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re.gif) | 欽定四庫全書 |
2 ![](more.gif) | 浙江通志卷五十三 |
《水利》 |
《水利·杭州府》 |
1 ![](more.gif) | 仁和縣 |
2 ![](more.gif) | 上塘外沙河。 自草橋門北繞城東,過永昌壩,至蔡湖橋,北達菜市門外河,沿城轉西過東,復過西轉,北至徳勝橋,與上塘、運河水合。唐書地理志:咸通二年,刺史崔彥曾開咸淳臨安志,潮水衝擊錢塘江岸,奔逸入城,勢莫能禦,開三沙河以決之,曰外沙中沙裏沙。宋政和元年,郡守張閣表識其處,近南有壩。 |
3 ![](more.gif) | 前沙河。 在菜市門外,東南接外沙河,北達後沙河。《咸淳臨安志》,蘇軾嘗於此督役開湯村、運鹽河,後沙河。 在艮山門外壩子橋北。 |
4 ![](more.gif) | 蔡官人塘河。 在艮山門外九里。松塘東由姚陡門通何□店、湯鎮、赭山。 |
5 ![](more.gif) | 赤岸河 在赤岸之南,自運河入港,通髙塘、橫塘諸河,去城東北三十五里。 |
6 ![](more.gif) | 施何村河。 在桐扣山水達堰東,去城東北四十五里。 |
7 ![](more.gif) | 方興河 在臨平鎮東,去城東北六十里。東通海寧縣長安壩。 |
8 ![](more.gif) | |
9 ![](more.gif) | 上塘河 在艮山門外,成化、杭州府志,自徳勝橋東至長安壩,又東抵海寧城百有餘里一帶土田水利,俱賴此河,嵗久河不開濬,沙壅漸髙,而隔塘諸筧低入河底,每為走洩,天稍無雨,水即涸竭,苖槁無濟,舟阻不行。明天順間,知府胡濬以郎暹言,同知縣周博,起夫開濬,旱乾獲利,舟行通便。 |
10 ![](more.gif) | 國朝雍正五年,巡撫、李衛委杭防同知馬日炳動支海寧縣邑,紳陳邦彥捐輸銀開濬,自艮山門外施家橋起施家堰,止計七千七百九十九丈。 |
11 ![](more.gif) | 下塘河 在武林水門外,經清湖閘入運河。國朝雍正五年,巡撫、李衛委分司徐有緯動支帑銀,開濬自驛橋起,至清湖閘,計三百二丈。 |
12 ![](more.gif) | 新開運河。 在武林門外北,新橋之北,通蘇湖、常、秀等河。《宋史河渠志》:浙西運河,自臨安府北郭務至鎮江江口牐六百四十一里。淳熙十一年,臣僚言:「運河之濬,自北闗至秀州杉青,各有牐堰,自可瀦水,惟沿河上塘有小堰數處,積久低陷,無以防遏水勢,當時加修治。兼沿河下岸涇港極多,其水入長水塘、海鹽塘、華亭塘,由六里堰下私港散漫,悉入江湖,以私港深運河淺也。若修固運河下岸一帶涇港,自無走洩」。上以為然。十四年七月不雨,臣僚言奉口至北新橋三十六里,宜開濬。從之。《咸淳臨安志:淳祐七年夏大旱,運河乾涸。安撫趙與𥲅奏請開掘修築塘路:一,自北新橋至狗葬,開闊三丈,深四尺,一自狗葬,至奉口開濶一丈。成化杭州府志:元至正末,張氏軍船往來蘇、杭,以舊河為狹,復自五林港口開浚至北新橋,又直至江漲橋廣二十餘丈,遂成大河,因名新開運河。 |
13 ![](more.gif) | 國朝康熙四十七年,巡撫王然奉㫖重濬,自一都十五啚登雲橋起,至泥壩內戚家橋,止計三百九十丈。二都十一啚柴,公橋起至南石橋內張家浜,止計一百二十丈。二都十五啚駝子,橋起至北石橋,止計三百四十丈。三都七啚石,灰橋起至禮佛橋內謝家,浜止計一百七十丈。四都、七啚義橋起至治平寺內河港口,止計一百八十丈。又五杭橋東太平橋港,凡一百一十五丈,俱挑濬深濶。 |
14 ![](more.gif) | 宦塘河 去城西北三十五里,南接北新江漲橋河,北達奉口河,咸淳臨安志,淳祐七年旱,安撫趙與𥲅開濬。 |
15 ![](more.gif) | 奉口河 去城西北四十五里抵徳清縣界。國朝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動,給帑銀一千三百有竒,委員開濬。 |
16 ![](more.gif) | 臨平湖。 在縣東長樂鄉,往時周四十里,溉田三百餘頃,唐後湖日淤近,多廢為桑田魚池,僅存小河。 |
17 ![](more.gif) | 五里塘 走馬塘 謝家塘 菜市塘 土塘 月塘 沈家塘 宦河塘 大雲寺灣塘。 |
18 ![](more.gif) | 。 運河下塘 永和塘 |
19 ![](more.gif) | 裏沙河堰 上堰 下堰雋家堰 金家堰湯家堰 梅潭堰。 費仁堰 呉家堰 施家堰 |
20 ![](more.gif) | 永昌壩 會安壩豬圏壩 徳勝壩 石灰壩 雋家壩 周家壩 宅前壩。 胡家壩 車前壩 毛家壩。 八道壩 諸家壩 葉家壩 范家壩薛家壩 戴家壩 |
21 ![](more.gif) | 徳勝閘 雋堰閘 臨平閘。小林大閘。 清凉閘。 柳林閘 鳳口陡門閘 勞家陡門閘。 唐涇陡門閘。 小林閘。 臨平湖四閘。 南陡門閘 北陡門閘。 潘公閘 娑婆閘 |
22 ![](more.gif) | 雋堰西筧 李王塘筧 金家堰筧。 石目鋪筧白洋筧 馮家筧 曹家渠河底石筧 |
《水利·海寧縣》 |
1 ![](more.gif) | 縣市河 在縣城內,北通二十五里塘河,自城北拱辰水門入,東南經勝安橋,透安戍水門,會淡塘河萬厯,杭州府志,隆慶六年十月,重濬。 |
2 ![](more.gif) |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秦嘉系重濬。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委湖州知府呉簡民開濬,自拱辰門起,至安戍門,止可通舟楫。 |
3 ![](more.gif) | 淡塘河 在縣西北二百歩,其派自錢塘來,東抵縣城壕,西則堙塞,北通運塘河。 |
4 ![](more.gif) | 二十五里塘河 自拱辰水門透西南二十五里,會於運河,而達長安壩。《宋史河渠志》:淳熙二年,兩浙漕臣趙磻老言:「長安牐至許村一帶漕河淺澁,請出錢米,發兩岸人戸出力開濬」。從之。 |
5 ![](more.gif) | 國朝康熙十四年,知縣許三禮重濬。雍正五年,廵撫臣李衛委湖州知府呉簡民、杭防同知李飛鯤,動給邑紳陳邦彦,捐輸銀重濬,自鎮海門外弔橋起,直抵長安鎮,迤西至施家堰,仁和縣界止。 |
6 ![](more.gif) | 六十里塘河 在縣東西湖水,從仁和至海寧,繞城南而東,抵黃灣,為六十里塘。河至此,而上河之水與下河會,積漸淤塞。 |
7 ![](more.gif) |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秦嘉系開浚鹽艘,民舟往來咸利。康熙五十七年,廵撫朱軾復加開濬。 |
8 ![](more.gif) | 硤石鎮市河。 在縣東北六十里。國朝康熙十四年,知縣許三禮開濬,自宣徳門外起,至郭溪止。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委湖州知府呉簡民重濬,自宣徳門外弔橋起,由郭店至北施家橋止。 |
9 ![](more.gif) | 袁花塘河 在縣東五十里。國朝康熙十四年,知縣許三禮開濬,自宣徳門外起,東至袁花。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委湖州知府呉簡民重濬,自春熙門外起,由教塲橋至東新倉港止淡塘。 鹹塘 二十五里塘 運塘 新江塘 洛塘 袁花塘 新塘 六十里塘。 |
10 ![](more.gif) | 黃家堰 通浦堰 李六堰 凌家堰 莫家堰水沒堰。 瓦石堰莊婆堰長安舊堰 長安新堰。 |
11 ![](more.gif) | 張飛壩 楊灣壩 上圩壩 張宅壩 葉公壩 楊公壩 蔓藤壩 南鍾壩 |
12 ![](more.gif) | |
13 ![](more.gif) | 長安三閘 許村閘。 寺涇閘。 姚沈閘 范沈閘。 石家閘。 石家筧閘洪範閘。 王家筧閘。 沈木閘。 黄灣閘 |
14 ![](more.gif) | 濮家陡門 朱家陡門 俞家陡門 馮家陡門黃仲二筧 尹千二筧 沈千六筧 鄔馬涇筧瑞谷筧 徳洋涇、筧。 朱涇筧 寺涇筧。 蔡、沈筧 姚沈筧 丁沈筧。 萬沈筧。 梁廣筧 嚴太師筧。 周徐,筧 方姚筧 馮馬筧戈家筧 石家筧。 毛家筧 王家筧。 尹家筧鄭家筧 郭馬筧。 湯家筧 髙家筧。 向家筧。 蔡家筧 萬家筧。 周經筧 沈家短筧。 何八筧 朱:八三筧 起玘筧。 陸家筧 呉涇筧 惠因庄筧。 郭菴短筧富陽縣。 |
15 ![](more.gif) | 慶春河 在東門內。富陽縣,志縣壕東至觀山,西至莧浦置陡門二。宋宣和四年,縣令呉仿開。 |
16 ![](more.gif) | 國朝康熙元年,知縣朱永盛開濬東門一帶。雍正七年,總督、李衛委富陽知縣朱永齡開濬城內并北門外一帶河道,城外西北建壩閘一座,以蓄潮水,富春江。 在縣南,即浙江之上流。 |
17 ![](more.gif) | 陽陂湖 在縣北十里,周十六里六十四歩,溉田萬畝。《唐書地理志:貞觀十二年,令郝□開富陽縣志:明洪武二十六年,知縣盧仁丈量湖面計六百三十五畝,則民地科税。嗣後以湖屬官蠲免科税,民多請佃,沿隄湖為蕩,取芙蓉、菱芡以種之,瀦水畜魚。後因兵變,隄為捕魚者,所決,湖遂涸。 |
18 ![](more.gif) | 國朝康熙五年,知縣徐啟業委縣丞趙崧修築,仍得溉田,民不苦旱。二十二年,知縣錢晉錫重修濬湧泉湖。 在縣西二十五里,溉田四百餘畝。小謝湖。 在縣南二十里,大江之隂,溉田二千餘畝。烏狗塘。 清慈塘 木𤓰塘 朱林塘 宋家塘 施家塘 五姑塘 陽陂塘、呉公隄 偃虹隄。 |
19 ![](more.gif) | 凌皓堰。 楊橫堰 陶溪堰。 杜公堰 長泉堰。 陳塘堰 東泰堰黃山堰。 黄鶯堰。 潭堰 松山堰。 青山堰 後歩堰 大公堰。 梓堰 風溪堰。 朱壩堰。 應墓堰 涌泉堰 青山堰。 石嶺堰 汪家堰。 白洋堰涌泉湖堰。 烏枝堰。 閘堰 大山堰。 馬山下堰 麻車堰。 普濟堰徐埭堰。 彈堰 長泉堰 武婆堰 橫河堰。 店弄堰。 河塘堰。 罟山潘堰 青山堰。 塔堰 大堰 戴家堰。 屠家堰。 小橫堰。 橫堰 張家堰。 石堰 裘堰 舊楊堰 路堰 月程堰潘塘堰。 甲堰。 瓦竈堰。 人盤堰。 孫魚堰東枝堰。 下路堰。 石佛堰。 上枝堰。 前溪堰 塘子堰。 重塘堰 黃毛堰 謝塘堰。 閬塘堰。 西了堰。 浦裏堰。 上壩堰。 小謝胡堰。 下壩堰白石堰。 羅漢堰 橫泥堰 |
20 ![](more.gif) | 笋壩 橫溪壩 臧村壩。 梅川壩 梅樣壩 桑壩 寺壩 安禾壩支下壩 湖山砩 |
21 ![](more.gif) | 徐岱閘 塔堰閘。 孫浦閘胡公閘 |
《水利·餘杭縣》 |
1 ![](more.gif) | 南渠河 在縣南一里。 |
2 ![](more.gif) | 餘杭塘河 在縣東南三里,南上湖。 在縣南五里,塘髙一丈四尺,上下各廣二丈五尺,周迴三十二里二十八歩,與下湖相接,南下湖。 在縣西二里,塘髙一丈四尺,廣一丈五尺,下廣二丈五尺,周迴三十四里一百八十一歩。水經注縣後谿南大塘。陳渾立,以防水在後,漢熹平二年。《唐書地理志》:寳厯中,令歸珧因陳渾故迹置,又築甬道,通西北大路,髙廣徑直百餘里,行旅無山水之患。《咸淳臨安志》:熙寧中,因水衝,激㟁漸低,紹聖中,縣令李元弼率民築増三尺州,又差捍江兵士及濠寨官助之,塘漏則以藁為箔捍護。慶厯以後,不復修治,遂致堙塞。又南湖東南嶽廟側有石櫺橋、五畝塍二處,皆陳渾遺蹟。昔湖水深低,則引兩湖之水由此入安樂鄉,其塍上下各濶丈餘,後湖堙塞,民侵湖成田,梅月連雨,必苦大浸,欲其快於流洩,於是塍與橋弗修。宣和中,知縣江袠躬訪利害,紹復前蹟。萬厯杭州府志》:紹熙甲寅,畿漕黃黼重修嘉靖《浙江通志》:元至正十三年,餘杭尹常野先増築南湖塘,又増築縣西官塘十八里。成化杭州府志》:明永樂二年,戸部尚書夏元吉増築濶厚,以防水患。萬厯杭州府志》:正徳十三年十二月,提督蘇杭水利河道工部郎中朱袞築南湖餘杭縣志,萬厯三十七年,重濬竪碑八座,以三官廟為東界,下鳳山為南界,鱔魚港為西界,石涼亭為北界,東嶽廟為東南界,三賢祠為東北界,荒蕩為西南界,石門橋為西北界湖,中築十字長堤,堤上蒔桑萬株,一便固隄,一便召佃,充五年一小濬,十年一大濬之需,仍於溪旁築塘二,以固隄防,湖堤內設閘二,以節崩漏,設壩二以防衝齧,四隅各設夫二,以察損壊,規制可垂久逺。 |
3 ![](more.gif) | 國朝康熙元年,知縣宋士吉於滾壩上襄,更築輔壩,廣袤髙下與滾壩等十年九月,廵撫范承謨酌濬南湖,委杭州知府嵇宗孟,㑹同仁、錢徳清,分土分工,本縣知縣張思齊晝夜監督開濬,閲三月告成。 |
4 ![](more.gif) | 北湖 在縣北五里,塘髙一丈,上廣一丈五尺,下廣二丈。唐書地理志:寳厯中,令歸珧開,溉田四千餘頃。 |
5 ![](more.gif) | 查湖 在縣北三十五里,溉田甚廣,塘髙一丈二尺,上廣一丈七尺,下濶二丈二尺。 |
6 ![](more.gif) | 南湖塘。 南湖草塘。 北湖塘 查湖塘閑林塘。 石門塘 中隔塘樓東塘 碧塘頭 和尚壩塘 東塘 聞壩塘 化灣壩塘 下湖塘 西海塘 義林壩塘 郭家壩塘 里新壩塘項家塘 塍湖塘 謝家塘 錢家埠塘 舖路官塘瀆塘 下陡門塘 鎮前等塘 喻家塘洪髙白社塘 邊溪塘後岸塘 上母塘 茭溪塘 溪西北夾塘 免函塘 鳳儀塘西門塘。 廟灣瓦窰塘 新灣塘 月灣塘 响山塘土橋塘 塘塢塘 古城塘 雙清塘 汼塢塘費野中嶺塘 龜邊塘 全塢塘 丁墓塘 五里塘。 上湖壩塘苧山壩塘 沌湖壩塘 鹿景塘 亭子壩塘 六景塘 仇山大壩塘 插壩塘 陶村塘壩 姚湖塘壩 係湖壩塘。 石瀨塘。 陳家壩塘 祥壩塘塍 黃湖塘感塘 荘前壩塘。 吳山壩塘 曹村壩塘 夾堰塘 前村倉畈、壩塘 |
7 ![](more.gif) | 東郭堰 曹村壩堰。 黃公堰 千秋堰 |
8 ![](more.gif) | 龍光斗門 義林圍陡門。 西函陡門。 東橋陡門許家畈陡門。 苧山畈、上陡門、苧山畈、下陡門。 喻家斗門 下山陡門。 頓村陡門。 黃壩陡門。 姚壩陡門 黃家陡門 鄭家陡門 寺中壩陡門 班湖壩陡門 祥壩陡門 中壩陡門。 陳家壩陡門。 插壩陡門。 石瀨壩陡門。 天竺陡門 |
9 ![](more.gif) | |
《水利·臨安縣》 |
1 ![](more.gif) | 錦溪 在縣南一里,流至縣東獨山潭,與南溪合流至餘杭縣,名苕溪。 |
2 ![](more.gif) | |
3 ![](more.gif) | 湖塘 項家塘 呉諸塘 小塘 夏家塘 青同灣塘 化桐塢塘。 乾陂塘 後墅塘 孫家塢塘。 東泉塘 水鞠塘蝦蟇塢塘患塘。 |
4 ![](more.gif) | 上橫堰。 後郎堰。 湖塘堰。 黃沙堰西華堰。 閬川堰 洪堰。 萬庾堰。 五袴堰。 竹林堰 乾堰。 長橋堰。 子堰。 黒龍堰。 長潭堰。 下洪堰。 戴武堰 八畝堰。 郜溪堰。 倒畈堰。 弼堰 西溪堰。 玉溪堰。 青龍堰 青堰 大坂堰。 馬堰 盛家堰新堰。 弼堰。 細田堰。 江家堰。 杜堰 八畝堰 新溪堰。 郎山堰。 下郎堰。 章家堰樊家堰 新堰 堂子堰。 甘棠堰。 子堰 鄭堰 巫山堰 横山堰。 劉堰 上金下金堰。 俞家堰。 東山堰。 徐家堰。 蘭嶺堰魚躍堰。 金鐘堰 黒龍堰。 筍嶺堰。 蕭條堰。 八畝堰。 上掛下掛堰 琴山堰。 積水堰 小堰。 胡家堰。 俞村堰。 白塘新堰郜家堰 金波堰 蘆堰 杜堰奴堰。 泥𤓰堰。 寮堰 遼堰 朴樹堰、楊山堰。 沃山堰。 烏潭堰。 龍口石堰 石堰龍門堰。 東荘堰。 烏獨堰。 猴山堰後昌堰 大石堰 上下堰 為頭堰。 猷溪堰 麻窄堰。 楊木堰。 青山堰。 郎家堰 廟潭堰。 九畝堰。 竹殺堰 五柳堰 馬堰 濟川橋堰。 鶚八堰桃花堰。 觀家堰 |
《水利·於潛縣》 |
1 ![](more.gif) | 浮溪 在縣西二里,源自天目山至縣郭七十里,下入桐廬縣,溉田五十三頃二十五畝。 |
2 ![](more.gif) | 紫溪 在縣南三十里,溉田四十三頃五十畝。《唐書地理志》:貞元十八年,令杜泳開又鑿渠三十里,以通舟楫。《咸淳臨安志》:深五尺,濶二丈,溪下有燕尾灘,最為險患,操舟者病焉。紹熙間,令邵文炳鑿去銛利之石,其害遂息。 |
3 ![](more.gif) | |
4 ![](more.gif) | 元豐塘 樂平官塘 清漣上塘 容塘 徐博家前塘 皂角塘 祐塘 溫塘 徐太家前塘 浪後塘 墓後塘 余三家塘 徐五十一家前塘景村塘。 中門塘 清源塘 東塢塘 寺塢塘 白蟮塢塘 赤嶺塘青塘。 寺塢裏塘。 七坑漸水、坂塘 漸水坂塘 大山坂塘 桑午塘。 赤山脚塘 |
5 ![](more.gif) | 烏金● 黃嶺● 大塢外頭● 大塢口● 灑源● 何荘● 溪西● 觀堰 下鼓橋●。 羅湛灣● 何干● 桃源●泥後● 太陽堰。 徐村● 湖潭●。 錢家●方員● 富王● 昔口● 髙婆堰南山● 扶西堰。 蘭● 城後堰。 滴水● 陳干● 化干● 城門● 趙家● 石山● 龍潭● 長干● 新廟● 柴堰 甲子堰。 觀政堰。 浮溪堰。 管堰 青山● 眉山● 埂子●。 長橋●。 前流● 許村● 亭子●。 婆羅●。 陪泥●,《坎》下●》。 溪東● 鳳亭● 凌中● 溪西●凌捨● 洗馬● 洪橋●。 昌升●西落● 長林堰 黃沙堰。 沈堰湧堰。 泥黃堰。 筲箕堰。 巫山堰 田干堰。 鶴堰 秋堰 陳堰 黃山堰郭西堰 正青● 浪堰 波眉堰。 梅樹堰。 烏勞堰。 西坂堰。 下盛堰。 大河堰。 小河堰。 東闗堰沙堰。 亭子堰。 毆口上堰 化口堰新橋● 溪西● 盛湖● 泥黃● 趙家●盈堰。 泥頭● 牛毛● 胡家堰髙坎堰 曹家堰。 楓樹● 雲塢堰。 羅家堰 泥塘● 鳩吉堰。 牛欄● 黃泥●烟口● 牛塘● 甎橋●。 孔堰 浮堰 蔣堰 查堰 上施堰。 下施堰、余堰。 榮堰 運堰 小堰。 上徐家堰。 周家● 遷堰 烏堰 橋塢●。 郭寄堰 黃山●上充塢● 洪家塢● 青山● |
《水利·新城縣》 |
1 ![](more.gif) | 胡公渠。 引新堰水注之,堰去城八里,水不能達。明天順間,郡守胡濬相度,命築塔山堰,開溪導流以入濠。濠內地舊為民産,邑人袁穟首捐地十餘畝為倡,衆皆效之。遂以其地鑿渠,引水接通城河,凡五里許。負郭田,不憂旱者五千畝。民徳之,名胡公渠。崇禎辛未,近城溝濠,為居民侵塞,令許徵芳勘視,侵者復之,塞者通之,水注城隍如故。 |
2 ![](more.gif) | 國朝康熙十年,濠淤漸平,知縣張瓚重濬深浦。 去縣南二十五里,濶二十丈,深淺無度,潮水往來,溉田五十頃。 |
3 ![](more.gif) | 官塘。 裏塘 告山塢塘 杜家塘 百丈官塘 母子嶺塘。 柘州塘金家塢塘 汪瀨塘。 中塘東周塘。 太師塢塘。 袁家塘惠洲塘 葉村塘 長盤塘古溪塘。 麻車塘 髙塘 郎家荘塘 蓮塘鐵母塘 湯家荘塘 |
4 ![](more.gif) | 東齊堰 白石堰。 師姑堰。 羅堰。 徐塢堰。 慕珠堰。 寺堰。 萬堰。 華堰 廟堰 蔡堰 馬堰 於堰 凌堰 仙人堰 石堰麻基堰。 羅堰。 長潭堰。 萬堰。 何堰。 古城堰。 施堰。 阮堰。 潘堰 桐樹嶺堰駱堰。 桑堰 槎坑堰。 阮堰。 施堰。 唐湖堰。 溪西堰。 青山頭堰。 弓家堰。 下橫溪堰、潘家山下堰。 菖蒲堰 錢畈堰。 拓頭堰,天家堰。 孫澤堰。 十畝堰 煉溪堰查村堰 |
5 ![](more.gif) | 火堰 胥口堰。 金鷄堰。 袁村堰。 金慈堰。 塘裏堰。 金家堰。 橫溪堰。 碧東堰 木公堰。 蘭堰 施家堰。 白果堰。 馬公山下堰。 長蘭堰。 寺前堰。 馬公塘堰。 麻車頭堰。 麻車橋堰 牛堰 潘堰 楊家堰。 何蘆堰。 卸堰 沙堰丁家堰。 赤松堰。 陳堰 新堰 後凹堰。 芝林堰 上珠堰。 曜堰 仙人堰 劉公堰 直堰。 童家堰。 黄現堰。 東洲堰 天桂堰 董公堰。 青山堰。 髙堰 汪家堰。 木倉堰。 糖餅堰。 周家堰。 塘塢堰。 何家堰 |
6 ![](more.gif) | 包奏堰。 新堰 松溪堰。 袁家堰。 雙港堰神仙堰 桐坑堰 潘家堰。 塔山堰 |
《水利·昌化縣》 |
1 ![](more.gif) | 白獺湖。 在縣西南一里,橫亙半里許湖塘。 雲老大塘 泥皛波塘 赤源西塘 朱源塘 梓口塘 泥浪塘 |
2 ![](more.gif) | 前村堰 楊舒堰 王村堰 自堰 北郊堰 巨溪堰 髙梨堰 白山堰下阮堰 東堰 雲老堰。 林村堰、祝家堰。 飛堰 劉家堰 嶺下堰 朱旱堰後溪堰 山干堰。 朱儒堰。 禁頭堰 大陳堰 葛干堰 南岸堰 楊溪堰 頰口堰 楊干堰。 下茆堰 朱浪堰 楊堰 石鵬堰 無他堰 郡干堰 細干堰 馬篠堰、獅石堰 龍塘堰 楊村堰 髙頭堰。 洲頭堰 老軍堰 落子堰 雲溪堰蜃溪堰 峽村堰 官橋堰金村堰。 秀下堰 伽溪堰河清堰 塘溪堰。 杜堰 楊溪堰。 良和堰 角堰 住堰 潘干堰 石堰。 石岸堰沈堰 廟堰 湍源小堰洪嶺堰 余村堰 陳堰 黃堰 六畝堰 酆茶堰 竹領堰奥村堰。 澞溪堰 梓口堰 石湖潭堰 岸堰 石壁灣堰 |
3 ![](more.gif) | |
4 ![](more.gif) | 浙江通志卷五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