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三》[View] [Edit] [History]
《月令广义卷之二》 | |
1 ![]() | 旴眙、冯应京纂辑, 新安、戴任增释, 秣陵、李登参订。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 |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古事》 | |
1 ![]() | 燧木攺火,燧人氏观星辰,察五行,知空有火,丽木则明。于是钻木取火,教民烹饪,乃别五木以攺火,顺四时而遂天之意。 星官甲子,黄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后志轩辕始受《河图》,得其五要,乃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命大挠探五行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 综术作历,黄帝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综六术以定气运。因问鬼臾蓲,𡭊曰:「天以六节,地以五制。用天气者,六期为备;终地纪者,五岁为周。五六合者,岁三千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六十岁千四百四十气为一周。太过不及,斯以见矣。」乃因五量,治五气,起消息,察发敛,以作《调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阳生为息,阴死为消。春夏曰发,秋冬曰敛。 历日月迎送,帝喾高辛氏,历日月而迎送之。正义言作历,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过而送之,即「迎日推策」是也。吕东莱迎日推策:策,数也。日月未来而推之也。 岁时庙祀,黄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其臣左彻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帅诸侯、羣臣岁时朝焉。 禹庙鸟耘,水经注会稽山有禹庙。昔大禹东巡,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 三服官,吕氏春秋齐国有三服官,春秋冠帻纵縰据《后汉书注》更正。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四时职衣,汉杂事高祖令羣臣议天子所衣服,以安天下。谒折赵尧举春,季舜举夏,季倪阳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 四人主时,魏相传请法天地四时以为治,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 封禅,汉武帝行幸缑氏,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还封禅。其封禅祠,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通鉴释义)《封禅书》八神:一天主,祠天齐;二地主,祠泰山梁父;三兵主,祠蚩尤;四阴主,祠三山;五阳主,祠之梁;六月主,祠之来;七日主,祠成山;八四时主,祠琅琊。 岁不数赦,唐太宗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 止马舂,景帝纪止马舂,为岁不登。注止人为马舂粟。 断屠,纪原《唐志》武德二年,诏断屠日不行刑。《会要》曰:「武德二年,诏每年正、五、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断屠。」杜佑《通典》首载武后事,宋朝因之,临时限日。 三元不决罪,淳化二年,诏「太岁、三元、圣节不决死罪。」天圣四年,令众人自五月一日至八月一日免。 三长月素,戴埴鼠璞今俗人食三长月素。按:释氏智论,天帝释以大宝镜照四大神州,每月一移,察人善恶。正、五、九月照南赡部州。唐人此三月不行刑,因戒不上官屠宰,是以天帝释为可欺也,妄诞可笑。肰《月令》于孟春言「无伤胎卵」、「不可称兵」,于仲夏言「君子斋戒、掩身、节嗜欲,静事毋刑」,于季秋言「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岂时令当肰耶? 弛狱出拘,召公于蚕桑耕种之时,弛狱出拘,使百姓皆得反业修职。 洛阳三社,后汉建武二年,立大社于雒阳,无室,有门墙而已。二月、八月及腊,一岁三祠。 嘉佑修门,宋嘉佑中,将修东华门,太史言:「太岁在东,不可犯。」仁宗批其奏曰:「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其兴工勿忌!」 止封绝岁用,汉书建初二年,有司依旧典奏封诸舅。太后诏曰:「前过跃龙门上,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吾不谴怒,但绝其岁用。」 学士岁赐,李肇翰林志唐学士二周为满岁,则迁知制诰一周,岁为迁官。凡初迁者入试,定翌日受宣,赐宴、宿幕,赐衣绢、衾具、巾履,各物毕备。内司供膳,内园供使令。度支月给手力资四人,人钱三千五百,四品以上加一人。每岁内赐春服物三十疋,暑服物三十疋,绵七屯;寒食节料三十疋,酒、饴、杏酪粥屑肉餤;清明火;二社蒸𩟁;端午衣一副,金花银器一事,百索一轴,扇服、沙蜜;重阳、冬至及其馀时,菓、新茗、瓜、历,是为经制值日。贞元四年,勅晦日、上巳、重九节赐钱。明年,废晦日,置中和节。凡正冬至,不受朝,俱入,进名、奉贺、受赐。 唐宋圣寿,杨万里挥麈录唐、宋帝寿辰,各立节名,自唐玄宗始。明皇实录开元十七年,百官上表,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天宝七年,攺为「天长节」是也○详各月日:唐文宗十月十日,代宗十月二十三日,武宗六月十二日,懿宗十月初二日,僖宗八月初五日,昭宗二月二十二日,哀帝十月二日;梁太祖十月二十一日,末帝九月十二日;唐明宗九月九日;晋高祖二月二十八日,出帝六月二十七日;后汉高祖二月四日,隐帝二月七日;周太祖七月二十八日,世宗九月二十四日,恭帝八月四日;宋太祖二月十六日,太宗十月七日,真宗十二月二日,仁宗四月十四日,英宗正月三日,神宗四月十日,哲宗十二月七日,微宗十月十日,钦宗四月十三日,高宗五月二十一日,孝宗十月二十三日。 明宗问年谷,后唐明宗问及年谷,冯道曰:「聂夷中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此诗曲尽田家情状。农于四民最勤苦,人主不可不知。」 宪宗二相,李吉甫以天下太平,劝上为乐。李绛曰:「烽火屡惊,水旱时作,正宵衣肝旰原刻讹作「肝」。食之时,岂得谓之太平!」上退曰:「吉甫专为媚悦,李绛真宰相。」 岁饥吞蝗,唐太宗初,畿内有蝗。上掇数枚,祝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肺肠!」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问决狱钱谷𡭊,汉文帝问右丞相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又问:「钱谷出入几何?」勃谢不知。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平谢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帝称善。 夷狄岁费,匈奴传岁费以大万。注数百万也。贾谊传汉岁致金、絮、米、缯以奉之。夷狄徵令。 马口钱,昭帝纪毋敛今年马口钱。谓租及六畜也。 唐两税法,德宗始制两税法: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二月。食货志古人善治国者。计口量田、定赋、量入为出,三者常相须以行。唐初,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以租庸调之法。反兵冗官滥,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铸钱,无所不为,愈烦愈敝矣○杨炎为两税法。 租丁二斛,唐授田十亩,岁输粟二斛,谓之「租丁」。 代田,汉赵过能为代田,一畮二甽○谓岁代处。 青苗钱,唐肃宗时,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苗青则徵之,号「青苗钱」。 青苗法,宋神宗朝,王安石变青苗法:春贷夏偿,收息十二;秋又贷而春偿,亦收息十二。名为十二,其实十四。征诛之苦,民不堪命。兼变诸法繁苛,国家繇是兆乱。 橘税,述异记越多橘、柚,岁有橘税,曰「橙橘户」。 请严月令,《汉书》李寻《灾异𡭊》:「请严《明堂月令》。」 周公精义,震泽长语常疑《周礼》皆经世大典,中间所载夷隶掌与鸟言,貉隶掌与兽言,庶氏以嘉草攻毒蛊,硩蔟氏掌覆夭鸟之巢,则书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岁、二十八宿之号,去夭鸟则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他如草莽以薰蠹虫,蜃炭以攻狸虫,牡蘜以喑鼃黾,牡⿰牛辜橭原刻误作「牛」旁。午贯象齿以杀水虫之神,何若是之琐屑,而亦岂必尽可用耶?及观越裳氏迷于归路,公为作指南车,期年而至国。指南之针,阴阳家至今用之,方隅立定。又以阳城土圭测日,自阳城四面去十里则减一寸。乃知圣人精义入神如此。 孔子摄相事,周敬王二十五年,孔子由鲁司寇摄相事。其初人谤之;三月政成化行,民诵之。(《家语》) 舆人颂子产,子产治郑一年,舆人曰:「孰杀子产,吾其与之。」三年,诵之曰:「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一岁超迁,文帝召贾谊为博士,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贾生请「攺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定汉制,更立秦法。」帝谦让未遑也。 岁中三迁,萧望之。 岁中四迁,主父偃。 一岁九迁,车十千原刻讹作「十」。秋。 旬月取相,房管以忠义自奋,旬月而取相。 一岁至相,唐李训起流人,一岁而至宰相。 岁贡,蔡邕传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春闱夏课,国史补进士为时所尚久矣,俊乂由其中出,终身为闻人,故争名常切。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曰「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为「同年」,有司为「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为「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曰「拔解」;将试自保曰「合保」,羣居而试曰「私试」,造请权要曰「关节」,激扬声价曰「往还」,即既见《唐摭言》、《太平御览》等。捷列名于慈恩寺曰「题名」,会大宴于曲江亭曰「曲江会」,藉而入选曰「春闱」;不捷而醉饱曰「打眊燥」,匿名造谤曰「无名子」,退而肄业曰「夏课」,挟藏而入试曰「书策」。其风俗系于先达,制置存于有司,此其略也。 给假,前朝公规:冬至、元旦、寒食,各官给假三日;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旬日,各给假一日。公务急速不在此限。每月初一、初五、初八、十五、二十三日,并禁刑罚、屠宰、围猎。 吏部四抝,岁时记吏部四抝:初冬纳文书,却云「选人闲」;四月事毕,却云「选门开」;选人各在分史前,谓之「某家百姓」。状在判后,却须粘在用前。 月令奏。后汉陈宠作。 |
2 ![]() | 栾公社,栾布有德于燕、齐间,后人立社,因名之。 河上投巫,西门豹为邺令,邺三老、廷掾尝岁敛百姓为河伯娶妇。巫行视人家女好者聘娶,治斋宫河上,张绛帷,令女居其中,浮河而没。俗言不则水漂居民。豹至,期会官属、豪长老往河上,曰:「此女不好,呼河伯来视之,烦大巫父妪入报河伯」,即投巫妪河中。豹曰:「巫妪不能白事,烦三老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豹簪笔向河立,长久,曰:「妪、三老不来,欲使豪掾及豪长趣之。」皆叩头流血。久之,罢去。吏民惊恐,自后不复敢言,而全生者甚众。(德政纪) 寒暑不旷,傅尧俞监卫州仓,祁寒盛暑,必坐庾中治事,曰:「居其官,不可旷职。」 不炉不扇,吕公著清俭天性,冬不附火,夏不挥扇,薄声色,寡嗜欲。 不盖不裘,后魏裴佗为中车将军,暑不张盖,寒不衣裘。 积薪求雨,东汉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界。岁旱,积薪自焚祈祷,火起,大雨。 岁饥食藕,晋羊敦为广平守,岁饥,拔藕而食。朝廷闻之,赐谷千斛。 力耕岁稔,张俭徙代州检校,劝垦田力耕,岁数稔,私蓄富贵。 借寇一年,后汉寇恂为颖州守,徵为执金吾。从上过颖州,百姓遮道「借寇君一年」,上乃留拜之。 留治一年,李承约,黔南节度使,以恩信抚诸侯,再留一年。 岁归质赎,柳子厚在柳州,俗男女质钱不时,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悉令赎归。其尤贪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比一岁,而归者且千。 笥馀一缣,唐元德秀为鲁山令,岁满,笥馀一缣,驾柴车去。 合浦还珠,后汉孟尝:合浦民以采珠易米。时二千石贪,珠徙去。及尝行化一年,去珠复还。 悬鱼一岁,汉南阳太守羊续好食生鲤。丞贡鲤,续受而悬之。一岁,复致一枚,乃以所悬枯鲤示之,终身不复食鲤。 半岁无功,崔郾传敬宗即位,郾为中书舍人,曰:「侍讲半岁,陛下不一问经义。谢无功,不副厚恩。」 岁举优劣,杜预受诏为黜陟之法,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因计偕以名闻。按其六岁超用优者,奏免劣者。 停年,后汉崔亮为吏部尚书,为「停年格」,不论士之贤愚,专一停解日月为断。其甥谏之,不从。 顺月令,汉成帝春寒,议《顺月令诏》。 束带躬耕,韵府宋郭原平父母墓前田,农月辄自束带躬耕。 庐前甘露,宋徐积庐墓,每岁甘露降墓前,杏成连理枝。 橘井,列仙传苏耽最孝,谓母曰:「后三年,郴人大疫,宜凿井植橘,病者食一橘叶、水一盏,自愈。」 扇枕温衾,江夏黄香,九岁失母,事父尽孝,暑则扇牀枕,寒则温衾席。 逐妇期年,陶答子治陶,家富,其妻数谏不从,乃泣曰:「南山玄豹,雾隐七日,欲泽其毛,藏身远害。大彘不择食以肥身,立而须死。夫子家富国贫,败亡见矣。」姑怒逐之。处期年,答子有罪诛,母老无依,妇乃归养。 义田赡族,善诱文范文正公义田千亩,以养族人,日有衣,岁有食,嫁娶、凶丧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时其出纳。钱公辅作《义田记》。 给浆种玉,阳雍伯设义浆给行人。三年,有一人授石子一升,曰:「种此生美玉,并得美妇。」后得白璧五双,聘北平徐氏女。名其地曰「蓝田」。 闺门肃礼,何曾闺门整肃,与妻正衣冠,相待如宾,再拜上酒,一岁不过再三。 鲁国恭士,说苑鲁有恭士,名曰机汜,行年七十,其恭益甚。𡭊鲁君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尝恐斧质之加,何释恭焉?」 岁竟折劵券据文义更正,后同。,汉高祖微时,尝从王妪、武负贳酒。岁竟,此两家尝折券弃责○俗以老大母为「阿负」,负,武家媪也。 岁不饱葵,列女传鲁漆室女倚柱而叹:「鲁君老,太子幼。」邻妇曰:「此卿大夫之忧也。」女曰:「昔客马践吾园葵,使我终岁不饱葵。鲁国有患,妇女独安所避乎?」 放鼈愈疾,括异志宋傅庆中家得一大鼈,婢不忍杀,放之。年馀,婢病将死,夜有大鼈放泥登婢胷,遂愈。 岁饥食榆粥,唐史阳城隐中条,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冬不设枕,北史李釛撰定《孝经》、《论语》、《七诗》、《三礼》义疏,用心精苦,每三秋冬不畜枕,假寐而已。 岁读《五经》,宋徐广年六十,犹岁读《五经》一遍。 夜不就枕,宋邵雍苦学,冬不炉、暑不房、夜不就枕数年。程颢尝与议论,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卒,谥康节先生。 三冬足用,方朔曰:「臣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三岁不窥园,董子下帷读书,三岁不窥园。 三馀勤学,董遇曰:「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风雨,时之馀。」 梦药救灾,宋 《岁时杂咏》,文献通考晁无咎序宋氏藏诗:宣献公集唐以前诗人之作。 橧巢、营窟,上古夏居橧巢,冬居营窟。 服气炼形,六帖斋心受录,服气炼形。暑不流汗,冬不挟纩。肤体颜色,氷清玉温。 方朔岁星,东方朔𡭊武帝云:「天下无知我者,惟历官太伍公知之。」帝问太伍曰:「诸星在,惟岁星不见。」又王母使者𡭊武帝曰:「方朔是木帝精,下游人间。」 夏絮冬氷,蓝采和斓衫、绿袴,黑木腰带,一足靴,一足跣。夏服絮衫,冬卧氷雪,出气如蒸,曳长绳拖钱以行,钱散不收。唐末飞升于濠州。 九转丹,茅君内传九转还丹,合九十日昼夜而成。 列子御风,陆机要览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于八荒,立秋游于风穴。是风至则草木发生,去则摇落,名离合风。 一卧百日,陈抟闭门独卧,至百日,周世宗于禁中扄扃据文义更正。户以试,异之。(杨文公谈录) 旱龙听讲,藏经僧讲经,一叟来听,曰:「某山下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僧曰:「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用。」僧曰:「此砚水可用乎?」乃吸水去。是夕大雨,悉黑水。 岁时杂记,通考周必大序:「仙游邑大夫祖平。」 四通月气,乐律志梁武自立《四通》,以推月气;复造十二笛,以写通声。二舞于焉可观,八音为之粗协。 轮扇葭灰候气,隋书北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𡭊语,即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别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管灰相应。祖珽尝谓芳曰:「律管吹灰,术甚微妙。绝来既久,吾思所不至。」芳思十数日,报曰:「须得河内葮葭原刻讹作「葮」。莩灰。」祖试之无验。后得河内灰,用律应节便飞。 烧瓦候气,丁晋公谈录窦侍郎俨善术数,听琴声知兆。同兄仪在翰林,仪常鄙其诡怪。世宗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遂隔帘𩫈响,令辨之,一无差谬。 灼龟法四时,事词类奇神灵之龟,具五色,背阴面阳,上下象天地,转运应四时,晴象日月。灼法:春后右,夏前左,秋前右,冬灼后左。 变火,隋书王劭谓古钻燧攺火,表请变火,云:「《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在晋时,有以洛阳火渡江者,代代事之,相续不灭,火色变青者。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晋公使视之,果肰车辋。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草、蔴秸火,气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顾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圣火灸疾,齐永明,中有沙门自北赍火而至,色赤于常火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验,称为「圣火」灸至七炷而疾愈。京师有病瘿者,以大灸数日,瘥。邻人笑曰「病偶自瘥,岂火能为?」及其人更颐痒病,以凡火灸之,不瘳。更请「圣火」,一灸而愈合。 穿井,寿州刺史张士平,中年夫妇皆瞽。忽有书生为开一井,得新水洗眼,遂平复。因留此法,令转救世人,以救疾苦。子午年用五月酉戌日、十一月卯辰日,丑未年六月戌亥日、十二月辰巳日,寅申年七月亥子日、正月巳午日,卯酉年八月子丑日、二月午未日,辰戌年九月申未日、三月寅丑日,巳亥年十月申酉、四月寅卯日。且取其日并时并方位,即为福地。汲井汲泉,必有良效。(右感遇传)月又穿井法:于穿井之地,覆以多碗,明晨揭视,碗中润水多者,下有脉泉。此法与盆水照星互用亦佳。 荒年食蜡,博志荒年食蜡,半斤可支十日。 岁时更旌,春官司常,凡岁时共更其旌。注所持之旌也。《尔雅》:「天子旌高九仞,诸侯七,大夫五,士三仞。」 御屏应月,宫中御屏,每月按中宫之色,随月更换。 染丹秫,冬官锺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注湛,渍也。丹秫,赤粟也。羽以饬旌旗。 染夏。丛抄夏,上声。凡染五色曰染夏。 |
3 ![]() | 冬陶夏耕,《晏子》:南郑吴宪,冬陶而夏耕,自比虞舜。 春韭秋菘,齐书周顒隐山中,王俭问「山中何食?」曰:「绿葵、紫蓼。」惠文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白燕巢庭,陈马枢隐茅山。有白燕双巢庭𣗳,春来秋去二十年。 寒热不出,孔极拯原刻讹作「极」。侍郎朝回遇雨,避于一叟之庑下。叟延入,因备酒馔。孔公借油衣,叟曰:「某寒不出,热不出,风不出,雨不出,未尝置油衣也。」孔心不觉顿忘宦情。(新语补) 四不出,康节先生四不出:谓宴会不出、庆吊不出、大寒大暑不出、大风大雨不出。 东皋著书,王无功有田在河渚间,自课黍,春秋酿酒,养鳬雁,莳药草自供。与仲长子光游北山东皋,著书号《东皋子》。 逍遥馆,清异录高太素隐商山,建六逍遥馆:晴夏晚云、中秋午月、冬日方出、春雪未融、暑簟清风、夜阶急雨。六馆各制一铭。 笔牀茶竈。广记陆龟蒙不交俗人,亲党解会、伏腊丧祭,未尝及。无事时乘小舟,賫朿书、茶竈、笔牀、钓具,擢棹应作「棹」。船而游。少不会意,竟还不留。浙江通志陆鲁望嗜茶,辟园顾渚山下,岁收茶。又松江别业,时携茶竈、钓具往来,自号天随子。 |
4 ![]() | 岁时伏腊,杨辉书曰:「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羔炰羔斗酒自劳。」 分社肉,陈平微时,里中社平宰,分社肉甚均。父老曰:「善乎!陈孺子之为宰也。」平曰:「使我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雁臣,魏酋长斛律金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蜒户,南海记蜒蛮以舟为室。蜒有三:一为鱼蜒,善举网垂纶;二为蚝蜒,善没海取螺;三为木蜒,善伐材。木蜒极贫,衣鹑得物,妻子共之,冬夏身无一缕,肰各有统○今广东蛋户类之,音旦。 岁饥半菽,项籍传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注食蔬菜,以菽半之。 同年生,汉高祖与卢绾同里同年生○孙策与周瑜同年,小一月,以兄事瑜○许远与张廵同年生,月分小,呼廵为兄。 期岁试儿,颜氏家训江西风俗,儿生期岁,用珍宝、玩服、饮食试儿○周岁又曰「晬日」,又曰「试周」。宋曹武惠王彬晬日,父母罗百玩之具,彬取俎豆又置之,两手各取印戟。 四时消息,世说新语嵇康诛后二十年,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盖惧不自容。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 泥石牛祷雨,广州记郁林郡东南有池,池有石牛。岁旱,杀牛,以血和泥涂石牛背。祠毕,天雨,洗其泥尽,即晴。 董助教赈饥,可谈黄州董助教家富。岁歉,为饭食饥者,时拍肩而入。董仆地,颇被欧践,亦不介意。翌日如旧,久无倦色,居人赖之。黄岗村氓闾丘积谷,但媚佛施僧,老病绝食,但食羊屎以死。 限奏水旱。宋朝燕翼贻谋录民间欣诉据上下文攺,后同。水旱,旧无限制,或秋而诉夏旱,或冬诉秋旱。每于收割后,欺誷官吏,无从覆实。淳化二年,诏「荆湖、江、淮、二浙、四川、岭南诉水旱,夏以四月三十日、秋以八月三十日为限,永为定制。」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类藻》 | |
1 ![]() | 岁德,管子春羸齐,夏长养,秋聚收,冬闭藏,此之谓岁德。 天不一时,管子岁有春、夏、秋、冬,月有上、中、下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多不一时。」山陵岑嵓,渊泉闳流,泉逾瀷而不尽,薄承翼而不满,高下肥墝,物有所宜,故曰:「地多不一利。」注瀷,凑漏之流也。 四时天吏,淮南子四时者,天之吏;日月者,天之使;星辰者,天之期○期,会也。 四时凝独,列子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凝独疑独《列子·天瑞》作「疑独」。。 女夷司天和,淮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注女夷,天帝之女,下司时令,又作花神。 寒暑知节,荀寒暑知节,而五谷以时熟。 五范四时,外传五范四时,各以类相从○五范,五音也。 虚昴子母,尚书考灵曜虚为秋候,昴为冬期。阴气相佐,德乃不邪。子助母收,母合子符。 岁、年、祀、载,释名岁,越也,越故限也。年,进也,进而前也。祀,已也,新气生,故气已也。载,载生生之年也。 四时神功,荀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羲和主四时,山海经东海之外,甘泉之间,羲和国有女子名羲和,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尧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 伸曳四时,鸿烈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 愆阳雹徵,左凡雹,皆冬之愆阳、夏之伏阴。 四均,历传四均为石,象四时也。 八音乐均。历志冬夏至,陈八音,听乐均。 |
2 ![]() | 冬聚夏散,三坟太古之人皆寿,盈《易》始三男三女,冬聚夏散。 履霜坚氷至,易履霜而知坚氷之至。慎小人之道长也。 不日不月,诗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君子行役之久,不可计以日月,不知何时可以来会。 载尝楅衡,秋而载尝,夏而楅衡○衡,施于牛角,以止触也。 春秋五始,王褒颂《春秋》法五始之要○元者,气之始;春,四时之始;正月,政教之始;公即位,一国之始;王,受命之始。 五际四始,推度建四始五际而八节通○《诗内传》五际,卯、酉、午、戌、亥也。白帖诗有五际,五伦也。四始:《关雎》,《国风》之始;《鹿鸣》,《小雅》之始;《文王》,《大雅》之始;《清庙》,雅《颂》之始。 岁制,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 四节调露,四节不相违,为调露之乐。 星淫玄枵,岁星淫于玄枵,淫行失次,当有时灾○灾无水。 三星在罶,诗注罶中无鱼,但见三星,凶岁也。 寒暑有节,论衡盛夏之时,当风鼓翣;隆冬之月,向日燃炉。然而天终不为冬夏易气者,寒暑有节,不为人攺变也。 春兰秋菊,春祀以兰,秋祀以菊。 岁星福德,岁星,德星也。所在有福,故曰福德。 穮蔉丰年,譬如农夫,是穮是蔉,虽有饥馑,必有丰年○穮,音标,除草也。蔉,音衮,壅田也。 暑寒怨咨,书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冬夏风,唐书冬风裂肌,夏风如焚。 四时为马,淮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 玩岁愒日,左玩岁而愒日。晋语今忨日而㵣岁○遟也。 时记岁,管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 𣗳桃荫食,韩诗外传春𣗳桃李,夏得其荫,秋得其实。 春秋代谢,淮若春秋有代谢,若日月有昼夜。 冬夏资皮絺,越语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以待之○资,取也。 蘧庐传舍,庄仁义,先王之蘧庐也,一宿而已。说文蘧庐,传舍也。秋冬去,春夏居。左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避燥湿寒暑。 四时之交。地官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 |
3 ![]() | 《春秋》记事,杜预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有年纪异,左鲁宣公弑逆乱伦者,书「大有年」,纪异也。 耕养通艺,艺文古之学者耕目,养一年而通一艺。 四时无言,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道御四时,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肰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 《春秋繁露》,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繁露,冕旒前后垂珠如帘也。以喻书名,议论比之也。 广月令,隋书杜台卿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名《玉烛宝典》。 《太玄经》,杨雄作《太玄经》以准《易》。书成,梦吐白凤。 纷廻闲兴,文心雕龙四序纷廻,而入兴贵闲。 春蚓秋蛇,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若结秋虵。注字体柔细也。 读十年书,南史沈攸之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古诗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冬书秋记,陆倕庆太子表冬书秋记,夙表睿资。 年驰岁去,诸葛武侯戒子曰:「年与时驰,意与岁去,将复何及也。」 《明堂月令》。蔡邕作《明堂月令》,有《月令论》,有《月令问答》。 |
4 ![]() | 君门万里,管子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堂上,有事一月而君不闻;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堂下,有事十月而君不闻;步者百日,万里之情通门庭,有事周年而君不闻。故曰:「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君门远于万里。」 岁百元凯,唐史舒元舆曰:「有司取士,且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之求贤可乎?」 北斗喉舌,李固𡭊策曰:「北斗为天喉舌,尚书为帝喉舌。斟酌元气,运乎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 阳德阴义,顺帝梁后云:「夫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斯则百福之所由兴也。」 枯华灾异,应劭曰:「春一木枯则为灾,秋一木华则为异。」 寒暑屈信,警喻录折胶之寒,不生于寒,而生于烈日;流金之暑,不生于暑,而生于坚氷。盖今之信,乃昔之屈也。 物应以时,论衡虎出有时,犹龙见有期也。阴物以冬见,阳虫以夏出,物应其气,气动其类。参、昴以冬出,心、尾以夏见。参、昴则虎星,心、尾则龙象。星出而物见,气至而类动,天地之性也。 冬氷夏条,文子冬氷可折,夏条可结。 宋井霜黄芦萌,许干中论先民有言:「明出乎幽,著生乎微。」故宋井之霜,以基升正之寒;黄芦之萌,以兆大中之暑。事亦如之。 农夫寒暑,贡禹传农夫不避寒暑,父子暴露中野,捽草杷土,手足胼胝。 耐寒耐暑,晁错传胡貊之人,其性耐寒;扬粤之人,其性耐暑。 枯耘伤岁,韩诗外传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政险失民。 早岁旱岁应作「旱岁」。珠璧,刘书水旱之岁,琼粒之年,则璧不可以御寒,珠不可以充饥。 善春恶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韩非子) 杰逆四时,淮夏杰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春秋缩其和,天地除其德。 阳舒阴惨,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即舒,在阴时即惨,牵乎天者也。 翻校四时。列老成子学幻。 |
5 ![]() | 将礼,三略军谶曰:「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竈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将军之心,淮将军之心,淊淊如春,𣋷𣋷如夏,湫瀑如秋,典凝如冬○𣋷音圹。 周秦舒急,五行志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无寒岁,秦灭亡燠年。 春角夏条,言苑春角可卷,夏条可结,秋露可凝,冬氷可折。 困寒求热,东野丈人谓水氏子曰:「今子困于寒而欲求热,无得热之方。其得炉冶之门者,惟挟炭之子。」注喻趋炎附热者。(王沈传) 迷阳,庄子楚狂之歌,所谓迷阳,人皆不晓。胡明仲云:「荆楚草名。」楚志详《方物》中。 寒水春华,颜氏家训辛毗嘲刘邈曰:「君辈辞藻,譬若朝菌,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若千杖松𣗳,常有风霜,不可凋悴。」刘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笑曰:「可矣。」 寒暑温凉之变,关尹子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四时亭𤯟,姚崇碑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𤯟之功存○姚崇病,戒子曰:「张说与我隙,其人奢侈,吾没,当致宝玩,以《神道碑》请得速镌。」张碑文成,数日,果取删攺。已镌毕,说悔曰:「死姚崇犹算生张说。」古隽考略亭𤯟,𤯟音育。亭以品其形,育以成其质。俗作毒字,误。又作亭毓。 四时气备,晋书褚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丰年玉荒年谷,新语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王稚恭为荒年谷。 寒暑勤勤,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王莽传) 城乌九雏,汉书桓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一年生九雏。公为吏,子为徒。」 人力夺天地,关尹子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氷,死尸能行,枯木能华,豆中摄鬼,桮中钓鱼,画门可开,土鬼可语,皆纯气所为,故能化万物。今之情情不停,亦炁所为。而炁之为物,有合有散;我之所以行炁者,本未尝合,名未尝散。有合者生,有散者死。彼未尝合未尝散者,无生无死。客有去来,邮常自若。 修养偏门,参同契诸术众多,千条万馀。注二千六百法,养命数十家。如阖目内视,历五脏以存思;履斗步罡,按日辰而祭甲。若行阴者,以九浅一深为火候,而致元胞之搅乱;食气者,以吐故纳新为药物,而使肠胃之虚鸣。坐顽空则苦自昼夜不眠;打勤劳则不顾身体疲倦。或摇头撼脑,提拳努力,于是百脉沸驰,而变出疽。或累土立坛,朝祠暮祭,于是夜梦鬼交,而陷于妖魅。是皆操持悖谬,明违黄帝之文,举错差讹,全失老君之旨,执迷不悟,以至于此。是故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作《破迷歌》,历举世人旁门诸术之谬。 升降浮沉,脉望白玉蟾云:「梧桐秋风升也,蕉花春雨降也;青山暮云浮也,碧潭秋月沉也。」不过形容升、降、浮、沉之景象耳。 食六气,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秋食沦阴,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并天玄地黄之气,是谓六气。 执期迎年,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三大节,岁时记都城以寒食、冬节、正旦为三大节,交相遗问。谚曰:「肥冬瘦年。」 岁时称觞,岁时伏腊,少者称觞。 丰年之祥,隋五行志童谣:「三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注丰年之祥。 九九词,韵玉俗冬、夏至俱有俚词。又云:「九尽寒尽,伏尽热尽。」○《国献家猷》,见《古候》中。 感时心火,东谷所见寒犹可御,而暑不可避。当此流火,而心火、家火为之俱焚,镬汤炉炭,一时顿现。年复一年,发白面皱,催人死途,不自知也。观此境界,不愿有生。 农候。元大都赋龙见冻根载茁,火中早麰渐熟。柳暗而始莳瓜,藻花而旋布谷。 |
6 ![]() | 阴阳不俪偕,宋赋四时递来以卒岁兮,阴阳不可以俪偕。 春兰秋蕙,刘书郁金玄憺,春兰秋蕙,众鼻之所芳也。 秋冬绪风,楚词欵欸原刻误作「欵」。秋冬之绪风。 寒威春色,辛德源诗寒威渐离风,春色方依树。三国典略辛在邢邵席赋此,众皆称善。 春敷秋落,潘岳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 四时诗,宋书孝武为王玄谟作四时诗曰:「薰茄供春膳,粟浆充夏飡,瓠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 四诗误集,许彦周诗话「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一诗乃顾长康诗误编入陶集中。 种四时花,欧阳公示谢判官种花诗:「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白苎歌,乐府舞曲有《四时白苎歌》。 子夜歌,乐府子夜四时歌○梁丽人王金珠作《子夜四时歌》八首,治冶原文讹作「治」。而不淫。 桃李年,梁武帝诗昔闻蕙兰日,独是桃李年。 草木年,固知世上公卿贵,且养山中草木年。 四时成岁,集山中无甲子,四时自成岁。 时变思愿,郭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寒暑流易,藩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四节代迁,又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四时不必循,陆机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张凤翼注四时自有定序,犹致身自有定矩。若投足之顷,舍矩从规,则四时之序亦可妄行矣。盖天定能胜人,终未越乎此理。 寒岁凋松,织锦廻文诗寒岁识凋松,衰年感往日。彤管遗编秦符坚以宝淊宝滔原文讹作「宝淊」,后同。为安南将军,镇襄阳,妻苏蕙久断音问,因织廻文锦以寄,滔感迎,恩好愈笃。名媛玑囊《璇玑图诗》,纵横八寸许,计八百馀言,理难尽识。玄崖子少读此文,得绝句二百六十首。及程篁墩家出衍圣公所藏旧本,仅百四十馀首。后见黄山谷诗「千诗织就廻文锦」而起,宗道人细玩,得三、四、五、六、七言者三千馀首,韵意悉如己出。 孤燕诗。灞陵王整之妹,年十六,归卫敬瑜。敬瑜溺水死,王守志。梁间燕失侣,王赠诗曰:「昔时无偶去,今年还独归。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秋去春来六七年后,王氏卒,燕至哀鸣,家人语以墓所,燕投墓而死。 |
7 ![]() | 突穾原文讹作「突」,后同。厦夏室,宋玉冬有穾厦,夏室寒些○穾,深也,温室也。 冬鼎夏氷,庄吾能冬爨鼎而夏造氷矣。 终岁牢九牢丸原文讹作「牢九」,后同。,束晳终岁饱食,惟牢丸乎?注馒头之类。 春卵夏笋,张衡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补益滋味。 春螽秋蝉,列公仪伯曰:「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勘秋蝉之翼。」 冬裘夏葛,韩文冬一裘,夏一葛。 风烟四时,谢朓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日月代序,江淹日月方代序,寝兴何时平。 玩四时,又高谈玩四时,索居慕俦侣。 四时变化,古诗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文选注张凤翼注文选,以古诗十九首分为二十首,曰:「《东城高且长》,此诗大抵感岁月易迈,此是一首,原与《燕赵多佳人》明是二首,不应合一。」 四时成岁,陶渊明桃源诗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四时牢蔬,韩退之示儿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庐。中堂高且新,四时豋牢蔬。 四时不贷,秦少游天分四时不相贷,孤芳转盻同衰草。(忆梅) 岁草荣枯。乐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8 ![]() | 凉台燠馆,裴公午桥庄,具凉台、燠馆。 十友四时花,万花谷曾瑞伯《花中十友》:芳友芳友衍文。,兰也;清友,梅也;奇友,腊梅也;殊友,瑞香也;净友,莲也;禅友,栀子也;佳友,菊也;仙友,岩桂也;名友,海棠也;韵友,荼䕷也。又有玉友,酒也。 四时山,郭熙言:「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糚,冬山惨淡如睡。」 醉有所宜,秋潭月皇甫义真言:「凡醉各有所宜: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春游秋游,王台初五岳游春游石梁,秋游雁宕。春夏多雾雨,篁竹青草长没人,又多马蜞也。肰天台春夏时,山蒸湿亦如之。 七百斛秫,世说孔羣好饮,与亲旧书:「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麯糵事。」 三元张灯,唐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而上元游观独盛。贻谋录宋初故事,三元张灯。乾德五年,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令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淳化元年,诏罢中、下元灯。官虽废之,而私家犹有张灯者。 洞庭仙乐,楚志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嵿。楚怀王举羣臣赋诗水湄,每四仲之节,王常绕山以游,宴乐有《皓露》之曲。 不纩不汗,杜阳杂编宝历二年,浙东贡二舞女,一曰飞鸾,一曰轻凤。修眉黟首,兰气融冶,冬不纩衣,夏不汗体。帝琢玉芙蓉台为二女歌舞。 经年不御,陈后主之后沈婺华以张贵妃擅宠,经年不得一御。陈主暂至后处即还,戏赠后曰:「留侬不留侬,不留侬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后答曰:「谁道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肎住,教我若为留。」 软红香土,诗话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 毗伽粉直,记闻毗伽可汗妻率众妇,岁给粉直二十万。 四时宫中廵狩,汉元后传王莽知太后厌居深宫,欲虞乐以市权,乃令太后四时廵狩四郊:春幸茧馆,遵灞水而祓除;夏游篽宿,鄠、杜之间;秋历东馆,望昆明,集黄山宫;冬飨饮飞羽,校猎上兰,登长平馆,临泾水以游览。 天女期年会,后魏圣武讳诘汾。初田山泽,见辎軿中一美女自天而下,称天女受命相偶,且请期年复会于此。及期,至田处,果见天女,授所生男曰:「当世为帝王。」即神元皇帝力微也。谚曰:「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王。」 终南毛女。汉成帝猎得终南山一妇人,身皆黑毛,跳越如飞。言是秦官人,入山,有老翁教其食松桓叶实,逐不复饥,冬不寒,夏不暑,至是已三百馀岁。大观本草山中妇人无衣,身毛飞跃。乃以烟火食置使其食,辄不能飞。问其故,乃食黄精也。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方物》 | |
1 ![]() | 岁星,木星也。天文注太岁有在原刻误作「有」。四仲,则岁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则行二宿。 冬夏日,左夏日可畏,冬日可爱。 烛阴,山海经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又名浊龙。 雷公,雷公形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虵啮之。贞元四年,大雷雨,堕于宣州,民见之,俄而云暗失去。时图而传之。国史补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彘,士人取食之。 云马风驷,春云为马,秋风为驷。 神云,荀子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离合风,列子所御风,见前。 天龙,说文龙,鳞虫,能大能小,春跃秋潜:春分登天,秋分入渊○《阴阳自肰变化论》云:「骊龙之目见百里,龙能变水,人能变火。龙不见石,人不见风,鱼不见水,鬼不见地,羊不见雨,狗不见星。」 虹霓,雄曰虹,雌曰霓。螮蝀也。清明始见,小雪不见。虹音洪,又音绛。霓通作霓,一音臬。 时雨,霖雨也,又曰甘㴻。 泰阶平,泰阶,三台星也。每台二星,凡六星,名曰六符。三阶平,则天下太平。 合璧连珠,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祥瑞也。 景星,瑞星也。青、赤、黄三星合一星。 庆云,卿云也。若烟非烟,若雾非雾,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又曰瑞云,五色为瑞。又曰霱云,三色为霱。又曰雕云,亦曰景云。 灵星,龙星。左角曰天田。明,则农祥。 德星,即填星,一曰岁星,所在有福,又为贤人星。 魁杓,北斗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杓,斗柄也。第七星为招摇,主天时。岁指十二月为月建。杓音标。 香云香雨。员峤山烂石烧烟,升成香云,徧则成香雨。 |
2 ![]() | 岱宗,唐天文志降娄、玄枵,其神主于岱宗,岁星位焉。 阴山雪,匈奴阴山,名吐谷浑。相近其地,四时常积雪。 风穴,龙山石上往往仙人及龙迹。四麓各一大穴,如车轮,按四时生风,不相夺次。有沙门,夏日入其东穴,见石室、石人,欲更穷,便有人厉声「不宜来见秽」,不觉身在穴外。 风井,荆州记宜都佷山风穴,口大数尺,名曰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暑月甚寒,春、秋分甚静。 星池,拾遗记员峤山西星池周千里,水色随四时变化,有神龟出烂石上。此石方数百里,常浮水上,色红,质虚如肺,烧烟香气闻数百里,即香云香雨也。 灵井,风土记石井冬温夏凉,名灵井。 穴火焚石,期伽里舒,国山有穴,四季出火,不烧林木,焚石如炭。 天山雪,班超传西域白山通岁有雪,匈奴谓之天山。 雌雄泉,寰宇记梁山县多喜山有二泉,一名浴丹泉,春、夏左盈右竭,秋、冬左竭右盈。 三姑峰,舆地志黝黟应作「黟」。县东有灵山,上有三石峰。天将雨,其石先有鼓角声。岁旱,百姓放火烧之,即雨。 兖州漏泽,寰宇记兖州泗水县东北漏泽穴有五,皆深一丈,春夏积水,秋冬立涸。 石廪,寰宇记临川县有石廪,可容千斛,开口即岁丰,敛则岁歉。又衡山石廪峰。 宜都石,宜都郡有大石,一为阳,一为阴。鞭阳石则雨,鞭阴石则晴。 陈仓宝鸡石,三秦记太白山南陈仓山,有石似鸡,赵高烧山,鸡飞去,晨鸣山巅,声闻千里,人谓宝鸡。今宝鸡县因是名。 丙穴,杜律虞注丙,地名,汉中沔阳县地。有鱼穴二所,常以二、八月取鱼。 灧滪堆,寰宇记在巫峡口。冬来出水二十丈馀.夏水涨,半没。水经白帝城西孤石,土人云:「灧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灧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古乐府注蜀三峡最险峻,四月、五月尤甚,故行者为《淫豫歌》。 山阴二溪,水经注山阴县西四十里有二溪,东溪冬暖夏冷,西溪冬冷夏暖。二溪北三里合成一溪,温凉不杂。 横溪,荆州记桂阳郡有横溪,水深,冬夏不乾,饮者辄冐昌字当作「昌」。于财贿,俗谓之贪溪。 八节滩,唐书白居易为时所忌,乃放意文酒,于所居疏沼种𣗳,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 蝴蝶洞,南海志罗浮山有蝴蝶洞,古木丛生,四时出彩蝶,世传葛仙遗衣所化。 温泉,《江浦志》载:「天下汤泉未全悉,骊山温泉最著。近马兰、黄山诸泉,四时香燠,不下众泉。」 热海,西域记凌山、葱岭北隅,坎雪积凌,春夏不解,悬釜而炊,席氷而寝。七日出山,有一清池,曰热海。 练湖,地志丹阳县吴宝鼎元年,宣塞之母溺于湖,化为鼈,遂成湖名「练湖」。湖中每年生一物,或荷花,或菱芡,或茜草。过一年,则其种尽易。 波狮,波国出狮子,天气常热,地无霜雪。 焉番国俗,元日,二月八日;婆摩遮,三日。野祀,四月十五。游采,五月五日。弥勒下生,七月七日。祀先祖,九月九日。床撒,十月十日,王为厌法王,出首领骑王马,一日一夜处分王事。十月十四日,作乐至岁。穷拔汗那,十二月及元日,王及首领分朋各出一甲人,东西互击,甲人死,以占当年丰歉。 婆罗呪龙,法苑珠林西方不可依山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泛杀五百商人。盘陀王向乌场国学婆罗门呪,呪龙化为人悔过,王舍之。 炎山,玄中记南方有炎山,在扶南国之东,加营国之北,诸薄国之西。从四月而火生,十二月而火灭,正、二、三月火不然,山上但出云气,而草木生枝条。至四月火然,草木叶落,如中国寒时之状。行人正、二、三月行过此山下,取此木以为薪,燃之无尽时,取其皮绩之,为火浣布。 雪水溉田,西域志三月迄九月未尝雨,以雪水溉田。 柴都,郭氏玄中记东方柴都,在齐国,有山,山有泉如井,深不测。春秋雹从井出,常败五谷,土人以柴塞之即止,故号柴都。 阴阳二山,海录碎事方丈西北阴成大山,沧浪西有阳长大山。此「阳九百六」之标揭。百六之运将至,即阳长水竭,阴成水架;阳九之运将至,则阴成水竭,阳长水架。 庸蜀犬吠雪,柳文庸蜀之南,常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大雪被南越中数州,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止○《变化论》云:「狗不见雪」,与此相反。 龙穴暖气,天台山九龙穴,暖气亘四时不断。 蒲昌渟,山海经大海之东,小水有蒲昌海。水渟,冬夏不减。 西极国眠人,事文类聚西极之国,阴阳之气所不交,其人不饮不食而多眠,五旬始一觉。 西极南国,列西极之南无寒暑,其民不饮不食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见者为实,觉之所见者为妄。 交趾稻再熟,山海经交趾稻岁再熟。 瓜三熟,山海经积山有瓜,一岁三熟。 大轸紫米,酉阳杂俎大轸国贡紫米,类巨胜子,炊之一升,得饮一斗。食之,发鬒黑,颜色美。久食不死。 广南稻候,广志有虎掌稻、紫芒稻,南方有蝉鸣稻、累子稻、白汉稻,七月熟。青芊稻,六月熟。 灾畲,田一岁曰灾,三岁曰畲。 阳起石,齐州城西一土山,四时温暖,石生其中,故名。 嘉谷,说文禾,嘉谷也。二月而种,八月而熟,故为嘉谷。禾,木也。得时之中,木旺而生,金旺而死。 麦四时,增韵麦者,革也,受四时之气。白虎通金旺而生,火旺而死。 春秋生菽,春秋说题菽者,熟也,春生秋熟。 四时菜,蔓菁名四时菜。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茎,冬食根。诸葛武侯教人种,故名诸葛菜。 莼菜,鸡跖集四月莼生茎而未叶,名「雉尾莼」。五月至八月,茎细如钗股,名「莼绿」。霜后名「瑰莼」。生水中,叶似凫葵,可羹。事文类聚蔡郎以父名纯,乃攺莼菜名露葵。 四时菘,韵瑞江南菘菜与江北蔓菁相似而异。陆佃曰:「四时常见,有松之操。」 春韭秋菘,周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藕芋应月,藕生应月,闰月益一节。芋以十二子为卫,亦应月数。(续博物志) 岁谷三等,西斋丛说关中岁以六米、七米、八米为上、中、下,言在谷取八米者,数多而美也。 九谷,周礼三农主九谷。注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炙毂子九谷:禾、稷、麻、麦、稻、粱、苽、大小豆。酉阳杂俎九谷:黍、稷、稻、粱、三豆、二麦。 六谷,周礼注稌、黍、稷、粱、麦、苽。苽此引《周礼·天官》注,原刻脱一「苽」字。,雕胡也○稌一作稻。 五谷,仝上麻、黍、稷、麦、豆。谷梁注禾、麻、粟、麦、豆。 五谷不熟,谷梁传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升曰「大侵」。 菜花异,笔谈芜菁、菘、芥之类。遇旱,其标多结成花,如莲花或龙蛇等形。此常性,无足怪者。熙宁中,李宾客知润州,园中菜花悉成荷花,仍各一佛生于中,形如雕刻,甚繁,暴乾依肰。或云「李家奉佛谨,因有此异。」 百谷,物理论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既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谷。 寒葱春藿。菜之佳者。 |
3 ![]() | 松栢枞桧,四木相同而皆长青。松木叶直而身曲,柏木身直而叶曲,枞木、松叶、柏身,身叶俱直;桧木、松身、柏叶,身叶俱曲。 豫章,大木,四时长青,二木相类而异,樟木尤香。稽康养生论豫章生七年,肰后可觉。 模叶五色,物类训模木生周公冢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并土黄为具五色。 楠木交让,蜀都赋交让木,两𣗳𡭊生,一荣一枯,不俱生俱枯。任昉述异记一年东荣西枯,一年西荣东枯,柯叶木直上不相妨,名交让木。 枸杞四时名,春天精子,夏枸杞菜,秋名却老枝,冬名地骨皮。 三花𣗳,道书汉世有道士从外国将贝多子于嵩高西麓种之。有四𣗳,与众木异,一年三花,白色香美。 观音柳,柳有数种,而观音柳尤奇。其叶细而干赤,其花细巧,时变色,晴明则花红,雨晦则花白,将晴则花粉红色。著微编柳有八德:一、不择地而生;二、易殖易长;三、先春而青;四、深冬始瘁;五、质直可取材;六、坚韧可制器;七、穗叶可疗治;八、岁可刈条枚以薪,盖梓材之良器也。 黄杨一寸,黄杨每岁长一寸,遇闰缩一寸,独不能钻火。 木兰,大𣗳冬夏荣茂,冬花,实如柿,甘美,其皮可食。 霜林桃,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核桃,霜下结花,隆暑方熟,帝使植霜林园中。 妇嵓梓,宋徐伯珍隐居后汉龙丘苌隐处,多龙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妇人嵓」。木皆连理,梓𣗳一年便合抱。 冥灵,异木也。列子荆南有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大椿,庄子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慈竹,四时生笋,其竹内实而节踈。 摩顶松,释览唐玄奘法师将往西域取经,以手摩松枝曰:「吾西去,汝可西长;吾东归,却东向。」及去,年年西向。一年忽东向,师果回,遂名「摩顶松」。 茘枝,广志茘枝𣗳,高五六丈,似桂,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大如鸡子,日中翕肰俱赤,一𣗳下子百斛。 龙眼,仝一名益智。南方草木状𣗳如茘枝,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圆如弹,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葡萄。肰茘枝过始熟,故名茘枝奴。 龙须柏,南徐伯珍移居九岩山,北门前生龙须柏,一年合抱。 梧桐,遁甲梧桐不生,则九州异君。注梧桐每年生十二叶,有闰月则生十三叶,闰月叶小。 竹鞭行时,竹谱竹根曰鞭,以鞭行时,八月为春,二、三月为秋。 祝融石橊榴原刻字样作「橊」,乃「榴」之异体字,后同。,酉阳杂俎衡山祝融峰下法华寺,石榴花如槿,春秋皆发。 勒州石栗,岭表录广州无栗,惟勒州山中石栗,一年方熟,皮厚肉少。 四时桂,八笺木樨花四种,有四时开花者。 枇杷,本草枇杷四时不凋,盛冬白花,三、四月成实,采叶无时。 冻橘,橘谱冻橘颗如常橘之半,八月八日为小春,枝头时作细白花,氷雪中着子甚繁,春春二、三月始采。 榕𣗳,南海 密香八种,南方草木状交趾密香𣗳,一𣗳八香。其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伐之经年,其根干各别成香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为沉香,与水面平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干为栈香,细实末烂之枝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下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总名密香,珍异之木也。 槟榔,𣗳高十馀丈,皮似青桐,亭亭高插,其状若丛蕉,叶下系房缀实,有棘卫之。其实彼人贵重,宴礼必先进以浮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 椰𣗳,叶如栟榈,高六七丈,无枝。其实大,壳坚,剖饮其浆,能醉人,味美。 苏枋𣗳,似槐花,黑子,出九真,可染绛,渍以大庾之水,色愈深。 三荆𣗳,宁浦三种荆𣗳:金荆可作枕,紫荆可作牀,白荆可作履,与他处牡荆、蔓荆全异。又有牡荆,指病自愈,月晕刻如人身,齐置牀下,虽危亦愈。 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不败。其茎置烟炱中,经时紫香,可以降神。 四时花木,四季竹,长节坚圆,可为管龠。四季槐,其花淡红色。月季花逐月开。四季槿生南海。 峨眉花木,峨眉山行记娑罗𣗳,叶似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大抵山上草、木、禽、虫,悉非世有。有花如八仙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而浅青。有塔松,状如杉而叶圆细,盖春时尤多异花。 玉芝,诗注玉芝,一名鬼臼,岁生一臼,如黄精,可辟谷。黄山谷云:「啗三臼可辟谷。」 苬芝三秀,苬音由,瑞草也,一岁三花。 石𧉧,仙草,𧉧音怯,状如龟脚,得春雨生花,值冬风则死。 凰尾蕉,出琉球,𣗳似棕,叶如凤尾,四时翠色不变。 天水芭蕉,玉堂闲话天水土寒,不生芭蕉。戎帅得二本培植,冬月窖藏甚谨。童谣曰:「花开来,花谢来。」久之,节气变暖,芭蕉开花。寻而蜀人犯秦,年年花期一来,竟为蜀地。 颍川芝,古今注章帝时,颍川出芝,六月中生,一叶,五岁五重,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色。十月后,黄气出上尺五寸。 春兰秋兰,图经叙州兰山有春兰,花生叶之下。有崇兰,花生叶之上。又有秋兰。 知风草,类林南海有草,丛生如蔓,土人视其节以占岁之风,每一节则一风,名曰知风草。 救穷草,福地记武当县石阶山西北角有大松𣗳,下生草名救穷草,冬夏不枯,日食三寸不饥。陶先生谓之「西岳佐命」。 苾蒭草,尊胜经西天苾蒭草:一、生不背日,二、冬夏长青。共有六义,以喻尊僧。 仙人草,四时常生。谢惠连赞园有嘉草,名曰仙人。 金灯草,冬春叶茂,夏月花生而叶死,花叶不相卫,故名无义草。 附子天雄,本草一种四名:冬采曰「附子」,春采曰「乌头」,时采大者天雄,其旁侧子。 剪罗花,遵生入笺一花三种,随时名也。剪秋罗,红深色美。剪春罗、剪夏罗二色红黄,不甚佳。 迷阳草,楚志庄子楚狂之歌,所谓迷阳。胡明仲云:「荆楚有草,丛生修条,四时发颍,其肤多刺,春夏花繁,腴条可食,呼为迷阳。故曰『无伤吾行,无伤吾足』。」 秋芦竹,笋谱似芦,身如荻蔗,冬不凋,插枝如生笋,可食。 四时笋,仝上《说文》「笋,冬生也。」 五鸠司化,格物总论按《左传》「祝鸠司徒,雎鸠司马,鳲鸠司空,鷞鸠司寇,鹘鸠司事」,为五鸠也。鹘,雕也。鷞,鹰也。鳲鸠,鴶鵴也,即布谷,牝牡似鹞而长,飞鸣以翼相击,能巫步禁蛇。雎鸠,王鸠也。祝鸠,鹪鸠也,一名桑鸠,一名斑鸠,有小有大,春分化黄褐,秋分化斑鹪。或养之数年,春、秋分不能化。又鸽亦鸠类。 鹊知太岁,格物论鹊善为巢,开门背太岁,立必顺风南飞,月夜东向雨睛,此任自肰性也。南人闻其声则喜,北人则悲。诗注鹊巢冬至架,至春乃成。古书鹊知风。是岁风多则鹊巢卑,风少则巢高。 雄鸠候岁,淮南子雄鸠丧鸣,为帝候岁。 爰居避风,国语海鸟爰居,避于鲁东门之外三日。展禽曰:「广川之鸟知灾。是岁也,海居大风。 佛现鸟,峨眉山鸟,春夏则近人求食,秋冬则不来。 青田鹤,永嘉记青田有白鹤,年年来伏雏。世谓神仙所养。 枭鸟,岭表录春夏阴晦,枭类飞鸣,岭南尤多。太平广记一名夜游女。王元之在蕲,夜闻枭鸣,或𡭊曰:「鬼鸟也。」王不悦。 蛰燕,旧说燕于冬归北海,蛰于水,而嗛小白鱼作茧窠自蛰,今之「燕窠菜」是也。近时南北在地,有燕蛰于土穴,即不独北地矣。又说见《惊蛰》中。 寒号虫,物类训出五台山。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其粪为五灵脂,盛暑文彩绚烂,鸣曰:「凤凰不如我。」冬寒毛尽脱,鸣曰:「得过且。」《过辍耕录》云:「鸟类也。」 鹁鸽月雏,格古论鸽,鸠类也,每月一伏雏。 雁识序,古隽《月令》「春候雁北,秋鸿来。」又「鸿雁来,宾冬雁北乡。」七十二候而雁居其四。雁知时识序,德禽也。 杜鹃,鶗鴂一名子规,一名「杜宇」。春分鸣,众芳生;秋分鸣,众芳歇。又山居草堂记稽山四时杜鹃。 春夏翟,翟,雉属,随时异名。 麒麟,月令章句麟生于火,游于土,故修其母,致其子,五行之精也。春秋保乾图岁星散为麟。春秋孔演图麟木精也。麒麟鬭而日无光。博物志麒麟鬭而日蚀。 神羊易处,说文獬豸一名「神羊」,似牛,一角,正直触邪,又名「触邪」。春夏处泽薮,秋冬处松柏。 獭穴知水,岁水盛,别獭穴高,随水高下以知避。 老马识道,春秋后语齐桓公伐孤竹,春往秋还,迷归路,管仲令放老马随之,得归路。 熊胆四时,琕雅熊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 象胆四时,酉阳杂俎象胆,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足,秋在后左足,冬在后右足,如龟无定体也。 兔窍随月,博物志兔甜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食物本草兔为食品之主品,随月得窍,其窍乃有六、七、八、九,其子从口出,故妊娠者禁食之。 猴猿知候,猿、猴、猱、狨、獮、、狙、猢、狲能为特独,皆是一类而异质。其体属土而化于金,故申肖猴。其气脉与人同禀,故猴母每月经候亦肰。易数五主音,音主猿。猿五月而生,故猿猴好声音而善悲。能者,猴之异种,善攀缘出类,故比人之有力量者。为亦能类而有智,故比人之善谋略者。特性傲而不喜同群,独性僻,亦不偕同类,而人事偏僻,因以名之。 羊岁三乳,山羊每一岁三乳子。 马合岁月,春秋异邮阴合于八,八合阳九,八九七十二,二为地,地主月,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有二月而生。人乘马以理天下,王者驾马,故其字以王为马。 马牛狗熊时欲,佛藏大毗婆娑论男女结生和合有情,既命终己,适受中有,即住结生。若有欲心不常增者,如何中有随住结生?如马春时欲心增盛,馀时不尔。牛于夏时、狗于秋时、熊于冬时,亦复如是。驴于一切时欲心增盛。 蜜蜂岁政,阴阳变化论蜂每岁三四月则生黑色蜂,名曰「将蜂」,又名「相蜂」。蜂王乃相蜂所生也。相蜂不能采花,但能酿蜜,盖无此蜂,则不能成蜜。至七、八月间,相蜂尽死。相蜂如不死,则羣蜂饥,俗谓「相蜂过冬,蜂族必空。」蜂王大如小指,不螫。蜂无王而尽死。有二王而即分,分蜂之时,多老王逊位而出,所分之蜂,均挈其半,未尝多寡。从王而出者,未尝复回。飞止必环卫蜂王,皆有队伍行列。采花时,一半守房,一半依次拨发,花少受罚。野花开时,虾蟆所掠,鼄蝥所粘者,十去其三。每一百蜂往有七十四房,如菜花盛时,十去其一二尔○蜂每日有三朝。 蚁穴知水,韩非子齐威公伐孤竹,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得水○蜂蚁皆有君臣之义,而能措食以奉主。 蟪蛄不知,庄蟪蛄不知春秋○寒蝉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不见四时之全。 鳜鱼毒骨,鳜鱼脊十二骨,每月一骨,有毒。人中之者,以橄榄煅存性,调长流水服,即解。 蟹鰕占候,蟹谱鰕荒蟹乱,俗说披坚执锐之义,岁或暴至,即兵荒兆。白诗:「亥日饶鰕蟹,寅年足虎貙。」 鼍肉生肖,陆机云:「似蜥蜴,长丈馀,甲皮堪冐冒字当作「冒」,后同。鼓,其肉具十二生肖。」 鲸鲵,古今注鲸,大者长数十里,一生数万子,常以五、六月就岸生子,至八、九月导子入海,鼓浪成雷,水族惊避。其雌曰鲵,大者亦长相若,其晴为明月珠。 𡭊蟹,蟹味最佳者,春夏在水,秋冬穴泥掘之,必得一双,名曰𡭊蟹。大者如升,小者如碟。 凤历,凤知天时,故以名历。 玉律,白帖视四时于玉律。历志二至殿中,以玉律候气。说文舜祠下耕,得笙玉管。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 琴瑟桑槐,通典人君冬至鼓瑟,瑟用槐木;夏至鼓琴,琴用桑木。槐取气上,桑取气下。 琴法天地,琴论伏羲削桐为琴,上圆下方,法天地。龙池八寸象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气,长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广六寸象六合,前广后狭象尊卑,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义。三礼图第一弦为宫,次商、角、羽、徵,次少宫、少商。 正合琴,玉林洞元正合,琴名,言与天地五方之气相合也。 二至鼓皮,易通卦验冬至鼓用马革,夏至鼓用牛皮。 毛裘皮褐,酉阳杂俎古者冬取毛于狐类而裘成,夏取皮于駞类而褐成○駞过夏退毛以避热。 金钟九乳,乐图君子铄金为钟,四时九乳。 十二管,礼记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质也。阳六律,阴六吕,按十二月。 十二衣,同上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主○十二月之衣。 十二食,同上五味、六和、十二食,旋相为质也。十二月之食。 五时衣,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色也。后东平王传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馀悉分布。 中宫屏,御屏以九宫定位,每月设中宫之色。 狨座,朱彧可谈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制使以上许用。每岁九月乘,二月彻,无定日,惟视宰相秉彻。狨似大猴,生川中,春毛最长,色如金,每座缝数十斤,价直百千。 返魂香,续博物志月氏献香,后值长安疫死大半,武帝分香烧之,死未三日者皆活,芳气三月不歇。 筝象四时,阮瑀筝赋长八尺,以应律。弦十三,象四时。柱高三寸,象三才。 琵琶法时,风俗通琵琶,不知谁作也,长三尺五寸,象天地人与五行也。四弦,象四时。 六簙阴阳,六博,局戏也,古乌胄所制。六箸象阴阳,十二棊象十二月也。 念珠,瓦釜漫记释氏念珠一百零八,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准一岁之义。 神枕,神仙传汉武帝见泰山老父头上有白光,问之,𡭊曰:「有道士教作枕,有三十二窍,其二十四窍应二十四气,八窍应八风。臣行之转少,而齿复生。」 冷暖碁子,宣室记日本国贡玉碁子,冬则暖,夏则冷。 潜英石,李少君启武帝曰:「黑海北𡭊都之出,出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垂羽,寒则石温,暑则石冷,刻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也。」帝求得之,刻李夫人像,置之幕里,宛若生时。 飞廉楼,汉书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黄帝为十二楼,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武帝乃作飞廉楼。 三台,《五经异义》云:「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龞。诸侯不得观天文,无灵堂,但有时台、囿台。」袁绍传注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 禁苑四时,大唐六典禁苑在内宫城,禽、兽、蔬、菓俱毓。若祀、禴、蒸、尝,四时之荐,蛮、夷、戎、狄元宾之具,则蒐狩以为储供。 十二钟,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十二钟以副十二月。 四极,尔雅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曰荒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同,东至日所出为泰平,西至日所入为泰蒙。 五方人民,博物志东方少阳,日月所出,山谷清,其人佼好。西方少阴,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南方太阳,土下水浅,其人大口多傲。北方大阴,土平广深,其人广面缩颈。中央四析,风雨山谷峻,其人端正。 五气生人,仝上山气多男,泽气多女,平衍气仁,高陵气犯,丛林气躄。故择所居,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则出好人。 地理,仝上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中里南北隅居七一分。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缺东南,百川水注焉。 地转柱轴,仝上昆仑山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五土宜物,山有沙者生金,有谷者生玉,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土山多云,铁山多石。五土所宜:黄白宜种禾,黑坟宜麦、黍,苍赤宜菽、芋,下泉宜稻,得宜则利倍。 物性,九窍者胎化,八窍者卵生,龟鼈皆此类,咸卵生、影伏。白鷁雌雄相视则孕。或曰:雄鸣上风则雌孕。大腰无雄,龟鼈类也,与蛇通气则孕。细腰无雌,蜂类也。呪桑虫成子。蚕三化,先孕后交,不交者亦子,后生而无眉目,易伤,收亦薄。鸟翼右掩左为雄,左掩右为雌。鹳取礜石绕卵助燥,故方术家取用之。蛴螬以背行,快于足用物相乱者,碔砄怪石似玉。蛇牀乱蘼芜。荠苨乱人参。百部似门冬。拔揳似草薢,一名狗脊。房葵似狼毒。杜衡乱细草。敌休乱门冬。雄黄似石硫。李石续博物志㹠将风则涌,鼍欲雨则鸣。鹳能禹步,转巨石以觅蛇。人学其法,围篾于巢,闭其雏,鹳必作法解之,铺沙印其足迹。鼋脂得火能𭵃铁。木日造麯而酸,水日造酱而虫,九焦日种谷不生,六合日遣鬼不去,火日安蜂蜜苦,土日种麻不生。駞粪烟杀蚊、壁虱。鵞惊鬼,鵁鶄厌火,孔雀避恶。蛇蜕塞两耳,治疟。覆盆子即苺,笮汁合膏,涂发不白。降真香主天行时气。鼈为臛,数食可长须。椒是玉衡星精,服之身轻。啄木遇蠹,以嘴画符即出。鹊有隐巢木,鸷鸟不能见。燕御避戊己,则巢固而不倾。鹳有长水石,故于巢中养鱼。金钱花损眼。雷火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南昌燃石灌水便热,以鼎炊物可熟,置之则冷。鱼龙畏铁,铁味辛害目。食鼠泪,得黄疾,通身如蜡。鍮石类金,木兰类桂,奚醢类檀,狐狸类狗,鸑鷟类凤,野马类龙。虎啸风生,龙吟云起,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涌,桂得葱而软,𣗳得桂而枯,戎盐累卵,獭胆分桮。鸠食桑椹、猫食薄荷、虎食狗,皆醉。燕避戊己,蝠伏庚申。橘、柚雕于北徙,石榴郁于东移。久服芎藭令人暴死,食黄颡鱼后饮荆芥汤即死。藕蜜同食,可休粮。巴豆神仙服即死,鼠食则肥大。巳不杀蛇。草木子牛有耳而听以鼻,龟有鼻而息以耳。 虎蛇知方,埤雅蛇盘向壬,虎奋冲破。 山中异名,抱朴子山中辰日称「雨师」者,龙也。巳日称「寡人」者,蛇也。蛇中巳日称「时君」者,龟也。辰日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鸟毛协四时,张华师旷禽经春则毛弱,夏则毛稀少而攺易,秋则刷理,冬则更生细毳自温○仓庚之属,象东方木;朱鸟之属,象南方火;黄鸟之属,应土以象季夏;白鹭之属,象西方金;玄鸟之属,象北方水○羽物变化,转于时令,仲春鹰化鸠,仲秋鸠化鹰之类。 乌舄知岁,焉乌,黄色,出于江淮。凡字朋者,羽虫之长;乌者,日中之禽;舄者,知太岁之所在;燕者,请子之候。 奇耦生数,续博志《易》之生物,有奇偶三才之数,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乘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升,升主狗,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兽,故禽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而化。 草木华秀,草木状凡草木,春华者冬秀,夏华者春秀,秋华者夏秀,冬华者秋秀,其华竟岁。故妇女之首,四时未尝无花。 草性阴阳,名家诗法《本草》之「向阳生而性暖者解寒,背阴生而性冷者解热」,此通确论也。 荠松冬夏,抱朴子夏必长而荠麦枯,冬必凋而松柏茂。 木异羣类,王逸子木有异于羣类者,松柏冬茂,阴木也;梧桐春荣,阳木也;扶桑,日之所出,阴阳木也。 物逢胜而死,淮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麦秋生夏死,荠冬生夏死○禾,木也。菽,火也。麦,金也。荠,水也。 占岁验草,古史考黄帝问师旷知岁之苦、乐、善、恶,𡭊曰:「岁欲丰,甘草先生;岁欲俭,苦草先生;岁欲恶,恶草先生;岁欲旱,旱草先生;岁欲潦,潦草先生;岁欲疫,病草先生;岁欲流,流草先生。」注甘草,荠也。苦草,葶苈。恶草,水藻。旱草,蒺藜。潦草,藕。病草,艾也。 松竹四时,礼其在人也,犹竹箭之有筠,松柏之有心。二者居天下之大端,故贯四时而不攺柯易叶。 雁治田,白孔六帖上虞民治田,有雁春则衔拔草根,秋喙除其秽,是以禁民不得妄害。 藻廉,幽冥录汉武帝宴羣臣未央殿,一老翁长八、九寸,自梁上缘杜下,稽首仰视,俯视忽不见。帝愕,方朔曰:「其名藻廉,水木之精,夏巢林,冬潜水。陛下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帝感之,息役。 金图岁时,通神集房次律弟子金图,十二岁时,次律问葛洪仙律中事,以氷玉数珠手节之,凡两编,三百事。次律赐以「转枝梨」。 千头木奴,襄阳记李衡曰:「龙阳洲上千头木奴,岁得绢数千匹。」○木奴,橘𣗳也。 千𣗳柳,齐民要术陶朱公云:种柳千𣗳则足柴,岁可髡二百𣗳。 治生岁产,食货志陆地牧马二百蹄千足羊,泽中千足彘,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𣗳枣,燕、秦千𣗳栗,蜀汉、江陵千𣗳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𣗳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各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锺之田若干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酱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锺,薪藁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辆,木器髤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筋,其布絮细布千钓,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蘖麴盐豉千答,鲐鮆千斤,鰕千石,鲍千钧,狐鼦裘千皮,黑羊裘千石,㫋庶千具,佗菓菜千锺,子贷金钱千贯,此亦比千乘之家。此其大率也○瓨音降。甔音丹。髤音休。躈音窍,蹄也。鲐音台。率音律。 桃李实,盐铁论桃李之实者多,来岁穰。 南北寒暑。五岳游南北寒暑,以大河为界,不甚相远,独西南隅异。黔中多阴雨,滇中乍雨晴,粤中乍寒暖;滇中不寒不暖,黔中阴雨,以地在万山中,山川出云,故霁时少。语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也。粤中土薄水浅,阳气尽泄,故顷时晴雨曡更。滇中夏丕甚热,冬不甚寒,日则单夹,夜则枲絮,四时一也。夏日不甚长,冬日不甚短。按刻漏与历书,与中州各差刻馀。又镇日西南风,冬春风刮地与江北同,即二三百里内,地谷寒热先后悬绝。星渊李月山谓其地伊迩,势高寒,以近南故寒燠半,以极高,故日出没先受光而入夜遟也。河、汝在江北,而暑热反过吴、越长沙乃衡岳至麓,洞庭、鄂渚上流,其地咸黄土,故湿气凝聚○广右地脉疎理,阳气易泄,自昔称炎方,天晴日出,地气上蒸如甑,隆冬无异于春、夏。其地万山岩石,纯无寸土,石气本寒也。寒暑之故,半出于天,半出于地。风光日色出于天,气候寒暑出于地。地薄理疎,则气升多暑;地厚理密,则气敛多寒,非专为方隅南北之故也。《异域志》:「阴山沙漠北万馀里,有地,四时皆春,草木不凋」者,乃今意诚有之,正为地各有厚薄疎密,不全系于天也。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卫生》 | |
1 ![]() | 四时摄生,禁忌篇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局有至和之常制,筋骨有偃仰之方,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养阴气,抑喜以养阳气。肰后先将草木以救亏,缺服金月以定不穷,养性之道,尽于此矣。 真火大药,性命真印「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记斤。」丹书所谓守一、守雌,曰「戊己为媒」,皆不得已而强名也。曰冬、夏二至,子、午二时,卯、酉二弦,朔、望二候,不过言此身阳和之盛衰耳。其中妙旨,存乎口诀。但进火主阳数,退符主阴数。乾之策三十有六,阳数也。坤之策二十有四,阴数也。《火记》六百篇者,一年十二月,除卯、酉月为沐浴,计十个月为三百日,每日消长二符,故有六百。大槩朝屯暮蒙,为进退木火之定法。火功止于十月,十月之后,惟用温养。紫阳翁所谓「但安神息任天肰」也。 内体外用,参同契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注卦有六爻,下三爻为内,上三爻为外。即如朝用屯,阳火上升之候也。而屯初九,正当身中之子,由内而外,故曰春夏据内,以子到巳。暮用蒙,阴符下降之候。蒙之上九,正当身中之午,由外而内,故秋冬当外用,自午迄亥,肰春冬子亥,体用皆譬喻,而泥象执文,徒劳苦矣。 赏罚昏明,参同契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序。注丹法赏罚,应春秋之生杀,永日自寅东出,短日自申酉入,犹丹法昏明也。仁义、喜怒即潜跃,进退加减,各随其时。大抵五行、四时、卦支、阴阳、文武,皆譬喻也。 守中,本草总编摄生之道,莫若守中,使无过与不及之害。《经》曰:「春冬秋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盖不适其性而强云为,逐强处则病生。五脏受气,盖有常分,用之过耗,是以病生。善养生者,无过耗之敝,又能保守真元,何患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药,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如不善保养,又不善服药,药仓卒病生,而归咎于神天,未尝思也。 顺时养元西山会真记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蛇于巳日不出道,莺于春时自出谷,为人最贵,何不顺时养元阳而收真气?真𪸓炁原刻讹作「𪸓」,后同。大运随天,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肾。元炁小运随日,子在肾,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修真者不见功,盖以旺时不收,损时不补,散时不聚,合时不取,不知交合之时,又无采取之法也。○ |
2 ![]() | 居处,河图帝视萌侮天地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藏。 庚申日守三尸,《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记人之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惟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四时八节,企其祭祀,祭祀不精。即为祸患。三尸分居人身上下,为人之孽。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令人眼暗发落,口面齿病;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搔扰,五情勇动,淫邪不禁。其尸形似小儿,或如马状,长毛二寸,人死即出作鬼,如人生时形像,衣服长短无异。其九虫类多如蛔虫、白虫之类,躁人五脏,多致杀人,令人多病。种种动作,亦有人身少者,养道之心欲调去之。凡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如疲,少伏莫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又《太上律科》云:庚申日,北帝开诸罪门,通诸鬼神,诉讼异类,并集善恶之业,赏责不遗。《经》曰:三守庚申,三尸震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五神长静,不惑不淫,真灵卫佐,与与天地相毕。每夜临,临卧,叩齿三七,以左手抚心上,呼三尸名,即不敢为害。又符呪诸说,不足过信。 天罡方脉望修持之士,随天罡所指之方而居之。正月建寅,顺月数至当值之月,就于月上加戌,数至当值之时,就于时上数贪,巨禄文廉武破值破军,即天罡所在之方,身在𡭊宫乃吉也。所谓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者凶。凡一切行事,鬼神莫测也。如五月午时数至寅上,即午时天罡在申,寅为鬼户,谓之罡塞鬼户之类。《诀》曰:「每月常加戌,逢时数七星。」又曰:「罡轮掌上知建指,窍运胷中明吉凶。」○今之用罡者不一,又见《每月令·时令·阴阳》中。○ |
3 ![]() | 调和阴阳,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圣人不绝男女和合之道,贵于闭密以守天真耳。」 节欲,八笺养生之方,首先节欲。夫元气有限,人欲无穷,欲心一起,炽若炎火。能于欲念初萌,即强制之,思其所为,如虎豹之墟,幽冥之径,惧心一起,而欲火自消。 年衰秘精,素女问人年六十,当秘精勿泄。若气力尚壮,则勿强忍,久而不泄,致生疽。 禁欲日期,道书禁忌有五百馀日,世不能遵,当慎其要。大寒、大热、大雨、大风、大雷、大雾、日月薄蚀、星辰之下、神佛之前、元旦、三元、朔、望、弦、晦、庚申、本命、八节、五腊、三分、二社、五月、九毒、每月廿八、四月、十月、纯阴用事、神圣诞会。凡此日期,俱宜禁欲。犯之,轻则招灾致病,重则夺寿伤生。 求嗣御情幼幼新书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阳施阴化,是以有娠。而三阴所会,则多生女;阳气先至,孕则为男。凡御女者,当避丙丁及道书所禁日期,及神宇、井竈、圊厕、冢柩之旁,须择旺相日及月宿在贵宿,以生炁时夜半后施泻,则生男子,寿而且贤。如月经绝六日后,则不可矣。逐月已载御女日期,又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戊己,皆旺日,与月宿相合,俱吉。○ |
4 ![]() | 慎节,素问四时不节,则生大疫。 调四气治五郁,病机赋调四气而治五郁,须知法正行权。注四气者,春温、夏熟、秋凉、冬寒。故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谨调无病也。五郁者,天有金、木、水、火、土,郁而不散则生灾;人身有心、肝、脾、肺、肾,郁则生病。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通是五法,乃气平调。法正则顺四时而治,行权则逆其气而治也。」 四时用药权正,春夏秋冬,人气顺应者,天道之自肰。寒风暑湿,脏腑伤中者,人事之偶肰。知其自肰,顺正调之;知其偶肰,以权制之。知权与正,则寒热温凉之时,表里虚实之病,汗吐下和之法,辛苦甘酸之剂,随时处用,左右逢源矣。如春气温,药食宜用凉,当远去其温;夏气热,药食宜用寒;秋气凉,药食宜用温;冬气寒,药食宜用热。是从天气则和者也,逆此则病生矣○此用药施治之论也。百病以伤寒为重症,不宜轻易按方用药,致误法则短章,亦不足以申其要。兹举伤寒启蒙数语,以证其例。万全歌治伤寒世罕稀,举世时医莫能知。仲景石函节菴傅萧氏青阳作歌记:「方不同,法更异,四时伤寒各有例。只有冬月正伤寒,不与春、夏、秋同治。发表实表多奇方,用在三冬无别制。春、夏、秋各有方,只用羗活冲和汤。春温、夏热、秋治湿,随时加减妙难量,病症与冬皆相似,浅深表里脉中详。」 岁气天和《内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凡四时用药,如上所谓权,正是伐天和也。○ |
5 ![]() | 四时饮食,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助益脏气,食不过分。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盖旺则食所克,弱则食所生,又随季而不食本脏,尤顺天理。 去害。吕览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克形即生害。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即生害。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其害矣。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宜忌》 | |
1 ![]() | 生炁,岁有一岁之生炁,本宫干支生神是也。凡造作大事,逐年方向神煞,《通书》、《历日》详载。其馀小事,逐月见之。 避太岁,太岁者,主宰一年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又如生产最忌向太岁方坐,又忌于太岁方倾秽水及埋衣胞之类,馀可例推,《通书》可考。 采药无时,薏苡根。合欢𣗳皮叶采不拘时,即夜合𣗳。柏枝,四时依各方采用,此物能治疠风。何首乌春夏采根,有雌、雄二种,雄者色赤,雌者色白。凡修合,要雌、雄相半用,忌铁器。一名夜合,一名交藤。石龙蒭,一名龙须,即今作席者,五月、七月采茎,八月、九月采根。青蒿四、五月采苗,日乾,根、叶、花、茎并入药,四者勿同用,春、夏用苗,秋、冬用子,又蒿酒最美。桑根、东行皮、五嘉皮,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乾。太阴玄精石三四月采。《月令》:「冬至一阳生,麋角解;夏至一阴生,鹿角解。」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 饮食宜忌,延命录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食宜常少,亦勿令虚。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冬则朝,勿令虚。夏则画,勿令饱。饱食勿仰卧,成气痞。食后勿就寝,生百疾。 食忌,露天隔宿物、藏不密者、色异常者、欲无肠胆、异形异色异臭异味之物、菌有毛及背无纹者、闭口椒、肉自动、肉着地不沾尘、馔上细黑白末子、六畜自死、菓实双仁、蹄爪带毛、禽三足六指四距、卵上八字㾗痕据上下文攺。、铜器盖物、禽兽脑、旋作生鮓、煿炙承热、种种生物,以上皆勿食。又或《月令》当忌,或冷热失宜,咸宜慎之。夫饮酒食肉,忧在不常,名曰痴脂。充五谷,食良药为之,中土犹虑疾苦,食气保精全神者,是上士也。 忌食三厌,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雁有夫妇天伦;狗有扈,主人义;乌鱼朝北,有君臣忠敬之礼。三者皆不忍食之。又见《孙真人歌》。 忌食生肖,父母生肖,并本身生肖之肉。 忌食杂菜,萤雪丛说夏秋间杂菰蕈,皆是恶虫蛇气结成,前后坏人甚多,断不可食。不若勤力种菜,四时无鈌,勿将性命试此毒物。 会客宜忌肘后神枢申、子、辰年,忌会寅方之客;巳、酉、丑年,忌会申、酉、戌方之客;亥、卯、未年,忌会亥、子、丑方客;寅、午、戌年,忌会巳、午、未方客○正、五、九月南来客不利于主,北来者吉;二、六、十月东来客不利于主,西来者吉;三、七、十一月北来客不利于主,南来者吉;四、八、十二月西来客不利于主,东来者吉○正月丑日、二月未日、三月寅日、四月申日、五月卯日、六月酉日、七月辰日、八月戌日、九月巳日、十月亥日、十一月子日、十二月午日,以上十二日忌会客,犯之,所来之方起争鬭、招是非。○ |
2 ![]() | 四时合用药方狶莶丸,救民易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七月七、八月八、九月九日,俱可采。狶莶草去根、花并子净,用茎、叶九蒸九晒,层层洒酒与蜜水制之,至极香,擣罗为末,炼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二十丸,随增灭,以米汤或听用引送下。治周身瘫痪、疯痰诸症、口眼喎斜、久卧不起,并皆治之。又明目黑发,强徤筋力,效不尽述○狶莶草有二种,南北不同,南方一种,亦名曰「花菜」。 太乙紫金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通治百病,有起死回生功。山茨菰去皮毛,洗净焙二两,要真者。川文蛤,一名五棓子,槌碎洗、焙,三两。麝香三钱。千金子,去彀拣净,用纸槌去油成霜,一两,即续随子。红牙大戟去芦根,洗、焙净,一两半,河南者佳,不用色白者。右精制宜天月德黄道吉日,宜端午、七夕、重九日,斋戒洁净,修合焚香,拜天,避妇人、孝服、鸡、大秽恶。制末以濡米糊和杵千下,丸每锭重一钱,以朱砂或金箔为衣,每服一钱,重者加一丸。治百病,不能尽述。查本方随证用引为妙。 杀鬼丹,云笈七𥵞五月并十二月晦日及正月间,常宜焚杀鬼丹,以祛百邪。鬼箭、蜈蚣、野葛、雄黄雌黄、朱砂、藜芦、鬼比目、桃仁、鸟头、附子、半夏、石菖蒲、硫黄、巴豆、鬼白、白术、苍术、花椒、右等分,量加麝香共二十味为末,以菵草汁或糊为丸如核桃大,晒乾藏净器,每焚一丸。 灵宝逼瘟丹,苍术一斤,硫黄、硝石、雌黄、沉速香各一两,丹参、桂皮、雌黄、藿香、朱砂、商陆根、大黄、赤小豆、雄狐粪、羗活、独活、仙茅各二两,降香、白芷、菖蒲、桃头五月五日收者,蕲艾各四两,柏叶八两,唵叭香一两,无亦可。共二十四味,按二十四炁共为末,以米糊凡如弹子大,晒乾封贮。每焚一丸,一切时行斜炁,宜时常烧之。 太仓公避瘟方,苍术一斤,台芎、黄连、白术、羗活各八两,柴胡、藁本、荆芥、乾姜、芍药、三赖、天麻、白芷、防风、川芎、草乌、独活、香附、官桂、麻黄、细辛、当归、甘松、甘草、牙皂角各四两,麝香三分,共二十六味,为末,煮红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晒乾封贮。每焚一丸,祛温辟邪。凡官舍、旅馆,久无人到,秽湿侵人,宜爇此以逼邪疠之气。五、六月尤宜终日焚之。 止时行传染方,简易方疫气时行,用贯众置水缸内,食水不染。五月五日、十二月除夕,俱浸一度,令合家大小尽食其水。如遇患时,再常置之。 治卒中恶风,仲景岁有恶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十七枚,鸡子、白麻并酒吞之。 桑叶洗眼方,广济方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遇闰年,多采十片。每遇洗眼日期,用叶十片煎汤常洗之。闰月照前月日期洗之。日斋戒,忌荤酒。正月初五、二月初一、三月初五、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初七、七月初八、八月初八、九月三十、十月初十、十一月初十、十二月初一。 银杏叶洗眼方,五月五日取银杏叶阴乾,用无根水一碗煎滚,将叶十馀片先放碗底,次泡之,待澄清坐定,洗一日至一年,如童眼。正月初八、二月初十、三月初五、四月初一、五月初五、大月初七、七月初八、八月初五、九月初十、十月初十、十一月初十、十二月二十一日,闰月照前月,清明日亦洗,凡洗之日,忌油腻、锡、漆器。 桑灰洗眼方,通考治青盲眼用桑柴灰一合,以沸汤沃之,磁瓶中澄冷令极清,温汁稍热洗目,觉汁冷,即以重汤煮热,不住手洗。若遇洗眼之日为神日,勿误,神効。正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六、四月初六、五月初五、六月初二、七月初七、八月廿五、九月十二、十月十二、十一月廿六、十二月晦日,闰月照上月之日。 羗活冲和汤。此伤寒启蒙三十七方之第三方也,以代桂枝、麻黄、青龙等汤。此太阳经神剂也。治春、夏、秋非时感冒,暴头痛、发热、恶寒、脊强无汗、脉浮紧,此乃足太阳膀胱经受邪,是表症,宜发散,不与冬月正伤寒治法。此方非独治三时暴伤寒,春可治瘟,夏可治热,秋可治湿,治杂症俱有効。羗活、防风、苍术、黄芩、白芷、甘草、生地黄、细辛、川芎、饱闷加枳壳、桔梗去地黄。夏月本方加石膏、知母,名神木汤,如服次汤后不作汗,加紫苏叶。喘而恶寒身热,加杏仁。出汗后不解,宜下兼行加大黄,为锅底抽薪法。春、夏、秋发感冒,非时伤寒,亦有头痛、恶寒、身热、脉浮缓、自汗,宜实表,去苍术加白术。汗不止,加黄茋,即加味冲和汤。再不止,加小柴胡、桂枝、芍药。右用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锺,入葱汁五匙,再煎一、二沸。如发汗,爇服。止汗,温服。河间论:「冬三月谓之正伤寒,法用麻黄汤,伤风桂枝汤。春三月谓之温病,夏三月谓之热病,又曰疫病,秋三月谓之湿病。」又有两感日传,三经四时皆有者,用大羗活汤。其三时通用易老九味羗活汤、简易参苏饮、双解散及羗活冲和汤,禁用麻黄桂枝汤。○ |
3 ![]() | 天时诸忌,《八笺》:「起居不知三才,避忌必犯灾害。凡临事勿指天为证,勿怒视日、月、星辰,勿裸体以亵三光,勿𡭊三光濡溺,勿月下淫谑,勿唾流星,勿久视云汉。震雷、暴雨、黯雾、烈风、严霜、大雪,不可冲犯。勿嗔风怨雨,勿指虹霓。凡重雾三日,必有大雨,未雨不可出行。雷鸣勿仰卧,居室避斜风远出,触寒而归。勿面向火,勿就食热食,衣湿汗即脱,勿开口喝冷。大热勿骤近凉水,冲寒,勿骤饮滚汤,勿渎寒而寝,勿曝日以衣。朝出莫饥,暮息莫饱,朔不可泣,晦不可歌。此天时避忌之要略也。」 地道诸忌,无故勿掘地,一则恐泄地灵,又恐冒犯土。勿裸卧地上,恐沾风湿等疾。凡入深山,常持明镜,便精魅不敢近人。凡入山,念仪方二字以却蛇、虫,念「仪康」二字。以却狼、虎,念「林兵」二字以却百邪。入山至山脚,先退数十步,方上山,则山精无犯。入山,将后衣裾摺三指挟于腰,蛇、虫不敢近。渡江河,朱书「禹」字,佩之,吉。写「土」字于手心,下船无恐怖。凡深山洼下寒泉,初饮凡水,有沙虫处勿浴。有水弩之虫,名曰鬼蜮,含沙射人,轻则疮疾,射中神影则死。先以物击水,虫散方可渡。行热勿以河水沃面。陂湖水有小影,是鱼秧,勿食。井水沸起者勿食。屋漏水大毒勿食。冢井水有黄气勿食。凡急饮浊水,必擣杏仁泥搅澄方饮之。夏勿多食氷。大抵禀体有厚薄,居乡有南北,方土异宜,风俗殊尚,不可胶例而拘。肰养身不可不慎,此地忌之大略也。 人事宜忌,脏腑喜芳洁而恶腥膻,食必择其适宜,勿过伤而致病。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脾恶湿,肾恶渗。发不可误入鮓食。甲寅日刮手指爪,甲午日刮脚指爪,此为三尸游处,故以斩除之。唾勿向北犯魁。唾远损气,唾多损神。汗出毛孔勿扇风。凡汗出本于五脏。饮食饱热,汗出于胃。饱甚胃满,故汗出也。惊悸夺精,汗出于心。惊夺心情,神气浮越,阳内薄之,故汗出。以持重远行,汗出于肾。骨劳气越,贤复过疲,故汗出也。疾步恐惧,汗出于肝。暴役于筋,肝气疲极,故汗出也。摇动劳苦,汗出于脾。动作用力,縠精四布,脾化水谷,故汗出也。勿令汗入饮食,食后以纸引鼻嚏,令气通,明目化痰。勿强忍大、小便,勿努力大、小便,夜宜开眼出溺。行走勿语。行远乘马勿回顾,伤神。凡行远常存魁罡在头上。夜行宜数叩齿,鬼神畏齿声也。夜行及冥卧,必中惧者,当存日月光入我明堂中,百邪自散。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勿跽牀悬脚。勿坐大𣗳下,疾风伤人,坐冷石成疝,坐晒热石生疮。鷄鸣时叩齿三十六通,舌䑛上腭,待神水漱而咽之。口诵四海神名三遍,止鬼辟邪无疾。东海神阿明,南海神祝良,西海神巨乘,北海神禹强。夜半勿哭泣、詈骂,向北勿惊呼大乐,耗气。多笑伤脏。多喜令人昏错。多念令人恍惚。多思多虑,伤心怠神。卧开口则泄真气,手压胷令人魇。勿戏画睡者之面,恐其魂不认尸,睡梦不可语人。燃烛而寝,神魂不安。睡者有变异,则于黑暗搯其人中,或口咬其大拇指甲处,而㖶其面,即醒。凡沐者洗头,浴者澡身,勿同日沐浴。沐忌冷水,恐患头风。饥勿浴,饱勿沐,于后勿沐,眼疾勿浴。沐浴无常者不吉。旦起勿开眼洗面,滚水漱口,损齿。脚汗勿濯。夏至后丙丁日,冬至后庚辛日,皆忌交合。男、女当遵戒忌之期,自保康宁寿考。此人事所忌之略也。 敬神宜忌黄帝杂忌凡过神庙,不得辄入,入必恭敬,不得举目顾瞻,如𡭊严君,乃享其福,不则获祸。亦不得返首顾视神庙。忽见龙蛇,勿兴心惊怪,亦勿注意瞻视。忽有鬼怪变异之物,即强抑之,勿怪。呪曰:「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凡空腹勿见尸,臭气入鼻,舌上白起常臭。欲见尸者,须饮酒见之辟毒○律戒卖亵鬼神。圣人言:「敬鬼神而远之。」盖天神地示,洋洋鍳鉴原刻省作「鍳」,后同。临,不宜淫祀,反为不敬。且鬼神之德,至公无私,福善祸淫,又岂禳解得免祸,而祭祷遂致福哉?盖当祭者,不可不祭,但勿卖亵,不当祭而祭之,徒为謟谄根据文意攺正。媚,而鬼神不之享也。世俗惑于佞神,而不自修心德,从来不已,缘未择天人之理,识之不彻也。闽、粤深山多邪神,或恭敬而礼之,反致祸害。大江之北不修淫祠,共所祀者,皆天地正神及一方有德之鬼。间有鬼祟妖邪,大都相类尔。肰赛愿作会,有降神设物等异,皆巫觋诈术也。○ |
4 ![]() | 天下无弃物,朱文公不自弃文天下之物皆物也。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以人而不如物乎?盖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秽矣,施之发田,则五谷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滩之洗浣,则衣裳赖之以净洁。推而举之,类而推之,天下无弃物矣。今人见弃,是自弃也○文公托物以喻人,则人不宜自弃,亦在所谓立志自奋也。今按天下万物,无一物不通于用者,惟医方得之最多,而略遗亦众。肰家常动用什物,并弃之,馀及制裁截落、朽毙烬瀼之类,无一物无所用也。试举牛之一身无弃材,说者谓角䚡无所用,乃煅末服酒,能疗肠风、瘀血、崩带。持毛弃骨,或浸水烧灰,皆能肥土。残衣惫布,以之褙裱鞋底。弃纸浸擣,复堪抄纸。诸弃烂纸,可浸瀼以制盆盎之类。绵絮毙惫者复可纺。粗线织染袜、席,足资贫家之利。破段帽擦染绵绳。零缯绡可缉鹑衣。小车之宵禁疟。鷄、鵞毳毛,丐者聚于窟室,以御寒夜。人发利用最博,乃随长、短亵用不遗。凡此略推之,无一物可为遗弃也。务民之贤,尚事治家,槩当知此。 濯衣杂宜,凡濯衣,必淋灰汁,或用鹻洗,始之洁。又法以皂角煎水或百部汁洗之,则净洁无虱。洗葛衣,忌木盆托之,则色黑不亮。襁衣中擣松子数枚,不作汗臭。塺涴衣,擣蒜擦洗。墨涴衣,嚼枣搓之,浣以冷水;或用饭擦;或嚼生杏仁,旋吐旋洗。油涴衣,以蛤粉厚铺污处,熨斗坐良久即去;或荞麦麪铺上下隔纸熨之;或百沸汤泡紫苏摆洗;或水调白麪涂之亦退。牛油涴衣,嚼生粟米洗之。羊油涴衣,石灰汤洗。黄泥污衣,生姜挼过,用水摆。血污衣,用冷水洗,又生半夏擦洗。疮脓血污衣,用牛皮胶洗。洗皂衣,浓煎栀子汤。洗白衣,豆稭灰或茶子去壳洗;或煮萝卜汤;或煮芋汁洗,皆可。彩衣,以牛胶水浸半日,以温汤洗之,又用豆豉汤热摆,油去不退色。洗毛衣,猪蹄爪煎汤热洗之。罗绢衣有垢腻,即摺置桶内温洗角,汤洗勿揉,移时频翻浸拍,觉垢去,即别过温汤又浸。拍勿展开,径搭桁竿,候滴尽方展,候乾收摺。漆涴衣,以温汤略摆过,嚼杏仁接洗,又摆;或先以麻油洗去,用皂角洗之。粪污衣,埋土中一伏时取出,洗无秽气○木槿叶汁,湿丝络之不乱。 文房腊雪水调寒食麪,为糊裱褙书画不蠹○矾画绢每胶一两,用矾三钱为率。冬月矾多不过五分,夏月不宜多用。矾多则澁,胶多则滑。矾纸宜加矾四、五分,亦勿太多。凡胶宜顿化,另将滚水泡矾末匀𡭊入,不则白沫矣。每水一瓯,煎胶三钱。矾纸则宜水多,绢宜水少𡭊毕,以指点舌,味甜为度○洗砚,凡砚须日涤之,过二、三日即墨色差减,纵不能涤,亦须易水。春夏蒸温,尤要频涤。涤研忌用热汤,勿用毡片。故纸惟莲房枯炭最佳。端溪自有洗砚法,或用皂角水,或半夏切片亦可。○ |
5 ![]() | 禳疫,观象玩占书救百姓疫法:春以巳角之日,户曹出行,疫病至表治坛,用白羊、白犬、白鷄禳之。夏遣法曹,秋遣金曹,冬遣功曹,各于其时之墓,羊、犬、鸡用所被尅之色救之,则虽病不伤,不遣则其灾必膺冲月。 养马忌用。戊寅、庚寅勿作马厩。丙寅日忌出入马。申日忌取马。戊午、庚子日不取马,并忌入厩。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授时》 | |
1 ![]() | 圣谕,祖制宣谕农功○见前《政典》中。 敬授人时,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授时之典,散见诸令。万事咸急于时,而农事为万事首务。是编逐月皆著其农桑杂事,兹举其槩略载之。 开垦田地,凡垦久荒田,须烧野草而后犂。先种芝麻,一年后随种五谷。芝麻于五谷,犹五金之锡也。 耕田,春耕宜遟者,俟春冻解,地融始耕也。秋耕宜早者,乘天未寒,将阳气掩于地中也。 积粪,田家首务在积粪。积粪之方不一,自人粪、六畜粪及尘埃、粪埽杂物、浸渍臭泥及各草木叶,皆是粪也。 藏种,神农方煮马屎汁渍种,令禾不虫。或用马尿○雪水浸谷菜种不虫,不怕旱。 田本,客商规略皮屑,二年之力;角屑,一年之功。猪毛,浙西所用。骨灰,海南所宜。麻饼,出于诸地,高下难知。肰有麻、豆、桐、檾、棉菜诸子,肥薄不一。 美田,土性爱暖,良农积穰焚田,力倍于粪,即骨毛、饼屑、蚕沙之类,随地力而施。 蓄水,水利从地势蓄泄,更溉灌之法,在勤惰而巧拙耳。 灌溉之具,傍磵者车轮,悬流用戽轮,隔渎用撼桶,隔沟则接竹引泉。其诸塘堰池濠不一,则长车以足踏,或用牛拽之,其短车以手运,或一人,或二人。井汲灋莫如桔槔,而辘轳缓慢,又间关汲引之法,有过山林,以大竹凿通节,揉火弯如弓,复梁其径,插置潭岩水中,而以火逼入窍,则水随火气运动,而流注不竭,久而不已,惟稍移动则止。此法甚奇,肰不易为。昔汉灵帝作番车渴兔,省百姓酒道之费。注云:渴兔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今按过山林盖其遗制。肰川、闽、粤、广诸山中,皆有过山龙引水,而制度殊状。惟今之贸烧酒者有此物,盖古之遗式也。 五字,牧、养、畜、扰之类,见后。 五酝,酒、醋、酱、豉之类,诸令详载。 蜂蜜,养蜜蜂最得自肰之利。每桶岁课可一金,而不烦力作,故北方多有之,两淮鲜识也。江浙山严之中多蜜窝,地人收之。俟其分蜂不时,以草结笠,状如酱盖,涂蜜糖于内。顶无蜜,则以酒糟之类,高顿于聚蜂处。但有数蜂向上,则皆聚矣。必以蜂王所之,而羣蜂随之也。取归入桶,桶宜竪安,不可横置。其桶底以板托之,可以时常取起。夏月三、二日一扫绵虫,不则虫多裹蜂至死。是物乃野蛾所生者,人多不知,多至横安蜂桶,所以不便扫此也。其桶隔底五、六寸许,横置十字架在内,以隔蜂脾。所作蜡脾,皆在架上垒起,而其顶即是草笠,盖覆不动也。于架边上、下之际,钻窍一、二十,如指大,使蜂出入,其窍即蜂门,勿朝太岁及凶杀方,多择东方次东北吉方为佳。割蜜法见《十月令》中。每岁五、六月割蜜一次,谓之「小暑糖」。其蜂每年分一、二窠,或三、四窝,须照收蜜法,预置桶俟之,恐其分出而他往矣。割蜜宜夜间,蜂皆聚内也。 治生百事,《语》曰:「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史称刺绣文、倚市门之品,各从等第,肰择术不可不慎。盖弓裘皆从世业,地利各趋所宜。或窑治、驵侩,皆圣谕以各安生理之教。独游手好闲,则置恶籍矣。沿家治身,当有恒心以持恒产。 商贾,客商规略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凡远出必告引,结伴宜同气,赀装慎安顿。托财须得人,搭船勿露面。程途忌奢侈,早夜宜小心。囊箧自携在目。水陆俱蚤宿遟行,车前桅下,慎防不测。寒暑衣食不可不谨。勿信中途邀接之主,勿夥好讼淫、赌之朋。贩粮石要察天时,放子利须审丰歉。水田畏秋乾,高地畏秋水。上江地方,春播种,夏收成。江南北夏播种而秋收。旱涝者,荒歉之源;叠丰登,饥馑之兆。冬凝寒,春风雨,菜子有伤。夏秋交狂风雨,花麻必损。小满前后风雨,白腊不收。立夏之后雨多,蚕丝有损。北地麦收三月雨,南方麦熟要晴天。荒年艺物贱,丰岁米粮遟。黑稻种可避水荒,荞麦种可防夏旱。堆垛粮食,须在秋收之时;换买布正,莫向农忙之际。粟谷可久积而无虫,豌豆可避荒而耐旱。贷贱极必转贵,先易售者必终遟。积货处要妨水火,鬻卖处先察地宜。得利志骄必有失,错气馁终无为。贵贱趋时,变通会计。审天利而洽人情,秉公心而安正命。 种理杂物。种竹○竹宜高平之地,黄白息壤。凡竹,正二月引根,鞭必西南而行,负阴就阳也。其居东北隅者,老竹也。老种不生,生亦不滋茂。宜用稻麦糠粪之,不可浇沃。植法:坑深二尺,土厚五寸,除瓦石輭柔之土。笋以鞭行,时分芽白,露月为春,及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竹初生曰萌,长曰笋,成而为竹。裁竹多留宿土,截断来根,只留一尺,去根要留五、六尺。宜脚踹,勿用锄筑打。一说二月二日竹生日,宜移栽○相橘宜斥卤地,近涂泥,岁四锄之,剃草,冬雍河泥,夏溉粪穰。接法依《四时纂要》法,去藓以铁器割之,并删繁枝,通风日,以物鈎入蠹穴,死,以杉木钉之。橘先时而黄者,必受病,宜早治之○芸草置书帙中去蠹,置席下去蚤虱。栽园庭间,香闻数十步。其叶类豌豆,作小丛生,秋间叶粉白如汗,南人谓之七里香。此草叶香,至冬枯,自春至秋不歇○麦门冬土堦日久坍塌,可栽麦门冬护之。惟恐藏蛇,但畜夹蛇、龟,即蛇不至○梅五月收子,二月裁之。其花供雪中清气,其实可鲜食,可盐梅,可薰乌梅,可蜜饯○葵紫茎、白茎二种,春必畦种水浇而冬种者,有雪勿令从风飞去,每雪必劳之,令地泽不虫。搯必待露,所收必待霜降。伤晚则黄烂,伤早则黑澁○莼性易生,以水为候,水深则茎肥叶少,水浅则叶多茎瘦,逐水性滑,故曰莼菜○葱良地三剪,薄地再剪,八月止。不止则葱无袍而损白。崔寔曰:「三月别小葱,六月别大葱。夏葱曰小,冬葱曰大。」○芋十月收子。择旁生圆者,窖封,不经冻。至春,入肥熟土种,用豆饼少许。清明后下秧,加新土水肥地,密种频灌。待芽吐三、四叶,移种,隔尺馀,以小满时令乾。一、二日行根,常使润泽。至七月乃塘。塘法:在芋子四角之中,掘土壅根,则土暖子大,霜后起○芍药春月开花后,宜剪去头,至六月六日剪头尤妙。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占候》 | |
1 ![]() | 候岁始,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四始也。正月月旦,王者立春岁首,四时之卒始也。 太岁所在,博物志太岁在金,穰;在水,毁;在木,饥;在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袁子正书语岁在申酉,乞浆得酒;岁在辰巳,鬻妻卖子。夫盛衰更代,丰荒相半,天之常道也。 五朔占,自正月至五月五朔,皆有大雨,主人饥,蝗起。 岁干三朔,三甲朔三伏热,三乙朔小麦、大豆熟,三丙朔麻熟,三辛朔田少收,三壬朔旱,三癸朔涝。 三满斗,每岁农人占历有三满斗,为大稔。 春初上旬五子,甲子丰年丙子旱,戊子蝗虫庚子乱。惟有壬子水滔滔,不信只在上旬看。 立春日辰,先天与后天,向须问神仙。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多主旱,戊己损田园。庚辛入马动,壬癸水连天。 岁有三风,正月一日平旦渐渐风,至暮渐渐晴明。一有风,二有阳,三有阴,云号「三有」,其年大收,缺一不验。 占风,凡风,春南、夏北并主雨,东风急亦主雨。近验西风作雨大于东云。广舆图秋冬东南起,雨下不相逢。春夏西北风,夏来雨不从。春夏东南风,不必问天公。秋冬西北风,天光晴可喜。雨过东风至,晚来越添巨。 巳卯风,春巳卯风𣗳头空,夏巳卯风禾头空,秋巳卯风水里空,冬巳卯风阑里空。 牛筋风,东北风急,主雨。艮属丑,故名之。 𩗗母风,春夏夏秋之交多𩗗风,遇天色湿热而午后云起或雷声,必有风暴○夏秋间大风,有水扬沙,谓之「风朝」。具四方之风为旋转之状,名曰「𩗗风」,又主大雨。如见断虹状,名曰「𩗗母」,海航畏之。 月建风,风吹月建,主米贵。 王相日雨,戎事类占凡雨作于四时王相之日,草木荣茂。如休囚死废之日,虽雨不生物。 甲子雨,凡四:立初、甲子不宜雨。朝野佥载春甲子雨,赤地千里;夏甲子雨,乘船入市;秋甲子雨,禾头生耳;冬甲子雨,雪飞千里。一云牛羊冻死。 壬子雨,春雨人无食,夏雨马无食,秋雨牛无食,冬雨鸟无食,须看甲寅晴。俗云:抝得过壬子雨,下巳阴晴阳却半。二日俱晴,则六十日内少雨。壬子、癸丑、甲寅晴,四十五日满天星,还将丁巳为证明。 翔日雨,上旬过月雨谓翔日之雨。谚初三月下有红云,初四雨倾盆。念五、念六若无雨,初三、初四船且往。 甲申雨,甲申雨,米暴贵,春雨谷不收,夏主伤昍禾,秋主六畜死,冬雨人病多。谚甲申犹自可,乙酉想杀人。更逢壬于雨,相牵作久阴○闽人遇四时甲申日雨必闭粜。 四丙寅晴,春丙旸旸,无水浸秧。夏丙旸旸,乾死禾娘。秋丙旸旸,乾晒入仓。冬丙旸旸,无雪无霜。 干支杂占,甲、戊、庚必变。谚久雨久晴,换甲为真。大抵甲为天干之首也○甲雨乙抝甲不抝已○甲午旬中无燥土○久晴逢戊雨久雨望庚晴○久雨久晴逢庚俱变○庚由晴,甲子应○久雨不晴,看丙丁○上火不落下火滴泽,谓丙申、丁酉也。 岁星,星经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 占云,二分二至日,青云主虫,白主孝,赤主兵荒,黑主水,黄丰年○云往西南,雨;往东北,晴。 氷雹雷雾杂占,春秋繁露水有变,春夏有雹○凡雹皆冬之愆阳,夏之伏阴也,主岁谷不丰。京房三月氷,岁不成;四月氷,天下荒;五月氷,其国亡;六月氷,天下乱○水坚主水。氷后水长,主来年水;氷后水退,主来年旱○类占霜不降者,天气不下施也○当氷不氷,政失之舒;未当氷而氷,政失之急○凡雪非时,兵革将兴○雪中有雷者,主百日阴雨○雷从夜起,主连阴,一夜起雷三日雨○春寒多雨水,夏寒断水流○春雾晴,夏雾落,秋雾不收,雨飒飒○夏秋之间多热电,晴而闪也。南闪晴,北闪雨。谚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乌云北闪风。 旱热占,夏秋间,日没后起青白光数道冲天,来日酷热○旱岁,云阵起,或自东拥西,或自西而东,俗谓之浴江豚,必每日如之,久旱候也○早年每至晚时,雨忽至,云稍浮北,似霞非霞,红光耀日,雨必随作,当夜夜如此。 占雾验水,江淮间以立春连三日看湖中雾气高尺寸,则氷亦至。其处如无雾,必旱。又以一九日占雾,定四月之水高下,二九日定五月,三九日定六月,四九日定七月,五九日定八月。每以首日看雾高几尺寸浓薄,以占其月有无水及大小,极验。 地气应天,柱础润即雨。地湿涧氷出如汗,主暴雨,西北风可解。水底苔浮水面,立时雨。山色昏蒙,主天变忽生云接天,立时雨。 一年常候,素问天不足西北,阴也;地不满东南,阳也。西北地高多寒,东南地卑多热。所以高山多雪多寒,平川多雨多热。南方大热,中央寒热兼半,北方大寒。自河南汴水而东,秋至晚一日,春气发早一日。碛石以南,每四十里,春气发晚一日,秋气至早一日。北尚及四方者,每一十五里,一别春秋气之早晚。由是推之,南北气候不同。即前占候之书,在南农所尚者,况亦未必较肰,岂足端据?且风雨、明晦,自天地升降之权,寒暑有必肰之候。春月雨水必多,盖氤氲生物之气使肰,谚以「春无三日晴」也。五月黄梅,雨几四旬,其霁则入伏,大暑亦四旬。秋火方流,则八月复有阴晦,名「木犀黕」,以其连旬,谚谓「八月乌至,十月自马沾」。二十日,既已寒而复燠,曰「小阳春」。冬至凝寒,东连朔腊,亦四十馀日。肰寒气北方最严,而燕幽十月已氷。岁计北方少雨,亦无黄梅,独七月间颇有溽湿。淮扬以江南出梅之候,始进梅。惟南方稠雨毒热,于岁亦甚。闽广𣗳木,冬不凋叶,人不纩衣。独中原寒暄适宜,为天中正候,则《素问》之推日气不差。若曰「九州之外,别有九州」则不可晓。 草木占,蒹葭初生,剥其小白花尝之。味甘,主水;馊,主旱。即茭草也○麦花尽放,主水。江南麦夜花,故性热;江北麦昼花,性寒。肰寒热系地土厚薄耳○永徽年,𣗳雾凝冻,数日不解。刘向言:「阴气恊木,少阳也。雨氷,𣗳介介,兵象也。」 五木占岁,师旷占术杏多实不虫者,来岁秋禾善。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先视五木,择其本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 鹤神,荒年无六亲,旱年无鹤神,理悖不足信也。 禽兽占,獭窟近水,主旱,高则水至其处,极验。鹊巢下地,其年大水,兼多风。鼠咬麦稻苗,主不收,倒在根,砻米贵冲洞口,囤谷贵。圩堘野鼠爬泥水至所爬之处。黑鲤脊翼长接,主旱。鸠鸣有还声,曰「呼妇呼妇」晴,无还声为逐妇,主雨。羣鸟夜惊,主岁不宁。 五行占类占木非时枯落,主暴兵○鸟不巢木而巢屋,人事失常。○ |
2 ![]() | 数二至谚语,《国宪家猷》载冬至、夏至三谚词,与今南北俗传同异不一,今揭其二○冬至一九、二九,行人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力才冻得熟;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六九五十四,乞儿争志气;七九六十三,破衲足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犂、耙一齐出○夏至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争向露天宿;五九四十五,𣗳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牀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夜眠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圾○俗以单日连根数,双日除根数,春打六九头,适合其数。 岁时俗谚,云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重阳无雨一冬晴,一说重阳戊遇一冬晴,又说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乾。 下雨忌日四时占候春丁卯,夏辛卯,秋乙卯,冬癸卯。○ |
3 ![]() | 人面气色,人相编观人气色妙者,如祥云衬日,温粹可爱,不宜枯燥暗恶。又在人之精气不乱,观之易见。酒色过度,似明不明,似暗不暗,谓之流散;似醉不醉,似睡不睡,谓之气浊。辨四时之气者,别五色之所属,青、红、黄、白、黑,乃四时之正气也。在于皮上者谓之色,在皮里者谓之气。气者,如粟如豆,如丝如发,隐于毛发之内,细者如春蚕之丝。察五方五色,如浮云覆日之微,在详熟辨之○凡气色取四时旺相休囚,察其已发、未发,其应则青忧、黑病、白丧、赤讼,紫黄吉。盖神与形别,形复别神,神复别色。四者骨为形,目为神。气如烟雾,色若毫毛,青发于肝,黄发于脾,黑发于肾,赤发于心,白发于肺○达磨祖师曰:「天道周岁而有二十四节气,人面一年亦变二十四气色,以五行配之,无不验者。」夫气色半月一换,交一节气,子时则变矣。辨别四时五色所属,春青、夏红、秋白、冬黑、四季黄,乃天时正气。又察五形人合并所宜之色,忌所克者。又夫气有三:一曰自肰之气,是五行之秀气也;二曰所养之气,是袭义而生之气也;三曰所习之气,乃邪气也,失所养者也。以五色方位推之,兼察神辨色,足以观人矣。察色先辨其神,若色正而神脱者,色亦空;色邪而神旺者,亦无咎。 头垢色净发须知头垢之色,春宜青,夏宜绿,秋宜黄,冬宜白。其垢宜润,不宜太湿,最忌枯焦如绒毛。若绒毛中直竪向上者,大悔。○ |
4 ![]() | 占卜,陆龟蒙杂说季札以乐卜,赵孟以诗卜,襄仲、龟父以言卜,子游、子夏以威仪卜,沈尹氏以政卜,孔成子以礼卜,其应也如响,无他图,在精诚而已。不精忱不能自卜,况吉凶他人乎○苏秦归道乏困,以燕人礼卜,传说自给○卜之流杂书传虎卜、紫姑卜、牛蹄卜、灼骨卜、鸟卜,雍州南有鷄卵卜。岭表凡小事必卜,如鷄卜、鼠卜、米卜、蓍卜、田螺卜、篾竹卜。 虎卜,埤雅虎行,以爪折地,观奇、偶以往。今人画地观奇、偶,为之虎卜。 四时龟卜。太史公分四时而定吉凶,以横正安节观其身,以肣开俛大观其首足,而雨蒙之说不及焉。今之龟人,不过定五向动静,首足肣直而已。其说亦有三:一、兆固有五乡,首甲乙而足壬癸,此举世之通用。或以日辰为祖,而定五乡之变。如丙丁日则首起丙丁而次戊己,庚辛居戊己之中位,甲乙乃居足焉。十干皆肰,而甲乙之日乃居甲乙之正位。谓古人以甲乙日为起例,而后人遂以为定例也。或又以本位为祖,而变五乡之用,如腰金之兆,金位也,则以甲乙为财爻,金尅木也。以丙丁为官鬼,火尅金也。馀傲此。(储泳祛疑说)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阴阳》 | |
1 ![]() | 四大吉时,黄历每月下有某日日躔娵訾之次,当用甲丙庚壬时,此则四大吉时也,百凡用之最吉。如娵訾为亥正月将,凡十二将俱逆行,自亥始正月,必待中气始交,将交后始作正月娵訾论,其雨水前皆作十二月也。正月中气后用甲,即寅卯二时各半用之,丙取巳午,庚取申酉壬取亥子是也。每月以历考之,要在日躔次后方可用,馀月同。 台历五字选日,台历每月下有义字、专字、伐字、制字、宝字,此五字为奇门选日诀也。如甲子日,子水生甲木,下生上曰义。乙丑日,乙木尅丑土,上尅下曰制。戊辰日,上下无相犯为专。庚午日,下尅上为伐。丁丑日,上生下为宝。馀皆仿是。故选日以此五字消息之,大率宝、义,上吉;专为平;制、伐,凶。 逐月生炁,每年逐月有生气死炁之位,宜修生炁之方。盖与天德月合,合其吉路也。忌犯死炁。正月生炁在子癸,死炁在午丁。二月生炁丑艮,死炁未坤。三月生炁寅甲,死炁申庚。四月生炁卯乙,死炁酉辛。五月生炁辰巽,死炁戌乾。六月生炁巳丙,死炁亥壬。七月生炁午丁,死炁子癸。与正月反𡭊,八月反𡭊二月,九月𡭊三月,十月𡭊四月,十一月𡭊五月,十二月𡭊六月。 三道吉方,天道吉方子午年,坤艮;寅申年,乙辛;丑未年,甲庚;卯酉年,乾巽;辰戌年,丙壬;巳亥年,丁癸○人道吉方子午年,乾巽;丑未年,丙壬;寅申年,丁癸;卯酉年,坤艮;辰戌年,甲庚;巳亥年,乙辛○〖利道吉方〗子午、卯酉年,乙卯;寅申、丑未年,丙壬;辰戌、,巳亥年,甲庚。月天道方正、七月,乙辛;二、八月,乾巽;三、九月,丙壬;四、十月,丁癸;五、十一月,坤艮;六、十二月,甲庚。月人道方正、七月,丁亥;二、八月,艮坤;三、九月,丙壬;四、十月,丁癸;五、十一月,艮坤;六、十二月,甲庚。 方位福地,感遇子午年五月戌酉、十一月卯辰吉;丑未年六月戌亥、十二月辰巳吉;寅申年七月亥子、正月巳午吉;卯酉年八月子丑、二月午未吉;辰戌年九月申未、三月寅丑吉;巳亥年十月申酉、四月寅卯吉。盖取其方位年、月、日、时,即为兴作福地。 逐月土炁所冲方位,正月丁未二月坤,三冲壬亥四戌明,五月冲乾六壬甲,七冲癸丑八艮平,九冲丙巳十辰乙,子月巽方丑甲庚。逐月修造,忌犯土炁,犯则宜禳。 二十四向,乾亥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顺轮。 卦藏地支位,子坎、丑寅艮、卯震、辰巳巽、午离、未申坤、酉兑、戌亥乾。 十二月天罡日,正巳、二子、三未、四寅、七亥、八午、五酉、六辰、十一月卯、九月丑、十二月戌、十月申。 母仓吉日,百事吉。春亥子,夏寅卯,秋辰戌、丑未,冬申酉,土王后巳午日。 千金三合,千金歌年月乃如造命法,装成好命恣人为○《通考》云如子月逢子年、或申辰年,皆为一气,宜配申子辰日时,谓之三合。年月造宅等事则依生人命,葬埋则依亡人命,取格局皆肰,馀类推。 定太阳出没,正、九出乙入庚方,二、八出兔入鸡塲,三、七发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犬藏。五月生艮归乾上,仲冬出巽入坤方。惟有十月、十二月,出辰入申仔细详。 遁月例,甲巳之年丙作首,乙亥之岁戊为头,丙辛庚上求寅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戊癸之年何处始,甲寅正月好推求。 遁时例,甲巳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起,壬子是长途。 支内藏干,子中单癸水,丑中巳辛癸,寅中甲丙逢,卯内独有乙辰中,乙戊癸巳藏,丙与庚午中丁巳逢,未上乙巳丁申宫,庚壬位酉内,只有辛戌里辛丁,戊亥藏壬申真。 太阳过宫,奇门歌立春在子雨水土,惊蛰在亥乾春分。清明看戌谷雨辛,立夏在酉小满庚。芒种在申夏至坤,小暑在未大暑丁。立秋在午处暑丙,白露在巳巽秋分,寒露在辰霜降乙。立冬、小雪卯甲临,大雪在寅冬至艮。 小寒、大寒丑癸寻。 十二月将起例,六壬大成歌天罡辰起顺行流,正月从猪逆数周。月建合辰为月将,六壬从此是根由。注亥为娵訾,正月登明将,馀类推。 建厌厌𡭊,梦占注建厌之曾,日辰所会也。斗柄所建谓之阳建,正寅、二卯、三辰,顺数也。日前一次谓之阴建,正戌、二酉、三申,逆数也。阴建即月厌也。厌𡭊者,正辰、二卯、三寅,亦逆数之。四月阳建于巳,破于亥,阴建于未,破于癸,是为阳破阴,阴破阳,故四月有癸亥,十月有丁巳,皆阴阳交会之辰。 游胎杀,便产须知月游胎杀之方,忌修整产室等事。立春在牀,惊蛰在户,清明在门,立夏在竈,芒种在母身,小暑在竈,立秋在碓兆北子位,白露在厨侧,寒露在门,立冬在户及厨,大雪在炉竈,小寒在母身及厨○又己见各月。 天火日,不宜苫盖,止五、九月子日,二、六、十月卯日,三、七、十一月午日,四、八、十二月酉日。 游祸日忌服药。正、五、九月巳,二、六、十月寅,三、七、十一亥,四、八、十二申。○ |
2 ![]() | 拘畏阴阳,盐铁论司马谈曰:「夫阴阳、四时、八节、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未必肰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岁位九宫,祛疑说岁位吉凶,九宫飞白,六壬之四杀没于四维,六神制于六道,遁甲之趋三避五,逼迫刑格,旨意玄微,立法深妙,皆万世不可刊者,所当遵用。 辨身壬法,同上阴阳家之拘忌,达者固不当一切求合。肰吉凶影响,要不可废。如酒醋遇弦而生涎,槽酱遇潮而作涌。鸡子日中则正,日晐则偏。鹊避岁君,燕避戊己。一气运化,万物莫逃。人亦天地之一物,能立阴阳之外哉?自羲和之学,失其世守,文字之传,或多剽窃,世罕精此。如造作一法,人所当用。大要先论身壬之法,则大不可晓。夫所谓身壬者,阴阳二命,皆起于壬也。其法一十起亥,二十在丑之类,舛戾殊甚。惟朱子美家藏秘书,得其全法,颇合理。其诗曰:「阳遇牛门多返照,阴逢鸡岭急须回。跳过三宫双女位,一年一位逆归来。阴遇午申为大利,阳逢寅子永无灾。」此全法乃合身壬之运,流年所至,悉与起数脗合。如四十在亥,流年四十亦在亥,并无差舛。此法身壬而起,壬水数一,故起法悉本于一,运于三而成于五,合三五一之数以为用,此所谓身壬之法也。注阳命一十起亥,二十子,三十丑。越三位,三十一在巳,顺至子得四十。阴命逆行,一十起亥,二十戌,三十酉,三十一在申,三十四至巳,二十五在丑。 杂忌日,续博物志木日造麯而酸,水日造酱而虫,九焦日种谷不生,六合日遣鬼不去,火日安蜂蜜苦,土日种麻不生。 三长月。三长避忌已见国宪家猷。今上官者多忌正、五、九月。或谓宋火德,火生寅、旺午、墓戌,此三月为灾月。官员灭禄料无羊,谓之无羊月。宛委馀编天帝释此三月镜照南赡州,故禁刑罚云云。实录武德三年,诏正王九十值日,不得行刑、屠杀,此三长月断屠杀之始。 |
《月令广义卷之二·岁令二·杂纪》 | |
1 ![]() | 七曜循环,御制文集帝与诸儒论乾旋之理,日、月、五星运行之道,皆以蔡氏言天体左旋,日、月亦左旋,盖蔡氏之谬也。朕起兵三十年,知天体左旋,日、月、五星右旋,非此一日之辩,〻非寻常之机。详《七曜大体循环论》。 灾畲,田一岁曰灾,二岁曰畲,三岁曰新田。灾,灾也,灾杀草木也。畲,渐加和柔也。新,已成新田也。 玄鱼祠,拾遗记鲧治水无功,自沉羽渊,化为玄鱼。海人于羽山下修玄鱼祠,四时致祭,见瀺灂出水,长百丈,喷水激浪,必雨降。说以鸱鱼尾厌火灾,今人屋上鸱尾即,此鱼也。 宗教四时,桯史孙莘老以书问怀琏宗教,琏荅云:「妙道之意,圣人常寓之《易》。周衰,异说乱俗。迨释伽入中土,以第一议示人,而始末设为慈悲,以化众生,亦所以趋时也。生民以来,纯朴未,散三素之教简而素,春也;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及其敝而为秦汉,无所不至。于是如来一推之,史以性命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以四时生成万物,圣人迭相扶持,化成天下。夫圣人之言,四时而设,执一时而拟岁,终不闻道矣。」 周羣算术,拾遗记周羣妙闲算术谶说,游岷山采药,见一白猿化为老翁,握王板长八寸授羣。问其年,答曰:「今已衰迈,忘所生年。忆从轩辕时学历数,风后、容成皆黄帝之史,就余授业。至颛顼,更考定日、月、星辰之运,多差异。春秋时,子韦、子野、禆竈之徒,权略虽验,米得其门。尔来世代不复可记,因以相袭。至汉洛下闳,得其大旨。」羣因是精勤算术,考校年历之运,验于图纬,知蜀应减。及明年归命,皆称周羣详阴阳之妙,谓之后圣○此说诞谬,盖寻源以托喻也。 太白经天,天官书太白出不经天,经天则天下革政。《韩诗外传》云:「太白春见东方,以晨为启明;秋见西方,以夕为长庚。」晋灼曰:「太白,阴星,上公大将军之象。出东当伏东,出西当伏,过午为经天。谓昼见午上也。」 虹饮釜,异苑晋陵薛愿,义熙初,有虹饮其釜,须臾便竭。愿辈灌以酒,随吐金满器。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 显节陵,汉明帝以佛经缄之兰台石室,以佛像绘于清凉台。其台冬无大寒,夏无大暑,故名「显节陵」。 掘太岁,广异记晁良正每年常掘太地,忽一肉物,良正打之三日,送于河。其夜使人视之,三更后,车马甚众,至肉所,问太岁「何故受此屈辱,不讐之。」太岁曰:「彼正荣盛,无奈之何。」暨明,失去○又董表仪撤屋握土,于太岁方握深三尺,得一肉块,漫漫肰。董恶之,投诸河,亦无祸○上元末,李氏不信太岁,掘得块肉,相传云:鞭太岁者免祸。因鞭九十馀,忽腾上,失所在。李氏七十二日死亡略尽,惟小蓟公尚存。夜中令奴装作鬼衄,小蓟藏之得存,后袭封蓟公○宁州人掘太岁,得物,状方大,类赤菌,有数千眼,其家不识。有胡僧曰:「此太岁也,速埋之。」经年,人死略尽○即墨王丰掘太岁,得肉块,大如斗,蠕蠕动。遂填其坑,肉随填而出。惧,弃之,经宿肉长,塞于庭。兄弟、奴婢数日内暴卒,惟一女子存。 十二镜,黄帝会王母于正屋山,铸十二镜,随月用之。 卖马粪,世说补唐少府监裴匪舒奏请卖马粪,计岁得钱二十万缗。刘仁轨曰:「恐后代称唐家卖粪,非佳名也。」遂止。 罗闍粥,高昌僻王,有异于华。寒服凉水,暑啜罗闍粥。 四时仕宦,传游艺謟事武后一年,历衣青、绿、黄、紫,时谓之四时仕宦。 建厌会,梦占逸旨五行布而士入干运,历数顺而岁时成。于是考分至之节,建厌之位。注建厌会,详《阴阳》。 养笋科民,唐夏侯彪为新繁令,以钱十千付里胥,曰:一文钱买笋五茎,且寄林中养。至秋,成竹五十万竿,每钱十文。 单衣臭食,晋公孙凤冬衣夏则并食于器,令臭乃食,人莫能测。 八谷魂魄,越绝书范子曰:「欲知八谷之贵贱、上下衰极,必察其魂魄,视其动静,观其所舍,万不失一。魂者,橐也;魄者,生气之源也。故神生者,出入无门,上下无根,见所而功自存,故名之曰神。神主生气之精,魂生死气之舍。魄者主贱,魂者主贵,故当安静而不动。魂者方盛夏而行,故万物得以自昌。神者主气之精,主贵而云行,故不盛之时不行,即神气而不成物矣。故死凌生者岁大败,生凌死者岁大美。故观其魂魄,则知岁之善恶矣。」 食报果报,善诱文儒家言食报,佛家言布施果报,其实一也。佛言:「欲得榖食,当勤耕种;欲得智慧,当勤学问;欲得长寿,先勤戒杀;欲得富贵,当勤布施。布施有四:一曰财施,二曰法施,三曰无畏施,四曰心施。种〻方便利物,勿使有所损害,皆布施也。古语云:『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而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不能朝谷而暮食,犹不能旋修福而积受。谷必半岁,福必隔世也。」 饰马时序,马癖记王武子好马,非马不行。正旦则柳叶金障泥,上元则满月韀,清明则剪水鞭,重午则笼娇鞁,中秋则玉栊总络头,重九则蝉儿镫,春秋社则涂金鞁,冬至则斯风镫,除日则药工鞍,每节则饲马以明纱豆、蔷薇草。 子午忌,唐书岁子午忌。注宪宗郭后,羣臣三请立为后,帝以子午忌故罢章报。 太阴建德,淮南子太阴元始,建于甲寅,一终而建甲戌,二终而建甲午,三终而复得甲寅之元。岁徙一辰,立春之后,得其辰而迁其所顺,前三后五,百事可举。太阴所建,蛰虫首穴而处,鹊巢向而为户。太阴在寅,朱雀在卯,勾陈在子,玄武在戌,白虎在酉,苍龙在辰。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已为平,主生;午为定,主长。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枸;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挌」。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太荒洛」,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淹戌」,在亥曰「大渊献」,太阴所居曰「德」。注前后谓太阴之前后也。单读为明阳之明○凡用大阴,左前刑,右背德,击勾陈之冲辰,以战必胜,以攻必尅。欲知天道,以日为主。六月当心,左周而行,分而为十二月,与日相当。天地重袭,后必无殃。 称物平施,学斋占毕推称物平施论云:邵康节汉上推演乾坤之策,当期日万物之数,的切矣。惟是「当万物之数」一语,以为特举其盈数而槩论之,却未精密。兹以向作五量铭及易菴记,再举易象「称物平施」一句,以推其妙。盖称即权衡也,自铢而两,两而斤,斤而三十斤为一钧。铢者,殊也,万物散殊也。两者,以数言之,即两地二地四之数而为六。六者,坤数也,两其六而为十二象月数也。两其十二为二十四,象二十四气,乃坤之二十四爻之数,而应一两二十四铢之数。又两八卦之数为十六,而应一斤。凡一斤为十六两,计三百八十四铢,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数。三十斤为钧,凡万有一千五百二十铢,以当万物之数。钧者,均也,故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万物咸得系命焉。则以天星之数而证万物之数,精且切矣。 钧数应八卦四期论,仝上或问:「五量铭既以三十斤为钧,象一月之日数,又以四钧为石,取象四时,凡重一百二十斤,又为十有二月之象,而复归于子,于铢数得无差乎?」答:「所举以斤数而论,故槩举四钧为一年之月数。若夫以铢数而准日,则是积三十二年,凡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日,乃是八卦有四期之日之数。盖老阳之数,四九三十六,老阴;二十四,少阳。四七二十八,少阴。三十二,老阳、老阴合得六十,以六乘得夫六,三百六十,当期之日,少阴、少阳亦肰。凡八卦有四朞之日,孔子只举乾坤之策,而四隅可推。由是以知八卦有四朞之日,四而八之,为三十二年,则是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日,为万物之成数。若以四钧为石,而当一年之数,亦合于此。盖有岁阳、岁阴阳年,子、寅、辰、午、申、戌也。阴年,丑、卯、巳、未、酉、亥也。阳取四阳卦,乾之九数,震、坎、艮各七,合二十一,加乾之九为三十,即当一钧之数。四其三十,而老阳、少阳之数足矣。阴年取四阴卦,坤之六数,巽、离、兑各八,合二十四,加坤之六为三十,亦当一钧之数。四其三十,而老阴少阴之数亦足。此应八卦有四朞之数也。」 麦两岐,汉张甚谣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岐,一茎两穗也。通考宋真宗时,寿州上瑞麦,一本五穗。咸平年,亳州麦一茎两穗。祥符年,梓州麦四岐,兖州麦八岐○万历十八年,沈梦斗守信阳,麦三岐。 人参,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年后,生两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百尺杵」。三、四月花细小如粟,蘂如丝,紫白色。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二、四、八月上旬采根,竹刃割,曝乾,勿见风。 均通万物,盐铁论东方木,而丹章有金铜之山;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晦之川;西左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沙之地。此天地所以均有无而通万物也。 四时之德,吕氏春秋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谷不登,谷不登,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 团火三工,唐百官志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工,二、三、八、九月为中工,十月至正月为短工。 鼈孚蛑乳,白虎通鼈孚乳以夏,蛑孚乳以秋。蛑闻雷声则痢。其孕珠也,若怀姙肰,故谓之珠胎,与月盈肭。淮南子曰:「月死而螺蛑膲。」墨子曰:「楚之明珠,生于蛑蜃。」盖蛑无阴阳,须雀蛤而化,故其久者能生珠,与月应,专一于阴也。 占城岁月,月令通考永乐间,命太监郑和往占城,国无霜雪,气候常热如夏,草木常青,随花随熟,禾稻甚薄。国人惟食槟榔、𮖐蒌叶包蠡壳,灰不绝口,不解正朔,但看月生为初,月晦为尽,如此十次盈亏,即为一岁。 临汝化城,同上汝南临汝县南十八里,广城陂西垠,有小山曰崆峒,若九春三秋晴丽,必有毒雾起山嵓,弥亘数里,楼殿轇轕,花木焕烂,数息而止,时谓广成子化城。 仙鹤常鹤,御制文集东海贡仙鹤,态貌与常鹤同。豢者去其翮,杂羣鹤中,日夕与人相狎。凡鹤去,翮同时又生,值五、六月,羣鹤扬去,不远而坠。与民狎,民不知而弹射之。豢者谓「此俗鸟也,去不依时,若智鸟,必息六月若扶摇,值春、秋,所以假天风而各乘其气,尚有未去者,必神鸟。」及观所贡鹤,丹顶、玄裳、墨足,日三朝而四舞鼓翼,无时致叹。君子于世,能善事而动善时,若鹤非时不动也。 固封玺,蔡邕独断《月令》曰:「固封玺。」《左氏传》:「鲁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治问,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者也。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 月朝,独断旧仪,三公以下月朝,后省,常以六月朔、十月朔旦朝。后又以盛暑,省六月朝。故今独以为正月、十月朔朝也。 建华冠,仝上建华冠,铁柱贯九珠,今以铜为珠形,制似缕簏,知天文者服之。《左传》「鹬冠」,是此制也。天地、五郊、明室、月令,舞者服之。 蜀观井碑,焦氏类林蜀道观中凿井得一碑,有隐士言是汉时阴真人炼丹法,后杂著于《子玉碑》。其文曰:「有物有物,可大可久。采乎蚕食之前,用乎火化之后。成汤自上而临下,夸父处中而见受。气应朝光,功参夜漏。金欤玉欤,天年上寿。无著于文,诀之在口。」 米元章,又米元章晚年学禅有得,卒于淮阳军。先一月,区处家事,作《亲友别书》,预置棺,坐卧饮食其中。前七日,不茹荤,更衣、沐浴。及期,徧请羣僚,举拂示众曰:「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掷拂合掌而逝。 执时疑岁,王文公非韩子曰:「人有乐孟子之距杨墨也者,辟佛、老为已功。鸣呼!庄生所谓夏虫乎?道,岁也;圣人,时也。执一时而疑岁者,终不闻道矣。夫圣人之言,应时而设。肰则孰正?夫春超于冬,而以冬为终?终天下之道术者,夫释氏乎?不至一是者,皆所谓夏虫也。」 寒岁燠年,五行志周衰无寒岁,秦减无燠年。 华岳泉,类林华岳泉水前后接响,下流经岳殿前,至后为大池,冬夏不乾。 茶有九难,陛羽茶经茶有九难:阴采夜焙,非造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麟鸣,徵祥记麟牡鸣曰游圣,牝鸣曰归和,夏鸣曰扶幼,秋鸣曰养缓。 葛囊藏墨,李廷圭《藏墨诀》曰:「赠尔乌玉玦,泉清砚须洁。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温公藏书,梁溪漫志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馀卷,公晨夕所阅,虽累年如新。尝谓其子公休曰:「吾每岁以上伏、以重阳间暴羣书之脑,所以年深不损。至启卷,必洁净,凡茵端看之或行看,即承以方板,未尝空手捧之。每板以指捻挟,不至揉熟。汝辈多以指瓜撮起,甚非吾意。」 葶苈欵款字当作「款」,后同。冬,春秋繁露葶苈死于盛夏,款冬花于严冬。 温泉凉焰,仝上水极阴而有温泉,火至阳而有凉焰。 来生报应,王坦之传王坦之与沙门竺法师甚厚,每夫论幽冥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 常平社仓,纲目朱子提举浙东,值大荒,为请千府,得常平米六百石,以账贷民,夏给冬偿,随年取息。后以原数六百石还府,得息米三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一乡四十五里,虽遇凶荒,人不缺食。 交让木,浔阳记黄金山楠𣗳○见《方物》中。 三元讲经,明皇录玄宗于三元日,今崇元学士讲《道德》、《南华》等经,羣公咸就观礼。 风声木,洞冥记太初二年,东方朔从西那国还,得风声木十枚,实如柚实,风吹枝如玉声。有武事即如金革响,有文事即如琴瑟响。上以枝赐人,有疾者枝汗出,死者枝则折。昔老聃在周世,七百年枝未汗。偓佺生于尧时,三十年枝未折。上以枝赐朔,朔曰:「臣见枝三过枯死而复生。《星语》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年一湿,万岁一枯,缙云之世,生于阿阁间也。」 千头木奴,襄阳记李衡为丹阳太守,每欲治家,妻輙不听。后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千𣗳。临死,勅儿曰:「汝母恶吾治家,故穷如是。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千疋绢亦足用矣。」及𣗳成,岁得绢数千疋。 乡饮象四时,原经歌拾遗乡饮者,尊贤养老之义也。宾主象天地,价僎象日月,三宾象三光,让之再三,象月之三日而成魄,四面之坐象四时。天地肃杀之气,始于东南,盛于西北,故尊宾于西北,价以辅宾者也,故西南次之。天地仁厚之气,始于西北,盛于东南,僎以辅宾者也,故东北次之。宾义也,主仁也。 深衣应月,仝上深衣之礼,十有二幅应十二月,袂圆以应规,袷曲以应矩,负绳及踝以应绳,六齐如衡以应准。 鹘鸠司事,通考鹘鸠春来秋去,故司事○一鸟曰隹,二鸟曰讐,三鸟曰朋,四鸟曰乘,五鸟曰雇,六鸟曰鶂,七鸟曰𩾙,八鸟曰鸾,九鸟曰鸠,十鸟曰𪅂。 槟榔阴阳,向阳曰「槟榔」,向阴曰「大腹」。其实春生夏熟,其肉易烂,先以灰汁煮熟,焙乾留之。 三河玉,于阗玉河,源出昆仑山,西流一千里,至于阗界牛头山,疏为三河,曰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其玉随地变色,每五、六月随大水而出,多寡随水大小。七、八月水退,取。 红花,冬布子春生苗,夏花。 安息香,生南海波斯国,呼为辟邪𣗳。长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冬不凋落。二月黄花,花心微碧,不结实,刻皮流胶如饴。六、七月凝坚,采之。 紫薇花,一名百日红。月令通考俗名柏椊花,即今羊天紫花也。四、五月开至六、七月,中书省以此耐久,故名之。 象胆随月,杂事类考象胆随月在诸肉间。淳化中,上苑驯象毙,太宗命取胆,不获,使问徐铉,铉曰:「象胆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足。今春月当在前左足。」遂得之。 岁时记,文献通考宗懔《岁时记序》云:传玄之朝会,杜度之上巳,安仁《秋兴》之序,君道娱蜡之述,其属辞则已洽,其比专则未弘,率为小说,以录荆楚岁时风物故事,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馀事。 奏严月令,汉书李寻《灾异𡭊》曰:「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加以号令不顺四时,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间者春三月治大狱,时贼阴立逆,恐岁小收。季夏举兵法,时寒气应,恐后有霜雹之灾。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湿奥,恐后有雷雹之变。大以喜怒赏罚,而不顾时禁,虽尧、舜亦不能致和。设农夫而欲冬田,肉袒深耕,汗出种之,肰犹不生者,人心不至,天时不得也。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 四时行刑,汉书陈宠《月令奏》云:「秦为虐政,四时行刑。圣汉初兴,攺从简易。萧何造律,季秋论囚,俱避立春之月,而不计天地之政。」 祸因胥岁,吕览祸囚胥岁,不举銍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陈士元注胥岁,谓追胥捕盗之岁也。农不举銍艾,其祸因乎是来至也。 冬饱夏饱,亢仓子孔生之言:「冬饱则身温,夏饱则身凉。」夫温凉时适,则人无病疹,咸得遂其天年。故曰:「谷者人之天。」是以兴王务农,不弃人也。 八物,李氏焚书八物具,而古今人物尽于是矣。曰鸟兽草木,曰楼台殿阁,曰芝草瑞兰,曰杉松栝柏,曰布帛粟,曰千里八百,曰江淮河海,曰日月星辰。 期年三息。仝上钱塘田汝成有《阿寄传》。淳安徐氏昆弟别产,伯得马,仲得牛,季寡妇得仆。阿寄年五十馀,寡妇泣谓:「踉跄老仆,徒费藜羹耳。」阿寄叹慰,为主画策营生。寡妇悉簪珥得十二金,畀寄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又二十年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皆输粟入太学。顷阿寄病且革,出枕中二楮,悉分家计巨细,以遗两郎君。既终,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一妪一儿,仅敝縕掩体而已。阿寄存时,见徐族虽㓜幼字当作「幼」。必拜,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去。华曰:「阿寄事主母,与李元报主父何以异?」 |
URN: ctp:ws89640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 | 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2.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 | 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