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廣通志巻四十四
3
名宦志》
4
徳安府:
5
唐令狐緒《唐書》令狐楚傳緒,宜州華原人,以蔭授官,歴隨州刺史,有佳政。遷去,郡人乞留,宣宗嘉之」。五代王祚《宋史王溥傳》:幷州祁人父祚,仕周為隨州刺史。漢法禁牛革,輦送京師,遇暑雨多腐壊,祚請班鎧甲之式於諸州,令裁之以輸,民甚便之」。
6
宋趙昌言《宋史》列傳:孝義人,太宗時貶崇信行軍司馬。彊力尚氣概,當官無所顧避,雖屢經擯斥,未嘗稍自抑損。
7
尹洙《宋史列傳:字師魯,河南人,初因黨范仲淹落職,監唐州酒稅,晚坐假公使錢,貶崇信軍節度副使,徙監均州酒稅,感疾卒。
8
李孝基《宋史》李迪傳》,字伯始,濮州人。仁宗時進士,知隨州。所治雖劇,然事來亟斷,不為證左回枉,甫日中,庭己空矣。或問其術,曰:「無他省事耳」。
9
滕甫,《宋史》滕元發傳,東陽人。神宗時,嘗言新法之害,貶知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載,猶以前過貶居均州。
10
司馬旦《宋史司馬池傳》:旦,字伯康,夏縣人,熙寕時知安州,治郡得大體,凡所施設,取於適理便事。
11
薛向《宋史列傳》:字師正,萬泉人。元豐元年,召向同樞宻院事舒亶,論向反覆,無大臣體,斥知潁州,又改隨州,卒。
12
陳規《宋史列傳》,字元則,宻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令安陸㑹祝進攻徳安府,守棄城遁,父老請攝守事,連戰敗賊,賊懼引去。建炎初,除知徳安府,李孝義等軍數萬薄城,陽稱受詔招規,規識其詐,大敗之,又却羣盜楊進、董平等,陞秘閣修撰,尋除徳安、復州、漢陽軍等處鎮撫使。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規率軍民守禦,炮傷足,神色不變,圍急糧盡,出家財勞軍,士氣益振,㑹濠橋陷,規以火鎗、火牛焚橋,須臾皆盡,橫拔砦去,後又知徳安府。乾道中,詔刻規《徳安守城錄》,頒天下為法,立廟賜額,賢守,加封智敏侯。
13
胡銓《宋史列傳》,字澹菴,廬陵人。建安十二年除名,編管新州。十八年,新州守臣張棣訐銓與客唱酬,謗訕怨望,謫吉陽軍。
14
趙方《宋史列傳:字彥直,衡山人,淳熙中進士,京湖帥李大性辟知隨州,時旱蝗相仍,方親走四郊以禱。一夕大雨,蝗盡死,嵗大熟。
15
吳柔勝,《宋史》列傳,字勝之,宣州人,舉進士。嘉定初,知隨州,時再議和,好戒開邊隙,旁塞之民事與北界相渉,不問法輕重皆殺之。北人盜郡民梁臯馬,追之急,北人以矢拒臯,臯與其徒亦發二矢,北界以為言。郡下七人獄,勝至,立縱之,具始末,報北界而己。又收土豪孟宗政、扈再興𨽻帳下,後皆為名將,築隨州及棗陽城,立軍曰忠勇,營栅器械悉備。除京西提刑,領州如故。
16
元特爾格齊元史列傳,髙昌人。約爾珠子,沉鷙有才,遷徳安府達嚕噶齊土人蔡知府以衆叛,特爾格齊率衆先登討平之。主將怒,將屠其城,特爾格齊請曰:「叛者蔡知府數人而己,城中之人何與焉?盍誅其黨與而止,毋令濫及非辜」。主將嘉其誠懇,城得全。
17
魏從恕,字伯賢,燕山人。《明一統志》:至正間,為應山縣尹,束吏以法,待士以禮,省耕布恵修常平,廣積貯凶嵗,民賴之。善政聞京師,使宣撫河南江北道,後廵歴徳安屬邑,按釋寃,民周子榮重囚,民有訟武弁以民田為軍田者,獄十年不決,恕至,片言折服。
18
明汪瓘,休寧人。《明一統志》,洪武初,由御史令應山創置學校,勸課農桑。初任縣止一里,三年增至三里,邑人懐之。
19
諸葛平,陽朔人。明一統志》,洪武間,知應城亷,能愛民,均徭簡賦,吏畏其威,民安其恵。任滿,遷湖廣叅議。魏樸,正定人。洪武中,知應山,值許成亂後,招集流亡,修學校士,百廢俱舉《舊通志》
20
杜智,字仲才,蕪湖人。洪武中,由貢擢知隨州。以不忍峻征,例當謫戌。廷臣奏其治狀,詔乗傳復任。
21
張寛,福建人。洪武初,守徳安,當兵燹後,招墾田疇,修理學校子弟可教者,督以誦習。在任七年去。
22
李蕃,魚臺人,洪武末,由太學生同知徳安亷,靜寡欲,九年,秩滿當陞,民乞畱復任,九年,吏畏民懐。以上舊通志
23
夏子謙,楚紀,浙江人。永樂間,大理評事改推徳安平情守法,郡無滯獄。一介不染人,咸歌頌。
24
陳嘉慶,潁上人。永樂間,由舉人知安陸,精敏有才幹,縮里甲供役,省舊例十之五六,書其籍曰《便民政略》。徧諭四鄰,俾不為吏胥所欺。雖遇年饑,民不轉徙《舊通志》
25
許鑑,南海人。永樂時,由舉人諭安陸,寡言笑,慎取予。教誨諸生,不專辭藝,有所勸懲,誠意懇至,諸生感動信從。後遷知潛江。
26
饒政,望江人。永樂間進士,以賢勞擬授僉事,因自陳願授教職。歴壽張、羅山,復教授。徳安造就人才如張瓚輩六七人,咸登甲榜。以上舊通志
27
陳莘楚,紀橫州人,永樂間,知隨州,咨訪利病,期於必行,公餘㣲服與野老談舊政得失,咸出至誠,闢田四百餘頃,民受其利,修學作士,始終不倦。
28
孫士良《明一統志》:永樂初,令應山居官未三考,流民自占三千餘戶,開闢荒田五十餘頃,政事簡恵,賦役以均。
29
朱幹,鳳陽人。明一統志》,永樂初,令應城公正勤亷民,懷吏戢。
30
范理,字道濟,天台人,正綂間,知徳安有異政。舊通志郭綸,華亭人。明一統志,正統間,任應城諭。性端嚴,善議論,治尚書與諸生辨析經㫖甚詳。邑學習書,傳自綸始。今從祀上蔡先生祠。
31
周鐸,萬安人。明一綂志,天順中,知徳安公。勤亷慎興學,育才深得人心。九年滿去,郡人立碑頌之。
32
呂禴楚紀,昆明人。成化間,由舉人知隨州,嚴明亷慎,始終如一。值嵗旱,民饑,素衣跣足歩禱,發倉賑貧。初,夏民納祇候錢,禴曰:「五穀未登,錢必稱貸」。令還主,俟秋赴納。
33
汪清,字源潔,固始人。成化初,以御史謫知應城,幹濟功勤,抑挫豪右,申理寃滯,邑中凛然。《舊通志》
34
趙文傑,字士英,內江舉人。明一統志成化間,令雲夢剛方不撓,操履介潔,每以鋤豪右興,學校為已。任俗尚浮屠,凡冠婚、喪祭,令遵朱子家禮。又因冦盜,創城塹,立烟墩,一邑稱便。
35
黃鞏,字伯固,莆田人。《明一統志》,𢎞治末,授徳安推官,清亮博雅,以正風俗,作人材為先。整飭學宫,表董孝子祠,人咸勸勵。
36
李克嗣,內江進士,𢎞治間,知隨州。嚴明亷介,造士愛民,恵政甚著。《舊通志》
37
馬龠,西充人,正徳間,守徳安,寛大厚重,不獵聲譽,喜文學,重修郡志,政務簡靜,民以不擾。
38
周衝,字道通,宜興人。正徳中,知應城,實心任事,以道化民。立上蔡祠,建常平倉,百務振起。
39
李重,字厚任,應天人,正徳末,守徳安。剛明亷介,不畏強禦,興學校,旌節義,修廢釐弊,吏民屏息。嘉靖元年,景藩就封,軍役橫市,井平,攫民物重,嚴加約束。藩以讒捕重,卒白左遷去。
40
韋商臣,字希尹,長興人。嘉靖初,遷徳安推官。志行清淑,問學淵源,精法律,懲奸惡,即權貴不為屈,郡稱平允,尤加意風化。公餘進諸生,講論伊、洛之緒以上舊通志》
41
李逢,字邦吉,豐城人。明《一統志》,嘉靖中,同知徳安,尋陞本府。明毅有大志,挈綱維重,教化黷吏黠民寘法不稍貸。過賢士,每折節下之。
42
徐貢元,字元獻,繁昌人。《明一統志》:嘉靖中,知徳安清潔。剛方不受請托,處親藩,不擾弭羣盜。修築河隄,建置學宇,百務俱興。
43
蔡可教,字子受,成安人。嘉靖中進士。守徳安。虛心服義,約己厚人,修舉壇壝,敦禮鄉耆縉紳之賢者,奸豪斂伏,民多感化。《舊通志》
44
馬文煒,字仲韜,安邱人,嘉靖中進士。守徳安識逺察,㣲嚴於持守,僚屬咸奉約束不敢違。
45
鄭禧,縉雲人,嘉靖中,通判徳安,决事折以大義,不問纖瑣,善摘奸,凡舞文者,寘法不少貸。自御素約,遇大吏不解,阿承雖見責,弗為動。
46
羅黄裳,髙明人。嘉靖間,令雲夢邑方罹水患,闤闠蕭條,大猾憑據,官府漁獵其民。裳至逐積猾,恤貧困民,始知有生之樂。當景藩就國,車騎所經,騷然煩費,裳聲望足以壓宦竪,調停經理而民不擾。
47
吳哲,字士明,永寕舉人。嘉靖間,知應城有才能。邑舊無甎城,哲始議甃砌,乃招延富室,俾注名募籍丈尺多寡,聴其自裁,又分地書標以識之,事竣,不費公帑一緡。
48
蔣希孔,字以中,滋陽人。隆慶戊辰進士。守徳安,接士以禮。為政務寧謐,不尚苛察,吏民安之。
49
王炳璿,字幼文,崑山人。萬厯甲戌進士,守徳安。温雅博學,嘗試州邑,諸生,遴其異等優待之。聴訟訓以道義,不輙加鞭扑。值旱,多方賑恤。
50
張惟芳,晉江人。萬厯間守徳安。耿介不阿,以鋤奸剔弊為己任,即權貴亦無所狥。尋陞湖北道。
51
楊楷,馬湖人。萬厯中,守徳安深,沉多謀略,性介,一塵不染,後開府荊楚。
52
賀逢聖,字對揚,江夏人,萬厯癸夘舉人,署應城諭端,方爾雅士林矜式之,捐俸置田四石為科舉資,題碑額曰「嘉賔萍食」,又置田二石,以租入嵗給,寒士題碑額曰:「志士斗水」,至今猶食其徳焉。嘗危坐明倫堂,見先師於屏間,適有持聖像至者,異之,益以正學自礪。後官至大學士,每言:「吾歴敭清華,至平章軍國,無一事足報君恩,惟寒氊七載,實心實事,庶免素餐譏耳!」餘詳忠臣傳。
53
朱之臣,字無易,成都進士。萬厯中守徳安。初抵任,即為文告神,誓不妄取一文好奬掖名士,因構如水堂,以延問字者。
54
龎應賔,瀘州舉人。萬厯間同知徳安,歴任九年,悉知各邑利害,閭閻苦樂,郡人皆熟識,見輙勞問,咸以大父稱之。
55
漆文昌,新昌舉人。萬厯間,知應城謙謹平易,省刑薄斂,酌裁編役,新譙樓,葺學校,親賢恤民,治績甚著。吳嘉賔,字灧石,重慶進士,萬厯間,任徳安推官,後署雲夢事,清稽賦役,凡飛詭隱匿諸弊,釐剔無遁情,懲舞文吏,訟牘無寃,闢文昌門,改泮池,修館舎考,試首拔者皆雋科第,無不服其藻鑑。
56
鄭二陽,字見曦,開封進士。天啟間,任徳安推官,方正慈恕,治獄多所平反。嵗祲,煮粥活饑人無算。公餘集郡子弟講藝,延知名士為塾師。後魏閹誣陷楊忠,烈坐贜巨萬,陽為作募疏,詞義悲壯,觀者泣下,爭輸金助之。
57
程策,字參寰,休寧人,天啟中,任徳安推官,執法平允。甫一嵗,晉南部郎後知徳安訟庭肅穆,左右皆嚴憚,不敢橫索,一人錢,犯者立寘於法,屏去繁差,長吏悚息。每月集諸生課藝,手自甲乙,陞鄖陽副使。
58
王國治,字修吾,永昌舉人。懷宗時,同知徳安朔望,集士民宣說六條,必再三解諭,力闡文教。月課邑子弟,夜即宿尊經閣,篝燈甲乙,擢宗人府幕。去之日,敝裘羸服,老幼皆攜貲以佐行,李却不受。
59
蔡宗虞,四川人,懐宗時令雲夢揮霍精敏,聞冦警,鑿濠增堞,團練編戶,激奬義勇,丙子冬,流冦圍城,攻七晝夜,堵禦有方,數斃其渠魁,士民恃以無恐。以上舊通志。
60
徐世淳
61
張紹登
62
張國勲
63
諶吉臣以上詳忠臣志
64
皇清吳宗孟,寳豐人,已丑進士。順治七年,知雲夢縣時,派民間養官馬,孟捐俸代牧,及請協濟,以甦民困。邑多盜,設法彌捕殆盡。雲俗好鬼,一切淫祠悉毀之,祀名宦。
65
白彥良,武進人,康熙甲辰進士,知雲夢政,尚簡要,無煩刑峻法,民間疾苦,時加軫恤,重文教,振興士,𩔖里長,最為民累,請除之,一邑稱便祀名宦荊州府。
66
漢劉昆《後漢書列傳》,字桓公陳畱,東昏人。建武五年舉孝亷,不行,遂逃教授於江陵。光武聞之,即除為江陵令。時縣連年火災,昆輙向火叩頭多能降雨止風。徵遷𢎞農太守,崤黽多虎昆至虎皆負子渡河。帝異之,詔問曰:「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後守𢎞農虎北渡河,行何徳政而致是事?」對曰:「偶然耳」。帝歎曰:「此長者之言也」。命書諸策。
67
法雄《後漢書列傳》,字文彊,扶風郿人。安帝時,南郡太守斷獄省少,戶口益增。郡濵帶江沔,又有雲夢藪澤,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賞募張捕,反為所害,雄移書屬縣曰:「至化之世,猛獸不擾,皆由恩信寛澤,仁及飛走,太守雖不徳,敢忘斯義,其毀檻穽,不得妄捕,山林虎害消息,人以獲安」。在郡數嵗,嵗常豐稔,初平中,卒于官。
68
蜀漢張飛《蜀志》:列傳:字翼徳,涿郡人,少與闗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嵗,飛兄事之,先主依劉表表卒,曹操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操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徳也!可共來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
69
廖化,《蜀志》宗預傳:化字元儉,襄陽人。先主命為宜都太守,以果烈稱。
70
向朗《蜀志》列傳》字巨達,宜城人。昭烈定江南,使朗督夷陵等縣軍民事,每樹捍衛之績。
71
周瑜《吳志列傳》:字公瑾,廬江舒人。少與孫策友善,策授瑜建威中郎將,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䕶軍,領江夏太守,留鎮巴丘。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孫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曹操入荊州,劉琮舉衆降曹操,得其水軍船歩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懼,權延見羣下,問以計策,議者咸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己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時先主為曹操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先主并力逆操,遇於赤壁,時曹操軍衆,己有疾病,初一交戰,操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先書報曹操,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擊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操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烟燄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軍遂敗,退還保南郡,瑜與備等復共追操、操,畱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陣,㑹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卧未起,勒兵就陣,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卒,年三十六。晉殷顗《晉書列傳》:字伯通,陳郡人,與弟仲堪俱知名。太元中,擢南蠻校尉,蒞職清明,政績肅舉。及仲堪南伐,顗力諫之。
72
桓石民《晉書桓彜傳》:石民,龍亢人,孝武時領襄陽太守,戍夏口,與石䖍攻符堅偽荊州刺史梁成於竟陵,又破慕容垂等於漳口,後監荊州軍事。桓氏世蒞荊土石民,兼以才望,甚為人情所仰。
73
江績《晉書江●傳》:績字仲元,陳畱人。太元中,績出為南郡相㑹,殷仲堪舉兵以應王恭,仲堪要績與南蠻校尉殷顗同行,並不從。仲堪等屢以為言,績終不為之屈。顗慮績及禍於仲堪,坐和解之。績曰:「大丈夫何至以死相脅!」一坐皆為之懼,仲堪憚其堅正。
74
羅企生,《晉書列傳》,字宗伯,豫章人。太元中,殷仲堪鎮江陵,引為功曹,累遷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𤣥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為諮議叅軍。仲堪多疑少決,企生深憂之,謂弟遵生曰:「殷侯仁而不斷,事必無成。成敗,天也,吾當死生以之」。仲堪走,唯企生從焉。遵生謂曰:「家有老母,將欲何之?」企生揮淚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養不失子道,一門之中,有忠與孝,亦復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見企生無脫理,策馬而去。𤣥至荊州,人士無不詣者,企生獨不徃。𤣥怒收之。企生歴數其罪,遂遇害。
75
南北朝到彥之。《南史列傳》:字道豫,武原人,以江陵叅軍司馬為南郡太守,又除南蠻校尉,進爵為侯。前後佐守荊楚垂二十載,威信為士庶所懐,後又權鎮襄陽。及檀道濟討謝晦,平江陵,因監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縣公。
76
王沖,字長深。梁武帝時,為南郡太守。習於法令,政號平理,雖無赫赫之譽,久而見思。善與人交,貴游之中,聲名籍甚。《舊通志》
77
樂子雲詳《忠臣志》
78
唐許紹《唐書列傳:字嗣宗,安陸人,大業末,為夷陵郡通守,時盜賊競起,紹保全郡境,流戶自歸者數十萬口,開倉賑給,甚得人心。後歸唐髙祖,特授峽州刺史,蕭銑遣楊道生圍峽州,紹擊走之。銑又遣其將陳普環等乗大艦,泝江入峽州,與開州賊蕭闍提規取巴蜀,紹遣子智仁及錄事參軍李𢎞節、壻張元靜追至西陵峽,大破之,擒普環,收其船艦。江南岸有安蜀城,與峽州相對,次東有荊門,皆險峻,銑竝以兵鎮守,紹遣智仁及李𢎞節攻荊門,破之,髙祖大悅,下制褒美。紹與王世充、蕭銑疆界連接,紹之士卒為賊所擄者,輙見殺害,紹執敵人,皆資遣之,賊感其義,不復侵掠,闔郡獲安。
79
蘇良嗣《唐書蘓世長傳》:良嗣,武功人,髙宗時,遷荊州長史,帝遣宦者採怪竹江南,所過縱暴至荊良,嗣囚之,上書言狀,帝下詔慰奬,取竹棄之。
80
楊元琰《唐書桓彦範傳》:元,琰字溫,閿鄉人,歴蘄州刺史、荊州長史,前後以清白升進,屢降璽書褒美。長安中,張柬之徃代,與元琰泛江中流,言及則天革命諸武擅權之狀,元琰發言慷慨,有匡復之意。後與李多祚等計誅張易之兄弟。
81
韋虛心《唐書韋湊傳》,虛心字無逸,維子,中宗時歴荊楊三大都督府長史。荊州有鄉豪負勢干法,虛心籍其貲入之官。
82
張九齡《唐書列傳》,字子夀,曲江人。初,九齡為相,薦長安尉周子諒為監察御史。後子諒以妄陳休咎,上親加詰問,令於朝堂決殺之,九齡坐引非其人,左遷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83
吳兢《唐書列傳》:浚儀人,開元中封長垣縣男,久之,坐書史事不當,貶荊州司馬,以史草自隨。蕭嵩領國史時,遣使者就兢取書,得六十一篇,累遷洪州刺史。元結《唐書》列傳:字次山,後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孫,天寳十二載,舉進士,後叅山南東道來瑱府,時有父母隨子在軍者,結說瑱曰:「惟仁孝乃可言,忠義詎有責其忠義,而不勸之孝慈耶?將士父母宜給以衣食」。瑱納之,瑱誅,攝領府事,㑹代宗立,固辭丐侍親歸樊上。韓朝宗《唐書韓思復傳》:朝宗,思復子,長安人,屢遷荊州長史,開元間,以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傳言汲者死,行人雖暍困不敢視,朝宗移書諭神飲者無恙,人更號韓公井。
84
竇參《唐書列傳:字「時中,扶風人,以蔭累為萬年尉。同舎,當夕直者聞,親疾惶遽,參為代之。㑹失囚。京兆按直簿劾其人,參曰:彼以不及謁而徃參,當坐。乃貶江陵尉。人皆義之」。
85
嚴郢《唐書》列傳》,字叔敖,華陰人。第進士,肅宗時為江陵判官。方士申泰芝以術得幸遨逰,湖衡間妖幻詭衆,姦贜巨萬。潭州刺史龎承鼎按治,帝不信,下承鼎於獄。御史中丞敬羽白貸泰芝,郢入朝,亟辯之。帝怒,殺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後坐妖妄不道誅。
86
韓愈《唐書》列傳,字退之,鄧州人,由監察御史上書極論宮市,徳宗怒,貶陽山令,改江陵法曹參軍。
87
裴潾《唐書列傳》:「聞喜人,元和中遷起居舎人。憲宗季年,鋭於服餌,詔天下搜訪竒士。宰相皇甫鎛與金吾將軍李道古挾邪固寵,薦山人栁泌及僧大通、鳳翔人田佐元,皆待詔翰林。憲宗服泌藥,日增躁渴,流聞於外。潾上疏極諫忤,㫖貶為江陵令。
88
宋盧懷忠《宋史》列傳:河間人,太祖遣使荊南還,奏髙繼沖之,民苦暴斂,帝令出師湖南,假道荆渚,因而下之,即以懐忠為前軍都監。乾徳二年,出知江陵。四年,王師伐蜀,江陵當峽江㑹衝,以供億之勞,遷客省使。陳恕《宋史列傳》:字仲言,南昌人,太宗時知江陵府,大發羣吏奸贜,坐徒流停廢者甚衆,郡內惕息。
89
張遜《宋史》列傳:髙,唐人,太宗時知江陵府,㑹峽路諸漕卒數千人聚江陵,有告其謀變以應蜀冦者,府中議欲盡誅之,遜止捕首惡楊承進等二十一人斬於市,餘黨親加慰撫,飛奏以聞,太宗嘉之,詔以其卒分配州郡。
90
嵇適《宋史嵇穎傳》,宋城人。父適,為石首主簿,民有父子,坐重繫,府檄適按之,抵其父於法,而子獲免。父死,假人言曰:「主簿,仁人也,行且生賢子,後必大」。明年生子穎,歴官清顯。
91
謝驎《宋史列傳》,字應之,甌寧人。登第。令石首縣苦江水為患,隄不可禦,驎疊石障之。自是人得安堵,號「謝公隄」。
92
歐陽修《宋史列傳》字永叔,廬陵人。仁宗時,修上書責司諫髙若訥,坐貶夷陵令。
93
鮮于侁《宋史列傳》:字子駿,閬州人。舉進士,為江陵右司理參軍。慶歴中旱,詔求言,侁推天變所由興,又條當世之失有四,其語剴切。唐介與同鄉里,稱名於上官,交章論薦。侁盛言左參軍李景陽、枝江令髙汝士之美,乞移與之,介益以為賢。
94
李若谷《宋史》列傳:字子淵,徐州豐人。天聖初,知荊南,士族元甲恃蔭屢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訓之耳」。王䝉正為駐泊都監,挾太后婣橫肆,若谷繩以法,監司右䝉正,奏徙若谷潭州。
95
姚渙《宋史列傳》:字虛舟,普州人,知峽州。宜都民為盜所殘,縣執囚訊服,以獄上,渙移劾於他有司。居無何,實盜獲,大江漲溢,渙前戒民徙儲積,遷髙阜,及城沒無溺者。因相地形築子城埽臺,為木岸七十丈,繚以長隄,楗以新石。厥後江漲不為害,民徳之。
96
楊時《宋史列傳》:字中立,將樂人,熙寧九年進士,以薦得荊州教授,安於州縣,未嘗求聞達,而徳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逺千里,從之遊,號曰龜山先生。
97
余良肱《宋史列傳》:字康臣,分寧人,調荊南司理參軍。屬縣捕得殺人者,既自誣服,良肱驗屍與刃,疑之白府,請自捕逮,未㡬,獲實殺人者。民有失物逾十萬,逮平民數十人,方暑,搒掠號呼聞於外,或有附吏耳語,良肱陰知其為盜,亟捕詰之,贓盡得。
98
程千秋,河南人。明一統志,徽宗時令公安。時羣盜至千秋,帥民禦之,岳、鄂、鼎、澧皆賴以安,民間多繪像祀之。
99
王囘《宋史鄒浩傳》:囘,字景深,仙遊人,徽宗時,令松滋荊沔俗,用人祭鬼囘,捕治甚嚴,仍諭以理,其風遂革。薛弼《宋史列傳》:字直老,永嘉人。髙宗時,王彥自荊移襄遷,延不即赴,所將八字軍皆中原勁卒,朝廷患其恣橫,以弼直徽猷閣代之,彥殊不意,弼徑入府受將吏謁,彥始大駭,弼曲折譬曉,彦感悟,即日出境,後再知荊南。
100
范如圭《宋史列傳》:字伯達,建陽人,髙宗時,通判荊南府荊南舊戶口數十萬,冦亂後無復人跡,時蠲口錢以安集之,百未還一二,議者希秦檜意,遽謂流庸浸復而增之,積逋二十餘萬緡,他負亦數十萬,版曹日下書責償甚急,如圭白帥,悉奏蠲之。
101
趙雄《宋史列傳》:字溫叔,資州人,淳熙時知江陵府。江陵無險可恃,雄請城之,城成而民不告擾。
102
薛季宣《宋史列傳》:字士龍,永嘉人,年十七,起從荊南帥辟書,冩機宜文字。金兵之未至也,武昌令劉錡鎮鄂渚,季宣白錡,以武昌形勢直淮蔡,而兵寡勢弱,宜早為備,錡不聴,及兵交,始資季宣計畫,未㡬,汪澈宣諭荊襄,而金兵趨江上,詔成閔還師入援,季宣又說澈,令閔乗勝下穎昌,趨汴都,金內顧可不戰而屈澈不聴,時江淮仕者聞金兵至,皆預遣其奴而繫馬於庭以待,季宣獨畱家與民期,曰:「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與汝偕死」。民亦自奮,縣多盜,乃行保伍,法鄉置樓,盜發伐鼓,舉烽瞬息徧百里,縣治白鹿磯、安樂口皆置戍,請於宣諭司,得戰艦十、甲三百,羅落之,守計定訖,兵退,人心不搖。
103
張栻《宋史列傳》:字敬夫,孝宗時為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一日去貪吏十四人。湖北多盜,府縣縱釋不治,栻首劾縱賊,大吏捕斬,匿賊姦民,令其黨得相捕告以除罪,羣盜皆遁去。郡瀕邊屯,主將與帥守每不相下,栻以禮遇諸將,得其懽心,又加恤士伍,勉以忠義,有功輙補官,士咸感奮。
104
劉宰,《宋史列傳》:字平國,金壇人。紹熙元年舉進士,調江陵尉。時巫風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糾察,徃徃改業為農,嵗旱賑荒,多所全活,有持妖術者,皆禁絶之,書其坐右曰:「毋輕出文引,毋輕事箠楚」。緣事出郊,與吏卒同蔬食水飲。去官惟篋藏主簿趙師秀酬倡詩而己。
105
袁樞《宋史列傳》:字機仲,建安人,寧宗時知江陵府,郡瀕大江,嵗壊為巨浸,民無所托。樞即楚放城楚觀為室廬,徙民居之,以備不虞,種木數萬,以為捍蔽,民徳之。
106
張洽《宋史》列傳:字元徳,清江人。從朱熹學。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經界不正,洽請行推排法,令民自實其疆界産業之數投於櫃,乃籌覈而次第之,吏姦無所匿。其後十餘年,訟者猶援以為證云。
107
趙方《宋史列傳》:字彥直,衡山人。寧宗時,權江陵府,增修三海八櫃,以壯形勢。入直秘閣修撰、知江陵府,計金必南徙,日夜為備。荊門有東西兩山險要,築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衝。
108
鄭翼,山東益都人,以解元成進士,寧宗時,任江陵路刺史,凡六年,卒於官。民慕徳化巷哭罷市,因亂家石首墓在麓湖山西峰西畔,邑令陸得夫銘焉《邑志》王采,字少白,臨江人,理宗時知江陵,金人入冦,率兵督戰有功,改滁州《舊通志》
109
楊霆《宋史尹穀傳》:霆,字震仲,令監利縣,有疑獄歴年不決,乃㣲服亷,得其實,立決之,人稱神明,辟荊湖制置司幹官,呂文徳為帥,試以難事,倉卒立辦,皆合其意,朝廷有密㫖,策應淮東文徳以咨,霆即對某將可徃兵器糧草,口占授吏,頃刻案成文,徳大驚,薦除通判江陵府。時兵民雜處,庶務叢集,隨事裁決,處之泰然,暇日詣郡庠與諸生講學,取𨽻官閒田,增益廩,稍選民強壯者,當農隙訓練之,親閲行賞,皆獲其用,而兵不復擾民。
110
陳試傑枝江典史:持身端正、贊政公勤及考滿邑民保畱《舊通志》
111
司馬夢求詳忠臣志。
112
元耿奉訓守荊州,亷恕公正剖決如流,嵗饑,出俸米煮粥,全活五萬餘口。舊通志
113
文應祥,江西人。元統初,為監利縣。諭始至,學校廢壊,嘗咨監利吏曰:「政有似緩而實急者,學校是也」。吏曰:「舉廢非一日可成,非一人之力可就也」。應祥毅然倡之。《舊通志》
114
上都詳《忠臣志》
115
明周政《明一統志》:洪武初,知荊州,招集流亡,修治學校,功績著於一時。
116
陳獻銅,梁人。《明一統志》洪武中令。監利悃愊無華,推誠待物。時有司造官楮,民病之,獻為奏減,民獲其利。李鐸,甌寧人,洪武中為監利。諭時生員劉魁以學官缺,上書請用經明行修之士,成就人才選除。得鐸果以師道自任,為文一主傳。註不尚聰穎而貴誠確,信從者衆。舊通志》。
117
王滿,楚紀,汝寧人。洪武間,令枝江復設縣治,相度地理,起造廨舍,興學恤民,厥功最懋。
118
陳直方,應城人。洪武初,為石首諭教士有方。又善知人,常於郡子弟中許楊溥有公輔器,後果為名相《舊通志》
119
汪善楚紀,字存初,歙人。永樂丙戌進士,知夷陵。州多虎患,禱黃陵峽神,兩虎自投穽死。未㡬,擢知永州府,卒。商輅表其墓。
120
刁鵬,祥符人。《明一統志》,永樂初,知荊州。蒞任九年,門無私謁,囊無餘帛,設施調度,皆有條理,勞來安集,政化大行。
121
范理,天台人。《明一統志》:宣徳中,令江陵時,荆土負租至十四萬石,理為處分,平其徭役,勸之樹畜,恤窮弱,禁豪右楊溥稱曰:「世有為縣七月,得民心如理者乎?」薦為徳安府。
122
張寵,楚紀碣山人。宣徳間,知荊州,持己亷慎,敦禮耆舊,造就人材,政通民和,郡內大治。
123
劉昶,楚紀》大庾人。永樂壬辰進士。正綂中,大學士楊榮薦知荊州,勸農興學,均賦減訟,因疏遼藩不靖被逮,及事白,仍令復任。
124
馬祥,汲縣人。明一統志》。正綂中,以賢良方正薦,知石首公平仁恕。興學課農,凡公廨、譙樓、倉庫、傳舍、隄圩之𩔖,靡不修葺。
125
俞雍,武進太學生,《明一統志》,正綂中令。公安清介有志節,自奉甚約,惓惓以愛民為心。凡興徭役,修橋梁,以及刑名、錢穀,皆區畫精詳,於民一無所累。
126
陳熹,上虞人。正統中,同知荊州。蒞政詳慎,臨事有膽略。常領兵隨征貴州,戰功甚鉅《舊通志》
127
張愷,寧波太學生。《明一統志》,正綂中令江陵興學校,建公署,革弊釐奸,吏民畏服。
128
符節,南平人。景泰初,任荊州府推官,有學行,諳刑名,亷明勤謹,闔郡賢之。舊通志》。
129
何盤,珙縣舉人。《明一統志》:天順中,令逺安忠信明決,見義必為,凡縣治、學校、祠廟壇壝,俱以贖鍰營建,民不知勞,財不告匱。
130
張嵓,字子瞻,浙江人。明一統志》:天順中,知荊州仁明亷。介毅然有為,茍利於民,雖叢怨於身不恤,修理學校,奬掖後進,惟欲導民於善士,風聿興詞訟亦簡黃,本樂安人,成化間,令石首,時荊襄冦起,師旅之費,多出郡邑,本措置不擾,上下重之。
131
趙讓,桐鄉人。成化中,令松滋愛民,下士百廢俱興文廟公廨祭射禮器皆其所創以上《舊通志》
132
石敏中,江津人。明一統志,成化中,令松滋治官如家,視民如子,賑荒築隄,勤恤民隱。時軍需甚急,中措置有方,糧餉不匱,江漲築隄,人不知役。
133
李芳,融縣進士。明一統志》,成化中知夷陵。律己清儉,臨民平易,至今稱賢。牧以芳為最。
134
闗忠,魏縣人。成化間,令枝江有善政楊都御史,特檄奬之,有「心懸報主政在養民」之語。
135
黃公甫,長樂人,成化間為監利,諭講論,不問寒暑,同舎訓導,卒甫為貯諸生賻金於家,適冦至,盡掠其家貲,人以為賻,金亦盡矣,冦去甫檢㸃,賻金獨存,乃悉以歸其子,士林義之。以上舊通志
136
劉瑛,息縣人。《明一統志》:成化中,知夷陵亷,靜簡約,百姓悅服,境多虎患,嘗禱於黄陵神,驅獲之,其患遂息。趙友,字文㑹,安岳人。成化間,由嵗貢任宜都諭,博學多聞,曾纂修《宜都志》。
137
劉英,㑹稽舉人,成化中,令逺安時,縣治新遷,百事草創,英盡心修葺,鉅細畢舉。以上舊通志》
138
沃𩔖《姓譜:定海人。𢎞治元年,以御史知荊州,袪弊懲貪,聲名大振。
139
陳宣,平陽人。𢎞治初,以刑部郎中謫知夷陵,屬意風教。在州數年,修學宮,黜淫祠,崇奬節義,士民化之。楊徳修,長壽舉人,𢎞治中,為松滋訓,以邑中科目乏人,隆冬盛暑,課業不輟,甲子秋,果得二魁。聘試福建,有懐金請托者,修拒之曰:「吾不擯嘉禾以薦稂莠也」。以上舊通志。
140
邊貢,字庭實,歴城人。《明一統志,𢎞治丙辰進士。正徳初,以太常寺丞出守荊州亷,静自持事集而民不擾,政寛而下不欺,又以文章名重當世。
141
蔣瑤,歸安人。《明一統志》:正徳中,守荊州,公明亷介,士民懐其徳,立祠祀之。
142
姚隆,嘉定人。明一統志:正徳末守荊州,仁恕寛平,蒞任七年,民安事,集以忤當道免,與劉昶、蔣瑤稱三賢守。
143
黎士翹,南海舉人。正徳中,令逺安清慎和平,扶植善𩔖,節省財力,以疾卒於官。
144
殷廷舉星子人令監利,值大水,城野俱没。是年冬,大修諸隄,明年夏,鼉淵隄䧟,舉與民共負畚揷,修築完固,復為月隄以障之。性勤儉,常衣一布袍,夜分乃寐。澤中有盜千人,舉扁舟入其壘,知難於勦,因力主招撫,㑹遷官去,後卒用其議。以上舊通志
145
李士翺,字如翰,長山進士。《明一統志》,嘉靖中知荊州。性清介,政多平恕,斷獄明允,不詭隨以希寵。
146
陳鎏,字子兼,吳縣人。嘉靖中進士。税荊闗,恬雅簡靖,性躭山水,去任之日,囊槖蕭然。《舊通志》
147
李克敬,祥符人,嘉靖間,令監利處事慎宻,左右莫能窺其意㫖。一日,忽單車入賊壘,呼賊首妻子戒之,皆悚懼出降。又二年,召賊入,盡磔於庭中,遣人於灌莽縳賊,境內以寧。
148
李純朴,字懐野,川東人。嘉靖間,以御史謫知監利,見義勇,為甃磚城,建大觀書院,皆尅期而就,興利除弊斷,然不為羣說所撓。
149
唐勲,字本孩。廣西鄉貢令監利,持己嚴,正馭衆。端詳修儒學,立社倉,清理田賦,築城濬濠,百廢俱舉。居官五載,即一裘一葛,未經新製。
150
牛愷,六安州人。嘉靖乙未,令石首聴訟明斷,豪猾不能欺。嘗兩供事承天陵寢,諸司罹譴,愷獨區畫詳慎,免於罪戾。
151
繆文龍,烏撒衛進士。嘉靖庚子,令石首政務寛仁,推誠待物,持身亷潔。癸夘為南臺御史,臨行出衣物,以資士民之貧窘者。
152
席彖,由進士任工科給事中,以言事忤㫖,謫夷陵州判。嘗穿城鑿井,以備不虞。
153
周宗武,臨川人。隆慶間,由鄉薦令宜都清介,鎮靜村落之民,皆不見吏,上官為減差,胥時以才望委督軍務。或聞邑旱,雖在千里外,必焚香為民禱雨,嘗毀淫祠,改為正心書院。
154
劉鉉,鄱陽進士。隆慶間,令江陵庭無畱牘,吏不敢欺。清里甲,均賦斂,興賢禮士諸善政,至今誦之。
155
蕭景訓,太和進士。萬厯間,知夷陵。公亷明敏,剖決無留,有神明之稱。清丈田糧,廵行阡陌,里胥無敢干其法。每進諸生,解說經義,大倡理學。
156
楊景淳,四川人,萬厯甲午,任荊州教授,陞國子監博士。時荊州守涂嘉㑹江陵令孔貞一聘,與雷思霈等修葺郡志,以博學洽聞著。
157
董世彥,榮縣人,舉孝亷。萬歴丙申,任夷陵,有亷能聲,建橋利渉,州人徳之。
158
蘇大成,字時所,寧都舉人。萬厯間,令逺安愛民禮士,斷獄無寃,置義倉以備饑饉,諸不便民者,輙與蠲免。朱正色南河進士,萬厯間,令江陵始至,即力行條編法,一切賦稅不便於民者,盡蠲之。張居正父卒,兩臺藩臬徃賻驛傳供具,騷然煩費,正色力為調畫,不致擾民。後居正起,復璫賫詔至,從人甚衆,正色紿之曰:「若等逺從貴人至縣,我當勞之」。乃令吏籍其名,因謂之曰:「若己悉在我籍中,有不法而魚肉我百姓者,我即按疏爾罪」。諸役股栗屏退。
159
孫自強髙淳人,萬厯間,由明經令遠安,有大盜結連川湖,互為巢窟,屢年逋逃强,以計捕獲,民害頓除。周乃浹,字伯霖,即墨人,萬厯間,由明經知逺安強毅,有為多謀能斷,宗藩倚勢肆虐,浹力治之,民獲安堵清丈,履畝分界,以均賦稅。時流寇猖獗,兵馬絡繹,皆悉心辦理,不擾一民。
160
過庭訓,平湖進士。萬厯間,令江陵為治務,協民情。每院司有大政,疑獄下郡縣,則集紳士於庭逼詢之,或至親造其門,以是邑無悞事。
161
楊雲才,臨桂舉人,萬厯中令。公安才識敏達,規畫皆為經久計,獄訟不用勾攝,數言立剖清丈田糧,單騎行鄉,按畝定税,著為條編,雖一絲一縷,皆得以時價充賦,置釡數十於庭,村民入城輸賦,不覔客舎,就釡炊食即還,又常曰:「公安城百年,必為江圯」。議遷椒園。次祝家岡,因修孟公隄及中隄以達於西村,曰:「此可保數十年,迄今一如左劵」。
162
蕭以裕,字守𢎞,清江舉人。萬厯間,令宜都。時遣宦官催糧,擅開紅花沱金礦,虐取窮民。裕詳請撫按疏撤,宦官民始得甦刻。有停礦集。後復出師征播,接濟糧餉有功,上優㧞之。
163
黃昌,字了園,仁壽進士。天啟間,令江陵老成,持重政,不擾民,清文恵藩,膳田不隨不激,地方賴之。學有卓識,衡文髙下,甚愜士心。
164
髙鳯翔,字心逸,金壇進士。天啟中,令公安值邑有遷城、大役、學宮、官舍、壇壝、祠廟,以及隄防諸務,犁然具舉,民不知勞。
165
朱希萊,字念祖,晉江進士令。公安興利剔弊,卓有膽力。公安舊例,一里十排,而勢豪之家立為十一甲,脫免雜徭,萊革除之,與編氓均勞逸。邑苦水陸衝繁,夫馬絡繹。萊預為支給,驛丞得免借貸,馬不致斃。課試甄拔,奬勵沉淪,造就尤多。
166
曹之棟,字喜玉,黄岡嵗貢為公安訓,學問淵博,具人倫之鑒,無慚師表。
167
胡公胄,字虞庭,浙江進士。懐宗時,知荊州,時恵藩隨封諸役,倚勢陵民,胄以去就爭之,強毅不回,一切弊端盡革,振興學校,闔境四民,各立生祠於其鄉,去任之日,攀轅號泣,百餘里不絶。
168
周瑞豹,吉安進士,懐宗時令。江陵治尚簡嚴,值藩封奏請諸大政,豹深於經術持正以應之,上下相安,譽望特重。
169
楊惟寅,武進舉人,懐宗時,分𣙜荊闗慈恵清正,商民戴之如父母,時有販木者,税己報而木盡漂,將鬻其妻,寅聞,立免之,且給以資斧,使歸。
170
張通判,失其名,遼東人,懐宗時任荊州通判,以清介稱。時有江洋大盜四十餘人刦沙市,操江謝宦而去,一賊稍後張,獲之,即以賊為囮,追至石首,江中風利甚,賊舟如駛張,乃引滿射,斷其篷之絙,奮登賊船,手格殺數人,諸賊俯首受縳,江盜屏跡。
171
熊震,字長男。懐宗時,由舉人令宜都,居官三載,署冷如氷,大旱,歩禱即雨,年饑,勸富家放穀,時宦僕狂逞者,莫不歛跡,所食粒米,悉自家鄉,嘗曰:「吾止飲清江一杯水耳」。民因歌之曰:「清江潭水分沙石,不及熊侯徹底清」。以上舊通志
172
趙繼鼎,字止安,武進進士,懐宗時,令公安初邑治圯於江金,吾鄒之有疏請改遷祝家岡,城池雖就,而民情憚徙,繼鼎履任,即遷新邑,披草萊,攘狐鼪,躬立風雨荊棘中,一切堂署、廊廡、學宮、倉獄,諸務次第修舉,民忘其勞。明季,紳士驕橫,繼鼎砥礪鋒鍔,無所梗避,勢家蒼頭有犯,嚴加懲治,不少貸,邑多積蠧,舞文錢糧,收除,髙下其手,繼鼎剔弊釐,奸猾吏皆束手不敢前清飛詭之弊,窮簷下户,無苦偏累者,喜奬進士,𩔖有人倫鑒邑孝亷,李友松、陳鼎中,皆其所識,抜擢車駕司主事,比入覲,值李自成䧟京師,遂歸里硯,耕資生課,子申、喬、申季成。
173
國朝進士申喬任湖南廵撫,另傳縣志、宋承昌詳《忠臣志
174
皇清楚心孟直,𨽻武邑舉人。順治三年,令江陵方正嚴毅,釐弊飭法,人不敢撓,以私自下,車至去任,清剛如一。
175
王佐,山西翼城人,順治丙戌,令石首,時境內初平,人自為兵,相沿刼殺佐,下車立法,捜戮頓盡,日行荊棘中,勸農,人烟漸集,商旅亦通。
176
孫錫蕃,字棐臣,黄岡人。順治十四年,訓公安,勤講課,舉優劣,修學宫,為學,根極理要。一宗紫陽課士十則,皆以躬行實踐為先,士風丕變。以上舊通志。邱天英,渭南人,康熙間守荊州,革絹税,禁折色,買民地,置義塜,荊蜀相通之,道甚險,捐金修之,祀名宦。
177
金,雲鳳鑲黃旗人,任荊州通判,時兵興旁午,詳請發銀,僱夫不派民戶,丁役冐暑,運輓盡瘁,以濟軍供,彌盜釐奸,尤為明決祀名宦。
178
襄陽府:
179
三國胡烈《明一統志》:襄陽太守築石隄捍水,民歌之曰:「譬春之陽,如冬之日。耕者讓畔,百姓豐溢。惟我胡公,恩恵難及」。
180
晉鄧遐《晉書鄧嶽傳》,陳郡人子遐,字應逺,勇力絶人,歴數郡太守,號為名將。襄陽城北沔水中有蛟,常為人害,遐遂拔劍入水,蛟遶其足,揮劍截蛟數叚而出,南北朝劉道産《宋書列傳》:彭城吕人,雍州刺史,領寕蠻校尉,加都督,兼襄陽太守,政績甚著,蠻夷不受化者皆順服百姓樂業,襄陽之有樂歌,自道産始也。卒於官,諡曰襄侯。道産澤被西土,及喪還,諸蠻皆服縗絰號哭,送至沔口。
181
劉秀之《宋書列傳》:字道寳,東莞莒人。世祖鎮襄陽,以為撫軍錄事參軍、襄陽令。襄陽有六門堰,溉良田數千頃,堰久壊,公私廢業,世祖遣秀之修復,雍部由是大豐。
182
李遷哲《周書列傳》:字孝彥,安康人,天和四年,鎮襄陽,陳將章昭達攻江陵,梁主蕭巋告急於襄州,遷哲徃救,率所部守外城,與陳將程文季戰,親自陷陣,陳人乃退,陳人又壞寕朔隄,引水灌城,城中驚擾,遷哲塞隄止水,募驍勇出擊,頻有斬獲,衆心稍定,俄敵入郭,焚燒民家,乃率騎分兵出南北門首尾邀之,陳人復敗,是夜大風,遂乗闇進擊,殺傷甚衆,陳人始遁」。楊休之《北齊書列傳》:「字子烈,北平無終人。大昌中,賀拔勝出為荊州刺史,啟補休之為驍騎長史,後勝經畧樊沔,又請為南道軍司,有恵政,為民所懐。
183
隋房彥謙《隋書列傳》,字孝沖,清河東武城人,開皇時為襄州刺史,與侍郎張衡相善。時帝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彥謙見衡當途不能救,以書諭之,衡得書嘆息,不敢奏聞。彥謙知王綱不振,遂去官,隱居不仕。
184
唐李大亮《唐書列傳:京兆,涇陽人。髙祖朝,王𢎞烈據襄陽,詔大亮安撫樊、鄧,因圖之,擊下十餘城,遷安州刺史。貞觀初,徙襄州,封武陽縣男。
185
韓思復《唐書列傳》,字紹出,京兆長安人。初徙襄州,後復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
186
五代劉玘《五代史》列傳:雍丘人,梁太祖鎮宣武,玘以戰功遷牙將,為襄州都指揮使。時亂軍殺王班,推玘為留後,偽許之。明日,饗士於庭,伏甲幕中,酒半,擒為亂者殺之,襄州平,以功拜復州刺史,徙安州。
187
劉審交《五代史列傳》,字求益,文安人。晉髙祖時,安重進平,徙知襄州,有善政。
188
宋趙延進《宋史》列傳:頓邱人。宋初伐蜀,以襄州當川津要,命為鈐鎋同知州務。蜀平,專領郡事。漢水嵗壊隄,害民田,延進累石為岸,遂絶其患。
189
邊光範,《宋史》列傳》,字子儀,陽曲人。太祖初,襄州節度慕容延釗征湖南,以光範權知襄州事,餉饋無闕。後復知襄州。王師討蜀,出漢上,備具供億,人不知勞,以舉判官李檝事。左遷後,仍知襄州兼橋道使。時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輩,一使所調,發民皆數百人。吏緣為姦,多私取民課,所發不充數,而道益不修。光範計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給器用,役不淹久,人以無擾,詔書褒美。
190
曹翰《宋史列傳:大名人。太祖親征西蜀,移刺均州,澗谷深險,翰令鑿石通道,師旋以濟。詔兼西南諸州轉運使,自石門徑趨歸州,餉運不乏,成都以平。
191
魏丕,《宋史》列傳,字齊物,相州人。太宗時出為黃州刺史。還朝,復改知襄州。境內大旱,丕以誠禱雨澤霑足。李仲芳,字秀之,清河人。《明一統志》:祥符間,知光化軍。漢水東至乾徳滙而南,民居其衝,水悍暴岸,善崩,仲芳作石隄障之,民賴以安。
192
張唐英《宋史張商英傳》:唐英,字次功,新津人,為穀城令,縣圃嵗畦薑,貸種與民,還其陳,復配賣取息,銓曹指為富縣。唐英至,空其圃,植千株栁,作栁亭於其中,聞者咨羨。
193
豐稷,《宋史列傳》,字相之,鄞縣人。登第知穀城,以亷明稱,與光化令葉康直齊名。人歌之曰:「葉光化,豐穀城,清如水平如衡」。
194
葉康直《宋史列傳》:字景溫,建州人,擢進士,知光化縣。縣多竹,民皆編為屋,康直教用陶瓦,以寧火患,凡政皆務以利民。
195
曽鞏《宋史》列傳:建昌人,神宗時知宜城。文章政事,竝著。襄有大獄,久不決,鞏立決之,民稱其明。
196
劉元瑜《宋史列傳》:字君玉,河南人,由進士歴知郢、隨、襄三州。襄有富人子張鋭少孤弱,同里車氏規取其財,乃取鋭父棄妾他姓子養之。比長,使自訴,陰求吏為助,州斷使歸張氏,鋭莫辨。既同居,逾年,車即導,令求析居,元瑜察知窮治得姦狀,黥車竄之,人服其明。夏竦《宋史列傳》:字子喬,江州徳安人。仁宗初知黃州,後徙㐮州,屬嵗饑,大發公廪不足,竦又勸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萬斛,用全活者四十餘萬人。
197
史炤,字中煇。熙寧間知襄州。上言:「開修古淳河一百六十里,溉田六千六百餘頃,修治陂堰,民以獲利。慮州縣遽欲增稅,乞詔三司一應興修水利,墾開荒梗,無增税」。舊通志。
198
李垂《宋史列傳》字舜工,聊城人,元祐間進士第。丁謂執政,李康伯謂曰:「舜工文章議論稱於天下,但宰相未嘗相識」。垂曰:「我若昔謁丁崖州,乾興初己為翰林學士矣。今己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輓乎?」執政知之,出知均州。劉攽,字貢父,與兄敞同登科。哲宗初,知襄州。博學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數器,守道不囘。《舊通志》韓維《宋史列傳》:字持國,陜州進士。紹聖中,坐元祐黨,降左朝議大夫,再謫崇信軍節度副使、均州安置。諸子乞納官爵,聴父里居,哲宗惻然,許之。
199
王洙,《宋史列傳》,字原叔,宋城人,徽宗時知襄州,㑹貝卒叛,州郡皆洶洶,襄佐吏請罷教閲,士不聴,又請毋給庫兵,洙曰:「此正使人不安也」。命給庫兵,教閲如常日,人無敢譁者。
200
孫永《宋史列傳》:字曼叔,趙人。令宜城縣舊有白起渠,久壞,永至,率民修理,決去淺隘,又與民為約束,以時蓄洩,止其争競。參郡志》。
201
陳桷《宋史列傳》字季壬,溫州平陽人,紹興中守襄陽。襄、漢兵火之餘,民物凋瘵,桷以賦額尚多,乞重行蠲減。金、房兵叛,遣將平之而後以聞。漢水決溢,漂蕩廬舎,躬率兵民捍築隄岸,賴以無虞。
202
王煥詳《忠臣志》
203
宗澤《宋史列傳》,字汝霖,義烏人,髙宗初,除知襄陽府。時金人有割地之議,澤上疏諫願冒矢石為諸將先,捐軀報國。上覽其言,壯之。
204
張杓,《宋史列傳》,字定叟,浚子。孝宗時守襄陽。寧宗嗣位,歸正人陳應祥等謀襲均州,副都綂馮湛疾馳以聞,杓不為動。徐部分掩捕,斬為首者二人,盡釋黨與,反側以安。
205
陳天麟,字季陵,宜城人。光宗時,出知襄陽。修古洋河,募忠義軍,濬城濠。卓有緯績。《舊通志》
206
柴中行《宋史列傳》:字與之,餘千人,紹熙元年進士,京西轉運兼提㸃刑獄中行,謂襄陽自古必争之地,備禦尤宜周密,時令邊寄者,政令煩苛,日夜與民争利中行諷之不聴,天方旱,盡捐酒税,斥征官,黥務吏,甘澍隨至官取鹽鈔過重,揭示通衢,一錢不增,商賈大集。改知秘閣、知襄陽兼京西帥,仍領漕事。江陵戎司移屯襄州,兵政久弛,中行白於朝,考覈軍實,招補虛籍,自是朝廷以節制之權歸帥司,重劾李珙不法以懲貪守,明扈再興有功,以勵宿將,上關朝廷,下闗制閫,旋改湖南提㸃刑獄。
207
史嵩之《宋史》列傳:字子由,鄞人,嘉定進士,通判襄陽,㑹出師,與淮閫協謀犄角,嵩之力陳非計,詔令籌畫糧餉,奏言:「荊襄連年饑饉,極力賑救,尚不聊生,征調既繁,夫豈堪命?」力求去,乞祠,歸養田里。
208
趙方《宋史列傳:寧宗時守襄陽,諜知金人必犯境,乃下防夏之,令金人犯陳光化,隨棗陽等處,方遂抗疏主戰,親徃襄陽。金圍棗陽急,方遣孟宗政、扈再興等援之,後屢敗金人。
209
趙葵,《宋史列傳》:字南仲,衡山人。方之子。方為京湖制置使,在襄陽,命葵専督飲食之事,與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陽,圍棗陽,方帥范葵徃戰,敗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綂扈再興攻金人,至髙頭,金出勁兵拒戰,葵奮擊殱之。翌日,進次鄧州,金人阻沘河以拒,葵揮軍進擊,俘斬逐北,直薄城下而還。十四年,金人犯蘄州,葵與戰,連敗之,抜所掠子女萬餘,得錙重器械山積,補承務郎,知棗陽軍牛富。
210
張順、張貴以上《舊通志》
211
元李貞《元史列傳》:字幹臣。其先西夏國族子,從皇子闊出伐金,表言襄陽乃吳蜀之要衝,宋之襟喉,得之則可為他日取宋之基本。定宗嘉其言,賜虎符,授襄陽軍馬萬戶。
212
姚樞《元史列傳:字公茂,洛陽人。太宗南伐,詔樞從楊惟中即軍中求儒釋道醫卜者,㑹破棗陽,主將欲盡坑之,樞力辨非詔書意,乃蹙數人逃入篁竹中,脫死,拔徳安,得名儒趙,復歸北後襄陽下,議取宋,樞奏安圗巴延為大將,請降不殺之,詔以安人心,卒以成功。張庭珍《元史列傳:字國寳,全州人,至元中,授襄陽行省郎中,與阿爾哈雅諭降宋將呂文煥,俄授金虎符、襄陽總管,兼府尹,改郢、復二州。達嚕噶齊丞相巴延嘗語人曰:「諸將渡江,無不荒貪,唯我與國寳始終自守」。聞者以為知言。
213
富珠哩逺詳《忠臣志》
214
溫都爾《元史》列傳,字瑞芝,至順元年,遷襄陽達嚕噶齊。山西大饑,河南行省恐流民入境為變,檄守武闗溫都爾,驗其良民,輙聴其度闗,吏恐違上,命溫都爾曰:「吾防姦耳!非仇良民也,可不開其生路乎?」既又煮粥以食之,所活數萬人。城臨漢水,嵗有水患,為築隄城外,遂以無虞。
215
塔布台詳《忠臣志》
216
安奈曼岱,益都人。任襄陽路總管,尊崇廟學,大振文教。又修築大隄以防水患,襄、漢永賴。
217
馮士義,正定人。至正間,知南漳。興學勸農,百廢俱舉。在任之日,麥有三穂七穂之祥以上舊通志》
218
博囉特穆爾詳《忠臣志》
219
明陳貞,字景貞,華亭人。洪武初,出守襄陽,蝗不入境,士民徳之。
220
俞友仁,錢塘人。洪武辛亥進士,教諭襄陽,博通經史,善草𨽻書,尤工於楷。歴司文衡與修㑹典》,教育人材,多所造就。
221
李仲訓,南昌人。洪武間,教授襄陽。善詩詞,通五經》。歴司文衡,掇巍科者多出其門。有詩文。行世至今江南,猶以十才子稱之。以上舊通志》
222
袁孟正,豐城人。《明一統志》,永樂初,由人材令襄陽蒞政,有方善於撫字,革奸弊,均賦役。時值營造,省徭役之煩,民賴以不擾。九載考績,致仕歸。
223
張泰,臨潁人。明一統志:宣徳初,知宜城,存心慈恵,立政嚴明,革弊舉墜,其規制條畫,舉可為法。
224
河源,字本清,涇州人。明一統志,正統中,舉人守襄陽,修學宮,築大隄,更漢江驛,於城西𠞰叛逆於鄖、漳山中,全活人民甚衆,立峴漢同清碑,卒葬襄之百丈山,子孫因家焉。
225
李裕楚紀,字咨徳,豐城人。景泰甲戌進士,授監察御史。疏劾權貴,謫知襄陽。純直清正,興學校,體民情,擢山東按察司。
226
李人儀,字士傑,榮昌人。明《一統志》:景泰壬戌進士,授監察御史。天順初,以劾石享等謫知襄陽,執法鋤強,不避權要,幹濟優長,百廢具舉。
227
胡宗道,字守正,扶風人。成化中守襄陽。亷介自持令家人不得食俸米,丁外艱歸,惟乗匹馬馬斃,即徒跣而行。《舊通志》
228
胡昻,字文謙,定興人。《明一統志》:成化中,守襄陽,時倉䑓苗崔索為盜,昻選驍勁,夜傾其巢。明年,劉六等刼殺中原,哨至,昻預為規畫,得不擾。
229
徐翀,字鳳文,豐城人。𢎞治初,知棗陽。邑無儲積,翀乃運籌積粟萬石以備賑,每遇凶荒,民有所賴。《舊通志》:范嵩,字邦秀,建寧人。《明一統志》,𢎞治中,任監察御史,因論逆瑾,謫襄陽府推官。行法嚴明,立心仁恕,斷獄多所平反。政暇,進諸生講說,徳義不倦。
230
安邦,字維藩,確山人。正徳中,知棗陽。流賊攻城,邦率衆甃之以磚,摧斬元惡,保障甚力《舊通志》
231
李傅,字希說,宜賔人。《明一統志》:正徳壬申守襄陽,流賊劉六刼掠中州,滋蔓及黒虎堰,時調土兵五萬餘,口糧不繼,總制方以為憂,傳乃多方區畫,日費千金,民無兵害,繼以荒歉,蠲租、賑濟、捐俸重修兩學,又民苦徭費,命屬邑行使丁力,民甚便之。
232
何祥,字子修,內江舉人。嘉靖間,同知襄陽。北城臨漢水,舊有老龍隄䕶之後,因水決,祥修築堅固,以紓其患,至今賴之,稱為何夫子。
233
萬振孫,字麐州。合肥進士,守襄陽。作人造士,凡州邑間共置學田一千三百五十三畝,社學一百零八所,書院獨成者一,助成者六。
234
馮若愚,字大咸,慈谿進士,知襄陽府。宗藩侮吏毒民,愚不為稍屈。時襄民多素封號,稱富饒,閹人視為竒貨,奉㫖開礦增税,羣亡命隨之,愚置璫不問,捕獲璫役數十人,縳以石,投之江,闔郡稱快。子元颺、元颷,一都御史,一、兵部尚書,皆生於郡邸者。
235
何棟如,字玉峴,無錫進士,任襄陽推官。適税璫,陳奉驕橫,棟如遣役,獲其羽翼,縛而投之江,以蜚語被逮。士民欲赴闕擊登聞鼓,棟如敕勿行,嗣果得白。以上舊通志
236
吳昻,字徳義,海鹽人。明一統志,嘉靖間,令宜城亷介自持。邑民領種官莊者,一百畝收三分,謂之「老畝」,量出加租,昻調停其法,百姓稱便。
237
王家業,西安舉人,知均州。州南四十里石板灘有堰,灌田數十頃,嵗久廢圯,業相其宜,重治之,民賴其利,刋石於路曰「刺史王公堰」。
238
王業浩,字峨雲,餘姚人。萬厯進士。初令穀城調繁襄陽,立昭明社課士,手自裁訂。丁巳秋,蝗盡力掩捕沿鄉擔負來獻,計蝗以賑。
239
陳雍,字希冉,餘姚進士。天啟間,荊州沔陽監利潛江一帶,民遭墊溺,借武當香火錢及撫庫公帑,親詣所在,設法賑濟,全活甚衆。
240
梁夢卜,三水人,懐宗末,由抜貢通判襄陽,值闖獻冦逆,盤踞樊、鄧間,手檄諭山砦父老,無不流涕助輸,雖當兵戈擾,攘中而飲,髙年講六諭,有古良吏風。賈太初,字仲賁,河間人,懐宗時進士,令襄陽不數月除積弊,庭案一清賦,不加耗納,戶自封兌投爭,完恐後,夫馬自應驛不知擾以上舊通志
241
李大覺
242
郭 裕
243
阮之鈿
244
鄺曰廣
245
萬敬宗以上詳忠臣志
246
皇清姚延儒詳《忠臣志》
247
王良弼,平順貢生。順治五年,令光化城中止十七家,多方招徠,民稍安集。時流賊自襄趨鄖,弼率士民極力防禦,且戰且守,賊遁去。由是寢食城頭,月餘,勞瘁成疾,猶躬親矢石,卒於官。舊通志。
248
鄖陽府:
249
唐韋景駿《唐書》列傳:房州刺史州窮險有蠻風,無學校,好淫祀。景駿為諸生貢舉,通隘道,作傳舍,罷祠房無名者。
250
崔述《明一統志》:房州刺史。抑情約己,以裕勞人,側隱所被,四封嘉寧。
251
宋辛文悅,宋史列傳:太祖幼從肄業,開寳三年,出知房州。時周鄭王出居是州,上以文悅長者,故命焉。晉隲《明一統志》:紹興初,知房州,值桑仲蹂踐之餘,軍民糧絶,隲令開懇。至秋大熟,凡貧民能為工匠者,給之廩食,脩製軍器,農具,創州學子弟入學者免税。陳希亮《宋史列傳》:眉州人知房州,州素無兵備,京西盜起,民凜凜欲去,希亮以牢城卒雜出河戶,得數百人,日夜部勒聲振山南,民恃以安。殿侍雷甲以兵百餘逐盜竹山,所至為害。民疑為盜,告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滿無發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動,乃下拜請死。吏士皆欲斬甲,希亮獨治為暴者,使甲以捕盜自贖。時轉運使遣崔徳贇捕劇賊黨軍子,不獲,遂圍竹山民向世家,取其父子三人,梟首南陽市,曰:「此黨軍子也」。希亮察其寃,下徳贇,獄未服,而黨軍子獲於商州流徳,贇賜向氏帛,復其家。
252
元額琳沁,鄖縣監簿,守已亷潔。實心行政,闔邑頌之不忘。
253
達斯布哈至正間,令竹山勤勵撫字,嘗建登爽亭,民比甘棠焉以《上郡志
254
明馬伯庸《明一統志》:洪武初,知鄖縣,撫字流民,興舉庻務,邑人懐之。
255
俞藎,桐廬人。明《一統志》,成化中守鄖陽時,創設府治,博詢民隱,寛省征,𣲖凡城池、學校、公廨,區畫咸宜,鄖人賴焉。
256
蘇恵和,蓬溪人。明一統志》,𢎞治中令。保康初,創縣治,身親庶務,九年滿去,追送者流涕載道。
257
侯爵,歸徳人,《明一統志》,成化中,知鄖西時,庶務創舉,勞心竭力。十二年如一日,民立亭於原傑祠,後祀之。鄧九容,內江人。《明一統志》:正徳間,令保康嵗饑,設法賑濟,所活數千百人。
258
曾槐,商城舉人,《明一統志》:正徳末,令上津勤釐庶務,作興士𩔖,時鄰邑冦起津城故土築,乃甃以磚,不五月而城成,民恃以無恐。
259
王諟,寧州舉人。明《一統志》:嘉靖初,令上津流冦犯境,征討之兵四集,糧芻浩費,諟餽運有方,民不為擾。陳暹,富順舉人,萬厯間知鄖縣,薄征減徭,息訟寧民,值礦璫至鄖,妄指百燼溝有金穴可開,橫索肆斂,民將不支,暹委曲保全得,一切罷免。
260
林燦,莆田舉人。萬厯末,任鄖陽府。明敏亷介。有人訟姦,指妻為証妻,竟任之,不辭。燦察姦夫,絶不𩔖亡,賴者乃亷其狀。蓋其夫負債無力相償,乃以姦誣之,因訊其妻,立服以上舊通志》
261
萬年策五開衛,舉人懐宗。十二年,守鄖,值均、穀、漳、房各賊張獻忠、羅汝才及李自成等十三大冦,復變,掘平各屬城垣,殺掠官民,援剿諸兵鄧圮、陳洪範、猛如虎,與石柱司、鎮筸營、滇兵、象兵,或駐防,或養馬,日無餘晷,又值嵗歉,斗米數貫,催辦以給,兵不告匱,民不驚擾。
262
黃從貴
263
郝景春
264
方國儒
265
李孔効
266
劉元伯
267
楊道選
268
王元㑹。
269
楊 鏡以上俱詳忠臣志皇清朱綵,髙唐州進士。康熙三十七年,由部郎出守鄖郡。郡舊有武陽堰、龍門堰,坍塌數十年,民失水利,綵捐俸修築,嵗獲倍登。公餘就學宫講學,造田間勸農,嚴飭各屬,清查奸盜,俾良民樂業,禁革加派,以除積弊,郡中翕然稱治。卒於官,祀名宦。
270
直●歸州。
271
唐房武《唐書列傳》:「河南人為施州刺史,有遺愛,吏民思之。
272
宋侯延賞,《平遥人姓譜》:真宗時,施州廵檢使,蠻民懐畏延賞,言蠻民無他求,惟欲鹽耳,帝曰:「此常人所欲,何不與之?」乃詔䕫州轉運使丁謂措置,謂即傳告陬落,羣蠻感悦,因相與盟約,不為冦抄,負約者,衆殺之,且曰:「天子濟我以食鹽,我願輸以兵食」。自是邊穀有三年之積。
273
冦凖《宋史列傳,字平仲,下邽人,真宗時知巴東,賦役未嘗出符,掲名而集後死,雷州貶所,歸葬西京,道出公安人,皆設祭哭於路,折竹植地,掛紙錢逾月,枯竹盡生笋,衆立廟祀之,今公安有竹林祠。
274
冦瑊,《宋史列傳:字次公,汝州臨汝人。擢進士,授推官。㑹施州蠻叛,移瑊權領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餽糧,瑊至,請募人入米,償以鹽,軍食足,民力舒。
275
李周《宋史列傳》:字純之,馮翊進士,神宗時通判施州,州界羣獠不習服牛之利,為闢田數千畝,選謫戍知田者市牛使耕,軍食賴以足。司馬光將薦為御史,欲使來見周曰:「司馬公之賢,吾固願見,但聞薦而徃,所謂呈身御史也」。卒不徃。
276
龎恭孫,《宋史龎籍傳》,恭孫字徳孺,武城人。徽宗時,通判施州部。蠻何文疆反,恭孫誘而斬之。領州事王蘧上其功,進三秩。
277
程公許,《宋史》列傳,字季與,宣化人。孝宗時,制置使李埴辟通判施州,當兵將潰敗之後,盡力佐治,節浮費,疏利源,民不增賦而用自足,時諸將乗亂抄刼郡邑,恐守者見阻,率重賂結幕府,大將和彦威懐金寳以獻,公許正色卻之,彥威慚而退。
278
王在詳《忠臣志》
279
郭永忠,福建人,知興山,甫下車,覩山川險峻,士民疾苦,特疏遷瀟山縣於羅鏡山下,更名曰興山」,地居適中,徃來稱便立庠序,勸農桑,均里平賦,士民感戴。舊通志
280
黃溥,字澄濟,弋陽人。天順二年由四川按察使謫施州,衛經厯興廢,省役不専法律。初施學,同雲貴例,士以選貢,目不知書。溥至,選官民子弟親為授經,士始向學。
281
徐博,嘉定人。成化中,以監察御史謫知巴東。剛明亷介,革弊除奸。雅尚文教,卓有聲譽。
282
譚溥,北直人。知興山,明敏果斷,撫輯有方。時邑初附,諸務草創,乃建縣署,立學宮,造城池。雖工役繁興,士民樂業,尤加意人才,厥功最懋以上舊通志
283
劉定國詳《忠臣志》
284
湖廣通志巻四十四
URN: ctp:ws82971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