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八百五十四

《卷八百五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總錄部 立言。
2
《春秋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蓋德之盛者必形諸言,言之文者以足於志。昔之君子嘗從事於斯矣,及司馬譚論六家之要,劉子政分九流之目,揚手袷欠,腔合同異,源流洞分,指歸攸別。然而挾術非一,揆營道非,一致各崇所善,用極其說。故先儒引《殊塗》、《同歸》之言,以為《六經》之支裔,使之逢時效用,何啻霸者之佐。去聖逾遠,猶賢外野之求。今特詳求而比次之,庶百代之作者,開卷而可見也。
3
《鬻子》二十二篇名熊為周師,自穆王以下問焉。周封為楚祖。鬻,音弋六反: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時也
4
管仲,字夷吾,相齊著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書。劉向別錄:九府書,民間無有山高,一名形勢。
5
晏嬰相齊,作《晏子春秋》。
6
老子至函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7
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星宿服精華,隱德行仁,時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見其氣,知真人當過,候物色而跡之,果見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莫知其所終。喜亦著書九篇,名《關尹子》。
8
老,萊子,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9
孔謐腫鈾賈倌崴鏌病3⒗ъ端巫髦杏埂
10
曾參,孔子弟子。著《曾子》十八篇。
11
《漆圩郵》三篇孔子弟子漆燮翎幔
12
《宓子》十六篇(,名不齊,字子賤,孔子弟子。師古曰:宓,讀與伏同。
13
《景子》三篇說宓不齊語,似其弟子
14
《世子》二十一篇名碩,陳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15
《文子》九篇老子弟子,與孔子並時,而稱周閔王問以依記者也
16
顓子》十三篇名淵,楚人,老子、弟子。師古曰:顓,姓也,音以元反。
17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為魏文侯相
18
《公孫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19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
20
《田俅子》三篇先韓子俅音求
21
《我子》一篇。劉向《別錄》,公為墨子之學
22
《隨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23
《胡非》三篇墨翟弟子
24
羋子十八篇名嬰,齊人七十子之後。羋,音□
25
閽揭黃中牟人為周威王師
26
《王孫子》一篇曰:巧,心也
27
《公孫固》一篇十八篇。齊閔王失國,問之,固因為陳古今成敗也
28
《董子》一篇名元心,從墨子》
29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黃人
30
魯仲《連子》十四篇
31
《平原君》七篇朱建也
32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
33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國,強兵
34
《處子》九篇《史記》云趙有處子
35
《列子》八篇名禦寇,先莊子,莊子稱之
36
莊周,蒙人。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去篋以詆言,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靡,壓首醞豕,大人不能器之。
37
《惠子》一篇名施,與莊子同時
38
申不害荊人,故鄭之賤臣學術以干韓昭、侯昭、侯用為相,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39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示幾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滑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懷序列,著數萬言,為楚蘭陵令而卒,因葬蘭陵。
40
孟軻事齊昧壕,悴荒苡。玫筆侵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皆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序文》云:孟子亦自知遭臧倉之讒毀,值炎劉之末,奮進不得佐興唐虞、雍熙之治,退不能信三代之餘風,恥沒世而無聞焉。是故垂憲言以詔後人。仲尼有云:「我欲⒅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於是退而論集所與高弟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答問曰,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羅天地,揆敘萬類,仁義道德性命禍福,粲然靡所不載。帝王公侯遵之則可以尊君父、立忠守志厲操者,儀之則可以崇高節、抗浮閿蟹、縟酥⒍雅之正。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聖之大才者也」。
41
鄒衍齊人,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遷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時盛衰,因載其示幾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宜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之人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爾。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示卑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其術皆此類也。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漫,王公大人初見其術,瞿然顧化,其後不能行之。
42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論今慎子、劉向所定有四十一篇,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焉。
43
尸佼晉人秦相衛鞅客也。鞅謀事畫計,立法理民,未嘗不與佼規也。鞅被刑,佼恐并誅。乃逃入蜀,造書二十篇,凡六萬餘言。卒,因葬蜀。
44
虞卿相趙孝成王,以魏、齊之故,不重萬戶侯卿相之印,與齊間行去趙,困於梁、魏。齊已死,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虞氏春秋》魏齊事具《總錄》、《複讎門》
45
《蘇子》三十一篇名秦
46
張子》十篇名儀
47
《鄭長者》一篇六國時先韓子、韓子稱《別錄》云:鄭人知姓名
48
《鄒子》十二篇齊人號曰哿,音式亦反
49
《閭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50
《將鉅子》五篇六國時先南公,南公稱之
51
《杜文公》五篇六國時,劉向別傳云:「韓人也」
52
《黃帝泰素》二十篇六國時韓諸公子所作。劉向《別錄》云:「或言韓諸公孫之所作也,言陰陽五行以為黃帝之道也,故曰泰素」
53
南公》三十一篇六國時
54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先莊子、莊子稱之
55
《田子》二十五篇名駢,齊人游稷下,號談天口。駢音步田反
56
《黔婁子》四篇齊隱士守道不詘,威王下之。黔音其,炎切反,下婁音胡稼反
57
《宮孫子》二篇宮孫,姓也,不知名
58
夜謐右黃是人居深山,以夷裼鷂冠
59
《鄧析子》二篇鄭人與子產並時,《列子》及孫卿並云子產殺鄧析,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產卒。定公九年,駟厥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則非子產所殺人也
60
尹文子》一篇說齊宣王、先公、孫龍、劉向,云與宋金開俱游稷下金。開音刑
61
《公孫龍子》十四篇趙人為堅白之辯者
62
《成公生》五篇趙黃公等同時姓。成公劉向云:「與李斯子繇同時,繇為三川守成公,游談不仕」《黃公》四篇《名疵》,為秦博士作,歌詩在秦時歌詩中。疵,音才期反
63
《毛公》九篇趙人與公孫龍等並游平原君趙勝家。劉向《別錄》云:堅白同異,以為可以治天下,蓋《史記》所云藏於徒者。
64
呂不韋相秦。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又著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縣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又云:呂不韋相秦,莊襄王乃上觀尚書刪拾春秋集六國時事,為《呂氏春秋》。
65
韓非,韓諸公子,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法制,執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今者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千餘萬言。
66
漢蒯通,範陽人。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雋,肥肉也。永,長也。言其所論甘美而義深長也。《漢志》載《藏子》五篇。
67
陸賈,高帝時為大中大夫,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曰:「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嬴氏鄉,使秦并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有慚色,謂賈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天下者及古成敗之國」。賈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稱其書曰「新語》」。
68
公孫渾邪,景帝時為隴西守,以將軍擊吳、楚有功,封平西侯。著書十餘篇。《藝文志》,陰陽家有《公孫《渾邪》十五篇是也
69
桓寬《鹽鐵》六十篇寬字次公,汝南人也。孝昭帝時,丞相、御史與諸賢良文學論鹽鐵事,寬次之
70
揚雄、王莽時為大夫,草《太玄》,覃思渾天覃,深也。渾,天天象也,參摹而四分之三析而四分,天之宿度、甲、乙也,極於八十一旁,則摹九据据今據字也。據,猶位也,處也,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故觀《易》者見其卦而名之。觀玄者數其畫而定其玄首,四重者非卦也,數也。其用自天元,推一晝一夜陰陽數度,律歷之紀,九九大運,與天終始,故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表,七百二十九贊,分為三卷,曰一、二、三,與太初歷相應,亦有顓頊之歷,焉之以三策三而分之,關之以休咎糸並糸並雜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播,布也,文之以五行,擬之以道德、仁義、禮智、無主、知名、要合五經,苟非其事,文不虛生,為之泰曼漶而不可知曼漶不分別。白損,言蒙鴻也。故有首衝、錯測、ゼ營數文,手磽幾媸一篇,皆以解剝玄體離散之句尚不存焉玄中之文雖有章句,其旨深妙,尚不能盡存,故解剝而離散也。劉歆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云:玄何言無奈之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瓿小[124]也。雄笑而不應。雄見諸子各以其知殊馳殊,相也,大抵詆訾聖人,即為怪迂,析辯詭詞,以撓世事言諸子之書文旨歸,非毀周、孔之教,為巧辯異辭,以攪亂時政也,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惑眾,使溺於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記六國歷,楚漢訖麟,止不與聖人同,是非頗謬於經。故人時有問雄者,嘗用法應之言,巽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王莽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聞雄死,謂桓譚曰:子嘗稱揚雄書,豈能傳於後世乎?譚曰:必傳,顧君與譚不及見也顧,見也。凡人賤近而貴遠,親見子懵,晃蝗菝膊荒芏人,故輕。其書老褐空無言兩篇謂道德經也,薄仁義,非禮學。然後世好之者尚以為過於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司馬遷皆有是言。今楊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於聖人,詭,違也。聖人,謂周公、孔子。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
71
嚴君平,蜀郡人。博覽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嚴周,即莊周。
72
後漢桓譚,光武時為議郎、給事中,著書言當世行事二十九篇,號曰《新論尚書》,獻之,帝善焉。《新論》: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輔》,四《言體》,五《見徵》,六《譴非》,七《啟寤》,八《祛蔽》,九《正經》,十《職通》,十一離事》。十二道,賦》十三,《辨惑》十四,《述策》十五,《閔友》十六琴,道本造述策閔友道》各一篇,餘並有上、下。光武續之敕言》,卷大令皆別為上下,凡二十九篇。《琴道》一篇未成,肅宗使班固續成之。琴道未畢,但有發首一章。梁竦,安定烏氏人,閉門自養,以經籍為娛,辟命交至,並無所就。著書數篇,名曰《七序》。班固見而稱曰:「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梁竦作七篇,而竊位素餐者慚。
73
郅惲為芒長,免官,著書八篇。
74
韋彪為大鴻臚,著書十二篇,號曰《韋卿子》。
75
王充,會稽上虞人。仕郡為功曹。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以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閉門潛思,絕慶弔之禮。戶牖墻壁,各置刀筆。著《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蔡邕入吳始得之,嘗秘玩以為談助。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又得其書。及還許下,時人稱其才進。或曰:「不見異人,當得異書」。問之,果以論衡之益,繇是遂傳視焉。又時人嫌蔡邕得異書,搜求其帳中隱處,果得《論衡》,抱數卷持去。邕丁寧之曰:「唯我與爾共之,勿廣也」。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疑。
76
王符,安定臨涇人。少好學,不得升進,志意蘊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時失得,不欲章顯其名,故號曰《潛夫》。論其指訐時短,討レ物情,足以觀見當時風政。
77
仲長統,山陽高平人。州郡辟命,稱疾不就。少學博士,涉書記,贍於文辭。每論說古今時俗行事,發憤嘆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餘萬言。桓彬為尚書郎,著《七說》及《書》三篇。
78
陳紀,潁川許人實之子也。遭黨錮,發憤著書數萬言,號曰陳子。後至大鴻臚。
79
劉陶為諫議大夫,著書數有十萬言,又作《正老子》、《反》《韓》、《非復》、《孟軻》、《辨疑》等篇。
80
荀悅為秘書監、侍中,時政移曹氏,天子恭已而已。悅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乃作《申鑒》五篇。其所論辨,甚通政體。又著《崇德政論》及諸論數十篇。
81
周黨,太原廣武人。後隱居澠池,著書上下篇而終。
82
劉珍為衛尉,撰《釋名》三十篇,以辨萬有之稱號云。
83
魏朗,會稽人。為尚書,會被議,免歸。家著書數篇,號《魏子》。
84
唐擅舉孝廉為郎中,棄官去。著書二十八篇,名為《唐子》。
85
崔實為郎,明於治體,吏才有餘,論當世便事數十條,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辨而確,當世稱之。仲長統曰:「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
86
趙岐辟司徒胡廣府,會南匈奴、烏桓、鮮卑反叛,公卿舉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邊之策,未及上,會坐黨事免,因撰次以為《禦寇論》。
87
牟融,為太尉,撰牟子。
88
魏劉е為太祖丞相倉曹屬,著書數十篇,及與丁儀共論刑禮,皆傳於世。
89
劉劭為散騎常侍,著《樂論》十四篇,成未上。會明帝晏駕,不施行,又撰《法論》、《人物志》之類百餘篇。
90
王基為安豐太守時,曹爽專柄,風化陵遲。基著《時要論,以切世事。
91
王昶為兗州刺史,加揚烈將軍。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鷥墓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乃著《治論略》,依古制而合於時務者二十餘篇。
92
任嘏為河東太守,有重名,嘗著書三十八篇,凡四萬餘言。嘏卒後,故吏東郡程威、趙國劉固、河東上官崇等錄其事行及所著書,奏之,詔下秘書,以貫群言。《隋書》志載守身論一《任子道論》十卷。
93
杜恕為趙相,以疾去官還家,陳留阮武亦從清河太守徵還,俱自簿。廷尉謂恕曰:「相觀才性,可以繇公道而持之不厲。器能可以處大官而求之不順,才學可以述古今而志之。如不以此,所謂有其才而無用。今向嚴究墑、鄖、彼、汲梢患已栽謖攣淥溜、體論》八篇」。杜氏《新書》以為人倫之大綱莫重於君臣立身之基,本莫大於言行。安上理民莫精於政法,勝殘去殺莫善於用兵。夫禮也者,萬物之體也。物皆得其體,無有不善,故謂之體論也。又著《興性論》一篇,蓋興於為已。
94
桓威為成安令,威出自孤微,年十八而著渾輿經,依道以見意。
95
徐晃太子文學撰中論
96
王肅為中領軍、散騎常侍,撰《王子正論》十卷。
97
阮武為清河太守,撰《阮子正論》五卷。
98
將濟為東中郎將,撰《萬機《論》,文帝善之。
99
蜀諸葛亮為相,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
100
李宓為漢中太守,去官,著《述理論》十篇,晉安東將軍胡熊與皇甫士安並善之。
101
譙周,字允南,為太子家令。于時軍旅數出,百姓凋瘁。周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害,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陳術,字申伯,博學多聞,著《釋問》七篇。
102
吳顧譚為太常平尚書事,後為大都督全琮父子所構,有司奏誣罔大不敬,坐徙交州。幽而發憤,著《新言》三十篇,其《知難篇》,蓋以自悼傷也。
103
殷基為無難督,以才學知名,著《通語》數十篇。
104
唐滂《隋志》不載所在。撰《唐子》十卷
URN: ctp:ws6482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