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九十

《卷九十》[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
3
《職官考》十四
4
封階
5
文職
6
正一品光禄大夫   從一品榮祿大夫。正二品資政大夫。   從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議大夫   從三品中議大夫。正四品,中憲大夫。   從四品,朝議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   從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徳郎。    從六品儒林郎吏員出身者,宣徳郎
7
正七品文林郎吏員出身者。宣議郎從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職郎。   從八品修職佐郎,正九品登仕郎。    從九品,登仕佐郎,武職。
8
正一品建威將軍   從一品振威將軍。正二品武顯將軍   從二品武功將軍。正三品,武義都尉。   從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   從四品宣武都尉。正五品武徳騎尉。   從五品武徳佐騎尉。正六品武略騎尉。   從六品武略佐騎尉。正七品武信騎尉。   從七品武信佐騎尉。正八品奮武校尉。   從八品奮武佐校尉,正九品,修武校尉。以下新増。 從九品修武佐校尉等。謹案:初制,武職正二品,稱驃騎將軍,從二品,驍騎將軍正三品,昭勇將軍從三品,懐逺將軍正四品,明威將軍從四品,宣武將軍正五品,武徳將軍從五品,武略將軍正六品,昭信校尉從六品,武顯校尉正七品。奮力校尉八品、九品,則級所無焉。嗣更定初例,一品至四品俱稱大夫,五品以下則皆改稱為郎,略參宋制,武功大夫、武功郎之意,乾隆五十一年特奉。
9
上諭:「舊例,武官正從一品,俱封榮祿大夫,正二品至從五品,俱封將軍。既未為允當,嗣更定新例則皆稱大夫。因思將軍為専閫主,帥大夫係文臣之稱,乃舊例則封將軍,而今又更封,大夫名義殊覺混淆。嗣後武職正一品至從二品,俱應封為將軍,正三品至從九品,應分別酌與都尉、騎尉、校尉等字様遞為差等,以示區別。旋是遵」。
10
㫖定議,一二品俱封為將軍,三、四品俱封為都尉,五、六、七品俱封為騎尉,八、九品俱封為校尉,經進呈。
11
睿鑒准行,於是武職封號,較舊制彌盡,美盡善矣。至文武邀封之期,初制恭遇。
12
覃恩及三年考滿,均給封贈。康熙九年,停考滿封贈之例遇。
13
覃恩始按品頒給至封贈命婦,一品妻為一品。夫人、二品妻夫人、三品妻,淑人四品妻,恭人五品妻宜人六品妻安人七、八、九品妻、孺人、命婦但論品級不分正從一品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贈一代,八、九品止封本身。凡一品至五品皆授以。
14
誥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勅命文職,𨽻於吏部,武職𨽻於兵部。今依㑹典所載,並新定章程,輯大要以備考云。
15
乂謹案:乾隆五十年正月初一日恩詔條款內,開內外大小官員,除各以現任品級已得封贈外,凡陞級及改任者,俱照新銜封贈。嗣部議查核。㑹典酌定四條:一,本宗貤封,宜定以品限,一、二品官不得貤封髙祖父、母,四品及五六品官均不得貤封曽祖父母,以符體制。一外姻貤封,宜嚴以限制,凡貤封外姻止許遵㑹典貤封外祖父母,其餘外姻,概不准請,以杜冒濫。一,京官八品以下加級請封,宜區以差等㑹典,載京官有加級者,得進階受封級多限以制,七品以下不得逾五品,五、六品不得逾四品,三、四品不得逾二品,推原義例,殊為允當。但五、六品官不越四品,而七品至從九品未入流人員,俱得照加級請領。五品封典,亦覺太優,請於㑹典內添七品,不得逾五、六品、八品以下不得逾七品,於封典益昭詳慎。一、重封條例宜晰。如司員調部、道、府、州縣調任雖署新銜,而職既仍舊,級亦未増,豈得前後一官兩請封典?請凡衙門地方調易而職階相同者,不准重封。再京官請除官階級數與上次相同者,不准重封外,所有加級既増晉階較大各員,俱照向例給,封級多者,仍限以制,如八品以下,不得過七品之類。其捐納各級,概不准計算,庶重封之弊,絶而於例亦昭畫一奉。
16
硃批:所議是依議」,斯又酌定章程,並載入「㑹典則例者,謹因官階,而附輯封典之制如此。
17
祿秩
18
等謹案:我
19
朝量能授官,因官制祿銀米兼支,視前代折米折鈔之制,允為優厚。
20
世宗憲皇帝定養亷、増祿米,皇上御極之初即加。
21
賜京官恩俸,所以示體恤而勵亷隅者,靡所不至,恩至渥也。謹依馬考之例,書現在正支數於前,而以歴年増減之數附後,作祿秩一篇。又按馬考及五朝考祿秩後復有職田一門。
22
國初,勲臣皆給莊田以代廩祿,尋即按品給祿,其莊田之數,詳見《田賦》不另載。
23
世職俸銀俸米
24
等謹案:五朝考祿秩,俱載王公及公主、駙馬都尉以下、奉恩將軍、儀賔以上所支之數,今據。
25
《國史職官志》及《㑹典》文武官制,俱自一等公以下有品級、官員作為考,故祿秩亦祗載一等公以下。其奉恩將軍以上廩祿,俱不載。
26
一等公嵗給銀七百兩、米三百五十石。二等公嵗給銀六百八十五兩、米三百四十二石五斗。
27
三等公嵗給銀六百六十兩、米三百三十石。閒散公嵗給銀二百二十五兩、米一百二十七石五斗。
28
一等侯又一雲騎尉,嵗給銀六百三十五兩,米三百一十七石五斗。
29
一等侯:嵗給銀六百一十兩,米三百五石。二等侯嵗給銀五百八十五兩,米二百九十二石五斗。
30
三等侯,嵗給銀五百六十兩、米二百八十石。閒散侯:嵗給銀二百三十兩、米一百一十五石、一等伯。又一雲騎尉,嵗給銀五百三十五兩,米二百六十七石五斗。
31
一等伯,嵗給銀五百一十兩、米二百五十五石。二等伯:嵗給銀四百八十五兩,米二百四十二石五斗。
32
三等伯:嵗給銀四百六十兩、米二百三十石,伯品級官嵗給銀二百五兩,米一百二石五斗。一等子又一雲騎尉,嵗給銀四百三十五兩,米二百一十七石五斗。
33
一等子,嵗給銀四百一十兩、米二百五石。二等子嵗給銀三百八十五兩,米一百九十二石五斗。
34
三等子嵗給銀三百六十兩、米一百八十石,一等男又一雲,騎尉,嵗給銀三百三十五兩,米一百六十七石五斗。
35
一等男嵗給銀三百一十兩,米一百五十五石。二等男嵗給銀二百八十五兩,米一百四十二石五斗。
36
三等男,嵗給銀二百六十兩、米一百三十石,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嵗給銀二百三十五兩、米一百一十七石五斗。
37
一等輕車都尉,嵗給銀二百一十兩、米一百五石,二等輕車都尉,嵗給,銀一百八十五兩,米九十二石五斗。
38
三等輕車都尉,嵗給銀一百六十兩,米八十石。騎都尉,又一雲騎尉,嵗給銀一百三十五兩,米六十七石五斗。
39
騎都尉嵗給銀一百一十兩,米五十五石。雲騎尉,嵗給銀八十五兩,米四十二石五斗。恩騎尉嵗給銀四十五兩,米二十二石五斗。八旗世爵、俸祿由都統咨部支領。曾經効力行閒致仕者,或給半俸,或給全俸,由兵部奏請。凡八旗武官,皆同漢世爵,由本省支給咨部,察核漢世爵擢,用京營外省及選用侍衛者,均食全俸。其發標効力,未經受職,及自願効力,非?
40
命往者均給半俸,實授,始支全俸。其奉㫖,令其回籍及不能供職,并未及嵗,承襲在家閒住者,均停給俸。雍正十三年定。
41
八旗世爵授外省文職者,如世爵之俸,浮於外俸,於任所支領外任之俸,所餘世爵俸銀并世爵、祿米,仍留京支領。若與外俸相等及外俸,浮於世職者,俸銀均在任所支領世爵祿米仍準留京乾隆三年定
42
八旗世爵授外省武職者,其世爵祿米,照文官例留。京支領乾隆四年定
43
在京滿、漢文武官員俸銀祿米等謹案:在京文武官員俸銀,滿洲、漢人俱一例按品,頒發祿米,即照俸定數,每俸銀一兩支米一斛。
44
正、從一品,嵗給俸銀一百八十兩,俸米九十石。正從二品,嵗給俸銀一百五十五兩,俸米七十七石五斗。
45
正從三品,嵗給俸銀一百三十兩,俸米六十五石。正從四品嵗給俸銀一百五兩,俸米五十二石五斗。
46
正從五品嵗給俸銀八十兩,俸米四十石,正從六品嵗給俸銀六十兩,俸米三十石。正從七品,嵗給俸銀四十五兩,俸米二十二石五斗。
47
正從八品,嵗給俸銀四十兩,俸米二十石。正九品:嵗給俸銀三十三兩,一錢一分四釐,俸米一十六石五斗五升七合。
48
從九品嵗給,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俸米一十五石七斗五升。
49
未入流俸銀祿米與從九品同。雍正三年奉。
50
諭㫖:「朕體恤臣工,時深軫念,每思經理區畫,以贍其俯仰之資。今見漢官擕帶家口者多,若俸米仍照舊數食用,或有不敷居官者,難免內顧之憂。嗣後在京大小漢官著按俸銀數目,給與俸米,俾祿糈所頒,足供養贍,以示朕加恩羣臣之至意」。
51
五年,議准。
52
盛京戶部及守䕶。
53
陵寢文武各官俸銀,照京官正俸一體頒給。十二年,議準凡
54
內府及王公府屬佐領,照八旗佐領,一體,頒給俸祿。乾隆元年,奏准七品筆帖式,嵗支俸銀三十八兩,八品二十八兩,九品二十一兩米,照俸支給等。謹案:初制,自順治元年定漢文官正一品,嵗實支俸銀二百一十五兩五錢,有竒從一品一百八十三兩八錢,有竒正二品一百五十二兩一錢有竒,從二品一百二十兩五錢有竒正三品八十八兩八錢有竒,從三品六十六兩九錢,有竒正四品六十二兩有竒從四品四十八兩七錢有竒,正五品四十二兩五錢,有竒從五品三十七兩六錢有竒,正六品三十五兩四錢,有竒從六品二十九兩,有竒正七品二十七兩四錢,有竒從七品二十五兩八錢有竒,正八品二十四兩三錢,有竒從八品二十二兩七錢,有竒,從九品一十九兩五錢,有竒漢武官正一品,嵗實攴俸銀九十五兩八錢有竒,從一品八十一兩六錢,有竒正二品六十七兩五錢,有竒從二品五十三兩四錢有竒,正三品三十九兩三錢,有竒從三品二十九兩五錢有竒,正四品二十七兩三錢有竒從四品二十一兩五錢,正五品一十八兩七錢,有竒從五品一十六兩五錢,有竒,正六品一十五兩二錢,有竒,從六品一十二兩四錢有竒。又定漢文武官嵗額給柴薪銀,一品二品一百四十四兩大學士加宮銜者,加柴薪銀二十四兩,三品一百二十兩,四品七十二兩,五品、六品四十八兩,七品三十六兩,八品二十四兩,九品一十二兩,在俸銀之外。八年,定滿洲䝉古、漢軍都統、尚書,嵗給銀一百四十兩,副都統、侍郎一百三十兩,㕘領等官一百二十兩,佐領等官一百兩,䕶軍校、驍騎校六品官六十兩,七品官四十兩,八品官二十兩,每銀二兩,給米三斛。十年,更定滿洲䝉古、漢軍都統、尚書,嵗給銀一百八十兩,副都統、侍郎一百五十五兩,㕘領一等。侍衛郎中一百三十兩,佐領、二等,侍衛、員外郎一百五兩。三等侍衛主事八十兩,䕶軍校、驍騎校,六品官六十兩,七品官四十五兩,八品官四十兩。至十三年,始議定文武俸祿,不論滿、漢一例,照品支給,並裁漢官柴薪銀兩。
55
在京官員恩俸。
56
等謹案:凡官員於正俸外,加倍給賞,曰「恩俸,其數與正俸同敬録前後。
57
恩㫖於左。
58
雍正五年
59
諭:「乾清門侍衛著照品級,加給俸銀一倍,米石不必加給。嗣後凡令在乾清門行走之侍衛,俱照此給與」。
60
六年,
61
諭吏、戶、兵、刑、工五部堂官,今皆各殫厥職,贊勷政治,共相黽勉,矢勤矢慎,端方自持,剔除情弊,杜絶請託,甚屬可嘉,朕深許之。夫大臣者,果能亷潔自守,其用度必不敷。朕因國家政事,資藉大臣之力,而使之分心家計,朕心不忍。五部大臣內除差往外,省署印外,俸銀俸米著加倍給與。其署理之大臣,亦照此賞給。若遇罰俸案件,將朕分外所給之俸,不必入議。
62
乾隆元年,
63
諭禮部,堂官照五部堂官例給與雙俸。
64
諭從前在京文員俸入,未足供其日用時,厪皇考聖懐,是以雍正三年。
65
特㫖增添漢官俸米,而各部堂官又加恩給與雙俸,其餘大小各員,原欲次第加恩,俾得均沾渥澤。今朕仰體
66
皇考加恩臣工之意,彷佛雙俸之例,將在京大小文員俸銀加一倍賞給,令其用度從容益得,専心官守所給恩俸,著自乾隆二年春季為始」。
67
在京旗員養亷。
68
領侍衛內大臣,嵗給養亷銀九百兩,滿洲都統嵗給養亷銀七百兩,䝉古都統、漢軍都統、前鋒統領、䕶軍統領,嵗各給養亷銀六百兩。
69
滿洲副都統、步軍統領,嵗各給養亷銀五百兩。䝉古副都統、漢軍副都統、歩軍翼尉、內大臣、散秩大臣、鑾儀使、上駟院卿、奉宸苑卿、武備院卿,嵗各給養亷銀四百兩。
70
㕘領嵗給養亷銀六十兩副,㕘領前鋒侍衛印房官,嵗各給養亷銀四十兩等謹案八旗官員養亷之設,自雍正五年奉諭將兩淮鹽課羡餘銀,每旗賞給一千兩,分撥都統、副都統等員各有差。又將兩浙鹽課餘銀賞給一萬兩。
71
分撥前鋒統領、䕶軍統領等員各有差,至乾隆十年奉。
72
特恩議定今制至八旗武大臣及官員,俱給親兵隨糧,另詳兵考,兹不載。
73
在外文官俸銀。
74
直省大小文官俸銀俱照在京文官正俸,按品支領。
75
乾隆元年。
76
諭:舊例,教職兩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著從乾隆元年春季為始,照各官品級給與全俸,永著為令。
77
等謹案,初制於順治四年定在外文職按品支俸外,復給薪銀、蔬菜、燭炭、銀心紅紙、張銀案衣、什物銀四項。自督撫至佐貳雜職,各有等差,嵗為常額。嗣於順治九年裁案衣什物銀,十三年裁薪銀,康熙九年裁心紅紙張銀。
78
在外武職俸薪。
79
正一品,嵗給俸銀九十五兩。從一品,嵗給俸銀八十一兩,各有竒薪、銀各一百四十四兩。
80
正二品嵗給俸銀六十七兩,從二品,嵗給俸銀五十三兩,各有竒薪銀與一品同。
81
正從三品:嵗給俸銀三十九兩,有竒薪銀一百二十兩。
82
正、從四品,嵗給俸銀二十七兩。有竒薪銀七十七兩。
83
正從五品,嵗給俸銀一十八兩,有竒薪銀四十八兩。
84
正從六品,嵗給俸銀一十四兩,有竒薪銀三十二兩。
85
正從七品,嵗給俸銀一十二兩,有竒薪、銀與六品同。
86
等。謹案緑旗武職,自順治五年定俸薪之外,復給蔬菜、燭炭、銀心、紅紙、張銀案,衣什物銀,俱按品有差,詳在㑹典。至於武職定品不一,故支領俸薪,亦時有異同。初制,在外武官給俸至五品止,其營千總、把總止支廩、給銀。康熙元年,定千總六品把總七品。初制,都司支三品俸,薪守備支四品俸薪。康熙二十五年,改都司正四品,守備正五品,俱按品支俸。至乾隆十八年,議定緑、旗營武職向係照銜食俸,今既將小銜刪除,則自提督以至守備,所食俸銀,自當一例更定,應將提督定為從一品,食俸八十一兩六錢。總兵官定為二品,食俸六十七兩五錢各有竒。其副將以下,各官俱照品給俸如額。
87
直省文職養亷。
88
等謹案養亷之設,自各省耗羡,存公以備公用,即其贏餘,定為各官養亷。雍正二年,山西巡撫諾岷始行之。嗣後各省大吏俱奏請仿效其法,䝉世宗憲皇帝次第允行。蓋以外官事務較繁,故於俸薪常額之外,酌給養亷,明立規制,使不得需索以擾民。
89
逮我
90
上御極之初,復増定佐雜各官,養亷其制,尤為大備,俾直省羣工,顧名思義,大法小亷,誠不易之善則也,今恭録。
91
恩諭於左,仰見我。
92
國家加惠臣工,及杜止貪墨之至意,若夫酌耗羡之多寡,分差務之繁簡,同一省而官有等差,同一官而數有等差,自督撫司道以至佐貳雜職,為數遞減不等,皆核其籍於戶部,兹不具載。
93
雍正六年。
94
諭曰:錢糧之加耗羡,原非應有之項,朕勤求治理,愛養黎民,本欲將此悉行禁革,而博採輿論,留心體,訪知州縣地方官,實有萬不得已公私兩項之用度,若全革耗羡,其勢必不可行。為有司者,果能減輕收納,不苛取於民,在民亦所樂,從此耗羡所以未盡裁革之故也。州縣既有耗羡,而上司官員無以養亷勢,不得不收州縣之餽送,是上司冒貪贓之罪,以為日用之資,在謹慎小心者則畏懼而不敢行,必至過於窘迫而貪取濫用者,又因無所限制,借規禮之名,恣意橫索弊端,種種州縣,公私之用,既有不敷,必致加派巧取為害於民,况上司既收屬員之規禮,則必有瞻顧回䕶之處,而下屬反得操上司之短長,於察吏之道大有關係,所以雍正二年間,山西巡撫諾岷,請以通省耗羡提解存公,將闔省公事之費,及上司下屬養亷之需,咸取於此,上不誤公,下不累民,無偏多偏少之弊,無苛索橫征之擾,實通權逹變之善策。朕是以降㫖允行,此提解火耗之所由來也。向來山西虧空之員,革職留任,以為彌補之計。夫以不肖之徒,令其留任還帑,是以虧空為䕶官之符,不但無益於國計,亦且有害於民生,而德音在任,又借彌補虧空之名,提火耗以肥私櫜及諾岷接任,潔已奉公實心辦理,將虧空劣員,悉㕘革州縣火耗,嚴行裁減,而酌留羡餘,以補無著之虧空,既不累及於閭閻,而有司亦免㕘罰,又為官員定養亷之資,為公事留辦理之費,諾、岷此舉為國計民生上下公私均有裨益,然伊當始行之時,不但晉省屬員怨望,而內外臣工皆有異詞。朕比時降㫖曰:此事惟如諾岷之督撫方能行之耳,葢朕之意,原聽各省督撫自為之,而至於不能行之督撫不便行之地方,則朕並未強之使行也。諾岷舉行之後,隨有數省倣傚其意,提解十分中之二三,以備公用。亦以地方公務繁多,若不預為計畫,則一時需費仍至累及小民。然此亦皆督撫自行奏請者,非由朕諭也。伊都拉接諾岷之任,曾奏稱山西虧空,漸次清楚,將來耗羡,便可充餉。朕嚴切訓飭曰:本地之羡餘,只應作本地之用度,若歸公充餉,斷無是理。且恐相沿日久,遂成公項,不肖官員竟有重複徵收之事矣。田文鏡亦曾奏稱豫省虧空彌補,已清火耗,尚有贏餘等語。朕批示之曰:此項耗羡,原係豫省官民之物,假使果有贏餘,則當增添官員養亷之資,使其用度寛裕,倘再有贏餘,則當再減民間火耗之數,使其儲蓄充贏。葢朕之准,其提解耗羡者,原為愛養官民之苦心,若以支給地方公用之外,尚有餘資,即請收作公項,朕必不為也。今魏廷珍又以上江提解火耗之事,具摺陳奏,恐外人不知,以為出自朕意,故特頒此㫖,明白曉諭。蓋提解火耗之舉,若行之果善,亦督撫分內之事,不得居功。倘行之不善,實足為伊身家性命之患,無所逃罪,總在伊等自行度量,其願行者朕不拒阻,其不願者,朕亦不強也。
95
乾隆元年。
96
諭曰:「聞江南佐雜等官向來未議養亷,該省事務繁多,差遣絡繹,倍於他省。微員俸少力薄,未免衣食維艱。查江蘇有不充餉之鹽,規銀兩,安徽司庫有存公耗羡銀兩,著總督趙宏恩、巡撫顧琮、趙國麟,公同查核。仿照江西、湖廣之例,酌定數目,每年賞給,以為養亷,示朕體恤㣲員之至意」。
97
二年,
98
諭曰:「向來浙江等省佐雜㣲員,未曾議給養亷。朕聞江南地方事務頗煩,差遣絡繹,已於上年特頒諭㫖,賞給養亷,以資日用。今思浙省事務差遣亦屬繁多,微員等俸少力薄,所當一體加恩,著將應給各官查照。江南之例,從乾隆二年為始」。
99
五十年奉。
100
諭各省州縣官於耗羡內有自行動支、抵算養亷者,耗羡歸公,原為各官養亷之費,但官員自收自支其中,恐滋影射,冒混情弊。此後應一併禁,止令儘數解司,後再行由司庫動支給發,以杜弊混並,令該督撫於年終分晰報部查核。
101
等謹案耗羡,自雍正年間清釐之後,用給各官,養亷即祿,以馭富之良法也。我
102
皇上加意整頓,優厚臣工,務俾儘數報解動支,實於常法之中更寓防弊之道。近又因在京官員,非如外任養亷優厚者可比。是以向於俸銀之外,兼支俸米特降。
103
恩㫖:凡有降級、革職留任者,止將俸銀分別停減,其應得俸米,仍准照原品支領。因奉行在五十一年以後,謹附識祿糈條仰見我。
104
國家匪頒之制,所以勸勵官聨者,至優且渥云:「武職祿糈!」
105
十年,戶部奉:
106
特㫖賞給八旗大臣官員養亷,嵗支銀八萬六千兩,計領侍衛內大臣九百兩,八旗滿洲都統七百兩,前鋒䕶軍統領,䝉古、漢軍都統各六百,兩歩軍統領、滿洲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各五百兩,內大臣、散秩大臣,䝉古漢軍副都統、兩翼翼尉、內府三旗統領、內務府、奉宸苑上駟、武備院卿各四百兩,健銳、火器營翼長圍塲總管各二百,兩圍塲翼長一百兩,其自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各㕘領印務章京。
107
圓明園三旗各㕘領八旗䕶軍各㕘領兩翼前鋒㕘領、侍衛、健銳、火器營營總㕘領、八旗察哈爾總管等官,每年俱按大臣養亷,支剰銀兩,儘數分給,四十六年奉。
108
諭:向來各省提鎮以下至將弁等俱有分扣兵丁名糧作為得項者,此例定自何年?其每員應得若干係何名目,各省是否一例,按照地方情形,品級大小,酌定數目多寡。又或各省參差不同,著交各該部將定例年月及現在款項數目,分晰查明,分單具奏。至此事因循已久,恐又於定數之外私自尅扣增添者,若每員任內私扣一名,後任積漸加增,侵扣無所底止,督撫姑息不加查察,久之即為虛額空糧之弊,尤不可不徹底清查。著傳諭各督撫,將各省提、鎮以下武職現在分扣名糧實數,及有無私添之處,查明據實具奏。又奉
109
諭國家設兵衛民,簡核軍實,期於營伍整齊兵額充足,如兵丁等紅白事件,從前設有生息惠濟銀兩,以資賞恤。後因生息名色,有闗國體,特飭停止。昨陜甘添兵案內籌及賞恤聲,請酌復恵濟銀兩。朕以國家賞兵之費,藉商生息支給,究屬非宜。已傳諭令其動用正項,開銷各省兵丁紅白銀兩,原係加恵行伍格外施恩。若因此裁扣口糧,致額不足,殊非核實行伍之道。所有各省營賞恤兵丁,紅白銀兩,自乾隆四十七年為始,俱著於正項支給造冊報部核銷。至各省提鎮以下武職員弁,俱有應得坐糧馬乾等項,令軍機大臣會同該部核辦照文員之例議給養亷。其所扣兵餉,即可挑補實額,核計添給養亷嵗支亦及二百萬兩。官員既無拮据,而各省又添兵力,於行伍大有裨益。所有辦理添補兵額紅白賞恤銀兩,及名糧裁添養亷,縁由明晰曉諭,中外知之。嗣據直省各將武職應得養亷名糧數目,陸續具奏,經戶部酌核章程,統歸畫一,以垂永久。按各武職品級大小,通同比較定額提督,每員給飬亷銀二千兩,總兵一千五百兩,副將八百兩,𠫭將五百兩,逰擊四百兩,都司二百六十兩,守備二百兩千總一百二十兩,把總九十兩,經制外委千、把總毎員十八兩,毎年照文職養亷,例於耗羡項下動支。又以在京巡捕五營員弁管轄地方處分較重,並非省營専事操防者可比。所有歩軍統領,向係部旗大臣兼理,應得養亷名糧銀八百八十兩,照舊支給外,其副將核給養亷銀九百兩,𠫭將六百兩,逰擊五百兩,都司三百兩,守備二百四十兩千總一百四十兩,把總一百兩,外委二十兩。又以甘肅之烏嚕木齊等處,雲南之騰越鎮、龍陵協,四川之崇化、綏寧、靖逺、懋功、撫邊五營,或係新疆或在邊境,亦與腹地情形逈異。酌給甘肅省烏嚕木齊提督養亷銀二千八百兩,伊犁、巴里坤總兵各二千一百兩,瑪納斯哈密副將各一千二百兩,其㕘將各八百兩,遊擊六百兩,都司三百八十兩,守備三百二十兩,千總一百八十兩,把總一百二十兩,外委二十八兩。雲南騰越鎮總兵一千六百兩,龍陵協副將九百兩,其遊撃四百五十兩,都司三百兩,守備二百二十兩,千總一百四十兩,把總一百兩,外委二十二兩。四川崇化等五營,遊擊五百二十兩,都司三百四十兩,守備二百六十兩千總一百六十兩,把總一百二十兩,外委二十八兩。通計直省大小員弁,原扣名糧銀一百三十六萬八千四百七十六兩,改給養亷銀一百三十二萬五千七百十六兩,仍節省銀四萬有竒。其雲南省之提督、總兵,福建省之臺灣鎮總兵,舊有額外動支耗羡公件銀兩,廣東水師各營舊有額外加增草乾銀兩,一併刪除,毋庸重給,再各省緑營兵丁紅白賞恤銀兩。既遵奉恩㫖,動支正項,所有各省原動用之裁扣,節省各款應查明分別正閒款項,另行提解,及存為武職養亷支銷之用等,因具題奉。
110
㫖:依議雲南提督、總兵及福建臺灣總兵,或地當烟瘴,或逺隔重洋,均與腹地不同,著加恩於議,給養亷外,雲南提督加賞銀五百兩,雲南總兵及福建臺灣總兵,各加賞銀二百兩,以示朕軫念巖疆,加恵戎行之至意,著為令。
111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
URN: ctp:ws61308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