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序

《序》[View] [Edit] [History]

1 序稀見地方志提要  陳光貽 著
2 瞿序
3 方志紀載某一地區之歷史,自全國總志以至都會郡邑,舉凡山川、人物、風俗、物產等等,靡不畢具。但以彼此情況,各自有異,遂有此詳彼略,甲重乙輕之分。論其體裁,亦不盡相同,自序、凡例,略舉概況,詳別著地方志學講義初稿中。異曲同工,要皆為國史初基,但方志所載,有隱微事跡不見於國史者,有前代人物不列國史者,有特殊史料不盡登國史者,獨賴方志以傳,其史料價值,可以概見。
4 方志古無專書,尋根溯源,要以《禹貢》及《周禮·夏官·職方氏》為權輿;晉常璩《華陽國志》,記巴蜀地區事跡,粗具方志之雛形;《隋書》、兩《唐書》經籍藝文志地理類所收,大都為形似方志中專題單行者;至宋,方志體例始漸備。
5 《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分列十目,取採謹嚴,擇尤雅者始錄之,列入總志者祇七,都會郡邑者四十七,而《吳地記》《長安志》《雍錄》等入古跡,《桂林風土記》《岳陽風土記》《東京夢華錄》《會稽三賦》《中華紀聞》等入雜記,倘視作別裁,亦無不可,惟詳略重輕之間耳。方志一門,於群籍中所占數量十不及一,舊藏書家著錄無多,至近數十年來,始有方志專目出而聞世,視作創舉,由是海內外圖書館咸以網羅方志為重要職志,競相羅致,書林猝空,遂使價增倍蓰,宋元舊刻,片紙之值,幾乎貴及兼金;無法獲得原本者,則或乞乎傳鈔,或代之影印,甚或謀諸膠卷,取而代之,用廣其傳。
6 長興陳光貽先生,專修國學,而於方志致力尤勤。嘗承乏武進文獻征存社,整理古籍;繼至上海圖書館,與共晨夕,每獲異書,必持以相視,休沐之暇,輙錄其精要。晨書冥寫,露纂雪鈔,無間寒暑,日積月累,所見寖廣,寢饋於斯者蓋三十餘年矣。乃以其所錄者顏之曰《稀見地方志提要》。覽其例言,隱隱知其所謂稀見者,則或為版本之罕傳,或為筆墨之優異,或為取材之獨到。複旁搜廣引,以正舊傳,如據單學傳《釣諸小志》,舉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知原稿多至兩櫥,通行一百三十卷者尚非足本。又據歸有光《震川文集》謂:《興都志》當時以不合聖意,未嘗付梓,僅留傳鈔本,以正著錄刻本者之訛。其意至深,固不徒僅僅於流傳之不廣也。於是擇其尤珍者,得一千一百餘篇,分列若干卷,將以此為濫觴,異日更以餘稿及續見者繼之。前賢名著,益得發揚而光大之,良駒得騁,功在伯樂。辱承見愛,每以他山之石見推,屬為文以記之,義不敢以不文辭,自惟雖略知版刻,管窺蠡測,恐無益於先生之文,聊貢芻言,就正大雅,亦私幸得附驥云。一九八○年四月瞿鳳起稿。
7 潘序
8 方志之業,備例於宋而繁衍於清。千載以來,官修私纂,數幾及萬,駸駸囊括寰宇,星羅萬象,實史材之寶庫,取資無窮,文獻足徵,猗歟盛哉。顧歷史悠久,流散蓬轉,綜而理之,殊感難能。吾友朱君士嘉,早歲從事方志之學,徧訪國內外公私藏家,分省系目,編成《中國地方志綜錄》一書,得便學者之撏然據目存錄,無由深入探索,未饜讀者之殷求。建國以來,私家所藏,次第俱歸公有,全國各圖書館均重視斯業,搜羅日廣,而《中國地方志綜錄》之增補益富。朱君廣理舊業,踵成巨編,行將問世,以備觀採,足稱盛事矣。顧時代更易,體裁不一,而編纂之人,學識時有高下懸殊,內容無睹,精粗莫辨,考鏡取資,何由入手?此陳君光貽《稀見地方志提要》之作,庶有裨學者之尋索為不可少也。予與光貽同事上海圖書館,垂三十年,深知其用力之深,審別之精。館藏地方志盈六千餘種,君以休沐餘閒,遍覽館藏,每讀一志,輒為扼要鉤玄,纂錄成文,露鈔雪纂,閱二十餘年,成提要千一二百種,編為十五卷,舉地方總志一卷冠首,全國地方要典,約略可具。讀君序例,溯源窮流,有條不紊,非沉酣於斯學者,曷能臻此?深慚寡昧於茲專門之學,芻獻無能。承命綴言簡末,附驥留名,未嘗不重自愧也。君書殺青有日,而孜孜兀兀,賡續攸待,用當摩挲老眼,更觀厥成焉。一九八○年四月潘景鄭謹識。
9 自序
10 方志其曷昉乎,始肇於《周禮》,《周官》外史掌邦國四方之志。若《晉乘》,《楚幬杌》之類,是則諸侯之成書也。自秦兼並四海分郡邑,漢因秦制置州縣。跡既遠,地名又數改易,是以採獲舊聞,考跡《詩》《書》,推表山川,計書先上太史,副在丞相。漢自張禹屬朱貢條記風俗,始有方域記。東漢有《汝南先賢》《襄陽耆舊》《關東風俗》諸傳,其初惟揚明耆獻,漸而方物有傳。然一事一篇,而未集成一書也。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其書猶存,觀其體例,有似今之方志焉。然其為偏方割據,紀載一國之全史,不可視為方志之肇端耳。自劉宋迄隋唐,記山川郡邑之書有志、乘、記、譜、編、錄、圖經、事類等名,於是方志之名始立,而不過記方域、山川、風俗、物產而已。及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兼及古跡,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又增人物、藝文。後來修郡縣志皆仿其例,故自宋以後方志體例臻備。舉凡輿圖、疆域、山川、名勝、建置、職官、賦稅、物產、鄉里、風俗,人物、藝文、災異,無不概載。其名稱曰志,或曰記,實兼及圖經、錄、乘,至是方志漸符史體矣。元、明方志,大抵承宋志體列。元始置行中書省,明有布政司,掌管一省事宜,自明以來,乃有一省之通志。其時關鎮軍、乒備道諸武官,亦著書侈談地理形勢、疆場城塞、兵馬芻糧之事,而有關鎮軍衛所之志。明、清職方制,設省、府、州、廳、縣、衛、所,鄉鎮諸級,各有修志,其記載有區分,而體裁大抵相似,事無巨細,無不述焉。王士禎謂:「《漢中府志》載木牛流馬法,《武功縣志》載織錦璇璣圖。」此史書之所無,有溢於史例之外矣。雖不免踵事增華,末大於本,若非妄談,乃可以補史書之不足也。
11 蓋論歷代纂修方志得失,以綴周、秦、兩漢、六朝以來之書,說地理者多矣。或釋經典,或撰述方志,競為新異。《隋書·經籍志》地理類載者,今其書渺不可求,亦無從窺其體例也。自宋迄元、明、清之方志存者尚多,猶可考其纂修因革之源流。宋自祥符中詔天下修圖經,援以《太平寰宇記》為例,兼述人物、藝文,體例龐浩,周淙《臨安志》,範成大《吳郡志》,為尤著者也。元修方志,以宋志為法,紀載增詳。俞希魯《至順鎮江志》,述及物產,徐碩《至元嘉禾志》,錄以碑碣,袁桷《延佑四明志》,記及水利。均增益備,敘述簡括,深有體要,可與宋人頡頏也。明修方志,初以宋志為樹範;至正德間體裁始變,沿史法,工詞章,褒貶善惡。康海《武功縣志》七篇,一篇一文,首尾相貫。其文簡事賅,訓詞爾雅,石邦教稱,其義昭勸鑒,尤嚴而公。韓邦靖《朝邑縣志》,則宏綱細目,包括略備,約其文辭,治其煩重。故文省而事不漏,且敘次點綴,若有餘間,寬然無局促束縛之跡。論二公之書者,稱為「鄉國之史,莫良於此」。又謂:「《武功志》體例謹嚴,源出《漢書》;《朝邑志》筆墨疏宕,取法《史記》。」其後修方志者,莫不以《史》《漢》為圭臬,因而多奉康、韓為宗矣。清修方志,於乾嘉時最盛;如戴震、錢大昕、洪亮吉、孫星衍輩,以修志應繁,終年載筆。其所纂之志多徵博引,致無一字不著來歷,戴震甚謂:「志以考沿革,但悉心於地理,則志事已競。」其時章學誠駁以修志,專事沿革,則偏而不全。由是修志家致生二說,互持論評。後人稱戴震等為考據派,章學誠為撰著派。學誠修志,實承康、韓,以著述為旨,以史法為例。其嘗言曰:「欲經紀一方之文獻,必須立三家之學。」三家之學者,章學誠所訂《方志立三書議》也。餘謂學誠修志,以史法為例勝。康、韓修志,以《史》《漢》之文勝。康、韓之書,辭約而事不漏,簡核爾雅。學誠以史例為骨,體大空疏。其所擬《湖北通志》例,體裁龐浩,則文繁事複,終不免後世議其缺失也。豈其定例,剪裁之技雖工,而修辭爐煉之功不足哉歟?終不若考據家如錢大昕、洪亮吉輩,勒成諸志,開卷井然,事詳詞暢。其後李兆洛、俞樾輩繼為有名,而學誠之學,則無後繼者也。
12 方志之書,見載於史書藝文志者,始於《隋書·經籍志》,及《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新元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均列於地理類,未有別立方志一門。《清史稿·藝文志》地理類有都會郡縣之屬,載方志三百五十六種,大抵為官修之志也。而《千頃堂書目》所收方志,有一千六百多種,《古今圖書集成》內錄方志,約計一千四百數十種,可知方志卷帙之浩繁矣。乾隆時修《四庫全書》,執事者於方志,厭其蕪濫者多,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僅收四十七種,又雜志及存目一百數十種。考方志之載於公私書目,而獨立一門者,始自《通志·藝文略》地理類,有郡邑之屬,圖經之屬。《國史經籍志》地理類,有圖經一門,《萬卷堂藝文目》地理類有方州志一門,《澹生堂藏書譜》圖書類有省會通志、郡邑志二門。迄清末繆荃孫編《學部方志目》,始有方志專目之書,瞿宣穎撰《方志考稿》,又有提要之作。自後數十年間,方志目錄之書多矣。或為考索存軼,或為著錄藏書,競為新異。近人朱士嘉匯集全國今存方志,編為《中國地方志綜錄》,共有七八千種。
13 觀今存方志,由於編纂者之學識參差不齊,往往高下懸殊;故其書有純有拙。然大率蕪濫者多,純於史法者少;要不失為可備考之資料,即使有蕪濫之偏,亦皆足以參考也。舉凡方志中省府州縣之建置沿革,職官典制,風俗物產,農業水利,人物藝文之類,由於各級方志纂輯之時,因地近知征而易核,故能跡真翔實。雖其有詳有略,或核或謬;則擷信實,棄虛構,皆可以為當世建設所致用也。清初顧祖禹纂《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纂《天下郡國利病書》,大抵取材於府縣方志,凡一國之疆域山川郡邑形勢、典章制度、風俗物產、屯田賦役、戰守成敗、兵馬芻糧之事,及河漕堤塘水利之興廢,皆究厥本源,匯於一書,可以詳其利病之所在者也。由是後來學者,乃知方志中蘊有可備考之資料。其初則用之於考証經史,及國家經濟利病之所在,如朱彞尊《日下舊聞》,錢大昕《遼史拾遺》,陸心源《宋史翼》,間亦取材於方志。陳垣專取材於《至順鎮江志》,作《元也裏可溫考》,張星烺援引閩、粵方志,成《斐律賓李馬奔之真人考》,沙彥楷以宋、元、明方志所列秦、漢古輿圖,考定《禹貢》三江源委,作《江湖五考》一書。由是世之學者,乃知方志中蘊有經史所未載之史料焉。方志中非惟蘊有豐富之史料,其於天文地理經濟等資料,亦蘊藏豐富,尤為經史之書所無焉,則正待後來者之所啟發耳。近來學者,為國家建設所需之資料,對方志頗注意,方志目錄之編輯,不下數百種,方志資料之纂錄,亦在興起。至於考方志資料之真偽,述山川郡邑形勢之扼要,物產礦藏之所在,以及歷代方志體裁之因革,則未有作者。惟瞿氏《方志考》,僅成六篇,述及八省,只考修志源委,論纂輯工拙,且其所錄多為習見之書。又觀今公私藏家所編方志目錄,僅著書名卷數撰人版本而已,且以書名不似方志之地志書,往往擯棄不錄。以故餘久有志於方志提要之作。提要則可以概述一書之內容,至於山川郡邑古今之沿革,一郡一邑物產之所著名者,以及歷來方志體裁之因革,與夫修志者,手裁之優劣,皆可簡括而說明之。然方志卷帙繁浩,勢難盡錄,固非一人一手之所能為。然觀古人著書,貫徹終始而成一家之言,亦非眾手之所能作也。且餘才疏學淺,雖蓄有此志,自忖不免狂妄。惟以有志竟成之教為願,不惜劬勞,不稽及時刻,公退之暇,每閱稀見之方志及著名志書,摘其書內核要,先於上海地區公私藏家,錄得幾百十種,著成提要。複又徵求於外地,北至北京,南至天一,近在蘇、寧、杭、嘉諸地,親往訪書,如此歷二十餘年。餘於方志之學亦略有所知。著成提要約計一千一二百種,編為十五卷,首一卷,名曰《稀見地方志提要》。
14 《稀見地方志提要》雖未盡收今存之志書,而每省之通都名郡邑,則絕少遺棄,尤於書名不似方志,諸家目錄遺漏者、稀見者,《提要》著錄之。歷代方志體裁及各級地區之方志,《提要》皆無遺漏,例如僑立志書、編年體地志、紀事本末體地志、賦體地志、駢儷文地志等,今行諸家方志目錄,不辨方志體裁,大抵擯棄不錄,《提要》則每一志類、每一體裁,皆有著錄,可以考見歷代方志之變革焉,於《提要》之《例言》一一詳述說明。至於宋、元、明有名之方志雖存者不多,前人已作提要考証者,而今毋須作補正者,《提要》不再盡數著錄矣。《提要》於方志書中內容資料,只能擷其核要,以資閱者。至於資料之真偽,核實虛妄之辨別,則賴各業專家自行考証。然於方志中雖一圖一表,《提要》作者視為可擷取者錄之。例如,順治《河內縣志》卷前列《大禹覃懷底績圖》,乾隆《宜川縣志》之《壺口古圖》,嘉靖《徽州府志》列秦、漢鄣郡古圖,表如《建康表》之例。又如歷代疆理之制,清有分縣,而不列職方之制,惟行於甘肅一省,窮僻之邑。而寶山分縣《江東志稿》,初稿始於乾隆時,乃知毗連松、滬繁富之區,亦有分縣,非惟限於甘肅一省焉。《宣統泰州志稿》詳載商會農會之創設開始,清代有此制矣。至於物產之變遷,方志每載唐、宋、元、明、清時礦冶之業,而稀有金屬之蘊藏,前人未知此學,方志記蘊地生物之狀況,可以推測焉。如《長興縣志》記烏瞻山,烏過其地,必高飛俯首,昔有道士煉丹於此。又如光緒《苗慄縣志》物產類附《潢案》一篇,記光緒丙子,募西士為工師,設機械開井煉油,而與西士爭訟之事。成化《湖州府志》載,絹紬綾紗,惟郡城中織之,其外具無。考清代湖紬,機杼之家,偏於村野,而反郡城中則無織紬之家。此乃工業集中於城,或分散於鄉之變遷也。成化《府志》又載「筆出歸安縣之善璉村,昔有馮應科、陸穎,皆善制筆,近時王古用所制亦妙」。而近二三百年來,則推郡城之王一品所著最佳,以此可考古今商品之變遷也。茲序言略舉此數端,以見稀見方志,有不易徵之資料存也。陳光貽記。
15 ●凡例
16 例言
17 一、吾國自漢魏以來,說地理者多矣。以審乎天下形勢,而視乎山川之脈絡,關乎都邑。由是撰述方志,競為新異矣。自宋以來,猶存方志之書,不下萬種。然不出於官修、私纂二類,體裁亦各殊。皆可以考鏡列代州域之形勢、山川之脈絡、貨物之所產,以及採獲舊聞古跡,莫詳於此。然其書體裁因革,紀載疆理,歷代不同,非以目錄可以注明之,惟作提要可以述其因革之變,綜其源委之所由。而方志卷帙浩繁,不勝盡錄,只可擇其版本稀見,與定例筆墨之優異,或取材之獨到,為方志之重要者錄之,本書取名曰《稀見地方志提要》。
18 一、清雍正時蘇州府學教授儲元升有言曰:「地志有四,曰一統志,曰通志,曰府志,曰縣志。就其中惟縣志為地未甚廣,紀載較詳。」儲氏所舉,不過方志體類中十之二三耳。如關、鎮、軍、道、衛、所諸武官亦皆修志,鹽井鹽場,有提舉所修之志,土司司所,有土司所修之志,鄉鎮有村鎮之志。或其書以山川島嶼地域等名者,而記一方一域之疆域、山川、天文、歷史、經濟、人物、藝文者,亦為方志耳。計其種類,有一統志、通志、府志、州志、廳志、縣志、關鎮軍志、道志、衛所志、土司司所志、鹽井鹽場志、鄉鎮志、鄉土志、僑置志等,茲分述如下:
19 一統志即總志,是為一國之志,綜錄一國郡縣志書而成也。唐《元和郡縣圖志》,體裁宏備,《四庫全書》列於地志之首,郡縣修志,必用其體例,方志體裁,亦臻完備,總志方志遂密切相關矣。總志規範,為一國疆理之制,方志規範,為一省一郡一縣之疆域;欲明一省一郡一縣之疆域,焉可不明一國之疆理乎,本書故列總志於卷首。總志為記一國地理之書,其編纂因各取所需,或專載輿圖,或專記輿地、山川,或專述天時、物產、勝跡,或記寰宇通衢,或為商賈游覽之所用。其書為載一國疆域者,本書皆擇要著錄。
20 通志亦稱省志、大志、全志、省圖經,其大抵始於明時。宋有路圖經、路會要,清人之《滿洲源流考》《柳邊記略》《吉林外記》《黑龍江外記》《蒙古地志》等,亦皆為記一省事物之書也。省之設,蓋自元置行中書省始,明、清之布政司,亦管理一省之行政。通志則為明、清時巡撫或布政使所修,而執筆者,大抵為學政;亦有出於總管二省之總督所主修者也。如《盛京通志》,為盛京府尹所修之志,而統記關外今三省地域。因清於光緒前關外未設行省,仍其舊制,以盛京昂邦章京所管轄焉,故盛京修志,亦稱通志。
21 府志,或稱郡志,是為知府主修之書。府之由來,唐制大州曰府,隸於道。宋制隸於路,元制隸於行中書省,府下隸於道或路,明、清隸於布政司。而明制以應天、鳳陽、順天三府直隸南北兩京,清初亦以盛京、順天直隸京師,設官稱曰府尹。府尹所修府志,其大抵用都會志例,與知府所修府志有異。又私纂之郡府志書,與官修府志體例不一,如徐獻忠《吳興掌故集》、吳履震《五茸志逸隨筆》、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名異體殊,不過記一郡之人物掌故耳。
22 州志,是為知州所修之志,元、明、清制,以邑之大者為州,小者為縣。州隸於府,亦有隸於道於省,或領縣,或不領縣。蓋州之名,由來遠矣;古之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此堯時之九州也,舜增為十二州,猶今之一省。秦並諸侯置郡邑,魏晉六朝均設州,統轄郡邑。隋初罷郡置州,後又罷州置郡。唐初改郡為州,後又改州為郡,唐、宋之制,置州猶如明、清之一府也。
23 廳志,始於清代。清制,府以下設廳。廳分直廳、散廳之別,皆設同知或通判之官,以理廳事;直廳如同州縣屬於府,散廳則為府之分出;其大抵置於地方特殊之區域,專管一種政務,如鹽茶廳等是焉。而廳不領縣。按《大清會典》:「凡撫民同知通判,理民同知通判,有專管地方者為廳。其無專管地方之同知通判,是為府佐貳。」
24 縣志,為記一邑事物之書。所謂省府州縣志書,縣至下焉,為地未甚廣,紀載較詳;為省府修志所取材焉,故縣志為地方志之基礎。設縣之制,周時已有之矣,自秦以郡統縣,歷代相因。明、清制,縣屬於府,或屬於州;民國初,縣屬於道,道廢,直屬於省。方志以縣志為最多,體裁亦於縣志為最繁,總其類,有官修與私纂二種。如《鳳陽新書》,因鳳陽為明太祖「沐邑」,出於京兆知縣所修,其體裁仿都會志例。如《曲阜縣志》,曲阜為孔子之鄉,為孔氏世襲知縣所修,重於孔氏世系,體裁與他邑縣志不同。又如《隴西分縣武陽志》《打拉池縣丞志》,是為分縣志書;分縣始於清代,以大縣僻壤之區分設,置官不設知縣,以縣丞專理縣政,故分縣志亦稱縣丞志。清代分縣之制,未見明規典則,而甘肅一省,有分縣凡九,江蘇亦有寶山之江東分縣。
25 關鎮軍志,關鎮唐宋稱軍。《通考》曰:「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當津會者則為軍。」宋有《廣德軍圖經》。關鎮有志,大概始於明。是時布政使諸官,修有一省之通志,由是關鎮守將亦著書記其戍地。其書所述,則重於疆場城塞、兵馬芻糧,用以察邊情、定戰守之策。兼述及其戍地之風俗物產、古跡祠廟、人物藝文。而宋稱圖經,關鎮軍志必載詳細之輿圖也。
26 道志,出於分守道,或兵備道所修。分守道所修者,有同於省郡之志,兵備道所修者,則猶如關鎮軍志。明、清制,以分一省為數道,則因事而設,置廢無常。
27 衛所志,始於明。明初立軍衛法度,天下要害之地,連郡者設衛,衛以下設所。《明史·兵志》日:「明於武功定天下,自京師達於郡邑,皆立衛所。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清因明制,亦設衛所。衛所有專志,如《金山衛志》《蒲岐所志》是也。
28 土司司所志,明時已有之矣。《古今圖書集成》中,所錄《大渡河土千戶所志》《天全六番招討使司志》,皆修成於明時,今猶可考見。土司之制,由來極久,唐、宋有「羈縻」州,尚未通於典屬。元設有「宣撫」「安撫」「招討」等司,則已明規官制。明、清於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甘肅等地,凡羌、番、苗、瑤諸族聚居之處,皆設土司之官世掌之。如宣慰、宣撫、長官等司,與指揮使司,千戶百戶,是為武職。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及州判、吏目等,是為文職。總稱曰土司,《明史》有《土司傳》。土司有其所領司所之志,書中兼記其家世淵源也。
29 鹽井鹽場志。鹽井志則獨見於雲南一省,雲南有鹽井凡九,以黑、白、浪三井最有名,皆有鹽井志。鹽井自元朝始設官專理鹽務。明置提舉司,兼理民刑政務,其職所司與知州等。清因之,康熙時修一統志,徵天下府、州、廳、縣志書。是時雲南黑鹽井提舉沈懋價,以為鹽井之制,與州縣同,不可無志,乃修《黑鹽井志》以呈,鹽井有志自此始焉。鹽井志記鹽務以外,兼述天文、地輿、古跡、物產、風俗、衙署、學校、祀典、人物、藝文,同於州縣志之體例也。鹽場設於沿海之地,明、清制,與鹽井同在職方之屬,如江蘇《小海場新志》,鹽場志焉,按其書所載,設官稱場司,與知縣同,其場鹽課直屬於布政司,田賦則隸於泰州。
30 鄉鎮志。鄉鎮之有志,由來久遠矣。古為記山川故實之記,或以鄉鎮之名名其書,或以山川之名名其書。梁吳均《入東記》,以鄉名也,宋常棠《澉水志》,以川名也。明、清之際,江南私家纂鄉鎮志最多,有稱鄉志、鎮志、村志、里志、場志、團志、坊志等。亦有以湖沼島嶼之名,名其書焉。如《具區志》《分湖志》述及江浙二省郡邑,而不記城廂,亦鄉鎮志之體類耳。其書與山水志頗難分別,以重在記地方故實者,本書著錄之;如《語溪新記》《湖陰汗簡》《海珠記》《小琉球漫志》等書,雖以湖沼島嶼之名名書,其實記地方故實之書,且稀見也。夫鄉鎮之制,由來古遠,《周禮》有六鄉,秦制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鄉。鎮之名,其大概始於宋,而有別於關鎮之鎮者。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當津會者,則為軍,後改為鎮,鎮有鎮將。使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亦為鎮,或以官監之。而明清制,鄉鎮屬於縣。
31 鄉土志,始於清末預立憲法,用以觀察民俗,乃徵各省府州縣編纂。辛亥後流布民間,及辛亥後編纂者,約計有五百多種,或稱鄉土教科書,亦有仍稱縣志者,如《明江縣志》,為鄉土志編例也。其書大抵從速編纂,草率成編,無一定編例,記一郡一邑之概要而已。溯其源委,清末際仿泰西學校有鄉土科,而編鄉土教科書。然考明時楊循吉纂《蘇州府志纂修略》,清周凱纂《襄陽必告錄》,揆其義,與鄉土志頗相似,蓋亦自有由來耶?
32 僑立志。僑立之制,始於東晉永嘉南渡,而仍以舊壤名,僑置郡邑。考其僑立之名,又稱僑置。《晉書·地理志》云:「自中原離亂,遺黎南渡,並僑置司牧,非舊土也。」又《隋書·食貨志》曰:「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並謂之僑人。皆取舊壤之名,僑立郡縣。往往散居,無有土著。」《唐書·藝文志》及宋以來書目,載有僑立志,而今無一全存,無從窺其體例焉。推探其例,必無土著、土產。本書僅著錄輯佚兩種,聊存管見。
33 方志有如上幾種體類,本書皆有著錄。如上體類以外之書,其確實紀述地方事物,同於方志性質者,用《四庫全書》收《滿洲源流考》,列於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之例,本書亦有著錄,如著錄《八旗通志》於遼寧省。
34 一、方志體類,有如上之多,其編纂體裁,採用文體,與史書體裁與修辭之發展相似,惟方志體裁,多於史書。計有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雜記體、傳記體、輯錄體、術數體、賦體、駢儷文體、詩體等類。
35 紀傳體。方志之具紀傳體裁者,自《元和郡縣志》後,郡邑修志皆仿其例,方志體裁漸符「正史」之體矣。章學誠《方志立三書議》有云:「仿紀傳之體而作志,仿律令之體而作掌故,仿《文選》《文苑》之體而作文征。三書相輔而行,闕一不可,合而為一,尤不可也。」其說是以志、掌故、文征三者為方志體例之三大綱,以三大綱之義,再分立細目,則變化無窮焉。如章氏所纂《永清縣志》,分紀、表、圖、考、略、傳六大類,下各再分細目,本立三書之義,體例最完備之志書,即余所謂紀傳體裁之方志也。此類方志,為今存方志之極大部分。
36 編年體。編年方志,昉於明嘉靖初,長興知縣黃光升修《長興縣志》二卷,嘉靖間顏木纂《隨州志》二卷,崇禎時龔策纂《武進縣志》二卷,皆體用編年。今惟《隨州志》猶存。《四庫全書提要·地理類存目》著錄,謂《隨州志》云:「編年之例,全仿《春秋》,地之沿革,官之遷除,士之中鄉會試,貢大學者,案年紀載,皆地志未有之例也。」清雍正時缺名纂《臨朐編年錄》七卷,文長事繁,邑之沿革古跡、職官選舉、災祥雜事,皆按年編載,凡四千四百二十三年。
37 紀事本末體。紀事本末方志,始於明正德時,康海纂修《武功縣志》七篇。一篇一文,首尾相貫,文簡事核,訓詞爾雅。同時韓邦靖纂《朝邑縣志》二卷,雖宏綱細目,仍一事一篇,聯貫不漏,行文無局促束縛之跡,邑事物本末具備矣。是後修郡縣志者,莫不以康、韓為宗,自宋以來修志用紀傳體裁之例,幾被推翻。而摹擬者雖多,能純其法者少。惟馬騋天纂修《晉疆紀事》即《河曲縣志》,頗能似之矣。清馮蘇《滇考》二卷,記云南沿革舊事,治亂大端。凡三十七篇,每事皆首尾完具,端緒分明,《四庫全書》列入記事本末類。《四庫》所收記事本末之地志甚多,有一事一體者,有諸事一體者。
38 雜記體。凡一事一篇之方志,全書事跡及行文氣勢,首尾不能通貫者,不可視為記事本末體裁,只可稱為雜記體。如史家之雜史、小說短篇之類耳。例如明郭棐之《酉陽正俎》是也。
39 傳記體。凡以郡邑之人物傳記別成一書者,則為傳記體方志。此例由來已久,東漢之《汝南先賢》《襄陽耆舊》諸傳,為其源也。《宋史·藝文志》地理類載唐稷《清源人物志》;明宋濂纂《浦江人物志》,亦稱《浦江圖經》;《地方志綜錄》所收何三畏之《雲間志略》,亦為傳記體裁耳。
40 輯錄體。輯錄體志書,類似史抄之例。選錄有關郡邑事物之文,匯成一書,而不自述一辭者是也。其始於明嘉靖間沈敕輯《荊溪外記》二十五卷,凡山川、區域、城郭、土田、人官、物產之類、包羅揆敘。其例首列藝文,為地志未有之體。又輯周處《風土記》,而開方志輯佚之風。清朱緒曾輯《昌國典詠》十卷,乃博採宋、元、四明志乘及《昌國州圖志》之文,凡二百四篇,匯成舟山掌故之集。周廣業輯《洞川志鈔》,匯輯廣德州歷修州縣志之序例小序也。楊光鼐《瓊志擷錄》,輯瓊州府志之擷要也。
41 術數體。為術數地理學者所纂之志書也。不外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之說,以其義而定其志例。考其源,始於明嘉靖時陳棐纂《廣平府志》,所定志例,分經緯二集,有一圖、三表、十二紀。卷前有汪廷吉序,說明志例云:「經緯者,兩儀之象也;一圖者,太極之體也;三表者,效三才也;十二紀者,十二時也。對待有相配之體,禪繼有相生之序。史氏曰斯可以志矣。」又云:「天有太極、兩儀、三才、十二時,而不外乎一元之運。」《廣平志》是舉一例,考古人撰地理之書,以輿地必以星度為准望,方志首敘星分,不可無術數天算之學。其始於晉裴秀作《禹貢九州圖》,其序謂:「垂象立制。」由是歷代相因。而明人尤好為之,於是術數地理之學興盛矣。熊明遇撰《格致草》,天文術數地理合一之書也。清乾嘉時考據地理之盛,猶有武進惲鶴生學顏元之學,精通術數地理,而參修《江西通志》。李兆洛博通考據,兼明術數天算之學,所繪輿圖,每加經緯網格,與西方傳入之地球經緯線頗相似。惲、李皆為當時有名之志乘家也。
42 賦體。賦體方志,始於宋王十朋仿左思《三都賦》,作《會稽三賦》;於其《梅溪集》外別行一書。於是地賦為地理之一門,而別出於集部之外矣。相繼宋王觀作《揚州賦》,用謝靈運《山居賦》例,自為之注。陳洪範又作《續揚州賦》,地賦遂成方志中別出之一派。明莫旦作《大明一統賦》,又稱《皇輿要覽》。此賦敘明興基奠業,自兩京及十三布政司之疆域郡邑形勢,與事跡人物、山川物產,無不畢登,可與一統志頡頏。旦自序云:「古人於國家德業之盛,必托諸賦,以鋪張之,以昭映於無窮。」明董越作《朝鮮賦》,與《明史·朝鮮傳》皆合,由是賦體地志,知其信而有征,非空談也。《四庫全書》地理類收賦體地志二種。清代於邊疆領域,觀察形勢,屬官嘗以地賦上呈。徐松為征西域形勢,觀察新疆,歷程七千數百里。既覽其山川、城邑、建官、設屯之事,以所見聞作《新疆賦》二篇,有二萬餘言,時稱與《盛京》《西藏》二賦並類。孫馨祖為之序,有云:「《新疆賦》二篇,撮要領,句櫛字梳,俾地志家便於省覽。」故地賦之美,則便以流傳,髫秀之無不上口。自清高宗南巡,雄郡名邑,無不獻地賦,由是賦體地志,卷帙浩繁,本書不勝盡錄,乃擇其稀見尤美者錄之。
43 駢儷文體。駢儷文體裁之地志,即章學誠《報廣濟黃大尹論修志書》所謂:「有文人之書。」例如清乾隆間陳文煜纂《吳興合璧》,以駢儷之文,而為地記之書。統記湖州府屬烏程、歸安、長興、德清、武康、安吉、孝豐七縣,分山部、水部、古跡三類。全書用駢儷文寫成,採廟宇、亭台、橋梁所載對聯,納入文中,自為之注,所注亦引詩詞儷句。則麗辭綺句,炫博爭奇,為地志中獨出之作也。
44 詩體地志。即章學誠所撰《方志立三書議》云:「方志久失其傳,今之所謂方志,非方志也。」《漢書·藝文志》有各地歌詩之著錄,猶如今方志之一部也。唐以後之「竹枝詞」,為歌詩變體,皆詩體地志之源也。詩體方志,既無志類,而又以詩為地記之書。例如清康熙間張韜撰《天全六番稿》,其名其例其文,皆非志乘之體,而揆其義,實為記地之書,亦非文人游戲之作。其書自序,略述天全六番之沿革,及所領轄之地,山川要塞,商賈匯集之所。韜自謂其地形勢難以文章形容者,托之以詩。有《入峽詩》《渡瀘詩》《出棧詩》《碉門詩》《蓉城詩》五集,皆詠天全六番之地之事也。以上賦體、駢儷文體、詩體三類地記,實皆詩體地記之流派耳。意在吟泳,而不能為國史所憑。本書惟著數種,以示方志書中有此流派耳。
45 邊疆各省之地記,體例殊異,與上所敘方志有十種體裁,其情義不同。因邊疆各省之疆理官制土俗與內地不一,故邊疆方志不可盡符內地志乘體例。明、清時於邊疆各省,未有皆設置省、府、州、廳、縣,如清初於東北三省,仍用其滿洲舊制,以昂邦章京,及將軍管轄,至光緒時始置行省。內蒙古為盟旗王侯管轄。西藏為寺廟喇嘛管轄,其地疆理官制、人情土俗,與內地殊異。其記地之書,如楊賓纂《柳邊紀略》,與志乘名異體殊,其實為記遼東之道里、城郭、人情、土俗之書也。清洪亮吉《柳邊紀略序》有云:「亦何嘗不可補域中志乘之未備。」如馮誠求編《內蒙古東部調查日記》,躬歷東蒙調查制度、戶口、氣候、物產、錢法諸記載。如《西藏達賴喇嘛班禪德尼及大小呼圖克圖沙布嚨源流》,此書實為記西藏之全史也。本書著錄邊疆各省方志,因邊疆志書稀少,不論志例,著錄從寬,以資閱者多悉邊疆之地理情況也。
46 一、本書所著錄之方志,以上二例所述之體類、體裁,皆有著錄。著錄之志大抵為今存稀見之書,而傳本雖多,體例嚴密,簡核爾雅之志,亦兼收並錄。今存方志稀少之省份,則不論傳本之多寡,體例之優劣,選錄從寬,是為使全國各省之地理歷史,於本書皆可考鑒。至於宋、元、明之有名方志,前人已作提要考釋,而無需補正者,本書不盡著錄。
47 一、本書著錄規律:第一行,著錄書名、卷數,下注版本、收藏處等。第二行起,均低一字,為提要。首撰纂修人簡歷,以下記載敘次,無一定規律,隨行文之便。提要所述,以擷一書之核要,或系以短評。提要所敘者,為志乘源委、編輯體例、收藏故實、版本傳抄之異同、修補增刊之始末。及建置沿革、地方史事、疆域山川、農業礦產、水利道里、古跡名勝、人物藝文、瑣聞軼事,並不一一多錄。如核要之事,雖一圖一表,亦擇尤酌舉。提要行文,修辭力求簡核,凡涉及書名時,簡稱此志或是篇、此書等代之,涉及所著錄之版本,則稱此本;凡述人名,除纂修人必用姓名外,其他人姓名,則名字別號,均隨行文之便,並不劃一。
48 一、本書所著錄諸書,編排順序與方法,以一統志列於卷首,稱曰總志,以纂修先後為次序。其他各省、市、自治區之方志,分: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視所收方志多少分卷,多者,如浙江分二卷,少者以數市或數省並為一卷。各省、市、區方志之編排,則以通志,或統記一省、市、區之書列前。次各省、市、自治區舊存府、州、廳、縣、鄉鎮、衛、所、鹽井、鹽場、土司司所等志及鄉土志、僑立志、雜志之序排列。府志按照通志中所載府次排列,記載一府一郡之雜志,附列於府志之後。州、廳、縣志,按照府志中所載之州、廳、縣序次排列,記一州一縣之書附後。鄉鎮志均列於所屬縣之後,如遇統記數府數縣之鄉志,如《縣區志》《湖陰汗簡》,則附於編纂人籍縣之後。其他雜志均如上例附列。衛、所志均於所在府縣之後,鹽井、鹽場、土司司所志、鄉土志等,亦均附於所在府縣之後。僑立志及已廢州縣之志,則考其沿革所在,附列現今屬縣之後。關、鎮、軍、道志,疆域有編及數省者,則考其軍府所駐縣地。因舊存方志大抵為明清時所修,其疆域與今省、市、自洽區、縣疆域殊異。如今一地區,有舊制二三府之屬縣者,又縣有分並,故不能勉強與今行政區劃完全劃一。本書故自訂上例順序,用以編排著錄之,便利檢索。
49 一、本書後附纂修人名氏索引,用筆畫排列。又附《古今圖書集成地方志輯目》,所輯自東漢迄清康熙時之地方志,約一千四百三十餘種,雖多數散佚,但可提供考方志源流因革者,有所參鑒焉。
50 一、本書編錄之旨,為提供閱者參考之用,不可據為根據。《提要》中所擷錄之資料,敘述極為簡略,為行文之便,亦非盡是全文,間有節約。希望各業專家採用時,需自行參閱原書,研究考証,並懇指教。陳光貽謹記。
51 ●目錄
52 卷 首 總志
53 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益都李氏抄本上海圖書館藏本
54 太平寰宇記二百卷首二卷抄本北京圖書館藏朱彞尊原抄本,上海圖書館藏傳抄朱彞尊藏本。原缺卷一百十一至一百十九
55 元豐九域志十卷抄本。清盧文弨校上海圖書館藏
56 輿地廣記三十八卷武英殿聚珍本上海圖書館藏
57 方輿勝覽七十卷宋咸淳三年吳堅、劉震孫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8 輿地紀勝二百卷舊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59 大元大一統志一千三百卷影抄元刊本收藏者及存卷著錄見以下提要
60 聖朝混一方輿勝覽三卷元明間刊《事文類聚翰墨全書》另本上海圖書館藏
61 廣輿圖二卷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62 元史地理志末附西北地名釋一卷附元經世大典地圖一幅清洪鈞手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63 寰宇通衢一卷常熟瞿氏影抄明洪武本〔上海圖書館藏〕
64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明天順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5 大明一統圖敘一卷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6 一統路程圖記八卷明隆慶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7 職方考鏡上八卷明萬歷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68 廣輿記二十四卷明萬歷二十八年刊本上海圖書館刊本
69 方輿勝略十八卷附外夷六卷明萬歷四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0 大明一統賦四卷附刪一卷明萬歷四十年錢塘胡文煥校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1 郡縣釋名二十六卷明萬歷四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2 歷代地理指掌圖不分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3 輿地圖考六卷明天啟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4 目營小輯四卷舊抄本,蓋有鐵琴銅劍樓朱文印上海圖書館藏
75 刻一握坤輿十三卷明天啟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6 輿圖摘要十五卷明崇禎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7 大明一統志名勝志二百八卷明崇禎三年三山曹氏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78 皇明職方兩京十三省地圖表三卷明崇禎九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79 地圖綜要三卷明崇禎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80 今古輿地圖說三卷明崇禎十六年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81 形勝要略十二卷明抄本葉景葵手跋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卷八
82 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清宛溪顧氏家藏職思堂原稿本。上海圖書館藏清陶浚宣題識。近人葉景葵跋。
83 方輿記要州域形勢說五卷抄本,葉景葵跋上海圖書館藏
84 讀史方輿記要輿地總圖不分卷清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85 方輿紀要補編十二卷手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86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清樹藼草堂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87 肇域志五十卷抄本,成容鏡跋上海圖書館藏
88 內府輿地全圖不分卷清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89 皇輿表十六卷清康熙四十三年武英殿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90 各省郡縣山川古跡通考不分卷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91 大清一統志三百五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九年陽湖薛子瑜據乾隆九年刊本、活字排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92 廣輿古今鈔二卷清乾隆中有誠堂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93 地輿沿革表一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94 歷代地理沿革圖一卷清同治十一年刊本。葉景葵跋上海圖書館藏
95 歷代輿地略不分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96 卷一
97 北 京
98 順天府志六卷明萬歷二十一年刊本天津人民圖書館藏。卷一、卷六抄配。
99 大興縣志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修,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100 宛署雜記二十卷末一卷明萬歷間刻本、傳抄本、北京出版社鉛印本原刻本藏日本尊經閣文庫
101 宛平縣志六卷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刻本北京圖書館藏
102 通州志十二卷清康熙三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03 漷陰志略一卷清道光十一年修。稿本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小清儀閣抄本
104 良鄉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修。抄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七
105 昌平州志八卷明隆慶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天一閣藏卷四至八
106 昌平志二十六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07 昌平志外志稿不分卷清光緒九年稿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108 順義縣志五卷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北京圖書館藏
109 懷柔縣志八卷清康熙六十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10 隆慶志十卷明嘉靖間刊本天一閣藏
111 平谷縣志三卷清康熙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上、卷下
112 上 海
113 上海志八卷明弘治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114 上海縣志八卷明嘉靖三年刊本。清徐渭仁跋上海市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藏。現藏上海博物館
115 上海縣志十卷明萬歷十六年刊本上海市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藏。現藏上海博物館
116 瀛壖雜志六卷清光緒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17 上海竹枝辭不分卷上海華童公學排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118 松江府志三十二卷明正德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19 雲間人物志四卷紅絲格舊抄本松江縣圖書館藏
120 松江府志五十八卷明崇禎三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21 五茸志逸隨筆八卷清道光間精抄本松江縣圖書館藏
122 五茸志逸錄存一卷清姚椿通藝閣抄本。王海容手校上海圖書館藏
123 雲間志略一卷清道光二十五年寶晉齋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24 松江志稿華婁二縣金石志稿二卷稿本松江縣圖書館藏
125 華亭縣志十六卷明正德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26 乾山志十六卷抄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十五
127 金山衛志六卷明正德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28 金山衛志二卷抄本,近人陳乃乾據明正德本校並跋上海圖書館藏
129 咸豐金山縣志稿不分卷清咸豐五年未竟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130 分建南匯縣志十六卷清雍正八年寫刻本,十二年增刻徐家匯藏書樓藏
131 清浦縣志八卷明萬歷二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缺卷一至卷四
132 盤龍鎮志三卷清光緒元年修,抄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33 嘉定縣志二十二卷明萬歷三十三年刊本上海市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藏,現藏上海博物館
134 練川圖記二卷抄本,有四明盧氏拖經樓藏書印上海圖書館藏
135 外岡志二卷明崇禎四年修,抄本嘉定縣博物館藏
136 外岡新志簡編十三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137 江東志十二卷舊抄本,蓋有文鍵、蓉初二印上海圖書館藏
138 崇明縣志二十卷清雍正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39 瀛海掌錄六卷清乾隆四年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140 天 津
141 天津府志四十卷清乾隆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42 天津衛志四卷首一卷清康熙十三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43 天津縣志二十四卷清乾隆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44 丙辰天津竹枝詞一卷天津泰晤士報排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145 寶坻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天津人民圖書館藏
146 寧河縣志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47 卷二
148 河 北
149 畿輔通志四十六卷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50 保定府志四十卷明萬歷三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二、卷六至四十
151 固安縣志九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52 永清縣志三十五卷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嘉慶十八年增補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53 霸州志九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154 文安縣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二年刊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155 清苑縣志六卷明嘉靖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156 安肅縣志十六卷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57 慶都縣志六卷清康熙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58 容城縣志入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159 蠡縣志十卷明崇禎十四年刊本,清順治八年、康熙十九年增刊徐家匯藏書樓藏
160 雄乘二卷明嘉靖十一年刊本。版心上有「櫟亭別業」四字天一閣藏
161 雄乘三卷清康熙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62 祁州志八卷清乾隆二十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63 永平府志十卷明萬歷間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64 盧龍縣志六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65 撫寧縣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66 昌黎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三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67 灤志八卷明嘉靖間刊本天一閣藏殘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抄本全
168 山海關志八卷明嘉靖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69 河間府志二十八卷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170 河間府志二十二卷清康熙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71 阜城縣志二十二卷清雍正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72 肅寧縣志二卷明萬歷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73 寧津縣志稿八卷清康熙十三年刊本中華書局圖書館藏,現藏上海辭書出版社
174 景州志六卷明隆慶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刻本存卷四至六,膠卷全
175 吳橋縣志十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76 鹽山縣志十二卷清康熙十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77 真定府志三十三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78 平山縣續錄志存五卷明嘉靖間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二至三。天一閣藏,存卷四至六
179 阜平縣志四卷清同治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80 晉州志十卷傳抄清康熙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81 無極縣志十卷末一卷清乾隆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82 順德府志三十五卷明嘉靖間刊本天一閣藏
183 廣平府志十六卷明嘉靖二十九年刊本。藍印本天一閣藏
184 永年縣志四十四卷首一卷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85 曲周縣志四卷清順治十三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86 磁州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寧致堂刊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藏
187 大名志十卷明正德元年刊本天一閣藏
188 豐潤縣志二卷明隆慶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89 棗強縣志八卷清乾隆十七年刊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
190 趙州志十卷明隆慶元年刊本天一閣藏
191 趙州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92 隆平縣志十卷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193 深州風土紀二十二卷清同治十年刊本複旦大學圖書館藏
194 定州志四卷明嘉靖元年刊本天一閣藏,存卷二至四
195 深澤州志十二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96 四鎮三關志十卷明萬歷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97 西關志三十二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198 臨漳縣志十卷明正德元年刊本天一閣藏
199 口北三廳志十六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00 承德府志六十卷首二十六卷清道光十一年修稿。林從炯批校本溫州市圖書館藏
201 卷三
202 山 西
203 山西通志十七卷明成化二十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04 太原縣志六卷明天啟六年刊本山西大學圖書館藏
205 重修太原縣志十六卷清雍正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06 榆次縣志十卷明萬歷三十七年刊本天津圖書館藏刻本,北京圖書館藏膠卷
207 太谷縣志六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08 祁縣志八卷清康熙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09 徐溝縣志二卷明萬歷四十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存卷一
210 清源縣志二卷清順治十八年刊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211 文水縣志八卷明天啟五年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212 興縣志十八卷清乾隆二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13 臨汾縣志八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14 洪洞縣志九卷清雍正八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15 浮山縣志四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三至四。上海圖書館藏全帙
216 岳陽縣志十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217 曲沃縣志二卷明嘉靖三十年刊本天一閣藏
218 沃史二十六八卷明萬歷四十年刊本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藏
219 翼城縣志六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220 太平縣志八卷清雍正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21 襄陵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22 蒲州府志二十四卷清乾隆十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23 王官穀集三卷明嘉靖二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24 滎河縣志二卷清藏園傅氏傳抄明嘉靖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25 滎河縣志十四卷清乾隆三十四年刊本中華書局圖書館藏,現藏上海辭書出版社
226 萬泉縣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27 長治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28 長子縣志六卷清康熙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29 襄垣縣志八卷清乾隆四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0 平順縣志十卷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存卷一至四、卷六至七、卷九至十
231 壺關縣志十八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2 汾陽縣志八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33 重修平遙縣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4 臨縣志八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5 澤州志三十卷清康熙四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6 陽城縣志十卷清順治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7 沁水縣志十二卷清嘉慶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8 懷仁縣志二卷明萬歷二十八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39 渾源州志五卷明弘治六年刊本天一閣藏
240 渾源州志二卷清順治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41 山陰縣志六卷明崇禎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42 盂縣志十三卷明嘉靖間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北京圖書館藏刻本
243 樂平縣志八卷傳抄清乾隆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44 忻州志四卷明萬歷三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卷三至四。又膠卷一部全。
245 靜樂縣志十卷清康熙三十四年修。雍正八年增補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46 靜樂縣續志二卷清同治五年刊本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藏
247 代州志二卷明萬歷十三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48 保德州志十二卷清康熙五十二年刊本上海複旦大學圖書館藏
249 晉疆紀事一卷稿本,清昆山歸莊手跋上海圖書館藏
250 河曲縣志採遺四卷清道光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51 霍州志八卷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52 靈石縣志四卷明萬歷二十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53 解州志不分卷明嘉靖四年修,清康熙四年續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254 夏縣志四卷熙四十七年刊本中華書局圖書館藏,現藏上海辭書出版社
255 平陸縣志十六卷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56 絳州志七卷影抄明正德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57 稷山縣志八卷明萬歷四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58 永和縣志二十四卷清康熙四十九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59 遼州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60 重修和順縣志八卷首一卷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61 榆社縣志十卷清康熙十三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62 三關志七卷明嘉靖二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63 三關圖說不分卷傳抄明萬歷三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64 內蒙古
265 蒙古地志不分卷清光緒二十九年啟新書局鉛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266 內蒙古東部調查日記十卷民國二年吉長日報社鉛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267 河套志六卷清乾隆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68 呼倫貝爾志略不分卷譽清稿上海圖書館藏
269 遼 寧
270 遼東志九卷明嘉靖十六年遼東都司刊本湖北省圖書館藏
271 全遼志六卷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湖北省圖書館藏
272 全遼備考不分卷稿本蘇州潘景鄭原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273 柳邊紀略三卷附塞外草一卷清筠石山房抄本,李文田批校上海圖書館藏
274 八旗通志二百五十三卷清乾隆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75 八旗掌故四卷舊抄本,蓋華亭封氏蕢進齋藏書印上海圖書館藏
276 盛京通志三十三卷清雍正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77 開原圖說二卷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278 開原縣志八卷清成豐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79 鐵嶺縣志二卷清康熙十六年修。清抄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280 吉 林
281 吉林外記十卷清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282 吉林輿地說略一卷清同治四年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283 東豐縣志略不分卷民國初編,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284 扶餘縣志不分卷民國十三年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285 遼源州志書不分卷清宣統三年修。抄本遼寧省圖書館藏
286 遼源縣鄉土志書不分卷抄本遼寧圖書館藏
287 黑龍江
288 黑龍江外記八卷抄本,樊彬手跋上海圖書館藏
289 黑龍江鄉土志不分卷清宣統修。油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290 阿勒楚喀鄉土志不分卷清光緒十七年修。油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291 卷四
292 陝 西
293 雍大記三十六卷明嘉靖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294 陝西通志四十卷明嘉靖二十一年刊本,蓋有盛愚齋收藏章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295 咸寧縣志八卷清康熙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296 咸陽縣新志二卷明萬歷十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舊抄本
297 咸陽志四卷清順治十四年刊本,康熙匹十四年補刊北京圖書館藏
298 咸陽鄉土志不分卷稿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299 臨潼縣志八卷清康熙四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00 藍田縣志四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雍正八年增刊北京圖書館藏
301 渭南縣志十八卷明嘉靖二十年刊本湖北省圖書館藏
302 渭南縣志十四卷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03 恆州偶紀三卷清乾隆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04 耀州志七卷明嘉靖六年刊,二十年增刊本天一閣藏
305 同官縣志十卷明萬歷四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06 延安府志八卷明弘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07 延安府志八十卷清嘉慶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08 宜川縣志八卷清乾隆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09 鳳翔府志八卷明正德十六年刊本天一閣藏,存卷一至卷三
310 重修岐山縣志六卷明萬歷十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11 寶雞縣志十卷首一卷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複旦大學圖書館藏
312 扶風縣志四卷清順治十八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13 郿縣志十卷清雍正十一年刊本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314 汧陽志不分卷清順治十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15 漢南郡志二十四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16 重修寧羌州志七卷明萬歷二十五年刊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原刻本,上海圖書館藏抄本
317 延綏鎮志八卷明萬歷三十五年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影抄明萬歷本
318 漢陰縣志六卷清康熙二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19 大荔縣志十六卷清乾隆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20 華陰縣志八卷明萬歷四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21 華陰縣志二十一卷首一卷清乾隆五十九年刊本陝西圖書館藏
322 潼關衛志三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23 武功縣重校續志三卷清康熙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24 武功縣後志四卷清雍正十一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25 永壽縣志七卷清康熙七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326 直隸邠州志二十五卷清乾隆四十九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27 淳化志八卷明隆慶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28 淳化縣志十八卷清乾隆四十八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29 洛川志二卷清順治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30 甘 肅
331 甘肅通志稿一百三十卷首一卷民國二十五年修,稿本北京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分藏
332 臨洮府志二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33 蘭州志四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34 金縣志十三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35 狄道縣志八卷清康熙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36 靖遠縣志八卷首一卷清道光十三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37 河州志不分卷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中華書局圖書館藏,現藏上海辭書出版社
338 鞏昌府志二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39 隴西縣志十二卷清乾隆三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40 隴西分縣武陽志五卷清光緒三十四年修,抄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341 安定縣志七卷明萬歷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二
342 續修會寧縣志二卷清道光二十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43 通渭縣志四卷明萬歷四十四年刊本甘肅省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三
344 漳縣志五卷舊抄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345 寧遠縣志五卷明萬歷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刊本殘缺,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全
346 寧遠縣志續略八卷清乾隆一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47 續岷州志採訪初稿不分卷民國三十二年稿本甘肅省圖書藏
348 洮州衛志一卷清乾隆間修。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349 平涼府志十三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存卷四
350 莊浪匯紀八卷明萬歷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51 正寧縣志十八卷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52 甘鎮志不分卷清順治十四年重刊明季修本徐家匯藏書樓藏舊抄本
353 山丹縣志十卷清道光十一年刊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354 崇信縣志二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55 靈台縣志四卷清順治十五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56 秦州志二卷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357 禮縣志不分卷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358 徽郡志八卷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59 兩當縣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60 肅鎮志四卷清順治十四年重刊明萬歷本北京圖書館藏
361 玉門縣志不分卷舊抄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62 敦煌雜鈔二卷隨筆二卷清乾隆七年清潤齋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63 環縣志十卷首一卷清乾隆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64 新修打拉池縣丞志不分卷清光緒三十四年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365 寧 夏
366 寧夏新志八卷明嘉靖間刊本天一閣藏
367 朔方廣武志二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368 朔方新志不分卷明萬歷四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69 固原州志二卷明嘉靖十一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70 固原州志二卷明萬歷四十四年刊本南京圖書館藏
371 海城縣舊志二十三卷清乾隆十七年修。舊抄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372 青 海
373 青海志略不分卷民國間修,抄本甘肅省圖書館藏
374 西鎮志不分卷清順治十四年刊本甘肅省圖書館藏刻本存藝文志,抄本全
375 循化廳志稿八卷舊抄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76 隆德縣志二卷清康熙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77 新 疆
378 回疆志四卷首一卷清乾隆三十七年修,清博覽堂抄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379 新疆紀略不分卷清乾隆四十二年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380 新疆回部紀略不分卷稿本,趙世暹手跋上海圖書館藏,存庫車十三頁
381 西域瑣談四卷清抄本,乾隆四十二年序上海圖書館藏
382 新疆賦一卷清道光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83 三州輯略九卷清嘉慶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384 哈密志一卷明萬歷四十三年刊本,《王元美先生文選》收上海圖書館藏
385 葉爾羌紀程稿不分卷倭仁手稿,章炳麟、汪東手跋,蓋福裕藏印上海圖書館藏
386 喀什噶爾志不分卷舊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387 卷五
388 山 東
389 山東通志四十卷明嘉靖十二年刊本天一閣藏
390 濟南府志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康熙三十一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391 歷城縣志十六卷明崇禎十三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卷一卷二抄配
392 章丘縣志四卷明嘉靖九年補刊正德八年刊本天一閣藏
393 淄川縣志六卷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天一閣藏
394 長山縣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三年修。抄本北京圖書館藏
395 新城縣志十四卷傳抄明天啟四年修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九、卷十二至十四
396 濟陽縣志十卷續志一卷明萬歷三十七年刊本。清順治七年補刊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傳抄本附續志
397 齊東縣志二十九卷明萬歷四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十七
398 臨邑縣志十六卷清順治九年增刊明萬歷十九年修、天啟三年補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399 長清縣志十四卷清康熙十一年刊率。雍正五年增刊北京圖書館藏
400 德平縣志四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01 平原縣志二卷明萬歷十八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02 曲阜縣志六卷明萬歷間刊本,清康熙增刊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403 寧陽縣志八卷首一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刊本存卷四至八。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全
404 鄒志四卷明萬歷三十九年刊本天津人民圖書館藏
405 泗水縣志十二卷明萬歷二十四年刊本南京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藏
406 東昌府志五十卷首一卷清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07 博平縣志五卷清康熙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08 冠縣志六卷明萬歷三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09 高唐州志七卷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10 青州志十八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天一閣藏
411 顏山雜記四卷清康熙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12 樂安縣志二十卷清康熙六年重鋟明萬歷三十一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13 昌樂縣志八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存卷一至卷三
414 臨朐縣志四卷明嘉靖三十一年刊本天一閣藏
415 臨朐編年錄七卷清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16 安丘縣志二十八卷明萬歷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卷一卷七卷十抄配
417 諸城縣志十二卷明萬歷三十一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刊本存卷七至十二,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全
418 登州府志二十二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19 蓬萊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20 黃縣志十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21 福山縣志八卷明萬歷四十六年刊本湖北省圖書館藏
422 招遠縣志十二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23 萊州府志八卷明萬歷三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24 濰縣志九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25 昌邑縣志八卷清康熙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26 膠州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南京圖書館藏
427 即墨志十卷明萬歷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28 武定州志二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429 陽信縣志十卷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30 樂陵縣志八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31 肥城縣志二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32 東阿縣志十二卷清康熙四年刊本嘉興市圖書館藏
433 單縣志二卷明隆慶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34 巨野縣志十卷明天啟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三至十
435 鄆城縣志八卷明崇楨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36 兗州府曹縣志十八卷清康熙五十五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37 定陶縣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順治十二年刊本複旦大學圖書館藏
438 濮州志六卷傳抄明萬歷四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39 嘉祥縣志六卷清順治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440 夏津縣志五卷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441 卷 六
442 江 蘇
443 江蘇省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民國修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444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舊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45 金陵新志十五卷元至正刊本,明正德補版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三上中、卷十至卷十二,卷十三下至卷十五
446 南畿志六十四卷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卷一至二、卷十,天一閣藏存卷十二至二十七卷
447 應天府志三十二卷明萬歷間刊本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膠卷本
448 上元縣志十二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49 上元縣志二十四卷清康熙六十年刊本複旦大學圖書館藏
450 江寧縣志十卷明正德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抄本
451 句容縣志十二卷明弘治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452 溧水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清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53 江浦縣志八卷清雍正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54 六合縣志八卷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天一閣藏
455 高淳縣志四卷明嘉靖五年刊本天一閣藏
456 高淳縣志二十五卷清乾隆十六年刊本南京圖書館藏
457 吳郡圖經續記三卷明嘉靖二十七年重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58 吳郡志五十卷宋紹熙三年修。紹定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59 平江紀事一卷清嘉興沈氏十經齋抄本,鈐有十經齋藏書印上海圖書館藏
460 蘇州府志五十卷明洪武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卷四十一至四十三抄配,上海圖書館藏舊抄本全
461 姑蘇志六十卷明正德九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62 蘇州府纂修識略五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63 蘇門遺事不分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464 三吳雜志不分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65 百城煙水九卷清康熙二十九年長洲張氏景翠軒刊本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藏
466 姑蘇採風類記四卷紅格舊抄本蘇州市圖書館藏
467 吳縣志五十四卷明崇禎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68 吳縣志六十卷清康熙三十年刊本湯國黎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469 長洲縣志二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國書館藏
470 元和縣志三十六卷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71 許關志十八卷明嘉靖十六年修,傳抄本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472 吳郡甫里志二十四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73 昆山縣志十四卷影鈔明弘治十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三至卷四
474 昆山縣志十六卷明嘉靖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475 重修琴川志十五卷明毛氏汲古閣增刊元至正二十三年續修本。清道光三年常熟張氏影抄元至正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476 常熟縣志四卷傳抄明弘治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77 皇明常熟文獻志十八卷明萬歷三十三年修,傳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78 常熟縣私志二十八卷明萬歷四十五年修,舊抄本,有瞿鳳起題跋上海圖書館藏
479 嘗熟縣志十五卷明崇禎十二年修,傳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80 海虞別乘不分卷清常熟趙氏舊山樓抄本,翁同和手跋,趙宗建校上海圖書館藏
481 鹿苑閒談一卷常熟丁氏淑照堂抄本,近人丁祖蔭校並跋上海圖書館藏
482 琴川逸響一卷清康熙三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83 琴川志注草十三卷、續志草四卷、補錄一卷、續志補錄一卷舊抄本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484 里睦小志不分卷常熟丁氏淑照堂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85 支溪小志八卷清乾隆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86 鈞渚小志不分卷清嘉慶間修,傳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87 吳江志二十二卷清然松書屋精鈔明弘治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88 吳江縣志二十卷明嘉靖間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89 平望鎮志四卷首一卷清西郊草堂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490 震澤縣志續不分卷清修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491 常州府志十九卷清嘉慶中傳抄明洪武十年修本上海圖書館藏
492 常州府志續集八卷明正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93 常州賦不分卷清光緒七年重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494 陽湖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乾隆三十四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495 無錫縣志三十六卷明弘治七年刊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景抄本
496 金匱縣志二十卷清乾隆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497 瞻橋小志四卷傳抄清乾隆二年刊本無錫市圖書館藏
498 江陰縣志十四卷明正德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影抄本
499 重修江陰縣志二十一卷明嘉靖刊本天一閣藏
500 宜興縣志十卷明萬歷十八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01 荊溪外記二十五卷明嘉靖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02 荊溪疏二卷明萬歷刊本,《王百穀全集》之一上海圖書館藏
503 雙溪物產疏十五卷清嘉慶二十一年雅春堂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04 靖江縣志十八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505 南徐州記一卷輯稿本,𣪠淡廬叢稿之一上海圖書館藏
506 丹徒縣志四卷明萬歷間刊本天一閣藏
507 丹陽縣志二十二卷清乾隆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08 溧陽縣志十四卷清康熙六年刊本南京圖書館藏
509 金壇縣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510 山陽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四年玉石山房趙錦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511 曹甸小志初稿不分卷民國油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512 車橋聞見記一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513 淮安府安東縣志十七卷清雍正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14 淮南中十場志十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15 南兗州記一卷輯稿本,𣪠淡廬叢稿之一上海圖書館藏
516 揚州賦一卷附續揚州賦一卷清揚州阮氏傳抄天一閣藏本上海圖書館藏
517 嘉靖惟揚志三十八卷明嘉靖二十一年刊本天一閣藏存卷一至三、卷七至十二、卷十八至二十二、卷三十二至三十三、卷蘭十七至三十八
518 揚州府志二十七卷首一卷明萬厲二十九年刊本上海亞洲文會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519 揚州鼓吹詞序一卷揚州陳恆和書林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20 江都縣志十六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521 儀真縣志十四卷明隆慶元年刊本,鈐有浙東藏書第一家印天一閣藏
522 真州竹枝詞一卷清咸豐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23 高郵州志十卷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24 興化縣志十卷明萬歷十九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25 寶應縣志略四卷明嘉靖十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526 寶應縣志十二卷明萬歷刊本南京圖書館藏
527 泰州志十二卷明崇禎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28 續纂泰州志三十五卷首一卷謄清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529 小海場新志十卷清乾隆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30 古海陵志六卷清咸豐五年修。抄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531 徐州志十二卷明嘉靖間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532 豐縣志二卷明隆慶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33 邳州志十卷清乾隆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34 宿遷縣志八卷明萬歷五年刊本天一閣藏
535 宿遷縣志十二卷據清康熙三十九年《學量堂私志》本抄上海圖書館藏
536 太倉州志十卷明弘治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37 太倉州志十五卷明祟禎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38 鎮洋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39 穿山志初稿二卷民國三十七年修。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540 海州志十卷明隆慶六年刊本天一閣藏
541 通州志六卷明嘉靖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542 州乘資四卷傳抄明弘光元年修本上海圖書館藏
543 金沙場志稿不分卷傳抄南通費氏西顧堂藏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544 海門縣志十卷明嘉靖十五年刊本天一閣藏
545 如皋縣志十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546 盱眙縣志二卷明正德刊本北京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抄本
547 卷七上
548 浙江上
549 浙江通志七十二卷明嘉靖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50 續修浙江通志稿不分卷民國十三年修,稿本浙江圖書館、嘉興市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等分藏
551 重修浙江通志初稿不分卷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修。稿本浙江圖書館藏
552 杭州府志六十三卷首一卷明成化十一年刊本鈐別下齋藏書印南京圖書館藏
553 杭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54 光緒杭州府志稿二百二十卷稿本,葉景葵跋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百六至一百十五
555 新纂杭州府志稿一百七十八卷稿本,葉景葵跋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百八至一百十七
556 仁和縣志二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六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557 臨平紀三卷清四勿齋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558 臨平記再續三卷稿本浙江圖書館藏
559 桑梓聞見記一卷續記一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560 補訂艮山雜志不分卷稿本,蓋壽松堂,孫氏豐華堂藏印上海圖書館藏
561 棲里景物略十二卷清嘉慶十四年傳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562 海昌外志八卷明崇禎二年刊本江蘇省地理研究所藏
563 海寧志略不分卷舊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564 寧志余聞八卷清光緒三十二年海寧張光第傳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565 長安鎮志一卷清光緒三十二年海寧張氏小清儀閣傳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566 重修富春志六卷明正德十六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67 餘杭縣志十卷明萬歷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568 臨安縣志十卷傳抄清康熙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69 於潛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570 新城縣志四卷明萬歷四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571 嘉興府志三十二卷舊抄本,明弘治五年修,刊本嘉興市圖書館藏存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全
572 嘉興府志補三卷傳抄明正德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73 嘉興府圖記二十卷明嘉靖間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74 嘉興府志三十二卷明萬歷三十八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四至卷六
575 嘉興典故纂要八卷續編八卷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續編舊抄本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藏
576 秀水縣志十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缺序目
577 重修秀水縣志稿不分卷民國初修未竟稿本嘉興市圖書館藏
578 新塍瑣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同治九年修稿本嘉興市圖書館藏
579 古禾雜識四卷據清道光二十年刊本抄上海圖書館藏
580 天香錄十二卷稿本,有馮雄手跋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六
581 梅里志不分卷研經廬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582 竹裏述略十二卷清同治三年修稿本浙江圖書館藏
583 竹林八圩志十二卷稿本嘉興市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六,卷十至十二
584 嘉善縣志六卷清文水長發堂傳抄明正德間修本,清畢星燦跋嘉興市圖書館藏
585 重修嘉善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明萬歷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86 海鹽縣圖經十六卷明天啟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87 澉水志八卷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588 續澉水志九卷明嘉靖三十六年修。抄本,近人張元濟跋上海圖書館藏
589 平湖縣志十九卷明天啟間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90 平湖縣志十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91 乍浦備志三十六卷清道光八年鄒氏鏡古堂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92 桐鄉縣志十卷清初據明嘉靖本影抄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藏,現藏上海圖書館
593 重修烏青鎮志五卷明萬歷二十九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94 烏青文獻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七年春草堂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95 嘉泰吳興志二十卷鐵琴銅劍樓重輯歸安姚氏咫進齋抄本稿常熟瞿鳳起藏
596 湖州府志二十二卷清歸安姚氏咫進齋傳抄明成化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十三、卷十八至二十二
597 湖州府志二十四卷明弘治四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598 湖州府志十四卷明萬歷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599 西吳里語四卷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00 吳興掌故集十七卷明萬歷四十三年芋獻征校刻嘉靖本。鈐有開萬卷樓藏書一印南京圖書館藏
601 吳興掌故紀要不分卷舊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602 吳興雜紀不分卷抄本,有辛伯跋,鈐西湖外史、吳寬之印上海圖書館藏
603 吳興合璧四卷首一卷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提要編者自藏。上海圖書館藏光緒四年活字本、民國鉛印本
604 湖陰汗簡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舊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605 烏程縣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606 晟舍鎮志八卷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607 東西林匯考八卷清乾隆三十一年修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608 寶前兩溪志略十二卷清嘉慶十一年萬蕉園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09 長興縣志十卷清順治六年馴雉堂寫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10 長興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611 長興縣志十二卷清乾隆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12 長興縣志二十八卷清嘉慶十一年刊本海複旦大學圖書館藏。上海圖書館藏殘本
613 長興鄉土述昔不分卷稿本纂人家藏,長興縣文化館藏清稿
614 吳興入東記一卷清刊《範聲山雜著》本上海圖書館藏
615 小溪口農村改進會報告書不分卷一九三四年油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616 德清縣志十卷明嘉靖間刊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藏,現藏上海市圖書館
617 仙潭志八卷明正德十一年修,舊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618 武康縣志八卷明嘉靖間刊本天一閣藏
619 武康縣志八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20 武康縣志錄要不分卷舊抄本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藏
621 安吉州志十六卷明嘉靖間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五至八,天一閣藏存卷一至四,卷九至十一
622 安吉州志十卷清康熙十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623 卷七下
624 浙江下
625 寧波府志四十二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26 昌國典詠十卷稿本,有王謇跋上海圖書館藏
627 鄞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28 鄞志稿列傳八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629 慈溪縣志八卷明天啟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30 觀海衛志四卷四明張氏約園抄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卷三上。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各藏清抄本全
631 奉化縣圖志十二卷明嘉靖間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32 象山縣志八卷明嘉靖三十五年刊本天一閣藏
633 南田志稿不分卷稿本,有葉景葵跋上海圖書館藏
634 會稽三賦四卷明吳興閔氏刊朱墨套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635 會稽志二十卷明正德五年重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36 保越武備志一卷附紹興考一卷明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37 紹興府志六十卷清康熙三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38 山陰縣志十二卷明嘉靖二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39 會稽縣志十六卷明萬歷三年寫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40 雲門志略五卷明萬歷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41 蕭山縣志六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五卷六
642 蕭山縣志二十一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43 臨山衛志四卷清傳抄明嘉靖四十三年修本嘉興市圖書館藏
644 上虞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明萬歷三十四年刊本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藏
645 嵊志十卷明弘治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二至卷六
646 新昌縣志十六卷明正德十六年重刊成化本上海圖書館藏
647 新昌縣志十二卷明萬歷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648 赤城志四十卷明弘治十年謝鐸重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649 台州府志十八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650 臨海縣志二十六卷明嘉靖十八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四、卷十五至十八
651 黃岩縣志七卷明萬歷七年刊本天一閣藏
652 仙居縣志十二卷明萬歷三十六年刊本複旦大學圖書館藏。原為吳興劉氏嘉業堂所藏
653 寧海縣志十二卷明崇楨五年刊本南京圖書館藏刻本
654 太平縣志八卷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655 婺書八卷明崇禎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56 金華府志三十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657 婺志粹十卷清道光二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58 蘭溪縣志九卷明萬歷三十四年刊本江蘇省地理研究所藏全。上海圖書館藏卷四至五
659 義烏縣志二十卷清雍正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60 永康縣志八卷明嘉靖四年胡楷刊本天一閣藏
661 新修武義縣志十二卷清康熙三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662 浦江志略八卷明嘉靖間刊本天一閣藏
663 浦江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64 湯溪縣志八卷明萬歷三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65 湯溪縣志稿不分卷民國十五年修,稿本嘉興市圖書館藏
666 衢州府志十六卷明嘉靖四十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八、卷十至十六
667 西安縣志十二卷清康熙三十九年刊本浙江圖書館藏
668 衢縣志稿三十卷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669 江山縣志十卷明天啟三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存卷一至八
670 江山縣志十卷清康熙四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71 常山縣志十五卷清順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672 開化縣志十卷清雍正七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73 嚴州府志二十二卷明弘治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十五至十六。又嘉靖增刊本全
674 建德縣志十卷清乾隆十九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675 桐廬縣志八卷明嘉靖五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二
676 桐廬縣志四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十九年補刊上海圖書館藏
677 遂安縣志四卷明萬歷四十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卷三卷四
678 遂安縣志十卷清乾隆十八年刊本嘉興市圖書館藏
679 新修壽昌縣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680 壽昌縣志十一卷傳抄清光緒間修稿本嘉興市圖書館藏,存卷一至三,卷七至十一
681 分水縣志六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82 溫州府志二十二卷明弘治十六年刊本天一閣藏
683 溫州府志十八卷明萬歷三十三年刊本溫州市圖書館藏
684 永嘉縣志二十六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溫州市圖書館藏
685 瑞安縣志十卷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江蘇省地理研究所藏
686 樂清縣志七卷明隆慶六年刊本無錫市圖書館藏
687 樂清縣志八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88 蒲岐所志二卷溫州遺著會傳抄清光緒二年修本溫州市圖書縮藏
689 平陽縣志八卷清順治五年補刻明萬歷本朱偰收藏,現藏南京圖書館
690 泰順縣志八卷明崇禎六年修,傳抄本溫州市圖書館藏
691 括蒼匯記十五卷明萬歷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92 麗水縣志稿四卷清道光十六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93 青田縣續志六卷清乾隆四十二年刊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
694 松陽縣志十卷清順治十一年刊本南京圖書館藏
695 遂昌縣志十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南京大學圖書館藏
696 慶元縣志十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697 雲和縣志五卷清康熙三十一年刊本上海圖書館藏
698 宣平縣志四卷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北京圖書館藏
699 景寧縣志十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溫州市圖書館藏
URN: ctp:ws7208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