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十五

《卷十五》[View] [Edit] [History]

○三清》

1 道家之学,出于老子。其所谓三清,盖仿释氏三身为之。佛氏法身释迦之性,报身释迦之德业,肉身释迦之真身,而实有之也。今宗其教者,分三像而列之,已失其指。而道家遂尊老子为三清,曰元始天尊,曰太上道君,曰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且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又非老子之法身报身,设为三像,亦非与老子为一。盖仿释氏之失而又失之者,见《朱子语录》。

○黄庭内景经》

1 《黄庭内景经》,乃太上道君于蕊珠宫作七言咏歌,以发修命缮性之要。生人一身归宿,皆在泥丸,而作用皆在心,三庭三田之内有馀地焉。真人在己莫问邻,若预知后之有取于西邻者。此经自景林王真人传之南岳魏夫人,南真迁化后几三千年,而后传之东华杨司命。司命以今隶传护军长史许思玄少子上计掾导相翔,导翔之子许(○此二句疑有误。据《云笈七签》,护军长史名许谧。其少子名玉斧,长子则名掞,字道翔)。晋安守孔默罢郡还,以重币勤礼恳之黄民,始得传写。孔不及奉诵,而其子熙先、综先才而狂,谓经语诵之万遍即得仙,以为妖妄,被酒悉取燔之。后诱其舅范蔚宗晔反,族灭。缮写人王兴私各录一本自随,渡钱塘漂没,仅《内景》存。乃深信万遍之说,甫诵而火毁其庐;再诵之灵台,而雨渍其帙,遂气结死深山中,而经卷之在二氏者绝矣。王灵期造黄民,恳得之,辄加损益,傅以丽藻,遂盛行于世。及黄民归钱唐,乃留真经一厨付马朗,后荏苒不复能取而卒。马氏宝奉之,其人皆寿考,大富三世。移事佛而经稍散佚,其后正本录本杂寓于陆修静、孔璪、杜京产、顾欢、锺法师、楼居士诸公所。陶隐居百方购得之。陶有神鉴,独能辨杨君及二许真迹,而内外《景》悉备,曌之茅山,今道藏所存本是也。

○道家》

1 九流惟道家为多端。昔黄、老、列、庄之言,清静无为而已,炼养服食所不道也。赤松子、魏伯阳则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李少君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元魏寇谦之则言符,籙而不言炼养服食。迨杜光庭以来,至近世黄冠,独言经典科教。盖不惟清静之旨趣,懵焉无闻,而炼养服食之书,亦未尝过而问焉矣。而悉宗老氏,以托于道家者流,不亦谬乎!夫道以深为根,以约为纪,以虚极静笃为至。故曰:虚者,道之常;因者,君之纲。此古圣秉要执中,南面无为之术,岂其有几于长生哉!耳味者弃本逐末,诞欺迂怪者,因而乘之。假托之书,弥以益众。嗟乎,世惟卓识殚洽者,能辨学之正伪,彼方士乌能知其纯驳,择善而从也。符籙自寇谦之之后,唐则明崇俨、叶法善、翟乾祜,五代则谭紫霄,宋则萨守坚、王文卿等,而林灵素最显。科醮始自杜光庭,宋世尤重其教,自朝廷至里巷,所在盛行。南渡,白玉蟾亦为人奏章。今二业皆无甚表著者,惟张真人袭世职而已。明宪宗时,有李孜省、邓常恩,流为房中术。明世宗时,邵元节、陶典真突起,势压张真人之上。一解不如一解,大都如斯。

○天师改真人》

1 明太祖取江西,天师四十二代孙张正常遣入朝见,后屡朝京师。洪武初,上谓天至尊无上,岂得有师,遂革旧号,改曰真人。

○明道流不预朝会》

1 明孝宗时,道流崔志端掌太常,晋礼部尚书衔。遇经筵,不与六卿陪列。志端上疏自请--:「臣列春卿之长,经筵见摈非宜。」下辅臣议,孔、孟之言非黄冠所习,不宜扈从。上是之。万历己卯,龙虎山真人张国祥朝觐,缀班二品。上谓道冠羽衣不肃观瞻,方外之人焉用朝参,无民社责何须入觐,今后非奉召勿令来京。后又复三年觐期,然终不预朝会,终明世皆然。

○三官经》

1 世所传《三官经》,或--系明英宗在南宫幽居无聊时所作。

○老子父师》

1 《前凉录》--:张重华宴群寮于闲豫庭,讲论经义。顾问索绥曰:「老聃父子何为?」绥曰:「聃父名乾,字光杲。胎则无耳,一目不明,孤单。年七十二无妻,与邻女益寿氏老女野合。怀胎十年,乃生老子。」又《南唐书》,益寿氏女婴敷。《抱朴子•金丹》--:「元君者,老子之师也。」其《太清观天经》--: 「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又《符子》曰:「老子之师,名释迦文。」又《老子西升经》--:「吾师化游西竺,善入泥洹。」

○宋濂论三官》

1 宋濂论三官:按汉熹平间,汉中有张修为太平道。张角、张鲁为五斗米道,其法略同,而鲁为尤盛。盖自其祖陵、父衡,造符书于蜀之鹤鸣山,制鬼卒祭酒等号,分领簿众。有疾者令其自首,书氏名及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沈之水,谓之天地水三官。而三官之名,实昉于此。夫至高者天,至厚者地。水纵大,亦两间一物耳,何得与天地抗哉!今并称之为三,吾未知其何说也。

○足寒》

1 《素书》--: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注:谓冲和之气生于足,而流于四肢。养生者,冬日必暖其足。予自三十后,夜眠足冻,则竟夜不能交睫。四十后,冬夜非酒则足不暖,此早衰之征。

○养生之道》

1 颜修来极言养生之道,谓躯体犹炭也,神气犹火也。火傅于炭,然后能为功,顾其势渐消而不可止。炭当风则易烬,置之密室,覆以重灰,则烬独迟,要未有不烬者。然则谓人可长生者妄也,谓死有定期,不可先不可后者亦妄也。此喻殊有识解。然修来卒时年仅四十,吾师邱恭亭先生最服膺是语,一生无病,年亦仅逾六十耳。

○养身养心》

1 司空表圣诗--: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六龙飞辔常相窘,更忍垂危自著鞭。盖戒好色自戕者也。吕廉史诗--:昔年曾叹未腰金,才得腰金病已侵。早起晴窗三握发,满头霜雪促归心。贻子书--:汝可多养黄毛鸡多酿红曲酒,以待我归。读二诗可悟养身养心之道。《莲池语录》:赵州八十犹行脚,祗为心头未了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虚费草鞋钱。为日暮途远者顶门下针。

○忙闲》

1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性真不见。士君子不可不抱虚生之忧,亦不可不知有生之乐。山谷与洪氏甥书:「尺璧之阴,以三分之:一以治公事,一以读书,一以为棋酒,则公私皆办。」为京官者宜味此语。

○静坐读书》

1 宋宣和帖--:随宜饮食常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何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东坡--:「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若如坡语。则可知向晦不息与黎明不起者,虽活七十岁,只算三十岁耳。陈眉公--:「扫地焚香,清福已具。有福者佐以读书,无福者便生他想。」予向于京师寓斋粘联句--: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黄庭坚知足》

1 黄山谷尝言:人生岁衣十匹,日食两杯,而终岁恭然疲役,此何理男女缘。渠侬坠地,自有衣食分。所谓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其不应冻饥沟壑者,天下莫能转也。今蹙眉终日,正为百草忧春雨耳。青山白云,江湖之水湛然,可复有不足之叹耶!见《笔麈》(莫是龙语)。

○李孝基》

1 《北史》:李孝基字元操,仕齐为给事中,不留意于文笔。人问之。曰:「五十之年,倏然而过。鬓垂素发,筋力已衰。宦情人意,一时尽矣。」暇日辄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长生之法》

1 沈寓山--:「真气自守,内无饥渴。和气自卫,外无寒暑。衣食所需,不复动念。耳目聪明,思虑清净。步履轻健,寝寐安和。活一日一月,一年百年,任其自然,如此足矣。」字字真谛。又--:「心息相依,息调心静,神气交养,气定神全。」予取以题卧室门楹。

○善养生者》

1 柳公度--:不以气海熟生物,暖冷物。时号善养生者。少陵诗--: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明李实君戒泄气,皆养生家近里著己之论。

○相国之女奉佛》

1 王太仓女,为昙阳大师。缑山、梅村集中皆志其灵迹。张江陵女,貌如天人,不甚言笑。嫁司空刘一儒(字小鲁)子戡之,亦有才貌。举于乡。女终身不与同衿裯,惟日默诵经。问何经名,不答。数年趺坐而逝。二女同时出相国家,亦异。

○邵雍诗》

1 邵尧夫诗:夏去休言暑,冬来始讲寒,则心不著。又--: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观此二语,真快活煞人。

○生死》

1 阳城白季文--:「人生世间,度一日则少一日。如牵羊赴屠,进一步则近死一步。达人不惧者,亦自计无免死之方,虽忧煎何益。」此语近愚而煞有趣,且说得怕人。是以士大夫当步步行好生之事,尤须时时存可死之心,则有三分道气者矣。

○今人作事》

1 谢上蔡--:「今人作事,只要夸耀他人耳目,浑不关自家受用。」此语煞是可参。试观万人海中,衣马宫室,文章议论,徒博庸人之赞叹,孰是顾自家实在受用者。

○睡诀》

1 蔡季通睡诀--:「睡侧而屈,醒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朱子以为古今未发之妙。又金方--:「半醉后,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能息心,自瞑目。」

○北梨南蔗》

1 酒灼真阴,咸耗真液。北梨南蔗,可解酒化咸,冬月宜煮食。食讫以湿水漱口,无齿疾。以纸捻刺鼻喷嚏,则气通目明,痰自化。

○四畅》

1 古人以理发、搔背、剔耳、刺鼻,为四畅。此小安乐法。

○早起》

1 鸡鸣鸟未噪,人未动之先,阳气清盛。宜起坐衾中,收此气以自养,大能益人,且于死时带得去。古人--:惟五更蚤起,可以勾当自家事。盖谓此也。以上数则皆节录白季文语。

○董陈信炼金术》

1 董思白、陈眉公,皆信黄白之术。

○长寿》

1 锺丫髻年百十有四,寓白云观。短而黧,发半白。人问何以寿。曰:「终身不娶,不怒,不多饮酒,不识数目(《弇州稿》)。」

○恶土善土》

1 恶土虽善种不生,善土虽恶种不死。

○心神》

1 田艺蘅《玉笑零音》一则--:心全者以身为朽骨,神超者以心为死灰,元合者以神为碍影。

○四不可》

1 拘儒不可与谈玄,腐儒不可与谈道,痴人不可与说梦,达人不可与言命。

○梦荣梦辱》

1 君子寝义,多梦荣。小人寝利,多梦辱。

○倚墙之树》

1 倚墙之树,盗之桥也。倚床之仆,奸之招也。

○厌与恋》

1 倪文节公--:贫贱人一无所有,临终脱去一厌字。富贵人无所不有,临终带去一恋字。夫脱一厌字,如释重负,拔去病根。带一恋字,如承枷杻,更留恶种。

○药兽》

1 神农时,有白民进药兽,人有疾病,则拊其兽授之语。语已,兽窃如野外,衔一草归。捣汁服之,即愈。后黄帝命风后纪其何草起何疾,久之如方悉验。古传--黄帝尝百草,非也。故虞卿曰黄帝师药兽而知医。见《芸窗私志》。

○李杲得藏金》

1 李杲,字明之,其祖贫时,夜坐读书。有一女子从室西地中出,与杲祖坐谈。甚美。祖问:「汝是何鬼神耶?」女取笔书几曰:「许身愧比双南。」复入地。已而阅子美诗,知为金。掘之得一笥,压以石。石面刻--:「金一笥,畀李氏,孙以医名后世。」杲后从张元素学医,尽得其术,世称东垣先生。

○人精》

1 周舒州刺史张怀肃,唐左侍郎中任正名,皆好服人精。向不信其言,武林陆宾之语余曰:「李敏达公在杭州,获一盗,杖之。杖迸起,不著体。敏达后善视之,叩其术,殆服人精--。」

○痘》

1 小儿出痘,古医书无之。《本草》谓之时行豌豆疮,然亦唐以后语也。不知此症昔无而今有耶,抑古人不之识耶?偶读《文苑英华》黄蹈作《陈先生序》(第七百七篇):先生讳黯,年十三,谒清源牧,时痘新愈。牧戏之曰:「藻花才面花,胡不咏歌?」先生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装花。」痘字见文中或始此。

○温足冻脑》

1 《金匮要略》--:冬日伸足卧,则一身俱暖。《云笈七签》--:冬卧向北,宜温足冻脑。其言大近理。

○天门冬茯苓》

1 取天门冬茯苓为末,或酒或水调,每日频饮,大寒时不畏风雪(○十二卷本此条并入北梨南蔗条后)。

○死于非命者》

1 自缢死者,其下必有襷炭,日深一日。速掘之,则祸止。溺死者裸,雷死者不可葬,虎食者自解衣挂树。此皆不可晓也。

○顾亭林谈养生》

1 顾亭林谓董子言,君子甚爱气而谨游于房。故新壮者,十日而一游于房。中年倍新壮,始衰倍中年,中衰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亭林无子,傅青主诊脉,劝之纳一妾。不二年疾作,遂出之。然亭林尝称青主君子人也。张稷若--:「岂有劝六十老人娶妾而可为君子者乎?」

○傅青主爱花》

1 太原古晋阳,城中有傅先生卖药处,立牌卫生堂药饵五字,乃先生笔也。青主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寺观中,令善先生者诱致之。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羁旅贫无力延医耳,先生即为治剂,无不应手而愈也。其性癖如此。

○医须谨慎》

1 吾家代有精医者,余少时亦涉猎及之。初时投之僮奴,无不奇效,继乃大谬不然。因缄口不言医数十年。凡遇疾作,俱不服药,病无不就痊。紫坪幼多疾疢,一岁中卧床第者几半,常取方书置枕畔,日展阅之,颇有会悟。岁丙寅,塾师患脾泄之症,诸医剂方以进,辄不效。紫坪时年十三,取医所订方增减之,一服而瘥,众以为神。然是时塾师甚严,经史诗文外,不许妄有所窥。弱冠后,病良已,遂不复竟其业。近年以来,尤绝口不谈医。有以诊疾求者,辄固拒之。客问其故。紫坪曰:「君不见录囚者乎?情罪既得,县以上之郡,郡以上之司,由督抚以达于部。部臣不敢专,请命上裁。暨勾决之旨既下,犹俟部科三覆奏而后行刑。盖人命之重也如此。稍有枉滥,罪谪随之。今医家则不然。三指一按,五毒即投,毫厘之差,幽冥饮痛。是圣世于有罪之人尚反覆以求其生,而医家乃于无罪之人无端而迫就死地。原其初心,非必欲草菅人命。久之智昏手滑,视为泛常。天道好还,不有人祸,必有鬼责。吾念此辄为寒心,术可不慎哉!」呜呼,是仁人之言也。高丽人用药止一味两味,至三味则极多矣,未有至四味者。

○一生不服药》

1 唐东江吏部一生不服药,从无疾苦,年九十七乃终。六十以后,与少女同卧,长则遣去,皆宛然处子。燕玉暖老,当作如是观。

○索伦人治疾》

1 索伦人遇疾病,其家束草象人,或如禽兽状。击鼓作厉词以祭,喧而送至远处,枭其首于道,曰逐鬼。病者闻之,心安而疾除矣。

○脉诀》

1 朱子谓俗传《脉诀》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柳贯曰:「朱子取高骨为关之说,不知其正出王叔和《脉经》也。至《脉诀》,乃宋中世人伪托。」或曰,《脉诀》乃五代高阳生所著。

○人胎》

1 计然--:人受命于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三月而胚,谓如水泡之状。四月而胎,谓如水中虾蟆胎也。五月而筋,六月而骨,谓血气变化为肉。肉为脂,脂为骨也。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

○六气》

1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愤郁,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此病之因于五运者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躁扰狂,皆属于火。诸痓强直,皆属于湿。诸涩枯涸,皆属于燥。诸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此病之由于六气者也。医宗纸上高明有学问者,其言大都如是。而同一病者,人异其症,治异其方。生死异其验,迟速异其候。安得据纸上之陈言,而一概执以试民命乎!

○病不可执一而论》

1 在表者,汗发之。入里者,下通之。其在高者超越之,谓吐而呕之。其慓悍者按收之,谓按而摩之。岁寒虚夺者宜灸爇,脉病挛痹者宜针刺,血实畜结肿热者宜砭石,气滞痿厥寒热者宜导引,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宜醪醴,血气凝冱病生于筋脉者宜熨药。诸家治法,笃信不移,言之未尝无理。盖始则寻其受病之本,终则犯其致病之邪,心力尽于此。然心力尽矣,智慧尽矣。而病每发于心力智慧之外者何也,则读书多而止解其一,临症少而不知其二三也。况病之千变万化,万不可执一而论乎?呜呼,难言之!

○方剂炮制》

1 同一方也,而炮制当否利钝迥别。大约姜制者宜发散,盐制者走肾而软坚,醋制者注肝而止痛,童便制者去劣性而降下,米泔制者去燥性而和中。乳制者润枯生血,蜜制者甘缓益元。陈壁土制者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者抑酷性不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者并解毒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者皆渗骨易碎。凡去瓤者免胀,抽心者除烦。此类甚多,亦不可不知者也。

○五行》

1 王昆绳--:五行生克,始于邹衍,而成于汉刘向、班固。然《五行志》等书皆牵扭可笑。江河井泉,金之流也,其然乎?世亦取火于金石,独木也哉?水木火土,则谓草木悉漂萍,盲者笑其妄,以为未有土,先有火,不知虚空何物。可灰为大块也,克木者金,而火未尝不克木。吾见克土者金,木之克不若金之利也。火水交相克者也,土克水,水亦克土也。总之天地无不生,无不克,万物消长乎阴阳也。若五行生克,谬矣哉。

○六子》

1 汪季青曰:谓五行为天地也不可。谓五行即六子也,则六子无金。谓五行后于六子乎,六子已有水火矣。谓五行先于六子乎,是六子不当称六子而称六孙矣。其言涉戏,然亦明且著者。

○生克》

1 五行生克之说,前人多辨之者,此不过言其气之变通,性之相成耳。非生者果如父母,克者果如仇敌也。术家以克为官,所克者为妻。托之空言以欺人,尚无显害。至医家泥于其说,遂谓脾强则妨肾,肾强则妨心,心强则妨肺,肺强则妨肝,肝强则妨脾。岂人之腑脏,日构衅争斗于胸中,得势以骄而即相淩夺乎?悬坐以必争之势,而杀彼以益此,其不死者鲜矣。

○金克木》

1 金克木者,斧斤入林也。不知水渍火焚,木更朽且焦矣。木克土者,以树根能蚀土耳,然则凡草木虫豸之生长,孽孕于土者,皆克土者乎?土生草木,犹母乳子也,子乳于母,岂克母耶?土克水者,以土能堙水不流,是鲧得顺五行之性,而何--汨陈?况土仅壅水耳,水且能决土,则土劣于水明甚。水克火矣,而火沸水成汤,且烁水使乾,非水之定胜也。龙雷之火,得水益烈,又何以称焉。火克金者,以火之铄金使流耳,而金固无损,固不似土埋水渍蚀之殆尽也。凡为彼说,皆非穷理格物者所当信。愚谓克者,能也,致能于彼而互相成也。天地五行消息之道,甚精甚微,勿以人世之攻取恩怨之凡情测之。尤不可用之于医,自速其死。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作者,用也。五味成于五行之发用,非五行之固有此味也。执五行而求味,金何尝辛,土何尝甘。木兼五味,黄帝尝之稔矣,岂仅酸乎?稼之穑之,土所作也。若夫稼穑,则木也。以木之甘言土,则言其致用者可知。区区以海水成盐,煮焦成苦征之,亦致远恐泥之说。况--两木相摩则齿酸,金伤肌则辛痛。噫,口中求味不得,而转求之耳闻,又求之肤肉,不愈诞乎!

○下锡一块》

1 明初一儒士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名重一时,意必深于术者。往观,术亦无他异。偶一人求药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因大惊,特叩之。答曰是古方尔,出某书。归而阅之,乃饧字。

○扁鹊雷公》

1 扁鹊二人:一黄帝时。一战国时。雷公二人:一黄帝时,一赵宋时。战国秦越人明洞医道,世以为与扁鹊类,因以为号。今所传《难经》,乃秦越人作,非黄帝时之扁鹊也。宋雷鎙撰《炮炙》三卷,人多不知其名,因《素问》有雷公黄帝弟子语,遂以《炮炙》为雷公撰。

○授徒行医》

1 吾友王澹圃斯恬于酒间--:士君子固无手刃杀人事,然不操刀而甚于杀者有二焉:其一曰授徒。士无恒产,略习句读,抗颜为师,名曰糊口,实则丧心。其在老师宿儒,声价愈高,门徒益盛。谬种流传,害人三世,其祸尤烈。其一曰行医。稍识药性,略记汤头,悬壶立方。病者危急之际,以性命相托,而动手辄误,立挤于死。经年累月,杀人如麻,是无殊于手刃也。言之惨然。座中有以医自命者大失色,掷箸而去。

○祝由》

1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术家引祝由为南方之神,故有祝由科,如后世庙祝之类,以祝为祷祝诅祝之祝。陈定宇谓祷祝诅祝,乃《素问》之大禁,且与文义不合,与注意更谬。《书》曰:「祝降时丧。」孔氏注:祝,断也。以祝训断,谓当断绝其受病之由足矣,见定宇集。

○太医院十一科》

1 太医院官士习业,初分十一科。御医吏目医士医生,各专一科。曰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痘疹科。今痘疹归小方脉,咽喉口齿为一科,共九科。

○种痘》

1 雍正三年四月八日谕:看来满洲、蒙古等艰于子息者,大都为出痘所殇,此亦无力种痘之故耳。新满洲、蒙古侍卫官员等有未经出痘之子弟,欲行种痘者,著告知太医院,交刘声芳看好时候,派种痘之医生,令其诊视。若痘疹科医生不敷用,著奏请添取。今南方种痘者,每年来京,颇著效。

○蟹治断筋》

1 蟹脚中髓及脑壳中黄,并能续断绝筋骨。碎之微熬,纳疮中,筋即连。

○良相良医》

1 范文正公微时尝--: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时不我与,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以活人也。君子之重人命如此,见宋寓山《寓山简语》。俗--: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殆有所本也。

○六脉七情》

1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人之阴阳五常,行于六脉。征之七情,天道惟七,至六日有馀,则为一候,故七日来复。人身之气亦惟七,至六日而行十二经络有馀,故人之疾,至七日而轻重判焉。

○病者三忌》

1 宋陈唐卿(造)作处病说,言病者所忌有三:一曰讳,二曰忽,三曰疑。唐卿,高邮人,著《江湖长翁集》。

○疟可逃避》

1 淮人患疟,当期移住他处,则疟不至,往往有验。殊不可解。按《宾退录》,世人疟疾将作,谓可避之他所。又高力士流巫州,李辅国授谪制,时力士方逃疟功臣阁下,是唐时已有此俗。

○按脉》

1 手之寸关尺,止一脉耳,乃三指下便大分六经症候。夫一指内分两经,已难辨隔。而过一指,即判然迥别,不知另有一脉耶,抑即一脉而至此寸许之地,辄分而三耶?相传已久,神异屡中,无人异词,殆亦知其所当然而亦不知其所以然者。若如近人信乎一按,哆口而谈,如洞症结,则予所断断不敢信矣。

○喇嘛教》

1 喇嘛一教,有黄衣者,如达赖喇嘛。真修养性,来去明白,不过数人。有红衣者,如地母地藏,呼风唤雨,遣将驱雷,更寥寥矣。我圣祖仁皇帝尝治地母于法,彼教肃然畏惧,毫无他异,其馀更可知也。诸蒙古信其法,从其教,愚可悯也。

○喇嘛与释子》

1 喇嘛即释子,以轮回因果之说诱惑愚民,入无父无君之教,其罪均。然释子在中国,讳淫杀,曰募化,曰慈悲,曰施舍,尚不敢显然作恶。喇嘛在塞外,假岐黄之名,拥妻子之奉,鲜衣怒马,烹羊啖牛,攘人囊櫜,残人骼胔,污人妻女。释子窃也,喇嘛盗矣。

○耶稣教》

1 西教者,大西洋国十字架耶稣教也。耶稣以设教为仇者所杀,钉其首足两手于十字架间,遂以此名。其徒利马窦,于明神宗时由广东入中国,入留都,高论惊人。出自鸣锺千里镜诸器示人,咸大惊,号为西儒。留都礼部谘送北京,大宗伯冯琦称之,乃言大统历有差,作修历局居之。复建天主堂于宣武门内,设耶稣及圣母像于堂。耶稣手执浑天仪,圣母手抱一小儿,即耶稣也。其曰天主者,谓耶稣能主天事也。嗣后外州县亦间设天主堂。利马窦卒于万历三十八年,以陪臣礼葬于阜成门外。今都城有天主堂数处,修历制器绘图水法,各有所长,属匠作供差遣,而蚩蚩者氓颇有慕其教而从之者。戊子,尚书额驸福公奏禁,人心耸惕,弃邪归正者甚众。凡入教者,各供十字架于家。福公下令,毁架而足践之者,方准出教,否则治以法。其计立穷。

○再来人》

1 藏中方言呼脱脱,华言再来人。董噶尔住苦苦脑儿之东,鄙投胎之陋,擅夺舍之能,专伺清俊年少神魂出舍之顷,彼即以神投其舍焉。少年魂返而无所归则死。董噶尔以敝屋易华堂,鹊巢而鸠居之,不知伤人几许矣。慈悲法门,有此怪术,所不可解。自元及明,皆有国师之封号。

○货财五家》

1 佛家以货财为五家公共之物:一曰国家,二曰官吏,三曰水火,四曰盗贼,五曰不肖子孙。其言煞有意味,居官居室者皆不可不透彻此意。其曰不肖子孙甚妙,若果有贤子孙,更不必需此。

○治生》

1 许鲁斋曰:三代而后,学者当以治生为急务。以张籍之才,昌黎犹惜其家贫多事,不能卒业。天实制之,非籍不专于学。王遵岩自言,赖先人之遗,不以衣食为苦。甚矣读书之难,而贫窭之士为尤苦也。贾黯廷试第一,往谒杜祁公,公独以生事有无为问。黯退有后言。公闻之曰:「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进退不决。贾君名在第一,其学显达,不问可知。恐生事不足,致进退不轻,而不以道自重耳。」贾乃叹服。陈几亭--:「俗子治生,精明者必刻,宽厚者必昏。若琐屑不较而不失精明,泾渭了然而不失宽厚,虽曰治生,抑亦通于学矣。」巨族中落,以刻薄败者十之三四,以汰侈败者十之五六,以昏庸洁冗败者十之七八。刻薄者,败于一己之心术。汰侈者,败于妇女奴婢门客之虚靡。昏冗者,则合家瞆瞆,无所谓经纪筹画,败坏尤速,而不知所以致败之由。凡侈汰奢靡昏庸冗洁,一败涂地,及二三世之后,其子孙或有振兴继起者,往往而是。为刻薄寡恩者,败坏之后,日就沦夷,永不复振,并其子孙亦日就剪灭。尝读御制批苏东坡论纲稍欠折利害状--:财者,天之所以养生也,流转天地之间,止有此数,丰于此即啬于彼。故侈靡过度者,在其人则奢从过度,而其散之天地间者,必有不知谁何之人,获被其养者。唯纳而不出,则身虽未尝享其用,而使养生之具积而不流。亦必有不知谁何之人,不得被其养者,其造祸正在无形也。大哉王言,足补苏论之所未到。

○富累人》

1 贫能伤人,富亦累人。王参元书--: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多财亦奚益哉!

○分野》

1 扬州分野,正直天市垣,故三吴之地贸易繁盛。见周密《癸辛杂识》。分野之分,扶问反,去声,读平声误。

○陆叟沈万三》

1 元末,吴有陆叟,富甲江左,沈万三出其门下,为运筹典签。一日,叟曰:「吾老矣,横积必酿祸。」悉推以予万三,自卜筑陈湖,为黄冠以老。沈由是得富。见《紫桃轩杂缀》。噫,老者不能早为挥金,误积至数百万,愚矣。移祸于沈万三,万三复贸贸受之,致罹异日之惨,益下愚矣。

○合同》

1 今人析产及交易,往往立为合同,以一纸中分,各执其半为券。按《通鉴》元魏熙平元年立法,在军有功者,行台给券,当中竖裂。一支给勋人,一支送门下省,以防伪巧。韩诗--:异日期对举,有如合分支。其由来久矣。

○虚钱足钱》

1 市肆有虚钱足钱之分。按彭乘《墨客挥犀》--:尝有名公任县尉,有举人投书索米。答以诗--:五贯五百九十俸,虚钱请作足钱用。妻儿尚未餍糟糠,僮仆岂能免饥冻。赎典赎解不能休,吃酒吃肉何曾梦。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

○子母钱》

1 子母钱,今之以本生息者为子金,即权子母之义。《搜神记》:南方有虫名跂,一名籞蠋,又名青蚨,生子依草间,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必飞来,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子血涂钱八十一,每市物用母钱留子钱,母钱仍飞归。用子钱留母钱,子钱亦飞归。褚载诗:相逢都是醉醺然,应有囊中子母钱。

○神贷钱》

1 河南怀庆府济源县,有济渎庙。明嘉靖乙丑夏,庙池中浮出赐钞六十定。又常浮出银币,借与人,如期而偿,则复得。否则祝之不出,且至亏折矣。见《二申野录》。

○元宝》

1 元宝初铸无可考,陶九成--:至元十三年大兵平宋,回至扬州,丞相伯颜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每重五十两。归朝献纳世祖,以赐勋戚大臣。转而货卖,民间方有此锭。至民间之自铸,则无可考。

○王阳明为五阎王》

1 万历丙子冬,山阴诸生某暴死,惟胸温未殓。累月忽苏,手中持大镪五十金,语人曰:吾初死至冥地,遇亡友,问汝何至。又--阎王正为其子延师,当为汝缓颊。王果召大廨中,主西席,诸子罗拜,经史饮馔皆如世人。王则衮冕甚尊严。一日语生曰:「汝见五阎王乎?贵乡王阳明先生也。」因请见,先生亦为主客礼,因谓此冥司,不可久居。命左右核其禄命,答此人尚有十年。即命与主者王言送还,王许之,赠冥币甚渥。先生曰:「不可,宜用世间币。」即易以一镪。阴曹亦聚元宝,阳明初不以为非,设帐匝月而修脯金五十,阳间安得此贤主人耶?见《二申野录》。

○李峤谏铸大像》

1 李峤谏铸大像疏--:造像钱现有一十七万馀缗,若将放施,人与一千,可济得一十七万馀户。是一缗即一千也。陌,百也,唐以八十钱为陌,宋以百钱为陌。

○五虫》

1 云间某相国孙,乞米于人,归途无力自负,觅一市佣代之。嗔其行迟,曰:「吾生相门,不能肩负。汝胡为亦尔?」对曰:「我亦某尚书孙也。」王阮亭志之。《独醒杂志》载蔡京诸孙不知稼穑。一日,京问:「汝曹日啗饭,知米从何出。」一孙曰:「从臼子里出。」一孙曰:「我见在席子里出。」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贵家儿自古然也。江乡世家子弟,人谓有五变:鲜衣美食,游荡自如,一变为蜉蝣虫。家传书籍,渐次遗失,或资货鬻,再变为蠹虫。先庐祖祠,典质充用,三变为蛀虫。田产失培,日渐消去,四变为蝗虫。游手赌博,卖男鬻女,五变为大虫。亦雅善形容矣。揆厥由来,不怪其子孙之善变,率由其祖父之好敛耳。前人之取也非义,后人之出也必悖。天也人也,皆有之矣。

○守财奴》

1 史公度(震林)《札记》载金沙某,奇悭善算,好以物应贷,人称其惠。后乃知与人芥必取人珠,与人毛必取人髓也。一日遇之僧舍,同榻寝,性呆善梦呓。梦中忽大叱吒,跃起瞪目,呼而讯之,不言。因绐之曰:「言则吉,不言则不祥,必有大耗。」乃告曰:「梦量米遗粒,方拾而鸡来争啄,急驱之耳。」吴杉亭言:扬州商人某家资百万,而居处无殊窭人。弥留之际,口不能言一字,亲友环视,至夜忽手竖二指,攒眉掇口不止。其子曰:「父恐二郎年幼,不治生耶?」摇首不然。子又曰:「虑二叔欺儿淩孤耶?」摇首不然。众皆愕然。其妻后至,四顾室中,向语--:「欲挑去油灯碗中双灯草耳。」富翁缩手点头,瞑目而逝。公度、杉亭皆亲见其人,非杜撰者。刘紫庭言:此辈守财虏,乃造物有所靳,不许妄有所费,非尽悭也。福泽薄于窭人,焦思苦于乞丐。前生作恶,惨报之尤剧者。因举《古今五行记》所载一事。梁邓差,南郡临沮人,大富而吝。道见估人二,罗食珍美,呼差同饮。差曰:「君行商,势在不丰,何为美食?」估曰:「景光可惜。人生百年止为一身一口耳,一旦病死,宁能进甘美耶!终不效临沮邓生,平生不用为守钱奴耳。」差大惊,不告姓名而别。归至家,太息曩者之悭吝,宰鹅以食,动筋咬骨,哽其喉而死。予谓钱财亦有定数,一饮一啄,不可强取。卢怀慎无疾终,夫人崔氏止儿女哭曰:「公命未尽。公清苦谦退,不受毫发赂。与张说同为相,说纳货山积,说尚不死,奢俭之报岂虚哉!」及夜公复生。左右以夫人之言启陈,公曰:「非也。理固不可一概论,予见冥司有三十炉,为说鼓铸横财。我无一炉,恶可并哉!」言讫复绝。纵无是事,亦有是理。

○古银锡不分》

1 百诗先生谓古者银锡不分,而银皆称锡。《诗》「如金如锡」,金,黄金,锡即银也。《考工记》「攻金之工,皆曰金锡」。金即铜,锡即银也,故曰金几分,锡居几,以为斧斤戟刃之属。氏为量煎金锡,声中黄锺之宫。假以今之锡,岂可掺和作斧斤戟刃,而量声能中宫乎?况今之锡与铜,亦不可掺和以冶也。《越绝书》「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谷涸而出铜,欧冶用以为纯钩之剑」。尤可证铸兵用铜,必兼以银,乃淬利也。

○刘瑾朱宁籍没金数》

1 刘瑾籍没,黄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两,又一百五十三万。又器皿金一千二百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器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零。又朱宁籍没金七十扛,共十五万五千两。银二千四百九十扛,共四百九十八万两。碎金四箱,碎银十柜,其馀诸物皆称是。见《七修类稿》。悉二贼纵极黩货,亦不应如是之多。昔人诮元载胡椒八百石为长物,予谓彼时当是贵物,如今之参桂也。
URN: ctp:ws70283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