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古經解鈎沉》卷二十九
3
長洲余蕭客撰。
4
《爾雅》中。
5
釋器
6
盎謂之缶。
7
缶,瓦器孫注詩疏七之一
8
康瓠謂之甈。
9
大瓠,瓢也,李注《文選注:六十
10
斪斸謂之「定」。
11
斪,斸鉏也。一名定,《舍人注》《齊民要術》一。 鋤也,李注詩疏十九之二
12
《九罭》,魚罔也」。
13
魚所入有九囊也,孫注》六書故三十一。嫠婦之笱謂之罶。
14
罶曲,梁也。其功易,故謂之寡婦之笱同詩疏九之四篧謂之罩。
15
篧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李注詩疏十之一,槮謂之涔。
16
以米投水中養魚為涔也。舍人注御覧八百三十四鳥罟謂之羅。
17
鳥飛張網以羅之李注詩疏四之一,兎罟謂之置。
18
兎,自作徑,路張置捕之也同。詩疏一之三。舍人注御覧八百三十
19
彘罟謂之羉。
20
彘剛惡齕人,故張網以羅之也。舍人注同前,覆車也。
21
覆車是兩轅網孫注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三。大版謂之業。
22
業所以飾栒刻版,捷業如鋸齒也同《詩疏十六之五,繩之謂之縮之。
23
繩束築板,謂之「縮同詩疏十六之二。卣
24
鬯之罇也,李注宋本《春秋》,疏十三。小罍謂之坎。
25
酒罇也,孫注詩疏十三之一
26
黼領謂之襮。
27
繡刺,黼文以褗領同《毛詩》李黄集解十二衣背謂之襟。
28
衣背衣領之《襟李注》詩疏四之四 襟,交領也。孫注讀詩記八
29
六書故三十一。
30
執衽謂之袺。
31
持衣,上衽同。
32
扱衽謂之襭」。
33
扱衣上衽於帶,李注並詩疏一之三,衣蔽前。
34
衣,蔽膝也,同詩疏十五之二
35
婦人之褘。
36
褘帨,巾也。孫《注》詩疏八之二
37
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笰。
38
謂輿前以革為車飾曰鞎。茀車,後戶名也,李注「竹前謂之禦。
39
竹前謂編竹,當車前以擁蔽,名之曰禦,禦止也。同禦,以簟為車飾也。孫《注》並詩疏五之二」。肉曰:「脫之」。
40
肉去其骨,曰「脫李注。朱校宋本《禮記》疏三十八。魚曰斮之」。
41
斮,砍也,樊《注》書疏十一,《公羊》疏十七。 作之魚骨,小無所去。李注朱校宋本《禮記》疏三十八
42
肉,謂之醢。
43
以肉作醬,曰醢李注詩疏十七之二。圜弇,上謂之鼒。
44
鼎斂上而小口者,孫注詩疏十九之四。鬵,鉹也。
45
關東人謂甑為「鬵」,涼州人謂甑為鉹同,《通鑑》音注五十五。一羽謂之箴。
46
蓋誤同。 凡物數無不從一為始,以《爾雅》不失《周官》,未為得也。郭璞《音義》並釋文》二十九,木謂之虡。
47
虡栒之植,所以懸鐘磬也。孫注詩疏十六之五。白蓋謂之苫。
48
編菅茅以覆屋,曰苫李」注《經典釋文》二十。 白蓋,茅苫也,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二
49
金鏃
50
以金為箭鏃李注。史記:索隠十六。弓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
51
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弭同宋本《春秋疏》十二,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孫注詩疏九之
52
肉倍好。
53
邉,肉大。其孔小也。李注宋本春秋疏》三十二,好倍肉。
54
其孔大邉肉小也同宋本春秋疏》二十九,肉好若一謂之環」。
55
其孔及邉肉大小適等曰環同宋本春秋疏》三十二。三染謂之纁。
56
三染其色巳成為絳纁,絳一名也。李注書疏六青謂之葱,黑謂之黝」。
57
黝青黒,葱則青之異色孫注朱校宋本《禮記》疏四十簀謂之笫。
58
牀也。《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四
59
卣,中尊也。
60
罇、彝為上,罍為卣,居中也同宋本《春秋》疏十三。《釋樂》:
61
宫。
62
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劉歆商。
63
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同。
64
65
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同。
66
徴。
67
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同。
68
69
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同並釋文二十九,大瑟謂之灑。
70
音之布告,如埽灑孫注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三 音之變布,如灑出同。《禮疏》十六
71
大琴謂之離。
72
聲留離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73
大笙,音聲衆而髙也,小者音相和也。舍人注御覧五百八十。 巢、髙、大和小笙孫注《儀禮》疏五」。。大篪謂之沂。
74
大篪,其聲悲沂鏘然也。《詩》云:「仲氏,吹篪也。舍人注御覧五百八十。 篪聲,悲沂悲也,李注釋文二十九,大鐘謂之鏞。
75
大鐘,音聲,大鏞,大也同。 鏞,深長之聲,孫注並書疏五。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大管聲髙大,故曰簥者,髙也,中者,聲相宻,故曰篞。篞,宻也。小者,聲音清妙也。舍人注御覧五百八十。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76
仲其聲適,仲呂也。小者,形聲細小,曰箹也同同前。徒擊鼓謂之咢。
77
聲驚咢也。孫《注》詩疏十七之二
78
釋天:
79
穹蒼。蒼天也。
80
古詩人質仰觀天形,穹隆而髙,其色蒼蒼,故曰穹蒼李注詩疏四之一,文選注》二十七。春為蒼天。
81
春萬物始生,其色蒼蒼,故曰蒼天同。
82
夏為昊天。
83
夏,萬物盛壯,其氣昊大,故曰昊天同。
84
秋為「旻天」。
85
秋,萬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同」。
86
冬為上天。
87
冬,隂氣在上,萬物伏藏,故曰上天同並詩疏四之一。 冬,天藏物物伏於下,天清於上孫注御覧二十六。夏為朱明。
88
夏氣赤而光明同宋本御覧二十一。夏為長嬴。
89
萬物各𤼵生,長也。《李注釋文二十九,穀不熟,為饑。
90
穀不成熟曰饑,同宋本《春秋》,疏十一。蔬不熟為饉。
91
可食之菜皆不熟,為饉同,詩疏十二之二。仍饑為荐」。
92
連嵗不熟,曰荐同宋本《春秋疏》十一,太歳在寅,曰攝提格」。
93
言萬物乘陽起,故曰攝提格。格起也。同在卯曰單閼。
94
陽氣推萬物而起,故曰單閼。單,盡也。閼,止也。同在辰曰執徐。
95
伏蟄之物,皆敦舒而出,故曰執徐。執蟄,徐舒也。同在午曰敦牂。
96
敦盛,牂壯也,言萬物盛壯。孫注。
97
在未曰協洽。
98
陽氣欲化萬物,故曰協和。洽,合也。李注在申,曰涒灘。
99
涒灘物,吐秀傾之貌也同。
100
在酉曰作噩。
101
作咢皆物芒枝起之貌同。
102
在戌曰閹茂。
103
萬物皆蔽冒,故曰閹,蔽茂,冒也」。《孫注》:
104
在亥曰大淵獻。
105
淵,深也。大獻萬物於深,謂蓋藏之於外耳。同在子曰困敦。
106
困敦,混沌也,言萬物初萌,混沌於黃泉之下也。同在丑曰赤奮若。
107
言陽氣奮迅若順也。李注並《史記索隐九載歳也。
108
載一歳莫不覆載也同。宋本《春秋疏》二十七。 載,始也。孫注宋本《春秋》,疏一》。 載取萬物,終而更始同書疏三,夏曰歳,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109
各自紀事堯、舜、三代,示不相襲也。《李注宋本《春秋》疏一》。 四時一終,曰歳取歳星行一次也。《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七。 祀取四時祭祀一訖也。同書疏三 年取禾穀一熟同朱翌倚覺竂記》三
110
三月,為寎。
111
寎況,病切,孫音。 丘詠切、郭音並影宋本集韵八四月為余。
112
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余舒也」。李注 物之枝葉,敷舒孫《注》並詩疏十三之一
113
九月,為𤣥。
114
九月,萬物草盡,隂氣侵寒,其色皆黒李注: 物衰而色𤣥也,孫注詩䟽十五之三
115
十月,為陽。
116
純隂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同兼廷珪《海録》碎事二,南風謂之凱風。
117
南風長養萬物,萬物喜樂,故曰《凱風》、《凱樂》。李注《東風》,謂之谷風。
118
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風生長之風,隂陽不和,即風雨無節,故隂陽和,乃谷風」。至孫《注》並詩疏二之二。焚輪謂之頽,扶搖謂之猋」。
119
焚輪暴風,從上來降」,謂之頽頽,下也。扶搖暴風,從下升上,故曰焱焱上也」。李注: 迴風從上下曰頽,迴風從下」。上曰:「焱、孫《注》並詩疏十三之一。迴風為飄。
120
旋,風也。一曰《飄》別,二名李注詩疏七之二,日出而風為暴。
121
隂雲不興,而大風暴起。孫注:
122
風而雨,土為霾。
123
大風揚塵,從上下也同。
124
隂而風為曀。
125
雲風曀日光同並詩疏二之一
126
小雨,謂之霡霂。
127
冰雪俱下李注詩疏十三之二
128
天根,氐也。
129
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孫注《史記》索隐九,大駟房也。
130
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同《詩》疏十之三。大辰,房、心、尾也。
131
大辰蒼龍宿之體最為明,故曰房心,尾也。《李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九
132
大火謂之大辰。
133
大火、蒼龍宿之心以候四時,故曰大辰同《公羊》疏二十。龍星明者以為時,故曰大辰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九。 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主焉同《公羊》疏二十三。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
134
析別水木以箕、斗之間,是天漢之津也同宋本《春秋,疏》二十八北陸。
135
陸,中也,北方之宿中也,同《史記索隐九。營室謂之定。
136
定,正也同《經典釋文》五 天下作宮室者,皆以營室中為正同詩疏三之一
137
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
138
娵觜、𤣥,武宿也。營室東壁,北方宿,名李注。 娵觜之歎,則口開方營室東壁四方似口,故因名云孫注。降婁,奎婁也。
139
䧏,下也。奎為溝瀆,故稱降也同並宋本《春秋》疏二十五。大梁,昴也。
140
昴、畢之間,日月五星出入要道,若津梁也同《史記索隐九。濁謂之畢。
141
噣隂氣濁起,陽氣必止,故曰畢、畢,止也。《李注詩疏五之二
142
掩兎之畢,或呼為濁,因名星孫注。
143
喙,謂之栁。
144
喙,朱鳥之口,栁其星聚也,同並史記索隐九。北極謂之「北辰」。
145
北極天心,居北方正四時,謂之北辰李注《公羊》疏二十三,天皇、北辰、耀魄寳鄭注《周禮》疏十八。 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謂之北辰孫注《公羊疏》二十三,何鼔謂之牽牛?
146
何鼔之旗十二星在牽牛北,或名為河鼔,亦名為牽牛也同詩疏十三之一
147
明星謂之啓明。
148
晨出東方,髙三丈,命曰:明晨昬見西方,髙三舍,命曰太白同。《史記》索隠九。
149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祠之言食礿,新菜可汋,嘗嘗新穀,烝進,品物也同詩疏九之三
150
祭地曰瘞薶」。
151
祭地,以玉埋地,中瘞,亦埋也。李注《公羊》疏十二。 瘞者,翳也。旣祭,翳藏地中孫注詩疏十七之二。祭山曰庪縣。
152
祭山以黃玉及璧,以庪置几上,遙遥而眡之若縣,故曰庪縣。李注: 埋於山,足曰庪,埋於山上,曰縣孫,注祭川曰浮沉。
153
置祭於水中,或浮或沉,故曰浮沉同。
154
祭星曰布。
155
既祭,布散於地位,似星辰布列同。
156
祭風曰:「磔」。
157
祭風,以牲頭蹄及皮,破之以祭,故曰「磔李注。 旣祭,披磔其牲,以風散之。孫《注》並《公羊疏》十二。禘,大祭也。
158
禘,五年大祭也同《公羊》疏十三
159
繹,又祭也。
160
明日,復祭李注。詩疏十九之四 祭之明日,尋繹,復祭孫注《公羊疏》十五
161
冬,獵為狩。
162
冬,圍狩而取禽李注詩疏五之三,火田為狩。
163
放火燒草,守其下風。李注 孫《注》並宋本《春秋》疏七起大事:
164
「大事,兵也。《孫注》詩疏十六之二
165
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
166
有事祭也,宜求見祐也。孫注宋本《春秋》,疏十九。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入為振旅,反尊卑也。出則幼賤在前,貴勇力也。入則尊老在前,復常法也同宋本《春秋》疏三十
167
維以縷。
168
維持以縷,不欲其曳也同詩疏三之二。緇
169
黑繒也同。
170
繼旐曰斾。
171
帛,續旐,末亦長尋。《詩》云「帛斾英英」是也同並《公羊》疏十六。注:「旄首曰旌。
172
旄牛尾著干首李注。 析五采羽注旄上也,其下亦有旒縿孫《注》並詩疏三之二
173
有鈴曰旂。
174
有鈴以鈴,著旐,端李注。 鈴在旂上,旂者,畫龍,孫注:「錯革鳥曰旟」。
175
以革為之,置於旐端。李注: 錯,置也。革,急也。言畫急疾之鳥于旒,《周官》所謂鳥隼為旟者矣。孫《注》並《公羊》疏十六
176
畫急疾之鳥於縿同。詩疏十之二
177
因章曰「旃」。
178
因其繒色以為旗章,不畫之同宋本《春秋》疏十三。《釋地》:
179
兩河間曰冀州。
180
兩河間,其性氣相近,故曰冀州,冀近也。李注:「河南曰豫州」。
181
河南其氣著宻,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同並《公羊》疏七
182
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同《寰宇記》三 其氣安舒厥。
183
性寛豫同傅寅《禹貢集解》一 自東河至西河之南,曰豫州。孫注:
184
河西曰雝州。
185
其氣蔽壅,受性急凶,故曰雝雝壅塞也」。李注《公羊》疏七」。漢南曰荊州。
186
荊州其氣燥剛,稟性彊梁,故曰荊,荊彊也同書疏六,江南曰揚州。
187
江南其氣慘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同《公羊》疏七。 其氣燥勁同廣韻二 自江南至海也。孫注「濟,河間曰兗州。
188
濟、河間,其氣專質,厥性信謹,故曰兗州,兗信也。《李注並《公羊》疏七
189
濟東曰徐州。
190
濟東至海,其氣寛,舒稟性,安、徐、徐、舒也同《公羊》,疏七,燕曰幽州。
191
燕其氣深要,厥性僄疾,故曰幽,幽要也同釋文二十九,齊曰營州。
192
齊其氣清舒,受性平均,故曰「營營,平也。今為青州同。
193
自岱東至海孫注並《公羊疏》七
194
《九州》
195
此蓋殷制同詩疏一之一
196
晉有大陸。
197
今鉅鹿縣北廣阿澤也同書疏六十藪。
198
藪澤之別名也。李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三。梁莫大於湨梁。
199
湨水出河內軹縣東南,至溫入河,音義。 梁,小橋也。孫注並《公羊》疏二十
200
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
201
璆琳美玉李注 孫注:並朱校宋本《禮記》疏四十。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卬、卬、岠、虛比為卬卬。岠虛齧甘草即有難。卬卬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卬卬。岠虛能走,蟨知美草,即若驚難者。卬卬岠虛,便負蟨而走,故曰比肩獸李」。《注》: 卬卬岠虛,狀如馬前。足鹿後足兎前髙不得食而善走。蟨前足,鼠後足,兎善求食,走則倒。故齧甘,草則仰食卬卬,岠虛卬卬,岠虛負以走孫注。
202
中有枝首蛇焉。
203
蛇有枝首者,名曰率然同。
204
郊外謂之田。
205
田,敕也。謂敇列種穀之處。李注並釋文二十九,下溼曰隰。
206
下溼,謂土地窊下,但當名為隰同《公羊》疏二十二。 常沮洳,名為隰也同詩疏六之三
207
廣平曰原。
208
謂土地寛博而平正,名之曰原同宋本《春秋疏》五。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
209
髙平謂土地豐正,名為陸土,地獨高大,名曰阜,最大,名為陵同。詩疏七之三
210
可食者曰原。
211
可食者,謂有井田也。陵阿山田可種穀者,亦曰原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三
212
陂者曰阪。
213
陂者,謂高峰山陂李注。《通鑑》音注六十五。田一歳曰菑,二歳曰新田,三歳曰畬。
214
菑始殺草也。孫《注》《尚書全觧》二十九。 菑始菑殺其草木新田,新成,柔田也。畬舒緩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五十九。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
215
自中州以南,日光所照,故曰丹穴。舍人注御覧三十六釋丘:
216
217
一成之形象也。孫注:
218
一成為敦丘。
219
形如覆敦敦,器似盂同並詩疏三之一。再成為陶丘。
220
再成,其形再重也。李注書疏六 形如累兩盂,孫注如乘者。
221
形如車乘李注。並釋文二十九。
222
絶高謂之京。
223
丘之高大者曰京同詩疏十五之三。 為之人力,所作也《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三。
224
非人為之丘。
225
謂非人力所為,自然生為《丘李注。詩疏十五之三。 地性自然也。孫《注》疏六
226
水出其左營丘。
227
今齊有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孫注詩疏五之一,前高旄丘。
228
謂前高後卑下李注詩疏二之二,偏高阿丘。
229
謂丘邉高同詩疏三之二
230
宛中。宛丘
231
中央下李注 孫注並詩疏七之,如畝畝丘
232
「謂丘如田畝、田、畝、丘也」。李注: 方百歩也孫注並詩疏十二之三
233
234
水曲,中也。孫注《經典釋文》五
235
厓內為隩,外為隈。
236
內,曲裏也,外曲表也同。 厓內近水為隩李注並宋本《春秋》疏二十
237
畢堂牆。
238
堂牆名厓似」,堂牆曰「畢同詩疏六之四,墳大防。
239
墳,謂厓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同詩疏一之三。 「謂隄也,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三
240
涘為厓
241
涘一名厓同《詩》疏四之一
242
釋山
243
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恒,江南衡、華,西岳華山也。岱,東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李注書疏三。 嶽雍州鎭有吳嶽山孫注。宋本《御覽四十四寰宇記》三十二。
244
再成英一,成岯
245
山再重:曰英,一重曰岯。李《注》書疏六山大而髙崧。
246
髙大曰:崧同。詩疏十八之
247
山脊岡。
248
岡,長山之脊也。孫注書疏七
249
250
「謂山,巔也,同詩疏十一之二
251
重甗隒
252
隒,阪也。李注《經典釋文》五。 山基有重岸也,孫注詩疏四之一、小山、別大山鮮。
253
別不相連也。孫注《詩疏》十六之四石戴土謂之崔嵬。
254
石山上有土者同。
255
土戴石為砠。
256
土山上有石者孫注並詩疏一之一山夾水澗。
257
山間有水李注宋本《春秋疏》三
258
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259
山西暮乃見日,故曰夕陽山。東朝乃見日,故曰朝陽李注書疏十一
260
梁山,晉望也。
261
晉國所望祭也,孫注詩疏十八之四。《釋水:
262
川瀆綺錯,渙瀾,流帶潛潤旁通,經營華外,殊出同歸混之東㑹郭璞讃《初學記六
263
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264
水泉從旁出,名曰氿,氿側出李注詩疏十三之汶為灛
265
灛,溢也。李注釋文二十九
266
江為沱。
267
江益出流為沱同。 沱水自蜀郡都水縣湔山與江別而更流。郭音義並《寰宇記》七十二。大波為瀾,小波為淪,直波為徑。
268
分別水、大小、曲直之名李注詩疏五之三,水草交為湄。
269
水,草木交合也,舍人注《水經注》「八」。濟有深渉。
270
濟渡也,李注。
271
掲者,掲衣也。以衣渉水為厲。
272
水深則厲,水淺則掲衣渡也,不解衣而渡水曰厲同。
273
揭,褰衣裳也。以衣,渉水濡褌也。孫《注》並宋本《春秋疏》二十二
274
也。
275
繂,竹為索,所以維持舟者。李注: 繂,大索也。孫注:「縭,緌也」。
276
舟止繫之於樹木,戾竹為大索同並《詩》《疏》十五之一。天子造舟。
277
比其船而渡。李注。 《經典釋文》十九程大昌續演繁露》五 比舟為梁孫注。宋本《春秋疏》二十六。 天子並七船,郭璞圗釋文二十九諸侯維舟。
278
中央左右相維持,曰維舟李注》詩疏十六之二。 維連四舟,孫注。 維持使,不動搖也。《爾雅》音義並《公羊》疏十六。 《諸侯四郭圖》釋文二十九
279
大夫方舟。
280
併兩舩曰「方舟、李注。
281
士特舟
282
一舟同。
283
庶人乗泭。
284
併木以渡,別尊卑同並《公羊》疏十六。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
285
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同書疏十。 水相屬曰谷同《公羊疏》十
286
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
287
逆渡者,逆流也。順渡者,順流也。孫注詩疏六之四。正絶流曰亂。
288
横渡也,孫《注》書疏六
289
水中可居者曰洲。
290
四方皆有水中央,獨可居李注詩疏一之人所為為「潏」。
291
人力水為居止舍人注宋本御覧七十一河出崑崙虛。
292
崑崙,山名,虛山,下地也。李注書疏六。 昆崙三層,號曰天柱,實惟河源,水之靈府。郭璞圖讃《釋文》二十九:潘自牧記纂淵海七」。
293
色白。
294
河水始出其色白也。李注 白者,西方之色也,孫注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黃。
295
水流而分,交錯相穿,故曰川也」。李注: 所受渠多轉流溷濁,故色黃孫注。
296
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297
水勢小曲,乃大直也,故曰小曲水隂節,每一曲一直,通無極也。故曰千里一曲,一直李注並釋文二十九。徒駭。
298
禹䟽九河,以徒衆起,故曰「徒駭同」。書疏六。 禹疏九河,此河功難,衆懼不成,故曰徒駭孫注」。釋文二十九。太史。
299
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李」注「馬頬」。
300
河勢上狭下廣,狀如馬頰也,同。
301
覆鬴胡、蘇。
302
覆釜水中多渚,徃徃而處,形如覆釜,故蘇其水下流,故曰胡蘇同」。 胡蘇水流多散胡、蘇,然孫注簡。
303
「大也,河水深而大也」。李注:
304
305
言河水多山石,治之苦,絜絜苦也同並書疏六。 水多約絜《孫注》釋文二十九
306
鈎盤。
307
言河水曲如鈎,屈折如盤也。李《注》書疏六 水曲如鈎折如人股,故曰鈎股同。 水曲如鈎流,盤桓不直前也。孫《注》並釋文二十九
308
鬲津
309
河水狭小,可鬲以為津也」。李注書疏六。 水多阨狹,可鬲以為津,而橫渡孫注」。釋文》二十九。《古經解鈎沉》卷二十九。
URN: ctp:ws68508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