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四 福建巡撫宫夢仁撰人部 |
3  | ●課● |
4  | 五王取人 |
5  | 堯取人以狀 舜取人以色 禹取人以言 湯取人以聲 文王取人以度 |
6  | 文王七屬 |
7  | 國任貴 鄉任正 官任長 學任師 族任宗家任主 先任賢 |
8  | 屬有九用 |
9  | 有慮 慈惠 忠正 順直 絜正 謹廉 好謀接給 猛毅 |
10  | 用有六證 |
11  | 觀誠 考志 視中 觀色 觀● 揆徳七害 |
12  | 無謀輕戰者勿將 有名無實者勿謀 樸躬惡服詐偽者勿近 髙議誹俗奸慝者勿寵 貪禄悅主者勿使 技巧傷農者必禁 左道惑民者必止鄉三物 |
13  | 一六徳二六行三六藝三語一有 |
14  | 或以徳進 或以事舉 或以言揚用人三去 |
15  | 用人之知去其詐 用人之勇去其怒 用人之仁去其貪 |
16  | 貢士三適 |
17  | 一適謂之好徳 再適謂之賢賢 三適謂之有功齊三● |
18  | 鄉長所進 官長所● 公所訾相孟春論吏四 |
19  | 能徳法者為有徳 能行徳法者為有行 能成徳法者為有功 能治徳法者為有智 |
20  | 五者定相居視其所親 富視其所與 達視其所舉 窮視其所為 貧視其所取 |
21  | 察五臣 |
22  | 易亡好擇逆法强諫行惠收下●居非上怨主利家三不足 |
23  | 用目則下飾觀 用耳則下飾聲 用慮則下繁詞九徵 |
24  | 逺使之觀其忠 近使之觀其敬 煩使之觀其能卒然問焉觀其智 急與之期觀其信 委之以財觀其仁 告之以危觀其節 醉之以酒觀其則雜之以處觀其色 劉劭人物志九徵皆至純粹之徳謂神情筋骨氣色儀容言 |
25  | 八觀 |
26  | 通觀其所禮 貴觀其所進 富觀其所養 聽觀其所行 止觀其所好 習觀其所言 窮觀其所不受 賤觀其所不為 |
27  | 六驗 |
28  | 喜之以驗其守 樂之以驗其僻 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 哀之以驗其人 苦之以驗其志 |
29  | 六患 |
30  | 使賢者為之 與不肖者規之 使知者慮之 與愚者論之 使修士任之 與汙邪之人疑之 |
31  | 漢四科 |
32  | 孝廉賢良 方正 茂才明經三科 |
33  | 甲科乙科丙科茂才三科 |
34  | 明經 明律令 能治劇孝廉四科試家法課牋奏孝悌 及能從政者辟召四科 |
35  | 徳行髙妙志節清白學通行修經中博士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材任三輔縣令光禄四行 |
36  | 淳厚 質朴 遜退 節儉茂才四行髙功 久次 才徳 尤異 |
37  | 中正八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也 駁論橫於州里嫌隙結於大臣二也 優劣易地首尾倒置三也 禁人訴訟受枉不●上聞四也 采譽於臺府納毁於流言五也 抑實名而隆虚譽長浮華而廢考績六也 不問才之所宜而但第為九品七也 各任愛憎以植其私懈徳行而銳人事八也 |
38  | 隋二科舉人 |
39  | 志行修謹 清平幹濟 |
40  | 四科舉人 |
41  | 學業才藝 膂力絶倫 堪理政事 立性正直十科舉人 |
42  | 孝弟有聞 徳行敦厚 節義可稱 操履清潔彊毅正直 執憲不撓 學業優敏 文才美秀材堪將略 膂力驍壯 |
43  | 唐三科 |
44  | 生徒鄉貢制舉六科 |
45  | 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 |
46  | 秀才試䇿四等 |
47  |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九科 |
48  | 科目 開元禮 三禮 三傳 三史 學究 道舉 明算 童子 |
49  | 三科 |
50  | 茂異 賢良 幹蠱 |
51  | 四科 |
52  | 孝弟徳行 經史儒術 藻思詞鋒 廉平彊直●人三● |
53  | 徳才勞 沈既濟議安行徐言非徳也麗藻芳翰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以此求天下之才則未盡矣 |
54  | ●人四事身言書判任人四式校能之式 記功之式 任賢之式 敘常之式紫宸殿策試四科 |
55  | 茂才異行 安貧樂道 孝悌力田 髙蹈不仕三銓尚書銓西銓東銓小●三擇曰書 曰計 曰時務 |
56  | 武舉二科 |
57  | 一平射 二武舉 |
58  | 試用武舉有七 |
59  | 射長垜 ●射 馬槍 步射 材貌 言語 舉動 |
60  | 宋兩科 |
61  | 經義 詩賦 |
62  | 三經科 |
63  | 詩 書 易 |
64  | 講武殿覆試八科九經 五經 開元通禮 三禮 三傳 三史學究 明法 |
65  | 八行取士孝 友 睦 婣 任 䘏 忠 和●舉七狀 |
66  | 立士規以養徳勵行 更學制以量才進藝 定貢法以取賢斂才 立試法以試用養才 立辟法以興能備用 立舉法以覈實得人 立考法以責任考功 |
67  | 三科 |
68  | 髙蹈丘園 沈淪草澤 茂才異等乾徳制舉三科 |
69  |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經義優㴱可為師法 詳閒政理達於教化 |
70  | 制舉六科 |
71  |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博通墳典達於教化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 詳明吏理可使從政 識洞韜略運籌決勝 軍謀宏逺材任邊● |
72  | 元祐十科 |
73  | 行義純固可為師表 節操方正可備獻納 知勇過人可備將帥 公正聰明可備監司 經術精通可備講讀 學問廣博可備顧問 文章典麗可備著述 善聽獄訟盡公得實 善治財賦公私俱便練習法令能斷情讞 |
74  | 紹興六科 |
75  | 文章典雅可備制誥 節操方正可備臺諫 法理該通可備刑讞 節用愛民可備理財 剛方豈弟可備監司郡守 智勇絶倫可備將帥 |
76  | 復増制舉十科 |
77  | 復賢良方正等六科以待京朝官之被舉及●應者増書判㧞萃科以待●人之應者 髙蹈丘園沈淪草澤茂才異等三科以待布衣之被舉者正奏名五甲 |
78  | 第一甲第二甲敇賜進士及第 第三甲第四甲敇賜進士出身 第五甲敇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狀元承事郎第二榜眼第三探花文林郎第四第五從事郎第六人至五甲終竝迪功郎 |
79  | 特奏名五等 |
80  | 第一等前二名附正奏五甲授迪功郎餘竝登仕郎第二等京府助教 第三等上州文學 第四等六州文學竝候出官第五等諸州助教止得敕賜袍笏 |
81  | 元豐四●尚書左●尚書右●侍郎左●侍郎右● |
82  | ●人七階 |
83  | 其一留守節度觀察判官為承直郎 其二節察掌書記支使判官為儒林郎 其三防禦●練軍事判官留守節察推官為文林郎 其四防●軍事推官軍監判官為從事郎 其五縣令録事參軍為通事郎 其六知録事參軍知録事為登仕郎 其七軍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簿尉為將仕郎 |
84  | 明初四科三途 |
85  | 賢良方正 聰明正直 孝弟力田 通經孝廉或從耆民 及稅户人材 與科貢之士竝用生員三等 |
86  | 通四書未通經者居正義崇志廣業堂 文理條達者升修道誠心堂 經史兼通文理俱優者升率性堂 |
87  | 三場取士 |
88  | 初場經義書義各一道 二場論一道詔誥表內科一道 三場䇿一道 |
89  | 中式十日後試五事 |
90  | ● 射 書 算 歴 |
91  | 三大病根科目取人 資格取人 推知行取科道 |
92  | 周六計廉善 廉能 廉敬 廉正 廉法 廉辨三本 |
93  | 徳當位 功當禄 能當官三授爵位不高則民弗敬 蓄禄不厚則民不信 政令不斷則民不畏 |
94  | 三材 |
95  | 官人使吏之材 士大夫官師之材 卿相輔佐之材 |
96  | 漢刺史六條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凌弱以衆●寡 二千石不奉詔書背公向私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煩擾刻●百姓所疾 二千石●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 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 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貨賄割損政令 唐採訪使六條略同 |
97  | 御史監三輔九條 |
98  | 詞訟 盜賊 鑄偽錢 獄不直 繇賦不平 吏不廉 苛刻踰侈 及弩力十石以上 作非所當服 |
99  | 晉六條忠恪匪躬 孝敬盡禮 友于兄弟 潔身勞謙信義可復 學以為巳 |
100  | 五條 |
101  | 正身 勤百姓 撫●寡 厚本息末 去人事北齊五條 |
102  | 去殘賊擇良吏決獄平徭 勸率農桑無或煩擾六極之人務加寛養 長吏浮華宜謹察之 內外混淆所宜糾劾 |
103  | 後周六條清心敦教化 盡地利擢賢良 䘏獄訟 均賦役 |
104  | 唐覈才三術㧞擢以旌異能 黜罷以糾失職 序進以謹守常考課四善 |
105  | 徳義有聞 清謹名著 公平可稱 恪勤匪懈三最 |
106  | 獄訟無●催科不擾治事之最 農桑墾殖水利興修勸課之最 屏除奸盜賑䘏貧困撫養之最二十七最 |
107  | 獻可替否拾遺補闕銓衡人物擢用才良揚清激濁褒貶必當禮制儀式動合經典音律克諧不失節奏決斷不滯予奪合理部統有力警守無失兵士調習戎裝充備推鞫得情處斷平允校讎精審明於刋定承旨敷奏吐納明敏訓導有方生徒充業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禮義興行肅清所部詳録典正詞理兼舉訪察精審弹舉必當明於勘覆稽失無●職事修理供奉强濟功課皆充丁匠無怨耕耨以時收穫成課謹於葢藏明於出納推步盈虚究理精密占候醫卜效驗多著檢察有方行旅無壅市廛弗擾姦濫不行牧養肥碩蕃息滋多邊境清肅城隍修理 考課一最四善為上上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無最而有二善者次之無最而有一善者又次之善最弗聞斯為下矣 |
108  | 六察一察官吏善惡 二察户口賦役 三察農桑倉庫四察妖猾盜賊 五察徳行孝弟茂材異等 六察●吏豪宗兼併縱横 |
109  | 六條一察品官以上化理政能 二察官人貪殘害政三察豪強侵害田宅踰制 四察水旱蟲災不以實定枉征賦役及無災妄蠲者 五察部內盜賊不能窮逐●而不申者 六察孝悌茂材異行而不貢者諸使三考 |
110  | 節度使銷兵上考足食中考邊功下考 觀察使豐稔上考省刑中考辦稅下考 團練使安民上考懲奸中考得情下考 防禦使無虞上考清苦中考政成下考 經略使計度上考集事中考修造下考定考流外官四等 |
111  | 清謹勤公為上 執事無私為中 不勤其職為下貪濁有狀為下下 |
112  | 五術聽謠誦審其哀樂 納市賈觀其好惡 訊簿書考其争訟 覽車服等其儉奢 省作業察其趣舍五要 |
113  | 廢兵之宂食 蠲法之撓人 省官之不急 去物之無用 罷事之非要 |
114  | 八計 |
115  | 視户口豐秏以稽撫字 視墾田贏縮以稽本末視賦役薄厚以稽廉冒 視案籍繁簡以稽聽斷視囚繫盈虚以稽決滯 視姦盜有無以稽禁禦視●舉衆寡以稽風化 視學校興廢以稽教導吏能四科 |
116  | 户口増加 田野墾闢 稅錢長數 率辦先期審官六議 |
117  | 相臣 庶官 京司闕官 考課 遺滯 藩府官屬 |
118  | 祥符御製文武七條 |
119  | 文臣清心奉公修徳責實明察勸課革弊武臣修身守職 訓習簡閲存恤威嚴 |
120  | 開寳察舉三科政績尤異為上 恪居官次職務麤治為中 臨事弛慢所涖無狀為下 |
121  | 紹興八科智謀 勇敢 機權 練達 文華 通財計 能專對 精料事 |
122  | 舉薦按察四條仁惠 公直 明敏 廉謹苛酷 狡佞 昏懦貪縱 |
123  | 三策救四● |
124  | 仕門太多 黜陟太簡 朝遷太速 外任太淹衙門宂濫宜除外●紛雜宜併 酌古制設辟舉以得失行賞罰 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識朝廷治體知民間利病 |
125  | 宋三事不可不變任子濫則朝命輕 磨勘疎則官邪伏 科法亂則人才弱 |
126  | 元五事户口増 田野闢 訟詞簡 盜賊息 賦役均後増常平得法為六事 |
127  | 六功賞地王功曰勲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功曰多 |
128  | 功五品 |
129  | 以徳立宗廟定社稷曰勲 以言曰勞 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 積日曰閲 |
130  | 三賞 |
131  | 勉我以仁義受上賞 輔我以行受次賞 矢石之難受三賞 |
132  | 三賞 |
133  | 軍伐 善君能其官以官賞功二害 |
134  | 非才則廢事 權重則難制 |
135  |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