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三十七   明。 彭大翼 撰君道。
3
官制
4
伏羲以龍紀官,神農以火紀官,軒轅以雲紀官,少昊以鳥紀官,顓頊以來不能紀逺,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唐虞稽古,建官惟賢,夏商官倍亦克用,又至周而増為三百六十屬。
5
九官之首。
6
唐、虞水土未平,故以司空為九官之首,六卿之末。
7
成周功成治定,故以司空居六卿之末分禮樂。
8
唐、虞分禮、樂為二官,而合《兵、刑》為一官,分兵刑。
9
成周分《兵》、《刑》為二官,而合禮、樂為一官。漢制:
10
漢以大司馬至散騎為中朝官,以丞相至六百石為外朝官,太師、太傅、太保為上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為三公。至光武中興,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太常、光祿、衞尉、太僕、廷尉、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為九卿。
11
唐制:
12
唐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尚書、門下、中書、秘書省、殿中、內侍為六省,六曹為六部,九卿為九寺,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天䇿上將府。次左右衞至左右領衞,為十四衞。東宮置三師、三少、詹事及兩坊、三寺、十率府。王公置府佐、國官。公主置邑司,竝為京職事官。州縣置鎮戍,為外職事官。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將事郎二十八階為文散官,驃騎大將軍至陪戎副尉二十一階為武散官,上柱國至武騎尉十二等為勲官。
13
宋制
14
宋初,以文臣知州事,以常叅官知縣事,諸路置轉運,總天下之利權,諸州置通判,統軍民之政事,慮部吏之舞文也,則審刑有院焉,防考課之不嚴也,則審官有院焉,三公、三司有其爵,兩府、兩制有其職,六部與九寺竝建四省,與三省竝。設罷檢㸃,而任樞宻置二院而重御史,其制亦云備矣。然議者謂三省無專職,臺、省、寺監無定員,三省長官不預朝政,六曹不釐本務,給舍不領本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致使仕者以登臺閣、升禁從為顯官,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以差遣要劇為貴途,而不以階勲爵邑有無為輕重。至元豐三年,始置詳定官制局于中書,命翰林學士張璪、樞宻副使承㫖張誠一領之,凡舊領空名者,一切罷去,而易之以階,因以寄祿名寄祿格。徽宗政和中,蔡京率意自用,更定官名,以至走馬承受升擁使節,黃官道流,亦濫朝品,元豐之政至此大壞。
15
元制
16
●古主忽必烈既立,大新制作,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官制,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宻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其次,內則有寺、監、院、司、衞、府,外則有行省、行臺、宣慰亷訪。其牧民則有路、府、州、縣,官有常職,位有常祿,其長則●,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於是一代之制始備。按●古至宋度宗咸淳七年,始改國號曰元,取易乾元之義,從太保劉秉忠請也。周王畿官員。
17
二千六百四十二員。出職官分紀周、侯國官員。
18
六萬一千三十二員。
19
西漢官員:
20
自丞相至佐史十二萬二百八十員。東漢官員:
21
七千五百六十七員。
22
晉官員。
23
六千八百二十六員。
24
隋官員:
25
一萬二千五百六十七員。唐官員:
26
內二千六百一十員。外郡縣一萬六千二百八十五員。宋官員:
27
景德中,一萬餘員,皇祐二萬餘員,幕職、州縣官三千三百餘員。又《南豐集》,宋初以來,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官,又有殿前承㫖、班院。端拱以後,分東、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㫖。初三班官員止于三百,至天禧中,乃總四千三百。熙寧中,乃總一萬一千六百九十,宗室又八百七十員。
28
輿衞
29
天子行幸,則有車駕羽衞以從也」。牙門:
30
宋朝㑹要》:古者天子出行,建大牙。今制錯綵為神人象,中道前後各一,左右道五門,門二旗,蓋取周制立旌表門及天子五門」之制。
31
鹵簿。
32
炙轂子車,駕行羽儀。導䕶謂之鹵簿,自秦、漢始有其名。東漢胡廣作天子出行。鹵鹵,大楯也,所以扞敵。其部伍之次,皆著之簿,故云鹵簿」。然儀具五兵,獨以楯為名者,行道之時,甲楯居外,餘兵在內,故獨言「鹵」。又《五禮精義》:「鹵,大楯也,以楯領一部之人,故名鹵簿。
33
法座
34
宋沈括《筆談》:正衙法座,以香木為之,加金飾四足墮角,其前小偃,織藤冒之。每車駕出幸,則使老內臣馬上抱之曰「駕頭法」。座,正座也,猶言法官法駕也。
35
法駕。
36
胡廣漢制度:天子有大駕、法駕、小駕,大駕則公卿奉引,大將軍驂乗,太僕御屬車八十一乗。法駕,公卿不在鹵簿,唯河南尹、執金吾及洛陽令奉引,侍中驂乗,奉車郎御,屬車四十六乗。小駕、太僕、奉引、侍御史,整車騎也。按屬車,古者諸侯貳車九乗,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乗,法駕半之。
37
斑劔
38
《宋㑹要》:斑劔,本漢朝服帶劔也,取五色斑䦨之義。《開元禮儀纂》:漢制,朝服帶劔,晉代之以木,謂之斑劔,齊、宋謂之象劔。
39
儀刀
40
二儀實錄:「儀刀所以備威儀,即衙刀也。自東晉多虞,遂以木代之,以備威儀。宋㑹要以銀飾之,王公亦給。又曰:儀鍠,鉞屬也,秦、漢有之,唐用為儀杖。古今注,「秦改鐵鉞作鍠」。
41
警蹕
42
漢梁孝王為竇太后少子,愛之,得賜天子旌旗,從千乗萬騎,出穪警入穪蹕。師古注:「警者,戒肅也。蹕止,行人也。言出入者互文耳,出亦有蹕。漢儀注》:皇帝輦動,左右侍帷幄者穪警,出殿則傳蹕,止人清道也」。
43
《鑾和》
44
說文:「人君乗車駟,馬鑣八鑾,鈴聲象鸞鳥,聲動則鑾鳴,以應行節」。《古今注》:「五輅,衡上金雀者,朱鳥也。口銜鈴謂之鑾」。郭璞曰:「鈴在軌曰「鑾」,在軾曰「和」。
45
勘箭
46
筆譚,大駕鹵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契勘也。其牡謂之雄牡箭,牝謂之「闢伏箭」,本胡法也。熙寧中罷之。
47
犦矟
48
宋㑹要:犦,擊聲也。一云:象犦牛,善鬬,唐金吾將軍執之,今制如節加碧油。
49
黃屋
50
見前馭夷,賜越王書注。
51
皂纛
52
六典》,後魏有纛頭,宋有皂纛,亦本後魏制也。雉尾扇。
53
商高宗有雊雉之祥,章服多用翟羽,周王后夫人有雉羽扇,漢乗輿用之。宋孝武詔:王侯鄣扇不得用雉尾,虎皮軒」。
54
《通典》:漢制以虎皮為軒。宋《㑹要》,漢前驅車也。取《曲禮》「前有士師,則載虎皮」之義。
55
豹尾
56
《通典》:漢制,大駕出,尚書御史所載最後一車懸豹尾。唐貞觀後,始加此車于鹵簿內。
57
鵾翅
58
隋《禮儀志》:輅,虞氏,謂之鸞車,夏后謂之車輅,商謂之大輅,周謂之乗輅。周人初制五輅,金玉、象革以飾諸末,木無飾。後漢加●文,晉兩廂加鵾翅,亦謂之「鵾車。
59
駕六馬。
60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馬」。《史記》曰:「秦并天下,自以水德,故始駕六馬」。按《夏書》五子之歌》曰:「若朽索之御六馬,則駕六之制,夏后已然,非自秦始皇起也」。
61
設五牛。
62
通典:東晉過江,副車遺缺,有事權以馬車代之,建旗于上後,制五色木牛,立旗于背,行則使人輿之,牛取負,重致逺而安旗,取常纒而不舒。晉輿服志:五牛旗,平吳後所造,以五牛建旗,東設五牛,青、赤在左,黃在中,白、黑在右。周遷輿服雜事亦云晉平吳後造,非過江時始為也鸞旗。
63
賈捐之傳:「鸞旗在前,屬車在後」。《注》云:「鸞旗,編以羽毛,列繫幢旁,載以車上。大駕出,則陳于道而先行,屬車相連屬而陳于後也。鸞旗,一名雞翹。
64
鳯輦。
65
唐制輦有七:一曰大鳯輦、象車。
66
《西京雜記》:「漢朝輿駕有象車、鼓吹十三人,引道」。《晉輿服志》象車,漢鹵簿最在前。《通典》:晉武帝太康中,平吳,南越獻馴象,詔作大車駕之,使越人騎之。大駕鹵簿行則試橋梁。宋朝象亦居先。
67
鷺車
68
《通典》:隋置白鷺車,一名鼓吹車,車上施層樓,樓上有翔鸞棲焉。宋㑹要,隋所置也。柱杪,刻木為鷺,啣鵞毛,䇶鳴鞭。
69
《周官》條狼氏執鞭趨避之遺法也。《宋㑹要》,唐及五代皆有之。
70
方繖。
71
宋㑹要繖,即古張帛避雨之遺制。今有方繖、大繖、記里車。
72
《古今注》:大章車,所以記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記里車。然《黃帝內傳》,●女為帝,製司南車當其前,記里車居其右。則其制始自黄帝,非西漢所作也。七制解天子車駕出行,有黃門鼓車、鼓車,皆載鼓之車也。鹵簿中有記里鼓車。
73
瑞山車
74
董巴《輿服志》:商瑞山車,金根之色,商人以為大輅。秦始皇于是作金根車,漢承秦制為乘輿,孔子所謂乗殷輅是也。然則金根之制,蓋出于商人大輅之法,又漢有耕根,車上親耕所乗。
75
行漏車
76
《隋大業雜記》:大駕羽衞有行漏車、鐘鼓車、明逺車。
77
宋㑹要明:逺車即古四望車也,駕以牛,乾德元年八月,改駕四馬。《通典》:齊有四望車,亦曰皂輪車。
78
進賢車。
79
漢有五時安車,各以方色。宋㑹要進賢車,古安車也。崇德車。
80
宋㑹要》:崇德車,本秦辟惡車也,上有桃弧棘矢,所以禳卻不祥。乾德元年,改今名。中載黃旗,太卜令在車,執旗黃麾。
81
《古今注》:「麾,所以指麾也。《通典》黃帝振兵,設五旗、五麾。漢鹵簿有前後黃麾。
82
赤氅。
83
宋㑹要:氅本緝烏毛為之,齊有青氅、赤氅之制。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鵞毛、雞毛之制。
84
歩輦
85
隋制,輦不施輪,以人荷之。注云:「人牽為輦。秦始皇去其輪而輿之,漢代遂為人君之乗。
86
腰輿
87
通典》:唐有腰輿大駕,先五輅而行佽飛。
88
秦有左弋,漢武帝太初元年,更為佽飛。漢《百官表,少府官屬也。《呂氏春秋》:荊有茲,非渡江。兩蛟繞舟,茲非拔劔,斬之。荆王仕以執圭,後世以為勇力之官。茲佽音相近,今官名佽飛,即此大駕鹵簿中備此,以為儀衞。
89
虞候。
90
春秋時,晉有侯正,主斥堠,又有原候候奄,則虞候之名始此。齊晏子曰:「藪之薪蒸,虞候守之,乃山澤望候之官」。又唐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職異矣。
91
賞賜
92
天有雨露,生育萬物,聖人體之,則有慶賞之典。賜禮樂。
93
禮明堂成王,以周公為有勲,勞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是以魯公孟春乗大輅,載弧䪅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
94
賜旂章。
95
《詩:大雅》,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袞赤舄,鉤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96
錫功。
97
《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享之。
98
賞德
99
禮》《樂記》:「天子之為樂,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糓時熟,然後賞之以樂」。
100
受北國。
101
詩《大雅》:王錫韓候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啓南陽。
102
左僖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賜之陽樊、溫原攅茅之田。晉於是始啓南陽。
103
賜雙璧。
104
史記》:「虞卿躡屩擔簦,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
105
賜千金。
106
《漢書》:梁孝王招延四方豪傑。齊人公孫詭初見日,即賜千金,官至中尉,唐薛收為天䇿府記室,上書諫秦王田獵,王答曰:「覽所陳,知成我者卿也」。明珠兼乗,未若一書,賜黃金十挺。蕭瑀字勝文,遷內史令,孜孜抑過繩違,賜黃金一函。
107
賞魏絳和戎
108
左襄十一年,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綘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魏綘辭,公曰:「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綘于是乎始有金石之樂」。
109
賞子展入陳。
110
左襄二十六年,鄭伯賞入陳之功,賜子展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賜子産,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
111
後賞壺叔。
112
《史記》:晉文公從亡賤臣壺叔曰:「君三行,賞不及臣」。文公曰:「夫導我以仁義,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此受次賞,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補吾缺者,此受下賞三賞之後,且及子」。晉人聞之皆悦。
113
復賞無知。
114
漢髙帝封陳平為户牖侯,平辭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乃復賞,魏無知。又髙帝時,羣臣争功鄂千秋,曰:「蕭何功第一,曹參次之」。帝曰:「何雖有功,待卾君而後明」。乃封千秋為安平侯。
115
銅山
116
漢文帝愛鄧通,賞賜至多,復賜蜀郡銅山,得私鑄錢,由是鄧氏錢滿天下。
117
金穴
118
東漢郭況為大鴻臚,賞賜金錢、錦帛,豐盛莫比京師,號曰金穴」。
119
賜珠璣。
120
東漢鍾離意子阿,為尚書令。時交趾太守坐贓,詔以其資物頒賜羣臣,意得珠璣,悉委地不拜,曰:「孔子忍渴于盜泉之水,曽參囬車於勝母之鄉,惡其名也,此誠贓穢物,故不敢拜」。帝嘆之。
121
賜粟帛。
122
宋處士林逋不趨營利,結廬于杭州之孤山。真宗聞其名,賜以粟帛。
123
賜弓矢。
124
宋太祖開寳中,吳越王俶來朝,帝賜禮賢宅以居,又賜劔履上殿,命與晉王敘昆弟之禮。
125
秬鬯一卣。
126
左僖二十八年,晉文公獻楚,俘于王,賜秬鬯一卣。注:「卣,器也。秬,黑黍也。鬯香酒,所以降神也。
127
鍾乳一劑。
128
唐髙馮,字季輔,德州人。貞觀初,為中書舍人。數上書言得失,辭誠切至,帝賜鍾乳一劑,曰:「卿進藥石之言,朕以藥石相報」。
129
賜節鉞。
130
裴度以平蔡之功,賜節鉞,賜金紫。
131
唐劉餗,字晣卿,進歙州刺史。觀察使韓滉表其治行,加賜金紫。李從晦為常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李琢表其政,賜金紫。
132
賜憑几。
133
魏太祖平柳城,班所獲器特以素屏風憑几賜毛玠曰:「以君有古人之風,故賜以古人之物」。
134
賜佩刀。
135
唐太宗曰:「貞觀以前,由武功定天下,間闗草昧,●齡功也。貞觀以後,納忠諫,正朕違,國家長利,魏徵而已,雖古名臣何以加?」因解佩刀以賜二人。
136
賜田二頃。
137
《漢書》:「蘇武初,從匈奴還,詔拜典屬,國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又郭子儀前後賜良田、美玉、名園、甲館,不可勝紀。
138
賜第一區。
139
唐劉仁軌進六階,賜第一區。又李晟蕩夷凶憝,賜女樂一部,永崇里第一區。晟入第京兆供帳,教坊鼓吹迎導之。又渾瑊由樓煩郡王徙咸寧,賜大寧里甲第。河間王孝恭討輔公祏,生擒之。江南平。賜甲第一區、女樂一部,紫絲履。
140
《西京雜記》:漢成帝好為蹴踘,羣臣以為勞體,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羣臣作彈棋以獻,帝大悅,賜青羔裘、紫絲履,服以朝覲。又漢馬魴為安帝所寵賜,紫艾綬。
141
白玉帶
142
唐李載義賊平之後,詔同平章事,賜白玉帶,以示殊禮。大驪賜李忠。
143
東漢世祖以所乗大驪賜李忠良馬賜光顔。
144
唐李光顔為行營節度使,臨行賜珍器良馬,又王君廓鎮幽州,擊突厥,俘斬二千,獲馬五十匹,入朝,帝賜所乗馬,令自廷中乗以出。
145
賜絹百匹。
146
張華,字茂先,以平吳之計,賜絹百匹。唐屈突通以平薛仁杲珍寳山積通,獨無所取,特賜綵千叚。太宗治洛陽宮,張●素上書極諫,罷役,賜綵二百匹。倪若水諫,捕鵁鶄、鸂●手,詔答曰:「言念忠讜,深用慰喜」。賜帛四十叚,用答至言,常何薦馬周。帝以何知人,賜帛三百匹,賜衣一穪。
147
唐張行成侍宴,賜名馬一匹、錢十萬、衣一穪貂裘。
148
唐裴矩助城伊吾脇、處羅入朝,帝喜,賜貂裘并西胡珍器。又宋太祖以紫貂裘帽賜王全斌。
149
魚袋。
150
唐髙宗給五品以上隨身銀魚袋,以防召命之詐,出入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飾。垂拱中,刺史始佩魚。天授二年,改佩魚為●。其後,三品以上●佩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中宗初,罷●袋,復給以魚,郡王、嗣王,佩金魚袋。又中書令張嘉貞奏,致仕者佩魚終身。自是百官賞兼魚袋,謂之「章服」。故元稹謝表:「金章紫,服老陋軀。
151
賜清廟器。
152
唐李珏作《牛僧孺碑》,特賜清廟器六事,皆範金飾玉,如古時製,且宣曰:「以卿精忠,用以貺別」。
153
賜內庫金。
154
宋真宗祥符三年,贖呂端第,賜其家端諸子多不同處舊第,以質于人。帝出內庫錢贖還之,令其聚居。端長子蕃言負人息錢甚多,帝別賜內庫金帛,俾償之。
155
金、麥銀米。
156
唐同昌公主出降,賜金、麥、銀、米共數斛,皆條枝國獻玉帶、錦袍。
157
《五代史洪肇傳》:唐主始聽樂,賜教坊使等玉帶、錦袍,往謝洪肇,洪肇怒曰:「健兒為國征討者,未有徧賜,爾曹何功,敢當此乎!」悉取所賜還官。
158
賜軍誡。
159
宋太宗語樞宻使王顯曰:「卿世家本儒,少遭兵亂失學今典機務,無暇愽覽羣書,能熟讀《軍誡》三篇,亦可免于面墻」。因取賜之。
160
賜樂府。
161
宋仁宗廢后郭氏居瑤華宮,帝頗念之,遣使存問,賜以樂府,后和答之,辭甚悽惋,帝益悔焉。內侍閻文應以嘗譛后,懼其復立,屬后小疾,帝遣文應挾醫診視。數日,言后暴崩,中外疑文應進毒。范仲淹劾其罪,竄之嶺南,死于道。
162
山堂肆考卷三十七
URN: ctp:ws84268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