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

《卷三》[View] [Edit] [History]

1 指月錄卷之三
2 西天祖師諸祖事跡參傳法正宗等傳錄
3 ▲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摩竭陀國人。姓婆羅門。
4 父號飲澤。母號香至。過去世為金師。值毗婆尸佛般涅槃。
5 四眾起塔。有貧女得金珠。懇金師。
6 為補塔中佛像金面缺處。相與發願。世世為無姻夫妻。由是因緣。
7 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及此世。與紫金光尼。復為夫婦。
8 梵語迦葉波。此云飲光。蓋以身光名。然夫婦皆清淨自居。
9 無世間想。旋復出家。修杜多行。會空中有神告曰。
10 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即趨禮釋尊於竹林精舍。
11 佛言善來比丘。而鬚髮自除。佛於眾中稱歎第一。
12 後因拈花因緣付法 尊者因外道問。如何是我我。者曰。
13 覓我者是汝我。外道曰。這個是我我。師我何在。者曰。
14 汝問我覓 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彌。見乃問。
15 尊者何得自為。者曰。我若不為。誰為我為。
16 洞山价云。莫要茶喫麼。
17 佛涅槃時。尊者在畢缽羅窟。以淨天眼。
18 見世尊在熙連河側。入般涅槃。即至雙樹。悲戀號泣。
19 佛於金棺出示雙足。尊者告諸比丘。佛已茶毗。
20 金剛舍利非吾等事。宜當結集法眼。無令斷絕。乃說偈告曰。如來弟子。
21 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宜赴結集。於是得神通者。
22 悉赴耆闍崛山畢缽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
23 後證阿羅漢果。乃得入。尊者告眾言。此阿難比丘。
24 有大智慧。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
25 可請彼集修多羅藏。大眾默然。尊者告阿難曰。汝今宜宣法眼。
26 阿難聞語信受。觀察眾心。而宣偈言。比丘諸眷屬。
27 離佛不莊嚴。猶如虛空中。眾星之無月。說偈已。禮眾僧足。
28 陞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某經教。
29 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時尊者問諸比丘。
30 阿難所言不錯繆乎。皆曰不異世尊所說 結集既畢。
31 尊者自念衰老。宜入定於雞足山。以待彌勒。乃召阿難言。
32 我今不久世間。今將正法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
33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34 偈已。阿難作禮奉命。尊者念如來舍利。皆在諸天。
35 凌虛遍至塔廟。禮已而還。復以夙約。往辭阿闍世王。
36 遂杳然入雞足山。席草而坐。自念。今我被糞掃服。
37 持僧伽黎。必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至於彌勒出世。
38 終不致壞。乃語山曰。若阿闍世王及阿難來。
39 汝當為開。去已復合。阿闍世王知尊者已入雞足山。
40 乃請阿難同至山。山果為開。見尊者入定儼然。王禮訖。
41 欲以香薪茶毗。阿難曰。未可燔也。大迦葉方以禪定持身。
42 俟慈氏下生。乃般涅槃。王聞敬歎。與阿難禮辭。
43 山合如故。當此周孝王五年丙辰也。
44 按唐無畏三藏。嘗入山為尊者薙髮。
45 豈無畏至山亦為開耶。無畏必果位人也。
46 ▲二祖阿難尊者 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飯王。
47 實如來從弟也。多聞博達。智慧無礙。
48 世尊以為總持第一。梵云阿難。此云慶喜。以如來成道日生。故名也
49 一日白佛言。今日入城。見一奇特事。佛曰。
50 見何奇特事。者曰。入城見一攢樂人作舞。出城總見無常。佛曰。
51 我昨日入城。亦見一奇特事。者曰。未審見何奇特事。
52 佛曰。我入城時。見一攢樂人作舞。
53 出城時亦見樂人作舞 者一日問迦葉曰。師兄。世尊傳金縷袈裟外。
54 別傳個甚麼。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
55 倒卻門前剎竿著。
56 汾陽昭云。不問那知。翠巖芝云。千年無影樹。
57 今時沒底靴。
58 者一日入竹林。聞比丘誦偈曰。若人生百歲。
59 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尊者因為正之曰。
60 不然。佛云。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
61 而得解了之。生滅法。覺範作諸佛機。解了之解。作決於是比丘以聞其師。
62 其師曰。阿難老昏矣。吾語是也。異日尊者復經竹林。
63 見比丘誦偈如前。者詰之。聞述其師言。因念愚癡難化。
64 入三昧。求尊聖為之證。於是地為之動。光明遽發。
65 俄有一聖宿大士示現。而為之說偈曰。彼者念諷偈。
66 實非諸佛意。今遇歡喜尊。而可依了之。彼師弟子竦敬。
67 尋得二果。
68 幻寄曰。阿難果老昏。這僧不著便。受伊毒藥。
69 若向水潦鶴上打發。便可踏毗盧頂[寧頁]上行。何有二果。
70 卻受聖宿小聖處分。一生埋沒。
71 尊者將入涅槃。於恒河中流。跏趺而坐。阿闍世王。
72 毗舍離王。皆在河側。說偈勸請。莫般涅槃。者答偈曰。
73 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槃當我靜。而無諸有故。
74 復念。我若向一國。則諸國或爭。應以平等度諸有情。
75 遂於恒河中流。將入寂滅。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
76 雪山有五百仙人。睹茲瑞應。飛空而至。
77 禮尊者足而白言。我當於長老而證佛法。願垂大慈。度脫我等。
78 尊者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
79 為其仙眾說諸大法。復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來集。
80 須臾五百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
81 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
82 而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
83 我今將滅。復付於汝。汝受吾教。當聽偈言。本來付有法。
84 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說偈已。
85 復以正法眼。囑累商那和修。而謂末田底迦曰。昔佛記云。
86 佛滅度後。後五百歲中。汝當於罽賓國。敷宣大法。
87 言已踊身虛空。現十八變。入風輪奮迅三昧。而分身四分。
88 一分惠忉利天。一分惠娑竭羅龍宮。
89 一分惠阿闍世王。一分惠毗舍離王。各造寶塔而供養之。
90 當此周厲王十二年癸巳也。
91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亦名舍那婆斯 姓毗舍多。父林勝。
92 母憍奢耶。摩突羅國人也。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諾迦。
93 此云自然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則聖人降生。
94 尊者生而此草出。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
95 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茶。
96 吾滅後一百年。有比丘名商那和修。於此轉妙法輪。
97 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受慶喜尊者法眼。
98 至此林遂降二火龍。龍受三歸。遂施其地。以建梵宮 尊者化緣既久。
99 思付法者。尋於吒利國。得優波鞠多。以為給侍。
100 因問鞠多曰。汝年幾耶。答曰。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
101 性十七耶。答曰。師髮已白。為髮白耶。心白耶。者曰。
102 我但髮白。非心白。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
103 尊者知是法器。後三載遂為落髮受具。而以法眼付囑之。
104 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
105 是法非心法 尊者付法已。即隱於罽賓國南象白山中。
106 後於三昧中。見鞠多徒眾多懈慢。乃往彼正之。
107 鞠多見師至頂禮次。尊者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注。
108 問鞠多曰。汝識之乎。鞠多不測。遂入三昧觀察。
109 亦不能測。乃請曰。是果何三昧耶。尊者曰。
110 是謂龍奮迅三昧。如是五百三昧。汝皆未之知。復曰。
111 如來三昧辟支不識。辟支三昧阿羅漢不識。
112 吾師阿難三昧而我不識。今我三昧汝豈識乎。是三昧者。心不生滅。
113 住大慈力。遞相恭敬。其至此者。乃可識之。於是鞠多弟子。
114 皆伏而悔謝。尊者復為說偈曰。通達非彼此。
115 至聖無長短。汝除輕慢意。疾得阿羅漢。五百比丘聞偈已。
116 依教奉行。皆獲無漏。尊者乃現十八變。火光三昧。
117 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建塔於梵迦羅山。
118 蓋此周宣王二十三年乙未歲也。
119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
120 吒利國人也亦名優波崛多又名鄔波鞠多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果。
121 行化至摩突羅國。得度者甚眾。由是魔宮震動。波旬愁怖。
122 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昧。觀其所由。波旬復伺便。
123 持瓔珞縻尊者頸。尊者出定。取人狗蛇三尸。
124 化為華鬘。[而/火]言諭波旬曰。吾此華鬘。酬汝瓔珞。波旬大喜。
125 引頸受之。即復三尸。蟲蛆臭壞。盡其神通莫能去之。
126 乃升六欲天。告諸天主。又詣梵王。求其解免。彼各告言。
127 十力弟子所作神變。我輩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
128 然則奈何。梵王曰。汝可歸心尊者。即能除斷。復示偈曰。
129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波旬聞已。
130 即下天宮。至尊者所。禮足哀懺。尊者曰。汝自今而往。
131 於佛法更不相嬈乎。波旬曰。誓向佛道。尊者曰。
132 汝可自唱皈依三寶。波旬合掌三唱。而三尸悉除。
133 踊躍作禮而去 因訪一老比丘尼。入門乃觸撒缽盂。尼曰。
134 佛在日。六群比丘甚是粗行。數來我舍。尚不如是。
135 尊者紹祖位人。得與麼粗行。者休去。
136 汾陽昭代云。已知錯誤。
137 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每度一人。
138 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
139 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禮尊者求出家。尊者問曰。
140 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尊者曰。
141 不為身心。復誰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
142 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
143 其體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
144 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
145 汝父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
146 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吾偈言。心自本來心。
147 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虛空。
148 呈十八變。卻復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內籌。
149 用焚師軀。收舍利建塔供養。
150 即平王三十一年庚子歲也。
151 時號無相好佛。前此傳法者。皆具禪法律三藏。
152 自後律教別行。橫分五部。傳法者。唯傳禪門及經論。
153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國人也。初名香眾。生時。
154 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炤耀天地。前有大山。諸寶嚴飾。
155 山頂泉湧。滂沱四流。後遇鞠多尊者。為解之曰。
156 寶山者吾身也。泉湧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者。
157 汝今入道之相也。炤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為更今名。
158 梵云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聞已。踊躍述偈云。
159 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
160 鞠多尊者亦說偈曰。我法傳於汝。當現大智慧。
161 金日從屋出。炤耀於天地。尊者聞偈。設禮奉持 後至中印度。
162 彼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聞尊者至。率眾瞻禮。
163 謂尊者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
164 授我仙法。師逢十力弟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途。
165 已經六劫。者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虛。今可捨邪歸正。
166 以入佛乘。彌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記云。汝卻後六劫。
167 當遇同學。獲無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緣耶。願師慈悲。
168 令我解脫。者即度出家。命諸聖授戒。其餘仙眾。
169 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於是俱發菩提心。一時出家。
170 者乃告彌遮迦曰。昔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迦葉。
171 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曰。
172 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173 說偈已。踊身虛空作十八變。火光三昧。自焚其軀。
174 彌遮迦與八千比丘。同收舍利。於班茶山中起塔供養。
175 即莊王七年己丑歲也。
176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既傳法已。
177 遊化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之上有金色祥雲。歎曰。斯道人氣也。
178 必有大士為吾嗣。乃入城。於闤闠間。
179 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問曰。師何方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
180 欲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
181 曰師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復謂之曰。
182 汝試自稱名氏。吾當後示本因。彼說偈答曰。
183 我從無量劫。至於生此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
184 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
185 吾滅度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墮。名婆須蜜。
186 而於禪祖。當獲第七。世尊記汝。汝應出家。
187 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嘗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
188 彼佛記我曰。汝於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今符師說。
189 願加度脫。祖即與披剃。復圓戒相。乃告之曰。
190 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無心無可得。
191 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祖說偈已。
192 入師子奮迅三昧。踊身虛空。高七多羅樹。卻復本座。化火自焚。
193 婆須蜜收靈骨。貯七寶函。建浮圖。寘於上級。
194 即襄王十七年甲申歲也。
195 ▲七祖婆須蜜尊者 北天竺國人。常服淨衣。
196 執酒器遊行里閈。或吟或嘯。人謂之狂。及遇彌遮迦尊者。
197 宣如來往誌。自省前緣。投器出家。受法。
198 行化至迦摩羅國。廣興佛事。於法座前。忽有智者。
199 自稱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
200 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服。
201 曰我願求道。霑甘靈味。祖遂與剃度。而授具戒。復告之曰。
202 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乃說偈曰。
203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204 即入慈心三昧。時梵王帝釋及諸天眾。俱來作禮。而說偈言。
205 賢劫眾聖祖。而當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請為宣佛地。
206 尊者從三昧起。示眾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識佛地。
207 離有無故。語已還入三昧。示涅槃相。難提即於本座。
208 起七寶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九年辛未歲也。
209 正宗付法偈後。
210 有超身呈十八變乃入慈心三昧以趣寂定語。
211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迦摩羅國人。姓瞿曇氏。
212 正宗作瞿曇波氏頂有肉髻。辯捷無礙。受婆須蜜尊者法。
213 行化至迦提國毗舍羅家。見舍上有白光上騰。謂其徒曰。
214 此家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觸穢耳。
215 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
216 我有一子。名伏馱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
217 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馱聞之遽起禮拜。
218 而說偈曰。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
219 誰是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
220 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221 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馱聞偈已。便行七步。祖曰。
222 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不履耳。
223 長者遂捨令出家。祖尋授具戒付法。說偈曰。
224 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225 伏馱承祖付囑。即超身虛空。散眾寶花。說偈讚曰。
226 我師禪祖中。當得為第八。法化眾無量。悉獲阿羅漢。
227 爾時祖忽起本座。現大神變。卻復本座。儼然寂滅。眾即其所。
228 建塔。閟其全身。時景王十二年丙寅歲也。
229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 提伽國人。姓毗舍羅。
230 行化至中印度。有長者香蓋。攜一子而來瞻禮曰。
231 此子處胎六十歲。正宗作十六嘗有一仙。謂此兒骨相非常。
232 今遇尊者。可捨令出家。祖即與落髮。羯磨之際。祥光燭座。
233 感舍利三七粒現前。自此精進忘疲。未幾祖遂付法。
234 說偈曰。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
235 非真亦非偽。偈已。即入滅盡三昧。而般涅槃。闍維收舍利。
236 建塔於那爛陀寺。即敬王三十五年甲寅也。
237 圭峰云。德力甚深。智慧廣大。國王信邪。躬持赤幡。
238 請諸論主論義。論主皆屈。王自論亦屈。遂改邪心。
239 ▲十祖脅尊者 中印度人。姓氏未詳。處胎六十年。
240 將誕之夕。母夢白象載一寶座。座置一明珠。入門乃生。
241 生而神光燭室。體有奇香。及長雖穀食。絕無穢滓。
242 本名難生。後侍九祖。執侍左右。未嘗睡眠。
243 謂其脅不至席。遂號脅尊者。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
244 右手指地而告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即變金色。
245 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問曰。汝從何來。
246 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處住。曰我心非止。祖曰。
247 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祖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大愚芝云。
248 祖師一問。童子一答。總欠會在。如今諸人作麼生會。妙喜曰。直饒如今會得。
249 更參三生六十劫祖因說偈曰。此地變金色。預知有聖至。當坐菩提樹。
250 覺華而成已。夜奢復說偈曰。師坐金色地。常說真實義。
251 回光而照我。今入三摩諦。祖即度出家。復具戒品。
252 而付法。說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
253 無行亦無止。祖付法已。即現神變而入涅槃。化火自焚。
254 舍利自空而下。不可勝數。四眾盛以衣[袖-由+戒]。
255 隨處建塔供養。時貞王二十二年己亥也。
256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華氏國人。姓瞿曇氏。
257 父寶身。有子七人。祖最少幼。則與諸兄異尚。嘗曰。
258 若遇大士坐於道場。我則詣彼親近隨喜。及遇脅尊者。
259 遂授法。祖教被無量。得果者且五百矣。後至波羅奈國。
260 有一長者。來趣其會。祖謂眾曰。汝等識此來者耶。
261 佛記聖者馬鳴。紹吾法者也。於是馬鳴致禮問曰。
262 我欲識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彼曰。
263 佛既不識。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鋸義。
264 祖曰。彼是木義。祖問。鋸義者何。曰與師平出。
265 馬鳴卻問。木義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馬鳴豁然省悟。
266 遂求剃度。祖謂眾曰。此大士者。昔為毗舍利國王。
267 以其國有一類裸人。如馬裸露。王遂運神通。分身為蠶。以衣之。
268 後生中印土。馬人感戀悲鳴。故號馬鳴。如來懸記。
269 滅度後六百年。馬鳴當於波羅奈國。摧伏異道。
270 度人無量。今正是智。遂付法。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
271 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付法已。即現神變。
272 湛然圓寂。眾興寶塔以閟全身。當此土周安王戊戌歲也。
273 圭峰云。馬鳴慢心。誓斷舌以難祖。祖立二諦義。
274 鳴即歸投。宗鏡錄云。西天韻陀山中。有一羅漢。
275 名富樓那。馬鳴往見。端坐林中。志氣渺然。若不可測。
276 鳴語之曰。沙門說之。敢有所明。要必屈汝。我若不勝。
277 刎頸以謝。羅漢默然。容無負色。亦無勝顏。
278 扣之數四。曾無應情。鳴退自思惟。我負矣。彼勝矣。
279 彼安無言。故無可屈。吾以言之。雖知言者可屈。
280 自吾未免於言。真可媿矣。遂投出家。二說與傳燈不同。
281 并識之。
282 ▲十二祖馬鳴大士者 波羅奈國人也。亦名功勝。
283 以有作無作諸功德。最為殊勝。故名焉。
284 既受法於夜奢尊者。後於華氏國。轉妙法輪。忽有老人。座前仆地。
285 祖謂眾曰。此非庸流。當有異相。言訖不見。
286 俄從地涌出一金色人。復化為女子。右手指祖而說偈曰。
287 稽首長老尊。當受如來記。今於此地上。宣通第一義。說偈已。
288 瞥然不見。祖曰。將有魔來與吾較力。有頃風雨暴至。
289 天地晦冥。祖曰。魔之來信矣。吾當除之。即指空中。
290 現一大金龍。奮發威神。震動山嶽。祖儼然於座。
291 魔事隨滅。經七日。有一小蟲。大若蟭螟。潛形座下。
292 祖以手取之示眾曰。斯乃魔之所變。盜聽吾法耳。放之令去。
293 魔不能動。祖告之曰。汝但歸依三寶。即得神通。
294 遂復本形作禮懺悔。祖問曰。汝名誰耶。眷屬多少。
295 曰我名迦毗摩羅。有三千眷屬。祖曰。盡汝神力變化若何。
296 曰我化巨海極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為性海。
297 我未嘗知。祖即為說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
298 三昧六通由茲發現。迦毗摩羅聞言。遂發信心。
299 與徒眾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羅漢。與授具戒。
300 復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汝聽偈言。隱顯即本法。
301 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付囑已。
302 即入龍奮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輪相。然後示滅。
303 四眾藏真體於龍龕。即顯王三十七年甲午歲也。
304 一外道索祖論義。集國王大臣及四眾。俱會論場。
305 祖曰。汝義以何為宗。曰凡有言說。我皆能破。
306 祖乃指國王云。當今國土康寧。大王長壽。請汝破之。
307 外道屈服。按宗鏡。外道即馬鳴。與論乃脅尊者。
308 馬鳴因此從脅尊者出家。與傳燈及正宗牴牾。
309 而宗鏡復載韻陀山中語。則自矛盾矣。嵩公考據甚詳。
310 宗鏡所記訛也。圭峰云。作妙伎樂。降諸伎人。
311 於樂音中。演說諸法苦空無我。貴賤出家。時遇外國兵圍。
312 索九億金錢。王以馬鳴與之。方退。
313 造甘蔗論十萬偈。又造起信等論。善能開誘。起信論疏又謂。
314 大士鳴琴則馬鳴。故稱馬鳴。
315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華氏國人也。初為外道。
316 有徒三千。通諸異論。後於馬鳴尊者得法。
317 領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雲自在。仰尊者名。請於宮中供養。
318 祖曰。如來有教。沙門不得親近國王大臣有勢之家。
319 太子曰。今我國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
320 可禪寂於此否。祖曰。諾。即入彼山。行數里。逢一大蟒。
321 祖直前不顧。盤繞祖身。祖因與授三歸依。蟒聽訖而去。
322 祖將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問訊。祖曰。
323 汝何所止。答曰。我昔嘗為比丘。多樂寂靜。有初學比丘。
324 數來請益。而我煩於應答。起嗔恨想。命終墮為蟒身。
325 住是窟中。今已千載。適遇尊者。獲聞戒法。故來謝爾。
326 祖問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里。有大樹。
327 蔭覆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常為龍眾說法。
328 我亦聽受耳。祖遂與徒眾詣彼。龍樹出迎曰。深山孤寂。
329 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
330 龍樹默念曰。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
331 是大聖繼真乘否。祖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家。
332 何慮吾之不聖。龍樹聞已悔謝。祖即與度脫。及五百龍眾。
333 俱受具戒。復告之曰。今以如來大法眼藏。付囑於汝。
334 諦聽偈言。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
335 非愚亦非智。付法已即現神變。化火焚身。
336 龍樹收五色舍利建塔。赧王四十一年壬辰也。
337 圭峰云。造無我論一百偈。此論至處。無不摧魔。
338 ▲十四祖龍樹尊者 亦名龍勝。少則能誦四韋陀。
339 長而善知眾藝。才辯神明。出家入石窟。棲止龍樹。
340 為龍眾所歸。遇摩羅尊者付法。後至南印度。
341 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遞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
342 徒言佛性。誰能睹之。祖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
343 彼人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
344 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回初心。祖復於座上。
345 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一切眾惟聞法音。不睹祖相。
346 彼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
347 目所未睹。安能辨識。提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
348 以示我等。何以知之。蓋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
349 廓然虛明。言訖輪相即隱。復居本座而說偈言。
350 身現圓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
351 彼眾聞偈。頓悟無生。咸願出家。以求解脫。祖即為剃髮。
352 命諸聖授具 南印度有五千外道。興大幻術。
353 王與國人靡然從之。不知向佛。尊者感慨。易其威儀。白衣持幡。
354 每俟王出。則趨其前。或隱或顯。如是者七載。
355 王一日忽異之問曰。汝何者而前吾行。追之不得。縱之不去。
356 者曰。吾是智人。知一切法。王曰。汝知諸天今何所為。
357 祖曰。天今與修羅方戰。王曰。何以明之。者曰。
358 頃則徵矣。俄有戈戟手足。自空紛然而下。王遂大敬信。
359 命諸外道。皆歸禮尊者。者悉化之。令歸三寶。
360 復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於世。後付法於迦那提婆。
361 付法偈云。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
362 無嗔亦無喜。付法已。入月輪三昧。廣現神變。
363 復座凝然入寂。及七日天雨舍利。尊者復於座。指空語眾曰。
364 昔拘那含佛弟子摩訶迦尊者。有三願。一為佛時。
365 凡有聖士化度。則天澍雨。及其身皆為舍利。二大地所生。
366 皆堪為藥。療眾生病。三凡有智者。皆得所知微妙。
367 以通宿命。今雨舍利。摩訶迦神力也。言已復寂。
368 迦那提婆與眾建塔。閟其全身。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也。
369 圭峰云。豪貴家生。通四韋陀。天地圖讖。
370 因與三友作妖術敗。出家誦盡閻浮經論。自謂為一切智人。
371 大龍愍之。接入龍宮。悟已還出。
372 化國王婆羅門外道無數。造論數十部。
373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
374 初求福業。兼樂辯論。後謁龍樹大士。將及門。
375 龍樹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滿缽水寘於座前。尊者睹之。
376 即以一針投之而進。欣然契會。
377 瑯琊覺頌云。龍猛盂中水。提婆毳上針。
378 人人爭得失。個個話浮沉。不睹雲中雁。焉知沙塞深。
379 農夫移片磉。磉下獲黃金。
380 龍樹即為說法。不起於座。現月輪相。語具龍樹章。
381 祖既得法。後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
382 一日園樹生耳如菌。昧甚美。唯長者與第二子羅[目侯]羅多。
383 取而食之。取已隨長。盡而復生。自餘親屬皆不能見。
384 祖知有宿因。遂至其家。長者乃問其故。祖曰。
385 汝家昔曾供養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虛霑信施。
386 故報為木菌。惟汝與子。精勤供養。得以享之。又問。
387 長者年多少。曰七十有九。祖乃說偈曰。入道不通理。
388 復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樹不生耳。長者聞偈已。
389 彌加歎伏。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師。願捨次子。隨師出家。
390 祖曰。昔如來記此子。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
391 今之相遇。蓋符宿因。即與剃髮 至巴連弗城。
392 聞諸外道欲障佛法。計之既久。祖乃執長幡。入彼眾中。彼問祖曰。
393 汝何不前。祖曰。汝何不後。彼曰。汝似賤人。祖曰。
394 汝似良人。彼曰。汝解何法。祖曰。汝百不解。彼曰。我欲得佛。
395 祖曰。我灼然得佛。彼曰。汝不合得。祖曰。元道我得。
396 汝實不得。彼曰。汝既不得。云何言得。祖曰。汝有我故。
397 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彼辭既屈。乃問祖曰。
398 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彼既夙聞祖名。
399 乃悔過致謝。時眾中猶互興問難。祖折以無礙之辯。
400 由是歸伏。
401 正法眼藏云。西天禁斷鐘鼓。謂之沙汰。經於七日。
402 祖運神通登樓撞鐘。諸外道眾一時共集。至鐘樓。
403 其門封鎖。乃問撞鐘者誰。祖曰天曰。曰天者誰。
404 祖曰我。曰我者誰。祖曰你。曰你者誰。祖曰狗。曰狗者誰。
405 祖曰你。曰你是誰。祖曰我。曰我是誰。祖曰天。
406 如是往返七度。外道一眾知自負墮。
407 奏聞國王再鳴鐘鼓。大興佛法。
408 告上足羅[目侯]羅多。而付法眼。偈曰。本對傳法人。
409 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付法已。入奮迅定。
410 身放八光。而歸寂滅。學眾興塔供養。
411 漢文十九年庚辰也。
412 ▲十六祖羅[目侯]羅多尊者 迦毗羅國人也。
413 行化至室羅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復現五佛影。
414 祖告眾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聖者僧伽難提。
415 居於彼處。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語已領諸學眾。
416 溯流而上。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祖與眾伺之。
417 經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心定耶身定耶。提曰。
418 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
419 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體常寂。祖曰。若金在井。
420 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動靜。何物出入。
421 言金出入。金非動靜。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
422 若金出井。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
423 出者非物。祖曰。此法不然。提曰。彼義非著。祖曰。
424 此義當墮。提曰。彼義不成。祖曰。彼義不成。我義成矣。提曰。
425 我義雖成。法非我故。祖曰。我義已成。我無我故。提曰。
426 我無我故。復成何義。祖曰。我無我故。故成汝義。提曰。
427 仁者師誰。得是無我。祖曰。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
428 難提以偈贊曰。稽首提婆師。而出於仁者。仁者無我故。
429 我欲師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已無我故。汝須見我我。
430 汝若師我故。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脫。
431 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繫。語已。即以右手擎金缽。
432 舉至梵宮。取彼香飯。將齋大眾。而大眾忽生厭惡之心。
433 祖曰。非我之咎。汝等自業。即命難提分座同食。
434 眾復訝之。祖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當知與吾分座者。
435 即過去娑羅樹王如來也。愍物降跡。汝輩亦莊嚴劫中。
436 已至三果。而未證無漏者也。眾曰。我師神力。
437 斯可信矣。彼云過去佛者。即竊疑焉。難提知眾生慢。乃曰。
438 世尊在日。世界平正。無有丘陵。江河溝洫。水悉甘美。
439 草木滋茂。國土豐盈。無八苦。行十善。自雙樹示滅。
440 八百餘年。世界丘墟。草木枯瘁。人無至信。正念輕微。
441 不信真如。惟愛神力。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至金剛輪際。
442 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會所。大眾見之。
443 即時欽慕悔過作禮。於是祖命僧伽難提。而付法眼。偈曰。
444 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445 難提聞命敬奉勤至。復說偈贊曰。善哉大聖者。
446 心明逾日月。一光照世界。暗魔無不放。祖付法已。安坐歸寂。
447 四眾建塔。漢武二十八年戊辰也。
448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449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讚佛事。七歲即厭世樂。
450 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
451 幸願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終日不食。乃許其在家出家。
452 號僧伽難提。復命沙門禪利多。為之師。積十九載。
453 未嘗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宮。胡為出家。一夕天光下屬。
454 見一路坦平。不覺徐行。約十里許。至大巖前。
455 有石窟焉。乃燕寂於中。父既失子。即擯禪利多出國。
456 訪尋其子。不知所在。經十年。祖得法受記已。行化至摩提國。
457 忽有涼風襲眾。身心悅適非常。而不知其然。祖曰。
458 此道德之風也。當有聖者出世。嗣續祖燈乎。言訖。
459 以神力攝諸大眾。遊歷山谷。食頃至一峰下。謂眾曰。
460 此峰頂有紫雲如蓋。聖人居此矣。即與大眾徘徊久之。
461 見山舍一童子。持圓鑑直造祖前。祖問。汝幾歲耶。
462 曰百歲。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童曰。我不會理。
463 正百歲耳。祖曰。汝善機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歲。
464 不會諸佛機。不如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祖曰。汝手中者。
465 當何所表。童曰。諸佛大圓鑑。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
466 心眼皆相似。彼父母聞子語。即捨令出家。祖攜至本處。
467 受具戒訖。名伽耶舍多。他時聞風吹殿鈴聲。祖問曰。
468 鈴鳴耶風鳴耶。舍多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
469 心復誰乎。舍多曰。俱寂靜故。祖曰。善哉善哉。
470 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
471 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祖付法已。右手攀樹而化。
472 大眾議曰。尊者樹下歸寂。其垂蔭後裔乎。
473 將奉全身於高原建塔。眾力不能舉。即樹下起塔。
474 前漢昭帝十三年丁未也。
475 圭峰云。尊者攀樹化。後諸羅漢欲移之不得。
476 以諸象力挽亦不動。遂就樹下焚之。身盡樹更蓊鬱。
477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國人也。姓鬱頭藍。
478 父天蓋。母方聖。嘗夢大神持鑑。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誕。
479 肌體瑩如琉璃。未嘗洗沐。自然香潔。幼好閒靜。
480 語非常童。持鑑出遊。遇難提尊者得度。
481 後領徒至大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祖將入彼舍。
482 舍主鳩摩羅多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
483 心神竦然。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羅多云。此舍無人。祖曰。
484 答無者誰。汾陽昭代云。泊合忘卻羅多聞語。知是異人。
485 遽開關延接。祖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
486 有大士出現於月氏國。紹隆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
487 於是鳩摩羅多。發宿命智。投誠出家。授具訖付法。偈曰。
488 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489 祖付法已。踊身虛空。現十八變。化火三昧。自焚其身。
490 眾以舍利建塔。漢成帝二十年戊申也。
491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
492 昔為自在天人。見菩薩瓔珞。忽起愛心。墮生忉利。
493 聞憍尸迦說般若波羅蜜多。以法故升梵天。
494 以根利故善說法要。諸天尊為導師。以繼祖時至。降月氏。
495 後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闍夜多。問曰。
496 我家父母素信三寶。而常縈疾瘵。凡所營作。皆不如意。而我鄰家。
497 久為旃陀羅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
498 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三時焉。
499 凡人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凶。便謂亡因果。虛罪福。
500 殊不知影響相隨。毫釐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
501 時闍夜多聞是語已。頓釋所疑。祖曰。汝雖已信三業。
502 而未明業從惑生。惑依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
503 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
504 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
505 皆如夢幻。闍夜多承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正宗記。祖曰。
506 汝何許人。可白父母而後出家。夜多曰。我國北印度也。去此三千里。然吾有小術。往返亦易。遂行其術。與祖須臾達彼。
507 夜多既聞其父母。祖遂與授具既受具。祖告曰。吾今寂滅時至。
508 汝當紹行化跡。付法眼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
509 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又云。
510 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句。汝宜傳布後學。言訖。即於座上。以指爪剺面。
511 如紅蓮開。出大光明。照耀四眾。而入寂滅。
512 闍夜多建塔。以奉全身。當新室十四年壬午也。
513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
514 化導無量。後至羅閱城。敷揚頓教。彼有學眾。惟尚辯論。
515 為之首者名婆修盤頭。此云遍行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
516 清淨無欲。為眾所歸。祖將欲度之。先問彼眾曰。
517 此遍行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眾曰。我師精進。
518 何故不可。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歷於塵劫。
519 皆虛妄之本也。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
520 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
521 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慾。
522 心無所希。名之曰道。時遍行聞已。發無漏智。歡喜讚嘆。
523 祖又語彼眾曰。會吾語否。吾所以然者。為其求道心切。
524 夫絃急即斷。故吾不贊。令其住安樂地。入諸佛智。
525 復告遍行曰。吾適對眾挫抑仁者。得無惱於衷乎。遍行曰。
526 我憶念七劫前。生常安樂國。師於智者月淨。
527 記我非久當證斯陀含果。時有大光明菩薩出世。
528 我以老故策杖禮謁。師叱我曰。重子輕父。一何鄙哉。
529 時我自謂無過。請師示之。師曰。汝禮大光明菩薩。
530 以杖倚壁畫佛面。以此過慢。遂失二果。我責躬悔過以來。
531 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況今獲聞無上甘露。而反生熱惱耶。
532 惟願大慈。以妙道垂誨。祖曰。汝久植眾德。當繼吾宗。
533 聽吾偈曰。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
534 通達事理竟。祖付法已。於其座上。以首倒植。象娑羅樹枝。
535 奄然而化。眾欲闍維。百千人舉之不能。
536 乃至諸羅漢以神力舉之。亦不能動。眾乃炷香祝之。遂頹然委地。
537 闍維收舍利建塔。當後漢明帝十七年甲戌也
538 初月氏國王。聞師德風。躬詣問法。修敬已請開演。祖曰。
539 大王來時好道。今去亦如來時。王嘆服。
540 圓悟勤頌云。至簡至易。最尊最貴。
541 往還千聖頂[寧頁]頭。世出世間不思議。彈指圓成八萬門。
542 一超直入如來地。
543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羅閱城人也。姓毗舍佉。
544 父光蓋。母嚴一。家富而無子。禱於佛塔。
545 母夢吞明暗二珠因孕。經七日。有一羅漢。名賢眾。至其家。
546 光蓋設禮。賢眾端坐受之。嚴一出拜。賢眾避席云。
547 回禮法身大士。光蓋疑之。賢眾曰。汝婦懷聖子。
548 生當為世燈慧日。故吾避之。然當一乳而生二子。一名婆修盤頭。
549 則吾所尊者也。二名芻尼。此云野鵲子昔如來雪山修道。
550 芻尼巢於頂上。佛既成道。芻尼受報為那提國王。
551 佛記云。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羅閱城毗舍佉家。與聖同胞。
552 今無爽矣。後一月果誕二子。尊者婆修盤頭。年十五。
553 禮光度羅漢出家。感毗婆訶菩薩與之授戒。
554 行化至那提國。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長名摩訶羅。
555 次名摩挐羅。王問祖曰。羅閱城土風。與此何異。祖曰。
556 彼曾三佛出世。今王國有二師化導。王曰。二師者誰。祖曰。
557 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繼聖。
558 一即王之次子摩挐羅。吾雖德薄。亦當其一。
559 初那提國有惡象為害。挐羅生而象息。至是三十年矣。
560 人尚不知其所以息。王方同祖語。忽使者報。有象巨萬逼城。王憂之。
561 祖曰。挐羅出患解矣。王試命挐羅出。挐羅遂出城南。
562 向象撫腹大喝。城為震動。群象顛仆。頃皆馳散。
563 至是人始知三十年之安。以挐羅也。王大敬信。
564 命挐羅依祖出家。祖即與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無礙。
565 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付法已。
566 踊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眾告曰。願尊者無為神通。
567 我輩欲收舍利。遂復座入寂。闍維舍利建塔。
568 漢殤帝十二年丁巳也。
569 圭峰云。通達一切修多羅義。分別宣說。廣化眾生。
570 疑是天親。未敢為定。
571 ▲二十二祖摩挐羅尊者 姓剎帝利。父常自在王。
572 受盤頭尊者命。祖遂出家。傳法至西印土。
573 彼國王名得度。瞿曇種族。事佛精進。一日於行道處。忽現一塔。
574 高尺四寸。欲舉以供養。竭眾力莫能舉。王大會四眾。
575 問所由。眾莫能知。祖曰。此阿育王塔。感王精進故現耳。
576 王曰。敢問法要。祖曰。佛法能具七事。去三物。乃可學。
577 王問。三物七事為何。祖曰。所去三物。貪嗔癡。
578 所具七事。大慈歡喜無我勇猛饒益降魔無證。
579 人所以明了不明了。以此耳。王聞已曰。至聖難逢。世樂非久。
580 即傳位太子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深加慰誨曰。
581 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往化。得度曰。
582 師應跡十方。動念當至。寧勞往耶。祖曰。然。
583 於是焚香遙語月支國鶴勒那比丘曰。汝教導鶴眾。道果將證。
584 宜自知之。時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
585 忽睹異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
586 曰西印土摩挐羅尊者將至。此信香也。王與鶴勒那。俱西嚮作禮。
587 祖亦以手東向三點於地答之。即辭得度。與其具通眾凌虛。
588 趣月支國。鶴勒那與寶印。迎祖至王宮供養。
589 異日鶴勒那問祖曰。我止林間已經九白。
590 印土以一年為一白有弟子龍子者。幼而聰慧。我於三世推窮。莫知其本。祖曰。
591 此子於第五劫中。生妙喜國婆羅門家。曾以栴檀施於佛宇。
592 作槌撞鐘。受報聰敏。為眾欽仰。又問。
593 我有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於第四劫中。嘗為比丘。當赴會龍宮。
594 汝諸弟子咸欲隨從。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妙供。
595 時諸弟子曰。師嘗說法。於食等者於法亦等。
596 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汝即令赴會。坐是濫食。報為羽族。
597 師弟夙緣。故今相隨。鶴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
598 吾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乃說偈曰。
599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600 鶴眾聞偈飛鳴而去。祖即踊身空中。呈十八變。返座指地。
601 發一神泉。復說偈曰。心地清淨泉。能潤於一切。
602 從地而涌出。遍濟十方世。宗鏡作遍滿十方際偈已泊然寂滅。鶴。
603 勒那與寶印王建塔。以奉全身。漢桓帝十九年乙巳也。
604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月支國人。姓婆羅門。
605 父千勝。母金光。以求子禱於七佛金幢。夢須彌頂有神童。
606 持金環云。我來。及誕而天雨花。國王以其有神徵。
607 乳於宮中。宮嬪育之。即分身各為其子。有千許。王曰。
608 我無儲嗣。將育爾為太子。今者千身。孰為正子哉。
609 言已一子放光。忽皆不見。而見於其父母家。王莫能如何。
610 七歲睹民間淫祠。惡其宰殺。入廟叱之。廟貌遂隳。
611 鄉黨稱之為聖子。至年二十二出家。栖一林間九白。
612 誦大般若。感鶴眾相隨。三十得法。行化至中印土。
613 為其王無畏海說法。感日月天子禮拜其前。王目見之。
614 乃問祖。日月國土總有多少。祖曰。千釋迦所化世界。
615 各有百億迷盧日月。我若廣說。即不能盡。王聞忻然。
616 時祖演無上道。度有緣眾。有上足龍子早夭。其兄師子。
617 博通強記。事婆羅門。將葬龍子。而眾力舉其柩。
618 不能動。祖謂師子曰。昔汝弟欲冥福汝。而塑一佛像。
619 汝方信婆羅門投於地。今汝弟雖謝世。猶欲感悟汝。
620 故示斯異。汝亟供像。柩斯舉矣。師子奉命。而柩舉。
621 未幾婆羅門師死。師子乃歸依尊者。問曰。我欲求道。
622 當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
623 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云。
624 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已。即入佛慧。
625 時祖忽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師子曰。
626 我見氣如白虹貫乎天地。復有黑氣五道。橫[一/旦]其中。祖曰。
627 其兆云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滅後五十年。
628 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已。今以法眼付囑於汝。
629 善自護持。乃說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630 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師子比丘聞偈欣愜。
631 然未曉將罹何難。祖乃密示之。言訖現十八變。而歸寂。闍維畢。
632 分舍利各欲興塔。祖復現形空中而說偈曰。一法一切法。
633 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大眾聞偈。
634 遂不復分。就馱都場而建塔。後漢獻帝二十年己丑也。
635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羅門。
636 得法遊方至罽賓國。有沙門波利迦。
637 或云波黎迦本習小乘禪觀。其學徒有五。曰禪定。曰知見。曰執相。曰捨相。
638 曰不語。祖謂持不語者曰。佛教勤衍般若。
639 孰為不語而反佛說耶。謂捨相者曰。佛教威儀具足。梵行清白。
640 豈捨相耶。謂執相者曰。佛土清淨。自在無著。何執相耶。
641 謂知見者曰。諸佛知見無所得故。此法微妙。
642 覺聞不及。無為無相。何知見耶。四眾皆服從。
643 惟禪定師達磨達者。聞四眾義屈。憤悱而來。祖曰。仁者習定。
644 何當來此。既至於此。胡云習定。彼曰。我雖來此。心亦不亂。
645 定隨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既來。其習亦至。
646 既無處所。豈在人習。彼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當來此。
647 其定常習。祖曰。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來時。
648 其定誰習。彼曰。如淨明珠內外無翳。定若通達。必當如此。
649 祖曰。定若通達。一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之徒。彼曰。
650 其珠明徹。內外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此淨。祖曰。
651 其珠無內外。仁者何能定。穢物非動搖。此定不是淨。
652 達磨達聞已。遂作禮曰。我於學道。蓋虛勞耳。
653 尊者幸有以教我。慇懃哀請。祖曰。諸佛禪定無有所得。
654 諸佛覺道無有所證。無得無證。是真解脫。酬因答果。世之業報。
655 於此法中悉不如是。達磨達蒙祖開悟。心地朗然。
656 祖既攝五眾。名聞遐邇。方求法嗣。遇一長者。
657 引其子問祖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年二十矣。終未能舒。
658 願尊者示其宿因。祖睹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
659 童子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吾前報為僧。
660 有童子名婆舍。吾嘗赴西海齋。受嚫珠付之。今還吾珠。
661 理固然矣。長者遂令出家。祖會眾聖與授具。以前緣故。
662 名婆舍斯多。祖即謂之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
663 如來正法眼藏今當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
664 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665 祖說偈已。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演化。
666 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謂難不可以苟免。獨留罽賓。
667 時本國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
668 學諸幻法。欲共謀亂。詭為釋子。潛入王宮。其王彌羅崛。
669 遂滅毀釋教。秉劍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祖曰。
670 已得蘊空。王曰。離生死否。祖曰。已離生死。王曰。既離生死。
671 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吝於頭。
672 王即揮刃斷尊者首。白乳涌高數尺。王之右臂旋亦墮地。七日而終。
673 太子光首歎曰。吾父何故自取其禍。延眾懺悔。
674 時象白山有仙人。深明因果。言師子與羅崛。
675 往世皆為白衣。以嫉法勝故。陰戕於崛。乃今償焉。
676 眾遂以祖報體建塔。當魏廢帝齊王二十年己卯也。
677 玄沙備云。大小師子尊者。頭也不解作得主
678 玄覺徵云。且道斬著斬不著 汾陽昭別云。
679 知師不吝 雪竇顯云。作家君王天然有在 翠巖芝云。
680 當時尊者引頸。王便舉刃。當恁麼時。
681 有人出來諫得住麼。至今無人斷此公案。如今衲僧作麼生斷
682 天童華拈諸師語云。
683 玄沙云大小尊者頭也不解作得主。隨氀[叟毛]。玄覺徵云且道斬著斬不著。
684 將蝦釣鱉。汾陽別云知師不吝。將錯就錯。
685 雪竇云作家君王天然有在。提水放火。
686 翠巖芝云當時王舉劍師子引頸。當恁麼時有人諫得住麼。
687 至今無人斷此公案。如今衲僧作麼生斷。莫要說夢。芭蕉云。
688 賣寶撞著瞎波斯。誣人之罪。瑯琊云。
689 罽賓好一口劍。爭奈劍上無眼。尊者好個師子。要且不解返躑。
690 賊過後張弓。復云。這一隊漢。被山僧剿絕了也。
691 還見師子尊者麼。驀拈拄杖卓一下云。
692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黃龍新云。黃龍要問雪竇。
693 既是作家君王。因甚臂落。徑山杲云。孟八郎漢又恁麼去
694 孤峰深頌云。本是山中人。愛說山中話。五月賣松風。
695 人間恐無價 永明頌云。尊者理非謬。
696 玄沙語甚奇。首隨鋒刃落。彼此沒毫釐。幻寄曰。大小永明。
697 作座主見解。唐突般若。
698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罽賓國人。姓婆羅門。父寂行。
699 母常安樂。初母夢得神劍。因而有孕。既誕拳左手。
700 遇師子尊者付法。語在師子章後至中印度。
701 國王迦勝設禮供養。有外道無我尊。先亦為王禮重。
702 乃於王前論義冀勝。祖自重。謂祖曰。我解默論。不假言說。祖曰。
703 孰知勝負。彼曰。不爭勝負。但取其義。祖曰。汝以何為義。
704 彼曰。無心為義。祖曰。汝既無心。豈得義乎。彼曰。
705 我說無心。當名非義。祖曰。汝說無心。當名非義。我說非心。
706 當義非名。彼曰。當義非名。誰能辨義。祖曰。汝名非義。
707 此名何名。彼曰。為辨非義。是名無名。祖曰。名既非名。
708 義亦非義。辨者是名。當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
709 外道杜口信伏。妙喜曰。婆舍斯多。何用忉怛。當時若見它道請師默論不假言說。便云義墮也。
710 即今莫有與妙。喜默論者麼或 有衲僧出來道義墮也。
711 我也知你在鬼窟裏作活計於時祖忽面北合掌長吁曰。我師師子尊者。今日遇難。
712 斯可傷焉。即辭王南邁。至南天潛隱山谷。王天德迎請供養。
713 王有二子。長曰德勝。凶暴而色力充盛。
714 次曰不如蜜多。和柔而常嬰疾苦。王以問尊者。為陳因果。
715 王敬信受。有咒術師。忌祖。寘毒食中。祖知而食之。彼反受毒。
716 遂投祖出家。後六十載。德勝即位。惑外道說。
717 因詰祖曰。師子尊者已遇罽賓國王難。何緣付法。
718 祖出師子尊者所付僧伽黎示勝。勝命焚之。衣出五色光。
719 薪盡如故。勝乃追悔致禮。初勝欲抑尊者。不如蜜多往諫。
720 因囚之。至是立出蜜多。蜜多遂求出家。祖問曰。
721 汝欲出家。當為何事。蜜多曰。我若出家。不為其事。祖曰。
722 不為何事。蜜多曰。不為俗事。祖曰。當為何事。蜜多曰。
723 當為佛事。祖曰。王子智慧天至。必諸聖降跡。即度出家。
724 侍祖六年。後於王宮受具。羯磨之際。大地震動。
725 乃付法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
726 無道亦無理。不如蜜多受偈已。問衣可傳乎。祖曰。
727 此衣為難故。假以證明。汝身無難。化被十方。何假傳衣。
728 不如蜜多作禮。祖現神變。化三昧火自焚。
729 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勝王建浮圖閟之。
730 東晉明帝太寧三年乙酉歲也。
731 傳法記云。祖踊身虛空。現十八變。放大光明。
732 照耀天地。即於空中化火自焚。雨舍利。不墮地。
733 眾以衣[袖-由+戒]接之。又云。祖又名婆羅多那。又名婆羅多羅。
734 此二名華云別業泉眾。初中天竺王苑有泉。
735 熱不可探。王迦勝以問祖。祖曰。泉熱有三。一下有熱石。
736 二鬼業。三神業。此神業也。因命爇香臨泉為其懺悔。
737 須臾有神見謝得度脫。七日而泉清冷如常泉。
738 故中竺北竺。復以二名稱之。
739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姓剎帝利。南印度王子。
740 得法後至東印度。其王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
741 祖至。王問曰。師來何為。曰將度眾生。曰以何法度。
742 曰各以其類度之。梵志即化一大山於祖頂上。勢且下壓。
743 祖指之。山遽移在彼眾頂上。復以手按地。地動。
744 五百外道皆不能立。梵志怖懼懺禮。祖復按地地靜。
745 指山山滅。王異日大治齋。集諸外道。懇祖預會。
746 祖初不欲行。而知所會地將陷乃往。王曰。師肯來耶。祖曰。
747 吾非應供。來救死耳。此地已為龍窟。須臾當下陷。王恐。
748 與其眾如高原。反顧其地。已淵然成湫矣。王益敬信。
749 祖為演法。且曰。王國有聖人。當繼我法。
750 先是東印有婆羅門子。年二十。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瓔珞。
751 人遂名曰瓔珞童子。丐行閭里。有問汝行何急。
752 即曰汝行何緩。問何姓。即曰與汝同姓。人莫測之。
753 一日王與祖同車而出。瓔珞稽首於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珞曰。
754 我念往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
755 我演甚深修多羅。今日之事。蓋契昔因。祖顧王曰。
756 此大勢至菩薩也。繼後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
757 九年卻返此方。即以昔因故。名為般若多羅。付法偈曰。
758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759 付法已。即辭王曰。化緣已終。將歸寂滅。願王於最上乘。
760 無忘外護。即還本座。現形如日。少頃復呈十八變。
761 出三昧火自焚。雨金色舍利。王以金塔閟之。
762 東晉孝武太元十三年戊子也。
763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東印度人。
764 得法後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尊重供養。度越倫等。
765 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
766 曰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
767 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月淨功德皆曰。
768 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菩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
769 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
770 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
771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於此。既辨此已。
772 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
773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
774 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
775 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祖歎其辯慧。乃復問曰。
776 於諸物中何物無相。曰於諸物中不起無相。又問。
777 於諸物中何物最高。曰於諸物中人我最高。又問。
778 於諸物中何物最大。曰於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器。
779 以時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妙喜曰。說得道理好。
780 歸依佛法僧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菩提多羅。獨於柩前入定。經七日而出。
781 遂依祖求出家。既受具。祖告曰。如來以正法眼。
782 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囑汝。聽吾偈曰。
783 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784 祖付法已。即於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
785 五色晃曜。又踊身虛空。高七多羅樹。化火自焚。
786 空中舍利如雨。大眾建塔。收供。
787 當宋孝武大明元年丁酉也。
788 祖因東印度國王請齋次。王乃問。諸人盡轉經。
789 師獨為何不轉。祖曰。貧道出息不隨眾緣。入息不居蘊界。
790 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非但一卷兩卷。
791 指月錄卷之三
792 音釋 卷一之三
793 苦賢切音牽 擷胡結切音纈捋取也 珣須倫切音荀 舁雲俱切音于對舉也
794 丑森切音郴 咍呼來切海平聲笑聲 蘸莊陷切斬去聲 岌峇忌立切音及口合切音溘高貌
795 岣嶁音苟樓山巔也 剺鄰溪切 [口工]呼洪切音烘市人聲 鏊魚到切音傲餅鏊
796 施職切音釋蟲行毒 顗養里切音以 匆與匆同 闃苦臭切傾入聲寂靜也
797 傴僂上於語切下音樓不伸也 囁嚅音捻如多言也又口動貌 窣蘇骨切孫入聲 襦人余切音如短衣
798 承與切音豎田廬也 [醢-右+乞-乙+口呼改切音海肉醬 腲[月妥]音猥腿肥貌 輓武綰切音晚引車也
799 同浸音晉進也漸也 昳杜結切音絰日昃 晡奔謨切音逋申時 [而/火]乳兗切音軟罷弱也
800 直追切音垂重也又人名 靸悉合切糝入聲輕舉貌 甓皮亦切平入聲瓴甋也 諮與咨同
801 與煖同 [車耎]乳演切然上聲柔也 璪子[蒿/木]切音早玉飾如水藻文 閿符分切音焚地名
802 尺栗切音叱笞擊也 [打-丁+聿]盧谷切音祿椊也手持也 譴苦戰切牽去聲責問也怒也
803 符艱切音煩爇也炙也 罽音記 鞠渠玉切音局 闤闠音還會市垣門也
804 候幹切音翰里門曰閈又垣也 牴牾音抵誤觸忤也 赧乃版切難上聲面慚而赤也 磉蘇朗切桑上聲柱下石
805 音素逆流而上曰溯 娠之慎切音震婦懷孕也 瘵側賣切音債勞瘵
806 丘於切音區與袪同 穗徐醉切音瑞禾穎也 偁古稱字 氀[毯-炎+叟]疏鳩切音兜當侯切音搜
URN: ctp:ws79355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