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古本輯錄

《古本輯錄》[View] [Edit] [History]

1 ○泓按:凡北宋以前古籍引黃石公語者,今悉錄之,惟引《素書》者暫不錄,《玉函秘抄》、《上宮太子拾遺記》所引者亦暫不錄。輯錄過程或得益於阿部隆一〈三略源流考〉(一九六九)、洪業等《文選注引書引得》(一九九〇)、周勛初《唐鈔文選集注彙存》(二〇〇〇)、周斌《長短經校證與研究》(二〇〇三)、新美寬等《本邦残存典籍による輯佚資料集成》(一九六八)、孫猛《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二〇一五)、北京愛如生「中國基本古籍庫」檢索系統,未敢掠美,特此註明。

敦煌寫本《黃石公三略》殘卷》

1 ○泓按:此據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藏 Дх17449 殘卷過錄。原卷分段,今仍之;其殘字、缺字擬補者皆加黑框以別之。
2
得其幹,牧其半,則政行而不□□。
得其理,不怨也。
3 .用兵之要,在於崇禮而重祿;禮
崇則士至,祿重則戎士輕其死。□□敵也。
故錄賢不愛財,賞功不過時,登□□其有功□□,
以勸眾也。
則下力并而敵國消。消,滅也。
4 .用人之道,之卜尊以爵,瞻之以財,瞻,饒也。
則士自來;接之禮,厲之以辤,則□死
之。以善言誘厲之也。
5 .夫將率者,必同滋味、共安危,敵□
可加;加兵誅代之也。是故,兵有全,敵有
囚。囚,拘也;全為己於拘制也。昔者良將之將兵也,人
饋一蕇醪者,使役諸河,蕇,器名□;□以盛其洡□□。
令士卒迎流而飲之。夫一蕇之醪
味一河,河大醪也,不能使河河使有味也。然三軍之士思
之死者,何也?以其滋味之及己□。□□□□□□
語,未見其人也。
6 .軍讖曰:軍井未遠,將不言渴;□□□讖□□
者曰讖。軍營屯止,穿井未達於,將不言渴,示与眾共所欲也。
軍幕未辨,將
言倦。不敢言疲倦,示同其勞也。与之安,与之危,與眾共安危也。
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感恩德,思盡力,眾可合聚以效用而不離散也。
用而不可罷,士力可用而不可罷勞也。以其恩素蓄、
策謀和也。軍讖曰:蓄恩不倦,以一
萬。□□施恩,蓄厚不解,士感其惠,報其德,施之以一,可以萬也。
7 將□所以威者,號令也;戰之所以

北堂書鈔》

1 ○泓按:今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孫星衍舊藏明鈔本為底本,卷一百二十二以前參校同館藏明東吳徐氏鈔本,卷一百二十三以後參校國家圖書館藏明鈔《古唐類範》本。孫本以原鈔為準,不取校語。
2 賞祿有功。《黃石公三略》云:夫主將務,在於覽英雄之心,賞有功者,通於眾。同好,靡成不焉;與眾同患,靡不敗焉。○泓按:見卷一百十三〈論兵一〉;徐本「成不」作「不成」,餘同。
3 崇禮重祿。《黃石公三略》云:用之要,在於崇礼而重祿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三〈論兵一〉;徐本「礼」作「禮」,餘同。又孫本「於」字有塗改,初鈔似作「礼」。
4 投之於河,將士同味。《黃石公記》云:昔良將用兵,人有饋一簟醪者,必投之於河,言將士遞流而飲之者,其味同之也。○泓按:見卷一百四十八〈酒六十〉;《古唐類範》本「用」作「困」,「簟」作「簞」,「味同」作「同味」,餘同。
5 軍井未達,將不言渴。又云:軍井未達,將不言渴。○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同。
6 軍幕未設。《黃石公三畧》云:軍幕未設,言將不言孰,此胃礼將。○泓按:見卷一百三十二〈帟三〉;《古唐類範》本兩「未」字作「米」,「言將不言孰」作「將不言熟」,「胃」下有「之」字,餘同。
7 軍幕未辨,將不言倦。《黃石公三略》云:軍幕未辨,將不言倦。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舍而不可離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可離」作「離」,餘同。
8 可望不可當。《黃石公記》云:《軍識》日:將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以全勝者,軍正也;士所以輕者,用兵也。故眾戰如風發,如河决,故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不可勝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三〈論兵一〉;徐本「識」字右半從「截」,餘同。
9 惣軍勢者,將也。《黃石公三略》云:惣軍勢者,將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無下「也」字,餘同。
10 可望而不可當。《黃石公三略》云:良將之統軍也,攻如何决,其眾可望而不可當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七〈兵勢十〉;徐本同。
11 戰如風發,攻如河决。《黃石公記》云:戰如風發,攻如河决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七〈兵勢十〉;徐本同。
12 將者,國之命;將制則國家安。《黃石公云略》云:《軍讖》者有之:將者,囯之命也;將制則囯家安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云略」作「三略」,餘同。
13 思事如渴。《黃石公三略》云:《軍讖》曰:將者思事如渴,則策馬從出之矣。○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策馬從出之矣」作「策焉從出失之」,餘同。
14 將謀欲密,士眾欲一。《黃石公三略》云:將謀欲密,士眾欲一。○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同。
15 將無慮,謀士去。《黃石公》云。○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同。
16 軍無賞,士不住。《軍讖》云:無軍財,士不來。○泓按:見卷一百十五〈將帥四〉;徐本「無軍」作「軍無」,餘同。
17 無賞士不往。《軍讖》云。○泓按:見卷三十〈勸賞六〉;徐本同。
18 必察敵情。《黃石公三路》:《章軍識》曰:夫用兵者,必察敵囯之情,視其倉廪,度其餘粮,之卜其強弱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三〈論兵一〉;徐本「路」作「略」,「識」字右半從「截」,「廪」作「禀」,「弱」作「溺」,餘同。
19 以樂樂民。《黃石公》○泓按:見卷十五〈識治五十一〉;徐本同。
20 決江河以溉營火。《黃石公記》云:以誅不義,犹次之江河以溉螢火也。○泓按:見卷一百十七〈兵勢十〉;徐本「營」作「螢」,「誅」上有「義」字,「犹次之」作「猶决」,餘同。又孫本「螢」字有塗改,初鈔似作「營」。
21 四民用足,則國家安樂。《黃石公》○泓按:見卷二十七〈論政一〉;徐本同。
22 達賢。《黃石公畧》云:疏子孫也。○泓按:見卷三十三〈薦賢十四〉;徐本「賢」形似「覽」,「畧」作「三畧」,餘同。
23 二十八騎。《黃石公三略》云:知敵刑色可勝之符,先戰以二十八騎陣感之。凡二十八騎,象二十八宿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一百十七〈騎八〉;徐本同。
24 角人前兵似青龍,商人前兵象白虎。《黃石公記》云:使角入前兵象青龍陣,似商人為前兵象白虎之陣。○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一百十七〈陣七〉;徐本「黃」作「若」,「入」作「人」,餘同。
25 徵人前兵為來,羽人前兵象玄武。《黃石公記》云:使為人為前兵者象朱雀,使羽人為前兵為玄武軍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一百十七〈陣七〉;徐本「來」作「朱雀」,餘同。

上海圖書館藏宋本《藝文類聚》》

1 《黃石公記》曰:昔者良將用兵,人有饋一單醪者,使投之於河,令將士迎流而飲之。夫單醪不能味一河水,三軍思為之死,非滋味及之也。○泓按:見卷七十二〈酒〉。
2 《黃石公三略》曰:良將之軍也,恕已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泓按:見卷五十九〈將帥〉。
3 《軍讖》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故良餌之下有懸魚,重賞之下有勇夫。○泓按:見卷五十九〈將帥〉。
4 《黃石公三略》曰: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當其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名不存。○泓按:見卷二十〈賢〉。

《群書治要》卷四十〈三略〉》

1 ○泓按:此據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寫卷過錄。原卷有前人校記,今亦錄之;其例,補字者錄校語、註「補」,互乙此上二字者註「乙」,改此上若干字者錄校語、註「改若干字」,刪此上若干字者註「刪若干字」。校語云「本書」者,謂時本《三略》也;云「御本」者,謂異本《群書治要》也。又原卷分段漫無體例,今逕以一篇為一段。
2 上略御本无
夫主將之法;御本无○補務,在於攬英雄之心,攬,結也。賞○改祿有功,通志於眾。凡為人主,患在驕志,盈不通下,故誡也。本書注:凡為人主,患患在驕盈,志不通下,故誡也。故與眾同好,靡不不○刪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補家,得人者也;人,謂賢人也。伊尹赴而湯隆,寗戚到而齊與興○改亡國破家,失人者也。微子去而殷滅,伍胥奔而楚亡。本書注:故微子去而殷滅,伍胥奔而吳亡,失人所以破者也。是以明○補君賢臣,屈巳而申人。夫用兵之要,在於崇禮而重祿;崇接士之礼,重義士之祿;祿重則位高也。崇禮礼崇:本書○改二字則儒智○改士至,祿重則義士輕其死。本書注云:感主之施,所以報也。語曰「士為知己者死」,此之謂也。故祿賢不愛財,又云:施而不恡曰不愛。至於賞賜,庸主多恡。賞:本書○改功不逾時,又云:重功輕財,勞宜速。過三月日踰時。○泓按:此文為校者圈去,未詳其故。則下力并并力:本書○改二字而敵國削矣。用人之道,尊之以爵,瞻本書注云:贍,猶益也。之以則,財○乙士自來;《易》曰:「何以聚之?曰財。」接之以禮,厲之以辝,崇接士之礼,厲士以見危授命之辝。則士死之。本書注云:士感義而輕死也。夫將師者,必與士卒:本書有○補同滋味而共安危,本書注云:滋,益也。將師之法,所食之味不偏於口,安危之事不偏於身,皆与士眾同共之也。敵乃可加。養士如此,乃可加○補兵於敵也。昔者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醪者,本書注云:簞,笥也;非以盛醪。今云簞醪,將以成壺榼。醪,濁醪之也。使投諸諸○刪河,與士卒逆同:本書○改流而飲之。又云:人眾醪少,不足周飲,注之於河,与士眾同流而飲之。言既同味而囙心者也。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本書有○補,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巳也。軍井達未○乙,將不言渴;達,徹之○刪也。軍幕未辨,將不○補言倦。冬不服喪裘○改,夏不撡扇,与眾同也。是謂禮將。是謂達禮之將。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与將○乙士同禍福、共安危,眾如一軆而不可離也。可用而不可疲。不疲者,以主恩養素積、策謀和同也。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恩○補以接下則士歸之,養一人可以致万人;燕養郭隗以致樂毅是也。良將之統軍也,恕巳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曰新。推此己:本書○改之樂惠而施恩於人,皆忠恕之道。將士用力,故曰益新。戰如風發,攻如河决,故其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可勝;以身先人,故兵為天下雄。賞罸明明○刪則將威行,宮官○改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振。所得賢,則敵國畏威而振怖也。賢者所適,其前無敵;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者,國之命;將能制勝,國家安定。本書注云:外无敵國,故安定也。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本書注:主不從忠策,則謀士叛之矣。善惡同則功臣倦,將專巳用○刪則下歸咎,將自减臧○改則下少功,臧○改,善也。本書注云:臧,善也。將自伐善勳,云己力,則下無復立功者,故曰「下少功」也。將受讒則下有離心,將貪○補財則姧不禁,上貪則下盗也。將內顧則士卒慕淫:本書○改內顧,思妻妾也。將有一則眾不服,自拒諫以下,將犯此一條則眾不服,以○補其違主道。有二則軍○補無式,式,法也。本書注云:誡,法也。有此二條,則軍無復法也。有三則○補軍乖背,將有此三條,則乖背離散也。有四則禍及國。眾乖散則國亡,故曰「禍及國」也。軍無財則士不來,本書注云:何以聚人?曰財。《易》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况於人乎?軍無賞則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故礼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歸;貴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刪十五字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求賢材士至,求戰則致死,故曰「所求者至」。故禮而後悔者,則士不止;賞而後悔者,則士不使。禮賞不倦,則士爭死矣。姦雄相稱,鄣敞主明;本書注云:姧人之雄傑者也。相舉以塞賢路,令主失明也。毀譽並興,壅塞主聽;又云:敗賢者,稱姧人,故曰「並興」,塞主聽也。各阿所私,令主失忠。又云:各附所親而私之,令主失忠信之臣;所謂「耶臣內則賢聖外」也。故主察異言,乃覩其萌;主聘儒真:本書○改賢,姧雄乃遁;主任舊齒,万事乃理;本書注云:舊齒,宿德也。主聘巖穴,事士○改乃淂實。故傳說陟而殷道興,四皓至而漠祚長,得治之實也。
3 中略御本无
軍勢曰:出軍行將,將不得專,進退由內御之,則功難成。凡師出專制,不禀命於內;禀命則無威,無威則士不用命,土不用命則功不成。
4 下略御本无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㩀天下之安;能扶天下之危,故天下樂安之。能除天下之憂者,則厚享:本書○改天下之樂;天下願奉而安樂之。能救天下之禍者,則得天下之福。除天下禍,故天下樂福之。故澤及人民,則賢歸之;恩澤洽,人民和,則賢者至。澤及昆䖝,則聖歸之。万物得其所,則聖人至也。賢人所歸,則其國強;聖人所歸,則六合同。賢者之政,降人以體;體服道化,揖讓恭謹,故曰「降人以軆」者也。聖人之政,降人以心。心服教令,故「降人以心」也。體降可以圖始,體服道化者,可与謀始也。心降可以保終。心服道化,天下和親,故可保終也。降體以體,降心以心。
5 賢者此篇目本書无○刪二字
釋近而謀遠者,勞而無功;釋遠而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怨民。故曰:務廣地者荒,不修德政而務廣地,荒之道。務廣德者強也;務崇莭儉,廣其德教,強之道也。荒國者無善政,廣德者其下正。君德廣於上,則兆庶正於下也。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多;善者得其祐,惡者受其誅,則國安而眾善到矣。一令逆者則百令失,君令一逆,民不從,故百令皆廢也。一惡施者則百惡結;一惡得施,則百惡結而相從也。故令善:本書○改施於順民,惡加於凶人,教令施於順化之成民,刑惡加於凶逆之人。則令行而不怨,群下附親矣。教令當,刑法值,百姓悅之,親附之也。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祿得;四皓是也。有守莭之士志:本書○改者,不可以威刑䝱。晏嬰、季子是也。故明君求臣,必視其所以為人者而致焉:視其為人所執之志而求之也。致清白之士,脩其礼;四皓亢志,不屈於革命之主,太子脩礼卑辝而降其莭焉。致守莭之士,脩其道,不可以非道屈也。而後士可致而名可保。保,猶全也。聖王之用兵也,非好樂之,將以誅暴討亂。夫以義而誅不義,若决江河溉熒火,臨不測而擠欲墜,其其克之必也。所以必優遊恬惔者何?重傷人物,兵者,凶器;戰者,危事。相殺傷之道,故不果為也。是道也。夫道樂生也。夫人之有道者,若魚之有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人失道而亡,淂道而存也。故君人者畏懼而不敢失道。賢聖臣:本書○改內則耶臣外,舜舉皋陶,湯舉伊尹,不仁者遠矣;隨會在朝,則姧邪○補外奔是。耶臣內則賢聖臣:本書○改斃。惡來任而比干死,无忌用而伍奢戮,故曰「斃」。內外失宜,禍移乱:本書○改傳世。苟失內外之宜,為子孫之禍,故曰「傳世」也。內外失宜,禍移傳世。苟失內外之宜,為子孫之禍,故曰「傳世」之也。○刪正文八字並注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受其害;進賢者,恴福:本書○改流子孫;昔鮑叔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故曰○補「恴流子孫」也。妬賢者,名不全。昔龐涓妬孫臏,身死於白木,故曰「名不全」也。故君子急於求進:本書○改賢,而美名章矣。利一害百,民去城墎;利一害万,國恩乃國乃思:本書○改三字散。去一利百,民乃慕澤;慕思君之恩澤也。去一利万,政乃不乱。刑以止刑,殺以止殺,政得其所,乱無由生也。

文選》

1 ○泓按:今以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朝鮮翻秀州本為底本,參校《唐鈔文選集注彙存》本。
2 《黃石公記》序曰:黃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五十三〈運命論〉李善注。
3 《黃石公說》序曰:張良慮若源泉,深不可測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三十六〈為宋公修張良廟教〉李善注;集注本「源」作「原」,餘同。又見卷五十八〈郭有道碑文〉李善注,作「《黃石公記》序曰:張良慮若源泉,深不可測」;又見卷二十〈關中詩〉李善注,無「張良」二字,餘同卷五十八引文。
4 《三略》曰:主將之體,務在攬英雄之心。○泓按:見卷四〈南都賦〉李善注。
5 《三略》曰:含氣之類,咸願得志。○泓按:見卷三十七〈勸進表〉李善注。
6 《黃石公記》曰:昔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之醪,投河,令眾迎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味一河,而三軍思為致死者,以滋味及之也。○泓按:見卷三十五〈七命〉李善注。
7 《三略》曰:良將恕已而治人。又曰: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泓按:見卷三十七〈求通親親表〉「誠可謂恕已治人,推惠施恩者矣」句下李善注;集注本作「《三略》曰:推惠施恩,士力曰親」。此條《唐鈔文選集注彙存》附引書索引失收。
8 《三略》曰:將內顧則士卒慕之也。○泓按:見卷二〈西京賦〉李善注。此條《文選注引書引得》失收。
9 《三略》曰:侵誣下民,國內諠譁。○泓按:見卷二十一〈百一詩〉李善注。
10 《黃石公記》曰:王聘舊齒,萬事乃理。○泓按:見卷二十八〈門有車馬客行〉李善注。
11 《黃石公記》曰:主聘巖穴,事乃得實也。○泓按:見卷三十四〈七啓〉李善注;集注本無「也」字,餘同。
12 《黃石公三略》曰:夫以義而誅不義,若决江河而溉焚火,其剋必矣。○泓按:見卷四十四〈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
13 《黃石公兵書》曰:樹杌者,鳥不棲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而《素書》有之。見卷二十九〈感舊詩〉李善注。

北宋本《後漢書》》

1 《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彊。即張良於下邳圯所見老父出一編書者。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彊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彊;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泓按:見卷十八〈列傳卷第八.臧宮〉。此文各本所載頗有出入,今列其異文於下。
《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補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人○刪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舍近謀遠者,勞而无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乱○補民。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補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泓按:見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寫卷《群書治要》卷二十一引《後漢書》。原卷有前人校記,上註「補」、「刪」者是也。
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泓按:見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南宋本《通典》卷一百五十一引《後漢書》;《四部叢刊三編》本《太平御覽》卷三百二十七〈罷兵〉引同。
捨近而圖遠,勞而無功;捨遠而謀近,逸而有終。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泓按:見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北宋本《通典》卷一百八十五。
《黃石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泓按:見同本《通典》卷一百九十五引《後漢書》。
有德之君,以樂樂民;無德之君,以樂樂身。《東觀》○泓按:見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孫星衍舊藏明鈔本《北堂書鈔》卷二十九〈君道三〉;同館藏明東吳徐氏鈔本引同。
有德之君,以所樂樂民;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民者,其祚延長;樂身者,不久而亡。故曰:地廣者荒,德廣者彊。○泓按:見明嘉靖本《後漢紀》卷八。
逸政多忠臣,勞政多怨民。《後漢書》○泓按:見日本市立米澤圖書館藏寫本《管蠡抄》卷二〈一政体〉。據《後漢紀》、《北堂書鈔》、《群書治要》、《管蠡抄》,今本《後漢書》「樂人」、「亂人」之「人」蓋唐人避太宗諱而改,故書當作「民」。
2 《三略》曰:負薪之諾,廊廟之言也。○泓按:見卷四十〈列傳卷第三十上.班彪〉李賢注。
3 《黃石公記》曰: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泓按:見卷二十一〈列傳卷第十一.耿純〉李賢注。
4 《黃石公三略》曰:夫以義而討不義,若決河而沈熒火,其剋必也。○泓按:見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四上.袁紹〉李賢注。
5 《黃石公三略》曰: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當其害;達賢者,福流子孫;疾賢者,名不全。○泓按:見卷三十〈列傳卷第二十下.襄楷〉李賢注。
6 記曰:利一害百,人去城郭。○泓按:見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四.張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北宋本《通典》卷一百六十六、宋本《冊府元龜》卷六百十四〈議讞〉引同,《四部叢刊三編》本《太平御覽》卷四百五十二〈諫諍二〉引作「記曰:利一害百,民去其郭」。
7 夫臣與主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臣與主同者,權在於主也;主與臣同者,權在臣也。黃石者,即張良於下邳圯上所得者《三略》也。圯,音以之反。○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四上.袁紹〉;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本《三國志》卷六〈董二袁劉傳〉裴松之注引《獻帝傳》作「夫臣與主不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明嘉靖本《後漢紀》卷二十九作「夫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黃石之所忌也」。考李賢注意,其所見本當與《後漢紀》略同,是今本《後漢書》有脫文。
8 當斷不斷,黃石所戒。《黃石公三略》曰:當断不断,反受其亂。○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秦漢典籍屢稱引之,如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觀》有「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亓亂」,《十六經.兵容》有「因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亓亂」,國家圖書館藏南宋覆北宋監本《史記》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有「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見卷七十九〈列傳第六十九上.楊倫〉;底本此葉為元大德九年補版。

上海圖書館藏宋本《長短經》》

1 臣聞主將之法,務覽英雄之心。○泓按:見卷一〈知人〉。
2 《三略》曰:含氣之類,皆願得其申志,是以明君賢臣,屈己申人。○泓按:見卷三〈是非〉。
3 黃石公稱:柔者能制剛,弱者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柔者,人之所助;剛者,怨之所居。○泓按:見卷二〈臣行〉。
4 危者,安之;懼者,懽之;叛者,還之;將有不合去者,慰誘還之;若蕭何追韓信。冤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士卒苦卑賤者,貴之;昔吳起下与士卒同衣食是也。強者,抑之;敵者,殘之;卑中有賤而敵貴者,乱上下之禮,殘殺之。貪者,豐之;懸賞以豊其心,所以使貪。欲者,使之;臨敵將戰,有欲立功名,有欲利敵人者,皆許而使之,所謂「使勇,使貪」。畏者,隱之;士卒有所畏懼者,隱蔽於後,勿使為軍鋒;軍敗由鋒怯。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有讒闘者,覆信之。毀者,復之;官職有毀廢者,則修而復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服者,活之;首服罪者,活之。降者,說之;說,舍。獲城者,割之;賞功臣也。獲地者,裂之;賜功榮者。獲國者,守之;得其國,必封賢以守之。昔吳伐越,得而不守,所以終敗也。獲阨,塞之;獲難,屯之;獲財,散之;敵動,伺之;敵強,下之;敵陣強則下之,勿与戰。若齊師伐魯,鼓之,曹劌不動;三鼓,破齊,下之。敵凌,假之;敵之威勢凌我而來,宜持重以待之,勿与戰。楚凌漢,求戰一决,漢祖知弱不許之是也。敵暴,安之;敵人為暴虐之行,則安之、勸之,所以怒我眾也。昔燕伐齊,田單不下,燕師掘齊人冢墓,田單安勸之。敵勃,義之;敵為勃乱之事,則隨有義以待之;彼勃我義,故剋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舉順以挫逆也。因勢破之,放言過之,放過惡言以誣詐敵人,以怒己眾也。四網羅之。○泓按:見卷九〈將體〉;「《三略》曰:放言過之」又見卷七〈懼誡〉。
5 黃石公曰:得而勿有,立而勿取。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人多務功,鮮有讓者,唯天子不與下爭功名耳。故曰「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乎」?彼為諸侯,己為天子,天子不收功於萬物,故能成其高;王不競名於眾庶,故能成其大也。使城自保,令士自取,盡與敵城之財,令自取之,所謂「使貪,使愚」者也。王者之道也。○泓按:見卷八〈大私〉。
6 黃石公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夫英雄者,國家之幹;士民者,國家之半。得其幹,收其半,則政行而無怨。○泓按:見卷一〈論士〉。
7 黃石公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謂禮將。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接之以禮,勵之以辤,厲士以見危授命之辝也。則士死之。是以含蓼問疾,越王霸於諸侯;吮疽恤士,吳起凌於敵國;陽門慟哭,勝三晉之兵;單醪投河,感一軍之士。勇者為之鬪,智者為之憂,視死若歸,計不旋踵者,以其恩養素畜、策謀和同也。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萬。語曰:積恩不巳,天下可使。○泓按:見卷九〈道德〉。
8 經曰:兵以賞為表,以罰為裏。○泓按:見卷九〈禁令〉。
9 夫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將憂則內疑,將有憂色即內外相疑,故曰「不相信」也。謀疑則敵國奮,多疑則計乱,乱則令敵國奮威。以此征伐則可致亂。故將能清、能靜、廉財曰清,不擾曰靜。老子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也。能平、能整、能受諫、能聽訟、能納人、受賢於群英之中,若越納范蠡、齊納寗戚之類也。能採善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能裁阨難、險、難、阨,皆悉明之。能制軍權。○泓按:見卷九〈將體〉。
10 故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臣倦,賞罰不明,善惡無異,則有功之臣皆懈倦也。將專己則下歸咎,專己自任,不与下謀,眾皆歸罪於將而責之。將自臧則下少功,臧,善也。將自伐動,忘下自用者,故曰「少功」也。將受讒則下有離心,將貪財則姧不禁,上貪則下盜也。將內顧則士卒淫;內顧,思妻妾也。將有一則眾不服,有二則軍無試,試,法也。有三則軍乖背,有四則禍及國。軍誌曰:將謀欲密,士眾欲一,將眾如一躰也。攻敵欲疾。將謀密則姧心閉,士眾一則群心結,結如一也。攻敵疾則詐不及設;軍有此三者,則計不奪。將謀泄則軍無勢,以外闚內則禍不制,窺,見也。謀泄則外見巳情之虛實,其禍不可制也。財入營則眾姧會;凡為軍,使外人以財貨入營內,則姧謀奄集其中心。將有此三者,軍必敗。將無慮則謀士去,將無防慮,不能從謀,故去之。將無勇則吏士恐,將怯則下無所恃,故恐也。將遷怒則軍士懼。慮也,謀也,將之所重;勇也,怒也,將之所用意。○泓按:見卷九〈將體〉。
11 黃石公曰: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矣。○泓按:見卷一〈論士〉。
12 故曰:運粮百里,無一年之食;二百里,無二年之食;三百里,無三年之食,是謂虛國。國虛則人貧,人貧則上下不相親;上無以樹其恩,下無以活其身,則離叛之心生。○泓按:見卷九〈還師〉。
13 夫三皇無言,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伏羲、女媧、神農稱三皇也。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讓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禮賞,功美而無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設矩備衰,有察察之政、兵甲之備,而無爭戰血刃之用;天下太平,君無疑於臣,臣無疑於主,國定主安,臣以義退,亦能美而無害。霸主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士疏,賞毀士不為用。○泓按:見卷二〈君德〉。
14 黃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決取其利,愚者不愛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泓按:見卷一〈任長〉;《四部叢刊初編》本《直講李先生文集》卷十七〈強兵策第九〉引此「黃石公曰」作「故曰」、「決」作「决」,餘同。
15 《三略》曰:無使仁者主財,為其多恩施而附於下。○泓按:見卷三〈是非〉。
16 軍勢曰:使義士不以財。故義者不為不仁者死,智者不為闇主謀。○泓按:見卷七〈懼誡〉。此條《長短經校證與研究》附引書索引失收。
17 黃石公曰:主不可以無德,無德則臣叛。○泓按:見卷八〈難必〉;又見卷七〈懼誡〉,「主」作「君」,餘同。
18 臣聞黃石公曰:昔太平之時,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世亂則叛逆生,王澤竭則盟誓相罰;德同無以相加,乃攬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則興,失士則崩。○泓按:見卷一〈論士〉。
19 故曰:高鳥死,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亡者,非喪其身,謂沉之於淵;沉之於淵者,謂奪其威、廢其權。封之於朝,極人臣之位,以顯其功;中州善國,以富其心。仁者之眾可合,而不可離;威權可樂,而難卒移。是故,還軍罷師,存亡之階。尉他、章邯是也。故弱之以位,奪之以國。故霸者之佐,其論駮也。駮,不純道也。人主深曉此道,則能御臣將;漢相襲奪齊軍之類。人臣深曉此道,則能全功保首。張良學辟穀、弃恩人閒事之類者。○泓按:見卷九〈還師〉。
20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則享天下之樂;能救天下之禍者,則得天下之福。○泓按:見卷六〈三國權.魏〉。
21 黃石公曰:賢人之政,降人以體;聖人之政,降人以心。體降可以圖始,心降可以保終。降體以體,降心以心。○泓按:見卷六〈三國權.吳〉。
22 黃石公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泓按:見卷三〈是非〉。
23 夫道者,人之所蹈也。○泓按:見卷八〈定名〉。
24 黃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祿得;守節之士,不可以威刑脅。致清白之士,修其禮;致守節之士,修其道。○泓按:見卷一〈論士〉。
25 是知聖人之用兵也,非好樂之,將以誅暴討亂。夫以義而誅不義,若決江河而溉螢火,臨不測之淵而欲墮之,其克之必也。所以必優遊恬泊者何?重傷人物。○泓按:見卷九𨌗。
26 王子曰:四人用虛,國家無儲。○泓按:見卷九〈還師〉。

初學記》

1 ○泓按:今以國家圖書館藏明安國桂坡館本為底本,參校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本。
2 《黃石公記》曰:昔者良將,有饋簞醪者,投於河,令將士逐流而飲之。○泓按:見卷二十六〈酒第十一〉;宋本「令將士」作「今將上」,訛,餘同。
3 《黃石公三略》曰:帝者躰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泓按:見卷九〈揔敘帝王〉;宋本同。
4 《黃石公三略》曰:傷賢者,殃及三代;蔽賢者,身當其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名不全。○泓按:見卷十七〈賢第二〉;宋本同。
5 《黃石公記》云:黃石,鎮星之精也。黃者,鎮星色也;石者,星質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一〈星第四〉;宋本同。
6 《黃石公陰謀祕法》曰:熒惑,火之精,御史之象;主禁令、刑罰、收捕、糾正。○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十二〈御史大夫第六〉;宋本此處略殘,經人描補,而「法」字誤描「書」,餘同。

太白陰經》

1 ○泓按:今以清《守山閣叢書》錄舊鈔本為底本,參校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墨海金壺》本。《太白陰經》引書多改易字句,未可盡據。
2 故曰:羅其英,敵國傾;羅其雄,敵國空。○泓按:見卷二〈行人〉;《四庫全書》本「空」作「亡」,餘同;《墨海金壺》本同舊鈔。
3 寒不衣裘,暑不操扇,登不乘馬,雨不張葢。軍幕未辦,將不言坐;軍井未通,將不言渴。○泓按:上句疑引《六韜.龍韜》。見卷二〈子卒〉;《四庫全書》本「葢」作「蓋」,「辦」作「便」,「通」作「達」,餘同;《墨海金壺》本「登」作「出」,「幕」作「幙」,「通」作「達」,餘同舊鈔。
4 經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泓按:見卷五〈軍資〉;《四庫全書》本同,《墨海金壺》本脫此篇。
5 經曰:古者,三皇得道之統,立於中央,神與天遊,以撫四方,天下無所歸其功;五帝則天法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相讓其功。○泓按:上句引《文子.道原》。見卷一〈主有道德〉;《四庫全書》本脫「五帝」以下,「神與天遊」作「神馬化遊」,餘同;《墨海金壺》本上句作「古者,三皇得道之全,立乎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天下無所歸其功」,下句與舊鈔同。

《四部叢刊三編》本《太平御覽》》

1 《黃石公記》曰:黃石,鎮星之精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據《大唐開元占經》,或屬佚序也。見卷六〈星中〉。
2 《黃石公記》曰:動為事機,舒之彌四海,卷之不盈懷。柔而能剛,則其國彌光;弱而能強,則其國彌章。一單之醪,投之於河,令士眾迎飲,三軍為其死,戰如風發,攻如河決。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泓按:見卷三百七〈饗士〉。
3 危者,安之;懼者,懽之;叛者,還之;將有不合去者,慰諭還之;若蕭何追韓信。冤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士卒若卑賤者,貴之;昔吳起不與士卒同衣食是也。彊者,抑之;敵者,殘之;卑中有賤而敵貴者,乱上下之礼,殘殺之。貪者,豊之;懸賞以豊其心,所以使貪。欲者,使之;臨敵將戰,有欲立功名,有欲利敵人者,皆許而使之,所謂「使勇,使貪」。畏者,隱之;士卒有所畏懼者,隱蔽於後,勿使為軍鋒;軍敗由鋒怯。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有讒闘之,覆信之。毀者,復之;官職有毀廢者,則修而復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服者,活之;首服罪者,活之。降者,說之;說,舍。獲城者,割之;賞功臣也。獲地者,裂之;賜功勞者。獲國者,守之;得其囯,必封賢以守之。昔吳伐越,得而不守,所以終敗也。獲阨,塞之;獲難,屯之;獲財,散之;敵動,伺之;敵彊,下之;敵陣彊則下之與戰。若齊師伐魯,鼓之,曹劌不動;三鼓,破齊也。敵凌,假之;敵之威勢凌我而來,宜持重以待之,勿與戰。楚凌漢,求戰一决,漢祖知弱不許之是也。敵暴,安之;敵人為暴虐之行,則安之、勸之,所以怒我眾也。昔燕伐齊,田單不下,燕師掘齊人冢墓,田單安勸之是也。敵勃,義之;敵為勃乱之事,則我修義以待之;彼勃我義,故尅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舉順以挫逆也。因勢破之,放言過之,放過惡言以誣詐敵人,以怒巳眾也。○泓按:見卷二百七十三〈將帥下〉。
4 《三略》曰:夫將之為帥者,必同滋味、共安危。人有遺一簞之醪者,使投諸河,令士眾向流而挹之。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然而三軍之士思為之死者,何也?以滋味及巳也。
又曰:用兵之要,在於崇禮而重祿。崇,高也;祿,廪食也。崇禮則賢士至,重祿則戎士輕死。賢士至,謂若燕禮郭隗,而樂毅之徒鱗集也。故曰「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又曰:良將之統軍也,恕己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親。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泓按:見卷二百八十一〈撫士下〉。
5 《黃石公記》曰:黃梁昔將用兵,人有饋一簞醪者,使投之於河,令將士迎而飲之。夫一簞醪不能味一河水,三軍思為之死,非滋味及之也。○泓按:見卷四百七十五〈待士〉。
6 《黃石公記》曰:昔者良將用兵,人有饋一單醪者,使投之於河,令將士迎流而飲之。夫一單醪不能味一河水,三軍思為之死,非滋味及之也。○泓按:見卷八百四十五〈酒下〉;宋本《事類賦》卷十七〈酒賦〉注引此「昔者」作「昔」,無「人」、「而」二字,餘同。
7 《黃石公三略》曰:良將用兵,有饋一簞醪者,使投之於河,令士卒迎流而飲之。○泓按:見卷七百六十〈簞〉。
8 《三略》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竈未炊,將不言飢;軍幕未辦,時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謂禮也。○泓按:見卷二百七十三〈將帥下〉。
9 《黃石公三略》曰:軍幕未設,將不言熱,此謂之禮將。○泓按:見卷七百〈幕〉。
10 《黃石公記》曰:將所有為威者,號令也;戰所以全勝者,軍正也;士所以輕戰者,用兵也。故戰如風發,勇如河决,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可勝也。○泓按:見卷二百七十一〈敘兵下〉。
11 夫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將憂則內疑,將有憂色,則內外相疑,不相信也。謀疑則敵國奮,多疑則計亂,亂則令敵國奮也。以此征伐則可致亂。故將能清淨、應財曰清,不擾曰靜。能平、能整、能受諫、能聽訟、能納人、受賢於羣英之中,若吳納范蠡、齊納寗戚之類也。能採善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能裁阨難、險、難、阨,皆悉明也。能制軍權。○泓按:見卷二百七十三〈將帥下〉。
12 故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臣倦,賞罰不明,善惡無異,則有功之臣皆懈倦也。將專巳則下歸咎,專巳自任,不與下謀,眾皆歸罪於將而責之。將自臧則下少功,臧,善也。將自伐動,忘下自用者,故曰「少功」也。將受讒則下有離心,將貪財則姦不禁,上貪則下盗也。將內顧則士卒淫;內顧,思妻妾也。將有一則眾不服,有二則軍無試,試,法也。有三則軍乖背,有四則禍及國。
又曰:軍誌曰:將謀欲密,士眾欲一,將眾如一躰也。攻敵欲疾。將謀密則姦心閇,士眾一則群心結,結如一也。攻敵疾則詐不及設;軍有此三者,則計不奪。將謀泄則軍無勢,以外窺內則禍不制,窺,見也。謀泄則外見巳情虛實,其禍不可制也。財入營則眾姦會;凡為軍,使外人以財貨入營內,則姦謀奄集其中也。將有此三者,軍必敗也。
又曰:將無慮則謀士去,將無防慮,不能從謀,故去之。將無勇則吏士恐,將怯則下無所恃,故恐也。將遷怒則軍士懼。慮也,謀也,將之所重;勇也,怒也,將之所用意。○泓按:見卷二百七十三〈將帥下〉。
13 《軍讖》曰:軍無財,則士不來;軍無賞,則士不往。故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故曰:禮者,士之所歸也;賞者,士之所死也。昭其所歸,示有所死。故曰:禮有後悔,則士不止;賞而後悔,則士不使。禮賞不倦,則士進矣。○泓按:見卷二百八十〈撫士上〉。
14 《軍讖》曰:夫用兵者,必察敵國之情,視其倉廪,度其餘糧,以卜其強弱。運糧二百里者,無二年之食也;運糧三百里者,無三年之糧也,是謂虛國。民貧,上下不相親,則有離叛心。上行暴虐則下刻急、相殘賊,是為亡國。若進惡不退,群賢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內貪外廉,竊公為恩,飾躬正顏,以獲高官,是謂盗端。○泓按:見卷二百九十五〈審察〉。
15 《黃石公三略》曰:夫三皇無言,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帝者躰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讓功,四海行焉。王者制人道德,降心服志,設矩備衰,有察察之政,甲兵之事備,而無爭戰血刃之用;天下太平,君無疑於主,國定主安,臣以義退,亦能美而無害。
又曰:任德者縱,任義者橫;縱成者王,橫成者霸。王兵法天,霸兵法地。天者,德不可量;地者,威不可圖。不量不圖者,萬物之父母也。○泓按:見卷七十七〈敘皇王下〉。
16 《黃石公三略》曰:聖王之制兵也,非好樂之也,將以誅暴也。暴,謂亂國賊民。夫以義誅不義,决江河溉螢火,其尅必也。○泓按:見卷二百七十一〈敘兵下〉。
17 《黃石公三略》曰: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當遭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其名不令。○泓按:見卷四百二〈敘賢〉。
18 《三略》曰:欲知敵形色可勝之符,先以二十八騎感之;騎象二十八宿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三百〈騎〉。
19 《黃石公三略》曰:欲知敵形色可勝之符,先戰以二十八騎。角人青衣、赤旗、東方,七人;徵人赤衣、黃旗、南方,七人;商人白衣、黑旗、西方,七人;羽人黑衣、青旗、北方,七人。凡二十八騎,象二十八宿。○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三百四十〈旗〉。
20 《黃石公記》曰:使商人為前兵者,象白虎陣;使羽人為前兵者,象玄武陣;使徵人為前兵者,象朱雀陣;使角人為前兵者,象青龍陣,亦曰旬始陣。
又曰:彼以直陣來者,我以方陣應之;方來,銳應之;銳來,曲應之;曲來,圓應之;圓來,直應之。直,木;方,金;銳,火;曲,水;圓,土也。各以能克者應,勝之。○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三百一〈陣〉。
21 《黃石公陰謀祕訣法》曰:熒惑者,火之精,御史之象;主禁令、刑罰。○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六〈星中〉。
22 《黃石公陰謀祕法》曰:熒惑,火之精,御史之象,主禁令、刑罰、收捕、糺正。○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二百二十七〈侍御史〉。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十二行二十一字本《武經總要》》

1 ○泓按:以下皆見前集卷一〈將職〉。
2 惟善自治者,使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彊有所加。
3 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冤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彊者,抑之;敵者,殘之;貪者,豐之;欲者,使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毀者,復之。不彊不能,不使不欲;能受諫,能聽諍,能納人,能採言。故曰:將主之法,務在覽英雄之心。
4 獲財散之,清不可污,將之廉矣。
5 養士不以異身,與之安,與之危,將之公矣。
6 聚三軍之眾,投於險,險,難也。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
7 恕巳以治人,推惠而施恩,將之仁矣。
8 戰如風發。
9 黃石曰:士卒可下,而不可使有驕。謙以接士,故曰「可下」;制之以法,故曰「不可驕」。
10 能清能靜,能平能整;不內顧,不遷怒;樂而不憂,深而不疑,凡將之自治如此。
11 夫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將自臧則下少功。
12 夫上之用下也,使智、使勇、使貪、使過。智者樂立功,勇者好行志,貪者好趨利,過者不顧死。

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宋本《武經七書》》

1 與之安,與之危,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泓按:見《吳子》卷上〈治兵〉。此文蓋自《三略》竄入,非《吳子》固有之也。
2 使貪,使愚。○泓按:見《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中;又見卷下。
3 《三略》所謂「得士者昌」。○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而宋本《十一家註孫子》卷上〈謀攻〉「輔隙則國必弱」張預注有「太公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見《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下。

宋本《十一家註孫子》》

1 《三略》曰:獲地裂之。○泓按:見卷中〈軍爭〉「廓地分利」杜牧注。
2 黃石公曰:士卒可下而不可驕。夫恩以養士,謙以接之,故曰「可下」;制之以法,故曰「不可驕」。○泓按:見卷下〈地形〉「厚而不能使」至「不可用也」杜牧注。
3 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泓按:見卷上〈作戰〉「取敵之利者,貨也」曹操注;清《平津館叢書》影宋本《孫吳司馬法》同。
4 故曰:軍無財,則士不來。○泓按:見卷下〈火攻〉「四曰火庫」張預注。
5 《三略》曰:香餌之下,必有懸魚。○泓按:見卷中〈軍爭〉「餌兵勿食」張預注。
6 故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泓按:見卷上〈作戰〉「取敵之利者,貨也」張預注。
7 黃石公曰:夫霸者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則士疏,賞虧則士不為用。○泓按:見卷下〈火攻〉「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杜牧注。
8 黃石公曰:出軍行師,將在自專;進退內御,則功難成。故聖主明王,跪而推轂曰:「閫外之事,將軍裁之。」○泓按:見卷下〈地形〉「故戰道必勝」至「無戰可也」杜牧注。
9 黃石公曰:善任人者,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顧其死。○泓按:見卷上〈謀攻〉「不知三軍之權」至「則軍士疑矣」杜牧注;「黃石公曰: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顧其死」又見卷中〈九變〉「必死,可殺也」杜牧注。
10 黃石公曰:禁巫祝,不得為吏士卜問軍之吉凶,恐亂軍士之心。○泓按:見卷下〈九地〉「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杜牧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十二行舊鈔本《武經總要》前集卷九〈九地.重地〉引杜牧注作「黃石公曰:禁止巫祝,不得為吏士卜射問吉凶,恐惑亂軍士之心」。
11 黃石公云:得道者昌,失道者亡。○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上〈計〉「道者」至「而不畏危」賈林注。

心書》

1 ○泓按:今以上海圖書館藏明正德十二年韓襲芳銅活字印本為底本,參校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三年單葵刊本。
2 故用兵之要,務覽英雄之心。○泓按:見〈試將第十六〉;嘉靖本同。
3 善將者,其剛不可抑,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泓按:見〈將剛第九〉;嘉靖本同。
4 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伸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泓按:見〈試將第十六〉;嘉靖本「冤」字下半從「兌」,餘同。
5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接之以禮,勵之以言,則士無不死矣;蓄息不倦,法若畫一,則士無不服矣。○泓按:見〈勵士第四十〉;嘉靖本同。
6 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生,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冬不服裘,雨不張盖,與眾同也。○泓按:見〈將情第四十五〉;嘉靖本「盖」作「蓋」,餘同。
7 聖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脩古。○泓按:見〈自勉第四十一〉;嘉靖本「賢」作「覽」,「脩」作「修」,餘同。

宋本《記纂淵海》》

1 柔能制剛,弱能制強。《黃石公三畧》○泓按:見卷二〈柔能勝剛〉。底本此葉配補影宋鈔本。
2 昔者良將之用兵,饋簞醪者,投諸河,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巳也。《黃石公三畧》;互入〈与士卒一体〉○泓按:見卷三十一〈人心易感〉。
3 良將之養士也,不易於身,故能使三軍為一心。《三畧》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竈未炊,將不言飢;軍幕未辦,將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謂禮也。同上○泓按:見卷一百八十二〈與士卒一體〉。
4 使智,使勇,使貪,使愚。《黃石公三略》○泓按:見卷一百一〈控制有道〉。
5 良將之趍時也,衣不解帶,履不遺躡。《三畧》○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卷一百八十一〈趍事赴功〉。

管蠡抄》

1 ○泓按:此據日本市立米澤圖書館藏寫本過錄。據〈三略源流考〉,他本《管蠡抄》卷七引有「繩民以刑者散」一條,卷八引有「陰謀外池者敗」一條,此本皆無之。二條並見《素書》。
2 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三畧》強者,抑之;貪者,豊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反者,廢之;服者,活之;降者,脫之。賞功不踰時。賞罸必信,如天如地。將者,必同滋味而共安危。○泓按:見卷三〈十四良將〉。
3 統軍持權者,將也;制勝破敵者,眾也。《三畧》○泓按:見卷三〈十三將軍〉。
4 兵為天下雄。《三畧》○泓按:見卷三〈十武備〉。
5 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集;善者受其祿,惡者受其誅。《三畧》善惡同則功臣倦。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必受其禍。○泓按:見卷一〈三明賞罸〉。
6 軍無賞則士不往。《三畧》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故礼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泓按:見卷三〈十五賞功〉。
7 聖人体天,賢者法地,知者述古。《三畧》○泓按:見卷五〈廿二聖賢〉。
8 求賢以德,致聖以道。《三畧》○泓按:見卷五〈廿二聖賢〉。
9 人之有道也,若魚有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人者當畏懼不敢失道。○泓按:見卷六〈五道〉。
10 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受其害;進賢者,福流于子孫;妬賢者,名不全。《三畧記》○泓按:見卷九〈二進賢〉。
11 小惡不止,大惡成。《三畧記》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受其害;進賢者,德流子孫;妬賢者,名不全。《三畧記》○泓按:見卷十〈一世俗〉。
12 聽讒信用之,聽諫如仇者亡。《三畧》○泓按:見卷一〈十不信讒〉。
13 山峻者崩,政刻者危。《三畧記》○泓按:見卷二〈四誡苛政〉。
14 臯陶誡虞,在於官人。《後漢書》王者可私人以財,不可以官。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乱,私人以官者危。《三畧》;上同。○泓按:見卷四〈一官制〉。
15 德在積善,禍在積惡。《三畧記》○泓按:見卷六〈六德〉。
16 國勢曰:奪爵之臣,遠防勿親。《三畧記》○泓按:見卷七〈二不近刑人〉。
17 小惡不止,大惡成。《三畧》○泓按:見卷八〈十八慎十惡〉。
18 忠臣之後轉主。《三畧記》○泓按:見卷九〈五忠臣〉。
19 主与臣同者昌,主不与臣同者亡。《三畧》○泓按:見卷九〈七君臣合体〉。
20 樹禿者,鳥不巢。《三畧記》小河無大魚,庸君無賢佐。○泓按:見卷十〈一世俗〉。

其餘諸書》

1 《黃石公記》序曰:黃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日本寬永本覺明《三教指歸注》卷上之下。
2 《黃石公三畧》曰:初,張良遇神老於路,則脫履,命良取之;良跪而進之,老曰:「年少可教。」與良三期,而後付《三略》焉。良受書,老告之曰:「後穀城見有黃石,乃是吾也。」遂號曰黃石焉。然則黃石,填星之精。黃者,填之色也;石者,星之質也。填為土德,漢為火行,子以王事告其母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文選》李善注引《黃石公記》序亦言黃石公、張良事,則此或為佚序之文也。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大唐開元占經》卷三十八〈填星變異生足大小傍有小星七〉。
3 《黃石公記》三㢧
與眾好生者,靡不成;與眾同惡者,靡不傾。
四民用虛,國家無儲;四民用足,國家安樂。○泓按:見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鈕氏世學樓鈔本《說郛》卷十一〈意林〉。
4 故曰:天之神明,與物推移;不為事先,動而輙随。○泓按:見明弘治本《陳伯玉文集》卷一〈麈尾賦〉。明安國桂坡館本《初學記》卷二十六、明隆慶本《文苑英華》卷一百八〈麈尾賦〉引同;宋本《初學記》卷二十六「與」作「与」,餘同;宋本《文粹》卷七「輙」作「輒」,餘同本書。
5 《三略》:昔良將有饋一簞醪者,投於河,使士飲之,三軍皆告醉。○泓按:見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南宋本《白氏六帖事類集》卷五〈酒第一〉。
6 軍井未達,將不言渴;達,謂偏得汲也。軍幕未辨,將不言倦。○泓按:見日本國學院大學圖書館藏寫本《臣軌》卷下〈良將〉。
7 即黃石公所謂「戰如風發,攻如河决」。○泓按:見宋元明遞修本《魏書》卷十九下〈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南安王〉。
8 是故,將拒諫則英雄返,良策不從則謀者去,善惡等則賢愚混,賞罰乱則網紀散;夛喜則不威,夛怒則人心離,夛言則機泄,夛好則智惑;寬則眾懈,暴則眾怨;將專權則下歸咎,將自善則下無功,將納讒則正人離,將好賂則士卒盗,將內顧則士卒淫。○泓按:見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鈔本《虎鈐經》卷二〈出將第八〉;同館藏明刻本作「是故,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者去,善惡等則賢愚混,賞罰亂則綱紀散;多喜則不威,多怒則人心離,多言則機泄,多好則智惑;寬則眾懈,暴則眾怨;將專權則下歸咎,將自善則下無功,將納讒則正人離,將好賂則士卒盗,將內顧則士卒淫」,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鈔本作「是故,將拒諫則英雄返,良策不從者去則謀者去,善惡等則賢遇混,賞罰乱則機泄,多好則智惑;寬則眾懈,暴則眾怒;將專權則下歸咎,將自善則下無功,將納讒則正人離,將好賂則士卒盗,將內顧則士卒淫」。
9 故兵書曰:兵以仁舉,則無不從得之;以仁分,則無不從悅。又曰:將無謀則士卒憂,將無慮則士卒去。○泓按:今本《三略》但有「將無慮則謀士去」一句,此或引自他書。見《五行大義校註》(一九九八)本《五行大義》卷三。
10 凡今之人,惟錢而巳。故曰:軍无財,士不來;軍无賞,士不往。○泓按:見宋本《晉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六十四.魯褒〉。
11 軍無財則士不來,軍無賞則士不往。故香𩚵之下,必有懸莫魚歟;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黃石公三略》○泓按:見《續群書類從》(一九二八)本《明文抄》卷五〈武事部〉。
12 趙秋曰:「軍無賞,士不往。」○泓按:見宋紹興本《資治通鑑》卷一百五。
13 伹司馬主征伐,軍無賞,士不往。凡軍以賞為先。○泓按:見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藏寫本《周禮疏》卷三十三「司勲至二十人」疏;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伹」作「但」,是。
14 《史記》云: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泓按:見大英圖書館藏敦煌寫卷 S.1380《應機抄》。本書所標引文出處大多有誤,不可輕信。
15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桃木不言,下成蹊。鳥留於河,同事而已。
 《史記》云:香餌之下,必有懸魚;優賞之下,必有怨夫。○泓按:見《續群書類從》(一九二八)本《世俗諺文》卷上。今本《史記》無此文,或為誤引,待考。
16 與其傾耗資儲,孰若回募驍徤?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泓按:見宋本《文苑英華》卷六百十四〈諫鑾駕親征表〉。
17 諺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兵法曰「使貪,使愚」,言貪者利其財,愚者不計其死也。○泓按:見宋本《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五。
18 所以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禮賞不倦,則士爭先。○泓按:見宋本舊《唐書》列傳卷四十四〈盧藏用〉;明隆慶本《文苑英華》卷七百四十〈折滯論〉「先」下有「赴」字,下注「一無『赴』字」,篇末注「一作皆舊書本傳」。
19 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樵蘇後㸑,《漢書音義》曰:樵,取薪也;蘇,取草也。師不宿飽。○泓按: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宋監本《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北宋本《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亦有此文,錄之於下。
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師古曰:言難繼也。餽,字與饋同。樵蘇後㸑,師不宿飽。師古曰:樵,取薪也;蘇,取草也。〈小雅.白華〉之詩云「樵彼桒薪」。樵,音在消反。
20 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泓按:見宋本舊《唐書》列傳卷十九〈侯君集〉;宋本《冊府元龜》卷五百三十一〈規諫第八〉引同,宋本《文苑英華》卷六百九十七〈為侯君集疏〉「計」作「避」,下注「《唐書》、前篇作『計』」。
21 《三略》曰:軍中巫祝,不得與軍人卜筮吉凶,為其誤惑軍士也。○泓按:見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北宋本《通典》卷一百四十九。
22 狡兎得而獵犬烹,必然之勢。高鳥盡而良弓藏。不見用也。○泓按:見宋本《文子》卷六〈上德〉。清劉履芬影寫北宋本《淮南子》卷十七〈說林訓〉亦有此文,錄之於下。
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尽而強弩藏。烹,猶殺;藏,猶殘。喻不復用也。
23 太宰嚭遺大夫種書曰:「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泓按:見清張敦仁影宋鈔本《韓非子》卷十〈內儲說下六微第三十一〉;黃丕烈校清述古堂影宋鈔本同,明正統道藏本「太宰嚭」作「大宰噽」,餘同。
24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兎死,走狗烹。」徐廣曰:「狡」一作「郊」。○泓按: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宋監本《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25 野獸巳盡而獵狗亨。○泓按: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宋監本《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此文各本所載頗有出入,今列其異文於下。
語曰:野禽殫,走犬亨;師古曰:殫,盡也;音單。敵國破,謀臣亡。○泓按:見北宋本《漢書》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語曰:野禽磾,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泓按:見明嘉靖本《漢紀》卷三。
26 信曰:「果若人言,狡兎死,良狗亨;張晏曰:狡,猶猾。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泓按: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宋監本《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北宋本《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亦有此文,錄之於下。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張晏曰:狡,猶猾也。師古曰:此《黃石公三略》之言。
27 能扶天下之危者,必㩀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必享天下之樂。○泓按:見明隆慶本《文苑英華》卷九百十九〈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又見卷九百二十九〈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
28 黃石公曰:所謂樂者,非金、石、絲、竹也,謂民樂其家,謂民樂其族,謂民樂其業,謂民樂其都邑,謂民樂其政令;如是者,乃君作樂以持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德君,以樂樂民。移風易俗。○泓按:見〈三略源流考〉(一九六九)引日本知恩院藏正和二年鈔本《黃石公三略》引《修文殿御覽》卷一百五十七。
29 《三略》云:有道之君,以樂樂人。○泓按:見明正統道藏本《黃帝陰符經疏》卷下〈強兵戰勝演術章〉李筌疏。
30 臣聞有道之君,以樂樂民;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樂民者,其樂弥長;樂身者,不久而亡。○泓按:見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本《三國志》卷六十一〈潘濬陸凱傳〉;同館藏寫卷《群書治要》卷二十八引同。
31 《六韜》云:臣与君同者昌,与臣同者亡。鶡冠子曰:夫功不厭約,事不厭省;功約則易成,事省則易活。又云:廢一善,眾善衰;賞一惡,眾惡熾。老子曰:夫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祿引也;有貞莭操者,不可以威刑脇。太公曰:立國之法,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又云:有德之君,以樂樂民;無德之君,以樂樂身。樂民者,其祚延長;樂身者,不久滅亡。
古人云:与眾同善者成,与眾同惡者傾。○泓按:見大英圖書館藏敦煌寫卷 S.1380《應機抄》。本書所標引文出處大多有誤,不可輕信。
32 兵志有之曰:務廣德者昌,務廣地者亡。○泓按:見國家圖書館藏元大德饒州路儒學刻明印本《隋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同館藏元大德信州路儒學刻明初修補本《北史》卷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引同。
33 天子命令之別名:命、出君下臣,名曰命。令、奉而行之,名曰令。政。著之竹帛,名曰政。○泓按:見宋咸淳《百川學海》本《獨斷》卷上。
34 人之於道,如魚之在水,魚失水則亡,人失道則喪。○泓按:見明正統道藏本《素履子》卷上〈履道〉。
35 夫人之在道,如魚之在水,得水即活,失水則死。人順道則吉,違道則凶,此皆必然之理。○泓按: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昭德新編》卷上。
36 傷賢者,殃及三代;蔽賢者,身當其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名跡不全。《黃石公三略》○泓按:見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南宋本《白氏六帖事類集》卷八〈賢第二十九〉。
37 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當其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名不存。《黃石公三略》○泓按:見《續群書類從》(一九二八)本《明文抄》卷三〈人倫部〉。
38 《黃石記》則曰許咸池。○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寫卷《玉燭寶典》卷二。
39 當斷不斷。黃石公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見日本五山版《祖庭事苑》卷二。
40 《三略記》云:甯戚叩牛角而歌曰:「南山夈夈,白石爛爛,生不逢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骬,從昬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且?」桓公召與語,悅之,以為大夫也。○泓按:今本《三略》無此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宋監本《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甯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句下有注「應劭曰:齊桓公夜出迎客,而甯戚疾擊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公召與語,說之,以為大夫」,與此略同。見日本寬永本覺明《三教指歸注》卷上之下。
URN: ctp:ws72749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