漕渠開挑練湖浙江行省請命都水少監任仁發修治平江淞江通海河道壅塞開吳淞江鎮江漕渠自江口至呂城一百三十二里并練湖用建康常州平江江隂本路五郡人夫
177
復立都水庸田使司置石閘元年浙江行省以平江松江通海河道比年壅塞官民勢豪侵占水面挿蒔蘆葦復為蕩田以致水不通流遞年水旱相仍官民虧失大利二年中書右丞旭萬傑奏吳淞江等河若不設立衙門管領毎次挑浚費錢糧損民力松江府正管兩縣別無親管事務將松江府革罷兩縣撥屬嘉興路依先設立都水庸田使司專管任先所管勾當以任仁發為肅政亷訪副使従之仁發等因上言吳淞江等處河道今已開通擬合瀦閉附江達海分流支港於平江嘉定州之趙浦嘉興上海縣之潘家浜烏泥涇三處各置閘二座設官管領依時啟閉以遏渾潮使閘內清水一歸於海衝渲江道深濶渾潮不致旁流入江停滯淤塞去害就利以圗經久之計従之天㦄二年
178
罷庸田司復松江府
179
至順中
180
浚江隂縣河江浙行省謂江隂之水由蔡涇北出江口一百五步委同知州事萬某挑浚下閘以西一千八百五十餘丈
181
復開元堰直河置斗門於張涇盤車二堰至正元年
182
浚江并渠堰是年冬十月撈漉吳淞江南北㟁下泥沙浚各閘舊河松郡西門外漕渠至張涇堰凡一十二處長六十三里役夫一十九萬八百四十用米四千七百四十七石鈔二千一百六十四錠各有竒
183
復立都水庸田使司中書以浙江行省中書左丞相欽察台開府言浙西水利近年有司失於舉行隄防廢弛溝港湮塞水失故道民受重困今後莫若都水監官嵗委一員分治浙右仍令各處農事正官帶知圍田署銜責任有歸官民兩便及監察御史言擬復立都水庸田使司慎選諸曉水利恪守官箴之人披按圗志討論舊績使専其任責以成效
184
二年
185
修捍海塘都水庸田司修華亭捍海塘式原高一丈面濶一丈底二丈
186
洪武七年
187
浚澡子港知常州府孫用以武進澡子港嵗久淤塞用四邑丁夫開浚臨江置閘九年
188
開至和塘等堰壩長洲縣民俞守仁等訴蘇州汙下上流迅發雖有劉家河難洩衆流之橫潰張氏曽開白茆塘劉家河分殺水勢自歸附来十餘年間並無水害今常熟崑山之民於白茆塘西昆承湖南諸涇及至和塘北諸港汊並為堰壩不使通流致水泛濫遂差官相視開之
189
浚江隂申港一名申浦水入大江東入五瀉西入三江港二十四年
190
浚得勝南新河舊名列塘西北入楊子江二十八年
191
浚江隂縣橫河置安吉縣劉家西鄉等壩安吉縣五沸石山等溝
192
三十年
193
築蠡瀆河堰時武進蠡瀆河湮塞復築堰瀦水以資灌溉三十四年
194
重浚練湖知府劉辰知縣董復事實
195
永樂二年
196
江南大水戸部尚書夏原吉治水初朝廷以蘇松水患為憂命户部尚書夏原吉疏治太常少卿袁復輔之尋遣僉都御史俞士吉齎水利集賜原吉使講究拯治之法而華亭人葉宗行亦上言治水方畧送原吉聴用原吉既得請遂自崑山東南夏駕浦掣吳淞江水由劉家河入海挑嘉定西顧浦引吳淞江貫吳塘亦由劉家河入海浚常熟白茆塘引太湖諸水入揚子江於上海東北浚范家浜接黃浦通流入海用宗行言也
197
三年
198
増修嘉興海塘塘為風潮圮壊適右通政趙居仁按浙以鄰近嘉興九府之民増土修築
199
四年
200
修孟瀆河初洪武二十七年嘗浚孟瀆止通輕舟後閘官陳讓具陳江南漕運之利至是朝廷命通政趙居仁率蘇常等郡丁夫浚導視舊倍加深廣
201
十一年
202
重浚江隂運河
203
五年
204
詔巡撫工部侍郎周忱治水是時廷臣言蘇州之田卑下常有水患宜設法疏浚以利生民詔巡撫侍郎周忱兼總其事忱以呉淞江東連大海西接太湖而北平坦民間開墾成田江水壅塞乃督民開修崑山顧浦親往江上立表江心盡去壅塞自是水得疏洩
205
六年
206
築練湖隄修㪷門知縣陳誼事實七年
207
修田圩通河道本年大水七月十七日颶風各處低圩㟁塍俱衝坍忱奏留官糧府三十萬石縣六萬石賑濟時水利等官先被巡按御史何永芳奏革忱復奏請各官來任未半修治事完
208
八年
209
修浚邊海諸河巡撫侍郎周忱修浚金山衛獨樹營至劉家港諸河九年
210
築海鹽新塘塘屬為風潮所壊是嵗尤甚知府黄懋欲於塘內重築新塘馳疏以聞命工部移檄布按二司勘計物料僉事陳永綜理其事而叅政謝輔繼至相與協力因舊址廣狭鳩工役民起土運石撤其舊而新之外甃巨石中實瓦礫頗為完固
211
景泰間
212
築澱山湖堤知松江府葉冕修湖隄湖北界崑山各較彼此工莫克就冕一視之督府民修築萬餘丈二邑賴之
213
修練湖
214
五年
215
浚白茆等塘是年夏大水淹沒田禾巡撫侍郎李敏知府汪滸躬往相視挑浚青墩浦橫瀝塘以通白茆開三堰引水通鮎魚口仍去海口淤塞約千餘畝
216
天順三年
217
浚吳淞江巡撫都御史崔恭命工浚呉淞江分江為三崑山縣自夏駕口至白鶴江四千六十七丈上海縣自白鶴江至卞家渡四千六十七丈嘉定縣自卞家渡至莊家涇五千五百六十七丈
218
浚鎮江漕河作閘従尚寶少卿凌信言命都御史崔恭浚自京口至奔牛一百六十里各置閘信吳江人
219
作奔牛呂城壩閘壩有官守之四年
220
浚蒲滙等塘巡撫都御史崔恭浚蒲滙塘及新涇四千丈鑿曹家溝南抵新塲二萬丈浚六磊塘鶯脰湖烏泥涇沙竹岡諸水入於黄浦
221
浚江隂城壕
222
重建湖州長橋知府岳璿以長橋嵗久圮壊鳩工重建三洞環之以通水利五年
223
浚九曲港浚胥口塘吳縣知縣樊瑾以香山西南舊有九曲港淤塞已久乃浚之以通舟楫并開胥口
224
成化初
225
築練湖隄及㪷門圅管知縣蔡寔所築七年
226
浚吳淞江東自徐公浦西抵夏駕浦
227
八年
228
置僉事於浙江專治蘇松等府水利是年築捍海塘知松江府白行中築捍海塘初沿海並有塘堤嵗久頽圮七年秋大風海溢漂人畜沒禾稼巡撫都御史畢亨巡按御史鄭銘水利僉亊吳㻞僉議復隄行中承檄委同知傅愷楊憲知華亭縣戴冕知上海縣王崈之督工興築毎浃辰行中輙一臨視越兩月而塘成華亭自海鹽至上海界築三萬四千七百六十有九丈又為外隄起戚漴至平湖界五十有三里用耆民居文呉克平議上海自華亭抵嘉定界築一萬七千七百四十有八丈面濶二丈址倍之髙一丈有七尺
229
修海鹽塘是年七月十七夜風潮大作平地水深丈餘塘石悉皆傾圮叅政邢簡僉事趙銘躬臨按視督府同知楊冠等仍用舊石修築
230
甃吳縣山鄉堰牐築西華石隄呉縣山田苦旱瀕湖田病潦知縣雍泰躬履審視遡流尋源得於穹窿山腰所謂法雨泉者上流為堰下分二道近采香徑瀦之成潭仍甃三石堰各置牐隨水啓閉復市山石由馬跡山西南而東築西華石堤三千一百丈有竒址廣一丈上收八尺以捍禦風濤湖田亦免侵蝕民頼其利
231
九年
232
添設蘇松嘉湖五府勸農水利通判屬縣縣丞各一員使專掌水事以為民利
233
浚宜興便民河并浚觀鶴樓河知宜興縣袁導奉巡撫王恕命募工浚便民河五千四百丈延袤三百里又於觀鶴樓積淤成陸處浚之復闢其東小河達縣南城以避西氿溪之險
234
十年
235
開吳淞江巡撫都御史畢亨與知蘇州府丘霽議開吳淞江自夏駕口至西莊家港嘉定分浚六千三百五十三丈袤共一萬一千七百七丈
236
十三年
237
修海鹽塘是年春海鹽潮水泛溢漂溺居民盧舍甚衆至於八月修捍海塘成浚吳淞江及諸塘浦僉事伍性浚吳淞江中段四十餘里及顧㑹趙屯都䑓諸浦蒲滙楊林新涇等塘又議開吳江長橋淤土以洩湖流工未畢代去仍差主事姚文灝代之
238
𢎞治三年
239
浚江隂縣城濠初江隂縣知縣周斌重浚城濠嵗久為市民所塞築屋以居至是知縣任良才撤屋浚河還於舊規
240
四年
241
浚宜興諸瀆及漕河水利僉事伍性命宜興縣浚湯溪等瀆凡五百六十六丈八年復命縣浚五賢等瀆凡二千六百六丈
242
六年
243
浚宜興葛溪瀆僉亊伍性凡一千四百九十丈淤處盡浚深之七年
244
浚江隂縣申港知縣王傅浚申港北入大江東入無錫五瀉河西通三山港八年
245
命工部侍郎徐貫治水浚塘浦湖港時吳中大水工部侍郎徐貫與主事祝萃㑹同巡撫都御史何鑑委知蘇州府史簡開浚吳江長橋水竇疏太湖之水以及吳淞江委松江府通判郝希賢浚吳淞江自帆歸口至分莊七十餘里葢江口葦荻叢生蔓延數千畝至是悉墾除之以長洲吳江崑山常熟嘉定等縣人夫浚白茆港并斜堰七浦塘袤共二萬四千餘丈并東開鹽鐵塘十八里西浚尤涇七里
246
置分司於蘇州專主水事始差主事祝萃既而仍命姚文灝領其職九年
247
築長洲縣沙湖堤提督水利主事姚文灝見沙湖風浪險惡且多盜賊築堤橫截其中廣三丈袤三百六十丈
248
設導河夫於沿江毎嵗於均徭內編銀貯庫以備興修雇募之用十一年
249
浚宜興河瀆先是九年主事姚文灝命浚仕瀆等四瀆凡八百五十五丈十一年文灝復命浚白龍河是年工部郎中傳潮命浚黃犢等五瀆凡八百五十五丈知縣張偉亦以是年浚運河
250
十二年
251
浚崧子浦松江通判原應宿疏之嵩塘即崧子浦也浚許浦塘知常熟縣揚子器以塘壅塞浚之廣十二丈深八尺長四千三百二十丈得舊石閘於雙墩移置海口謂梅李居於上流復浚之長六千一百三十丈深廣減許浦十之二
252
浚鎮江新港水利郎中傅潮事
253
修築練湖知縣髙謙事
254
浚湖川塘太倉州民吳賢見塘淤塞田失灌溉陳於巡撫都御史彭禮及水利郎中傅潮命蘇州府通判陳暐率州判官黃□浚自徐昌橋至金鷄口凡八千五百十丈入崑山西段又六百丈其廣十丈深九尺
255
十四年
256
浚宜興港瀆工部郎中臧麟浚莊前港并丁山等瀆凡六百六十丈又浚盛瀆鴉瀆凡六百八十丈
257
十五年
258
重浚黃田閘江隂知縣徐禎時浚
259
十六年
260
修鎮江河溝壩堰凡一百四十處十七年
261
修宜興後河三郎中臧麟修
262
正徳三年
263
築鎮江博望新閘閘舊在九曲河口其圮已久正統間邑人孫某捐貲別建於嘉山下嵗久復圮至是又即博望故基東數十步建新閘與嘉山閘相攝水利始通
264
命都御史俞諫治水
265
六年
266
浚江隂利港都御史俞諫命通判溫應璧縣丞黄霆浚七年
267
浚江隂新溝港九里河通判溫應璧浚新溝港縣丞黄霆浚九里河浚宜興河瀆浜港先是宜興永安等河瀆港浜俱淤塞都御史俞公命知縣劉一中縣丞李延珏重浚凡七萬二千四百三十二丈
268
本年改設浙江兵備副使帶管蘇松水利浚常州運河知府李嵩以運河淤塞復加浚治民甚利之
269
修海鹽塘通判韓士賢與知縣辛九齡重築海塘自教塲迤邐而周二百四十丈翁家塘上塘共六百五十丈了义塘三千三百丈澉浦塘一千三百丈龍王塘談家塘又數十丈十五年
270
命工部尚書李充嗣治水添差郎中林文沛顔如先是十四年廷臣以東南水潦為言巡撫御史謝琛請開吳淞江故有是命李尚書奏請屬官巡按御史亦以為請遂差郎中林文沛顔如環顔郎中分管松江杭州嘉興湖州四府及蘇州之嘉定一縣林郎中分管蘇州常熟長洲吳縣及常州鎮江府并太倉鎮海鎮江崇明等衛所其太倉州崑山呉江則顔林二郎中共管
271
十六年
272
開白茆塘林郎中督同蘇州府知府徐讚同知徐乾通判傅潮指揮翁仁廣管理開自常熟東倉起至東海口長一萬七千三百九十二丈五尺深自八尺加至一丈五尺濶始二十八丈加至三十三丈又督同通判萬奎縣丞趙經等開過昆承湖口時涇新開洪草鞋洪蘇家洪南北上州洪中洪周家洪東西錢港尚湖口朱涇界涇陽城湖口雙漕浜姚黃漕新開河廟涇東横涇張庄漊武城涇共一十九條皆白茆之上流也
273
嘉靖元年
274
開吳淞江顔郎中督同蘇州知府徐贊松江知府孔輔蘇州府同知冷宗元等開自夏駕口起至龍王廟舊江口止共長六千三百三十六丈二尺濶一十八丈深一丈二尺又督湖州府同知徐鸞開濬大錢小梅等港并沿湖七十二漊以通太湖之上流蘇州府通判孔賢開濬趙屯大盈道褐等浦以通吳淞江之上流
275
二年
276
開蘇州府各州縣塘港河浦提督水利郎中林文沛命呉縣開光福塘胥口塘共長四千九百四十六丈以洩太湖之水入於婁江吳江縣開王家田港東莊港王家港方家港白浦港倒闗港夏姚河盛市港南盧港共長一千五百八十七丈以通富陽天目嘉興諸水歸太湖出白蜆江入澱山湖太倉州崑山縣開楊林河長八千四百十五丈以洩陽城湖之水於海崑山縣開南大虞浦長一千八百二十二丈以洩陽城湖水使入婁江常熟縣開市河梅李塘福山港共長一萬一千四百九十八丈以洩尚湖之水於楊子江開鹽鐡塘一段長二千六百六丈以洩白茆支流嘉定縣開鹽鐵塘接西練祁長四千三百九十八丈使北達太倉劉家河東通本縣東練祁各入於海本縣又與崑山上海同開吳淞江淤淺處二段共長四千三百七十七丈使澱山等湖之水由是入海開華亭上海塘港郎中林文沛命華亭縣開南橋塘金滙塘官路港站船浜北蟠龍塘南嵩塘官莊涇青村港黃泥漕尹山涇米市塘共長一萬九千四百九十五丈上海縣開舊江走馬塘周浦塘站船浜鹽鐵塘六磊塘共長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丈以洩當湖三泖澱山湖諸水使各通黃浦吳淞江以入於海
277
開常州各縣河瀆郎中林文沛命宜興縣開南朱瀆洋㑹瀆溜溝瀆茭瀆辛瀆干澤瀆長凌瀆丫瀆盛瀆山瀆丁卯瀆辛瀆三千港洞宵圩北枝河鮎魚河莊河萬夀河鳥嘴瀆永安河興旺河長夀河瓦屑河雙橋瀆蘆長河窖莊河盛瀆張墅河共長九千五百八十六丈以洩東西二氿荊溪之水入於太湖武進縣開得勝南新河長七千七百五十丈江隂縣開青陽河西山塘九里河共長九千四百六十一丈以洩運河之水於揚子江無錫縣開閭江港二百四十五丈又開西新河永安河包沿河蘇塘河共長一萬二千五百三十一丈亦以洩運河之水使歸常熟宛山蕩散出白茆諸港
278
重修海鹽塘先是塘為風潮所壊郎中林文沛督率有司修築共長一千三百七十丈三年
279
取回郎中林文沛劄僉事熊允懋帶管四年冬
280
差水利僉事蔡乾
281
五年
282
開蘇州塘港河浦蔡僉事乾督太倉州濬閘頭塘長洲縣濬市河三段自葑門善教橋起至打急路橋止吳縣濬市河七段盤門新橋北起至石灰橋止又興福塘一段崑山縣濬黄昌涇上社塘注浦道褐浦常熟縣濬三丈浦橫瀝塘嘉定縣濬西練祁河趙涇北橫瀝河桃樹浦虬江木瀆港舊江界河南鹽鐵塘雙塘河修海㟁等處
283
浚常州河港修閘蔡僉事行江隂縣濬脫水港馮涇河白蕩河應天河泥塘河蔡港黄山港修黄田閘動支官銀二百一十五兩六錢用之
284
浚松江上海浜塘江蔡僉事督上海縣濬張家浜東村塘馬家浜舊江青龍江等處
285
九年
286
仍差工部郎中朱袞治水二十二年
287
改兵備副使山東按察司帶銜帶管水利二十三年
288
巡按御史呂光洵兩疏題請修治水利二十八年
289
仍兵備副使添設糧儲叅政一員河南布政司帶銜帶管水利
290
三十五年
291
裁糧儲叅政仍改設兵備副使湖廣帶銜帶管水利
292
三十八年
293
巡撫都御史翁大立題請興修水利四十年
294
兵備副使王道行兼管水利四十五年
295
江西左叅政太倉凌雲翼題請臺臣提督水利本年改差巡鹽御史仍勅浙江水利僉事帶管蘇松水利
296
隆慶四年
297
巡撫都御史海瑞開吳淞江開白茆港五年
298
巡按御史劉曰睿題請水利事宜并墾荒則例本年勅巡撫都御史專管水利浙江僉事仍舊萬厯三年
299
修捍海塘是年五月三十日夜海潮氾溢衝坍海塘西自秦駐山東至白馬廟延袤一十八里漂流廬舍溺死人口無筭副都御史謝鵬舉題請修築都御史徐栻吳善言相繼為巡撫築完
300
四年
301
命監察御史林専督三吳水利兼管巡江時水政積廢乃首復練湖次開孟瀆河復濬吳淞江濬吳江長橋兩灘龎山湖口至吳家港泄太湖之水於呉淞濬松江秀州塘蒲滙塘山涇港官紹塘泄泖湖之水於黃浦濬太倉七浦楊林常熟白茆塘三丈浦許浦泄陽城崑承等湖之水於江海濬江隂之九里河山塘河舜河青賜河雷溝武進之白鶴溪太平河順塘河丹陽之九曲河泄運河之水亦入大江築武進無錫江隂之芙蓉湖田圍濬走馬塘以溉嘉定濬大瓦浦赤涇以溉崑山濬橫塘横泖南北盤龍塘沙岡竹岡南橋塘都䑓浦以溉華亭上海及青浦鑿宜興西氿之裏河水頼宣洩風波盜賊之患亦各寜息
302
附治水事實
303
吳江縣太湖諸口丈尺
304
牛毛墩即東湖湖水東北流由廟涇甘泉三江等塘二十里直達龎山湖入吳淞江今東湖盡淤成田止存三大河洩水其由南仁河入者為西水路由十家籪入者為江漕路
305
南仁河濶一百二十丈𢎞治九年定後濶二十三丈正徳十三年定北折為西水路濶七丈長十八里至長橋河又東北折為東水路濶二十三丈正徳十三年定凡十八里至白龍甘泉三江等橋其附南仁洩水南倉等港凡十俱濶四五丈又附南滧港濶五丈東出徹浦又附中滧港濶九丈東出甘泉
306
江漕路濶一百二十丈𢎞治九年定北流至廟涇大浦廟涇港濶六丈東入葉澤湖嘉靖二十三年定大浦港濶七丈長三百丈嘉靖二十年定
307
八斥運河北段東西各長一百三十三丈南北濶九丈南段東西長七百五十二丈南北濶一十九丈三尺白龍橋西二港各濶六七丈去縣治南十二里由東水路沈家港西洩太湖牛毛墩之水
308
徹浦橋港去縣治南九里西接東水路長五十丈東入尚湖濶十丈
309
甘泉橋西濶六十丈東入龎山湖濶六十六丈正徳十三年定後南北長八十丈東西濶十八丈嘉靖二十三年定運河濶十三丈
310
按甘泉橋下有泉清激甘冽烹茗極佳最深處有龍窟焉河東有甘泉祠典祠龍神旱禱輙應波流湍汛舟過禱之諸橋洩水此為最要今上下淤塞日漲為田湖水南泛險移於八斥浦之大浦矣三山橋港濶四丈定海橋港濶十八丈萬頃橋港濶一十一丈仙槎橋港濶六丈俱嘉靖二十三年定
311
三江橋港去縣東南二里范蠡乘舟入三江口即此南段東西各濶三十四丈南北各長五百二十丈其北段東西各濶二十丈南北各長一百丈嘉靖二十三年定
312
按自三江橋至徹浦皆石橋為竇凡一百三十六為橋凡九自西而東一曰三江二曰仙槎塘折而東南三曰萬頃四曰定海五曰三山六曰甘泉七曰通津八曰龔家九曰徹浦皆西承太湖水流入龎山湖
313
觀瀾港濶一丈北入龎山湖自牛毛墩至此為東南洩水第一要處呉家港濶四十三丈𢎞治九年定後濶二十四丈正徳十三年定西接太湖東流不半里北至長橋吳淞江入龎山湖今盡漲南湖皆為蕩分為三港一港東流十里至甘泉濶亦如之一港東北流至長橋三汊口濶亦如之一港流為斜路八里至縣西門濶五丈俱正徳十三年定內湖墓梅里石里八港俱四五丈按此皆𦂳闗要害宜多開河渠以洩湖勢者也長橋河濶一百三十丈其南即湖今淤為田止有牛毛墩東西漕江等路并吳家港等處數漲數濬𢎞治四年濬還為湖嘉靖元年濬南至十字港即三汊口長一百九十九丈濶如舊北至顧公祠濶五十六丈嘉靖二十三年濬南灘上段東長三百九十二丈西長二百四十九丈南濶一百三十四丈北濶一百丈下段垂虹亭基之東西各長八十四丈各濶七十八丈長橋之北養濟院東西長三百七十丈南濶九十一丈二尺北濶九十五丈養濟院至顧公祠東西各長四百一十丈南北濶三百一十丈自顧公祠至龎山湖口東西各長三百一十八丈濶一百一十五丈其唐家坊迤邐西北運河南北各長一百七十丈東西各濶九十丈
314
自吳家港至此為東南洩水第二要處市河三道一自西門至縣治前濶二丈三尺縣治前至東門濶二丈二尺一自利民橋即亭橋至小東門濶一丈二尺一自治安橋至小東水門濶一丈六尺俱洩水入吳淞江
315
平望運河長一百二十六丈濶狹不等已上皆吳江縣治東南𦂳闗水道牛腰涇三分港各濶七丈五尺七里港枕吳江縣治西門外南自流虹橋即弔橋過東濠沿太湖而北凡七里內西受太湖之港凡三曰烏埠港曰西渠曰大姚渠其東洩入吳淞江之港凡六曰北城河曰南倉河曰北倉河曰南柳胥港北柳胥港曰新港
316
𤓰涇港濶二十五丈去吳江縣北九里東過古塘入長洲縣界經縣河微折而南由夾浦橋東入吳淞江內附柳胥潘竒王家滙港俱濶五六丈
317
按吳淞江上流南漸漲而為田去水惟𤓰涇為速故夾浦最險鮎魚口濶一百三十丈去吳江縣治北十八里受太湖水北流滙為齾塘又北過五龍橋入吳縣盤門運河循城而東出黃天蕩經瀆墅湖者入吳淞江經陳湖者則入澱湖三泖分注沙湖至和塘者入於婁江並入大海內有麫杖港濶八丈
318
綺川即莫舍漊濶一百三十丈去吳江縣治北二十里南受太湖水北滙於楞伽山下為石湖
319
白羊灣去吳江縣治西二十里北注越來溪北行十里許出石湖其別支亦出莫舍漊
320
越來溪濶十丈
321
胥口去蘇城西南三十六里屬吳縣濶九丈出胥門大石灰橋
322
已上吳江縣治北𦂳闗水道按新漲阻塞水利講求修浚者自古以迄今則其為害也無疑矣然利害所闗不在上流則在下流而古今又不相沿湖州一郡在吳江上游水源之所由來也下流一阻上流為潦勢所必然此疏浚之說不容不講者夫百畝之田多分河港且猶為利而況利在吳江旁及鄰郡者乎浚吳江利在湖州然則吳江之利何求亦曰浚華上崑嘉云爾此上流下流之別也
323
元大徳八年
324
都水監開江丈尺
325
吳淞江東南黃浦口起至大盈浦口止一萬五千一百丈
326
大盈浦口起至永懐寺東止一千六百丈永懐寺東起至趙屯浦口止一千五百丈趙屯浦口起至陸家浜止二千三百五十丈陸家浜起至千墩浦口新洋江止一千六百丈通計長二萬二千一百五十丈
327
廣二十五丈
328
深一丈五尺
329
330
崔都御史開江丈尺
331
大盈浦東至吳淞江巡檢司二萬二千丈新涇西南蒲滙塘入江四千丈
332
曹家溝平地開至新塲長三萬丈廣十四丈深二丈
333
萬㦄五年
334
開築河堤丈尺
335
蘇州府
336
太倉州
337
大河幹河
338
七浦塘長七千九百三十四丈楊林河長九千六百九十六丈五尺鹽鐵河長六千六百一十八丈五尺吳塘二段共長一千二百七十五丈顧浦長一千九十四丈
339
至和塘長一千五百一十丈二尺石婆河長二千九百六十三丈潞漕塘長二千一十三丈杜漕塘二段共長一千二百八十一丈洪泗浦長二千七百三十丈
340
青魚涇長一百八十六丈支河溝洫三百四十條段共長二十五萬五千三百三丈
341
官塘圩㟁八十五條段共長七萬六千五百七十丈
342
閘壩水闗共三座
343
七浦石閘一座
344
七浦塘壩一座
345
東門水闗一座
346
長洲縣
347
大河
348
閶門運河三段共長一千四百六十丈葑門運河三段共長一百六十丈婁門運河三段共長一千八百丈齊門運河三段共長六百一十丈支河溝洫一百五十八條共長六萬六千六百二十九丈一尺
349
官塘圩堰二千八十五條共長二百七十二萬一千四百一十三丈有竒
350
橋梁四十二座
351
吳縣
352
大河幹河
353
盤門外運河長三百一十五丈閶門外運河長二百三十三丈興福塘長三千四百丈
354
採蓮涇長一千二百六十丈里墅河長三百二丈
355
魯都涇長四千八百丈
356
走馬塘長一千八百八十五丈支河溝洫池塘二百二十八條共長七萬八百四十九丈四尺有竒
357
官塘圩岸三百二條共長三十七萬二千九百八十丈三尺有竒
358
橋梁二座
359
吳江縣
360
大河
361
三江橋運河四段共長一千二百四十丈吳家港河長一百三十丈
362
長橋南北灘河長九百九十四丈八尺龎山湖河長三百八十丈
363
平望賽安橋運河長三十丈大浦橋北運河長一百丈石莊頭運河長三百丈
364
周家莊運河長一百二十丈平望長洲運河三段共長一千丈支河四十五條共長一萬六百丈官塘圩岸六百七條共長二十一萬七千三百二十一丈
365
常熟縣
366
大河幹河
367
耿涇塘長七千一百七十丈白茆塘長八千一百四十六丈三丈浦長四千一百四十丈福山塘長五千三百七十九丈許浦塘長二千三百三十丈橫塘長一千七百八十二丈支河三十一條共長四萬二千二十六丈五尺
368
官塘圩岸四百八十二條共長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三百四丈三尺
369
橋梁九座
370
崑山縣
371
大河幹河
372
至和塘運河長二千一百六十七丈吳淞江長五千四百一十七丈七尺大瓦浦長五千一百一十丈五尺顧浦長六百六十六丈
373
夏駕浦長二千四百五十丈澱山湖口千墩浦長四百二十五丈二尺小虞浦長二千六百五十丈
374
斜港河長二千一百五十六丈至和塘長八百三十一丈蹌開河長三百一十九丈杜痴港長五十丈五尺
375
陸涇長一百丈
376
陸虞浦長三千六百五十五丈注浦長三千二百八十丈西宿河長二千六百三十丈鷄鳴塘長一千八百丈
377
坵墟河長五百四十九丈錢涇河長五百四十丈
378
漢浦塘長三千一百四丈支河五十七條共長三萬三千三百四十一丈七尺
379
官塘圩岸九百八十五條共長五十二萬五千八百六十八丈二尺
380
石閘二座
381
千墩浦口閘一座
382
夏駕河口閘一座
383
橋梁一十八座
384
嘉定縣
385
大河幹河
386
顧浦長五千四百二十一丈吳塘長五千三百五十七丈五尺西練祁運河長二千三百丈湄浦河長二千九百六十五丈華亭涇長三千六百九十四丈南翔市河長一千丈
387
虯江二段共長一千五百五十二丈青岡橫瀝二段共長三千三百丈彭越浦長二千四百七十二丈南鹽鐵長四千七百九十三丈北橫瀝長四千七十九丈西運幹河長三千六百二十五丈錢涇長七百八十丈
388
蟠龍塘長二千一百八十四丈鷄鳴塘長三千七百五十丈漳浦長三千九百七十一丈新涇長二千丈
389
東西馬路塘長二千一百六十二丈五尺孫浜長三千九百八十四丈
390
東馬路河長四千九百五十丈項涇長二千四百丈
391
走馬塘長五千八百五十丈徐公浦長四千四百三十五丈蕰草浜長一千八百丈
392
沙洪蘆涇二條共長四千一百二十六丈支河溝洫一百二十七條共長八萬一千一百七十七丈七尺
393
圩岸一百二十八條共長二萬九千六百六十二丈四尺
394
崇明縣
395
大河
396
嚮沙楊圭狀中段大河長六千一百七十丈
397
支河溝洫二十條共長一萬四千四百七十八丈
398
海岸五十五條共長三萬七千七百三十丈松江府
399
華亭縣
400
大河幹河
401
秀州塘長二千七百七十六丈南北草塗長一千八十丈蒲滙塘長二千六百六十五丈鹽鐵塘長一千八十丈
402
金山港張涇三乂河長一千四百八十六丈
403
官紹塘長一千三百九十丈八尺金滙塘長三千七百三十八丈東運鹽河長一千三百四十四丈沙岡河長三千二百四十八丈蕭塘河長七千三百丈
404
長浜長二百五十丈
405
大溝河長一百八十丈
406
上橫涇長七百三十丈
407
下橫涇長七百八丈
408
又上橫涇長九百二十六丈北沽浜長九百七十八丈陸磊塘長四千八百二十四丈陶行橋西門河長三百四十一丈楊巷鎮河長一百一十八丈中段蒲滙菖蒲河長二百七十五丈北段菖蒲浜長一百三十丈
409
新涇河長一千五百一丈譚界涇長三百八十丈
410
張宅河長三百八十丈
411
小鹽鐵塘長七百六十四丈黃動浜長四百八丈
412
楊涇長八百丈
413
葉涇河長九百三丈
414
莊家行河長四百一十五丈吳塘長六百丈
415
停林鎮市河長六百四十丈南橫瀝長一千二百丈
416
南橋塘長四百一十五丈蟠龍塘長九百八十丈
417
連界青浦縣蟠龍塘長二百七十五丈通坡塘長二百六十五丈
418
竹岡河長二千三百六十丈支河五十八條共長三萬二千五百七十四丈四尺
419
官塘圩岸堰壩三百五條共長一十四萬八千三百八十丈九尺
420
橋梁七座
421
上海縣
422
大河幹河
423
蒲滙塘三段共長二千四百五十丈竹岡河長二千五十四丈
424
周浦塘長三千一百七十九丈望海塘長一千三百五十丈陸磊塘長四千一百七十八丈三竈港長三千四百六十丈內外橫港二段長六千一百五十五丈四竈港長三千六百六十丈
425
鹽鐵塘二段長三千九百三十五丈都臺浦中段長二千九百八十七丈嚴茂塘長二千七百六十丈
426
馬家浜二條長二千二百三十七丈新羅瀝長二百四十丈
427
二竈港長三千四百八十丈肇嘉浜城內河長五百三十一丈城外肇嘉浜長一百一十丈新港西門河長二千六百一十三丈沙洪河長一千五百七十七丈五尺莊家涇長二千三百四十丈
428
東郭浦長七百八十丈
429
西郭浦長一千二百九十二丈都臺浦中流長三千八百三十五丈侯家浜長二百七十五丈
430
八竈港長四千九百五十丈走馬塘長一千八百丈
431
沙塗港長三百五十丈
432
支河溝洫十五條共長三萬三千五丈橋梁四座
433
石閘一座
434
薛家浜石閘
435
青浦縣
436
大河幹河
437
吳淞江長九百丈
438
大小山涇港長一千一百二丈顧浦長一百九十四丈
439
浦江長七百三十丈
440
城濠長一百八十二丈四尺尤秀涇長五千九百八十二丈孔宅涇長一千二百丈
441
橫塘河長七百三十七丈五尺蟠龍塘長三千九百四十八丈三尺橫泖長一千八百九十三丈
442
澱山湖口長九十六丈
443
支河三十三條共長一萬七千二百一十五丈七尺
444
圩岸五百六十九條共長三十七萬八百一十一丈五尺
445
常州府
446
武進縣
447
大河
448
孟瀆河長七千四百九十丈白鶴溪河長二千八十九丈太平河長二千二百一十丈舜河二段共長二千七百三丈東倉運河長一千八十丈奔牛閘旁運河二段共長一百三十五丈五尺
449
青絲港長三百二十丈
450
錢塘河長一千三十丈
451
興隆河長一千二百五十丈橫溝河長七百一十六丈吳涇長一千二百丈
452
徐洪港長一千五百七十丈漕溝支河長三千二百丈安寜河長三千七百八十八丈延夀河長一千九百五十丈剩銀河長二千四百八十一丈養濟河長一千六百丈
453
通濟河長一千六百丈
454
利大河長三千七百丈
455
小深河長二千七十丈
456
塘口河長一千九百五十四丈西河洞河長九百七十七丈北洞子河長一百丈
457
北順塘河長一千九百二十丈老鸛觜河長八百五十丈支河溝洫池塘五百三十二條共長九萬三千四百四十四丈一尺
458
官塘圩岸二百八十八條共長一十六萬四千七百一十丈六尺
459
閘八座
460
奔牛萬縁橋石閘一座
461
甘家壩石閘一座
462
奔牛石閘一座
463
梅思壩石閘一
464
雙廟壩石閘一座
465
大運河木閘一座
466
黄天蕩蘆埠港沈河口石閘二座橋梁十一座
467
無錫縣
468
大河
469
南門弔橋運河長七百五十丈大市橋河長一百七十丈察亭河長二百五十丈
470
廟蕩河長三百丈
471
南塘河長一千五丈
472
城市河長一千五十丈
473
嚴埭河長一千三百丈
474
花渡河長七百丈
475
石灰橋河長二百五十丈李富涇河長五百五十丈支河三十九條共長二萬一千九百七十六丈
476
官塘圩岸三百六十六條共長七萬五千九百四十一丈九尺有竒
477
閘壩九座
478
五牧運河木閘一座
479
爛港壩長一十三丈
480
鴻塘尖壩長一十丈
481
金城港壩長一十丈
482
西葑壩長一十丈
483
楚家壩長八丈
484
徐瀆壩長二十三丈
485
東壩長二十四丈五尺
486
余瀆壩長九丈
487
橋梁二十四座
488
江隂縣
489
大河幹河
490
舜河長一千九百三十二丈五尺有竒利港長四千三百二十丈
491
青暘運河長三千七百五十丈順塘河長二千一十五丈九里河長一千三百四十九丈北橫河長六百丈
492
山塘河長一千九百五十六丈東雷溝二段長九百六十丈西雷溝二段長一千三百六十丈桃花港長五千九百五十五丈蘆埠港長二千七百八十二丈支河八十九條共長三萬四千四百四十三丈
493
圩岸一百六十二條共長六萬二千五百五十七丈六尺
494
橋梁一十七座
495
閘六座
496
黃田閘一座
497
蔡涇閘一座
498
新涇閘一座
499
南北東三門外三淺閘
500
宜興縣
501
大河
502
西氿閃溪裏河長二千四百一十四丈五尺
503
支河溝洫一百五條共長九千八百九十二丈八尺
504
圩岸一千五百七十三條共長一十六萬一千一百四十六丈五尺
505
橋梁十座
506
壩閘一座
507
蔣敏公圩濠口壩閘
508
靖江縣
509
幹河
510
瀾港河長一千五百五十一丈孤山港河長一千五百七十丈支河一百七條共長四萬六千六百一十四丈
511
圩岸一百七條共長一萬二千七百丈七尺橋梁一座
512
鎮江府
513
丹徒縣
514
大河
515
運河凡四濬共長一萬七千二百六十五丈七尺
516
黃堰河凡三濬共長二千八百二十五丈鐵猫長一千二百二十丈
517
穿城大河長一千二百五十丈支河溝洫一百二十條共長四萬九千三百三十七丈七尺
518
官塘圩岸五十一條共長二萬一千八百四十六丈
519
閘壩七座
520
南閘一座
521
京口閘一座
522
丹徒鎮木閘二座
523
新港閘一座
524
新豐鎮木閘一座
525
陳免壩一座
526
橋梁二座
527
丹陽縣
528
大河
529
運河凡四濬共長一萬二千六百八十七丈五尺
530
白鶴溪凡二濬共長一萬四千四百五十五丈
531
呂瀆河長二千六十丈五尺支河溝塘三十一條共長二萬三千六百九十三丈
532
圩岸湖埂二十四條共長五千八百五十三
533
閘九座
534
永和門外橋閘一座
535
西閘一座
536
嘉山王家閘一座
537
練湖䃮閘一座
538
呂城北河閘一座
539
吕城舊閘一座
540
練湖三閘
541
橋梁十四座
542
金壇縣
543
大河
544
運河凡三濬計長五十七里六千二百八十丈
545
䕃風河長二十八里
546
支河三條共長一百八十里九百六十丈溝塘四十一條共長七千八十九丈圩岸一百四十四條共長九萬六千九十七丈二尺
547
閘七座
548
低莊閘一座
549
小墟閘一座
550
橫塘閘一座
551
建昌圩石閘一座
552
七里橋閘一座
553
前闗岸閘一座
554
大蕩石閘一座
555
橋梁二座
556
三吳水考卷十五
URN: ctp:ws59448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