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風虛腰痛 |
2  | 風虛腰痛者,腎虛而風冷乘之也,其尺脈虛浮而痛多抽掣,或拘急且酸,而上連脊背,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痺緩弱之疾。 |
3  | 獨活寄生湯 |
4  | 獨活 細辛 牛膝 桑寄生 秦艽 茯苓 白芍 人參 熟地黃 防風 杜仲川芎 當歸 桂心 甘草每服五錢,水煎空心服。 |
5  | 甘豆湯 |
6  | 治腎虛內蓄風熱,腰痛,或大小便不通。 |
7  | 生甘草 黑大豆加生姜七片,水煎服。 |
8  | 治腎髒風,攻注腳膝痛。 |
9  | 連珠甘遂 木鱉子上為末, 豬腰子二個,破開,藥末一錢摻勻,濕紙裹數重,慢火煨熟放溫,五更初細米飲下。如積多則利多,少則少也。宜軟飯將息。若患一腳,卻看左右。如左腳用左邊腰子,右用右邊者,藥末止一錢。壬子年在毗陵,有馬姓人鬻酒,久不見,因詢其親,云:宿患腎髒風,今一足發腫如瓠,自腰以下,巨細通為一律,痛不可忍,臥欲轉側,必兩人挾持方可動,或者欲以鈹刀決之。予曰:未可,予有藥當合以贈,如上法服之,辰巳間下膿如水晶者數升,實時痛止腫退,一月拄拐而行。予再以赤烏散,充塗貼其膝方愈。後十年過毗陵,率其子列拜以謝云:向年腳疾,至今不復作,雖積年腎髒風,併已失去,今健步自若矣。 |
10  | 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若不決而去之,而欲以補藥攻疾,非徒無效而已也。余讀《本事方》,有取乎此,故備錄如上。 |
11  | 溼冷腰痛 |
12  | 濕冷腰痛者,坐臥濕冷,久久得之。《金匱》所謂腎著是也。其症痛而冷重,遇陰或久坐則甚,腎著湯主之。 |
13  | 腎著湯 |
14  | 生附湯 |
15  | 附子 蒼術 杜仲 生乾姜 白朮 茯苓 牛膝 濃朴 甘草上銼,每三錢,姜四片,棗二枚,食前服。 |
16  | 牽牛丸 |
17  | 治冷濕流注,腰疼不可屈伸。 |
18  | 黑牽牛 延胡索 補骨脂上煨蒜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蔥酒鹽湯任下。 |
19  | 子和禹功散 |
20  | 治水氣流注腰痛。 |
21  | 黑牽牛 茴香上為末,姜汁調一二錢服。 |
22  | 濕熱腰痛 |
23  | 脾有濕熱,傳之於腎,得之醇酒濃味,內傷中氣,濕熱蘊積,流注腎經,令人沉重疼痛,遇天陰或久坐而發,其脈緩者是也。 |
24  | 東垣蒼術湯 |
25  | 蒼朮 柴胡 防風 黃柏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食前。 |
26  | 丹溪治濕熱腰腿痛方 |
27  | 龜板 蒼朮 黃柏 蒼耳 威靈仙 側柏上為末,酒糊為丸,每用黑豆汁,煎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生姜,煎湯下。一方有白芍、知母。 |
28  | 腎虛腰痛 |
29  | 腎虛腰痛者,精氣不足,足少陰氣衰也。足少陰者,腎之精也。其脈貫脊屬腎,抵腰中,精氣不足,則經脈虛而痛。其症形羸氣少,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無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屢發不已。經云: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此之謂也。丹溪云:腎虛者,其脈大。 |
30  | 《本事》麋茸丸 |
31  | 麋茸 菟絲子 舶茴香上為末,以羊腎二對,陳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桐子大,陰乾。如羊腎少太干,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 |
32  | 青娥丸 |
33  | 破故紙 杜仲 胡桃肉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蜜丸亦可。《百一》補髓丹有鹿茸二兩,沒藥一兩。 |
34  | 無比山藥丸 |
35  | 赤石脂 茯苓 山茱萸 巴戟 牛膝 熟乾地黃澤瀉 菟絲 杜仲 山藥 五味子 肉蓯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
36  | 余治一姓顧婦女,患腎虛腰痛,用豬腰二枚,破開綱鹽水炒杜仲末縫好,煮熟去藥,任意服之而愈。 |
37  | 食積腰痛 |
38  | 食積腰痛者,食滯於脾而氣滯於腎也。夫腎受脾之精而藏焉者也。若食不消,則所輸於腎者,非精微之氣,為陳腐之氣矣。而腎受之,亂氣傷精,能無痛乎。亦有醉飽入房太甚,酒食之積,乘虛流入少陰,腰痛難以俯仰者,疏瀹其源,澄清其流,此大法也。或云四物合二陳,加麥芽、神曲、杜仲、黃柏、官桂、砂仁、葛花、桔梗之類。 |
39  | 神曲酒 |
40  | 陳久神曲一塊,燒通紅 老酒,去神曲,通口吞青娥丸,兩服頓愈。 |
41  | 青娥丸 |
42  | |
43  | 瘀血腰痛 |
44  | 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立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其脈澀,日輕夜重者是也。 |
45  | 茴香酒 |
46  | 破故紙 茴香 辣桂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食前。故紙主腰痛,主行血。 |
47  | 《和劑》復元通氣散 |
48  | 治閃挫腰脅痛。 |
49  | 舶上茴香 穿山甲 延胡索 白牽牛 甘草 陳皮 楠木香上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