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纂淵海卷三十四   宋 潘自牧 撰職官部。
3
監司。
4
史、刺史,銀印青綬。 位居牧伯,分刺諸州。《百官志》: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卭崍九折坂,歎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乗此險!」及王尊為刺史,至其坂,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黃霸為揚州刺史,治有績,宣帝詔賜車蓋特髙一丈,以彰有徳。 朱博為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行部吏民數百遮道,自言從事,欲以觀試博博決如神,吏民大驚,並前漢郭伋為刺史。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于道次,迎拜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蘇章遷冀州刺史,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請太守為設酒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遂舉正其罪。 郭賀為荊州刺史,有殊政,顯宗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勅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見其容服。 賈逵為豫州刺史,舉奏二千石以下阿縱不法者,帝曰:「逵真刺史也」。 賈琮為冀州刺史,之部言曰:「刺史當逺聽廣視,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帷百城,聞風竦震,諸贓過者,望風解印而去。 謝夷吾為荊州刺史,第五倫薦之曰:「尋功簡能,為外臺之表,聽聲察實為九伯之冠」。 李膺為青州刺史,守令畏其威名,聞風棄官。 种暠為梁州刺史,被召當遷,吏民詣闕請留之,太后嘆曰:「未聞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許留一年。並後漢刺史,銅印墨綬。《晉百官表》。晉向雄為秦州刺史,假赤幢、曲蓋、鼔吹,《晉書》。呉隠之為廣州刺史,酌貪泉賦詩,地,理部。楊逸為光州刺史,廣設耳目,善惡畢聞,咸言「楊使君有千里眼,那可欺之!」《本傳》。
5
傳記秦置監察御史,漢省之後復置。文帝以御史不奉法,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察御史。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以六條問事,秩六百石居部。九嵗,舉為守相。成帝更為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哀帝復為刺史。天壽復為牧。光武復刺史,乗傳周行郡國,錄囚徒,考殿最。舊制,州牧奏二千石事,皆先下三公,光武不復委三府,故權歸刺舉之史。靈帝改為牧。魏、晉為刺史,持節,都督庶姓為單車刺史。後魏州置三刺史。隋開皇三年,罷郡,以州統縣,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職廢後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理一郡而已。煬帝罷州置郡,置司𨽻臺大夫一人,巡察畿內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唐罷郡置州。神龍二年,分天下為十道,置巡察使二十人。景雲改置按察使。開元改置採訪處置使。至徳之後,改採訪使為觀察,并領都團練,治于所部之大郡職源,分馳郡國,督察在位。其敷以言,錄見囚徒《漢官解詁》
6
集周,以十聨率諸侯,若今之廉察白集、廉問七州牛僧孺,歴居廉鎮崔鈜制、泊廉視浙右李徳裕,玉節居分陜,金貂總上流,麾軍時舉扇作賦,且登樓,年光徧原隰,春色滿汀州,日華三翼舸,風轉七星斿,向解青絲䌫,將移丹桂舟,梁元帝,綉衣春當霄漢立杜詩州家申明,使家抑韓集。堯置州牧,四岳持而綱之。柳文
7
本朝初有轉運使,淳化及景徳増提刑,熙寧又置提舉㑹要,督刺之,寄南豊委節傳分按州郡公是行、周沆制,分龍節以典州,驟歴劇部公是謝表
8
轉運使、副、判官。
9
史楚漢相距滎陽,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髙祖曰:「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吾不如蕭何《漢書》。光武謂寇恂曰:「昔髙祖留蕭何鎮闗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粮,光武于是北征,恂收租四百萬斛,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絶《後漢書》。諸葛亮出祁山,以木牛運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蜀志。裴耀卿充轉運使,置河隂、集津二門倉,引天下租,繇盟津泝流而西,三年積七百萬石,省費三十萬緡《唐書。劉晏以轉運為己任,凡所經歴,必究利病,運米數千萬石以濟闗中,歴代操利,柄為國計者,莫不損下益上,危人自安,變法以弄權,斂怨以構禍,皆有之矣。如劉晏通壅滯,任才能,富其國而不勞于民,儉其家而歸利于衆,第五琦促辦應卒,民不加賦,而國豐饒亦庶幾矣《唐書》
10
傳記唐先天二年,李傑始為水陸發運使。開元二十一年,裴耀卿充江南、淮南轉運使,而崔希逸、蕭旻為副。天寶以韋堅充勾當轉運使,第五琦充諸色轉運使,劉晏充諸道轉運使。其後,韓滉、杜悰、杜讓能、崔昭緯皆以宰相充使,而諸道分置巡院,皆始于此。五代罷巡院,始置轉運使唐㑹要
11
本朝乾徳以後,始置諸道轉運使以總利權,開寶六年,廣南平,除徐澤為判官,蓋轉運判官始此。其轉運使,國初但曰勾當某路水陸計度轉運使,官髙者曰某路計度轉運使,太平興國初皆曰使,兩省以上則為都轉運使,又置副使與判官焉。又置同勾當轉運使,尋罷諸路副使。真宗毎用兵,或令都部署兼轉運使。王師征討,則有隨軍轉運使。慶厯中,皆帶按察之任《實錄》。熙寧二年,詔轉運使用本資序下一等為權,二等為權發遣。中興以來,逐路都轉運使除授不常,唯使、副、判官常置。紹熙以來,使、副、運判不雙除。 開寶九年,詔:「諸道官吏,宜令轉運使廉訪能否,第為三等,嵗終以聞,當行誅賞。 李士衡為河北漕,真宗幸澶州,東封西祀,供調百萬億,士衡有功焉。 士衡為河北都運使,調發得策,列郡有數年之積,其餘以濟饑民。 祥符七年,詔曰:「自今轉運副使不限官品,並在提㸃刑獄之上」。 咸平元年,上謂輔臣曰:「諸路轉運使按察官吏,使權甚重,必須平允之吏,寛猛適中,卿等其慎擇」。 四年,查道請自今轉運使、副得替,先批書一任,曽舉若干廉勤才識之士,曽按若干貪贓猥濫之人,朝廷量其臧否,以行賞罰。從之。 呂文靖擢李詢為京西轉運使,謂之曰:「以學士才器髙爽,故有此授,宜副朝廷之意」 景祐元年,令諸路轉運使副,察所部官吏能否,分為三等。 景祐間,河北、河東、陜西三路漕臣賜方勝練鵲錦袍。 陳堯佐六為運使,方嚴清肅,使人知畏而重犯法。 皇祐五年,詔:「轉運之職,本以澄清,官吏豈可誅求?有能盡嵗入以致増盈者,留為本路移用,毋得進羨」。實錄。。哲宗立,復以鮮于侁為京東漕司,謂人曰:「以侁之賢,不宜使居外。顧齊、魯之區,凋弊已甚,須侁為福,星救之耳四朝史:逺採漢官設刺之使,近參唐制,考將漕之最,胡文恭賦輿衍増,分輸錯出同上往,總一方之刺督之任張商英出總舟車之餫餉徐彥孚督軍餉,朔部唐義問
12
運管運幹。
13
集以佐軺車白集
14
本朝熙寧初,詔諸路漕司始置屬官,勾當兩貟或一貟,又置管勾文字實錄。元祐中,除三路外並罷,後復置。建炎初,避髙廟諱,改管勾為主管文字,勾當為幹辦公事。熙寧中,辟唐義問為京西轉運司管當文字,神宗因黄好謙領使事,諭之曰:「唐義問風力強敏,行且用矣,可面詔之」。四朝史
15
主管帳司。
16
本朝熙寧五年,詔諸路漕司始置屬官,元祐罷管勾文字,以帳司兼管,後復故㑹要
17
提㸃刑獄公事。
18
史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杖斧,以出討盜賊。《漢書》。本朝淳化二年,遣官分往諸路提㸃刑獄,尋消之。景徳四年,真宗謂王旦曰:「朕慮四方刑獄官吏未盡得人,一夫受冤,即召災沴。先帝甞選朝臣為諸路提㸃刑獄,今可復置,仍以使臣副之。天禧四年,改提㸃刑獄勸農使,天聖六年悉罷,八年復置,嘉祐中,罷武臣提㸃刑獄,治平元年,罷提㸃刑獄而委轉運司職官。熙寧二年,諸路提㸃刑獄並差文臣,十年,復置提㸃京畿刑獄,掌察所部,疑留獄訟,勸課農桑,而按其官吏之不法,別其廉吏,以達於朝㑹要。宣和初,詔廣西、江西増置武提刑之貟,遇闗帥,不許武憲兼攝。建炎元年,以盜賊未衰,諸路無武提刑處,權添差一貟,專管提刑,四年罷之,乾道復置武提刑,後又罷之《中興㑹要》。慶厯二年,詔自今提㸃刑獄朝臣代還,列功過三等以聞《續㑹要》。熙寧十年,以丁執禮為河北西路使,上諭之曰:「卿職在刑獄,盜賊最急,宜用捕督。髙賦言國家置提刑司,蓋欲平反獄訟,使民不寃。 國家惟吏之不平,民之失職,獄之放紛,未能獨察也,故設糾度之司,使奉欽恤之㫖,罷諸路同提㸃刑獄使臣敕,督視祥獄,田待問,按兹祥刑,宜得膚使,蘇𧨳制。操外憲之柄,胡文恭讞平犴獄,林劭制早稱才名,出提憲寄胡宿集
19
提刑司幹官。
20
本朝建炎四年,詔諸路提刑司除武臣提刑、添置幹辦公事官,許存留文臣一貟㑹要
21
提刑司檢法。
22
本朝熙寧六年,置諸路提刑司檢法一貟,元豐三年罷,五年復置《四朝史、髙賦言:「自罷武臣以來,多止一貟兼河渠盜賊,而刑書繁多者閱不給,若委之吏,則為大弊,請逐路置檢法官,以專平讞䟽駁本傳。熙寧八年,詔檢法官今後得隨長官出巡,臣寮奏檢法官職專詳讞㑹要、提舉常平茶鹽司。
23
本朝淳化中,建常平倉。 景祐元年,令轉運使司與長吏舉所部官兼領之。熙寧遣使提領,蓋提舉常平之所始也。九年,府界亦專置提舉常平倉一貟,不令司農丞兼領。元祐初,置紹聖復置,政和改元,詔江、淮、荊、浙六路,其置茶鹽提舉一貟。宣和三年,詔河北、京東路推行新法鹽鈔,可添置提舉一貟,此提舉茶鹽之所始也。既而諸路皆置。建炎元年,詔提舉常平司併歸提刑司。二年復。三年,復詔提刑兼。四年,詔逐路提刑司茶鹽司。四年,詔廣西茶鹽司官吏並罷,其職事委漕臣。五年,詔諸路提舉常平併入茶鹽司,仍以提舉茶鹽常平等公事為名。十五年,詔改充提舉常平茶鹽公事等,掌常平、義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之法,視嵗豐歉而為之斂散,以恵農民。仍專舉刺官吏之事,掌摘山煑海之利以佐國用,皆有鈔法,視其嵗額之登損,以詔賞罰,且給之不如期,鬻之不如式與州縣之不加恤者,皆劾以聞慶元制。朕以常平蠲役之政,加恵黎元。 若在神考,取成三代,制為常平蠲役之政,以利天下」。方畧制。
24
提舉司幹官。
25
本朝熙寧三年,置提舉常平司勾當公事,於通判、幕職內選差一貟不妨本職。紹興三年,戸部看詳,欲諸路州並以通判充主管官,又許于幕職官選差。六年,復置主管官。十五年,依舊為幹辦公事。 此常平幹也。宣和三年,置茶鹽提舉屬官一貟並㑹要,此茶鹽幹也。今提舉司存二幹官以此。 使幹茗局胡文恭
26
總領。
27
史劉晏移書於元載曰:「諸將有不庭,邊敵有侵盜,聞我貢輸錯入,軍食豐衍,可以震耀中外」。 劉晏領租庸使,租庸得補署積數百人,盡當時之選,趣督倚辦,故能成功。 李靈耀反,河南節帥擅征賦,州縣益削,劉晏甞以羨補之,人不加調,而所入自如。 贊曰:劉晏制:萬物低昻,操贏貲以佐軍,興斂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僨而振,晏有勞焉。 論曰:劉晏幹萬貨盈虛,厥功懋矣。君子之治財,以仁為本,以義為利,其為利害而寓之,法法成矣。巧者不敢過,拙者不敢不及。又曰:「斂之於官而下不怨,藏之百姓而上不之」。 元琇判度支,國無橫斂,而軍旅濟。 肅宗駐彭原,第五琦謁見,陳:「今之急在兵,兵強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若假臣一職,請悉東南寶貨飛餉函洛」。帝拜為勾當江淮租庸使。當軍興,隨事趣辦,人不益賦而國益饒並《唐書》
28
本朝南渡之初,甞命朝臣總領都督府宣撫司財賦未以官名也。紹興十一年,收諸帥之兵以為御前軍,屯駐諸處皆置總領,仍帶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蓋與聞軍屯不獨職餽餉而已,敘位在轉運副使之上。鎮江諸軍錢糧,淮東總領掌之。建康、池州諸軍錢糧,淮西總領掌之。鄂州、荊南、江南諸軍錢糧,湖廣總領掌之,興元、興州、金州諸軍錢糧,四川總領掌之。十六年,四川總司以總領四川宣撫司錢糧所為名。十八年,詔罷宣撫司,始改為四川總領。 乾道六年,詔淮東總領併歸淮西總領所。七年,復設淮東總領並㑹要
29
總屬。
30
本朝紹興十一年,初置四川總領,官屬有幹辦公事,準備差遣四川有主管文字三貟,淮東、淮西有分差糧料院、審計司審計司、通判兼、𣙜貨務、都茶塲、御前封樁甲仗庫、大軍倉、大軍庫、贍軍酒庫、市易抵當庫、恵民藥局、湖廣有給納場屬官兼、分差糧料院、審計司審計以屬官兼、御前封樁、甲仗庫、大軍倉、大軍庫、贍軍酒庫、四川有分差糧料院、審計司審計兼、大軍倉、大軍庫、撥發船運官、贖藥庫、糴買場㑹要
31
都大提㸃茶馬。
32
本朝熙寧七年,始詔三司鹽鐵判官李杞、三司勾當公事蒲宗閔經畫川蜀買茶,充秦鳯、熙河路博馬,就除成都府路買茶公事,把于秦州,宗閔于成都置司,後改名都大提舉茶馬事《成都記》。元豐四年,郭茂恂言:茶司既不兼買馬,遂立法以害馬政,恐悮國事,乞併茶馬為一司。從之,掌收摘山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馬于藩夷,以茶易大觀,以采川茶不以博馬,唯市珠玉,故馬政廢缺。紹興四年,始令四川宣撫司支茶博馬。五年,宻院言已于永康軍、茂州置場。舊有主管茶馬同提舉茶馬、都大提舉茶馬凡三等:乾道元年,川、秦兩司馬共九千餘匹。 熙寧十年,李稷提舉成都府等路茶場、熙河市易事,手詔:「李稷風力固已可任,然權勢輕小,可依李把例兼三司判官,仍委權限貟舉劾官吏」。 初,蜀茶額錢三十五萬,至稷加至五十萬,及陸師閔代稷為百萬。 李稷言:「一年通計課利錢七十六萬緡」。上批云:「蜀茶變法,稷能推原法意日就是切,宜速遷擢,以勸在官」。元祐初,司馬光為相,罷諸路鹽鐵法,皆復其舊。獨川、陜茶以邊用未即罷,使相視去其任者。 紹聖中,提舉程之邵以羨茶轉入熙、秦市戰騎,故馬多而茶息厚。 之邵革黎州買馬之弊,嵗以仲秋為市,四月止。 元符末,程之邵召對,徽宗詢以馬政,之邵言:「戎俗食肉飲酪,故貴茶,而病于難得,願禁治邊鬻茶,以蜀産易上乘」。詔可。未幾,易馬萬匹並《四朝志》。淳熙五年,茶馬呉總以馬政修舉,除敷文閣待制。自紹興初至是踰四十年間,以次對為茶馬者,趙開及呉總二人耳《成都記》。在昔元豐留神武備摘山市,駿具著科條,乃詔攸司悉遵成。憲乃將使指,實克推行李昌儒制,講摘山之利,得充廏之良龍溪除起宗
33
都大提㸃坑冶。
34
傳記開元二十五年羅文信充諸道鑄錢使唐㑹要。天寶三載,楊睿矜除御史中丞,充鑄錢使。六載,楊釗充諸道鑄錢使。永泰元年,劉晏充東都、淮南、浙江東西、湖南、山南東道鑄錢使,第五琦充京畿闗內河東劒、南山南西道鑄錢使,諸鑄錢監所在州府都督、刺史為之,副監一人,上佐判之。續通典
35
本朝開寶置錢監于鄱陽,既而江淮、荆浙、閩廣之地,皆有監,係發運使兼提㸃,咸平三年,以馮亮為河南轉運副使、兼都大提㸃江南福建路鑄錢事,供奉官白丞睿同提㸃鑄錢事,實録》,景祐二年,始置江浙荆廣福建等路都大提㸃坑冶鑄錢一貟,與提㸃刑獄敘官。元豐二年,増提㸃一貟,定為兩司,在饒者,領江東、浙淮、七閩,在䖍者,領江西、荊湖二廣焉職畧》。元祐元年,以坑冶鑄錢通為一司㑹要。政和七年,置提㸃鑄錢官兩貟于饒䖍州。紹興二年,置䖍州提㸃司。六年,銜內添「都大」二字。二十六年,詔都大提㸃坑冶鑄錢司官吏並罷,令逐路轉運司交割。二十七年,置提領諸路鑄錢官於行在,以提領諸路鑄錢所為名。二十九年,復置官,以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提督坑冶鑄錢公事繫銜,與運判序官,依舊于饒、贑二州置司,專以措置,坑冶督責鼔鑄為職。乾道六年,併歸發運司。七年,復置九年,兩司分認課額。淳熙二年,併贑司歸饒州,加都大焉。 掌收山澤之所産及鑄泉貨以給邦國之用,嵗有定數,視其登耗而賞罰之《四朝志》。朕修山澤之政令,以足國恵民,天方降休,地不愛寶,惟是興利之廣,幅貟既長,必資能臣,以持九路之節徐謹制,沿挾銅之令以收七福,因採山之法用廣五銖胡文恭行葛源制。按南州寶冶之饒,佐縣官圜府之用,宣勞于外,興利在公同上
36
主管提幹檢踏。
37
本朝紹興二年,鑄錢司言,本司昨被㫖,許置幹辦公事一,貟檢踏官、五貟催綱官、二貟後來與諸司屬官一例減罷,縁所𨽻諸州不可闕官。詔復置幹辦公事一、貟、檢踏官三貟,催綱官一,貟後檢踏置六貟。十一年,將檢踏官各分認專管職事:一、貟在饒州本司,一貟在信州,一貟在建州,一貟在韶州,一貟在潭州。 二十六年,官吏並罷,二十九年,再置提㸃官,於饒州置主管文字,贑州置幹辦公事一貟,韶州、建州各置檢踏官一貟,別置秤銅官、催綱官各一貟,續詔饒州添檢踏官一貟並《中興㑹要》、提舉市舶。
38
史嶺南市舶使周慶立造竒器以進,栁澤上書曰:「慶立雕製詭物,造作竒器,用淫巧為珍玩,以譎怪為異寶,乃治國之巨蠧也」。𤣥宗稱善。 盧鈞,開成三年為廣州刺史。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凑,舊帥靡不捆載而還。鈞性廉潔,請監軍領市舶使,已一不干預並《唐書》
39
《傳》記張公為安南習于海邦,琛珍良貨溢于玉府,至殊俗異類,盈于藁街職林。市舶者,其利貲㩁金山珠海,天子南庫也。 百蠻之寶,五夫之珍,每嵗山積。《市舶録》
40
集扶南雜種,安西諸國,跨險慿危,梯山航海。飛艎走浪,望䑕島而三休。大舶參雲,指麟洲而一息。鳶波象郡,萬舳爭先。烏滸狼㬻,千艘競進。張鷟集。
41
本朝開寶四年,以同知廣州潘美、尹宗珂並兼市舶使,通判謝處玭兼市舶判官實録》。咸平二年,令杭州、明州各置市舶,聽藩官從便《長編》。熙寧變,市舶法泉人賈海外者,往復必使東詣廣,否則沒其貨。哲宗即位之二年,始詔泉州置市舶。舊制,市舶司多州郡兼領,元豐中,始令轉運司兼提舉,而州郡不復預矣。後專置提舉,而轉運亦不復預矣。後盡罷提舉官,大觀元年復置。建炎中興,詔罷兩浙、福建市舶司歸轉運司《時政記》,而廣南如故,明年復置中興㑹要》。紹興二年,廢福建提舉市舶,初令提刑兼領,旋委提舉茶事。十二年,朝廷措置蠟茶,以茶事歸建州,而提舉市舶以次復矣。乾道三年,詔罷兩浙提舉市舶,逐處職事委知、通、知縣、監司同行檢視,而總其數,令轉運司提督,均掌蕃貨海舶征𣙜貿易之事,所以來逺人通貨物也㑹要。向敏中知廣州兼市舶,前後守者多渉譏議,敏中無所求索,清節益著長編侍御史王絲兼市舶提舉,舊蕃舶之來,十稅其一,必擇精者絲令粗精兼取,蕃人悦之,目為「金珠御史㑹稽圗記市舶司言,廣州自祖宗以來,興置市舶,收課入倍于他路㑹要。上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幾可以少寛民力耳」。 又曰:「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倈逺人,阜通貨賄」。 紹興二十一年,李莊除福建提舉,上曰:「提舉市舶司委寄非輕,若用非其人,措置失當,海商不至矣」。 髙祖問張闡:「舶市嵗入㡬何?」闡對抽解與和買,以嵗計之,約入二百萬緡。並同上
42
知西外南外宗正司。
43
本朝崇熙元年,蔡京乞于兩京置外宗正司,當擇宗室之賢者管幹,逐處各置一人,凡外任宗室事不干州縣者,外宗政司受理。大觀罷政和復續㑹要》。中興,外宗司無定所,後南外置司泉州,西外置司福州,其丞係兼簿,係簽判兼紹興府,亦有宗司。 乾道七年,省紹興宗司𨽻行在,置四川宗司㑹要,宗子有文藝行實,衆所共知者,許宗正考實以聞㑹要。爰俾訓齊,往分糾正。慶元制
44
睦宗院。
45
本朝崇寧元年,蔡京請宗室非袒免親以下兩世,除北京外,欲分于西京近輔,或沿流便郡居止,自西京為始,每處置敦宗院,差文臣一,貟武臣一,貟管幹大觀,罷政和復續㑹要。中興南外居泉州,西外居福州,光宗改名睦宗院。 北置院于別都大觀詔,所以親睦宗族,愛養孤幼崇寧詔
46
宗教。
47
史漢元始五年,于郡國置宗師,以糾皇室親族世氏,致教訓焉,選有徳義者為之,有冤失職者,宗師得因郵亭上書《漢書》。晉咸寧三年,置宗師,使皇室戚屬奉率徳義,有所施行,必合諮之《晉書》。唐武徳三年,詔天下每州置宗師一人,以相統攝《唐書》
48
本朝崇寧初,蔡京請置敦宗院,又云令置學立師為量試之法。大觀元年,南敦宗院大學教授張戣以宗子釋褐教養有方,特轉一官。大觀三年,詔曰:「比置院于別都,増學于官邸,廩其無祿,而教養其未命者,累累于兹,宗子之在別都,或犯朝法,吏弗能禁,民以為擾,師儒之官,殆相倍蓰,而就學者寡,宜有裁適,應西京敦宗院官吏並罷」。政和二年,詔曰:「宗族蕃衍,詔有司分食兩京,為立廩稍之格,由庠序之教,朕心無慊焉。宣和三年,増置西南司、敦宗院教授各一貟,時又有博士、正録,中興後唯置宗教㑹要
49
都統。
50
史上元初,詔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領率諸鎮之師,徑抵范陽,為朝恩所間,事竟不行。永泰元年,以子儀都統河南節度使,行營,出鎮河中《唐書》徳宗置六軍統軍,秩視六尚書,為節制徊翔之地。 乾符中,黃巢大掠江、淮,宰相王鐸願自率諸軍盪滌羣寇,乃拜荊淮南節度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並同上。
51
傳記:晉太元十九年,有河西大都統。唐天寶末,置天下兵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北平、盧龍節度使。都統之名始此。 乾元元年,李峘除都統淮南、江東西節度使。都統之官始此唐㑹要。唐制,或總五道,或總三道。上元末省。大中後,討徐州,以康承訓討黃巢,以王鐸為都統分紀。黃巢之難,置諸道行營都統,掌征伐,兵罷則省,雖總諸道兵馬,不賜旌節同上
52
集宜兼領䕶之權,副師貞之吉李若,幽制,執羈霸府,盡忠肅之勤誠,聳劍元戎,罄旌旄之茂績,張巡,師制折衝之寄,符玉帳而總金壇。 出總戎麾杜佑制分委戎輅,作鎮孟津,杜牧行李班册授銅符之律王緒制,執節鈴以涖衆杜黄裳主持戎律,削奪陳敬宣官制權握兵戎董昌制建牙統衆,必藉雄才,劉治制出統戎旃《廣平集》。
53
来帥熊羆,四方作儀。 為戎臣師韓文。本朝南渡,諸路起兵,有自稱統制者,州縣管押勤王兵,亦有稱統制者,諸道都總管及諸司便宜差統制者,建炎初並罷,惟中都主兵,朝廷差統制者仍舊。紹興十一年,韓世忠、張俊、岳飛除樞宻副使,其兵馬就領所部統制官節制。是年,張俊發張憲事,併岳飛賜死,俊遂薦其將田師中掌故,岳飛之兵又薦王徳住金陵,於是並詔為御前都統制,師中于鄂州、徳于建康府駐劄。野紀南、按、江三州都統司史無見考
54
副都統。
55
史。唐興元中,置副都統《唐書》集。自古軍制,必有佐貳,逮至漢氏,亦循舊章。既得將方,俾參戎政,實資謀策,用正紀綱李徳裕
56
夙以驍騎之鋒,累佐元戎之斾,徳裕行,史憲討制副旌麾於戎閫常集辛景宗制,參於戎副。 早參戎秩,田承嗣元帥之任,實屬于師貞。佐軍之選,諒資于邦傑,李元弼,宜副出車之命,仍踐分麾之寵」。 翊閫外而專征膺,鑿門而受律。並同
57
本朝紹興中,亦有副統制,隆興二年,詔應諸軍副都統制並罷。乾道三年,上謂宰執曰:「朕欲江上諸軍各置副都統制一員,令兼軍事,豈惟儲它日統制,亦使諸將有所顧忌」。於是以郭剛為鎮江副都統制、張榮為建康副都統制。三省樞宻院定制云:「已復置在外副都統制,俾贊主帥商議軍事,覺察奸弊,所有本司文字與都統連銜,調發軍馬,並聽都統指揮,月旦亦許上表孝宗㑹要
58
都幹。
59
集參戎作弼《文選》:楊荊州,昔事前軍幕古詩,參務戎旃白集、軍府之要,掌在賔僚路貫制、班固、傅毅之徒,皆置於戎幕,以典文章李文饒出官府廷,乃佐戎幕韓文,初試佐戎祭馬捴文,因効策于戎幕衛伯玉制,庇身戎幕文粹營開楊柳,幕展芙蓉。四六集本朝都統制僚屬有計議官,一貟主管機宜文字二貟《武昌志》
60
都總管副總管:
61
史長孫晟,為秦州道行軍總管,出討突厥,有達官來降,言突厥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可謂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髙祖詔:黎州總管徐世勣,本自黎陽,擁徒歸順,任以藩岳,誠效克彰。 張士貴,貞觀中為龔州道行軍總管。太宗以其冒矢石先登,勞之曰:「甞聞以忠報國者,不顧身,於公見之」。 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勁騎三千由馬邑趣惡楊嶺,頡利可汗大驚。太宗曰:「靖以騎三千蹀血敵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 薛萬均為沃沮道行軍總管,從李靖討吐谷渾,斬數千級,勇蓋三軍。 李大亮為河東道大總管,出北道,與敵遇蜀渾山,大戰破之,俘其名王。並《唐書》
62
傳記魏黃初,始置都督諸州軍事。後周改為總管。隋文帝以并、益、荊、揚四州置大總管,其餘總管府置于諸州,列為上、中、下三等,加使持節。煬帝改帥都督為旅帥,唐諸州復有總管,亦加使持節《通典》。武徳初,邊要之地亦置摘竒
63
本朝馬歩軍都總管以節度使充,副總管以觀察以下充,有止一州者,有數州為一路者,有帶兩路、三路者。或文臣知州則管軍勾馬事,舊相重臣亦為都總管,咸平廢三路都總管,景徳詔鎮、定兩路併為一路,諸路並去行營之名,止為駐泊總管。慶歴三年,詔:「近分陜西縁邊為四路,各置經畧、安撫、招討等使,自今路分總管、鈐轄以上,許與都總管司同議軍事。路分都監以下,並聽都總管等節制,違者以軍法論」。七年,析河北四路各置都總管一貟,如無事,止以安撫使總制諸路。八年,諸州部置,並改總管軍馬總管、副總管分紀。建炎元年,李綱言:「守備當于沿河、沿淮沿江置帥府要郡以控扼,其帥府文臣一貟帶安撫使、馬歩軍都總管,武臣一貟充副總管,改路分為副總管」。紹興二年,要郡守臣罷帶兵職,諸路副總管可依舊充路分鈐轄。五年,詔兩浙、江南、荊湖、福建、廣東可依三路置總管于帥府。七年,淮東置總管。十二年,諸路並置州總管一貟㑹要。淳化間,以參政趙昌言為川陜兩路兵馬都總管,命招討蜀寇,仍御札數幅,授以方畧。 景徳以王欽若判天雄軍兼都總管。初,帝曰:「天雄且為重鎮,思得熟識機宜、行事果斷者蒞之」。於是欽若請行。分紀。狄青京師,呼為狄天使,授涇原路兵馬副總管,令圖像以進。上觀其儀,表曰:「朕之關張也,於是有狄萬人之稱。 天聖七年,劉平上封事,言趙元昊必為邊患,授邠寧環慶副都總管,遣中人就賜黃金一器。景祐四年,以御製《神武秘畧》賜沿邊總管、鈐轄。 熙寧五年,以燕達權發遣環慶路駐泊總管,達有戰功,故自鈐轄躐遷,然以資淺故,令權發遣,權發遣自達始也《實録》總管鈐轄司掌總治軍旅屯戍、營防、守禦之政令,凡符兵𨽻屬者,訓練教閱之事皆掌之《續㑹要
64
都鈐轄鈐轄。
65
本朝國初以朝官及諸司使以上充,或一州或一路或兩三路,嘉祐詔內臣為鈐轄、都監者,逐路止置一貟分紀,官髙資深者稱都鈐轄,官卑資淺者稱鈐轄續㑹要。建炎三年,要郡守臣兼兵,鈐轄以武臣為之副,改諸路都監為副鈐轄。紹興三年,守臣罷兼兵職,副鈐轄改為路分都監,而帥府如故。二十八年,鎮江守楊揆言:「舊法,一路分鈐轄,一州則有州鈐轄,如常、秀、平江皆有之,獨鎮江闕,欲添置州鈐轄」。從之。中興㑹要。祥符中,涇原路都鈐轄曹常乞別差人知渭州,臣一面管勾鈐轄司事,帝謂王欽若曰:「邊防軍馬所屯之地,若別置知州,即各生事,可降詔諭以此意」。職畧曹瑋為環慶路鈐轄,帝出其所上涇原、環慶兩道圖,以示輔臣,曰:「華戎山川戰守之要,盡在是矣」。同上。賜御製神武秘畧。 治平元年,以內侍省押班王昭明為環慶路鈐轄、帶御器械,李若愚為涇原路鈐轄。前世以官人預邊事,而將帥不盡其用,及有是命,人不以為便也。後卒罷之《實録》,出總州兵孔彥舟制,遙剖兵符、出鈐、尺籍胡文恭草童貫詔》,往位兵鈐綦史宣制、就司鈐䕶余靖制,參委戎鈐王興制,往涖戎政之重公是劉貽孫制,訓齊軍政,宣明國威柳渉制兵馬都監。
66
本朝兵馬都監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建炎三年,以要郡守臣帶本路兵馬都監,武臣一貟充副都監中興㑹要》。紹興三年,罷守臣兼兵職,而副都監如故同上睠典戎之臣。 任以䕶兵胡文恭諸路將官。
67
本朝神宗留意武備,本以捍西北二敵,而推其法于東南職畧,陜西諸路四十二將,河北東路三十七將,而東南纔十三將,淮南東第一,西路第二,兩浙西路第三,東路第四,江南東路第五,西路第六,荊湖北路第七,南路潭州第八,全、邵、永三州備廣西應援第九,福建第十,廣東路第十一,西路桂州第十二,邕州第十三。實録,諸路將各有正副中軍、行圖陣隊,調發賞罰,皆闗決于將副宣和詔。元祐元年,司馬光請盡罷諸路將官,樞宻院難之,止詔都路將副在州駐劄,不係路分兵官知州并州鈐轄兼充者,並差將官一貟兼本州都監,其單將駐劄處,勿復差兼。宣和五年,御筆:諸路將副部隊,自今並依元豐法選差㑹要。乾道四年,詔諸州各置凖備將一貟,專一管轄,日逐訓練揀中弓弩事藝孝宗㑹要》,諸路將官掌統制、所𨽻禁旅,以行陣隊伍、金鼔旗幟弓矢擊刺之法,而教習訓練之,別其武藝精強者,待次遷補,以激勸士卒,凡兵仗器甲之數、廩祿犒設、賞罰約束之禁令,皆掌焉,副將為之貳續㑹要》。熙寧初,詔求將帥近臣,以劉舜卿名聞,命總京東九郡將兵訓之。三年,詔以所部軍閱于內殿,神宗歎曰:「坐作有度,其可用也本傳王祖道請宻下諸路經畧監司體量將副,第人,才為三等職畧
68
太守。
69
史,漢文帝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符合,乃聽受之,以代古之珪璋《史記》。二千石皆皁蓋朱幡《續漢志》。季布為河東守,上曰:「河東,吾股肱郡」。 文翁為蜀郡守,起學成都市,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汲黯為東海太守,治官理,民好清靜,黯多病,臥閤內,不出嵗餘,東海大治,召信臣為南陽太守,興水利,吏民信愛,號為「召父」,武帝謂朱買臣曰:「衣錦還鄉」。遂除㑹稽太守。 宣帝時,渤海嵗饑,盜起,上選能治者,以龔遂為渤海太守,召見,謂曰:君欲何以息其盜賊?對曰:海瀕遐逺,不霑聖化,其民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遂曰: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願得便宜從事」。上許焉,至渤海,悉罷捕逐盜賊吏,諸持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器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盜賊即時解散,乃開倉廩假貧民,勸民務農桑,民有帶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黃霸為潁川太守,布宣詔令,勸務耕桑,甞欲有所伺察,擇吏遣行屬,令周宻吏出食于道旁,烏攫其肉,後還謁霸,勞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為烏所盜肉,吏大驚,咸稱神明,霸外寛內明,得吏民心,戸口嵗増,治為天下第一,韓延夀為東郡太守,斷獄大減為天下最,入守左馮翊,民有昆弟相與訟田,延夀傷之曰:「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傷殘風化」。是日,移病不聽事,於是昆弟遜謝,不敢復爭,延夀、恩信周徧二十四縣,莫復以辭訟自言者。 嚴延年為河南太守,號曰屠伯,延年,母從東海來,適見報,囚大驚,遂不肯入府,延年出謁母,因數責延年曰:「幸得備郡守,專治千里,不聞仁愛教化,顧乗刑罰多殺人,豈為民父母意哉?」 朱邑遷北海太守,以治為天下第一。 尹翁歸,拜東海太守。東海豪許仲孫為姦猾,郡中苦之。翁歸至,論仲孫棄市,一郡股栗,莫敢犯禁。 何武為兖州刺史,徙京兆。所居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蕭望之子育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舊名臣之子,乃以三公使車載育入殿守。並前漢本傳。光武定河內,難其守鄧禹曰:「寇恂有牧人御衆之才」。乃拜恂河內太守。 潁川盜賊羣起,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盜賊悉降,百姓遮道曰:「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杜詩為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潁川盜起,召郭伋拜潁川太守,帝勞曰:「賢能太守,去帝城不逺,河潤九里,冀京師蒙福」。郭伋在并州,素結恩徳,及復入界,童兒數百騎竹馬迎于道路。 張堪拜漁陽太守,開稻田八十餘頃。百姓歌之曰:「桑無附枝,麥秀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侯霸為臨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轅臥轍。 岑熙遷魏郡太守,無為而化,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鮑徳為南陽太守,號為神父。 宋均為九江太守,郡多暴虎,常設檻穽均,至去檻穽,虎相為東,渡河而去。 廉、范遷蜀郡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范乃削先令百姓歌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袴」。 劉寛拜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人有過,但以蒲鞭撻之示辱而已。 朱暉為臨淮太守,吏人歌曰:「強直自遂,南陽朱季」。吏畏其威,民服其恵。 劉寵為㑹稽太守,召為将作匠,山隂老叟人齎百錢以送,曰:「自明府下車,狗不夜吠,民不見吏,今聞棄去」。故自扶送寵為人,選一大錢受之。 孟甞遷合浦太守,郡不産穀,而海出珠與交趾常通商販貨糴糧先守,多貪穢珠,漸徙于交趾界,商旅不至,甞革商前弊,求民利病,未經嵗珠復還,稱為神明。 李元禮,祖父修,生子亮、叔訓。秀號四龍,俱為牧守。 劉昆前任江陵,反風滅火,復守𢎞農。虎北渡河。 楊震為東萊太守,故人王宻懐金,遺之曰:「暮夜無知者,曰天知神知,子知我知」。宻愧而出。楊震為涿郡太守,或勸開産業,震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可乎?」 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賔客,唯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並《後漢。王衍為青州,弟澄為荊州,弟敦謂衍曰:「荊有江、漢之固,青有附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留于此,足以為三窟矣」。 劉宏為荊州刺史,每手書郡國丁寧疑宻,咸曰:「將劉公一尺書,賢於十部從事」。並《晉書》。顔延之為永嘉太守,甚怨憤,作五君詠於阮咸曰:「屢薦不入朝,一麾乃出守」。《南史》周太祖除裴俠為河北郡守,命俠立謂牧守曰:「俠清謹奉公,為天下最衆,有如俠者,可與俱立」。衆無應者,朝野號,獨立使君。北史姜謩以平薛仁杲拜秦州刺史,髙祖曰:「衣錦還鄉,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唐書:陽城為道州刺史,觀察使當上考功第,城自署曰:「撫字心勞,催科政拙,考下下。 姚元崇牧荊州,受代民,擁馬首遮道,不肯去,乗馬鞭鐙,民皆截留之。 賈敦頤,為洛州刺史,百姓共立碑。及弟敦實為長史,復刻石頌美於兄碑之側,時人號為「棠棣碑」。 袁滋為華州刺史,召拜大將軍,耆老遮道不得進,楊於陵代之,宣言曰:「於陵不敢易袁公之政」。 李正己反,徳宗以張萬福為濠州刺史,謂曰:「朕以江淮草木,知卿威名」。 陸長源為汝州刺史,清白自將,去汝州,送車二乗,曰:「吾祖罷魏州有車一乗,而圗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云並同上。後唐長興元年,給事中崔衍奏:「當省給納諸州二銅魚一隻,長留內庫,一在本州庫。新除刺史請領左魚到州,集官吏,取州庫右魚契合,即遣差人送左魚納省。《五代史》
70
傳記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漢景帝更名太守,王莾改名大尹。晉郡守皆加將軍。後魏初,郡置三太守。北齊制,郡為上、中、下三等。後周郡太守各以戶多少定品命。隋因北齊九等之制,唐武徳改為州刺史,加號持節,天寶」改為郡太守。開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䕶府之外,以近畿為四輔,餘為六雄、十望、十𦂳及上、中、下之差。至徳後,諸州始各有州鎮,刺史,皆加團練使,故其任重矣《通典》
71
集,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董策。古者參用名儒,典領大郡,本經術以濟事,參禮法以訓人,居一州之表,為千里之師。 潁川有封侯之賞,膠東有璽書之勞,常集賈琮以最于十二州,頒之以璽書,黃霸以用于二千石,寵之以侯印。韋處原對䇿。今之郡守,古侯伯也,於吏有君臣之道焉,於人有父母之道焉。白集得不思勤儉,教導勞來,安輯膏雨,吾土襦袴,吾人者乎!楊潛制。于時州宰髙季通,秩映隼旟,榮參熊軾,徐游藝碑:州將李憬閔河承寄,以廉能居課最之先顔元孫制。丈夫官至刺史亦榮矣,韓文斂此大恵,施于一方,無疾其驅,天子有詔! 嵗㑹課第甲於他州白集,亟分符宇于頔制,俾從竹使之權王愽制,恵露霑呉仁,風扇越昭王碑,寵冠列藩,越敷邦教禇淵碑廊廟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無比流,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堯有四岳明至理,漢二千石眞分憂杜甫寄裴施州,人生五馬貴,莫受二毛侵送賈汝州。京兆先時傑琳琅照一門送鮮于萬州。東藩駐皁蓋李邕宴。使君騎紫馬,捧擁從西來與張留後酒酣誇,新尹蓄眼,未見有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清髙金莖露,正直朱絲絃。昔在堯四岳,今之黃潁川贈李勉幾分漢庭竹贈李邕刺史、諸侯貴郎官列宿應寄劉峽卿,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送馬大卿分符先令望,同舎亦輝光送韋貟外鵬圖仍矯翼,熊軾且移輪贈蕭使君。北風隨爽氣,南斗避文星送季大夫燕寢凝清,香兵衛森畫㦸韋蘇州文石陛前辭聖主,碧雲天外作冥鴻杜牧鴛鷺差池,出建章綵旗朱戶鬱相望,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劉禹錫
72
本朝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職畧,其後文武官參為知軍州事,二品以上及帶中書樞宻院、宣徽使職事稱判㑹要。太守掌總理郡政,宣布教條,導民以善而糾其姦慝,嵗時勸課農桑旌別考第,其賦役、錢穀、獄訟之事,兵民之政皆總焉,察郡吏徳義材能而保任之,若疲軟不任事或姦貪冒法,則按劾以聞,遇水旱,以法賑濟,安集流亡,無使失所四朝志。建炎詔:要郡帶本路兵馬鈐轄,次要郡帶本路兵馬都監,紹興三年罷。五年,令郡守除授,罷任,並令上殿。九年,令郡守並帶提舉學士。乾道二年,令不任守臣,不為郎。淳熙中,罷帶主管學士中興㑹要》,張中庸知津州,民號為水晶燈籠分紀。淳化中,何承矩知滄州,徙雄州,賜御書印紙録,其課最,仍賜內府弓劍同上。王祐知大名,太祖謂曰:「此卿之故鄉,所謂晝錦者也職畧。太宗謂宰相曰:「刺史之任,最為親切,非其人則下受其弊」。 杜衍知乾州,命攝治鳯翔二州之民,爭于境上,乾之民曰:「天子令杜公撫我,彼州之民,何可得之?」鳯翔之民曰:「今為我公矣,汝何有焉?」並同上分握符書,臨長藩服胡文恭制,畫鳯仙瀛逺塗,雄郡閣開。注云:「塗雄用黃堂事也」。平江州治因春申君故居,塗以雄黃,故曰黃堂」送王滁州詩
73
沿邊太守。
74
史李廣為上谷太守,數與匈奴戰材氣,天下無雙。 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號曰「飛將軍也,避之數嵗不入界。 郅都為鴈門太守,匈奴素聞其節,竟都死,不近鴈門。匈奴至為木偶人像,都令共射之,莫能中,其見憚如此。 魏尚守雲中,匈奴逺避不敢近塞,並《漢書》。崔寔為五原太守,敵不敢犯,常為邊最。 廉范為雲中太守,匈奴不敢犯雲中。 祭彤為遼東太守,邊境肅靜並後漢。士燮為交趾太守二十餘年,疆場無事呉志羊祜都督荊州,朝廷委以方鎮之事,祜招攜以禮,懐逺以徳,呉人恱東晉書:李勣治并州,太宗曰:「煬帝不擇人守邊,勞中國築長城以備敵,今我用勣守并賢,長城逺矣,唐書:
75
傳記桓階為趙郡太守,上曰:「北邊未靖,以卿威能震敵,徳懐逺人,故以相煩」。《漢紀》:
76
集西川曰益部,地有險,府有兵,礙戎屏華,號為難理白集。本朝沿邊州郡,或當一道衝要者,並兼兵馬鈐轄、巡檢、都監,或帶沿邊安撫、提轄兵甲、沿邊溪谷都巡檢、餘州事則否職畧》。治平三年,陸說知延州入見,上問當何以施為,對曰:「邊事不可遙度,候臣到察,審有所見,當畫一條奏」。 蔡挺在渭乆,鬱鬱不自聊,寓意樂府詞,有玉闗人老之,歎中使,至則使倡優歌之,達于禁掖,天子愍焉,遂有樞府之拜《四朝史,出總邊瑣。公是行、陳旭制
77
通判。
78
史黃霸為刺史,詔賜車蓋髙一丈,別駕車、緹油、屏泥于軾前,以彰有徳。漢書:周景辟陳蕃為別駕,蕃不就。景題駕輿曰:「陳仲舉」,坐不復更辟。蕃起就職。 趙溫為京兆郎丞,嘆曰:「丈夫當雄飛,不當雌伏」。《後漢書》:龎統守萊陽,令不治免官。魯肅遺先主書曰:「龎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蜀志:呂䖍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䖍語別駕王祥曰:「茍非其人,刀或有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 王祥為徐州別駕,糾合義衆,州境獲寧。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桓溫辟謝奕為安西司馬,奕在溫坐,岸幘談詠曰:「我方為司馬也」。 習鑿齒,吏才不常,桓溫深器之,用為荊州治中別駕,謝牋曰:「不遇明公,荊州從事耳」。 庾亮與郭游書曰:「別駕舊與刺史同乗流王化于萬里之外,任居刺史之半,安可非其人並《晉書》、趙執别本作「張執」。為齊州別駕,有能名,詔徴入朝,父老揮涕隨逐曰:「公清如水,請酌一盃水」。奉餞執受,飲之。《隋書》。孔昌寓貞觀中對策髙第,歴魏州司馬,帝為不置刺史,為政三年,璽書褒美。《唐書》崔神慶,則天時,擢拜并州長史,因謂之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軍馬,比日簡擇,無如卿者」。 武后求宰相狄仁傑曰:「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 堂吏朱儉為別駕,給事中蕭倣駁曰:「別駕古為治中從事,任居刺史之半,豈宜以人吏兼副政之名?」大厯十二年,制曰:刺史有故,及闕,本道使不得差攝,但令上佐知州事」。 姚崇為揚州長史,政條簡肅,人為紀徳于碑。並同上
79
傳記:秦置郡丞以佐守,在邊為長史,掌兵馬。漢因之,于定國條州大小,為設吏貟、治中、別駕、諸郡從事,秩六百石。晉因之而省郡丞。宋、梁以下如之。至隋,改別駕、治中為長史、司馬。煬帝罷之,而置郡贊治,後又改為丞,位在通守下,至唐而郡丞廢矣。有長史,有別駕、別駕,以皇族為之,開元始通用庶姓,以貳都督、刺史之職《通典》。漢制,從事史一人,從刺史行部,別乗一乗,故謂之別駕。 孔恂為別駕,別駕車,舊有屏星如刺史車,刺史怒欲去之。恂曰:「撤去屏星,毀國舊儀。別駕可去,屏星不可去」。 蕭遘貶播州司馬,道二峽,方迫,畏不瞑,遽有神人曰:「相公勿憂,予為公禦侮」。遘異之。過峽州,經白帝祠,即所見神人也。同上。
80
集江州土髙氣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不逺觀遊,郡吏執事,不自暇佚,惟司馬綽綽可以從容于山水詩酒,間於是郡南樓山、北樓水、湓亭、百花亭、風篁、石岩、瀑布、廬宮、源潭洞、東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馬盡有之矣,茍有志于吏隠者,捨此官何求焉? 貳藩有職。 方題別駕,與贊郡符,才優佐郡。 大邦端佐並白集,半刺上佐,得與二千石參校政事,短長利病者也杜牧行、馬逥制、通倅之官朱廣平集,通理方州。 題政佐岳,無轉驥之能子昻代表、半刺已翺翔杜詩爽氣金天豁清談玉露摶佇鳴南岳鳯,欲化,北溟鵾贈虞司馬,案牘來時惟署字,風煙入興便成章劉禹。本朝藝祖懲五代藩鎮之弊,始置諸州通判。建隆四年,詔知府公事並湏長史、通判、僉議連書,方許行下。時大郡置兩貟,餘置一貟州,不及萬戶,不置正刺史以上及諸司副使、知州者,雖小郡亦特置,掌倅貳郡政,與長史均禮,凡兵民、錢穀、戸口、賦稅、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通簽,所部官有善否得刺舉以聞《四朝志》。宣和二年,詔諸州茶、鹽、香、礬並委通判。 建炎初,諸州通判、二貟處減一貟,紹興以後施行,申請添置㑹要國初設通判,以貳州事,故常與知州爭權,每聞我是監郡,朝廷使我來監汝,舉動為其所制。有錢昆者,餘杭人,嗜蟹,甞求補外郡人,問其所欲,昆曰:「但得有螃蟹,無通判處則可,至今以為口實歸田録知成都,廣益奏云:「州郡置倅所,以佐郡守之治,入則貳政,出則按縣中興㑹要,分乗倅車文恭制,分駕別車世南制,分倅州治陳湜制。欲問君王乞符竹,但憂無蟹有監州坡詩
81
教授。
82
經師嚴,然後道尊《禮記》。善待問者如撞鍾,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同上
83
史漢郡國有文學。文翁起學成都市,招下學子弟以為學官弟子。武帝時,天下郡國皆立學設教官。 平帝時,郡國曰學,侯國曰校,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置《孝經》師一人,匡衡補平原文。學學者多衡經明,當世少雙並《漢書》。光武問武臣曰:「請卿自度爵祿,何所至也?」鄧禹曰:「臣少甞學問,可郡文學同上」。
84
傳記魏、晉以下,郡國並有文學,即博士、助教之任《六典》。隋潘徽為博士。唐府、郡置經學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開元二十六年,敇州縣置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職源。集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饜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杜詩
85
本朝慶厯四年,詔諸路州、軍、監各令立學,又置教授,以經術行藝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不如規者。當時或用兼官,或舉士人,委于曹司,而未𨽻朝廷也。熙寧六年,詔諸路學官並委中書門下選差,至是,始命於朝廷矣㑹要》。建炎教授並罷,紹興復置四十二州,若試教官,則始于元豐。添差教授,則始于政和。 慶厯三年,臣察言:「本朝學校興矣,未甞設官在泮,采芹典教,以重其任。 崇寧四年,令教授承務郎以上在本州簽判,上選人在本州職官之上。政和五年,臣寮言:「見任教授,不得為人撰書啓、簡牘、樂語之類。 鄒浩調陽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守,獨加禮重。純仁常屬撰樂,語辭不為,純仁曰:「翰林學士亦作此」。浩曰:「翰林學士則可,祭酒、司業則不可」。四朝史。任諒為懐州教授,徽宗見其所作新學碑,曰:「文士也」。擢提舉蘷路學事。 紹興十三年,宋宙奏乞盡復教官,上曰:「教授須逐州置,仍須是擇通經心術正者為之。若教官非其人,士人心術一壊再整頓費力,切宜遴選也」。 宗子師閔訟臨安教授鮑同,上曰:「為教授者,須先正己,然後可以率人」。十八年,上曰:「選官教導,乃治化本源,將來三塲科舉,亦有人才,以備采擇」。十八年,詔諸州教授並不許差兼他職。 教授之為職,可謂難矣,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其邦人,凡邦之士,廩食縣官而充弟子貟者,多至五六百餘,少不下百十數,皆惟教授者是師,其必有以率厲化服之,使躬問學,蹈繩矩,出入不悖所聞,然後為稱,是可不為難矣哉?又先聖先師之典祀、廟學、圖書、服器之藏,其體至重,下至金穀出內之纎悉,亦皆獨任之,嗚呼!是誠難矣!然凡仕於今者,無大小莫不有所臨制統攝,獨教授官雖有統攝,若其任之本諸身者,則非簿書期㑹之所能察,至其具於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優容之,雖有不合不問,以是為便,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難哉朱文公序
86
記纂淵海卷三十四
URN: ctp:ws78114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