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

《卷三十》[View] [Edit] [History]

吐番》

1
吐番,在長安西八千里,本漢西羌之地。其種落莫知所出,或云南涼禿髪利鹿孤之後,其子孫以禿髪為國號,語訛謂之吐番。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置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無文紀,刻木為約。其國王與臣下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其俗隨畜牧,不常其居,然亦有城郭,都城號邏些城。屋皆平頭,貴人處于大氈帳,謂之排廬。不知節候,以麥熟為歲首。唐貞觀中嘗來朝貢,自後吞併諸番,兵力日盛,屢為邊患,河西、隴右之地,悉為所取。至大中初,其國亂,朝廷復得六關之地,至唐室末,又為侵據。唐分天下為十道,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為大鎮,土地沃壤,人物繁庶。開元、天寶中,置八監,牧馬三十萬,雜畜稱是。其西復置安西都護府,距長安八千里,羈縻西番三十國,軍鎮監務大小三百餘,戍守之兵,皆取涼州節度。及安祿山犯關,肅宗在靈武,盡召河西戍卒,收復兩京,吐番乘虛,遂取凉、隴,華人百萬,陷於腥膻。開成之際,朝廷遣使還番,過涼、肅、瓜、沙,城邑如故,華人見漢旌使,齊夾道泣訴,問皇帝還念陷番生靈否?當時已經再世,雖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至今涼州漢戶,猶稱上代是鄆州戍卒,每帥守闕,則請命于朝廷。
2
開平二年正月,遣使朝貢。二月,以吐番入朝使嗢末首領杜論悉伽、社論心為左領軍衛將軍同正。嗢末蘇、論乞祿為右領軍衛將軍同正。
3
乾化元年十一月,又遣使來朝,召對于朝元殿,賜金帛等遣之。
4
後唐天成二年十一月,遣使野利延孫等入貢,并番僧四人,持番書二封,人莫識其字。
5
三年正月,以入朝使野利延孫等六人並為歸德將軍。其年九月,又遣使朝貢,以入朝使閻、薛、羅等三人並為歸德司戈。 十二月又以入朝使薛竭、薛王子撥邅為歸德郎將,首領十人並為歸化司戈。
6
四年九月,西凉府番官撥心等來朝,十月,首領掇里忙、布藺邅等來朝,並授歸德司戈。
7
長興三年二月,又遣使朝貢。三月,以朝貢使、左廂首領野利閭心為歸德大將軍,右廂首領籛心為歸化郎將軍,中廂首領李讀等並為歸德司候,重云都督、對兒六、突兒難等並為歸德司陛。其年七月,復遣使入朝,引對于端明殿。問本番牙帳去京師遠近。對曰:「在涇州西二千里。」
8
四年十一月,遣使來貢,召對于內殿,賜以金帛,仍各賜虎皮一張。
9
天福四年十月,罷延族大首領聶襃郎、彝磨標、昌訶、尤羅祇襃等率其屬朝貢。
10
廣順二年九月河西節度使申師厚奏:「吐番首領折逋支等請加恩命。」其月敕:「以吐番左廂押番副使折逋支、右廂崔虎心並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陽妃谷大首領沈念般授懷化大將軍。左廂大首領籛千閔篤為歸德大將軍。沒林葛、于凝盧、伴邅、折逋窮羅並為懷化大將軍。右廂大首領鹿悉迦、阿羅岳騷奴並為歸德大將軍。沈念般、粃與龍、文溫光積並為懷化大將軍。中廂首領岳阿、西安九十並為懷化大將軍。」又奏:「自涇州安國鎮至西涼府沿路,三處控扼,各立州名,欲補大首領為刺史,又管州界部落大首領三十餘人,各賜空名告身。」並從之。

高麗

1
高麗,本扶餘之别種,其國都平壤城,即漢樂浪郡之故地,在京師東五千一百里。東渡海,至于新羅。西北渡遼水,至于營州。南渡海,至于百濟。北至靺鞨。東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號大對盧,比一品,總知國事,三年一代,若稱職者,不拘年限。對盧以下,官總十二級。置外州縣六十餘。大城置傉薩一人,比都督。小城置道使一人,比刺史。其下各有僚佐,分曹掌事。其王以白羅為冠,白皮小帶,咸以金飾。其俗多淫祀,事靈星可汗、箕子等神。國城東有大隧,名曰隧神。常以十月,王自祭之。俗好經書,至于庶賤之家,各于衢路造大屋,謂之局堂,子孫晝夜讀書習射。前王姓高氏,世通中國,常遣使朝貢。
2
後唐同光三年十一月,遣使廣評侍郎上柱國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巖來貢方物。至四年正月,授韓申一朝散大夫、試殿中監,朴巖朝散郎、試秘書郎
3
天成四年八月,復遣廣平侍郎張翂等五十二人來朝,貢銀香獅子、銀爐、金裝钑鏤雲星刀劍、馬匹、金銀鷹縧鞲、白紵、白氈、頭髮、人參、香油、銀鏤翦刀、鉗鈸、松子等。
4
長興三年二月,復遣使大相王儒來朝。其年六月,以權知國事王建為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莬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高麗國王。七月,又以其妻柳氏為河東郡夫人。
5
清泰三年十二月,遣使禮賓卿邢順等來朝貢。三年正月,以入朝使、禮賓卿邢順試將作少監,副使崔遠試少府監主簿。 其年,又遣使王子太相王規等來貢方物。以太相王規為檢校尚書右僕射,副使廣評侍郎崔禹試將作監。其隨行節級等三十餘人,並授司戈、司陛等職。
6
天福三年八月,青州奏,高麗國宿衛質子王仁翟乞放歸鄉里,從之。
7
四年九月,復遣廣評侍郎邢順等七十二人來貢方物。
8
六年八月,其國王王建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使持節玄莬州都督、充大義軍使、高麗國王。命國子博士謝攀持節就冊之。
9
八年十二月,復遣王子大相王申一等來。
10
開運元年正月,以入朝使王子大相、守倉部令、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王申一為檢校尚書右僕射,正朝守、廣評侍郎、柱國、丹金魚袋柳迥訓檢校禮部尚書,守廣評郎中韓李康試衛尉卿,守廣評郎中朴立信試太府少卿,守兵部主事韋安試將作監主簿。以進奉賀登極使、正朝前守、廣評侍郎、柱國、丹金魚袋金仁逢可檢校工部尚,副使禮賓卿、柱國、丹金魚袋金裕可試太府卿,判官、兵部郎中張規可試衛尉少卿。
11
二年,其國王王建卒,其子武嗣位。十月,遣使廣評侍郎韓玄珪、副使前禮賓卿金廉等一十八人來朝。十一月,以權知高麗國事王武為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莬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兼御史大夫高麗國王。仍命光祿卿范光政、太子洗馬張李凝就行冊命。王武者,王建之子,本國中大族,國人推而為主,有智勇,兵力日盛,以兵幷三韓、百濟之地,東夷君長,最為雄盛。漢乾祐末,王武死,其子王昭代立。
12
周廣順元年正月,遣廣評侍郎徐逢等九十七人來朝貢。二月,以權知高麗國事王昭為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莬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兼御史大夫高麗國王。仍命衛尉卿劉皥、通事舍人顧彥浦持節冊之。劉皥尋卒于路,顧彥浦溺海而死。 二年九月,復以太僕少卿王演借衛尉卿,充高麗國冊禮使,右衛率府呂繼贇借將作少監,充副使。
13
顯德二年十月,復遣使王子大相王融來貢方物,又遣廣評侍郎荀質來賀登極。其年十二月,授其國王王昭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高麗國王。
14
五年七月,命尚書水部員外郎韓彦卿、尚輦奉御金彥英使于高麗,因命賫帛數千匹就彼市銅,以備鑄錢之用。
15
六年正月,又遣其臣王子佐丞王兢、佐伊皇甫魏光等貢名馬、織成衣襖、弓劍等。其年八月,遣使進別序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三卷。別序者,記孔子所生及弟子從學之事。越王新義者,以越王為問目,以疏註文之是非。皇靈者,止說延年辟灾之事及志符文,乃道書也。雌圖者,止說月之環暈,星之彗孛,災異之應,乃讖緯之書也。其年十一月,遣使貢銅五萬斤,紫、白水精各二千顆。

渤海》

1
渤海靺鞨,本高麗種,唐總章中,高宗高麗,徙其人散居中國,置州縣于遼外,就平壤城置安東都護府以統之。至萬歲通天中,契丹李萬榮反,攻陷營府。有高麗別種大舍利乞乞仲象大姓,舍利官,乞乞仲象名也。與靺鞨反人乞四比羽走保遼東,分王高麗故地。則天封乞四比羽許國公,大舍利乞乞仲象震國公乞四比羽不受命,則天命將軍李楷固臨陣斬之。時乞乞仲象已死,其子大祚榮繼立,併有比羽之衆,勝兵丁戶四十余萬,保據挹婁故地。至聖歷中,稱臣朝貢。中宗命侍御史張行岌就往宣慰,號其都為忽汗州,以祚榮為忽汗州都督,封渤海郡王。國自是稱渤海。其俗呼其王為可毒失,對面呼聖王,牋表呼基下,父曰老王,母曰太妃,妻曰貴妃,長子曰副王,諸子曰王子。代以大氏為酋長,終唐室朝貢不絶。
2
開平元年五月,其王大諲譔遣王子大昭順來貢方物。至二年正月,又遣殿中少令崔禮光來朝。
3
三年三月,遣其相大誠諤來朝,兼貢女口。
4
乾化二年五月,又遣王子大光贊來朝,貢方物。太祖厚有錫賜。
5
後唐同光二年正月,遣王子大禹謨來朝。五月,又遣王子大元讓來朝,莊宗賜金綵以遣之。八月,又遣姪學堂親衛大元謙試國子監丞。
6
三年二月,又遣使裴璆貢方物,進細女口。五月,以入朝使、政堂省守和部少卿、賜紫金魚袋裴璆為右贊善大夫。
7
天成元年四月,遣使大陳林等一百十六人來朝貢,進男口、女口各三人,并人參、昆布、白附子等。其年七月,遣使大照佐等六人朝貢。先是,契丹大首領邪律阿保機兵力雄盛,東北諸番多臣屬之,以渤海國土地相接,常有吞併之志。是歲率諸番部落攻渤海國扶餘城,下之。改扶餘為東丹府,命其子突欲留兵鎮之。未幾,阿保機死,渤海王命其弟率兵攻扶餘城,不能克,保衆而退。
8
四年五月,又遣高正詞入朝,貢方物。七月,以正詞為太子洗馬
9
長興二年十二月,遣使成文角來朝。
10
三年正月,又遣使來朝貢。
11
四年七月,以先入朝使成文角為朝散大夫、右神武軍長史,奏事右録事、試大理評事高保乂為朝散郎、右驍衛長史,並賜金紫。
12
清泰二年十二月,遣使列周道等入朝,貢方物。
13
三年二月,以入朝使南海府都督列周道為檢校工部尚書,政堂省工部卿烏濟顯試光祿卿。
14
顯德元年七月,渤海國崔烏斯多等三十人歸化。

新羅

1
新羅,弁韓之苗裔,其國在漢樂浪郡之地,南東俱限大海,西接百濟,北隣高麗,東西千里,南北二千里,有城邑村落。其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衛兵三千人,文武官凡十七等。風俗刑法,與高麗略同,而朝服尚白,人多金、朴兩姓,俗重元日,相慶賀,以是日拜日月之神。婦人以髮繞頭,用綵及珠為飾,髮甚鬒美。其王金貞,唐武德四年封樂浪郡王。龍朔三年,又以其國為鷄林州,授其王鷄林州都督,世以金氏為酋長,朝貢不絶。
2
後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其王金朴英遣倉部侍郎金樂、錄事參軍金幼卿來朝貢。
3
二年六月,又遣使朝散大夫、倉部侍郎、賜紫金岳來朝貢,授金岳朝議大夫,試衛尉卿。
4
天成二年二月,遣使張芬等來朝。其年三月,以新羅國權知康州事王逢規為懷化大將軍;新羅國前登州都督府長史張希巖,新羅金州知後官、本國金州司馬李彥謨並檢校右散騎常侍。其月,又以入朝使、中散大夫、兵部侍郎、兼賜紫金魚袋張芬為檢校工部尚書,副使兵部郎中朴述宏兼御史中丞、判官,倉部員外郎李忠式兼御史。其年四月新羅國康州遣使林彥來朝貢,召對於中興殿,賜物有差。
5
四年二月,青州奏,于登州岸獲新羅船一隻,進其寶貨。
6
長興四年四月,權知國事金簿遣使金朏來貢方物。
7
清泰二年二月,以入朝使、執事侍郎金朏為檢校工部尚書,副使司賓大卿李儒試將作少監。

黑水靺鞨》

1
靺鞨,蓋肅慎之地,後魏為勿吉,在京師東北六千餘里,東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麗,北隣室韋。其國凡為數十部,各有酋帥,而黑水靺鞨最處北方,尤稱勁健。俗皆編髮,性凶悍,無憂戚,貴壯而賤老,俗無文字,兵器有角弓、楛矢。唐開元十年三月,安東都督薛泰請于黑水靺鞨內置黑水軍,以最大部落為黑水府,以其首領為都督,仍置黑水府長史一員,就其部落監領之。
2
後唐同光二年九月,遣使兀兒來朝,以兀兒為懷化中郎將,遣還番。
3
三年五月,黑水胡獨鹿遣使朝貢。
4
天成四年八月,遣使骨至來朝,兼貢方物,以骨至為歸德司戈,遣還番。
5
長興元年二月,其首領兀兒復遣使朝貢。
6
二年五月,青州奏,黑水兀兒部至登州賣馬。
7
三年二月,青州奏,黑水桃李花狀申,父胡獨鹿卒,所有敕賜朱記,未敢行使。

南詔蠻》

1
南詔蠻,本烏蠻之別種,在漢永昌之東,姚州之西。蠻俗謂王曰詔,其先渠帥有六,故號六詔。各有君長,不相統攝。唐時中亦時來朝貢。
2
後唐同光三年閏十二月,魏王繼岌奏遣使齎書招諭南詔蠻。時初平蜀川,乃募曾使南詔者。有秦州副使徐藹諳南蠻苴咩城路,且云唐中和年,僖宗在蜀,命嗣王龜年使雲南,藹季父為副使,藹為判官。時不到苴咩城,祇達善闡迴,約為甥舅,許降安化公主。雲南使來迎公主,次驛,報收復長安,黃巢東走,乃託以他歲而止。
3
天成元年十月供奉官李彥楷、高品李光裕雲南使迴。山後兩林百蠻都鬼主、右武衛大將軍李卑晚差大鬼主傅能阿花等來朝貢。明宗御文明殿引對,百官稱賀。拜李卑晚為寧遠將軍,大渡河南山前邛川六姓都鬼主、懷安定王勿定摽莎為定遠將軍。
4
二年七月,以左金吾衛將軍烏昭遠為左衛上將軍、入蠻國信使。其年九月,西川奏:「據黎州狀申:雲南使趙和于大渡河南起舍一間,留信物十五籠,并雜牋詩一卷。」遞至闕下。初,郭崇韜之後,得王衍昔獲俘數千,以天子命令使人入其部,被止于界上。唯國信與蠻俘得往,續有轉牒稱都督爽大長和國宰相布燮等上大唐皇帝舅奏疏一封,自鸐拓歷至幾美白崖爽等,又入弄棟演習,自鸚鵡、邵膳、裔爽等,又入平夷、新安、寧遠、摽莎,差人轉送黎州,其紙厚硬如皮,筆力遒健,有詔體。後有督爽陀酋、忍爽王寶、督爽彌勒、忍爽董德義、督爽長垣緯、忍爽緯楊布燮等所署,有彩牋一軸,轉韻詩一章,章三韻,共十聯,有類擊筑詞,頗有思本朝姻親之意。語亦不遜。其籠中即返其國信,舊封猶存。復命左衛上將軍烏昭遠往,皆不能去。

牂牱蠻》

1
䍧牱蠻,其地北至兗州一百五十里,東至辰州二千四百里,南至交州一千五百里,西至昆明九百里。無城郭,散居村落,多霖雨,稻皆再熟,無徭役。唯征戰之時,乃相屯聚,刻木為契。其法,劫盜者三倍還贓。殺人者出牛馬三十頭乃得贖死。首領姓謝氏,唐室頻遣使朝貢。
2
後唐天成二年八月,䍧牱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人來朝貢,進草豆穀二萬顆,硃砂五百兩,黃蠟二百斤。各賜官誥金帛遣之。

昆明國》

1
昆明部落,在黔州西南三千里,山路險阻,住止高欄,亦有羊馬。其俗椎髻、跣足,酋長披虎皮,下者披氈。
2
後唐天成二年八月,昆明大鬼主羅殿王、普露靜王九部落,各差使者隨䍧牱來朝貢。

占城國》

1
占城國,在中國西南,其地東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東曁海,西曁雲南,南曁真臘國,北曁驩州界。東北至兩浙,海行一月程。其衣服制度,大畧與大食國同。所乘皆象馬,粒食稻米,肉食水兕、山羊之類。獸之奇者有犀牛,鳥之珍者有孔雀。前世多不與中國通。
2
顯德五年九月,其國王因德漫遣其臣甫阿散等來貢方物,中有灑衣蔷薇水一十五瓶,言出自西域,凡水之霑衣,香而不黦。又貢猛火油一十四琉璃瓶。引對于內殿,賜以冠帶衣服等。其表文以貝多葉,檢以香木函。其年十一月,入朝使甫阿散、金姿叵羅辭各賜繒帛有差。仍命齎金銀器一千兩,繒綵一千匹,細甲、名馬、銀鞍勒等,就賜其國王。

雜錄》

1
後唐天成元年六月十日,御史臺奏:「伏覩今月三日入閤班退後,方引對朝貢番客,竊觀近制,頗失常儀。且月華門是宰相兩省近侍官常朝來往之所,外國番國朝見,不合出在此門,而又殿庭班序先退北者。列其百辟,示彼四裔,俾觀多士之羽儀,以顯九重之嚴重,豈可衆官退後,番客方來,合自正門,直趨丹陛。此是向來事例,今辰忽有更張。竊以方屬中興,宜循舊典,伏乞宣付中書門下,重令參詳,永為定制。」奉敕:「宜令太常禮院撿舊例申奏者。」右太常禮院奏:「臣謹按開元禮,以賓禮待番客有六:一、番國王來朝,二、戒番王見日,三、番王奉見,四、受番使表及幣。五、宴番國王,六、讌番國使。從開元定禮之後,本朝故事對諸番客,又並于內殿引對,其殿名曰參殿,事在禮賓使、客省使,不下外諸司,見今施行不一。近制唯迴鶻番使則正殿引對。況迴鶻見居甘州,其地元屬河西道涼州所管,每遣使進表幣,待以賓禮。皇帝御正殿,列百辟,鋪陳盛儀,酌禮沿情,事恐太重。伏請今後准諸番客例,祇于內殿引對,不臨正朝,兼免乖越,又符故事。謹具詳酌如前。」奉敕:「四裔來王,歷代故事,前後各因強弱,撫制互有典儀。大番須示于威容,則於正衙引對;小番但推其恩信,乃于內殿撫懷。憲司奏論,禮院詳酌,皆徵故事,咸有明文。正衙威容,未可全廢,內殿恩澤,且宜常行。若遇大番入朝,即准舊儀,于正殿排比,鋪陳立仗,百官排班,於正門引入對見。」
2
四年二月敕:「沿邊置場買馬,不許番部至闕下。」
3
廣順三年三月詔:「禁沿邊州城兵仗于諸番部。」
URN: ctp:ws77555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3.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