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十五v68~75地部四十·浦

《十五v68~75地部四十·浦》[View] [Edit] [History]

Transcribed automatically with OCR. Please help correct any errors.
1
《太平御覽》   一五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1
   氷       盧木齋
藏書
清華
大學
圖書
館𡒉

   潮
   川

地部三十三·氷》

1
《說文》曰:氷水堅也澌流氷也
2
《易》曰:𥘉六履霜堅氷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
3
又曰:乾為寒為氷
4
《易通卦驗》曰:大雪魚負氷鄭𤣥注曰負氷上近氷也
5
《詩》曰:二之日鑿氷冲冲鑿氷聲也三之日納于凌隂
6
《周禮》曰:凌人掌氷𥙊祀供氷鑑鑑如甀大口藏氷以御温氣也賔客供氷大䘮供夷盤氷夷盤大盤夏班氷賜羣臣也
7
又曰:凌人掌氷正歳十有二〈月令〉斬氷三其凌三其凌三倍其氷禮曰孟冬之月水始氷地始凍仲冬之月氷益壯地坼鶡鳥不鳴𧆞始交
8
又曰: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虫始振又五日魚上氷風不解凍號令不行魚不上氷兵甲不藏
9
傳曰楚子使薳子馮為令尹遂以疾辭方暑闕地下氷而牀焉重璽衣裘蠒抱也禮〈玉藻〉曰續為蠒緼為袍鮮食而寢楚子使醫視之復曰病則甚矣而血氣未動
10
又曰:春無氷梓愼曰今兹宋鄭其饑乎隂不勝陽也
11
又曰:日在北陸而藏氷西陸朝覿而出之其藏氷也深山窮谷固隂沍寒於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賔食𭈬𥙊於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黒牡秬𮮐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𣗥矢以除其災𥙊司寒而藏之獻羔而啓之火出而畢賦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氷山人取之縣人傳之輿人納之𨽻人藏之夫水以風壯而以風出而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則冬無愆陽夏無㐲隂春無淒風秋無苦雨人不夭札
12
《孝經援神契》曰:髙山之巔無樹深海之淵無氷剛太燥温太柔也
13
《家語》曰:霜降而婦功成娶者行焉季秋霜降氷冸而農桑起㛰禮殺焉
14
《史記》曰:姜嫄為帝嚳元妃出里見巨人跡恱欲踐之踐而身動如孕期而生子以為不祥弃渠氷上飛鳥以翼覆薦之
15
薛瑩《後漢書》曰:靈帝光和六年冬北海東萊琅邪井氷厚丈餘
16
又曰:光武至薊上王郎使者至上發薊晨夜馳騖至曲陽呼沲河道吏還言河流澌無舡不可渡遣王霸徃視實然霸念恐驚衆即還曰冰堅可渡比至冰可乗帝遂得
17
18
《漢書》曰:晁錯上《書》曰:夫胡貉之地積隂之處也木皮三寸氷厚六尺
19
臧榮緒𣈆《書》曰:王祥字休徴後母朱氏思生魚時河水氷堅祥朝朝冒厲風於河涯伺魚一朝忽氷開小穴有𩀱鯉跳出
20
王隱𣈆《書》曰:慕容皝上言正月十二日躬征平郭逺假陛下天地之威將士竭命精誠感靈海為氷結凌行海中三百餘里臣問故老初無海氷之𡻕平郭盖近昌𥠖城也
21
《北齊書》曰文宣時周人常懼齊兵之西度𢘆以冬月守河椎氷及後主即位朝政多紊齊人椎氷懼周兵之逼斛律光憂曰國家常有吞𨵿隴之志今日至此
22
東方朔《神異經》曰北方有氷萬里氷厚百丈鼷䑕在氷下土中焉其毛長八尺可為褥却風寒
23
王子年拾遺録曰東海貟嶠山有氷蠶長七寸有鱗角以霜雪覆之始為蠒其色五采織為文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
24
南燕録曰慕容德正月渡𥠖陽津流澌氷合鄴令韓䡄言於徳曰昔光武渡呼沲氷澌自合今大王濟河天橋自成德乃大悅
25
《異苑》曰:石勒伐劉曜於洛陽從大河南濟時河凍將合軍至而氷自冸舟檝無閡遂生擒曜謂是神靈之助
26
又曰:髙平閭丘孝婦以元嘉中懐娠生一圑氷得日便消液成水也
27
呉越《春秋》曰越王念復呉怨非一旦也苦思勞心夜以接日冬寒則抱氷夏𤍠則握火
28
趙《書》曰:劉曜攻石勒將戰曜欲乗大乗大赤馬無故蹢躅不可近於是退赤馬及合陣敗走曜體素壯馬小不勝䧟氷為石堪所擒也
29
慱物志曰削氷令貟舉以向日艾承其影則有火
30
《西京雜記》曰:漢制以酒滴為書取其不氷以玉為硯亦取其不氷也
31
陸機洛陽記曰氷室在宣陽門內𢘆有氷天子用賜王公衆官
32
戴延之《西征記》曰凌雲臺有氷井延之以六月持去經日猶堅也
33
《述征記》曰冰井在凌雲臺北古舊藏氷處
34
鄧析《書》曰:明君之御民若乗奔而去轡履氷而負重
35
晏子曰景公伐魯得東門無澤問之魯年糓何如對曰隂水凝陽氷厚五寸晏子曰如是則寒温節也寒温節則政平政平則年糓熟請禮魯以息怨也
36
《老子》曰:渙若氷將釋
37
《莊子》曰:夏蟲不可以語於氷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38
又曰:朝受命而夕飲氷我其內𤍠歟
39
《孫卿子》曰氷生於水而寒於水
40
《淮南子》曰:淮海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釋之氷
41
又曰:夫水向冬則凝而為氷迎春則釋而為水氷㢮易乎前後
42
又曰:知一葉之落知𡻕將暮覩瓶中之氷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諭逺也
43
《論衡》曰:夫燻一炬火爨一鑊水終日而不𤍠也𠋣一尺氷置庖厨中終夜而不寒也
44
《風俗通》曰積氷曰凌壯氷曰凍氷流曰澌氷解曰泮
45
魏子曰居危殆之國治不善之民是猶薄氷當白日藂毛過猛火也
46
枹朴子曰五玉不染而堅寒氷不礱而㓪
47
又曰:蹈薄氷以待夏日登杇枝而須勁風
48
新論曰𦘕水鏤氷與時消釋

地部三十三·潮水》

1
《說文》曰:潮朝也從水朝
2
《風土記》曰:俗說鯢一名海鰌長數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則水溢為潮出穴則水入潮退出入有節故潮水有期
3
祖台之志恠曰隆安中陳悝於江邊作魚䇻正匪切潮去於䇻中得一女人長六尺有容色無衣服水去不能動卧沙中與語不應人有就辱之悝夜夢云我是江黄昨失道落君䇻小人遂見加凌今當白尊神殺之悝不敢移潮來自逐水去姧者㝷病死
4
呉越《春秋》曰呉賜子胥劒而死乃投之江中子胥因掦波成濤隨潮徃來
5
《愽物志》曰:東海中有牛魚其魚形如牛剥其皮懸之潮水至則毛起潮去則復也
6
臨海《異物志》曰石鷄清響以應潮慧軀輕逝以逺縶石鷄形似家鷄在海中山上每朝水將至輒羣鳴相應若家雞之向晨也
7
裴淵廣州記曰石洲在海中名為黄山山北日一潮山南日再潮
8
枹朴子曰糜氏云潮者據朝來也言夕至也一月之中天再東再西故潮水再大再小也又夏時日居南𪧐隂消陽盛而天髙一萬五千里故夏潮大也冬時日居北𪧐隂盛陽消而天卑一萬五千里故冬潮小也又春日居東𪧐天髙一萬五千里故春潮漸起也秋日居西𪧐天卑一萬五千里故秋潮漸減也
9
又曰:天河從北極分為兩頭至於南極其一經南斗中過其一經東斗中過兩河隨天轉入地下過而與下水相得又與海水合三水相蕩而天轉排之故激涌而成潮水
10
又曰:濤水者潮取物多者其力盛來逺者其𫝑大今潮水從東地廣道逺乍入狹處陵山觸岸從直赴曲其勢不泄故隆崇涌起而為濤俗人云濤是五子胥所作妄也子胥始死耳天地開闢巳有濤水矣

地部三十三·川》

1
《說文》曰:川貫穿通流水也
2
《釋名》曰:川者穿地而流也
3
《易》曰: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4
又曰:利渉大川
5
《書》曰:予決九川距四海王肅曰九川者九州之川也
6
又曰:若濟大川用汝作舟檝
7
又曰:九山刋旅九川滌源
8
禮曰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9
《周禮》曰:楊州其川三江荆州其川江漢䂊州其川滎洛青州其川淮泗兖州其川河泲雍州其川涇汭幽州其川河濟兾州其川漳并州其川呼沲
10
又曰:兩山之間必有川焉大川之間必有途焉
11
《大戴禮》曰聖人有國則川澤不竭
12
蔡邕《月令章句》曰衆流注海曰川
13
《國語》曰:幽王二年三川皆震
14
又曰: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決之使導為民宣之使言
15
語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舎晝夜
16
竹書記年曰藍田川有漢臨江王榮塜景帝以罪徴之將行祖於江陵北門車軸折父老泣曰吾王不反矣榮至都中尉郅都急切責王王年以恐而自殺𦵏於是川有䴏數萬銜土置塜上百姓憐之
17
《水經注》曰:龍魚川澤漲不測出五色雲俗以為靈而莫敢採捕因謂是水為龍魚水自下亦通謂之龍魚川
18
又曰:祥川者漢戚夫人所生處也髙祖得而寵之改其地為祥川用表夫人載誕之休祥也
19
𥘿州記曰枹罕原北有鳯林川川中則黄河水東流
20
《莊子》曰:昔者禹之堙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名川三百攴川三千小者無數
21
《方輿記》曰:清凉川在興道縣北
22
唐史云德宗皇帝以朱泚之難幸梁洋中書舎人齊映從駕至此川見旌旗蔽野上心駭謂泚之追兵疾路至此見梁帥嚴震具軍容拜馬前叙君臣離亂流涕乆之上喜令震登馬與朕作主人映曰嚴震與至尊導馬御膳自有所司湏之上次洋州行宫召映責以儒生不逹兵機煙塵時務姑息主帥映奏曰山南士庶只知有嚴震不知有陛下且今天威親臨令巴蜀士民知天子之尊亦足以盡嚴震為臣子之節上歎之良乆震聞特拜謝映時議多之即此川也
23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八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1
   澗    洲    湍瀬附  灘

地部三十四·澗》

1
《釋名》曰:澗者言在兩山間也
2
《詩》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澗也
3
又曰:于以采蘩于澗之中
4
又曰:于以采蘋南澗之濵
5
又曰:考盤在澗碩人之寛
6
《爾雅》曰:兩山夾水曰澗
7
《漢書》曰:沛公與項籍臨廣武澗而語數籍十罪
8
《東觀漢記》曰:耿恭以踈勒城傍有水徙居之匈奴來攻絶其澗水吏笮馬糞汁飲之
9
《水經注》曰:洛水東北流注于公路澗但丗俗音訛號之曰光禄澗非也
10
《異苑》曰:符堅為慕容冲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蹰臨澗垂鞚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授焉堅攀之得登岸而走
11
《幽明録》曰:人有山行墜澗者無出路飢餓僅死見龜虵甚多朝暮引頸向四方人因學之遂不復飢體殊輕便能登巖岸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顔色悅澤頗更聦慧洎食榖啖滋味百日復其本質
12
郡國志曰漢武元封二年有白羊出庸澗𥘉出一羊野中婦人大驚拍手羊因止今俗生羊禁婦人拍手是也
13
又《水經》曰呉房縣山溪有白羊淵淵水出羊
14
又曰:赤松澗在東陽赤松子遊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故山上有赤松子之祠澗自山出故曰赤松澗
15
十道志曰廣武澗在今滎澤縣西
16
又《西征記》三皇山上有三城謂東西廣武城相去二百餘歩隋河水從中東南流今無水今城東有髙壇即項羽㘴太公於上以示漢軍處一謂鴻溝
17
盧氏嵩山記曰半馬澗人或云百馬澗亦曰拜馬澗故老傳王子𣈆得仙而馬還國人思之不見乃拜其馬於此也《韓子》曰:董安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阜山見深澗深百仞問其御左右曰人甞有入此乎曰無有嬰兒狂聾人入此乎曰無有牛馬犬彘入此乎曰無有安于歎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則民莫之犯也

地部三十四·洲》

1
《詩》曰:𨵿關睢鳩在河之洲
2
《爾雅》曰:水中可居者曰洲四方有水中央獨髙可居也
3
《史記》曰:越王勾踐平呉徙夫差於甬東韋昭曰即句章東溪口外洲是也
4
𣈆《書》曰:殷仲堪為荆州刺史先是仲堪遊於江濵見流棺接而葬焉旬日間門前之溝忽起成岸其夕有人通仲堪自稱徐伯云感君之惠無以報也仲堪因問門前之岸是何祥乎對曰水中有岸其名為洲君將為州言終而没至是果臨荆州
5
王隱𣈆《書》曰:朱崖在大海中遥望朱崖洲大如𮏄舉忛一日一夜至洲周匝二千里徑度七八百里可十萬家女多姣好長髮美𩯭
6
呉録〈地理志〉曰呉富春縣有沙漲武烈為郡吏赴府郷人餞之㑹於沙上父老曰此沙狹而長君後當為長沙太守後果然因名孫洲
7
呉志曰孫權遣衛温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𥘿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及仙藥止此不還丗丗相承有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㑹稽貨市
8
隋圖經曰漢水逕琵琶谷至滄浪洲洲即漁父棹歌處𢈔仲雍記云謂之千齡洲
9
《水經注》曰:龍陽縣之洲洲長二十里呉丹陽太守李衡植甘橘於其上臨死勑其子曰吾洲里有木奴千頭不匱汝衣食歳絹千疋
10
又曰:峥嶸洲冠軍將軍劉毅破桓𤣥於此洲
11
《山海經》曰:郁洲一曰都洲在海中郭璞注曰即東海鬱洲山也傳此洲從倉梧徙來上有南方物
12
扶南傳曰漲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盤石珊瑚生其上也《西京雜記》曰:梁孝王兎園之中又有鴈池池有鶴洲諸宫館相連異樹恠獸靡不畢備王與宫人賔客弋釣其中
13
呉《地記》曰長洲在姑蘇南大湖北岸闔閭所遊獵處也呉主遣徐祥至魏魏太祖謂祥曰孤比者願越横江之津與孫將軍遊姑蘇之上獵長洲之苑吾志足矣詳對曰大王欲奉至順以合諸侯若越横江而遊姑蘇是踵亡𥘿而躡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𥬇曰徐生得無逆詐耶
14
湘中記曰或曰昭潭無底橘洲浮昭潭湘水至深處也橘洲每大水諸洲悉没而橘洲獨存焉
15
王韶之始興記曰城西百餘歩有棲霞樓臨川王營置清暑遊焉羅君章居之因名為羅公洲樓下洲上菓竹交䕃長楊傍映髙梧前竦雖即城隍趣同丘壑
16
盛弘之《荆州記》曰南江上有龍洲下有寵洲二洲之間舊云多魚而投𦊙揮網輙便掛絶乃有客没而視之中水有牛二頭常為破網故魚者患之
17
又曰:江津東十餘里有中夏洲洲之首江之汜也故屈原云經夏首而西浮又二十餘里有涌口所謂閻敖遊涌而逸二水之間謂之夏洲首尾七百里
18
又曰:枝江縣西至上明東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諺曰洲不滿百故不出王者桓𤣥有問鼎之志乃増一為兩以充百數僣號旬時身屠宗滅及其傾覆洲亦消毀至宋文帝在藩忽生一洲果龍飛江表斯有驗矣
19
荆州圖副曰百里洲其上平廣土沃人豊湖澤所産足穰儉𡻕又特冝五果甘柰梨蔗於此是出
20
荆南志曰枝江縣界內洲大小凡三十七其十九有人居十八無人
21
劉禎亰口記曰嘉子洲西一里得貴洲周廻四十里許上多有居民昔魏文帝伐孫權至此洲南望曰彼人有焉而退因名曰貴洲
22
𫐠征記曰晉寧縣有龍莽洲父老云龍蛻骨於此洲其水今猶多龍骨
23
山謙之丹陽記曰江寧縣南二十五里有列洲晉簡文帝為相時㑹桓温處也
24
郡國志白潮州白嶼洲亦自浮來後㑹稽人姓丁識之云曾藏銅熨斗於洲上徃取果得
25
又曰:潤州長命洲梁武放生處後魏使李諧來聘武帝問曰彼國亦放生否諧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慙
26
荆州圖經曰襄陽縣南八里峴山東南一里江中有蔡洲漢長水校尉蔡瑁所居宗族強盛共保蔡洲為王如所没一宗都盡
27
又曰: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江中有滄浪洲長四里廣十三里〈禹貢〉稱漢水東流為滄浪水疑此洲是也
28
《方言》曰:水可居者為洲三輔謂之洲淤郭璞注曰〈上林賦〉云行於洲淤之浦《輿地志》曰伍子胥叛楚出𨵿於江上見漁父永渡時傍多人漁父歌曰灼灼𠔃侵巳私與子期𠔃蘆之﨑子胥旣渡解百金之劒與漁父漁父曰楚購子粟五萬爵執圭豈百金之劒乎子胥曰勿令其露漁父知意遂覆舟而死其處是𤄷洲水路去洲一百九十里
29
江夏記曰鸚鵡洲在縣北案《後漢書》曰:黄祖為江夏太守時黄祖與太子射賔客大㑹有獻鸚鵡於此洲故以為名又《荆州記》曰江夏郡城西臨江有黄鶴磯又有鸚鵡洲侯景令宋子仙夜襲江夏藏舡於鸚鵡洲
30
建安記曰郡西南大溪之中有仙人洲昔梅真人上昇墜馬於此洲故後名墜馬洲
31
鄱陽記曰蠙洲在縣西南溪中有蚌出珠貞觀年中因雨雹乃有𧉻出珠百姓採之咸亦不空其水平淺可渉
32
丹陽記曰白鷺洲在縣西三里隔江中心南邊新林浦西對白鷺洲洲在大江中多聚白鷺因名之
33
又曰:烈洲在縣西南《輿地志》云呉舊津所也內有小水堪泊舡啇客多停以避烈風●缺字:⿰令攵以名𤇟。王濬伐呉𪧐於此簡文為相時㑹桓𤣥之所也亦曰溧洲洲上有山山形以栗伏滔北征賊謂之烈洲
34
又曰:呉時客舘在蔡洲上以舎逺使蘇峻作逆陶侃等率所統同赴京師直指石頭次于蔡洲是
35
又曰:張公洲在縣西南梁書太清二年豫州刺史裴東之等舟師二万次張公洲二年陳霸先擊破侯子監師至張公洲並此處
36
又曰:加子洲在縣西南
37
三十國《春秋》曰𣈆咸和二年温嶠與陶侃起義兵伐蘇峻帥師四万直指石頭侃泊加子洲即此處也夏月堪泊舡冬月淺涸自永昌之𥘉其洲忽一朝崩䧟數里隨其形曲折凡作九灣行者所依東西浩然矣
38
㝷陽記曰鵲洲在縣北
39
傳曰昭公五年楚以諸侯伐呉呉敗之於鵲岸桉鵲頭與鵲尾相去八十里杜預注曰呉地也廬江舒縣東南有鵲尾渚

地部三十四·湍》

1
《廣雅》曰:湍瀬也
2
《水經注》曰:益陽縣西有𨵿羽瀬所謂𨵿侯灘也南對甘寧故壘昔𨵿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於是水寧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矣羽夜聞其處分曰興霸聲也遂不渡
3
又曰:漢水東為鱣湍洪波奔蕩崩浪雲頽古老言有鱣魚𡚒鰭遡流望濤直上至此則曝鰓失濟故因名湍
4
《異苑》曰:永嘉郡有百簿瀬郡人斷水捕魚宰牲禱𥙊以祈多獲逾時了無所得衆侣忿怨弃業將罷其夕並夢見老公云諸君且可小停要思其冝夜忽聞有跳躍聲驚起共看乃是大魚剉以為頓獲百薄故因以百薄名瀬
5
益部𦒿舊傳曰犍為符泥和氏女名光雄和父乗船城湍墮水物故尸䘮不得雄哀慟號咷乗小船於父没處哭數聲自投水死後與父相持浮出
6
盛弘之《荆州記》曰桂陽耒陽縣有兩瀬毎縣旱百姓共壅之甘雨普降若一郷獨壅雨亦徧應東有愽望灘張騫使外國經此𦨣没因以名灘灘下接魚復縣界有羊膓虎臂瀬陽亮為益州至此覆没人至今猶名為使君灘
7
鄭緝之東陽記曰信安縣去石門四十里瀬邊悉有石牒長三尺許似羅列雜繒如店肆也
8
劉德明南記曰康贑水奔流二百餘里横波嶮瀬二十四處

地部三十四·灘》

1
《益州記》曰伏犀灘東南六十里有黄牛像其崖峻嶮逺望之班潤頗像黄牛
2
又《水經》云昔有黄牛從𣗥入溪出而上此崖乃化為石是名伏犀灘
3
又曰:荔枝灘東南二十里山頂上有一冡冡唯有女貞樹樹上𢘆有白猿栖息郡國志云𣗥入道有玉女冡是
4
《水經注》曰: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𡊮山松云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浚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歩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𩯭髮皆具因名人灘也江水又東逕黄牛山下有灘名曰黄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髙崖間有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黒牛黄成就分明旣人跡所絶莫得究焉此巖旣髙加以江湍紆廻雖途逕信𪧐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謡曰朝發黄牛暮𪧐黄牛言水路紆深廻環望如一矣
5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九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

地部三十五》

1
  淵     泉水

地部三十五·淵》

1
《說文》曰:淵囬水也
2
《尚書》𨓜篇曰堯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淵為諸侯
3
《韓詩外傳》曰:東海之上有士曰菑丘訢以勇遊於天下過神淵飲馬馬果沉菑丘訢朝服㧞劒而入三日三夜殺三蛟一龍而出雷電隨而擊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4
《大戴禮》曰聖人有國則淵不湧
5
傳曰鄭子産曰若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黄熊以入于羽淵
6
又曰:鄭大水龍闘于時門之外洧淵時門鄭城門也
7
《水經注》曰:白鹿淵南北三百歩東西千餘歩深三丈餘其水冬清而夏濁淡然不流
8
九州記曰樂壽縣有房淵方三百里石勒建安二年水忽變為赤燕慕容㑺二年水忽生塩如印形其淵一日再長再減不失其度居近者時見龍狗之狀戯於旁葉落於淵者輙有群燕衘出
9
盛弘之《荆州記》曰新野城北有柴山山上有清冷之淵耕父楊光之處
10
又曰:魚復縣有神淵北有白塩崖天旱火燃崖上推其灰燼下降淵中㝷則降雨西有龍淵清深不測傳云漢祖伐𥘿經途於此見淵中白壁赤柱狀若官府因名龍淵
11
冝都山川記曰卿下村有淵淵有神龍毎旱百姓輙以菵草投淵上流魚死龍怒應時天雨
12
齊《地記》曰瑯瑘臺上有神淵汚之則竭齋戒即出
13
《莊子》曰:舜以天子讓其友北人無擇無擇曰異哉欲以其辱汚漫我羞之自投於清冷之淵
14
《管子》曰水出於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淵
15
隋巢子曰夏桀德衰岱淵沸
16
《尸子》曰:龍淵有玉英
17
司馬相如〈上林賦〉曰丹水更其南紫淵經其北

地部三十五·泉水》

1
《說文》曰:泉水源也
2
易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3
《詩》曰:泉水衛女思歸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又曰: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5
又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6
又曰:莫髙匪山莫浚匪泉
7
又曰: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8
又曰:原隰旣平泉流旣清召伯有誠王心則寧
9
又曰:觱沸檻泉
10
傳曰鄭伯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黄泉無相見也旣而悔之潁考叔問公公語其故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11
《論語》撰考䜟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
12
應劭《漢官儀》曰酒泉城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郡三𥘿記曰酒泉郡中有井味如酒也
13
𣈆安帝紀曰呉隱之字處黙性廉操桓𤣥欲救嶺南之𡚁以隱之為刺史州界有一水父老云飲此水者廉士皆貪隱之始踐境先至水所酌而飲之因賦詩以言志清操逾厲
14
沈約《宋書》曰:王彭盱眙人少喪母元嘉𥘉父又亡家貧力弱營葬郷人助作塼湏得水天旱穿井數十丈無水一旦塼竈前忽生泉用之事畢復竭助者嗟歎
15
隋《書》曰:豆盧勣武帝嗣位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恱服德澤流行大有祥瑞鳥䑕山谷呼為髙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絶壁千㝷由来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鳥翔止㕔前乳子而後去又有狼見於襄武民為之謡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16
《唐書》曰:安金藏京兆長安人為太常丞𥘉䘮母寓𦵏於都南闕口之北廬於墓側躬造石墳石塔晝夜不息原上𦾔無水忽有湧泉自出
17
遁甲開山圖榮氏解曰女狄暮汲石紐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鷄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18
《水經注》曰:若耶溪東又有寒溪溪北有鄭公泉泉方𢿙丈冬温夏凉漢太尉鄭公弘𪧐居潭側因以名泉
19
又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為貪泉飲者輙冒於財賄同於廣州石門貪泉矣廉介為二千石則不飲之昔呉隱之挹而不辭豈謂能渝其眞乎蓋亦惡其名也
20
又曰:汲縣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髙林秀木翹楚競茂相傳云太公之故居也
21
又曰:土糓縣故城西水源方百歩百泉俱出故謂之百脉水
22
又曰:霍太山上有岳廟廟甚有靈鳥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廷又有靈泉供𥙊事鼓動則泉流聲絶則水竭也
23
又曰:長城背山面澤謂之白道城北出有髙坂謂之白道嶺㳂路唯土穴出泉挹之不窮古詩飲馬長城窟非虚言也
24
《風土記》曰:陽羡縣西南有泉常有紫黄色浮見水上出金之地也
25
益部𦒿舊傳曰姜詩母好食生魚飲江水詩至誠之感一朝湧泉在於門側流引江魚以結饍羞
26
《十洲記》曰:𤅀洲青玉膏山泉如酒味名之為玉泉也
27
𤣥中記曰東方有柴渚焉在齊國山山泉如井狀深不測至春時雹從井中出出常敗五糓人常以林木柴塞則不出故名為柴渚焉
28
魏《土地記》曰頌陽縣東八十里有駮牛山山下有百泉競發有一神牛駮身自山而下飲泉竭故山得其名
29
魏記曰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
30
三輔舊事曰昔有犢失母哀鳴甚苦地為發泉因名鳴犢泉今天旱𥙊之降雨在馮翊
31
又曰:姜泉在歧山縣〇皇甫謚帝王丗紀云炎帝神農氏母有喬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因以氏焉〇酈元《注水經》云炎帝長於姜女即此水是焉義興記曰國山縣有金硎硎中沙石時灼灼如金者舊名金泉時獲真金也
32
《漢水記》曰漢水有泉方貟數十歩夏常沸涌望見白氣衝天能差百病常有數百人飲浴之
33
宣城記曰臨城縣南四十里有盖山登百許歩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與其父斫薪於泉處坐牽挽不動父還告家比還唯見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樂乃絃歌泉涌洄流孫守真按:洄,原作●缺字:⿰氵囬;即从「囬」不从「回」,餘同不贅。見朱鯉一𩀱今作樂嬉戯泉故涌出
34
周景式廬山記曰山西有龍泉精舍𥘉逺法師遣諸道人行卜地息此而渴法師因以杖掘地即泉出天旱法師令道人讀海龍王經泉中有物如虵而出角騰空中去須㬰而雨
35
括地圗記曰昆丘之上有赤泉飲之不老神宫有美泉飲之眠三百𡻕乃覺不死
36
盛弘之《荆州記》曰城東北三百歩有孔子泉其水甘馨雖帝漿無以過也
37
又曰:冝都夷陸縣南勾將山下有三泉傳云夲無此泉居者苦於汲水有一女子孤貧忽有一乞人瘡痍竟體村人無不稱惡此女哀矜飴之乞人乃腰中出刀刺山下三處即飛泉涌出
38
㝷陽記曰莫山有澗深丈餘朝夕輙有湧泉溢出如潮號為潮泉
39
《外國圖》曰:貟丘有赤泉飲之不老
40
郡國志曰蘭舟有梁泉昔梁暉者為羌所圍無水暉以鞭扣地以青羊祈山神湧泉出而榆木成林
41
又曰:肅州延壽城有山出泉注地水肥如肉汁燃之極明與膏無異但不可食此方人謂石漆得水愈熾
42
《吕氏春秋》曰:太公釣於滋泉
43
又曰:水之美者崐崘之并髙泉之山有涌泉𤇟
44
《淮南子》曰:正土之氣仰乎埃天正士中也其氣上水埃天中夾也埃天五百歳生蚨蚨石名也中夾數五天故五𡻕而一化蚨五百𡻕生黄鴻黄𣻳英氷銀也黄鴻五百𡻕生黄金黄鴻英五百𡻕化而為黄金也黄金千𡻕生黄龍黄金之精為黄龍也黄龍入藏生黄泉黄泉黄龍之精汋也黄泉之埃上為黄雲其氣上至天也隂陽相薄為雷激陽為電言黄氣之相激薄也上者就下其氣傷復於天下也流水就通而合乎黄海言水從天下則通流入於海也偏土之氣仰乎青天偏土方土也青天八百歳生青増青増青石也東方數八八故八百𡻕而一化青増八百𡻕生青澒青鴻八百𡻕生青金青金千歳生青龍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為青雲隂陽相薄為雷激陽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青海壯士之氣仰於赤天壯土南方土也赤天七百𡻕生赤丹赤丹沙也南方數七故七百𡻕而一化也赤丹七百𡻕生赤金丹沙不化為沙而可以為金故氣赤𣻳也赤金千歳生赤龍赤龍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為赤雲隂陽相薄為雷激陽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赤海弱土之氣仰乎白天弱土西方土也白天九百𡻕生白礜白礜礜石也西方数九故九百𡻕一化也白礜九百歳生白澒白澒九百歳生白金白金千歳生白龍白龍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為白雲隂陽相薄為雷激陽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白海牝土之氣仰乎𤣥天牝土北方土也𤣥天六百𡻕生𤣥𪿖𪿖石也北方數六故六百𡻕而一化也𤣥砥六百𡻕生𤣥澒𤣥澒六百𡻕生𤣥金𤣥金千𡻕生𤣥龍𤣥龍入藏生𤣥泉玄泉之埃上為𤣥雲隂陽相薄為雷激陽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𤣥海
45
又曰:崑崙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也
46
傅咸神泉賦曰余所居庭庭前有湧泉在夏則冷渉冬而温毎夏遊之不知𡻕之有暑
47
枹朴子曰崑崙及蓬萊其上鳥獸飲玉井泉皆長生不死也
48
李華雲母泉詩序曰洞庭湖西𤣥石山俗謂之墨山山南有佛寺寺𠋣松嶺松嶺下有雲母泉泉出石引流分渠周遍庭宇發源如乳源末𣲖如淳漿烹茶灌園漱濯皆用之大浸不盈大旱不耗自墨山西北至石門東南至東陵廣二十里盡生雲母墻階道路光彩如列星井泉溪澗色皆純白郷人皆壽考無癖痼疥搔之疾華深樂之
49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一》

1
普門院

地部三十六》

1
   瀵水 瀑布 温泉潢 津渚 潏
2
   沚  坻  湄  濆涘 波

地部三十六·瀵水》

1
《爾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問切汾隂有水口知車輪名為瀵尾猶底也
2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塗𮘸之一國其名終北不知際畔無風雨霜露魚禽草木國中有山名韋嶺頂有穴狀若圎環名曰滋穴有水涌出曰神瀵山臭過蘭椒味過醪醴一源分為四國人飲神瀵力志平和過則醉經旬廼醒也

地部三十六·瀑布水》

1
《水經注》曰:漯水又南入山瀑布飛梁懸河注壑崩湍十許丈謂之馬落山
2
《幽明録》曰:衡山三峯最為竦桀自非清霽素朝不可望見峯下有泉飛流如舒一疋絹分映青林直注山下雖織羅不動其上翛翛𢘆淒清風也
3
臨海記曰郡西北有白鵠山山有池水懸注遥望見如倒挂白鵠因以名山下有深湖湖中又有魚如二百斛舡大長二丈許
4
羅浮山記曰羅嶺之南有瀑布挂泉四十餘丈
5
周景式廬山記曰泉在黄龍南𢿙里即瀑布水也土人謂之泉潮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飛湍於林峯表出望之若懸索注水處石悉成井其深不測也
6
何尚之清暑殿賦曰深波奔上瀑布懸下
7
孫興公天台山賦曰赤城霞起以建摽瀑布飛流而界道笁法真登羅山䟽曰増城縣有石溝深廣三丈有兩瀑布皆同注比溝相傳云是仙人流杯池水

地部三十六·温泉》

1
溫泉
2
《華陽國志》曰卭都縣南有温水冬夏常熱其源可湯鷄豚下流澡洗治𪧐病餘多𢙣水水神自司不可獩汚及沉亂髪照面使人𢙣疾
3
《幽明録》曰:始興靈水源有湯泉每至霜雪見其上蒸氣髙𢿙十丈生物投之須㬰便熟
4
呉録曰始興縣有始興山山出温泉可以瀹鷄
5
《山海經》曰:温水出空峒山山在臨汾南入河逕陽北也
6
《幽明録》曰:艾縣輔山有温冷二泉同出一山之足兩泉發源相去𢿙尺熱泉可以瀹鷄冷泉常若冰生
7
《博物志》曰:不周山六川之水温如湯也
8
辛氏三𥘿記曰始皇生時作閣道至驪山八十里人行橋上車行橋下金石柱見存西有温泉俗云始皇與神女戯不以禮女唾之則生瘡始皇怖謝神女為出温泉後人因洗浴江乗《地記》曰東南三十五里有湯泉半冷半温共同一壑盛弘之《荆州記》曰新都縣有温泉冬月未至𢿙里遥見白氣如烟上下交映狀如綺䟽又有車輪𩀱轅形世人傳昔有玉女乗車自投此泉人時見女子姿儀光麗徃來倐忽人造泉有一聲則沸從下出而不可止也
9
又曰:𬃷陽縣界有温泉其下有田資以浸灌一年三熟
10
王孚安城記曰冝陽縣南郷有温泉焉以生雞𡖉投其中熟如煑也
11
伏琛齊《地記》曰曲城東七十里有温水水如湯沸可療百病煑物無不熟也
12
《水經注》曰: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湧如湯杜彦逹曰可治百病世清則病愈丗濁則無驗

地部三十六·潢》

1
《說文》曰:潢積水池也
2
《晏子春秋》曰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公望見齊國問晏子曰後丗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曰非賤臣之所敢議

地部三十六·津》

1
《論語》曰: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𤇟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言𢿙周流自知津處
2
《晉書》曰:雷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劒行經延平津忽於𦝫間躍出墮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見劒但見兩龍各長𢿙丈蟠縈其文章没者懼而返須㬰光采照水波浪驚沸
3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石虎起河橋於靈昌津採石為中濟石無大小下輙隨流用功五百餘萬而終不成虎遣散𮪍侍郎崔收沉璧中流告神巳地震水流莫不傾壞壓死者百餘人虎甚怒乃斬工匠止作而還
4
又曰:慕容德正月渡𥠖陽津流澌冰合鄴令韓𮜿言於德曰光武渡呼沲澌冰自合大王濟河天橋自成靈命所扶徴兆巳見德大恱改𥠖陽津為天橋津
5
郡國志曰陜州平陸縣小平津張讓刧獻帝處南岸有勾陳壘武王伐紂八百諸侯㑹處
6
又曰:杜預造河橋於冨平即此也
7
又曰:曹州離狐縣有延津澹臺子羽投璧断蛟處
8
酈善長《注水經》曰舊東郡白馬縣神馬亭有神馬寺去白馬津可二十許里東南去白馬縣故城可五十里開山圖所謂白馬山也山上常有白馬群行悲鳴則河决馳走則山崩
9
又曰:吕望東海人也老而無遇以釣竿周吕望行年五十賣食𣗥津七十則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為帝師
10
又曰:弘農郡有竇津說者咸云漢武微行栢谷遇辱感其妻深識旣反厚賚賞焉賜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竇津是也又曰:雲中定襄之間有津曰君子濟昔漢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東行代地洛陽大賈齎金貨隨帝後行夜迷失道徃投津長津長送之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㝷求父䘮發塜舉尸資費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事聞於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為君子濟
11
又曰:河水東北為長壽津
12
《述征記》曰凉城至長壽津六十里河之故瀆在𤇟
13
《異苑》曰:石勒元𥘉十一年伐劉曜於洛陽從大河南濟時凍將合軍至而冰自冸舟檝無閡遂生擒曜謂是神靈之助改名靈昌津
14
《吴越春秋》曰:句踐入吴吴王遣之越王伏不敢起呉王遂引上車范蠡為執御至三津之上仰天而歎淚下沾𬓛曰嗟乎孤厄也不意復生渡此津

地部三十六·渚》

1
《釋名》曰:渚遮也能遮水從傍迴也
2
詩云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汝信處
3
又曰:魚潜在淵或在於渚
4
又曰:鳬鷖在渚公尸來燕來處
5
《廣雅》曰:渚處也
6
《晉書》曰:温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丗云其下多恠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㬰見水族覆水竒形異狀或乗車馬著赤衣者嶠其夜夢人謂巳曰與君幽明異路何意相照也意甚𢙣之嶠先有齒疾至是㧞之中風至鎮未旬而卒又曰:殷羡建元中為豫章太守去郡郡人多附書一百餘封行至江西石頭渚岸以書擲水中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非是致書郵故時人號為投書渚
7
吴興記曰烏程西風渚者防風氏國也
8
《幽明録》曰:淮南牛渚津水極深無可筭計人見一金牛形甚瑰壯以金為鏁絆
9
文選《詩》曰:𩀱鷰遊蘭渚

地部三十六·潏》

1
《釋名》曰:潏術也堰使水鬰術也魚梁水碓之𩔖也
2
《爾雅》曰:人所為曰潏揵為舎人曰人力水為居止

地部三十六·沚》

1
《釋名》曰:沚也小可以息其止也《廣雅》同
2
《詩》曰:遡洄從之宛在水中沚
3
又曰: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4
傳曰澗溪沼沚之芼潢汚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地部三十六·坻》

1
《說文》曰:秦謂陵阜曰坻〇《釋名》曰:坻遟也能小遏水使流遟也〇賈𧨏𪀢鳥賦曰乗流爰逝𠔃得坻則止

地部三十六·湄》

1
《神仙傳》曰:河上公漢景帝時結草為菴於河之湄常讀老子帝不解《老子》𢿙事遣問公不荅帝駕從之公即躍身空中矣

地部三十六·濆》

1
《說文》曰:濆水涯也
2
《詩》曰: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也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3
又曰: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地部三十六·涘》

1
《說文》曰:涘水涯也
2
《詩》曰:綿綿葛藟在河之涘
3
又曰: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地部三十六·波》

1
《釋名》風吹水成文為瀾瀾連也波體轉流相及連也小波曰淪淪倫也水文相次有倫理也
2
《詩》曰:有豕白蹢烝渉波矣
3
《魏志》曰:魏明帝至廣陵臨江觀兵見濤波汹涌歎曰此天所以限南北也遂歸
4
又曰:徐宣從文帝於廣陵六軍乗舟風浪𭧂起帝舩廻倒宣時病在後凌波獨前群僚無至者帝壯之遷尚書
5
益部𦒿舊傳曰張霸為㑹稽太守入海捕賊遭疾風晦𭁷波水涌起士卒驚曰霸霸曰無得恐太守奉法追賊風必不為害須㬰風静波止
6
《莊子》曰: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有漁父者孔子曰其聖人歟乃下求之漁父語訖刺舡而去延縁葦間顔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挐音而後敢乗挐舡櫂也
7
《淮南子》曰:武王伐紂渡盟津陽侯之波逆如擊疾風晦𭁷人馬不相見於是武王左操黄龯右執白旄瞋目而麾之曰余在天下誰敢害吾意者於是風濟波罷
8
又曰:楚人有乗舡而遇大風者波至而恐自投於水非不貪生而畏死或恐死而忘生也
9
《丗說》曰:桓宣武在南州與㑹稽王㑹於漂州于時𣻌舟江側謝公亦生狂風忽起波浪鼔涌非人力所制桓有懼色㑹稽王亦微異唯謝公怡然自若頃間風止桓問謝曰向郍得不懼謝徐𥬇荅曰何有三才同盡理〇《孔叢子》曰子順謂韓王曰胡越之人同舟濟江中流遇風波其相救如左右手所患同也
10
《廣雅》曰:陽侯濤大波也
11
戰國䇿曰或謂公叔曰乗舟漏而不塞則舟沉矣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今公自以辯於薛公是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也
12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一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1
       藪  澤  陂

地部三十七·藪》

1
《說文》曰:藪大澤也
2
《周禮》曰:楊州之澤藪曰具區荆州之澤藪曰雲夢䂊州之澤藪曰甫田青州之澤藪曰孟諸兖州之澤藪曰大野雍州之澤藪曰弦蒲幽州之澤藪曰醫無閭兾州之澤藪曰昭余祁虞候祈望皆官名也
3
《國語》曰:榖洛𨷖將毀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晉諌曰古之長民者不隳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
4
又曰: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度法𨤲改制景象物土地以𩔖百則儀之于羣生共之從孫四岳左焉髙髙下下䟽川導滯鐘水豐殖九藪泪越九原宅居九隩隩內九州之內皆可宅居也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隂地無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燀神無間行民無滛心時無逆𢿙物無害生師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不嘉績克猒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
5
《爾雅》曰:魯有大野今髙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晉有大陸今鉅鹿北廣河澤秦有楊紆音謳今在扶風洴縣西也宋有孟諸今在梁國睢陽縣東北也楚有雲夢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丘川也吴越之間有具區今吴縣南大湖即震澤也鄭有甫由今滎陽中牟縣西阜田澤周有焦穫音牙今扶風池縣陽瓠中是也謂之十藪
6
《漢書》曰:司馬相如論巴蜀父老文云鷦鵬巳翔於寥廓之宇而羅者猶視於藪澤
7
《風俗通》曰藪厚也草木魚鱉所以厚養人君與百姓也
8
《吕氏春秋》曰:昭餘祁一名大昭又名漚澤《周禮》并州藪俗名鄢城泊是桉藪自太原祁縣連延西接至此
9
𨵿中記曰弦蒲藪案《周禮·職方氏》雍州其藪曰弦蒲
10
晉大康地志云汧澤有蒲谷郷弦中谷乃雍州之弦蒲也按《漢書·地理志》取蒲藪即弦蒲藪是焉
11
《水經注》曰:汧水源出汧山蒲谷郷雍中谷决為絃蒲藪

地部三十七·澤》

1
《釋名》曰:下水曰澤言潤澤也
2
又曰:水浹出而為澤曰掌水所停處如手中也今兖州人謂澤曰掌
3
《說文》曰:坳澤在崑崙墟下荷澤在山陽胡陸南
4
《易》曰:麗澤兊君子以朋友講習
5
又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6
又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7
又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8
又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9
又曰:上火下澤聧君子以同而異
10
又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11
又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12
又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13
又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𢿙度議德行
14
又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曆明時
15
又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16
又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丗無悶
17
又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18
又曰: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則忌
19
《河圖》曰大迹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犧雷澤澤也
20
《書》曰:雷夏旣澤灉沮㑹同孔安國注曰雷夏澤名
21
書《大傳》曰舜漁於雷澤鄭𤣥注曰雷澤今属濟隂
22
《詩》曰: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23
《周禮》曰:川澤其動物冝鱗物其植物冝膏物其民黒而津又曰:澤虞掌國澤之政令為之厲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財物以時入之于王府頒其餘于萬民
24
禮曰獺𥙊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25
《禮記》稽命徴曰王者德禮之制者澤谷中有朱鳥白玉赤虵赤龍出焉
26
傳曰宣十五年晉侯救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受楚未可與争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髙下在心度時制置川澤納汚受汙濁也山藪藏疾
27
又曰:衛侯出奔齊孫氏追之敗公徒于柯澤齊北東河縣西南有大澤是也又曰:叔向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28
《廣雅》曰:方澤𥙊地也
29
《太公金匱》曰夏桀之時有芩山之水桀常以十月發民鑿山穿陵通於河民諌曰孟冬鑿山穿陵是泄天氣發藏天子失道後必有敗桀殺之朞年芩山一旦崩為天澤
30
戰國䇿曰淳于髠一日見七人於齊宣王王曰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丗而一聖若隨踵而生淳于髠曰今求桔梗於沮澤則累丗不得一矣桔梗山中之草
31
《史記》曰:陳餘與張耳相失餘解印綬付耳亡入澤中捕魚又曰:〈封禪書〉云上郊雍通回中道春至鳴澤
32
《漢書》曰:髙祖以亭長送徒驪山徒道亡到豐西澤中停飲夜皆解縱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33
又曰:𥘿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游以厭當之髙祖即自疑亡匿隱巖石之間吕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髙祖恠而問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髙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
34
〈西域傳〉曰康居國西北二千里有奄蔡國控弦十萬臨大澤而居
35
又曰:河有兩源合東注塩澤一名昌蒲海去玉門𨵿三百里廣輪四百里水冬夏不減皆以為潜行地下
36
《續漢書》吴祐甞牧豕於長垣澤中
37
晉《中興書》曰劉牢之至五橋澤中敗續兵士殆盡牢之馬超五丈澗得免
38
《晉書》曰:陶侃少時漁於雷澤甞網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至遂為龍而去
39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舎于珠澤
40
《山海經》曰:稷澤后稷神所慿因以為名也
41
帝王丗紀曰雀山之地一夕為大澤而深九尺
42
戴延之《西征記》曰巨澤魯之西界孔子𫉬麟處
43
《管子》曰北澤焼火照臺下《管子》曰萬乗之國不可無薪而炊今北澤燒農夫得賣其薪蕘一束十信
44
又曰:涸澤𢿙百歳水不絶者生其狀若人長四寸黄衣黄冠戴黄蓋乗水鳥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精也
45
《文子》曰:髙莫髙於天下莫下於澤天髙澤下聖人法之
46
韓宣子曰魯焼積澤天北風火南𠋣恐焼國哀公懼自持衆趨救之
47
《新序》曰:晉公逐獸于碭入大澤迷不知所出問漁者送出澤因以諌之公令記其名漁者曰公亟反國臣亦反漁所又曰:楚威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也何士民衆庻不譽之甚宋玉對曰鯨魚朝發崑崙之墟暮𪧐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48
《風俗通》曰水草交曰澤言潤萬物以阜民用
49
《水經注》曰:路温舒鉅鹿縣之東里人里監門使温舒牧羊澤中取蒱牒用冩書即北澤也
50
又曰:坳澤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渾渾泡泡者也東去玉門陽𨵿一千三百里廣輪四百里其水澄停冬夏不减其中洄湍雷輪轉為隱輪之脉當其圜流之上飛禽舊翮於霄中者無不墜於淵波即河水之所潜而出於積石也
51
又曰:徐州豐西澤即髙祖斬白虵之所
52
又曰:中牟縣圃田澤北與陽武分水澤多麻黄草故述征記曰踐縣境便覩斯卉斯卉窮則知踰界今雖不能然諒亦非𮘸詩所謂東有茂草也皇武子曰鄭之有原圃猶𥘿之有具圃澤在中牟縣西限長城東極官度北佩渠水東西四十許里南北二十許里中有沙岡上下二十四浦津流逕通淵潭相接各有名焉有大斬小斬有大灰小灰義魯練秋大白楊小白楊散嚇禺中羊圈大鵠小鵠龍澤鬯罷大哀小哀大長小長大縮小縮伯丘大蓋牛眼等浦水盛則北注渠溢則南潘故《竹書紀年》云梁惠成王十五年入河水于甫田又為大溝而引甫水者也
53
圖經曰晉有大陸《吕氏春秋》云晉之大陸猶趙之鉅鹿也按隋圖經云大陸大鹿大河即一澤而異名也《漢書》云路温舒取蒲於此也澤亦《尚書》云納于大麓是此也
54
河南圖經曰廣成澤在梁縣西四十里〇《後漢書》云安帝永𥘉元年以廣成遊獵地假與貧人于時馬融作廣成頌云大漢之𥘉基也揆厥靈囿營于南郊右矕莫板切三途左枕嵩岳面據衡陽箕背王屋浸以波溬演以榮洛金山石牀殷起乎中神泉側出丹水星湟池恠石浮磬混乎其陂是此澤也隋大業中置馬牧焉亦名廣陂其漑灌之利至今百生頼之
55
《輿地志》曰稡澤在王城西北三十里與金谷相近又郡國志云稡澤即金谷也有金水出焉故謂之金谷晉石季倫別墅在焉

地部三十七·陂》

1
《說文》曰:陂池也
2
《書》曰:九川滌原九澤旣陂
3
《詩》曰:彼澤之陂有蒲有荷陂澤也
4
《史記》曰:髙祖母云劉媪甞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雷電晦𭁷見蛟龍於其上巳而有娠遂産髙祖
5
又曰:寗成抵罪得脫乃詐馳傳出𨵿歸家稱曰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千萬安可比人乎乃貰貸買陂田千餘頃假貧民𭛠𢿙千家焉
6
《漢書》曰:汝南舊有鴻郄大陂郡以為饒成帝時𨵿東𢿙水陂溢為害翟方進為丞相以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隄防之費遂奏罷之及翟氏敗後郷里歸惡於方進言方進請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罷陂頋野王云王莾時甞苦旱起追怨方進童謡云壞陂誰翟子威飰我豆食美芋魁反乎覆陂當復誰言者兩黄鵠建武中太守鄧晨使許陽典復鴻郄以陽為都水掾陽曰昔成帝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故壞我濯龍池於是乃因髙下形勝起塘四百餘里𢿙年乃立《續漢書》郭林宗交汝南黃叔度過𡊮奉髙不𪧐而去㤗曰叔度之量汪汪若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撓之不濁不可量也
7
謝承《後漢書》曰:汝南許陽暁以術承地脉太守鄧晨署為平水掾使治鴻郄陂陂成人譛陽言取錢晨繫陽於獄户自開械自解晨釋之出時日暮陂上有火光引前清德之感也
8
魏略曰明帝出次摩陂有龍見於井中帝出觀龍因改摩陂為龍陂
9
《異苑》曰:東郷太湖吴庚申歳於此有一軍士五百人將破堰取魚先以酒肉祈神約令水涸夜夢人云塘水速竭若見巨鱗慎勿殺也又有銅釜並不可發明徃决水翕然而盡得白魚形狀非常小人貪利剖而治之見昨所𥙊餘食充溢膓內須㬰復得釡又取發水便𭧂出五百人一時𣳚溺唯督監得存具說事狀于今猶名此湖為五百陂
10
《汝南先賢傳》曰鄭敬去吏隱居于蟻陂之陽以魚釣自娱彈琴詠詩常方坐於陂側隨杞柳之䕃鋪茅蘼為席
11
《淮南子》曰:譬若同陂而漑田其受水均也
12
孫綽子曰海人曰横海有魚一吸萬頃之陂
13
《抱朴子》曰葛仙公毎酒醉常入家門前陂水中卧竟日乃出〇《方輿記》曰:新蔡縣葛陂費長房化竹之所後漢於此立葛陂縣
14
河南圖經曰洛水自苑內上陽宫南㳽浸東注當宇文隑版築之時因築斜堤今東北流水衡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謂之月陂
15
壽春圖經曰芍陂在安豊縣〇《淮南子》曰: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婁之野又《輿地志》崔寔月今云孫叔敖作期思陂即此是也故漢王景為廬江太守重修起之境內豊給又桉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縣北界騶虞石入號曰濠水是北流注陂中凡經百里灌四萬頃芍《魏志》音鵲
16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二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1
       橋   堰埭

地部三十八·橋》

1
《說文》曰:橋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橫木所以度也亦曰約音灼今謂之略灼東楚謂橋為圯
2
《詩》曰:維鵜音題在梁不濡其翼
3
又曰:造舟維梁
4
又曰:有狐綏綏在彼淇梁
5
《爾雅》曰:梁莫大於溴梁郭璞注梁即橋也
6
或曰梁石橋也石杠音江謂之𠋣音寄亦曰石橋也
7
《史記》曰:張良曽間從容出遊下邳圯上楚人謂橋為圯圯音怡之有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頋謂良曰孺子下取良下為取履因長跪授之父足受𥬇而去
8
又曰:文帝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乗輿馬驚吏𮪍捕屬之廷尉張釋之治問曰縣人來如淳曰長安縣人聞蹕匿橋下乆以為行過即出見車𮪍即走耳廷尉奏犯蹕當罰金又曰:西門豹發民鑿十二渠引水灌民田到漢丗而長吏以為渠水且至馳道不可也遂欲合三渠為一橋鄴人父老不肯聽長吏以為西門君所為賢君之法式不可更終不聽置之
9
《漢書》曰:薛廣德為諌議大夫上酎𥙊宗廟出便門欲御樓舡廣德當乗輿免冠頓首曰冝從橋詔曰大夫冠廣德曰陛下不聽臣臣自刎以血汙車輪陛下不得入廟矣上不恱光禄大夫張猛進曰乗舡危就橋安上曰暁人不當如是耶乃從橋
10
束觀漢記曰班超討焉𦒿王廣廣遣其左將比鞬友奉迎超賜而遣焉𦒿國有葦橋之險廣乃絶橋不欲令漢軍入國超更從他道渡
11
魏略曰驢分國取大𥘿渡河橋長三百四十里
12
又曰:洛陽城西橋洛水浮橋三處三柱三公象也
13
《魏志》曰:鍾繇甞與族父瑜至洛陽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水行未十里渡橋馬驚墮水幾死而後至太傅又曰:景元四年伐蜀鐘㑹領十餘萬衆分從斜谷入先遣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㑹在後行而橋穿馬足䧟於是斬儀
14
《蜀志》曰先主為曹公所追張飛距後據水断橋無敢近者《吴志》曰:凌統字公續從征合淝為右部都督時權徹軍還前部巳發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權使追還前兵兵巳逺勢不相及也統率親近三百人扶杆權出敵巳毀橋之兩板䇿權馬駈統復還戰
15
王隱《晉書》曰:杜預啓建河橋于富平津衆論以為殷周所都經聖賢而不作者必不可作故也預曰昔造舟為梁則河橋之謂也遂作橋成上從百官臨㑹舉杯勸預曰非君此橋不立也預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𫉬奉成聖制也衆咸稱善《後魏書》曰:崔亮為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淺不通舡行人艱阻㑹天大雨山水𭧂至浮出長木𢿙百根藉此為用橋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猶名崔公橋
16
又曰:于栗磾音低從太宗南臨孟津渭栗磾曰可作橋乎磾曰杜預造橋𨘤事可想乃編次大舡搆橋於野坂六軍旣濟太宗乃深歎焉〇《北齊書》曰張亮守河州文帝於上流放火舡欲焼河橋亮乃備小艇百餘皆載長鏁鏁頭施釘火舡將至即馳小艇以釘釘之引鏁向岸火舡不得及橋全亮之計也
17
《唐書》曰:韋景駿神龍中累轉肥郷令縣北界漳水連年泛溢舊堤迫近水漕雖脩築不息而漂流相継景駿審其地勢拓南𢿙里因髙築堤𭧂水至堤南以無患水去而堤北稱腴田漳水舊有架柱長橋毎年修葺駿又改造為浮橋自是無復水患至今頼焉
18
戰國䇿曰䂊讓欲為知伯報讎漆身吞炭襄子當出伏於橋下至橋馬驚曰是必䂊讓也求之果是
19
《述征記》曰方興縣鬼橋忽一夜聞人呼喚聲車行雷駭暁而石橋自成家家牛皆喘息未定
20
齊《地記》曰秦始皇作石橋欲渡海觀日出處舊說始皇以術召石石自行至今皆東首隱軫似鞭撻瘢言似馳逐
21
《英雄記》曰公孫瓉擊青州黄巾賊大破之還屯廣宗𡊮夲𥘉自徃征瓉合戰于界橋南二十里紹將鞠義破瓉於界城橋斬瓉兾州刺史綱嚴又破瓉殿兵於橋上即此梁也㝷陽記曰廬山上有三石梁長𢿙十丈廣不盈尺者然無底吴猛將弟子登山過此梁見一翁坐桂樹下以玉杯承甘露漿與猛又至一處見𢿙人為猛設玉膏猛弟子𥨸一寳欲以來示世人梁即化如指猛使還寳其梁復如故
22
《三輔故事》曰漢丞相夏侯嬰墓在飲馬橋東大道南人謂之馬冢
23
《三輔黃圖》曰秦始皇併天下都咸陽營殿端門四逹以則紫宫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
24
《襄陽𦒿舊傳》曰木蘭橋今之猪蘭橋是也劉季和以此橋東大養猪襄陽太守曰此猪屎臭當易名猪蘭橋𥘉如戯言而百姓遂易其名
25
郡國志曰漳水建武十一年造紫陌浮橋於水上有天井堰魏文帝時西門豹為鄴令沉巫處也
26
又曰:通門內有臯橋即漢臯伯通居此橋以得名梁鴻賃舂之所
27
常璩《華陽國志》曰李冰造七橋上應七星故光武謂吴漢曰安軍冝在七星橋間也
28
又曰:𦫵遷橋在成都縣北十里即司馬相如題橋柱曰不乗駟馬髙車不過此橋
29
又曰:萬里橋在成都縣南八十里蜀使費禕使吴諸葛亮送之於此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橋因名萬里橋
30
〈地理志〉曰漳水出上黨鄴中趙武帝於漳水造浮橋接紫陌故號曰紫陌橋
31
祖台之志恠曰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蒼蛟吞噉人周處執劒橋側伺乆之遇出於是自橋上𭠘下蛟背而㓨焉蛟𢿙創流血丹溪自郡渚至太湖句蒲乃死
32
《水經注》曰:上虞縣亦名虞賔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云禹與諸侯㑹事訖因相虞樂故曰上虞二說不同未詳孰是
33
《國語》曰:天根見而水涸水涸而成梁故夏令曰十月而成梁不使民患渉也
34
《紀年》曰周穆王七年大起師東至于九江架黿鼉以為梁崔鴻國《春秋》後燕録曰慕容垂與劉牢之戰于五丈橋津晉大敗車𮪍將軍慕容德等引兵要牢之五丈橋牢之馳馬跳五丈澗㑹符丕救至而免
35
《孟子》曰:子産為政以其乗車濟人於溱洧故《孟子》曰:可為惠而不知為政
36
《抱朴子》曰尾生與婦人期橋下水至不去以至溺死雖有信不如無也
37
王充《論衡》曰:髙麗國侍婢有氣如鷄子來下之有娠生子名東明東明善射王恐其害國欲殺之東明走至掩水以弓繫水魚鼈為梁旣度而魚鼈解散
38
諸葛𠅙集曰:𠅙上事曰:臣先進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以二十日出𮪍萬人來攻琰●=𥫗冖吕;孫守真按:當是「營」之誤書「炏」訛「𥫗」,《維基大典》本作「管」之造字「(⿱𥫗宫)-- 管」,不明文義故耳。,臣作東橋,賊見橋垂成,便引兵退。

地部三十八·堰埭》

1
吴録曰句容縣大皇時使陳勲鑿開水道立十二埭以通吴㑹諸郡故舡行不復由京口
2
晉《中興書》曰兖州旣平謝𤣥患水道險澁糧運艱難壅吕梁水立七埭以利運漕
3
又曰:謝安築埭於新城北百姓頼之故名召伯埭
4
《述征記》曰𥘿梁埭到召伯埭二十里召伯埭到三枚埭十五里三枚埭到鏡梁埭十五里
5
《晉書》曰:李矩與汝南太守𡊮孚率衆修洛陽千金堰以利運漕〇梁典曰天監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引北方童謡曰荆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潼泡為激溝并灌鉅野澤武帝遂發徐揚築之令太子右衛率康絢護堰作𭛠人及戰士二十萬於鐘離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築土合脊於中流孫守真按:脊,原作●⿱兆目;即从「目」不从「月」,亦形訛耳=,餘同不贅。十四年四月堰將合淮水漂疾輙復决潰衆㑹之或謂江淮之間多有蛟能乗風雨決壞崖岸其性𢙣䥫因是引東西二冶故䥫器大則釡鬲小則钁鋤𢿙千萬斤沉於堰所謂不能合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縁淮百里內岡陵木石無巨細必盡負擔者肩背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䖟晝合是冬又寒甚淮泗盡凍士死者十七八至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長九里下闊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尺髙二十丈軍人安堵列居于上其水清㓗俯視居人墳墓了然皆在其下其壽陽戍因移置八公山上夾淮𢿙百里皆水之所淹人謂絢曰四瀆天所以節宣其氣不可乆塞旣而昏霧四日霧解而堰决孫守真按:「四日」二字壓縮字距耳,《維基文庫》本誤作單字,亦均不顧文義之故。文獻之「獻」(詳愚博論),豈易言哉。阿彌陀佛殺萬人其聲若雷聞三百里水中恠物隨流而下或人頭魚身龍形鳥首殊𩔖詭狀不可勝名今號其處為荆山堰今渦口東岸是
6
《後周書》曰賀蘭祥太祖以涇渭漑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冨平堰開渠引水東注於洛功用旣畢民𫉬其利《唐書》張守珪為都督𤓰州也地多沙磧不冝稼穡毎年少雨以雪水漑田至是渠堰盡為賊所毀旣地少林木難為修葺守珪設𥙊祈禱經𪧐而山水𭧂至大漂材木塞澗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於是水道復舊
7
晉後略曰張方圍京邑决千金堰水溝渠枯涸井多無泉鄴中記曰當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堰引漳水激鄴以冨魏之河南後史起為鄴令引漳水十二渠灌漑於魏田𢿙百頃魏益豊實後廢堰田荒魏時更修通天井堰鄴城西靣漳水十八里中細流東注鄴城南二十里中作二十堰
8
語林曰陳恊𢿙曰輙進阮歩兵酒一壷後晉文王修九龍堰阮舉恊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銅龍六枚堰遂成也魏郡圖經曰愜山古堰也今謂之愜山即漢成帝時河決金堤盖於此運土以塞河頗愜當時人心故謂之為愜山在今魏縣西
9
戴延之《西征記》曰金𤄊谷三水合處有千金堨音曷即魏陳思王所立引水東灌民今頼之又九州要記洛陽千金堨傍有九龍祠存又地理《書》曰:糓水出為湖溝置千金堰以堰之
10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三
11
孫守真按:版心下方有刻工名。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1
   塘  隄  島  嶼  滸
2
   岸  泥  礫  沙

地部三十九·塘》

1
録異傳曰文翁者廬江人為兒童時乃有神異及長當起歷下陂以作田文翁晝日斫伐柴薪以為陂塘其夜忽有𢿙百頭野猪以𤾁一戴土着柴中比曉成塘
2
吴《地記》曰壇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旣殺子胥後悔之與群臣臨江作塘創設𥙊奠百姓因以立廟《吴越春秋》云夫差設𥙊杯動酒盡
3
劉道眞錢塘記曰防海大塘在縣東去邑一里徃時郡議曹華家信冨乃議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運土石一斛即與錢一𦫵旬日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譎不復取於是載𡈽石者棄置而去塘以之成旣遏絶潮源一境𮐃利也
4
《述異記》曰:今烏江長亭亭下有騅馬塘即當時烏江亭長艤舟待項王處
5
南越志曰丹城縣有釡塘金沙自是而出
6
裴淵廣州記曰彰平縣朱沙塘水如絳魚鼈皆赤
7
《荆州記》曰長沙郡東十餘里有郡人劉壽墓有石闕四所壽漢順帝時為司徒其東有龜塘周廽四十五里有靈龜出其中故塘因名焉
8
盛弘之《荆州記》曰始安熈平縣東南有山山西其形長狹水從下注塘一日再减盈縮因名為朝夕塘《幽明録》又載
9
《幽明録》曰:耒陽縣東北有蘆塘淹地八頃其𭰹不可測中有大魚常至五日一躍𡚒出水大可三圍其狀異常每躍出水則小魚奔迸隨水上岸不可勝計
10
異記云蘆塘有鮫魚五日一化或為美異婦人或為男子至於變亂尤多郡人相戒故不敢有害心鮫亦不能為計後為雷電殺之此塘遂涸
11
劉欣期交州記曰鑿南塘者九真路之所經去州五百里焉援積石為塘以通於海逹於象浦建標為南極之界
12
《淮南子》曰:壞塘取龜發屋求狸桀跖之徒君子不為

地部三十九·堤》

1
《爾雅》曰:墳大防也謂隄
2
《梁書》曰:始興忠武王憺音淡字僧逹為荆州刺史遇大江溢堤壞憺親率將吏冒雨築之雨勢甚猛人皆恐懼或請避之憺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心何獨以危登堤歎息遂輟膳而刑白馬以𥙊江神以身為百姓請命言終而水退堤出
3
郡國志曰長沙金牛堤漢武時有異人牽金牛走入此堤內因以名焉
4
《水經注》曰:𣵠郡王尊自益州刺史遷東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馬祈水神河伯親執圭璧請身填堤廬居其上吏民皆走尊立不動水齊足而止公私壯其勇節
5
《水經》曰漢安帝永𥘉七年今謁者太山于岑於石門東積石八所皆如小山以捍衝波謂之八激堤

地部三十九·島》

1
《釋名》曰:海中可居曰島到也人所奔到
2
《漢書》曰:田橫懼誅入居海島中孟康海中山曰島
3
《魏志》曰:王傾討句驪入沃沮人云嘗乗船捕魚風吹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
4
齊《地記》曰嶗山東北五里入海有管彦島是黃巾賊帥管承後也〇又曰:東牟城東有盤島城東北有牛島常以五月海牛及海狸與島産乳其上

地部三十九·嶼》

1
臨海記曰去郡七里東有樊續嶼嶼上空冢裏猶餘敗鼓角或呼為樊府君墓今郡公田在此嶼下

地部三十九·滸》

1
《爾雅》曰:岸下地曰滸
2
《詩》曰: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地部三十九·岸》

1
《爾雅》曰:重涯曰岸
2
《詩》曰:髙岸為谷
3
又曰:淇則有岸
4
《晉書》曰:殷仲堪於江濵見流棺而𦵏焉旬日之間門溝忽起為岸其夕有人自稱感君之恩堪因問岸何祥也荅曰水中有岸曰洲君將牧州言終而没至是果得荆州也
5
《水經注》曰:船官浦東即黃鵠山林澗甚美譙郡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謂之黃鵠岸
6
又曰:昆明池有金堤石岸益州有金堤左思曰西踰金堤東曰玉津
7
《孫卿子》曰泉生珠而岸不枯

地部三十九·𭰖》

1
《說文》曰:𭰖黒𡈽在水中者也
2
《易》曰:井𭰖不食舊井無禽在井之下故稱𭰖井而𭰖則不可食
3
《書》曰:淮海惟楊州厥土惟塗𭰖
4
《詩含神霧》曰夫齊之地處孟春之位海岱之間𡈽地汙𭰖流之所歸利之所聚
5
傳曰晉楚將戰吕錡夢射之中之退入於𭰖
6
《論語》曰:子夏云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逺恐𭰖是以君子不為小道令諸子書泥滯䧟不通也
7
《漢書·溝洫志》曰涇水一石其𭰖𢿙斗且漑且畨長我禾黍又曰:禹𭰖行乗橇
8
《東觀漢記》曰:隗囂將王元說囂將背漢曰請以一丸𭰖為大王東封函谷𨵿此萬丗一時也
9
又曰:鄧訓將黎陽宫兵屯漁陽遷護烏丸校尉黎陽宫故吏皆戀慕知訓好以青𭰖封書從黎陽歩推鹿車載青𭰖至上谷遺訓其得人心如此
10
隴石記曰武都紫水有𭰖其色亦紫而粘貢之用封璽書故詔誥有紫𭰖之美
11
帝王丗紀曰周穆王征犬戎得錬剛赤刀用之割玉如割𭰖焉
12
《神仙傳》曰:董奉君居廬山嘗大旱縣令于士彦詣奉說大旱之意奉因仰視其屋曰貧家屋皆見天不可以得雨如何令解其意身率將吏為起屋屋成當𭰖壁作人巳掘𡈽欲取江水沃𭰖奉曰不須日暮當雨也其夜果大雨聚壤成𭰖
13
頋微廣州記曰鬰林郡山東南有池有石牛在池下民常祀之歳旱百姓殺牛祀之以牛血和𭰖𭰖石牛背祠畢天雨洪注洗背𭰖盡而後晴
14
曾子曰白沙在𭰖與之皆黒
15
《淮南子》曰:琬琰之玉在汙𭰖之中雖廉者不釋也
16
《丗說》曰:石崇以椒為𭰖𭰖屋王君夫以赤石脂𭰖壁
17
雜五行《書》曰:二月上王取𡈽𭰖屋四角冝蠶𠮷

地部三十九·礫》

1
《釋名》曰:小石曰礫礫析也小石相支其間析析然
2
《抱朴子》曰軍術曰地生瓦礫不去有大禍
3
蔡伯喈青衣賦曰金生沙礫珠出𧉻𭰖
4
盧子雲相風賦曰楚石雜結緑沙礫厠隋珠

地部三十九·沙》

1
龍魚河圗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銅頭鐵額食沙石
2
《韓詩外傳》曰:孔子南遊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女子佩瑱而浣者孔子曰彼婦人其可與言乎執觴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辝婦人荅曰阿谷之隧隱曲之汜欲飲則飲何問於婢子授子貢觴跪坐置之沙上曰禮不親授禮曰自西河至於流沙千里而遥雍州是也
3
《家語》曰: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如會聾而鼓之
4
《史記》曰:張良以鐵椎擊𥘿始皇於博浪沙中其副車
5
又曰:上在雒陽南宫從複道望見諸將徃徃相與坐沙中語
6
又曰:武帝元封元年旱於是天子乃禱萬里沙應劭注曰万里沙祠戰國䇿曰齊襄王立田單相之過淄水有老人渉水而寒不能行坐沙中田單見其寒也解裘而衣之襄王曰弗早圗恐後悔之疑單有異心也
7
《漢書》曰:韓信擊龍且夾睢水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以壅水上流
8
《東觀漢記》曰:朱鮪等共㑹洧水上沙中設壇立聖公為天
9
《愽物志》曰:石蕃衛臣也背能負千二百石沙
10
《廣志》曰流沙在玉門𨵿外南北二千東西𢿙百里有三斷名曰三隴
11
《列子》曰牛𡙇者上地之大儒也之邯鄲遇盗於耦沙
12
魯連子曰朝露之蒲工女不能治淄澠之沙計兒不能𢿙《韓子》曰:孫叔敖請漢間之地沙石之處
13
曾子曰白沙在𭰖與之皆黒
14
《淮南子》曰:河水欲清沙壤穢之
15
又曰:寒凝水熱焦沙
16
《抱朴子》曰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小人為蟲沙
17
《說苑》曰:湯之時大旱七年焦沙爛石
18
葛洪肘後方曰治溺死方𤎅沙以覆死人使上下有沙但出口𤾁
19
《古今注》曰宣帝地節元年上都沙中夜風有火如粟
20
曹瞞傳曰操征馬超隔渭水婁子伯說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21
劉根別傳曰潁川太守髙府君到官民人疫郡中掾吏死者過半夫人郎君悉得病從根求消除病氣之術根曰於㕔事之亥上穿地取沙三斛着中以淳酒三升沃其上府君從之病者悉得愈疫氣絶
22
捜神記曰有物處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以術方抑之則得沙石於肉中
23
叚國沙州記曰澆河西有黃沙沙南北一百二十里東西七里西極大楊川望黃沙猶人委乾糒地不生草木黃沙蕩然沙州取號焉
24
䂊章記曰龍沙在郡北帶江沙甚㓗白髙峻而峙陂陁有龍形舊俗九月九日登髙上處也
25
新安記曰錦沙村傍山依壑素波澄膜錦石舒文冠軍吴喜聞之而造焉鼓柂遊泛弥旬忘返歎曰名山美石故不虚賞使人喪朱門之志
26
王孚記曰𡊮州有水春交則上白沙如米於兩岸九十餘里呼為米沙若一岸徧米其方豐熟
27
湘中記曰白沙如霜雪赤岸似朝霞
28
遁甲開山圖曰沙土之福雲陽之墟可以長生可以隱居沙𡈽即長沙也雲陽古仙人也
29
郡國志曰杭州浙江有江沙漲昔武列為郡吏赴府郷人餞之㑹此沙上父老曰此沙狹而長君必為長沙太守果然
30
又曰:伊州䥫勒國也而路多沙磧磧內時聞叫喚聲不見人或聞歌𥬇之聲蓋鬼物也
31
鄱陽記曰新昌水有一砂堆在縣東北五十里其形狀如覆船鮮浄特異毎年豐稔其沙即堆積如舊若砂移向岸其年儉古來相傳以為常驗
32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四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五》

地部四十》

1
   溝   瀆   渠   甽
2
   澮   汎   灣   浦

地部四十·溝》

1
《釋名》曰:田間之水曰溝溝者構也從横相交構也
2
《爾雅》曰:谿注谷曰溝
3
《周禮》曰:匠人為溝洫九夫為井間廣四尺𭰹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城城間廣八尺𭰹八尺謂之洫《風俗通》又載也
4
傳曰梁伯好土功乃溝公宫
5
又曰:魯將與齊戰師不踰溝樊遲曰請三刻而踰之衆從之如樊遲約乃踰溝
6
又哀元年吴城邘溝通江淮杜預曰於邘江築城穿溝東北通謝陽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糧道也今廣陵邘江是《國語》曰:吴王夫差旣殺申胥不稔於歳稔熟稱歳也乃起師北征開為𭰹溝通於商魯之間開掘地商宋也北属之沂西属之濟以㑹晉定公于黃池
7
《論語》曰:禹盡力於溝洫
8
《史記》曰:漢王四年王軍廣武𨵿中兵益出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徃來弱楚兵絶其糧道齊王信又進擊楚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羽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歳羽解而東漢王欲引而西用張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
9
《愽物志》曰:徐偃王治其國仁義著聞欲周行上國乃通溝陳蔡之間得朱弓朱矢
10
又曰:酒泉延壽縣南有山石水出處如莒地為溝
11
酈善長《水經注》曰:髙唐縣有甘𬃷溝水側多𬃷故俗取名溝焉
12
殷氏世傳曰殷襃為榮陽令先多滛雨百姓饑饉君乃穿渠入河四十餘里䟽導原隰用致豐年民頼其利號曰殷溝而頌之
13
《莊子》曰:㝷常之溝洫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為之制
14
《孟子》曰: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𬒳堯舜之澤若巳推內之溝中
15
楊子圗經曰六合縣東三十里從岱石湖入四里至溝中心與陵分界案《後漢書》張綱為廣陵太守濟惠於百姓勸課農桑於東陵村東開此溝引湖水灌田以此號為張綱溝
16
阮勝之記曰吴王濞開茱茰溝通運至海陵倉北有茱茰村以村立名故《史記》云邘溝即吴王夫差所開漕運以通上國
17
崔豹《古今注》曰羊溝者言羊喜牴觸垣牆故為溝以隔之一曰植髙楊於其上故謂之楊溝
18
古《詩》曰:今日斗酒別明日溝水頭蹀●缺字:⿰𧾷變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地部四十·瀆》

1
《禮記·月令》曰:季春之月道逹溝瀆開通道路
2
《爾雅》曰:溝注澮曰瀆水流不絶曰瀆
3
《漢舊儀》曰:𥙊四瀆用牲
4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𥘿録曰建元十二年堅以𨵿中水旱不時議依鄭白故事發王侯以下及豪強冨民僮𨽻三萬人開涇水上源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漑田民頼其利
5
伏滔北征記曰姑熟西北有甘寜墓孫皓時占者云墓有王氣皓鑿其後十許里曰直瀆
6
越絶《書》曰:銅沽瀆長一百五十歩去縣二十里

地部四十·渠》

1
《史記》河渠《書》曰: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髙難以行平地𢿙
2
敗乃釃二渠《漢書音義》曰釃分也以引其河載之髙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為九河也鄭國間說𥘿令鑿涇自中山南西交瓠口為渠漑斥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𠭇一鐘於是𨵿中為沃野無凶年𥘿以為冨強卒併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3
《漢書》曰:禹作二渠以引河武帝時穿渠水岸若崩乃鑿井𭰹四十丈井下相通井渠自此始得龍骨名龍首渠起谷口入櫟陽注渭中因名渠民得其饒歌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公起後舉鍤為雲决渠為雨
4
又曰:張掖郡有千金渠
5
范曄《後漢書》曰:樊宻所起廬舎皆有𭰹堂髙閣陂渠灌注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
6
《魏志》曰:遼西單于蹋頓尤強公將征之鑿渠自滹沲入𣲖水名平虜渠又從泃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7
又曰:建安十八年九月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
8
又曰:賈逵為䂊州刺《史通》運渠二百餘里所謂賈侯渠
9
北史曰郭衍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與城北東至于潼𨵿漕運四百餘里𨵿中頼之名曰冨人渠
10
隋書薛胄為兖州刺史先是兖州城東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汎濫大澤中胄遂積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澤盡為良田又通轉運利盡淮海百姓頼之號為薛公豐兖渠
11
《唐書》曰:温造為㓪州刺史在任開後郷渠九十七里漑田二千頃郡人獲利乃名為右史造自起居舎人出郡
12
《水經注》曰:漢司空漁陽王梁之為河南也將引糓水以漑京師渠成而水不流故以坐免後張純堰洛以通漕洛中公𥝠懷贍是以渠今引糓水盖純之創也
13
又曰:漢明帝之世司徒伏恭薦王景善能治水顯宗詔與謁者王吴始作浚儀渠吴用景法水乃不害此即景作所脩故瀆也渠流東注浚儀故復謂之浚儀渠也明帝十五年東廵狩至無塩帝嘉景功拜河隄謁者
14
又曰:魏武帝又堰漳水廽流東注世號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歩令互相灌注一原分為十二流皆懸水門自城西東入逕銅爵臺下伏流入城東流謂之長明渠
15
戴延之西流記曰洛陽城外四面有陽渠水周公所制池建春門外二橋最大一從一横
16
續《述征記》曰案〈河渠書〉溝洫志引河為洪溝一說𥘿至魏鑿渠引河灌大梁名曰洪溝焉
17
崔寔《政論》曰:戰國海內十二分魏州有史起引漳水灌鄴民以興歌蜀郡李氷鑿離堆通二江益部至今頼之秦開鄭國漢作白渠而𨵿中號為陸海
18
郡國志𤅀州平舒縣古五渠水魏延興𥘉文安縣人孫願等捕魚此水先𥙊忽有群魚從西而來有一人謂願曰若得大魚勿殺及下網魚果得大魚乃殺之腹中盡得其𥙊食群魚並飛遂不復得因名此處為飛魚口
19
鄴城故事曰西門豹為令造十二渠决漳水以漑民田因是户口豐饒今渠一名安澤陂是也
20
內黃圗經曰前漢倪寛遷內黃令吏民大信表開六輔渠以大漑灌民極獲利因曰倪公渠

地部四十·甽》

1
《說文》曰:甽水流也
2
《周禮》曰:倍洫曰甽
3
稽康養生論曰或益之以甽澮

地部四十·澮》

1
《說文》曰:澮水流澮澮也廣二㝷𭰹二仞
2
《書》曰:予决九川岠四海濬畎澮
3
《爾雅》曰:谷注溝曰澮
4
《釋名》曰:澮㑹也小溝之所㑹也

地部四十·汎》

1
續《述征記》曰齊人謂湖為汎汎中有九十九臺皆生結蒲因此蒲生自結
2
《風俗通》曰汎莾也言其平望汎莽無崖際也

地部四十·灣》

1
酈善長《注水經》曰沅水又東歷臨沅縣西為明月池白壁灣灣狀半月清潭鏡澈上則風籟空傳下則泉響不斷行者莫不擁檝嬉游徘徊愛翫
2
江夏記曰敗舶灣在縣西北七里案《吴志》云孫權與群臣泛觴於大舩江中西上逢𢙣風權遣柂上張頡取𤄷洲谷利拔劒擬柂工急取樊口未及至口灣中船破因名敗舶灣權至岸謂谷利曰何怯於水也谷利曰大王萬乗之主欲渉不測之淵一旦傾危社禝何𭔃因登陸路而歸
3
㝷陽記曰蠡湖西灣夏秋水渺漲商徒縈紆牽舟循繞人力疲勞號為西疲灣亦云西灣又有白溝灣亦在湖西汎漲驚波似雪汹涌溝澮因是名焉又有落星灣灣內有落星石周廻百歩許又有神林下有廟祈福而𫉬前進由是名焉又有女兒廟禱祈亦有靈應即不許所置
4
永嘉郡記曰樂城縣三原亭去郡百二十里溪水清如鏡曩昔有得一死鮎者,鬐大五六圍孫守真按:曩,原作●缺字:⿱日𮖠;即「曩」从「𮖠」不从「襄」,餘同不贅。。鬐,原作●缺字:⿸髟耆,餘同不贅。下「一」下之字當亦訛異耳。一●缺字:左「魚」右上「彡」右下「耆」輙得𢿙十斛鮓此灣無所不容有大能食者常自譬腹如三原灣無所不容《水經注》曰:渭水東南與神澗水合開山圖所謂靈泉池也俗名之為萬石灣泉𭰹不測實為靈異先後慢遊者多罹其斃
5
鄱陽記曰清灣在縣東南七里隋開皇中太守梁文謙莅官清絜取此灣水以自供人思其徳號為清灣

地部四十·浦》

1
《說文》曰:「浦,水濵也。」
2
《詩》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3
郡國志曰夏曰浦有龍魚昔禹南濟黃龍夾舟之處
4
《楚詞》曰:望涔陽之極浦
5
《述異記》曰:上虞縣有石駞歩水際謂之歩也𤓰歩在吴中吴人賣𤓰於江畔因以名也江中有魚歩龜歩湘中有靈妃歩按吴楚間謂浦為歩盖語訛耳
6
吴録曰冨陽浦漢末為吴縣於津吴大帝時有浦通浙江至廬溪及桐溪故曰桐廬縣東有大溪注廬口渌波青巖昔晉徴士散𮪍侍郎戴勃遊此自言山水之極致也
7
郡國志曰金陵西浦亦云項口即張碩捕魚遇杜蘭香處也
8
江夏記曰南浦在縣南三里〈離騷〉曰送美人𠔃南浦其源出京首山流入大江春冬涸竭秋夏泛漲商旅從來皆於浦停泊以其在郭之南故稱南浦
9
續《搜神記》曰:廬江筝笛浦浦中昔有大舶覆水內漁人宿旁聞筝笛之聲及香氣氤氲云是曹公載妓舡覆於此
10




《太平御覽》卷第七十五
URN: ctp:ws90590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