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卷之二:四診正法] 天和脈 |
2  | (參後六十年運氣延醫)天和脈只論三陰。南天高兮北泉深。太陰專主右尺寸。厥陰尺寸左邊沉。少陰尺寸兩不應。 |
3  | 相交相反死相臨。天和乃平脈也。諸陽為浮。諸陰為沉。故不言三陽司天在泉。南政以天道言。甲己二歲。論脈則寸在南而尺在北。三陰司天。則兩寸不應。太陰司天。右寸不應。少陰司天。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左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兩尺不應。太陰在泉。右尺不應。 |
4  | 少陰在泉。兩尺不應。厥陰在泉。左尺不應。北政以地道言乙丙丁戊寅辛壬癸之歲。論脈則寸。在北而尺在南三陰司天。則兩尺不應。太陰司天。右尺不應。少陰司天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左尺不應。三陰在泉則兩寸不應。太陰在泉。右寸不應。少陰在泉。兩寸不應。厥陰在泉。左寸不應。不應者皆為沉脈也。紺珠經曰:五行君火不用事。故南政少陰司天。君火在上。則兩寸不應。司泉君火在下。則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寸不應。司泉則左尺不應。太陰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寸不應。司泉則右尺不應。北政少陰司天。君火在上。則兩尺不應。司泉君火在下。則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尺不應。司泉則左寸不應。太陰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尺不應。司泉則右寸不應。凡不應者。謂脈沉而細不應於手也。反之。則沉為浮細為大也。歲當君火在寸。而沉反見於尺。歲當君火在尺。而沉響應於寸。經曰:尺寸反者死。歲當君火在左。而沉反見於右。歲當君火在右。而沉反見於左。經曰陰陽交者死。又曰學診之士。必先歲氣。良有以哉。李南豐云:此與仲景丹溪所說不同。然所論深得素問君火以退之旨。故從之。 |
5  | [卷之二:四診正法] 素問六十年運氣病治之紀 |
6  | (水)(土)壬辰壬戌歲上太陽(司天)中木運(太)下太陰(在泉)其化上苦溫。中酸和。下甘溫。藥食宜也。主病眩掉瞑。 |
7  | 戊辰戊戌歲上太陽(司天)中火運(太)下太陰(在泉)其化上苦溫。中甘和。下甘溫。 |
8  | 藥食宜也。主病熱鬱。 |
9  | 甲辰甲戌歲上太陽(司天)中土運(太)下太陰(在泉)其化上苦熱。中苦溫。下苦溫。藥食宜也。主病濕下重。 |
10  | 庚辰庚戌歲上太陽(司天)中金運(太)下太陰(在泉)其化上苦熱。中辛溫。下甘熱。 |
11  | 藥食宜也。主病燥悶滿。 |
12  | 丙辰丙戌歲上太陽(司天)中水運(太)下太陰(在泉)其化上苦熱。中咸溫。下甘熱。 |
13  | 藥食宜也。主病大寒。 |
14  | 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先天。此下總結辰戌年太陽司天。六氣之化也。凡子寅辰午申戌六陽年。皆為太過。丑亥酉未巳卯六陰年。皆為不及。太過之氣。常先天時而至。故其所生長收藏氣化營運皆早不及之氣。常後天時而至故。其氣化營運皆遲。如交變大論曰: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本篇後文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皆此義也。 |
15  | (金)(火)丁卯丁酉歲上陽明(司天)中木運(少)下少陰(在泉)其化上苦小溫。中辛和。下咸寒。藥食宜也。主災三宮。 |
16  | 癸卯癸酉歲上陽明(司天)中火運(少)下少陰(在泉)其化上苦小溫。中咸溫。下咸寒。藥食宜也。主災九宮。 |
17  | 巳卯巳酉歲上陽明(司天)中土運(少)下少陰(在泉)其化上苦小溫。中甘和。下咸寒。藥食宜也。主災五宮。 |
18  | 乙卯乙酉歲上陽明(司天)中金運(少)下少陰(在泉)其化上苦小溫。中苦和。下咸寒。藥食宜也主災七宮。 |
19  | 辛卯辛酉歲上陽明(司天)中水運(少)下少陰(在泉)其化上苦小溫。中苦和。下咸寒。藥食宜也。主災一宮。 |
20  | 凡此陽明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後天。此總言卯酉年陽明司天六氣之化也。凡此卯酉十年歲氣不足。故氣化營運後天。 |
21  | (相火)(木)壬寅壬申歲上少陽(司天)中木運(太)下厥陰(在泉)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涼。 |
22  | 藥食宜也。病掉眩支脅驚駭。 |
23  | 戊寅戊申歲上少陽(司天)中火運(太)下厥陰(在泉)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涼。 |
24  | 藥食宜也。病上熱鬱血溢洩心痛。 |
25  | 甲寅甲申歲上少陽(司天)中土運(太)下厥陰(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涼。 |
26  | 藥食宜也。病體重腫痞飲。 |
27  | 庚寅庚申歲上少陽(司天)中金運(太)下厥陰(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辛溫。下辛涼。 |
28  | 藥食宜也。病肩背胸中。 |
29  | 丙寅丙申歲上少陽(司天)中水運(太)下厥陰(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溫。下辛溫。 |
30  | 藥食宜也。病寒浮腫。 |
31  |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先天。 |
32  | (土)(水)丁丑丁未歲上太陰(司天)中木運(少)下太陽(在泉)其化上苦溫。中辛溫。下甘熱。 |
33  | 藥食宜也。主災三宮。 |
34  | 癸丑癸未歲上太陰(司天)中火運(少)下太陽(在泉)其化上苦溫。中咸溫。下甘熱。 |
35  | 藥食宜也。主災九宮。 |
36  | 巳丑巳未歲上太陰(司天)中土運(少)下太陽(在泉)其化上苦熱。中甘和。下甘熱。 |
37  | 藥食宜也。主災五宮。 |
38  | 乙丑乙未歲上太陰(司天)中金運(少)下太陽(在泉)其化上苦熱。中酸和。下甘熱。 |
39  | 藥食宜也。主災七宮。 |
40  | 辛丑辛未歲上太陰(司天)中水運(少)下太陽(在泉)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 |
41  | 藥食宜也。主災一宮。 |
42  | 凡此太陰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後天。 |
43  | (火)(金)壬子壬午歲上少陰(司天)中木運(太)下陽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酸涼。下酸溫。 |
44  | 藥食宜也。主病支滿。 |
45  | 戊子戊午歲上少陰(司天)中火運(太)下陽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溫。 |
46  | 藥食宜也。主病血溢上熱。 |
47  | 甲子甲午歲上少陰(司天)中土運(太)下陽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苦熱。下酸熱。 |
48  | 藥食宜也。病中滿身重。 |
49  | 庚子庚午歲上少陰(司天)中金運(太)下陽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辛溫。下咸溫。 |
50  | 藥食宜也。主病下清。 |
51  | 丙子丙午歲上少陰(司天)中水運(太)下陽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熱。下酸溫。 |
52  | 藥食宜也。主病寒下。 |
53  | 凡此少陰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先天。 |
54  | (水)(火)丁巳丁亥歲上厥陰(司天)中木運(少)下少陽(在泉)其化上辛涼。中辛和。下咸寒。 |
55  | 藥食宜也。主災三宮。 |
56  | 癸巳癸亥歲上厥陰(司天)中火運(少)下少陽(在泉)其化上辛涼。中咸和。下咸寒。 |
57  | 藥食宜也。主災九宮。 |
58  | 巳巳巳亥歲上厥陰(司天)中土運(少)下少陽(在泉)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咸寒。 |
59  | 藥食宜也。主災五宮。 |
60  | 乙己乙亥歲上厥陰(司天)中金運(少)下少陽(在泉)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咸寒。 |
61  | 藥食宜也。主災七宮。 |
62  | 辛巳辛亥歲上厥陰(司天)中水運(少)下少陽(在泉)其化上辛涼。中苦和。下咸寒。 |
63  | 藥食宜也。主災一宮。 |
64  | 凡此厥陰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後天。 |
65  | 愚按人秉天地之氣以生天人一理也。五運六氣陰陽之變勝複之。作而人身應之。經曰隨其氣所在期於左右。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寸尺反者死。 |
66  | 陰陽交者死。又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氣。而主病之。陰陽虛實逆從生死。母外此以為氣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