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宋詩紀事》巻四十一 錢塘厲鶚撰王晞韓 |
3 | 晞韓,興化軍人。宣和六年進士。紹興閒,樞密樓炤宣撫闗陜,闢為屬,改京秩。朝廷欲借兵西夏犄角,金人差管押生蕃三百餘口歸夏國,道無疎虞。累遷大理少卿。方庭實宣諭陜西,贈以詩,晞韓和之。時秦檜方主和議,誣以他獄,欲置之死。上閔其勞,移潯州,赦歸,卒。 |
4 | 和方、廷實見贈。 |
5 | 誰憐定逺不生還,驛騎翩翩出漢闗,未肻西風回馬首,要傳飛檄過千山 |
6 | 張 闡 |
7 | 闡字大猷,永嘉人。宣和六年進士。高宗朝,累遷宗正少卿。孝宗朝,遷工部尚書、顯謨閣學士,奉祠,卒,諡「忠簡。 |
8 | 奉祠後作。 |
9 | 八、請犯天顔:今朝出漢闗,渾如倦飛鳥,日暮傍巢還。 |
10 | 王之道 |
11 | 之道字彥猷,號相山居士,無為軍人。宣和六年進士。建炎中保山寨,攝鄉郡,尋以議和忤秦檜。晩,起漕湖南,官樞密使。有《相山集》。 |
12 | 蒙城早行,殘月千家閉,荒城萬木,號舉頭華葢。近回睇啟明,高野迥霜迎面風清冷透袍十年河上路,從此步金鼇繡溪。 |
13 | 畫橋雕檻接招提,新有幽人傍繡溪。千頃波明天上下,兩匳光映水。東西飛樓湧殿參,差見古木修篁咫尺迷此景此時君信否,綠楊影裏囀黃鸝。 |
14 | 詹度。 |
15 | 度,宣和中資政殿學士、同知燕山府,送宣撫童貫平燕,班師。 |
16 | 長途春色送英雄,滿目江山暎日紅,劒㦸夜揺楊桞月,旌旗曉拂杏花風,行時一決平戎策,到後須成濟世功。為報燕山諸將吏,太平取在笑談中蔡。 柟 |
17 | 柟字堅老,南城人。嘗為宜春別駕,宣和以前人歿于乾道庚寅,曾公巻、呂居仁輩皆與倡和。有雲壑隠居集》、《浩歌集。 |
18 | 泊釣臺。 |
19 | 高臺百尺凌空碧,維舟夜乆霜月白。癭木窣窣搖枯藤,寒瀬潺潺落蒼石。先生退隠知幾年,漢家鐘鼎徒凌烟。高風千古磨不盡,山水照映長明鮮。我來俯仰慚,羈旅衝寒愁怕𤣥冬暮,此身不負白鷗盟。暫此遲留亦何預起來搔首江茫茫,孤篷卻逐雁隨陽人生遊行豈易得,惟有此夕難相忘。 |
20 | 登郡學、稽古閣,晩望。 |
21 | 簷外川原迥,煙中,草樹㣲山城暮吹角客子淚霑衣。歳月經身老,行藏與願違歸禽帶落日渺渺背人飛詠新荷 |
22 | 朱闌橋下水平池,四面無風桞自垂,疑是水仙吟意嬾碧羅箋巻未題詩 |
23 | 陸元光 |
24 | 元光,字蒙老,歸安人。博學,善吟詠。宣和初,為嘉興令,後改晉陵。 |
25 | 《詠蟬》 |
26 | 綠隂深處汝行藏,風露從來是稻粱。莫倚髙枝縱繁響,也須回首顧螳螂。 |
27 | |
28 | 《嘉禾》八詠 |
29 | 金魚池。 |
30 | 池上春風動,白蘋池邊清淺見,金鱗新波巳。縱游魚樂調笑,江頭結網人。 |
31 | 五柳橋。 |
32 | 五桞先生倦折腰,孤眠千載仰風標。青衫令尹頭如雪,不厭朝昏過此橋。 |
33 | 鄭 強 |
34 | 強,閩人。宣和中,萍鄉令。 |
35 | 化成巖。 |
36 | 城郭囂塵外,江山勝槩中,鏗然一灘水,和以萬松風。夾徑森竒石,危亭納大空,蒼巖不能語。曾識贊皇公程。 瑀 |
37 | 瑀字伯㝢,饒州浮梁人。宣和中,太學試第一,官屯田郎中,謫監漳州鹽稅。高宗朝,累除兵部尚書、龍圖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宫,卒。有《飽山集》,拜程剛愍公墓。 |
38 | 早從賔客傅青扉,晩舉絲綸對紫微,忠憤欲先同列死,邊塵驚繞屬車飛,墓閒挂劒心猶在帳下談經事,已非太學諸生皆白髮,汪汪老淚溼征衣。 |
39 | |
40 | 李 芬 |
41 | 芬,宣和進士。 |
42 | 呉將軍元瑜丹青妙當世,呉王命扁舟下海,陵貎徐神翁像以歸,故為詩敘其事以贈。 |
43 | 秦皇寤寐茅盈語鋭意長生欲輕舉徐福藥就仙骨成,雲海茫茫,但延佇東西,日月秋復春海變,桑田更幾人,忽思,重看舊寰宇。驂鸞直,下江淮濵,布衣野叟不耕藝。自向琳宮操祓篲,祕語親書悟世人,一坐忽驚三十歳,淮南奉道聞真蹟,命使扁舟訪消息,畫手從來獨擅長,一見仙風心自得,歸來目斷蒼烟垠,三尺生綃醉墨翻軸上神翁不觧語。彷佛白鶴乘孤雲,海陵相望一千里,嗟我塵勞未云已,授書圯上會有期,誠心願取黃公履 |
44 | 黃次山 |
45 | 次山,字季岑,豐城人。宣和進士。建炎中,官吏部郎中,提㸃湖南刑獄,有三餘集。 |
46 | 田家春日 |
47 | 緯竹梁溪面誅,茅舍道傍,臘收冰下紙,春課社前薑、露草、牛羊、長風花杖屨香。人生但如此官,獨為誰忙。。 |
48 | 趙良嗣。 |
49 | 良嗣,本遼人。馬植因童貫來降,改姓名。李良嗣薦于朝,獻策伐遼,賜國姓,累官延康殿學士、光祿大夫,以罪奪職。靖康初,戮于桞州。 |
50 | 宣和四年,使金作。 |
51 | 朔風吹雪下雞山獨暗穹廬夜色寒,聞道燕然好消息,曉來驛騎,報平安。 |
52 | 上京作: |
53 | 建國舊碑邊月暗,興王故地野風乾,回頭笑向王公子,騎馬隨軍上五鑾。 |
54 | 劉 佖 |
55 | 佖,宣和閒為昌國尉。 |
56 | 投洩潭龍宮。 |
57 | 未躍天衢臥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埋藏頭角,雖經歳,際會,風雲在一朝。既若有心成變化,豈能無意及枯焦神蹤,許為蒼生起願擊香車上九霄李處權。 |
58 | 處權,字巽伯,洛陽人,邯鄲公淑曾孫,宣和閒與陳叔易、朱希真以詩名。南渡後,嘗領三衢,有《崧菴集》。 |
59 | 送二十兄還鎮江。 |
60 | 此行檢校幽棲事佳處,知公故未忘新筍,豈應過母大舊,松想已及人長老來對,客須靈照,貧後持家藉。孟光世亂,身危何處是二年,孤負北窗涼。 |
61 | 呉 「可」。 |
62 | 可,字思道,金陵人。宣和末,官至團練使,責授武節大夫。有詩名。 |
63 | 病酒。 |
64 | 無聊病酒對殘春,簾幙重重更掩門。惡雨斜風花落盡,小樓人下欲黃昏。 |
65 | 戲作冷語。 |
66 | 思如冬 |
67 | 「露下紫薇花,影中長哦白雪明光宮衆泉涌此萬巻胷春霽。 |
68 | 南國春光,一半歸杏花零落淡胭脂,新晴院字寒猶在曉絮,欺風不肻飛 |
69 | 小醉 |
70 | 小醉初醒過竹村,數家殘雪擁籬根,風前有恨梅千㸃,溪上無人月一痕。 |
71 | 次韻劉元舉子規。 |
72 | 蜀魄悲鳴楚國春,試憑清些與招魂,柔腸欲斷雲横嶺,幽夢初回月挂村,客舍花光隨野水,故園桞色負柴門。飽聞錦里無窮樂,早晩歸來訪子孫。 |
73 | 遊清涼寺。 |
74 | 延步石城塢,迢迢去興長。野田耕,晩雨,寒樹倚斜陽。載酒追狂客,論才得漫郎。無因遂高蹈,時復借山房。 |
75 | 贈戴彥衡 |
76 | 病來謾喜折釵股,老去尚懐雙脊龍。他日扁舟會乘興。摩挲圭璧小從容。 |
77 | 句 |
78 | 東風可是閒來往時《送紅梅》一陣香」。 |
79 | 趙季西 |
80 | 季西,宣和閒人。 |
81 | 丹青閣。 |
82 | 跨壑飛簷屋數楹上橫山色下溪聲等閒,題作丹青閣,未必丹青畫得成。 |
83 | 章 憲 |
84 | 憲字叔度,呉郡人。宣和中,監漢陽酒税,有《復軒集》。 |
85 | 登齊雲樓。 |
86 | 飛樓縹緲瞰呉邦,表裏江湖自一方。曲檻高窗雲細薄,落霞孤鶩水蒼茫。固知興廢因時有,獨覺江山共古長。回首中原正愁思,不堪殘日半規黃。 |
87 | 題處士顧禧漫莊 |
88 | 何許明人眼松閒,見古堂泉聲到棐。几山影,覆繩牀。愛酒陶元亮,聽蛙孔徳璋。紛紛戰蠻觸丘壑,信難忘,遐觀亭。 |
89 | 吾慕陶靖節,處約而平寛,涉園自成趣,矯首復遐觀,我亦散遊目,俯仰天地閒,雲烟自舒巻,湖嶺相回環,永與形役謝,豈有俗慮干?想像斜川遊,千載乃相闗」。 |
90 | 松江謁王文孺令宰 |
91 | 暑退涼生過雨天,鳧飛鷺,浴暮江前秋風小浪鴨頭水斜日輕帆。燕尾船,青眼卻,欣逢地主白頭相對聳詩肩,林塘勝處開尊俎,只欠冰輪特地圓挽,著作王先生蘋。 |
92 | 伊、洛流風,在丘軻道。益尊遺經,啟幽眇。後學有淵源鑽仰知由戶衰遲阻及門三年思晬面,一旦絶微言。西觀才黔,突題輿卻佐州濟時卑管晏齎。志在春秋,曖曖孤雲。沒沈沈厚,夜幽升堂。聞禮樂終,覺愧程仇。 |
93 | 連南夫 |
94 | 南夫,宣和末以太常少卿使金,紹興中知泉州,不附和議,落職。 |
95 | 滴水巖。 |
96 | 滴水巖高路欲窮,佩環聲響玉玲瓏,一天星斗墮青漢,萬斛珠璣瀉碧空,滄海逕歸朝夕會。曹溪不隔本源通,何妨凝竚龕巖下,更沐如來灌頂功。 |
97 | 許安仁 |
98 | 安仁,字仲山,襄邑人。晚以特奏名得官,調南劒州順昌尉。 |
99 | 和徽宗御製宮詞。 |
100 | 輕寒慘慘,透衾羅、玉箭、銅壺漏水多,常是未明供服御,夢回頻問夜如何 |
101 | 夢中作: |
102 | 山色濃如滴湖,光平如席,風月不相識,相逢便相得」。植竹吏隠堂,後因題。 |
103 | 珍重勞君慰,逺遊繁聲疎影一堂秋。主人看即官期滿分付風塵。與子猷。 |
104 | 斸破中庭一畝苔,主人白髮手親栽,即今誰信清貞節,須向三冬雪後來」 |
105 | 題善山院。 |
106 | 瓦爐栢子裊殘烟午夢醒時一暢。然不悟功名,負終老,荒山飢走又三年 |
107 | 周 邦 |
108 | 邦,海陵人。居錢唐,右文殿修撰、知廣州。穜之孫,官迪功郎、江東帥幕。著《政和大理入貢錄》。次陳彥育《遊鍾山韻》。 |
109 | 雄壓呉頭控楚腰,千峯環拱冶城橋。黃旗紫葢旋歸漢。古刹淒涼尚號蕭。北嶽經行匪,濫巾相陪來。現隠淪身春,蘿秋桂還吾輩,白浪紅塵付若人」。 |
110 | 范 周 |
111 | 周,字無外,文正之姪孫,純古之子。負才不羈,安貧自樂,所居號范家園。 |
112 | |
113 | 《巡夜絶句》 |
114 | 自古輕儒,孰若秦山河社稷付他人,而今重士如周室,忍使書生作夜巡。 |
115 | |
116 | 題崑山絶頂 |
117 | 萬疊青巒厭巨崑,四垂空闊水天分。夜光寒帶三江月,春色隂連百里雲。桂子鶴鳴空半落,天香僧出定中聞。不將此境憑張益,三百年來屬老文。 |
118 | 木香。 |
119 | 暖風吹麝入,鉛華,不肻隨春到謝家半夜粉,寒香泣露也。應和月怨梨花 |
120 | 范公稱 |
121 | 公稱文正公之後,著《過庭錄》,無題。 |
122 | 赤縣東城尉,它年業舊儒,老為知道,馬中有報恩珠,歳月侵餘,齒風埃上短鬚頼逢同志友,襟韻不相孤燕照鄰。 |
123 | 照鄰,字明仲,陽翟人。隠居不仕絶句。 |
124 | 女騃兒癡,十口餘進。時無業退無廬,一窗風雨,韓城夜,火冷燈青照舊書。。 |
125 | 范仲溫 |
126 | 仲溫字元實,祖禹之子,秦少游之壻,呂居仁之表叔。學詩于黃山谷,有《潛溪詩眼》。 |
127 | 句 |
128 | 夷甫雌黃須倚閣,君卿脣舌要施行陸 宰 |
129 | 宰,字元鈞,佃子,官朝請大夫、直秘閣,贈少師。句。 |
130 | 奴愛才如蕭穎,士婢知詩似鄭康成, 崔子方 |
131 | 江上逢晁適道 |
132 | 渺渺連江雨,微微到面風。主人留一餉,佳士得相逢,會面嗟何晩,論詩許有功。君家好兄弟,更覺此心同田 亘 |
133 | 亘字元邈,陽翟人。與陳叔易、崔徳、符菩,建炎中以察官召,卒。 |
134 | 江梅 |
135 | 千林含凍鬱蒼蒼,只有江梅獨自芳。暗吐幽香穿別院,半攲斜影入寒塘。冰膚宛是姑仙女,粉面端疑騎省郎。若是蜜奴曾拂掠,肻收紅艷貯蜂房」。 |
136 | 飛鳶。 |
137 | 旋旋晴空作鶻盤,仰空誰不羡。高閒豈知盡日勞心,眼只在塵寰腐鼠閒。 |
138 | 王晉卿圖瀛山,筆畫精緻,京師貴遊蓄之,為希代之。寳自圖書棄擲于路陽翟,張飛卿見而得之,過九江,以遺友人傅延之,延之出以示余,余悲而賦詩。 |
139 | 他日緘縢屬貴游,詎知遷徙過南州。天涯與汝共淪落,淚溼湓江烟雨秋。 |
140 | 張茂宗 |
141 | 茂宗,徽宗朝,知潭州。 |
142 | 留題衡嶽觀。 |
143 | 靈嶽峯前遊古觀,此中何別蘂珠宫,五雲仙客形皆異,十洞烟花景不同,鍊藥爐香金石氣,醮星壇,冷薜蘿風。因聞大道修真訣,咫尺三清路可通李先輔。 |
144 | 先輔,廬陵人。 |
145 | 題朱陵洞水簾。 |
146 | 一片挂蒼崖,分明不惹埃蹙成珠顆白垂下水簾來野燕飛難入山風巻不開聲聲去,朝海無意戀巖隈。 |
147 | 蘇 庠 |
148 | 庠,字養直,澧州人,伯固之子。初以病目自號眚翁,後徙居丹陽之後湖,更號後湖病民。紹興閒居廬山,與徐俯同召不起。卒,年八十餘。有後湖集。 |
149 | 清江曲。 |
150 | 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白蘋滿櫂。歸來晩秋著蘆花,兩岸霜扁舟繫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髮,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烟,波弄明月。 |
151 | 後清江曲。 |
152 | 層波渺渺山,蒼蒼輕霜隕。木蓮葉黃呼兒極浦下。笭箵社甕欲熟浮蛆香輕帆淅瀝鳴秋雨日暮乗流自相語,一笛秋風萬事休,白鳥翩翩落烟渚。賦》,王文孺臞菴。 |
153 | 王郎臞菴摩詰詩:烟花遶舍江遶籬,石渠東觀了無夢,筆牀茶竈行相期,古人已往不可作。甫里顧有今天隨,東鄰蟹舍肻著我,請辦蓑笠懸牛衣。 |
154 | |
155 | 前題 |
156 | 笛弄松江,明月蓑披笠,澤歸雲若道青霄快活五侯,何處如君! |
157 | 浮天閣。 |
158 | 玉蟾飛入水晶宫,萬頃琉璃碎」,晩風詩:就雲歸不知處,斷山零落有無中。 |
159 | 秋落空江動碧虛,黃蘆洲渚雁飛初。我來欲訪䲭夷子,為挂西風十幅蒲。 |
160 | 平逺堂。 |
161 | 桞外西風六幅,蒲野塘,睡鴨對舂鉏。如何喚得王摩詰,畫作《江南烟雨圖》。 |
162 | 送子經歸臨安。 |
163 | 牛背行,將老鷗。沙盟已寒蓴鱸。付張翰書札,報任安古學。飽胸次,驚瀾翻筆端。西湖十頃月留取醉時看,㝛飛來峰下。 |
164 | 「呉中未歴佳山水,湖上懐思去惘然,雲去雲歸兩峯寺,鷗飛鷗沒夕陽天,客愁官渡落花雨,歸夢下湖春水船,想得對牀成夜話,何須隴月向人圓」題張公洞。 |
165 | 銅官之南山復山,捫蘿絶壁,苔蘚斑只,今何處可容足?乞我石房雲一閒。 |
166 | 徳友近在咫尺,乃不相過,因成一詩十日已吹梅信風,絶憐未許,一尊同喜君不減習主簿媿我,殊非龎徳公。 |
167 | 徳友求薝蔔花栽,戲作小詩,代簡問訊,雲蘿小隠家剡藤醉墨半攲斜酒餘落,筆已殊絶,發興不須薝蔔花。 |
168 | |
169 | 題塘塠山風漪軒 |
170 | 竹隂既疎明,流泉復清駛,佳響聞山泉,涼風澹然至。幽人此安禪,閲世一遊戲,何必周八垠,是中有能事。至湖上。 |
171 | 沙晩水痕碧,蕭蕭蒲葦秋,鴻飛遵逺渚,木落見滄洲,藤杖吟還倚,風帘行可休,有懐誰共語,暝色起林丘 |
172 | 張彥智 |
173 | 句。 |
174 | 兩岸更無通步路,四時常有避風船。 |
175 | 薛 然 |
176 | 答賈支使寄鶴。 |
177 | 瑞羽竒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蒼㝠。何年厚祿曾居衞,幾世前身本姓丁。幸有逺雲兼逺水,莫臨華表與華亭。勞君贈我清歌侶,將去田園夜坐聽。楊 軒 |
178 | 牡丹 |
179 | 《楊妃歌》舞態西子,巧䜛魂,利劒斬不斷。餘妖鍾此根,光華日已盛,䦨檻豈長存,寄語尋芳者,須知松桂尊。 |
180 | 鄭 鋼 |
181 | 鋼,宣和中承議郎。 |
182 | 題資州東巖。 |
183 | 逕轉得幽谷,雲巖屹相向。谽谺偃重簷,彎環依疊嶂。緬想融結初,鐫鑱自天匠。了無斧鑿跡,但覺盤根壯。深可數千尺,廣逾八九丈。洞穴既窈窕,松門亦昭曠。廓含三千界,中列五百像。巨楠布幢葢,翠蔓垂帷帳。木靈不知名,境幽或難狀。我時馳征軺,奔走倦塵鞅。獲此一段竒,欣然愜微尚。欲去興未闌,行行重回望。。 |
184 | 宋詩紀事》巻四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