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西湖北路

《卷一西湖北路》[View] [Edit] [History]

序》

自序》

1
余生不辰,濶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夢中之西湖,實未嘗一日別余也。前甲午、丁酉兩至西湖,如湧金門商氏之樓外樓,祁氏之偶居,錢氏、余氏之別墅,及余家之寄園,一帶湖庄,僅存瓦礫,則是余夢中所有者,反為西湖所無。及至斷橋一望,凡昔日之弱𣒘夭桃、歌樓舞榭,如洪水湮沒,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如保吾夢中之西湖尚得安全無恙也。因想余夢與李供奉異,供奉之夢天姥,如神女名姝,夢所未見,其夢也𢆱;余之夢西湖也,如家園眷屬,夢所故有,其夢也眞󠄅。今余僦居他氏已二十三載,夢中猶在故居,舊役小傒,今已白頭,夢中仍是總角。夙習未除,故態難脫,而今而後,余但向蝶菴岑寂,蘧榻於徐,惟吾舊夢是保,一泒西湖景色,猶端然未動也。兒曹詰問,偶為言之,總是夢中說夢,非魘卽囈也。因作《夢尋》七十二則,畱之後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猶山中人𢅨自海上,盛稱海錯之美,鄉人競來共䑛其眼。嗟嗟!金虀瑤柱,過舌卽空,則䑛眼亦何救其饞哉!歳辛亥七月旣望,古劒蝶菴老人張岱題。

玉蓮亭》

1
白樂天守杭州,政平訟簡。貧民有犯法者,於西湖種樹幾株;富民有贖罪者,令於西湖開葑田數畝。歷任多年,湖葑盡拓,樹木成蔭。樂天每於此地,載妓看山,尋花問柳。居民設像祀之。亭臨湖岸,多種青蓮,以象公之潔白。右折而北,為纜舟亭,樓船鱗集,高柳長堤。游人至此買舫入湖者,喧闐如市。東去為玉鳧園,湖水一角,僻處城阿,舟楫罕到。
2
寓西湖者,欲避囂雜,莫於此地為宜。園中有樓,倚窗南望,沙際水明,常見浴鳧數百出沒波心,此景幽絕。
3
白居易《玉蓮亭》詩:
4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5
松排山面千層翠,月照波心一點珠。
6
碧毯綠頭抽早麥,青羅裙帶展新蒲。
7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8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9
幾處早鶯爭暖谷,誰家新燕啄春泥。
10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11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昭 慶 寺》

1
昭慶寺,自獅子峰、屯霞石發脈,堪輿家謂之火龍。石晉元年始創,毀於錢氏乾德五年。宋太平興國元年重建,立戒壇。天禧初,改名昭慶。是歲又火。迨明洪武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四年奉敕再建,廉訪楊繼宗監修。有湖州富民應募,摯萬金來。殿宇室廬,頗極壯麗。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亂,恐賊據為巢,遽火之。事平再造,遂用堪輿家說,闢除民舍,使寺門見水,以厭火災。隆慶三年復毀。萬曆十七年,司禮監太監孫隆以織造助建,懸幢列鼎,絕盛一時。而兩廡櫛比,皆市廛精肆,奇貨可居。春時有香市,與南海、天竺、山東香客及鄉村婦女兒童,往來交易,人聲嘈雜,舌敝耳聾,抵夏方止。崇禎十三年又火,煙焰障天,湖水為赤。及至清初,踵事增華,戒壇整肅,較之前代,尤更莊嚴。
2
一說建寺時,為錢武肅王八十大壽,寺僧圓凈訂緇流古樸、天香、勝蓮、勝林、慈受、慈雲等,結蓮社,誦經放生,為王祝壽。每月朔,登壇設戒,居民行香禮佛,以昭王之功德,因名昭慶。今以古德諸號,即為房名。
3
袁宏道《昭慶寺小記》:
4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小修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歸。草草領略,未極遍賞。
5
閱數日,陶周望兄弟至。
6
張岱《西湖香市記》:
7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盡于端午。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進香之人市於三天竺,市於岳王墳,市于湖心亭,市于陸宣公祠,無不市,而獨湊集於昭慶寺。昭慶寺兩廊故無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蠻夷閩貊之珍異,皆集焉。至香市,則殿中邊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門內外,有屋則攤,無屋則廠,廠外又棚,棚外又攤,節節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經典木魚、伢兒嬉具之類,無不集。此時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無留船,寓無留容,肆無留釀。袁石公所謂「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已畫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雜來,光景又別。士女閒都,不勝其村妝野婦之喬畫;芳蘭薌澤,不勝其合香芫荽之薰蒸;絲竹管絃,不勝其搖鼓欱笙之聒帳;鼎彞光怪,不勝其泥人竹馬之行情;
8
宋元名畫,不勝其湖景佛圖之紙貴。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撲不開,牽挽不住。數百十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擁于寺之前後左右者,凡四閱月方罷。恐大江以東,斷無此二地矣。崇禎庚辰三月,昭慶寺火。是歲及辛已、壬午洊饑,民強半餓死。壬午虜鯁山東,香客斷絕,無有至者,市遂廢。辛已夏,餘在西湖,但見城中餓殍舁出,扛挽相屬。時杭州劉太守夢謙,汴梁人,鄉里抽豐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詞饋送。有輕薄子改古詩誚之曰:「山不青山樓不樓,西湖歌舞一時休。
9
暖風吹得死人臭,還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實錄。

哇 哇 宕》

1
哇哇石在棋盤山上。昭慶寺後,有石池深不可測,峭壁橫空,方圓可三四畝,空谷相傳,聲喚聲應,如小兒啼焉。上有棋盤石,聳立山頂。其下烈士祠,為朱蹕、金勝、祝威諸人,皆宋時死金人難者,以其生前有護衛百姓功,故至今祀之。
2
屠隆《哇哇宕》詩:
3
昭慶莊嚴盡佛圖,如何空谷有呱呱。
4
千兒乳墜成賢劫,五覺聲聞報給孤。
5
流出桃花緣古宕,飛來怪石入冰壺。
6
隱身巖下傳消息,任爾臨崖動地呼。

大 佛 頭》

1
大石佛寺,考舊史,秦始皇東遊入海,纜舟于此石上。後因賈平章住裏湖葛嶺,宋大內在鳳凰山,相去二十餘里,平章聞朝鐘響,即下湖船,不用篙楫,用大錦纜絞動盤車,則舟去如駛,大佛頭,其繫纜石樁也。平章敗,後人鐫為半身佛像,飾以黃金,構殿覆之,名大石佛院。至元末毀。明永樂間,僧志琳重建,敕賜大佛禪寺。賈秋壑為誤國奸人,其于山水書畫古董,凡經其鑒賞,無不精妙。所制錦纜,亦自可人。一日臨安失火,賈方在半閑堂斗蟋蟀,報者絡繹,賈殊不顧,但曰:「至太廟則報。」俄而,報者曰:「火直至太廟矣!」賈從小肩輿,四力士以椎劍護,舁輿人里許即易,倏忽至火所,下令肅然,不過曰:「焚太廟者,斬殿帥。」于是帥率勇士數十人,飛身上屋,一時撲滅。賈雖奸雄,威令必行,亦有快人處。
2
張岱《大石佛院》詩:
3
餘少愛嬉遊,名山恣探討。泰岳既峗峨,補陀復杳渺。
4
天竺放光明,齊雲集百鳥。活佛與靈神,金身皆藐小。
5
自到南明山,石佛出雲表。食指及拇指,七尺猶未了。
6
寶石更特殊,當年石工巧。巖石數丈高,止塑一頭腦。
7
量其半截腰,丈六猶嫌少。問佛凡許長,人天不能曉。
8
但見往來人,盤旋如虱蚤。而我獨不然,參禪已到老。
9
入地而摩天,何在非佛道。色相求如來,巨細皆心造。
10
我視大佛頭,仍然一莖草。
11
甄龍友《西湖大佛頭贊》:
12
色如黃金,面如滿月。盡大地人,只見一橛。

保 俶 塔》

1
寶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錢武肅王封壽星寶石山,羅隱為之記。其絕頂為寶峰,有保俶塔,一名寶所塔,蓋保俶塔也。宋太平興國元年,吳越王濬,聞唐亡而懼,乃與妻孫氏、子惟濬、孫承祐入朝,恐其被留,許造塔以保之。稱名,尊天子也。至都,賜禮賢宅以居,賞賚甚厚。留兩月遣還,賜一黃袱,封識甚固,戒曰:「途中宜密觀。」及啟之,則皆群臣乞留俶章疏也,俶甚感懼。既歸,造塔以報佛恩。保俶之名,遂誤為保叔。不知者遂有「保叔緣何不保夫」之句。
2
俶為人敬慎,放歸後,每視事,徙坐東偏,謂左右曰:「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違顏咫尺,俶敢寧居乎!」每修省入貢,焚香而後遣之。未幾,以地歸宋,封俶為淮海國王。其塔,元至正末毀,僧慧炬重建。明成化間又毀,正德九年僧文鏞再建。嘉靖元年又毀,二十二年僧永固再建。隆慶三年大風折其頂,塔亦漸圮,萬曆二十二年重修。其地有壽星石、屯霞石。去寺百步,有看松臺,俯臨巨壑,凌駕松抄,看者驚悸。
3
塔下石壁孤峭,緣壁有精廬四五間,為天然圖畫圖。
4
黃久文《冬日登保俶塔》詩:
5
當峰一塔微,落木凈煙浦。日寒山影瘦,霜泐石棱苦。
6
山雲自悠然,來者適為主。與子欲談心,松風代吾語。
7
夏公謹《保俶塔》詩:
8
客到西湖上,春遊尚及時。石門深歷險,山閣靜憑危。
9
午寺鳴鐘亂,風潮去舫遲。清樽歡不極,醉筆更題詩。
10
錢思復《保俶塔》詩:
11
金剎天開畫,鐵簷風語鈴。野雲秋共白,江樹晚逾青。
12
鑿屋巖藏雨,粘崖石墜星。下看湖上客,歌吹正沉冥。

瑪 瑙 寺》

1
瑙坡在保俶塔西,碎石文瑩,質若瑪瑙,土人採之,以鐫圖篆。晉時遂建瑪瑙寶勝院,元末毀,明永樂間重建。有僧芳洲僕夫藝竹得泉,遂名僕夫泉。山巔有閣,凌空特起,憑眺最勝,俗稱瑪瑙山居。寺中有大鐘,侈弇齊適,舒而遠聞,上鑄《蓮經》七卷,《金剛經》三十二分。晝夜十二時,保六僧撞之。每撞一聲,則《法華》七卷、《金剛》三十二分,字字皆聲。吾想法夜聞鐘,起人道念,一至旦晝,無不牿亡。今于平明白晝時聽鐘聲,猛為提醒,大地山河,都為震動,則鏗鍧一響,是竟《法華》一轉、《般若》一轉矣。內典云:人間鐘鳴未歇際,地獄眾生刑具暫脫此間也。鼎革以後,恐寺僧惰慢,不克如前。
2
張岱《瑪瑙寺長鳴鐘》詩:
3
女媧煉石如煉銅,鑄出梵王千斛鐘。
4
僕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頑銅半瑪瑙。
5
錘金琢玉昆吾刀,盤旋鐘紐走蒲牢。
6
十萬八千《法華》字,《金剛般若》居其次。
7
貝葉靈文滿背腹,一聲撞破蓮花獄。
8
萬鬼桁楊暫脫離,不愁漏盡啼荒雞。
9
晝夜百刻三千杵,菩薩慈悲淚如雨。
10
森羅殿前免刑戮,惡鬼猙獰齊退役。
11
一擊淵淵大地驚,青蓮字字有潮音。
12
特為眾生解冤結,共聽毗廬廣長舌。
13
敢言佛說盡荒唐,勞我闍黎日夜忙。
14
安得成湯開一面,吉網羅鉗都不見。

智 果 寺》

1
智果寺,舊在孤山,錢武肅王建。宋紹興間,造四聖觀,徙於大佛寺西。先是東坡守黃州,於潛僧道潛,號參寥子,自吳來訪,東坡夢與賦詩,有「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之句。後七年,東坡守杭,參寥卜居智果,有泉出石罅間。寒食之明日,東坡來訪,參寥汲泉煮茗,適符所夢。東坡四顧壇壝,謂參寥曰:「某生平未嘗至此,而眼界所視,皆若素所經歷者。自此上懺堂,當有九十三級。」數之,果如其言,即謂參寥子曰:「某前身寺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屬耳,吾死後,當捨身為寺中伽藍。」參寥遂塑東坡像,供之伽藍之列,留偈壁間,有:「金剛開口笑鐘樓,樓笑金剛雨打頭,直待有鄰通一線,兩重公案一時修。」後寺破敗。崇禎壬申,有揚州茂才鮑同德字有鄰者,來寓寺中。東坡兩次入夢,屬以修寺,鮑辭以「貧士安辦此?」公曰:「子第為之,自有助子者。」次日,見壁間偈有「有鄰」二字,遂心動立願,作《西泠記夢》,見人輒出示之。一日至邸,遇維揚姚永言,備言其夢。座中有粵東謁選進士宋公兆禴者,甚為駭異。次日,宋公筮仕,遂得仁和。永言慫恿之,宋公力任其艱,寺得再葺。
2
時有泉適出寺後,好事者仍名之參寥泉焉。

六 賢 祠》

1
宋時西湖有三賢祠兩:其一在孤山竹閣。三賢者,白樂天、林和靖、蘇東坡也。其一在龍井資聖院。三賢者,趙閱道、僧辨才、蘇東坡也。寶慶間,袁樵移竹閣三賢祠於蘇公堤,建亭館以沾官酒。或題詩云:「和靖、東坡、白樂天,三人秋菊薦寒泉,而今滿面生塵土,欲與袁樵趁酒錢。」又據陳眉公筆記,錢塘有水仙王廟,林和靖祠堂近之。東坡先生以和靖清節映世,遂移神像配食水仙王。黃山谷有《水仙花》詩用此事:「錢塘昔聞水仙廟,荊州今見水仙花,暗香靚色撩詩句,宜在孤山處士家。」則宋時所祀,止和靖一人。明正德三年,郡守楊孟瑛重浚西湖,立四賢祠,以祀李鄴侯、白、蘇、林四人,杭人益以楊公,稱五賢。而後乃祧楊公,增祀周公維新、王公弇州,稱六賢祠。張公亮曰:「湖上之祠,宜以久居其地,與風流標令為山水深契者,乃列之。周公冷面,且為神明,有別祠矣。弇州文人,與湖非久要,今並四公而坐,恐難熟熱也。」人服其確論。
2
張明弼《六賢祠》詩:
3
山川亦自有聲氣,西湖不易與人熱。
4
五日京兆王弇州,冷面臬司號寒鐵。
5
原與湖山非久要,心胸不復留風月。
6
猶議當時李鄴侯,西泠尚未通舟楫。
7
惟有林蘇白樂天,真與煙霞相接納。
8
風流俎豆自千秋,松風菊露梅花雪。

西 泠 橋》

1
西泠橋一名西陵,或曰:即蘇小小結同心處也。及見方子公詩有云:「『數聲漁笛知何處,疑在西泠第一橋。』陵作泠,蘇小恐誤。」餘曰:「管不得,只西陵便好。且白公斷橋詩『柳色青藏蘇小家』,斷橋去此不遠,豈不可借作西泠故實耶!」昔趙王孫孟堅子固常客武林,值菖蒲節,周公謹同好事者邀子固游西湖。酒酣,子固脫帽,以酒晞發,箕踞歌《離騷》,旁若無人。薄暮入西泠橋,掠孤山,艤舟茂樹間,指林麓最幽處,瞪目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筆也。」鄰舟數十,皆驚駭絕嘆,以為真謫仙人。得山水之趣味者,東坡之後,復見此人。
2
袁宏道《西泠橋》詩:
3
西泠橋,水長在。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
4
鶯如衫,燕如釵,油壁車,砍為柴,青驄馬,自西來。
5
昨日樹頭花,今日陌上土。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
6
又《桃花雨》詩:
7
淺碧深紅大半殘,惡風催雨剪刀寒。
8
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卻胭脂不耐看。
9
李流芳《西泠橋題畫》:
10
余嘗為孟暘題扇:「多寶峰頭石欲摧,西泠橋邊樹不開。
11
輕煙薄霧斜陽下,曾泛扁舟小築來。」西泠橋樹色,真使人可念,橋亦自有古色。近聞且改築,當無復舊觀矣。對此悵然。

岳 王 墳》

1
岳鄂王死,獄卒隗順負其屍,踰城至北山以葬。後朝廷購求葬處,順之子以告。及啟棺如生,乃以禮服殮焉。隗順,史失載。今之得以崇封祀享,肸蚃千秋,皆順力也。倪太史元璐曰:「岳王祠,泥範忠武,鐵鑄檜、卨,人之欲不朽檜、卨也,甚於忠武。」按公之改謚忠武,自隆慶四年。墓前之有秦檜、王氏、萬俟卨三像,始于正德八年,指揮李隆以銅鑄之,旋為遊人撻碎。後增張俊一像。四人反接,跪於丹墀。自萬曆二十六年,按察司副使范淶易之以鐵,遊人椎擊益狠,四首齊落,而下體為亂石所擲,止露肩背。旁墓為銀瓶小姐。王被害,其女抱銀瓶墜井中死。楊鐵崖樂府曰:「岳家父,國之城;秦家奴,城之傾。皇天不靈,殺我父與兄。嗟我銀瓶為我父,緹縈生不贖父死,不如無生。千尺井,一尺瓶,瓶中之水精衛鳴。」墓前有分屍檜。天順八年,杭州同知馬偉鋸而植之,首尾分處,以示磔檜狀。隆慶五年,大雷擊折之。朱太史之俊曰:「一秦檜耳,鐵首木心,俱不能保至此。」天啟丁卯,浙撫造祠媚璫,窮工極巧,徙蘇堤第一橋於百步之外,數日立成,駭其神速。崇禎改元,魏璫敗,毀其祠,議以木石修王廟。卜之王,王弗許。
2
岳雲,王之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得其力,大捷,號曰「贏官人」,軍中皆呼焉。手握兩鐵錘,重八十斤。王征伐,未嘗不與,每立奇功,王輒隱之。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死年二十二,贈安遠軍承宣使。所用鐵錘猶存。
3
張憲為王部將,屢立戰功。紹興十年,兀術屯兵臨穎,憲破其兵,追奔十五里,中原大振。秦檜主和,班師。檜與張俊謀殺岳飛,誘飛部曲能告飛事者,卒無人應。張俊鍛煉憲,被掠無完膚,強辯不伏,卒以冤死。景定二年,追封烈文侯。
4
正德十二年,布衣王大祐發地得碣石,乃崇封焉。郡守梁材建廟,修撰唐皋記之。
5
牛皋墓在棲霞嶺上。皋字伯遠,汝州人,岳鄂王部將,素立戰功。秦檜懼其怨己,一日大會眾軍士,置毒害之。皋將死,歎曰:「吾年近六十,官至侍從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議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屍報君父,是為歎耳!」
6
張景元《岳墳小記》:
7
岳少保墳祠,祠南向,舊在闤闠。孫中貴為買民居,開道臨湖,殊愜大觀。祠右衣冠葬焉。石門華表,形製不巨,雅有古色。
8
周詩《岳王墳》詩:
9
將軍埋骨處,過客式英風。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後忠。
10
干戈戎馬異,涕淚古今同。目斷封丘上,蒼蒼夕照中。
11
高啟《岳王墳》詩:
12
大樹無枝向北風,千年遺恨泣英雄。
13
班師詔已成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
14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
15
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霧中。
16
唐順之《岳王墳》詩:
17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
18
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吾生非壯士,於此發衝冠。
19
蔡汝南《岳王墓》詩:
20
誰將三字獄,墮此一長城。北望真堪淚,南枝空自榮。
21
國隨身共盡,君恃相為生。落日松風起,猶聞劍戟鳴。
22
王世貞《岳墳》詩:
23
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風颯颯動靈祠。
24
空傳赤帝中興詔,自折黃龍大將旗。
25
三殿有人朝北極,六陵無樹對南枝。
26
莫將烏喙論勾踐,鳥盡弓藏也不悲。
27
徐渭《岳墳》詩:
28
墓門慘淡碧湖中,丹雘朱扉射水紅。
29
四海龍蛇寒食後,六陵風雨大江東。
30
英雄幾夜乾坤博,忠孝傳家俎豆同。
31
腸斷兩宮終朔雪,年年麥飯隔春風。
32
張岱《岳王墳》詩:
33
西泠煙雨岳王宮,鬼氣陰森碧樹叢。
34
函谷金人長墮淚,昭陵石馬自嘶風。
35
半天雷電金牌冷,一族風波夜壑紅。
36
泥塑岳侯鐵鑄檜,只令千載罵奸雄。
37
董其昌《岳墳柱對》:
38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小朝廷豈求活耶。
39
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當如是矣。
40
張岱《岳墳柱銘》:
41
呼天悲鐵像,此冤未雪,常聞石馬哭昭陵。
42
拓地飲黃龍,厥志當酬,尚見泥兵濕蔣廟。

紫 雲 洞》

1
紫雲洞在煙霞嶺右。其地怪石蒼翠,劈空開裂,山頂層層,如廈屋天構。賈似道命工疏剔建庵,刻大士像于其上。雙石相倚為門,清風時來,谽谺透出,久坐使人寒慄。又有一坎突出洞中,蓄水澄潔,莫測其底。洞下有懶雲窩,四山圍合,竹木掩映,結庵其中。名賢游覽至此,每有遺世之思。洞旁一壑幽深,昔人鑿石,聞金鼓聲而止,遂名「金鼓洞」。洞下有泉,曰「白沙」。好事者取以瀹茗,與虎跑齊名。
2
王思任詩:
3
筍輿幽討遍,大壑氣沉沉。山葉逢秋醉,溪聲入午喑。
4
是泉從竹護,無石不雲深。沁骨涼風至,僧寮絮碧陰。
URN: ctp:ws8536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