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

《卷四十》[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
3
書家傳十九
4
5
劉基
6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元末舉進士,累仕皆投劾去。太祖定括蒼,以命來聘,遂詣金陵。上即位,擢御史中丞,封誠意伯。《清河書畫舫》
7
公洞徹性理之學,尤精天文兵法,善行草。朱謀垔書史㑹要。
8
宋濂
9
宋濂,字景濂,浦江人。學於呉萊,名文章。髙帝既下,婺聘為教授。或時為文,坐濓榻下,口授書之。洪武九年,授翰林承旨。自少至老,未嘗去書,豐體近視,乃一黍上,能作字十餘《清河書畫舫》。
10
宋太史書清古有法匏翁家藏集郎,仁寳云:公草書有龍盤鳯舞之象書史㑹要。唐、宋名公俱以行草擅塲昭代精細楷者,宋景濓一人而已。李日華六研齋筆記》
11
髙啓
12
髙啓,字季迪,呉郡人。少警穎力學,遂工於詩。居呉淞江上,歌詠自適。明興,以薦與修元史,授翰林國史編修官。久之,推任喉舌之司,待以不次,懇辭歸里,遨遊青丘甫里之墟,始號槎軒,又號青丘子」,李志光髙太史傳。啓善楷書,飄逸之氣,入人眉睫,行草入妙書史㑹要。楊基。
13
楊基,字孟載陶宗儀云:其先蜀人,徙居呉中。著書十萬餘言,名曰《論鑒》,與髙啓、張羽、徐賁號「呉中四傑」。王師平呉,籍置臨濠,又遷之豫。後起令平陽,復從坐徙白鹿,為從史。再起東安,還,授員外,出按山西。《書畫記》。
14
楊基正書,師鍾元常行草師二王書史㑹要張羽
15
張羽鐵網珊瑚云:字來儀,一名附鳯,潯陽人。好著述,文辭典雅,紀載行事,詳而有體。洪武初,以儒徵對,不稱旨放還。又徵起為太常丞。珊瑚網。
16
張羽隸法韓擇木弇州山人稿、張羽楷法右軍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於雅。詹景鳯,詹氏小辨。
17
來儀書法,纎婉有異,趣髣髴謝莊《月賦》李日華《六研齋三筆》
18
張羽喜《臨蘭亭帖》《書史㑹要》
19
徐賁
20
徐賁,甫田集云:字幼文,自毘陵徙居呉之齊門,號北郭生。洪武中,徵起使晋,冀還槖,惟所賦詩,命給事殿中,改御史,又改刑曹參政。廣西進河南布政。書畫記》。
21
徐賁小楷法鍾、兼虞亦雅,然皆拘拘法內詹氏小辨賁、楷書清逸可愛。書史㑹要。
22
徐幼文,楷筆,秀整端慎,不為沓拖自恣。其草書雄𦂳跌宕,出入旭素,無不淋漓快健《六研齋筆記》危素。
23
危素,字太樸,臨川人。至元中,為翰林學士承旨。洪武二年,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博學善文辭,尤精于書,得片紙隻字者,寳祕以為榮。宋濓學士集素善楷書,有釋智、永虞永興典則書史㑹要。康里子山在南臺時臨川危素太樸,饒介,介之得其傳授,而太樸以教宋璲、仲珩、杜環、叔循、詹希元、孟舉介之以授宋克仲溫解縉書學傳授危瓛。
24
危瓛,字朝獻,素之弟。官衞府紀善,亦善行楷。書畫記。宋璲
25
宋璲,字仲珩,宋濓次子。官中書舍人,精篆隸真草書。嘗見梁草堂法師墓篆及呉天璽中皇象書三段,石刻觀之,至忘寢食,遂悟筆法小篆之工,為國朝第一。濓每見佳處,便曰:「寫老夫名,足可傳世矣」。珊瑚網髙皇謂小宋字畫遒媚,如美女簪花黃應台,浦江人物。補遺
26
宋璲大小二篆,純熟姿媚,行書亦有氣韻,書史㑹要。近代能草書者,呉興趙公子昻公所敬者為鮮于公伯,幾稍後得名者為康里公子山,繼三公而作者金華宋仲珩,草書如天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澗渡險不動氣力雖若不可蹤跡,而馳驟必合。程矩直可淩跨鮮于康里,使趙公見之,必有起予之歎。方孝孺遜志齋集。仲珩草書,出入變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此真翰墨之雄也。李東陽懐麓堂集。璲書法端勁溫厚,秀拔雄逸,規矩二王,出入旭素,過庭訓,分省人物考。
27
仲珩筆法,沉頓雄快,兼篆籀急就之能,不獨步驟旭素也。《六研齋筆記》。
28
宋懌
29
宋懌,仲珩之子,奉母居蜀。思紹父學蜀王,至國,聞而閔之,時賜粟帛賙其家,撫勞教育者甚至,繇是得專於學,其書亦工遜《志》、《齊集》
30
杜環
31
杜環,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東,遂家金陵。好學工書,為晋王府録事。《宋學士集》。國初,環被薦,太祖善其書,入侍春坊,仕終太常丞《書畫記》
32
杜環正書入能品》《藝苑巵言》
33
杜環書法端妍,至於行草,亦各臻妙分省《人物考詹希元
34
詹希元,後更名希原,字孟舉,新安人,號逸菴。丙寅,訥叟幼從父官勝國,至洪武初,為鑄印副使,後官中書舍人解縉《書學傳授》
35
詹希原善大書,兼歐虞顔桞,凡宫殿、城門、坊扁,皆希原書。書畫記。
36
詹孟舉嘗作太學集賢門,字畫遒勁,第用趯,太祖見而怒曰:「安得梗吾賢路!」遂削其趯。李文鳯月山叢譚。詹孟舉篆書,用筆絶類台哈布哈王貞婦碑葉盛水東口記。
37
希原署書,於端重嚴整,中寓蒼勁雅秀之趣,是為難能耳。若小字則稍熟媚詹氏《小辨》、宋克
38
宋克,字仲溫,呉人。書畫記云:洪武初,為鳯翔同知。博涉書傳,少任俠,久之,稍厭事,闔門寡將迎素工草隸,逼鍾王患求者,衆遂自閟希家南宫里,故自號南宮生。髙啓,南宮生傳。宋克書出魏晋,深得鍾、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翩可愛,或者反以纎巧病之,可謂知書者乎!匏翁,家藏集。
39
克書學《急就章》,得古人之妙王穉登《丹青志》宋廣。
40
宋廣,字昌裔,陶宗儀云:南陽人。仕沔陽同知,善草書。珊瑚網昌裔善行草體,兼晋唐筆,勢翩翩而謫辰州,後乃大有造詣。楊士竒《東里續集》。
41
廣草書宗張旭懐素章草入神,書史㑹要:廣與宋克、宋璲俱以善書擅名,人稱三宋」,然評者謂廣書較之二宋不逮,以其筆之聮續不斷,非古法也。寓意編。
42
陳璧
43
陳璧,字文東,華亭人。詹氏小辨》云號谷陽生。以文學知名。尤善篆、隸、真、草,流暢快健,冨於繩墨。洪武間,以秀才任解州判官,調湖廣孔輔等《華亭志》
44
璧與三宋齊名,用筆俱從,懐素自敘,帖中流出。書史㑹要。
45
宋克游松江,陳文東甞從授筆法,呉僧善啟,謂宋筆正鋒陳多偏鋒,以是不及云《松江志》文,東國初名筆,松人宗之《懐麓堂集陳谷陽正書,酷似歐陽率,更行草漸逼大令篆書亦入格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46
揭樞
47
揭樞,字平仲,豐城人。至正初,揭文安公以楷法得名,傳其子汯。其孫樞樞在洪武中仕為中書舎人,與仲珩、叔循聲名埓云解縉《書學傳授》
48
樞正書得其家傳。書史㑹要。
49
張扆
50
張扆,字翰宸。朱謀垔云:一名子黼,號草愚,又號端白居士。嘉定人。博學工古文,尤知名於書。洪武初,聘署儒學訓導呉中人物志。國朝書家如宋仲溫、陳文東、張翰宸三人難為伯仲,其意外之意,非常人可及。陸深《儼山集。朱芾。
51
朱芾,字孟辯,華亭人。《松江志》云:自號滄洲生《鐡網珊瑚》云:洪武初,以徵聘至官編修,改中書舍人。工詞章翰墨之學,真草篆隸,清潤遒勁,風度不凡。《書史㑹要》。
52
朱芾善篆,以所書瘞之細林山中,題曰篆冢賴良大雅
53
桂慎
54
桂慎、與朱芾同時宋濓春秋本末序云:正書入梓者,中書舍人朱孟辯、宋璲、桂慎鑄,印局副使詹希元云。潛溪集胡廷鉉。
55
胡廷鉉,奉化滙溪人,字公恵。少學歐陽詢書法。洪武初,召至京師,上命詹孟舉、廷鉉各寫千文一本以進。上覽之,廷鉉書法過孟舉,遂令書《皇陵碑,遒勁可嘉。授中書舍人。張時徹《寧波志》。
56
汪廣洋
57
汪廣洋,字朝宗,髙郵人。通經能文,善篆隸大書,尤工歌詩。少從余闕學,游太平,上渡江,召入見,與語,大恱,留幕下。洪武三年封忠勤伯。四年為右丞相《書畫記》廣洋大字莊重,非時人所及月山叢譚吴雲。
58
吳雲,字友雲,宜興人。仕元為翰林待制。洪武元年,徐逹北定元都,以禮敦遣赴京,除𢎞文館校書郎。五年,拜刑部尚書。𢎞治中,謚忠節雷禮《國朝列卿記》。吳雲書師虞永興《書史㑹要》
59
趙好徳
60
趙好徳,字秉彞,汝陽人。幼警敏,有經濟志,刻苦力學,能文章,善大書。渡江見太祖以儒士,命同知陜州事,累官吏部尚書。李宗延《汝陽縣志》云:贈武節將軍、驍騎尉、汝陽縣子列卿紀。鄭沂。
61
鄭沂,字仲與,浦江人,宋義門之裔。洪武時,召義門子弟選擢備用。又徵大姓賢能者,授以重任,除禮部尚書。《列卿紀》。
62
沂善篆隸《書史㑹要》
63
朱同。
64
朱同范檁《覆瓿稿》跋云:字大同,號朱陳村民,又號紫陽山樵,休寧人。洪武中舉明經,授徽州府教授,擢吏部員外郎,試禮部侍郎《列卿紀》同入侍懿文太子,太子愛其書,殊親重焉詹氏《小辯》詹儼
65
詹儼,字以寛,休寧人。洪武初,官翰林學士。以善書名,與朱大同旗,鼔足相當,而韻稍不逮詹氏小辨邵誼
66
邵誼,字思宜,休寧人。洪武初,以文學舉,授本縣訓導,調黟縣。善篆隸。詹希原、朱同咸推重其字學《萬姓統譜》思宜分書學,受禪碑亦雅勁詹氏《小辨》。程曰:「可」。
67
程曰可,休寧人。與朱同同時楷書結體纎長,而筆雅秀腕,力在陳文東上詹氏《小辨》
68
陳逺
69
陳逺,字中復,一字中孚,《書畫記》云:陳遇之弟也。從中書左丞韓伯髙受易,工書法,有晋人風度。太祖時為文淵閣待詔。張時徹《寧波志》。
70
陳孟顒
71
陳孟顒中復子善書》《書畫記》
72
73
熊鼎,字伯穎,臨川人。太祖親征豫章,徵授中書考功博士,後為岐寧衛經歴《潛溪集》
74
太祖命博士熊鼎編類古人行事可鑒戒者書壁間,又書《大學衍義》於兩廡《珊瑚網》
75
俞貞木
76
俞貞木,初名楨,字有立,呉縣人。受《易》於永嘉陳麟,旁讀他經史,為古文辭。元季杜門隠居,洪武初,以薦起,知《韶之樂昌王世貞、吳中往哲像賛貞木善小楷,長於用筆,短於結構《書史㑹要陶宗儀
77
陶宗儀,字九成,黃巖人。少舉進士,一不中即棄去,務古學無所不窺,尤刻志字學,工舅氏趙集賢、雍篆筆。洪武辛亥,詔取天下士。癸丑,命守令舉人才,又以病免。名賢遺墨云:九成詩,自敘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率諸生赴禮部考試,讀《大誥,賜鈔遣歸,豈其晩年亦曾列官教授邪?建文初尚在,亦其詩云。由避兵家淞城之北,泗水之南,閉門著書,有《書史㑹要》九卷。孫作滄螺集》。
78
俞和
79
俞和,字子中,杭人,號紫芝。解縉云,桐江人,寓居錢塘。沖澹安恬,隠居不仕,能詩,喜書翰。早年得見趙文敏,運筆之法,臨晋唐諸帖甚夥,行草逼真,文敏好事者得其書。每用趙款識,倉卒莫能辨。陳善《杭州志》。
80
俞和以書鳴,洪武初後進,猶及見之解縉《書學傳授》。錢逵
81
錢逵,字伯行。父良佑,以家學有書名。逵嘗為江湘行省管勾架閣,歴淮南行省員外郎。國初,選赴京師,同太常議禮,禮成,發鳯陽居住。尋歸,復以事遣詣京,卒吴中《人物志》
82
錢逵才氣飄逸,真草篆隸,不失規矩。書史㑹要。胡翰。
83
胡翰,字仲申《書史㑹要》云:一字仲子。金華人。太祖召見,除衢州府教授。洪武乙酉纂修《元史》成,賜白金文綺,辭歸,卜居長山之陽,學者稱曰長山先生應廷育金華先民傳》。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有胡翰書《弇州續稿》、王亷。
84
王亷,字希陽,麗水人。洪武初,薦入翰林修史。書》成,授太子說書。累官至陜西左布政,字宗韓擇木,兼精篆隸何鏜《括蒼志》
85
葉見泰
86
葉見泰,字夷仲,臨海人。讀古今兵法,悉知用兵之道。天兵取台州,衣褐衣造軍門,署部從事,授髙唐判官,終刑部主事林右公輔集》。
87
見泰博學,善草書。文徵明甫田集張宣
88
張宣,字藻仲,初名瑄,江隂人。少負才名。洪武初,以考禮被徵,尋入史局,與修《元史》,擢翰林院編修。鐵網珊瑚張宣作字,得行楷之法書史㑹要髙啟草書歌贈張宣云:「昔聞汝祖東呉精,醉傳草聖醒而驚。汝今能飲不滿杓,逸氣欲與相崢嶸,髙堂把筆若把槊,長綃一拂悲風生,隂垂大澤雷雨過,響破巨峽波濤傾,颺颺游絲罥,晴晝落落髙斗廻,寒更飲猿連臂深澗絶飢鶻,捩翅荒煙横,自言靜裏觀萬物,故能變化窮其情」。髙太史集。
89
焦伯誠
90
焦伯誠,華亭人。潔身修行,教授于鄉,通《五經》,尤長於書。《松江志》
91
顧祿
92
顧禄,字謹中,華亭人。能詩,善書行。楷學蘇文忠公,而尤工於分隸。洪武中,為太常典簿。《華亭志》顧祿嘗過鄱陽湖賦詩,太祖聞之,命盡進其所作,故其集名經進。嗜酒善書,髙士敏贈詩,有「兩京書博士,一代酒神仙」之語。名賢遺墨。
93
孔彥縉
94
孔彥縉襲封衍聖公,精篆書,筆力豪壯,入於能品。顧謹中為賦詩云:「魯國名公篆法竒,懸針倒薤總相宜」。其譽在當時如此。《書史㑹要》。
95
秦約
96
秦約,字文仲,崇明人。博通諸經,尤䆳於詩。洪武間,以文學薦,擢禮部侍郎陳沂南畿志秦約善《書》詹氏《小辨》
97
《花雨軒記》洪武四年秦約書《名蹟録》王行
98
王行,字止仲,號半軒,更號楮園,吳縣人。洪武初,郡庠延為經師。朱國楨《開國臣傳》
99
王行雖不以書名,觀其二王書法辨,曲盡書家之法,必能書也《書史㑹要》
100
袁華
101
袁華,字子英。少好讀書,尤工為詩。顧瑛家多名畫法書,日與共閲。洪武初,辟郡文學。劉鳯《續吳先賢賛。張公墓志銘》,洪武六年袁華撰,并書。名蹟録》邵亨貞。
102
亨貞,字復孺,華亭人,《書史㑹要云:卜築溪上,以貞谿自號。博通經史,贍於文詞,工真草篆、隸書。洪武初,為府學訓導。顧清松江志》。
103
朱應辰
104
朱應辰,字文奎,與楊維楨游。洪武初,辟郡掌教。為文繁而不猥。詩工長句、篆、籀、法古嘗命書符印開《國臣傳》烏斯道。
105
烏斯道,字繼善,慈谿人。文尚體要,尤長於詩,兼精書法,小楷行草,各臻其妙。國初,薦為江西永新令。張時徹《寧波志》。
106
陶琛
107
陶琛,字彥珩,有文學。洪武初,以薦為儒學官。志尚髙潔,工古篆書,多得籀法皇甫汸《長洲志》陶繼。
108
陶繼,字伯承,琛子枝江知縣,亦有能書名。皇甫汸《長洲志》
109
曽鼎
110
曽鼎,字元友,更字有實,泰和人。有孝行,人稱曰曽孝子。元末,為濂溪書院學正。洪武三年,以明經舉,引疾辭。博學強記,工詩擅八分書,範金為小印章,渾然古意楊士竒《東里集》
111
詹俊
112
詹俊,字用章,姑孰人。洪武四年被徵授磁州同知,陞汝寧通判。善吟咏,尤喜作大書《東里集》呉履。
113
呉履,字徳基,蘭溪人。俊邁有竒材,通諸史願學。司馬遷、班固最好書,尤工行草,得之者藏弆為榮。國初為南康丞,書史㑹要云:擢知濰州宋學士集。馬治。
114
馬治,字孝常,宜興人。為詩文,典雅沖澹,善真行書。元末,與周砥避亂,隐居西澗。洪武初,由茂才舉,授內丘知縣,遷建昌府同知。沈敕荊溪外紀》。洪、武而下,至永樂,多法詹、宋、馬治小字,獨法晋唐,豈其人亦邁時者邪!詹氏《小辨》。
115
張簡
116
張簡,字仲簡,姑蘇人。讀書知古今寄迹老子法。隠居鴻山,名賢遺墨云:元季兵亂,以母老辭歸,遂返巾服。洪武二年,召修元史》。作詩淡雅有陶韋風,翰墨無俗氣,而暗合書法顧瑛玉山草堂雅集。張仲簡書法婉媚劉鳯,續呉先賢讃劉永之。
117
劉永之,字仲修,清江人。管大勲《臨江府志》云:自號山隂道人,國史召編禮書成,以疾辭歸。詩文清麗古雅,為當時所重。工書法,篆楷、行草,皆有師承,家富於貲,賒貸施數郡,仲修獨泊然。布素日靜處一室,以書籍翰墨自娯東里集、袁養福。
118
袁養福,字能伯,呉郡人。國初為福建憲史,有詩名,精於書法《書史㑹要》
119
養福所書郭有道碑文,端勁清峭,深得歐陽率更筆,意以其字畫之妙如此,宜有書名於時。然吳人固不知有袁養福也。匏翁家藏集》。
120
張員
121
張員,字壹民,一字天民,楊撫《餘姚志》云:號雲航。左目無瞳子,自稱左瞽,善草書。洪武初,辟為開化教諭孫鑛紹興志。盧熊
122
盧熊甫田集云,字公武,崑山人。洪武初名儒,通篆籀學。嘗為兖州知州,既視篆,具奏印文,兖字誤類袞,上不怡,幾被禍,後卒坐累《水東日記》。
123
盧熙
124
盧熙,字公暨,熊弟。博學好古,善楷法。洪武初,以薦授睢州同知張大復崑山人物傳
125
盧充
126
盧充,字次農,熙子文學得於家,傳制行尤髙,以能書,薦留誥司。蘇州志
127
周砥
128
周砥,字履道,姑蘇人。甫田集云號匊溜生。《書畫史》云:洪武中,以人才授興國州判官。性宇閒靜,學藝淹博,行草書運筆,分行勻穩。《書史㑹要》。周砥效《東坡書》,甚工。姑蘇志》。
129
詹解鳴於朝盧、周著於野朝者,乃當譲野祝允明書述
130
王時
131
王時,字景南,博學好古,精於篆隸章草,用意深宻,凡六書源委,靡不擇究,深為盧、熊之所稱美方鵬《崑山志》唐肅。
132
唐肅,字處敬,自號丹崖居士,山隂人。為文簡潔而雅奧,詩歩驟盛唐。尤工篆楷,深得筆意。洪武三年,召修禮樂書,擢應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蘇平仲集
133
謝肅
134
謝肅,字元功,上虞人,學問該博。洪武中,舉明經,授福建按察司僉事,與唐肅齊名,時號「㑹稽二肅」《紹興志》謝肅正草皆宗晋。《書史會要》。
135
趙古則
136
趙古則,字撝謙,後改名謙,餘姚人。洪武初,徵修正韻,為國子監典簿。罷歸。築考古臺,述六書之旨,精義入神,得於圖象言意之外。後復召為瓊山教諭《紹興志》謙嘗言:「讀書必貴識字,故曰六書。明則六經,如指諸掌」。乃著《六書本義》十二巻《書史㑹要》林鴻。
137
林鴻,字子羽,閩人。洪武初,以人才薦,授將樂訓導。七年,拜繕部員外郎。《書畫記》。
138
林鴻詩法盛唐書臨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耳!徐泰詩談》。
139
鄭定
140
鄭定,字孟宣,閩人。善擊劔,工古篆隸書。洪武中,舉明經,為延平府訓導。永樂中,遷國子助教珊瑚網定以草書名天下,甚為解學士所推許《書史㑹要》李汶
141
李汶,字宗茂。博學多才,善漢隸。國初,召為史館編修,與修《元史》。授巴東、南和令。晩年歸,隠鄉里,扁其所居曰兼山艮,所號石泉翁。嘗集蔡邕書成四言古詩以訓其子。寧門人張中謂其結體遒勁,筆勢飛動,若長鎗大劔,交馳其壯,且武也,若商彝、周鼎之銘,其文甚古也。李太平府志。
142
林弼
143
林弼,字元凱,龍溪人,故名唐臣。登至正進士,授郡幕官。洪武二年,郡以名儒聞於朝,太祖遣使三徵之,更名弼。授吏部考功主事,轉郎中,出知登州。雅精臨池,嘗與王太史褘談書法,謂:「用筆須偏正,兼備乃臻妙境。近世趙孟頫側鋒太多,不能逃筆牀月旦《閩書》、胡泰。
144
胡泰,字志同,號雲松巢,洪之南昌人。善真,草書能文。洪武初,寓居萬載縣之涂泉吴敬萬載縣志黃瑛
145
黄瑛,字良潤,一字玉田,句容人。洪武初,由明經及字學授應天府學教授,益苦於學。書法造詣精妙《江寧府志》黃銓
146
黃銓,字衡可,一字金鼎,瑛子。洪武間,亦以字學選入翰林《江寧府志》
147
袁復
148
袁復,字仲仁,博學工文,尤善晋人書法。國初為大理少間人詮寳應志略。
149
陳昇
150
陳昇國初以能書舉為吏部主事寳應志略解泰
151
解泰,字季通,一字成我,吉水人。絶意進取,究竟六籍,旁捜百家。尤善楷書,不效妍媚,方正嚴重,類其為人。洪武初,累辟不起。解《學士集》
152
金鉉
153
金鉉,字文鼎,別字尚素,華亭人。自幼嗜學,致孝其母。洪武中,徵至京師。有欲薦其才者,懇以母老辭為人。蕭灑絶俗,喜吟咏,有古詩,人風作書畫皆極造詣。東里續集》。鉉工章草、《書史㑹要》。
154
金鈍
155
金鈍,字汝礪,鉉子,官至中書舍人,精楷書章草《書史㑹要》
156
陸闓
157
陸闓,字伯陽。歐陽《東鳯興化志》云:世稱友蘭先生。,興化人。洪武中,任為楚府伴讀。長於詩,兼工書法極力。鍾元常、王逸少父子曰:「去此非第一義」。《東里集》。
158
陸顒
159
陸顒,字伯瞻,闓之弟。洪武中,由明經辟舉,任禮部主事。永樂中,奉勅建《湘獻王碑》,屢獻詩文字畫,太宗以三絶稱之《興化志》
160
沈元素
161
沈元素,古田人。元時赴都,寫《金字經》,授福州教授,後謝歸。洪武初,舉授古田學訓,書篆、琴畫皆工。後擢僉憲劉曰暘《古田志》。
162
劉檝
163
劉檝,字子川,吉水人。善楷書,有才名。洪武三年,以明經徵授兵部主事,遷工部主事周廣《吉水縣志》張宗華
164
張宗華,字穎之,沙縣人。清介絶俗,博學善文詞,尤工書法,為時所重。評其書者,謂如秋雲捲雨,蒼石纒藤,洪武中以懐才抱徳,舉詔再徵以老辭」。譚耀沙縣志。鄭煜。
165
鄭煜,字宗晦,鄭枃子。洪武中,辟興化縣訓導。天才逸出,長八分書《閩書》
166
羅性。
167
羅性,字子理,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初,詔郡縣立學,聘為學師。四年,中鄉試,授徳安同知書法。鍾元常。開國臣傳
168
楊𦙍
169
楊𦙍,字嗣慶,吉安人。學有根柢,行端謹妙於詩文。洪武中,以孝亷文學,善楷書,舉皆不赴。以纂修起,亦不就取足。壟畝襟抱,灑然卓然,陶潛、徐穉之風開《國臣傳》。呉宏。
170
呉宏,饒州餘干人。仕陳友諒為行省參政。上取江州,遂全城來降,以功拜中書左丞。後遷親軍指揮。涉獵經史,能詩工書,奉母至孝,見重於士大夫開《國臣傳》。呉懋。
171
呉懋,西安人。洪武初,以蘇州知府左遷大冶知縣。工楷書《湖廣總志》
172
俞友仁
173
俞友仁,錢塘人。洪武辛亥進士,為㐮陽縣學教諭。博通經史,善草隸書,尤工於楷《湖廣總志》呉存。
174
呉存,南昌人。洪武初,領鄉薦,授刑部主事,歴湖廣參政。有才名,善吟咏,長於草書《湖廣總志》張矩
175
張矩,字孟方,其先廣陵人,徙家崇安,得屏山先生,遺書讀之,遂通《五經》。所書諸體皆精絶,國初薦為訓導。《書史㑹要》。
176
馬兼善
177
馬兼善,㑹稽人,元季寓居華亭。洪武初,由明經任松江訓導工行草《書史㑹要》
178
鍾弼
179
鍾弼善隸書,洪武初,為㑹稽主簿《書史㑹要》葉昭
180
葉昭,字子宣,星子人。通經術,能詩文,善隸古。洪武初,為南康府訓導林庭㭿等《江西通志》章復
181
章復,江西鄱陽人。有學行,能文章,尤工書翰。洪武初,為全州知府程廷珙《廣西通志》
182
林奐
183
林奐,字元美,懐安人。閉門讀書,書法遒美。國初,被薦於有司,以聵眊辭《閩書》
184
張翼
185
張翼,字飛卿唐樞、國琛集云:無錫人。作行草書,鳯舞,鸞翔人以為不可及。開國臣傳。
186
蕭質
187
蕭質,字謙用。洪武八年為永新學正。詩有唐人風致,又喜作草書,變化遒勁。能步武、羲獻烏斯道春草齋集孔訥。
188
孔訥,字言伯,宣聖五十七世孫,襲封衍聖公《書畫記》云:洪武十七年襲封。能詩,工篆法,人得之者皆傳誦誇美,相貴重胡儼頤菴文選
189
宋季子
190
宋季子以字行,家於臨川,為詩文有法,且留意於隸古之書。所獲漢、魏諸碑刻,必夙夜潛玩。三走鄱陽,見伯誠先生歐君復,悉以作隸之法授焉。復從龍虎山中,質諸方壺翁從義翁,於是學大進,遂以善隸書知名宋濓重校《漢隸字源序》
191
季子善草隸,洪武中為周府奉祠《金谿人物志》桂衡
192
桂衡,字孟平,睦人。洪武中,為錢塘儒學修業齋訓導。遷山東轉谷府奉祠,詩文字畫皆有可觀《水東日記》陸行直。
193
陸行直,字季衡,呉江人。洪武中,以人才授翰林典籍《書史㑹要》
194
行直善書詹氏《小辨》
195
楊曜宗
196
楊曜宗,晋江人。洪武中,以明經薦,授晋江訓導,累遷韓府長史,善古文書法歐大任清源文獻、徐定
197
徐定,字𢎞道,永嘉人。工隸楷。洪武庚午中,應天鄉試,擢親王府紀善,改監察御史《東里續集》。秦震。
198
秦震,臨邑人。性聰慧,不待學而能書。嘗入水得古碑以手摩之,出而《書録》,不遺一字。洪武庚午,舉於鄉。張文炳《濟南府志》。
199
粘鵬
200
粘鵬,字時舉,武邑人。工於詩辭,尤善草書篆。洪武庚午舉人,除四川閬中教諭。取入翰林,未及赴京。黄試《武邑縣志》。
201
朱吉
202
朱吉,字季寧,崑山人。洪武中,被薦授户科給事中。以善書改中書舍人,遷翰林侍書,出為湖廣按察僉事。《崑山人物傳》
203
朱定安
204
朱定安,字士隆,吉長子。精楷書,尤工古篆。得周伯琦筆法,嘗積其書草瘞之,名「篆冡方鵬《崑山志》朱永安
205
朱永安,字士常,定安弟。博學,工詩文,又善真草書,得晋人筆法,嗜古書,購蓄甚富方鵬《崑山志》鄭濟。
206
鄭濟,字仲辨,浦江人。受學宋太史,為詩文、書法,得晋唐諸體。洪武癸酉,召授左春坊左庶子鄭柏《賢達傳》。鄭燧
207
鄭燧,字允資,濟從姪。歌詩俊逸,尤工楷書賢達傳劉敏。
208
劉敏,字孟功,長洲人。洪武中,薦授徳清知縣。後以善書徵入翰林,拜中書舍人蘇州志陸宗善。
209
陸宗善,字尚訥,華亭人。洪武中,以碩學髙行舉於鄉,再令劇邑,為詩流麗雄偉,字畫亦清勁華亭志》。劉朴
210
劉朴,字子素,吉水瀘江人。少有志節,耿介絶俗。其書清勁灑落。為文章、詩歌、古雅典則。洪武二十年試翰林,得官,客死京師解《學士集》
211
楊熺
212
楊熺,字尹昭,縉雲人。洪武戊辰進士,除刑部主事,轉御史,以清直著名。工詩文及晋書法,學者宗之《括蒼志》任勉之。
213
任勉之,字近思,華亭人。登洪武甲戌進士,官至睢州知州。文學楊鐡崖書,學米南宮,而不以自名顧清松《江志》俞仲幾
214
俞仲幾朱謀垔《書史會要》作「仲基」其先,河南人,居上海竹岡西。工書,與宋克相友善《松江志》
215
章昞如。
216
章昞如能詩,善楷書,仕至中書舍人《松江志》楊彝
217
楊彞《紹興府志》云:字宗彞餘姚人。文章書畫,無不精妙,尤長於詩。洪武間為長泰主簿。長子志編戍普安,彝乞就養,居東屯,四面多松軒,曰萬松,自號萬松老人《貴州通志》徐濟。
218
徐濟,蘇州人。洪武中,知邵武府。工楷書邵武志》劉理
219
劉理,字彥銘,先世從開封徙金陵。洪武中,以善篆書為中書舍人劉思敬《存徵續集》
220
劉素
221
劉素,字太初,理之子。永樂中,以正書選入翰林供奉。久之,命繼父為中書舍人存徵續集》劉良
222
劉良素之子,亦以能書薦修《宣廟實録。存徵續集贅顧起元客座語云:三世能書,皆官中書舍人。
223
胡時
224
胡時,字子俊,上杭人。以明經教授於鄉。善詩,工楷書。洪武間,薦授本學訓導伍晏《汀州志》林觀
225
林觀,字用賔,閩人。洪武中,隠居不仕,善隸書《閩書》屠任。
226
屠任,嵊人。家貧力學,善詩文,兼精篆隸。洪武間,任蕭縣訓導,遷河南武陟知縣《紹興志》嶽彥髙
227
嶽彦髙號雪樵,䝉古色目人,太祖時為雲陽令,免官,流落江湖,因家武塘,精懐素草書章士雅嘉善志顧孝淵。
228
顧孝淵以孝友稱。善草書,宗雪樵後從事藩府,以詿誤遷文安倪璣《嘉善志》
229
胡璉
230
胡璉,洪武中以楷書任工部主事張雲翔鳯陽縣志鎦恕
231
鎦恕,字如心,洪武間為福建某驛丞。歸隠越山之西,喜為古文及篆隸章草《書史㑹要》黃采。
232
黄采,字宗素,號一齋,嘉定人。洪武中,貢之國學,授御史,陞兖州知府書法趙承旨詹氏小辨黄夀。
233
黄夀,字永齡,采子,亦能書。書史㑹要。王洪。
234
王洪撫州人詹景鳯云:洪武中,有撫州王洪者,作小字勻淨成家詹氏《小辨》
235
謝林
236
謝林,字瓊樹。好學,工文詞,尤精真,行篆隸書,著《字學源委五卷,以正近代六書之謬。洪武中,用薦為新鄭教諭。孫偉徳毘陵志。
237
張紳
238
張紳,字士行,山東人。名賢遺墨云,字仲紳,洪武中為浙江布政。負才略,談辨縱横,能作篆書。《書史㑹要》。
239
張紳工大小篆,精於賞鑒、法書、名畫,多所品題,撰《法書通釋》一卷,自稱雲門山樵,亦稱雲門遺老《靜志居詩話》鄭金
240
鄭金,字公濟,常熟人。洪武二十四年,由明經授大理評事,進監察御史,陞廣東按察使,改福建,左遷濟南知府。能詩,善書翰鄧韍《常熟志》
241
薛穆
242
薛穆,字公逺,號澹園,洪武中為栁州通判,能詩文,善楷書。《書史㑹要》。
243
呉原頤。
244
呉原頤,宣城人。博學明經,善詩文、隸書。洪武間,為寧國府訓導,歴國子博士,致仕。後應召修書成,乞歸分省《人物考
245
芮麟
246
芮麟,字志文,宣城人。洪武間知台州府,謫戍邊。後以薦知建寧府。為政有古循吏風,且好學不倦,尤善楷書。分省人物考。
247
林瑜
248
林瑜,字子潤,號後山,漳之龍嵓人。洪武中,以太學生擢五軍斷事,終浙江參政。能詩文,善書法《書史㑹要》龔炯。
249
龔炯,字延璋,晋江人。刻志為學,詩文為當時所稱。書翰遒勁,端嚴得歐,陽率更筆意。洪武中,應薦,以親老乞歸。《八閩通志》。
250
董紀
251
董紀良史《西郊笑端集》云,以字行,更字述夫號一槎,上海人。洪武中任江西按察僉事,善草書《書史㑹要》周淵
252
周淵,夀昌人,洪武中,為中書舍人,累官四川參議,善書翰《書史㑹要》
253
王佐
254
王佐,定逺人。篤學好古,凡法帖名畫,多能鑒定,善《虞世南書》。洪武時,以才為鎮撫開《國臣傳》薛績。
255
薛績,字汝嘉,號古巖,吳江人。善書《書史㑹要》范《禮》。
256
范禮,字宗嗣,常熟人。真草篆隸俱能《書史㑹要》馬孜
257
馬孜,字彥強,吳江人。善書。洪武中嘗受薦不仕吳中《人物志》
258
彦强從詹孟舉,遊名山觀,前人碑石,議論筆法小楷歸宗晋,唐後自列門閥,精絶可愛《書史㑹要》。、吳均。
259
吴均,字平仲,《廣東通志》云:臨川人,洪武末寓瓊州,後擢髙第。《青陽集附録》云:官右春坊右中允。善書法《書史㑹要》。
260
顔慤誤作「顧慤」,今從鐡網珊瑚。。顔慤,字存誠,慈溪人,官司經局,正字真草,篆隸俱工。書史㑹要。
261
黃昶
262
黄昶,字叔暘,義烏人。以明經舉於鄉,宋濓纂修實録,以工書服勞史館,事竣,受命伴讀。齊府劉基犂眉公集劉爆
263
劉爆,字彥正,鄱陽人。嘗為嚴之建徳令,留意篆學,歴年之久,靡不貫通宋濂《篆韻集鈔序吳植
264
吳植,字子立,嚴州人。以處士徵授藤州知州,別自號白玉壺,善草書。《書史㑹要》。
265
張翨作「翼」
266
張翨,字翔南,其先睦人,徙居檇李吴中《人物志》云:太倉人博學強記,屬文敏㨗,好為竒澀語而切於理,正書宗晋書史㑹要》
267
翨書「大」字如斗,終日揮灑不倦,盖其所長也吳中人物志》
268
沈宗學
269
沈宗學,字起宗,隐於煉墨,自號墨翁。博學善書,能作徑尺大字。詹孟舉評其書,兼歐、虞、顔桞有冠裳、佩玉、氣象《吳縣志》
270
沈貴成
271
沈貴成,字志道,宗學子,亦博學能書吳縣志都嗣成
272
都嗣成,字文信。善書,有晋人筆意,自號省菴吴縣志徐彥裕
273
徐彥裕,華亭人,工草書,善騎射松江志楊仁夀
274
楊仁夀,號漁隠,天台人,寓松江,字學鮮,于樞得其風韻《松江志》
275
周昉
276
周昉,字元亮,號草庭,讀書樂道,以古人自期,詩文典雅作。小楷得晋人筆意《杭州志》。
277
金穎伯
278
金穎伯從武林俞紫芝游,䆳於經學工書。為人清介雅《秀水志》
279
李善
280
李善,字性初,宜山人。結茅隠居精楷,書逼真晋人。王文炳《慶逺府志》。
281
祝,望。
282
祝望,字公望,龍㳺人。絶意仕進,結廬石處山隠焉。工於琴詩,尤善臨池技萬廷謙《龍㳺縣志》許鳴鶴。
283
許鳴鶴,字暨廣,廬陵人。官中書舍人,受業詹孟舉之門行草,沉著可愛。《書史㑹要
284
程輅
285
程輅,字伯衡,江西新城人。精於書札,尤長篆隸,亦號東臯處士王材《江西新城縣志》
286
陸仁
287
陸仁,字良貴,太倉人。明經好古,以詩名於時。復工字學,楷書草書皆矜貴。錢肅樂太倉州志》。沈世逺。 何琮
288
沈世逺、何琮,皆不知爵里,大抵洪武初,人多法趙詹氏《小辨》
289
謝章
290
謝章太祖時人詹同謝章隸書歌云:「君不見天雨粟泣,魑魅蒼頡制字洩天祕蝌蚪之文久茫然,史籀秦斯兩相繼。大小二篆生八分,此後六書從簡易。邕邈隸字近古淳,羲旭行草紛如雲。謝章讀書隸更好,使我見之過所聞,不求妍巧自奇拙,禹鼎周彞文斷缺。連昌宮中墜井釵,赤壁江底沉沙鐡,魚魚雅雅錐畫深。一字豈但值百金,冠冕佩玉古君子。天生古貌多古心,春蚓秋蛇世交錯,嗟我豪端久荒落,墨池風暖白日長,正欲相從謝章學。詹同《天衢舒嘯集》
291
陳元達
292
陳元達太祖時人宋濓耘菴銘曰:良鄉丞陳謙嗜學弗倦,慨然有志於事功。陳翰、林元達以飛白書其憩止之室,曰耘菴宋濓《翰苑別集》
293
胡朝翰
294
胡朝翰太祖時人方孝孺《黙山精舍記》云:余年十七八,侍先君守濟寧,夀昌胡君朝翰自太學來,分教魯諸生,能為詩,執筆作行草書,蜿蜒滿紙,余私敬愛之遜志齋集。張穀一作「轂」
295
張穀太祖時人方孝孺《感舊詩》云:「杯酒論心有幾人,天台張穀舊相親。近來詩句多奇語,書比藏真更絶倫」。《遜志齋集》
296
方孝孺
297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寧海人。洪武二十五年擢漢中教授。蜀獻王聘為世子師為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皇太孫即位,召為翰林博士,進侍講,尋陞侍講學士。靖難時,以死殉。《書畫記》
298
希直不以書名,而剛方不折之氣流溢筆墨間。弇州山人稿》
299
徐輝祖
300
徐輝祖,中山王長子,初名允恭,太祖賜名輝祖,嗣魏國公。嘗侍懿文太子學,通經書大義。從詹希元學書,善書大字,建文君特見信任。文皇即位,勒罷幽繫。卒珊瑚網陳性善。
301
陳性善,名復初,以字行,山隂人。洪武十八年進士。授行人司副,改翰林檢討。善楷書,召書御前他中書,見上威嚴,顫不能筆,獨性善動止,端詳稱上意,賜酒,留禁中,竟日。累遷禮部侍郎。靖難兵起,以副都御史監軍。靈壁與彭與明等皆見執,朝衣而沉河珊瑚網、鄭恕。
302
鄭恕,字本忠,仙居人。能賦詩,善書畫,好古博雅。家甚貧,一介不妄取。日與生徒講論經理,髙風勁節,一時敬嚮。寧波知府禮聘為昌國訓導,未幾,知蕭縣。靖難師破,蕭恕死之《書畫記》。
303
王艮
304
王艮,字欽止,吉水人。建文時進士,官翰林修撰。為人正身飭色,不可玩狎。詩詞警永,字畫精妙。為文雄偉光彩。燕兵渡淮,服腦子卒名賢遺墨。龍鐔
305
龍鐔,字徳剛,萬載人。問學該博,長詩文,善草隸。洪武中,為浙江按察使,謫知長洲縣,尋陞晋府長史。靖難師起,不屈,死。吳敬《萬載縣志》。
306
董倫
307
董倫,字安常,恩縣人,僑居宛平,質直有文學,從游者稱為貝川先生。洪武十五年,徵為右賛善。建文即位,拜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李贄續藏書董倫篆,宗周左丞書史㑹要
308
唐之淳
309
唐之淳,字愚士,以字行肅子博聞多識,為文蔚贍,有俊氣,長於詩而善筆札。洪武中,屢欲有薦之者,謝不就。建文即位,召拜侍讀,預修書事《遜志齋集》姚廣孝。
310
姚廣孝,長洲人。幼名天禧,至正間為僧,名衍,字志道。好讀兵書,尚謀略,兼為詩、學、書、靖難。後為太子少師,贈榮國公,諡恭靖。《書畫記》
311
廣孝書法古雅全以筋勝《書史㑹要》姚繼。
312
姚繼《珊瑚網》云:太宗賜名李東陽云:少師一帖小楷書,稱姪繼代書少師賑濟,還吴見酒,帘字問,知一少年書,呼而見之,養以為子,太宗官之至太常少卿,是《代書》此跋者也懐《麓堂集》
313
解縉
314
解縉,字大紳《珊瑚網》云:一字縉紳。《格古要論》云:號春雨,吉水人,自幼穎悟絶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授中書庶吉士。文皇正位,雅聞縉名,召置左右,進侍讀學士。其文雅勁竒古,逼司馬子長、韓退之詩,豪宕豐贍,似李、杜書。小楷精絶,行草皆佳。列卿記》。
315
天子愛惜其楷書,至親為之持研任亨泰解《學士文集序》
316
縉學書,得法於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譲相綴,神氣自倍。有農家陸穎者,善縛筆,縉欲作佳書,必得穎筆《書畫記》。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匏翁《家藏集》。《縉狂草名》一時,然縱蕩無法。正書頗精妍《藝苑巵言》,解禎期。
317
解禎期,縉之從子也,以善書選天下第一,仁宗召為中書舍人。《書畫記》。
318
禎期書疎雋自喜,不失春雨門風。王世貞《續名賢遺墨跋》。
319
金幼孜
320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中進士乙科,授户科給事中。太宗初臨御,改翰林檢討,累官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諡文靖。其學該博文章,和平寛厚,類其徳性書,兼工真行東里集
321
胡廣
322
胡廣,字光大,吉水人。建文初,以進士廷試,稱旨擢第一,易其名曰靖授翰林修撰文皇履極,遂進侍講,仍復舊名。累官文淵閣大學士,諡文穆。為文援筆立就,修《髙皇帝實錄》、《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尤工書法,行草之妙,獨步一時。列卿記》。
323
上次𤣥石坡,登頂製銘,刻石命光大書,并大書𤣥石坡立「馬峰」六字,書無巨筆,鈎以小羊豪,次㨗勝岡上,令光大書㨗勝岡於石上,多雲母石,并書刻曰「雲母山。金幼孜扈從北征録》。
324
胡文穆善真行,草名不及解大紳而遇過之。北征諸鎮,皆其勒石《藝苑巵》言
325
楊士奇
326
楊士奇,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以名儒薦,徵授教職。太宗靖難,後改編修,入直文淵閣。累官少師、華盖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名賢遺墨士竒善行草,筆法古雅而少風韻《書史㑹要》楊榮
327
楊榮,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文皇履極,更其名榮。簡入內閣,累官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加少師,諡文敏。列卿記榮楷書,姿媚動人,《書史㑹要》。
328
楊溥
329
楊溥,字宏濟,石首人。中庚辰進士,授編修。永樂二年,轉司經局洗馬。歴官至少保、武英殿大學士,諡文定列卿記、溥、行楷俱法趙文敏公《書史㑹要》、蹇義。
330
蹇義,字宜之,四川巴縣人。洪武乙丑進士,授中書舍人。永樂二年命兼詹事,累官吏部尚書,諡忠文。列卿記。義善書,成祖手授金龍文牋命書,外國詔偶落一字,奏曰:「臣敬畏之深,輙復有此」。上曰:「朕亦有之,此紙艱得,姑註之耳」。對曰:「示信逺人,豈以是惜」。深然之,復授以牋,更書之。陳沂畜徳録。
331
夏原吉
332
夏原吉,字維喆,湘隂人。領鄉薦,升國子生,例入禁廡書誥勑。太祖見其字格方正,賜緋衣一襲。復遣人察諸生所為,獨原吉端。坐正書竟,日不色惰,上心念之。書滿,授戶部主事,擢侍郎。太宗入定大統,進尚書,贈太師,諡忠靖」懐麓堂集
333
原吉善楷書,雖神骨少合,晋度筆勢遒媚,亦有可觀。史㑹要。
334
胡儼
335
胡儼,字若思,南昌人。幼好學,若書琴詩文皆有傳授。洪武丁卯舉於鄉,授華亭教諭。文皇聞儼名,召試之。永樂二年拜祭酒。列卿記》。
336
儼文辭妍贍,精於草書。《書史㑹要》。儼行書,矯健而蒼楷,書精熟而整。詹氏《小辨》。王景。
337
王景,字景彰,松陽人。洪武初,起家懐逺教諭,建文召修《髙廟實録》,為翰林侍講。靖難,後進學士。博學能文章,善書《續藏書》
338
趙毅
339
趙毅,字致逺。李本固汝南志云,字孟𢎞。汝陽人。洪武末年,以儒士薦,授工科都給事,善屬文,工草書。永樂中,為工部左侍郎。列卿記》。
340
王達
341
王達,字達善,無錫人。初以明經授訓導,入補國子助教。成祖登極,與修《洪武實録》,擢編修,進侍讀學士列卿記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有王達書弇州續稿》、鄒緝。
342
鄒緝,字仲熙,吉水人。洪武庚辰進士,除星子縣訓導。永樂初,入為翰林檢討,歴官左春坊左庶子名賢遺墨》鄒緝自號素菴精楷書《書史㑹要》陳洽。
343
陳洽,武進人。淹貫經史,謹敏有才識。洪武中,薦布衣善書,授兵科給事中。靖難後,累官兵部尚書,鎮交趾。贈少保,諡節愍。《書畫記》
344
許廓
345
許廓,字文起,襄城人。建文乙卯,領鄉薦,永樂中,為工部侍郎。隨成祖北征,進行在兵部尚書列卿記》。廓善書翰,《書史㑹要》。
346
梁潛
347
梁潛,名賢,遺墨云,字用之,泰和人,洪武二十九年鄉舉,歴訓導知縣。靖難後,召修《實録》成,陞修撰,尋兼賛善。《書畫記》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有梁潛書弇州續稿》朱勇
348
朱勇,字惟貞,鳯陽人。永樂時,襲封成國公,贈隂平王,諡武愍,善大字《書史㑹要》
349
蘇伯厚
350
蘇伯厚,名坤,以字行,建安人。洪武乙丑,以明經薦,授建寜訓導。成祖即位,與修《髙廟實録》,擢翰林侍書,遷檢討。博通書史,精書法。《福建通志》
351
凌信
352
凌信,字尚素,呉江人。以楷書授中書舍人書畫史黃勉
353
黃勉,字宗勉,浮梁人。工書翰,長於律詩。洪武中,應善書,詔擢兵科給事中,坐事免。永樂初,起為都事,進文選郎,終浙江左參政汪宗伊《浮梁縣志》髙廷禮。
354
髙廷禮,初名棅,字彥恢,自號漫士。《名賢遺墨》云:長樂人永樂初,自布衣召授翰林待詔,遷為典籍。博學能文,工書畫,所選《唐詩品彚》、《唐詩正聲》行於世《書史㑹要》廷禮書,得漢隸法《列朝詩集》
355
王紱
356
王紱,字孟端《書畫記》云:號友石,又號九龍山人。無錫人。見《畫家傳》。少為弟子員。永樂初,以善書薦,供事文淵閣,拜中書舍人。鐡網,珊瑚。
357
王尹實
358
王尹實四明人。貝泰云:官翰林中書。永樂時,以篆書擅名海內《書史㑹要》
359
王偁
360
王偁,字孟敭,長樂人。洪武中領鄉薦。永樂初,以薦授翰林檢討。學博思深,行草類。蘇子瞻閩書、王、尹實、王偁以草篆鳴於時鐡網珊瑚宣嗣宗。
361
宣嗣宗,字彥祁。《書史㑹要》云,號凝素。,嘉定人。永樂三年詔郡縣舉楷書,士彥祁既命從中書舍人書誥勑,無幾簡從事,翰林諸學士皆重之。宣徳初,為吏部員外郎《東里續集》。沈度。
362
沈度,字民則詹氏《小辨》云號自樂,華亭人。少力學,善篆、隸、真行八分書。洪武中,舉文學,不就。成祖擢為翰林典籍,一時翰林善書。如解大紳之《真行草》,胡光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楊文遇之行,皆知名當世,而胡解及度之書,獨為上所愛。凡玉冊、金簡,用之宗廟、朝廷,藏祕府,施四裔,刻之《貞石,傳於後世。一切大制作,必命度書,度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八分,尤為髙古,渾然漢意。累官翰林學士《東里集》。太宗徵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沈粲。
363
沈粲,字民望,度之弟。善真草書,尤長於詩。自中書舍人累官大理少卿,自號簡菴。松江志》沈度嘗言於上云:「臣有弟粲,其書勝臣」。遂亦被徵用。沈津,吏隠録。
364
沈簡菴、草聖擅一時,真行皆佳,與其兄自樂學士同在翰林,遭際列聖,榮遇罕比《水東日記》。粲草書法宋仲珩《書史㑹要》。
365
陸深曰:國初書學吾松嘗甲天下,大抵皆源流於宋仲温、陳文,東至二沈,先生特以豪翰際遇文皇入官禁近,屢遷為翰林學士,故吾鄉有大學士、小學士之稱,民則不作行草。民望時習楷法,不欲兄弟間爭能也。陸儼山集。
366
沈藻
367
沈藻,字凝清,朱謀垔云,字仲藻。學士度子,以父任為中書舍人,遷禮部員外郎,亦以書名。《松江志》。藻真行草書並佳,論者云有父風《書史㑹要》。沈潮
368
沈潮,度之孫。永樂十九年卒,年十八。所為詩千餘首,手録近代名人詩文,及臨寫古法書尤多《東里集》滕用亨。
369
滕用亨,初名權,字用衡,避諱更今名。蘇人。問學辨博,文詞爾雅,尤精六書之學,篆法之妙,髙出近世。永樂三年被薦,召試篆書,作麟鳯龜龍」四大字,又獻禎符》三詩稱旨,授翰林待詔《延休堂漫録》。
370
用衡所獻禎符之詩三篇,手寫副本,而正書篆隸皆具。蓋用衡以能書薦,起篆隸,尤其所長。時未授職,故欲以此自見也匏翁家藏集》
371
用衡正書,師虞永興。書史㑹要。王璲
372
王璲,字汝玉,以字行,號青城山人。其先,蜀之遂寧人。從父宦游占籍吳中,官翰林檢討,直內閣,贈太子賔客,諡文靖。小楷行書法,晋人皆雄秀詹氏小辨王璉
373
王璉,字汝噐,官至翰林侍講,從宋景濂學,詩文古,雅亦善書,與弟璲齊名。《書史㑹要》
374
梁時
375
梁時,字用行,吳江人。博學,工文章,亦善筆札。洪武二十一年以善書薦授岷府紀善。永樂初,遷翰林典籍。曹一麟吴江志》。
376
楊文遇
377
楊文遇官翰林學士善行書《書史㑹要》夏㫤
378
夏㫤,字仲昭,崑山人。舉進士,為翰林庶吉士。以工楷法得幸,文皇帝命書宮殿榜,授中書舍人,累遷太常寺卿。王世貞、吴中往哲像賛。
379
夏昺。
380
夏昺,字孟暘,太常卿仲昭之兄。能書,初未知名,洪武季年為永寧丞,謫戍雲南。永樂乙未,仲昭以進士簡入中書習字,上臨閲稱善,仲昭頓首謝,因言:「臣兄昺亦能書」。召試稱旨,命與仲昭同拜中書舍人,時稱「大小中書」《甫田集》
381
朱孔昜
382
朱孔昜,名寅,以字行。朱謀垔云,字廷輝,,華亭人。永樂初,以能書被選。成祖嘗召書大善殿榜,稱旨,授中書舍人。累官順天府丞。《松江志》
383
永樂初,詔求四方善書士寫外制。又詔簡其尤善者,於翰林寫內制,且出祕府古名人法書,俾有暇益進所能。於時孔昜兼工署書,駸駸詹希元矩度風韻,偉然傑出也。一日,上御右順門,召孔昜書大善殿,扁舉筆立就,深荷嘉奬,即日授中書舍人。明日有旨,凡寫內制者,皆授中書舍人,盖善書授官。自孔昜始後,北京宫殿成,禁扁皆孔昜書,遂陞編修。孔昜歴事四朝,皆以法書被知遇,陞春坊中允。《東里續集》。
384
朱銓
385
朱銓,字士選。族兄孔昜以楷書鳴當世,銓從之游,得鍾、王筆法。太宗選寫《金字經》,入翰林,終刑部侍郎。王誥等《江寧縣志》。
386
朱奎
387
朱奎,字文徵,孔昜子。亦工署書。成化中為大理卿松江志》
388
陳登
389
陳登,字思孝,長樂人。舉才學為浮梁丞。永樂甲申,詔吏部簡能書者儲翰林,思孝以篆籀最先至時。吴中滕用亨待詔翰林,工篆籀,自視天下無愈己者,且恃春秋髙輕後進,往往折屈之。稠人廣坐中,思孝就,用亨語之戾,許叔重者十數事,相辨難用,亨乃始黙黙,不復自矜。時四明王尹實篆書,擅名海內,考據精博,亦推譲思孝思孝,於六書本原精考詳究,周、秦以來,石刻雖殘缺剝落、嵗月氏名,無可考審,度其出某代某人,率中七八。其收蓄之富,歐陽文忠、趙明誠之後所僅見。居翰林十年,擢中書舍人,朝廷大扁率出其手,四方求者無虗日東里集
390
陳景隆
391
陳景隆,登之孫,舉進士,官監察御史,能世其學。《書史㑹要》。
392
吳勤
393
吴勤,字孟勤,永新人。永樂二年與修《太祖實録》,除開封儒學教授。為文章,詩歌敏而甚工,善行楷書。在史館時年七十矣,運筆如飛,舘中能書者數百人,嘖口稱歎。常念其先舍南康,故號匡山樵者,居武昌,又號黃鶴山樵,晩更號𠙶翁解《學士集》
394
成祖踐極,胡廣薦勤善書,召見命書,御製永樂大典序例字幾萬餘,勤神閒意定書,至終紙㸃畫,一無纎訛,上大悅。永新志。
395
呉勤,字有晋人,風格不擇紙筆,俱得其妙《書史㑹要》。端木智。
396
端木智,字孝思,溧陽人。與修《太祖實録》,擢武庫員外郎。智在國初獲師,事危太樸,而宋仲珩、饒介之、宋仲溫、杜叔循皆篤志於書,與之頡頏,三四十年間,遂空冀北,無以為比者。解《學士集》
397
陳宗淵
398
陳宗淵永樂時人文廟嘗選中書舍人二十八人,專習羲獻書,以黃淮領之。一日,上謂淮曰:「諸生習書如何?」淮對曰:「日惟致勤耳。惟今翰林有五墨匠陳宗淵者,亦日習書,然不敢儕諸人之列,但跪階下臨,搨頗逼真」。因問:「卿嘗持所書來否?」公因出諸袖中,乃覽之喜甚,曰:「此何鄉人?」對曰:「越陳剛中之後」。上素聞剛中名,改容久之,曰:「自今當令此人與二十八人者同習書」。淮曰:「然尚在匠籍,又須如例與飲食」。給筆札。俱從之,且令有司落其籍,宗淵遂得入士流云劉昌懸笥璅探柯暹。
399
柯暹,字啟暉,一字用晦。朱謀垔云號東岡。,池州建徳人。永樂乙酉領鄉薦,明年預修大典,尋選入翰林,歴官雲南按察使東岡集
400
柯暹善行草。書史㑹要》。
401
倪維哲
402
倪維哲,晋江人。工字書文,學才諝見稱。永樂二年進士,官至郎中《福州府志》
403
陳輝《閩書》作「輝」。
404
陳輝,字伯煒,閩縣人。舉永樂乙未進士,授監察御史,官終廣東按察副使。工詩,善鼔琴,草書學,懐素老,而筆力尤勁,解縉雅推服之《福州府志》王公亮。
405
王公亮,華亭人。以能書舉任吏科給事中。永樂初,擢四川右布政,調廣東。顧清《松江志》李禎
406
李禎,字昌祺,廬陵人。永樂中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不以書名行,楷亦可觀。《書史㑹要》
407
黄卓
408
黄卓,江夏人,永樂辛丑進士,官翰林學士。善草書,亦善章草。《書史㑹要》。
409
王恭
410
王恭,字安中,閩縣人。自稱皆山樵者。永樂四年,以儒士薦,起待詔翰林,與修《大典》,授翰林典籍鐵網珊瑚、王恭善《書》詹氏小辨
411
熊槩
412
,字元節,豐城人。永樂九年登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為詩文,豪偉健麗,尤善草書分省人物考。張誠
413
張誠,髙唐人,以善楷書入太學,太宗見而異之,授監察御史。王汝訓東昌府志。
414
虞原璩
415
虞原璩,字叔囿,瑞安人。博涉經史。永樂中,以楷書薦,與修《大典》。竣事,將授官,以母老辭歸書畫記》季徳基。
416
季徳基,與虞原璩同邑,亦以善書應薦,母老辭歸。温州守何文淵皆敬禮之,時語人曰:「吾守溫州,得瑞、安二隱君子焉」。珊瑚網。
417
臧性
418
臧性,字孟庠,鄞人。永樂丙戌,以能書徵入祕閣,繕寫《永樂大典》。己丑,成進士,授成縣知縣。薦授監察御史,改良鄉知縣,調宜興張時徹《寧波志》周冕
419
周冕,字服卿,鄞人。玩心字學,凡秦、漢碑刻,晉、唐法書,必探其精妙。永樂中,以能書與修《大典》,除正字。遷右春坊,號訥菴。張時徹《寧波志》
420
梁礪
421
梁礪,字子善。以楷書纂修《永樂大典》,為大興知縣。符衍《溧陽志》
422
沈洪 彭戢 潘吉
423
沈洪,字巨源,與彭戢、汝翼、潘吉、文迪並善。楷書舉修《永樂大典》,洪擢戶部主事。戢授樂安丞,陞知衡山縣,吉為中書舍人。秦䕫無錫志。
424
張緒
425
張緒,字廷端,常熟人。圖繪寳鑑,續纂云:與夏仲昭同時。居鄉校,有才名,以薦為㑹昌侯府教授,詞筆通贍,楷法端勁常熟志陸伯倫。
426
陸伯倫,太倉人。工楷書。永樂中,薦為中書舍人《太倉州志》
427
張黻
428
張黻,字孟著,華亭人。書學陳文東,勁健有法。永樂中,為中書舍人,至禮部員外郎松江志》黻行草,隸書咸入神妙《書史㑹要》、張黼。
429
張黼,字孟昭,黻之弟。官中書舍人,篆隸得秦、漢遺法《書史㑹要》
430
陳琮
431
陳琮,字叔正,呉江人。能詩,書法遒美。永樂初,徵書誥勅潘檉章松陵文獻
432
夏宗文
433
夏宗文,華亭人。善真草,隸書,名重於時。預修《永樂大典》,授廣平主簿。《松江志》
434
夏衡
435
夏衡,字以平,宗文子。永樂中,沈度以善楷書薦,授中書舍人,累官至太常寺卿分省人物考衡篆隸有古則《書史㑹要》。
436
范鼎
437
范鼎,字文鉉,華亭人。善屬文,精書法,以薦預修《實録》,書成,將授官,固辭。歸,授徒於家,別號桂樓,時稱桂樓先生」《松江志》。
438
周賢
439
周賢,字思賢,太倉人。善書法。永樂中,詔修《大典》,以母老辭歸,號恵齋先生。錢肅樂太倉州志》。丘宗。
440
丘宗,華亭人。永樂中,以楷書辟舉,修《永樂大典》,除中書舍人、大理寺正《松江志》
441
趙楷
442
趙楷,字宗範,精字學。永樂中,以楷書除廣西都昌縣縣丞。錢肅樂《太倉州志》。
443
柴仲。
444
柴仲,江山人。永樂中,以楷書舉仕至參議吾冔《衢州府志》
445
沈潤
446
沈潤,武義人。永樂六年,應楷書例入監任監察御史黄春《武義縣志》
447
趙友同
448
趙友同,字彦如,金華人。少從宋景濂游,攻古文辭,善書,為華亭訓導,與修《永樂大典》《松江志》方正。
449
方正,合肥人。由楷書任工部主事,終福建左布政朱鏞《廬州府志》
450
陳鐸 葉藻
451
陳鐸、葉藻,巢縣人:並以楷書任給事中。朱鏞,廬州府志。茹洪
452
茹洪,字仲宏,一字樊明,無錫人。質敏好學,喜異書,工書畫。永樂中,以楷書薦,召入都,名重公卿間無錫志唐文楷。
453
唐文楷,字子彰,以善楷書徵至文淵閣,與修《永樂大典》,欲官之,以母老懇歸,教授於鄉《徽州志》胡宗敏
454
胡宗敏,歙人。永樂十六年,以楷書徵赴文淵閣。宣徳九年,除泰安知州《徽州志》
455
李勝
456
李勝,字仲質,以楷書薦,預修《永樂大典》。已而中鄉舉,授無為州判官。劉繼善《南平縣志》。江得。
457
江得,東流人。永樂五年以楷書充貢,官至按察司僉事何紹正《池州府志》
458
王賔
459
王賔諸生,善楷書。永樂六年,以楷書被徵,授中書舍人,遷禮部郎中黃承璉《海寜縣志》許性
460
許性善楷書,永樂六年,與王賔同被徵,授贑州府同知,遷刑部郎中黄承璉海寜縣志》蔣暉
461
蔣暉,字廷暉,仁和人。博學善楷法。永樂中,薦入翰林,授中書舍人。歴禮部郎中兼侍書分省人物考范暹
462
范暹,字起東,號葦齊,東呉人。見《畫家傳》。蔣廷暉之壻。工書法。韓昻圖繪寳鑑續纂。
463
張頤
464
張頤,錢塘人。永樂五年,以楷書生員選授禮部郎中,轉刑部《杭州志》
465
周旼
466
周旼,字中和,浦江人。以文辭知名,尤工真行書。永樂初,召入文館,與書《大典》,擢中書舍人鄭柏《賢達傳》。范能。
467
范能,字仲能,崑山人。精醫善吟,尤工法書。永樂初,被徵以母老力辭。方鵬《崑山志》
468
趙逺。
469
趙逺,字𢎞仲,崑山人。永樂中,由楷書授臨劬縣丞,遷禮部主事,擢河間知府周世昌《崑山志》。黄䝉。
470
黄䝉,字養正,以字行,善楷書。永樂中,授中書舍人,宫殿坊扁碑刻,多其所書。溫州志
471
呉餘慶。
472
呉餘慶,字彥積,別號斯白,宜黃人。能詩文,尤善真草、篆隸。永樂六年,以薦除中書舍人,歴右通政兼知制誥。評者謂其楷如美女,簪花草如瑞雲飛空,流水赴壑。黃漳,《宜黃縣志》。
473
黃約仲
474
黃約仲,名守,以字行。永樂初,徵至京師,試上林《曉鶯、天馬詩》,擢第,官翰林典籍,進檢討。精楷法,詩得唐人門徑陸夢祖《興化府志》
475
楊尹銘》一作「允銘」
476
楊尹銘,鄞人。永樂間,以楷書進,歴官中書舍人、小篆師周伯琦張時徹《寧波志》
477
烏斯道《贈楊允銘》小篆歌》云:「元初最數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蹤。鄱陽伯溫用心苦,錢塘益思無限功。四明文運代不泯,學字亦有前賢風。三代鼎彞俱在目,楊生晩出叅其中」。烏斯道春草齋集》
478
張憬
479
張憬,甬東人。善詩文、小楷行。草師鍾王張時徹寧波志張順
480
張順,江西奉新人。永樂中,累官國子監丞,學者稱為誠齋先生。工草書入妙品《書史㑹要》。曹夀。
481
曹夀,字曼齡,豐城人。文章雅贍,尤工臨池。永樂八年,以經明行修薦,授江都訓導,擢春坊右司諫。歴工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諡文莊盧廷選《南昌府志》日升。
482
劉日升,河間人。以書選入翰林解《學士集》。黄童
483
黄童,字仲器,懐安人,事母盡孝。永樂中,以楷書徵入文淵閣,繕寫《大典》,書成,當拜官,乞終養母,累徵不起《閩書》何博。
484
何博,字宗文,別號收羊子,金華人,永樂中官行人。治水於呉,工詩文書,有晉人典則《書史㑹要》平思忠
485
平思忠,蘇州志云:自號退翁。,呉江人,永樂中,官陜西參政,善行楷。書史㑹要。
486
曹衡
487
曹衡,字士望,青浦人。精敏好學,尤善真行草書。仕至工科給事中。《青浦志》。
488
陳敏
489
陳敏,松江人。永樂中,以能書徵,除知茂州,陞四川左參政。《松江志》
490
俞宗大
491
俞宗大善楷法,以薦授中書舍人,歴吏部郎中,致仕。《松江志》
492
俞珙
493
俞珙,宗大子,亦能書,為中書舍人松江志俞順
494
俞順,宗大孫,亦能書,仕終南京鴻臚寺丞松江志》王可與。
495
王可與,字希與。能文,善書。永樂間,以賢良薦,不就。隱居授經《括蒼志》
496
潘暄
497
潘暄,字時暘,號半散,嘉定人。舉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善楷書、行草,亦能作大書《書史㑹要》陳撝
498
陳撝,字仲謙,武昌人。永樂中,寫御容稱㫖,書宗趙文敏。書史㑹要》。
499
楊𢎞
500
楊𢎞,字徳𢎞,以楷書拔萃,授宜春知縣。周士英《義烏縣志》。
501
卓廸
502
卓廸,字民逸,自號清約,善篆,喜為詩,奉母隱居,絶無聲利。居山之久,景趣漸涵,時時見於翰墨之間。竒峭深蔚,自視米,南宮,父子以下不論也。後以能書選入翰林解《學士集》
503
王臣
504
王臣,字存節,以能書授鴻臚,序班亦善篆《書史㑹要》金畆。
505
金畆,字希尹,讀書刻苦精,詣永樂間邑,以楷書薦郡守芮麟,令書字以觀,因書游子吟復之,遂拂袖歸。李黙《建寧人物傳》
506
胡子昻
507
胡子昻,旴江人。能詩嗜飲,字體逼趙松雪,自號竹雪瞿佑歸田詩話
508
唐子儀
509
唐子儀,名文鳯,以字行,歙人。善真,草隸書,辟教紫陽書院,尋以薦授興國令。文皇擢為趙王府紀善,後調洛陽丞分省《人物考
510
陳儀
511
陳儀,字羽伯,常熟人。通篆、隸、能鑒古器物蘇州志陳佑。
512
陳佑,字惟孝,儀子。篆刻尤精,亦善鑒古。有小篆千文《蘇州志》
513
黄守一
514
黃守一,安福人。以貲豪里門,為人所誣,陷亡匿新淦。之玉笥撫之太華遇異人,頗得其道,家書符呪之屬。喜為詩,學唐人楷書解《學士集》
515
陳廉
516
陳廉,字平叔,福清人。善草書,學張長史,晩居黃山,構醉墨堂,自號雪蓬散人」。徐𤊹榕隂新檢。陳廉學書二十年,篆籀草隸皆嘗究意,而草隸尤為時重,林鴻、髙廷禮諸名士皆有詩美之。書史㑹要。陳廉草書,得懐素法,尤工篆隸,求者如市,每遇故人興㑹,輙解衣揮灑,頃刻數十紙,其他貴要,求之不屑也。福州志。
517
王建中
518
王建中,字懋徳,閩縣人。官博士,草書,學陳廉聲,價重一時《福州志》
519
胡正
520
胡正,字端方,廬陵人。官御史,草書用筆如篆《書史㑹要》。孫玉。
521
孫玉,字彥暉,慈谿人。洪武中,其父為人所誣,械送京師,卒於道。玉年十二,即匍匐返櫬歸𦵏。及長,受徒養母,力學不懈。工詩,善草書。嘗舉賢良方正,不就。又以明經薦,亦不就。張時徹《寧波志》。
522
田致平
523
田致平,字叔衡,奉化人。為詩累千百言,字用章草,篆隸、書帖,應答無倦。初為鄉里童子師,比老,不出方丈之室,號夢覺關張時徹《寧波志》
524
王毓
525
王毓,字用賢,鄞人。見《畫家傳》。工隸書,自號香雪坡老人張時徹《寧波志》
526
林銘
527
林銘,字良箴,長樂人。工詩文,草書琴尤精。嘗與王恭、髙棅往來自號琴樂。子棅有琴歌贈之《閩書》、陸友仁。
528
陸友仁,名輔,以字行,華亭人,沈粲弟子也。善楷書,官中書舍人,遷禮部主事。《松江志》
529
沈洪
530
沈洪,字雄仲,其先世為中呉,富室萬三公中衰。嘗游京師,從陳登習篆。時程雲南亦有書名,洪又從之學。凡漢隸、八分、真行、章草皆能書,但拘於繩墨,殊乏風韻。偃蹇老於江湖。皇甫汸《長洲志》
531
李熹
532
李熹,字景豫,號琴清道人,博雅,能詩書法。趙文敏晩,更號「來鶴」。王應麟《鎮江志》。
533
陳尚銘
534
陳尚銘,錢唐人。工書法,喜吟詠,縉紳重之張昇文《僖公集》
535
支子傑。
536
支子傑,嘉興人。工詩,善行草書支如玉支子述餘范廷珍
537
范廷珍,字惟中,洪永間人。學極該洽,喜吟詠,字法歐陽。尤長於齋閣,題署求者踵接。年九十餘,猶日作數十紙弗厭方鵬《崑山志》
538
葛貞
539
葛貞,字原良。有至行,不渉聲華樓居,庋文籍以自愉。鬯詩有晋唐風、書法王右軍,人稱為「悠然先生」。徐待聘《上虞縣志》。
540
丁禮
541
丁禮,字思敬,號蘭室。耽吟詠,工書札。永樂中,獻《周禮補注》。王應麟《鎮江府志》。
542
劉布
543
劉布,字孟升,長樂人。嗜古書法,習書山中,二十餘年,篆籀為時所重。閩書》。
544
俞行之
545
俞行之,字文輔,清江人。善草書及章草、俱工妙。皇明書畫史》
546
馬端
547
馬端工楷書,永樂中人,仕至夀州知州褚相,霍州志。鍾誌
548
鍾誌,字汝持,閩縣人。閩書》云:自號樂夀山人。善楷書,深得歐陽詢筆意《福州府志》
549
陳旭
550
陳旭,字叔旦,閩縣人。亦善楷書,士大夫皆重之《福州府志》
551
陳琦
552
陳𤦺,天長人。精書法,為工部主事張鑑《天長縣志》楊子超
553
楊子超楊士竒季父安貧守義,喜為詩文,工大字,名其所居齋曰螙書《東里續集》
554
陳孔立
555
陳孔立楊士竒舅白水縣丞教人學書必謹法度,曰:「不精真楷,不可以趨行草」。然其平生未嘗作楷書,而行書特佳,士竒嘗以質焉,笑曰:「汝但為魯男子,不用說柳下恵也」。《東里續集》。
556
尹昇
557
尹昇,武昌人。嘗為千戶,為人慷慨豁逹,有俠氣,好草書,明四聲等字之學。喜賔客尤喜,接儒者所居,直黃鶴樓之北面大別山,據武昌勝處,作小亭其中,亭中嘉客無虛日。《東里續集》
558
張衡
559
張衡,字以平,詩筆清麗,書法遒美,被徵入京師,書誥勅以老,乞歸。鄧韍《常熟志》。
560
鄒頴
561
鄒頴,字㑹原,有清才。書學趙孟頫,得意可亂真。兼善篆隸,以薦為四夷館儒士常熟志周滸
562
周滸,字時顯,和敏得士。愛為吉安府學訓導。善草書,超縱有神正書。小字清媚可觀常熟志薛章 孫詡。
563
薛章,字大章。孫詡,字甫卿。同學張雨書,後皆以隱終。《常熟志》
564
朱天宥
565
朱天宥字洪恩,正書學沈度草倣解縉常熟志張潮
566
張潮,字思信。自幼嗜學,尤精於書。隱居授徒,未嘗輕出。方鵬《崑山志》
567
方瀾
568
方瀾,字叔囦,其先莆陽人,至瀾居呉中,閉門讀書,恒教授以自給。善詩,尤工筆札呉中人物志》。蘇復
569
蘇復,字性初,長洲人。以貢仕至綿州知州,書得晋人筆意《蘇州志》。
570
張收
571
張收,字用軫,號放翁,又號朴軒,長洲人。於書無所不讀,尤善音律之學。永樂初,徵至京,問以治道及時政,稱旨賜予,獨厚官之,不拜,還故里。惟以琴書自娯,善小楷求者接踵應之,無倦容張氏世譜》曽魯。
572
曽魯,字敏道,讀書好禮,教授里中,善楷書書法,顔歐頗得其肯綮,雖老,猶日課百字,至今其書猶有傳者。錢肅樂《太倉州志》。
573
包公慶。
574
包公慶,號九芝山人,松陽人。能詩文,善書劄,見重於世《括蒼志》。
575
尹寛
576
尹寛,字孟容,號易齋,呉江人。善書《書史㑹要》朱雲
577
朱雲,呉江人,善楷書。書史㑹要陳肅
578
陳肅,號梅雪,清江人,能書。《書史㑹要》。
579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
URN: ctp:ws86184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