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八》[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南通志》卷一百十八
3
《職官志》
4
名宦 潁州一府:滁、和、廣、六、泗五州。潁州府
5
漢何敞,字文髙,平陵人。永元間,為汝南太守,以寛和為政,遣儒術大吏案縣顯孝弟有義行者,及舉寃獄,輒以《春秋》斷之,修濬鮦陽舊渠,墾田增三萬餘頃。《後漢書》本傳。
6
宋登,字叔陽,長安人。汝隂令為政,明能號為神父。《後漢書儒林傳》。
7
徐𢎞,字聖通,為汝隂令。縣多大姓,怙强,骩法𢎞至㢘,其尤者擒治之,風俗一變。後漢紀。
8
虞延,字子大,陳留人。建武初,除細陽令,毎歲時,伏臘輒遣徒繫歸家,並應期而還。有囚於家被病,自載詣獄,既至而死,延率吏掾殯於門外,百姓感悦後漢書》本傳。
9
陳重,字景公,宜春人。為細陽令,布政有異化《後漢書獨行傳》。
10
三國魏盧毓,字子家,涿郡人,譙郡太守。文帝以譙舊鄉,大徙民充之,以為屯田。土地磽瘠,百姓窮乏,毓愍之,表徙民於梁,俾就沃衍《魏志》本傳
11
南北朝宋李熙國鮦陽令。元嘉三年,遣大使巡行四方,散騎常侍孔黙之等上言,熙國在事有方,民思其政,乃與宋縣令成浦各賜絹三十疋、榖二百斛,特示奬賚,以勸於後《南史》
12
何道山桑令,元嘉初,文帝遣大使巡行四方,王歆之等上言:「山桑令何道自少清㢘,白首彌厲,應加褒賚,以勸於後《南史》
13
北魏劉模,信都人。太和初,守潁州,寛猛相濟,有治聲,後遂家於潁《潁州志》
14
唐栁寳積,永徽中,潁州刺史,修椒陂塘,溉田三百頃舊史》
15
李岵潁州刺史,興利除害,得民庶心《舊史。李繁,泌子。敬宗朝,由𢎞文館學士出為亳州刺史。境內劇賊,為患繁,有機略,出兵捕斬之《唐書本傳》楊凝,字懋功,𢎞農人。汴帥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缺,晉以凝行州事,增墾田,決圩堰,築堤防,水患以息《唐書楊憑傳》
16
五代王祚,并州人。周顯德初,為華州刺史,改鎮潁州,均部內税租,補實流徙,以出新籍。州故有通商渠,距淮三百里,歲久湮塞,祚疏導之,遂通舟楫,郡無水患《宋史王溥傳》
17
王旭,字仲明,大名人。知潁州,荒政修舉。《宋史王祐傳》:劉渙,髙安人,志尚髙潔。天聖中,為潁上令,持正不阿,以忤上官,棄去,隠廬山之陽,歐陽修作廬山之詩以美之。《南畿志》。
18
晏殊,字同叔,臨川人,以禮部尚書罷知潁州。手植雙栁於西湖,後人思之,為建雙栁亭《南畿志》李迪,字復古,鄄城人。景祐二年,知亳州。有亡卒羣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偵知賊匿處,潛遣壯士擒斬以徇。《宋史》本傳。
19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皇祐元年,知潁州,塞白龍溝,蓄水西湖灌田,以為民利。又建書院,俾潁人咸知向學。《宋史》本傳
20
蔡齊,字子思,膠水人。以戸部侍郎出知潁州。卒後,潁人見其故吏,猶號泣思之。《宋史》本傳。
21
段少連,字希逸,開封人。仁宗時,知䝉城縣。少連才具通敏,事無大小,剖決如流,尤厲風節,不為權要所撓。《宋史》本傳。
22
趙宗道,字子淵。嘉祐四年,京西大饑,轉運使請擇賢郡守以甦災,黎宗道被選知潁州,賑給存勞,不遺餘力,瘡痍漸起,流亡以復《南畿志》
23
蘇頌以集賢校理知潁州,仁宗山陵,調發倉猝,頌為度土産有無,髙估緩期,官自為市,民不知擾,而課最他郡,潁人德之《宋史》本傳
24
張知白,字用晦,滄州人。知亳州,御史王嘉言知白守道,循公當官不撓。《宋史》本傳。
25
宋庠,字公序,雍邱人。治平元年,以使相判亳州,庠所至以鎮靜為治《宋史》本傳
26
富弼,字彦國,河南人。熙寧二年,以使相判亳州。青苗法出,弼謂如是則財聚於上,人散於下,持不行,被劾歸洛《宋史》本傳。
27
蘇軾,字子瞻,眉山人。元祐六年,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潁州,時將鑿黄堆以注淮,軾以水平準之,淮之漲水髙於新溝,幾一丈鑿,必為潁患,乃言於朝,從之。郡有宿賊,久不獲,軾召汝隂尉李直,方捕之,以小不應格,推賞不及,軾請以已之年勞,當改朝散郎階為尉賞,不從。其後吏部以軾當遷,軾謂已許直方,又不報。《宋史》本傳。
28
朱光庭,字公掞,偃師人。元祐六年,由給事中謫知亳州。光庭在邦在家,臨民臨事,造次動靜,一由至誠。《宋史朱景傳》。
29
吕希純,壽州人,公著子,徽宗時知潁州。先是,公著嘗知潁有善政,希純推廣父政,教化大行。《宋史》本傳。曾悟,字䝉伯,靖康中為亳州士曹,金兵至被執,抗辭嫚罵,衆刃劘之,妻孥同日遇害。《宋史》忠義曾怘傳。陳規,字元則,安邱人。紹興十年,知順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北軍至,與劉錡區畫力戰以退之。初,規至順昌,即廣糴粟麥,實倉廩,㑹計議司移粟赴河上,請以金帛代輸,至是得其用以成功。宋史本傳:歸暘,字彦温,汴梁人。至順初,同知潁州,鋤奸擊强人,不敢以少年易之。元史本傳。
30
克哷,至順二年知霍邱縣,勸課農桑,修舉廢墜,為一時良吏《元史》本傳
31
王公孺,汲縣人。以奉議大夫知潁州,㢘潔安靜,與民休息。《潁州志》。
32
張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人。鎮亳州,環、亳皆水,非舟楫不達。柔甃城壁為橋梁,屬汴堤,以通商賈之利。復建孔子廟,設校官弟子員。《元史》本傳。
33
嘉琿達,延祐元年,知太和縣,均徭平訟,勸課農桑。歲旱,䖍禱即雨,邑中火災,迪往救,有反風之應。鄰邑飛蝗不入迪境,比代父老,攀轅不得行。太和縣志巴延薊國公托克托之孫城父縣達嚕噶齊為民追賊,奮不顧身,為賊所害。民于福寧鎮立祠祀之。元史本傳。
34
明張文弼,洪武元年知亳州,創建州,治學宫,勤於撫字,流亡復業。六年改為亳縣,調知他州《亳州志》。李天祐,洪武元年同知州事。兵燹之後,庶務草創。天祐隨宜經理,招撫流移,民始復業《潁州志》。車誠,餘姚人。洪武四年知潁上縣,以誠信治民課最,擢知光州《潁上縣志》
35
黄良,洪武五年知太和縣。㢘介愛民,修縣治,建黌宫,造士課農,不朞月,百廢具舉《太和縣志》
36
游兆,福建人。洪武七年判潁州,修築清陂塘,民永賴之《潁州志》
37
盧試榮,東陽人。正統元年知亳縣。重修學宫,創建義門倉儲粟,以便賑給。《亳州志》
38
孫震,字景威,鄔陵人。正統元年,知䝉城縣。勤敏㢘幹,百廢修舉。建境內社學二十餘所,教化大行。䝉《城縣志》
39
孫景名,富陽人。正統六年知潁州。興學校隆秩祀以清惠,牧民得為治大體《潁州志》
40
鄭祺,字彦禧,貴溪人。景泰初,知潁上縣。㢘仁舊田,制編戸一十三里,祺增為十七里,賦斂以舒。秩滿,士民乞留,遷通判,仍知縣事。三年《潁上縣志》髙昇,阜城人,天順中知霍邱縣。縣故無城,昇督民築土垣以為捍禦,霍邑之城自此始《霍邱縣志》賀思聰,永平人。成化十三年知亳縣,慈惠宜民,以憂去。服除,士民伏闕,乞令復知亳,許之。又二年,汲汲以備荒,為政儲粟至二萬餘石《亳州志》
41
劉讓,江西人,𢎞治初,知潁州,州衛異屬兵,毎虐民讓,至有犯者,悉寘之法,軍伍帖然。《潁州志》
42
孫誠,新河人,知霍邱縣。霍自前令髙昇始築土城,誠至,易土以磚,民樂趨事,不數月功竣,屹然保障《霍邱縣志》
43
王旻,曹縣人,𢎞治九年,知太和縣,㢘明剛正,不畏强禦,吏民敬畏方之包孝肅《太和縣志》
44
王沂,滋陽人。𢎞治中,復陞縣為州。沂來知州事,善決疑獄,重修大成殿,建明倫堂,築壇壝,治公廨,作預備軍儲等倉,儲粟五萬石,歲饑,躬視賑給《亳州志》孟統,字儒宗,寧陽人,𢎞治中,授䝉城縣丞,㢘潔自持,修黌宫實倉廩,士民沾惠䝉城縣志。
45
葉寛,字德夫,晉江人,正德四年知䝉城縣。縣故無城,流賊至,焚燬民舍,抄掠至慘,寛為築磚城,浚深池,得以捍蔽,迄今賴之䝉《城縣志》
46
趙䕫,錦州人,正德十三年,知太和縣,政尚寛平,值流寇復增築城堞,甃以磚石《太和縣志》
47
李天衢,字行之,樂平人。正德中,授兵備僉事。流寇犯潁上、天衢,明號令,嚴守禦,親冒矢石設竒擊賊,旬日乃遁去。更勞來逃民,俾復寧宇《南畿志》趙塤,字平仲,餘姚人。由戸部員外郎謫亳州同知,㢘靜自守,官舍蕭然。《亳州志》
48
傅棨,清苑人。由尚寳卿謫亳州同知,勸學興禮,修理城堤倉,厫多所補益。亳州志》
49
劉𡵚,清苑人。由鄉貢知太和縣。通達政體,有守有為,均地利,濬溝渠,耕桑交勸,民歌思之。《太和縣志》。吕景䝉,字修飭,象州人。嘉靖中由御史謫判潁州,委心奉職,不以遷謫介意。繕西湖書院,建三忠六貞祠以振風化。潁州志。
50
茅宰,山隂人。嘉靖十六年,由郎署左遷潁州同知。謡曰:「民之父母,愷弟君子,我潁毛公可以當此」。《潁州志》。
51
陳誥,莆田人。嘉靖中,知州事。除耗羨,申減驛馬庫役等費。潁州志
52
陳址,施州衛人。隆慶中,判潁州。清嚴執法,吏有以賂嘗者,杖而遣之。妻布裙垢,無他可,更乃易綌。裳以浣恚形於色址,從容相慰,略不介意。潁州志。謝詔,贛縣人,萬厯中守潁州,裁決曲當,鋤强扶弱。潁州志。
53
黄楷,永福人,萬厯中,令霍邱淮水暴溢,壊民廬舍,溺人畜無算,楷督舟拯救,全活甚衆,捐俸置學田,士民德之《霍邱縣志》
54
王世䕃,萬厯中知霍邱縣,多惠政,築灃河堤以捍水患,至今利賴《霍邱縣志》
55
呉一鸞,字文盛,麗水人。萬厯中,知䝉城縣,躬履田畝,清丈地數,均差徭釐戸口,捐修文廟,製祭器,購書籍,置學田,又教民鑿塘浚池,以泄水患䝉城縣志》。潘章,字星海,雲南人。天啓六年,謫判潁州,植一木於庭,書「天地神明鑒察」六字,晨出,焚香以拜,然後視事《潁州志》
56
趙士寛,山東人。崇禎七年,以廕任通判,決事精敏。流寇圍潁,登陴守禦,城陷,猶募死士堵殺,力竭,死之。妻崔氏同二女,俱自焚死。事聞,贈恤。廣輿記。尹夢鼇,雲南人,崇禎七年知潁州,城陷,猶手殺數賊,中刀墮水死。事聞,與通判趙士寛並加優恤。廣輿記。
57
左相申明季知霍邱流寇再破霍城,相申被執,大罵不屈,賊怒,磔之《霍邱縣志》
58
廖維義,長壽人。崇禎時,司訓徐州,以禦寇功,遷潁上令。仁民愛士,深得衆心,屢却巨寇。鄰邑被難者從之若歸市。尋擢御史,百姓遮留,號泣。潁上縣志。任有鑑,山東人。崇禎十五年以郡倅署潁州事。潁屢經兵燹,戰守無具,有鑑以忠義激發人心。是年春,賊衆犯境,率鄉民堵殺所獲馬牛,即行賞賚。婦女避難相失者封養署中,事定,訪其家還之。及秋,賊盤踞潁地,宻請兵捕𠞰,㑹河水漲溢,殺溺死者無算,潁賴以全。潁州志。
59
呉世濟,字楫侯,歸安人。崇禎時,知太和縣。甫至,寇賊交訌,閭井驚怖。世濟不請兵,謂兵甚於賊。率丁壯晝夜登陴,守禦有方,危城獲全。著有禦寇始末傳世《太和縣志》
60
國朝呉國用,奉天人。順治六年,知霍邱縣。未數月,興革協宜,凋瘵漸起。時山賊陳伯紹擁衆入寇,㑹久雨城圮,賊闌入。國用揮刀躍馬,率甲士巷戰,勢蹙馬仆,大呼曰:「吾當以死衛百姓!」遂自刎。事聞,贈按察司僉事。䕃一子舊通志》
61
鮑𢎞仁,瀋陽人。順治六年,知潁上縣。性明敏,簿書填委,據案剖決,立盡捐俸錢,修東城二百餘丈,不煩民力。清驛遞禁,雜派請豁,無主荒地五千餘頃。田本沛,富平人。順治七年,知䝉城縣。時兵燹之後,殫心撫恤,釐剔宿弊,催科則花戸親輸,遞馬則設法,官養夏秋米麥二税,悉除耗,贈邑民勒石頌德焉。
62
瞿乃慎,順治十二年,知潁上縣。性仁厚,不尚威嚴。潁田故多汙萊,為招撫流移,勸督墾闢,漸成膏壤。催輸有法,賦辦而民不擾。時有民稱衆,「母吏畏神君」之頌。
63
陳大倫,字理仲,定興人。順治十四年,知䝉城縣。時田賦混淆,流民未復為裁定畫一之法,均里甲,除奸蠧,漕糧郵遞,徹底清釐,舊有邪教,誘惑愚民,大倫捕其魁,寘之法,邑以大治。
64
喻三畏,字念兹,奉天人。康熙五年,知潁州,清慎平恕,革除耗羨,重築西湖堤岸,灌溉桑麻,濬濠牐,通水利,潁人食其德。遷建寧郡丞,死耿逆之。亂喪過,潁士人絡繹奔奠。以上舊通志
65
竹緑,猗涇陽人,康熙八年,由粤東監司左,遷䝉城令,䝉邑凋弊,一以噢咻為治,徵輸驛遞,盡除科羨,歲省民錢數千緡,聴訟平允,上官毎有疑獄,輒下䝉城讞決,以憂去官,貧不能束裝。
66
滁州
67
劉平,字公子,彭城人。建武中,為全椒長,有惠政,百姓感之,或增貲就賦,或減年從役,獄無繫囚《後漢書》本傳
68
唐韓思復,字紹忠,長安人。大厯間,滁州刺史。境有銅坑,人苦鏟鑿為累,思復為賈他郡,費省獲多。有黄芝五生州署,民刻石頌其祥《唐書本傳》
69
韋應物,建中二年為滁州刺史,性髙潔,節食寡欲,公餘焚香黙坐,雖工詩,而政不廢《舊史》
70
闗播,字務元,衛州人。陳少游鎮淮南,表為判官,攝滁州刺史。李靈耀叛,少游屯淮上,播儲資力給,軍興,人無愁苦。唐書本傳。
71
趙普,字則平,幽州人。周末,宋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質奏普為軍事判官,太祖與語,竒之,㑹獲盜百餘人,當棄市,普疑有無辜者,請更訊之,全活甚衆。《宋史》本傳。
72
李彦明為全椒令,建學宫、新縣,治政有丰采,豪强折服,四境帖然《南畿志》
73
元時,忱知全椒縣,百姓愛之。縣乏井,民俱汲水,襄河忱為穿井縣門外,聽人挹取,至今呼元公井《南畿志》
74
王禹偁至道初出知滁州,閩人鄭褒徒走來謁,禹偁愛其儒雅,為買一馬送歸。或言其買馬虧直,太宗曰:「彼嘗却李繼遷五十馬,顧肯虧一馬價哉!」宋史本傳。
75
歐陽修,慶厯初知滁州,以鎮靜為治,明不至苛寛不至,縱吏民安焉《南畿志》
76
趙槩,慶厯初以祠部郎出知滁州。時渠寇李二過其境,語人曰:「我,山東人也,公嘗知青州,民愛之如父母,我不忍犯」。率衆而去。《宋史》本傳。
77
盧秉,字仲甫,德清人。熙寧末,提㸃兩浙、淮東刑獄,上計,神宗問曰:「聞滁民捕蝗而食,有諸?」對曰:「民誠饑甚,殍死相繼」。上惻然曰:「前此獨趙抃為朕言之耳」。宋史盧革傳。
78
王俞為全椒令,建學宫於縣東南襄水之側,奬善懲惡,訟平盜息《南畿志》
79
姚仲孫,字茂宗,商水人。通判滁州。歲饑,詔發官粟賑濟,主吏不以時給。仲孫至立劾主吏,夜索丁籍,盡給之。《宋史》本傳。
80
梅執禮,字知勝,浦江人。元符五年,知滁州。時賦鹽虧額,滁亦苦抑配,執禮曰:「郡不能當蘇、杭一邑,而食鹽乃倍粟數,民何以堪?」請於朝,詔損二十萬,滁人德之。《宋史》本傳。
81
劉位,招信人,為滁、濠鎮撫使,攝州事。紹興中,屢敗金兵,金遣使招之,位斬其使。未幾,金兵奄至,位出戰,中流矢死,贈建寧軍節度使,建廟淮陽,賜號剛烈《南畿志》
82
黄師中建炎間為全椒令,縣廨燬於兵師中,結茅以居,清靜為治閭里,盜發推尋,其跡輒得,四境肅然《南畿志》
83
張處厚知全椒縣,復建縣,治於市橋西北。性㢘介,不妄取,興馭胥吏,尤嚴飭《南畿志》
84
魏安行,樂平人,以張浚薦,知滁州。郡罹兵燹,壇廟皆毁,安行從草莽中,得碑,依《政和法式》立焉,招墾土田,民賴之《南畿志》
85
辛棄疾,字㓜安,厯城人。乾道間,知滁州。滁遭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寛征薄賦,招集流亡,教民兵,議屯田,乃剏奠枕樓、繁雄館,辟江東安撫司叅議官,留守葉衡雅重之《南畿志》
86
許巽,嘉泰中知滁州,境內故有津渡,三前守月賦錢,巽悉蠲罷,仍各造舟以濟《南畿志》
87
林㟽知滁州時州賦鹿非其土産㟽,上言得免。《南畿志》
88
趙葵,紹定中知滁州,以州為兩淮門戸,乃修城浚濠,嚴設守具《南畿志》
89
元劉琪,至元間知滁州,創鐘樓,建永濟橋,增置大成樂器《南畿志》
90
社居敬,汴梁人。泰定初,為來安尹。㢘謹有惠政,尤汲汲於興學校,崇教化。歲蝗,居敬齋沐致禱,蝗不入境《來安縣志》
91
楊樸,字文素,河南人。至正中,全椒尹。寇入城,樸盡殺妻女,朝服坐堂上。盜欲降之,樸指曰:「我已戕家屬,正欲死,官守耳」。乃連唾之,死。《元史忠義傳》。蔣居仁,廣陵人。至正中,知來安縣。精於吏治,民樂其政《南畿志》
92
明周鼎,鄞縣人。洪武八年,知滁州。始,滁隷中書,事皆符下,有不可者封上之。已,𨽻鳳陽府,守數加苛責,并毛舉細事撼鼎,鼎不為動。滁當孔道,簿書填委。鼎綜核嚴明,治最他州《滁州志》
93
呉穎,字克懐,閩人。永樂初,授全椒教諭。善形家言,以築文筆峯致飛語動。上怒,乃率諸生登明倫堂,曰:「始禍者,予也,予死,若等獲生矣」。遂自縊。諸生王冕等為卜𦵏南山之陽全椒縣志
94
陳璉,東莞人。永樂五年,知滁州,政教兼舉治,為江北諸郡最。秩滿,滁人請留。遷揚州知府,仍知州事。《南畿志》
95
留衢,正統中知全椒縣,有循良之政。《全椒縣志》。周正,安陸人,天順八年知滁州,有治績,聲望與陳璉相埒滁州志
96
趙禮,成化間知來安縣,創築土城,繕學宫,作官廨,立市廛,修堤防,百廢俱興《來安縣志》
97
曾顯,𢎞治三年,知滁州。滁當衝要,方貢夫馬驛騷,民苦煩費,顯議中道池河為定逺,西徼設站協之。河決徐州,田租不入,撫按議令滁代輸,顯力爭得免《滁州志》
98
孫贇,正德中尹。全椒修建黌宫堂廡,率出俸錢成之,視學造士,時稱良師。《全椒縣志》。
99
林文卿,正德中全椒教諭,時遷學宫,悉力程督工,皆堅緻,課諸生,講求鄉射,義悉如古泮宫法《全椒縣志》。陳則清嘉靖中知滁州,歲大旱,發廩賑貸,逾年疫作,民病不能行,因量地設場為糜食之,又請折鳳麥以免輸運之苦《滁州志》
100
王邦瑞,字惟賢,宜陽人。嘉靖中,知滁州。時徭傳馬驢取具田丁,又屯所養馬田,地多乾没。邦瑞力請蠲逋欠,均科派,平馬政,減重徵。奉㫖釐覈,民困得紓。滁州志
101
趙鏜,嘉靖中,知全椒衛屯恣虐,鏜大為懲艾,仍請於屯田御史,毎屯置老人轄之,號稱良法《全椒縣志》。凌約言:嘉靖中知全椒縣,民苦養馬,豪黠詭為邑供丁,而以馬役遺下農。約言釐弊懲奸,酌量盡善。邑自是無馬患。河南師尚詔反,糾集丁壯,預為三覆以待,寇聞風潛遁《全椒縣志》
102
顧問,嘉靖中由御史謫知來安,往時六合滁陽,南北夫馬率有驛路,後改經來安,遂成孔道,民苦供億問,悉為禁絶,驛困以甦《來安縣志》
103
魏大用嘉靖中授來安令。前令趙禮築土為城,久圮,大用悉力經營,易以磚甓,百姓賴以安堵來安縣志》。張四術,嘉靖中,知來安㢘謹愛民,其於六合馬夫,迂道尤力,請禁止《來安縣志》
104
丁士竒,萬厯間知滁州,建四隅角樓以備守望,監司取鍰金逾額,帑積不支,自鬻家棗園償之滁州志陳允升,萬厯中守滁州,滁田瘠糧重,民不能供,毎有棄産去者,允升履畝清丈,計額均賦,一境賴焉滁州志
105
孫森,萬厯中知滁州。衛弁忌其嚴覈,摭訴監司,森抗對得白,因寘侵帑諸弁於法。時郵遞衝疲,勘合白牌雜遝。至森調度有方滁州志
106
田梴萬厯中,知全椒縣,立漢劉平祠,顔其堂曰仰劉。縣治後,河南北通津,行者病涉,移諮和守,各造浮橋,至今利濟《全椒縣志》
107
樊玉衡,萬厯中以御史建言謫判無為州,遷全椒令。敬禮耆碩,表章先賢,因俗便民,除蠧尤力。尋膺薦督理漕河,抗疏請冊立謫戍雷陽,道經滁、滁,民往送揮手謝之,跨驢而去。全椒縣志。
108
劉是萬厯中知全椒崇節孝,鋤豪猾,蠲逋慎獄《全椒縣志》
109
闗驥萬厯中,令全椒下車,值加派河夫,毅然為民請命,以去就爭,遂得末減。《全椒縣志》
110
管學經萬厯中,知全椒縣,貌文弱而施政,有方摘發侵欺,覺察偽篆,又捕獲鄰境大盜全椒縣志》。呉羽文,萬厯中,知全椒煦嫗單赤,掊擊豪猾,諸所興除,皆大利害為人氷蘖自持,顰笑不假全椒縣志錢應元萬厯中來安教諭,㑹令虐士誣揭上臺,應元不避嫌怨,抗白其寃,直指為之霽顔來安縣志。秦植,天啓中知全椒未下,車即發諸吏蠧狀,人以為神,至杜苞苴除耗羨,薄税通商,調知皖江,惟攜布絮一篋而行全椒縣志
111
孔尚則至聖裔崇禎時,知全椒時軍興旁午,徵調無虚日,尚則咄嗟立辦,至里役長催火耗起解等件,久滋民累,一切釐革《全椒縣志》
112
國朝甯鳴玉,字楚珍,奉天人。順治十四年,知滁州。時賦多逋欠,鳴玉按籍清釐,分限立單,令逋者照輸,各給完狀。後江南州縣皆以奏銷被遣,滁獨無恙。湯九圍奉天人,順治間為來安知縣,邑故凋敝,田畝多鬻於省州,紳士土著存者十裁二三里,役大為民害。九圍定,為官收官解之法,積困以甦《舊通志》楊鶴年,字清華,滿洲人。順治十六年,以鳳陽府同知署滁篆。時海寇入犯,滁宻邇㑹城,人心惶擾,鶴年宻為守備以靜鎮之,譌言繁興,皆置不問直指及備兵,使者服其持重,有請輒報可,士民賴之。鄭邦相,字又僑,咸寧人。康熙六年,知滁州,治尚簡靜,首申功令,令輸賦者自封投櫃,革僉報徵糧,里甲積困,以甦聽訟,委曲開諭,民多感悔。威惠並著萑符,亦為屏息。
113
趙清貞,字幹周,奉天人。康熙十四年,知滁州。值歲大旱,力懇上官題請蠲賑,旋得報可全活無算。聴訟明敏,片言剖決,民皆懾服。
114
和州
115
南北朝宋劉湛,字𢎞仁,南陽人,梁郡太守,改歴陽。奸吏犯贓百錢以上皆殺之,自下莫不震肅。《宋書》本傳。張齊,字子響,馮翊人,歴陽太守。齊手不知書,目不識字,而在郡有清政,吏事甚修。《梁書本傳》。
116
唐張無擇,慈谿人,和州刺史時,水潦害農,無擇請蠲穀賑之,採訪使李知柔素不快其直諒,宻奏以附下為名,貶蘇州别駕,老㓜遮道攀留《舊史》
117
張知謇,字匪躬,幽州人。中宗時,和州刺史。清介有威嚴《南畿志》
118
傅堯俞,字欽之,鄆州人。治平中,知諫院,以爭濮議出知和州,絶不言諫官時事。通判楊洙問之,堯俞曰:「前日言職也,今為郡守,當宣朝廷美意,而乃沾沾追前闕,政與誹謗何異?」《宋史》本傳。
119
凌沖,字子和,蘇州人。知含山。秩滿束裝,家人有蓄一砧者,沖視之曰:「非吾來時物」。命還之。《南畿志》宋昌祚為和州鈐轄。建炎四年,州被圍數匝,昌祚與楚軍指揮鄭立共激士卒,晝夜備禦,不少怠。城破,昌祚等皆死譙樓上。《宋史忠義傳》。
120
韋永壽,紹興末以統制官與北軍戰於和州,其子世堅救之,同死。《宋史忠義屈堅傳》。
121
姚興,相州人。紹興末,興𨽻都統王權麾下。北軍渡淮,興拒之,退保和州,遇於尉子橋,力戰,手殺數百人。北軍誤興,父子俱死,贈容州觀察使,立廟賜額旌忠。宋史忠義傳。
122
冷世修,字良器,通判和州,時守尚嚴峻,世修、濟之以寛吏民,愛戴秩滿,相率詣臺使乞留《南畿志》周虎,臨淮人,開禧二年,知和州,時敵兵圍城急,虎乗城固守,其母何氏激厲將士,誓與城俱存亡,合戰,屢殺賊驍將,敵大創,引去,州人為立母子生祠。《南畿志》
123
趙師嵓,嘉定三年為和州觀察使,有惠政。《南畿志》元馬澤,字潤甫,任邱人。知和州,以經術飾吏事,禮師儒,修庠校,均戸役,年歉,籌畫賑饑,全活甚衆。《南畿志》疊卜泰,字允恭,蒲城人。泰定中,烏江縣監為治,以教先法。春行勸農,自裹糧以從民,有訟者,輒曉以禮法,人皆感服《南畿志》
124
郭景祥,字仲德,濠梁人。洪武初,總制和州,增樓櫓,浚城濠,置公署,剙學宫,飭農事,廣屯田,威望大著。帝遣使以璽書勞之《和州志》。
125
李相,字彦章,四明人。洪武初,由京兆尹出知和州,建州署築郭公、銅城二壩《南畿志》
126
陳𤦺,字士英,霍州人。洪武中知和州,民服其化,男女異路,囹圄空虚《南畿志》
127
戴泰一,福建龍溪人。永樂初,以隠逸應召知和州,以清白稱《南畿志》
128
侯潤,寧海人。正統十一年知和州。嚴明㢘幹,鋤强扶弱《南畿志》
129
黄潤玉,鄞縣人。景泰初,知含山縣,鑿渠塘,築隄堰,躬課蓄洩。《含山縣志》
130
劉隆,廬陵人。天順六年知和州。實倉廩,平糶糴,歲凶,民賴以給。奸胥病民,必按律懲治,不少貰,訟至曲直立判《南畿志》
131
董錫,㑹稽人。天順中,和州同知,均徭役,清軍伍,修黌宫,興水利《南畿志》
132
呉漣,南海人,為含山令。樸易㢘潔,以德化民。歲饑,作饘粥,餉流移,所活萬餘人。公餘進邑,諸生設帳講易。《廣輿記》
133
林長繁,莆田人。𢎞治中,知和州。愛民惜財,案牘詳審。《和州志》
134
顧珀,字戴祥,晉江人。正德四年知和州。簡訟輕役,發奸摘隠《和州志》
135
孔公才,字希文,曲阜人。正德中,知和州。渠寇劉六猖獗,練兵修城,復鑿重濠,賊偵知有備,不敢犯。和州志。
136
祝𢎞舒,四州人。正德七年知含山縣,崇學校,毁淫祠,清戸口,平賦役《含山縣志》
137
賈應春,真定人。嘉靖七年知和州,事至立剖,奸胥無所措手。《和州志》
138
孟雷,澤州人。嘉靖十一年知和州,辭色不少假,而內實坦易,僚佐皆以臺部左遷,以雷年少數易侮之,雷風節不少挫,羣僚亦心服焉《和州志》
139
張叔宣,內江人,嘉靖二十三年,知和州,民有訟者,輒和顔諭之,毎里,擇有行義者一人,勸民以禮,使勿爭,嘗單車出見村婦,逐隊挑田間野菜,持一束歸和,羮召諸僚佐共食之,時有陳御史北上,叔宣裁其夫役,陳不能平,尋按廬鳳㢘,叔宣清介,更力薦之和州志
140
陳冠,南昌人。由刑部郎謫和州同知,均徭除羨,課士勸農,鰥獨無告者,時出俸錢周之《和州志》鄭曉,海鹽人。嘉靖中由吏部郎左遷和州同知,多惠政。性簡淡,居城西峩嵋書院,公事之暇,著述不輟。《和州志》。
141
晉朝臣,洪洞人。隆慶七年,知和州。清里甲除奸蠧,崇奬節義,甄拔寒微和州志
142
郭繼芳,字履謙,富順人。萬厯中,授和州知州,建巽塔,徙泮宫《和州志》
143
袁伯鑰,豐城人。萬厯初,知含山田畝,戸口詳請立一條編,積弊一清《含山縣志》
144
黎𢎞業,字孟擴,廣東人。崇禎時,知和州。乙亥冬,張獻忠圍城,將陷,𢎞業繫印於肘,跪請於母李氏,母泣諭曰:「子勿以我為累,事至此,有死而已」。遂自縊。妻楊氏、妾李氏四女皆自縊。𢎞業乃望闕痛哭,以硃題壁曰:「為官不負民,為臣不負君忠。孝誠已盡死,生安足論!」引佩劍自刎,未絶,復甦,更濡頸血書曰:「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大丈夫,何惜一死哉!」賊突入被傷,數刃而死。事聞,贈太僕少卿,廕一子。同時州判錢大用同妻妾及長媳死,學正康正諫、訓導趙世選、吏目景一髙皆死之。和州志
145
國朝徐萃,字元伯,山東臨清人。旗下貢士。順治初,知和州,以簡御煩,以惠兼義。公餘讀書課士有風雅之遺,民肖像祀之。
146
任憲伊,清澗人。順治四年,以貢士同知和州,有惠政。遷兩淮運判,士民思之。
147
朱長泰,字謙茹,德平人。順治丁亥進士,知含山縣,嚴正果斷,有包拯再出之謡。鄰民有寃,抑上控,輒求下含山讞訊,奬善黜惡,不遺餘力。三年考績,以㢘敏著稱。
148
楊繼芳,字仲延,南和人。拔貢。順治十七年知和州,為政敏給,簿書叢錯,綽有餘閒。在任期年,百務釐舉,四野謳歌。以上舊通志。
149
夏瑋,字禹貢,寧逺人。康熙九年,知和州,均賦役,省獄訟,城垣就圮,捐貲繕築,不以擾民,復修學宫,纂志乗,百廢具舉。
150
周元宰,金州衛人。康熙十六年,知含山縣,徵輸,令民自納,革里甲兜收之弊。歲饑,多方賑恤,課民力田不足者,給以牛種。陞江寧同知,去之日,士民請留者數千人。
151
石參,字星川,奉天人。康熙二十八年,知和州。宅心仁恕,下車有不破一家,不傷一士之誓。賑恤災黎,革除科派,省差擾以息民,嚴保甲以清盜。卒於官,士民立祠祀焉。
152
何偉,字五峯,奉天人。康熙三十九年,知和州。臨政勤敏,馭吏嚴明。歲災,區畫賑恤,存活甚衆。催科不事,鞭扑輸者恐後禮。師儒葺黌舍,卒於官。州民奉主與石守同祀,號二賢祠。
153
廣德州:
154
宋范仲淹廣德司理叅軍,日抱獄牘與守爭是非,守盛怒不為屈,歸必記其往復折辨之語於屏,比去至,字無所容,貧止一馬鬻之,徒歩而歸。宋名臣言行録。范師道,字貫之,呉縣人,知廣德縣。民喜淫祀,歲用牛千數,師道禁之,妖妄遂絶。《南畿志》
155
錢公輔,字君倚,武進人。治平間,知廣德軍。舊學在城北,以卑隘徙之東南。嘗撰學諭,委曲訓誘,使人知所崇嚮。《南畿志》
156
朱嗣孟,樂平人。為廣德司戸兼司理,叛卒戚方犯廣德。嗣孟有膽略,直詣賊壘,為陳逆順禍福,方以忤已,殺之。事聞,贈宣教郎。《宋史忠義王儔傳》。王儔,建炎中權通判廣德軍。戚方引兵過廣德,入其郛,儔不屈,與判官李唐俊、司法潘偊、權知廣德縣韋績、縣丞蔣䕫皆死。《宋史忠義傳》。
157
洪興祖,丹陽人。紹興中,知廣德軍,鑿陂塘六百餘所,民無旱憂。《宋史儒林傳》
158
熊彦照,淳熙六年知廣德軍,歲祲,發倉賑給,治為江東最《南畿志》
159
耿秉由知廣德軍歲凶,發倉粟賑給,活饑民萬餘。寧宗聞之,璽書褒異《南畿志》
160
趙彦誠,嘉定中知廣德軍,興學校,重鄉飲,置田以贍生徒,立為善齋以教宗子《南畿志》
161
王介,字元石,金華人。知廣德軍。韓侂胄隷人蘇師,旦忿介不通謁,目為偽黨。有勸其自明者,介曰:「我髪已種種,豈畏鼠輩耶?」侂胄亦懼,公議不敢發。《宋史》本傳。
162
章一璧,字君玉,浦城人。寳慶元年,知建平縣,振興學校,深得治體《南畿志》
163
林棐,紹定四年知廣德軍,奏蠲兩縣逋租一萬五千餘石,代輸積欠十二萬貫。公餘輯《桐汭新志》二十卷《南畿志》
164
施德懋,㑹稽人。端平間,知建平縣。歲凶,力行賑貸,士以無養,多失業,招集教之,復學田五百畝贍焉《南畿志》
165
董槐,字廷植,定逺人。淳祐中,為廣德録事叅軍。有誣富民李桶私鑄兵器,結豪傑以應李全者,捕繫之獄。槐攝通判,察其枉,上書言狀,桶得釋。《宋史》本傳。常楙,字長儒,海鹽人。咸淳中,知廣德軍。郡大水,不待上聞,發倉粟,活饑民。又置慈㓜局,立先賢祠,民甚德之。《宋史》本傳。
166
黄震,淳祐間判廣德軍。初,孝宗頒朱熹社倉法於天下,廣德之民困於納息,人以熹之法不敢議,震曰:「法出於聖人,猶有變通,安有先儒立法,不思救其弊耶?」為别買田六百畝,以其租代社倉息,約非凶年不貸而貸者不取息。郡有祠山廟,夙稱靈應,江淮之民詣禱者,率身攖桎梏,自行笞掠,以徼福利,悉禁絶之《宋史》本傳
167
趙時踐,字容月,采石人。宋末,為廣德司戸叅軍,郡守重其才,使攝建平縣事。元兵南下,先驅,擁東門時踐登縣樓,搥皷伐鉦,為守禦計。城陷,與妻子僕妾八人皆赴溪潭死《南畿志》
168
王汝翼,宋末知廣德縣,元兵入境,汝翼死之。《南畿志》。元王勉,字懋德,婺州人。大德間,尹建平,杜私謁㑹,大饑疫,殫心賑恤,復單騎挾醫人給藥,卒於官,子孫家焉。《建平縣志》。
169
胡定國,瑗孫,大德間典建平學事,興復學宫,横經講說,以道正人士類頌之《建平縣志》
170
明陳寧明,初授廣德知府。歲旱,百姓告災,太祖不允。寧赴京,奏曰:「天旱,田禾不收,若復督徵,必逃徙之蘇州,是為張士誠益民也」。太祖曰:「爾大膽,敢如此言」。從之。《南畿志》。
171
張翼,字鵬飛,合肥人。洪武三年知建平縣。興舉廢墜,規模整飭。《建平縣志》
172
羅坤泰,吉水人。永樂中,知廣德州。興學造士,祛弊息爭,一郡稱平。《廣德州志》
173
魯鐸,泌陽人,由國子生知建平縣政務,寛恤視民,事如家事,去後,民常思之。建平縣志。
174
李觀,字廷賔,武昌人。正統八年知建平縣,建文廟,築陂塘,創預備倉及壇壝郵舍。《建平縣志》
175
周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間,授廣德知州。巡行原野,察農勤惰,更示蠶繅法,訓迪士子,至夜分乃散。著《廣孝慈録》及《祠山雜辨》以諭民。《廣德州志》。邵蕃,字文盛,餘姚人。成化中,知建平縣,清介愛民,不任威力。《建平縣志》。
176
孫紘,鄞縣人。𢎞治間,知廣德州。誠信㢘能,鎮靜不擾《廣德州志》
177
江暉,字景孚,仁和人。正德中,知廣德州,出不坐,乗食無兼味。武宗南幸江以南,率苦供億,暉措辦得宜,一方獲安。《廣德州志》
178
趙崇賢,浙江人。正德四年,知廣德州。時方議津貼,建平軍需以助養馬,崇賢曰:「馬政派自草塲軍需出於田畝,縣民食田力而州民為之納税,非制也」。亟白憲司停止之。廣德州志。
179
鄒守益,字謙之,安福人。嘉靖初,由翰林謫判廣德州。創復初書院,置學田,講良知之學,士類翕然從之。《廣德州志》。
180
連鑛,永平人。嘉靖七年知建平縣。明律善斷,設策擒亂民虞順,境內以寧。《建平縣志》
181
陳德騄,字房甫,應城人。嘉靖中知建平,諸羨餘悉充正賦。申減牧馬之額,裁諸色供億,履畝覈丈,積弊盡除。《建平縣志》
182
趙佑卿,嘉靖四十五年知建平,築山陽、楊學、潘城等圩《建平縣志》
183
宋鼇,湘陽人。嘉靖中,建平縣丞。倭躙郡邑,鼇甫至,即率民兵往禦,至上海,孤軍援絶,倭衆猝至,遂遇害。殮時創鏃滿體,士民哀之。《建平縣志》。
184
陸長庚,平湖人,萬厯十一年,知廣德州,新黌宫,置學田,課耕濬渠,置倉水隄,以便軍民《廣德州志》。朱之楫,字斯濟,通山人。萬厯中,知建平縣,遷學宫,墾浮湖廢地,開西河,增置義倉《建平縣志》
185
張宗信,山西人。萬厯中,知建平狷潔,自持親民禮士,與前令朱之楫並稱循吏,今合祀西郭外《建平縣志》。胡子,晉德清人。萬厯中,同知廣德州。佐郡六載,攝篆者三。公明嚴正,豪猾斂跡,日用蔬茹,悉自家載至《廣德州志》
186
向蕚輝,慈谿人。萬厯三十六年知建平,謹權量,平物價。學宫舊建東門外,屢圮於水,為出俸錢遷之《建平縣志》
187
程良符,孝感人。崇禎時,知廣德州,不事苛察,民服其化。歲旱,徒跣祈禱,大雨立澍,一時傳為程公雨。《廣德州志》。
188
侯佐,字弼時,解州人。崇禎八年知建平。奉憲檄築城,期年工竣。時溧陽大盜白晝剽掠,佐練習義勇,設策擒之《建平縣志》
189
何𢎞仁,字仲淵,山隂人。崇禎十一年知建平縣,吏不忍欺。歲大旱,步禱赤日中,大雨如注,飛蝗千里,不入縣境。《廣輿記》。
190
趙景和,錢塘人。崇禎時,知廣德州。馬士英擁兵走浙,以書索餉,景和曰:「吾不能齎盜以糧也」。傳集鄉民,悉入城避亂。士英怒,督兵攻城。城陷,景和奮臂裂眦,數士英誤國害民諸罪,遂遇害。《廣德州志》金印榮,武進人。崇禎時,授州學正。持已端嚴,誨人不倦。時比之胡瑗《廣德州志》
191
國朝崔成名,安肅人。順治初,知廣德州。時有土寇聚山藪,剽掠良民,成名躬帥兵搗其巢穴,擒馘數千人,民始安堵。查覈糧税,申免州縣溢額銀四千九十餘兩。
192
張正中,字文臺,河南人。順治三年,知建平縣。招徠逃亡,墾藝荒瘠,覈戸口,稽疆畝,冊籍釐然。學宫就圮,捐俸修葺,士民咸德之。
193
陶爾性,字還一,咸寧人。順治十年,知建平縣。寛仁愛民,而嚴於馭吏。治邑三年,有麥秀兩岐之瑞。孟希舜號華宇,奉天人。順治十一年,知廣德州,外寛內嚴,敢於任事。請免州縣地畝溢額銀六千七百餘兩。十二年,歲旱,勘災,申豁秋糧十分之一,民賴之。
194
秦確,輝縣人。順治十三年,知廣德州。㢘能明允剔弊,除奸州民戴若父母。以上舊通志
195
彭長庚,字太白,奉天人。順治間,為建平知縣,年甫二十,姿力英邁,案牘目十行下,片言決遣,猾吏膽落。又虛懐嗜學,隆禮師儒,舉卓異第一。
196
柏肯堂,臨清人。順治戊戌進士,知建平縣。值歲饑,多方賑濟,全活數萬人。查覈丁糧,造赤厯冊,積逋俱清嚴,絶逃鏇,奸民斂跡。
197
胡擢標,字耐菴,浙江人。康熙三十五年,知建平縣。是年冬,苦雨,䖍禱即止。次年夏,大旱,禱雨又立,應以疾卒官,士民咸悼惜之。
198
安州
199
劉順,字平仲,光武族兄。建武八年,擊破六安賊,因拜為六安太守。帝徵之,吏人上書請留。十一年卒。《後漢書》成《武孝侯傳》。
200
宋程端中,靖康末,知六安軍。北兵至,殫力守禦,不克,死之《南畿志》
201
元王大有,字廷祐,澶淵人。至正間,知州事,課農桑,興學校,治績稱最。《六安州志》
202
朱子範知六安州時,兵革頻仍,民多死徙,子範蠲減税糧,作勸農文諭之。六安州志。
203
秦天祐,舒城人。元末知州事,四方兵起,天祐悉力保障,一境獲安《六安州志》
204
明陳明善,句容人。洪武間,知六安州。剙建州治有惠澤,及民山賊聚衆刧掠州倅,往捕遇害,明善討平之。《六安州志》
205
朱模,字子範,休寧人。為六安州判,值軍丁胡五等糾衆為亂,模單騎往捕,遇害《六安州志》
206
康琚,項城人。洪武三年,授州同知。時庶務草創,民多弗率。琚躬行德化,助守所不逮。以循卓擢永平府同知。《六安州志》
207
隋贇,字從禮,山東人。洪武初,授英山主簿。嘗捕獲叛賊潘友文等,以功遷知縣。復除虎患,遷袁州通判。《英山縣志》。
208
孔善,曲阜人。洪武間,授英山訓導,學問博洽,敷教有方。秩滿,諸生赴闕請留,遷教諭。《英山縣志》陸愉,泗州人。永樂二年知六安州,勸學興禮,盜息民安。秩滿,州人詣闕懇留復任。《六安州志》
209
劉鎰,羅山人。𢎞治二年,知六安州,蠲宿負,去苛斂産亡而税存者,悉除之,流民復業者甚衆。州治屯衛相錯,處之以公,軍民咸服。《六安州志》。
210
李瑄,元氏人,𢎞治間,知英山,疏滯獄,抑豪强,恤里甲,較士髙下,而資以膏火《英山縣志》
211
王坊,字崇賢,浙江人。初任新淦,以忤劉瑾謫廢。瑾敗,起知霍山,編定賦役,品格胥吏不得為奸《霍山縣志》歐陽德,字崇一,泰和人。嘉靖三年知六安州,毁淫祠建書院,歲饑,出粟分賑民疫,為購善藥濟之《六安州志》
212
邵惪久,餘姚人。嘉靖二十九年知六安州,築陂塘以溉田,課文藝以造士,鋤奸雪枉。《六安州志》:胡澤,通城人。嘉靖中,授英山教諭,葺齋舍,購書籍,集諸生肄業其中勾稽學田租税以有餘。惠寒素英山縣志》
213
徐縞,豐城人。嘉靖間,霍山典史。海寇突至,縞督鄉勇力戰走之。蛟水暴漲,民多漂溺,縞捐貲瘞藏流離者。復出粟賑給,存活數百。家民祀於東嶽廟左《霍山縣志》
214
李懋檜,字克蒼,安溪人。萬厯九年,知六安州。州丁役舊有上中下三等,有家已消落而仍納上戸者,檜定為一,則民累以蘇。設社倉,令民輸所餘粟擇里中,富而有行誼者主之,視豐歉為收放。又置義田二區,積歲入以贍貧者。《六安州志》
215
王,榆羅田人,萬厯間,知六安州,毎朔望向神誓曰:「愛民不及愛子,殃及我子。治郡不及治家,殃及我家《六安州志》
216
向文謨,湖廣人,萬厯間知英山,以邑小政,簡請裁主簿,省冗費,又請改折鳳倉米麥。英山縣志黄守經,字伯通,南城人,萬厯三十八年知霍山,執法不畏强禦學宫,移河北非善地,急白當路遷復故址,出俸錢為諸生倡,三閱月而功竣。霍山縣志。李聯芳,北直人。崇禎時,知六安州,聞寇起陜西,即修城浚隍,如寇將至,役者迂之,及去後二年,寇薄城下,州人據城固守,始服其逺慮。六安州志。髙在崙,崇禎時知英山縣,流寇來攻,在崙悉力捍禦,城陷,死之。英山縣志。
217
龔元祥,長洲人。崇禎時,任霍山教諭,與訓導姚允恭皆端嚴有師範。寇至,城陷,姚適他往,元祥冠服坐明倫堂,賊環刃脅拜,不屈死。子年十六,枕父屍,慟哭亦被害。越三日,姚歸大慟曰:「吾死晩矣,適賊又至」。乃憤激大罵,至死不絶口。姚,盱眙縣人《霍山縣志》。國朝史良植,河南人。年十八,第進士,授英山知縣。吏治精敏,雖老成練達,無以過之。詳詢民瘼,剔除宿弊。順治。己丑,楚賊侵英良,植單騎詣府乞師,歸至石觜頭,賊衆突至,被執不屈,遂遇害。《舊通志》。
218
李浴日,掖縣人。順治初,知六安州。時兵燹之後,民生未遂,浴日多方撫字,政簡刑清,一方賴之。劉克孔,字扶宇,奉天人。順治中,知六安州。當兵燬之後,糧冊散失,徭役不均,胥吏縁以為奸,克孔按戸清查,盡祛蠧弊,士民戴德焉。
219
門毓英,瀋陽人。順治五年,知霍山縣。時土寇作亂,肘腋皆其黨與。毓英悉力捍禦,籲憲請援,身先士卒,轉戰深入,渠魁授首,霍城獲全。
220
泗州
221
孔安國,字子國,武之弟魯申公弟子。為臨淮太守。其治官民,皆有㢘節稱《漢書儒林傳》
222
路温舒,字長君,鉅鹿人。宣帝即位,上尚德緩刑書,帝嘉納。累官臨淮太守,治有異績。《漢書》本傳。薛宣,字贛君,郯人。以御史中丞出守臨淮,政化大行《漢書》本傳
223
侯霸,字君房,河南宻人。王莽時,霸官淮平大尹,更始徵霸,百姓號哭遮道乞留,且戒乳婦勿舉。子曰:「侯君去,必不能全。使者慮霸就徵,臨淮必亂,不敢授璽,具以狀聞。《後漢書》本傳。
224
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永平中,為臨淮太守,所拔用皆厲行士,其諸報怨,以義犯率,得生濟其不義之囚,即時僵仆,吏民畏愛,為之謡曰:「强直自遂,南陽朱季」,吏畏其威,民懐其惠。《後漢書》本傳。
225
孟嘗,字伯周,上虞人。舉茂才,令徐縣,州郡表其能,尚書楊喬稱其清行出俗,能幹絶羣。《後漢書循吏傳》。謝熙,山隂人。令徐縣。明達,有吏才《後漢紀》。
226
南北朝宋沈璞,字道真,武康人。元嘉末,為盱眙太守,繕城浚隍,魏太武以三十萬衆攻之,不克《宋書》自序。唐蘇,晉藍田人,為泗州刺史,以仁恕為政,吏民信服《舊史》
227
張伾以軍功遷守泗州,值水患,悉力捍禦,卒完一城。《唐書》本傳。
228
崔珙,博陵人。有威重,精吏治。以拔萃異等,累擢至泗州刺史,得士心《唐書》本傳
229
杜慆,萬年人。咸通中守泗州,龎勛反,圍城甚急。處士辛讜勸慆出家屬,獨以身守,慆曰:「吾出百口求生,衆心摇矣,不如與將士共死生」。衆聞感泣。讜乃請救於郭厚本,賊解去,賊又敗。杜審權、令狐綯兵以鐵鎖絶淮流梯,衝乗城,糧盡,為薄饘以給,遣李圓約降,慆怒,殺之凡十月,慆撫循士皆殊死,奮讜冒圍出入,糾輯援師,卒完一州。唐書杜佑傳。宋段思恭,澤州人。開寳中,代馬繼業知泗州,下車矯其失,綏撫夷落,訪求民病,悉條奏免之。後歴知壽州、宿州,並著勞績。宋史本傳。
230
朱昂,字舉之,衡山人。太宗時,知泗州。嘗聚淮水流屍三千,為塜瘞之。有戍卒謀亂,昂誅其首惡,支黨悉貰之。《宋史》本傳。
231
張夏知泗州,值大水築堤,禦之。景祐初,後守因其舊而加廣焉歐陽修《先春亭記》
232
歐陽載,字則之,廬陵人,知泗州,有浮屠誘民男女投淮水死,載盡捕其徒,詰其姦民,誅數人,遣還鄉里者數百人,遂毁其寺。歐陽修工部郎中,歐陽公墓誌銘。歐陽觀,廬陵人,為泗州判官,夜治官書,嘗屢廢而歎,妻問之,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而不得爾」。歐陽修瀧岡阡表。
233
趙抃通判泗州,濠守,給廩賜不如法,士卒欲變,守閉門不出,轉運使檄抃攝治之,抃至,從容如平時,州以無事。《宋史》本傳。
234
傅楫,字元通,仙遊人,揚州司戸叅軍,攝天長令,發摘隠伏,姦猾屏跡。《宋史》本傳。
235
陶令,靖康間,知盱眙縣。徽宗南幸,以南山有十景,詔所在清蹕令辭以非旬日可辦,帝嘉其直而止《南畿志》
236
賈公望,字表之,韓城人。欽宗時,知泗州。靖康二年,運使翁彦國勤王,至泗州,逗留不進,公望責以大義,始行。及張邦昌偽命,至率官屬哭天慶觀聖祖殿,焚其赦書,遂不能越泗而南,當時服其壯烈《南畿志》
237
趙立,徐州人。建炎四年,為泗州水軍鎮撫使。劉豫遣葛進齎書誘立,立怒斬之,又遣劉偲持榜招之,立令將出就戮,偲大呼曰:「公非我故人乎?」立曰:「吾知忠義為國,何問故人!」卒斬於市。《宋史忠義傳》。沈該,歸安人。紹興十二年,知盱眙軍,有賢聲南畿志傅球,字命之,考城人,通判泗州。淮水溢,毁城,朝廷遣中使䕶築絶淮,取土道逺度,用卒六萬。球相度近隄防,有髙阜,平之得土以漕運,回舟載之省,工費殆半《南畿志》。
238
元李景道,字克中,太谷人,為盱眙尹。天厯元年,遷建縣,治斬荆棘,鑿山趾,所費鉅而民不擾。《盱眙縣志》郝偁,字子榮,河間人。至元間,為天長尹,擇民間童子可教者,立塾置師,絃誦相望。又新廟學籍豪民隠蔽田七頃有奇,入其租為師,生廩禄,時人頌之《天長縣志》。
239
明林庭蘭,字廷秀,福建人。洪武三年知盱眙縣。潔已撫民以循良稱。《盱眙縣志》
240
鄭仁憲,字平之,㑹稽人。成化間,知天長縣,興學校,繕館舍,修壇墠,立坊市,凡政教之大者次第畢舉《天長縣志》
241
藍馥,浮梁人。成化十八年知五河縣,創集塲、建義倉《五河縣志》
242
葛浩,上虞人。𢎞治十年,知五河縣,歲旱,徒步禱雨,往還數十里,躬親捕蝗,卒不為災。民築捕蝗臺於茇憩之所,今尚存《五河縣志》
243
許弼,𢎞治間知泗州,在任六年,積穀至二萬石。年饑,百姓多賴以濟《泗州志》
244
汪應軫,字子宿,由庶常出知州事。武宗南巡,江彬方用事,横索供億,應軫以一身當之,民得無擾。嘗遣人至浙西,市小桑數萬株,課民樹藝。尋擢給事中,去之日,艤舟龜山,見家人載石砧,急命投於淮水。至都,猶上疏乞免泗州運糧養馬諸累。泗州志:潘槐,宣化人,嘉靖中知五河縣,博聞强幹,大著賢聲。五河縣志》。
245
林希元,嘉靖中,以大理評事謫判州事。歲大饑,人相食,青陽、滄湖嘯聚數百人,希元躬往慰諭,解散其黨,且請貸其罪而賑恤之,境內以安。泗州志邵時敏,字伯來,餘姚人。嘉靖間,令天長築馬埠堤數百丈,建二石橋以便民。民呼其堤曰邵公堤,橋曰邵公橋。天長縣志。
246
楊子龍,鄞縣人,嘉靖中,知天長縣,首議經費,里甲繼請撤還驛傳及革䕶城河糶糴之税,至修學宫東西月池,排纂縣志,皆闗為政大體。天長縣志。楊化,隆慶中知泗州,城內外石堤皆所創築。泗州志。陳永直由通判遷知州事,增築東南䕶城石堤,請豁髙家堰築堤夫役五百名,免徵草料銀數百兩泗州志
247
浦朝柱,定州人。萬厯十五年知州事。歲凶,穀價騰涌,出俸金,逺糴米麥,平糶與民,又以餘米作粥,全活無算。州屢被水患,請於河憲疏濬清河口門限沙,民賴之《泗州志》
248
潘士紳,江西人。萬厯中,知五河縣,一切羨耗贖鍰盡為捐革,訟至,即理案無留牘。時他邑民有控於直指者,將下某府,其人不欲改下某州,又不欲叩頭,曰:「願下五河」。其見信鄰封如此五河縣志》沈嘉賔,萬全衛人。萬厯中,知五河縣,寡言笑,慎取予人,號為「鐵面公」,至接待士民和煦如春風、拂人《五河縣志》
249
方堪,新城人。萬厯中,知五河,時澮、沱二水横流為患,堪築壩數十丈,南橋圮,復治,至今名方公橋《五河縣志》
250
汪文燦,字弢輔,宜良人。崇禎十六年由新野令遷州守。時髙傑兵駐州,大肆焚掠,文燦面叱總兵李朝雲,朝雲佯許,仍不戢。文燦摳衣躍入城河,漁舟救之,得甦。李乃約束士卒,泗民以安。泗州志蔣佳徵,灌陽人。崇禎間知盱眙縣,流寇破城,不屈死。事聞,贈尚寳卿,廕一子。盱眙縣志。
251
羅萬象,字光大,南昌人。崇禎時,知天長縣,賦額外,分毫無所溢減。省吏胥,裁足供事,發摘奸隠,豪黠慴伏。《天長縣志》。
252
章世純,字大力,臨川人。懐宗時,署天長教諭,學通經史,旁涉諸子百家,督課士子,多經濟實用《天長縣志》。國朝王師保,四川人。順治初,知五河縣。歲荒乏米,漕餉莫辦,詳請以麥代米一邑便之。
253
李毓秀,字應詔,沔池人。順治二年,知天長縣。時屢經兵燹,民多流亡,毓秀加意招徠,勸課耕稼,貧者給以牛種,聽訟明決,境無寃民。
254
王辛,字菩山,直𨽻人。順治七年,以進士授天長知縣,莅官九載,大著政績。值海寇陷城,抱印自經,死奉。
255
㫖贈按察司副使,廕一子。傅應薦,奉天人。順治十二年,知泗州,時年二十有四。曉練吏治,尤持重敦大體。已亥夏,淮漲灌城,譌傳北堤已潰,左右趣登舟,應薦叱曰:「吾他適如民何?」乃於堤前拜水疾呼,聞者感泣。禱畢,水勢驟減,城得不没。以上舊通志。
256
范三俊,大谷人。順治十八年,知泗州,深沈練達,事至即決。創設赤厯一書,丁糧綱目,燦若列眉,迄今循其成法。
257
江映鯤,字南溟,閬中人。康熙元年,令天長邑苦里甲當差值年動,至破産映鯤,痛為革除,民困以甦。又里甲分糧,黠者糧多而戸皆殷實,懦者糧少而戸更凋瘠,映鯤毎里均以二十二石,自是里役無菀枯之異,給便民自納,單載糧數若干,毎月完銀若干,完即註單里書收頭不得,因縁為奸,民甚便之。
258
袁象乾,良鄉人。康熙五年,知泗州。州數被水災,田没而糧額不減,民不能支,象乾下車,即請上憲題,蠲本州水沈抛荒田糧萬五百有奇。州人永賴朱𢎞祚,字徽䕃,濟南人。康熙七年,除盱眙令,革諸雜派,定徵輸畫一之法。盱俗好訟,輕生為揭律通衢訟以衰止。歲旱,急請蠲賑,又措銀買米分給饑民,鄰封就食者盈萬,時蝻生徧野,倏有羣蝗,過野蝻皆附翼飛去。歲以大豐,舉卓異第一。
259
江南通志》卷一百十八
URN: ctp:ws65372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