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古經解鈎沉》卷六 |
3 | 長洲余蕭客撰。 |
4 | 《毛詩》上 |
5 | 《毛詩》 |
6 | 序垂世立教,孔安國序解詩歌諷諭之聲也。鄭𤣥《六藝論》自書契之興,朴畧尚質,面稱不為諂,目諌不為謗,君臣之接如朋友,然在於懇誠而已,斯道稍衰,姦偽以生,上下相犯,及其制禮,尊君卑臣,君道剛嚴,臣道柔順,於是箴諌者希,情志不通,故作詩者以誦其美而譏其過同。 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倉子薛倉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間大毛公為故訓,傳授趙人小毛公、徐整《毛詩譜暢周南召南》。 |
7 | 其地在南郡、南陽之間,韓嬰敘。 《房中之樂,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鐘磬之節。王肅《注》。《闗雎》: |
8 | 周衰所作《齊詩 《康王政衰》之詩同 后夫人鷄鳴佩玉,去君所。周康王后不然,故詩人嘆而傷之《魯詩》。 刺時也。《韓詩序》。 |
9 | ,風風也。 |
10 | 動物曰風,託音曰諷,劉瓛序義》。 用物感物」,則謂之「諷」崔靈恩《集註》: |
11 | 故政得失。 |
12 | 正齊人之得失,周續之《序義》《雅》: |
13 | 夫風、雅者體同,而由我化物則謂之風,物由我正,則謂之雅。考之禮教,其歸不殊也同。「關關,雎鳩》。 |
14 | 《闗雎》貞潔慎匹,故人君退朝入於私宮,后妃御見有度,應門擊柝,鼓人上堂,退反宴處,體安志明,今時大人內傾於色,賢人見其萌,故《咏闗雎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薛氏《韓詩章句》在河之洲。 |
15 | 雎鳩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隱蔽無人之處同 |
16 | 窈窕淑女。 |
17 | 盈其欲而不愆其徳,其誠可比於金石,其聲可內於宗廟詩傳 淑女奉順坤徳,成其紀綱。《韓詩》 窈窕專貞貌薛章句 善心曰窈,善容曰窕,王肅注。 |
18 | 不嫉妬。 |
19 | 嫉,音自徐邈音。 |
20 | 左右流之。 |
21 | 左,右音佐佑,鄭𤣥音: 如字,王肅申毛鐘鼓樂之。 |
22 | 度應門、擊柝鼓,人上堂。退反宴,處體安。志明今時大人內傾於色,賢人見其萌,故《咏闗雎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薛氏《韓詩章句》在河之洲。 |
23 | 雎鳩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隱蔽無人之處同 |
24 | 窈窕淑女。 |
25 | 盈其欲而不愆其徳,其誠可比於金石,其聲可內於宗廟詩傳 淑女奉順坤徳,成其紀綱。《韓詩》 窈窕專貞貌薛章句 善心曰窈,善容曰窕,王肅注。 |
26 | 不嫉妬。 |
27 | 嫉,音自徐邈音。 |
28 | 左右流之。 |
29 | 左,右音佐佑,鄭𤣥音: 如字,王肅申毛鐘鼓樂之。 |
30 | 罍,大夫器也同。 |
31 | 我姑酌彼兕觥。 |
32 | 二升,曰《觥韓詩傳》 四升曰:㯘韓詩云:何吁矣!」 |
33 | 云詞也,薛章句。 |
34 | 螽斯羽。 |
35 | 螽斯名,蜙蝑,一名舂黍,似蝗而小,青色,長股而鳴,喻后妃之性不妬忌,子孫衆多。《毛詩》題綱。㛰姻以時。 |
36 | 春秋》二百四十年,魯女出嫁,夫人來歸,大夫逆女,天王娶后。自正月至十二月,悉不以得時失時為貶,褒何限於仲春、季秋以相非哉!夫《春秋》舉秋毫之善,貶纎介之惡,故春狩於郎書,時禮也。夏城中丘,書不時也。此人間小事,猶書得時失,時況㛰姻人倫端始,禮之大者不譏得時失時不善者耶?若㛰姻季,秋期盡仲春則隱二年冬十月,夏之八月,未及季秋,伯姬歸於紀周之季,春夏之正月也。桓九年》春,季姜歸於京師。莊二十五年六月,夏之四月也。已過仲春,伯姬歸於紀,或出盛時之前,或在期盡之後,而經無貶文,《三傳不譏,何哉?凡詩人之興,取義繁廣,或舉譬類,或稱所見,不必皆可以定時候也。又按《桃夭篇》《序》美㛰姻以時,葢謂盛壯之時,而非日月之時,故灼灼其華,喻以盛壯,非謂嫁娶當用桃夭之月。其次章云其葉蓁蓁,有蕡其實之子于歸,此豈在仲春之月乎?又標梅三章。注曰:夏之向晚,迨氷未泮,正月以前,草蟲喓喓。末秋之時,或言嫁娶,或羙男女及時,然詠各異矣。《周禮》以仲春會男女之無夫家者,葢一切相配合之時,而非常人之節。《曲禮》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故日月以告君,齋戒以告鬼神。若萬人必在仲春,則其日月有常不得前,卻何復日月以告君乎?夫冠㛰笄,嫁男女之節,冠以二十為限,而無春秋之期。笄以嫁而設,不以日月為斷,何獨嫁娶當繫於時月乎?王肅云:㛰姻始於季秋,止於仲春,不言春不可以嫁也。而馬昭多引《春秋》之證以為反詩,於難錯矣。兩家俱失,義皆不通,通年聴㛰,葢古正禮也。束晳《五經通論》。 |
37 | 公侯干城。 |
38 | 干,戶旦切。鄭音施于中逵 |
39 | 《中馗馗中九交之道也,薛章句《芣苢》: |
40 | 傷夫,有惡疾也」。《韓詩》 自闗《雎至芣苢》、《后妃房中之樂王注。 |
41 | 《采采芣苢》: |
42 | 《芣苢》、《木》名,實似李、韓詩。 直曰車前瞿》,曰《芣苢》、《韓詩傳》。 《芣苢》,澤,瀉也」。《芣苢》,臭惡之菜。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人道不通,求已不得,發憤而作,以《事興芣苢》:「雖臭惡乎,我猶采采而不已者,以興君子雖有惡疾,我猶守而不離去也」。薛章句。《芣苢》實似李食之。宜子,出於西戎《衞宏傳》。 王注 遠國異物,非周婦人所得,采王基駁漢廣 |
43 | 悅,人也。《韓詩序》。 |
44 | 漢有游女。 |
45 | 鄭交甫遵彼漢臯臺,下遇二女與言,曰:「願請子之珮二女,與交甫交,甫受而懐之,超然而去,十歩循探之,即亡矣,迴顧二女,亦即亡矣。《韓詩內傳 漢女所弄珠如荊鷄卵同 鄭交甫逢二女,鬾服韓詩傳》 鄭交甫《過漢臯》,遇二女妖,服珮兩珠韓詩》。 游女,漢神也。薛章句不可求思。 |
46 | 言漢神時見不可求而得之同。江之永矣。 |
47 | 漾,長也同 |
48 | 汝墳 |
49 | 辭,家也。《韓詩》 思親之詩同惄如調飢 |
50 | 飢而又飢,飢之甚也」。王肅《注》魴,魚赬尾。 |
51 | 赬,赤也,言魴魚勞則尾赤,君子勞苦則顔色,變薛章句 |
52 | 如燬: |
53 | 紂作炮烙之刑,韓詩,父母孔邇。 |
54 | 孔甚也,邇近也,以父母甚,迫近飢寒之憂為此祿」。仕薛章句。 |
55 | 冬至架之。 |
56 | 架音稼,劉音。 |
57 | 山夾水曰澗。 |
58 | 夾音頰,周續音 |
59 | 宗室牖下 |
60 | 奥,即牖下王注 |
61 | 甘棠 |
62 | 自陜以東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職,當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於甘棠之下而聴斷焉,陜間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後世思而歌詠之詩傳 |
63 | 召伯所茇 |
64 | 茇,草舍也,夫召伯聴男女之訟,不堇煩勞,百姓止舍甘棠之下而聴斷焉。劉芳義,勿拜」。 |
65 | 拜言:「人心之拜,小低屈也。上言勿剪,終言勿拜。明召伯漸遠,人思不忘也」。毛注:「拜猶伐,非也」。施士丏說、 拜,如人之拜同《行露》。 |
66 | 命伊尹歌《晨露》、《韓詩》,厭浥行露。 |
67 | 和氣津凝為露,從地生也。《五經通義》厭衣亷切,沈重音義室家不足。 |
68 | 夫行露之人許嫁矣,然而未徃也,見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貞理,守死不徃,君子以為得婦道之宜,故舉而傳之而歌之,以絶無道之求防,汙道之行乎!《詩傳 |
69 | 羔羊之皮。 |
70 | 小者曰羔,大者曰《羊、薛章句》。 |
71 | 素絲 |
72 | 素喻潔白絲,喻屈柔同。 古者以素絲飾裘,郭璞拾遺。 |
73 | 五紽 |
74 | 紽,數名也,薛章句委蛇: |
75 | 詩人賢仕為大夫者,言其徳能稱,有潔白之性,屈柔之行,進退有度數也。薛章句,迨其吉矣。 |
76 | 迨,願也,《韓詩》詩攷》一。 迨,顧也同。 |
77 | 江有渚。 |
78 | 《水一溢而為渚薛章句》壹發 |
79 | 發讀如廢徐音 |
80 | 騶虞 |
81 | 《騶虞》為天子掌鳥獸官,《齊詩》章句。《詩攷》三。 《韓詩傳 《魯詩傳》 古有《梁騶》、《梁騶》,《天子》獵之田曲也。《魯詩傳》。 梁騶者,天子之田也,同。 今《詩》韓魯說古《毛詩》,說《騶虞》義獸,白虎黑文食,自死之肉不食生物,人君有至信之徳則應之。《周南》終《麟趾》、《召》《南》終、《騶虞》,俱稱嗟嘆之,皆獸名。謹按古《山海經》,鄒書云:「騶虞獸說與《毛詩》同。《五經異義》。 《騶虞或作吾劉芳《義疏》、《邶》、《鄘》、《衞》。 |
82 | 南謂之鄘。 |
83 | 鄘在紂都之西,王肅義駮。 |
84 | 栢舟 |
85 | 衞宣姜自誓所作韓詩,淒其以風。 |
86 | 陰陽散為風風,氣無根也。《五經通義》燕燕》: |
87 | 衞定姜歸,其娣,送之而作韓詩。 定姜歸其婦同 |
88 | 遠送于南。 |
89 | 南尼心切沈音 |
90 | 先君之思,以朂寡人。 |
91 | 「畜,孝也,獻公無禮於定」。姜定姜作詩言:「獻公當思先君,定公以孝於寡人」。《魯詩》。《經典釋文》十三。 不述 |
92 | 術法也,薛章句終風且暴。 |
93 | 《終風,西風也。《韓詩》 時風又且暴,使己思益隆。薛章句 |
94 | 跲也。 |
95 | 跲,渠業翻。孫輔音孫毓音曀噎其陰 |
96 | 㙪㙪,天陰塵也。《韓詩》章句。寐焉不寤。 |
97 | 爰居 |
98 | 自爰居而下三章衞人從軍者,與其室家訣別之辭。王肅《注》: |
99 | 《爾雅》云:飛曰雌雄,刺衞宣公也。雄雉于飛。 |
100 | 雉,耿介之鳥也。薛章句 |
101 | 迨冰未泮 |
102 | 古者霜降、逆女、冰泮、殺止,《韓詩傳》,黽勉同心。 |
103 | 宻,勿僶俛也,《韓詩》賈用不售。 |
104 | 一錢之物,舉賣百何時當售也?《韓詩》。方將萬舞。 |
105 | 《萬大舞》也同 |
106 | 執轡如組。 |
107 | 轡是御者,所執者也,不得以轡為勒。且舊語云馬勒不云轡,以勒為轡者,葢是北人避石勒名也。今南人皆云馬勒,而以鞚為轡,反覆推之,此為明證。又《詩》稱執轡如組,又曰六轡在手,以所為轡審矣。今俗儒仍以轡為勒,而曽無寤者。劉芳箋音義證,飲餞于禰。 |
108 | 送行飲酒,曰餞薛章句靜女其姝」。 |
109 | 靜,貞也。韓詩》 |
110 | 搔首踟蹰。 |
111 | 《踟蹰,躑躅也,薛章句?貽我彤管! |
112 | 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后妃羣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環退之。當御者著於左手,既御,著於右手。左手,陽也。以當就君,故著左手。右手,陰也。御而復故。《五經要義》。 《女史彤管,法如國史,主記后夫人之過人,君有柱下史,后有女史,外內各有官也。劉芳義疏,新臺有洒。 |
113 | 修舊曰新馬融注。 |
114 | 不殄。 |
115 | 殄,徙典翻。毛萇音 |
116 | 得此戚施。 |
117 | 戚施蟾蜍就喻醜惡薛章句,中冓之言。 |
118 | 冓,夜也。《魯詩》: 晉灼《漢書注》,星言夙駕。 |
119 | 星,精也。《韓詩》。 星晴也同蝃蝀 |
120 | 刺,奔女也。韓詩序》 |
121 | 蝃蝀在東。 |
122 | 邪色乘《陽韓詩》 夫婦失禮,則虹氣盛,有赤色在上者,陰乘陽氣也。劉楨《義問》,何以予之?」 |
123 | 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朱則赤。《詩傳》尤之。 |
124 | 尤非也。薛章句 |
125 | 綠竹猗猗。 |
126 | 篇《筑韓詩》 《篇竹同》 篇竹同 |
127 | 會弁如星。 |
128 | 弁高五寸,前後玉飾,《五經通義》,綠竹如簀。 |
129 | 「簀,積也,綠䓯,盛如積也」。薛君《韓詩注》」。《考槃》,在阿。 |
130 | 地下而「黃」曰「干」,《韓詩》章句,能不我甲」。 |
131 | 甲音狎,徐邈音。 |
132 | 伯兮朅兮,邦之傑兮。 |
133 | 朅桀挺也,疾驅貎《韓詩》執殳 |
134 | 亡國之社,以戒諸侯人之戒,在於桃殳《韓詩傳》。 步卒五兵戈殳車㦸、酋矛矢、樊支淵《七經義綱格論》。 |
135 | 焉得諼草? |
136 | 《諠草忘憂也,薛章句 忘,愛也同王。 |
137 | 黍離 |
138 | 伯封作韓詩》。 衞宣公之子壽閔其兄伋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齊詩》「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
139 | 《離》《離》,黍貎也。《詩》人求亡,不得憂懣。不識於物,視彼黍離,離然憂甚之時,又以為稷之苗,乃自知憂之甚也。《韓詩》。 |
140 | 君子陶陶。 |
141 | 陶暢也薛章句蒲蒲栁 |
142 | 蒲草之聲,不與戍、許相協。箋為長孫毓同異□《有蓷》。 |
143 | 《蓷益母韓詩》 |
144 | 雉罹于罿 |
145 | 施羅於車上曰罿,韓詩》,緜緜葛藟,在河之滸。 |
146 | 葛藟一名,燕薁,藤好生河,滸邊得水潤而長。喻王九族,蒙王恩惠,以育子孫。今王無澤於族人,不如葛藟、生河,滸邊也。題綱,將其來施施。 |
147 | 將,如字,王肅。申毛 |
148 | 鄭 |
149 | 兩驂: |
150 | 左右騑驂,薛章句。抑釋掤忌。 |
151 | 掤櫝丸,葢也,馬注。 掤所以覆矢也,謂箭筒葢義問。 |
152 | 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
153 | 國君及元率戎車將在中央,當鼓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執戈在後。《五經要義》,三英 |
154 | 英謂古者以素絲英飾裘,即上素絲五紽也。郭璞《拾遺》 |
155 | 摻執子之袪兮。 |
156 | 袪,去也,薛章句 |
157 | 昧旦 |
158 | 昬,闇也。日,明也。日入後漏三刻為昬,日出前漏三刻為明。《五經要義》。 |
159 | 雜佩以贈之。 |
160 | 佩玉上有葱衡,下有雙璜,衝牙蠙珠,以納其間。《韓詩傳》。 |
161 | 有女同車。 |
162 | 今《論》說鄭國之為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會,謳歌相感,故曰「鄭聲淫」。《左傳》說煩手淫聲,謂之鄭聲者,言煩手躑躅之聲使淫過矣。謹按《鄭詩》二十一篇,說婦人者十九矣,故鄭聲淫也。《五經》異義、東門之壇。 |
163 |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 |
164 | 栗木名,言東門之外,栗樹之下,有善人可與成為室家也。《韓詩》 靖,善也同,靖樂也、薛章句子寧不嗣音。 |
165 | 詒,寄也。曾不寄問也」。《韓詩》。 |
166 | 聊樂我員 |
167 | 魂神也,薛章句。 |
168 | 出其闉闍。 |
169 | 闍,止舍翻。徐音。 |
170 | 野有蔓草。 |
171 | 國多兵役,男女怨曠,於是女感傷而思男,故出游於洧之外,託采芬香之草,而為婬妷之行,時草始生而云蔓者,女情急欲以促時也。韋昭問答,清婉兮。 |
172 | 青靜也,薛章句 |
173 | 零露瀼瀼。 |
174 | 瀼,音囊,徐音 |
175 | 方渙渙兮 |
176 | 《洹》、《洹》盛貎韓詩注》 三月,《桃花水》、《時韓詩》 |
177 | 方秉蕳兮 |
178 | 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韓詩》。 蕳,蓮也同 秉,執也。蕳,蘭也。當此盛流之時,衆士與衆女方執蘭拂除邪惡、韓詩注。 祓除歲穢同。 祓除氣穢同 秉蘭水,上同 《祓除氛穢韓詩 |
179 | 且徃觀乎! |
180 | 詩人願與所說者俱徃也《薛注,贈之以芍藥。 |
181 | 勺藥離草同。 補傳七齊 |
182 | 鷄鳴 |
183 | 讒人也。韓詩 說《人》也。《韓詩章句,《蒼蠅》之聲。 |
184 | 鷄遠鳴蠅聲,相似薛章句:子之還兮 |
185 | 「還茂昌,三者皆地名也。崔《集注。從兩肩兮。 |
186 | 獸三歲曰肩,薛君傳,東方之日兮。 |
187 | 詩人言所說者顔色盛美,如東方之日薛章句。 |
188 | 在我闥兮! |
189 | 門屏之間,曰闥《韓詩》。 |
190 | 衡從其畝。 |
191 | 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同。維莠驕驕。 |
192 | 甫田維莠今何草?」答曰:「今之狗尾也」。問答,其魚唯唯。。 |
193 | 遺遺言不能制也。《韓詩》 |
194 | 舞則選兮 |
195 | 言其舞則應雅樂也。薛章句魏 |
196 | 我歌且謡 |
197 | 有章曲曰:歌無章,句曰《謡韓詩章句》,陟彼岵兮 |
198 | 山無草木,曰岵所以言。陟彼岵兮,無可怙也。以其無草木,故以譬之。施士丏說,有縣貆兮。 |
199 | 貉子曰貆貆狀,與貉類異。世人皆名貆,義問,不素餐兮。 |
200 | 何謂素餐素者?質人但有質朴,無治民之材,名曰素餐。尸祿者,頗有所知,善惡不言,黙然不語,苟欲得祿而已,譬若尸矣。薛章句,河水清且淪猗。 |
201 | 從流而風,曰淪同。 |
202 | 唐 |
203 | 蟋蟀在堂 |
204 | 蟋蟀食蠅,而化成義問。 蟋蟀,今促織也,一名蜻蛚,椘謂之蟋蟀,或謂之蛬。南楚謂之王孫。劉芳、義筌。 |
205 | 歲聿其莫。 |
206 | 《聿辭也,薛章句 |
207 | 日月其除。 |
208 | 除,音住,毛音: 除式朱翻、鄭音役車其休。 |
209 | 古者必有命,民有能敬長憐孤、取舍好讓者,命於其君,然後乗飾車駢馬,未得命者不得乘車乘車,皆有罰,故其民雖有錢財侈物而無禮義,功徳即無所用,其錢財侈物,故其民皆興仁義而賤不爭貴,強不凌弱,衆不暴寡,是唐虞之所以象典刑,而民莫敢犯也。《韓詩 |
210 | 何不日鼓瑟! |
211 | 天子食日舉樂,諸侯不釋,縣大夫士日琴瑟《魯詩傳》?素衣,朱繡。 |
212 | 綃綺屬魯詩。 繡當為綃綃綺、劉芳義疏 |
213 | 蕃衍盈升。 |
214 | 古者為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崔《集注》。 |
215 | 朋比也。 |
216 | 比必履翻,孫毓申毛。 |
217 | 生於道周。 |
218 | 周,右也,《韓詩》 |
219 | 秦 |
220 | 四馬既閑 |
221 | 閑,大也,謂閑然大也。薛章句駕我騏。 |
222 | 駕兩馬者王肅注。 |
223 | 溫其如玉。 |
224 | 玉有五徳,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鋭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五經通義,白露為霜。 |
225 | 寒氣凝,以為霜霜從地升。《五經通義》,終南何有。 |
226 | 終南山,長安南山也,一名太一五經要義》。 在扶風、武功縣同 |
227 | 鴥彼晨風。 |
228 | 晨風今之鷂義問》隰有六駮。 |
229 | 言六據所見言之,王肅注、瓊、瑰、玉、佩。 |
230 | 佩者服用之稱。珮者,玉器之名。稱其服用,則字從人名,其器則字從玉。蔡謨《疑字義》。陳 |
231 | 衡門之下 |
232 | 橫一木作門而上無屋,謂之衡門《義問》歌以訊之。 |
233 | 詩者,思也,辭也。發慮在心,謂之思,言見其懐抱者也。在辭為詩,在樂為歌,其本一也,故云作好歌以訊之。梁簡文帝《十五國風義》,心焉惕惕。 |
234 | 悅,人也,《韓詩》 |
235 | 僚兮 |
236 | 僚音了鄭音。 |
237 | 且儼 |
238 | 㜝,重頤也。韓詩:薛君注。檜 |
239 | 鄶在豫州外方之北,北鄰於虢、鄶、榮之南,左濟右洛,居陽、鄭兩水之間,食溱、洧焉。劉稹 周武王封祝融之後於濟、洛、河、頴之間,為檜子王《注》匪風發兮,匪車偈兮。 |
240 | 是非古之風也,發發者,是非古之車也,揭揭者,葢傷之也。《韓詩說》。 |
241 | 曹。 |
242 | 維鵜在梁。 |
243 | 梁人取魚梁也,言鵜自合求魚不合於人,梁上取其魚,譬之人自無善事攘人之美者,如鵜在人梁上焉。施士丏說韓集註:二十四。 其子七兮。 |
244 | 鳲鳩之所以養七子者,一心也。君子之所以理萬物者,一儀也。《詩傳》。 |
245 | 《古經解鈎沉》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