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八

《卷十八》[View] [Edit] [History]

集部六》

集部六·別集類》

1
五明洪武至崇禎

集部六·別集類·明太祖文集》二十卷》

1
案:《明太祖文集》,見於焦竑國史經籍志》者凡二部,見於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者凡四部。此本為姚士觀、沈 所校刊,即焦志所列第一部也。

集部六·別集類·宋學士全集》三十六卷》

1
宋濂撰。元末文章,以吳萊、柳貫、黃溍為一朝後勁。濂初學於萊,後學於貫與溍,遂根柢經訓,發為文章,稱明一代之冠冕。其文醇深演迤,不動聲色,而二百餘年之中,彈力翻新,終莫能先也。

集部六·別集類·宋景濂未刻集》二卷》

1
宋濂撰。其稿舊藏文徵明家。蓋元代功臣諸頌及誌銘之屬,作于至正中者,至明不免有所諱;其為二氏作者,亦以詞涉異學而隱之。康熙中,濂裔孫實穎得稿,金壇蔣超為簡存本集,不載者三十八篇。今以本集互較,實止二十七篇未刻也。

集部六·別集類·誠意伯文集》二十卷》

1
劉基撰。學術經濟似耶律楚材、劉秉忠,而文章則在二人上。其詩沉著頓宕,自成一家,可亞高啟。其文亦宋濂之亞。所不能突過二人者,神鋒豁露而已。

集部六·別集類·鳳池吟稿》十卷》

1
汪廣洋撰。廣洋以巧宦自容,而終以巧敗。其詩則源出餘闕,清剛典重,一洗元人纖媚之習。朱彞尊《靜志居詩話》所摘佳句,皆宛然唐調也。

集部六·別集類·陶學士集》二十卷》

1
陶安撰。其詩本分五集,此本合為十卷。其文亦十卷。明初典禮,皆安議定,其文不載集中。集所載者,送別序引居其半,壽文入集亦始于安。其聲價亞於宋濂、劉基,然學術深醇,所作皆平實典雅,固一代開國之音也。

集部六·別集類·西隱集》十卷》

1
宋訥撰。明成均師範,推南陳、北李,而開其先者則訥。其文淳厚端重,宛肖其人。詩乃風華秀潤,無語錄氣,然亦無一佻語。

集部六·別集類·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

1
王褘撰。本為《華川前集》《後集》,各十卷。正統中,劉傑、劉同共編此本。褘與宋濂同游黃溍之門,授受具有端緒,故其文醇樸而宏肆,有北宋遺風。濂序稱其體凡三變,可謂深知甘苦矣。

集部六·別集類·翠屏集》四卷》

1
張以寧撰。以寧元季在翰林,繼虞集、黃溍、歐陽元、揭傒斯後,以文章擅名。然其文神鋒太雋,頗乏渾涵。其詩則五言古體,意境清遠;七言古體,亦遒警。惟《倦繡篇》之類,少病綺靡。近體皆格意清新,有數聯偶涉側調,未為大損。

集部六·別集類·說學齋稿》四卷》

1
危素撰。原本五十卷,明代即已不傳。此本乃歸有光從其手稿傳抄,皆元代所作,凡一百三十二篇。案:歸有光跋,稱一百三十六篇,王懋竑又稱一百三十八篇,蓋傳寫互異 。素人不足道,而其文在元末為巨擘。王懋竑跋,稱其演迤澄泓,視之若平易,而實不可及,非有光莫知其深云。

集部六·別集類·雲林集》二卷》

1
危素撰。是編乃其詩集,亦皆元代所作。其氣格雄偉,風骨清剛,亦足以凌轢一時。

集部六·別集類·白雲集》七卷》

1
唐桂芳撰。集中有與陳浩書,自稱為文慕蘇洵,頗能具體。其詩清婉,亦協雅音。

集部六·別集類·林登州集》二十三卷》

1
明林弼撰。弼官至登州知府,故以名集。凡詩七卷,文十六卷。王廉為作墓誌,稱其詩文皆雄偉跌宕,清峻之語,迥出麈表,亦頗肖其真。

集部六·別集類·槎翁詩集》八卷》

1
劉崧撰。刻意吟詠,日課一詩。所作皆清和婉約,為明代豫章詩派之宗。楊士奇等,皆沿波而起者也。

集部六·別集類·東皋錄》三卷》

1
釋妙聲撰。妙聲與袁桷、張翥、危素等游,故所作頗有士風。至正中諸詩,感事抒懷,往往激昂可誦。雜文體裁清整,儷語亦有南宋之風,大抵格不高,而韻亦不俗也。

集部六·別集類·覆瓿集》七卷,附錄一卷》

1
朱同撰。凡詩三卷。多元末之作,爽朗有格。文四卷,議論純正,不失其父升之家學。而吐詞雅潔,則遠過其父。

集部六·別集類·柘軒集》四卷》

1
凌雲翰撰。其詩才氣馳騁,而不離法度。當其合作,可並騖于劉基、高啟之間。

集部六·別集類·白雲稿》五卷》

1
朱右撰。嘗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文,為《八先生集》。唐宋八家之目,實源於是。其文章格局,即皆從是出。

集部六·別集類·密庵集》八卷》

1
明謝肅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肅嘗從貢師泰於海昌,凡一詩一文,折中議論,必當於理然後已。其法律得於師泰者為多,故體格亦往往相近。

集部六·別集類·清江詩集》十卷,《文集》三十一卷》

1
貝瓊撰。其集一本二十卷,一本三卷。此兩集共四十一卷,乃足本也。瓊學詩於楊維楨,而能取維楨之所長,不取所短;故溫厚之中,自然秀拔。其文亦舂容不迫,有一唱三嘆之音。

集部六·別集類·蘇平仲集》十六卷》

1
蘇伯衡撰。鄭瑗井觀瑣言》,病伯衡文用意太苦,遣詞太繁縟。然《明史·文苑傳》稱,宋濂致仕,薦伯衡自代,稱其文蔚贍有法;為伯衡作集序,又稱其不求似古人,而未嘗不似。濂老於文律,其必有所取矣。

集部六·別集類·胡仲子集》十卷》

1
胡翰撰。從吳師道、吳萊學古文,從許謙受經。其文多得二吳遺法,而頗切世用,則與謙之坐談心性小殊。然如《五行志序論》《犧尊辨》《宗法論》諸篇,亦未嘗不原本訓典,精究儒理。詩僅一卷,而格意特高,不但謙所不及,併突過二吳之上矣。

集部六·別集類·始豐稿》十四卷》

1
徐一夔撰。其集世有二本,其一六卷,頗為闕略,其一即此本也。以《千頃堂書目》考之,僅佚其詩一卷。其文皆謹嚴有法。與王褘論修《元史》書,洞悉著作利病,《明史》載之于本傳。《宋行宮考》《吳越國考》《錢塘鐵箭辨》《歐陽史十國年譜備證》,尤為典核。

集部六·別集類·王常宗集》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1
王彞撰,都穆編。「補遺」,劉廷璋、浦杲同編。「續補遺」則不知誰編。彞師孟夢恂,夢恂師金履祥,本講學之派,故作《文妖》以詆楊維楨,頗為已甚。王士禎《香祖筆記》,詆其詩墮入惡道,抑又已甚。平心而論,其文大致淳謹,詩亦尚不失風格也。

集部六·別集類·白石山房逸稿》二卷》

1
張孟兼撰。即注《冬青引》之張丁,以字行也。太祖與劉基論一時文士,基稱宋濂第一,己次之,又其次則孟兼。今雖未睹其集,即此殘稿觀之,詩文皆儒雅清麗,具有體裁,而雄駿之氣,隱隱然不可遏抑。雖明初作者角立,未必定居第三,而驂乘二人,固亦無愧色也。

集部六·別集類·滄螺集》六卷》

1
孫作撰。其詩力摹黃庭堅,於元末明初,特為別調。然才學皆不及庭堅,雖拔俗而未造古。其文則磊落奇偉,而隱有程度。宋濂為作小傳,稱其文不稱其詩,良有以焉。

集部六·別集類·臨安集》六卷》

1
錢宰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詩刻意古調,吐詞清拔,無元季柔艷之態。故徐泰詩談》,譬以霜曉鯨音,自然洪亮。古文非所擅長,僅守法度而已。

集部六·別集類·尚絅齋集》五卷》

1
童冀撰。分為四集,《金華》《南行》《霅川》三集,兼載詩文;《北游集》則有詩無文。大抵筆意清剛,矯然自異。雖名不甚著,要亦足周旋作者之間。

集部六·別集類·考古文集》二卷》

1
明趙捴謙撰。捴謙精研小學,不甚以文章著。此集掇拾殘缺,尤不盡所長。然意度波瀾,頗存古格,是則學有根柢之故也。

集部六·別集類·劉彥昺集》九卷》

1
劉炳撰。一名《春雨軒集》,楊維楨所評定也。炳元季嘗練兵禦寇,又嘗從余闕於安慶,知其將敗辭歸,蓋亦智略之士。故其詩伉爽挺拔,意度不凡。雜文僅一卷,萎弱殊甚,知其餘事視之矣。

集部六·別集類·藍山集》六卷》

1
藍仁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詩不為元人之纖穠,亦不為宋人之生硬,大抵規撫唐調,馳驟於大歷以還。閩中詩派多稱林鴻等十子,實則林弼及仁兄弟導其先也。至仁中更困躓,而其詞融怡恬雅,不失和平,抑又高矣。

集部六·別集類·藍澗集》六卷》

1
明藍智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詩清新婉約,足以肩隨其兄。五言結體高雅,七言亦頓挫瀏亮。焦竑《國史經籍志》有仁集而無智集,則其散佚已在明之中葉。今兩集皆乘時復出,亦文章精氣有不可磨滅者歟。

集部六·別集類·大全集》十八卷》

1
高啟撰。詩初有五集,凡二千餘首,後自定為《缶鳴集》,凡九百餘首。諸集遂亡。景泰中,徐庸乃掇拾逸篇,輯為此本。啟天才高逸,在明一代詩人上。凡摹擬古調,無不逼真。惟行世太早,殞折太速,未能鎔鑄變化,自為一家。故備有古人之體,而反不能名啟為何體,此則天實限之,非啟過矣。

集部六·別集類·鳧藻集》五卷》

1
高啟撰。詩才籠罩一世,古文不甚著名,而此集亦不失前輩之軌度。

集部六·別集類·眉庵集》十二卷》

1
楊基撰。與高啟、張羽、徐賁,號明初四傑。其詩沿元季纖穠之習,或時類小詞,故《藝苑卮言》謂其情至之語,風雅掃地。然五言古體,卓然正聲,近體亦多俊逸。蓋其神骨本高,特不能不移于習俗,是所短耳。

集部六·別集類·靜居集》四卷》

1
張羽撰。《明史·文苑傅》稱,羽文精潔有法,尤長於詩。今文集不傳,其列為四傑,亦以詩不以文。《靜志居詩話》,於羽頗著微詞。今觀所作,惟近體意取俊逸,誠不免於平熟,至於古體七言,筆力雄放,五言低昂宛轉,不乏瀏亮之作,亦未可盡以鬱 目之。

集部六·別集類·北郭集》六卷》

1
徐賁撰。才氣不及高啟、楊基、張羽,而法律謹嚴,字句熨貼,長篇短什,並首尾溫麗,於三人又別為一格。雖無以勝人,而亦立於不可敗。

集部六·別集類·鳴盛集》四卷》

1
林鴻撰。晉安詩派,以閩中十子為祖,鴻又為十子之冠。其詩力仿唐音,李東陽懷麓堂詩話》已病其摹擬。周亮工書影》至以「閩人動為七律,如出一手」,歸咎于鴻。然鴻詩自有清韻,未可以後來流弊,遂並廢鴻所作也。

集部六·別集類·白雲樵唱》四卷,附錄一卷》

1
明王恭撰。閩中十子以高榛居第三,恭居第四。然棅詩自出山以後,無復清思;恭則性耽山野,吐言清拔,時有中唐遺韻。以次高棅,殆恐棅愧在盧前矣。

集部六·別集類·草澤狂歌》五卷》

1
王恭撰。大致與《白雲樵唱》相近,而中年所作,情思較深。

集部六·別集類·半軒集》十四卷》

1
王行撰。桀黠之姿,不可一世,其數以兵法說藍玉,而勸道衍以待時,意皆叵測,遘禍未為不幸。故其文踔厲風發,縱橫排奡,而不能悉歸於醇正。詩格清剛駿爽,在北郭十子內,與高啟亦稱勍敵。就文論文,不能不謂之奇才也。

集部六·別集類·西庵集》九卷》

1
孫蕡撰。其詩於元季綺靡之中,獨卓然有古格。雖神骨俊異,不及高啟,要非林鴻諸人所及。

集部六·別集類·南村詩集》四卷》

1
陶宗儀撰。宗儀至建文初猶在,然元末已稱宿學。其詩格力遒健,為虞、楊、范、揭後勁,然非古淡蕭散之派。毛晉刻入十元人集中,謂其詩如疏林早秋,則殊不似也。

集部六·別集類·望雲集》五卷》

1
郭奎撰。為余闕門人,仗劍從軍,備嘗險阻,蒼涼激楚,一發於詩。五言古體,原本漢魏;七言古體,時近李白;五言律體,多摹唐調;七言律體,兼取宋音;絕句在唐、宋之間。在元末明初,亦可云挺出。

集部六·別集類·蚓竅集》十卷》

1
管時敏撰。名曰「蚓竅」,取韓愈《石鼎聯句》語也。其詩法受自楊維楨,而不蹈襲維楨之體。舂容雅淡,多近唐音。

集部六·別集類·西郊笑端集》二卷》

1
董紀撰。張汝弼作是集序,頗致不滿;朱彞尊《靜志居詩話》,則舉其題海屋詩以爭之。然紀詩世罕流傳,彞尊所錄,乃採之《大雅集》中,未見此集。今觀所作,率漫誠為不免,然其合者往往有元、白、張、王遺意。汝弼所論,固執一格以繩人;彞尊所摘一二語,亦未盡所長也。

集部六·別集類·草閣詩集》六卷,《拾遺》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詩一卷》

1
明李曄撰。其詩才力雄贍。古體長篇,多清剛雋上。近體亦無凡近語。末附筠谷詩,乃其子轅作。宋濂作曄集序,稱轅詩能繼其家云。

集部六·別集類·樗庵類稿》二卷》

1
明鄭潛撰。或作元人者,誤也。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潛雖起家掾史,而天姿絕異。其詩詞意軒爽,有玉山朗朗之致。入明以後,僅佐一州,又去編《永樂大典》時最近,而當時全部收入,必有以取之矣。

集部六·別集類·春草齋集》十卷,附錄一卷》

1
烏斯道撰。凡文五卷,詩五卷。其附錄一卷,則傳贊之屬也。《明史·文苑傳》稱,斯道工古文,兼精書法,不及其詩。今觀其文,類皆恬雅圓潤,無劍拔弩張之態,頗近自然。其詩亦寄托深遠,吐屬清華,在明初可自成一隊,不但古文之工也。

集部六·別集類·耕學齋詩集》十二卷》

1
袁華撰。凡古體七卷,近體五卷。華在明初,為諸家盛名所掩,人與詩皆不甚著。然所作銜華佩實,究非後來偽體所能及。

集部六·別集類·可傳集》一卷》

1
袁華撰。乃至正癸卯,楊維楨刪定之本。其名亦維楨所命。蓋於千餘首中,存此一卷,去取頗嚴,故今與全集並存。一取其備,一取其精;猶《歐陽文粹》《放翁詩選》例也。

集部六·別集類·強齋集》十卷》

1
殷奎撰。凡詩文九卷,末附錄誌狀之屬為一卷。明初儒風醇實,宋、元以來,江湖積習,門戶餘波,湔除殆盡。雖不以辭藻名者,其文亦爾雅深厚,有經籍之光。如奎此集,當時未為傑出,至宣德以後視之,已卓然古格矣。

集部六·別集類·海桑集》十卷》

1
陳謨撰。其甥楊士奇編。謨雖未食明祿,然吳元年,元尚未亡,已為衛官作賀表,後應聘而出,以同事齟齬而去,與慄里之事迥殊。所作《通塞論》一篇,謂國亡不必死節,尤為紕繆。至其文體簡潔,詩境衝融,則士奇學問淵源,多從是出焉。

集部六·別集類·畦樂詩集》一卷》

1
梁蘭撰。與楊士奇為姻家,士奇嘗從之學詩,此集即士奇編也。然其詩有陶、韋遺意,與士奇詩格迥殊。

集部六·別集類·竹齋集》三卷,《續集》一卷,附錄一卷》

1
王冕撰。舊本作元人,誤也。《竹齋集》,其子周編,有詩無文。《續集》,駱居敬編,兼載詩文。其行狀一卷,亦居敬所附錄。冕本狂生,天才縱逸,其詩排宕縱橫,不可拘以常格,而非楊維楨等之別體。集中無絕句,惟畫梅乃以絕句題之,續集所收,皆畫梅詩也。

集部六·別集類·獨醉亭集》三卷》

1
史謹撰。其詩平易近人,而神采自然秀異,大抵落落自行,無依傍門戶之見。

集部六·別集類·海叟集》四卷,《集外詩》一卷》

1
袁凱撰。在元末,以《白燕》詩得名。李夢陽序則謂《白燕》詩最下最傳,其高者顧不得傳。今檢校全集,夢陽之論良是。《懷麓堂詩話》,病其學杜太似,論亦入微。凱之短長,具在于是。其集頗為朱應祥等所點竄,此本乃曹炳曾所校,猶未改其舊文。

集部六·別集類·榮進集》四卷》

1
吳伯宗撰。伯宗有南宮、使文、成均、玉堂四集,今皆未見。此本乃後人所合編。一卷為殿閣詞林記、小傳及鄉試、會試、御試卷;二卷、三卷為詩賦;四卷為雜文。詩文皆典雅雍容,明一代臺閣之體,於是濫觴。

集部六·別集類·梁園寓稿》九卷》

1
明王翰撰。翰始抗驕王,終殉國難,立身具有本末。發為文章,亦具有剛勁之氣。古體質直,近體尤多伉爽。朱彞尊輯《明詩綜》,一字不登,疑或未見此本歟。

集部六·別集類·自怡集》一卷》

1
劉璉撰。為劉基之子,以才略氣節稱。其詩乃亦頗工,所作惟七言律詩,不免涉流利圓美之調,至五言古體,居集之太半,皆思力沉摯,詞旨高雅。殆排突兩宋,而上之以繼犁眉諸集,亦不慚其父。

集部六·別集類·斗南老人集》六卷》

1
胡奎撰。詩多不事雕飾,自然流出。《靜志居詩話》謂其功力既深,格調未免太熟,誦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誠識微之論。然此境已不易造矣。

集部六·別集類·希澹園詩》三卷》

1
虞堪撰。舊本題元人,誤也。堪于虞集為從孫,《道園遺稿》即其所編。故其詩具有淵源,古體氣格頗高,近體亦音節諧婉。惟七言律詩,刻意欲摹黃庭堅,而才力較薄,頗形竭蹶。要之刻鵠不成,尚類騖也。

集部六·別集類·鵝湖集》九卷》

1
明龔敩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詩沿元季餘波,未能特出;其文則原本經術,結構謹嚴。《明史·宋訥傳》,稱訥為祭酒,與司業王嘉會、龔敩同定學規,三人終日危坐,堂上肅然。然則敩禔躬端重,為世師範,故其文亦嚴正如是也。

集部六·別集類·榮陽外史集》七十卷》

1
明鄭真撰。原本一百卷,今佚三十卷,而存者訛脫亦甚,殆不勝乙。成化《四明郡志》,稱其初與宋濂齊名,嘗作《裴氏著存堂記》,濂為閣筆。今觀其文,雖非濂敵,然義有根柢,詞有軌度,與濂亦可肩隨。

集部六·別集類·全室外集》九卷,《續集》一卷》

1
釋宗泐撰。宗泐雖托跡緇流,而篤好儒術,故其詩風骨高騫,可抗行於作者之列。皎然、齊己,固未易言;要不在契嵩、惠洪下也。

集部六·別集類·峴泉集》四卷》

1
張宇初撰。宇初為張道陵四十三世孫,襲掌道教,嘗坐不法奪印誥。然文章乃頗可觀,持論多根於儒理,無彼教荒怪之談。

集部六·別集類·唐愚士詩》二卷,附《會稽懷古詩》一卷》

1
明唐之淳撰。此編名曰詩集,實兼載詩文。編次頗無倫緒,疑為雜錄之手稿。又皆洪武丁卯、戊辰二年,從李景隆北征之作,亦非完帙。其詩少簡練之功,而塞外諸作,山川、物產,頗資考核。《會稽懷古詩》一卷,仿阮閱、張堯同例,亦頗有辨訂。

集部六·別集類·繼志齋集》十二卷,附錄一卷》

1
王紳撰。,褘之子,以孝行聞。其文演迤豐蔚,不失家法,詩亦有陶、韋風致。

集部六·別集類·練中丞集》二卷》

1
練子寧撰。黃溥簡籍遺聞》,嘗辨其中可疑者三事,其言頗核。蓋子寧一代忠臣,人爭依託,因而影撰者有之。然當年手稿,亦雜其中,終不以偽併廢真也。

集部六·別集類·遜志齋集》二十四卷》

1
方孝孺撰。凡雜著八卷,文十四卷,詩二卷。其文縱橫豪放,出入於東坡、龍川之間,中如行周禮、復井田之類,迂儒謬論,時時有之。而大旨要歸於醇正。不以醇正諱其迂謬;亦不可以迂謬,並廢其醇正。則孝孺之功過得失,兩得其平矣。

集部六·別集類·貞白遺稿》十卷,附《顯忠錄》二卷》

1
程通撰。貞白,其齋名也。集為其從孫長等所編。後其裔孫樞等,又集建祠請謚之文,謂之《顯忠錄》。通以上防禦燕王封事見殺,而封事不載於集中。然其他詩文,皆醇樸有法度,知為君子之言也。

集部六·別集類·靜學文集》一卷》

1
王叔英撰。其文規撫韓愈,稍失之拘,而特為謹嚴。《明史》載其貽方孝孺書,深言井田不可行。其通達政體,遠在孝孺之上。集中不載,則其散佚已多矣。

集部六·別集類·芻蕘集》六卷》

1
周是修撰。凡詩三卷,賦及雜文三卷。大抵風骨棱棱,溢於楮墨,望而知為忠臣、義士之文,格律詞采,亦復無忝作者。

集部六·別集類·巽隱集》四卷》

1
程本立撰。雜文典雅,詩亦深穩樸健,頗近唐音。與周是修,皆以節義而兼文章,不得以文士目之矣。

集部六·別集類·易齋集》二卷》

1
劉璟撰。其詩文皆頗傷粗率,而剛勁之氣,兀傲不群。

集部六·別集類·野古集》三卷》

1
龔詡撰。其詩格在《長慶集》《擊壤集》間。律以選聲配色,尚未能與文士爭短長;律以名教綱常,則不合於風人者鮮矣。
2
謹案:練子寧以下九人,皆惠宗舊臣也。考其通籍之年,蓋有在解縉諸人後者。然一則效命於故君,一則求榮於新主,梟鸞異性,不可並居。今故分別編之,使各從其類。至龔詡卒於成化辛丑,更遠在縉等之後,今亦升列於縉前,用以昭名教是非。千古論定,紆青拖紫之榮,竟不能與荷戟老兵,爭此一紙之先後也。

集部六·別集類·文毅集》十六卷》

1
解縉撰。天才敏捷,下筆不能自休。螻蚓蛟螭,不免相雜。又《懷麓堂詩話》,謂其詩無全稿,真偽參半,則榛楛勿翦,亦有由來。然如大庖西封事、白李善長冤諸疏,未嘗不明白剴切,亦未可全廢也。

集部六·別集類·虛舟集》五卷》

1
明王偁撰。偁與解縉最相善,卒同被讒以死。其才亦略與縉同,然縉詩頗傷輕剽,偁詩則恬雅安和,具有風矩,故列為閩中十子之一。

集部六·別集類·王舍人詩集》五卷》

1
王紱撰。工於書畫,妙絕一時。其詩雖結體稍弱,然神思清曠,蕭散自如,氣韻天然拔俗。論者方以倪瓚,亦幾幾乎近之。

集部六·別集類·泊庵集》十六卷》

1
明梁潛撰。潛文格清雋,而兼有浩瀚之氣。在明初可自名一家。楊士奇作潛墓志,稱其古詩高處逼晉宋,今則不可見矣。

集部六·別集類·毅齋詩文集》八卷,附錄一卷》

1
王洪撰。任史官,能舉其職,可謂古之遺直。其文樸而雅,駢體亦工,詩有唐格,而不為林鴻、高棅之鉤摹。《明史·文苑傳》,稱王偁預修《永樂大典》,學博才雄,自謂無行輩,乃獨讓洪,信有以也。

集部六·別集類·頤庵文選》二卷》

1
明胡儼撰。原集三十卷,此本詩文各一卷,不知何人所刪。儼永樂中,久領成均,號為碩學。其詩頗近江西派,詞旨高邁,與三楊臺閣之體,蹊徑迥殊。其文得法於熊釗,釗又得法於虞集,故深厚謹嚴,足以追蹤作者。

集部六·別集類·青城山人集》八卷》

1
王璲撰。學詩於楊維楨,而墨守唐音,不踰尺寸,不能如維楨之自為。然元季詩格綺靡,璲獨毅然求之右,可云特立,又不必以七子流弊,預繩明初人矣。

集部六·別集類·東里全集》九十七卷,《別集》四卷》

1
楊士奇撰。士奇詩文為明代臺閣之祖,末流日敝,至於膚廓庸沓,萬口一音,遂為藝苑口實。然士奇著作,自有典型,未可以李斯罪荀卿。李夢陽詩有曰:「宣德文體多渾淪,偉哉東里廊廟珍。」即七子亦不薄之矣。

集部六·別集類·楊文敏集》二十五卷》

1
楊榮撰。歷事四朝,恩禮無間,故其文委蛇和雅,有富貴福澤之氣,與山林枯槁者殊。謂之高格,固不可;然亦不能謂之庸音也。

集部六·別集類·省愆集》二卷》

1
黃淮撰。為漢王高煦所譖,系獄十年。此集即獄中所作,故以「省愆」為名。其詩格頗類楊士奇,而詞旨和平,尤不失風人之旨。

集部六·別集類·金文靖集》十卷》

1
金幼孜撰。其文章氣象稍狹,不及楊士奇等昌明博大。而雍容雅步,亦可以肩隨。

集部六·別集類·夏忠靖集》六卷》

1
夏原吉撰。原吉不以文章著,故楊溥序稱其平實雅淡,不事華靡。然其文疏通鬯達,多切世用,正不必以詞采為工。

集部六·別集類·抑庵文集》十三卷,《後集》三十七卷》

1
明王直撰。《抑庵集》,在朝所作;《後集》,歸田所作也。直在翰林二十餘年,朝廷典冊,多所撰著。其文貌似平易,而質實深厚,實不易及。

集部六·別集類·運甓漫稿》七卷》

1
李昌祺撰。昌祺學問賅洽,故其詩清新華贍,無陳因庸腐之狀。《靜志居詩話》謂其取材結體似段柯古;鄭瑗《井觀瑣言》乃以浮艷病之。是執《文章正宗》一編,以衡量古今之著作,少見多怪,固其所矣。

集部六·別集類·古廉集》十一卷,附錄一卷》

1
李時勉撰。時勉在朝骨鯁,在國學尤師範嚴正,似剛勁不可狎邇。其文乃平易通達,不露圭角,藹然仁義之言。蓋所養者醇,故不似講學家盛氣凌人也。

集部六·別集類·梧岡集》八卷》

1
唐文鳳撰。文鳳與祖元、父桂芳,世以文學擅名。程敏政嘗裒其詩文,為《唐氏三先生集》。此編詩文各四卷,大抵皆豐蔚深厚,良不失其家法。

集部六·別集類·曹月川集》一卷》

1
曹端撰。明代醇儒,端為之首。而文集無傳,此本乃張伯行掇拾而成。伯行刻諸家文集,以意刊削,不能賅備,惟此集有搜輯之功。

集部六·別集類·薛文清集》二十四卷》

1
薛瑄撰。為道學正傳,更無異議。然文章雅正,絕不參語錄鄙詞。其詩如《玩一齋》之類,涉於理路者,不過百中一二,餘皆沖淡高秀,吐言天拔,往往逼似陶、韋。亦絕不作有韻之講義,乃知填綴俚談,而侈言明理載道者,特自飾不文而已。

集部六·別集類·兩溪文集》二十四卷》

1
劉球撰。力折權璫,隕身不顧。剛毅之氣,萬古如生。其文乃和平溫雅,不類其為人。此義理之勇所由,異於血氣用事者歟。然光明磊落,無纖微淟涊之態,則本質固在也。

集部六·別集類·于忠肅集》十三卷》

1
于謙撰。凡奏議十卷,詩一卷,文一卷,附錄一卷。奏議分北伐、南征、雜行三類,明白洞達,切中事機,足見經世之略。詩雖無意求工,而風格遒健,乃轉出當日詩人上。文則具體而已。

集部六·別集類·蘭庭集》二卷》

1
謝晉撰。案:晉或作縉,以其字孔昭推之,蓋傳寫之訛,今從《明詩綜》改正 。晉善繪事,詩亦頗工。周傳序擬以楊基、高啟,固未易言;然當其合作,亦時入二人之室。

集部六·別集類·古穰集》三十卷》

1
李賢撰。不以文章名,然其時去明初未遠,流風餘韻,尚有舊傳。詩文皆嫻雅質實,無矯揉造作之習。其記載時事,亦多可與史傳相參。

集部六·別集類·武功集》五卷》

1
徐有貞撰。有貞以機械立功,名以此始,究以此終,可為炯戒。然幹略本長,見聞尤富,其文雖多參縱橫之學,而逸氣坌涌,博辨不窮。謂之不醇則可,謂非奇才則不可。錄存其集,猶雜家之錄《鬼谷子》也。

集部六·別集類·倪文僖集》三十二卷》

1
倪謙撰。集為謙所自編。平生著作,僅汰存六分之一。大抵沿三楊宗派,而無其末流之庸膚。

集部六·別集類·襄毅文集》十五卷》

1
韓雍撰。正統以後,金華、青田,流風漸遠;茶陵亦尚未奮興。作者相沿,惟三楊舊格。獨雍以雄毅之才,自抒胸臆,雖體裁未變,而風格特高。朱彞尊《明詩綜》但稱雍有集,不著其名,所錄雍詩一首,亦非佳作。其《賜遊西苑記》,《日下舊聞》亦不載,其殆未見此集歟。

集部六·別集類·白沙集》九卷》

1
陳獻章撰。獻章學本於禪,其詩文亦似高僧作偈,隨口機鋒。偶然有合,或微妙不可思議;偶然率意,或粗野不可響邇。故不可為法,而亦不可竟廢。

集部六·別集類·類博稿》十卷,附錄二卷》

1
岳正撰。其婿李東陽編。正忠於謀國,而疏於自防,故始厄于石亨、曹吉祥,終厄於李賢。然姜桂之性,窮而不改;其文亦天真爛漫,落落自將。《明史》本傳,稱以「高簡峻拔」,殆非溢美。詩則雅非所好,實亦不工。本傅稱以「雅健脫俗」,則非其實矣。

集部六·別集類·平橋稿》十八卷》

1
鄭文康撰。其詩意主勸懲,而多近《擊壤集》體。其文雖不甚修詞,而篤實不支,自中繩墨。故《江南通志·文苑傳》,有文尤簡質之評。

集部六·別集類·竹巖詩集》一卷,《文集》一卷,補遺一卷》

1
柯潛撰。當景泰、天順之間,不能如七子之變文體,亦不循三楊之舊體。故其詩衝淡清婉,文亦峻潔有法度,頗存明初作者之風。

集部六·別集類·彭惠安集》十卷,附錄一卷》

1
彭韶撰。其文雖沿臺閣之體,而醇深雅正,具有根柢,不同神瘠而貌腴。詩僅存十餘首,《明詩綜》及《莆風清籟集》所收,此集多不及載。則散佚已多,區區殘稿,不足斷其工拙矣。

集部六·別集類·清風亭稿》七卷》

1
明童軒撰。軒人品高潔,詩亦雅淡絕俗。然在明代,不以詩名,詩家亦罕相稱述。殆弘治、正德以後,北地信陽之說行,寥寥清音,不諧俗尚歟。

集部六·別集類·方洲集》二十六卷,附《讀史錄》四卷》

1
張寧撰。才略氣節,皆有可稱,雖偃蹇宦途,而巋然負一時重望。其奏疏,讜言正論,通達國體。雜文亦磊落有氣。詩則頗雜浮聲。觀其使朝鮮日,與館伴登樓,頃刻成長律六十韻,殆才調縱橫,不耐沉思之故歟。

集部六·別集類·重編瓊臺會稿》二十四卷》

1
明丘浚撰。其詩文有《吟稿》《類稿》諸刻,鄭廷鵠匯合補綴,名曰「會稿」。其裔孫爾穀又為刪定。故以「重編」為名。浚尊崇朱子,故講學家亦尊崇之。然核以史傳,遺議頗多。惟其記誦淹博,冠絕一時,故文章爾雅,迥勝游談。在有明一代,亦不能不謂之作者焉。

集部六·別集類·謙齋文錄》四卷》

1
徐溥撰。其奏議指事,陳言委曲懇至,具見老成憂國之心。與萬歷以後,矯激沽名者迥異。詩文則多平衍,以有德之言傳之耳。

集部六·別集類·椒丘文集》四十四卷》

1
何喬新撰。喬新氣節剛方,不甚以文章著。然所作詳明剴切,直抒胸臆,學問經濟,多見於斯。《明史》本傳,稱其博綜典籍,抄書至三萬餘帙。則有本之言,宜與枵腹高談者異矣。

集部六·別集類·石田詩選》十卷》

1
沈周撰,華汝德編。仿《分類杜詩》之例,分為三十一目。周以畫名一代,詩其餘事。然胸次既高,吐屬自別。往往不甚經意,而天趣盎然。

集部六·別集類·東園文集》十三卷,《續稿》一卷》

1
鄭紀撰。吳濂序,稱其文似蘇洵,殊擬於不倫。然其奏議切實詳明,雜文亦多有關世教。

集部六·別集類·懷麓堂集》一百卷》

1
李東陽撰。東陽主持文柄,三四十年。迨北地信陽,別開蹊徑,天下響應,茶陵之壇坫遂微。其後七子餘波,流為剽竊,論者又復理東陽舊說,互相攻訐,輾轉不休。然東陽導源唐、宋,具有典型,故殫諸家雄傑之才,能掩而勝之,終不能擠而廢之也。

集部六·別集類·清溪漫稿》二十四卷》

1
倪岳撰。《明史》本傳稱,岳前後陳請百餘事,軍國弊政,抉剔無遺。此集僅載奏議五十九篇,然已見其大略。他文亦渾浩流轉,不屑追琢字句。

集部六·別集類·康齋文集》十二卷》

1
吳與弼撰。與弼出處之間,頗多異議。其日記動稱夢見孔子,亦誣誕不經。然其學持朱、陸之平,其詩亦皆淳實近理,未可以其急于行道,躁于求名,遂並其書而詆之也。

集部六·別集類·樓居雜著》一卷,《野航詩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錄一卷》

1
朱存理撰。惟《樓居雜著》,為存理舊稿,頗足以資考證。《詩稿》《文稿》,皆其族孫觀潛所輯,散佚之餘,掇拾殘剩,不足見存理之所長。附錄一卷,則存理逸事及贈答詩文也。

集部六·別集類·一峰集》十卷》

1
羅倫撰。孤高堅忍,一生不能作軟語。其文剛勁之氣,溢于楮墨,詩亦磊砢不凡。惟過執古義,少所變通,疊引舊文,失於鎔化者,時時有之,然不害其宏旨也。末載《夢稿》二卷,隱約幻渺,大抵寓言,莫明其命意所在,原本所有,姑並存之耳。

集部六·別集類·篁墩文集》九十三卷》

1
程敏政撰。文格詩格,皆不免頹唐。其黜鄭元,詆蘇軾,堅執門戶之見,尤多偏駁。然所學終博,往往可以資考證。亦未可以蕪雜廢之。

集部六·別集類·楓山集》四卷,附錄一卷》

1
章懋撰。《明史》本傳稱,懋不喜為文章,亦不喜著述。故語錄無多,而集亦止此。然所作皆詞意醇正,望而知為有道之言。

集部六·別集類·莊定山集》十卷》

1
明莊昶撰。昶頗虛憍而近名,與陳獻章相似。其文多衍《太極圖》之義,其詩亦多作《擊壤集》之體,均不入格,然亦頗有別趣。譬釣叟田翁,不可繩以禮法,而野逸之態,乃有時可入畫圖。

集部六·別集類·未軒文集》十二卷,補遺二卷,附錄一卷》

1
明黃仲昭撰。仲昭與章懋、莊昶同以諫謫。昶善以講學取名;懋最篤實,亦尚有語錄;獨仲昭閉門修地志,故聲華黯淡,不及二人,然其文實不減懋也。

集部六·別集類·醫閭集》九卷》

1
賀欽撰。其子士咨編。欽學雖出陳獻章,然獻章主靜而欽主敬,躬行實踐,乃遠過其師。故言行錄三卷,皆平易直樸;奏議一卷,皆剴切鬯達;文四卷、詩一卷,雖不修詞,而深有仁義藹如之意。

集部六·別集類·翠渠摘稿》七卷,補遺一卷》

1
周瑛撰。其門人林近龍選錄,故名「摘稿」。補遺一卷,其七世孫維鑣所輯也。瑛與陳獻章,始合而終離。其學以居敬為主,與賀欽相近。詩文雅淡,則較欽有修詞之功。

集部六·別集類·家藏集》七十七卷》

1
吳寬撰。學問宗法蘇軾,書法亦復摹擬,詩文則與軾異途。大抵典雅和平,才鋒不露,與李東陽宗派不殊。

集部六·別集類·歸田稿》八卷》

1
謝遷撰。此集乃其致仕以後、再召以前所作,故題曰「歸田」。凡在朝時撰述敷陳,皆不載入。然當劉瑾、焦芳伺隙修怨之日,能胸懷夷坦,詞旨和平,惟惓惓寄江湖魏闕之思,亦足以見其忠悃矣。

集部六·別集類·震澤集》三十六卷》

1
王鏊撰。雖以制義名一代,而其時場屋之文,尚能以經史為根柢,以子集為波瀾,故其古文原本訓典,格律謹嚴,有韓、歐之遺軌。

集部六·別集類·鬱洲遺稿》十卷》

1
梁儲撰。詩文寥寥無幾,蓋非所長;奏疏剴切,則有古之遺直。

集部六·別集類·見素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續集》十二卷,附錄二卷》

1
林俊撰。其奏議分六編,皆通達政體,平生經略,足見大凡。其文體裁不一,大抵以奇崛奧衍自喜。其詩出入于黃庭堅、陳師道間,不為常語,蓋欲變三楊臺閣之體,而力尚未能,然已戛戛然別開門徑矣。

集部六·別集類·古城集》六卷,補遺一卷》

1
張吉撰。凡奏議一卷,《陸學訂疑》一卷,《貞觀小斷》一卷,文一卷,詩二卷,又補遺文一卷。正德初年,姚江之說興,而學問一變;北地之說興,而文章亦一變。吉高明不及王守仁,而勝以篤實;才力不及李夢陽,而勝以平正通達,猶有先民之矩矱。

集部六·別集類·虛齋集》五卷》

1
蔡清撰。篤守朱子之傳,而不務黨同伐異。故其文亦淳厚質實,無講學家夸大之言與苛刻之論。

集部六·別集類·容春堂前集》二十卷,《後集》十四卷,《續集》十八卷,《別集》九卷》

1
邵寶撰。《明史·儒林傳》,稱其學以洛閩為的,嘗曰「願為真士大夫,不願為假道學」。其文以李東陽為宗,而原本經術,粹然一出于正。今觀所作,氣象較東陽為狹,而文格簡嚴,詩境恬淡,實皆不失其師傳。

集部六·別集類·羅圭峰文集》三十卷》

1
羅玘撰。文規撫韓愈,務出以深湛幽渺之思,多掩抑其意,迂折其詞,使人得之于言外。跡其為文,殆如陳師道之為詩。蓋是時臺閣之體,數見不鮮,故有志者,恒欲別闢新途,軼乎其外,玘亦其一也。

集部六·別集類·吳文肅摘稿》四卷》

1
吳儼撰。其詩文亦沿臺閣之派,才力雖不及李東陽,而往往因題寓意,即事抒懷,不肯為馬首之絡。

集部六·別集類·熊峰集》十卷》

1
石珤撰。李東陽主持文柄,於門人之中,許以代興者,惟邵寶及珤。寶集頗行於世,珤集稍晦。然其堅守師傳,則一也。

集部六·別集類·立齋遺文》五卷》

1
鄒智撰。抨擊權奸,坐遘危禍。奏疏為天下傳誦。沒時年僅二十六。雖文章骨格,尚未成就,而纏綿悱惻,無一語之怨尤,亦難及也。

集部六·別集類·西村集》八卷,附錄一卷》

1
史鑑撰。王士禎《香祖筆記》,稱其集二十八卷,今未之見。此本詩文各四卷,乃其孫周所刊也。鑑雖不求仕進,而留心經世,故集中多切于實用之文。於三吳水利,言之尤悉。詩亦落落無俗韻。

集部六·別集類·胡文敬公集》三卷》

1
胡居仁撰。其門人餘祐編。居仁學問篤實,遠勝其師吳與弼。詩文皆近裹著己,理勝于詞,亦不似與弼日記,動稱夢孔子來訪也。

集部六·別集類·小鳴稿》十卷》

1
明秦王朱誠泳撰。凡詩八卷,文一卷。末一卷為《恩賜勝覽錄》,則紀弘治癸丑,詔許誠泳擇地養疾,游鳳泉諸地所作也。《明史》本傳稱,誠泳襲封三十年,日課一詩。此集所存止此,蓋亦嚴于刪汰。其五言古體,雖薄而清;近體亦多諧婉。視爾時臺閣之作,轉屬清音。

集部六·別集類·方簡肅文集》十卷》

1
方良永撰。良永疏劾錢寧,氣節動天下。其論學不取王守仁,迨宸濠之役,與守仁規畫大計,乃不立異同,尤見大臣之度。詩文不刻意求工,而俊偉光明,可消鄙吝。

集部六·別集類·懷星堂集》三十卷》

1
祝允明撰。允明以書傳,唐寅以畫傳,詩文皆其餘事。然寅詩潦倒頹唐,允明詩則取材頗富,遣語頗妍,時有六朝遺意,文亦蕭灑自如,不規規依門傍戶。才人之作,固不妨存備一格矣。

集部六·別集類·整庵存稿》二十卷》

1
羅欽順撰。欽順不留意于詩文,晚年焚棄舊稿,所存僅此。在講學家文集之,尚為質有其文。

集部六·別集類·東江家藏集》四十二卷》

1
顧清撰。凡《山中稿》四卷,為未仕前作;《北游稿》二十九卷,為在朝時作;《歸來稿》九卷,為致仕後作;皆清晚年所自編。詩頗婉麗清新,文亦醇練。在茶陵派內,可謂不失典型。

集部六·別集類·空同集》六十六卷》

1
李夢陽撰。明一代文章體裁,自夢陽而變;文章門戶,亦自夢陽而分。毀譽交爭,迄無定軌。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誠足籠罩一時,而摹擬有痕,刻畫過甚,亦開剽竊之風。利鈍互陳,瑕瑜不掩。其文則故作聱牙,以艱深文淺易;以云復古,不免怵於盛名矣。

集部六·別集類·山齋集》二十四卷》

1
鄭岳撰。天性孤介,非惟觸忤小人,並亦齟齬于君子。故其文落落自將,不隨風氣,詩亦頗深於諷諭。

集部六·別集類·浮湘集》四卷,《山中集》四卷,《憑几集》五卷,《續集》二卷,《息園存稿詩》十四卷、文九卷,《緩慟集》一卷》

1
顧璘撰。《明史·文苑傳》稱,璘詩矩矱唐人,以風調勝,又稱其羽翼李夢陽。今觀諸集,遠挹晉安之波,近驂信陽之乘,在正、嘉間,不失為第二流之首。

集部六·別集類·華泉集》十四卷》

1
邊貢撰。為弘治七子之一。其詩不及李夢陽、何景明善於用長;亦不及徐禎卿、高叔嗣善于用短。而夷猶于諸人之間,不戰為勝,亦屹然自成一軍。其文則置之不論可矣。

集部六·別集類·劉清惠集》十二卷》

1
劉麟撰。凡詩二卷、文九卷,又附錄一卷,則其曾孫欽陛所編。朱鳳序,稱其文出入秦、漢,詩駸駸陶、韋,未免過當。至稱其胸無芥蒂,所發皆天趣盎然,則近其實矣。

集部六·別集類·東田遺稿》二卷》

1
張羽撰。與洪武中張羽同姓名,非一人也。集中疏札多中時弊。詩當體裁初變之時,不為舊調之陳膚,亦不作新聲之塗飾。我用我法,乃多能不失唐音。

集部六·別集類·沙溪集》二十三卷》

1
孫緒撰。凡文八卷、賦一卷、雜著一卷、《無用閒談》六卷、詩七卷。文沉著有健氣,其《無用閒談》中,力排贗古之弊,可以見其宗旨。詩格亦近李東陽,而《無用閒談》中,深以何孟春等過尊東陽為非,可謂無門戶之見矣。

集部六·別集類·王文成全書》三十八卷》

1
王守仁撰。凡語錄三卷、文集五卷、別錄十卷、外集七卷,續編六卷,附以年譜五卷、世德記二卷。守仁之學,一再傳而猖狂橫決,流弊不可勝言。然在守仁,則確然有自得之處,亦確然有自立之處,未可全非。其文博大昌明,詩亦秀逸。跡其生平,持論不及朱子之醇,其才其學,則固朱子之勍敵也。

集部六·別集類·雙溪集》八卷》

1
杭淮撰。其詩格清體健,而不沿襲陳言。故《靜志居詩話》,稱其如繭絲抽自梭腸,似澀而有條理,五言尤為擅場云。

集部六·別集類·對山集》十卷》

1
康海撰。亦一時才士,徒以救李夢陽之故,失身劉瑾,人品文品,遂併頹唐。遺集頗為蕪雜,此本為孫景烈所刪定,去取頗嚴,然已盡海之所長矣。

集部六·別集類·柏齋集》十一卷》

1
何瑭撰。博通律算之學,鄭世子載堉所著諸書,皆述瑭緒論於經世之略,尤所究心。故其文多切于實用,不以雕章繪句為工。詩集則備體而已。

集部六·別集類·竹澗集》十二卷》

1
潘希曾撰。凡詩文奏議各四卷。希曾始劾汪直,終抗劉瑾,皆觸天下所不敢觸。其他奏議,亦皆真摯詳明,深中事理。詩文不甚修辭,而剛直之氣,毅然直達,不能更以工拙論之。

集部六·別集類·大複集》三十八卷》

1
何景明撰。李夢陽倡復古之論,景明和之。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境稍異。故論詩諸札,往復相持,究極而論,摹擬之弊,二人所短略同。至夢陽雄闊之氣,景明諧雅之音,亦各有所長。離之雙美,正不必為分左右袒也。

集部六·別集類·洹詞》十二卷》

1
崔銑撰。家安陽,地有洹水,故名曰「洹詞」。凡五集,皆編年排次。其學篤實而明達,故集中持論不蹈空寂,亦不涉拘迂。在明中葉,可稱儒者之文。

集部六·別集類·莊渠遺書》十二卷》

1
魏校撰。作《周禮沿革傳》,欲行《周禮》于明代;作《六書精蘊》,欲以古篆改今文;立說皆謬。然見聞較博,學術尚醇,故是集文律謹嚴,不失雅正,考證亦具有根柢。

集部六·別集類·儼山集》一百卷,《續集》十卷》

1
陸深撰。早與徐禎卿游,禎卿雖名列七子,而於北地為別派,故深詩文亦不為贗古之習。是集雖卷軸繁富,而大抵根本典籍,切近事理,與誇多鬥靡者殊。

集部六·別集類·迪功集》六卷,附《談藝錄》一卷》

1
徐禎卿撰。其論詩宗旨,見于《談藝錄》及與李夢陽第一書。大旨亦以摹古為主。特夢陽才雄而氣盛,故枵張其詞;禎卿慮淡而思深,故密運以意。當時不能與夢陽爭先,日久諭定,亦不與夢陽俱廢,蓋以是矣。

集部六·別集類·鄭少穀集》二十五卷》

1
明鄭善夫撰。善夫詩規撫杜甫,多憂時感事之作。林貞恆《福州志》,頗譏其時非天寶、地遠拾遺,為無病而呻吟。然武宗之時,可以謂之治世乎?王世懋藝圃擷餘》,以善夫為邊、徐、薛、王之亞,斯言允矣。

集部六·別集類·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1
孫一元撰。一元才性超逸,其詩排奡凌厲,多激壯之音。《靜志居詩話》,謂其瓣香在黃庭堅。體格固略相近;然庭堅之詩,沉思研練而入,故盤拏崛強之勢多;一元之詩,軒豁披露而出,故淋漓豪宕之氣盛;其意境又小殊也。

集部六·別集類·苑洛集》二十二卷》

1
韓邦奇撰。凡雜文九卷、詩二卷、詞一卷、奏議五卷、《見聞考隨錄》五卷。邦奇學問淹博,凡天文、地理、兵法、樂律、術數之屬,無不究覽;故其文具有依據,不同剿說。其《見聞考隨錄》,尤多資考證。蓋有本之學,雖雜記亦具有條理也。

集部六·別集類·東洲初稿》十四卷》

1
夏良勝撰。《明史·藝文志》載,良勝文集十二卷、詩集八卷,今未之見。此集乃正德十五年所刻,故名「初稿」。前八卷為詩文,附以《考定皇極指掌圖》《天文便覽》各一卷;又《仕止隨錄》四卷,前二卷為諫南巡時詩文,併投贈之作,似乎傳記,後二卷為家居詩文,似乎續集。編次頗為無法,其詩文則皆嶽嶽有直氣。

集部六·別集類·升庵集》八十一卷》

1
楊慎撰,張士佩編。凡賦及雜文十一卷、詩二十九卷、外集四十一卷。外集即所著筆記,士佩合為一編也。有明一代,博洽者無逾於慎,尤研索唐以前書,故其詩含吐六朝,於明代別立門戶,其文稍遜於詩,而亦具有古法。外集雖各有完書,士佩刪其重複,排比編次,亦較《丹鉛總錄》為有緒,故仍並錄焉。

集部六·別集類·東巖集》六卷》

1
夏尚樸撰。尚樸初與陳獻章同師吳與弼,後與王守仁同師婁諒。然所學篤實謹嚴,與陳、王迥異,與吳、婁亦不相同。蓋其天性敦厚,故所造如是。文章淳樸,亦適肖學問也。

集部六·別集類·瀼谿草堂集》五十八卷》

1
孫承恩撰。承恩當文體既變之時,獨不趨李、何之門徑。故陸樹聲序稱,北地信陽兩君子出,雖體尚一新,而明初淳龐渾厚之氣少漓。承恩生長憲、孝朝,博覽宏稽,邃詣淵蓄,故撰述皆深厚爾雅,紆徐委密。承恩之宗旨可見矣。

集部六·別集類·方齋詩文集》十卷》

1
林文俊撰。文頗醇雅,詩亦從容恬適,不事雕鏤。朱彞尊《明詩綜》,不錄一篇,其偶未見歟。

集部六·別集類·考功集》十卷》

1
薛蕙撰。名列七子之中,而古體上挹晉宋,近體旁涉錢郎,取徑近於信陽,而稍遠於北地。其《戲成五絕句》,有曰「俊逸終憐何大複,粗豪不解李空同」。軒輊之意,顯然也。

集部六·別集類·雲村文集》十四卷》

1
許相卿撰。章疏多剴切,文亦雅潔,詩多近體。五言沿洄大歷,七言出入江西。自題絕句有「詩雜宋腔、欲溯開元」之語,可謂自知矣。

集部六·別集類·小山類稿》二十卷》

1
張岳撰。初以諫南巡廷杖,後忤張璁、忤夏言、忤嚴嵩,而卒得以功名終,蓋有天幸。集中奏議分七稿,雖詞意樸直,而多切實用。其論學不附王守仁,與人往還書牘,亦皆以實踐為本。

集部六·別集類·夢澤集》二十三卷》

1
王廷陳撰。廷陳恃才輕脫,致放廢終身,器量殊為淺狹。其詩則意警語圓,軒然出俗。王世貞《藝苑卮言》,稱其如良馬走阪、美女舞竿。五言尤自長城。朱彞尊靜志居詩話》,亦謂其音高秋竹、色艷春蘭。樂府古詩,殊多精詣。雜文則鏤金錯采,華掩其實,雖謂之偽體可矣。

集部六·別集類·泰泉集》十卷》

1
黃佐撰。見聞頗博,文章亦銜華佩實。其詩吐屬衝和,不失雅韻。粵東風雅,自南園五子之後,至佐而一振。梁有譽、黎民表,皆其門人也。

集部六·別集類·甫田集》三十五卷,附錄一卷》

1
文徵明撰。徵明與沈周均工於書畫,亦均工詩。周詩自抒天趣,如雲容水態,不可限以方圓。徵明詩則雅潤之中,不失法度,與其書畫略同。自謂少年從陸放翁入,核其所作,語殆不虛。

集部六·別集類·西村詩集》二卷,補遺一卷》

1
明朱朴撰。朴與文徵明、孫一元唱和,而獨不附王世貞,故名不甚著。其近體音節清越,翛然出俗,惟古體少弱耳。

集部六·別集類·天馬山房遺集》八卷》

1
明朱浙撰。嘉靖初,追崇本生,遂至興國太后禮在慈壽太后上,淛疏爭廷杖,放棄終身。其詩蕭灑和平,無一毫憤怨之意。至南洋水利之議,山寇海寇之防,又不以澤畔行吟,遂置國事於度外,抑亦可謂純臣矣。

集部六·別集類·蘇門集》八卷》

1
高叔嗣撰。叔嗣初受知李夢陽,其詩擺落窠臼,自抒性情,巧與夢陽異調。王世貞《藝苑卮言》,比以空山鼓琴,「沉思忽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可謂善於名狀。詩凡四卷。其雜文四卷,不見所長。陳束原序,亦稱其詩優於文也。

集部六·別集類·愚谷集》十卷》

1
李舜臣撰。舜臣詩格雅飭,而波瀾未闊;文律謹嚴,而邊幅少狹,然終勝嘈囋之繁聲。

集部六·別集類·遵巖集》二十五卷》

1
王慎中撰。慎中為文,初亦與七子言秦漢,久而悟摹擬形似之非,反而求之於歐、蘇。唐順之初亦異議,久乃折而從之,遂傳古文之正脈,實慎中開其先也。

集部六·別集類·陸子餘集》八卷》

1
陸粲撰。為王鏊之門人,授受有緒。黃宗羲明文海》,稱其文秀美平順,不起波瀾,為歐陽氏之支流。

集部六·別集類·念庵集》二十二卷》

1
羅洪先撰。洪先人品清高,其學則出於姚江,不免雜禪。其文初效李夢陽,既而改從唐順之。其答友人書,以文之波瀾生於不得不然,由於見道之流行,無所不在。其學問文章,大旨均在是矣。

集部六·別集類·皇甫司勛集》六十卷》

1
皇甫汸撰。初分十九集,晚乃手自刪削,合為此本。其古體源出三謝,近體源出中唐。雖乏深湛之思,而雅飭雍容,風標自異。

集部六·別集類·楊忠介公文集》十三卷,附錄三卷》

1
楊爵撰。氣節凜然,而講學則以躬行實踐為宗,不涉客氣。其詩文直抒胸臆,似乎平易,而實皆有本之言。

集部六·別集類·荊川集》十二卷》

1
唐順之撰。順之講求經濟,頗有志於世務,而再出禦倭,不能大有所建立,仍以文傳。其文研求古法,循軌知途,故不似李夢陽之學秦、漢,描摹面貌;亦不似茅坤之學唐、宋,掉弄機鋒。古文一脈,屹為大宗。惟晚年遁而講學,頗雜語錄之體,當分別觀之耳。

集部六·別集類·皇甫少元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

1
皇甫涍撰。涍于黃省曾為中表,省曾傳北地之學,故涍亦染其餘波。後造詣既深,乃一滌摹擬之習,於古文不甚留意,亦不擅長。詩則古體多于近體,五言多於七言。雖局度未宏,而取徑終高,要皆翛然拔俗。

集部六·別集類·瑤石山人稿》十六卷》

1
黎民表撰。其詩錯采鏤金,而風骨凝重。蓋民表為續五子之一,故頗近太倉歷下之派,然根柢出於黃佐,終有規程。朱彞尊《靜志居詩話》,謂民表詩,讀之似質悶,而實沉著堅韌。王世貞所取續五子,不愧大小雅材者,惟此一人。

集部六·別集類·南行集》四卷,《東游集》二卷,《北觀集》四卷,《山中集》十卷》

1
明丘雲霄撰。惟《山中集》載文六卷,餘皆詩也。所作不沿七子之派,故抒情寫景,頗露天真。

集部六·別集類·洞麓堂集》十卷》

1
明尹台撰。其學不主姚江,其詩文亦多存古格。鄒元標序,稱為闡繹名理,不屑綺詞,頗得其實。

集部六·別集類·張莊僖文集》五卷》

1
張永明撰。其文平正質實,而多有用之言。永明為給事中,論劾嚴嵩、郭勛;巡撫河南,奏治伊王典楧。其剛正有人所難能者,發為文章,宜其端勁如是矣。

集部六·別集類·具茨詩集》五卷,補遺一卷,《文集》八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遺稿》一卷》

1
王立道撰。其詩微嫌婉弱,而沖融淡宕,不務奇險,猶有中唐錢劉之遺,文則縱橫自喜,於眉山為近。

集部六·別集類·青霞集》十一卷,年譜一卷》

1
明沈煉撰。煉剛直之士,其文勁健有氣,詩亦鬱勃磊落,肖其為人。以詞采論,實不及嚴嵩鈐山堂集》之工,而後世見嵩集者,輒不欲觀,見煉集者,肅然起敬,是則存乎其人矣。

集部六·別集類·滄溟集》三十卷,附錄一卷》

1
李攀龍撰。李夢陽初變文體,尚與李東陽兩派並行。後七子出,尊崇北地,而長沙之焰遂熸。攀龍其首也。其古樂府,割剝字句,不免效顰。諸體詩亦亮節較多,微情差少。文體更詰屈聱牙,誠如論者之所譏。然才力富健,凌轢一時,亦有不可磨滅者焉。

集部六·別集類·山海漫談》三卷,附錄二卷》

1
任環撰。凡文二卷、詩詞一卷。其附錄則傳志類也。環以禦倭著績,吟詠非所擅長。至於古文如《蘇門雙節記》諸篇,雖不免參以俗體。然《送蕭西泉序》諸篇,則筆力嶄嶄,且高簡有法。蓋絕異之姿,而未暇專治是事者也。

集部六·別集類·楊忠愍集》三卷,附錄一卷》

1
楊繼盛撰。繼盛忠烈之士,不以詩文著,亦不必借詩文傳。此本乃後人重其氣節,搜羅成帙。其詞雖不甚工,而日月爭光,迄今不可磨滅也。

集部六·別集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七卷》

1
王世貞撰。四部者,賦部、詩部、文部、說部也。《續稿》則惟賦、詩、文三部,而說部闕焉。世貝初羽翼李攀龍,後巋然獨存,為時耆宿,其聲價遂出攀龍上。而摹擬剽襲,流弊萬端,其受攻亦甚于攀龍。要其才學富贍,規模廣闊,實足籠罩群材。尊世貞而薄古人,固為不可;必欲併廢世貞,亦非通論也。

集部六·別集類·讀書後》八卷》

1
王世貞撰。此書原本四卷,為《四部稿》《續稿》所未載。吳江許恭又採兩稿中題跋之文,編為四卷以足之,實蛇足也。其文議論多而考證少,其體例亦非目錄,故不入史部,仍入之別集類焉。

集部六·別集類·方麓集》十六卷》

1
王樵撰。凡詩文十四卷,附以說部二卷。樵喜說經,故文有根柢;又好言經世之略,故文多切實用。其詩雖不能自闢門徑,而沖和恬淡,亦異庸音。

集部六·別集類·存家詩稿》八卷》

1
楊巍撰。中年始學詩,與唐高適相類。而天姿超逸,自然拔俗,故能擺脫麈埃,自發清音。王士禎《池北偶談》,稱其五言簡古,得陶體。實則他體亦工,不但五言也。

集部六·別集類·海壑吟稿》十一卷》

1
明趙完璧撰。凡詩文各五卷。其第一卷為目錄,用《經典釋文》例也。完璧以指揮末秩,能守正以抗陸炳,故在獄中,與楊繼盛唱和相契。其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意格乃在繼盛上。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傳,遂幾湮沒。惟幸此集僅存,亦足見忠義之氣,有不得而消蝕者矣。

集部六·別集類·伐檀齋集》十二卷》

1
張元凱撰。元凱以右班世職,崛起讀書,其詩遂與作者抗。大抵推陳出新,不襲窠臼,而氣格伉壯自喜。王世貞於其沒後,曝書見其行卷,嘆生前知之不盡,為詩以酹之,亦有由矣。

集部六·別集類·備忘集》十卷》

1
海瑞撰。遇事敢為,雖矯枉過直而不顧,如惡豪強兼並,遂欲復井田之類,或不近于事理。然其孤忠介節,實人所難能。其文勁氣直達,均有凜然不可犯之概。

集部六·別集類·石洞集》十八卷》

1
葉春及撰。首為應詔書二卷,次為《惠安政書》五卷,公牘二卷,文六卷,詩二卷。春及在當時稱循吏,其政書井井有條,詩亦得杜甫之一體,文頗平易。又雜錄作令時符牒,殊為叢碎。然詞意明暢,亦勝於棘句鉤章。

集部六·別集類·宗子相集》十五卷》

1
宗臣撰。亦七子之一,其詩跌宕俊逸,頗步趨李白。雖為王、李流派所染,而天才婉秀,吐納風流,本質要未盡失也。

集部六·別集類·衡廬精舍藏稿》三十卷,《續稿》十一卷》

1
胡直撰。衡廬者,所居在衡山、廬山間也。直雖講姚江之學,而持論切實,故無狂誕之弊。又早年好攻古文詞,年二十六始從歐陽德受業,故文章亦雅健有格,無語錄之俚詞。

集部六·別集類·薜荔園詩集》四卷》

1
明餘翔撰。其詩沿七子之派,以雄麗為宗。然人品頗高,故特有清致,與七子之浮響固殊。《明詩綜》不列其名,殆由未見。跡其所作,斷不至屏斥不錄也。

集部六·別集類·郭鯤溟集》四卷》

1
郭諫臣撰。諫臣立朝抗直,不愧其名與字。其詩婉約閒雅,乃有范成大、陸游之風。

集部六·別集類·亦玉堂稿》十卷》

1
沈鯉撰。王士禎古夫于亭雜錄》,稱其文經術湛深,議論正大。今觀其奏議諸篇,尤多有關于大體。

集部六·別集類·溫恭毅公集》三十卷》

1
溫純撰。平生齟齬權倖,無一日安於其位。所上奏疏,字句多失之俚;蓋指陳利弊,不以辭藻為工。詩沿七子之派,亦未能自異。雜文獨雅飭可誦。尺牘五卷,亦多關時政。末一卷為語錄,不宗姚江,亦不駁姚江。蓋一生以國事為重,所爭不在於此也。

集部六·別集類·震川文集》三十卷,《別集》十卷》

1
歸有光撰。當七子熾盛之時,有光獨力與之抗,至斥王世貞為「庸妄巨子」。世貞初亦抵牾,有光既沒,世貞漸悟所學之非,故作有光像贊,推挹甚深。必謂其方軌韓、歐,談何容易;然根柢醇厚,法度謹嚴,不謂之古文正傳,不可也。

集部六·別集類·四溟集》十卷》

1
謝榛撰。終于布衣,而聲價重一代。李攀龍等雖相排擠,終不能掩遏其名。是集抗行七子之間,亦無多讓。惟末附《詩家直說》二卷,語多迂謬。昔嚴羽能論詩,而所作不逮;榛能作詩,而所論不可訓。其故不可理解,今削之不錄焉。

集部六·別集類·蠛蠓集》五卷》

1
明慮楠撰。《明史·文苑傳》,以楠附謝榛末,稱其文賦為王世貞所稱,詩亦豪放,如其為人。今觀是集,大抵一意往還,真氣坌涌,無刻畫塗澤之習。蓋不與七子爭聲名,故亦不隨七子學步趨,亦可謂毅然自立矣。

集部六·別集類·少室山房類稿》一百二十卷》

1
胡應麟撰。應麟以附王世貞,得列名末五子中。其論詩惟主《藝苑卮言》,所作亦規仿《四部稿》。然應麟記誦淹博,實在隆、萬諸家上。故雖隨人步趨,而運用自有根柢,與剽竊者不同。存此一編,以為讀書者勸也。

集部六·別集類·穀城山館詩集》二十卷》

1
于慎行撰。慎行于李攀龍為鄉人,而不沿歷下之學。其論古樂府及五言古詩,尤顯相攻訐。然其詩典雅和平,自饒清韻,亦不似公安之學,橫開仄徑,務反前規。

集部六·別集類·宗伯集》十卷》

1
孫繼皋撰。是集由掇拾而成,不足盡繼皋之所長。然是時七子交馳,三袁橫騖;繼皋詩文,獨雍容恬雅,有承平臺閣之風,亦可見其不移于習俗矣。

集部六·別集類·臨皋文集》四卷》

1
楊寅秋撰。是集《千頃堂書目》不著錄,則明末已不甚傳。然寅秋為楊士奇裔孫,詩文頗守其家學,奏議尤委曲詳盡。其《五山紀略》《平播條議》諸篇,於邊略亦多裨益。

集部六·別集類·淡然軒集》八卷》

1
明餘繼登撰。凡奏疏二卷、文五卷、詩一卷。奏疏皆剴切深至,切中時弊。詩文不甚擅場,尤多應俗之作,失於刪削。然繼登於萬歷中,嘗請正文體,故其所作,亦終無佻薄之風。

集部六·別集類·涇皋藏稿》二十二卷》

1
顧憲成撰。憲成不失為君子,然標榜東林,釀成朋黨,賢姦淆雜,恩怨糾紛,遂至禍貽于宗社,《春秋》責備賢者,不能不歸罪憲成。錄存是集,見立身如是之剛方,持論如是之醇正,而名心一熾,尚不免流弊無窮,益足見聚徒講學,總非世道之福矣。

集部六·別集類·小辨齋偶存》八卷,附《事定錄》三卷》

1
顧允成撰。允成為憲成之弟。其文皆諭事講學之語。書簡居十之九,率直抒胸臆,多似語錄,無復修詞之功。詩皆《擊壤集》派,亦不入格。至其對策奏疏,則真氣流溢,大義凜然,所不朽千古者,固在此不在彼矣。

集部六·別集類·高子遺書》十二卷,附錄一卷》

1
高攀龍撰。其門人陳龍正編。凡十二類,附以志狀、年譜。其學以格物為宗,兼取朱、陸,特為切實。文格清遒,詩意衝淡。在明末尤為高調,不徒以氣節傳也。

集部六·別集類·馮少墟集》二十二卷》

1
馮從吾撰。其講學之作,主於明理;論事之作,主於達意。不復以詞採為工。自北宋以來,儒家已有此一格。不以文章論,而亦弗能廢也。

集部六·別集類·石隱園藏稿》八卷》

1
畢自嚴撰。自嚴擅會計之才,而鞅掌簿書,不廢典籍。高珩序,擬其詩于邊貢、李攀龍,殆為近之;擬其文於韓、蘇,擬其四六於徐、庾,則為溢量。然謂以經濟兼文章,自嚴實無愧色。未可以名不甚著忽之也。

集部六·別集類·仰節堂集》十四卷》

1
曹于汴撰。有高攀龍、馮從吾序,其學問人品,與二人為氣類。其詩文不及攀龍,於從吾則可以肩隨。

集部六·別集類·願學集》八卷》

1
鄒元標撰。其學亦姚江支派,而操履特嚴,無龍溪以下之流弊。集亦大抵講學語,蓋其奏議別為一集也。

集部六·別集類·劉蕺山集》十七卷》

1
劉宗周撰。宗周之學,以姚江為源本,而不取其猖狂;以東林為氣類,而不涉其朋黨。流芳史冊,為明末完人。其文章皆有物之言,亦足以千古。

集部六·別集類·學古緒言》二十五卷》

1
婁堅撰。古文法律,接歸有光之傳,沿溯韓、歐,而不襲其面貌。在明末可云碩果。王士禎《居易錄》嘗稱其《長慶集序》為真古文,特偶舉其一耳。

集部六·別集類·檀園集》十二卷》

1
李流芳撰。凡詩六卷、文四卷、畫跋二卷。其文才地稍弱,不能與歸有光等並騖爭先。而先正典型,守而勿失,在明季亦云晚秀矣。

集部六·別集類·忠介燼餘集》三卷》

1
周順昌撰。其孫靖編,蓋掇拾殘剩,存什一於千百。然隱憂國事,崇尚名檢,忠憤抑鬱之氣,尚約略見之。

集部六·別集類·范文忠集》十二卷》

1
范景文撰。景文入閣未五十日而明亡,僅以身殉,未及有所規畫。然集中奏議,指陳利害,曲折詳盡,可以見其經略。至議論不附和東林,詩文不追逐竟陵,亦見其孤立之概,不獨以義烈見重也。

集部六·別集類·幔亭集》十五卷》

1
徐熥撰。刻意吟詠,圭臬唐人,而不為割裂餖飣之學。於王李、鐘譚,兩無所染,頗能不失正聲。謝肇淛《五雜俎》,稱其才情聲調,足以伯仲高啟。朱彞尊亦稱其七言絕,原本王江寧,多情至語,固非盡出標榜也。

集部六·別集類·孫白谷集》六卷》

1
孫傳庭撰。奏疏居三卷,於當日督師情事,曲折詳盡,多可與史傳相參。雜著一卷、詩一卷,特掇拾備體。末一卷則附錄也。奏疏僅載至崇禎十二年止。其十五年復起,救開封,至十六年,奏疏並佚不載,殆俱失兵火歟。

集部六·別集類·集玉山房稿》十卷》

1
葛昕撰。以任子入仕,而風力剛勁,守正不阿。其文疏爽俊利,無依違靦觍之態。

集部六·別集類·宋布衣集》三卷》

1
宋登春撰。其詩本名《鵝池集》,文本名《燕石集》,王培益合為一編,改題此名。其文頗簡質,詩亦沖淡自然。格雖不高,然在明末,則麼弦側調之中,忽聞雅奏矣。

集部六·別集類·忠肅集》三卷》

1
盧象昇撰。象昇轉戰十年,殉難時年僅三十九,未暇覃精古學,故詩文率不甚入格。然其軍中家書尺牘,忠孝悱惻,使人感動。無意為文,而工文者莫能加焉。

集部六·別集類·倪文貞集》十七卷,《續編》三卷,《奏疏》十二卷,《講編》四卷,《詩集》四卷》

1
倪元璐撰。其詩文不出歷下、太倉舊格,而言皆有物,與塗飾字句者終殊。至制誥典雅,奏議詳明,亦未減古人。

集部六·別集類·凌忠介集》六卷》

1
凌義渠撰。義渠以制義名一時,詩古文非所留意。然忠臣孝子,其精神足以自傳。談藝者亦不能不以其人重之也。

集部六·別集類·茅簷集》八卷》

1
魏學洢撰。其父大中,以身殉國,學洢亦以身殉父,忠孝乃萃一門。其文章未甚成就,亦以人傳。

集部六·別集類·申忠愍詩集》六卷》

1
明申佳允撰。卷首有家傳,稱於詩好李夢陽、何景明。然其詩直抒胸臆,多傷纖仄,頗染公安、竟陵之派,實不似李、何;至其忠義之氣,則李、何不得而及之矣。

集部六·別集類·陶庵全集》二十二卷》

1
黃淳耀撰。淳耀忠節之士,學問尤具有根柢。其文和平溫厚,矩矱先民,詩亦渾雅有格。不但科舉之文雄深雅健也。
2
右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二百三十八部,四千二百零七卷。

集部七》

集部七·別集類六》

集部七·別集類六·《聖祖仁皇帝御製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

1
謹案:聖祖仁皇帝御製詩文,癸亥以前為《初集》,丁丑以前為《二集》,辛卯以前為《三集》,皆大學士張玉書等恭編。壬辰至壬寅為《四集》,莊親王允祿等恭編。景祚洪延,制作宏富。自訪落之傳周頌,逮作歌之紀虞書,炳耀天章,昭垂宇宙。非惟一朝文治之本原,實亦千古藝林之弁冕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三十卷》

1
謹案:世宗憲皇帝集凡文二十卷。分十二體。詩十卷,前三卷為《雍邸集》,康熙辛醜以前作;後七卷為《四宜堂集》,雍正癸卯以後作也。洪惟臨御十三年內,勵精圖治,日昃不遠,宣諭批答,逾數百卷。而幾暇摛藻,尚裒然巨編。信乎聰明天亶,非管蠡所能窺測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三十卷》

1
乾隆二十三年,尚書協辦大學士蔣溥等奉敕編。皇上奎文煥耀,富有日新。雍正庚戌,親訂《文抄》十四卷,乾隆丁巳汰存十之三,益以乙卯前續著十之七,定為《樂善堂集》。至是又指授溥等,勒為定本。仰見聖不自聖之心,併日進無疆之學焉。

集部七·別集類六·御製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

1
謹案:《御製文初集》凡五百七十餘篇,分十有九體。《二集》四百一十餘篇,分二十三體。各以歲月為次。皆萬幾餘暇,親御丹素所成。是以理剖苞符,體侔典誥,陶鎔百代,規矩從心;非代言諸臣,所能仰擬萬一。

集部七·別集類六·御製詩初集》四十四卷,目錄四卷,《二集》九十四卷,目錄六卷,《三集》一百卷,目錄十二卷,《四集》一百卷,目錄十二卷》

1
謹案:御制詩集,皆合古體。近體以編年為次,《初集》自丙辰至丁卯,凡四千一百五十餘首;《二集》自戊辰至己卯,凡八千四百七十餘首;《三集》自庚辰至辛卯,凡一萬一千六百二十餘首;《四集》自壬辰至辛丑,凡九千七百餘首。甲辰以後之詩,海內翹跋,未睹者不知其幾。自今以往,億萬斯年,更不知其幾。今謹就已刊布者,敬繕著錄,以示藝林之矩範。至於義彰人極,律葉元音,如丹霄迥而七曜輝,紫澥深而百寶毓,則有目共瞻,不俟臣等拜頌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梅村集》四十卷》

1
國朝吳偉業撰。偉業才華艷發,故少作多婉麗風流。迨閱歷興亡,暮年蕭瑟,乃蒼涼激楚,興象深微。至於度曲倚聲,亦特饒情韻。惟雜文於散體之中,多參儷偶,蓋欲沿洄魏晉,擷厥膏腴,然不古不今,終非正格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湯子遺書》十卷,附錄一卷》

1
國朝湯斌撰。學出孫奇逢,主於堅苦自持,而事事講求實用。故集中語錄,宗旨在朱、陸之間。其奏議皆規畫周密,條析詳明,不同迂論。文章雖其餘事,而具協雅音。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以詩賦入高等,亦講學家所希有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兼濟堂文集》二十卷》

1
國朝魏裔介撰。凡奏疏二卷,雜文十四卷,詩三卷,附錄、年譜一卷。其奏議多明達政體,詩文雖不甚擅名,亦皆不失正軌。

集部七·別集類六·學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詩集》五十卷,《外集》二卷》

1
國朝施閏章撰。閏章嘗謂王士禎詩,如華嚴樓閣,彈指即見;而己詩如瓴甓木石,從平地築起。然其深穩亦在此。其文具有歐、曾法;魏禧為作集序,以為文勝于詩,則過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范忠貞集》十卷》

1
國朝范承謨撰。承謨遭遇逆藩,捐生完節。其畫壁詩卷,吳震方刻入《說鈴》中,天下傳誦。此編乃其全集,奏議具見經略,詩文皆正氣凜然,特錄存之,併恭錄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文,弁諸簡首,用昭扶植綱常之至意焉。

集部七·別集類六·林蕙堂集》二十六卷》

1
國朝吳綺撰。與陳維崧,同以四六名。維崧追摹開府,綺含咀樊南,異曲同工,未易定其甲乙。其詩詞神姿艷逸,亦不愧才人。末一卷為南曲,非文章之正軌,原本所有,姑併存之云爾。

集部七·別集類六·精華錄》十卷》

1
國朝王士禎撰。題曰「曹禾、盛符升同編」,實士禎所自定也。士禎吟詠繁富,其尤者已萃於此集。括其宗旨,不出神韻之一言。雖末流剽竊,使模山範水之語,處處可移,論者不能無同異。要其選言新秀,吐屬天然,不能不推為詩家一大宗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堯峰文鈔》五十卷》

1
國朝汪琬撰。與魏禧、侯方域,並以古文擅名。宋犖嘗合刻之。然方域才人之文,禧策士之文,惟琬根柢經典,不失為儒者之文。歐、蘇、曾、王,固未易擬;以之接跡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無愧色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午亭文編》五十卷》

1
國朝陳廷敬撰。廷敬初著《尊聞堂集》八十卷,晚年手自刪削,定為此編,以所居午亭山村為名。於時古文推汪琬,詩推王士禎;廷敬自序,謂與汪、王,不苟雷同。知其才力學力,均有足以自立者,故不肯隨人作計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讀書齋偶存稿》四卷》

1
國朝叶方藹撰。方藹初著有《觚齋集》,後自棄其稿,此集皆入仕以至歸田之作。其詩導源蘇、陸,不及王士禎秀骨天成,而和雅舂容,渢渢乎治世之音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詞》三卷,《南淮集》三卷》

1
國朝彭孫遹撰。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之士,以孫遹為第一。今觀是集,大抵才富學贍,詞采清華。館閣諸作,尤為偉麗。其獨邀睿賞,領袖群儒,信非偶然倖致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曝書亭集》八十卷,附錄一卷》

1
國朝朱彞尊撰。彞尊以布衣登館閣,與一時名士掉鞅文壇。時王士禎工詩而疏於文,汪琬工文而疏於詩,閻若璩、毛奇齡工於考證而詩文皆次乘,獨彞尊事事皆工,雖未必凌跨諸人,而兼有諸人之勝。核其著作,實不愧一代之詞宗。

集部七·別集類六·于清端政書》八卷》

1
國朝于成龍撰。前七卷皆歷官案牘奏疏,末一卷為詩文。詩文頗不擅長,可云疣贅,餘皆有用之言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愚庵小集》十五卷》

1
國朝朱鶴齡撰。鶴齡初攻詞賦,後顧炎武勸以窮經,遂研精註疏,故其文引據考證,具有原本。嘗註杜甫、李商隱詩,其詩格亦出入于二家。

集部七·別集類六·抱犢山房集》六卷》

1
國朝嵇永仁撰。永仁范承謨幕府,耿精忠之亂,與承謨同殉。其詩文為世所重,亦與承謨《忠貞集》同傳。

集部七·別集類六·文端集》四十六卷》

1
國朝張英撰。凡應制詩四卷,《存誠堂詩集》二十五卷,《篤素堂詩集》七卷,文集十卷。英遭逢昌運,珥筆賡颺,皆典雅沖和,為升平黼黻,至於言情賦景,又能抒寫性靈,臺閣山林,乃體能兼擅。

集部七·別集類六·西河文集》一百七十九卷》

1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西河合集》凡四百餘卷。今析其經集、史集、雜著,皆別著錄。此集惟存文一百一十九卷、詩五十三卷、詞七卷。其文博辨縱橫,與所作經說相類,不可律以繩尺。詩詞又次於文。然奇齡學問淹通,才鋒英銳,以經籍佐其馳騁,譬春秋之楚、戰國之秦,以無道行之,猶能制勝,故亦不能竟廢焉。

集部七·別集類六·陳檢討四六》二十卷》

1
國朝陳維崧撰。維崧四六之文,根柢六朝,才力富健,本足以籠罩諸家,徒以傳誦者多,摹擬太濫,久而生厭,論者併集矢於維崧。然劍南詩派,流為窠臼,終不能廢陸游之詩,今仍錄斯集,猶是意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蓮洋詩鈔》十卷》

1
國朝吳雯撰。天才雄駿,有其鄉元好問之風。最受知於王士禎,而其詩激昂沉著,實與士禎異趨。凡士禎所稱,皆取其近己者耳,不足盡雯所長。惟熟於內典,動摭釋氏,故實拉雜堆垛,是其一短。

集部七·別集類六·張文貞集》十二卷》

1
國朝張玉書撰。玉書詩文皆舂容大雅,為鳴盛之和聲。其所記述舊典,考訂詳明,歷舉沿革,尤多有資於掌故。惟遺稿僅存,未經刪定,募疏祭文之類,收載蕪雜,頗病榛楛勿翦,今汰其冗濫,釐為一十二卷。

集部七·別集類六·西陂類稿》三十九卷》

1
國朝宋犖撰。皆犖晚年所手定。惟初刻《綿津山人集》,刪稿不錄,以皆少作故也。犖雖不由科目,而淹通典籍,篤好風雅,名與王士禎相亞。其詩文皆源出蘇軾,《池北偶談》記犖嘗繪軾象,而己侍立於側,可以知其所尚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鐵廬集》三卷,《外集》二卷,《後錄》一卷》

1
國朝潘天成撰。其語錄頗雜於禪,詩文亦不甚工。然天成篤行純孝,艱苦不渝,足以敦風俗而勵人心,天下之義理文章,莫大乎是。特存是集,以示表章。不與操觚之士,論詞采之工拙;亦不與講學之家,爭議論之醇疵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湛園集》八卷》

1
國朝姜宸英撰。宸英少習古文,年七十始登第。於斯事,用力頗深,故其文閎肄雅健,有北宋風格。初刻有《湛園未定稿》,後又有《西溟文鈔》,此本乃黃叔琳所刪定。前二卷皆應俗之文,未必得宸英本意,然梗概亦略具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古懽堂集》三十六卷,附《黔書》二卷,《長河志籍考》十卷》

1
國朝田雯撰。王士禎負海內重名,自趙執信以外,無不假借其聲譽。惟雯與任丘、龐塏,不相攻擊,亦不相攀附。塏詩格律謹嚴,而才地稍弱;雯則天姿超邁,記誦賅博。欲以雄偉奇麗,別關門庭。其名雖不及士禎,然偏師馳突,亦士禎之勁敵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榕村集》四十卷》

1
國朝李光地撰。合詩文筆記共為一編。惟詩為光地自定,餘皆其孫清植編也。光地於理學、經術,皆所究心。文章乃其餘事。然弘深肅括,不雕琢而自工,則根柢深厚之故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二卷》

1
國朝陸隴其撰。隴其嘗以濫刻文集為戒,故沒後篋無遺稿。後其從子禮徵,蒐合散佚,屬其門人侯銓,釐為此本。其所去取,未必盡隴其本意。然隴其學問深醇,雖率爾操觚,不合於道者亦鮮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因園集》十三卷》

1
國朝趙執信撰。執信王士禎之甥女,而論詩與士禎相失,至作《談龍錄》以攻士禎。迄今述二家之說者,袒分左右。實則王以神韻縹緲為宗,趙以思路鑱刻為主。王之規模闊于趙,而流弊傷于膚廓;趙之才力銳于王,而末派病于纖仄。兩家並存,其得失適足相救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懷清堂集》二十卷》

1
國朝湯右曾撰。浙中之稱詩者,自朱彞尊後,即推右曾。今觀二家之集,彞尊博洽淹通,才力又足以運掉,故鎔鑄變化,惟意所如;右曾才足肩隨,而學問根柢則少讓。齊驅並駕,似未易言;然亦近時之挺出者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二希堂文集》十二卷》

1
國朝蔡世遠撰。世遠究心理學,不以文藝為專門。然所選《古文雅正》,華實相資,與語錄為文者,所見迥異。故所作理醇詞正,而吐屬淵雅,可謂質有其文。

集部七·別集類六·敬業堂集》五十卷》

1
國朝查慎行撰。其近體源出於陸游,古體源出於蘇軾,而擬議變化,不為優孟之衣冠。其詩一事一地,即立一集,名目頗為繁碎。然亦見其無時不從事於詩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望溪集》八卷》

1
國朝方苞撰。殫思經學,故是集說經之文為多。其古文取法昌黎,謹嚴簡潔,雖未能規矩在手,自運方圓,然蹊徑未除,源流終正。近時為八家之文者,當以苞為最焉。

集部七·別集類六·存硯樓集》十六卷》

1
國朝儲大文撰。大文初以制義名,歸田後乃潛心古學,尤究心於地理。故此集十六卷中,諭形勝者居七卷,皆援古驗今,不徒為紙上之語。其他雜文,或失之隸事太繁,然此亦淹博之過,非空疏之過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香屑集》十八卷》

1
國朝黃之雋撰。皆集唐人之句,為香奩詩。凡古今體九百三十餘首,組織工巧,一一如自己出。雖非正格,然實為唐、宋以來所未聞。譬諸嵌珍成器,簇彩為衣,本不適於服用,而不能不謂之工巧。並收兼蓄,亦足見文章之變,無所不有也。

集部七·別集類六·鹿洲初集》二十卷》

1
國朝藍鼎元撰。鼎元喜講經世之學,故集中諸文,多得諸閱歷,不徒紙上之談。在近人文集之中,較有實際。

集部七·別集類六·樊榭山房集》十卷,《續集》十卷》

1
國朝厲鶚撰。平生於南宋軼事,考究最詳。其詩乃吐詞秀雅,不涉南宋之派。雖較諸朱彞尊等,未能方駕;以視西泠十子,則翛然遠矣。

集部七·別集類六·果堂集》十二卷》

1
國朝沈彤撰。穿穴經學,精於考証。集中釋經之文,多補注疏所未備。雜文亦皆爾雅深厚,語有本原。

集部七·別集類六·松泉文集》二十卷,《詩集》二十六卷》

1
國朝汪由敦撰。由敦久直內廷,仰承指授,故學問具有本原。茲集為其子工部侍郎承霈所編。荷蒙賜詩弁首,天藻褒嘉,尤為藝林盛事焉。
2
右別集類國朝。四十二部,一千七百九十九卷。
URN: ctp:ws657219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