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萇楚齋續筆卷八

《萇楚齋續筆卷八》[View] [Edit] [History]

1
萇楚齋續筆卷八
2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3
李慈銘言程朱有功名教
4
會稽李旡心伯太史慈銘《越縵堂日記》□□卷,上海商務印書館石印手跡本,中有云:「予嘗謂自程朱生後,天下氣象為之一變。束髮之儒,恥事兩姓,曳柴之女,羞醮二夫,尤其明效大驗。」云云。聲木謹案:太史此數語最為扼要。程朱之理,所以有益於人家國,亙萬世而不變者,正在於此。若此理不明,天下胥為洪水猛獸,人道滅絕久矣。
5
唐文治言泰西女校所重二事
6
太倉唐蔚芝侍郎文治言:「余游歷東西洋各國,每參觀女校,其校長必引導先觀二處,一烹飪所,一洗濯所。外人之重家政如此,蓋為婦德婦功之最要者。」云云。聲木謹案:曹大家《女誡》言婦有四德: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婦容容有天限之不可強求,其三者,無一不可學習也。外國女校,以烹飪、洗濯二者,為婦女當務之急,深合聖人修身齊家之道。彼雖不知有孔子,孔子之理本屬中庸,豈能外乎情理二字。我國不知外國立女校之深心,以何者為急務,徒震於其名,貿然為之,以致所教非所用。欲端女學,非遠師孔子,近法泰西,如唐侍郎所云不可。
7
明陳第撰述
8
陳第季立,號一齋,連江人。初為學官弟子,俞都督大猷召至幕下,教以兵法。起家京營,出守古北,歷至游擊將軍。生平藏書甚富,輯有《世善堂書目》二卷,刊入《知不足齋叢書》中。所列唐五代遺書最富,惜當時不久即散佚。平生粹於韻學,撰有《毛詩古音考》四卷、《屈宋古音義》三卷,考證精密,為言古韻之開山,真百世不刊之作。復撰有《寄心集》□卷、《五岳游草》□卷、《兩粵游草》□卷,今皆不傳,大抵皆詩文集也。聲木初以為一齋以一武夫而深諳文學,研習古韻,頗怪之。後乃恍然,本讀書種子也。
9
詩禮堂古文中論文語
10
天津王介山司馬又樸,受古文法於方望溪侍郎苞,撰《詩禮堂古文》五卷、《續編》一卷,乾隆十九年寫刊本。中載侍郎論文章義法二字,極精微奧妙,錄之於此。侍郎云:「至古文,當觀古之制作者,蓋古人非苟焉而作也。有義焉,非於聖賢精理微言有所闡明則不作,非於世道有所維持關系則不作。有法焉,詳所當詳,略所當略,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又曰:「第即所讀之經史,暨在職所言事,舉大旨而伸之,意佳辭亦佳,不必矜心作意始為文也。」云云。聲木謹案:後數語,新城陳碩士侍郎用光《太乙舟文集》頗得其訣,即桐城派文章家法也。
11
唐王維名字用佛經語
12
唐代王維以「摩詰」為字,甚新穎。其名與字,皆引用佛經字,佛教中有經,曰《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佛國品》。碑版中有此經石刻,八分書,無年月。玩其字跡,大抵唐人所為也。
13
陳允衡詩慰等書
14
國初陳允衡所編《詩慰》□卷、《國雅》□卷,久無傳本。毛德琦編輯《廬山志》十五卷,前有引用書目六頁,中列此二書。據此,則毛氏當日實見傳本,並引用之矣。
15
道咸間讀書人禮服
16
道咸年間,凡是讀書人出考小試,家中人為之預備羽毛單外褂一件,四季用之以為禮服。生意人凡遇婚喪等事,只能穿馬褂。吾鄉俗謂外褂為套子,故呼馬褂為短套子。舍是之外,無他禮服。人非至四五十歲,不敢公然穿羊皮。如違之,則他人背後指而罵之曰:「不怕骨頭(矛)火菜趾酢!勾訟任淖公當日聞見如此。
17
日本人在上海事業
18
甲子十二月初二日,上海《新聞報》中云:「日本人在上海事業,計現在開紡織業者、銀行業者九家,海運業十四家,貿易業八十四家,其它實業七十八家,教育十三校,宗教事業十所,醫事業五十六家,法律界四家,出版事業廿四家,外人招聘機關六處,藝術界廿三家,娛樂界十家,公共事業十六所,駐在官憲八廳。」云云。此亦中國人所宜知,可以備後來考查者也。
19
開豐潤門等之異
20
光緒末年,端忠愍公方任江督時,於後湖濱闢一城門,直通後湖。僚屬擬名,皆不合意,自定名曰豐潤。未幾繼任者,即豐潤張安圃制府仁駿。天津縣舊城門有四,文曰「帶河」、「歸極」、「衛安」、「鎮海」。光緒庚子之役,為外人所毀,盡以其城磚,運歸威海衛,建築碼頭駁岸。城門首四字,合之為「帶歸威鎮」四字。豈真有數,不可逃乎。
21
四庫著錄周秦諸子各異
22
周秦及漢初人所撰古書,雖皆通稱之曰子,而《四庫》著錄,分類各別。如《竹書紀年》入於史部編年類,《逸周書》入於史部別史類,《國語》、《戰國策》入於史部雜史類,《晏子春秋》入於史部傳記類,《吳越春秋》、《越絕書》入於史部載記類,《孔子家語》、《荀子》、《孔叢子》、《新語》、《新書》、《鹽鐵論》、《新序》、《說苑》、《法言》、《潛夫論》入於子部儒家類,《握奇經》、《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入於子部兵家類,《管子》、《鄧析子》、《商子》、《韓子》入於子部法家類、《黃帝素問》、《靈樞經》、《難經》入於子部醫家類,《太玄經》入於子部術數類,《鬻子》、《墨子》、《子華子》、《尹文子》、《慎子》、《鶡冠子》、《公孫龍子》、《鬼谷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入於子部雜家類雜學之屬,《白虎通義》、《獨斷》入於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論衡》、《風俗通義》入於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西京雜記》入於子部小說家類雜事之屬,《山海經》、《穆天子傳》入於子部小說家類瑣記之屬,《陰符經》、《老子》、《關尹子》、《列子》《莊子》、《文子》入於子部道家類,《楚詞》入於集部別集類。其它諸子,《四庫》斥為偽書者,入於各類《存目》中。聲木撮取其著錄體例大略於此。
23
白布迎降
24
我朝之定鼎燕京,當時吳三桂率師迎降,先行入關,進爵平西王。攝政睿親王謂之曰:「爾回,可令爾兵各以白布繫肩為號。不然,同係漢人,以何為辨,恐致誤殺。」云云。見於□□□□□□聲木謹案:據此,則以白布繫肩為號,我朝開國之初,已有用之者。及宣統辛亥,諸軍及巡警變亂,亦以白布繫肩為號。蓋習聞舊事,故得依樣葫蘆。且白布為號,輕舉易得,故人樂用之。不謂區區白布,遂墟兩朝社稷,吁,可歎矣!
25
論齊宣王
26
戰國時之齊宣王,可謂昏愚偏謬,至死不悟者,跡其行事,與晉惠帝、遼□□何異。以羊易牛,已見於《孟子》,人人得而知之矣。《幽求子》又謂:齊宣王見屠羊者,哀其無罪,以豕易之云云。予謂齊宣王苟不欲禽獸見殺,可令通國茹素,則禽獸蒙其福者多矣。三代上,視馬牛羊豕狗雞同為六畜,豕之見殺同於羊,羊之見殺同於牛,且牛無罪,羊有何罪,羊無罪,豕又有何罪,焉用以羊易牛,又以豕易羊?一易再易而不已,豈非至愚極陋,難以情遣理喻,始終未明其故。孟子猶謂其此心可以王天下,亦姑為是說,未必能實有其事也。
27
宋晉撰述
28
溧陽宋晉字雪帆,□□□□進士,官至□□□侍郎。我朝自國初以來,相傳天下第一本《九成宮醴泉銘》,即四十九字半本,收藏其家。後此本又歸定遠何地山侍郎廷謙家。宋侍郎並撰有《水流雲在館奏議》□卷、《詩鈔》六卷、《文鈔》□卷。其弟頤為之編輯,光緒丙戌鋟板。
29
瞿中溶撰述
30
嘉定瞿木夫司馬中溶,為同邑錢曉征宮詹大昕女夫,學有淵源,兼工行隸。花卉草蟲,近白陽、小竹諸家,篆刻圖章,亦頗入古。收藏周秦彞器,漢晉瓦磚,摩挲考訂,孜孜忘倦。所居有銅象書屋、古泉山館、吉羊鐙室、綠鏡軒、富貴長樂之舫,皆以所藏名之。撰著三十餘種,經史金石各有專書,詩文亦有專集,惜遭粵匪之亂,多半散佚。如《唐石經考異補證》□卷,係考訂錢宮詹之書,《泉志補正》□卷、《吳郡金石志》□卷、《武梁祠畫象考》□卷、《古泉山館彞器圖錄》□卷、《古玉圖錄考》□卷等書均已毀。他如《集古官印考證》六卷、《古泉山館金石目錄》二卷,近世已有印本。《書跋》一卷,《藕香零拾》本。予寓湘時,無意中購得司馬《古泉山館詩集》八卷,同治辛未,其子樹鎬刊本。卷中為《金閶稿》三卷、《練祁稿》一卷、《楚游吟》三卷、《歸田園居詩鈔》一卷,中多言金石瓦磚掌故,可資考證者實多。然以予所知者,尚有《古泉山館金石文編》□□卷,搜羅極為繁富,未及刊行,稿本後歸入道州何子貞太史紹基家。嚴鐵橋□□可均編輯陽湖孫淵如觀察星衍家藏金石拓本,為《平津館金石萃編》正續三十一卷,未及刊行,稿本亦歸於河間龐省三都轉際雲,復歸其子芝閣觀察□□何子貞太史手鈔之《歷朝東華錄》□□卷,當時每日手鈔,以五千字為率,見於《曾文正公日記》者,積有四廚之多,亦藏於觀察家中。觀察絕嗣,死後收藏各物斥賣殆盡。予以姓劉嫌疑,其妻弟李某某主持其事,秘不使知,不知流落何所,無可蹤跡,誠憾事也。
31
曹操七十二疑塚
32
曹操之七十二疑塚,即在今之直隸磁州境內,久已為人所唾罵久矣。光緒末年出土之碑,如東魏高盛、高翻,與北齊高肅,皆出於其地,俗稱為磁州三高。定海方藥雨□□若《校碑隨筆》云:「按磁州向謂魏武帝置疑塚於此。自《高肅碑》出土後,始恍然所謂疑塚,實北齊諸王陵寢。」云云。聲木謹案:方氏此論,最為確切。曹操之奸,千古罕有其匹。後世之依樣葫蘆者,才智不敵其萬一,曹操應竊笑於地下。其所以蒙此惡名,亦由於自甘下流,故天下之惡皆歸之。疑塚之說,亦由是也。
33
北京琉璃廠帖賈高手
34
北京琉璃廠肆中帖賈高手,每自謂以手捫帖,可知原版、翻刊,及時代先後,皆有一定之理。同光間,隸古齋掌櫃某某,固帖賈中推執牛耳者,以此試之,與人共賭勝負,竟為他人所欺。以此知徒供談笑之用,未必能徵實事也。國朝商邱宋牧仲中丞犖《論畫絕句》廿六首自註云:「余嘗言黑夜以書畫至,摩挲而嗅之,可別真贗。」云云。聲木謹案:此乃廠肆帖賈以手捫帖之所本。予懼其亦徒供一時之快論,亦正同於廠肆帖賈也。
35
厲鶚等悼亡詩句
36
番禺張南山太史維屏《聽松廬詩話》云:「厲樊榭哭姬人句云:『此生只有蘭衾夢,其奈春寒夢不通。』李石農悼亡句云:『蕭齋一枕寒於水,夢裏呼卿覆短衾。』皆情至語,讀之令人酸楚。」云云。聲木謹案:予平生屢賦悼亡,深悉此中況味,每遇此等佳詩,不忍卒讀。凡有德宮之喪者,諒必亦有如孤鸞之自念其雌,見鏡而舞者矣。
37
五至堂
38
三至堂相傳在廣東督署,謂有某夫人幼隨其父,長隨其夫,老隨其子,皆為粵督,同至任所。予生平未履粵地,不知確否,果爾,亦宦途中之佳話也。南京江督署中有五至堂,乃新寧劉忠誠公坤一所題額,懸於第□路正屋中,歷敘自己之五任江督年月、原委,亦人臣稀有之榮矣。
39
不儩不宣等用字
40
北宋王觀國《學林》中,考証漢晉以來足下、座下、几下、席下、閣下、不宣、不具、不備、不次等稱謂甚詳。聲木謹案:今人用此等字,雖隨意寫出,了不介意,無分乎尊侮高卑,然以予所記憶,今人用此等字,大抵各有一常用之字,函牘中往往數見。類如曾文正公喜用「不□」二字,李文忠公喜用「不□」二字,龔定葊祠部喜用「不儩」、「不宣」四字,薛叔耘星使喜用「不具」二字,彭剛直公喜用「不盡」、「神馳」四字,吳摯甫京卿喜用「不□」二字,先文莊公喜用「不戩」二字是也。
41
蕪湖湯鵬鐵畫
42
近數十年之間,南北各省,競尚蕪湖鐵工湯鵬所作鐵畫。相傳湯鵬居與畫師為鄰,日窺其畫,畫師呵之,謂爾亦能作此乎。鵬憤而歸,閉戶研求揉鐵作畫之法,越十年乃成。由是名聞遠近,好事者爭相購置。今世所傳鐵畫,山水、花木、蟲鳥不等,凡有「天池湯鵬」四字及年月上款者,尤為罕見。皆以木範之,懸於虛壁,以為屏障,身價頗高。然皆徑尺小景,罕有巨幅,更罕有字聯。聞其巨幅,必逾月累日始成,生平不多作。又有合四面以成一鐙,名為鐵燈,亦不易得。屢見於國朝名人詩文集中,梁山舟學士同書更以一詩詳紀其事,一時同人倡和甚廣。予見鐵畫甚多,實皆贗質。湯鵬雖負此絕業,然創之者難,傳之者易。近世蕪湖鐵工,多能善傳其法,依式仿造,與湯鵬所鑄無異。既無圖章款識之可言,直可以偽亂真。有謂湯鵬歿後,其法不傳者,非也。造此語者,大抵為販賣古玩之人,以見鐵畫非湯鵬不可,藉以愚人,不加考求。近世相傳,考驗湯鵬鐵畫之真偽,謂自根至杪及四旁,皆一氣呵成,無斷續之跡,不容以鐵釘釘入,以資接續,始為真湯畫。以此驗真偽,亦殊不盡然。本地鐵工高手,多能照此仿製,不難惟妙惟肖,真賞鑒家或能辨之。蕪湖縣城北門外之人,多業鐵工,夙精以水點鋼之法,亦名聞遠近。聞北門外有一井,其水稍帶紅色,鐵工必以此水點鋼乃成,他水則否。自近年洋鋼盛行,蕪湖鐵工之業悉為所奪,業鐵之人星散,井亦不治將涸矣。蕪湖專門鐵業絕,學因之將絕。予擬編《鐵畫譜》一書,備載題畫詩文,鈔撮僅數十頁,未能成書。後思此種譜錄,亦可不作矣。
43
元楊維楨等詩句
44
元楊鐵崖□□維楨《古意》詩云:「買妾千黃金,許身不許心。使君自有婦,夜夜《白頭吟》。」云云。會稽王笠舫明府衍梅《和孟郊古別離》詩云:「黃金最輕薄,買取別離愁。不若長貧賤,同心到白頭。」云云。聲木謹案:此二詩寓意深厚,造語警闢,頗得齊梁遺意。使富貴子弟皆喻此旨,則善矣。
45
《冷廬雜識》謂明方于魯《墨譜》之言謂:「試墨如試金,當略其色澤,求其神氣。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縷如線而鑒其光,紫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為下。黯沕無光,或有雲霞氣,又下之下也。」此數語,可為相墨金鍼。」云云。聲木謹案:墨為文房四寶之一,文人所必需,墨之佳惡所關匪輕。此數語言簡意賅,不難仿試,故錄之於此。
46
吳俊卿畫冊題語
47
予見安吉吳昌碩二尹俊卿書畫冊十二幀,後有自跋云:「十數年前,予曾為潘碩庭譜弟畫八紙。碩庭作古,收藏雲散,畫亦輾轉歸於子安仁兄,因屬書四葉,以成是冊。唯碩庭墓木已拱,追思往事,為之喟然。乙巳新秋,附記於是。」云云。聲木謹案:二尹善畫工篆刻,為一時稱最。今雖死,才數年也。書畫之冊,由碩庭歸於子安,又由子安歸於某家。區區一書畫冊,二三十年間,已三易其主。物之聚散雖無常,而易姓之速,誠有令人驚且笑者矣。
48
陳廷敬為妾遺屬
49
澤州陳文貞公廷敬,字子端,官至□□□大學士,為國初名臣。予見其親筆楹語一幅,眷念其故妾孔氏不已,其文云:「廷敬遺屬:大兒謙吉,次兒豫朋,乳名國瑞,謹聽吾屬:亡妾孔氏,貧賤相從,二十餘年。于康熙十五年十月廿五日,終于京師邸寓,後日柩歸原籍,當卜地權葬。我慟念其無兒無女,孤魂無依,我死後,必祔葬孔氏于我墓中。如不遵我遺命,是悖逆不孝,我靈必殛之。伯叔昆弟,遠近族屬,親友人等,申白所在官司,以大不孝論罪。我死後,有敢藏匿此遺屬,希圖滅跡者,有人舉發到官,亦以大不孝論罪。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付兒豫朋收執。同日書三幅,一付謙吉,一付豫朋,一付弟廷繼、廷愫、廷扆、廷統、廷弼、廷翰收執。諸弟多在家,止有廷統在京,俟後日公同付與,我暫留笥中。其一幅,豫朋尚小,付妾江寧李氏收執,豫朋長成,給與收執。經筵講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澤州陳廷敬自書遺屬,時年五十九歲。」下有花押一,曰「敬」。又有小字二行,文云:「同僕人楊進、王鎮暢、錫珍付執。」云云。聲木謹案:玩其文義,似皆為其大兒謙吉而發。想當孔氏生時,嫡子事庶母,即未能盡禮,故于孔氏故後,作此遺屬,以諭其子謙吉。想謙吉性同梟獍,不善仰承父志,不孝之罪無可逃逭,故陳文貞公遺屬中,防備如是周密,惟恐其子謙吉之不遵。設當時謙吉不孝,不至如此之甚,陳文貞公亦未必如此預為防備。可謂煞費苦心,以為孔氏。謙吉無論矣,陳文貞公所為,君子亦不能無譏焉。
50
勸學篇
51
《荀子》中有《勸學篇》一章,乃全書之篇名。東漢蔡邕撰有《勸學篇》一卷,見于《漢志》,書雖不傳,是以《勸學篇》為專書矣。光緒□□年,南皮張文襄公之洞亦撰《勸學篇》二卷,實為沿襲秦漢舊籍名義,曾進乙覽,頗盛行于時。外間傳聞,為綿竹楊銳所代撰。銳於光緒戊戌八月六人之獄棄市,張文襄公為之流涕三日。聲木謹案:張文襄公《廣雅碎金》詩中自註云:「仁壽學生毛席豐,綿竹學生楊銳,華陽學生范溶,皆高材生,召之從行讀書,親與講論,使揅經學。」云云。據此,則外間傳聞不為無因。楊銳叔嶠,光緒己丑舉人,官內閣中書,後以參預新政,賞加四品卿銜。
52
曾國藩奏議
53
《曾文正公奏議》□□卷,頗為外間所稱誦,並非名不副實,實論者言過其實。每謂之可追跡古人,為數百年來所僅見,竊恐未必然也。其中實多係幕僚代擬之稿,曾文正公所親為裁定者甚少,然則所譽者,並非曾文正公本人,實譽其當日之幕僚。其幕僚如薛叔耘副憲福成,言奏議之稿,多非曾文正公親筆,云云。吳摯甫京卿汝綸,亦言在燕之稿,多其所擬,未可魚目混珠,云云。但他人奏議,多出于俗儒所為,文正篤好古文,幕中多係古文高手,即代擬之作,比之他人,誠為足貴。外間多有自為選本,以為揣摩之用者。遵義黎蓴齋觀察庶昌亦欲專選一本,商體例於吳摯甫京卿。京卿謂:《曾文正公奏議》,薛副都福成選本最善,盡去他人之作,及無關得失者,專存《曾文正公奏議》之真。即再選,亦無加于此,云云。見於《吳先生尺牘》中。聲木謹案:據此,則薛氏選本最善,專存曾文正公之真。世以《曾文正公奏議》為法者,取于此已足矣。
54
二品教官
55
《藥禪室隨筆》云:「南皮張文達公任漕督時,鈐小印曰『二品教官』,其風趣可想。」云云。聲木謹案:豐潤張安圃督部仁駿,任廣東巡撫時,嘗語人曰:「此乃二品教官耳。」蓋以粵省公事,事無巨細,皆總督專主,巡撫位同虛設,故為此牢騷語。湘陰郭筠仙侍郎嵩燾,曾任廣東巡撫,扼于總督瑞文莊公麟,一志未展。於去任時,力請裁撤同城巡撫,以之入告,未允。殆至光緒□□年,始奉旨行之。
56
丁亥詩鈔
57
高郵王石臞觀察念孫撰述,刊入《高郵王氏四種》中,久已流傳海內。又撰有《丁亥詩鈔》一卷,詩共廿首。當時其子敬之原有刊本,遭粵匪之亂,傳本甚罕。江陰繆筱珊太史荃孫購得其本,于宣統元年重為刊行。卷末有王敬之跋,云:「先觀察少為考訂聲音,文字訓詁之學,吟詠迺其餘事,間為里黨詩友涉筆。逮通籍後,輟不復為。此冊題曰《丁亥詩鈔》,蓋二十四歲時作也。先觀察以詩法教敬之者備矣,敬檢遺著,付諸棗梨,用志庭誥。道光十四年甲午孟冬,男敬之泣書冊末。」云云。聲木謹案:石臞觀察一代經師,遺著中惟詩文罕見,雖寥寥廿首,固當珍重視之。予故備錄其子敬之跋語,及其刊本年月于此。
58
有不為齋隨筆
59
桐城光律元方伯聰諧《有不為齋隨筆》卷庚云:「釋道安與習鑒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向來不得其解,近偶思得之。蓋『釋』與識同聲借之,言普天之下,人皆識己也。鑿齒依義答之,亦言四海之人,皆習知己。『釋』須借識,『習』則本字不借,故對尤佳,足以勝之。此正如『日下荀鳴鶴,雲間陸士龍』之類。東坡《送楊傑》詩云:『三韓王子西求法,鑿齒彌天兩勍敵。』蓋以楊曾為高麗僧義天館伴,故用其事,可謂精當。惟『鑿齒』『彌天』對舉,雖曰互文,亦恐未詳本意。楊誠齋《過太湖石塘》詩『正緣王事遊方外,鑿齒彌天未當賢』,亦同東坡。至梁《高僧傳》以為習先稱,安後對,時人以為名答。蓋不得其解,故顛倒之以右釋,豈知其固不可倒耶。」云云。聲木謹案:此條可補惠定宇徵君棟箋註《漁洋山人精華錄》不及。
60
北宋篆隸二體石經
61
北宋開封篆隸二體石經原石久佚,拓本罕見。山陽丁儉卿舍人晏,于咸豐七年,以制錢數百文,購得元以前舊拓孤本于舊書肆中,見于興化李□□孝廉祥《媿生叢錄》。凡《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七經,各有殘帙,共得參百柒拾餘張,分裝四大冊。因撰《北宋二體石經記》一卷,以考證舊文,刊入自撰之《頤志齋叢書》中。後此本輾轉流傳,於光緒初年,為貴池劉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購得。當時舍人復檢得其中重複之文參拾餘張,自寫目錄于後,共計肆拾壹條,另為一冊,以寄其子前滋守壽昌。太守粘附其父書並目錄于後,自為跋語,以記顛末。後予得見此本,因其為北宋二體石經一段故實,故並錄舍人寄子之書,及其子太守跋語于後,以資考證。書云:「獲碑帖頗多,極有可觀。昨從書肆得北宋仁宗時石經,篆隸二體,此即《玉海》所云篆隸二體石經,周密《癸辛雜識》所云一行篆字,一行真書是也。南宋石經在杭州府學,思陵正書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學石經久佚。顧亭林《石經考》雖列開封石經,實未之見,《經義考》亦云佚,竹垞謂沉于黃河之下,杭大宗《石經》,亦云汴石經亡於元末。餘所得者,乃元以前舊拓本,《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各種。其文小有異同,可資考證。《玉海》等書不言有《孟子》,此可補史志之缺。聞系吾鄉屠明經文林舊物,餘購藏之,信人間祕寶也。山夫《金石存》僅見過五碑,餘所得者,竟有參百柒拾餘張之多,粘綴為四大冊,其中有重複者參拾餘張,另為一冊,寄汝等以供欣賞,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孫、大孫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云云。跋云:「宋開封石經世罕拓本,吾鄉吳山夫先生《金石存》云:『嘗見四大冊于吳門薄自崑家,乃《尚書》、《周禮》、《禮記》、《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於今者,尚不止此。』考山夫所得,《周易》二碑、《尚書》三碑,後又得《周禮》三碑,蓋不及薄氏之半。許珊林先生云:『碑今在河南陳留縣,僅存《周禮》卷一及卷五中數石,餘經悉亡,蓋修學宮時用作瓴甋矣。』是北宋石經,又亡于山夫之後。今家大人既得《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四大冊,又以重複殘字綴為一冊,緘寄京邸,俾昌等獲觀。蓋較之吳門薄氏所藏,有過之無不及。此冊字數雖少,而《洪範》『明作晰』已足正監本作『哲』之偽,其餘之足資考證可知。補北宋石經,人間第一本也,謹識而寶之。時咸豐七年,歲在丁巳閏端午日,山陽丁壽昌敬書于宣南寓舍之竹韻軒。」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壽昌印」,一曰「前住梗即其字也。
62
優拔貢考例
63
國朝定制:各省之優貢、拔貢,必須補廩生後,方准應考,附生無應考之例。是以曾文正公家書屬曾忠襄公國荃,有「既未補廩,不必應考優貢,致使宗師笑我家外行」之語,而曾忠襄公即于是年得優貢。光緒□□年,溥玉岑侍郎□任江蘇學政,考試優貢。江都董逸滄明府玉書,亦以附生徑得優貢。科名真有前定,殊難預料。聞以附生徑得優拔者,朝考一二等,始能作數。若非是禮部所發貢單,仍只稱優生而已,不能以貢稱也。
64
晉元帝笑語
65
《世說》言晉元帝生子,普賜群臣。殷羨謝曰:「臣無勛,猥蒙頒賚。」帝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勛。」云云。流俗相傳,以為我朝高宗純皇帝之事,特辨正之于此。
66
以游歷為官職
67
古人有以官爵入圖章者,大抵如成親王之「皇十一子」,王澍之「天官大夫」,張廷玉之「保和殿大學士」,皆崇官厚祿,無異說也。降而至刻某科狀元、榜眼、探花、傳臚、翰林,猶可云此清班也。降而至刻某科舉人、進士,吏、禮部主事,猶可云此正途也。更有下於此者,有以「三次歐洲」、「二次美洲」、「東瀛往返八次」為圖章,是直以行路為官銜招牌矣。予于山東候補道武進餘亦齋觀察思詒所撰之《航海瑣記》中見之。
68
鄉試場規等
69
從前各省鄉試之場規,聞為林文忠公則徐所手定,如中有云「士子手持長大煙桿,亦似專為鬥狠而來者」之語,是也。各省所立之粥廠,其章程由阮文達公元任浙江巡撫所定,以其章程美善,通行各省。其原定章程,凡煮成之粥,以布濾之不漏水,以著插之不倒,斯為合格,名雖曰粥,實即飯也。二公以經濟勛業著名一時,即此等章程亦所手定,其規模之善自不待言,是以無不遵行之,實亦各省罕有之事也。
70
廣雅碎金
71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本無詩集,桐廬袁爽秋京卿昶匯輯其詩,名《廣雅碎金》,編為四卷,刊入《漸西村舍叢書》中,世人始得見其詩。中有《濟南雜詩》八首,其前四首所言濟南風景,非親歷其境者,不知此詩之妙,故錄之於此。詩云:「齊疆多海魯多山,風土中和是此間。濟汶黃河三水會,重扃不在穆陵關。」「龍山行盡麥田青,沙路無泥十里亭。山色雙雙齊入畫,泉聲步步盡堪聽。」「三泉觱沸湧珍珠,花乳傾甌燥吻蘇。甘軟定居揚子上,清空得勝谷簾無。」「清波綠繞舊宮牆,流入牙城幾曲長。秋柳蕭疏空照影,吟詩如賦《魯靈光》。」自註云:「山東巡撫署為明濟南王故宮,引濟水貫其中。王漁洋《秋柳》詩,為故王宮作也。」云云。聲木謹案:此條又可補註《漁洋山人精華錄》惠註本所不及。
72
王夫之未刊撰述
73
衡陽王而農先生夫之所撰《船山遺書》貳百捌拾捌卷,得新化鄧湘皋廣文顯鶴為之搜輯,湘鄉曾文正公於同治四年輯刊全書於金陵節署,乃得大顯於世。而曾氏刊本,仍有未盡者。厥後湘人翻刊曾本,補刊《龍源夜話》□卷、《憶得》一卷、《姜齋詩分體稿》四卷、《姜齋詩編年稿》一卷、《姜齋文集補遺》二卷。而《龍源夜話》、《憶得》,曾目列未見。又有《四書訓義》三十八卷,實未刊行。曾目亦漏落「未刊」二字,僅于卷首《重刊船山遺書凡例》中,言明惟《四書訓義》為先生口授講章,姑從緩刊云云。而《相宗絡索》三卷、《夕堂永日八代詩選評》六卷、《夕堂永日四唐詩選評》七卷、《夕堂永日明詩選評》七卷,《凡例》中皆言已見,容俟訪得全書,再為補刊云云,至今尚未刊行。是其遺書,仍未能全刊,亦可惜也。
74
黃彭年撰述
75
貴築黃子壽方伯彭年,於光緒年間,以政事、文學著,聲名甚噪。予于廠肆中,購得其《陶(廬)[樓]雜著》二冊,光緒己丑自刊本,不分卷數。內列書五種名目曰:《紫泥日記》、《明范文忠公畫像宦跡圖題詞》、《明五忠手蹟考存》、《黃忠端公明誠堂十四札疏證》、《題詞》。以予所見,頗有名不副實之議,然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實不出明季山人鹵莽刊書之弊。國變後,其門生故吏等,又為之刊《陶樓文集》□卷。新城王□□方伯樹枬,編輯《明舊文存》,序中論其未得文章之法,亦不足論矣。
76
翁方綱詩句
77
大興翁蘇齋學士方綱《復初齋詩集》卷二十七中,有《和劉石庵冢宰董文敏所題蒲圻萬年寺歇心處扁》詩四首,末一(句)[首]云:「畫禪磨墨證何如,齋扁重題肯借渠。薊北句非湘北句,劉尚書是董尚書。」自註云:「予諾為石庵書磨墨齋扁也,石庵喜仿董書,故云。」云云。聲木謹案: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藝舟雙楫》中,言劉文清公字學董書,矜為獨得之祕。宜興吳仲倫明經德旋《論書隨筆》中,深然其說。觀此詩註,則劉文清公當日之字學董文敏公,並不自諱,固盡人皆知之矣。
78
方世舉撰述
79
李義山詩集箋註行世者,有朱鶴齡、姚培謙、程夢星、馮浩四家。聲木謹案:桐城蕭敬孚茂才穆《敬孚類稿》卷十二中,有《方息翁先生傳》,云:「先生姓方氏,諱世舉,字扶南,撰有《李義山詩集箋注》。其表弟江都程夢星借刻之,世多有其書。」云云。據此,則程注之本,本為方氏原稿,程氏攘而有之,如郭象之注《莊》矣。此事外間罕有知之者,故記之於此。方氏所撰,又有《漢書辨証》□卷、《世說考義》□卷、《家塾恆言》□卷、《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十二卷、《江關集》□卷、《春及草堂詩鈔一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四集》一卷、《蘭叢詩話》一卷等書。族子方□□制府觀承校刊本,久已行世。
80
續筆卷九
81
桐馬芋羊等字
82
明董其昌裔孫賞官
83
重燕鹿鳴加銜
84
楊貴妃等生廣西
85
馮蘇奉旨改詩
86
朱一新論桐城家文
87
陳恭尹論詩語
88
論曾鞏文
89
朱仕琇文中笑語
90
黃任春日詩所本
91
論劉開等文
92
四庫分部美善
93
香蘇山館集
94
四川會館扶鸞
95
嘉興縣志
96
方苞售蓮花池田
97
台灣四書院
98
綠畦晤言
99
某部官吏憤慨語
100
鹿皮子集
101
唐宋八家詩鈔
102
李興銳久任興泉永道
103
上諭處行走
104
鹽販開館延賓
105
論左傳中二段
106
揮金如土等語
107
山西壽陽風俗
108
吳偉業詩集注本
109
錢恂撰述
110
孝獻皇后始末
111
涉園墨萃
112
丁申等補鈔文瀾閣書
113
婦女不可以男稱
114
劉墉讀書法
115
近思錄注本
116
周濟詞辨
117
重思齋叢書
118
晉謝承後漢書
119
離騷二字
120
地球韻言
121
德□辭婚
122
任大椿論文語
123
放心二字
124
左宗棠賜進士始末
125
吳鼐續娶孫星衍族妹
126
越南阮交撰述
127
販安化茶致富
128
恕谷後集
129
巡檢衙署
130
牆有茨解
131
明張居正語
132
樵隱詩話語
133
國朝詩別裁集
URN: ctp:ws6608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