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詩考

《詩考》[View] [Edit] [History]

1
提要
2
《詩考》一卷,宋王應麟撰。應麟有《周易鄭康成注》,已著錄。此編則考三家之《詩》說者也。《隋書·經籍志》云:「《齊詩》魏代已亡,《魯詩》亡於西晉。《韓詩》雖存,無傳之者。」今三家《詩》惟《韓詩外傳》僅存,所謂《韓故》、《韓內傳》、《韓說》者亦並佚矣。應麟檢諸書所引,集以成帙,以存三家逸文。又旁搜廣討,曰《詩異字異義》,曰《逸詩》,以附綴其後。每條各著其所出。所引《韓詩》較夥,齊、魯二家僅寥寥數條。蓋《韓詩》最後亡,唐以來註書之家引其說者多也。卷末別為《補遺》,以掇拾所闕。其搜輯頗為勤摯。明董斯張嘗摘其遺漏十九條。其中《子華子》「清風婉兮」一條,本北宋偽書,不得謂之疏略。近時會稽範家相,因應麟之書,撰《三家詩拾遺》十卷。其所條錄,又多斯張之所未搜。並摘應麟所錄《逸詩》,如《楚辭》之《駕辨》、夏侯玄《辨樂論》之《網罟》、《豐年》,《穆天子傳》之《黃竹》,《呂氏春秋》之《燕燕》、《破斧》、葛天《八闋》,《尚書大傳》之《晳陽》、《南陽》、《初慮》、《朱于》、《苓落》、《歸來》、《縵縵》,皆子書雜說,且不當錄及殷以前所言。亦不為無理。然古書散佚,搜採為難,後人踵事增修,較創始易於為力。篳路襤縷,終當以應麟為首庸也。
3
自序
4
漢言《詩》者四家,師異指殊。賈逵撰《齊魯韓與毛氏異同》,梁崔靈恩采三家本為《集注》,今惟《毛傳鄭箋》孤行。《韓》僅存《外傳》,而《魯》、《齊詩》亡久矣。諸儒說詩,壹以毛、鄭為宗,未有參考三家者。獨朱文公《集傳》閎意眇指,卓然千載之上。言《關雎》則取匡衡;《柏舟》婦人之詩,則取劉向;笙詩有聲無辭,則取《儀禮》;「上天甚神」,則取《戰國策》;「何以恤我」,則取《左氏傳》;《抑》,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則取《國語》;「陟降庭止」,則取《漢書注》;《賓之初筵》飲酒悔過,則取《韓詩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彼岨者岐」,皆從《韓詩》;「禹敷下土方」,又證諸《楚辭》。一洗末師專己守殘之陋,學者諷詠涵濡而自得之,躍如也。文公語門人:「《文選注》多《韓詩章句》,嘗欲寫出。」應麟竊觀傳記所述三家緒言,尚多有之。罔羅遺軼,傅以《說文》、《爾雅》諸書,稡為一編,以扶微學,廣異義,亦文公之意云爾。讀《集傳》者,或有考於斯。王應麟伯厚甫自序。
5
韓詩
6
燕韓嬰作《內外傳》數萬言,頗與齊、魯間殊,然歸一也。《漢·藝文志》:《韓故》三十六卷、《內傳》四卷、《外傳》六卷、《說》四十一卷。《隋·經籍志》:《韓詩》二十二卷,薛氏章句。後漢薛漢世習《韓詩》,父子以章句著名。《韓詩翼要》十卷,漢侯苞撰。梁有《韓詩譜》二卷。《唐·藝文志》:《韓詩》,卜商序,韓嬰注,二十二卷,又《外傳》十卷。《隋志》:《韓詩》存,無傳者。《崇文總目》:韓嬰之書,至唐猶在,今存《外傳》十篇,非嬰傳《詩》之詳者,遺說時見於他書,與《毛說》絕異。《正義》云:齊、韓之徒,以《詩經》為章句,與毛異耳,非有壁中舊本可據。晁說之曰:說《韓詩》者,謂其序子夏所作。晁公武曰:《外傳》雖非其解經之深者,然文辭清婉,有先秦風。
7
關雎 詩人言雎鳩貞潔慎匹,以聲相求,隱蔽乎無人之處。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宮,后妃御見有度,應門擊柝,鼓人上堂,退反燕處,體安志明。今時大人內傾于色,賢人見其萌,故詠關雎,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薛君章句》。《後漢書》:明帝詔:應門失守,關雎刺世。《注》。又《馮衍傳》注:《薛夫子章句》曰云云,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蔽隱無人之處,故人君動靜退朝云云。妃后御見,去留有度云。大人見其萌。窈窕,貞專貌。淑女奉順坤德,成其紀綱。《文選注》:晁說之論云:齊、魯、韓以《關雎》、《葛覃》、《卷耳》、《鵲巢》、《采蘩》、《采蘋》、《騶虞》、《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皆為文王詩。
8
葛覃 萋萋,盛也。《文選注》。刈,取也。濩,瀹也。《釋文》。
9
卷耳 頃筐,欹筐也。罍,天子以玉飾,諸侯、大夫皆以黃金飾,士以梓。《釋文》。金罍,大夫器也。天子以玉,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一升曰「爵」,爵,盡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飲當寡少。三升曰「觶」,觶,適也,飲當自適也。四升曰「角」,角,觸也,不能自適,觸罪過也。五升曰「散」,散,訕也,飲不自節,為人所謗訕也。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觥亦五升,所以罰不敬。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君子有過,廓然著明,非所以餉,不得名觴。《韓詩說正義》,又《儀禮疏》。觥容五升。《釋文》。云辭也。《文選注》。
10
樛木 《釋文》。《正義》云:毛氏字與三家異者,動以百數。
11
兔罝 施于中馗。馗中九交之道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12
芣苢 傷夫有惡疾也。《文選注》。晁說之論《韓詩序》:傷夫也。直曰車前,瞿曰芣苢。《釋文》。芣苢,木名,實似李。《說文》通《釋》。芣苢,澤寫也。芣苢,臭惡之菜,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人道不通,求己不得,發憤而作。以事興芣苢,雖臭惡乎,我猶采取而不已者,以興君子雖有惡疾,我猶守而不離去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13
漢廣 悅人也。《文選注·韓詩序》。不可休思。《外傳》。游女,謂漢神也。言漢神時見,不可求而得之。《薛君章句》、《文選注》。江之漾矣,漾,長也。同上。薛君曰。《說文》作羕。
14
汝墳 辭家也。《後漢書注》。愵如調飢。《釋文》。王室如毀。雖則如毀。赬,赤也;毀,烈火也;孔,甚也;邇,近也。言魴魚勞則尾赤,君子勞苦則顏色變。以王室政教如烈火矣,猶觸冒而仕者,以父母甚迫近飢寒之憂,為此祿仕。《薛君章句》。後漢周磐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歎注云。
15
採蘋 沈者曰:蘋,浮者,曰藻。《釋文》。于以鬺之,唯錡及釜。《漢書注》:顏師古曰:鬺,亨也。
16
甘棠 蔽茀甘棠。《外傳》。勿刬勿伐。《釋文》。刬,初簡切。勿刬勿敗。《集韻》。昔召公述職,當民事時,舍於棠下而聽斷焉。是時人皆得其所,後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甘棠。《漢書·王吉傳》。吉學《韓詩》。蔽芾甘棠云云。《傳》曰:自陝以東者,周公主之;自陝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職,當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聽斷焉。陝間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後世思而歌詠之。《說苑》。
17
羔羊 小者曰羔,大者曰羊。素喻潔白,絲喻屈柔。紽,數名也。詩人賢仕為大夫者,言其德能稱,有潔白之性,屈柔之行,進退有度數也。《薛君章句》、《後漢書注》。逶迤,公正貌。《釋文》。褘隋。即委蛇,出《韓詩內傳》。《衡方碑》云褘隋在公。《隸釋》。
18
摽有梅 《釋文》。莩有梅。莩,零落也。《孟子注》。《音義》云:韓詩也。迨願也。《釋文》。
19
小星 實命不同,實,有也。《釋文》。
20
江有氾 《說文》作「洍」。一溢一否曰渚。《釋文》。水一溢而為渚。《文選注·薛君章句》。
21
何彼茙矣 《釋文》:音戎。
22
騶虞 天子掌鳥獸官。《異義韓魯說》、《周禮疏》。賈誼《新書》:騶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天子佐輿十乘,以明貴也;貳牲而食,以優飽也。虞人翼五豝以待一,所以複中也。
23
柏舟 衛宣姜自誓所作。李迂仲云。如有殷憂。《文選注》。胡迭而微。迭,常也。《釋文》。
24
燕燕 衛定姜歸其娣,送之而作。李迂仲云。定姜歸其婦。《補傳》。
25
日月 報我不術。薛君曰:術,法也。《文選注》。
26
終風 終風,西風也;浪,起也。《釋文》。時風又且暴,使己思益隆。《文選注·薛君章句》。《說文》作「暴」。其陰,天陰塵也。董氏云,《說文》同。
27
擊鼓 契闊,約束也。《釋文》。《文選注》:括,約束也。《薛君章句》。于嗟夐兮,不我信兮。夐,亦遠也。《釋文》。
28
凱風 簡簡黃鳥,載好其音。《太平御覽》。
29
雄雉 雉,耿介之鳥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30
匏有苦葉 至心曰厲。《釋文》。古者霜降逆女,冰泮殺止。《韓詩傳》、《周禮疏·王肅論》。招招,聲也。《釋文》。
31
谷風 密勿同心。密勿,僶俛也。《文選注》。無以下禮。《外傳》。違,很也;發,亂也。潰潰,不善之貌。《釋文》。
32
簡兮 萬,以夷狄大鳥羽。《正義韓詩說》。碩人扈扈。美貌。《釋文》。萬,大舞也。《初學記》。
33
泉水 秘彼泉水。《說文》作「泌」。飲餞于坭。《釋文》。送行飲酒曰餞。《薛君章句》,《文選注》。
34
北門 敦迫。室人交遍我。就也。《說文》作「催」。《釋文》。亦已焉哉。《外傳》。
35
靜女 靜,貞也。搔首躊躇。薛君曰:躊躇,躑躅也。《文選注》。
36
新臺 新台有漼河水浘浘。漼,鮮貌。浘浘,盛貌。音尾。《釋文》。嬿婉之求。嬿婉,好貌。《文選注》。《說文》作「暥婉」。得此戚施。薛君曰:戚施,蟾蜍,喻醜惡。《太平御覽》。
37
柏舟 實維我直。直,相當值也。《釋文》。
38
牆有茨 《說文》作「薺」。不可揚也。中冓中夜,謂淫僻之言也。揚猶道也。《釋文》。
39
君子偕老 他他,德之美貌。《釋文》。邦之援也。援,取也。同上。
40
鶉之奔奔 《左傳》作「賁賁」。奔奔、彊彊,乘匹之貌。《釋文》。人而無良。《外傳》。
41
蝃蝀 《說文》作「螮蝀」。刺奔女也。詩人言蝃蝀在東者,邪色乘陽,人君淫佚之徵。臣子為君父隱藏,故言莫之敢指。《韓詩序》曰云云。《後漢書注》。乃如之人兮。《外傳》。
42
相鼠 止節,無禮節也。《釋文》。
43
載馳 不由蹊遂而涉曰跋涉。《釋文》。尤非也。《文選注·薛君章句》。
44
淇奧 綠猗猗。,篇築也。有邲君子。邲,美貌也。僴,美貌。赫兮宣兮。宣,顯也。《釋文》。綠如簀。簀,積也。薛君曰:簀,綠盛如積也。音竹。《文選注》。
45
考盤 考盤在乾。地下而黃曰乾。《文選注》。乾,墝埆之處也。碩人之。,美貌。《釋文》。曲景曰阿。《文選注》。
46
碩人 倩,蒼白色;盼,黑色也。退,罷也。濊濊,流貌。鱣鮪鱍鱍。庶姜,長貌。庶士有桀。健也。《釋文》。
47
氓 氓,美貌。《釋文》。將,辭也。《文選注》。履無咎言。履,幸也。《釋文》。吁嗟女兮。《外傳》。
48
芄蘭 垂帶萃兮。垂貌。能不我狎。《釋文》。
49
伯兮 偈,桀侹也,疾驅貌。焉得喧草。喧草,忘憂也。《文選注》。
50
黍離 伯封作也。離離,黍貌也。詩人求亡不得,憂懣不識於物,視彼黍離離然。憂甚之時,反以為稷之苗,乃自知憂之甚也。《太平御覽》。昔尹吉甫信後妻之讒,而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陳思王植《貪惡鳥論》。
51
君子于役 佸,至也。《釋文》。《說文》作「」。
52
君子陽陽 陶,暢也。《薛君章句》、《文選注》、《後漢書注》。
53
揚之水 戍,舍也。《釋文》。
54
中谷有蓷 蓷,茺蔚也。《釋文》。《說》云益母。《正義》。惙其泣矣。《外傳》。
55
兔爰 施羅於車上曰罿。《釋文》。張羅車上曰罿。薛君注。《太平御覽》。
56
緇衣 席,儲也。《釋文》。
57
大叔于田 禽獸居之曰藪。《釋文》。兩驂左右騑驂。《薛君章句》、《文選注》。
58
清人 二矛重鷮。《釋文》。
59
羔裘 侯,美也。《釋文》。恂直且侯。彼己之子,舍命不偷。《外傳》。汾沮洳、椒聊、彼已之子同。《左傳》亦作「彼已」。
60
東門之墠 有靖家室。《注》:靖,善也。言東門之外、慄樹之下,有善人,可與成為室家也。《事類賦注》、《太平御覽》、《藝文類聚》「靖」作「靜」。
61
子衿 子寧不詒音。詒,寄也,曾不寄問也。《釋文》。
62
出其東門 聊樂我魂。魂,神也。《釋文》。又《文選注》薛君曰。
63
野有蔓草 清揚兮。《玉篇》、《集韻》。青陽宛兮。《外傳》。
64
溱洧 溱與洧方洹洹兮。音丸。又《後漢書注》同。蕳,蓮也。《釋文》。詩人言溱與洧方盛流。洹洹然,謂三月桃花水下之時。士與女方秉蘭兮。秉,執也。當此盛流之時,眾士與眾女方執蘭而拂除。《太平御覽》。《漢書注》引《韓詩傳》云:三月桃花水。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故詩人願與所說者俱往也。《後漢書注》薛君注云。《藝文類聚》。恂盱且樂。恂盱,樂貌也。《漢書》同。勺藥,離草也,言將離別,贈此草也。《釋文》。
65
鳴 說人也。蒼蠅之聲。薛君曰:雞遠鳴,蠅聲相似也。《太平御覽》。一本作「讒人也」。
66
嫙 子之嫙兮。嫙,好貌。《釋文》。獸三歲曰肩。《後漢書注·薛君傳》。揖我謂我婘兮。音權。好貌。《釋文》。
67
東方之日 彼姝者子。詩人言所說者顏色美盛,若東方之日。《薛君章句》、《文選注》。門屏之間曰闥。《釋文》。
68
南山 橫由其畝。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釋文》。
69
盧泠 盧泠泠。董氏云:《說文》作「獜獜」。
70
敝笱 其魚遺遺。言不能制也。《釋文》。
71
載驅 發旦也。《釋文》。
72
猗嗟 舞則纂兮。言其舞則應雅樂也。《薛君章句》、《文選注》。四矢變兮。變易也。《釋文》。
73
葛屨 纖纖女手。纖纖,女手之貌。《文選注》。《說文》作「攕攕」。
74
園有桃 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章句》、《初學記》。
75
伐檀 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釋文》。《文選注》作「從流」。何謂素餐。素者,質也。人但有質朴而無治民之材,名曰「素餐」。尸祿者,頗有所知,善惡不言,默然不語,苟欲得祿而已,譬如尸焉。《薛君章句》、《文選注》。
76
蟋蟀 歲聿其莫。聿,辭也。莫,晚也。言君之年歲已晚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77
綢繆 見此邂覯。邂覯,不固之貌。《釋文》。
78
鴇羽 悠悠倉天。《外傳》。
79
有杕之杜 逝肯適我。逝,及也。道周。周,右也。《釋文》。
80
車鄰 《漢書》作「車轔」。寺人之伶。使伶。《釋文》。
81
駟驖 《漢書》作「四迭」。鸞在衡,和在軾。《內傳》、《禮記經解注》。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周禮疏》。
82
小戎 駟馬不著甲曰俴駟。《釋文》。
83
蒹葭 大渚曰沚。《薛君章句》、《文選注》。
84
終南 顏如渥沰。沰,赭也,撻各反。《釋文》。《外傳》作「渥赭」。
85
晨風 鷸彼晨風。《外傳》。《說文》作「鴧」。
86
東門之枌 穀旦于嗟。《釋文》。
87
衡門 可以療飢。《外傳》。
88
墓門 訊諫也。《釋文》。
89
防有鵲巢 誰侜予娓。娓,美也。《釋文》。心焉惕惕,以為悅人。《爾雅注》。
90
澤陂 展轉伏枕。《文選注》。碩大且媕。薛君曰:媕,重頤也。五撿反。《太平御覽》。
91
匪風 匪車揭兮。中心兮。古怛字。《說》曰:是非古之風也,發發者;是非古之車也,揭揭者。蓋傷之也。《漢書·王吉傳》:吉學韓詩。
92
七月 四之日舉趾,至於四月,始可舉足而耕。《太平御覽》。宇,屋溜也。向,北向窗也。《釋文》。冰者,窮谷陰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為伏陰。《初學記·韓詩說》云。六月食鬱及蒮。《爾雅疏·韓詩》云。
93
鴟鴞 鸋鳺,鳥名也。鴟鴞所以愛養其子者,適以病之。愛憐養其子者,謂堅固其窠巢;病之者,謂不知託於大樹茂枝,反敷之葦茢。風至茢折巢覆,有子則死,有卵則破,是其病也。《文選注》。徹彼桑杜。口足為事曰拮据。租,積也。《釋文》。
94
東山 鸛,水鳥,巢處知風,穴處知雨。天將雨而蟻出壅土,鸛鳥見之,長鳴而喜。《薛君章句》、《文選注》。烝在蓼薪。力菊反。眾薪也。《釋文》。縭,帶也。《章句》、《文選注》。
95
破斧 錡,木屬;銶,鑿屬也。《釋文》。
96
九罭 取蝦芘也。《太平御覽》。
97
四牡 周道倭夷。《釋文》、《文選注》。周道威夷。薛君曰:威夷,險也,又作威遲。《文選注》。周道郁夷。《漢書·地理志》:顏師古曰:言使臣乘馬,行於此道。
98
皇皇者華 莘莘征夫。《外傳》。《國語》、《說文》同。
99
伐木 伐木廢,朋友之道缺。《序》曰:勞者歌其事。詩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為文。鳥,微物也。《文選注》。飢者歌食,勞者歌事。《太平御覽》、《初學記》、《古樂志》。
100
天保 吉圭惟饎。《周禮·蠟氏注疏》曰:鄭從三家詩。《儀禮注》作「為饎」。承,受也。《章句》、《文選注》。
101
采薇 昔,始也。《釋文》。依依,盛貌。《薛君章句》、《文選注》。
102
杕杜 檀車。音同幝。《釋文》。年二十行役,三十受兵,六十還兵。《韓詩說》。《禮記·正義》。又《詩正義》曰:二十從役云云。又《周禮疏》。
103
湛露 愔愔夜飲。《說文》作「懕懕」。愔愔,和悅之貌。《釋文》。《文選注》。夫飲之禮,不脫屨而即序者謂之禮;跣而上坐者謂之宴;能飲者飲之,不能飲者已,謂之醧;齊顏色,均眾寡,謂之沉;閉門不出者,謂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沉,不可以湎。《初學記》。《文選注·薛君章句》曰:飲酒之禮,下跣而上坐者,謂之宴;齊顏色,均眾寡,謂之沉;閉門不出容,謂之湎。離離,長貌。《初學記》。
104
蓁蓁者莪 蓁蓁,盛貌。《文選注》薛君曰云云。《集韻》作「葏葏」。
105
六月 元戎,大戎,謂兵車也。車有大戎十乘,謂車縵輪,馬被甲,衡扼之士盡有劍戟,名曰陷軍之車,所以冒突先啟敵家之行伍也。《章句》、《史記注》。
106
采芑 佩玉,上有蔥衡,下有雙璜,衝牙、蠙珠以納其間。《周禮注》引《詩傳》。《疏》謂是《韓詩》。《國語注·詩傳》曰:上有蔥絎。
107
車攻 東有圃草。薛君曰:圃,博也,有博大之茂草也。《文選注》、《後漢書注》。東有囿草。《後漢·馬融傳注》。弈弈,盛貌。《文選注》。
108
吉日 駓駓俟俟。《後漢·馬融傳注》。趨曰,音鄙。行曰呆。《薛君章句》、《文選注》。醴,甜而不泲也。《文選注》。
109
鴻雁 八尺為板,五板為堵,五堵為雉。《韓詩說》、《正義》。堵四十尺,雉二百尺。以板長八尺,接五板而為堵,接五堵而為雉。《韓詩傳》、《公羊傳注》。劬,數也。《釋文》。
110
沔水 讒言緣間而起。《文選注》。
111
鶴鳴 九皋,九折之澤。《釋文》。
112
祈父 《左傳》作「圻父」。有母之尸雍。《外傳》。
113
白駒 在彼穹谷。薛君曰:穹谷,深谷也。《文選注》。
114
斯干 如矢斯朸。朸,隅也。旅即反。如鳥斯。翅也。載衣之禘。音同裼。《釋文》。侯苞云:示之方也。《正義》。太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上下四方。《內傳》、《白虎通》。所以為世子何?言世世不絕。《內傳》、《文選注》。
115
無羊 或寢或訛。訛,覺也。《釋文》。
116
節南山 節,視也。憂心如炎。監,領也。昊天不庸。庸,易也。《釋文》。騁,馳也。《薛君章句》。萬人顒顒,仰天告愬。《薛君章句》、《文選注》。
117
正月 夢夢。惡貌也。《釋文》。窘迫。董氏引《章句》。速速方谷,夭夭是椓。《後漢·蔡邕傳注》。《韓詩》亦同。
118
十月之交 繁維司徒。抑,意也;憖,訚也。讒口嗸嗸。《釋文》。
119
雨無極 正大夫刺幽王也。雨無其極,傷我稼穡。劉諫議安世曰:嘗讀《韓詩》云云。薰胥以痡。熏,帥也;胥,相也;痡,病也。言此無罪之人,而使有罪者相帥而病之,是其大甚。《後漢書注》。薰胥。《漢書注》:晉灼曰:齊、韓、魯《詩》作「薰」。薰,帥也。顏師古曰:《韓詩》「淪」字作「薰」。薰者,謂相薰蒸。
120
小旻 謀猶回鴥。《釋文》。謀猷回泬。薛君曰:回,邪僻也。謀猶回穴。《文選注》。訾訾,不善之貌。民雖靡腜。猶無幾何。《釋文》。是用不就。《外傳》。
121
小宛 翰飛厲天。薛君曰:厲,刑也。《文選注》。哀我疹寡。疹,苦也。宜犴宜獄。鄉亭之繫曰犴,朝廷曰獄。《釋文》。
122
小弁 惄焉如疛。除又反。《釋文》。雚葦淠淠。《外傳》。
123
巧言 昊天大憮。《外傳》。僭始既減。減,少也。《釋文》。匪其止恭,惟王之邛。《外傳》。趯趯毚兔。趯趯,往來貌。獲,得也,言趯趯之毚兔。謂狡兔數往來逃匿其跡,有時遇犬得之。《韓嬰章句》、《史記注》。
124
何人斯 我心施也。施,善也。《釋文》。盟牲所用,天子、諸侯以牛豕,大夫以犬,庶人以雞。《禮記正義》。許慎據《韓詩》云。
125
谷風 將,辭也。《文選注》。
126
蓼莪 怙,賴也;恃,負也。《釋文》。
127
大東 嬥嬥公子。音挑。往來貌。《釋文》。采采衣服。薛君曰:採採,盛貌。襄,反也。《文選注》薛君曰。太白晨出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長庚。《史記索隱》《韓詩》云。
128
四月 歎征役也。董氏云《讀詩記》。百卉俱腓。腓,變也,俱變而黃也。亂離斯莫。莫,散也。薛君曰。《文選注》。
129
小明 眷眷懷顧。《文選注》。靜恭爾位。《外傳》。
130
鼓鐘 昭王之時作。《正義》。鄭於《中候握河紀注》云:昭王之時,《鼓鐘》之詩所為作者,依三家為說也。南夷之樂曰南。四夷之樂,唯南可以和於雅者,以其人聲音及龠不僭差也。《後漢書注》薛君云。王者舞六代之樂,舞四夷之樂,大德廣之所及。《內傳》、《文選注》。
131
楚茨 禮義卒度。《外傳》。馥芬孝祀。薛君曰:馥,香貌也。《文選注》。
132
信南山 維禹敶之。《周禮·稍人注》:《疏》云《韓詩》。原隰。《周禮疏》。疆場有瓜。《外傳》。
133
甫田 箌彼甫田。箌,卓也,音同。《釋文》。《爾雅》:箌,大也。《疏》作「圃田」。《說文》云:卓,大也。
134
大田 卜畀炎火。卜,報也。《釋文》。有弇淒淒,興雲祁祁。《外傳》。《漢書》同。
135
鴛鴦 戢,揵也,揵其噣於左也。莝,委也。《釋文》。
136
頍弁 先集惟霰。霰,霙也。《薛君章句》、《文選注》。《太平御覽》。霰,英也。《宋書·符瑞志》。
137
車舝 以慍我心。慍,恚也。《釋文》。
138
青蠅 構,亂也。《釋文》。
139
賓之初筵 衛武公飲酒悔過也。言賓客初就筵之時,賓主秩秩然,俱謹敬也。賓既醉止,不知其為惡也。《後漢書注》。威儀眅眅。蒲板反。善貌。《釋文》。
140
魚藻 頒,眾貌。《釋文》。
141
采菽 便便左右。閒雅之貌。纚,筰也。《釋文》。纚,系也。《文選注》。福祿肶之。《釋文》。
142
角弓 人之無良。良,善也。言王者所為無有善者,各相與於一方而怨之。《後漢書注》。如食儀飫。儀,我也。《釋文》。雨雪麃麃。《外傳》。曣晛聿消。曣晛,日出也。《釋文》。
143
菀柳 上帝甚慆,無自瘵焉。《外傳》。
144
都人士 首章《毛氏》有之,三家則亡。今《韓詩》實無此首章。《正義》。《左傳·襄十四年》引「行歸於周,萬民所望」服虔曰:逸詩也。
145
采綠 薄言睹者。《釋文》。
146
白華 泱泱白雲。視我。《說文》同。孚吠反。意不說好也。《釋文》。
147
綿蠻 綿蠻,文貌。《薛君章句》、《文選注》。《禮記》作「緍蠻」。
148
何草不黃 何人不鰥。董氏云。
149
文王 遏,病也。《釋文》。
150
大明 天難訦斯。《外傳》。《說文》作「諶」。天謂殷適,使不俠四方。《外傳》。磬天之妹。磬,譬也。《正義》、《釋文》。亮彼武王。亮,相也。《釋文》。《漢書》同。檀車皇皇。《外傳》。
151
綿 瓞,小瓜也。《釋文》、《文選注》。周原腜腜。莫來反。《文選注》。度,填也。皋門有閌。閌,盛貌。《釋文》。
152
棫樸 亹亹文王,綱紀四方。《外傳》。
153
旱麓 《國語》作「鹿」。魚喜樂,則踴躍於淵中。載,設也。《薛君章句》、《文選注》。延于條枚。《外傳》。《呂氏春秋》同。
154
思齊 古之人無擇。董氏云。
155
皇矣 其菑其殪。菑,反草也;殪,因也,因高填下也。《釋文》。維此王季。今王肅注及《韓詩》亦作文王。《正義》。唯此文王。《春秋正義》。莫其德音。《左傳》。《樂記》同。莫,定也。畔援,武強也。《釋文》。羨,願也。四平曰陵。《薛君章句》、《文選注》。與爾隆衝。仡仡搖也。《釋文》。
156
靈臺 文王聖德,上及飛鳥,下及魚鱉。《章句》、《文選注》。辟廱者,天子之學,圓如璧,壅之以水,示圓,言辟,取辟有德。不言辟水,言辟廱者,取其廱和也,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饗,尊事三老五更。在南方七里之內,立明堂於中,《五經》之文所藏處,蓋以茅草,取其潔清也。《韓詩說》、《正義》。無珠子曰蒙,珠子具而無見曰瞍。《文選注》。
157
生民 三王各正其郊。《韓詩說》、《禮記正義》。姜,姓;原,字。《韓詩章句》、《史記注》。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異義齊魯韓說》。《正義》。惟,辭也;誕,信也。《文選注》。拂厥豐草。拂,弗也。《釋文》。或舂或抌。董氏引《韓詩》。《周禮注》同。
158
公劉 芮之即。,讀與鞠同。言公劉止其軍旅,欲使安靜,乃就芮之間。《漢書·地理志注》:師古曰云云。《周禮注》作「汭泦」。
159
板 誘民孔易。《外傳》。
160
蕩 其命匪訦。以無陪無側。《外傳》。飲酒閉門不出容曰湎。《釋文》。
161
抑 侯包云:衛武公刺王室,亦以自戒。行年九十有五,猶使臣日誦是詩,而不離於其側。《正義》。遠猷辰告。荒愖于酒。告爾人民。無言不酬。子孫承承。《外傳》。嗚,歎辭也。《文選注》。聿喪厥國。《釋文》。
162
桑柔 往以中垢。《外傳》。
163
雲漢 天子奉玉升柴,加於牲上。《內傳》。《禮記正義》:「圭璧既卒」,是燔牲玉也。鬱隆烔烔。徒東切。耗,惡也。《後漢書注》同。憚,苦也。《釋文》。如炎如焚。《後漢書注》。胡寧疹我以旱。疹,恥吝反,重也。《釋文》。湯時大旱,使人禱于山川。《韓詩傳》、《公羊注》。君親之南郊,以六事謝過自責曰:政不一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倡與?《公羊傳注疏》云:皆《韓詩傳》文。
164
烝民 夙夜匪懈。《外傳》。仲山甫徂齊。封於齊。《漢書·杜欽傳》「仲山父異姓之臣,無親於宣,就封於齊」注:鄧展曰:《韓詩》以為封於齊。
165
崧高 王踐之事。踐,任也。《釋文》。
166
韓奕 有晫其道。《釋文》。乾,正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167
江漢 肇,長也。《釋文》。傳曰:予小子使爾繼邵公之後,受命者必以其祖命之。《外傳》。
168
常武 敷敦淮濆。敷,大也;敦,迫。民民翼翼。《釋文》。王猷允塞。《外傳》。
169
召旻 我居御卒荒。《外傳》。
170
維天之命 維,念也。《釋文》。惟,念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171
烈文 靡,好也。《文選注》。
172
天作 彼徂者岐,有夷之行。徂,往也;夷,易也;行,道也。彼百姓歸文王者,皆曰岐有易道,可往歸矣。易道,謂仁義之道而易行,故岐道阻險,而人不難。《薛君傳》、《後漢書注》。《傳》曰:岐道雖僻,而人不遠。彼岨者岐。沈括引《後漢書》。
173
時邁 薄言振之。薄,辭也;振,奮也;莫,無也;震,動也;疊,應也。美成王能奮舒文武之道而行之,則天下無不動而應其政教。《薛君傳》《後漢書注》。《文選注·薛君章句》曰:振猶奮也。
174
執競 執,服也。《釋文》。
175
思文 貽我嘉麰。《文選注》。《外傳》曰云云。薛君曰:麰,大麥也。
176
噫嘻 帥時農夫。穀類非一,故言百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177
振鷺 西雍,文王之雍也,言文王之時,辟雍學士皆潔白之人也。《薛君章句》、《後漢書注》。在此無射。射,厭也。同上。《中庸》同。
178
豐年 陳穀曰秭。《釋文》。醴甜而不泲也。《文選注》。
179
涔 涔,潛。《古今字正義》。涔,魚池。《釋文》。《薛君章句》、《文選注》音「岑」。
180
閔予小子 惸惸在疚。《文選注》。
181
敬之 弗時仔肩。《外傳》。《說苑》同。
182
小毖 懲,苦也。自求辛赦。赦,事也。《釋文》。翻飛貌。《文選注》。
183
載芟 繹繹,盛貌。《文選注》。民民其麃。眾貌。《釋文》。
184
絲衣 目羊來牛。《外傳》。
185
般 於繹思。《毛詩》無此句,齊、魯、韓《詩》有之。《釋文》。
186
駉 驒,白馬黑髦也。《釋文》。
187
泮水 屈此群醜。屈,收也,收斂得此眾聚。鬄彼東南。鬄,除也。《釋文》。獷彼淮夷。獷,覺寤之貌。薛君曰云云。《文選注》。《說文》作「穬」。
188
閟宮 枚枚,閒暇無人之貌也。稙,長稼也;稚,幼稼也。《釋文》。騰,乘也。《文選注·薛君章句》。荒,至也。《釋文》。遂幠大東。《爾雅注疏》曰:或當在齊、魯、韓《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奚斯,魯公子也。言其新廟奕奕然盛,是詩公子奚斯所作也。《薛君傳》。《後漢·曹褒傳注》。《文選注》。曼,長也。《文選注·薛君章句》。
189
商頌 美襄公。《史記·宋世家》:襄公之時,修仁行義,欲與盟主。其大夫正考甫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注:《韓詩章句》:美襄公。《樂記》:溫良而能斷者宜歌《商》。注:商,宋詩。《正義》。《揚子》:正考甫常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常睎正考甫矣。
190
玄鳥 方命厥后,奄有九域。薛君曰:九域,九州也。《文選注》。大糦,大祭也。《釋文》。
191
長發 玄王桓發。發,明也。《釋文》。率禮不越。《外傳》。《說苑》、《漢書》同。至于湯躋。《外傳》。《禮記注》:《詩》讀「湯齊」為「湯躋」,言三家詩有讀為「躋」者。《正義》。聖敬日躋。言湯聖敬之道,上聞于天。《文選注》。為下國畷郵。《禮記注》。《正義》曰:引齊、魯、韓《詩》也。郵,謂民之郵舍。言成湯施布仁政,為下國諸侯在畷民之處所,使不離散。武王載發。《外傳》。《荀子》同。蘗,絕也。《釋文》。
192
殷武 楚地在南郡、南陽之間。《水經注》。按韓嬰敘《詩》云。撻,達也。適,數也。《釋文》。京師翼翼,四方是則。《後漢書·樊準傳注》:《韓詩》之文。翼翼然,盛也。取松與柏。閑,大也,謂閒然大也。《薛君章句》、《文選注》。
193
青,靜也。寂,無聲之貌也。煦,暖也。嫕,悅也。祛,去也。介,界也。隤,猶遺也。《章句》、《文選注》。師臣者帝交,友受臣者王。孔子為魯司宼,先誅少正卯,謂佞道已行,亂國政也。佞道未行,章明遠之而已。《內傳》、《白虎通》。諸侯世子三年喪畢,上受爵命於天子。同上。禘,取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內傳》。《三禮義宗》。
194
魯詩
195
魯申培公始為《詩傳》,號《魯詩》。申公受詩於浮丘伯。伯者,荀卿門人也。魯最為近之,獨以《詩經》為訓故以教,亡傳,疑者則闕弗傳。《漢志》:《魯故》二十五卷,《說》二十八卷。《隋志》:《魯詩》亡於西晉,而《小學》有《一字石經魯詩》六卷。今殘碑百七十三字,魏、唐《國風》數篇之文。又一段二十餘字,零落不成文,惟「叔於田」一章及「女曰雞」八字可讀。其間有齊、韓字,蓋敘二家異同之說。
196
佩玉晏鳴,關雎歎之。《漢書·杜欽傳》:李奇曰:后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周康王后不然,故詩人歎而傷之。臣瓚曰:此《魯詩》也。《後漢·楊賜傳》:康王一朝晏起,《關雎》見幾而作。注:此事見《魯詩》,今亡失矣。
197
先君之思,以畜寡人。此衛夫人定姜之詩也。定姜無子,立庶子衎,是為獻公。畜,孝也。獻公無禮於定姜,定姜作詩言獻公當思先君定公,以孝於寡人。《釋文》曰:此是《魯詩》。《禮記·坊記注》。《正義》:《鄭志》答炅模云:注《記》時,就盧君,後得《毛傳》,乃改之。
198
中冓之言。《漢書注》。晉灼曰:《魯詩》以為夜也。《集韻》:冓,博雅,夜也。《詩》:中冓之言。
199
素衣朱綃。《儀禮·士昏禮注》:宵,讀為《詩》「素衣朱綃」之「綃」,《魯詩》以綃為綺屬也。《禮記正義》云:《魯詩》為綃。
200
惟毛作「維」。是褊心,是以為刺。誰闕一字,《毛》「誰」上有「其」。知之,蓋亦勿思。父兮父闕一字,《毛》無。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毋已。尚慎下闕。哉,猶來毋死。兮,《毛》作「猗」。不稼不嗇。欿欿伐輪兮。毋食我黍。三歲宦女,莫我肯顧。山有蓲。《毛》「樞」。胡不日鼓瑟。《石經魯詩殘碑》。
201
天子食日舉樂,諸侯不釋縣,大夫、士日琴瑟。《公羊傳注》:《魯詩傳》曰。
202
陽如之何。《爾雅注》。《魯詩》云:陽,予也。
203
和鸞雍雍,萬福攸同。《魯訓》曰:和,設軾者也;鸞,設衡者也。《後漢·輿服志注》。
204
古有梁鄒者,天子之田也。《文選注》。《後漢書注》《魯詩傳》曰。
205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又曰:閻妻扇方處。《漢書·谷永傳》:閻妻驕扇,日以不臧。顏師古曰:《魯詩·小雅·十月之交篇》曰云云,言厲王無道,內寵熾盛,政化失理,故致災異,日為之食,為不善也。
206
阮、徂、共皆為國名。《正義》。《魯詩》之義以云云。
207
鼐,小鼎。《魯詩說》、《說文》。
208
殷中宗、周成宣王皆以時毀。《正義》。《異義詩魯說》:丞相匡衡以為云云。
209
齊詩
210
齊轅固為《傳》。應劭曰:后蒼作《齊詩》。《漢志》:《齊后氏故》二十卷,《傳》三十九卷,《孫氏故》二十七卷,《傳》二十八卷,《雜記》十八卷。《隋志》:《齊詩》魏代己亡。
211
子之營兮,遭我乎嶩之間兮。《漢書·地理志》:臨甾名營丘,故《齊詩》曰云云。顏師古曰:《毛詩》作「還」,《齊詩》作「營」。之,往也。嶩,山名也。字或作「峱」,亦作「巙」,音皆乃高反。言往適營山,而相逢於嶩山也。《釋文》:崔靈恩集注本作「嶩」。
212
衛宣公之子壽,閔其兄伋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洪邁《容齋四筆》。《齊詩》以為云云。晁氏《詩序》論齊、魯、韓三家,以《王風》為《魯詩》。亦見《新序》云:壽,閔其兄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
213
四國是匡。四國是皇。董氏曰:《齊詩》作「四國是匡」。賈公彥引以為據。
214
詩云:以雅以南,韎任朱離。《後漢書》陳忠云。注:《毛詩》無「韎任朱離」之文,蓋見齊、魯之《詩》也,今亡。
215
自杜沮漆。《漢書·地理志》:《詩》曰「自杜」。師古曰:《大雅·綿之詩》曰「自土沮漆」,《齊詩》作「自杜」,言公劉避狄而來,居杜與沮漆之地。
216
為下國駿駹。董氏曰:《齊詩》謂馬也。
217
翼奉曰:竊學《齊詩》,聞五際之要《十月之交》篇。《本傳》:孟康曰:《詩內傳》曰:「五際,卯、酉、午、戌、亥也。陰陽終始際會之歲,於此則有變改之政也。」《正義》:鄭作《六藝論》,引《春秋緯·演孔圖》云:「詩含五際六情。」《詩緯·汎歷樞》云:「午亥之際為革命,卯酉之際為改正,辰在天門,出入候聽。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亥,《大明》也。然則亥為革命,一際也;亥又為天門出入候聽,二際也;卯為陰陽交際,三際也;午為陽謝陰興,四際也;酉為陰盛陽微,五際也。」其六情,則《春秋》云「喜、怒、哀、樂、好、惡」是也。《汎歷樞》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鴻雁在申,金始也。」《郎顗傳》:「四始之缺,五際之厄。」奉又曰:「詩之為學,情性而已。」
218
匡衡曰:聞之師曰: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念我皇祖,陟降廷止。言成王常思祖考之業,而鬼神祐助其治也。焭焭在疚。言成王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商邑翼翼云云。此成湯所以建至治,保子孫,化異俗而懷鬼方也。《本傳》:衡學《齊詩》。
219
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言天之日監王者之處也。乃眷西顧,此維予宅。言天以文王之都為居也。《漢·郊祀志》匡衡奏議。
220
同爾弟兄。與爾臨衝,以伐崇庸。伏湛曰: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國,必先詢之同姓,然後謀於群臣,加占蓍龜,以定行事。故謀則成,卜則吉,戰則勝。其詩曰「帝謂文王,詢爾仇方」云云,「以爾鉤援」云云,崇國城守,先退後伐,所以重人命,俟時而動,故參分天下而有其二。《後漢書》:湛傳《齊詩》。
221
蕭望之曰:爰及矜人,哀此鰥寡。上惠下也。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本傳》:望之治《齊詩》。
222
《齊詩》先《采蘋》而後《草蟲》。《曹氏詩說》。
223
《齊詩章句》:騶虞為天子掌鳥獸官。《解頤新語》。
224
詩異字異義
225
周南召南 昔大王、王季居岐山之陽,躬行《召南》之教,以興王業。及文王而行《周南》之教,以受命。《儀禮注》。塗山氏之女,候禹于塗山之陽,乃作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呂氏春秋》。其地在南郡、南陽之間。《水經注·二南國》按韓嬰敘《詩》云。
226
關雎 康王晏出朝,《關雎》預見。《列女傳》。康王晚朝,《關雎》作諷。《後漢書》。昔周王承文王之盛,一朝晏起,夫人不鳴璜,宮門不擊柝,關雎之人,見幾而作。《後漢紀》楊賜上書。周康之時,頌聲作乎下,《關雎》作乎上,習治也。故習治則傷始亂也。《揚子》。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又曰:周室衰而《關雎》作。《史記》。《國風》之好色也。其《傳》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誠可比於金石,其聲可內於宗廟。《荀子》。在河之州。《說文》。椮差荇菜。同上。展轉反則。《楚辭章句》。關關雎鳩。《文選注》。人主不正,應門失守,故歌《關雎》以感之。《後漢注》、《春秋說題辭》。
227
葛覃 服之無射。《禮記》。
228
卷耳 菤耳。《爾雅》。頃筐易滿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貳周行。《荀子》。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所謂周行也。《左傳》。酌彼金雷。《漢書注》。我夃酌彼金罍。陟彼岨矣。《說文》。云何盱矣。《爾雅注》。
229
樛木 葛藟虆之。《楚辭章句》。葛藟縈之。《說文》。
230
桃夭 桃之枖枖。《說文》。又作「妖妖」。其葉溱溱。《通典》。
231
兔罝 糾糾武夫。《後漢書注》。天下有道,則公侯能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左傳》。
232
苢蔡人之妻作。《列女傳》。王肅引《周書》云:芣苢如李,出於西戎。王基駮云:遠國異物,非周婦人所得采。《正義》。自《關雎》至《芣苢》,后妃房中之樂。同上王肅云。
233
汝墳 周南大夫妻作。《列女傳》。遵彼汝濆。《爾雅注》。魴魚赬尾。《說文》。王室如毀。《列女傳》。
234
草蟲 蛗螽。《爾雅注》。孔子曰:未見君子。止。我心則悅。詩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說苑》。
235
采蘋 于以采薻。《說文》。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置之宗室,季蘭尸之,敬也。《左傳》。
236
甘棠 勿鬋勿伐,邵伯所茇。《漢書》。《說文》作「廢」。召伯所稅。《爾雅注》。勿剪勿扒。亦作「拜」。《廣韻》。孔子曰:吾於《甘棠》見宗廟之敬也。《說苑》。
237
行露 申人女作。《列女傳》。
238
小星 寔命不猷。《爾雅注》。維參與昴。《集韻》。
239
何彼襛矣 言齊侯嫁女,以其母王姬始嫁之車遠送之。《鄭箴膏肓》。《儀禮疏》:彼取三家詩,故與《毛詩異》。
240
騶虞 成王因先王之樂,命曰《騶虞》。《墨子》。樂官備也。《禮記》。《射義注》:壹發五豝,喻得賢者多也。于嗟乎騶虞,嘆仁人也。騶虞或作吾。劉芳《詩義疏》。
241
柏舟 衛宣夫人作。《列女傳》。威儀逮逮。《禮記》、《漢書注》。威儀棣棣,不可算也。《朱穆傳注》。《穆集》載《絕交論》云。晤辟有摽。《說文》。我心非石。我心非席。《列女傳》。棣棣,富也;不可選,眾也。賈誼《新書》。
242
燕燕 衛定姜送婦作。《列女傳》。
243
擊鼓 擊鼓其鼞。《說文》。
244
雄雉 遙遙我思。《說苑》。
245
匏有苦葉 苞有苦葉。《周禮注》。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國語》叔向曰注:不裁於人,言不可食也。共濟而已,佩匏可以度水也。深則砅。《說文》。雍雍鳴鳱。《鹽鐵論》。旴日始旦。《易釋文》姚氏引《詩》。
246
谷風 湜湜其止。《說文》。我躬不說。《左傳》。我今不閱,皇恤我後。《禮記》。扶服救之。《禮記》。《漢書》作「救」。能不我慉。《說文》。既詒我肄。《爾雅》。或作「勩」。孫炎曰:習事之勞。
247
式微 黎莊夫人及傅母二人作。《列女傳》陳婦道。胡為乎中路。同上。
248
旄丘 留離之子。《爾雅注》。
249
泉水 彼泉水。《說文》。直視也。
250
靜女 靜女其袾。又作。僾而不見。《說文》。《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左傳》。
251
新臺 新臺有玭。得此鼀。《說文》。婉之求。同上。二子乘舟。伋方乘舟時,伋傅母恐其死也,閔而作詩。《新序》。
252
柏舟 紞彼兩髦。《說文》。
253
君子偕老 褘褘它它。《爾雅音義》。鬒髮如雲。《說文》。不屑鬄也。《周禮注》。玉之瑱兮。是褻袢也。邦之媛兮。《說文》。鶉之奔奔。鵲之姜姜。《禮記》「鶉之賁賁」注云:姜姜、賁賁,爭鬥惡貌也。言我以惡人為君,亦使我惡如大鳥「姜姜」於上,小鳥「賁賁」於下。
254
定之方中 騋牝驪牡。《說文》。
255
相鼠 妻諫夫之詩。《白虎通》。何不遄死。《史記》。
256
干旄 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左傳》。竿旄之忠告。《家語》。彼姝者子,何以與之。其《傳》曰: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朱則赤。《論衡》。
257
載馳 大夫軷涉。《儀禮疏》。言採其莔。《說文繫傳》。
258
淇奧 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禮記》。赫兮愃兮。充耳璓瑩。弁如星。《說文》。
259
碩人 莊姜傅母作。《列女傳》。衣綿絅衣。同上。檾衣。《說文》。衣錦尚絅。《書大傳》。衣綿尚絅。《禮記》。覃公惟私。《白虎通》。齒如瓠棲。《爾雅注》。首。好貌。《說文》。翟蔽以朝。《周禮注》。施罟。又作「」。鱣鮪鱍鱍。《說文》。
260
氓 敦丘。《爾雅注》:如覆敦者。波涕漣漣。《楚辭章句》。履無咎言。《禮記注》。履,禮也。漸車幃裳。《儀禮疏》。信誓怛怛。《說文》。
261
芄蘭 芄蘭之枝。《說文》、《說苑》。童子佩鐫。《周禮·眡侵注》。
262
河廣 企予望之。《楚辭章句》。孔子曰:吾於《河廣》,知德之至也。《鹽鐵論》。
263
伯兮 安得萱草。《說文》。焉得萲草。《爾雅音義》。
264
木瓜 下報上。賈誼以為下之報上。晁氏《詩序論》。
265
黍離 彼黍。《說文》。愮愮。《爾雅》:搖搖。
266
君子于役 雞棲于時。《群經音辯》。
267
君子陽陽 左執翳。《說文》。
268
中谷有蓷 灘其乾矣。《說文》。
269
兔爰 雉離于。《說文》。覆車也。雉離于罦。《漢書注》。
270
大車 息君夫人作。《列女傳》。大車噋噋。《廣韻》。毳衣如。毳衣如。《說文》。
271
大叔于田 兩驂如儛。《家語》。火列具舉。《文選注》。膻裼暴虎。《說文》。
272
清人 左旋右掏。《說文》。
273
遵大路 無我魗兮。《說文》。
274
有女同車 顏如蕣華。《說文》。佩玉鏘鏘。《楚辭章句》。
275
風雨 風雨湝湝。《說文》。
276
子衿 子。《石經》。兮達兮。《說文》。
277
出其東門 縞衣巾。《說文》。一作「綥」,渠之反。
278
溱洧 潧與洧。《說文》。溱與洧方灌灌兮,士與女方秉菅兮。恂盱且樂。《漢書》。《鄭詩》二十一篇,說婦人者十九。《公羊疏》許氏云。
279
還 遭我乎猺之間兮。《水經注》。並驅從兩豜兮。《說文》。三歲豕肩相及者。
280
著 俟我於著乎而。《漢書》顏師古注:著,地名,出濟南郡,著縣也。
281
甫田 婉兮兮。《說文》。莠喬喬。《揚子》。
282
猗嗟 猗嗟兮。《集韻》。
283
葛屨 宛如左僻。《說文》。好人媞媞。《楚辭章句》。
284
陟岵 猷來無棄。《爾雅注》。
285
伐檀 河水清且灡漪。《爾雅》。
286
山有樞 它人是媮。《漢書》、《文選注》。
287
杕杜 獨行焭焭。《文選注》。
288
駟驖 四驖孔阜。輶車鑾鑣,載獫猲獢。《說文》。
289
小戎 沃以觼軜。叴矛沃錞。《說文》。竹柲緄縢。《儀禮注》。竹緄縢。《周禮注》。愔愔良人。《列女傳》。
290
蒹葭 溯洄。溯游。《爾雅》。
291
終南 有屺有堂。崔靈恩。
292
晨風 鴥彼鷐風。《說文》。宛彼北林。《周禮注》。隰有樹檖。《說文》。
293
無衣 與子皆行。《漢書》。
294
權輿 胡不承權輿。《爾雅注》。
295
宛丘 子之蕩兮。《楚辭章句》。亡冬亡夏。《漢書》。
296
東門之枌 市也媻娑。《說文》。
297
東門之池 可與寤言。《列女傳》。
298
墓門 墓門有梅。《列女傳》。陳辯女為歌。誶予不顧。《楚辭章句》。
299
防有鵲巢 邛有旨鶪。《說文》。又作□。
300
月出 佼人劉兮。《群經音辯》。
301
澤陂 有蒲與茄。樊光注《爾雅》。碩大且媕。《說文》。薛君曰:重頤也。《韓詩》。
302
檜 鄶。《左傳》。季札觀樂,《豳》在《齊》下,《秦》在《魏》《唐》上,《鄶》《曹》終焉。
303
素冠 棘人臠臠兮。《說文》。
304
隰有萇楚 旖旎其華。《楚辭章句》。
305
匪風 匪車嘌兮。《說文》。摡之釜鬵。同上。
306
蜉蝣 衣裳□□。蜉蝣堀閱。《說文》。
307
候人 何戈與綴。《禮記注》。彼記之子。《禮記注》:汙澤善居泥水之中,在魚梁以不濡汙其翼為才,如君子以稱其服為有德。《詩禮注》不同。彼已。《國語》。嬒兮蔚兮。《說文》。嬒,女黑色也。
308
鳲鳩 尸鳩。《漢書》。尸鳩在桑。《傳》曰:尸鳩之所以養七子者,一心也;君子所以理萬物者,一儀也。《說苑》。其弁伊綦。《周禮注》。《說文》作「」。
309
七月 一之日冹。《說文》從「仌」。四之日舉止。饁彼南畝。《漢書》。七月鳴觖。《孟子注》。四月秀葽。劉向說:此味苦,苦葽也。《說文》。獻肩于公。《周禮注》。四歲為肩。塞鄉墐戶。《儀禮疏》。聿為改歲。《漢書》。食鬱及蒮。《說文》。黍稷穜稑。《周禮注》。黍稷種稑。種,先穜後孰也;稑,疾孰也。納于滕陰。《說文》。四之日其早。稱彼兕觵,受福無疆。《禮記注》。
310
鴟鴞 殆天之未陰雨。《家語》。迨天之未陰雨。《說文》。唯予音之嘵嘵。同上。刺邠君曾不如此鳥。《孟子注》。
311
東山 零雨其蒙。《楚辭章句》。霝雨其蒙。蜎蜎者蜀。雚鳴于垤。《說文》。小爵也。熠熠宵行。同上。熠,盛光也。
312
破斧 四國是訛。《爾雅注》。
313
狼跋 載躓其尾。赤舄掔掔。又作「已已」。《說文》。
314
鹿鳴 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史記》。嘉賓既來,示我以善道。又樂嘉賓有孔昭之明德。鄭注《鄉飲酒禮》。視民不佻。《說文》、《左傳》。
315
四牡 駟牡騑騑。《儀禮疏》。痑痑駱馬。《說文》。《漢書注》作「驒驒」。
316
皇皇者華 侁侁征夫。莘莘征夫。《楚辭章句》。我馬唯驕。《說文》。周爰咨謨。《淮南子》。
317
常棣 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左傳》。萼不韡韡。《說文》。鶺鴒在原。《左傳》。外禦其侮。《國語》周文公之詩曰。飲酒之飫。《說文》。和樂且耽。《禮記》。
318
伐木 伐木所所。墫墫舞我。竷竷舞我。《說文》。周德始衰,頌聲既寢,《伐木》有鳥鳴之刺。《後漢注》蔡邕《正交論》。
319
天保 潔蠲為饎。《周禮疏·大戴禮注》。礿祠烝嘗。《禮記注》。
320
采薇 懿王時,戎狄交侵,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允之故。」《漢書·匈奴傳》。彼薾惟何。《說文》。
321
出車 宣王征伐,詩人美大其功,曰「薄伐獫允,至于太原」,「出車彭彭」,「城彼朔方」。《漢書》。出輿彭彭。《史記》襄王之詩。我出我輿。《荀子》。
322
魚麗 物其指矣,唯其偕矣。《荀子》。
323
南陔至由儀 其義未聞。《儀禮注》。鄭君注《禮》之時,未見《毛傳》,以為此篇孔子前亡。注《詩》之時,既見《毛傳》,以為孔子後失。堂上歌者不亡,堂下笙者即亡。同上《疏》。注《禮》之時,未見此序,故云義未聞也。漢世《毛學》不行,三家不見《詩序》,不知六篇亡失,謂其唯有三百五篇。《正義》。
324
南山有臺 樂旨君子,邦家之基。《左傳》。注:言君子樂美之道。
325
蓼蕭 和鸞噰噰,萬福攸同。言動以紀度,則萬福之所聚也。《賈誼新書》。
326
六月 獫狁孔熾,我是用戒。《鹽鐵論》。薄伐獫狁,至於太原。《史記》襄王之詩。吉甫宴喜。千里之鎬,猶以為遠。《漢書》。
327
采芑 朱紼斯皇。《白虎通》。振旅嗔嗔。《說文》。嘽嘽推推。征伐獫狁,荊蠻來威。《漢書》。
328
車攻 東有甫草。《群書音辯》。薄狩於敖。《後漢書注》。《東京賦》:《水經注》:「薄狩於敖。」赤紼金舄。《白虎通》。抉拾既次。《周禮注》。夬拾既次。《集韻》。助我舉。《說文》。
329
吉日 既祃既禂。《說文》。麀鹿噳噳。上。其麎孔有。《爾雅疏》。伾伾俟俟。《說文》。
330
庭燎 鑾聲鉞鉞。《說文》。
331
鶴鳴 他山之石,可以為曆。《說文》。
332
我行其野 不惟舊因。《白虎通》。誠不以富。《論語》。
333
斯干 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賢而中興,更為儉宮室,小寢廟,詩人美之,《斯干》之詩是也。上章道宮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孫之眾多也。《漢書·劉向傳》。約之格格。《周禮注》。載衣之褅。《說文》。
334
節南山 維石嚴嚴。音巖。《群經音辯》。天方薦。《說文》。秉國之鈞。《漢書》。天子是庳,卑民不迷。《荀子》。不自為正。《禮記》。不自為政。王肅云:言政不由王出也。《正義》。
335
正月 民之訛言。謂地蓋厚,不敢不趚。胡為虺蜥。《說文》。燎之方陽。能或滅之。《漢書》。亦孔之昭。《禮記》。協比其鄰。《左傳》。彼有屋。《說文》。速速方轂。《後漢書》。哀此焭獨。《楚辭章句》。
336
十月之交 日有蝕之。日月鞠凶。山塚卒崩皮。《司徒》。中術。《膳夫》。掫子。《內史》。萭。《師氏漢書》。橜維趣馬。《漢書注》。維師氏。《集韻》。艷妻傓方處。《說文》。密勿從事。讒口嗸嗸。《漢書》。僔沓背憎。《說文》。悠悠我悝。《爾雅注》。攸攸我里。《爾雅音義》。《詩傳》曰:月食非常也,比之日食猶常也,日食則不臧矣。《漢·天文志》。
337
雨無正 聽言則對。《新序》、《漢書》。唯躬是瘁。《左傳》。
338
小旻 歙歙訾訾。《漢書》。《爾雅》作「翕翕」。噏噏呰呰。《荀子》。膴王。肅讀為幠。幠,大也。無大,有人言少也。《正義》。或悊或謀。《漢書》。不可暴虎,不敢慿河。《鹽鐵論》。戰戰矜矜。《左傳》。
339
小宛 鳩飛。《國語》「秦伯賦鳩飛」注:《小宛》之首章也。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文王之詩也。《禮記》。螟有子,蜾蠃負之。《說文》。毋忝爾所生。《古文孝經》。
340
小弁 小卞。音盤。《漢書》。伯奇仁人,而父虐之,故作《小弁》之詩曰:「何辜于天?」親親而悲怨之辭也。趙岐《孟子注》。伯奇放流,首髮早白。《詩》云:惟憂用老。《論衡》。譬彼瘣木。《說文》。巧言。僭始既涵。《說文》。邛,勞也。《禮記注》。大猷。《說文》。秩秩大繇,聖人謨之。《漢書注》。趯趯毚兔,遇犬獲之。他人有心,餘忖度之。《史記》。居河之湄。《爾雅注》。既微且痌。《說文》。
341
巷伯 緀兮斐兮。緀,白文貌。咠咠幡幡。《說文》。取彼讒人。《禮記注》、《後漢書》。
342
谷風 棄我如遺。《新序》。
343
蓼莪 蓼莪。蓼蓼者儀。《隸釋》漢碑。瓶之磬矣。《說文》。皞天罔極。《漢書》。
344
大東 周道如底。《孟子》。其平如砥。苕苕公子,行彼周道。《楚辭章句》。哀我癉人。《爾雅注》。琄琄佩璲。《爾雅疏》。跂彼織女。《說文》。
345
四月 於《四月》見孝子之思祭。《孔叢子》。奚其適歸。《家語》。匪鷻匪鳶。《說文》。
346
北山 普天之下。《左傳》、《孟子》。率土之賓。或宴宴居息,或盡顇事國。《漢書》。《左傳》作「憔悴」。
347
小明 毋常安息。《漢書》。
348
鼓鐘 憂心且怞。《說文》。
349
楚茨 楚薺。《禮記注》。楚楚者薋。《楚辭章句》。我埶黍稷。《說文》。祝祭于祊。同上。
350
信南山 既瀀既渥。取其血膫。《說文》。
351
甫田 或蕓或芓,黍稷儗儗。《漢書》。
352
大田 以我剡耜。《爾雅注》。去其螟蟘。有渰淒淒。《說文》。有晻淒淒,興雲祁祁。《呂氏春秋》。
353
瞻彼洛矣 韎韐有赩。《白虎通》。
354
裳裳者華 唯其有之。《新序》。《傳》曰:君子者,無所不宜也。《說苑》。
355
桑扈 受福不儺。兕觵其觓。《說文》。匪徼匪傲。《漢書》。匪交匪敖。《左傳》。
356
頍弁 先集維霰。《爾雅注》。樂酒今昔。《楚辭章句》。
357
車舝 展彼碩女。《列女傳》。高山卬止。《說文》。景行行之。《史記》。《詩》之好仁如此。《禮記》。
358
青蠅 謍謍青蠅止于棥。《說文》。止於蕃。《史記》。止于藩。愷悌君子,毋信讒言。讒言罔極。《漢書》。又云「至於藩」。
359
賓之初筵 威儀佖佖。仄弁之俄。屢舞姕姕。《說文》。
360
采菽 採叔。《國語》。王賜諸侯命服之樂也。《國語注》。何錫與之。《白虎通》。觱沸濫泉。《說文》。赤紼在股。《白虎通》。匪交匪舒。《荀子》。樂旨君子,殿天子之邦。樂旨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左傳》。紼縭維之。《爾雅》。優哉游哉,聊以卒歲。《左傳》:「亦是戾矣。」蓋師讀有異。
361
角弓 民胥效矣。《左傳》。雨雪麃麃,見晛聿消。《漢書》。《荀子》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屢驕。《荀子》注:隧讀為隨。
362
菀柳 上天甚神,無自瘵也。《戰國策》。
363
都人士 狐裘黃裳,萬民之望。《賈誼新書》。黃衣則狐裘大蠟之服也。《禮記注》。
364
采綠 終朝采菉。《楚辭章句》。
365
黍苗 道邵伯述職勞來諸侯也。《國語注》。
366
隰桑 瑕不謂矣。《禮記注》:瑕之言胡也。
367
白華 白。《漢書》。淲沱北流。《說文》。徐鉉曰:沱沼,今別作池,非是。
368
瓠葉 有菟斯首。《後漢注》。
369
漸漸之石 俾滂池矣。《史記》。
370
文王 其命維新。《禮記》。「陳錫載周」,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國語》。本枝百世。《左傳》。惟周之士,不顯弈世。《後魏·禮志》。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喟然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勸勉?蓋傷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漢書》。毋念爾祖。《左傳》、《古孝經》。述修厥德。《漢書》。儀監于殷,峻命不易。《禮記》。上天之載。「載」讀曰「栽」,謂生物也。《禮記注》。
371
大明天難諶斯,不易惟王。《漢書》。聿嬪于京。《爾雅注》。唯此文王,允懷多福。《春秋繁露》。在合之陽。其旝如林。《說文》。毋貳爾心。《漢書》。坶野洋洋。《水經注》。四騵彭彭。《公羊疏》案異義。
372
綿 陶陶穴。《說文》。至於岐下。聿來相宇。《新序》。爰挈我龜。《漢書注》。亦不殞厥問。《孟子》。畎夷喙矣。《左傳注》。犬夷呬矣,昆夷駾矣。《說文》。予聿有奔走,予聿有先後。《楚辭章句》。
373
棫樸 左右趨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趨也。《賈誼新書》。左右趨之。烝徒檝之。左右奉璋,此文王之郊也;六師及之,此文王之伐崇也,以是見文王之先郊而後伐也。《春秋繁露》。追琢其璋。《周禮注》。彫琢其章,亹亹我王。《荀子》。
374
旱麓 瞻彼旱鹿。夫旱鹿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樂干祿焉。《國語》。璱彼玉瓚。《說文》。《周禮注》作「恤彼」。凱弟君子。《呂氏春秋》、《禮記》。葛纍。《後漢書》。
375
思齊 神罔時侗。《說文》。雍雍在宮。《漢書注》。厲假不瑕。《集韻》。
376
皇矣 求民之瘼。《漢書》。惟彼二國,其政不獲。惟此四國,爰究爰度《左傳》。。乃眷西顧,此惟予度。《論衡》。唯此文王。王此大國。《左傳》。無然畔換。《漢書注》。以遏徂莒,以篤周祜。《孟子》。弗識弗知。《賈誼新書》。崇墉。《說文》。克順克俾,俾于文王。《禮記》。
377
靈臺 白鳥鶴鶴。《孟子》。《賈誼新書》作「顥顥」。臣業維樅。《說文》。蒙瞍奏工。《楚辭章句》。文王有辟雍之樂。《莊子》。文王樂名巨業。《樂苑》。
378
下武 應侯慎德。《家語》、《淮南子》。昭哉來許。《漢碑》。昭茲來御,慎其祖父。《後漢書注》。
379
文王有聲 欥求厥寧。《說文》。匪革其猶,聿追來孝。注:革,急也。猶,道也。聿,求也。言文王改作者,非必欲急行己之道,乃追述先祖之業,來屋此為孝。考卜惟王,度是鎬京,惟龜正之。注:度,謀也。《禮記》。既伐于崇。《書大傳》。芑,枸檵也。《禮記注》。
380
生民 不坼不疈。克岐克。禾穎穟穟。瓜瓞菶菶。《說文》。瓜瓞。《集韻》。即有台家室。《白虎通》。誕降嘉穀。惟秬惟秠。《說文》。或舂或枕。《儀禮注》。或簸或舀。杼,臼也。烝之烰烰。《說文》。淅之溞溞。《爾雅音義》。后稷兆祀。《集韻》。
381
行葦 維葉柅柅。《文選注》。肆筵設機。《楚辭章句》。鮐背。《爾雅》。
382
既醉 類者,不忝前哲。壼者,廣裕民人。萬年者,令聞不忘。祚胤者,子孫蕃育之謂也。《國語》。
383
鳧鷖 公尸來燕醺醺。《說文》。
384
假樂 嘉樂。《左傳》:公賦嘉樂。嘉樂君子,憲憲令德。《禮記》。《正義》云:案《詩》本文「憲憲」為「顯顯」,與此不同者,齊、魯、韓《詩》與《毛詩》不同也。保佑命之。《禮記》。不愆不忘。《文選注》。《說苑》作「亡」。不騫不忘。《春秋繁露》。不解於位。《漢書》。
385
公劉 思戢用光。《孟子》。于邠斯觀。《白虎通》。汭之即。《周禮注》。
386
泂酌 可以饙饎。《說文》。凱弟君子。《禮記》。
387
卷阿 嗣先公爾酋矣。祓祿康矣。《爾雅注》。噦噦其羽。《說苑》。
388
民勞 迄可小康。《漢書》。朁不畏明。《說文》:曾也。
389
板 下民卒癉。《禮記》。是用大簡。《左傳》。無然呭呭。詍詍。《說文》。洩洩。《爾雅》。辭之繹矣。《說苑》。勿用為笑。《荀子》。懽懽。《爾雅》。民之方念。《說文》。介人惟藩,大師惟垣。毋俾城壞,毋獨斯畏。《漢書》。敬天之威,不敢驅馳。《後漢·楊秉傳》。
390
蕩 天命匪忱。《說文》。曾是彊圉。《漢書注》。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仄。《漢書》。式號式呼。《漢書》。殷鑒不遠,近在夏后之世。《國語》。
391
抑 衛武公作《懿》,戒以自儆。注:「懿」讀曰「抑」。《國語》。惟德之隅。《漢書》。有梏德行。《禮記》。荒沈于酒。《漢書》。誥爾民人。《鹽鐵論》。慎爾侯度。《左傳》。白圭之。《說文》。亡德不報,惟民之則。《漢書》。不諐于儀。《禮記》。我心懆懆。《五經文字》。誨爾忳忳。《禮記注》。藉曰未知。《漢書》。
392
桑柔 國步斯矉。《說文》。告女憂恤,誨女序爵。誰能執熱,鮮不用濯。《墨子》。胡此畏忌。《漢書》。泰風有隧。《爾雅注》。
393
雲漢 昭回於天。王曰嗚呼。饑饉洊臻。耗射下土。《春秋繁露》。先祖於摧。《爾雅注》。山川。有其聲。《說文》。
394
崧高 嵩高惟嶽,峻極于天。生甫及申。《禮記注》言:周道將興,五岳為之生賢佐仲山甫及申伯。《正義》案《鄭志》:注《禮》在先,未得《毛詩傳》。錫爾玠圭。《爾雅注》。申伯番番,既入于徐。《楚辭章句》。徐,周宣王之舅申伯所封。
395
烝民 天生烝民。民之秉夷。《孟子》。不畏彊圉。《漢書》。唯仲山甫補之。《左傳》。四牡駫駫。四牡騯騯。《說文》。
396
韓奕 王賜韓侯。《周禮注》。鉤膺鏤鐊。《說文》。邊豆有且。《集韻》。侄娣從之。《白虎通》。今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水經注》王肅曰云云。
397
江漢 武夫潢潢。《鹽鐵論》。肇敏戎公。《後漢·周舉傳》。弛其文德,協此四國。《禮記注》。弛,施也;協,和也。
398
常武 既儆既戒。《周禮注 》。敦彼淮濆。《說文 》。
399
瞻卬 女反脫之。《後漢書 》。懿厥悊婦。匪降自天。《漢書 》。人伎忒。《說文 》。舍爾介逖。《說文 》。邦國殄顇。《漢書 》。
400
召旻 昔者先王受命,有如召公之臣。《正義 》。
401
清廟 頌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廟》一章也。《後漢·祭祀志》注:東平王蒼議《詩傳》曰云云。於者歎之也,穆者敬之也,清者欲其在位者遍聞之也。故周公升歌文王之功烈德澤,苟在廟中見文王者,愀然如見文王。《尚書大傳》。肅然清靜,謂之清廟。賈逵《左傳注》。逡奔走在廟。《禮記注》。無斁於人斯。《禮記》。
402
維天之命 子思論《詩》「於穆不已」,孟仲子曰:於穆不似。《正義譜》云。惟天之命。《禮記》。誐以溢我。《說文》。誐以謐我。《廣韻》、《說文》。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左傳》。注云:逸詩。
403
烈文 無競惟人,四方其順之。《左傳》。不顯惟德。於戲前王不忘。《禮記》。
404
天作 岐有夷之行,子孫其保之。《說苑》。
405
昊天有成命 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稱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讓於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夙夜其命宥密。《禮記》。宥謐。謐者,寧也,億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經也。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孫也。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及成王承嗣,仁以臨民,故稱昊天焉。不敢怠安,蚤興夜寐,以繼文王之業。《賈誼新書》叔向曰。緝熙亶厥心。亶,厚也。《國語》。
406
我將 儀式刑文王之德。《左傳》。
407
時邁 肆夏時邁也。《周禮注》呂叔玉云。
408
執競 繁遏執傹也。《周禮注》呂叔玉云。鐘鼓鍠鍠。磬管鏘鏘。《說文》。又作「蹡蹡」。《漢書》。
409
思文 渠,思文也。《周禮注》呂叔玉云。《國語》:金奏肆夏:繁、遏、渠。飴我釐麰。《漢書》。
410
振鷺 振羽。《禮記》: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注:振羽,振鷺。
411
有瞽 應縣鼓。《周禮注》。肅雍和鳴。《禮記》。《爾雅注》作「肅噰」。
412
雝 雍。《論語》、《禮記》。有來雍雍。《漢書》。及徹帥學,士而歌徹。《周禮注》:徹者歌雍。
413
載見 鞗革有瑲。《說文》。
414
武 無競惟烈。《左傳》。
415
閔予小子 煢煢在。《說文》。陟降廷止。《漢書》。注:言成王常念文王、武王之德,奉而行之,故鬼神上下,臨其朝廷。
416
敬之 天惟顯思。《左傳》。
417
小毖 甹夆。《爾雅》。孫炎曰:謂相掣曳入於惡也。王肅云:以言才薄,莫之藩援,則自得辛毒。孫毓云:群臣無肯牽引扶助,我則自得辛螫之毒。
418
良耜 其鎛斯。《集韻》、《周禮注》。既茠荼蓼。之秩秩。《說文》。,積禾也。
419
絲衣 素衣其紑。弁服俅俅。《說文》。戴弁俅俅。《爾雅注》。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內及外,以小及大也。《說苑》。鼐鼎及哉。《史記音義》。哉,音資。不虞不驁。《史記》。
420
酌 汋。《荀子》、《左傳》。勺。《儀禮》、《禮記》、《漢書》。
421
桓 屢豐年。《左傳》:武王作《武》,其六曰。注:此三六之數,與今《詩·頌》篇次不同,蓋楚樂歌之次第。
422
賚 鋪時繹思,我徂惟求定。《左傳》:武王作《武》,其三曰。
423
般 於皇明周。《白虎通》。
424
駉 在駉之野。有驈有騜。《說文》。
425
泮水 薄採其荇。《白虎通》。其旂伐伐。《群經音辯》。言採其茆。《說文》。在頖獻馘。《禮記注》。束矢其搜。《說文》。
426
閟宮 稙稚尗麥。實始戩商。《說文》。王謂叔父。《禮記注》。戎狄是應,荊荼是征。《史記》。周公方且膺之。《孟子》:是周公所膺也。音義應訓,當注:膺,擊也。太山巖巖,魯侯是瞻。《說苑》。寢廟弈弈。蔡邕《獨斷》。《周禮注》作「繹繹」。
427
那 。《國語》以《》為首。鞀鼓鼘鼘。《說文》。先聖王之傳恭,猶不敢專,稱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國語》。
428
烈祖 亦有和羹。《說文》。亦有盉羹。《說文通釋》。奏假無言。《禮記》。鬷嘏無言。《左傳》。
429
玄鳥 惟民所止。《禮記》。百祿是荷。《左傳》。
430
長發 海水有截。《漢書》。至于湯齊。《禮記注》,讀為「躋」。聖敬日齊。注:聖敬日莊嚴。《釋文》:仄皆反。同上。湯降不遲。降,有禮之謂也。《國語》。布政優優。《左傳》。《說文》「憂」。百祿是揪。《說文》。為下國駿蒙。《荀子》。為下國恂蒙。何天之寵,傅奏其勇。《大戴禮》。武王載坺。《說文》。武王載發。《荀子》。則莫我敢遏。《漢書》。包有三枿。《漢書注》。韋鼓。《漢書》。
431
殷武 入其阻。《說文》。命于下國。為下國所命為天子。《左傳注》。四方是極。《後漢書》。
432
逸詩
433
支 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所壞,亦不可支也。《國語》,《周詩》有之曰云云。昔武王克商,而作此詩也,以為飫歌,名之曰《支》,以遺後之人,使永監焉。
434
狸首 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於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禮記注》:諸侯之射節。《周禮》:諸侯以《狸首》為節。注:《狸首》在《樂記》。《儀禮注》:《狸首》,逸詩《曾孫》也。狸之言不來也,其詩有「射諸侯首不朝者」之言。《大戴禮》: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鳴》、《狸首》、《鵲巢》、《採繁》、《采蘋》、《伐檀》、《白駒》、《騶虞》;八篇廢,不可歌;七篇《商》、《齊》,可歌也;三篇間歌。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禮記》。
435
轡之柔矣 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麃麃,取與不疑。《周書》。《左傳·國子賦》「轡之柔矣」注:見《周書》。
436
驪駒 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大戴禮》。《漢書·王式傳》「歌驪駒」注。《文選注》同。
437
祈招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左傳》: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家語》「形」作「刑」。
438
徵招角招 畜君何尤。《孟子》:齊景公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征招角招》是也。其詩曰。
439
麥秀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史記》:箕子作《麥秀》之詩。
440
九夏 《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周禮注》:《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
441
繁遏渠 《國語》:先樂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注:《肆夏》一名《樊》,《昭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
442
採薺 《周禮》:行以《肆夏》,趨以《采薺》。注:樂名,或曰逸詩。《禮記》作「采齊」。
443
招 雍 肆夏 孝成 《尚書大傳》:維五紀,奏鐘石,論人聲,《招》樂興於大麓之野。報事,還,歸二年,然乃作《大唐》之歌。《招》為賓客,《雍》為主人,始奏《肆夏》,納以《孝成》。
444
新宮 《儀禮·燕禮》「下管新宮」注:《小雅》逸篇。《左傳》:宋公賦《新宮》。《大射儀》「乃管《新宮》三終」注:管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朱文公曰:或曰恐即《斯干》詩。
445
鳩飛 《國語》「秦伯賦鳩飛」注謂:《小宛》之首章。
446
河水 《左傳》:晉公子賦《河水》。《國語注》:「河」當作「沔」。
447
九德之歌 《周禮》。
448
明明崇禹生開 《周書·世俘篇》「龠人奏《武》《萬》,獻《明明》三終,奏《崇禹》《生開》三終」注:《詩》篇名。
449
武宿夜 《禮記》「舞莫重於《武宿夜》」注:武曲名。《正義》:武王至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歡樂,歌舞以待旦,故名焉。
450
茅鴟 《左傳》「王誦《茅鴟》」注:刺不敬。
451
452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453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論語》。
454
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455
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
456
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457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云詢多,職競作羅。《周詩》有之曰。
458
我無所監,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
459
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淑慎爾止,無載爾偽。
460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左傳》。
461
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462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禮記》。
463
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報其德。《家語》。
464
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九變復貫,知言之選。《漢書》。
465
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管子》。
466
浩浩白水,儵儵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國家未定,從我焉如。《列女傳》:古有《白水》之詩。
467
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
468
如霜雪之將將,如日月之光明。為之則存,不為之則亡。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
469
長夜漫兮,永思騫兮。大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470
涓涓源水,不壅不塞。轂既破碎,乃大其輻。事以敗矣,乃重大息。
471
墨以為明,狐狸而蒼。《荀子》。
472
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唯則定國。君君子則正,以行其德。君賤人則寬,以盡其力。無過亂門。《呂氏春秋》。
473
魚在在藻,厥志在餌。《大戴禮》。
474
青青之麥,生於陵陂。《莊子》。
475
必擇所堪,必謹所堪。《墨子》。
476
樂矣君子,直言是務。《晏子春秋》。
477
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
478
服難以勇,治亂以知,事之計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學,義之經也。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
479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大武遠宅不涉。《戰國策》。
480
綿綿之葛,在於曠野。良工得之,以為絺紵。良工不得,枯死於野。皇皇上帝,其命不忒。天之與人,必報有德。《說苑》。
481
舟張辟雍,鶬鶬相從。八風回回,鳳皇喈喈。《尚書大傳》:《樂》曰云云。
482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史記》:伯夷、叔齊作歌,太史公曰:睹軼詩可異焉。
483
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列子》古詩言。
484
佞人如。《集韻》。
485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史記》。
486
487
駕辯《楚辭·大招》:伏戲駕辯,楚好商只。古曲名。《文選注》:伏羲作琴,始造此曲。
488
網罟《隋·樂志》:伏羲有《網罟》之詠。夏侯玄《辯樂論》:伏羲氏因時興利,教民田魚,天下歸之,有《網罟》之歌。
489
豐年《辯樂論》:神農教民食穀,有《豐年》之詠。
490
八闋《呂氏春秋》:葛天氏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491
卿云舜。《尚書大傳》。
492
南風舜。《家語》。《尸子》。
493
晳陽南陽初慮朱于苓落歸來縵縵《尚書大傳·虞傳》:維元祀,巡狩四岳八伯。每至其方,各貢兩伯之樂,其歌名云云。後闕其一。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列子》以為堯《康衢童謠》。大夫曰:古詩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呂氏春秋》以為舜自為詩。
494
破斧《呂氏春秋》:夏孔甲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
495
燕燕同上。有娀氏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
496
晨露同上。湯命伊尹作,為《大濩》,歌《晨露》。
497
黃竹穆王。《穆天子傳》。
498
補遺《正義》曰:《毛氏》字與三家異者,動以百數。
499
宵雅。《禮記》「宵雅肄三」注:宵,小也。弈弈梁山。《韓弈》。《爾雅疏》。亦既遘止。《草蟲》。貉。《皇矣》:貊其德音。漮。《賓之初筵》:康爵。湯孫奏嘏。《那》。怡懌。《節南山》:那夷懌。妉。《氓》:無與士耽。詢。《溱洧》:洵。亮。《柏舟》:不諒。顇。《雨無正》:是瘁。虺頹。《卷耳》。。《十月》:悠悠我里。逐。《考盤》:軸。痱。《四月》:具腓。噰噰鳴雁。《匏有苦葉》。。《卬》:須。剨。《載芟》:有略其耜。誃。《巷伯》:侈兮。洵。《桑柔》:侯旬。廱廱。《思齊》:雝雝。憴憴。《抑》:繩繩。憢憢。《鴟鴞》:嘵嘵。洋洋。《二子乘舟》:養養。媞媞。《葛屨》:提提。慅慅。《巷伯》:草草。訰訰。《抑》:諄諄。邈邈。藐藐。版版。板。盪盪。蕩。爞爞。《雲漢》。敖敖。《板》:囂囂。瘐瘐。《正月》:愈愈。殷殷。同上:殷殷。郝郝。《載芟》:澤澤。悽悽。《出車》:萋萋。儵儵。《小弁》:踧踧。歡歡。《板》:灌灌。愮愮。《黍離》:搖搖。泄洩。《板》:洩洩。謞謞。同上:熇熇。其虛其徐。《北風》。寤擗有摽。《柏舟》。幬。《小星》:禂。悈。《靈臺》:亟。《文王有聲》:棘。鞗革。《韓弈》。藲。《山有樞》。其椔其翳。《皇矣》。蘦。《采苓》。以茠蒤蓼。《良耜》。虋。《生民》:穈。虉。《防有鵲巢》:鷊。峐。《屺》。多草木岵,無草木峐。王肅解依《爾雅》。焦護。《六月》。是禷是祃。《皇矣》。啟明。《大東》。騜駁其馬。《東山》。並《爾雅》。東方昌矣。《雞鳴》。煜煜震電。《十月之交》。熠熠宵行。《東山》。滭沸濫泉。《采菽》。溯洄。《蒹葭》。《說文》。六月食鬱及蒮。《爾雅疏》韓詩云。消搖。逍遙。臣鉉等案:《詩》只用消搖,此二字《字林》所加。實覃實吁。詒我來麰。詞之戢矣。惟葦及蒲。鬻,鼎實云云。兄弟鬩于牆。不□不來。《說文》。若臨深淵,若履薄冰。《呂氏春秋》:《周書》曰。弇。《閟宮》:奄有。長楚。萇楚。《爾雅》。上天之縡。《揚雄傳》。徲侇。《漢碑》:徲侇衡門。《詩》小雅之材七十四人,大雅之材三十一人。《司馬相如傳》「揜群雅」注:張揖曰。
500
莕。《關雎》:荇。《爾雅》。及河嶠岳。《時邁》。《淮南子》。《魯詩傳》曰:古有梁騶,天子獵之田也。《文選·魏都賦》注。枹櫟。《爾雅》。《葛藟》,皇甫士安以為桓王詩。崔集注本亦作桓王。《釋文》。憂心。《說文》。子。《石經》。皇荂。《莊子》。《折楊》《皇荂》。本又作「華」。其儀一也,心如結也。《淮南子》。夫旱鹿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樂干祿焉。《國語》。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孔子也。《孟子》。姼姼。好人提提。音義同。《漢書》。關雎興於鳥,而君子美之,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淮南子》。。《說文》:菡萏。烝然。蟋蟀,觲觲角弓。同上。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頌聲之輟,飾鼓以鷺,存其風流。《有駜》:振振鷺。《隋·樂志》。有狐綏綏,《齊詩》作「夕夕」。得此戚施,《韓詩》薛君曰:戚施,蟾蠩,喻醜惡也。《說文》:鼀,詹諸也。《韓詩》說沉者曰蘋,浮者曰薸。音瓢。節。《左傳》:季武子賦《節》之卒章。《集註》作「五月鳴鵙」,王肅謂古字五如七,因訛為之。《韓詩序》曰:《關雎》刺時也。《詩說》。靡所止疑,《齊詩》作「凝」。駉駉牡馬,河北本作「牧馬」。《韓詩序》:夫栘,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也。《詩說》。夫栘之華,萼不煒煒。《藝文類聚》。侈兮哆兮。崔靈恩《集注》。鉹兮哆兮。《說文》。娓娓文王。《集注》。宜豻宜獄。《周禮注》。築城伊淢,字又作「洫」。《韓詩》云:洫,深也。《釋文》。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以多福。《左傳》。以妟父母。駟牡。《說文》。憂心。直廉切。同上。
501
《關雎》畢公作。《補傳》謂得之張超,或謂得之蔡邕。頹。《說文》。菟。《兔罝》。麟之止。《釋文》:或無「之」字。。《說文》:緎。《二子乘舟》,伋之傅母恐其死也而作詩。劉向《新序》。。《說文》:榛。衛宣公子壽閔其兄伋之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是也。《新序》。《鹿鳴》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大臣知賢者幽隱,故彈絃風諫。《文選注》:蔡邕《琴操》。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緩於誼而急於利,亡推讓之風,而有爭田之訟,故詩人疾而刺之曰:節彼南山,惟石巖巖。《董仲舒傳》。魏武公信讒,詩刺之曰:營營青蠅止于藩。袁孝政注《劉子》。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云云,以繩文王之德。《呂氏春秋》。周公詠文王之德而作《清廟》。王褒《講德論》。周公與升歌而弦文武,諸侯在廟中者,伋然淵其志,和其情,愀然若復見文武之身。《尚書大傳》。取其宗祀之清貌,則曰《清廟》。蔡邕《明堂論》。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云云。思文后稷云云。《國語》。武王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象武》。《墨子》。《象》,謂周頌武也。《明堂位》。周公輔成王,作「汋樂」以奉天。《春秋繁露》。以車驛驛。《釋文》崔本。不不敖。《說文》。《射義》曰:《騶虞》者,樂官備也。其詩有一發五豝五豵,于嗟騶虞之言,樂得賢者眾多,嘆思至仁之人以充其官。《儀禮注》。敕爾瞽,率爾眾工,奏爾悲誦,肅肅雍雍,毋怠毋凶。《周禮》鄭司農注云:《疏》曰似逸詩,不知何從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漢書》。頖宮,郊之學也,《詩》所謂頖宮也。《禮記注》。《伐檀》,其詩刺賢者不遇明王也。《文選注》張揖曰。潛,《小爾雅》作「橬」。《釋文》。不潛不濫,不敢怠皇命以多福。《左傳》。
502
詩四家異同,唯《韓詩》略見於《釋文》,而《魯》、《齊》無所考。劉向《列女傳》謂蔡人妻作《芣苢》,周南大夫妻作《汝墳》,申人女作《行露》,衛宣夫人作《邶·柏舟》,定姜送婦作《燕燕》,黎莊公夫人及其傅母作《式微》,莊姜傅母作《碩人》,息夫人作《大車》。《新序》謂伋之傅母作《二子乘舟》;壽閔其兄,作憂思之詩,《黍離》是也。楚元王受《詩》於浮丘伯,向乃元王之孫,所述蓋《魯詩》也。鄭康成注《禮記》,以「于嗟乎騶虞」為嘆仁人,以《燕燕》為定姜之詩,以「生甫及申」為仲山甫、申伯,以《商》為宋詩;維鵜在梁,以不濡其翼為才;「上天之載」讀曰「栽」,「至於湯齊」讀為「躋」。注《周禮》云:「甸」讀與「惟禹敶之」之「敶」同。康成從張恭祖受《韓詩》,注《禮》之時,未得《毛傳》,所述蓋《韓詩》也。賈誼謂騶,文王之囿;虞,虞官也。歐陽子從之。韋昭注《國語》,謂《採菽》王賜諸侯命服之樂,《黍苗》道召伯述職勞來諸侯,與《朱子集傳》合。太史公以「薄伐獫狁,至於太原。出輿彭彭,城彼朔方」為周襄王時之詩。班固謂「靡室靡家」之詩懿王時作,「城彼朔方」之詩宣王時作。白虎通以《相鼠》為妻諫夫之詩。趙岐以《小弁》為伯奇之詩。漢儒言《詩》,其說不一如此。《關雎》,正風之始也,魯、齊、韓以為康王政衰之詩。揚子云:傷始亂,《鹿鳴》正雅之始也。太史公云:仁義陵遲,《鹿鳴》刺焉。聖人刪《詩》,豈以刺詩冠風雅之首哉?揚子又云:正考甫常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常睎正考甫矣。正考甫得《商頌》而以為作《商頌》,奚斯作《新廟》而以為作《魯頌》。此皆先儒所不取。許叔重《說文》,謂其稱《詩毛氏》皆古文也,而字多與今《詩》異,豈《詩》之文,亦如書之有古今歟?並綴而錄之。伯厚甫後序。
URN: ctp:ws8262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