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九十五

《卷九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九十五
3
王禮考
4
圭璧符、節璽印。
5
宋理宗寳慶三年九月,加上寜宗皇帝徽號,改製寳寳式,面廣四寸三分,厚一寸五分,蹲龍紐,通髙四寸一分四面,鈎碾行龍。
6
等,謹按馬端臨考載宋之圭璧符節璽印,終於寜宗嘉定十六年,宋史輿服志悉述之,王圻續通考乃載十四年、十五年事,非追叙實贅述耳。嘉定後所見惟寳慶三年九月一條。志又載:理宗端平元年四月,京湖制置司以所獲金寳物來上,令金臣㕘知政事張天綱辨識之,其寳玉一乃金人上,其太祖諡寳也,其法物則有銷金盤龍紅紵絲袍一,透碾雲龍玉帯一內方八胯結頭一、塌尾一,並玉塗金結頭一,塗金小結攀一連珠環,玉束帶一上有金龍帶上玉事件大小一十八,又玉靶鐡剉一,銷金玉事件二,皮茄袋一,玊事件三天綱稱上項帶國言謂之「兔鶻」,皆其故主完顔守緒哀宗諱常服之物也。碾玉巾環一樺,皮龍飾角弓一,金龍環刀一,紅紵絲靠枕一,佩玉大環一,皆非臣庶服用之物。制㫖:冊一本,舊作聖㫖,近侍局掌之,以承受內降指揮,故主援東漢光武故事,令上書者不得言聖,故避聖字,改作制㫖。外有「臣下虎頭金牌三、銀牌十四、塗金印三及諸官署銅印三百一十二,并附録之。
7
又按王圻《續通考》載:理宗紹定二年,趙至道奏,申嚴皇城司給牌之制,賃牌往來者,照闌入法,庶九重之地,威禁益嚴,亦防微杜漸之一端。從之。寳祐二年,詔皇太子授崇寜軍節度使,給忠王印。景定三年,以李璮效順,賜金鍍銀印二,以紀志不載,姑附録以備考。
8
遼自約尼氏之世,受印於回鶻,至伊蘭可汗請印於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
9
太祖神冊元年,梁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帝受位,約尼十年矣。
10
等謹按帝紀,是年四月,晉幽州節度使盧國用來降,梁遣郎公逺来賀,不載梁幽州來歸事,今從儀衛志。
11
太宗㑹同九年十二月,晉末帝表上𫝊國寳一、金印三、天子符瑞,於是歸遼。是年破晉北歸,得玉印於汴宫藏隨駕庫。
12
穆宗應厯二年,詔周太宗舊寳即得於汴京之玉印也。聖宗開泰十年七月,遣古里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
13
興宗重熙七年六月,以有𫝊國寳者為正統,賦試進士。後天祚帝保大二年正月,避金兵,率五千餘騎幸雲中,遂遺𫝊國璽於桑乾河。
14
璽印
15
𫝊國寳始自秦、漢及魏、唐,後石晉亡歸遼,自三代以來,僭偽諸國,摹擬私製,歴代府庫所藏不一,莫辨其偽。 玉印,太宗得之於汴京。 御前寳,金鑄文曰「御前之寳」。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寳文曰「書詔之寳」凡書詔批答周之、契丹寳,受契丹冊符寳郎,捧寳置玉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寳。制,未詳。太祖天顯二年,應天皇太后稱制,羣臣上璽綬。聖宗統和元年,冊承天皇太后儀,符寳郎奉寳,置皇太后座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寳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授皇太子寳。印。
16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以印武官制誥。 契丹樞宻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宻院、中書省、漢人諸行宮都部署印文不過六字以銀珠為色,鑄以上諸印並銀。 南北王以下內外百司印並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税務以赤石為色 杓窊印杓窊鷙鳥之總名,以為印紐,取疾速之義。行軍詔賜將帥用之。道宗賜耶律仁先鷹,紐印即此符契。
17
自達呼爾氏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不過刻木為牉合。太祖受命,易以金魚。 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號毎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將,使者執右半,大小長短字號合同,然後發兵,事訖,歸於內府。 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又曰:「勅走馬牌,國有重事,皇帝以牌親授使者,手劄給驛馬若干,驛馬缺,取他馬代法,晝夜馳七百里,其次五百里所至,如天子親臨,須索更易,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印郎君収掌。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隂,閤門喚仗則用之。朝賀之禮,宣徽使請陽面木契下殿,至於殿門,以契授西上閤門使云:「授契行勘」。勘契官聲喏,跪受契舉手勘契同,俛伏,興,鞠躬,奏「內外勘」。契同閤門使云:「准勅勘契,行勘勘。契官執隂面,木契聲喏,平身立,少退。近後引聲云:「軍將門仗官齊聲喏」。勘契官云:「內出喚仗木契一隻,准勅付左右金吾仗行勘。勘契官云:「合不合,門仗官云:「合」。凡再勘契官云同不同,門仗官云:「同」。亦再勘。契官近前鞠躬,奏「勘官左金吾引駕仗、勾畫都知某官某,對御勘同平身,少退近後,右手舉契,云:「其契謹付閤門使進入」。閤門使引聲喏,門仗官下聲喏,勘契官跪以契授閤門使上殿納契,宣徽使受契閤門使,下殿奉勅喚仗。 木箭,內箭為雄,外箭為雌,皇帝行幸還宫則用之。勘箭官執雌箭東上,閤門使執雄箭,如勘契之儀。
18
等,謹按遼史,統和元年正月,以于越休格為南京留守,仍賜南面行營總管印綬。十月,命宣徽使蒲領等東討髙麗,賜旗鼓及銀符。四年三月,賜樞宻使耶律斜軫、彰國軍節度使杓窊印,以趣征討。四月,命東京留守耶律摩濟、林牙耶律穆嚕古、蕭勤徳領偏師助休格,仍賜旗鼓杓窊印。七年七月,以伊勒希巴納喇威三部各四人,益東北路來人布爾徳,仍給印綬,遼之符印可見者如此。至圭璧之制,文不足徴,惟冊皇太子儀、皇太子逺逰冠、絳紗袍、秉圭。又《五代史》,晉開運四年正月,遼太宗入汴,二月朔,通天冠、絳紗袍,執大圭視朝,則知㑹同行漢禮後嘗用圭也。
19
金太祖收國二年九月,始製金牌。
20
後又有銀牌木牌之制,金牌以授萬戶,銀牌以授明安,木牌則穆昆所佩者,故金初以空名宣頭付軍帥為功,賞遞牌,即國之信牌也。
21
太宗天㑹元年十一月,以銀牌給上京路軍帥實古訥富勒呼等。 二年正月,以銀牌十給宗望。五月,實古訥以所獲印綬二十二及銀牌來上。八月,詔増給六部都統達蘭銀牌十。 三年三月,鄂囉獻𫝊國璽,以瑪克實來附,授印綬,賜完顔羅索鐵券。五月,蕭巴錦獲遼寳玉來獻。 四年七月,出金牌,命貝勒大㚖以所領渤海軍八明安為萬户。
22
金史禮志曰:金克宋遼,獲宋玉寳十五,金寳七,印一,金塗銀寳五,玉寳受命寳一咸陽所得三寸六分,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相傳為秦璽,白玉葢螭紐,𫝊國寳一螭紐,以上二玉,並碧色、鎮國寳一文曰:「承天休延萬億永無極」,又受命寳一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天子之寳」,一。「天子信寳」一。「天子行寳」一。「皇帝之寳」,一。「皇帝信寳」,一、「皇帝行寳:」一。「皇帝恭膺天命之寳」二皆四寸,八分螭紐,御書之寳二一、龍紐一螭紐,宣和御筆之寳二螭紐金寶,并印「天下」同文之寶一龍紐。「御前之寳」,二、「御書之寳」一。「宣和殿寳」,一。「皇后之寳」一,皇太子寳一龜紐。皇太子妃印一龜紐。金塗銀寳「皇帝欽崇國祀之寳」,一、「天下合同之寳」一,「御前之寳」,一、御前錫賜之寳,一、書詔之寳一,外有宋內府圗書印三十八內府圖書之印:一、御書三,御筆:一,御書玉寳。一:「天子萬年,一天子,萬夀,一龜龍上珍。一,河洛元瑞,二、雲漢之章。一,奎璧之文。一,華國之瑞。一,大觀中祕。一,大觀寳篆。一,政和。一,宣和。三、宣和御覽。一、宣和中秘。一、宣和殿制:一,宣和大寳。一、宣和。書寶。二,宣和畫寳。一,常樂。未央一,古文二,封四,共三十五。並玉封字。一、御畫一,並瑪瑙政和御筆,一係水晶:元圭一,白玉圭一十九。 遼玉寳四、金寳二、玉寳通天萬嵗之璽」,一受天明,命惟徳乃昌之寳一皆方二寸,嗣聖寳」一,御封,不辨印文,寳一金寳,御前之寳一,書詔之寳一二寳金,初用之熙宗皇統五年三月,復更造金銀牌其制皆不𫝊。海陵正隆元年,更鑄內外官印詳見於後。世宗大定十八年十二月,羣臣奉上大金受命萬世之寶。 二十三年三月,初製宣命之寳金玉各一 二十四年三月,尚書省進皇太子守國寳時帝將如上京,召而授之。 二十五年十二月,命範銅為「禮信之寳」。 二十八年十二月,詔皇太孫攝政,受「攝政之寳」。
23
等謹按禮志,十八年得美玉,詔作大金受命萬世之寳,其制徑四寸八分,厚寸四分,盤龍紐髙厚各四寸六分。考左光慶𫝊:初,御史大夫完顔璋請製大金受命寳,有司以秦璽文進,帝命以「大金受命萬世之寳」為文,詔閤門使左光慶篆之。王圻續通考作康光慶。考光慶乃企弓之孫淵之孫,好古讀書善篆𨽻,王圻以光慶前有康公弼𫝊,遂誤以為康氏。
24
又按《衛紹王紀》:至寜元年六月,右副元帥呼沙呼謀逆,尚宫左夫人鄭氏為內職,掌寳璽,聞難端居璽所待,變呼沙呼,遣黃門入收璽,鄭曰:「璽,天子所用呼沙呼人,臣取將何為?黃門曰:「今天時大變,主上猶且不保,況璽乎?御侍當思自脫計」。鄭厲聲罵曰:「若輩宮中近侍,恩遇尤隆,君難不以死報之,反為逆䜿奪璽耶?我死可必!璽必不與!」遂瞑目不語。黃門出,呼沙,呼卒取宣命之寳偽,除其黨數十人官,呼沙呼𫝊,其時召符寳郎圖克怛福夀,取符寳陳於大興府露堦上,盜用御寳,出制除官,又召禮部令史張好禮欲鑄監國元帥印,好禮曰:「自古無異姓監國者。乃止附載於此。
25
章宗明昌四年七月,命以銀改鑄「禮信之寳」仍塗以金。承安元年三月,初造虎符發兵。
26
宣宗貞祐三年七月,定尚書所造諸符樞宻院、鹿宣撫司魚統軍司虎四年二月,詔皇太子守禮總樞務,以金鑄撫軍之寳授之。
27
等,謹按金史百官志載,貞祐三年十二月,以皇太子守緒控制樞宻院,詔鑄撫軍寳,如世宗時制,乃誤以四年為三年,且不知鑄寳時哀宗尚未更名守緒也。
28
鎮圭大圭。
29
皇統九年十月,禮部下太常書鎮圭式様,大禮使據《三禮圖》以進,用之。大定十一年,太常寺言:「按禮,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天子服之。自西魏、隋、唐以來,大圭長以尺一寸,與鎮圭同,葢鎮圭以鎮天下,四鎮山為飾。今其圭已依古制,惟無大圭。今御府有故宋白玉圭,圓無上閷,及終葵首,自西魏以來,所制玉笏皆長尺有二寸,方而不折,雖非先王之法,葢後世玉難得隨宜故也。擬合以御府所蔵行禮,就用等。謹按宋白玉圭及元圭已見所獲玉寳內王圻,續通考即附於鎮圭大圭下,誤也。此與皇太子執桓圭條俱從輿服志録》之。
30
皇太子執桓圭。
31
長九寸,廣三寸,厚半寸,用白玉,若屋之桓楹,為二稜寳玉。
32
禮志曰:「凡天子大祀,則陳八寳及勝國寳於庭,所以示守也。
33
國初,就用遼寳,皇統五年,始鑄金御前之寳」,一、書詔之寳,一天定十八年,作「受命之寳」制已見前。二十三年,又鑄宣命之寳徑四寸二釐,厚一寸四分,紐髙一寸九分,字深二分勅有司議所當用,奏今所收八寳及皇統五年造御前之寳,賜宋國書及常例,奏日,則用之。書詔之寳賜、髙麗、夏國,詔并頒詔則用之。十八年,所造受命寳,奉勅再議,今所鑄金寳,宜以進呈為始,一品及王公妃用玉寳,二品以下用宣命之寳,又有「禮信之寳」、用銅,嵗賜三國禮物,緘封用之。
34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妃寳
35
皆用金:
36
皇太子寳。
37
金鑄龜紐。大定二十四年,有司定其文曰「監國」,帝命以守易「監」,比親王印,廣長各加一分。
38
百官之印。
39
太宗天㑹六年,始詔給諸司印,其前所帶印記,無問有無新命,悉上送官,敢匿者國有常憲。至海陵正隆元年,以內外官印新舊名及階品大小不一,有用遼、宋舊印及契丹字者,遂定制,命禮部更鑄三師、三公、親王、尚書令並金印方二寸,重八十兩,駝紐,一字王印方一寸七分半,金鍍銀,重四十兩,鍍金二字。諸郡王印方一寸六分半,金鍍銀,重三十五兩,鍍金,一品印方一寸六分半,金鍍銀,重三十五兩,鍍金三字,二品印方一寸六分,金鍍銅重二十五兩,東宮三師宰執印與郡王同,三品印方一寸五分半,銅重二十四兩,四品印方一寸五分,銅重二十兩,五品印方一寸四分,銅重二十兩,六品印一寸三分,銅重十六兩,七品印一寸二分,銅重十六兩,八品印一寸一分半,銅重十四兩,九品印一寸一分,銅重十四兩,凡朱記方一寸,銅重十四兩臣等謹按志云二字國公無印,未詳何故存以備考?
40
大定二十四年二月,鑄行尚書省、御史臺并左右三部印,以從幸上京。章宗泰和元年八月,安國軍節度使髙有隣言:「本州所掌印三,曰安國節度使之印,曰邢州觀察使印,吏戶、禮案用之。曰邢州之印,兵、刑、工案用之,以名實不正,乞改鑄」。宰臣奏:「謂節度使専行之事當用節度使印,觀察使亦如之。其六曹提㸃所軍兵民訟,則當用本州印,著為定制」。從之。八年閏四月,勅殿前都㸃檢司依總管府例鑄印,以「金、木、水」、「火」「土」五字為號,如本司差人則給之。
41
符制
42
太祖始制金牌已詳見前,大定二十九年,制緑油紅字者,尚書省文字省遞用之,朱漆金字者,勅遞用之,並左右司掌之,有合遞文字,則牌送各部,付馬鋪轉遞,日行二百五十里,如臺部別奉聖㫖文字,亦給如上制。承安元年二月,以禮官言:漢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唐以銅魚符起軍旅,易守長等用之。至是斟酌漢唐典故,其符用虎並五左一,右左者留御前,以侍臣親宻者掌之,其右符隨路統軍司招討司長官主之,闕則次官主之。若發兵三百人以上及徵兵召易,本司長貳官,從尚書省奏請左第一符,近侍局以囊封付主奏者,尚書備録聖㫖與符,以函同封,用尚書省印記之,皆専使帶牌馳送至彼主符者,視其封以右符勘合,然後奉行,若一有參差者,不敢承用,主者復用囊封貯左符,上用職印,具發兵狀與符,以本司印封,即日還付使者,送尚書省以進。乃更其封,以付內掌之人,若復有事,左符以次出,周而復始,仍各置歴注,付受日月,若盜賊急速不容先陳者,雖三百人以上,其掌兵官司亦許給付,隨即言上詔,即施行之。貞祐三年七月,更定尚書所造諸符已見前。若發銀牌,若省付部及㸃檢司者,左右司用匣封印,騐封交受,若發於他處,並封題押,以匣貯之。
43
鐵券
44
狀如卷瓦,刻字畫攔,以金填之,外以御寳為合,半留內府,以賞殊功也。
45
元世祖中統元年五月,給蜀中歸附官吏宣命金符有差。六月,賜髙麗國王封冊王印及虎符。至元元年七月,定用御寶制。
46
凡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金,其文曰「皇帝行寳」者,即位時所鑄,惟用之詔誥別鑄宣命金寳行之。
47
六年四月,製玉璽大小十紐。 九年二月,詔賜扎爾古齊銀印。
48
以太祖開創所置,位百司右故也。
49
十三年正月,巴延軍次皋亭山,宋主遣宗室尹甫吉甫等以𫝊國玉璽及降表詣軍前,巴延受之軍至湖州市,遣千户囊嘉、特省掾王佑齎𫝊國玉璽赴闕。二月,令收百官誥命符印。七月,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孟祺,以故宋金玉寳及牌印來上,命太府監収之。 十九年九月,勅各行省止用印一。十一月,改鑄省印。 二十一年三月,更定虎符。 三十一年四月成宗已即位得玉璽先是正月,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璽於故臣之家,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上之徽仁懿聖皇后」,至是手授於帝崔彧進傳國璽牋,奏臣畨直宿衛御史、通通通事臣庫庫楚,即衛所告,曰太師國王孫拾得之妻真縈病一子,甫九嵗,託以玉見貿及出玉印也,取視之,色渾青緑而光彩,射人其方可黍尺四寸,厚及方之三不足,背紐盤螭四,厭方際紐,盡璽□之,上取中通一横,窽可徑二分,舊貫以韋條,面有篆文八刻,畫徑捷位,置勻適,皆若蟲鳥魚龍之狀,彷佛有若命字若夀字者,召監察御史臣楊桓讀之,曰「受命于天,既夀永昌」。此𫝊國寳璽,文也,乃加以浄綿,複以白帕,率御史臣楊桓、通事庫庫楚等,因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詹事王度端等進獻徽仁裕聖皇太后御前啓曰:「此古𫝊國璽也,秦以和氏璧所造,厥後有天下者寳之以君萬國,然自前代失之久矣,今諸大臣㑹議,迎請皇太孫,不求而見此,乃天示瑞應也,宜早奉於行殿,以符靈貺」。三代以上璽文,無所考諸史籍,并寳璽、篆文圖說。𫝊國璽,自秦至後唐璽,不知所在,至宋哲宗、咸陽民獻玉璽及徽、欽後,凡有寳璽,金皆取之,內璽一十有四、青玉𫝊國璽一,其色與今所獻玉璽相同,則知宋之南遷,二百年無此寳璽也。然自金取於宋寳璽,出處得失,亦未見明說,以及我元適集皇太孫寳命,所歸之際,應期而出,臣職總御史親㑹盛事,不可以不録。
50
郝經𫝊《國璽論略》曰:二帝三王,未聞有所謂𫝊國璽者。及始皇并天下,奮私智而為皇帝璽綬,得楚和氏璧,詔丞相斯篆其文,刻為𫝊國璽,謂已為始皇帝以𫝊萬世,乃二世子嬰降而漢得之,漢茍陋秦而從周以滅國,所得與斬白蛇劍,并蔵武庫,别取藍田渾璞刻為大漢受命之璽,以示惟新可也,乃自比秦之子孫以為𫝊國璽,於是偷國之盜,莫不睥睨揶揄,欲以為己,有綰於周勃,問於霍光,奪於王莽,挈於王憲,専於更始上於盆子,復歸於光武,至使肘後之石,誤張豐於死。東漢之亡,刦於董卓,獲於孫堅,拘於袁術,卒入曺丕之手,魏𫝊之晉,懐愍之難,入于劉石,復歸於金陵,天下之人,遂以為帝王之統,不在於道,而在於璽,以璽之得失,為天命之絶續,或以紀年,或假建號,區區數寸之玉,為萬世亂階矣,厥後晉𫝊之宋宋,𫝊之齊、梁、陳、隋、唐,而五季更相争,奪以得璽者為正統,宋靖康之亂,為金所有,漢以來十有餘代,千有餘年,不明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競寳吕政亡國之器,襲訛踵陋,莫此為甚,且其制名為𫝊國,凡不以禮授受者,皆不可謂之𫝊。征伐而得則謂之取,纂弑而得則謂之奪,穰竊而得則謂之盜,仍謂其璽為𫝊國,何哉?一代受命,自可為一代之璽,更其文為一代之文,秦不𫝊漢,漢不𫝊魏可也,獨以秦璽為歴代𫝊國璽,不可也。
51
《輟耕録》曰:崔彧進傳國璽牋文,乃楊桓所撰。桓字武子,兖州人,精篆籀之學,仕至國子司業庫庫楚拓䟦氏。成宗即位,近臣以其事聞,授漢中亷訪司僉事。國史於安札爾傳謂拾得乃國王蘇肯徹爾之子,謂桓辨,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於桓傳》謂桓辨其文曰:「受天之命,既夀永昌」,葢秦别有受天之命,「皇帝夀昌一璽,又非此璽也。
52
等謹按王圻云:璽在漢為元后所擲,角有微缺。今此印明非秦所製,疑即宋、元符所得於咸陽民家者。据此則邱濬乂云此印得之故相之家,楊桓考証以為秦璽,誤也。
53
成宗元貞二年二月,詔:「奉使及軍官沒而子弟未襲職者,其所佩金銀符歸於官,違者罪之」。 十一年武宗已即位十二月,命給金虎符等必由中書省。
54
時中書省言:「舊制,金虎符及金銀符,典瑞院掌之,給則由中書,事已則復歸典瑞院。今出入多不由中書,下至商人結託近侍奏請,以致泛濫,出而無歸。臣等請覈之。自後除官及奉使應結者,非由中書省勿給」。從之。
55
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命諸王印符各凖舊制,并追商人虎符。
56
樞宻院言:「諸王各用其印符乗驛,使臣旁午,驛戶困乏,宜凖舊制,中書省言:「回回商人持璽書,佩虎符、乗驛馬,臣等議,虎符,國之信器。驛馬,使臣所需,今畀商人,誠非所宜,乞一槩追之」。制可。
57
文宗天厯元年八月,命河南行省造銀符,以給軍士有功者。九月,鑄御寳成。十月,都爾蘇奉皇帝寳出降,遂收上都諸王符印,齊王伊嚕特穆爾等奉上皇帝寳。十一月,凡內外百司印兵興而失者,令中書如品秩鑄給之。二年三月,遣使奉皇帝寳於明宗行在所,王圻曰文宗,開天章閣,作二璽,一:「天厯之寳,一奎章寳」,命虞集篆文。
58
至順二年七月,詔給衍聖公從三品印。藝文少監歐陽元言:「先聖五十四代孫襲封衍聖公,爵最五等,秩登三品,而用四品銅印,於爵秩不稱」。詔鑄從三品印給之。
59
三年七月,詔更賜雲南璽書三十三、圓符四,仍究詰所失者。
60
雲南行省言:「舊降給驛璽書六十九、金字圓符,四伯忽之亂,散失殆盡,乞更賜」。故有是詔。
61
順帝至正元年五月,詔刻宣文至正二寳」。 八年四月,幸國子學,賜衍聖公從二品銀印。 九年六月,刻小玉印,以「至正珍祕」為文凡祕書監所掌書畫,皆職之。王圻曰「帝作二小璽:一曰明政殿寳,一曰洪禧,命楊琚篆文洪禧璞,純白而龜紐,黑色。圭璧:
62
天子鎮圭,制以玉,長一尺二寸,有袋副之。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寳。
63
世祖中統十年,授皇后、皇太子冊寳已見前。武宗至大三年正月,立皇后鴻吉哩氏,遣托克托攝太尉,授玉冊玉寳立中瑞司掌之,仁宗延祐三年十二月,立皇子實迪巴拉為皇太子,授以金寳。七年十二月,英宗已即位,率百官奉玉冊玉寳,加上太皇太后尊號。英宗至治元年十二月,立伊竒哩氏為皇后,遣攝太尉授玉冊玊寳,文宗天厯元年十二月,造皇后玉冊玉寳,二年五月,明宗勅大都省臣,鑄皇太子寳時求太子故寳,不知所在,近侍伯不花言寳蔵于上都行幄,遣人至上都索之,無所得,乃命更鑄之。六月,帝即文宗,受皇太子寳。順帝元統元年十月,上皇太后玉冊玉寳,至元元年九月,命有司造太皇太后玉冊玉寳。十月冊寳成。二年三月,造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玉冊玉寳。三年三月,以玉冊、玉寳立鴻吉哩氏巴顔呼圖克為皇后。
64
虎符,金銀符,海青符。
65
中統元年,招諭四川各處山砦歸附官吏,皆給宣命金符,以石長不為大理國總管,佩虎符,賜髙麗國王虎符。八月,授中書左丞張文謙虎符。二年正月,給李壇金銀符以賞將士。六月,以劉整行䕫府路中書省兼安撫使,佩虎符。秦蜀行省言青居山都元帥竒徹等將校有功。詔降虎符一、金符五、銀符五十七,命行省銓定職名給之。賜大理國主段實虎符,授管理崇慶府黎、雅、威、茂、卭、灌七處軍民小太尉虎符。七月,以萬嘉努為安撫髙麗軍民達嚕噶齊賜虎符。八月,給武衛軍都指揮使李伯裕海青銀符一,有奏馳驛以聞。以賈文備為開元女直碩達勒達等處宣撫使,賜虎符。九月,以海青銀符二、金符十給中書省,量軍國事情,緩急付乗驛者佩之。三年三月,賜千戸張濟氏鎮撫馬興金符。四月,賜諸王哈必濟金銀、海青符各二。五月,以右丞相和爾布哈兼中書省都斷事,賜虎符。七月,賜䕫州路行省楊大淵金符十、銀符十九,賞麾下將士,別給海青符二,事有急速,馳以上聞。九月,以馬月合乃餉軍功,賜金符。授安南國王陳光昞及達嚕噶齊納喇丹阿珠虎符。十月,授益都行中書省都督府所統州郡官金符十七、銀符十一。四年正月,給公主拜忽符印。六月,以蒙古岱為萬户,佩金符。八月,詔和木哈總管諸路驛佩金符。至元元年五月,以卭部川六畨安撫招討使都王明亞為鄰國建都所殺,勅其子伯特襲職,賜金符。三年十二月,授梁成同知開府事,佩金符。四年五月,威州山後大畨斯弄麻等十一族來附,賜以璽書、金銀符。十月,以阿努、班迪噶等為喝吾等處總管,并授璽書及金銀符、鐡旗城畨官官折蘭遣其子天郎持先受璽書及金符,乞改授新命,從之。七年正月,以孟克為安撫髙麗使,佩虎符。七月,賜諸王巴爾達噶海青金符。二十一月,以實都及史拖並為髙麗金州等處經略使,佩虎符。八年三月,勅軍官佩金銀符,勅海青符用太祖皇帝御署。五月,賜河西行省金符及銀海青符各一。九年正月,賜南平王圖嚕銀印及金銀符各五。五月,給庫庫楚海青銀符。二十一月,以功賞千戶劉深等金銀符。十一年十一月,授黃順湖北道宣慰使,佩虎符。十四年三月,命中外軍民官所佩金銀符,以色組繫於肩掖,庶無䙝瀆,具為令,以施福為千戶,佩金符。六月,命涪州安撫陽立為䕫路安撫使,子嗣榮為管軍總管,並佩虎符。七月。勅:自今非佩符使臣及軍情急速,不聴乗𫝊。九月,製鑌鉄海青。圓符。十五年正月,以千户鄭鄩有戰功,升萬户佩虎符。三月,以沿海經略副使哈喇岱為經略使兼左副都元帥,佩虎符。四月,追江南工匠官虎符。七月,詔虎符舊用輝和,爾字,今易以國字。閏十一月,羅氏鬼國主河榨、西南畨主韋昌盛並內附,詔各為其地安撫使,佩虎符。十二月,都掌蠻夷及其屬內附,以其長為安撫使,賜虎符,餘授宣勅金銀符。十六年五月,以呂虎來歸,授順慶府總管,佩虎符。七月,以百户詹福謀叛,授告者何士青把總銀符。十七年正月,以張瑄為沿海招討使,佩虎符,十戶羅璧為管軍總管,佩金符。四月,四川宣慰使伊克徳齊請賜海青符,命以二符給之。十二月,以髙麗中贊金方慶為征日本都元帥、宻直司副使,朴球、金用鼎為管髙麗國征日本軍萬戶,並賜虎符,以奉使木剌由國速荊蠻等為招討使,佩金符。十八年二月,給征日本軍海青符。十月,議封安南王,號易所賜輝和爾字虎符,以國字書之。安南國置宣慰司,以伯顔特穆爾為使,佩虎符,給隆興行省海青符,命實哩咱、雅僧格巴拉瑪哈達斡為占城郡王,賜虎符。十九年二月,授溪洞招討使郭昻等九人虎符。八月,䝉古岱征羅氏鬼國還,仍佩虎符,為管軍萬戶。二十年二月,賜俱藍國王瓦你金符。十月,詔授總管陳義萬户,佩虎符。二十一年五月,封法里剌王為郡王,佩虎符。八月,建都女子沙智治道立站有功,授虎符為萬戶,改建昌路總管,仍佩虎符。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招討使,佩三珠虎符。二十二年正月,以楊烏嚕克台為征骨嵬招討使,佩二珠虎符。五月,以實都為踢里玉招討使,佩虎符。六月,賜巴蘇呼虎符、阿里金符。十月,授楊烏嚕克台三珠虎符,為征東宣慰使都元帥。二十三年十月,以征緬功,調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額森特穆爾征緬招討使,達嚕噶齊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並虎符。十一月,以張暄、朱清並為海道運糧萬戶,仍佩虎符。二十四年九月,以助征交趾,詔海南瓊州路安撫使陳仲達佩虎符,南寜軍總管謝有奎延攔總管符庇成佩金符。二十八年三月,南丹州莫國麟入覲,授安撫使,佩三珠虎符。五月,以㕘知政事亷希恕為湖廣等處行省右丞、行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瓊州安撫使陳仲達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布延徳濟巴實、伯里副元帥王信並同知宣慰使事副元帥,並佩虎符征黎蠻。九月,以海船副萬戶楊祥為宣撫使,佩虎符,阮監兵部員外郎,呉誌斗禮部員外郎,並銀符。以特哩為禮部尚書,佩虎符,使俱藍以陜西脱西為禮部侍郎,佩金符,使於馬都。十二月,以特黙為兵部尚書,佩虎符,宻實特達實為兵部侍郎,佩金符使於羅博布爾。二十九年正月,以楊漢英為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慰使、行播州軍民宣撫使、播州等處管軍萬戶,仍佩虎符。二月,立征行左右軍都元帥府都元帥四、副都元帥二,上萬戶府達嚕噶齊四、萬戶皆四、副萬戶八、鎮府四,各佩虎符。以汪惟和為鞏昌等二十四處便宜都總帥兼鞏昌府尹,仍佩虎符。三月,以八畨羅甸宣慰使烏魯斯等並為八畨順元等處宣慰使都元帥,佩虎符,遙授安南王陳益稷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佩虎符。六月,詔以右江岑從毅子斗榮襲佩虎符,為鎮安路軍民總管、廣南西路安撫副使。七月,授阿里三珠虎符,張存一珠虎符。九月,以湖南道宣慰副使梁曽授吏部尚書,佩三珠虎符。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陳孚授禮部郎中,佩金符,同使安南。十月,授髙徳誠管領海船萬戶,佩雙珠虎符。三十年二月,以新附洞蠻吳動鼇為潭溪等處軍民官佩金符。十月,以侍衛親軍千戶張邦瑞為萬戶,佩虎符,賜星哈納塔音酋長三珠虎符。十一月,以金齒木朶甸戶口増,立下路總管府,給其為長者雙珠虎符。三十一年,時成宗已即位,四月,以金齒歸附阿嚕,為孟定路總管,佩虎符。十月,遣南巫里、速木答剌、繼沒剌矛、□陽使者各還其國,賜以二珠虎符及金銀符。元貞元年正月,以行樞宻院既罷,賜行中書省長官虎符領其事,立北庭都元帥府,以赫伯為都元帥,色埒黙為副都元帥,皆佩虎符,立察遜㙮拉都元帥府,以釁都察為都元帥,佩虎符。四月,以雅克諾木假兵部尚書,佩虎符,使馬答兒的隂。閏四月,立梭釐招討使司,以塔爾呼岱為使,佩虎符。六月,立蒙古軍都元帥府,以阿拉克特穆爾雅爾哈並為都元帥,佩虎符。十一月,賜阿嚕酋長虎符。二年十一月,賜蠻洞將領彭安國金符大徳。元年二月,賜緬國世子信合八的虎符,又賜緬王弟撒邦巴一珠虎符,酋領阿散三珠虎符,從者金符。四月,賜烏魯斯布哈圓符。七月,賜馬八兒國塔喜二珠虎符。二年五月,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以呼喇珠、耶律希周、納琳哈喇並為宣慰司都元帥,佩虎符。三年正月,賜暹畨國世子虎符。四年五月,増雲南王緬國十五驛驛給圓符四、驛券。十二、五年二月,以劉深、哈喇岱並為中書右丞,鄭祐為㕘知政事,皆佩虎符,分雲南諸路行中書省事,仍置理問等官,給圓符四驛券。二十六年七月,亦乞不薛土官三人棄家來歸,賜金銀符。十一月,授劉國傑禆將宋光金符。十一年,武宗已即位,十月,以行省平章總督軍馬,得佩虎符。
66
至大二年七月,詔改松潘疊宕威茂州安撫司,以巴爾斯徳濟為宣撫司達嚕噶,齊懋昭為副使,並佩虎符。三年九月,升平伐等處蠻夷軍民安撫司同知陳思誠為安撫使,佩金虎符。四年,時仁宗已即位,十一月,立乖西府,以土官阿馬知府事,佩金符。延祐二年十二月,賜雲南行省㕘政汪長安虎符,預軍政。
67
至治元年三月,以特克實為御史大夫,佩金符,領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十二月,以金虎符頒各行省平章事。二年五月,以拜珠領宗仁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事,佩三珠虎符。
68
泰定帝泰定元年七月,以山東鹽運司判官瑪哈穆特為吏部尚書,佩虎符,翰林修撰楊宗瑞為禮部郎中,佩金符,奉詔往安南。十二月,以岑世興、黃勝許並為懐逺大將軍,遙授沿邊溪洞軍民安撫使,佩虎符。二年七月,置車里軍民總管府,以土人寒賽為總管,佩金虎符。三年九月,置昭哀地,吾仲地哀培地路州甸有差,并降金符、銅印。
69
天厯元年十月,給淮東宣慰司銀字。圓符二年十月,以南建洞主王官知南康州事,佩金符,領軍民。至順元年六月,立行樞宻院討雲南,賜給驛璽書十五、銀字圓符五,又賜四川行省左丞孛羅金虎符。十月,賜雲南行省㕘政呼達沙三珠虎符。二年正月,遣吏部尚書徹里瓦佩虎符,禮部郎中趙期頤佩金符,以即位詔告安南國。五月,立雲南省蘆𫝊路軍民總管府,以土官為之,制授者各給金符。雲南威楚路之蒲蠻、猛吾來朝貢。詔置散府一、土官三十三所,皆賜金銀符,以巴延領之。八月,以銀符二十八賜拱衛直百户。九月,以金虎符賜中書平章政事伊拉齊。十二月,以黄金符鐫文曰「翊忠徇義迪節同勲」,賜西域親軍副都指揮使竒徹。旌,天厯初紅橋戰功也。三年五月,賜湖廣行省平章政事托音納爾金虎符。
70
元統元年十二月,以納喇尼都代其父塔齊爾為躭羅國軍民安撫使司達嚕噶齊,錫三珠虎符。二年正月,雲南土酋姚安路總管髙明來獻方物,錫符印遣之。五月,詔文濟王曼濟鎮大名,雲南王阿嚕鎮雲南,給銀字圓牌。至元元年十一月,賜知樞宻院事徹爾特穆爾三珠虎符。二年七月,命宗王布哷齊駙馬伊嚕布哈特古斯嘉琿、鎮色徹肯吉魯爾之地,各賜銀牌遣之。三年五月,給平伐都雲、定雲二處安撫司達嚕噶齊溫都爾等虎符。五年十月,詔命巴延為大丞相,賜七寳玉書龍虎金符。至正元年三月,以行省平章政事雅克特穆爾就佩虎符提調屯田。二年十二月,賜雲南行省㕘知政事布拉三珠虎符。六年七月,招降死可伐散毛洞蠻覃全在,以為散毛誓厓等處軍民宣撫使,置官屬,給宣勅虎符。八年正月,詔給銅虎符,以宮尉鄂勒哲布哈桂齊衛副指揮夀山監湖廣軍。十二年閏三月,命典瑞院給淮南行省銀字圓牌三面、驛券五十道。十三年六月,給舒爾哈等三人銀牌一面管領沃濟野人。又詔皇太子位下儀衛司指揮給二珠金牌,副指揮給一珠金牌。十四年十二月,命哈瑪爾提調,經正監、都水監、㑹同館、知經筵事,就帶元降虎符。十五年二月,詔富民願出丁壯義兵者為萬戶、千戶、百戶有差,仍降宣勅牌面。十月,命兵、工二部尚書實巴爾玉、安童以金銀牌一百六十五面給淮東宣慰使司等處義兵官員。十一月,以台哈布哈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給以功賞,宣勅金銀牌面。二十三年九月,賜𤓰哇國主三珠虎符諸王及百官印。
71
中統元年六月,髙麗國王王倎遣子永安公禧、判司宰事韓即來賀即位,以國王封冊、王印及虎符賜之。十二月,以梵僧帕克斯巴為帝師,授以玉印。三年正月,賜廣寜王𤓰都駝紐金鍍銀印及諸王哈必濟行軍印。四年正月,給公主布呼符印。至元元年七月,給諸王伊蘇布哈印,賜諸王玉隆哈實印。二年二月,賜親王烏嚕克岱河間王印。三年六月,封皇子諾木歡為北平王,以印給之。十二月,給諸王哈必濟行軍印。四年八月,封皇子和哥齊為雲南王,賜駝紐金鍍銀印。十月,賜駙馬布哈銀印。五年六月,封諸王錫里濟為河平王,賜駝紐金印。六年十月,賜諸王鄂囉齊駝紐金鍍銀印。七年七月,賜諸王巴爾達噶印。九年正月,賜南平王圗嚕銀印。十三年三月,賜郡王𤓰都銀印。四月,賜諸王圗嚕金印。七月,賜諸王博囉印。十四年二月,改安西王傅銅印為銀印。十五年七月,改鑄髙麗王王愖駙馬印。十七年五月,賜諸王伯竒特穆爾銀印,又賜國師掌教所印。十月,賜雲南王和哥齊印。十九年二月,勅改給駙馬昌吉印。七月,賜髙麗王睶金印。二十年正月,賜諸王徹里爾印。二月,降太醫院為尚醫監,改給銅印。三月,給王傅烏尼庫特齊印。二十一年五月,賜安北王螭紐金印。六月,詔封皇子托歡為鎮南王,賜塗金銀印。七月,賜皇子北安王印。二十二年正月,封駙馬索隆噶為寜昌郡王,賜龜紐銀印。十月,賜托里齊、安塔、哈吉魯爾阿薩爾等印。十一月,賜皇子阿雅噶齊銀印。二十四年十月,僧格言:諸王星納噶爾印文曰:「皇姪貴宗之寳寳,非人臣所宜有,宜因其分地改為濟南王印」。從之。十一月,僧格言:「皇子孟克封為安西王,置王相府,後封秦王綰二金印。今嗣王阿南達仍襲安西王,印弟阿爾坦布哈別用秦王印,其下復以王𫝊印行,一藩而二王,恐於制非宜」。詔阿南達嗣為安西王,仍置王傅而上秦王印。二十五年二月,賜雲南王塗金駝紐印。十一月,改釋教總制院為宣政院,印用三臺。二十七年正月,賜鎮逺王雅克都呼靖逺王哈坦塗金銀印各一。十月,封皇孫噶瑪拉為梁王,賜金印。二十八年正月,給諸王阿雅噶齊印。二月,封諸王特穆爾布哈為肅逺王,賜之印。五月,授髙麗王世子謜特進上柱國,賜銀印。七月,賜師壁洞安撫司、師壁鎮撫所師羅千戶所印。二十九年十二月,中書省言:「里孫晉王噶瑪拉昔鎮雲南,給梁王印,今進封晉王,請給晉王印。二十年二月,髙麗國王請升其僉議府為僉議司,降二品印。從之。七月,詔皇曽孫松山出鎮雲南,以皇孫、梁王印賜之。八月,給安西王府斷事官印。三十一年,時成宗已即位。六月,封駙馬竒爾濟蘇為唐王,給金印。元貞元年正月,封皇姑囊嘉特章公主為魯國大長公主,駙馬曼濟台為濟寜王,賜金印。十二月,又賜帝師雙龍紐、玉印。二年七月,賜諸王鄂勒哲印。大徳元年二月,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王,賜銀印。三月,封諸王特穆爾布哈為鎮西武靖王,賜駝紐印。三年正月,賜永和爾為定逺王,賜金印。十二月,賜諸王烏呼納銀印。四年正月,賜諸王達實特穆爾金印。二月,賜諸王額黙根金印。六月,詔立緬國王子窟麻剌哥撒八為緬國王,賜銀印,以伊徹察喇為太師,鄂勒哲為太傅,皆賜之印。五年正月,以兩淮鹽法澀滯,命轉運司官兩員分司上江,仍頒印。七年三月,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道郝天挺等並給二品銀印。十一月,併海道運糧萬户府為海道都漕運萬戶府,給印二。八年十二月,封諸王徹伯爾為威武西寜王,賜金印。九年二月,封諸王鄂勒哲為衛安王,定逺王永和爾為威定王,並賜金印。十年二月,封博囉為鎮寜王,賜金印。五月,封駙馬圖卜特穆爾為濮陽王,賜金印。十一年,時武宗已即位,六月,詔立母弟阿裕爾巴里巴特力喇為皇太子,受金寳封寜逺王,庫庫楚為寜王,賜金印。十一月,封諸王雅克都呼為楚王,賜金印。至大元年六月,立仁宗為太子,受金寳,遣使四方旁求經籍,以玊刻印章,命近侍掌之。封永和爾為定王,駙馬附克寔為昌王,並賜金印。九月,諸王圗們進所藏太宗玊璽,封圗們為陽翟王,賜金印。十一月,賜諸王訥黙古哩金印。十二月,封呼嚕蘇為隴王,賜金印。二年二月,鑄金印,賜句容郡王綽和爾。三月,賜雲南王羅丹金印。四月,以建新寺置提調監,造三品銀印。十二月,封西僧迷不韻子為寜國公,賜金印。三年十月,封僧額琳沁䇿喇實為文國公,賜金印。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封知樞宻院事特穆爾布哈為宣寜王,賜銀印,改封親王徳勒格爾布哈為湘寜王,賜金印。六月,封伊蘇丹為懐仁郡王,賜銀印。閏七月,以西僧藏布班巴爾為國師,賜玉印。十二月,賜濟王圖烈納印」。
72
皇慶元年正月,制諸王設王傅六人銀印。四月,封鄄國大長公主蒙克台為太長公主,賜金印。二年九月,封托歡為安定王,賜金印。三年正月,特授實保齊巴勒噶遜達嚕噶齊托歡金紫光祿大夫、尉,仍給印。七月,封伊嚕音特穆爾為保恩王,賜金印。四年二月,升蒙古國子監秩,賜銀印。五月,加封太長公主蒙克台為皇姑太長公主,給金印。五年二月,封諸王鴻和特穆爾為嘉王,圖們特穆爾為武平王,並賜印。三月,賜寜海王巴圖爾金印,増給兩淮運司分司印一。七月,調軍五千烏蒙等處屯田,置總管萬戶府,給銀印。十一月,増置大都南、北兩兵馬司指揮使,色目、漢人各二人,給分司印一。六年正月,特授同知徽政院事醜驢達爾罕金紫光祿大夫、太尉,給銀印。三月,封諸王伊嚕特穆爾為恩王,給印。六月,升大乾元等提㸃所為總管府,給銀印。十月,増河東、陕西鹽運司判官一人,給分司印。二十一月,増京畿漕運司同知、副使各一人,給分司印。
73
至治元年四月,給諾木達實王府銀印,庫春和塔拉黙色王府銅印。十二月,封索諾木藏布為白蘭王,賜金印。二年三月,給行通政院印,賜諸王鄂羅木烏遜銀印。十二月,定托克托和斯入流官選,給印與俸,封齊齊克圗為武寜王,授金印。三年七月,封諸王呼圗克特穆爾為威逺王,授金印。十二月,時泰定帝已即位,授諸王色徹肯,以其父故金印給諸王巴拉實哩印。泰定元年正月,賜諸王太平呼喇台、巴克寔特穆爾等金印,賜司徒道住印。四月,封巴拉實哩繼母滿達勒為皇妹昌國大長公主,給銀印。九月,封伊蘇額布根為荊王,賜金印。十月,徙封雲南王旺沁為梁王,以其子特穆爾襲雲南王,封親王圗卜特穆爾為懐王,並賜金印,以出班為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給銀印。二年九月,復尚乗寺、光祿寺,給銀印。三年五月,給夀寜公主印。七月,封阿都齊為晉寜王,以伊嚕特穆爾嗣齊王,並給金印。九月,以大車里昭哀地孟隆甸土官吾仲地、威楚路秃剌、寨長哀培地各置路州甸有差,並降金符、銅印。四年四月,以西僧恭噶伊寔巴鐘喇寔嘉勒燦巴勒藏布為帝師,賜玉印。天厯元年八月,鑄樞宻分院印。十月,賜雅克特穆爾太平王黄金印。十一月,給殿中侍御史及冀寜路印。二年正月,賜豫王黃金印。八月,封雅爾鼐寔哩為遼王,以故遼王托克托印賜之。十一月,西夏僧總統封國公瓊布卒,其弟嘉勒燦藏布襲職,仍以璽書印章與之,以諸王喇特納寔哩翊戴有勞,以其父越王圖喇印與之,復給元江路軍民總管府印。十二月,給豳王和塔拉黙色王傅印。至順元年五月,遣豫王喇特納寔哩鎮西畨,授以金印,賜諸王托歡金印,大司徒布呼齊銀印。七月,封諸王阿固察為廣寜王,授以金印,以庫春貝大司徒印授薩里。閏七月,封諸王瑪展為永寜王,授金印,鑄黃金神仙符,命印賜掌全真教道士苖道一,授額琳特穆爾大司徒印,甘肅平章政事奈曼台封宣寜郡王,授以金印,駙馬錦濟勒封鄆國公,授以銀印。九月,授布哷齊及伊嚕特穆爾大司徒印。二年三月,以西僧蘇尼徳巴迪爾班迪為三藏國師,賜金印,命宣靖王邁努置王傅等官,立宮相都總管府,給銀印。四月,改宣忠扈衛親軍都萬戸府為宣忠烏羅斯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賜銀印。五月,改阿蘇萬户府為宣毅萬户府,賜銀印,加額爾吉訥大尉,賜銀印。七月,封巴延為浚寜王,賜金印。八月,封托琳和塔拉為靖恭王,寔喇卜多爾濟為懿徳王,並給以塗金銀印。十一月,封諸王沃濟為保寜王,賜印,以其先所受印賜諸王呼圖克特穆爾之子唐古台,詔給伊喇肆努分行省印。三年正月,命髙麗國王王燾仍為國王,賜金印。三月,詔西寜王色埒黙如、安定王多爾濟巴勒例,置王傅官四人,鑄印給之。五月,復以司徒印給萬安寺僧嚴吉祥。
74
元統元年十一月,封巴延為秦王,賜金印。二年二月,封額爾勒額布根為昌寜王,賜金印。至元元年十二月,詔宗室托克托穆爾襲封荊王,賜金印。三年七月,賜衮布巴勒西平王印。十二月,徴西域僧結喇嘛至京師,號灌頂法師,賜玉印。至正元年三月,給還特穆爾布哈宣讓王印。七年十月,詔左右丞相、平章、樞宻、知院、御史大夫,得賜玉押字印。十一年五月,命同知樞宻院事圗沁以兵討劉福,通授以分樞宻院印。十二年五月,命龍虎山張嗣徳為三十九代天師,給印。十三年正月,命烏蘭哈達、烏克遜、良禎兼大司農卿,給分司農司印。四月,命南北兵馬司各分官一人,就領通州、漷州、直沽等處巡捕官兵,給分司印。六月,三皇子阿裕寔哩達喇為皇太子,授以金寳。十二月,西安王喇特納寔哩為豫王,弟達爾瑪討賊有功,以西安王印與之。十四年十一月,賜諸王諾木達寔金鍍紐印。十五年十二月,給湖廣行省分省印。十六年二月,命滿滿為靖安王,賜金印。二十七年八月,特穆爾布哈進封淮王,賜金印。
75
《輟耕錄》曰:蒙古、色目人之為官者,或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輔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㫖則用玉圖書押字,非特賜不敢用。按周廣順二年,平章李榖以病臂辭位,詔令刻名印用。据此,則押字用印之始也。
76
草木子曰:「元朝一品衙門用三臺金印,二品、三品用兩臺銀印,其餘大小衙門印,雖大小不同,皆用銅,其印文皆用巴特瑪,帝師所制蒙古字書,惟「宣命之寳」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異也。
77
明太祖洪武元年,製寳璽。
78
明初,寳璽十七、詳見於後。先是,欲制寳璽,有賈胡浮海獻美玉,曰:「此出于闐,祖父相𫝊,當為帝王寳璽」。乃命製為寳,不知十七寳中」,此玉製何寳也。
79
二年,製功臣鐵券。
80
帝欲封功臣,議為鐵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錢允一有家藏,呉越王鏐唐賜鐡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損益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公、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侯、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徳興、華雲龍、顧時、耿炳文、陳徳、郭子興、王志、鄭遇春、費聚、呉良、呉揁、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髙、楊璟、康鐸、朱亮祖、傅友徳、胡美、韓政、黃彬、曺良臣、梅思祖、陸聚二十五年,改製鐡券賜公傅友徳、侯、王弼、耿炳文、郭英及故公、徐達、李文忠、侯呉傑、沐英凡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81
十五年,製符節。 二十三年,以各道印篆相類,命改鑄。初,帝重御史之職,分河南等十三道,毎道鑄二印,文曰「繩愆糾謬」,守院御史掌其一,其一藏內府,有事則受以出復命則納之。至是,從都御史袁泰言,乃有是命。
82
二十六年,定符牌之制。
83
凡公差以軍情重務及奉㫖差遣給驛者,兵部既給勘合,即赴內府闗領符騐,給驛而去,事竣則繳。其制詳於後。
84
恵帝建文三年正月朔,凝命神寳成。按寳之縁起及制度尺寸,俱詳玉石之異門。
85
宣宗宣徳元年,製金寳,賜貴妃孫氏。
86
帝以貴妃有容徳,特請於皇太后,製金寳賜之,未幾,即誕皇嗣。自是貴妃授寳,遂為故事。
87
孝宗𢎞治十三年六月,陕西獻玉璽,卻之。鄠縣民毛志學於泥河濱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色白,微青螭紐。巡撫熊翀以為秦璽復出,遣人獻之,以禮部尚書傅瀚言卻而不用。傅瀚言:「自有秦璽以來,歴代得喪真偽之跡,具載史籍。今所進篆文,與《輟耕録》等書,摹載魚鳥篆文不同。其螭紐又與史𫝊所紀文盤五龍螭缺一角,旁刻魏録者不類。葢秦璽亡已久,今所進與宋元所得,疑皆後世摹秦璽而刻之者。竊惟璽之用,以職文書防詐偽,非以為寳玩也。自秦始皇得藍田玉以為璽,漢以後𫝊用之,自是巧争,力取以為得,此乃足以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徳,不以璽也。故求之不得,則偽造以欺人,得之則君臣色喜,以誇示於天下,是皆貽笑千載。我髙皇帝自制一代之璽,文各有義,随事而施,真足以為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萬世,何藉此璽哉?」帝從其言,故却而不用焉。武宗正徳十六年,命非朝㕘官不得給牙牌,時禮科邢寰言,牙牌惟常朝,職官得懸。比來權姦侵柄,𫝊㫖升官者輙佩牙牌,宜清核以重名器,乃命文職不朝㕘者,勿濫給武官進御侍班佩刀、執金爐者給與。
88
世宗嘉靖十八年,新製御寳。
89
凡七寳詳見於後,與國初寳璽,共為御寳二十四,尚寳司官掌之。
90
三十七年,定符牌之制。
91
南京、鳯陽守備內外官并各處鎮守總兵、巡撫,及各守一方,不受鎮守節制,內外守備,並領符騐奏事,凡監鎗,整飭兵備,并一城一堡守備官,不許闗領符騐。神宗萬厯六年三月,少師張居正乞歸塟父範銀為印以賜之。張居正傳。
92
命撫按諸臣先期馳賜璽書,敦諭塟畢,即上道範帝賚忠良銀印以賜,如楊士竒、張孚敬例得宻封言事皇帝玊圭。
93
圭長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以象四鎮之山葢周鎮圭之制,異於大圭,不瑑者也,以黃綺約其下,別以囊韜之。金龍文。成祖永樂三年,定服衮冕,時用之,又定服皮弁,時玉圭長如冕,服之圭有脊。嘉靖八年,定服武弁時,玉圭視鎮圭差小,剡上方下,有篆文曰「討罪安民皇帝寳璽」。
94
明初凡十七,其大者曰「皇帝奉天之寳」唐宋𫝊「寳」,惟祀天地用之,曰「皇帝之寳」凡詔若赦用之,曰「皇帝行寳」立封及賜勞用之,曰「皇帝信寳」親王、文臣用兵用之,曰:「天子之寳祀山川鬼神用之,曰:「天子行寳」封外國及賜勞用之曰:「天子信寳」詔外夷調兵用之曰:「制誥之寳」,賜詔命用之,亦曰「誥命之寳。曰:「勅命之寳」,賜勅用之曰:「廣運之寳」,奬諭臣工用之曰:「皇帝尊親之寳」冊,上尊號用之曰:「皇帝親親之寳」,勅諭親王用之曰:「敬天勤民之寳,勅諭來朝官用之有御前之寳以進御座用之又有表章、經史之寳及欽文之璽,丹符出騐四方嘉靖時新製七寳,曰「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寳,大明受命之寳,巡狩天下之寳垂訓之寳」、「命徳之寳」,「討罪安民之寳勅:正萬民之寳」,與國初寳璽,共為御寳皇后玉穀圭。
95
圭長七寸,剡其上,瑑穀文,黄綺約其下,韜以黄囊金龍文服禮服時用之。皇妃次玉圭,瑑穀文,以配鞠衣,皇太子玉圭。
96
圭長九寸五分,以錦約其下,并韜服衮冕,時用之,皮弁同。皇太子妃玉圭同皇妃。
97
親王玉圭。
98
圭長九寸二分五釐服兖冕時用之妃及公主皆不用圭。親王世子圭。
99
圭長九寸服兖冕時用之皮弁同。郡王圭同親王世子。
100
郡王以下俱不得用圭」。
101
皇后冊寳。
102
金冊二片依周尺長一尺二寸,廣五寸,厚二分五釐字,依數分行,鐫以真書,上下有孔,聨以紅縧,開閤如書帙,籍以紅錦褥,冊盝用木,飾以渾金,瀝粉蟠龍,紅紵絲襯裹,內以紅羅銷金小袱裹冊,外以紅羅銷金夾袱包之,五色小縧縈於外,寳用金龜紐,篆文曰「皇后之寳」依周尺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寳池用金濶取容寳箧二副,一置寳一,置寳池,毎服三重,外箧用木,飾以渾金瀝粉蟠龍,紅紵絲襯裹,中箧用金鈒蟠龍。內小箧飾如外箧,內置寳座,四角雕蟠龍,飾以渾金座,上用錦褥,以銷金紅羅小夾袱裹寳,其箧外各用紅羅銷金大夾袱覆之。臨冊之日,冊寳俱置紅髹。輿案案頂有紅羅瀝水,用擔床舉之,皇貴妃而下有冊,無寳而有印。
103
妃冊用鍍金銀冊二片廣長,與后冊同,冊盝飾以渾金,瀝粉蟠鳯,其印用金龜紐尺寸與諸王寳同,文曰「皇妃之印」篋,飾以蟠鳯。宣徳元年,授貴妃金寳。嘉靖十年,立九嬪冊用銀,殺皇妃五分之一,以金飾之。
104
皇太子冊寳。
105
冊用金二片,其制及盝箧之飾與皇后冊同,寳用金龜紐篆,書「皇太子寳」,其制及池箧之飾與后寳同皇子妃冊寳。
106
冊用金兩葉重百兩,毎葉髙一尺二寸,廣五寸,籍冊以錦聨,冊以紅絲縧,墊冊以錦褥,裹冊以紅羅銷金袱其盝飾以渾金瀝粉雲鳯,內有花銀釘鉸,嵌金絲鐵筦籥,外以紅羅,銷金袱覆之。其金寳之制未詳。洪武二十八年更定,止授金冊,不用寳。
107
親王冊寳。
108
冊制用金,與皇太子同,其寳用金龜紐,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文曰「某王之寳」。池箧之飾,與皇太子寳同。寳盝之飾則雕蟠螭,親王妃冊印。
109
其金冊髙視太子妃冊減一寸餘制悉同,冊文視親王,其金印之制未詳。洪武二十八年更定,止授金冊公主冊印。
110
銀冊二片,鐫字鍍金,籍以紅錦褥,冊盝飾以渾金,瀝粉蟠螭。其印同。宋制,用金龜紐,文曰「某國公主之印」。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印池用金,廣取容印,外箧用木,飾以渾金瀝粉盤鳯,中箧用金鈒蟠鳯,內小箧飾如外箧,親王世子金冊金寳。
111
承襲止授金冊,傳用金寳。
112
世子妃金冊。
113
洪武二十三年鑄世子妃印,制視王妃金印,龜紐,篆文曰「某世子妃印」。
114
郡王,鍍金銀冊印。
115
冊文視世子。
116
郡王妃冊
117
止有鍍金銀冊,無印。
118
功臣鐵券。
119
制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一髙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髙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髙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髙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髙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髙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髙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厯、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
120
百官印信。
121
洪武初,鑄印局,鑄中外諸司印信。正一品,銀印三臺方三寸四分,厚一寸。六部、都察院並在外各都司,俱正二品,銀印二臺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其餘正二品,從二品官,銀印二臺方三寸一分,厚七分。惟衍聖公以正二品。三臺銀印則景帝景泰三年賜也。順天、應天二府俱正三品銀印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其餘正三品,從三品官,俱銅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太僕、光祿寺並在外鹽運司,俱從三品銅印方減一分,厚減五釐。正四品,從四品,俱銅印方二寸五分,厚五分。正五品、從五品,俱銅印方二寸四分,厚四分五釐。在外各州,從五品銅印方減一分,厚減五釐。正六品、從六品,俱銅印方二寸二分,厚三分五釐。正七品、從七品,俱銅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正從八品,俱銅印方二寸,厚二分五釐。正從九品,俱銅印方一寸九分,厚二分二釐,未入流者,銅條記濶一寸三分,長二寸五分,厚二分一釐。以上俱直紐九叠篆文。初雜職亦方印,至洪武十三年,始改條記。
122
凡百官印信,惟文淵閣銀印直紐方一寸七分,厚六分,玉箸篆文,誠重之也。武臣受重寄者,征西、鎮朔、平蠻諸將軍,銀印虎紐,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栁葉篆文。洪武中,嘗用上公,佩將軍印,後以公、侯、伯及都督充總兵官,名曰掛印將軍。有事征伐,則命總兵佩印以往,旋師則上所佩印於朝,此外惟漕運總督印同將軍,其在外鎮守總兵㕘將掛印,則仁宗洪熙元年始也。有文臣掛將軍印者,王驥以兵部尚書征湖貴苖掛征蠻將軍印,王越以左都御史守大同,掛征西將軍印,其他文臣大臣有領勅而權重者,或給以銅。闗防直紐廣一寸九分五釐,長二寸九分,厚三分九疊篆文,雖宰相行邊,與部曺無異,惟正徳時張永征安化王用金鑄,嘉靖中顧鼎臣居守,用牙鏤闗防,皆特賜也。河南十三道,毎道二印已見前。洪武二十三年,以各道印篆相類,乃命改製某道監察御史,其奉差者,則曰巡按某處監察御史,銅印,直紐有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疊篆文,賜印。
123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賜印記等事,如太祖賜懿文太子白玉印,方一寸二分,文曰大本堂記,中宮皇后白玉印,方亦如之,文曰厚載之。記成祖賜仁宗玉押,曰:人主中正。仁宗即位時,宣宗方為皇太孫,復舉以授之,命印職章奏,又賜蹇義、夏元吉、楊士竒、黃淮、楊榮、金幼孜,印曰繩愆糾繆,而義有蹇忠貞士,竒有楊貞一之印,宣宗賜義曰忠厚寛𢎞,原吉曰含𢎞貞靜,士竒曰清方貞,一榮曰方直、剛正,胡濙曰清和恭靖。又文恭世家吳中,曰和敏詳達景泰,帝賜少傅胡濙曰:忠正惟篤少保王文曰忠誠匪懈,衍聖公孔𢎞緒曰謹禮崇徳,世宗賜楊一清文,曰耆徳忠正,又繩愆糾違,賜張孚敬曰忠良貞,一又繩愆弼違。又別記永嘉張茂恭桂蕚曰,忠誠靜慎又繩愆,匡違李時,曰忠敏安慎,方獻夫曰忠誠直諒,費宏曰舊輔元臣,夏言曰學博才優。顧鼎臣曰:經緯首選,翟鑾曰清謹學士,又繩愆輔徳,又顧鼎臣居守時,賜牙刻闗防,皆特思也,又有方士權璫等,皆邀賜印,以事無足採,故従刪略,明初賜髙麗金印龜紐方三寸,文曰「髙麗國王之印」,賜安南鍍金銀印,駝紐方三寸,文曰「安南國王之印」,賜占城鍍金銀印,駝紐方三寸,文曰「占城國王之印」,賜吐蕃金印駝紐方五寸,文曰「白蘭王印符牌。
124
凡宣召親王,必遣官齎金符以往,親王之藩及鎮守、巡撫諸官奏請符驗,俱從兵部奏行,尚寳司領之。符驗之制,上織船馬之狀,起馬者用馬字號,起船者水字號,起雙馬者達字號,起單馬者通字號,起站船者信字號
125
洪武四年,始製用寳金牌,凡軍機文書,自都督府、中書省長官而外,不許擅奏,有詔調軍,中書省同都督府覆奏,乃出各所藏金牌,入請用寳,又造軍中調發符牌用鐵長五寸,濶半之,上鈒二飛龍,下鈒二麒麟,首為圓竅,貫以紅絲縧。嘗遣官齎金牌、信符詣西畨,以茶易馬,其牌四十一,上號藏內府,下號降,各畨篆文曰「皇帝聖㫖,左曰「合當差發」,右曰「不信者斬。二十二年,又頒西畨金牌信符,其後畨官欵塞,皆齎原降牌符而至。永樂二年,製信符金字紅牌,給雲南諸蠻,凡厯代改元,則所頒外國信符金牌,必更鑄新年號給之,此信符之達於四裔者也。其武臣懸帶金牌,則洪武四年所造濶二寸,長一尺上鈒雙龍,下鈒二伏虎,牌首尾為圓竅,貫以紅絲縧,指揮佩金牌,雙雲龍雙虎符,千户佩鍍金銀牌,獨雲龍,獨虎符,百戶素雲銀牌符,太祖親為文鈒之曰:上天祐民,朕乃率撫威加華,夏實慿虎,臣賜爾金符,永𫝊後,嗣天子祀郊廟,若視學耤田,勲衛扈從及公侯駙馬、五府都督日直錦衣衛當直及都督率諸衛千百户,夜廵內皇城金吾諸衛各輪官隨朝廵綽,俱給金牌,有龍者、虎者、麒麟者、獅者、雲者,以官為差,其扈駕金字銀牌,則洪武六年所造,尋改為守衛金牌,以銅為之,塗以金髙一尺濶三寸。分字號凡五:仁字號,上級,獨龍蟠雲花,公、侯、伯都督佩之,義字號鈒伏虎蟠雲花指揮佩之。禮字號鈒獬豸蟠雲花,千戶、衛鎮撫佩之。智字號,鈒獅子蟠雲花,百戶所鎮撫佩之。信字號鈒蟠雲花,將軍佩之牌,下鑄「守衛二篆字,背鑄凡守衛官軍懸帶此牌等二十四字,牌首竅貫青絲,鎮撫及將軍隨駕直宿衛者佩之,下直則納之。凡夜,廵官於尚寳司領令牌,禁城各門,金吾等衛指揮千戶,分領申字號牌。午門自一至四,長安左右門、東華門自五至八西華門,自九至十二元,武門自十三至十六。五城兵馬指揮,亦日領令牌。東西南北中城分領木金火水土五字號留守五衛、廵城官並金吾等衛守衛官,俱領銅符,留守衛指揮所領承字及東西北字號牌,俱左半字陽文,左比金吾等衛端門、承天門、東西北安門指揮千戸所領承字及東西北字號俱右半字,隂文右比銅符字號,比對相同,方許巡行內官、內使之出,亦須守門官比對銅符而後行。皇城九門、守衛軍與圍子手,各領勇字號、銅牌、錦衣,校尉上直及光祿寺吏典、廚役,遇大祀,俱佩雙魚銅牌。永樂六年,駕幸北京,扈從官俱帶牙牌,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各鑄印信,通政司、鴻臚寺各鑄闗防,謂之行在衙門印信闗防,其後命內府印綬監収貯。嘉靖十八年南巡,禮部領出以給扈從者焉。
126
凡郊廟諸祭陪祀,供事官及執事者入壇俱領牙牌,洪武八年始也。圓花牌,陪祀官領之。長花牌,供事官領之。長素牌,執事人領之,又謂之祀牌。凡駕詣諸陵寢,扈從官俱於尚寳司領小牙牌。嘉靖九年,皇后行親蠶禮,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命婦及使人,俱於尚寳司領牙牌,有雲花圜牌、鳥形長牌之異。凡文武朝㕘官,錦衣衛當駕官,亦領牙牌,以防姦偽,洪武十一年始也。其制以象牙為之,刻官職於上,不佩則門者卻之,私相借者論如律牙牌字號公、侯、伯以勲字,駙馬都尉以親字,文官以文字,武官以武字,教坊官以樂字入內官以官字,已上互見《職官門》。嘉靖二十八年,內府供事、匠作、武職官皆帶朝㕘牙牌,嘗奉㫖革奪,旋復給之。給事中陳邦修以為言,禮部覆奏:「㑹典所載,文武官出入禁門,帶牙牌,有執事供事朝㕘之,別執事、供事者,皆届期而領,如期而繳,惟朝㕘牙牌,得朝夕懸之,非徒為闗防之具,亦以示等威之辨也。虛銜帶俸供事執事者,不宜槩領,第出入禁闥,若一切革奪,何由譏察?尚寳司所貯舊牌數百上,有入內府字號,請以給之,至於衛所武官掌印、僉書、侍衛之外,非屬朝㕘供役者,盡革奪之。其納粟、填註冒賜牙牌及罷退閒住官,舊所闗領不繳者,俱逮問報,可使節。
127
初製黃色三詹寳,葢長二尺,黃紗袋籠之。又製丹漆架一,以節置其上,使者受命,則載以行,使歸,則持之以復命。洪武二十三年,詔考定使節之製,禮部奏:「漢光武時,以竹為節,柄長八尺,其毛三重,而黃公紹《韻㑹》註:漢節柄長三尺,毛三重,以旄牛為之。詔從三尺之制。
128
定續文獻通考卷九十五
URN: ctp:ws81810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