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

《卷四》[View] [Edit] [History]

釋訓第三》

1
[疏]釋曰:案《釋詁》云:「訓,道也。」《周禮·地官》有土訓、誦訓。鄭司農注云:「謂以遠方土地所生異物以告道王也。」後鄭云:「玄謂能訓說土地善惡之勢,誦訓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為,及時事。」然則此篇以物之事、義、形、貌告道人也,故曰「釋訓」。案此所釋,多釋《詩》文,故郭氏即以《詩》義解之。
2
明明、斤斤,察也。皆聰明鑒察。○斤,居覲反。
3
[疏]「明明、斤斤,察也」。○釋曰:舍人曰:「明明言其明甚。」孫炎曰:「明明,性理之察也。」《大雅·常武》云:「赫赫明明。」舍人:「斤斤,物精詳之察也。」孫炎曰:「斤斤,重慎之察也。」《周頌·執競》云:「斤斤其明。」明鑒察也。
4
條條、秩秩,智也。皆智思深長。○條,由。
5
[疏]「條條、秩秩,智也」。○釋曰:皆智思深長也。《小雅·賓之初筵》云:「左右秩秩。」言其威儀審智不失禮也。
6
穆穆、肅肅,敬也。皆容儀謹敬。
7
[疏]「穆穆、肅肅,敬也」。○釋曰《周頌·》篇云:「有來,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此皆祭之時容儀謹敬也。
8
諸諸、便便,辯也。皆言辭辯給。○便,婢綿反。
9
[疏]「諸諸、便便,辯也」。○釋曰:皆言辭辯給也。《論語》云:「便便言。」《小雅·采菽》云:「平平左右。」毛傳云:「平平,辯治也。」便、平,古今字。
10
肅肅、翼翼,恭也。皆恭敬。
11
[疏]「肅肅、翼翼,恭也」。○釋曰:皆恭敬也。《大雅·思齊》云:「肅肅在廟。」《大明》云:「維此文王,小心翼翼。」言文王及群臣恭敬貌也。
12
ńń、優優,和也。皆和樂。○<廣>,於容反。
13
[疏]「ńń、優優,和也」。○釋曰:《大雅·思齊》云:「在宮。」《商頌·長發》云:「敷政優優。」此皆人君德政和樂也。
14
兢兢、憴々,戒也。皆戒慎。
15
[疏]「兢兢、憴々,戒也」。○釋曰:《小雅·小》云:「戰戰兢兢。」《大雅·抑》篇云:「子孫繩繩。」此皆小心戒慎也。繩、繩音義同。
16
戰戰、蹌蹌,動也。皆恐動趨步。
17
[疏]「戰戰、蹌蹌,動也」。○釋曰:《小》云:「戰戰兢兢。」《楚茨》云:「濟濟蹌蹌。」此皆恐動趨走、威儀謹敬也。
18
晏晏、溫溫,柔也。皆和柔。
19
[疏]「晏晏、溫溫,柔也」。○釋曰:《衛風·氓》篇云:「言笑晏晏。」《大雅·抑》篇云:「溫溫恭人。」此皆寬緩和柔也。
20
業業、翹翹,危也。皆縣危。
21
[疏]「業業、翹翹,危也」。○釋曰:《大雅·召》云:「兢兢業業。」《豳風·鴟》云:「予室翹翹。」此皆縣危恐懼也。
22
惴惴、心堯々,懼也。皆危懼。○惴,之瑞反。心堯,許堯反。
23
[疏]「惴惴、心堯々,懼也」。○釋曰:《秦風·黃鳥》云:「惴惴其慄。」《豳風·鴟》云:「予維音嘵嘵。」此皆危恐懼戰也。
24
番番、矯矯,勇也。皆壯勇之貌。○番,波。矯,居兆反。
25
[疏]「番番、矯矯,勇也」。○釋曰:《大雅·崧高》云:「申伯番番。」《魯頌·泮水》云:「矯矯虎臣。」此皆武夫壯勇之貌。
26
桓桓、烈烈,威也。皆嚴猛之貌。
27
[疏]「桓桓、烈烈,威也」。○釋曰:皆威武嚴猛之貌。《周頌·桓》篇云:「桓桓武王。」《小雅·黍苗》云:「烈烈征師。」
28
、赳赳,武也。皆果毅之貌。
29
[疏]「、赳赳,武也」。○釋曰:《大雅·江漢》云:「武夫。」《周南·兔》云:「赳赳武夫。」此皆武夫果毅之貌。《左傳》:「殺敵為果,致果為毅。」
30
藹藹、濟濟,止也。皆賢士盛多之容止。○藹,烏害反。濟,子禮反。
31
[疏]「藹藹、濟濟,止也」。○釋曰:《大雅·卷阿》云:「藹藹王多吉士。」《小雅·楚茨》云:「濟濟蹌蹌。」此皆王朝賢士盛多之容止也。
32
悠悠、洋洋,思也。皆憂思。○思,賜。
33
[疏]「悠悠、洋洋,思也」。○釋曰:《鄭風·子矜》云:「悠悠我思。」《邶風·二子乘舟》云:「中心養養。」此皆想念憂思也。洋、養音義同。又《中庸》云:「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鄭玄云:「洋洋,人想思其傍ㄊ之貌。」
34
蹶蹶、,敏也。皆便速敏捷。○,夕。
35
[疏]「蹶蹶、,敏也」。○釋曰:《唐風·蟋蟀》云:「良士蹶蹶。」《小雅·楚茨》云:「執爨。」此皆便速敏捷於事也。
36
薨薨、增增,眾也。皆眾夥之貌。
37
[疏]「薨薨、增增,眾也」。○釋曰:《周南·螽斯》云:「螽斯羽,薨薨兮。」《魯頌·宮》云:「徒增增。」此皆人物眾夥之貌。楚人謂多為夥。
38
、遂遂,作也。皆物盛興作之貌。
39
[疏]「、遂遂,作也」。○釋曰:皆物盛興作之貌也。《魯頌·泮水》云:「皇皇。」
40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麗美艷之貌。○佗,陀。
41
[疏]「委委、佗佗,美也」。○釋曰:李巡曰:「皆寬容之美也。」孫炎曰:「委委,行之美。佗佗,長之美。」《詩。風·君子偕老》云:「委委佗佗。」毛傳云:「委委者,行可委曲從迹也。佗佗者,德平易也。」是皆佳麗美艷之貌也。
42
氏心氏、惕惕,愛也。《詩》云:「心焉惕惕。」《韓詩》以為悅人,故言愛也。心氏心氏未詳。○心氏,徒啟反。
43
[疏]「心氏心氏、惕惕,愛也」。○釋曰:李巡曰:「心氏心氏,和適之愛也。」注「《詩》云:心焉惕惕」者,《陳風·防有鵲巢》文。云「《韓詩》以為悅人,故言愛也」者,燕人韓嬰為《詩》作傳,名曰《韓詩》。以此惕惕為悅人,故言愛也。
44
、格格,舉也。皆舉持物。
45
[疏]「、格格,舉也」。○釋曰:皆謂舉持物也。
46
蓁蓁、孽孽,戴也。皆頭戴物。
47
[疏]「蓁蓁、孽孽,戴也」。○釋曰:《周南·桃夭》云:「其葉蓁蓁。」《衛風·碩人》云:「庶姜孽孽。」此皆頭戴物,婦人盛飾貌。
48
懕々、是々,安也。皆好人安詳之容。○懕,於古反。是,題。
49
[疏]「懕々、是々,安也」。○釋曰:《秦風·小戎》云:「厭厭良人。」毛傳:「厭厭,安靜也。」孫炎曰:「是是,行步之安也。」《魏風·葛屨》云:「好人提提。」毛傳云:「提提,安諦,謂行步安舒而審諦也。」此皆好人安詳之容也。
50
祁祁、,徐也。皆安徐。
51
[疏]「祁祁、,徐也」。○釋曰:皆安徐也。《豳風·七月》云:「春日,采繁祁祁。」
52
丕丕、簡簡,大也。皆多大。
53
[疏]「丕丕、簡簡,大也」。○釋曰:《書·立政》云:「以並受此丕丕基。」《周頌·執競》云:「降降簡簡。」是皆多大之稱。
54
存存、萌萌,在也。萌萌,未見所出。
55
[疏]「存存、萌萌,在也」。○釋曰:謂存在也。《易·繫辭》云:「成性存存。」萌萌,字書作𢡗,《說文》云作蕄,郭云「未見所出」。
56
懋懋、慔々,勉也。皆自勉強。○懋,茂。慔,暮。
57
[疏]「懋懋、慔々,勉也」。○釋曰:皆自勉強也。《書》曰:「懋哉懋哉。」慔與慕同。
58
庸庸、慅々,勞也。皆劬勞也。○慅,蚤。
59
[疏]「庸庸、慅々,勞也」。○釋曰:皆劬勞也。有功庸者,皆勞也。《小雅·巷伯》云:「勞人草草。」毛傳云:「草草,勞心也。」又《陳風·月出》云:「勞心慅兮。」慅、草音義同。
60
赫赫、躍躍,迅也。皆盛疾之貌。○赫音釋。
61
[疏]「赫赫、躍躍,迅也」。○釋曰:孫炎云:「赫赫,顯著之迅。」《大雅·常武》云:「赫赫業業。」毛傳云:「赫赫然盛也。」《巧言》詩云:「躍躍兔。」是皆顯盛迅疾之貌。
62
綽綽、爰爰,緩也。
63
[疏]「綽綽、爰爰,緩也」。○釋曰:皆寬緩也。《小雅·角弓》云:「綽綽有裕。」毛傳云:「綽綽,寬也。」《王風·兔爰》云:「有兔爰爰。」毛傳云:「爰爰,緩意。」郭云「悠悠、、丕丕、簡簡、存存、懋懋、庸庸、綽綽,盡重語」者,言此數字單言之,其義亦同。但古人有重語者,故復出之。
64
坎坎、蹲蹲,喜也。皆鼓舞懽喜。○尊,七旬反。
65
[疏]「坎坎、尊尊,喜也」。○釋曰:皆鼓舞懽喜也。《小雅·伐木》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鄭箋云:「為我擊鼓坎坎然,為我興舞蹲蹲然。謂以樂已也。」尊、蹲音義同。
66
瞿瞿、休休,儉也。皆良士節儉。○瞿,居其反。
67
[疏]「瞿瞿、休休,儉也」。○釋曰:李巡曰:「皆良士顧禮節之儉也。」《唐風·蟋蟀》云:「良士瞿瞿。」毛傳云:「瞿瞿然顧禮義也。」又云:「良士休休。」毛傳云:「休休,樂道之心。」皆良士節儉也。
68
旭旭、喬喬,心喬也。皆小人得志╂蹇之貌。○喬,巨虐反。僑,嬌人反。
69
[疏]「旭旭、喬々,╂也」。○釋曰:郭氏讀旭旭為好好。《小雅·巷伯》云:「驕人好好。」鄭箋云:「好好者,喜讒言之人也。」《大雅·板》篇云:「小子喬喬。」毛傳云:「喬々,驕貌。」是皆小人得志╂蹇之貌也。
70
夢夢、訰々,亂也。皆ウ亂。○夢,亡工反。訰,之閏反。
71
[疏]「夢夢、訰々,亂也」。○釋曰:孫炎曰:「夢夢,昏昏之亂也。」《大雅·抑》篇云:「視爾夢夢。」又曰:「誨爾諄諄。」皆是ウ亂也。訰、諄音義同。
72
心暴々、邈邈,悶也。皆煩悶。○心暴,雹。
73
[疏]「心暴々、邈邈,悶也」。○釋曰:心暴々,煩悶也。舍人曰:「邈邈,憂悶也。」《大雅·抑篇》云:「聽我藐藐。」毛傳云:「藐藐然不入也。」是皆煩悶之謂也。
74
儚々、洄洄,惛也。皆迷惛。○儚,亡崩反。
75
[疏]「儚々、洄洄,惛也」。○釋曰:皆迷亂惛惑也。郭《音義》云:「洄本作心圜,音韋。
76
版版、盪盪,僻也。皆邪僻。
77
[疏]「版版、蕩蕩,僻也」。○釋曰:皆邪僻也。李巡曰:「版版,失道之僻也。盪盪者,弗思之僻也。」《大雅·板》篇:「上帝板板。」毛傳云:「板板,反也。上帝以稱王者也。」鄭箋云:「王為政,反先王與天之道。」又《蕩》篇云:「蕩蕩上帝。」鄭箋云:「蕩蕩,法度廢壞之貌。」版、板,盪、蕩音義同。
78
々、炎炎,薰也。皆旱熱薰灸人。○音同。
79
[疏]「々、炎炎,薰也」。○釋曰:皆旱熱之氣薰灸人也。《大雅·雲漢》云:「蘊隆蟲蟲。」毛傳云:「蘊蘊而暑,隆隆而雷,蟲蟲而熱。」又云:「赫赫炎炎。」毛傳云:「赫赫,氣也。炎炎,熱氣也。」、蟲音義同。
80
居居、究究,惡也。皆相憎惡。
81
[疏]「居居、究究,惡也」。○釋曰:李巡曰:「居居,不狎習之惡。」孫炎云:「究究,窮極人之惡。」《唐風·羔裘》云:「羔裘豹,自我人居居。」又曰:「自我人究究。」毛傳曰:「居居,懷惡不相親比之貌。究究猶居居也。」是皆相憎惡也。
82
仇仇、敖敖,傲也。皆傲慢賢者。○敖,五高反。傲,五耗反。
83
[疏]「仇仇、敖敖,傲也」。○釋曰:《小雅·正月》云:「執我仇仇。」毛傳云:「仇仇猶也。」鄭箋云:「王既得我,執留我,其禮待我然,亦不問我在位之功力。」言其有貪賢之名,無用賢之實。《大雅·板》篇云:「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毛傳云:「囂囂猶也。」鄭箋云:「我就女而謀,欲忠告以善道,女反聽我言然不肯受。」是皆傲慢賢者。敖、、囂音義同。
84
仳仳、瑣瑣,小也。皆才器細陋。○仳音此。
85
[疏]「仳仳、瑣瑣,小也」。○釋曰:皆才器細陋也。《小雅·正月》云:「仳仳彼有星。」毛傳云:「仳仳,小也。」鄭箋云:「此言小人富也。」舍人曰:「瑣瑣,計謀褊淺之貌。」《節南山》云:「瑣瑣姻亞。」鄭箋云:「瑣瑣婚姻妻黨之小人。」
86
悄悄、慘慘,慍也。皆賢人愁恨。
87
[疏]「悄悄、慘慘,慍也」。○釋曰:慍,恨怒也。皆賢人愁恨也。《邶風·柏舟》云:「憂心悄悄,慍於群小。」毛傳云:「慍,怒也。悄悄,憂貌。」李巡曰:「慘慘,憂之慍。《大雅·抑》篇云:「我心慘慘。」毛傳云:「慘慘,憂不樂也。」
88
痯痯、瘐瘐,病也。皆賢人失志,懷憂病也。○痯,管。瘐,羊主反。
89
[疏]「痯痯、瘐瘐,病也」。○釋曰:《小雅·大杜》云:「四牡痯々。」毛傳云:「痯痯,罷。」又《大雅·板》篇云:「靡聖管管。」毛傳云:「管管,無所依也。」《小雅·正月》云:「憂心愈愈。」毛傳云:「愈愈,憂懼也。」此皆賢人失志,懷憂病也。
90
殷殷、、忉忉、心專專、欽欽、京京、忡忡、心々、心丙々、弈弈,憂也。此皆作者歌事以詠心憂。○,瓊。心專,團。心丙,柄。
91
[疏]「殷殷」至「憂也」。○釋曰:《小雅·正月》云:「憂心慇々。」毛傳云:「慇々然痛也。」又云:「憂心。」毛傳云:「,憂意也。」《檜風·羔裘》云:「勞心忉忉。」鄭箋云:「三諫不從,待放而去,思君如是,心忉忉然。」又《素冠》云:「勞心心專心專。」毛傳云:「心專々,憂勞也。」《秦風》云:「憂心欽欽。」毛傳云:「思望之心中欽欽然。」《小雅·正月》云:「憂心京京。」毛傳云:「京京,憂不去也。」《召南·草蟲》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毛傳云:「忡忡,猶衝衝也。」鄭箋云:「未見君子者,謂在塗時也。在塗而憂,憂不當君子,無以寧父母,故心衝沖然。」又曰:「憂心心心。」毛傳云:「心心,憂也。」《小雅·弁》云:「憂心心丙心丙。」毛傳云:「心丙心丙,憂盛滿也。」又云:「憂心弈弈。」毛傳云:「弈弈然無所薄也。」此皆作者歌事以詠心憂也。
92
勻勻,田也。言墾辟也。○勻音巡。
93
[疏]「勻勻,田也」。○釋曰:謂耕墾開辟土田勻勻然也。《小雅·信南山》云:「勻勻原隰。」毛傳云:「勻勻,墾辟貌。」
94
,耜也。言嚴利。○,楚力反。
95
[疏]「,耜也」。○釋曰:舍人曰:「,耜入地之貌。」《周頌·良耜》云:「良耜,ㄈ載南畝。」毛傳云:「,猶測測也。」鄭箋云:「良,善也。農人測測,以利善之耜熾是南畝也。」是言耜之嚴利也。
96
郝郝,耕也。言土解。○郝,釋。
97
[疏]「郝郝,耕也」。○釋曰:謂耕地,其土解散郝郝然也。《周頌·載芟》云:「其耕澤澤。」鄭箋云:「土氣達而和,耕之則澤澤然解散。」郝郝、澤澤並音釋,其義亦同。
98
繹繹,生也。言種調。
99
[疏]「繹繹,生也」。○釋曰:舍人云:「穀皆生之貌。」《載芟》云:「驛驛其達。」毛傳云:「達,射也。」鄭箋云:「達,出地也。」是言其種調勻,皆出地而生也。繹與驛音義同。
100
オオ,苗也。言茂好也。○オ音遂。
101
[疏]「オオ,苗也」。○釋曰:《大雅·生民》云:「禾役オオ。」毛傳云:「役,列也。オオ,苗好美也。」是言茂好也。
102
綿綿,キ也。言芸精。○キ,方遙反。
103
[疏]「綿綿,キ也」。○釋曰:孫炎云:「綿綿,言詳密也。」《載芟》云:「綿綿其キ。」毛傳云:「キ,耘也。」《說文》云:「キ,耨Θ田也。」《字林》云:「キ,耕禾間也。」是言芸耨精也。キ、キ,耘、芸,音義同。
104
挃挃,也。刈禾聲。○挃,丁秩反。,戶郭反。栗慄,眾也。積聚緻。
105
[疏]「挃挃,也。慄慄,眾也」。○釋曰:孫炎云:「挃挃,聲也。」李巡曰:「栗栗,積聚之眾也。」《良耜》云:「之挃挃,積之栗栗。」毛傳云:「挃挃,聲也。栗栗,眾多也。」《小爾雅》云:「截穎謂之挃。」故郭云「刈禾聲」、「積聚緻」也。緻謂密也。
106
溞溞,淅也。洮米聲。○溞,蘇刀切。淅音錫。孚孚,也。氣出盛。
107
[疏]「溞溞,淅也。孚孚,也。」○釋曰:《大雅·生民》云:「釋之叟叟,之浮浮。」毛傳云:「釋,淅米也。叟叟,聲也。浮浮,氣也。」鄭箋云:「釋之之,以為酒及簋之實。」故郭云「洮米聲」、「氣出盛」也。溞、叟音異義同。孚、浮音義同。
108
俅俅,服也。謂戴弁服。
109
[疏]「俅俅,服也」。○釋曰:《周頌·絲衣》云:「載弁俅俅。」毛傳云:「俅俅,恭順貌。」鄭箋云:「載猶戴也。弁,爵弁也。爵弁而祭於王,士服也。」故郭云「謂戴弁服」。
110
峨峨,祭也。謂執圭璋助祭。
111
[疏]「峨峨,祭也」。○釋曰:《大雅·或樸》云:「奉璋峨峨。」毛傳云:「半曰璋。峨峨,盛壯也。」鄭箋云:「璋,璋瓚也。祭祀之禮,王裸以圭瓚,諸臣助之,亞裸以璋瓚,奉璋之儀峨峨然。」故郭云「執圭璋助祭」也。
112
,樂也。鐘鼓音。○音黃。
113
[疏]「,樂也」。○釋曰:《周頌·執競》云:「鐘鼓皇々。」毛傳云:「皇々,和也。」鄭箋云:「武王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廟,奏樂而八音克諧。」字書云:「,樂之聲也。」故郭云「鐘鼓音」。、皇音義同。
114
穰穰,福也。言饒多。
115
[疏]「穰穰,福也」。○釋曰:《執競》云:「降福穰穰。」毛傳云:「穰穰,眾也。」鄭箋云:「神與之福,又眾大,謂如嘏辭也。」是言得福饒多也。
116
子子孫孫,引無極也。世世昌盛長無窮。
117
[疏]「子子孫孫,引無極也」。○釋曰:「子子孫孫。」《小雅·楚茨》文也。「引無極也」者,作者所以釋之也。舍人曰:「子孫長行美道,引無極也。」郭云:「世世昌盛長無窮。」
118
顒顒,君之德也。道人君者之德望。
119
[疏]「顒顒,君之德也」。○釋曰:此道人君之德望也。「顒顒」,《大雅·卷阿》文也。「君之德也」者,作者釋之也。案《詩》云:「顒顒,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毛傳云:「顒顒,溫貌。,盛貌。」鄭箋云:「令,善也。王有賢臣,與之以禮義相切差,體貌則顒顒然敬順,志氣則然高朗,如玉之圭璋也。人聞之則有善聲譽,人望之則有善威儀,德行相副。」
120
丁丁、嚶嚶,相切直也。丁丁,砍木聲。嚶嚶,兩鳥鳴,以喻朋友切磋相正。○丁音爭。
121
[疏]「丁丁、嚶嚶,相切直也」。○釋曰:直猶正也。《小雅·伐木》云:「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鄭箋云:「昔日未居位,在農之時,與友生於山巖伐木,為勤苦之事,猶以道德相切正也。」故郭云:「丁丁,伐木聲。嚶嚶,兩鳥鳴以喻朋友切磋相正。」
122
藹藹、萋萋,臣盡力也。梧桐茂,賢士眾,地極化,臣竭忠。雍雍、喈喈,民協服也。鳳凰應德鳴相和,百姓懷附興頌歌。○盡,苦忍切。喈音皆。
123
[疏]「藹藹」至「服也」。○釋曰:《大雅·卷阿》云:「藹藹王多吉士。」鄭箋云:「王之朝多善士藹藹然。」又云:「菶々萋萋,喈喈。」毛傳云:「梧桐盛也,鳳皇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皇樂德。」鄭箋云:「菶々萋萋,喻君德盛也。喈喈,喻民臣和協。」是皆臣下盡力,民人協服也。故郭云:「梧桐茂,賢士眾,地極化,臣竭忠」,「鳳皇應德鳴相和,百姓懷附興頌歌」也。
124
佻佻、契契,愈遐急也。賦役不均,小國困竭。賢人憂歎,遠益急切。○佻,敕料。契,苦結反。
125
[疏]「佻佻、契契,愈遐急也」。○釋曰:愈,益也。遐,遠也。謂賦役不均,小國困竭,賢人憂歎,遠益急切也。《小雅·大東》云:「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毛傳云:「佻佻,獨行貌。公子,譚公子也。」鄭箋云:「云:「葛屨,夏屨也。周行,周之列位也。言時財貨盡,雖公子衣屨不能順時,乃夏之葛屨,今以履霜送轉食軍,因見使行周之列位者,而發幣焉,言雖困乏,猶不得止。」又云:「契契寤歎,哀我憚人。」毛傳云:「契契,憂苦也。」鄭箋云:「今譚大夫契契憂苦而寤歎,哀其人民之勞苦。」是也。
126
宴宴、粲粲,尼居息也。盛飾宴安,近處優閑。○尼,女乙切。
127
[疏]「宴宴、粲粲,尼居息也」。○釋曰:尼,近也。謂宴安盛飾,近處優閑也。《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毛傳云:「燕燕,安息貌。」又《大東》云:「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毛傳云:「東人,譚人也。來,勤也。西人,京師人也。粲粲,鮮盛也。」鄭箋云:「職,主也。東人勞苦而不見,謂京師人衣服鮮而逸豫。言王政偏甚也。」
128
哀哀、悽悽,懷報德也。悲苦征役,思所生也。
129
[疏]「哀哀、悽淒,懷報德也」。○釋曰:懷,思也。悲苦征役,思報父母之德也。《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鄭箋云:「哀哀者,恨不得終養父母,報其生長已之苦。」郭音云:「悽本或作萋。」《出車》云:「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卉木萋萋。」是也。言以此征役,故思所生也,所生謂父母。
130
儻儻、ィィ,罹禍毒也。悼王道穢塞,羨蟬鳴自得,傷已失所,遭讒賊。○儻,徒的。ィ,呼惠。
131
[疏]「儻儻、ィィ,罹禍毒也」。○釋曰:罹,遭也。《小雅·小弁》云:「周道,鞫為茂草。」毛傳云:「,平易也。周道,周室之通道。鞫,窮也。」鄭箋云:「此喻幽王信褒姒之讒,亂其德政,使不通於四方。」又曰:「菀彼柳斯,鳴蜩ィィ。」毛傳云:「蜩,蟬也。ィィ,聲也。」鄭箋云:「柳未茂盛則多蟬。」案《詩》敘云:「《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傳云:「幽王取申女,生太子宜咎。又說褒姒,生子伯服,立以為後,而放宜咎,將殺之。」故郭云:「悼王道穢塞,羨蟬鳴自得,傷已失所,遭讒賊。」儻、並音狄。
132
晏晏、旦旦,悔爽忒也。傷見絕棄,恨士失也。
133
[疏]「晏晏、旦旦,悔爽忒也」。○釋曰:悔,恨也。爽忒,差失也。皆婦人恨夫棄已而行差失也。《衛風·氓》篇云:「總角之晏,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毛傳云:「總角,結也。晏晏,和柔也。信誓旦旦然。」鄭箋云:「我為童女,未笄結髮宴然之時,女與我言笑晏晏然而和柔,我其以信相誓旦旦耳。言其懇惻款誠。」案《詩》敘云:「《氓》,剌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喪其妃耦。故敘其事以風焉。」故郭云:「傷見絕棄,恨士失也。」
134
皋皋、,剌素食也。譏無功德,尸寵祿也。○,胡大反。刺,七賜反。
135
[疏]「皋皋、々,刺素食也」。○釋曰:素,空也。刺無德而空食其祿也。舍人曰:「皋皋,不治之貌。」《大雅·召》云:「皋皋訿々,曾不知玷。」毛傳云:「皋皋,頑不知其道也。」鄭箋云:「玷,缺也。王政已大壞,小人在位,曾不知大道之缺。」某氏云:「々,無德而佩。」《小雅·大東》云:「々佩遂,不以其長。」毛傳云:「々,玉貌。遂,瑞也。」鄭箋云:「佩遂者,以瑞玉為佩,佩之々然,居其官職,非其才之所長也。徒美其佩而無其德,刺其素飧。」是也。郭云「譏無功德,尸寵祿也」者,案鄭注《禮記》云:「尸謂不知人事,無辭讓也。以其尸者,神象居位不言,但受祭享,小人在位亦無言,而受寵祿有似於尸。」故云「尸寵祿也」。、音義同。
136
懽懽、心々,憂無告也。賢者憂懼,無所訴也。○歡音貫。心音遙。
137
[疏]「歡歡、心々,憂無告也」。○釋曰:謂賢者憂懼,無所告也。《大雅·板》篇云:「老夫灌灌。」毛傳云:「灌灌,猶款款也。」鄭箋云:「老夫諫女款款然。」《三風》云:「中心搖搖。」毛傳云:「搖搖,憂無所。」歡、灌,心、搖,音義同。
138
憲憲、洩々,制法則也。佐興虐政,設教令也。
139
[疏]「憲憲、洩々,制法則也」。○釋曰:李巡曰:「皆惡黨為制法則也。」孫炎曰:「厲王方虐,諂臣並為制作法令。」《大雅·板》篇云:「天之方難,無能憲憲。天之方蹶,無能泄泄。」毛傳云:「憲憲,猶欣欣也。蹶,動也。泄泄,猶沓沓也。」鄭箋云:「天,斥王也。王方欲艱難天下之民,又方變更先王之道,臣乎女無憲憲然,無沓沓然,為之制法度,達其意以成其惡。」皆是佐興虐政,設教令也。
140
謔謔、謞々,崇讒慝也。樂禍助虐,增譖惡也。○謞,虛各切。
141
[疏]「謔謔、謞々,崇讒慝也」。○釋曰:崇,增也。讒,譖也。慝,惡也。言樂禍助虐,增譖惡也。舍人曰:「謔謔、謞々皆盛烈貌。」孫炎曰:「厲王暴虐,大臣謔謔然喜,謞謞然盛,以興讒惡也。」《大雅·板》篇云:「天之方虐,無然謔謔。」毛傳云:「謔謔然喜樂。」鄭箋云:「王方為酷虐之政,女無謔謔然以讒慝助之。」又曰:「多將高々,不可救藥。」毛傳云:「高々然熾盛也。」鄭箋云:「多行高々,慘毒之惡,誰能止其禍?」是也。謞、高音義同。
142
翕翕、訿々,莫供職也。賢者陵替姦黨熾,背公恤私曠職事。○訿,子氏切。
143
[疏]「翕翕、訿々,莫供職也」。○釋曰:言賢者陵替,姦黨熾盛,背公恤私,曠其職事,無肯供職也。《小雅·小》云:「潝潝訿訿,亦孔之哀。」毛傳云:「潝々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稱乎上。」鄭箋云:「臣不事君,亂之階也,甚可哀也。」又《大雅·召》云:「皋皋訿々。」毛傳云:「訿々,窳不共事也。」故郭云「賢者陵替姦黨熾,盛背公恤私曠職事」。《說文》云:「窳,懶也。草木皆自豎立,惟瓜瓠之屬臥而不起,似若懶人常臥室,故字從宀音眠。」
144
速速、蹙蹙,惟逑鞫也。陋人專祿國侵削,賢士永哀念窮迫。
145
[疏]「速速、蹙蹙,惟逑鞫也」。○釋曰:惟,念也。逑,急迫也。鞫,窮也。言鄙陋小人專據爵祿,國土侵削,致賢士永哀念其窮迫也。《小雅·正月》云:「蔌蔌陋也。」鄭箋云:「穀,祿也。此言小人富而寠陋將貴也。」又《節南山》云:「蹙蹙靡所騁。」毛傳云:「騁,極也。」鄭箋云:「蹙蹙,小之貌。我視四方土地日見侵削於夷狄,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速、蔌音義同。
146
抑抑,密也。威儀審諦。秩秩,清也。德音清泠。
147
[疏]「抑抑,密也。秩秩,清也」。○釋曰:言威儀審諦、德音清泠也。舍人曰:「威儀密靜也。」《大雅·假樂》云:「威儀抑抑,德音秩秩。」鄭箋云:「成王立朝之威儀,致密無所失,教令又清明,天下皆樂仰之。」
148
,掣曳也。謂牽拕。○,普經切。,芳逢切。掣,充洩切。
149
[疏]「,掣曳也」。○釋曰:孫炎曰:「謂相掣曳入於惡也。」郭云:「謂牽挽。」《周頌·小毖》嗣王求助也云:「莫予荓蜂。」毛傳云:「笄蜂,𢊏曳也。」鄭箋云:「群臣小人無敢我𢊏曳,謂為譎詐誑欺不可信也。」然則掣曳者,從旁牽挽之言。是挽離正道,使就邪僻。荓、,、蜂,掣、𢊏,音義同
150
朔,北方也。謂幽朔。
151
[疏]「朔,北方也」。○釋曰:舍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也。」李巡曰:「萬物盡於北方。」《小雅·出車》云:「城彼朔方。」毛傳云:「朔方,北方也。」但北方大名,皆言朔方。《堯典》云:「宅朔方。」故郭云「謂幽朔」。
152
不俟,不來也。不可待,是不復來。
153
[疏]「不俟,不來也」。○釋曰:俟,待也。既云不待,是不來也。郭云:「不可待,是不復來。」
154
不,不蹟也。言不循軌跡也。○,聿。
155
[疏]「不,不跡也」。○釋曰:,循也。軌迹也。謂不循道者曰不蹟。郭云:「言不循軌跡也。」《小雅·沔彼》云:「念彼不跡。」毛傳云:「不跡,不循道也。」是矣。
156
不徹,不道也。徹亦道也。
157
[疏]「不徹,不道也」。○釋曰:《小雅十月》云:「天命不徹。」毛傳云:「徹,道也。」鄭箋云:「不道者,言王不循天之政教。」是也。
158
勿念,勿忘也。勿念,念也。
159
[疏]「勿念,勿忘也」。○釋曰:勿念,念也。念即不忘也。若《大雅·文王》篇云:「無念爾祖。」是也。
160
萲、諼,忘也。義見《伯兮》、《考》詩。○萲、諼音喧。
161
[疏]「萲、諼,忘也」。注「義見《伯兮》、《考盤》詩」。○釋曰:《衛風·伯兮》云:「焉得諼草。」毛傳云:「諼草令人忘憂。」又《考》云:「永矢弗諼。」是也。《伯兮》篇本或作萲草。
162
每有,雖也。《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
163
[疏]「每有,雖也」。○釋曰:《小雅·常棣》云:「每有良朋,況也永歎。」毛傳云:「況,茲。永,長也。」箋云:「每有,雖也。良,善也。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茲對之長嘆而已。」郭云:「辭之雖也」者,言為辭語之雖,無佗義也。
164
饎,酒食也。猶今云饎饌,皆一語而兼通。
165
[疏]「饎,酒食也」。○釋曰:《小雅·天保》云:「吉蠲為饎。」毛傳云:「吉,善。蠲,也。饎,酒食也。」郭云:「猶今云饎饌,皆一語而兼通」者,言饎之一字兼通酒食兩名也。李巡曰:「得酒食則喜歡也。」
166
舞、號,雩也。雩之祭,舞者吁嗟而請雨。○雩音於。
167
[疏]「舞、號,雩也」。○釋曰:孫炎云:「雩之祭,有舞有號。」《左傳》云:「龍見而雩。」服、杜皆云:「雩之言遠也。遠為百穀祈膏雨。」《月令·仲夏》云:「大雩帝。」鄭注云:「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郭云:「雩之祭,舞者吁嗟而請雨。」是同鄭說也。
168
暨,不及也。《公羊傳》曰:「及,我欲之,暨,不得巳。」暨,不得已,是不得及。○暨音忌。
169
[疏]「暨,不及也」。注「《公羊》」至「得及」。○釋曰:案《春秋》隱元年「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昧」。《公羊傳》曰:「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曷為或言會,或言及,或言暨?會猶最也,及猶汲汲也,暨猶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然則暨者非我欲之,事不獲已而為會者也,故云不及也。
170
蠢,不遜也。蠢動為惡,不謙遜也。
171
[疏]「蠢,不遜也」。○釋曰:蠢,動也。遜,順也。言蠢動為惡,不謙遜也。《小雅·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仇。」是也。
172
如切如磋,道學也。骨象須切磋而為器,人須學問以成德。如琢如磨,自也。玉石之被琢磨,猶人自飾。瑟兮僴兮,恂慄也。恒戰竦。赫兮ピ兮,威儀也。貌光宣。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斐,文貌。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常思詠。○僴音限。ピ音喧。
173
[疏]「如切」至「忘也」。○釋曰:此舉《衛風·淇澳》篇文以釋之也。云「如切如磋」者,《詩》文也。云「道學也」者,作者以釋詩也。道,言也。言人之學以成德,如切磋骨象以成器。毛傳云:「治骨曰切,象曰磋,道其學而成也。」故郭云:「骨象須切磋而為器,人須學問以成德。」云「如作如磨」者,《詩》文也。云「自也」者,釋之也。言人自飾如琢磨玉石。毛傳云:「治玉曰琢,石曰磨,聽其規諫以自,如玉石之見琢磨。」郭云:「玉石之被雕磨,猶人自飾。」云「瑟兮僴兮」者,《詩》文也。「恂慄也」者,釋之也,謂嚴恂戰慄也。故郭云」恒戰竦「。毛傳云:「瑟,矜莊貌。僴,寬大貌。」是外貌莊嚴,又內寬裕也。云「赫兮ピ兮」者,《詩》文也。「威儀也」者,釋之也。言赫ピ者,容儀發揚之言,故言「威儀也」。毛傳云:「赫,有明德赫赫然。ピ,威儀容止宣著也。」故郭云:「貌光宣。」云「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詩》文也。云「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者,釋之也。毛傳云:「斐,文章貌。諼,忘也。」此道有裴然文章之君子,盛德至善如此,故民稱之,常思詠,終不能忘也。案《詩》稱君子,謂武公。
174
既微且。瘍為微,腫足為。,腳脛。瘍,瘡也。○,詩勇切。音莧。瘍音羊。
175
[疏]「既微」至「為」。○釋曰:云「既微且」者,《小雅·巧言》文也。云「瘍為微,腫足為」者,釋之也。孫炎曰:「皆水濕之疾也。」郭云:「,腳脛也。瘍,瘡也。」然則膝脛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為,故鄭箋亦云:「此人居下濕之地,故生微之疾。」《詩》云「居河之麋」,是居下濕也。
176
是刈是。,煮之也。煮葛為。
177
[疏]「是刈是。,煮之也」。○釋曰:云「是刈是」者,《周南·葛覃》文也。云:「,煮之也」者,釋之也。舍人曰:「是刈,刈取之。是,煮治之。」郭云:「煮葛為。」以煮之於,故曰煮,非訓為煮。以彼下云「為為」,故知煮葛為也。毛傳云:「精曰,粗曰。」
178
履帝武敏。武,迹也。敏,拇也。拇跡大指處。○拇音畝。
179
[疏]「履帝武敏。武,迹也。敏,拇也」。○釋曰:云「履帝武敏」者,《大雅·生民》文也。云「武,跡也。敏,拇也」者,釋之也。云「拇迹大指處」,鄭箋《詩》云:「祀郊之時,時則有大神之迹,姜原履之,足不能滿,履其拇指之處,於是遂有身,而生后稷。」是其事也。
180
張仲孝友。周宣王時賢臣。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
181
[疏]「張仲」至「為友」。○釋曰:云「張仲孝友」者,《小雅·六月》文也。云「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者,釋之也。李巡云:「張姓,仲字,其人孝,故稱孝友。」毛傳云:「張仲,賢臣也。」鄭箋云:「張仲,吉甫之友,其性孝友。」以《詩》敘云「《六月》,宣王北伐也」,故郭云:「周宣王時賢臣。」
182
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再宿為信,重言之,故知四宿。
183
[疏]「有客」至「四宿也」。○釋曰:云「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者,《周頌·有客》文也。云「言再宿也」,「言四宿也」者,釋之也。毛傳云:「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各重言之,故知再宿及四宿也。
184
美女為媛。所以結好媛。○媛,於眷切。
185
[疏]「美女為媛」。○釋曰:《詩。風·君子偕老》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故此釋之。郭云:「所以結好媛。」孫炎曰:「君子之援助。」然則由有美可以援助君子,故云「美女為媛」。
186
美士為彥。人所彥詠。
187
[疏]「美士為彥」。○釋曰:《鄭風·羔裘》云:「彼其之子,邦之媛兮。」故此釋之也。毛傳云:「彥,士之美稱。」郭云:「人所彥詠。」舍人曰:「國有美士,為人所言道。」
188
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雍容都雅之貌。
189
[疏]「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釋曰:云「其虛其徐」者,《風·北風》文也。「威儀容止也」者,釋之也。郭云:「雍容都雅之貌。」孫炎云:「虛、徐,威儀謙退也。」然則虛徐者,謙虛閒徐之義。故鄭箋云:「威義虛徐,寬仁者也。」《詩》作「其邪」,此作「其徐」,字雖異,音實同。故鄭箋云:「邪讀如徐。」
190
猗嗟名兮,目上為名。眉眼之間。○猗,於宜切。
191
[疏]「猗嗟名兮,目上為名」。○釋曰:云「猗嗟名兮」者,《齊風·猗嗟》文也。云「目上為名」者,釋之也。孫炎云:「上平博。」郭云:「眉捷之間。」
192
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言至微。
193
[疏]「式微」至「者也」。○釋曰:云「式微式微」者,《邶風·式微》文也。云「微乎微者也」,釋之也。郭云:「言至微。」鄭箋云:「式,發聲也。」案《詩》敘云:「《式微》,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居也。」然則以君被逐,既微又見卑賤,是至微也。不取「式」為義,故鄭云「發聲也」。
194
之子者,是子也。斥所詠。
195
[疏]「之子者,是子也」。○釋曰:《詩》言「之子」者多矣,故此釋之。李巡云:「之子者,論五方之言,是子也。」然則「之」為語助,人言之子者,猶言是此子也。《桃夭》傳云「嫁子」,彼說嫁事,為嫁者之子。《漢廣》「之子」,則貞者之子。《東山》「之子」,言其妻。《白華》「之子」,斥幽王。各隨其事而名之,故郭云「斥所詠」。
196
徒御不驚,輦者也。步挽輦車。
197
[疏]「徒御不驚,輦者也」。○釋曰:云「徒御不驚」者,《小雅·車攻》文也。云「輦也」者,釋之也。此止解徒字也。諸徒皆為徒行,此獨為輦,是以辨之。《地官·鄉師》云:「大軍旅會同,治其輦。」注云:「輦,人免行所以載任器也,止以為蕃營。《司馬法》:輦有一斧、一斤、一鑿、一裡。周輦加二板、二築。夏后氏二十人而輦,殷十八人而輦,周十五人而輦。」是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故郭云:「步挽輦車。」
198
衣裼,肉袒也。脫衣而見體。○衣音旦。裼音息。暴虎,徒搏也。空手執也。
199
[疏]「衣裼」至「搏也」。○釋曰:《鄭風·大叔于田》云:「衣裼暴虎。」故此釋之。毛傳云:「衣裼,肉袒也。」李巡曰:「衣裼,脫衣見體曰肉袒。」孫炎曰:「袒去裼衣。」郭云:「脫衣而見體。」毛傳又云:「暴虎,空手以搏之。」舍人曰:「無兵空手搏之。」然則徒,空也。故郭云:「空手執也。」
200
馮河,徒涉也。無舟楫。○馮音平。
201
[疏]「馮河,徒涉也」。○釋曰:《小雅·一》云:「不敢馮河。」故此釋之也。李巡曰:「無舟而渡水曰徒涉。」郭云:「無舟楫。」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為陵也。
202
,口柔也。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視人顏色,常亦不伏,因以名云。○音渠,音除,戚施,面柔也。戚施之疾,不能仰。面柔之人常俯,似之,亦以名云。
203
[疏]「」至「面柔也」。○釋曰:《邶風·新臺》云:「不鮮。」又曰:「得此戚施。」故此釋之也。毛傳云:「,不能俯者。戚施,不能仰者。」李巡曰:「,巧言好辭,以口饒人,是謂口柔。戚施,和顏悅色以誘人,是謂面柔。但、戚施本人疾之名,故《晉語》云『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是也。人口柔者,必仰面觀人之顏色而為辭,似不俯之人,因名口柔者為「」。面柔者,必低首下人,媚以容色,似戚施之人,因名面柔者為「戚施」。故郭云:「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視人顏色,常亦不伏,因以名云。」
204
夸毗,體柔也。屈已卑身以柔順人也。○誇音夸。
205
[疏]「誇毗,體柔也」。○釋曰:《大雅·板》篇云:「無為夸毗。」故此釋之也。毛傳云:「夸毗以柔人也。」李巡曰:「屈已卑身求得於人曰體柔。」然則夸毗者,便辟,其足前卻為恭,以形體順從于人。故郭云「屈已卑身以柔順人也」。
206
婆娑,舞也。舞者之容。
207
[疏]「婆娑,舞也」。○釋曰:《陳風·東門之》云:「婆娑其下。」故此釋之。李巡曰:「婆娑,盤辟,舞也。」郭云:「舞者之容。」孫炎曰:「舞者之容婆娑。」然則婆娑,舞者之狀貌也。
208
擗,拊心也。謂椎焜也。○擗,婢亦。拊,撫。
209
[疏]「擗,拊心也」。○釋曰:《邶風·柏舟》云:「寤擗有В。」謂拊心也。郭云:「謂椎焜也。」
210
人憐,憮掩之也。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211
[疏]「人憐,撫掩之也」。○釋曰: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小雅·鴻鴈》云:「爰及人人。」
212
糸或,羔裘之縫也。縫飾羔皮之名。○糸或,或。縫,逢。
213
[疏]「糸或,羔裘之縫也」。○釋曰:《召南·羔裘》云:「羔羊之革,素絲五糸或。」故此解之也。孫炎云:「糸或之為界糸或。」然則縫合羔羊皮為裘,縫即皮之界糸或,因名裘縫為糸或。故郭云:「縫飾羔皮之名。」
214
殿屎,呻也。呻吟之聲。○殿,丁練切。屎音希。
215
[疏]「殿屎,呻也」。○釋曰:《大雅·板》云:「民之方殿屎。」毛傳云:「殿屎,呻吟也。」是用此為說。郭云:「呻吟之聲。」孫炎云:「人愁苦呻吟之聲也。」
216
幬謂之帳。今江東亦謂帳為幬。○幬音糸由。
217
[疏]「幬謂之帳」。○釋曰:帳一名幬。《召南·小星》云:「抱衾與。」鄭箋云:「幬,床帳也。」郭云:「今江東亦謂帳為幬。」幬與音義同。
218
侜張,誑也。《書》曰:「無或侜張為幻。」幻惑欺誑人者。○侜,張留切。
219
[疏]「侜張,誑也」。○釋曰:《陳風·防有鵲巢》云:「誰侜為美?」毛傳云:「侜張,誑也。」鄭箋云:「女眾讒人,誰侜張誑欺我所美之人乎?」郭云「《書》曰無或侜張為幻」者,《周書·無逸》篇文也。引之者,以證侜張謂幻惑欺誑人者。
220
誰昔,昔也。誰,發語辭。
221
[疏]「誰昔,昔也」。○釋曰:《陳風·墓門》云:「誰昔然矣。」毛傳云:「昔,久也。」郭云:「誰,發語辭。」與毛同也。
222
不辰,不時也。辰亦時也。
223
[疏]「不辰,不時也」。○釋曰:辰亦時也。不辰者,言不得其時也。《大雅·桑柔》云:「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是也。
224
凡曲者為。《毛詩傳》曰:「,曲梁也。」凡以薄為魚笱者,名為。○,力九切。
225
[疏]「凡曲者為」。○釋曰:曲,薄也。凡以薄取魚為。郭云:「《毛詩傳》曰:,曲梁也」者,《小雅·魚麗》篇傳文也。云「凡以薄為魚笱者,名為」者,即《釋器》云「嫠婦之笱謂之」也。
226
鬼之為言歸也。《尸子》曰:「古者謂死人為歸人。」
227
[疏]「鬼之為言歸也」。○釋曰:人死為鬼。《小雅·何人斯》云:「為鬼為蜮。」《周禮》曰:「享大鬼。」謂之鬼者,鬼猶歸也,若歸去然。故《尸子》曰:「古者謂死人為歸人。」

釋親第四》

1
[疏]釋曰:案《禮記·大傳》云:「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最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蒼頡》曰:「親,愛也,近也。」然則親者,恩愛狎近、不疏遠之稱也。《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喪服小記》曰:「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以九族之親,其名謂非一,此篇釋之,故曰「釋親」。
2
父為考,母為妣《禮記》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嬪。」今世學者從之。案《尚書》曰:「大傷厥考心」,「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彞訓」,「如喪考妣。」《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蒼頡篇》曰:「考妣延年。」《書》曰:「嬪於虞。」《書》曰:「聿嬪于京。」《周禮》有九嬪之官,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其義猶今謂兄為、妹為胃,即是此例也。○妣音比。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如王者尊之。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曾猶重也。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為高祖王母。高者言最在上。父之世父叔父為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為從祖祖母。從祖而別世統異故。父之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世有為嫡者,嗣世統故也。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謂女子先生為姊,後生為妹。父之姊妹為姑,父之從父弟為從祖父,父之從祖弟為族父。族父之子相謂為族弟,族弟之子相謂為親同姓。同姓之親無服屬。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弟。從父而別。子之子為孫,孫猶後也。孫之子為曾孫,曾猶重也。曾孫之子為玄孫,玄者,言親屬微昧也。玄孫之子為來孫,言有往來之親來孫之子為孫,,後也。《汲塚竹》書曰:「不之弟。」孫之子為仍孫,仍亦重也。仍孫之子為雲孫。言輕遠如浮雲。王父之姊妹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為高祖王姑,父之從父姊妹為從祖姑,父之從祖姊妹為族祖姑。父之從父弟之母為從祖王母,父之從祖弟之母為族祖王母。父之兄妻為世母,父之弟妻為叔母。父之從父弟之妻為從祖母,父之從祖弟之妻為族祖母。父之從祖祖父為族曾王父,父之從祖祖母為族曾王母。父之妾為庶母。祖,王父也。,兄也。今江東人通言。○從,並才用切。音昆。宗族。
3
[疏]「父為」至「宗族」。○釋曰:此別同宗親族。《白虎通》曰:「父,矩也,以度教子也。」又為考。考,成也,言有成德。《廣雅》云:「母,牧也。」言育養子也。又為妣。妣,媲也,媲匹於父。《廣雅》又云:「兄,況也。」況於父。又謂之。弟,悌也。言順於兄。子,孜也。以孝事父,常孜孜也。孫,順也。順於祖。男,任也。任家事也。女,如也。《白虎通》曰:「言如人也。」徐鍇曰:「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曰如。」姑,故也,言尊如故也。又謂之威。徐鍇曰:「土盛於戌。土,陰之主也。故字從戌。」《漢律》曰:「婦告威姑。」是也。姊,咨也。以其先生,言可咨問。《說文》云:「妹,女弟也。」又謂之胃。妾,接也。鄭注《禮記》云:「聞彼有禮,走而往焉,以得接見於君子也。庶母者,父之妾也。」此皆同宗之族也。《白虎通》云:「宗者何謂也?宗者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禮記》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侍。侍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也。」注「禮記」至「此例也」。○釋曰:云「《禮記》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嬪」者,《曲禮下》篇文也。云「今世學者從之」者,謂從《禮記》,以父、母、妻為生之稱,以考、妣、嬪為死之稱。彼乃記者一家之說爾,學者膠柱,遂為生死定稱,非也。故郭氏引諸文以證之。云「《尚書》曰:大傷厥考心」,《康誥》文也。云「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彞訓」者,皆《酒誥》文也。云「如喪考妣」者,《舜典》文也。此皆生稱考妣也。云「《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者,隱元年傳文也。此即死稱母也。云「《蒼頡篇》曰:考妣延年」者,此亦生稱考妣也。云「《書》曰:嬪于虞」者,《堯典》文也。云「《詩》曰:聿嬪于京」,《大雅·大明》篇文也。云「《周禮》有九嬪之官」者,屬天官掌婦學之法者也。此皆生稱嬪者也。云「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者,所以破先儒之說也。云「其義猶今謂兄為、妹為胃,即是此例也」者,舉類以曉人也。○注「從祖而別世統異故」。○釋曰:解所以稱從之理也。從祖而別,繼世分宗,其統各異,故曰從祖。○注「世有為嫡者,嗣世統故也」。○釋曰:解所以稱世之義也。繼世以嫡長,先生於父則繼者也,故曰世父。《說文》叔作未,許慎曰:「從上小。」言尊行之小也。○注「同姓之親無服屬」。○釋曰:《禮記·大傳》云:「親者屬也。」鄭注云:「有親者服,名以其屬親疏。」此經言親同姓者,謂五世之外,比諸同姓猶親,但無服屬爾。○注「孫猶後也」。○釋曰:言繼後嗣也。《廣雅》云:「孫,順也。」許慎云:「從子從系。」系,續也。言順續也,言順續先祖之後也。○注「玄者言親屬微昧也」。○釋曰:玄者,糸取緇之間色,色之微昧者也。親屬微昧,故曰玄孫。○注「,後也。《汲塚竹書》曰:不之孫」。○釋曰:「,後也」,《釋言》文。《У傳》曰:「大康元年,汲郡民盜發魏安王塚,得竹書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時古文也。其字頭粗尾細,似科斗之蟲,故俗名之焉。不,后稷之子也。孫,謂毀榆也。
4
母之考為外王父,母之妣為外王母。母之王考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為外曾王母。異姓,故言外。母之弟為舅,母之從父弟為從舅,母之姊妹為從母。從母之男子為從母弟,其女子子為從母姊妹。○母黨。
5
[疏]「母之」至「母黨」。○釋曰:此一節別母之族黨也。黨是鄉之細也。此外族屬母,若黨之屬鄉,故云母黨。云舅者,孫炎云:「舅之言舊,尊長之稱。」《詩·秦風》云:「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是也。
6
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謂我舅者,吾謂之甥。然則亦宜呼婿為甥。《孟子》曰:「帝館甥于二室。」是。姑之子為甥,舅之子為甥,妻之弟為甥,姊妹之夫為甥。四人體敵,故更相為甥。甥猶生也。今人相呼皆依此。妻之姊妹同出為姨。同出謂俱已嫁。《詩》曰:「邢侯之姨。」女子謂姊妹之夫為私。《詩》曰:「譚公維私。」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公羊傳》曰:「蓋舅出。」女子謂弟之子為侄,《左傳》曰:「侄其從姑。」謂出之子為離孫,謂侄之子為歸孫,女子子之子為外孫。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同出謂俱嫁事一夫。《公羊傳》曰:「諸侯娶一國,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娣者何?弟也。」此即其義也。女子謂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為婦。猶今言新婦是也。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今相呼先後,或云妯娌。○侄,徒結反。姒音似。娣音第。妻黨。
7
[疏]「妻之」至「妻黨」。○釋曰:此一節別妻之親黨也。《內則》云:「聘則為妻。」《白虎通》云:「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義一也。」○注「《孟子》曰:帝館甥于二室」。○釋曰:《孟子》云:「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彼注云:「尚,上也。舜在畎𠭇之時,堯友禮之。舜上見堯,舍之於貳室。貳室,副宮也。堯亦就饗舜之所設,更迭為賓主。《禮記》:『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堯甥。卒與之天位,是天子之友匹夫也。」注「四人」至「依此」。○釋曰:「四人」謂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弟、姊妹之夫,是也。此四人尊卑體敵,更相為甥。云「甥猶生也」者,取相親之意也。注「《詩》曰:邢侯之姨,譚公維私」。○釋曰:皆《衛風·碩人》篇文也。孫炎曰:「私,無正親之言。」然則謂吾姨者,我謂之私。邢侯譚公,皆莊姜姊妹之夫。互言之耳。《春秋》「譚子奔莒」,則譚是子爵。言公者,蓋依臣子稱便文耳。注「《公羊傳》曰:蓋舅出」。○釋曰:案《春秋》襄五年「夏,叔孫豹、曾阜世子巫如晉」。《公羊傳》曰:「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為叔孫豹率而與之俱也。叔孫豹則曷為率而與之俱?蓋舅出也。」何休云:「巫者,曾阜前夫人襄公母姊妹之子也,俱莒外孫,故曰舅出。」是也。注「《左傳》曰:姪其從姑」。○釋曰:案僖十五年傳云: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侄其從姑。』杜注云:「震為木,離為火,火從木生離為震,妹於火為姑。謂我侄者,我謂之姑。謂子圉質秦。」是也。注「公羊」至「弟也」。○釋曰:《春秋》莊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公羊傳》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姪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壹聘九女,諸侯不再娶。」何休云:「必以侄娣從之者,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所以妨嫉,令重繼也。因以備尊尊親親也。九者,極陽數也。不再娶者,所以節人情開媵路。」注「猶今言新婦是也」。○釋曰:《儀禮·喪服傳》云:「夫之弟,何以無服也?其夫屬乎婦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鄭注云:「道猶行也。言婦棄姓,無常秩,嫁於父行則為母行,嫁於子行則為婦行,謂弟之妻為婦者,卑遠之,故謂之婦。嫂者,尊嚴之稱,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嫂猶叟也,叟,老人稱也,是為敘男女之別爾。若已以母婦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已,則是亂昭穆之敘也。治猶理也。父母兄弟夫婦之理,人倫之大者,可不慎乎!」《大傳》曰:「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是別嫂婦之名也。郭云「猶今言新婦」者,以時驗而知也。至今猶然。注「今相呼先後,或云妯娌」。○釋曰:《廣雅》云:「娣姒妯娌。娣姒,先後也。」世人多疑娣姒之名,皆以為兄妻呼弟妻為娣,弟妻呼兄妻為姒,因即惑於斯文,不知何以為說。今謂母婦之號,隨夫尊卑。娣姒之名,從身長幼,以其俱來夫族,其夫班秩,既同尊卑,無以相加,遂從身之少長。《喪服·小功章》曰:「娣姒婦報。傳曰:娣姒婦者,弟長也。」以弟長解娣姒,言娣是弟,姒是長也。《公羊傳》亦云:「娣者何?弟也。」是其以弟解娣,自然以長解姒。長謂身之年長,非夫之年長也。此云「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者,止言婦之長稚,不言夫之大小。《左傳》成十一年,穆姜謂聲伯之母為姒;昭二十八年傳,叔向之嫂謂叔向之妻為姒。二者皆呼夫弟之妻為姒,豈計夫之長幼乎?上云「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郭云:「同出謂俱嫁事一夫」也。事一夫者,以己生先後為娣姒,則知娣姒以已之年,非夫之年也。故賈逵、鄭玄及杜預皆云兄弟之妻相謂為姒,言兩人相謂,長者為姒,知娣姒之名不計夫之長幼也。
8
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國語》曰:「吾聞之先姑。」謂夫之庶母為少姑,夫之兄為兄公,今俗呼兄鐘,語之轉耳。夫之弟為叔,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女弟為女妹。今謂之女妹是也。子之妻為婦,長婦為嫡婦,眾婦為庶婦。女子子之夫為胥。胥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父之黨為宗族,母與妻之黨為兄弟。父之父母、胥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兩胥相謂為亞。《詩》曰:「瑣瑣姻亞。」今江東人呼同門為僚胥。婦之黨為婚兄弟,胥之黨為姻兄弟。古者皆謂婚姻為兄弟。嬪,婦也。《書》曰:「嬪于虞。」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公音鐘。嫡音的。嬪音頻。婚姻。
9
[疏]「婦稱」至「婚姻」。○釋曰:此別夫婦婚姻之名也。《說文》云:「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白虎通》云:「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婦者服也,以禮屈服。」「謂之舅姑者何?舅者舊也。姑者故也。舊、故,老人稱也。夫之父母謂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親如母而非母者姑也。」鄭注《喪服傳》云:「女子子者,子女也,別於男子也。」《說文》云:「胥,女之夫也。從士從胥。」聞一知十為士。胥者,有才知之稱。故謂女之夫為胥。《廣雅》云:「胥謂之倩。」《方言》云:「東齊之間,胥謂之倩。」《白虎通》云:「婚姻者何謂?昏時行禮,故曰婚。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注「《國語》曰:吾聞之先姑」。○釋曰:《魯語》:季康子問於公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語肥也。」對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語子?」康子曰:「雖然,肥原有聞於主。」對曰:「吾聞諸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子夏聞之曰:「善哉!商聞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於舅姑者也。」是矣。注「《詩》曰:瑣瑣姻亞」。○釋曰:《小雅·節南山》文也。劉熙《釋名》云:「『兩胥相謂為亞』者,言每一人取姊,一人取妹,相亞次也。又並來女氏,則姊夫在前,妹夫在後,亦相亞也。」注「古者皆謂婚姻為兄弟」。○釋曰:《禮記》:「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胥使人弔,如胥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弔。』」鄭注云:「必使人弔者,未成兄弟。」又云:「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胥已葬,胥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是古者謂昏姻為兄弟,以夫婦有兄弟之義。或據胥於妻之父母有緦服,故得謂之兄弟也。注「《書》曰:嬪於虞」。○釋曰:案《堯典》:群臣共舉舜於帝,「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降二女于媯,嬪于虞。」孔安國注云:「降,下。嬪,婦也。舜為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於所居媯水之,使行婦道於虞氏。」是也。
URN: ctp:ws6111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