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

《卷一百》[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
3
郊社考
4
山川
5
等謹按《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蓋嶽、瀆之為德甚,博施甚大,故崇禮以報,若巡狩則望秩焉。後世代有損益,得失各殊。
6
本朝法古定制,祀有常經,凡山川之祀,皆視其功德,協於義法,至於
7
時巡、望祭,一則虞、周、封、襌之文,陋而勿舉,尤超越千古云。
8
順治元年,定崇祀。
9
嶽鎮海瀆及直省,有司春秋致祭之禮,定制以五嶽。
10
五鎮
11
四海
12
四瀆配享
13
方澤壇見第五卷立。
14
地祗壇於
15
天神壇之西北向,一成方廣十丈,縱六丈,髙四尺四,出陛,各六級。壇南立青白石龕五,刻山形者三,為
16
五嶽
17
五鎮
18
四陵山位詳第五卷,刻水形者二四圍鑿池祭則注水為四海。
19
四瀆位均髙八尺二寸,左設石龕二,刻山水形各一,為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設石龕,二製同為。
20
天下名山大川,位均髙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嵗遇水旱則遣官祭告、祈禱有應則報祭互見第七卷凡嶽鎮海瀆所在地方:有司歲以春秋仲月諏日致祭,祭東嶽泰山於山東泰安州今升為府,祭西嶽華山於陜西華陰縣,祭中嶽嵩山於河南登封縣祭南嶽衡山於湖廣衡山縣,祭北嶽恒山於直隸曲陽縣移祭見後,祭東鎮沂山於山東。青州府祭西鎮吳山於陜西隴州,祭中鎮、霍山於山西,霍州祭南鎮㑹稽山於浙江㑹稽縣。祭北鎮毉巫閭山於遼東廣寧衛今改為縣,祭東海於山東萊州府,望祭西海於山西蒲州今升為府,祭南海於廣東、廣州府,望祭北海於河南濟源縣移祭見後,祭河、瀆於蒲州,祭江瀆於四川。成都府祭淮瀆於河南。唐縣祭濟瀆於濟源縣。
21
八年正月
22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官致祭,嶽鎮海瀆,定制恭遇。
23
慶賀大典頒布
24
恩詔則遣官致祭,以四品以上堂官將事北鎮後兼祭北海,遣官一人。東嶽、東鎮、東海遣官一人,西嶽、西鎮、江瀆遣官一人。中嶽、北海、淮瀆、濟瀆遣官一人,南嶽遣官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遣官一人,南鎮南海分遣見後。遣官一人,諏吉將行。先期陳祝文、香帛於中和殿。
25
皇帝親閲遣之。
26
十七年三月,改祀。
27
北嶽恒山於山西渾源州。北嶽之祭,向在直𨽻曲陽縣。自明孝宗時,尚書馬文升議請改祀渾源,其疏引據《周禮》及《明一統志》,立說甚正,以格於部議而止。後屢有言者,皆不行。至是,以科臣援前議,請改祀渾源,下禮部議覆,從之。
28
康熈六年七月
29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嶽鎮海瀆禮儀,與順治八年同。惟南鎮、南海遣官各一人。
30
十四年十二月,以
31
冊立
32
皇太子遣官致祭。
33
嶽鎮海瀆
34
十六年九月加封。
35
長白山之神,定致祭禮。先是,四月中,聖祖命內大臣覺羅武黙納侍衛費耀色等,詣長白山審驗明白,酌行祀禮,至是復命奉。
36
諭㫖:長白山發祥重地,竒蹟甚多,山靈宜加封號,永著祀典,以昭國家茂膺神貺之意」。禮部奏言:「考金大定中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又加封帝號,明初悉去封號,止稱為神,請依嶽鎮之禮封為」。
37
長白山之神,照五嶽例,春、秋致祭,禮儀並同。初次往封,遣大臣擇地設帳幄,立神牌致祭。其春秋二祭,令寧古塔將軍遣官在烏喇地方望祭。遇有。
38
慶典亦應一例望祭,即令祭北鎮官前往行禮」。從之。十八年五月加封。
39
洞庭湖之神遣官致祭。時湖南用兵,討賊屢捷,咸言湖神助順,遣官加封致祭。
40
勅曰:「頃者逆氛未靖,天討用加,地當師旅之屯,衆賴精英之佑,閲時八月,波浪不驚,俾我六軍,舳艫共濟,堅城立拔,餘孽宵奔,眷言撻伐之竒勲,實屬神功之丕顯,特申昭報,式考彛章,封為洞庭湖之神,載諸祀典,専官告祭,惟神鑒之」。
41
二十一年二月,以平定雲南,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42
長白山是歲,於所遣承祭官外,各遣筆帖式一人,典守香帛祭文又各給黃縀繖一,御仗二、龍旗二、牌二。三月。
43
聖祖東巡
44
盛京望秩
45
長白山是時
46
駐蹕吉林烏拉地方,於松花江岸東南設幄,次神位致祭行禮。
47
二十三年
48
聖祖東巡十月
49
躬祀
50
泰山之神十一月,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51
長白山。先是,吏科給事中王同祖疏請巡狩燔柴泰山,即過孔林觀禮器,九卿議當允行。於是禮部議奏,虞舜東巡,至於岱宗,燔柴致祭,漢髙過魯,以太牢祀孔子,俱係巡歴,所至致祭行禮。今
52
皇上聖德神功同符堯舜,倣古之制,爰事東巡,經過泰山,闕里亦應致祭」。從之。至是親詣。
53
東嶽廟致祭行禮,其餘均遣官致祭。二十八年東巡,致祭禮。同嗣是。
54
南巡所過名山大川,均照例致祭」。二十五年五月,移。
55
北海祀典於吉林望祭移祭見後。副都御史徐元珙疏言:「祀典所載,致祭北海,尚沿宋、明舊制,於河南濟源縣,係在京之南,於義未合。況北嶽已改祀渾源州,則北海應請改祀於混同江,庶方位」。允協。下部議。行部臣奏言:「混同江非奉天所轄,應照長白山例,在附近地方設立幄次神位,於祭長白山後行望祭之禮」。從之。
56
二十七年十月,以
57
孝莊文皇后升祔
58
太廟遣官致祭。
59
嶽鎮海瀆
60
長白山
61
三十二年二月,遣。
62
皇長子祭
63
西嶽華山。詳見第十四卷
64
三十四年,以災異遣官告祭嶽、鎮、海瀆。
65
長白山》互見第十四卷
66
三十五年建。
67
海神廟於大沽海口加封致祭。時由天津海道運米盛京,以備賑濟,海神效靈,往來迅駛。乃建廟大沽海口,封為
68
大沽海口之神,遣禮部司官往祭。後定祀典,用二月八月中戊日致祭。
69
三月,以
70
親征噶爾丹,致祭所過。
71
山川之神是嵗。
72
聖祖親統六師,北征朔漠。三月戊午,遣官祭居庸關山川之神。丁卯,祭獨石口山川之神。四月。
73
命大學士祭風雨之神,界外山川之神。五月,祭克魯倫河之神。三十六年二月。
74
西巡至保德州及橫城,再渡河,均遣官致祭黃河之神,至寧夏祭賀蘭山之神。凡所厯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與因事遣祭之禮同。
75
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嶽鎮海瀆。
76
長白山
77
三十七年七月,建。
78
永定河神廟於盧溝橋,先霸州、新安等處屢被水災,發帑濬河以疏水道。至是,新河告竣。
79
賜名永定河,封其神為。
80
永定河之神,建廟立碑,遣官致祭,春秋祀之九月。
81
聖祖東巡,遣大學士致祭松花江之神。
82
三十九年六月建。
83
海神廟於江南安東縣。河道總督張鵬翮疏言:「遵㫖:將海口攔黃壩拆去,水勢通流,自興工以來,風潮不作,海神效靈,請建廟崇祀」。
84
詔改名大通口封為。
85
大通口海神春秋致祭。
86
四十二年三月。
87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壽,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88
長白山
89
十一月
90
聖祖西巡,遣官致祭。
91
西嶽華山
92
四十三年二月,封。
93
淮神為長源祐順大淮之神」。以河道總督張鵬翮請立廟崇祀。
94
賜御書「靈瀆安瀾」匾額,與安東縣大通口海神廟」,皆入春秋祀典。
95
四十八年三月,以復行。
96
冊立
97
皇太子遣官致祭山川,如初立之禮。五十二年三月。
98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遣官致祭山川,與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99
孝惠章皇后升祔
100
太廟,遣官致祭。
101
嶽鎮海瀆
102
長白山是嵗遣官將事,滿、漢編檢以上皆通行開列,六十年三月以。
103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致祭山川與萬壽告祭禮同。
104
六十一年建。
105
江海潮神廟於浙江之尖山。時浙江修築石塘工成,巡撫朱軾請建廟於江海,匯流尖山之麓。廟成,賜御書「協順靈川」匾額,春秋致祭。詳見於後
106
六十一年十一月。
107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108
長白山
109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110
聖祖仁皇帝尊謚,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111
長白山
112
十二月,以
113
冊立
114
皇后遣官致祭。
115
嶽鎮海瀆
116
長白山
117
二年八月加。
118
江海大神封號少詹事錢以塏上言,請加封江海諸神有功德於民者。下禮部議覆,從之,於是加。
119
四瀆封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曰永惠。均遣官齎送祭文、香帛,令督撫、布政使大員致祭,又加封。
120
四海龍神:東海曰顯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海曰崇禮,均如四瀆儀令。地方官致祭,又封。
121
大沽海口之神,加「廣惠」二字,立廟天津。又封浙海、潮神為運德海潮之神,立廟海寧縣。又封洞庭湖神加涵元」、「滙利四字,立廟常德府。均致祭如儀。
122
三年三月,封山東臨清州河神為福漕,漳河之神,館陶縣河神為惠濟漳河之神。初,禮部議覆錢以塏奏以直省廟祀諸神果,有捍禦保障之功者,應令請加封號,列之祀典。於是山東撫臣以漳河濟漕利運,請加封號,歲以春秋致祭,允之。
123
是歲,致祭。
124
衞源之神,衞水源出百泉,今運河之經流也。河南撫臣疏言:「百泉之上,衞源神祠,通漕濟運,請列祀典」。從之。仍
125
御書匾額,令巡撫致祭,歲以春秋祀之。五年二月,以黃河澄清。
126
御製祭文,遣官致祭。
127
黄河之神
128
四年冬,督撫諸臣次苐奏報黃河澄清,地連四省。時逾二旬,諸王大臣請陞殿慶賀。
129
世宗不許,諭以「河神福國佑民,功用顯著,宜崇祀典,以答神庥」。乃遣官分詣清河、武陟二處,新建神廟致祭。
130
行禮嗣是每昭靈應,必遣官致祭」。
131
五月,重修江南宿遷縣皂河河神廟,春秋致祭。
132
十二月,遣官致祭。
133
河源之神於河州口外,以黄河澄清及江南淤地,利民故也。「建祀西寧,詳見於後。
134
七年建。
135
江神廟於湖廣、武昌,春秋致祭,內閣奉諭㫖:山川之神,錫福於地方百姓,是以自古帝王皆誠心展祀,以答神貺。湖廣境內西南數省之水,匯入大江,又為川澤之總匯,凡屬土地人民及舟楫行旅,皆仗江神黙佑,保䕶安寧,允宜建修廟宇,按時致祭,以崇報享,著湖廣總督巡撫動帑辦理,此朕䖍禱神祇䕶國佑民之意,非諂媚以求一己之福也。乃建廟於湖北武昌平湖門之外,歲以春秋致祭。
136
八年建。
137
海神廟於浙江海寧縣,加封為寧民顯佑浙海之神。浙江潮神廟既建於尖山,又加封號。是歲,奉
138
諭㫖:「朕惟古聖人之制祭祀也,凡山川嶽瀆之神,有功德於民生能為之禦災捍患者,皆載在祀典,蓋所以薦馨昭格,崇德報功也。雍正二年,浙江海塘,潮水沖决,發帑修築,比年以來,塘工完整,災沴不作,居民安業,今年潮汛盛漲,幾至汎濫,官民震恐,幸而水勢漸退,隄防無恙,此皆神明黙垂䕶佑,惠我蒸民者也,兹特發內帑十萬於海寧縣,勅建海神之廟,以崇報享着,該督遴委賢員,度地鳩工,務期制度恢宏,規模壯麗,崇奉祀事,用答明神,庇民禦患之休烈,乃建廟於海寧之春熈門內,中祀運德海潮之神,以英衞公伍員,誠應武肅王錢鏐配享二神見後,其他諸神,祀於配殿。
139
世宗御製碑文,加神封號,遣大臣致祭。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
140
皇上南巡,皆遣官致祭。二十七年後,四巡江、浙。
141
莅蹕海寧,並
142
躬詣拈香又
143
命於杭州建廟崇祀立碑,皆如海寧之制詳見於後。是年建。
144
湘江神廟於湖廣、長沙,春秋致祭等。謹按:武昌所祀乃江瀆之神,長沙之廟在湘江、橘洲,則湘江之神也。又湖南之巴陵,亦建廟於城陵磯磯為蜀江洞庭所匯,所祀蓋江瀆之神,而未列祭典,並識於此。
145
四月,建。
146
河源神廟於甘肅河州,加封為開津、廣濟佑國庇民,昭應河源之神」。先是,以黃河澄清,遣官致祭。是年奉。
147
諭㫖:古稱黃河之神,上通雲、漢,光啟圖書。禮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惟神澤潤,萬國福庇兆民,自古及今,功用昭著。我朝自定鼎以來,仰荷神庥,尤為彰顯。至於澄清六省之遙,閲歴七句之久,稽諸史冊,更屬罕閒。朕思江南、河南等處,皆有廟宇,而河源相近之處,向來未建,専祠考河源,發於崑崙,地隔遥,邊人稀境,僻其流入,內地之始,則在秦省之西寧地方,朕意於此地特建廟宇,専祀河源之神」。九卿詳議具奏。尋議黃河發源西畨枯爾坤山,經河州之長寧驛流入中國,應於河州口外擇地建廟,春秋致祭。
148
御製碑文勒石,從之。十一年、十二年,皆遣官致祭。十二月,封直𨽻。
149
滹沱河神為長源、永濟、滹沱河神,春秋致祭,九年建。
150
永定河神惠濟廟於石景山,永定河,即古之桑乾河,源出太原,合衆水為流乗髙注下,其性湍悍,畿南恒被其害。
151
聖祖時親加指示,導之安流,名曰永定」。加封河神祀之盧溝橋,雍正七年。
152
世宗以石景山據河上游工程最要,既嚴加捍禦,因命擇地建廟,廟成,遣官致祭。
153
賜名惠濟仍。
154
御製碑文以紀之。
155
十年閏五月,建望祭。
156
長白山享殿於溫德亨山今名望祭山。舊例,春秋致祭,皆由寧古塔將軍遣官於吉林之溫德亨山設幄次,望祭。將軍常德奏:「請於望祭之處為屋五間,與長白山相望,既不違望祭之義,又足以避風雨,庶祀事得盡其誠」。從之。十三年,令春秋二祀即以寧古塔將軍致祭,恭領以上均齋戒陪祀。
157
七月,建。
158
洪澤湖神廟於髙家堰,春秋致祭,髙堰山盱石工告成奉。
159
諭㫖洪澤,湖賴髙堰以為保障,建立石工,為久遠之計,二年以來,風濤恬靜,工作易施,皆湖神黙佑之力,宜䖍誠展禮,以申報享之忱,乃令河臣建廟於堰上,歲以春秋祀之。
160
十三年九月。
161
皇上登極,遣官致祭。
162
嶽鎮海瀆
163
長白山
164
十一月,以恭上。
165
世宗憲皇帝尊諡,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166
長白山。
167
十二月,致祭河南開封府河神廟。先是,河東總督王士俊奏請致祭省城河神。至是,禮部請遣官齎祭文、香帛以往。
168
皇上以河神,顯異曾奉。
169
世宗憲皇帝特㫖致祭,乃御中和殿閲視祭文、香帛,齎送總督行禮致祭。乾隆元年八月。
170
特諭致祭
171
河神
172
海神石景山。
173
永定河神禮部奉。
174
諭㫖:「南北河工與浙江海塘關繫國,計民生最為𦂳要,當朕即位元年,咸慶安瀾,理宜䖍修祀典,以荅神貺」。部臣議於清河、武陟、海寧三處神祠,照例齎送祭文、香帛,令總督致祭,又令直𨽻河道總督往石景山致祭,從之。
175
二年正月釐定。
176
洞庭湖神。
177
君山廟神致祭典禮:二祠,春秋致祀祭品,向由有司具備。是歲奉。
178
諭㫖:洞庭湖神,福佑一方,靈應顯著,君山神廟,載在祀典,所有春秋祭品,禮儀理應,動用正項錢糧辦理,著照湘江之神之例,一體開銷,以昭敬禮明神至意」。四月,以恭奉。
179
世宗憲皇帝配享。
180
南郊,遣官致祭。
181
嶽鎮海瀆
182
長白山
183
十二月,以
184
冊立
185
皇后加上
186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
187
嶽鎮海瀆
188
長白山
189
三月,立。
190
海神廟於江南寳山縣,春秋致祭。大海自北而南,奉賢寳山,南滙上海,皆當其衝,而寳山三面距洋,尤為險要,撫臣請築石塘三百餘丈以資捍禦,發帑成之,即建廟於上以祀。
191
海潮之神祀典,視淅之海寧,御製碑文紀之。
192
八年八月。
193
皇上東巡。
194
盛京遣官致祭。
195
北鎮廟
196
長白山
197
十三年二月。
198
皇上東巡。
199
躬祀
200
泰嶽増用中和韶樂,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201
長白山。先是十二年六月諭內閣奉:
202
聖母皇太后懿㫖:泰山靈嶽,坤徳資生,近在魯邦,宜崇報享,朕不敢違。爰遵」。
203
懿訓親奉。
204
鑾輿秩於岱宗,旋蹕青齊。觀風布澤,以昭崇聖法。
205
祖教孝省方鉅典,大學士等㑹議以聞。尋議奏:「古者因名山以升中,原有燔柴之禮。
206
聖祖仁皇帝因儀文度數,書闕有間,議封禪者尤多不經,特允。廷議以祀五嶽禮致祭今。
207
皇上東巡,致祭泰山,應遵康熈二十三年之禮舉行惟是致祭方嶽,向未用樂。謹按周禮,大司樂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樂。今
208
特舉盛典秩於岱宗,請用中和韶樂,令儒臣増撰樂章,令太常寺協律郎率樂生豫習備用。十三年二月壬午,至於泰安。
209
皇上先詣。
210
岱廟拈香於配天門內,降輿由仁安門入,三上香行,一跪三拜禮。翼日癸未致祭,如康熈二十三年之儀,遂奉。
211
皇太后登岱,所至祠廟,皆拈香致敬。奉諭:稽古巡狩,翕河喬嶽,典禮攸隆。朕兹親祀孔廟,有事於
212
泰山,其四嶽、四瀆,皆宜薦馨,用申誠敬。著該督就近,遴委大員前往,以崇秩祀」。尋議準祭文、香帛仍由京馳驛齎送。
213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上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年之禮。十五年九月,以:
214
冊立
215
皇后恭上
216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之禮。十月庚午朔。
217
皇上巡幸中州詣。
218
嵩嶽廟拈香,越日辛未,致祭,如東巡,祭岱廟之儀。是年祭祀山川,悉準東巡之例以。
219
御道所經,遣官致祭黃河之神及衛源神祠。十六年二月。
220
皇上南巡,遣官致祭所過名山大川之神。凡巡狩所至,禮祀山川。是年,皇上南巡於山東,祀東嶽泰山之神。至江南,祀清河縣河瀆之神,淮瀆之神,江都縣江瀆之神,皆遣官致祭二月。
221
親祭清河河神廟至浙,遣官祭海神廟、南鎮會稽山,凡往返渡河渡江致祭之處,皆
222
親詣拈香行禮,又詣清口風神廟、惠濟祠拈香,至泰安詣岱廟拈香,葢於懷柔百神之禮,無不舉矣。
223
六月,加封。
224
永定河神為安流、廣惠之神,遣官致祭。十二月,以
225
皇太后六旬萬夀,恭上。
226
徽號,遣官致祭。
227
嶽鎮海瀆
228
長白山。
229
十九年八月。
230
皇上東巡。
231
盛京望祭
232
長白山渡松花江祭
233
江神九月祭。
234
北鎮廟皆
235
親詣行禮。
236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犁,恭上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禮。是嵗,以大兵西征,致祭所過。
237
山川之神,大軍所經之山,致祭者四:一曰阿勒台山,一曰珠爾庫柱山,一曰博克達山,一曰阿拉克山,皆以。
238
詔㫖讀文致祭。
239
二十二年,
240
皇上南巡,致祭所過。
241
名山大川之神如十六年禮。是後四巡,江浙致祭皆同。
242
三月,建。
243
海神廟於杭州之觀潮樓,勅封為「平潮利涉浙海之神」。是月,大駕駐蹕杭城奉。
244
諭㫖:「浙海之神,自雍正八年海塘告成時,特加褒封。
245
勅於海寧縣地方建廟崇祀,邇年以來,海波不揚,塘工鞏固,朕省方浙中,親臨踏閲,見大溜直趨中小亹,両岸沙灘,自為捍禦,濵海諸邑得慶安瀾利及生民實資,神明顯佑,應於杭州省城之觀湖樓敬建海神之廟,以昭朕崇徳答佑至意應行事宜,該部查例具奏」。禮部奏言:「雍正八年。
246
勅建海寧海神廟,規制典禮,具有成案。今奉諭㫖,於杭州觀潮樓敬建海神廟,應令該督撫敬謹相度,擇吉興修,工成之日,遣官告祭加封神號,春秋致祭,悉遵雍正八年事,宜舉行並請」。
247
御製碑文,勒石廟中。從之。
248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蕩平回部,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249
長白山
250
二十五年,定西域。
251
山川諸神祀典,先是大軍平定西域新疆,乾隆二十四年告祭,額琳哈畢爾噶鄂拉嵗春秋致祀,及是駐劄大臣奏請嵗祭博克達、鄂拉格登、鄂拉穆素爾達巴伊犁郭,勒從之,嗣後由駐劄大臣次第奏請嵗祭者於山則,塔爾巴哈台、鄂拉、塔勒竒、鄂拉崆、郭爾鄂博阿、布喇拉、鄂拉巴爾魯克、鄂拉、阿勒坦、額墨勒鄂拉、博爾圖塔克、於水則崆格斯、郭勒哈什郭勒、察罕烏蘇、阿里瑪圖郭勒、和爾郭斯、郭勒策集郭勒薩瑪爾郭勒奎屯郭勒額、彬格遜淖爾、賽哩木淖爾、阿拉克圖古勒淖爾額敏郭勒、裕勒雅爾郭勒,俱每嵗春秋,令駐劄大臣致祭。其祭文、香帛由京師齎往行禮。
252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253
皇太后七旬萬夀,恭上。
254
徽號致祭。
255
嶽鎮海瀆
256
長白山更定遣官之制。先是嶽鎮海瀆遣官七員,分七差致祭,後分遣八員。康熈十六年後,増祭長白山,特遣一員,後與北海同遣,共遣官九員。乾隆二十六年,左都御史金徳瑛奏請與厯代帝王陵寢及闕里兼行。禮部議言:「嗣後併為六差:長白山、北海同遣官一員,西嶽、華山、西鎮、呉山、江瀆遣官一員,東嶽、泰山、東鎮、沂山、東海及南鎮、㑹稽山遣官一員,中嶽、嵩山、南嶽、衡山濟瀆遣官一員,北嶽、恒山、中鎮、霍山、西海、河瀆遣官一員,南海遣官一員。其厯代帝王陵寢及闕里之祀,即分道兼舉,毋容另遣」。從之。
257
是年,建楊橋。
258
河神祠。先是伏汛河溢,祥符遂潰楊橋隄,乃鑿引渠釃河溜,兩匝月而合龍,爰建祠,並
259
頒額勒碑,從大學士劉統勲請也。三十六年建。
260
白河、神廟河,挾諸山之水而來至宻雲,流益壯性,益駛其處為。
261
巡幸熱河所必經,是年七月,霖雨積日,河驟漲,齧坡岸浮橋當水衝不可度,乃遣官致禱,越日漲,陡落丈餘。
262
命於河壖構祠。壬辰五月成,御製詩勒石祠內。
263
是年十一月。
264
皇太后八旬萬夀恭上。
265
徽號遣官致祭。
266
嶽鎮海瀆
267
長白山,如二十六年之禮。三十九年四月。
268
封太白山神為昭靈,普潤太白山之神,建祠祀之。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兩金川。恭上。
269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
270
嶽鎮海瀆。
271
長白山
272
四十二年三月,恭上。
273
大行皇太后尊諡,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274
長白山。
275
是年八月。
276
命定兩金川。
277
山川諸神祀典,先是四十一年兩金川平,該處名山大川,効靈助順,應入祀典者。
278
上命副將軍明亮具狀以聞。尋奏:「金川之索烏甲索二山,小金川之墨爾多山,均為畨衆,敬奉大軍進勦。時頗著靈應。又金川大河當官兵攻勦,勒烏圍時立柵沿河,堅持數日,適值陰雨連綿,河水旋長旋消,於沿灘柵寨並無妨碍,及攻克移柵後河水陡發前立柵之處,均漫水甚大。
279
河神効順,實贊成功,應請秩祀,以彰報功之義,爰命載入祀典,用垂久逺。
280
四十三年八月
281
皇上東巡。
282
盛京望祭北海。
283
命建。
284
北海神廟于山海闗,並改定望祭處,奉諭海神,咸有廟祀,惟北海自山海闗至盛京一帶,向未専建廟宇以隆禋祀,尚屬闕典着,於山海闗、澄海樓相近處建立」。
285
北海神廟,以妥靈祐。九月,又諭「稽考祀典,北海原於河南濟源縣望祭。河南地屬中州,且非濵海,固於事理未協,嗣經改於吉林東門外,望祭雖屬北境,然距海尚遠,亦非所宜。所有春秋秩祀及遇告祭典禮,自應恭移於此,以協方位」。
286
是月
287
上致祭
288
北鎮神廟
289
又奉:
290
諭遼河雙源遙引,合而為巨,流河襟帶神臯,恬波涵潤,實為陪都。境內大川,朕恭謁。
291
祖陵蹕路所經,舟梁利涉緬,念河神之功甚,溥著専建。
292
河神廟,以昭妥侑。
293
九月
294
命建。
295
渾河神廟于
296
盛京城東。
297
諭渾河發源遙遠,自東北來,入英峩邊門,西流㡬及千里,㑹遼入海縈䕶。
298
三陵滋演萬年。
299
靈脈長川襟帶兼衛陪都,厥功甚鉅,自宜䖍崇廟祀,以答神庥。著於盛京城東度地鳩工興建。
300
河神廟,以昭妥佑。
301
是月,建。
302
松花江神廟。
303
諭吉林之松花江,導源長白,襟帶神臯,為本朝發祥之地,綿演億萬載。
304
景運靈長,厥功甚鉅,自宜䖍崇廟祀,用迓神庥,已諭令於吉林城外濵江處所度地興建,其一切祀典,即照望祭北海之制,載入㑹典」。
305
四十五年,
306
皇上七旬萬夀,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307
長白山。
308
命廟宇有應修葺者,守吏以聞。五月,新建。
309
北海神廟成,遣親王致祭。十二月,改定神廟。
310
敕賜為。
311
敕封時以頒發新建巨流河渾河神廟扁額,奉諭建廟神牌、扁額,均係褒崇神祀沿用勅賜二字,未協敬謹之意。嗣後如遇有建廟封神等事,擬請欽定者,廟名著寫,勅建其神牌扁額,俱著寫勅封字様」。四十七年,以豫省青龍岡漫口合龍未就,命乾清門侍衛阿彌達至青海河源,祭告河神。是年,豫省疏挑引渠,自蘭陽至商邱一百七十餘里,越嵗癸邜,春三月,河工告成。
312
是年三月。
313
諭:「朕前嵗南巡,駐蹕金山,即敬書金山,靈區安瀾,恒佑宏仁廣濟至徳尊神牌位,供奉神祠,及回鑾渡江時,雖有風濤,而御舟穏渡,實賴神佑,不可不崇昭秩祀,以答靈庥」。著該部載入祀典,嗣後每遇致祭之期,著該部封香帛、祝文,送往交該督撫,親詣金山寺行禮」。四十八年。
314
皇上東巡。
315
盛京遣官致祭。
316
遼陽太子河。
317
是年
318
上致祭。
319
北鎮神廟。
320
四十九年
321
諭此次河水陡長,各工險要,賴河神協應,得化險為平,著蘭第錫等親至河神廟䖍祀,以答嘉庥」。
322
五十年正月,以
323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遣官致祭嶽鎮、海瀆。
324
長白山
325
是年奉。
326
諭「江南洪澤湖向藉淮水挹注,今淮水發源之處,經畢沅勘明疏瀹將支港小河一律浚導,該處賈魯、惠濟二河,其下流歸併渦河入淮,現在亦加疏濬,俾就通暢,并於淮瀆廟䖍申祭告,自當仰邀」。
327
靈祐泉源湧發,衆水㑹歸,下游湖水,日就充足,以助清敵。黃至淮瀆廟如果嵗,久未修,或形傾圯,即動項興修,俟廟工告竣時,朕當親書匾額用答」。
328
神貺將此諭,阿桂、畢沅知之,尋覆奏南河、淮瀆廟一在裏河㕔屬運口,毎年隨時修理,現在完整阿桂親往瞻禮黙告,一在洪澤湖中、盱眙縣境內龜山之上,相傳向著,靈異年久未修等仰體。
329
聖主誠敬感孚,廣邀靈貺之意,亦請一體修葺,用答神庥」。從之。
330
皇帝親祭方嶽儀
331
時巡省方禮其方。
332
嶽特行
333
親祭之典,有司諏吉豫期,守土官,潔掃廟宇。內外備祭品牲牢先一日。
334
皇帝乃齋,扈從王公、百官、地方文武官應與祭者畢,齋行在太常寺凡祭祀皆贊□行,在有司具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內閣舍人恭書於版,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335
右具祝版。
336
是日昧爽,光祿寺卿一人眂割牲,守土官於祭所神廚設香案,光祿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牽牲告腯,遂及守土官,眂宰瘞毛血如儀。
337
右眂割牲。
338
祭之前夕,守土官各因其方為瘞坎於廟門之外。工部官張黃幄於廟㦸門內之左,鑾儀衛官設洗於幄次。太常寺卿屬率守土官入廟供具,陳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一,設二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一,東次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各隨其方,香盤一、尊一、爵三、冪勺具。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廟階上,如式,乃辨位設。
339
皇帝拜位於廟內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於左稍後。陪祀王公位階上百官位階下,東西序立,重行異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分立樂懸之次。記注官四人立西階下,東面。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鴻臚寺官二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東西面。典儀一人立東階上,西面。掌瘞官率瘞人立於瘞坎之隅。
340
右供張陳設序位。
341
祭日漏未盡,守土大吏率屬治道清蹕,自行宫至祭所汜掃無令塵,揚鑾儀衛官陳騎駕鹵簿於
342
行在宮門外,領侍衛內大臣及內大臣勒所部翊衛官、䕶軍統領、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後管官采服,分班於
343
行宮門外祗候,不陪祭。扈從官序列行宮門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門前道左,陪祭王公於享殿大門外序列候。
344
駕至,隨入內外,文武官於享殿庭左右序列。執事官豫入就位,均采服。屆時太常寺卿赴。
345
行宮奏時
346
皇帝龍袍補服,乘輿出宮前,引後扈,不陪祭。扈從官跪送,如常儀。
347
右。
348
鑾輿出行宮
349
駕至廟,不陪祭。守土官跪迎皇帝於大門內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350
皇帝由㦸門中門入,至幄次,少竢出,盥手,鑾儀衛官奉盥巾如儀,贊引對引官恭導。
351
皇帝陞中階,入殿中門,詣拜位前立,內大臣、侍衛止立階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工、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賛引,奏就位。
352
皇帝就位立。
353
右盥洗就位。
354
典儀贊迎
355
神司香奉香,進至香案前祗竢,司樂贊舉迎神樂奏《祈豐》之章樂辭、方嶽不同,俱詳樂考。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賛引,奏就上香位。暨對,引官恭導。
356
皇帝詣香案前立對,引官至祝案前止,賛引奏「上香,司香跪,進香。
357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奏復位,恭導皇帝復位立,奏跪拜,興。
358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協律郎偃麾,工戞敔,樂止。
359
右迎神。
360
典儀賛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司樂賛舉初獻,樂奏《華豐之章,樂作,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詣。
361
神案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畢,皆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賛引奏跪。
362
皇帝跪,羣臣皆跪,賛讀祝,司祝讀祝訖,興,以祝版,跪安於篚內,叩如初退,樂作。賛引奏「拜興」。
363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典儀賛行,亞獻禮,司樂賛舉,亞獻奏興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獻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賛行,終獻禮司樂賛舉終獻樂,奏儀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獻於右,如亞獻儀,樂止右三獻。
364
典儀賛徹饌,司樂賛舉,徹饌樂奏和豐之章,樂作,有司徹畢,樂止,典儀賛送。
365
神司樂賛舉送。
366
神樂奏《錫豐之章》,樂作,賛引奏跪,拜興。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樂止。典儀賛奉祝帛送瘞,司祝、司帛詣。
367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香跪奉香,興,以次恭送瘞所。
368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竢過,復位立。右徹饌送神,瘞祝帛。
369
祝帛出,賛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皇帝降中階,出中門,乘輿還。
370
行宮前列,鹵簿導從、扈衞如來儀。陪祭官退,不陪祭。守土官仍於道左跪送扈從官於
371
行宮外跪迎,如儀。
372
右禮成。
373
還行宮。
374
遣官致祭方鎮儀
375
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齎往守土官豫期潔掃廟宇,戒辦牲牢器物,備執事人、司祝、司帛、司香,司爵以府州縣佐貳官,通賛以教諭、訓導,引賛以學弟子員充。先祭一日,遣官及執事官齋。其夕,宰人割牲於廚,地方州縣官一人公服,眂宰如儀。祭日昧爽,守土官率饌人入廟供具,陳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設案一,於中少西,供祝版設案一於左,陳禮神制帛一色各如其方,香盤一、尊一、爵三,設洗於階東,引賛二人竢於門。質明,執事官豫入就位,均朝服,遣官朝服詣廟,引賛引入詣東階下,盥手,升階,至階中,北靣通賛賛就位,遣官就拜位立,賛迎神引,賛引遣官入殿左門,詣香案前,賛跪,遣官跪賛上香,司香跪,奉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興,賛復位,遣官復位,賛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通賛賛行初獻禮,司帛奉篚跪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奠於正中,皆退。賛讀,祝引賛賛,跪,遣官跪,司祝進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宣讀訖,復於案叩,如初,退賛,叩,興,遣官行三叩禮,通賛賛行亞獻禮,司爵奠爵於左賛,行終獻禮,司爵奠爵於右,均如初儀賛送。
376
神引賛賛,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通賛賛,奉祝帛送瘞,執事官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瘞如儀。遣官避立拜位,東竢過,復位立,引賛引遣官視瘞禮畢,引遣官出,執事官皆退。
377
右方鎮遣官
378
遣官祭山川儀。
379
時巡所經輦路三十里內名山大川,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齎往。始終儀節與祭。
380
方鎮禮同。
381
右祭所過名山大川。
382
皇帝時,巡所過大川上香儀。凡將濟大川,守土官於岸治壇設案,以紙為神位式書。
383
神號奉設案上陳果盤五、爵三、香盤一、鑪一、鐙二。皇帝親詣上香,其日黎明,賛引對,引預於壇外祗俟。太常寺司香一人,預於香案旁祗竢,司拜褥官豫奉拜褥於案前祗竢,均公服。
384
皇帝御補服乘輿詣壇,導從扈衞如常儀,及壇降輿,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正中退,賛引對引恭導。
385
皇帝詣香案前,司香跪進香。
386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賛引對引恭導皇帝就位,三拜,興。出壇,登舟。司拜褥官徹拜,褥退,右。
387
時巡所過大川上香。
388
遣官致祭嶽鎮海瀆儀
389
凡逢:
390
慶典遣官致祭。
391
嶽鎮、海瀆,皆因廟行禮。望祭者,設次於其所致。祭豫期,有司諏吉日,禮部疏列閣、部、院、寺文職二品以下、四品以上官銜名候。
392
㫖分遣承祭,將遣官。
393
皇帝散齋一日,遣官各齋於次。太常寺具禮神香祝翰林院隨事撰擬,制帛五嶽、五鎮、四海各如其方,包四瀆色用黑各一,送禮部、禮部、祠祭司官各加封題。翼日黎明,遣官公服㑹於禮部。太常寺官設黃案於
394
中和殿正中,左右各一,均南向。鑾儀衞設龍亭一於禮部堂上正中,設香亭一於龍亭前。祠祭司官恭奉祝文、帛香設龍亭內,校尉舁亭行,導以御仗,香亭在前,龍亭在後進。
395
大清門中門至。
396
午門前亭止祠祭,司官公服詣龍亭前,跪三叩,恭奉祝文,香帛由。
397
午門左門。
398
昭德門至
399
中和殿,由中門入,陳祭文於中案,帛左案,香右案,跪叩如初。由殿左門出,退立。階下記注官四人,序立於殿西檐下。導引太常寺卿二人,序立於殿北門外,侍儀、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分立殿東、西檐之次。又侍郎一人,率欽天監博士詣。
400
乾清門奏時》
401
皇帝御補服,乘輿出宮,導從、扈衞如常儀。至中和殿北階上降輿,太常寺卿導引。
402
御殿內詣案前,北向,徧閲祝文,香帛畢,仍自殿北門乘輿還宫。祠祭,司官奉祝文、香帛出,設龍亭內,如來儀。所司徹案,校尉舁亭出,禮部尚書侍郎從至禮部,陳於堂上正中,遣官及齎送香帛筆帖式以次序立於堂左,禮部尚書一人於亭左立。祠祭司官詣亭前,跪三叩,以次奉祝帛香授尚書,轉授遣官,遣官跪受,興,授筆帖式,依序由中門出。若非親閲,太常寺送禮部各加封題。禮部尚書率執事官屬暨遣官散齋一日。至日黎明,咸公服,㑹禮部、祠祭司官設三案於堂上正中,奉祝文設於中案,陳香左案陳帛,右案訖,退立案前,左右賛事。禮部尚書一人敬謹周眡訖,以次分授遣官如前儀。
403
右閲祝文、香帛,遣官。
404
遣官至所祭地,守土官,潔廟宇,備牲牢器物,備執事人遣官暨執事官齋祭日,有司供具陳,設上香,讀祝,行三獻禮,一應禮儀並與。
405
時巡遣官祭告同。
406
右祭儀
407
歲春秋祭儀
408
歲春秋仲月凡。
409
嶽鎮海瀆所在守土正官一人,詣廟致祭,執事以禮生,祭用少牢。餘並同。
410
慶典,遣官之儀。
411
右所在専祭。
412
特祭山川之神儀:
413
所在
414
名山大川,顯著靈異。於民有捍禦功者,奉特典遣専官或崇建廟宇,落成降香,以部筆帖式一。 人并祝文齎往守土官就廟致祭,陳設儀節,並同前右所在特祭。
415
歲祭山川之神儀:
416
直省所在山川有
417
勅賜封號,立専祠者,守土官以時致祭。祭日,有司具祝文,飭廟戶潔掃祠宇,拂拭神案,備執事人具器,陳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鐙具,陳祝文於案左,陳帛一、香盤一、壺一、爵三於案右,主祭官朝服詣祠,引賛禮生,二人引入拜位前立,乃迎神,司香自右奉香盤進,主祭官三上香,引賛賛,跪,叩興,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司帛自右跪授帛,主祭官受帛,拱舉授司帛,興獻於案,司酌酌酒實爵,自右跪授爵,主祭官受爵拱,舉授司爵,獻於正中,退,司祝跪讀祝,引賛賛跪,主祭官跪讀祝畢,主祭官行三叩禮,興,司爵酌酒獻於左,又酌酒獻於右,退,乃徹饌送。
418
神引賛賛,跪,叩興,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執事者以祝帛送燎,禮畢各退,各祠儀皆同。
419
右専祠嵗祭。
420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
URN: ctp:ws70292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