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上

《卷四上》[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四川通志卷四上
3
城池
4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為斯民長,治久安之計,必有深溝髙壘,用奠金湯焉。蜀城肇自張儀,漢、唐、宋、元、明以來涖兹土者,疊為增繕疏浚,其制漸備至。
5
國朝統一六合,懷德為城,被澤為池,已無容設險而自固,然猶增置官守,鎖鑰維嚴。故諸屬城池,雖廣狹各異,要皆與山水相憑依,屹然樹一方保障,則仰崇墉之百雉。固知苞桑之繫,磐石之安,萬世於兹永賴矣。作《城池志》。
6
成都府:
7
秦惠王二十七年,張儀築大城,周十二里。隋時,楊秀附舊城西南二隅,增築少城,廣十里。唐僖宗時,髙駢築羅城,周二十五里,髙二丈六尺,外繞長堤二十六里。其後程戡、盧法原、王剛中、范成大先後修葺,明趙清,甃以磚石,陳懷復浚池隍,崇禎末圮。國朝康熙初,巡撫張德地、布政司郎廷相、按察司李翀霄、知府冀應熊、成都縣知縣張行、華陽縣知縣張暄,共捐貲重修髙三丈,厚一丈八尺,周二十二里三分,計四千一十四丈,垜口五千五百三十八,東西相距九里三分,南北相距七里七分,敵樓四。堆房十一門四,東迎暉,南江橋,西清逺,北大安,外環以池。雍正五年,巡撫憲德增修益固。
8
滿 城
9
在成都府城西,康熙五十七年建築城垣周四里五分,計八百一十一丈七尺三寸,髙一丈三尺八寸,門五大,東門、小東門、北門、南門、大城、西門、城樓四,共一十二間。每旗官街一條,披甲兵丁,小衚衕三條,八旗、官街共八條,兵丁、衚衕共三十三條。成都縣
10
華陽縣附郭
11
䨇流縣
12
唐、宋、元俱土城,明正德間,知縣王瓛因舊址增修周二里七分,計四百八十六丈。萬厯甲午,知縣杜方偉改砌磚城東西濶五十丈,門四。廣都保民雙江好義。萬厯,庚戌,知縣楊文林改北門於西北隅,曰開元以掘得開元錢因名,外環以壕。
13
溫江縣。
14
明成化間,知縣李棠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三里六分,計六百四十八丈。門五:昭化、阜成、廣安、永寧、進賢。正德中,知縣段善鑿池深八尺,濶一丈,崇禎十一年施之。炳於城之東南、西北各置譙樓一新津縣。
15
明成化間,知縣唐昭始築土城。正德間,知縣田穀包砌以石,髙丈餘,周二里七分,計四百八十六丈。池深一丈三尺,寛一丈五尺。門四。
16
金堂縣
17
明成化中,知縣王賔砌石城髙一丈七尺,周五里三分,計九百五十四丈。門四康逺、長寧、義安、永靖,外環以壕。
18
新都縣。
19
明正德初,知縣張寛、百户湯聘莘合砌石城髙一丈八尺,周九里三分,計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外浚深池,知縣韓奕以南門臨河,增置月城。
20
簡 州
21
明成化間,知州張翔砌石城。正德中,知州王良增修,髙一丈八尺,周四里三分,計七百七十四丈。門四。
22
國朝康熙四年,知州王孫盛補修崇慶州。
23
明成化中,知州周尚文始築土城,髙一丈五尺,周九里三分,計一千六百七十四丈,上覆瓦門四。國朝康熙六年,知州藺開禧修葺。
24
郫 縣
25
明天順間,知縣唐節築土城。成化初,知縣錢淵增修髙一丈五尺,周八里三分,計一千四百九十四丈,闢門四,各置樓。正德間,知縣李時暢重修灌。 縣
26
舊無城,明洪武中築土為牆。𢎞治中,知縣胡光包砌以石,髙一丈六尺,周八里,計一千四百四十丈。樓四省耕閲,清懐逺拱極門四,宣化導江,宣威鎮安。
27
國朝康熙五年,知縣馬機補修崇寧縣。
28
舊土城,明正德間,經厯李琰增牆浚壕,城髙一丈一尺,周三里三分,計五百九十四丈。
29
新繁縣
30
明正德間,知縣周鸞始築土城,髙一丈五尺,周六里七分,計一千二百零六丈。門四池,濶一丈,深五尺。嘉靖中,知縣劉體仁改砌以磚。
31
國朝康熙五十七年,知縣劉廷錫重修四門樓,春暉、陽亨、秋登、純德。
32
漢 州
33
明天順中,知州李鼎、州判王瑛始築土城。正德間,僉事郝綰用石包砌髙一丈八尺,周九里七分,計一千八百四十六丈。門四池,深濶各一丈。
34
什邡縣
35
明正德八年,知縣王選砌石城髙一丈八尺,濶一丈,周三里九分,計七百零二丈,門四外,環以壕彭。 縣
36
明天順間,知縣侯福始築土城,髙一丈五尺,周四里四分,計七百九十二丈,門四朝,京鎮逺文化、武威,成化初,知縣李能重修浚壕,築堤繞城。
37
重慶府:
38
明洪武初,指揮戴鼎因舊址修砌石,城髙十丈,周十二里六分,計二千二百六十八丈,環江為池門十七九,開八閉,俗以為九宫八卦之形,朝天翠微通逺,金湯定逺,南紀鳯凰,金字仁和,太平出奇,大安、臨江,洪崖、干斯、福興、東水,明末圮。
39
國朝康熙二年,總督李國英補築完固巴。 縣附郭
40
江津縣
41
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砌石城,髙一丈八尺,周五里六分,計一千零八丈。昔門九迎恩通市,嘉、會、臨江、德威、東阜、西鎮、南安、北固,今止開四門。
42
長壽縣。
43
舊土城,明天順中知縣時順修築,外環以壕。永川縣。
44
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知縣劉鳯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二里二分,計三百九十六丈。門六:仁、惠、義、正、阜、民、嘉、惠、文明、武德。
45
壁山縣
46
明成化中,知縣張本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三里八分,計六百八十四丈。門四,迎恩臨髙,拱秀演,武明末圮。
47
國朝康熙初,歸併永川。雍正八年,復設城,亦重修榮昌縣。
48
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知縣覃琳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五里五分,計九百九十丈。門四:南和、東泰,西寧、北謐,外環以壕。
49
大足縣。
50
明天順中,知縣趙恕砌石城。成化中,同知莫琚重修,髙一丈二尺,周四里八分,計八百六十四丈。門四:昌、寧昌、泰昌、孚昌、靖。嘉靖中,知縣袁衍四。增修改四門,曰:迎曦,送夕來,薰拱極。
51
綦江縣
52
明成化中,主簿宋璧砌石,城髙一丈一尺,周二里七分,計四百八十六丈,門四迎恩,偃武、柔逺、永川,明末圮。
53
國朝康熙八年,知縣李秉直重修南川縣。
54
明成化中,知縣劉斐始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門四。
55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重修黔江縣。
56
明洪武中,知縣盧祥砌石城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門四領,夷望京、宣化、柔逺,外環以壕,明末圮。
57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修葺,合。 州
58
明成化中,知州唐珣砌石城髙一丈七尺,周一十六里二分,計二千九百一十六丈,門十二。迎暉廣濟、安遠、望江、洛陽,演武修文觀,德阜民、瑞應、會江迎恩。萬厯三年,知州史修移治瑞應山麓門八銅梁縣。
59
明天順中,始砌石城。成化中,同知莫琚重修髙一丈三尺,周六里六分,計一千一百八十八丈。門四,慶、元、慶、會、慶、平、慶成,明末圮。
60
國朝康熙初,併入合州。康熙六十一年復設縣,今併安居縣入焉。城亦重修。
61
定逺縣:
62
舊城崩於江,明嘉靖三十年,知縣胡濂遷今治,甃築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三里七分,計六百六十六丈。門四:文明、武勝、朝陽、延景。
63
忠 州
64
明洪武中,修砌石城,髙二丈,周五里三分,計九百五十四丈。門五修文,修政懷忠,懷賔賦清。
65
酆都縣
66
明天順中,知縣柴廣砌石城。𢎞治中,知縣李毅重修,髙二丈,周三里三分,計五百九十四丈。門五,宣化、迎恩,會川、陽和屢豐。
67
墊江縣
68
明成化初,知縣楊端砌石城髙一丈九尺,周五里五分,計九百九十丈。門四人:和、大定、太平、永安、涪。 州
69
明成化初,砌石城髙一丈三尺,周四里,計七百二十丈。門五。
70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修葺彭水縣。
71
明嘉靖三十一年,砌石城髙一丈二尺,周二里,計三百六十丈。門五:朝陽迎薰映暉。北極東北曰小東門外,環以壕。
72
保寧府:
73
漢劉璋築土城後,張桓侯增修。元末明玉珍重築,仍土城。明洪武四年,千户滕貴即舊址增拓,內外俱甃以石,髙一丈六尺,周九里三分,計一千六百七十四丈。門四:富春、錦屏、澄清、威德、成化間,指揮田、儀建四樓。
74
閬中縣附郭
75
蒼溪縣。
76
明成化中,知縣朱敬始築土城。正德間,主簿唐賢包砌以石,髙一丈五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門四:迎旭通濟,觀瀾親賢。
77
南部縣。
78
舊無城,明成化中,知縣蔣矩樹木為柵,累石為門。萬厯中,知縣饒一中改砌石,城髙一丈八尺,周二里七分,計四百八十六丈。門三靈雲跨黽,狀元廣元縣。
79
明洪武三十一年設利州衞,始築城砌,以石髙二丈,周九里,計一千六百二十丈,門五賔陽,久閑南鎮,川西臨清,北清逺懷羌。
80
昭化縣。
81
舊土城,明天順間築,正德中,包砌以石,髙一丈一尺,周二里七分,計四百八十六丈。門四。
82
巴 州
83
舊土城,明成化間州判唐平知縣王成包,砌以石,髙一丈二尺,周四里,計七百二十丈,池深廣一丈二尺,門四有樓。正德中,參議胡鳯增修,崇禎末,圮國朝,康熙初年復修。
84
通江縣。
85
明洪武初,知縣樂韶壘石立柵,成化中,知縣毛鳯始築土城。正德六年,通判王斐包砌以石,髙一丈七尺,周四里,計七百二十丈,門三,靖武、永安、朝鳯,明末圮。
86
國朝康熙元年,知縣王保釐重修南江縣。
87
明正德間,知縣沈鏞始砌石城,髙一丈一尺,周二里三分,計四百一十四丈,池深一丈,廣二丈。東、西、南三門,明末圮。
88
國朝康熙初年復修。
89
劒。 州
90
明洪武初,列柵為障。成化中,知州唐孟璋始築土城。正德十三年,知州李璧包砌以石髙一丈,周二里,計三百六十丈,門五劒,閣武建鶴鳴。漢陽立馬,並舊南門為六。
91
順慶府:
92
明洪武初,自北津渡遷城於今治。成化初,增擴之,甃以磚石,髙一丈二尺,周九里七分,計一千八百四十六丈。門八:景、和來、薰阜、成陽,復小東,小南,小西,小北。崇禎末圮。
93
國朝康熙初,知府李民聖重修。五十年,江漲城圮,知縣張宿焜補修。
94
南充縣附郭
95
西充縣。
96
明天順間,知縣張貴始築土城。成化間,知縣柳金包砌以石髙一丈,周七里,計一千二百六十丈。門四,進賢、大安、僊林、恩光。
97
蓬 州
98
明天順間,州判李懋築牆樹柵。𢎞治間,知縣畢宗賢、同知段普甃以磚石,髙一丈,周四里,計七百二十丈。門四:蓬萊、鳯山、龍溪、五馬。
99
營山縣
100
明成化中,知縣李林始築土城。正德間,知縣嚴傑包砌以石髙一丈,周四里九分,計八百八十二丈,池廣一丈。門四:東秩臨清,西城覽秀。
101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知縣張玉璘重修儀隴縣。
102
明成化初,知縣胡睿築土城於金城山頂。正德間,知縣利本堅遷城,於山下平溪包砌以石,髙一丈五尺,周九分一釐,計一百六十丈有奇。門四:東作西成,迎恩朝闕。
103
廣安州
104
舊無城,明初豎木為柵,依山為牆。成化間,始築城,甃以磚,石髙一丈二尺,周六里,計一千八十丈。門四:柔安、鎮安、清安、寧安。
105
渠 
106
明成化間,知縣朱鳯始築土城。正德間,知縣甘澤包砌以石髙一丈,周三里七分,計六百六十六丈。門四,各覆以樓,外環以壕。
107
大竹縣
108
明成化初,知縣李旻始砌石城,髙一丈,周二里四分,計四百三十二丈。門四通,濟通賢,通渠通達,明末圮。
109
國朝康熙六年,知縣俞宣琅重修岳池縣。
110
明天順間,知縣陳琳始築土城。成化初,典史馬貴甃以石。正德中,知縣孫翰重修,髙九尺,周三里七分,計六百六十六丈。門四:迎暉、景安、來薰、永安、鄰水縣。
111
明成化間,知縣于福削山砌石為城,髙一丈五尺,周四里,計七百二十丈。門四:迎陽、永寧、鎮安安慶、明末圮。
112
國朝康熙四十三年,知縣徐枝芳重修,更建四樓,曰發育、迎陽、金馬、星拱。
113
叙州府:
114
唐德宗時,韋臯開都督府於三江口,創建土城,會昌中,因馬湖江水蕩圮,徙築江北。宋末,安撫郭漢傑移治登、髙山。元至元中,復城於三江口,即今治。明洪武初,增築外城,包砌以磚,髙二丈七尺,厚一丈八尺,周六里,計一千八十丈。門六:麗陽合江,建南七星文星,武安東南,以大江、馬湖二江為天塹,西北鑿壕,廣五丈,深一丈五尺。
115
宜賔縣附郭
116
南溪縣。
117
明天順中,知縣鄧壽椿始砌石,城髙一丈二尺,周五里,計九百丈。門七縣前大江後小河東西北。池深一丈,廣二丈。
118
富順縣。
119
宋、元舊有土城,明天順間甃以磚石,髙一丈八尺,周二里一分,計三百七十六丈。門六。
120
長寧縣。
121
宋宼瑊築土城。明成化間,知府王良美甃以石髙一丈六尺,周六里,計一千零八十丈,門四,外環以壕。
122
隆昌縣。
123
明隆慶間,知府張世印砌石城髙一丈八尺,周四里三分,計七百七十四丈。門四。
124
慶符縣。
125
明成化初,知縣詹文築土城後,知縣黄瓚甃以磚,石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池深一丈,門四。
126
髙 縣
127
明景泰初,築土城。成化間甃以石,髙一丈五尺,周二里,計三百六十丈。門四。
128
筠連縣
129
明景泰初,建土城。成化二年,知縣翁冕甃以石髙八尺,周一里六分,計二百六十八丈,池深一丈,門四,明末圯。
130
國朝康熙八年,知縣孫如芝重修珙。 縣
131
明天順八年,知縣曹棠始砌石,城髙一丈,周二里,計三百六十丈。門四。
132
興文縣
133
宋趙遹征蠻,常駐兵於此,築土城。明洪武中甃以石,髙一丈,周一里五分,計二百七十丈。門四屏山縣。
134
縣城即馬湖府治。明隆慶間,知府張世印甃以磚石,髙一丈八尺,周二里,計三百六十丈。門五,東、西、北各一,南二。
135
建武㕔。
136
明萬厯三年,始砌石城,髙一丈三尺,周二里六分有奇,計四百七十三丈。東、南、北三門。
137
直●叙永㕔。
138
明洪武五年,指揮楊廣率宣撫禄肇築城二水,合流城中,故分東西二城:東城為敘永㕔,治周二里四分五釐,計四百四十一丈,髙一丈八尺,廣二丈,垜九百三十四。城樓二水關:一。西城為永寧縣,治周三里七分有奇,計六百六十六丈,髙一丈八尺,廣二丈,垜一千一百八十一,城樓五,水關二,東西二城共七門,賔陽、洪化、觀瀾、承恩、聚寳、武成、康樂、永寧縣附郭
139
直●雷波衛。
140
國朝雍正八年,委潼川州知州徐遵義,總理,順慶府同知、管臚𫝊、宜、賔縣知縣許王謨監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三分,計五百九十四丈。門四,各置以樓。
141
螂守禦所。
142
國朝雍正八年,委潼川州知州徐遵義、總理叙州府通判翟燕詒、屏山縣知縣馮又興監築。土城髙一丈一尺,周二里七分,計四百八十六丈。門四䕫州府。
143
明初,樹柵為城。成化十年,郡守吕晟始砌以石,髙一丈八尺,周五里四分,計九百七十二丈。門五:薰德時,阜賔陽,來威肅成。北倚大山,東西南阻水為池。
144
奉節縣附郭
145
大寧縣。
146
明正德初,砌石城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門四:陽和、安平、永清、振武。
147
巫山縣
148
舊土城,明正德中知縣唐書甃以石,髙一丈四尺,周三里二分,計五百七十六丈。萬厯初,知縣趙時鳯重修,增髙二尺五寸,門四:叢秀巫山,會仙陽臺、雲陽縣。
149
舊土城,明正德間知縣梅寧甃以石,髙一丈四尺,周八里三分,計一千四百九十四丈。門四:朝宗大壯,南薰、咸和。
150
梁山縣
151
舊土城,明成化間知縣呉班甃以石,髙一丈四尺,周九百九十餘丈。正德初,減去五十餘丈,增髙六尺,以便防守。今周五里二分,計九百三十六丈。門四:樂善、豐勝、安樂、永安。
152
新寧縣。
153
舊土城,成化間知縣茹玉甃以石。正德初,知縣王良復增堞濬壕,髙一丈三尺,周二里一分,計三百七十八丈。門四:龍勝、珠、明河清寳潤。
154
萬。 縣
155
舊土城,明成化二十二年,知縣龍濟甃以石,髙一丈二尺,周五里,計九百丈。正德六年,知縣孫讓增髙五尺,門三會府,會江會省。
156
開。 縣
157
舊土城明成化中,甃以石,髙一丈二尺,周二里,計三百六十丈。正德六年,署縣訓導楊文建樓濬池深廣一丈。門四:望僊、瑞石、畱陽、盛山。
158
建始縣。
159
舊土城,明正德七年,知府呉潛行縣甃以石髙一丈二尺,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門四聳,基添禄、崇碧望陽,外環以壕。
160
龍安府:
161
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州薛繼賢移青州舊城,於今治,周以木柵,宣德五年,知州薛忠義奏作磚城,髙一丈八尺,周九里三分,計一千六百七十四丈,門四迎暉,清平通逺,拱宸外環,以壕東闗,設迎恩樓,西闗,設鎮羌樓。
162
平武縣附郭
163
江油縣。
164
明天順六年,典史姜綱始築土城,正徳中,同知段溥始甃以石,髙一丈五尺,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明末圯。
165
國朝雍正元年,知縣彭阯修築石泉縣。
166
宋紹興中,知縣魏禧奏築土城,明天順中,知縣席貴始砌以石髙一丈五尺,周四里三分,計七百七十四丈,池深五尺,廣三尺,門三阜民鎮逺𢎞文彰明縣。
167
明成化初,縣丞邱顒始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一里八分,計三百三十四丈,池深四尺,門三。
168
松潘衞。
169
明洪武十七年,砌石城髙二丈六尺,周九里七分,計一千七百四十六丈。門五:東南係平地,西北山岡大江貫其中。城南有外城周二里,髙一丈八尺,東、西、南各一門。
170
疊溪營。
171
明景泰初,築土城,髙二丈五尺,周七里三分,計一千三百一十四丈,門三。
172
平番營。
173
明萬厯間砌石城。
174
國朝雍正七年重修,髙一丈八尺,周一里八分有奇,計三百四十五丈。門四。
175
漳臘營。
176
明萬厯間砌石城。
177
國朝雍正七年重修,髙一丈八尺五寸,周一里一分有奇,計三百零九丈。門二。
178
小河營。
179
建置無考。石城髙二丈八尺九寸,周二里七分有奇,計四百九十八丈零四尺七寸,門四。
180
南 坪
181
國朝雍正七年,巴州知州呉赫監築土城髙一丈五尺,周一里五分有奇,計二百七十丈。東、南、北三門,西倚山,東阻河,南北月城,各十五丈。
182
會龍關。
183
國朝雍正七年,巴州知州呉赫監築土城,髙一丈四尺,周不及一里,計一百四十丈。東西二門,上建城樓各一。
184
隆康關。
185
國朝雍正七年,巴州知州呉赫監築土城,髙一丈四尺,周不及一里,計一百四十丈。南北二門,各置以樓。
186
寧逺府。
187
即建昌衞明洪武中建土城,宣德二年甃以磚石髙三丈,周九里三分,計一千六百七十四丈。門四:安定、建平、大通、寧逺。
188
西昌縣附郭
189
會理州
190
舊會川衞,明洪武間築土城,永樂初,指揮李毅包砌以石髙二丈三尺,周七里三分,計一千三百一十四丈,壕濶一丈,門四。
191
冕寧縣。
192
舊寧番衞,明洪武中築土城,永樂三年,指揮李信包砌,以石髙二丈,周六里一分,計一千零九十八丈,壕濶三丈。門四:寅賔,平夷、寧逺、鎮安。
193
鹽源縣。
194
舊鹽井衞:明洪武初,始築土城。二十五年,指揮李華用石包砌髙二丈五尺,周四里有奇,計七百四十五丈。池深三尺,廣二丈五尺。門四:崇仁、正、義、廣禮、順、智。
195
越巂衞。
196
明洪武初,築土城。永樂初,指揮李毅包砌以石,髙二丈五尺,周七里一分,計一千二百七十八丈,壕濶三丈,門四。
197
迷易所。
198
城燬故址尚存。
199
德昌所。
200
城周三里,故址尚存。
201
鹽中左所。
202
即河西地土城微,有故址靖逺營。
203
國朝雍正六年,大邑縣知縣徐坦監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一分一釐,計五百六十丈。門四。
204
熱水營。
205
國朝雍正八年,寧逺府經厯徐騰蛟、䕫州府經厯米璘監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二里一分一釐,計三百八十三丈。
206
柏香營。
207
國朝雍正八年,重慶府通判韓國衡監築。土城髙一丈,周一里九分八釐,計三百五十九丈。南北二門,會鹽營。
208
國朝雍正八年,鹽源縣知縣何源溥監築。土城髙八尺,周一里三分有奇,計二百四十丈。門四。
209
寧越營。
210
國朝雍正八年,越巂營守備金德昭監築。土城髙八尺,周五分有奇,計一百丈,門二。
211
木托營。
212
國朝雍正八年,榮昌縣知縣朱時冕監築。土城髙八尺,周二里一分有奇,計三百八十三丈。門三。
213
永定營。
214
國朝雍正八年,順慶府通判宋勤業、迷易所千總崔大勲監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二里五分二釐,計四百五十三丈六尺,門四。
215
雅州府:
216
明洪武初,千戸余子正修砌石城,髙二丈五尺,周五里,計九百丈。池深一丈,廣八尺。門四。明德鎮戍,威恩迎恩。
217
雅安縣附郭
218
名山縣。
219
舊土城,明正統間始築。嘉靖時,知縣范元愷增修。明末圯。
220
國朝康熙三年,知縣李應宗重築,甃以石,髙一丈七尺,周四里七分,計八百四十六丈。雍正元年,知縣徐元禧重修門四:青雲畱青,上清月華。
221
榮經縣
222
明成化中,知縣陳經始築土城,髙一丈,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東、西南三門,皆有樓西北隅,開小北門,以便樵汲。
223
蘆山縣
224
漢姜維築土城,周二里,明成化中,典史汪浩擴之,髙一丈六尺,周五里,計九百丈,外環以壕。
225
天全州
226
舊有石城,明洪武中盛茂修,周三里三分有奇,計六百丈,門四。
227
清溪縣。
228
唐韋臯築土城,明初,因故址甃以石,髙二丈五尺,周九里七分,計一千七百四十六丈。門四。
229
大渡河守禦所。
230
唐韋臯築土城,明洪武間,千戸朱正始砌以石門四。東西二壕,深二丈四尺。
231
打箭爐。
232
國朝雍正八年,安設阜和營倚山,修砌石城,計一百四十五丈。門五。
233
裡 塘
234
國朝雍正三年,巡撫王景灝具題:委南部縣知縣曹源邠專督遂寧縣知縣盧佐斌協理,建築城垣。
235
巴塘吹音:
236
國朝雍正三年,巡撫王景灝具題委眉州知州馬世煓專督州判李喬林協理,建築城垣。
237
噶達城。
238
國朝雍正三年,巡撫王景灝具題委雅州知州楊文彬專督天全州經厯,佟世祈協理建築城垣。
239
直隸嘉定州雍正十二年,陞為府
240
宋開禧中,故城西北倚山,東南臨江。後江水侵齧,城壞,明正統中,障以木柵。成化間,魏翰桿以石堤。正德十三年,胡凖於城東南二面掘地甃石,深厚皆八尺餘,皆編柏為柵,䕶石始稱堅完。嘉靖二年,知州李輔增修西北一隅,又於水城增崇雉堞。國朝康熙四年,上南道張能鱗、知州髙仰崑,重修髙一丈六尺,周十一里有奇,計一千九百八十餘丈。門十會江涵春,福泉迎恩,瞻峩來薰,望洋育賢,崇明麗正。
241
峩眉縣。
242
舊土城,明正德七年僉事盧翊始甃以石,髙一丈,周八里,計一千四百四十丈,外環以壕。十一年,知縣呉廷璧增修髙一丈八尺。嘉靖十九年,於南北兩隅增闢二門,共為六門。崇禎末圮。
243
國朝康熙三年修葺。
244
洪雅縣。
245
明成化十九年,知縣王讓築土城。正德八年,知縣楊麟包砌以石髙二丈,周五里八分,計一千零四十四丈,外環以壕。崇禎末圮。
246
國朝康熙三年,重修門六:大生迎薰,懷美承恩,觀成連雲。雍正七年,增葺城樓。
247
夾江縣
248
舊土城,明正德中,包砌以石,髙二丈,周五里,計九百丈。門五,崇禎末圯。
249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後為水,齧知縣孫調鼎補葺。
250
犍為縣
251
明洪武初,縣丞陳興始築土城,正德中,知縣李文璧包砌以石髙一丈三尺,周四里四分,計七百九十二丈,壕濶五尺,門九,東南近江,毎嵗衝塌。嘉靖二十六年,累石為堤,崇禎十一年重修,後經冦傾圯。
252
國朝康熙二十五年,修葺完固榮。 縣
253
舊城,宋初築,紹熙中,增修二千五百五十丈、門五明。成化二十一年,知縣鮑珪以舊城遼濶,改築周七里有奇,後以南門圮,復減築髙一丈八尺,周五里五分有奇,計九百九十餘丈,仍為五門。嘉靖三十三年,增髙五尺。
254
威逺縣。
255
明正德間,始砌石,城髙一丈八尺,周一里有奇,計一百八十二丈。門四。
256
直隸眉州。
257
城本唐、宋故址,明成化十七年,知州許仁甃以石髙二丈一尺,周十里三分,計一千八百五十四丈。門四。
258
丹稜縣。
259
明成化中,知縣楊昺築土城。正德間,僉事盧翊、知縣劉臣包砌以石,髙一丈六尺,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門四阜成、文明、武備迎曦。
260
青神縣
261
明天順間,知縣任廣、鄭瓉相繼築土城。正德初,知縣曾鼐增修。嘉靖初,楊麒包砌以石,髙一丈,周五里四分,計九百七十二丈。門四,青陽聚奎,麟西鴻化,外環以壕。
262
彭山縣
263
明成化中,知縣樊瑾築土城。正德間,僉事盧翊包砌以石髙一丈一尺,周六里,計一千八十丈。門四:濯陽、望眉,臨卭、通津,外環以壕。
264
直隸卭州。
265
明成化中,知縣姚□築土城,正徳十六年,知州李廷詔改甃以石,髙二丈,周七里七分,計一千三百八十六丈,門四有樓,明末圮。
266
國朝康熙三十二年,知州戚延裔修築完固大邑縣。
267
明正統初,知縣馮泰築土城。正德中,僉事盧翊包砌以石,髙一丈二尺,周八里,計一千四百四十丈。門四,外環以壕。
268
蒲江縣
269
明天順間,知州熊祥築土城。正德中,僉事盧翊包砌以石髙一丈二尺,周三里三分,計五百九十四丈。門四,外環以壕。
270
直●潼川州雍正十二年,陞為府
271
明天順間,知州譚道生因舊址修砌石,城髙一丈六尺,周九里,計一千六百二十丈。門四環城有池濶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於中,歳久湮廢,知州錢輪重加疏鑿,又於城東築堤三十餘丈。嘉靖中,知州趙德宏砌堤以石植栁萬株於外。
272
射洪縣。
273
明天順初,典史廖斌築土城。成化二十一年,知縣郭鏜甃以石髙一丈五尺,周五里,計九百丈。門四,觀瀾、宗海、覽秀迎恩。隆慶中,知縣李猷重修,外環以壕。
274
鹽亭縣。
275
明成化初,知縣李惟中築土城。正德中,知縣胡進律甃以石髙一丈七尺,周二里六分,計四百六十八丈。門四:東臨瀰江,西南、北塹土為池。
276
中江縣。
277
明天順八年,知縣譚敏砌石,城髙一丈六尺,周七里,計一千二百六十丈。西南瀕江,東北浚壕。𢎞治中,知縣劉安增立小西門,共五門,賔陽正觀,迎恩永鎮近民。
278
遂寧縣。
279
舊土城,明天順間,典史吳讓甃以碎石,正德間重修,易以巨石,髙一丈五尺,周十里,計一千八百丈。嘉靖中,增髙三尺,門四:望鶴、登龍、玉堂、金馬、蓬溪縣。
280
明成化初,知縣楊珙築土城於河北。正德六年,知縣馮本遷築溪南。嘉靖二十一年,知縣陳養正重修,增廣百餘步,髙一丈七尺,周五里,計九百丈。門四:賔陽,南薰,西城,拱辰。
281
安岳縣。
282
明成化初,築土城。正德七年,知縣利本堅包,砌以石髙一丈八尺,周一里,計一百八十丈。門四:臨溪、嚮朗、望山、拱辰。
283
樂至縣
284
明正德五年,知縣汪岷築土城。八年,知縣王聰甃以石,髙一丈二尺,周一里有奇,計一百九十丈。環城有池門四:迎恩演武、修文朝京。
285
直●,瀘州。
286
宋政和中,孫羲叟為帥,始築土城。明洪武初,歸附,都指揮馬葉望奏開衞治,令指揮皇甫霖仍舊址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六里九分,計一千二百四十二丈。𢎞治初,兵備羅安、知州何綸建置城樓,門四寅,賔旗遠拱、極寳城。萬厯中,增闢東南、西南二門,曰會津、凝光。
287
江安縣。
288
宋嘉泰中,知縣趙邁築土城。明成化初,縣丞李英因舊址甃築,以石髙一丈五尺,周六里,計一千八十丈。門六。有小西門,小北門外環以壕。
289
合江縣
290
明天順間,知縣張瑾築土城,成化中,知縣黄瓚包砌以石,𢎞治中,副使羅安増修門樓,正德中,知縣朱銑重修,髙一丈二尺,周一里八分,計三百二十四丈,門五,明末圮。
291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謝旗重修。閉小西門、納谿縣。
292
明天順間,知縣張瑾築土城。成化間,知縣黄瓚包砌以石,髙一丈二尺,周一里七分,計三百零六丈。門四,𢎞治中,副使羅安增修門樓。
293
國朝康熙五十一年,知縣蔡璉補葺直𨽻資州。
294
西魏時築土城,唐韋臯、宋余玠各增修,髙一丈六尺,周四里九分,計八百八十二丈。門九,崇禎末圮。國朝康熙初,知縣劉振基補修,外環以壕。
295
資陽縣。
296
明成化間,知縣郭方、王澄相繼修築土城,髙一丈五尺,周八里一分,計一千四百五十八丈。門四:臨津、通衢、慶明、環秀,外環以壕。
297
內江縣。
298
明成化初,知縣謝熙砌石城髙一丈七尺,周九里三分,計一千六百七十四丈。門八朝:東鎮,西向南拱,北觀瀾,通川,景陽、臨清,崇禎末圮。
299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習全史重修,外環以壕仁壽縣。
300
四面皆山,厯代無城。明正德七年,巡道僉事郝綰巡視東西南三面稍平,令砌石城三百餘丈,尋圮。今止有石牆七十五丈,髙一丈五尺,門一。
301
井硏縣
302
明成化初,知縣宋鑑、周鈞始築土城。𢎞治間,主簿李紹祖以石包砌髙一丈五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門四啓:東鎮、南寧、西拱、北。正德間,知縣裴文錦於西北增修門一,曰望江,外環以壕直𨽻綿州。
303
宋時,推官歐陽觀築土城,成化初,知州甯鴻包砌以石髙一丈八尺,濶一丈一尺,周九里有奇,計一千六百餘丈,門四上各有樓,明末圮。
304
國朝初年,補葺少固,後因水潰,東北二門衝塌,㡬半德陽縣。
305
明天順初,典史朱紀及正德間知縣姚瑛相繼修砌石城,髙一丈六尺,周七里三分,計一千三百一十四丈,壕濶一丈。門五:旌陽、孝泉、廣居、迎恩、西城、羅江縣。
306
明成化初,知縣盛昶築土城。正德中,知縣陳堯臣包砌以石,髙一丈五尺,周四里三分,計七百七十四丈,門四。
307
安 縣
308
明成化初,知縣蕭光甫始砌石,城髙一丈八尺,濶一丈一尺,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門四資陽、安仁,臨江定逺,上各有樓,池深廣各一丈。
309
綿竹縣。
310
明天順初,砌石,城髙一丈八尺,周三里九分,計七百零二丈。正德間,知縣邢大經補修,增小西門為五門,各豎岑樓。
311
梓潼縣
312
明成化中,知縣關貴砌石城。正德間,知縣王賔重修,髙一丈五尺,周三里二分,計五百七十六丈。門四。
313
直●茂州
314
宋時築土城,元因之。明洪武初,指揮僉事楚華等因舊址重修,易以磚石,髙三丈六尺,周三里七分,計六百六十六丈,門四。成化中,巡撫張瓉始修外城。𢎞治六年,叅將房驥於東北二面鑿壕濶三丈,深如之。巡撫謝士元復砌外城,以石髙一丈六尺,周五里,計九百丈,增東、西二門。嘉靖中重修,崇禎末圯。
315
國朝康熙六年修築。五十六年,保寧府通判王廷玨重修,髙二丈七尺,周四里,計七百二十丈,垜口一千零三十九門,四俱有樓。
316
保 縣
317
明洪武間,將軍丁玉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東西二門有樓。
318
汶川縣
319
明正德七年,知縣李明始砌石,城髙一丈六尺,周不及一里,計一百四十二丈。門二。
320
直●,達州。
321
明,成化二十一年,築土城。𢎞治中,始甃磚,石髙一丈五尺,周三里五分,計六百三十丈。門五,進賢、正南、錦川、夕陽、鳯山。
322
東鄉縣。
323
明成化十九年,知縣呉信築土城,叅政謝士元復增其制,知縣倪洪砌石加以樓櫓。正德五年,都憲林俊又擴之。髙一丈二尺,周三里,計五百四十丈。門五:東定、西勝、南寧,北固、迎薰,外環以壕。
324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知縣張琦修葺増置城樓。雍正六年,知縣馮長發復修。
325
太平縣
326
明正德十年,知縣董璧始築土城,髙一丈二尺,周一里有奇,計三百三十四丈。門四,迎恩來薰,回照鎮邊。
327
四川通志巻四上
URN: ctp:ws68332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