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山西通志卷二十二
3
山川
4
朔平府:
5
右玉县。
6
骆驼山在县东三十里,兔毛、马营二河源此。盘石岭在县东四十里。
7
蹄窟岭在县东五十里,高数十丈,递高十里,盘踞三十里,连左云县界高山堡,北连边墙三十里,上有三峯,相传汉王、昭君出塞,道经此岭,有马蹄迹,至今尚存。红土岭,在县东南十五里。
8
牛心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牛心堡南,递高八里,旋折而上。孤峯挿云,盘踞数里巅,平麓圆上建玉皇阁,四望无际,左右开黑石二峡,嵚崎空洞,似牛晴然。土人曰:「此牛心孔窍也。冬不积雪,夏不生草,山下清泉,澄澈潺湲,号为胜地。
9
大南山在县南三十里威逺堡东北十五里,形如华盖,高百仭,递高十里,四周盘踞四十里,一名贺兰山,又名贺人山,山半有元洞、中竪孝文碑记,夏拂凉飈,冬涌温,泉邑胜地也。 宋咸平初,李继迁犯河东西境,知石州韩崇训追袭之,至贺兰山而还。
10
萧通元洞在县南三十里大南山阳洞口,高四尺,䆳六尺,萧通元土人传第八仙云。
11
长鸡岭在大南山。
12
黄土山,在县南五十里。
13
碧峯古洞,在县南九十里平鲁县界,土人传真仙栖。此张良洞在县南百里,土人传张良栖此未核,岂白登之役尝扈从而至止耶?
14
纱㡌山在县南威逺堡东二十里,下有海,窟广一畆,水殊澄冽。
15
石香炉峯在县南威逺堡西二十里,三山鼎峙,泥沟山在威逺堡南五十里,山多文石,具山水花木,形琢而成器。
16
尖山在县西南威逺堡界,尖峯叠秀,中有圣水堂,祷雨辄应,一名圣水山。
17
盘谷,在威逺堡西。
18
雷公山,在县西十里,高二十丈,有竒,延袤数十里,北连边外,南接云石堡,下有神泉,祷雨辄应。 峭峦濚涧,山巅白石,久暵则色燥似焚,将雨则润生似础莺。窝山在县西十四里,高峯矗起陟巅,可眺百里。旁列小峯四。
19
华林山,在县西三十里。
20
歪头山,在县西三十里,杨千户河源。此总了山,在县西四十里云石堡界。混元峯在县北二十里杀虎口,东高十五丈,东北胥连边外盘踞数十里,上建元帝宫,山半有清泉,乃广义河之源也。
21
杨鐡山 黄家山 边家山。 平桓山。 玉林山 台印山。 东团山。 氊㡌山。 圣山以上九。山胥在右,玉见大同纪》长安岭 芒牛岭二岭、胥在右。王见《大同纪》
22
无二山: 石堂山 桃山 红山以上四山胥在威逺卫,见《大同纪》。东大河在县东南,发源左云县界,北流入南大河。南小河在南闗外发源县东蹄窟岭暨东北风神台,后栁沟泉。
23
南大河在县南三里,即沧头河东河也。双河在县南四十里双河屯,发源村西南山泉。沧头河在威逺堡南百五十步,发源平鲁县西泉儿山,东流折北入县境,经威逺城南门外,环西而北,滙沧水,经县西门外滙,马营、兔毛诸河,出口入黄河。十八滩在威逺堡西涧,廻泉绕,广袤数十里,土人修禊于此,所谓「盘谷流觞」也。
24
圣水潭在威逺堡西三十里尖山麓,左有天桥,右有龙湾,祷雨辄应。
25
杨千户河,在县西云石堡界,发源西三十里歪头山,繇秦家堡经西门外入马营河。
26
马营河在县北七里,发源东七十里,左云县界槖驼山,下师家口,西流至城北滙,沧头、兔毛诸河,出口外。广义河在县北十八里,发源樊家窰、混元峯,半潺湲秀澈,流至杀虎口南门外滙、兔毛河、马营河出口外兔毛河发源东北十里槖驼山下响水沟,西流至城北八里,㑹马营诸河,流出口外,东胜州入黄河。
27
栁沟泉在县东北风神台,后利可溉圃三家河。
28
王石匠河。
29
萧官人河。
30
石温泉。 红草泉 东流泉 三里泉胥,见《大同纪》,在右玉打鱼河 见《大同纪》在威逺堡。
31
朔州
32
神武尖山,在州东南百馀里,即武州山之别峯也。昔贺拔氏宗族居此。
33
阿敦山在县东南,金罗索族子哈里从罗索追及辽天祚于朔州阿敦山,天祚从数十骑逸去,罗索遣哈里及珠徳勒往见,谕之使降。天祚待于阿敦山之东,罗索因获之。
34
禅房山,在州南七十馀里,递高八里巅,覆云辄雨。辘轳坪在禅房山西。
35
梨园山,在州西南六十里,连寜武军山。翠屛山,在州西南七十里寜武县界,东至石碣峪,北接马骏山,南通寜武军山口,西至托罗台,高下往复,二十里有竒盘踞,二百里有竒山,数平峯有石洞,洞有石佛、盛夏,隂崖积雪。
36
石碣峪,在翠屛山东。
37
蒋山,在州西南八十里。
38
东灵山在州西南百馀里,旧武州境,接寜武山界。 金萧融为武州刺史,尝建亭台。 霍鹏《朔州城楼诗》,但说东灵萧刺史那知北塞晋阳侯。
39
蜚鱼洞。在州西二十五里。
40
单于岭,在州西三十里鞍子岭北门家岭,在州西三十里,高漫坡十五里。南连鱼渠岭,北连黒垜山。
41
小峪,在州西三十里,小北岔,草木不雕,风景长春鱼渠岭在州西三十五里,盘道高五里,南连双岭,北连门家岭,石上有鱼形。
42
双化岭在州西四十五里,石道高五里。东西盘踞百里有竒。西连安子坪,北连鱼渠,岭中有石道,日西灵光回照。
43
西华岭,在州西五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四十里。东:连鞍子、鱼渠岭,一名黄华岭,盛暑犹寒。 史记》赵武灵王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正义、黄华,盖西河侧之山名也。
44
鞍子岭,在州西六十里西山,后高四里。西连西华岭,形似马鞍。
45
北岔,在鞍子岭东北。
46
三塔㟴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高四里馀,盘踞二十馀里。西连黑垜山,山半有泉,名圣水井,祷雨辄应。建三塔嵬泉,祠有三塔。西塔尤高。
47
黑垜山,在州西北三十里,高十里馀,盘踞四十里,东连三塔㟴山,南连门家岭,西北胥连土坡,出羣山表,俯瞰百里,上有唐丰王墓。 《通考》:唐昭宗第三子名祁,天佑元年封。薨,𦵏于此。墓前石砌神道四周有濠堑遗迹。
48
顾北岭在州西北四十里,高十里馀,盘踞二十五里。土人有母尝被俘子日登岭,望母后𦵏于岭,故名。
49
另山在州西北六十里高漫坡,袤十里,盘踞六十里。四周胥连土坡。
50
龙虎山,在州西北九十里,一名上木角。唐鄂国公墓在此。
51
元姬山,在州北三十里,高五里馀,盘踞二十馀里。 后魏道武侍姬李氏善讴,卒𦵏此山,故名。
52
寳峯山,在州北四十里,高五里馀,盘踞二十馀里,南连安家岭、坡涧。 明嘉靖间,山麓倾现石佛像二,一老一稚,备具神工,其光似玉,其响似金。民建寺于上,故名。
53
玉屛山在州北六十里,高漫坡十里馀,盘踞二十五里。州志金李纯甫居此,自号王屛山主人,日与禅僧士子游,以文酒为事。按蔚州有玉屛山,乃李纯甫所栖也,岂纯甫亦尝侨朔耶?弹子山在州北八十里,漫坡十里馀,南连平鲁王、冒儿窰石坡。
54
卧龙冈在州北。
55
苖家山,在州东北三十里,石磴裁通人行,递高十五里,盘踞四十里。东南连洪涛山,西连土坡,北连契吴山。契吴山,在州东北五十里,高十馀里,盘踞三十里。东北连洪涛山,南接苖家山,西土坡。
56
七岭山,后魏永兴五年七月丙戌,南次定襄大落城,东逾七岭山,田于善无川。
57
腊汗山厍狄干曾祖越豆眷,魏道武时,以功割善无之西腊汗山地方百里以处之,后率部落北边,因家朔方。
58
大青山东接察罕儿界,迤北而西,直抵袄儿,都司以黄河为界,北有数口,胥通大漠,高百馀仞,袤三百馀里,广百馀里,中産松柏,材木望之,苍翠似画屛。按后汉书,五原郡西安阳北有隂山。徐广曰:隂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括地志:隂山北戎地,在朔州北塞外,匃奴依阻其中,汉武克之,置隂山县。辽史:丰州振武县,汉定襄郡盛乐县,背负隂山前帯。黄河,元魏尝都此。明一统志旧通志:古丰州境有黑山,与云内州夹山东西相连。大青山即隂山,黑山而夹山,即红山、摩天岭诸山也。又芒于水,南迳锺山。《水经注曰:山即隂山。归化城,元延佑间修道碑,载大青山为祁连山,边外称天为祁连,金时置静州天山县,故名大青山为祁连山。 《水经》: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阳山即隂山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名隂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谓之阳山。徐广云:隂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非也。
59
天徳山在朔州北,辽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徳军,掠吏民以东即此,若汉李陵自居延行至天徳山,在今甘州西北,非归化城近地也。
60
牟那山,在朔州北三百里。隋大同城址在此,近有耳觜城。又有秦长城。
61
夹山在朔州北三百四十里,辽主天祚避金师奔夹山,即此。
62
黑河发源大青山东九十九泉,经归化城南二十里,西流至脱脱城西南,伏流入黄河。 水经河水屈而流,白渠水注之。 《水经注》:水出塞外,西迳定襄武进县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曰伐蛮。世祖建武中,封赵虑为侯国也。白渠水西北迳成乐北。《郡国志》曰:成乐,故属定襄也。《魏土地记》曰: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乐城,今云中郡治,一名石卢城也。白渠水又西迳魏云中宫南。 明一统志:黑河古丰州界,源出官山,西流入云内州界,至东胜州入黄河。 《汉志,「云中郡武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云中郡武臯荒,于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元朱思本得帝师所藏梵字图书。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馀里,与黄河合。
63
桑乾河在东。距州四十里。鄯河在州东五十里。
64
泥河,在州东七十里,州西五里。沙楞河在州东南三十里,脉通海眼,日夕水潮流,经贾家庄。
65
三泉在州东南六十里,泉三,圆胥盈轮,深不可测。南泉在州南五里。
66
灰河,在州南五十里,源出寜武军山口,至红崖儿村,伏流十五里,至塔底村,南涌出,经城南五里,至马邑,入桑乾峪。土人名南河,又名蔚李河,在南五里。又东流,距州四十里。
67
杨泉,在州西南九十里,尝有鲤鱼、化虹之异。七里河在州北七里,出洪涛西北山下,流经酸刺村,东南合灰河,土人名北河。 流经东七里,有洲似台,流水周环,涛瀬不少湮。相传日晡恒见美女垂钓焉。●涧河在州北十里发源团堡西,一名河东河,在州东十五里,一名七里寨河,在州东北七里。
68
腊河在州北二十里,洪涛山之阳,水连桑乾。寜边河在州北二百馀里,西流。 后魏皇始元年春正月,大蒐于定襄之虎山。因东幸,善无北陂。
69
圣水井在三塔㟴山下,潦不溢,旱不涸,祷雨辄应。御井在州北古城内,相传刘武、周开。
70
东井在城东南隅。
71
南井在南门内。
72
西井在西门内,城中东、南、西三井与御井、水胥、清甘、马邑县。
73
太和岭,在县西南五十里雁门闗,山在县东南六十里,代州界闗,下至广武即马邑界。
74
紫金山在县南五十里,递高二十里。有竒亘数百里,连笔架山东,西胥接代,州境险峻,盘踞相续不絶。
75
笔架山。在县南五十里。
76
余都谷,在县南山隂界。
77
双化岭在县西七十里,界连朔州。雷山在县西北十里,高三里,盘踞八里,西接朔州元姬山,山有六峯,下有源泉出焉。
78
洪涛山在县北十里雷山,东高三里,盘踞八里连雷山,西接朔州元姬山,上有五峯,下有七泉,涌出,名黄道泉,土人又名洪涛泉,即㶟水也。一名神头山,巅有神婆遗迹。土人传:「神姬携子游山,因留迹手足暨梳箆胥印石,深入一寸,又名神婆山,又名㶟头山。 水经注「湿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坡歴涧,东北流出山。 《汉志注隂馆楼烦乡」。景帝后三年,置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莽曰冨代。 《金志》:马邑有洪涛山,㶟水。又曰桑乾河,山下有桑乾河,神庙碑刻具存。
79
马头山,在县北十五里,高三里,盘踞十里,西连洪涛山,列朔州苖家山。左山有三峯,中峯尤高,形似马头洪。濠峪在县东北十里。
80
黄榆冈
81
桑乾河发源黄道泉、金龙池二水,滙于喇河,复流,经县城西南,东三靣,西至鄯河,东入山隂县。河阳堡界。桑乾水发源喇河口,西北至洪涛山、黄道泉,与金龙池水合流至邑之西而南而东,至鄯河三十里,下流少缓,冱寒成冰。自鄯河以西至西郭,又北至水源,胥不冰,烟雾恒似瑞云焉。 祝志:「按《水经》,其河源自汾阳燕京山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县雷山之阳,滙为七泉,曰上源,曰玉泉,曰三泉、曰司马洪涛、曰金龙池、曰小卢、曰小浦。七泉合流于新磨村,是谓桑乾河,经小泊村至县治西,又经水、磨头、新坟、西河底、榆林、鄯河、泥河诸村,东南流入山隂境。朔州北有七里河,西北下峪有腊河、南山有灰河及雁门闗、太和岭诸水,自南而北者悉归之。过应州,则浑源水自东来,又沿𢎞州之襄山至顺圣,则葫芦河水注之,经广灵、灵仙、定安而西,以至㶟阳之阳河、懐来之沩河,又滑石之水,自东北来者,及山西之水皆合,是为合河,至宛平县境分而为二,一从葫芦河东南入海,一从金口络至都城东,合白河入海,此河之源委也。 桑乾河繇阳高入直𨽻境顺圣西城,歴顺圣东城、保安州而东,南流至懐来南,入缙山,出水闗,入宛平县境,以出芦沟桥,东南至看丹口,分二支:一流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一南经固安县,至武清县小直沽,与卫河合流入海。 《水经》湿水出雁门隂馆县东北。 水经注:湿水出山迳隂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元三年置。湿水,又东北流,左㑹桑乾水县西北上、下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天池。桑乾水自源东南流,右㑹马邑川水,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其水东迳马邑县故城南,东流桑乾水。 后魏昭成二年五月,朝诸大人于参合陂,议欲定都㶟源川,连日不决,从太后计而止。二十二年,东廵至于桑乾川。登国二年十月,幸㶟源。 天兴三年五月,至马邑,观㶟源。 泰常四年五月,至㶟水观鱼。 通考后魏景穆帝立五岳四渎庙于桑乾水之隂。 辽统和二十二年十一月至桑乾渔猎。 元成宗加封桑乾河神广济王制,朔州桑乾河源㑹雁门,流通马邑,可加封协应广济王。 元至治三年二月,治桑乾道。 㤗定帝二年闰正月,治桑乾道。
82
水源出马邑,即雷山洪涛山下之渊泉,桑乾之源是也。《汉书》谓之治水。 水经注谓之溹涫水。 《五朝志》,神武有桑乾水。 《元志》:芦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
83
鄯河在县东三十里。
84
恢河,一名灰河,在县南五里。发源寜武山口,北流经红崖村,伏流十五里,至塔底村。复出经朔州,至县南,东流而北,折入桑乾河。春冰开合,济渡最艰。
85
黄水河在县南二十里。
86
三泉二一在县南五十里,一在县东五十里。胥平,地涌出水,清冽,盛寒不冻。
87
小泊泉在县西北五里,源出不竭,蒲萍茂密。小浦泉在县西北五里,渊深不竭,四周蒲苇殊茂。黄道泉在县西北八里洪涛,山下一名洪涛泉,渊深莫测,相传通寜化天池。
88
上源泉在县西北十里雷山前金龙池水,在县西北,司马泊鄂国公庙前。 后魏以来,相传池有二龙,时化为马,一骊一黄天隂,晦辄出田间,牝马遇之,生驹神骏,或有角如鹿茸,然后尉迟敬徳尝收而乘之,马奔欲入池,敬徳抱池边栁栁为之,旋迹尚存,又传通懐仁县金龙山泉。 西北旧有水围禅院,扁曰「水月如来,四周胥水,中构兰若」。
89
细芦湾泉在县西北,一名戱龙湾,泉源不竭,𣲖同金龙池水,土人传二龙戯此。
90
玉泉在县西北雁门山西,一泓澄澈,上建龙王庙,祷雨多应。
91
三跳涧北十里,土人传尉迟,敬徳乗马䇿而东,至西河底村,沟涧横列,马一跃而过者三。
92
泥河,在县东北三十里。
93
黑河发源大青山东九十九泉,西流经归化城西南入黄河。一支繇县北二十里喇河口流入桑乾河。
94
左云县
95
李洪岭,在县东三十里云西堡界。焦山在县东六十里高山城北,孤峯突起,上有寺縁空洞而下,临肖画河,土人曰「肖画」之名,殆为焦山设也。石佛寺山在县东九十里,一名佛窰山。迤东数武石窦喷水山,即拓跋魏时石窰也。
96
双化岭在县东九十里大同界,盘踞百馀里,岭西有古刹。
97
龙王堂二,一在县东南三十里,所谓龙岩呈秀也。一在县北二十里山,前有龙泉,祷雨辄应,二景胥可玩。大峪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双峯对峙,川涧中绕,林木森郁,石炭滋殖,袤亘数十里,南通雁门闗。
98
红羊峪,在县南四十里。
99
四峯山,在县南六十里,四山并峙,突兀凌空连、吴家窰,东山接懐仁县界。
100
雕峪在县南七十里,有雕窠寺。孤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孤峙流泉上,得泉而山不孤矣。槖驼山在县北十里,接右玉县界。
101
弥陀山,在县北四十里,东西袤百里,北连口外。黑龙王山在县北四十里。寜鲁堡西,峻峯嶻㠔,逺眺左云城,殊似棋局。
102
长城岭在县东北三十里,迤逦不絶,上有御敌形迹。马头山在县东北八十里助马堡界,逶迤向东,状似马首,两耳。尤肖陟其巅,则边外丰州滩、威寜海、松树山,胥在指顾中矣。树木不生,炎暑恒寒。一名长城岭东石山。 傅家岭。 抗棱山。 门家山 雕窝山五山胥见《大同纪》
103
头道河,源出县东三里站马沟,明副总兵赵岢所浚也。马家河在县东廖家河之源。
104
照天泉在县东三十里云西堡界,西流注东南村。村傍岭下又有巨泉,气恒温,名温泉村。
105
纸房头河,在县东四十里旧高山西南石壁涌泉北流折东。
106
石窟泉在县东九十里,石佛寺山,石窦喷水最清冽,所谓「石窟寒泉」也。王逹善诗「一𣲖元从石罅。来湛于秋,镜緑于苔」。
107
廖家河在城南,源出县东马家河,西流经南门外,折北经武家园,复折东环城南合浑河以入桑乾。
108
马头河,在县南三十里,发源石厰沟,经臧家店、黄家店,至吴家窰,东南流,出大峪口。
109
温泉在西门外,旁有小滩,冱寒时,草恒緑,名半畆。青龙泉在西北,孤山之阳,左建龙神祠,祷雨多验,泉水东流。
110
肖画河在县北三里,发源龙泉。又滙西南诸涓流,东流至旧高山,滙纸房头水绕高山城北,繇云冈折而南,滙大同县南十里之十里河。
111
平鲁县。
112
魁星台山,在东门外,孤峯高耸,戍兵䕶城槖。驼嘴山,在县东五十里东、西二沟,中有丘陵,殊肖槖、驼嘴。
113
赤岔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递高八里,盘踞数十里,东连右玉界,南连朔州小峯山,羣峯蜿蜒。
114
黄草梁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百馀里,崇冈峻岭,廻环盘绕,中多林木,界连朔州、懐仁诸山。北:岳峯山,在南门外,与北固魁星台鼎峙。
115
天门山,在县南四十里井坪城北界高五里,盘踞数十里,峻岭突峯,东西连朔州诸山中,为南北通衢,往来时驻骖焉。山下有石,洞泉殊冽。
116
十二连山在县南井坪西南十五里。打鹰沟诸村上有十二峯,苍翠绵亘巅,为杨六郎寨。
117
马晾山在县西二十里,相传唐尉迟公晾马于此,一名马晾沟。
118
迎恩山。在县西三十里。
119
寺懐山,在县西四十里,递高七里,盘踞数十里,连乌龙洞诸山。
120
乌龙山在县西五十里,两山夹壑,下有乌龙洞,邃藏窈泉,炎暑凝冰,祷雨者获滴露如珠,雨辄降。
121
大头山在县西北四十里,盘踞数十里,下有大嘴沟、樊家河、响泉诸水,乃汤西河之源也。 县东西诸水,胥繇山麓流出口外。
122
磨儿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形险峻,周环似磨,古用武地也。傍有碧峯古洞幽杳莫敢入。今连县北碾儿山,磨儿当即碾儿。
123
北固山在邑城内正北,高十丈,有竒背筑敌台,凭高望数十里。明总督翁万逹题名最高峯千佛洞,寺壁相传龙,破壁飞去,至今白石半片,雅似鳞甲。
124
王化山在县北七里,相传仙人采药于此。朔州岭在县北十里。
125
碧峯山在县北二十里,三层洞北,两峯并峙,中凹后突。上建观音塔可眺数十里。
126
碧峯洞在三层洞、观音塔,北四周胥山,上有石洞,断桥,栖在北峯。山上石岩壁立数丈,中有石窰,前有深堑,悬板而进,撤之则人兽胥不能犯。
127
泉儿山在县北三十里,高五里,盘踞数十里,旁有牛洞沟、老蛇沟、石湾子、王定窰、海子窊诸山,乃沧头河之源也。
128
碾儿山北三十里,形似碾红山,在县北四十里,递高八里,盘踞数十里,土石胥红。石香炉岭在县北四十里,巅平而方,左右两山夹峙,形似香炉。
129
马蹄梁山在县东北三里山坡石有马蹄,迹深五六寸。龙泉山在县东北二十里龙泉寺村,递高三里,盘踞数十里,连右玉北山,突屼东西二峯壁立上建寺。
130
三层洞在县东北二十里,山有石洞三层,相传仙人采药,王化炼丹于此洞北。明成化间,建观音塔。
131
南山 双山并峙。
132
黑驼山在井坪所。
133
中东山 西平山 吕公山 小青山。 磨山相传汉斩把委王于此。有石洞胥,在平鲁县。
134
榆树梁,在朔平府境边外递高三里,盘踞十里,通平鲁县境,边外大榆树湾,小榆树湾,山险,多榆树。
135
白道梁在朔平府境,边外递高三里,盘踞十里。元魏征柔然,尝出白道。 《水经注:「芒于水西南迳白道南,谷口有长城在右,侧带长城,背山靣泽,谓之白道。南谷有城,自城北出,有高阪,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出泉,挹之不穷。顾瞻左右山树之上有垣,若頽基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灵王之所筑也。
136
红山,东接榆树梁,西抵喇嘛湾,有红山口。 水经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 《水经》注:「縁胡山歴沙南县东北两山二县之间而出。予以太和中为尚书郎,从高祖北廵亲所迳涉县在山南,王莽之桢陵也。北去云中城百二十里,县南六十馀里有东西大山,山枕河,河水南流,脉水寻经,殊乖川去之次,似非闗究也。摩天岭在黑城东,高五里,盘踞二十里。
137
蜈蚣坝,在大青山碛口,通瓦喇诸地半个山。 黑青山 照壁山。 三山胥,在平鲁县西边外。
138
头道河 二道河 三道河 胥在朔平府境边外,即兔毛河水也。西流经红城,一名红河。又西南流,至岔河口入黄河。
139
七星湖在黄河东岸,内有七,水眼旋转,望之似星。其馀水泉水泊,尚有数处,土人多不知名。 七星湖,即古之所谓沙陵湖也。
140
清水河在平鲁县边外,源出平鲁县边内西北诸山,经大水、七墩二口,流出口外,合边外诸水,西北流,至岔河口入黄河。 水经河水,又东南,左合一水。 《水经注:「水出契吴东山西,迳故里南而北,俗谓之契吴亭」。其水又西流注于河。
141
寜边河在平鲁县西边外,西涧泉在县西南一里,水涌上泉儿沟,在县西北三十里大嘴沟村,繇樊家河流出,大水出口。
142
石花井在县西北三十里,凿石出泉。汤溪河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源出大头诸山、泉北滙、大嘴沟、樊家河、响水泉,流寖巨。经大河堡水口出口外,一名汤旗河,一名汤西河。
143
沧头河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源出县西北泉儿山、郭家窰,繇牛洞沟、老蛇、泉儿诸沟,东过石湾子、碾儿山、滙海子、窊、王定窰诸水。成河繇三层洞南北流,出县境,经威逺,右玉滙、兔毛河出口流入黄河。 水经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东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山,其水亦取名焉。东北流,迳中陵县故城东北,俗谓之北右突城,王莽之遮害也。十三州志曰:善无县南七十五里有中陵县,世祖建武二十五年置。其水又西北,右合一水,水出东山北,俗谓之贷敢山水,又受名焉。其水自西北流,注于中陵水,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城西,王莽之隂馆也。十三州志曰:旧定襄郡治。地理志曰:雁门郡治。其水又西北流,又㑹一水水出东山下北,俗谓之吐文水山,又取名焉,北流迳锄亭南,西流土壁亭南,西出峡,左入中陵水。
144
响水泉在响水,营泉繇石坠潭有声,故名。流经大河堡,后出口外。
145
县东南小泉。 县西北泉。 东南数小泉,旱则涸。西北数泉繇七墩大水口流出边。
146
海子窊,在县北十五里连家窰,北有水磨,流入沧头河。王定泉在县北二十里王定窰,流入沧头河。
147
七墩河在县北六十里,源出墩东,西北流出口。 水经注:「水源上承树頽河,南流,西转迳武县故城南」。《十三州志曰:武县在善无西百五十里,北俗谓之太罗城,水亦藉称焉。其水西南流,右水注之水,导故城西北五十里南流,迳城西北,名之曰故盘廻城,又南流,注太罗河。太罗河又西南流注于河。
148
细水河 西南角泉胥,在井坪所姚河。 赵河胥在平鲁县。
149
寜武府:
150
寜武县。
151
芦芽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寜化堡,北连马龙山、高桥山,层峦叠嶂,峻削壁立。山下有净水,源入汾河。
152
管涔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朔州南百二十里,递高七里,主峯盘踞五里,东与燕京相属,西与林溪山盘曲相连,山形中高,左右卑如山字,下有龙池,为汾河源。昔刘曜隠此土人,又传文中子教授地明一统志》刘渊隠此误。《山海经》: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东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玉,汾水出焉,而东注于河。 《十六国春秋》,刘曜形质异衆,恐不容于世隠。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尝夜闲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三尺,光泽非常,赤玉为室,背上有名曰神剑,御除衆毒,曜遂服之。剑随四时而变为五色。 《大业拾遗记》:大业二年七月,敇于汾阳西北四十里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月临河,盥潄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十年四月,车驾幸汾阳宫避暑宫地,即汾河之源,上有名山管涔,高可千仞,上干江山,造亭子十二所,其最上名翠㣲亭,次闻风彩霞,临月飞芳,积翠合璧,含晖凝碧,紫岩澄景,最下名尚阳亭,亭子内皆纵广二丈,四边安剑阑,每亭绣方尺,榻子一合山下又有临汾殿敇,从官纵观。唐志,静乐有天池祠,有管涔山。 三闗志,北管州得名,以管涔山也。 元好问泽《发水诗》、管涔汾源大车轮、平泉丈八玻璃盆。
153
燕京山在县南二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乃管涔东峯也。 一统志:寜武有燕京山。 《十三州志》:汾水出武州之燕京山。
154
染峪梁在县东十五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山色如染涧,有虾水,经阳方口,流入朔州界。 霁色似染涧産虾,明寜,武闗志所谓染谷流虾也。
155
骆驼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高五里。阳武峪在东南崞县界,辽人侵耕阳武砦地,知并州韩琦凿堑立石以限之。
156
鳯凰山,在县南五里崞县界。棋盘山在县南六十里,高二里,盘踞三里,山上有石盘,巅有青红杆树。
157
石湖岭在县南,明嘉靖二十年,副总兵丁璋战殁于此。鹞儿岭在县南,明嘉靖二十八年,总兵陈鳯追俺荅兵至,此非宣府南之药儿岭也。
158
仙人洞,在县西三十里,递高七里,盘踞十五里,有大石门、小石门、悬岩、香炉,峯袤延拱,峙环山胥,香蕈也。分水岭在县西四十五里,恢河源此。
159
石门山,在县西五十里。
160
清真山,在县西五十里,芦芽之支,西距芦芽巅三十里,高八里,山殊郁秀,形似屛巅,有泉,垂下悬珠喷玉,号水帘山,中有清真菴,故名。
161
高乔山在县西六十里,高十里,芦芽之支虎头山,在县西七十五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形似虎踞高峻,人不能陟。六月积雪,闗志所谓「虎头积雪」也。通考》,寜化有雪山、建四寨,当即虎头山。
162
马头山二:一在县西九十里寜化堡,高三里,盘踞五里山下,有水入于汾,一在县西百二十五里。
163
回春谷在县西百里,寜化东北四里,谷广二里,袤五里,四时如春。 两镇三闗志:岚谷,即寜化、回春谷也。寜文堡山在城西,背靣胥山也,半踞山上,北踞䕶城,墩墩高可三里,俯瞰城中。
164
虎城洞,在县北三里。
165
黄花岭在县北十三里神池县界。禅房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东连雁门山,递高十里,盘踞二十里,洞中有石佛山産气砂
166
温岭在县东北神池县界,有大、小两温岭。林溪山在芦芽山后五寨界,汾河源。此万华山,管涔右劈支,静乐县界。
167
支锅石山,管涔山之支,高二里,盘踞五里,下有支锅石,相传昌寜公遗迹,石罅多水脉。
168
黄嵬山聨,崞县界。 宋遣沈括报辽聘,争辨数四,乃舍黄嵬山。
169
虎北山,接神池县界。
170
槖莲台,即托逻台也。宋王侁望杨业兵地紫峯山。 横山 楼子山。
171
莲花山。 段家山 刁胡山 石岭 麻籸岭。 牛家岭。 六番岭。
172
王野梁 宋村岭 坝坞岭。 湖岭汾水源出管涔山天池下,又一源出林溪山、龙眼泉,合于寜化所南四十里定河少昊孙昌寜公所定,南流入静乐县界。 水经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 《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 水经注,「燕京山,管涔之异名也。其山重阜修岩,有草无木,泉源道于南麓之下,盖稚水蒙流耳。又西南,夹岸连山,聨峯接势,又南与东西温溪合。水出右近溪,声流翼注水上,杂树交䕃,云垂烟接。自是水流潭涨,波襄转泛。 五朝志:静乐有长城,有汾阳宫,有闗官,有管涔山、天池、汾水闗,官即楼烦闗也。 《括地志》:汾水源出岚州静乐县北百三十里管涔山北,东南流入并州,西南流,至绛州、蒲州入河。 顔师古注:汾水出汾阳北山」。 《元志》:汾河源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寜路、汾州、霍州、晋寜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凡千二百馀里,始与黄河合。 汾河共长一千三百四十里。天池在县西南三十里。管涔山,周五里,水不测深浅。日出时,澄光四射,霞映满山。池东有小池,清鉴眉髪,与天池通。南之燕京山胥,繇寜化所北。中山寺出峡,合流汾河。 《水经注》:桑乾泉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天池,其水澄渟,镜净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渊也。清水流潭皎焉,冲照池中尝无芹草,及其风泽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若㑹稽之私鸟也,其水阳焊不耗,隂霖不滥,无能测其渊深也。古老相传,言尝有人乘车于池侧,忽遇大风,飘之于水,有人获其轮于桑乾泉,故知二水潜流通注矣。池东隔阜,又有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清深镜洁,不异大池。 《罗㸃闻见録》:汾阳有天池,在燕京山上,周廻八里。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池放之后,于桑乾原得穿鱼,犹为不信,又以金缕拖羊箭射,著此大鱼。久之,又以桑乾河得所射箭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百四十里,俗名天池曰祁连池。 土人名天池跃鳞。 池西有老马沟,隋开皇间建祠池上,祈祷多应。 《金志》:朔州鄯阳县有桑乾河、太和岭、天池、雁门闗、霸徳山,《唐地理志》下为雁门山,今雁门闗在东。 齐天保六年六月甲戌,诸军大㑹于祁连池。 九年六月乙丑,上自晋阳北廵。己巳,至祁连池。戊寅,还晋阳。 天保末,顔之推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繇是遂寝。 武平七年十月丙辰,上大廵于祁连池。 唐置天池监。 杨光逺在代北,尝以纸钱祭天池,投之辄没。 辽来求天池庙地,河东帅龎籍不能决,以诿汾州都监郭逵,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檄报之,辽人愧伏。 元好问诗:「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晋堂堂四望开,不上朝元峯北顶,真成不到此山来」。 韩琦知并州,辽占天池庙地,琦召其酋豪,以曩所求修庙,檄正之。
173
元池在县南二十里,山巅天池,山麓元池,号雌雄海。唐置元池监。 贞元十五年,置楼烦、天池、元池牧监各一,设使领牧,马下。有鐡。
174
磁窰湾河在寜化西南五十里榆㑹堡,东流至十家庄入汾河。
175
灰河,源出县西四十里分水岭,南流经闗东,出阳方口,入朔州境,一名浑河。
176
王弥滩河出静乐县,西流至县沟口村入汾河。芦芽山河出芦芽山,东流至坝门口入汾河。支锅石水出支锅石合,流汾河。
177
龙眼泉在林溪山下,五寨界乃汾河之一源也。清真泉在芦芽山,半瀑,流经清真菴,故名紫龙池。 周武池
178
古泉
179
偏闗县。
180
九龙山在县城,周环九峯,韩光岭在县东一里,北汉建偏头砦,辽置武寜县址。胥存。上。有玉清真境。
181
双鳯山在县东七里,两山对峙,形似双鳯,下有二泉,名鳯眼。按两镇三闗志,有三鳯山,即双鳯也。
182
虎头山在县东四十里,山形盘踞。刘家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石洞。张家山,在县东四十里。峻峯巉岩。草厰在县东六十里仰峻岭,俯陡涧。吴泉岭在县东七十里,高百馀仞,西连草厰,炎暑,凉风下。有清泉,通南沟。
183
马鞍山在县东七十里,以形似名 明嘉靖四十三年,俺荅繇马鞍上入老营,游击梁平、守备祁谟御之,伏发七百馀人,胥没。
184
雕窝山在县东七十五里,西山在县东七十五里,石壁嵯峨。马家山在县东八十里。有朝阳洞,内有隂阳二穴,隂穴浅阳穴甚深,近穴似闻风雨声。
185
镇沟楼在县东八十里,亦险隘也,故山名为楼。鸦儿岩在县东八十五里,层峦叠石,下临清泉。双碑墕在县东九十里,乃老营界也。马鞍山之役,巡抚万恭勒双碑,纪七百人名,故名
186
马头山,在县东九十里,在老营堡西北,高三里,盘踞七里,以形似名。
187
地椒峁在县东九十五里産地椒。土寨在县东九十五里,孤峯独秀。大虫岭在县东百里,竒峯峭立,岩壑幽邃,昔多茂林,后寖童矣。
188
南堡山,在县东百里,土山戴石,周数十里,上有五色石。好汉山在县东百里,老营堡东,高百馀仭,盘踞四里。山形幽丽,云气碧笼。
189
柏杨岭在县东百里,昔多柏杨树,故名,高五里,盘踞九里。
190
邓家山在县东一百十里,土山戴石。南北:长岭,在县东百三十里,周四十里。鐡驼墕沙在县东南十五里沙中藏鐡似虎。黼座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势殊雄。霸子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峨峯垒壁。 夏人屯兵于可敦馆,金都统宗翰遣娄室戍朔州,筑城于霸徳山西南二十里,遂破朔州西山兵二万,擒其帅赵公直。蒿沟庙山在县东南四十里,上有庙庙,有碑记溪洞在县南三十五里,迤西村洞中怪石错峙,形似林屋,石色似水晶,入二里,闻水声不复能前矣。
191
龙覇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七里,盘踞十五里。昔尝起蛰昭君,墕在县西北二十里,相传明妃经此,一足迹留石磐上。
192
紫荆山在县西北二十里。昔多紫荆花,故名万家寨,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巉崟,下临河岸。北峯岩在县西北五十里,高百仭,临黄河岸,上有石洞数十,相传僧北峯栖此。
193
北:石梯岭,在县北十里,高三里,磴道盘旋山,脉聨滑。石涧、老牛湾二堡。
194
十八盘山在县北四十里,高百馀丈,石蹬巉削,云气时绕。
195
明灯台山在县北五十里,高百馀丈,崖峡中,衔鐡盏相传昔放镫光焉。
196
东长嘴,在县北五十里,东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经其中东石岸西石岸,乃中外分界地也。
197
常胜山在县北六十里,右连老牛湾,左接滑石涧,匪直雄视塞外诸山,抑亦俯瞰黄河矣,故以常胜名。
198
蚕虎口在县北七十里滑石涧堡前,昔称边隘,今农民耕塞外田焉。
199
白龙殿山在县东北五里山,环峯绕下,有石洞,巅水滴沼,祷雨辄应,名石沼洞。山脉迤东北七十馀里聨水泉边隘。
200
草垜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堡驴皮窰口,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地势平衍。昔为边冲,了高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孤峯峻秀。
201
骆驼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山形似驼,相传李文忠北征,憩兵于此下,有驼洞深不可测,土人秉炬入里许,蝶大似箕翔舞,逼人乃返。
202
猴儿山在县东北百里,以形似名,视逺洞,在县东北一百十里,乃五眼井堡,边隘也。戍楼逺眺,下有石洞。
203
丫角山在县东北。 偏头山为北𣲖,接大同之丫角,而西为草垜、明灯台、紫荆山以至老牛湾,而西尽于河王家屛修守三边,记偏闗,起蕨菜,峁迄丫角山、猢狲山。
204
黄河在县北老牛湾口界,縁边曲溯西闗河口,距县城二十里。 郑晓书三闗:图雁门三闗之山,东起代郡,外断云中,内畧太原北境,西尽雍河之濵」。
205
焦家坪渡
206
娘娘滩渡。
207
太子滩。
208
羊圏子渡。
209
唐家㑹渡口在闗西七十里,陜西往来渡此。 濵河州县嵗凿冰以防套,万恭为筑墙四十里。
210
海子沟,在县东二十里涌泉。
211
寺儿沟,在县东四十五里,接大泉沟,盈涸不恒。呉泉在县东七十里,出呉泉岭。
212
南沟在县东七十里,上有崇岭,下有清泉莺。窝沟在县东百里陡涧,削岩林樾中有莺窠吊子沟,在县东百二十里,沟接垣外曲通闗河。新窰沟在县东百三十里,沟接垣外。
213
马园嘴沟在县南三十里,源出龙眼泉,繇樊家墕沟岔楼,㑹火头沟水,北入闗河。
214
迤溪沟在县南三十五里,东西袤二百里,下有溪洞,水滴成乳。
215
暖泉在县西二里。五岳庙岩下泉濵草冬,荣岩壁,镌「甘露泉」三字。
216
滑石涧在县北六十里,有堡,大泉沟在县北七十里,地有涌泉,㑹红水沟,折入闗河,闗河在县北一百十里,源出朔州界,流经偏头闗,西北入黄河。 闗河,即官河也。东南接朔州界,距邑百四十里,东接平鲁县界,距邑百二十里,北逹垣外,距邑百馀里,源出老营堡、狐狸沟、鸦儿岩、沙窊寺诸泉,西流经城南,折而绕城西北,直溯闗河口入黄河。后多淤塞,惟沙窊寺诸泉涌流,由泉源距城二十五里焉。沙庙沟在县东北六十里,袤五十里,起草垜山,流入闗河。
217
水门沟口在县东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涌泉,差号险隘。
218
黑河 麦河 马水河
219
鳯眼泉。 九峪泉 平泉 黄龙池以上三河、四泉,见《大同纪》神池县
220
芦芽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五寨县界有石洞,祷雨辄应。郝家坡在县南八里。
221
黄花岭在县南十三里,主峯高四十丈,递高五里,盘踞二十里。南东胥连寜武界,一名摩天岭。 岭上有始皇旧长城,岢岚州有古城墩,赵之李牧守雁门,则上谷、云中,或开拓在后,抑依险以为城,如今之内边耶?石炭窰山在县西南十五里産石炭
222
旗山在县西南三十里,盘踞二十里,高三十五丈。西连五寨县山,东连黄花岭,参差旋曲,其形似旗,土人名覇王岭。
223
虎北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三十八丈,盘踞二十里,西连五寨。县山,南连寜武县山。
224
洪佛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芦芽之支也。上有石庙,广二尺祷,雨有神。蛾赐水于瓶内,火燎炙,取下山辄雨。姜女石在县西三里海子梁方石,一广盈畆,中有石窟,旁有女子足迹,相传孟姜女。夏日坐哭于此。窟有泉名姜女井。
225
鐡炉山在县西五里,相传尉迟,敬徳造铠甲于此。五连山在县西十里,高十六丈,盘踞十里,繇县城迤西屡起屡伏。
226
鳯凰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高二十三丈,盘踞五里,连横山山,两翼似鳯,大雪日霁,辄有红黄小鸟飞鸣,似歌舞。
227
横山,在县西三十里,高二十丈,盘踞七里。马蹄山在县西六十里,接五寨县界。辘轳窰在县西七十里,山岩高三十丈,中有洞洞口悬辘轳。陟山者,系辘轳而上,洞广一畆,能容万人,与五台清凉石同,著灵迹云。
228
磨石山,在县西北八十里,高三十四丈,盘踞十五里,山境清幽。
229
喜雀山在县北二十五里,盘踞十五里,高二十八丈。东南连马邑县界。
230
大温岭在县东北五里温岭村。小温岭在县东北。
231
池在西门外,环城西南,冬夏不涸。一名西海。 刘养志《文昌祠记》:寜武北距黄花岭二十里,皆崇冈叠嶂,鸟道虬盘,逾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泓,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名曰神池,有古城遗址。
232
温岭泉在县东五里,流入神池沟。儿涧在县东五里,沟甚寒,鸟不敢栖,南为寜武界。东泉在县东南二里,流入神池。天将雨辄浮五色霞光,南泉在县南一里,流入神池。相传有胡僧坐三日,曰嵗旱可求雨于此,此泉源也。手爪地而泉涌。
233
义井河,在县西四十里。
234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圣祖仁皇帝西征,驻跸,河水骤溢,以饮牛马槖驼,翼日涸,名兴隆河。
235
青羊渠水在县东北三十里,诸谷水滙。此五寨县。
236
芦芽山,在县南六十里,汾水之西,盘踞六十馀里,高二十里。明一统志书二千丈,有竒实逾三千丈也。西连岢岚,东近寜武,南接静乐,北倚五寨为全晋崇山。第一峯峦耸秀,形似僧毗罗,冠下有汾水,源前有羣山,森列尖,似荻芽,名小芦芽。上有金龙池、五龙洞、秀峯岭、紫峯岩、鳯凰岭、东火场、西火场、大天涧、小天涧、束身匣、九桄梯、舍身岩、华严寺、金佛堂、太子殿胥称名胜焉。 五台,三千九百丈,其名也。芦芽三千丈,其实也。旧志称琳宫、鐡墖、闍黎千衆,招提万间,亦足抗衡古清凉矣。芦芽、管涔实为一山,今汾水源𨽻寜化,不详载。明李䊔静乐志:芦芽一山,崔巍特拔,高出云霄,磅礴盘踞可数百里,而遥寜武朔州处北麓,忻州崞县处东麓岢岚五寨处西麓岚县静乐处南麓,而山之左与盘道梁诸山襟带相聨,是䊔所究竟堪舆尝跋涉而根极之者也。山前荷叶坪山,山后有林溪山,右有神林山,最上一峯突入云汉,五月飞霜,千载凝冰,或山上霁,而山下雨变,幻万态産香草,名芦芽、异香、珍卉、乔木、竒泉、怪石,图志不克殚述。岭有弥莲池。 一名大浴山,水经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东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山,其水亦取名焉。 一名太牢古山,辽清寕中,宋求天池之地,诏左皮室详衮萧页噜兼统两皮室军屯太牢古山以备之。 宋潘阆诗:「此地絶炎蒸,犹疑到不能夜深如有雨寺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牕,明照佛灯平生多,贱骨寒逼恐难胜」。今山北有逍遥台」,「逍遥乃阆自号也。 孔天孕赠月空,上人序月空,上人住持芦芽山之乾元寺,遵其师竒山之业而光大之,遂创建二菴在本山曰西照,在老营曰园,对云,又念此山是古佛道场歴刧奉法代有其人独山居岑寂,逺临边徼,教典稀存,讲诵多阙,乃印造《大藏经》二部,一留本山,一贮老营之菴。
237
㸔花台在芦芽山,上多异卉,葳蕤播扬,骇緑揉红,北峯台在芦芽山,㸔花北峯,北岳名芦芽三台,殆胜清凉之五台也北岳台在芦芽山,四周旷灏穴,起石丘,秀矗云表,上有北岳庙。
238
石谼在芦芽山,上构危楼,鳯凰岭在芦芽山,形似鳯秀峯,在芦芽山,山形殊秀。五龙洞在芦芽山深窈。
239
万佛石洞在芦芽山。 明释福登,神宗赐号真来佛子,造万佛鐡塔。凿万佛石洞神工具备。
240
紫碧山即芦芽之紫峯岩也。
241
管涔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寜武县界。东雪山在县东南十五里,芦芽,支峯也,高八里,盘踞七里,山下双泉涌出,殊黄黒。有马家寺古塔。
242
殿坪山在县东南,神武川,水经其下。神武镇口山在县东南,有河繇口出。 古为神武川,地南山在县南五里,芦芽支山也。有清莲河,上有长城、梁峯台梁,环抱断续,形似水波曲漾,东抵寜武、雁门二闗,为县南屛,东越县境,为神池之虎。北山、旗山,又东为黄花岭诸山。
243
长城山,在县南三十里。
244
西雪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十里,盘踞十里。西南连荷叶坪山,山势崇峻,暑月冱寒。旧有芦芽香火院。荷叶坪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北麓,在县南二十里,高千丈,有竒盘踞八十里有竒。西连岢岚诸山,南连寜化诸山,东连芦芽山,北连西雪山,山巅平广圆秀,形似荷叶,又産旱莲花草,故名。 汪可受诗,荷叶坪,前客莲花峯下人。 《岢岚志》:雷山在荷叶坪,势极峻险。韩信洞在县西四十里。
245
峯台,梁在县北六里
246
深墕山在县北七十里偏闗县界,马蹄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峻峯突起,巅胥苍石,上有马蹄叠对,相传尉迟,敬徳遗迹。
247
弥莲池在芦芽山上,一名金莲池,水深丈馀,广十丈,采色似金,流光焜耀,朝鬰祥云,夕辉皓月。游人或以金珠投水中,宛在眼底手摸之不可获,所谓弥莲异水也。
248
甘露泉在县东南十五里马家寺,相传尉迟,敬徳马跑出泉,因名马跑泉,祷雨辄应。
249
清涟河在县东南六十里,发源芦芽山下,西北流,经县城南,又北流,经三岔堡南,又西流入保徳州境,滙于黄河。 清泉涌㵼五色,水磑蔬圃,胥资灌溉。河侧石畔,有佛足肉纹胥见,相传佛沐浴于此。
250
神武川发源城东,南出神武镇口山,乃汾河之一源也。经殿坪山,流至城东,繇三岔庄、沙泉入于河。
251
麻子涧沟,在县西十五里。
252
祁连池在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上,清深不测,相传曰祁连池,魏言天池也。秀容第一领人。酋长尔朱新兴曾与子荣游池上,忽闻箫鼔音,谓荣曰:「古老相传,闻此音,皆至公辅,吾年老,暮当汝耳」。天池隶寜武,而北魏书》言池三所,则首弥莲,次燕京二池矣。
253
名源水,出芦芽山,明志在岢岚州北五十里,东南流入黄河。
254
大天涧,在芦芽山中。
255
小天涧在芦芽山中,竞爽大涧。北沟滩在芦芽山麓。
256
山西通志卷二十二
URN: ctp:ws66452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