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S曬盼謀咀饔d,從氏聲。後遞變其形從辰、從單為聲,而古音終不改也。《禮》曰:「一人洗,舉觶。」鄉飲酒曰:一人洗升舉觶於賓。鄉射禮曰:一人洗舉觶於賓。禮經言觶多矣,略舉其一耳。觶受四升。異義云:今韓詩一升曰爵。□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飲當寡少。三升曰觶。觶,適也。飲當自適也。四升曰角。角,觸也。不能自適,觸罪過也。五升曰散。散,訕也。飲不能自節,人所謗訕也。緫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觥,廓也,箸明之皃。君子有過,廓然箸明,非所以餉,不得名觴。古周禮說: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食一豆肉,飲一豆酒,中人之食。許慎謹案:周禮云一獻而三酬當一豆。若觚二升,不滿一豆矣。鄭駁之曰:周禮獻以爵而酬以觚。觚,寡也。觶字角旁箸友誤字。汝潁之閒,師讀所作。今禮角旁單,古書或作角旁氏,則與觚字相近。學者多聞觚,寡聞觶,寫此書亂之而作觚耳。又南郡太守馬季其說:一獻而三酬則一豆。豆當為斗,與一爵三觶相應。按駁異義從韓詩說,觶受三升,謂考工記觚三升,觚為觝誤。其注考工記同。其注禮特牲篇云:舊說爵一升,觚二升,觶三升,角四升,散五升。謂韓詩說也。士冠禮注亦云:爵三升曰觶。而許云觶受四升,葢從周禮不改字,觚受三升,則觶當受四升也。〇按馬季長說與一爵三觶相應,此觶字乃觚之誤。改觚為觶始於鄭,馬不爾也。馬注論語云:爵一升,觚三升。□,觶或從辰。辰聲而讀支義切,此如古袛振多通用也。考工記疏引鄭駁異義云:觶字角旁友。汝潁之閒,師讀所作。今本皆如是,友字無理,葢辰之誤。韻會徑改友作支,云古作□,於形聲合矣。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釋行均書皆有□觝無□,則不可信也。觝,禮經觶。此謂古文禮也。鄭駁異義云:今禮角旁單,古書或作角旁氏。然則古文禮作觝。或之云者,改竄之後不畫一也。燕禮:媵觚於公。鄭云:酬之禮皆用觶。言觚者,字之誤也。古者觶字或作角旁氏,由此誤耳。按上文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注:古文觚皆為觶。此亦謂古文作觝而誤。
2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3
觴shānɡp187下
4
注解:實曰觴,虛曰觶。投壼:命酌曰:請行觴。觴者,實酒於爵也。韓詩說爵觚角散五者,緫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觥者罰爵,非所以餉,不得名觴。然投壼之請行觴固罰爵也。凡禮經曰實者皆得曰觴。獨於觶言者,觶之用多舉觶以該他也。下文云觴受三升者曰觚。從角,□省聲。□從矢,矢從入,故曰□省聲也。式陽切。十部。□,籒文觴,或從爵省。爵,古文作□。
5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6
觚ɡū
7
注解:鄉飲酒之爵也。鄉亦當作禮。鄉飲酒禮有爵觶,無觚也。燕禮、大射、特牲皆用觚。一曰觴受三升者觚。觚受三升,古周禮說也。言一曰者,許作五經異義時從古周禮說,至作說文則疑焉,故言一曰,以見古說未必□是。則韓詩說觚二升未必非也。不先言受二升者,亦疑之也。上文觶實四升,文次於從角單聲、引禮之下,其意葢與此同。或云亦當有一曰二字。從角瓜聲。古平切。五部。
8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9
□xuān
10
注解:角匕也。匕下曰:匕所以比取飯。一名柶。柶下曰:匕也。按士冠禮有角柶,卽□也。從角亙聲,讀若歡。況袁切。十四部。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12
□xí
13
注解:杖端角也。杖端謂杖首也。司馬彪禮儀志:仲秋之月,民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有加賜。玉杖長尺,端以鳩鳥為飾。謂玉長尺飾杖首,玉之顛復為鳩形也。廣韻曰:□,以角飾杖策頭。小徐謂飾拄地處,誤甚。從角敫聲。胡狄切。古音在二部。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15
觼juép188上
16
注解:環之有舌者。秦風曰:沃以觼軜。爾雅:環謂之捐。捐者,觼之假借字。詩容有作捐者。通俗文曰:缺環曰鐍。許與服不同,服謂如玦,許謂環中有橫者以固系。從角夐聲。古穴切。十五部。夐在十四部,合韻也。鐍,觼或從金矞。矞聲也。莊子:固扃鐍。崔云:鐍,環舌也。按通俗文直謂鐍為玦字。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18
□nuò
19
注解:調弓也。手部云:搦,按也。鄭注矢人云:撓搦其幹。亦是調意。弓人曰:和弓□摩。注:和猶調也。將用弓,必先調之,拂之,摩之。引大射禮:大射正以袂順左右隈,上再下一。小雅:觲觲角弓。毛傳曰:觲觲,調利也。世說新語曰:輕在角□中,為人作議論。角□,方俗語言也。從角,弱省聲。於角切。古音在二部。按廣韻女角切。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21
□fèi
22
注解:隿射收□具也。葢以角為之。從角發聲。方肺切。十五部。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24
□qiú
25
注解:隿射收□具。按兩字同義,葢其物名□□。上字當云□□,隿射收□具也。下字當云□□也。今本恐非舊,但無證據,未敢專輒。從角,酋聲。讀若鰍。字秋切。三部。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27
觳hú
28
注解:盛觵□也。盛字當是衍文。觵□謂大□。觵者,酒器之大者也。韋注越語曰:觥,大也。瓬人曰:豆實三而成□。鬲部曰:斗二升曰□。鄭注考工記同。按簋庾鬲甗盆□量皆以□計,小者曰□,可以飲;大□曰□,可寧酒漿以待酌也。觵之大極於□,故引伸之曰□,□也。見釋詁。禮經牲體之跗曰□,謂牲體之□也。一曰□具。從角□聲,讀若斛。胡谷切。三部。按此篆當廁觛篆之下,而廁此者,此器屬陶瓬之事,非角為之,亦非角飾。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30
□bì
31
注解:羌人所龡角屠□。□驚馬也。羌人,西戎也。屠□,羌人所吹器名,以角為之,以驚中國馬。後乃以竹為管,以蘆為首,謂之觱篥,亦曰篳篥。唐以編入樂部。徐廣車服儀制曰角者,前世書記不載。或云本出羌胡,以驚中國之馬也。按仌部□冹,今詩作觱發。水部畢沸,今詩作觱沸。皆假借字也。從角□聲。卑吉切。按□聲古音在十五部。□,古文悖字。古當為籒。言部云籒文。文三十九重六
32
徑:段注說文□第四卷□角部
33
四十五部文七百四十七今肉部補二字。刀部刪一字。七,宋本作八。重百一十六。六,宋本作二。凡七千六百三十八字。此第四篇都數。
34
竹zhúp189上
35
注解:冬生艸也。云冬生者,謂竹胎生於冬,且枝葉不凋也。云艸者,爾雅竹在釋艸,山海經有云其艸多竹,故謂之冬生艸。戴凱之云:植物之中有艸木竹,猶動品之中有魚鳥獸也。象形。象□並生。陟玉切。三部。按廣韻張六切。下□者,箁箬也。恐人未曉下□之恉,故言之。凡竹之屬皆從竹。
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7
箭jiàn
38
注解:矢竹也。各本無竹,依藝文類聚補。矢竹者,可以為矢之竹也。周禮及釋地注皆曰:箭,筱也。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閒謂之□,關西曰箭。郭云:箭者,竹名,因以為號。按今天下語言皆謂矢為箭。從竹前聲。子賤切。古音在十一部。周禮故書箭為晉,杜云:晉當為箭。按吳越春秋:晉竹十廋。晉竹卽箭竹,假借字也。
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0
箘jùn
41
注解:箘簬,竹也。竹字今補。禹貢鄭注曰:箘簬,阾風也。按箘簬二字一竹名,吳都賦之射筒也;劉逵曰: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以為矢笴,名此三字補射筒。及由梧竹皆出交趾九真。招□:昆蔽象棊。王曰:昆或言箟簬,今之箭囊也。箟卽箘之異體,箭囊卽射筒之異詞,無底曰囊,通簫曰筒,皆自其無節言之,謂之好箭幹耳。古者絫呼曰箘簬,戰國策箘簬之勁不能過是也。單呼曰箘,呂氏春秋越駱之箘是也。書正義及戴凱之說箘簬為二竹,繆矣。從竹囷聲。渠隕切。十三部。一曰簙棊也。方言簙或謂之蔽,或謂之箘。秦晉之閒謂之簙,吳楚之閒或謂之蔽,或謂之棊。
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3
簬lù
44
注解:箘簬也。從竹,路聲。洛故切。五部。《夏書》曰:「惟箘簬枯。」禹貢文。枯,各本作楛,今依木部正。簵,古文簬從輅。當作簬或從輅,轉寫之誤也。篇、韻皆云簵同簬,今尚書、史記皆作簵。若古文四聲韻云簵古文,卽取諸誤本說文也。
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6
筱xiǎo
47
注解:箭屬。小竹也。釋草曰:筱,箭。周禮注曰:箭,筱也。二京賦解曰:筱,箭竹也。此云箭屬,小異。從竹攸聲。先杳切。今字作筱。古音在三部。
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9
簜dànɡ
50
注解:大竹也。大射儀:簜在建□之閒。注:簜,竹也,笙簫之屬。按簜者竹名,以竹成器亦曰簜。笙簫皆用小竹而云簜者,大之也。從竹湯聲。徒朗切。十部。《夏書》曰:「瑤琨筱簜。」禹貢文。簜可為乾,乾,弓幹也。弓人曰:凡取乾之道七。竹為下。筱可為矢。筱簜之用不止於此,而此為冣宜。
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52
□wéip189下
53
注解:竹也。竹名。按□、篃古今字也,如禮經古文眉作微,爾雅湄作□之比。西山經英山其陽多箭多篃。今本作□。郭云:今漢中郡出,厚裏而長節,根□,筍冬生。戴凱之云:生非一處,江南山谷所饒也。故是箭竹類,一尺數節,葉大如履,可以作篷,莖中作矢,俗謂之□笴。按郭云長節,戴云穊節,不合。旣云中作矢,則一尺數節當作數尺一節也。從竹微聲。無非切。十五部。按廣韻云又武悲切。□,籒文從微省。按當云從□。省字衍。
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55
筍sǔn
56
注解:竹胎也。醢人注曰:筍,竹萌。按許與鄭稍異,胎言其含苞,萌言其已□也。吳都賦曰:苞筍抽節。引伸為竹靑皮之偁,尚書云□重筍席,禮器如竹箭之有筍,聘義浮筍旁逹皆是。其音為贇切。今字作筠。從竹旬聲。思允切。十二部。今字作筍。
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58
□tái
59
注解:竹萌也。釋草曰:□,箭萌。醢人鄭注同。許意筍□不以大竹小竹分別。筍從旬,旬從勹,取裹妊之意。□從怠,與始同音,取始生之意。筍謂掘諸地中者,如今之冬筍。□謂已抽出者,如今之春筍。與鄭說不同也。按周禮箈菹本作恰菹。故大鄭云恰,水中魚衣也,與艸部恰水青衣也合。後鄭讀為□,用釋草箭萌之訓,故郭注爾雅引周禮□菹鴈醢也。今本周禮作箈,非恰非□,乃是訛字。注中亦奪恰當為□四字。從竹怠聲。徒哀切。一部。
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61
箁póu
62
注解:竹箬也。從竹咅聲。薄侯切。四部。
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64
箬ruò
65
注解:楚謂竹皮曰箬。今俗云筍籜,箬是也。毤而陊地,故竹篆下垂者像之。從竹若聲。若,擇菜也。擇菜者絕其本末,此形聲包會意也。而勺切。五部。
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67
節jié
68
注解:竹約也。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吳都賦曰:苞筍抽節。引伸為節省、節制、節義字。又假借為符卪字。從竹卽聲。子結切。十二部。
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70
筡tú
71
注解:析竹笢也。析,各本訛折,今正。方言:筡,析也。析竹謂之筡。郭云:今江東呼蔑竹裹為筡,亦名筡之也。按此注謂已析之蔑為筡,人析之亦偁筡之。本無誤字,戴氏疏證改筡之二字為笢字,非也。爾雅:簢,筡中。葢此義之引伸。肉薄好大者謂之筡中,如析去靑皮而薄也。醫方竹筎音如,卽此字。別□從竹。俗從艸。從竹餘聲,讀若□。□,宋刻作絮,小徐同。同都切。五部。
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73
□míp190上
74
注解:筡也。謂筡之也。釋草:粼堅中。粼同磨磷之磷,謂堅中者必磨之也。簢筡中。簢同□,謂空中者必析之也。從竹□聲。武移切。古音在十二部。
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76
笢mǐn
77
注解:竹膚也。膚,皮也。竹膚曰笢,亦曰筍,見禮器。俗作筠。已析可用者曰蔑,禮注作□,土喪禮謂之靲。析之謂之筡,亦謂之□。從竹民聲。武盡切。十二部。
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79
笨bèn
80
注解:竹裏也。謂其內質白也。又有白如紙者,吳都賦注謂之竹孚俞。從竹本聲。布忖切。十三部。
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82
□wēnɡ
83
注解:竹皃。南都賦:其竹阿□□,風靡雲披。李善引說文:□,竹皃也。□蒼:□,竹頭有文也。上烏孔反,下如湧反。按吳都賦云:□蕭瑟。謝靈運山居賦自注:修竦、便娟、蕭森、□蔚皆竹貌也。今三賦□皆誤從艸矣。從竹翁聲。烏紅切。九部。
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85
篸chēn
86
注解:篸差也。各本差上無篸,此淺人謂為複舉字而□之也。集韻:篸差,竹皃。初簪切。又篸,竹長皃。疏簪切。按木部槮,木長皃。引槮差□菜。葢物有長有短則參差不齊,竹木皆然。今人作參差,古則從竹、從木也。從竹參聲。所今切。七部。
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88
篆zhuàn
89
注解:引書也。引書者,引筆而箸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籒所作曰大篆,旣又謂篆書曰小篆。其字之本義為引書,如彫刻圭璧曰瑑。周禮注:五采畫轂約謂之夏篆。從竹彖聲。特兗切。十五部。
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91
籒zhòu
92
注解:讀書也。言部曰:讀,籒書也。敘目曰: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為吏。試字句絕。諷籒連文,謂諷誦而抽繹之,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乃得為吏也。此籒字之本義。經傳鮮用。周宣王時大史以為名,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迄今學者絕少知其本義者,故於讀下籒書改為誦書,於敘目釋為籒文九千字,重悂貤繆,可勝嘆哉。毛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抽皆籒之假借。籒者,抽也。讀者,續也。抽引其緒相續而不竆也。亦假紬字為之,大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如淳云:抽徹舊故事而次述之也。亦借繇字為之,春秋傳卜筮繇辭,今皆作繇。又俗作□。據許則作籒。服□曰:繇,抽也。抽出吉凶也。從竹□聲。此形聲包會意。直又切。三部。《春秋傳》曰「卜籒」云。左傳卜筮皆云繇。此言卜以該筮也。卜籒,占卜認讀。
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94
篇piānp190下
95
注解:書也。書,箸也。箸於□牘者也,亦謂之篇。古曰篇。漢人亦曰卷。卷者,縑帛可捲也。一曰關西謂榜篇。榜所以輔弓弩者。此其引伸之義,今之榜頟標榜是也。關西謂之篇,則同扁。從竹扁聲。芳連切。古音在十二部。
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97
籍jí
98
注解:簿也。簿當作薄。六寸薄,見寸部。引伸凡箸於竹帛皆謂之籍。從竹耤聲。秦昔切。古音在五部。
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00
篁huánɡ
101
注解:竹田也。戰國策:薊丘之植,植於汶篁。西京賦:筱簜□衍,編町成篁。漢書:篁竹之中。注:竹田曰篁。今人訓篁為竹,而失其本義矣。從竹皇聲。戶光切。十部。
1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03
□jiǎnɡ
104
注解:剖竹未去節謂之□。謂未去中之相隔者。方言:所以隱棹謂之□。郭云:搖樐小橛也。按□葢卽□字。其始以剖竹去節為之,後乃以木為之,改其字作□,作槳。後人又不以名橛而以名棹矣。從竹將聲。卽□切。十部。按此二篆之次當在篸下篆上,則皆得其所矣。
1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06
□yè
107
注解:鑰也。小兒所書寫,每一笘謂之一□。今書一紙謂之一頁,或作葉,其實當作此□。從竹枼聲。與接切。八部。
10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09
鑰yuè
110
注解:書僮竹笘也。笘下曰: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按笘謂之鑰,亦謂之觚,葢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其拭觚之布曰幡。從竹龠聲。以灼切。二部。按管龠字與此別。
1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12
□liú
113
注解:竹聲也。小徐曰:猶言□然聲清也。從竹劉聲。力求切。三部。
1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15
簡jiǎn
116
注解:牒也。片部曰:牒,札也。木部曰:札,牒也。按□,竹為之。牘,木為之。牒札其通語也。釋器曰:□謂之畢。學記云呻其佔畢是也。等者,齊□也。編者,次□也。詳□下。從竹閒聲。古限切。十四部。
1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18
笐ɡānɡ
119
注解:竹列也。列,□應書作次。竹列者,謂竹之生,疏數偃仰,不齊而齊。笐之言行也。行,列也。釋草:仲無笐。葢謂竹有行列,如伯仲然也。無者,發聲也。引伸之,取竹為衣架亦曰笐,廣韻四十二宕曰笐,衣架是也。內則所謂楎椸,釋器所謂竿謂之箷也。其字亦作桁,古樂府云:還視桁下無縣衣是也。從竹亢聲。古郞切。十部。按依爾雅音義戶剛反。其衣笐,衣桁,韻書下浪切。
1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21
篰bù
122
注解:□爰也。廣雅曰:□□,篰也。曹憲上音滿,下音緩。廣韻曰:□□,□也。篰,牘也。玉篇曰:篰,竹牘也。按□爰,漢人語,俗字加竹。從竹部聲。薄口切。四部。按許書無簿字,篰葢卽今之簿字也。
1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24
等děnɡp191上
125
注解:齊簡也。齊□者,□□□齊之,如今人整齊書籍也。引伸為凡齊之偁。凡物齊之,則高下歷歷可見,故曰等級。刀部云:則,等畫物也。從竹寺。會意。寺,官曹之等平也。說從寺之意。寸部曰: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故從寸。官之所止九寺,於此等平法度,故等從竹寺。古在一部,止韻,音變入海韻,音轉入等韻。多肯切。
1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27
笵fàn
128
注解:法也。□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鄭曰:範,法也。考工記:軓前十尺。注云:書或作□。□,法也。按許無□字,車部範為範軷。則□辭範圍,假借字也。從竹氾聲。防□切。八部。竹,□書也。古法有竹□。說從竹之意。法具於□書,故笵從竹也。左傳曰: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竹□者,□罰科條載於竹□也。通俗文曰:規模曰笵。□應曰: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木曰模,以竹曰笵。一物材別也。說與說合。
1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30
箋jiān
131
注解:表識書也。鄭六藝論云:注詩宗毛為主。毛義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卽下己意。按注詩偁箋,自說甚明。博物志云:毛為北海相,鄭是郡人,故稱箋以為敬。此泥魏晉時上書偁箋之例,絕非鄭意。從竹戔聲。則前切。十四部。
1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33
符fú
134
注解:信也。漢制□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周禮:門關用符節。注曰:符節者,如今宮中諸官詔符也。小宰傳別,故書作傳辨,鄭大夫讀為符別。漢孝文紀:始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應劭云: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乓,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易也。按許云六寸,漢書注作五寸,未知孰是。從竹付聲。防無切。古音在四部。
1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36
筮shì
137
注解:《易》卦用蓍也。曲禮曰:龜為卜,策為筮。策者,蓍也。周禮簭人注云:問蓍曰筮,其占易。艸部曰:蓍,易以為數。從竹□。從竹者,蓍如算也,算以竹為之。從□者,事近於巫也。九簭之名:巫更、巫咸、巫式、巫目、巫比、巫祠、巫參、巫環,字皆作巫。時制切。十五部。□,古文巫字。
1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39
笄jī
140
注解:兂也。兂各本作簪,今正。兂下曰:首笄也,俗作簪。戴氏曰:無冠笄而冕弁有笄,笄所以貫之於其左右,是以冠無之。凡無笄者纓。冕制:延前圓垂旒,後方。延有紐,自延左右垂,笄貫之以為固。紘以組,自頤屈而上,左右屬之笄,垂其餘。凡冕弁笄,有笄者紘。記曰:天子冕而朱紘,諸矦冕而靑紘。士冠禮:皮弁笄,爵弁笄,朱組紘纁邊。從竹幵聲。古兮切。古音在十二部。
1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42
字形有誤jīp191下
143
注解:取蟣比也。比、篦古今字。比,密也。引伸為櫛髪之比。釋名曰:梳言其齒疏也。數言比,比於梳其齒差數也。比言細相比也。木部曰:櫛者,梳比之緫名也。史記:遺單于比余一。漢書作比疏一,餘、疏皆卽梳字。比梳一者,統言則比亦梳也。蟣者虱子。云取蟣比者,比之至密者也。今江浙皆呼篦□。比,當依俗音毗。漢書頻寐反。從竹□聲。居之切。一部。
1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45
籆yuè
146
注解:所□收絲者也。所□二字今補。方言曰:籆,榬也。兗豫河濟之閒謂之榬。郭云:所以絡絲也。音爰。按今俗謂之籆車。于縛切。字亦作籰。從竹蒦聲。王縛切。五部。□,籆或從角閒。
1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48
筳tínɡ
149
注解:繀絲管也。糸部曰:繀,箸絲於筟車也。按絡絲者必以絲端箸於筳,今江浙尚呼筳。從竹廷聲。特丁切。十一部。
1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51
管ɡuǎn
152
注解:筟也。從竹完聲。古滿切。十四部。
1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54
筟fū
155
注解:筳也。筳、管、筟三名一物也。方言曰:繀車,趙魏之閒謂之轣轆車,東齊海岱之間謂之道軌。按自其轉旋言之,謂之歷鹿,亦謂之道軌,亦謂之鹿車。自其箸絲之筳言之,謂之繀車,亦謂之筟車。實卽今之籆車也。從竹孚聲,讀若《春秋》魯公子彄。公子彄見春秋經隱公五年,臧僖伯也。孚聲在三部,區聲在四部,合音冣近。今音芳無切。
1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57
簾lián
158
注解:堂簾也。小徐曰:此書及釋名簾帷皆作□。疑□或與簾別,或者此簾字後人所加之乎,所不能決也。按巾部曰:□,帷也。又曰:在旁曰帷。周禮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注曰:王出宮則有是事。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帷幕皆以布為之。四合象宮室曰幄。帟者,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幄、帟皆以繪為之。然則□施於次以蔽旁,簾施於堂之前以隔風日而通明。□以布為之故從巾,簾析竹縷為之故其字從竹。其用殊,其地殊,其質殊,學者可以無疑矣。從竹廉聲。力鹽切。七部。按韋昭注國語曰:薄,簾也。薄,今字作箔。
1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60
笮zé
161
注解:迫也。□韻。說文無窄字,笮窄古今字也。屋笮者本義,引伸為逼窄字。在瓦之下棼上。棼,複屋棟也。釋宮:屋上薄謂之筄。郭云:屋笮也。考工記注曰:重屋複笮也。按笮在上椽之下,下椽之上,迫居其閒故曰笮。釋名曰:笮,迮也,編竹相連迫迮也。以竹為之故從竹。從竹乍聲。阻厄切。古音在五部。
1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63
簀zép192上
164
注解:床棧也。衛風:緑竹如簀。毛曰:簀,積也。此言假借也。韓詩傳亦同。從竹責聲。阻厄切。十六部。
1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66
第dì
167
注解:次也。從竹第。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一引說文。其在弟部,抑竹部,今不可知,要孔衝遠所據有此篆無疑,俗省弟作第耳。特計切。十五部。文百四十四 今補第則百四十五。重十五
1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69
筵yán
170
注解:竹席也。周禮司几筵注曰:筵亦席也。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然其言之筵席通矣。按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筵席不別也。五席不用竹,惟後鄭說次席是桃枝席,又說顧命蔑席、砥席、豐席、筍席皆為竹席。許釋筵為竹席者,其字從竹也。從竹延聲。以然切。十四部。《周禮》曰:「度堂以筵。」匠人職曰: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筵一丈。此釋周禮也。周禮曰:度九尺之筵。此不合,未詳。
1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72
簟diàn
173
注解:竹席也。毛詩箋曰:竹葦曰簟。從竹覃聲。徒念切。廣韻上聲。七部。
1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75
籧qú
176
注解:籧篨,粗竹席也。方言曰:簟,宋魏之閒謂之笙,或謂之籧□。自關而西或謂之簟,或謂之□。其粗者謂之自籧篨,自關而東或謂之葢棪。郭云:江東呼籧篨為□,音廢。按此云粗者,與上筵簟別言之,筵簟其精者也。晉語、毛詩皆云:籧篨不可使俯。此謂捲籧篨而豎之,其物不可俯。故詩風以言□惡,爾雅以名口柔也。從竹遽聲。彊魚切。五部。
1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78
篨chú
179
注解:籧篨也。從竹除聲。直魚切。五部。
1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81
籭shāi
182
注解:竹器也。可□取粗去細。俗云簁籮是也。廣韻云:簏,□也,能使粗者上存,細者□下。籭、簁古今字也。漢賈山傳作篩。從竹麗聲。所宜切。十六部。今音山佳切。
18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84
籓fān
185
注解:大箕也。廣雅曰:籓籮箕也。從竹潘聲。甫煩切。十四部。一曰蔽也。艸部曰:藩,屏也。尸部曰:屏,蔽也。是則籓與藩音義皆同。
18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87
□yù
188
注解:漉米籔也。方言曰:炊□謂之縮,或謂之□,或謂之□。郭注:漉米□,江東呼淅簽。按史索隱引纂要云:□,淅箕也。此注簽字正箕之誤。今江蘇人呼淘米具曰溲箕是也。從竹奧聲。於六切。三部。
18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90
籔sǒup192下
191
注解:炊□也。本漉米具也。旣浚乾則可炊矣,故名炊□。方言□同籔,縮卽籔之入聲也。毛詩伐木傳曰:以筐曰釃,以籔卽曰湑。籔卽今之溲箕也,今誤從艸作藪。筐者,盛飯之器,較細。籔者,滰淅之器,較粗。皆可以漉酒者。從竹數聲。穌后切。三部。
19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93
箅bì
194
注解:蔽也,此戶護也,門聞也之例。所□蔽甑底。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雷公炮炙論云: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煑昆布用弊箅。哀江南賦曰:敝箅不能救監池之咸。從竹□聲。必至切。十五部。按廣韻博計切。
19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96
□shāo
197
注解:飯筥也。受五□。方言曰:□,南楚謂之筲。郭曰:盛餅筥也。按□卽筥字,筲卽□字也。論語:□筲之人。鄭曰:筲,竹器,容□二□。與許說受五□異。從竹稍聲。山樞切。古音在二部。廣韻十虞無此。秦謂筥曰□。
19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199
□shāo
200
注解:陳留謂飯帚曰□。飯帚者,所以埽□餘之飯。從竹捎聲。所交切。二部。一曰飯器,容五□。此說謂□與□同字也。一曰宋魏謂箸筒為□。箸筒者,所以盛飯敧之筒也。方言曰:箸筒,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筲,或謂之籯。自關面而謂之桶檧。按筲卽□字。郭云者鞭鞘。
20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02
筥jǔ
203
注解:□也。□當作□。方言:□,南楚謂之筲,趙魏之郊謂之□□。禮經鄭注云:笲形葢如今之筥、□籚。按□籚卽□□也。從竹呂聲。居許切。五部。
20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05
笥sì
206
注解:飯及衣之器也。禮記曲禮注曰:圓曰簞,方曰笥。禮經士冠禮注曰:隋方曰篋。許曰:簞,笥也。又匸部曰:匧,笥也。許渾言之,鄭別言之也。曲禮注曰:簞笥,盛飯食者。此飯器之證。禮記引兊命曰:惟衣裳在笥。此衣器之証。從竹。大射儀曰:小射正奉決拾以笥。注:笥,萑葦器。按此葢笥之小者也,大者以竹為之。司聲。相吏切。一部。
20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08
簞dān
209
注解:笥也。論語孔注同。皇侃曰:以竹為之,如箱篋之屬。左傳:夫差以一簞珠問趙孟。葢亦簞之小者也。從竹單聲。都寒切。十四部。漢津令:簞,小筐也。匡,俗作筐。匸部曰:匡,飯器,筥也。按筥者,□也,容五□。漢律令之簞,謂匡之小者也,與經傳所云簞謂笥者異。葢匡、簞皆可盛飯,而匡筥無葢,簞笥有葢,如今之箱盒,其制不同,故小匡為別一義。《傳》曰:「簞食壺漿。」孟子及他儒家書皆有此言,故約之以傳曰也。此證前一義。
2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11
簁shāip193上
212
注解:簁箄,竹器也。按簁箄,器名。以上下文例之,是盛物之器,而非可以取粗去細之器也。可以取粗去細之器,其字作籭,不作簁,若廣韻支韻云:簁,下物竹器。紙韻曰:簁,籮也。皆韻曰:□,□籮。古以玉為柱,故字從玉,今俗作簁。此皆用簁為籭,古今字變,非許意也。小顏注急就篇誤。從竹徙聲。所綺切。十六部。
2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14
箄bǐ
215
注解:簁箄也。絫呼曰簁□,單呼曰□。方言:□簍籅□□也。□小者,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郭云:今江東呼小籠為箄。按許意簁箄與□各物。從竹卑聲。並弭切。十六部。按考工記注:鄭司農云:綆讀為關東言餅之餅,謂輪箄也。□謂輪雖箄爪牙必正也。箄,劉昌宗薄歷反,李軌方四反。箄謂偏僻,漢人語也,與箅字絕異。江氏愼修改為甑箅字,亦千慮之一失也。果是從畀,則不得反以薄歷矣。
2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17
篿tuán
218
注解:圜竹器也。盛物之器而圜者。篿與圑音同也。離騷王注曰:楚人名結草折竹卜曰篿。別一義也。從竹專聲。度官切。十四部。
2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20
箸zhù
221
注解:飯□也。□,各本作敧。支部敧,持去也。危部□,□也。□者傾側意,箸必傾側用之,故曰飯□。宗廟宥座之器曰敧器,古亦當作□器也。箸,曲禮謂之梜,假借為箸落,為箸明。古無去入之別,字亦不從艸也。從竹者聲。陟慮切。又遟倨切。五部。
2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23
簍lǒu
224
注解:竹籠也。方言:簍,□也。□小者,南楚謂之簍。從竹婁聲。洛矦切。四部。
2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26
筤lánɡ
227
注解:籃也。廣雅:筤謂之□。廣韻曰:筤,車籃。一名□。□音替。按許不言車籃,汎言籠下之器耳。從竹良聲。盧當切。十部。
22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29
籃lán
230
注解:大篝也。今俗謂熏篝曰烘籃是也。從竹監聲。魯甘切。八部。□,古文籃如此。未詳。
23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32
篝ɡōu
233
注解:笿也。可熏衣。按也字衍文。當云笿可熏衣者。廣韻曰:熏籠。從竹冓聲。古矦切。四部。宋楚謂竹篝牆居也。各本牆居之閒誤衍以字。方言曰:篝,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牆居。廣雅:篝,籠也。熏篝謂之牆居。
2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35
笿luò
236
注解:桮笿也。方言:桮□,陳楚宋衛之閒謂之桮□,又謂之豆筥。自關東西謂之桮□。郭云:盛桮器籠也。按引伸為籠絡字,今人作絡,古當作笿,亦作落。從竹各聲。盧各切。五部。
2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38
□ɡònɡp193下
239
注解:桮笿也。廣雅曰:□,桮落也。從竹夅聲。古送切。九部。或曰盛箸籠。箸筒曰□,亦曰□也。
2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41
奩lián
242
注解:鏡奩也。玉篇引列女傳曰:置鏡奩中。別作奩,俗作奩。廣韻云:盛香器也。從竹斂聲。力鹽切。七部。
2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44
籫zuǎn
245
注解:竹器也。廣雅、方言注皆曰:籫,箸筒。從竹贊聲,讀若纂。作管切。十四部。一曰叢也。木部攢下曰:一曰叢木。籫音同義近。
2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47
籯yínɡ
248
注解:笭也。笭字下曰:一曰籯也。漢書: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竹籠也。廣雅曰:籯,箸筒也。從竹贏聲。以成切。十一部。
2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50
□sān
251
注解:竹器也。玉篇曰:似箱而粗。從竹□聲。穌旰切。十四部。
2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53
簋ɡuǐ
254
注解:黍稷方器也。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為日,日體圓。巽為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為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已上可證鄭確謂簋為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二□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韻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為之方,方器之內為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為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為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從竹皿皂。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從匸,或從木,葢本以木為之。大夫刻其文為龜形,諸矦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制從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皂,榖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古文簋。从匚食九。各本作從匸飢。飢非聲也。從方,從食,九聲也。匭,古文簋從匚軌。按許說簋為方器,葢以古文從匸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為九。大鄭云:九讀為軌。書亦或為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脫誤,為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為匭匣字。尚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為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朹,亦古文簋。簋以木為之,故字從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機。當作朹,宗廟器也。
2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56
簠fǔp194上
257
注解: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從竹皿。甫聲。方矩切。五部。□,古文簠。從匚夫。夫聲也。。簠,方形器。
2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59
□biān
260
注解:竹豆也。豆,古食肉器也。木豆謂之梪,竹豆謂之籩。周禮邊人:掌四籩之實。注曰:籩,竹器如豆者,其容實皆四□。從竹□聲。布□切。十二部。。□,籒文籩。□者,籒文匚也。□。
2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62
□dùn
263
注解:篅也。廣韻:□,籧也。按今俗謂盛榖高大之器曰土籧。從竹屯聲。徒損切。十三部。
2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65
篅chuán
266
注解:□判竹。謂用析竹為之也。圜□盛穀者。用竹□圜其外,殺其上,高至於屋,葢以盛榖。近底之處為小戶,常閉之,可出榖。今江蘇謂之土籧是也。古曰□。今江蘇編稻艸為之,容數石,謂之□。淮南書曰:與守其篅□。注:篅□,受榖器也。篅讀顓孫之顓。按別作圌。從竹端聲。市緣切。十四部。
2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68
簏lù
269
注解:竹高篋也。匧之高者,竹為之。從竹鹿聲。盧谷切。三部。籙,簏或從錄。
2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71
□dànɡ
272
注解:大竹筒也。大射儀:簜在建□之閒。按當作□。簜乃竹名,非其義也。笙簫之屬而謂之□者,大之也。從竹昜聲。徒朗切。十部。
2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74
筒tónɡ
275
注解:□竹也。漢律歷志曰:制十二筒以聽鳳之鳴。此筒之一端也。從竹甬聲。徒紅切。九部。
2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77
箯biān
278
注解:竹輿也。公羊傳曰:脅我而歸之,筍將而來也。何曰:筍者,竹箯,一名編輿,齊魯以北名之曰筍。將,送也。釋文曰:筍音峻。史、漢張耳傳曰:貫高箯輿前。服虔曰:箯音編。編竹木如今峻,可以糞除也。韋昭曰:輿如今輿床,人舁以行。按公羊、史記、說文輿皆去聲。亦作輿,作□。從竹□聲。旁連切。十二部。
2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80
笯núp194下
281
注解:鳥籠也。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或謂之笯。懷沙曰:鳳皇在笯。洪興祖補注引說文:笯,籠也,南楚謂之笯。豈洪氏所見本異與。從竹奴聲。乃故切。五部。
2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83
竿ɡān
284
注解:竹梃也。木部曰:梃,一枚也。按梃之言挺也,謂直也。衛風曰:籊籊竹竿。引伸之木直者亦曰竿。凡干旄、干旟、干旌皆竿之假借。又莊子竿牘卽□牘也。從竹干聲。古寒切。十四部。
2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86
籱zhuó
287
注解:罩魚者也。網部曰:罩,捕魚器也。小雅傳曰:罩,篧也。釋器曰:篧謂之罩。李巡云:篧,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孫炎云:今楚篧也。從竹靃聲。竹角切。按靃聲當在五部,寉聲當在二部。爾雅作篧,故郭音七角反,唐韻竹角切。說文作籱,故廣韻苦郭切。籗,籱或從寉。鉉本篆作藿,云籱或省。
2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89
個ɡè
290
注解:竹枚也。竹梃自其徑直言之,竹枚自其圜圍言之,一枚謂之一個也。方言曰:個,枚也。從竹固聲。古賀切。按古音在五部。個,個或作個,半竹也。各本無,見於六書故所引唐本。按並則為竹,單則為個。竹字象林立之形,一莖則一個也。史記:木千章,竹竿萬個。正義引釋名:竹曰個,木曰枚。今釋名佚此語。經傳多言個,大射、士虞禮、特牲饙食禮注皆云:個猶枚也。今俗或名枚曰個,音相近。又云:今俗言物數有云若干個者此讀。然經傳個多與介通用。左氏或云一個行李,或云一介行李,是一介猶一個也。介者,分也。分則有閒,閒一而已,故以為一枚之偁。方言曰:介特也是也。閒之外必□分,故曰介居二大國之閒。月令左介右介,是其義也。○又按支下云:從手持半竹。卽個為半竹之證。半者,物中分也。半竹者,一竹□分之也。各分其半,故引伸之曰左個右個。竹從二個者,謂竹易分也。分曰個,因之□者亦曰個。
2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92
筊jiǎo
293
注解:竹索也。謂用析竹皮為繩索也,今之□纜也。漢溝洫志曰:搴長茭兮湛美玉。如淳曰:茭,草也。一曰竿也。臣瓚曰:竹索緪謂之茭,所以引置土石也。師古曰:瓚說是也。茭字宜從竹。風俗通、後漢禮儀志皆言葦筊,謂葦索也。從竹交聲。胡茅切。二部。
2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95
筰zuóp195上
296
注解:筊也。廣韻曰:笮、筰二同,竹索也。西南夷尋之以渡水。按西南夷有筰縣,在越巂,其名本此。或從艸作筰,非也。從竹作聲。在各切。五部。筰當為莋。
2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298
□qián
299
注解:潎絮簀也。潎,各本作蔽,今正。廣韻曰:□,漂絮簀也。漂與潎同義。水部曰:潎,於水中擊絮也。潎絮簀卽今做紙密致竹簾也。潎絮,莊子所謂洴澼纊,卽做紙之事。糸部曰:紙,絮一□也。謂絮一□成一紙也。紙之初起用敝布魚網為之,用水中擊絮之法成之。紙字、□字載於說文,則紙之由來遠矣。從竹沾聲,讀若錢。昨鹽切。七部。按讀若錢者,合韻也。
3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01
箑shà
302
注解:扇也。戶部曰:扇扉也。扉可開合,故箑亦名扇。方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郭曰:今江東亦通名扇為箑。按今江東皆曰扇,無言箑者。凡江東方言見於郭注者,今多不同,葢由時移世易,士民遷徙不常故也。士喪禮下注曰:翣,扇也。此言經文假翣為箑也。從竹疌聲。山洽切。八部。□,箑或從妾。妾聲。
3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04
籠lónɡ
305
注解:□土器。木部曰:□,一曰徙土輂,齊人語也。一作梩。手部曰:救,盛土於梩中也。是則籠卽梩也。一曰笭也。笭下云一曰籯也。周禮繕人:凡乘車充其籠箙。注云:充籠箙者以矢。從竹龍聲。盧紅切。九部。
3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07
□ránɡ
308
注解:袌也。衣部曰:袌,褱也。此謂竹器可以中藏一切者。音義如瓜瓤之瓤。篇、韻皆云:□,□米竹器。從竹襄聲。如□切。十部。
3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10
□hù
311
注解:可□收繩者也。者字今補。收當作糾,聲之誤也。糾,絞也。今絞繩者尚有此器。從竹象形,謂其物像工字。中象人手所推握也。謂??像人手推之持之。胡誤切。五部。互,□或省。或字當作古文二字,故枑以為聲。唐□度云:□古文互,□省。誤也。周禮:牛牲之互。注云:縣肉格也。
3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13
簝liáo
314
注解:宗廟盛肉竹器也。牛人:共盆簝以待事。注:盆所以盛血。簝,受肉籠也。從竹尞聲。洛簫切。二部。《周禮》:「供盆簝□待事。」供,當依周禮作共。
3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16
□jǔ
317
注解:食牛筐也。食,各本作飲,誤。韻會作飯。按萎下曰食牛,□下曰食馬。今正作食。匸部曰:匡,飯器,筥也。□,匡之圜者,飯牛用之。今字通作筥。許豦與筥別。從竹豦聲。居許切。五部。方曰筐,圜曰□。召南傳:方曰筐,圓曰筥。筥當作□。月令:具曲植□筐。或訛作籧。
3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19
兜dōup195下
320
注解:食馬器也。方言:飤馬橐,自關而西謂之裺囊,或謂之裺兜,或謂之□兜。燕齊之閒之帪。從竹兜聲。當侯切。四部。
3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22
籚lú
323
注解:積竹矛□矜也。積竹見殳部。矝,柄也。考工記: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注:廬,矛□矜柲也。按廬者,籚之假借字也。釋文曰:廬,本或作籚。從竹盧聲。洛乎切。五部。《春秋國語》曰:「朱儒扶籚。」晉語文。今本朱籚作侏盧。朱儒扶籚,西京賦所謂都盧尋橦也。
3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25
箝qián
326
注解:籋也。鉗,脅持也。以竹脅持之曰箝,以鐡有所劫束曰鉗,書史多通用。從竹鉗聲。巨淹切。七部。
3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28
籋niè
329
注解:箝也。二字雙聲。夾取之器曰籋。今人以銅鐵作之,謂之鑷子。從竹爾聲。尼輒切。古音十五、十六部。
3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31
簦dēnɡ
332
注解:笠葢也。笠而有柄如葢也,卽今之雨傘。史記:躡屩擔簦。按簦亦謂之笠,渾言不別也。士喪禮下篇:燕器杖笠翣。注曰:笠,竹□葢也。雲葢則簦也。又按疏云:□,竹靑皮。恐非是。□疑同箁,竹箬也,今人謂之箬帽。從竹登聲。都滕切。六部。
3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34
笠lì
335
注解:簦無柄也。汪氏龍曰:笠本以御暑,亦可御雨。故良耜傳:笠所以禦暑雨。無羊傳:蓑所以御雨,笠所以備暑。都人士傳:臺所以御雨,笠所以御暑。三傳相合,今都人士暑雨互訛,以南山有臺疏、文□注正。從竹立聲。力入切。七部。
3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37
箱xiānɡ
338
注解:大車牝服也。考工記:大車牝服二柯,又參分柯之二。注云:大車平地載任之車。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為負。小雅傳曰:服,牝服也。箱,大車之箱也。按許與大鄭同,箱卽謂大車之輿也,毛二之,大鄭一之,要無異義。後鄭云較者,以左右有□較,故名之曰箱,其實一也。假借為匧笥之稱,又假借為東西室之稱。禮經箱字俗改為廂字,非也。從竹相聲。息良切。十部。
3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40
篚fěi
341
注解:車笭也。釋器曰: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笰。竹前謂之禦,後謂之蔽。按此對文則別之,散文則不別。詩言簟笰。毛曰:簟,方文席也。笰,車之蔽也。周禮巾車,蒲蔽棼蔽等,蔽卽笰也,故鄭引翟茀以朝作翟蔽以朝。竹前竹後,許所謂車笭也。廣雅曰:筤謂之□。又曰:陽門,箳篂,雀目,蔽簹也。皆謂車笭。笭之言欞也,言其昤蠬也。茀,詩碩人從艸,載驅從竹,從竹者誤也。茀之言蔽也。篚是正字,茀是假借字。如儀禮今文作厞,古文作茀,厞、茀同字。從竹匪聲。□尾切。十五部。按依許匡匪之匪不從竹,在匸部。從竹者專謂車笭。
3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43
笭línɡp196上
344
注解:車笭也。從竹令聲。郞丁切。十一部。一曰笭,籯也。竹籠。
3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46
□tán
347
注解:所□搔馬也。所□二字今補。廣韻:刮馬篦也。從竹剡聲。丑廉切。八部。篇、韻特甘切。
3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49
策cè
350
注解:馬箠也。馬□曰策,以策擊馬曰敕。經傳多假策為□。又計謀曰籌策者,策猶籌。籌猶算,算所以計歷數。謀而得之,猶用算而得之也。故曰算,曰籌,曰策,一也。張良借箸為籌。從竹朿聲。楚革切。十六部。
3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52
棰chuí
353
注解:所□擊馬也。所□二字今補。假借為杖人之稱,漢書定箠令是也。周禮假□為棰,垂氏掌共燋契是也。從竹□聲。之壘切。按壘當作累。古音在十七部。
3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55
□zhuā
356
注解:棰也。□、檛古今字,亦作簻。左傳:繞朝贈之以策。杜預曰:馬檛也。檛,婦翁字本從木,後人又改從手。從竹朵聲。陟瓜切。古音在十七部。戈韻。
3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58
笍zhuì
359
注解:羊車騶箠也。箸箴其端,長半分。金部曰:□,羊車棰也。端有鐵。匸部曰:匿讀如羊車騶箠之□。羊車見考工記。鄭曰:羊,善也。善車若今定張車。釋名曰:羊,祥也。祥,善也。羊車,善飾之車,今犢車是也。馬部曰:騶,□御也。月令注曰:七騶謂趣馬,主為諸官駕說者也。左傳:程鄭為乘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群騶知禮。按騶卽御。騶箠者,御車之馬箠也。箸箴其端長半分。箴當作鍼,所謂端有鐵可以□勿而椓刺之。善飾之車駕之以犢,馳驟不揮鞭策,惟用箴刺而促之。淮南道應訓字作錣。高曰:策馬捶端有鐵以刺馬謂之錣。錣與笍音義皆同。從竹內聲。陟衛切。十五部。
3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61
籣lán
362
注解:所□盛弩矢,人所負也。信陵君列傳曰:平原君負韊矢。韊卽籣字,字林作韊,玉篇作□。索隱曰:如今之胡鹿而短。胡鹿,廣韻作弧簶,箭室也。按西京、吳都、魏都賦皆云蘭錡,劉逵曰:受他兵曰蘭,受弩曰錡。蘭字皆當從竹。從竹闌聲。洛干切。十四部。
3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64
箙fú
365
注解:弩矢箙也。司弓矢曰:中秋獻矢箙。注曰:箙,盛矢器也,以獸皮為之。按本以竹木為之,故字從竹。國語:檿弧萁服。韋昭曰:萁,木名。服,房也。小雅:象弭魚服。皆假服為箙。從竹服聲。房六切。古音在一部。《周禮》:「仲秋獻矢箙。」經文仲作中。
3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67
□zhūp196下
368
注解:栙雙也。栙雙見木部。廣雅:□篗謂之□。廣韻四江曰:栙篗者,帆未張也。又曰:□者,帆也。按以□席為帆曰栙雙,故字或皆從竹,今大船之帆多用□席是也。從竹朱聲。陟輸切。古音在四部。
3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70
笘shān
371
注解:折竹箠也。折竹為箠,棰之便易者也。從竹占聲。失廉切。七部。按篇、韻丁頰切為是,失廉誤也。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此別一義。鑰下曰:書僮竹笘也。用此義。廣雅:笘,□也。
3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73
笪dá
374
注解:笞也。笪者,可以撻人之物。從竹旦聲。當割切。十五部。
3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76
笞chī
377
注解:擊也。疑奪所□二字。笞,所以擊人者。因之謂擊人為笞也。方言引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後世笞杖徒流大闢五□,制於隨唐。至於今日,笞有名無實。從竹台聲。丑之切。一部。
3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79
簽qiān
380
注解:驗也。驗當作譣。占譣然不也。小徐曰:簽出其處為驗也。一曰銳也,貫也。□、貫二義相成,與占譣意相足。從竹韱聲。七廉切。七部。
3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82
□tún
383
注解:榜也。木部曰:榜所以輔弓弩也。檢柙弓弩必考擊之,故廣雅曰:榜,擊也。引伸之義也。史、漢多言榜笞、榜棰。從竹殿聲。殳部曰:殿,擊也。此形聲包會意。徒□切。十三部。
3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85
箴zhēn
386
注解:綴衣箴也。綴衣,聯綴之也,謂簽之使不散。若用以縫則從金之鍼也。尚書贅衣卽綴衣也。引伸之義為箴規。古箴、鍼通用。風俗通曰:衛大夫箴莊子。今左傳作鍼莊子。從竹咸聲。職□切。七部。
3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88
箾shuò
389
注解:□竿擊人也。西京賦曰:飛□潚箾。薛曰:潚箾,□形也。按□者,網之以竿為柄者也。左傳:舞象箾南鑰。杜曰:象箾,舞所執。南鑰,以鑰舞也。箾不知何等器,豈以竿舞與。從竹削聲。所角切。二部。虞舜樂曰箾韶。按音部引書簫韶九成,知皋陶謨字作簫。此云箾韶,葢據左傳。左云見舞韶箾者,此作箾韶,見書,與左一也。孔疏云:箾卽簫字。釋文箾音簫,與上文象箾音朔異。今按同為樂名,不當異義異音。疏引賈逵釋象箾云:箾舞曲名,言天下樂削去無道。於箾韶又不引賈注。
3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91
竽yú
392
注解:管三十六簧也。管下當有樂字。凡竹為者皆曰管樂。周禮笙師:掌教龡竽。大鄭曰:竿三十六簧。按據廣雅竽三十六管,然則管皆有簧也。通卦驗、風俗通皆云長四尺二寸。竽與笙之管皆列於匏。宋書樂志曰:竽今亡。從竹虧聲。羽俱切。五部。
3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94
笙shēnɡp197上
395
注解:十三簧。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為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為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從竹生。列管故從竹,正月之音故從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韻會本無聲字為長。所庚切。十一部。古者隨作笙。通典曰:出世本。
3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397
簧huánɡ
398
注解:笙中簧也。小雅:吹笙□簧。傳曰:簧,笙簧也。吹笙則簧□矣。按經有單言簧者,謂笙也。王風左執簧傳曰:簧,笙也是也。從竹黃聲。戶光切。十部。古者女媧作簧。葢出世本作篇。明堂位曰:女媧之笙簧。按笙與簧同器,不嫌二人作者,簧之用廣,或先作簧而後施於笙竽,未可知也。
3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00
□shí
401
注解:簧屬。今之鎖,簧以張之,□以斂之,則啟矣。其用與笙中簧同也。從竹是聲。是支切。十六部。
4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03
簫xiāo
404
注解:參差管樂。言管樂之列管參差者,竽笙列管雖多而不參差也。周禮小師注: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飴餳所吹者。周頌箋同。廣雅云: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王逸注楚辭云:參差洞簫也。象鳳之翼。排其管相對如翼。從竹肅聲。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穌彫切。古音在三部。
4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06
筒dònɡ
407
注解:通簫也。所謂洞簫也。廣雅云:大者二十三管無底是也。漢章帝紀:吹洞簫。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也。從竹同聲。徒弄切。九部。
40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09
籟lài
410
注解:三孔龠也。龠部曰:龠,管樂,六孔,以和眾聲。按毛詩傳曰:龠六孔。許龠下從之。此云三孔龠者,謂龠之三孔者則名籟也。鄭注笙師、少儀、明堂位皆云:鑰如笛,三孔。鄭專謂籟耳。今本說文龠下為淺人所亂,然於此可以正彼。莊子人籟、地籟、天籟,引伸義也。大者謂之笙,笙,釋樂作產。其中謂之籟,釋樂作謂之仲,葢誤。小者謂之箹。三句見釋樂。大者葢六孔者也。中者三孔。從竹賴聲。洛帶切。十五部。
4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12
箹yuèp197下
413
注解:小籟也。從竹約聲。於角切。二部。
4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15
管ɡuǎn
416
注解:如篪,六孔。篪有七孔,見大鄭笙師注。管之異於篪者,孔六耳。賈逵、大鄭、許君、應劭風俗通、蔡邕月令章句、張揖廣雅皆云如篪六孔,惟後鄭周禮注、詩箋云如□而小,併□而吹之。今大予樂官有焉。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風俗通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物開地牙四字有脫誤,當作物貫地而牙。貫、管同音,牙、芽古今字。古書多云十一月物萌,十二月物牙,正月物見也。從竹官聲。古滿切。十四部。管,古者管□玉。此句今正。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管。見大戴禮、尚書大傳。前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管。見風俗通。孟康漢書注、宋書樂志皆云: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惟孟注無笙字。盧注大戴作明帝時,亦無笙字。夫□玉作音,故神人□和,鳳皇來儀也。風俗通同。從王官聲。按此疑出後人用風俗通沾綴。許書祇當云古者管以玉,或從玉。
4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18
篎miǎo
419
注解:小管謂之篎。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許無簥篞字者,許所據不從竹。從竹眇聲。亡沼切。二部。
4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21
笛dí
422
注解:七孔筒也。文選李注引說文:笛七孔,長一尺四寸,今人長笛是也。此葢以注家語益之。風俗通亦云:長尺四寸,七孔。周禮笙師字作篴,大鄭云:杜子春讀篴如蕩滌,今人所吹五空竹笛。按篴、笛古今字,大鄭注上作篴,下作笛,後人妄改一之。大鄭云五孔,馬融賦亦云: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然則漢時長笛五孔甚明。云七孔者,禮家說古笛也。許與大鄭異。從竹由聲。由與逐皆三部聲也。古音如逐。今音徒歷切。羌笛三孔。言此以別於笛七孔也。馬曰:近世雙笛從羌起。謂長笛與羌笛皆出於羌。漢丘仲因羌人截竹而為之,知古篴漢初亡矣。李善曰:羌笛長於古笛,有三孔,大小異。
4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24
築zhúp198上
425
注解:□竹曲五弦之樂也。以竹曲不可通。廣韻作以竹為,亦繆。惟吳都賦李注作似箏,五弦之樂也。近是。箏下云五弦築身,然則築似箏也。但高注淮南曰:築曲二十一弦。可見此器絫呼之名築曲。釋名:築,以竹□之也。御覽引樂書云:以竹尺擊之,如擊琴然。今審定其文,當云築曲以竹□弦之樂也。高云二十一弦,樂書云十三弦,築弦數未審。古者箏五弦,說文殆築下□弦與箏下五弦互訛耳。箏下云築身,則築下不必云似箏,□李善亦昧於築曲而改之。從□竹。持而擊之也。□,持之也。樂書曰:項細肩圓,□法以左手扼項,右手以竹尺擊之。史云:善擊築者高漸離。竹亦聲。張六切。三部。
4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27
箏zhēnɡ
428
注解:五弦築身樂也。各本作□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築身也。今并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築似箏,細項。古築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築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築身者,以見箏弦少於築也。宋書樂志改築身為瑟身,誤矣。從竹,築本竹聲,故從竹,卽從築省也。築、箏皆木為之。爭聲。側莖切。十一部。
4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30
箛ɡū
431
注解:吹鞭也。風俗通曰:漢書舊注:箛者,吹鞭也。急就篇曰:箛篍起居課後先。師古曰:箛,吹鞭也。篍,吹筒也。起居謂晨起夜臥及休食時,督作之司以此二者為之節度。宋書樂志晉先蠶注:吹小箛大箛。按云鞭者,如長笛賦云裁以當簻便易持也。從竹孤聲。古乎切。五部。
4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33
篍qiū
434
注解:吹筒也。吹鞭葢葭為之,吹筒葢竹為之。風俗通曰:漢書注:篍,筒也。言其聲音篍篍。名自定也。從竹秌聲。七肖切。按廣韻七遙切。又音秋,古音在三部。
4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36
籌chóu
437
注解:壺矢也。禮記投壺篇曰: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注曰:籌,矢也。按引伸為泛偁。又謂計算為籌度。從竹壽聲。直由切。三部。
4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39
簺sài
440
注解:行棊相塞謂之簺。格五,見吾丘壽王傳。劉德曰:格五棊行塞法曰:簺自乗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莊子作博塞。從竹塞,塞亦聲。先代切。一部。
4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42
簙bóp198下
443
注解:局戲也。六箸十二棊也。古戲,今不得其實。箸,韓非所謂博箭。招□注云:箟簬作箸。故其字從竹。從竹博聲。補各切。五部。經傳多假博字。古者烏曹作簙。曹字依韻會。各本作胄,非。廣韻曰:出世本。
4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45
篳bì
446
注解:藩落也。藩落猶俗云籬落也。篳之言蔽也。從竹畢聲。□吉切。十二部。《春秋傳》曰:「篳門圭窬。」見襄十年左傳。杜曰:篳門,柴門。廣韻曰:織荊門也。
4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48
□ài
449
注解:蔽不見也。爾雅:薆,隱也。方言:揜、翳,薆也。其字皆當從竹,竹善蔽。九歌曰: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是也。大雅:愛莫助之。毛曰:愛,隱也。假借字也。邶風:愛而不見。郭注方言作薆而。從竹□聲。烏代切。十五部。
4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51
□yán
452
注解:隿射者所蔽者也。依晉灼補上者字。此卽射雉之翳也,亦謂之廩。廣雅廩作箖。從竹嚴聲。語杴切。八部。
4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54
篽yǔ
455
注解:禁苑也。宣帝紀:詔池籞未御幸者,假與貧民。蘇林曰:折竹以繩綿連禁禦,使人不得往來。律名為籞。應劭曰:籞者,禁苑也。按蘇、應說與許合。元帝紀:詔罷嚴籞池田,假與貧民。西京賦云:洪池清籞。清籞猶漢書云嚴篽也。晉灼釋嚴籞為射苑,故引許□字之解,謂嚴與□同,可以訓射,亦迂曲矣。從竹御聲。魚舉切。五部。《春秋傳》曰:「澤之自篽。」自當作舟。昭二十年左傳曰:澤之萑蒲,舟鮫守之。鮫當是□誤。許所據竟作舟篽耳。魯語有舟虞,同也。□,篽或作□。從又從魚。從又者,取扞衛之意。
4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57
算suàn
458
注解:長六寸。所□計歷數者。所□二字今補。漢志云: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此謂算籌,與算數字各用。計之所謂算也,古書多不別。從竹弄。穌貫切。十四部。言常弄乃不誤也。說從弄之意。
4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60
算suàn
461
注解:數也。論語:何足算也。鄭曰:算,數也。古假選為算,如邶風不可選也,車攻序因田獵而選車徒,選皆訓數是也。又假撰為算,如大司馬群吏撰車徒。鄭曰:撰讀曰算,謂數擇之也是也。算為算之器,算為算之用,二字音同而義別。從竹具。從竹者,謂必用算以計也。從具者,具數也。讀若算。蘇管切。十四部。
4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63
□xiào
464
注解:喜也。從竹從犬。徐鼎臣說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攷孫愐唐韻序云:仍篆□石經勒存正體,幸不譏煩。葢唐韻每字皆勒說文篆體,此字之從竹犬,孫親見其然,是以唐人無不從犬作者。《干祿字書》云:咲通,□正。五經文字力尊說文者也,亦作□喜也,從竹下犬。玉篇竹部亦作□。廣韻因唐韻之舊亦作□。此本無可疑者。自唐□度九經字□始先笑後□,引楊承慶字統異說云從竹從夭。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字統每與說文乖異,見□應書。葢楊氏求從犬之故不得,是用改夭形聲,唐氏從之,李陽冰遂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自後徐楚金缺此篆,鼎臣竟改說文□作笑,而集韻、類篇乃有笑無□,宋以後經籍無□字矣。今□顧野王、孫愐、顏元孫、張參為據,複其正始。或問曰:從犬可得其說乎。曰從竹之義且不敢□言,況從犬乎。聞疑載疑可也。假云必不宐從犬,則哭又何以從犬乎。哭之獄省聲乃亦強作解事者為之也,詳哭下。私妙切。二部。又按宋初說文本無□,鉉增之,十九文之一也。孫偭但從竹從犬,其本在竹部,抑在犬部。鉉不能知,姑綴於竹末。今依之,恐有未協。準哭從犬求之,□或本在犬部,而從竹部之字之省聲,未可知也。
4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66
第dìp199上
467
注解:次也。從竹第。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一引說文。其在弟部,抑竹部,今不可知,要孔沖遠所據有此篆無疑,俗省弟作第耳。特計切。十五部。文百四十四 今補第則百四十五。重十五
4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竹部
469
箕jī
470
注解:所□簸者也。所□者三字今補。全書中所□字為淺人□者多矣。小雅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廣韻引世本曰:箕帚,少康作。按簸揚與受□皆用箕。從竹□。象形,丌其下也。四字依韻會本。今各本丌下互訛。居之切。一部。凡箕之屬皆從箕。□,古文箕。象形不用足。今之箕多不用足者。□,亦古文箕。下象竦手。□,亦古文箕。此象箕之哆口。□,籒文箕。依大徐作籒。按經籍通用此字為語詞。渠之切,或居之切。□,籒文箕。從匚。會意。匚部曰:□,籒文匚。
4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箕部
472
簸bǒ
473
注解:揚米去□也。與播布之義相近。從箕皮聲。布火切。十七部。文二 重五
4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箕部
475
丌jīp199下
476
注解:下基也。字亦作六,古多用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書其字多作六。六與丌同也。薦物之丌。象形。平而有足,可以薦物。凡丌之屬皆從丌。讀若箕同。居之切。一部。
4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丌部
478
□jì
479
注解:古之遒人□木鐸記詩言。左傳襄十四年師曠引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杜云:木鐸徇於路,采歌謠之言也。何注公羊曰:五榖畢入,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從夜績,從十月□,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閒求詩。□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閒於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知天下。食貨志曰: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鐸徇於路,□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遒人卽班之行人,以木鐸巡於路,使民閒出男女歌詠,記之□牘,遞薦於天子,故其字從辵丌。辵者,行也。丌者,薦也。記與丌□韻也。偽尚書襲左傳,而不言振木鐸者何所事。○按劉歆與楊雄書云: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逌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代語僮謠歌戲。□荅劉書云:嘗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於周秦之室。又云:翁孺猶見輶軒之使所奏言。二書皆卽遒人之事也。逌、輶、遒三字同音,逌人卽遒人。楊、劉皆謂使者採集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故許檃栝之曰詩言,班、何則但云采詩也。劉云求代語僮謠歌戲,則詩在其中矣。周禮大行人:屬象胥諭言語、協辭命,屬瞽史諭書名、聽聲音。豈非楊劉所謂使者,班所謂行人與。說者雖殊,可略見古者考文之事,為政之不外正名矣。○乃部云:□,氣行皃。逌訓行,故逌人卽行人也。遒葢逌之假借字。從辵丌,丌亦聲,讀與記同。居吏切。一部。大雅:往□王舅。假借為語詞也。王風:彼其之子。箋云: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鄭風箋云:忌讀為彼己之子之己。崧高傳曰:□,己也。箋申之曰:己,辭也。讀如彼己之子之己。是則己、忌、記、其、□五字通用,一部也。大雅作近者,誤。近,十三部也。
4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丌部
481
典diǎnp200上
482
注解:五帝之書也。三墳五典見左傳。從冊
URN: ctp:ws90195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