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湖广通志巻二十二
3
《学校志》贡院、书院附
4
古者党、庠、序、塾皆有学,以次升于司徒,论诸司马。秦、汉而下,沿革代殊。至宋庆厯始命郡县立学,然无定制,无专官。元始置儒学常员,明乃与城池并设,典綦重矣。我
5
朝庠序之制,师儒之官,徧于海内,矧值阙里肇修,卿云献瑞,九有欢腾,凡天下学宫,莫不渐次增新,其在楚省,即蛮陬猺峝,皆有弟子员,执简操觚,经术修明,文章蔚起,沅、湘、江、汉间人材軰出南金竹箭,岂直芹藻流辉已哉!其旧建书院亦附著焉。
6
圣祖御书大成殿,万世师表题额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御制训饬士子文康熙四十一年,建碑明伦堂,上谕加封孔氏五代,改启圣祠为崇圣祠雍正元年御制。
7
圣谕广训雍正二年
8
御制朋党论雍正二年
9
《钦定乐器图》雍正二年
10
御书生民未有题额雍正三年奉。
11
㫖广额湖北一十九州县文童岁科大学加五名,中学加三名,小学加四名。
12
湖南二十二州县文童,岁科大学加五名,中学加三名,小学加四名雍正三年
13
上谕避孔子圣讳雍正四年
14
上谕:「居家孝友行止端方,才可办事而文亦可观者,一学各举一人雍正五年
15
上谕:六年选㧞一次雍正五年奉。
16
㫖颁发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文、勒石、学宫雍正六年奉。
17
㫖颁《发大义》、《觉迷录》四巻刋布学宫雍正八年以上一十三条,各府、州、县俱同。
18
武昌府:
19
武昌府儒学,旧在黄鹄山前。宋康定间建,后废为营垒。绍兴间,仍更为学。宋末兵毁,元延佑、重建。明洪武初修,歴天顺、𢎞治、正德间,廵抚白圭、布政使张敷华、知府沈栋相继增修。嘉靖中,按察使万虞恺以学门由西不利,即驿传道故址,辟门从东大学士杨溥、彭时、商辂、李东阳,侍郎朱廷立,俱有记。明季兵毁,皇清康熙十七年,廵抚张朝珍、布政使徐惺倡捐修葺。雍正十年,廵抚王士俊以学宫倾圯,旧制未善,发项更新,即明伦堂旧址改建。
20
崇圣祠拓学西地建明伦堂,迁名宦祠于 大成门左乡贤祠于 大成门右置文武官舎于左右之下,又于棂星门左右添设㦸门制度。允称有记刻石。江夏县儒学在凤凰山下。宋元学附鄂州,别为「务本斋」。明洪武建于黄鹄山北,后迁平湖门内。𢎞治间,廵抚御史王恩改建今所。嘉靖间,御史吴百朋、提学张天复继修。
21
皇清康熙间,廵抚王新命布政使徐惺、提学蒋永修、粮道章钦文、知县刘朝英重修。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潘宷鼎增修。
22
武昌县。儒学在县治南,旧在县西。宋淳熙中迁县东。嘉定中,升寿昌郡学。大德中,仍为县学。明洪武初,知县孟吉改建今所。后知县谢廷举、聂贤相继拓修皇,清康熙间,知县熊登重葺。
23
嘉鱼县。儒学在龙潭山麓,宋淳熙中建,明因之。知县吴启文、莫震、孙伦、马炳然、提学陈凤梧先后增修。皇清雍正七年,知县王邦鼐重修。
24
蒲圻县。儒学在县治南,旧在金叠山下。唐郑伭瑾建。宋绍圣间,知县朱寿昌移建今所。明柯日新、吴俊、吴中、郭凤仪、焦贵、吴本固前后增修。
25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署县张玘重修。雍正七年,知县吴珽教谕邹受祉重修。
26
咸宁县儒学在登高峯下,宋庆、厯间,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冯㫤建后知县陈灏、施达、王介、茅信、萧立业,相继增修。
27
崇阳县。儒学在县北,旧在县西门外。元末兵毁,明初,知县顾华改建。今所歴同知万璋、知县焦玑、学道严洤、知府秦䕫、通判王蔓相继修。
28
皇清雍正六年,知县张栗重修通城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初,知县冯极建、永乐后知县曹景升、喻峻、通判王蔓相继修。
29
皇清雍正三年,知县李玠重修。八年,知县周洪重修兴国州儒学,在龙蟠山下宋军学元路学。明初改府学,通判郑瑮、同知翟圭。继修,寻改州学。歴知州李文声、叶菁、胡瀛、李东、刘纶、吴希贤、周鹏等相继拓造。皇清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高梦龙重修。雍正三年,知州黄澄重修。
30
大冶县。儒学在县西,歴宋元兴圯不一。元至正中,县令周镗重修。明洪武八年灾。十二年,知县王伯时、重建歴,知县于贤、刘珑、綦贞等继修。明末兵,毁。
31
皇清顺治中,知县刘源湛、训导官抚邦,康熙中知县陈邦寄、雍正七年,知府张淑郿、知县周之相、教谕聂烺相继建修。
32
通山县。儒学在罗埠山麓,宋建,歴元如旧。明初知县任昂,即故址鼎建知县吴莱、戴惠、朱庭芝,续修皇清康熙间,知县夏灿重修。雍正间,知县李埂、吴飞九、井浚,同教官锺惟声、丁永琪等相继修。
33
汉阳府:
34
汉阳府儒学,在凤栖山下。明洪武初,知府程瑞因宋旧址建。成化间,知府何淡重修。𢎞治间,知府张鋭、张文质重修。嘉靖间,知府孔凤、贾应春重修。明末兵毁。皇清顺治六年,知府傅应星、鼎建,康熙中,知府郝士錞增修。
35
汉阳县儒学在南纪门内,明正统间,裁倂入府学。万歴乙酉,知府王学古、知县喻应台详请重建。丁酉,知县陈尧钦整葺之。戊申,水圯,知府舒体震重修。明末,递遭兵燹。
36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府邱俊孙教谕凌建竒复建。康熙五十八年,邑绅士重修。
37
汉川县。儒学在县治东北。明洪武初,知县张敬建。嘉靖间,知府贾应春徙伏龙山下,后知府刘廷梅、知县昌应会复建今所。
38
皇清康熙间,布政司徐惺捐俸修圣殿门庑,提学蒋永修、训导向士煜修明伦堂。康熙四十四年,邑绅士重修。
39
黄陂县儒学在县治南。明初,知县吴旻因宋、元故基建歴,知县刘拱宸、杨启予、刘时省、李恒、吕调阳、徐莲,佥事万秀,通判万寿,推官罗翰,相继增修。
40
皇清雍正五年,添建照墙。
41
孝感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宋端平间,毁于兵,元时知县赵资仁、乔成、刘谅、徐元等,先后创葺,复毁于兵。明洪武五年,知县朱师胜即常平仓地建立,学宫亦在治东,视前为近。九年,省县入州,学遂废。十三年,复置县知县宋显铭即宋元废址建县治,东歴教谕梁炯、知县史搢、曹敬率,推官黄巩,知县龙兴郭斗、雷鸣春、赵可熔,相继增修。隆庆四年,知县刘昆废会眞观,改建今所。万厯间,知县彭同魁及邑人先后增修。明末,兵毁。
42
皇清顺治十三年,邑人屠奏疏重建。十六年,知县张擢士增修。康熙三十年,知县梁凤翔重修。五十四年,知县刘朝讲重修。
43
黄州府:
44
黄州府儒学,在府治东。明洪武初,知府李仁即、宋河东书院址,建歴,知府钱敏、余浩、王霁、余桂应明德、相继修、杨溥、欧阳旦、黎淳、朱节、刘采、王廷陈,俱有记。皇清顺治间知府何应珏,康熙间,知府于成龙、苏良嗣、王辅、贾鉝相继修。五十六年,知府蒋国祥重建启圣祠。雍正元年改。
45
崇圣祠。雍正二年,知府蒋国祥督同教授彭士商重修学宫。
46
黄冈县儒学在县东,旧在南门外。明洪武间,徙县东南。正统间,知府钱敏修、李时敏记东西接民居,屡遭毁,佥事张彬拓之。正德间,迁今所知府余贵、胡洁、管霄、继修、朱节、王霁记。万厯三年,知府潘允哲、知县罗应鹤重修明末兵,毁。
47
皇清顺治五年,知县高自训重建。康熙四年,知县徐籒增修。康熙十一年,知县董元俊更新之。
48
蕲水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间,知县赵季光,因宋元故址建歴县丞黄舎观,主簿夏时,知县胡奎、江文焕、孔荣宗,县丞李蔚,主簿王辅,典史金鼎,教谕申屠铎,训导简缙绅,左惟贤两次重。建明末,兵毁。
49
皇清顺治间,知县倪龠元修寻灾,知县李荪、刘佑相继修缮。康熙间,署县金廷襄创建尊经阁,知县刘象贤、汪歙加葺。雍正六年,因棂星门外向右单设一门,西向不利。又所靣城埤,违制教谕夏䇿。谦详请改置捐建栅栏。
50
罗田县。儒学旧在县东。明洪武初,知县石璞迁县南。宏治间,水泛知县罗勲复迁旧处。嘉靖间,知县劳樟、祝珝相继重修。
51
皇清康熙四十一年,知县姚士基迁于县西。至五十年,复迁于原址之前。
52
麻城县儒学,在县治。东明初,知县张谷维因唐、宋故基建。洪武三年,知县赵乾重建歴知县杨顺翁选胡琮、陶天忠、尚德恒,推官严肃相继修。明末兵毁,皇清顺治间,知县王潞修葺。康熙五十二年,知县马元勋、重修知县吴顾行更新之。雍正五年,贡生周基国捐赀请于署县谭芩重修。
53
崇圣祠。
54
黄安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明嘉靖癸亥,都御史谷中虚、御史徐大壮、提学吴文华檄同知袁福徵、知县林葵、建歴知县常正纪应存,初始成。
55
皇清康熙间,知县张一跃继修。六十一年重修蕲州儒学,在麒麟山阳。明洪武初,知府左安善因宋、元故址建府学,后改州学。歴知州,王坦、赵应龙、庄辙、周广荣、杨淮、石玺,相继增修。万厯三年,乡官冯天骏捐赀重修。
56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州刘国辅、学正刘清、史训导陈作楫捐修。雍正七年,廪生冯炜重修。
57
广济县儒学,在县治东北。明洪武初,知县陈景昌迁治东南,后复迁分司旧址。明末,兵毁。
58
皇清顺治间,知县阎国士、教谕傅鍠建修。康熙六年,知县黄玉铉、教谕李以范相继增修。
59
黄梅县儒学,在县东南。元至元巳卯初建。至正六年,知县乔恩忠增仪门讲堂。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复建歴,县丞李显、知县戴中相继修。明末兵,毁。
60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陈觐天、教谕张士淑修葺。康熙六十年,知县戴绍祖重修。
61
安陆府。
62
安陆府儒学,旧在府城东南隅樠木山西。宋绍兴中,汉水冲,圯徙城北。淳熙五年,郡守孙樊徙长寿东南隅,元为安陆府,仍宋旧。明初,即镇远楼为安陆州学。洪武十五年,知县梁栋徙建兰台,即宋玉宅旧址。十六年,州学灾。二十三年,曹国公李文忠重建,歴知州顾震、赵熙、俞荩,提学薛纲、高绣,学正林]增修。𢎞治八年,兴献王命修葺殿庑,易棂星门,瓦以琉璃。正德十三年,兴献王发帑重修。嘉靖十年,州升府,改府学。明末兵毁。
63
皇清、顺治间,知府李文芳、李起元、马逢臯,知县李彦珽,康熙间知府吴肇荣相继建修。
64
锺祥县旧无儒学。
65
皇清康熙五十四年,学臣薄有德。 题请添设知县李愫于兴府旧址建。
66
大成殿东西庑棂星门。
67
京山县。儒学在县治西。宋崇宁间,知县刘干建学城南河畔,元因之。明洪武初,知县刘桓改建今所,皇清雍正七年重修。
68
潜江县儒学。元至正癸巳,邑为水决学,随邑迁。今治教官杨实重建于治东。明洪武初,知县史纯一即故址重建。𢎞治间知县史华,嘉靖间,知县夏泗移建向前以广之。万厯间,知县朱熙洽、王建中等继修。沔阳州儒学在城东北。明洪武九年改为州学知州金德增修,歴知州李震、邹烜、锺顺、吕文、孙衍、彭万里、徐咸、李濓、曾储,副使刘士元相继修。
69
皇清康熙四十年重修。五十五年,增修天门县儒学,在北门外。清河桥北旧在县西南隅。明洪武三年,因故址建正统后,知县顾行、姜绾、周端、李东,教谕翁美先后重建。嘉靖间改建。今所按《郡志》,学中有。
70
先师像系吴道子笔,嘉靖壬寅,有兵廵使者,行部至邑,马伏地不行,因掘得石碑,乃所刻道子画像也。
71
荆门州儒学在平泰门内。明初,知州戴昌因元故址。建歴知州俞诰、阴子淑、杨琇相继修。
72
当阳县。儒学在县治西。旧在玉阳山。元末遭兵燹。明洪武初,改迁方城,后知县魏忠复迁故址。嘉靖间,知县侯加祥迁九子山下。万厯间,知县胡汉改迁县治西门外,知县李启元始徙入城,今仍旧。
73
徳安府:
74
徳安府儒学在府治东。宋建三皇台,前明初,徙府东北,后仍迁旧址,即今所歴。知府张寛、范理、周铎、王玺、和鸾、马纶、郑淮、汤绍恩、陈谟、李逢、徐贡元、马文炜、樊邦正,相继修建。杨溥、王直、杨春等为之记。明末兵毁,皇清、顺治间,知府李愼修、高翺继修。
75
安陆县儒学,明洪武十三年,知县杜益建歴知县,朱敏、陈显、林璲、林相继修。嘉靖间,知府徐贡元迁府治东,与府学并列。
76
皇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云梦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间建县北,知县汪淮迁,今所歴知县施纪、贾升、陈谨、赵文杰、黄巩、孙复相继修。
77
皇清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沈家鹗,新之应城县。儒学在县治。东明初,知县贾严即宋谢显道所建,故址创立。洪武十年,县并云梦学随废。十三年,县复,知县韩子中重建,寻圯知县夏机继建。成化及𢎞治年间修后知县汪清、冯宗龙、张淑宗相继修。皇清雍正七年,知县唐琳捐俸重修。
78
随州儒学,在州治东。明洪武十四年,知州陈萃因宋、元旧址建州城东。歴知州仲端、尤忠、汪嵩、李克、朱天秩相继修。万厯初,知府马文炜、知州林梓改迁今所。皇清顺治中,直指李赞元。 题请鼎建后学,正王岱重修。
79
应山县儒学在县治北。明初,主簿白钦祖,因元故址建。洪武十年,县并学废。十三年复。知县。魏朴重建成化,嘉靖中歴知县,李春、王尚用、王朝璲、乐颂相继增修。
80
皇清康熙间,知县周祜倡议重修荆州府。
81
荆州府儒学,在府治南。明洪武三年,知府周政因元故址建。歴知府刘永、李仁仪,抚治副使相守礼相继。修明末,兵毁。
82
皇清顺治间,知府王业敦建。康熙间,廵道祖泽,深增修江陵县儒学。旧在城东沙市,明洪武初,迁入于城中。十三年,迁今县治北。正统间修。正德十五年,佥事张萱增修万厯间副使张振先重修。明末兵毁。
83
皇清康熙六十年,巡道殷邦翰同属员诸生,迁建于道署之西。雍正二年,落成,迎主奉祀。
84
公安县儒学。原在旧县城内兵火,后迁新县。皇清顺治九年,邑人毛侍御捐地创,建训导孙锡蕃捐修。雍正元年,教谕陈继先率邑绅士重修棂、星门新浚外泮池。
85
石首县儒学,在县西门内。明洪武初,知县宋永恭因元故址,建歴知县马祥、雷元、黄本,经歴杨家,相相继修。
86
皇清雍正三年,训导刘方、夏详准重修。监利县儒学在县东,宋端平时毁。元、至正后,相继营建。明洪武间,知县张贵因宋元遗址建。正统间毁,知县郑崇重建,成化间佥事万綉,知府范英、焦钦修。皇清顺治七年,知县蔺完瑝。重建,康熙间教谕邢子愿、卢绛,知县郑国印、程藻相继修。雍正四年,知县罗绶重修。
87
松滋县儒学在县东,宋建、胡瑗、张栻记。明洪武初,知县许彦盛因旧址重建。正统间,歴知府张嵓、赵琏,知县杨景、冯淳相继修。
88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高起凤、陈麟教谕童式度重捐修。
89
枝江县儒学,明初建城东沙沱市。成化十七年迁城内小西门。𢎞治间,知县蔡文置地,移建。万厯间,知县周仲士迁县治西。明末庚辰,知县胡鸣冈请于巡道王永祚、知府王观光、大学士杨嗣昌复迁城内福传山。
90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周廷桂廵道祖,泽深次第修葺。康熙四十年,知县孔毓基迁建城东南明枝所官廨故址。五十二年、五十八年,雍正元年,知县张联星、任直陈悳荣相继修理完备。
91
夷陵州儒学在州治东北。宋故址在南门外。明洪武初改建今所歴。知州冯浩、刘本用、林钺、邬遂相继修。明末兵毁。
92
皇清顺治九年,知州朱长应建修。康熙四年、九年、二十三年,知州鲍孜、田恩远相继修。五十五年重修。六十一年,重修乡贤名宦祠。
93
宜都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知县郭鲁道因宋旧址建歴知县王浚、刘瑞、李麟,相继增修。
94
皇清康熙四年,知县叶代生。二十四年,廵道祖泽深,先后捐俸重修。
95
远安县。儒学在县治北,旧在亭子山下,明成化间,迁今所歴知县刘英、王炬相继增修。
96
皇清顺治间,知县周会隆、安可愿,康熙初知县陈其舜重修。五年,由新城迁于旧城北门外。四十年,知县梁凤翔重修启圣祠。雍正元年改。
97
崇圣祠额
98
襄阳府:
99
襄阳府儒学,在府治东南。明洪武初,知府张善建歴都御史章焕、汪道昆,知府何源、万振孙同知、范爱衆,相继增修。明末兵毁,寻修复。
100
皇清顺治间,副使苏宗贵、知府陆登甲加葺。雍正初,知府甘国奎、尹会一重修。
101
襄阳县儒学在县治南,明洪武初建。嘉靖间,副使王佩,隆庆间同知范爱衆。万厯间,知县尹廷俊、训导李尚铭相继修,明末兵毁。
102
皇清顺治间,抚治赵兆麟、副使苏宗贵、知府冀如锡、知县董上治重建。康熙十二年,知县余配元增修。雍正初,襄阳道赵宏恩、知县程其成重修。
103
宜城县。儒学在县治毓秀山下。宋建元,明因之。宣德间,知县张泰重修。万厯二年,知县雷加祥改棂星门以石柱。
104
南漳县儒学,在县治东。明宣德间,知县庄敬因宋旧址建,正德间知县萧浩修。
105
枣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知县。马让,魏文昌建元末兵毁。明洪武间,知县吴子俊即旧址重建歴知县。黄金、王时忠、杨瑛、安邦、王允耕、杨履、王应辰相继修皇。清顺治间,知县柯耸重修。
106
谷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初因宋、元故址。建明末,兵毁。
107
皇清顺治间,知县刘楷建修。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扈际兴重修。
108
光化县儒学在县城内聚奎街西北。宋元前在古酇城内。明洪武间,知县陈聪即旧址重建。万厯初,知县陈其范改建今所。
109
皇清、顺治间,知县扈申忠重修明伦堂。均州儒学在州治东。宋咸平中建。明洪武初,重建、正统间修。正德、嘉靖间,知县张聪、叶尚文相继重修郧阳府。
110
郧阳府儒学,在府治东北。旧为郧乡县,学在今府治南。成化间,都御史原杰奏置府治,升为府学。𢎞治间,都御史王鉴之迁府治西北,嘉靖间,知府黎尧勲改迁府治西,与郧县儒学合祀。丁巳,都御史章焕开拓城垣东北隅,改迁今所。
111
皇清顺治十六年,御史张尚、知府张文星重修。康熙五十六年,知府黄焜修葺。雍正四年,知府王瀚补修郧县儒学,在县西旧为郧乡县学,成化间,升为府学县学废。嘉靖间,知府许词奏准另建。
112
皇清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卢尚进捐修房县儒学在城东门外。旧为州学,在城内东北。明洪武八年,改州为县学,因之,后改迁今所。成化七年,又迁城内旧址。嘉靖十八年复迁今所。
113
皇清康熙六年,通判仇昌祚建修,后圯。二十九年,知县沈用将重修。四十四年,知县董雱捐修。雍正八年,知县李居临修葺。
114
竹山县。儒学在县治东北,旧东南。明洪武中,知县郭士贤建。成化十一年,以地污下迁建莲花池地,即今所久圯。
115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县董绵祚捐修竹溪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成化间,都御史原杰建。嘉靖二十三年,署府同知温如璋重修。后圯。
116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县徐京升建修。四十一年,知县祁圣年、教谕程大华重修工,未竟,知县翁圣年继成之。五十八年,知县龚克庸修葺。雍正七年,教谕万大中八年,知县朱瑞世增修。
117
郧西县儒学在县治南。明成化间,都御史原杰、知县侯爵、建歴知县刘理、王才、王纶、苏绅、黄鉴,邵阳杨震宇,相继修葺。
118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贺绳烈重修。康熙四十四年,知县陈志源、贡生梁凤翥重修。
119
保康县。儒学,在县治右。明洪武间,知县苏惠和捐建明末兵,毁。
120
皇清康熙五十二年,邑绅士重建直𨽻归州。
121
归州儒学,先在州后山麓之右。万厯戊申,知州张尚儒迁于左。明末,兵毁。
122
皇清康熙四年,知州曹熙衡重建长阳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间,建成化间,知县李福、刘奎相继修。正徳二年,教谕刘永祥迁明伦堂后山下,万歴巳亥,复迁山冈,明末兵毁。
123
皇清顺治间,知县樊维翰捐建于来龙山下,渐次修举。兴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𢎞治间,徙建东闗外,未几复迁旧址。正德间,推官陆鳌重修。
124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胥遇、捐修知县王熙隆继修。三十六年,知县姜元春详准重修。
125
巴东县。儒学在县治左。明洪武初,建隆庆间,灾知县邹光裕迁建寿宁寺基。万厯十五年,知县高尚德改建今所。明末兵毁。
126
皇清康熙四年,知县蒋希古创草房三间于今址。后十一年,知县陈铣复建今址。二十二年,知县齐祖望增修。
127
恩施县儒学旧在南门内。明洪武十八年迁南门外,即今文昌阁基址。𢎞治间,参议林璜、佥事郑岳复徙今所,俱圯毁。
128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廵道祖泽深捐建。四十五年,重修贡院书院附。
129
武昌府:
130
贡院,在府城内凤凰山南。宋建炎中,附试九江。绍兴甲子,各试于郡,郡各置院。兴国、江陵、茶陵俱有之。元试于城隍庙,明正统时始创建。今所号舎皆板屋,成化七年重修。万厯元年,布政使施尧臣、陈瑞易以砖石,上覆以瓦。怀宗十五年,提学高世泰增修号舎,国朝因之。康熙壬午,布政使李基和借县学基,拓号千馀间,并原号不满七千,赴试者多至万馀人。癸巳,廵抚刘殿衡、布政使李锡、按察使牟钦元允、南北绅士刘明经等条呈。
131
题请捐修买民舎拓基址,添号五千有竒。芹香书院在府学前,旧为社学。明成化间,提学薛纲改建,今废。
132
濓溪书院,在府学前,旧为社圃亭。明嘉靖二十四年,都御史张雨改建怀宗。六年,御史白士麟移建明月桥西右为濓溪祠。祠前凿池,引明月湖水种莲,立坊额曰「爱莲」,后废。
133
江汉书院,旧在文昌门内,明督学葛寅亮集生徒讲学处,后废。
134
国朝顺治初,左布政黄志遴、张尔素、瞿凤翥移建忠孝门内。康熙间,廵抚陈诜、张连登次第修葺。
135
东山书院在黄鹄山前,相传东方朔读书处。南湖书院,在武昌县东半里,坐挹平湖,诸峯竞秀,一邑竒观。宋淳佑中,权寿昌军事,京规教授黄瑞谅建祠,奉周、张二程,朱子南轩。东莱七:先生辟斋筑堂,寳佑中,知府叚震午,增筑堂庑。至元间,设山长,领书院事,至正中达噜噶齐鐡山,重建,后毁于兵基,存明、景泰间,三分其一为府馆,馀为布政分司。
136
东臯书院,在武昌县,明嘉靖二十一年,教授朱瓒建义学书院在嘉鱼县,湖西宋建明李永芳修。
137
凤山书院,在蒲圻县。明蔡潮建,王俨、廖道南有赋,今废。
138
新溪书院,在蒲圻县新店市。宋、周风仕建,今废。大宗书院在蒲圻县治东北。明懐宗时提学高世泰,同知县曾拭建。
139
相山书院在咸宁县,宋冯京读书处,今废。青阳书院在通城县儒学东。明嘉靖间,廵抚顾璘建叠山书院在兴国州,宋谢枋得《读书处》。
140
义学各州县并置
141
汉阳府:
142
凤山书院在汉阳府儒学,后凤栖山顚二程书院,在黄陂县鲁台山麓,明邑人杨廷蕴、县丞李成纪重建。
143
甘露书院,在黄陂县甘露山下黄武濵,建中祀二程夫子。
144
西湖书院,在孝感县西湖中,明月,台上宋艺祖沽酒处。
145
义学各县并置。
146
黄州府:
147
问津书院在黄冈县北九十里孔子河,昔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石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大字,叠石跨津上,名孔叹桥,桥北有风亭当孔道,顔曰圣贤,路上倚河北岸为孔子山,上有讲经台,左右为长沮桀溺畈,西北隅为晒书塲,山麓路旁
ctextchar:8962
出一石上,镌进歩处,旁勒五廸二字,不知始于何时,五廸疑镌书名字也。当津之冲,有石屹然名坐,石墨池在其右,东隔层峦三里许,曰顔子港北十里许曰回车埠,盖自此返蔡焉。唐杜樊川守黄州治间,庙祀元龙仁夫,筑室山下,立讲院,旋毁于兵。明万厯间,知府王世德、推官许惠一建额曰:问津书院,至今庙,貌巍然,中奉先圣像,西为仲子祠,配以沮溺东祠祀,理学、先儒,祭器、祭田,厘然具备,士子相率肄习,其中,邑人上棆上著有问津书院志。
148
东坡书院在府城,宋苏轼谪居于此。明吴淮建道峯书院在麻城县牛棚山,知县陈子文为隐士。道峯毛凤建。
149
南门书院,在蕲水县南。谢朝宣建祀王羲之、陆羽、苏轼。
150
老塔书院在罗田县。明正德间,郡司马毛应时、建邑进士王先于此讲学。斋联云:「未审昔人称老塔请题今日作东山」。
151
崇正书院在蕲州。沈龎罗洪先建阳明书院在蕲州北门外。
152
江汉书院,在广济县龙坪。明瞿九思与诸生讲学处、义学各州县并置。
153
安陆府。
154
郢门书院,在府治阳春台。文昌书院在府城东里许子胥台之南,前临汉水,左马良山,右三尖山,为郢城最胜地。明万厯丙辰,守道高第吴尚黙次第重建,为诸生肄业所额,曰大观轩,明末兵燹。
155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府马逢臯重修,塑文昌像于阁上,于季春朔三日,率诸生读书属文于此,后如期而至。十八年,推官黄尊光筑墙建坊,顔曰文昌书院,邑人郑茂泰有记。
156
同仁书院在潜江县西,明督学刘垓、建都御史邹元标有记。
157
中洲书院,在潜江县大闗帝庙街东明邑人郭世朝建,内有椿桂堂,环翠亭讲经所大本达道斋。
158
石桥书院。在潜江县,今废。
159
传经书院在潜江县前西街。国朝康熙十年,知县王又旦建内为传经堂堂,左为说诗台,右为操缦轩,后为藏书,楼楼东西为文塲。又旦立,有书院,约七条。
160
梦野台书院在天门县东门内,明祭酒鲁铎读书处茶陵,李文正东阳题额。
161
东湖书院,在天门县东湖岸,亦祭酒鲁铎读书处。象山书院在荆门州西。明𢎞治间,参政锺文俊建祀陆九渊。
162
义学各县并置。
163
徳安府:
164
长庚书院。在府治西白兆山下,唐李白读书处,元李仲章建有记。
165
江汉书院,在府城南文笔峯下,元儒赵复讲学于此。碧霞书院在府城北石柱山上。明万厯丁已,督学葛寅亮建。
166
国朝知府高翺重修。
167
白云书院在随州,即随侯得珠处。汉东书院在随州砖城外,即宋、元以来旧学义学,各州县并置
168
荆州府。
169
荆南书院,在府城内南纪门之西。康熙已亥年,郡守邱天英买地鼎建,并置学田,以为诸生课读之费。竹林书院,在公安旧县冦公祠傍。宋南渡后,孟琪创建以处四方,流寓之士,后存废址。
170
国朝知县杨之骈卜迁冦公祠于今县北门外大道傍,因为义舘,有记。
171
崇正书院,在石首县社稷坛左。明大学士张璧建,今废。
172
清江书院,在宜都县清江北一里许,白洋驿,后元人文璋藏修之所。明正德间,邑人向文玺因旧址结屋三间,知县江朝宗题曰「北山书院」,岁久倾圯。嘉靖丁未,知县陶师文改建于儒学右隙更题曰清江书院。明末毁。
173
六一书院在夷陵州,宋欧阳修建。白水书院在枝江县西三里,元巴图摩欢司建,今废义学,各州县并置。
174
襄阳府:
175
武侯书院,在府儒学东,有碑记。隆中书院在隆中山,汉诸葛亮隐居处。凤栖书院在襄阳县,即云封寺龎统故宅。冽泉书院在习家池,明督学葛寅亮建基。存凤山书院,在羊侯庙南。明督学顾起凤建基存。沧浪书院,在枣阳县东一里,旧名濯缨亭。文忠书院在光化县耿家河口,明嘉靖间知县郑蔓为欧阳修立。万厯时知县陈其范迁迎辉街。
176
古南阳书院,在均州治南门内。
177
国朝十一年,知州党居易修有记义学,各州县并置。
178
郧阳府:
179
五贤书院在郧县。祀周二程、张、朱义学,各县并置。
180
直●归州。
181
崇化书院。在恩施县。
182
义学各县并置。
183
湖广通志巻二十二
URN: ctp:ws64211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