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卷八 武功 |
2  |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
3  | 〔史記孔子世家〕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
4  | 文東武西 |
5  | 〔史記孫叔通傳〕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漢書尹翁歸傳〕田延年行縣至平陽。召吏有文者東。有武者西。翁歸曰。文武兼備。〔南齊書邱巨源傳〕與袁粲書曰。仰觀天緯。則左將而右相。俯察人序。則西武而東文。 |
6  | 文武兼才 |
7  | 〔隋書李雄傳〕上謂雄曰。以卿兼文武才。今擬推誠相委。〔唐書裴行儉傳〕帝曰。行儉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刀。而叛黨禽夷。可謂文武兼備矣。其兼授二職。 |
8  | 勤王 |
9  | 〔左傳僖二十五年〕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
10  | 登壇拜將 |
11  | 〔史記淮陰侯傳〕簫何言王欲拜信為大將。必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王許之。 |
12  | 福將 |
13  | 〔孫子〕將必擇其福厚者。〔東軒雜録〕宋真宗次淵。虜騎未退。議守天雄軍。魏公曰。智將不如福將。乃命王欽若。危坐七日而虜退。 |
14  | 將家子 |
15  | 〔晉書石勒載記〕大雅。殊不似將家子。大雅、勒第二子也。〔五代史唐家人傳〕明宗謂從榮曰。汝將家子。文章非素習。必不能工。又〔王維李陵詠〕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
16  | 完軆將軍 |
17  | 見元〔秦簡夫東堂老曲〕。 |
18  | 強將下。無弱兵 |
19  | 〔蘇東坡集〕題連公壁曰。俗語云。強將下。無弱兵。真可信。吾觀連公之子孫。無一不好事者。此寺當日盛矣。 |
20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21  | 見〔史記孫子傳〕。又〔信陵君傳〕將在外。主令不受。 |
22  |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
23  | 〔元曲〕馬致遠漢宮秋。尚仲賢單鞭奪槊。皆用此語。又鄭廷玉楚昭公曲。要得千軍易。偏求一將難。 |
24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25  | 唐〔曹松詩〕。 |
26  | 破軍殺將 |
27  | 〔六韜論將篇〕兵士逾境。不出十日。必有破軍殺將。〔戰國策〕範雎曰。昔齊人伐楚。破軍殺將。再闢千里。 |
28  | 敗軍之將。不敢言勇 |
29  | 〔呉越春秋〕範蠡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史記淮陰侯傳〕廣武君曰。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 |
30  | 軍來將敵。水來土堰 |
31  | 見〔鄭廷玉楚昭公劇〕。 |
32  | 養軍千日用軍一時 |
33  | 見〔馬致遠漢宮秋劇〕。〔按〕晉書文帝紀。相府兵將。止不敢戰。賈充叱曰。公畜養汝輩。正為今日耳。乃此語所本。 |
34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35  | 〔黃石公上略〕引軍識曰。香餌之下。必有死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36  | 慈不主兵。義不主財 |
37  | 〔陳龍川集喩夏卿墓志〕昔孟子有取於為仁不富之論。而世俗之常言曰。慈不主兵。義不主財。其說遂以行。而閭巷之奸夫猾子。借是以成其家。雖見鄙於淸論。見繩於公法。終不為之變也。 |
38  | 按兵不動 |
39  | 〔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覘之。曰、其佐多賢也。簡子按兵而不動。 |
40  | 杯酒解兵權 |
41  | 詳〔宋史石守信傳〕。 |
42  | 陪了夫人又折兵 |
43  | 見〔元人隔江鬪雜劇〕史志中未有其事。 |
44  | 兵貴神速 |
45  | 〔魏志郭嘉傳〕太祖將襲袁尚。嘉言兵貴神速。 |
46  | 兵不厭詐 |
47  | 〔韓非子難編〕舅犯對晉文公曰。繁禮君子。不厭忠信。兵陣之間。不厭詐偽。 |
48  | 兵行詭道 |
49  | 〔孫子始計篇〕兵者。詭道也。〔五燈會元〕有兵行詭道語。 |
50  | 短兵相接 |
51  | 〔史記季布傳〕丁公逐窘高帝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曰。兩賢豈相厄哉。〔漢書吾丘壽王傳〕禁民不得挾弓弩。則盜賊執短兵。短兵接則眾者勝。〔後漢書光武帝紀〕賊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按〕三史倶未有相字。 |
52  | 草木皆兵 |
53  | 〔晉書苻堅載記〕堅登城望八公山。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苻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兵少乎。 |
54  | 父子兵 |
55  | 〔呉子治兵篇〕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當。名曰父子之兵。〔按〕元人陳州糶米曲。廝殺無如父子兵。本於此。 |
56  | 驕兵 |
57  | 〔漢書〕魏相曰、恃國家之大。衿人庶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後漢書〕沮授對袁紹亦云。 |
58  | 千兵萬馬 |
59  | 〔南史陳慶之傳〕洛中謠曰。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李徳裕文章論〕文章當如千兵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 |
60  | 兵強馬壯 |
61  | 〔捜神記〕房氏兵強馬壯。難以獲之。〔五代史安重榮傳〕謂人曰。王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
62  | 勝負兵家之常 |
63  | 〔史記宋世家〕子魚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歟。〔唐書裴度傳〕帝曰。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
64  | 出奇制勝 |
65  | 〔史記田單傳〕兵以正合、以奇勝。出奇無窮。奇正還相生焉。 |
66  | 百戰百勝 |
67  | 〔孫子謀攻篇〕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善之善者也。〔戰國策〕魏太子申過宋外黃。徐子說以百戰百勝之術。〔漢書韓信傳〕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日而失之。〔刀劍録〕西涼李暠造珠碧刀。銘曰百勝。 |
68  | 謀定後戰 |
69  | 〔唐書李光弼傳〕光弼用兵。謀定而後戰。能以少覆眾。 |
70  | 挑戰 |
71  | 〔左傳宣十二年〕趙旃請挑戰。弗許。〔晉語〕公令韓簡挑戰。〔呉語〕王孫雄曰。今夕必挑戰。以廣民心。〔虎韜臨境篇〕令我前軍日出挑戰。以勞其意。〔孫子行軍篇〕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尉繚子攻權篇〕分險者、無戰心。挑戰者、無全氣。〔史記張儀傳〕兵勿如者。勿與挑戰。〔漢書高帝紀〕即漢王欲挑戰。注曰。挑徒了反。摘嬈敵求戰也。〔按〕史記正義。挑亦音田鳥反。唐王建贈李僕射詩。毎日城南空挑戰。以仄聲用。今或讀平聲。非。 |
72  | 鏖戰 |
73  | 〔漢書霍去病傳〕鏖皇蘭下。師古注曰。鏖謂苦擊而多殺也。今俗猶謂打擊之甚者曰鏖。〔唐書王傳〕引兵三千。與賊鏖戰。〔範成大詩〕逡巡怯大敵。勇往決鏖戰。 |
74  | 決雌雄 |
75  | 〔史記孟嘗君傳〕齊秦。雄雌之國也。勢不可兩立為雄。雄者得天下矣。秦王曰。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馮驩曰。如齊複用孟嘗。則雌雄所在未可知。〔項羽紀〕項王顧與漢王決雌雄。 |
76  | 爭鋒 |
77  | 〔漢書張良傳〕愼毋與楚爭鋒。〔呉王濞傳〕呉楚兵甚鋭。難與爭鋒。 |
78  | 鬪來 |
79  | 〔漢書陳湯傳〕城上人更招漢軍曰鬪來。 |
80  | 鬪智不鬪力 |
81  | 〔史記項羽紀〕漢王謝項王曰。吾寧鬪智不鬪力。 |
82  |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83  | 見〔孫子始計篇〕。又〔六韜臨境篇〕擊其不意。攻其無備。 |
84  | 算無遺策 |
85  | 〔晉書桓元傳〕義軍之事。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金史太祖紀贊〕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不留行。 |
86  | 先發制人 |
87  | 〔史記項羽紀〕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漢書〕作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隋書李密傳〕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資治通鑒〕李密引兵法曰。先則制於己。後則制於人。 |
88  | 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
89  | 〔黃石公上略〕引軍識云云。〔按〕老子已雲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軍識豈出老子前歟。 |
90  | 強中更有強中 |
91  | 見〔元人桃花女劇〕及楊愼〔黑池録〕。 |
92  | 先下手為強 |
93  | 〔北史元胄傳〕周趙王謀害隋帝。帝不之知。胄勤帝速去。曰、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矣。〔按〕先下手三字見此。綴以為強二字。見元謝金吾劇。 |
94  | 橫行天下 |
95  | 〔史記伯夷傳〕盜跖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北史高昂傳〕男兒當橫行天下。自取富貴。又〔孟子〕衡行於天下。音義曰。衡丁氏音橫。 |
96  | 所向無敵 |
97  | 〔諸葛亮心書〕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物萬全矣。 |
98  | 勍敵 |
99  | 〔左傳僖二十二年〕宋子魚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二而始見。 |
100  | 舟中敵國 |
101  | 〔史記呉起傳〕起對魏武侯曰。君不修徳。則舟中之人盡敵國。 |
102  | 四面受敵 |
103  | 〔豹韜山兵篇〕深入諸侯之地。遇高山盤石。其上亭亭。無有草木。四面受敵。三軍恐懼。為之奈何。〔史記留侯世家〕雒陽田地簿。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國也。〔桓寛鹽鐵論〕往者未事胡越之時。四而受敵。北邊尤被其苦。 |
104  | 獨當一面 |
105  | 〔漢書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106  | 一鼓作氣 |
107  | 〔左傳莊十年〕曹語。 |
108  | 旗鼓相當 |
109  | 〔後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三國志管輅傳注〕單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
110  | 聞鼓而進。聞金而退 |
111  | 見〔荀子議兵篇〕。 |
112  | 偃旗息鼓 |
113  | 〔蜀志趙雲傳注〕云陷敵還。更大開門。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
114  | 搖旗納喊 |
115  | 〔戚繼光紀效新書〕有各兵吶喊語。元人兩世姻綠劇。搖旗納喊。作納。〔按〕玉篇。吶下聲也。言不出口也。與喊叫適相反矣。不若用納字。納、致也。尚為有說。 |
116  | 堂堂之陣。正正之旗 |
117  | 〔孫子軍爭篇〕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 |
118  | 背水陣 |
119  | 〔尉繚子〕引天官書曰。背水陣為絕地。向阪陣為廢軍。〔史記淮陰侯傳〕未至井口三十里止舎。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 |
120  | 長蛇陣 |
121  | 〔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乃蛇也。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中則首尾倶至。〔庾信賦〕常山乃陣。長蛇奔穴。 |
122  | 打回風陣 |
123  | 見〔紀君祥子孤兒曲〕。 |
124  | 有局陣 |
125  | 〔世說〕簡文云。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陣。 |
126  | 動陣腳 |
127  | 〔東軒筆録〕唐介始彈張堯佐。諫官上疏。及彈文彥博。則呉奎畏縮不前。當時謂動陣腳。 |
128  | 臨陣帶兵書 |
129  | 〔呉語〕十行一嬖大夫。十旌一將軍。皆挾經秉枹。韋昭注云。經。兵書也。〔按〕此非俗語所云臨陣帶兵書者乎。 |
130  | 介胄在身。不能全禮 |
131  | 〔曲禮〕介者不拜。為其拜而拜。〔孔叢問軍篇〕介胄在身。執鋭在列。雖君父不拜。〔尉繚武議篇〕竭人之力不責禮。故古者介胄之士不拜。〔史記絳侯世家〕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按〕曲禮注。拜則失容節。、尚詐也。疏曰。著鎧而拜。形儀不足。似詐也。葢以鎧不宛轉。故致形儀不足。欲其足。則不能也。尉繚等謂是優貸介士失其旨。今劇場雲。不能全禮、卻得。 |
132  | 文字不鮮明。 |
133  | 鞭長不及馬腹 |
134  | 〔左傳宣十五年〕晉伯宗引古人言云。 |
135  | 汗馬之勞 |
136  | 〔韓非五蠹篇〕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勿論。則窮矣。〔戰國策〕張儀說楚曰。不費汗馬之勞。不至十日。而拒捍關。〔史記晉世家〕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受次賞。〔蕭相國世家〕功臣皆曰、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反居臣等上。何也。 |
137  | 匹馬單槍 |
138  | 〔五燈會元〕真淨舉此語。〔元人氣英布劇〕作將軍不下馬。 |
139  | 健兒須快馬 |
140  | 〔樂府折楊柳曲〕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
141  | 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
142  | 〔五燈會元〕真淨舉此語。〔元人氣英布劇〕作將軍不下馬。 |
143  | 偎刀避箭 |
144  | 亦見〔五燈會元〕。〔按〕馬致遠漢宮秋劇。作畏刀避箭。今仍隨語高下。具有二音。 |
145  | 箭無空發 |
146  | 〔晉書陶侃傳〕朱伺與賊水戰。左右三人上弩以給伺。伺望敵射之。箭無空發。 |
147  | 單刀直入 |
148  | 〔傳燈録〕靈佑曰。單刀直入。則凡聖盡露真常。旻徳曰。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莫更如何若何。 |
149  | 烏合之眾 |
150  | 〔後漢書耿弇傳〕發突騎以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卜者王郎。集烏合之眾。震燕趙之北。〔干寶晉紀總論〕新起之寇。烏合之眾。非呉蜀之敵也。 |
151  | 餘勇可賈 |
152  | 〔左傳成二年〕齊高固曰。欲勇者賈余餘勇。 |
153  | 有氣力 |
154  | 〔史記呂后紀〕朱虛侯劉章有氣力。〔呉志甘寧傳〕少有氣力。好游俠。〔按〕列子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氣力字出此。今倒易其言曰力氣。未見所出。 |
155  | 有膽氣 |
156  | 〔周益公集〕記鄭樞密事。乞求有膽氣謹密之人。得奉議郎向。令徒歩至平江見張浚等。 |
157  | 牢不可破 |
158  | 〔韓愈平淮西碑〕並為一談。牢不可破。 |
159  | 自固不暇 |
160  | 〔晉書劉聰載記〕彼方憂自固。何暇來耶。〔按〕俗言自顧不暇。訛。 |
161  | 勢不兩立 |
162  | 〔史記孟嘗君傳〕齊秦勢不可兩立。〔三國志周瑜傳〕孫權曰。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
163  | 立於不敗之地 |
164  | 〔孫子軍形篇〕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
165  | 坐觀成敗 |
166  | 〔史記任安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從合之。〔後漢書劉表傳〕擁甲十萬。坐觀成敗。救援而不能助。見賢而不肯歸。〔北周書蕭傳〕家兄無罪。累被攻圍。同氣之情。豈可坐觀成敗。 |
167  | 打敗 |
168  | 〔北史邵護傳〕相將至唐河北。被定州官軍打敗。 |
169  | 一敗塗地 |
170  | 〔漢書高帝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師古注。一見破敗。即肝腦塗地也。 |
171  | 窮寇勿追 |
172  | 〔逸周書武稱解〕窮寇不挌。挌、擊也。〔孫子軍爭篇〕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後漢書皇甫嵩傳〕董卓引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 |
173  | 救命計 |
174  | 〔後漢書董卓傳〕賈詡曰。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北史魏道武七王傳〕羅通又妻。時人穢之。或云其救命計也。〔蘇湛傳〕蕭寶將謀叛。湛哭諫之。寶曰。此是救命之計。不得不爾。 |
175  |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176  | 〔齊書王敬則傳〕敬則倉卒東起。朝廷震懼。東昏侯使人上屋望。見征虜亭失火。謂敬則至。急裝欲走。有告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惟應急走耳。葢譏檀道濟避魏事也。 |
177  | 三軍司命 |
178  | 〔六韜奇兵篇〕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倶治。與之倶亂。 |
179  | 元帥 |
180  | 〔左傳僖二十七年〕晉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卻□可。〔按〕此官自此始。 |
181  | 轅門 |
182  | 〔周禮掌舎〕設車宮轅門。鄭康成注曰。謂王行止宿險阻之處。次車以為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漢書項籍傳〕諸侯將入轅門。張晏注曰。軍行以車為陳。轅相向為門。故曰轅門。 |
183  | 大眾 |
184  | 〔禮月令〕孟春毋聚大眾。孟夏毋發大眾。仲冬毋起大眾。〔管子〕大眾之所此。〔呉子〕雖有大眾。莫不驚動。〔漢書〕單于久不得與其大眾相得。〔按〕此倶謂大兵大役所會集之人。今惟釋家為常言矣。 |
185  | 先鋒 |
186  | 〔唐書薛仁貴傳〕帝遣問先鋒白衣者誰。召見嗟異。〔五代史〕史建瑭為晉兵先鋒。梁人相戒常避史先鋒。〔杜詩〕破的由來事。先鋒孰敢爭。 |
187  | 後勁 |
188  | 〔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
189  | 部落 |
190  | 〔史記索隱〕崔浩云。匈奴部落名。〔按〕部落不特為外裔之稱。漢書鮑宣傳。部落鼓鳴。男女遮。承上文縣官役言。魏志管寧傳。孫狼為叛。言胡居士賢者。不得犯其部落。時胡昭居陸渾縣也。 |
191  | 向道 |
192  | 〔孫子軍爭篇〕不用鄉導者。不知地利。 |
193  | 細作 |
194  | 〔爾雅釋言〕間。俔也。注曰。今之細作也。〔左傳宣八年〕晉人獲秦諜。釋文曰。諜、今謂之細作。 |
195  | 材官 |
196  | 〔史記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漢書高帝紀〕發材官及中尉卒三萬人。注云。材官。騎士有材力者。 |
197  | 營長 |
198  | 〔後漢書第五倫傳〕倫為營長。 |
199  | 行頭 |
200  | 〔呉語〕行頭皆官帥。〔按〕此謂行列之長。亦稱行長。周禮弁師疏。伍伯者。謂宿衛者之行長。 |
201  | 都頭 |
202  | 〔唐書兵志〕諸都領以都將。亦曰都頭。〔薛能登城詩〕無端將吏逡巡至。又作都頭一隊行。〔按〕元人小說。尊邏卒曰都頭。似本於此。 |
203  | 火伴 |
204  | 〔南史卜天興傳〕弟天生。少為隊將。十人同火。〔杜佑通典〕五人為列。二列為火。五火為隊。〔木蘭詩〕出門看火伴。火伴始驚惶。〔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叱左右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按〕其所以名火。以共一灶為火食也。後世賈客挾伴。亦謂之火。俗因有火計之稱。元稹估客樂。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劉𠬰中山詩話、南方賈人、各以火自名。一火、猶一部也。今或作伙、作伴。皆非。 |
205  | 手下 |
206  | 〔三國志甘寧傳〕權賜米酒聚殽。寧乃料賜手下百餘人食。又〔太史傳注〕先君手下兵數千。盡在公路所。 |
207  | 夜不收 |
208  | 詳〔兵律條例〕。 |
209  | 婁羅 |
210  | 〔唐書回紇傳〕含具緑花。言婁羅也。葢聰明才敏之意。〔五代史劉銖傳〕謂李業等曰。諸君可謂僂儸兒矣。〔宋史張思均傳〕思均起行伍。征伐稍有功。質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蘇鶚演義〕人能覽羅綰。謂之羅。字從手不從木。〔酉陽雜俎〕天寶中進士。有東西朋。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畢羅。故有樓羅之號。然梁元帝辭云。城頭網雀。樓羅人著。及南史顧歡傳蹲夷之儀。樓羅之辯。則知樓羅之言。非始於唐。〔按〕古人多取雙聲字為形容之辭。其字初無定體。故或作婁羅。或作僂儸。或又以婁作樓。笑林載漢人過呉。呉人設筍。問是何物。曰、竹也。歸而煮其床簀不熟。乃謂其妻曰。呉人轣轆。欺我如此。轣轆亦婁羅之轉。大率言其僄狡而已。蘇段以義說之。皆屬穿鑿。 |
211  | 鐵漢 |
212  | 〔該聞録〕李遵懿握兵江淮。人號鐵漢。 |
213  | 首級 |
214  | 〔漢書衛靑傳〕斬三千七百首級。師古注。本以斬敵一首拜爵一級。故一首為一級。 |
215  | 拳勇 |
216  | 〔詩小雅〕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注。拳、力也。〔管子小匡篇〕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眾者。則告有司。〔文選呉都賦〕覽將師之拳勇。與士卒之揚抑。 |
217  | 部署 |
218  | 〔史記項羽紀〕部署呉中豪俊。〔淮陰侯傳〕欲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三國志賈逵傳〕部署諸將。水陸並進。〔舊唐書江夏王道宗傳〕築土山。攻安市城。土山崩。道宗失於部署。為賊所據。 |
219  | 整頓 |
220  | 〔史記張耳陳餘傳〕宜整頓其士卒。〔三國志孫堅傳〕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 |
221  | 甚設 |
222  | 〔戰國策〕韓傀宗族甚多。居處兵衛甚設。〔史記大宛傳〕出燉煌者六萬人。多齎糧。兵弩甚設。〔漢書李廣利傳〕亦云齎糧兵弩甚設。師古注、施張甚具也。〔按〕俚俗謂有盛饌曰甚設。誤。 |
223  | 發動 |
224  | 〔莊子天運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史記平准書〕燕齊之間。靡然發動。又發作。見〔韓愈南海神廟碑〕盲風怪雨。發作無節。 |
225  | 騒動 |
226  | 〔孫子用間篇〕凡興士十萬。出征千里。日費千金。內外騒動。〔淮南子兵略訓〕貪昧之人。殘賊天下。萬人騒動。莫寧其所。〔史記游俠傳〕天下騒動。宰相得劇孟。若得一敵國。又騒擾。見〔平准書〕。 |
227  | 鈔邏 |
228  | 〔三國志陸遜傳〕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中。鈔邏得扁。 |
229  | 鈔暴 |
230  | 〔後漢書南匈奴傳〕遣呉漢等擊之。經歲無功。而匈奴鈔暴日増。〔宋書張進之傳〕劫掠充斥。毎入村抄暴。〔按〕鈔抄音義同。俗以武力凌人謂之鈔暴。 |
231  | 打跳 |
232  | 〔諸葛亮心書〕弄刀者傷手。打跳者傷足。 |
233  | 插打 |
234  | 〔劉公嘉話録〕範希朝赴鎭太原。辭省中郎官曰。郎中但處分事。如三遍不應。任郎中下手插打。插打。為造箭者插羽打乾。謂隕箭射我也。 |
235  | 鼓噪 |
236  | 〔周禮大司馬〕鼓皆駴。車徒皆噪。注、吏士鼓噪。象攻敵克勝而喜也。〔左傳成五年〕華元享宋公子圍龜。請鼓噪以出。鼓噪以入。〔穀梁傳〕公會齊侯於夾谷。齊人鼓噪而起、欲以執魯君。〔後漢書光武紀〕王尋圍昆陽。光武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 |
237  | 挫衂 |
238  | 〔晉書宣帝紀〕亮攻陳倉。挫衂而反。又〔盧志傳〕三軍畏衂。懼不可用。衂皆女六反。 |
239  | 操刺 |
240  | 〔五代史漢紀〕耶律徳光指劉知遠曰。此都軍甚操刺。〔按〕刺、音辣。世俗以勇猛為操刺也。 |
241  | 琅湯 |
242  | 〔管子宙合篇〕以琅湯凌鑠人。人之敗也常自此。〔按〕今以不斂攝為琅湯。 |
243  | 飛揚跋扈 |
244  | 〔北史濟神武紀〕侯景專制河南十四年。常有飛揚跋扈之志。〔杜甫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跋扈為誰雄。 |
245  | 耀武揚威 |
246  | 〔元曲選〕謝金吾兩世姻綠、單鞭奪㮶。皆見。 |
247  | 直撞 |
248  | 〔史記樊噲傳〕噲聞。事急。乃持鐵盾直撞入、立帳下。 |
249  | 直衝 |
250  | 〔南史魯廣達傳〕華皎舟師強盛莫敢進。廣達首率驍勇。直衝賊軍。 |
251  | 蕩 |
252  | 〔宋書顏師伯傳〕單騎出蕩。〔孔顗傳〕毎戰以刀楯直蕩。蕩、皆音湯。〔隋時童謡〕上山吃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
253  | 作梗 |
254  | 〔北史魏收傳〕群氏作梗。遂為邊患。 |
255  | 出尖 |
256  | 〔宋史兵志〕煕寧間造箭四種。一曰出尖。〔按〕俗以強出任事曰出尖。或謂其本於此。猶史記脫穎而出意也。或又謂出尖乃球門色目。汪雲程蹴譜。三人定位。一人當頭名出尖。五人場戶名小出尖。六人場戶名大出尖。並著備參。 |
257  | 爭交 |
258  | 〔夢梁録〕角抵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按〕今之撲交。 |
259  | 相打 |
260  | 〔晉書諸葛長民傳〕夜眠中毎驚起跳踉。如與人相打。〔宋書黃回傳〕回於宣陽門與人相打。 |
261  | 作鬧 |
262  | 〔舊唐書武宗紀〕有識人言宰相作赦書。欲減削禁軍衣糧料。仇士良曰。必若如此。軍人須至樓前作鬧。〔蔣氏昌黎詩注〕宋慶暦中。西師未解。晏元獻大雪置酒西園。歐陽永叔賦詩曰。須磷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晏曰。昔韓愈亦能作言語。赴裴度會時。但云園林窮勝事。鐘鼓樂淸時。不曾如此作鬧。 |
263  | 鼓 |
264  | 〔升庵外集〕岑參凱歌、鳴笳鼓擁回軍。今本作迭、非。近制。啟明、定昏鼓三通。曰發。當用此字。俗作擂、非。亦後増字。然差善於擂。古樂府、官家出游雷大鼓。雷轉作去聲用。 |
265  | 篩鑼 |
266  | 〔雲麓漫鈔〕今人呼洗曰沙鑼。又曰廝鑼。國朝賜契丹、西夏使人皆用此語。究其說。軍中不暇持洗。以鑼代之。又中原人以擊鑼為篩鑼。東南亦有言之者。篩沙音相近。篩文為廝。又小轉也。 |
267  | 備馬 |
268  | 〔南渡録〕康王南奔。倦息崔府君廟。夢神曰。追騎已至。宜速去。已備馬矣。〔天祿志餘〕今北京方言。將出則令人備馬。本此。〔按〕說文有字。平秘切。引易牛乘馬。玉篇云。、服也。以鞍裝馬也。則備馬當正用字。南渡録未足為據。 |
269  | 木馬 |
270  | 〔南史齊東昏侯紀〕帝始欲騎馬。未習其事。俞靈韻為作木馬。人在其中。行動進退。隨意所適。其後遂為善騎。〔按〕今習武者所設。造端於此。至唐時則遂盛行。通典、武舉制土木馬於里閭間。教人習騙。是也。 |
271  | 雲梯 |
272  | 〔墨子公輸篇〕公輸般為雲梯之械。〔按〕雲梯似始於此。然虎韜軍略篇已雲、臨衝視城中。則有雲梯、飛梯。 |
273  | 丈八蛇矛 |
274  | 〔釋名〕矛長丈八曰矟。〔晉書劉曜載記〕陳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刀矛倶發。輙害五六。隴上人為歌曰。七尺妥當奮如濡。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李靑蓮集送鄭灌從軍〕丈八蛇矛出隴西。彎弧拂箭白狼啼。 |
275  | 尚方斬馬劍 |
276  | 〔漢書朱雲傳〕願得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師右注、尚方。少府之屬官。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其劍利、可以斬馬也。〔按〕俗傳句云。安得尚方斬馬劍。管教斷卻佞人頭。全演漢書。 |
277  | 武藝十八事 |
278  | 〔讀書記數略〕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箭、十三檛、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
279  | 三丁點一 |
280  | 〔白居易詩〕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十國春秋〕高澧括諸縣之三丁抽一者、立都額為三丁軍。又〔晉書石季龍載記〕將討慕容皝。令諸州兼複之家。五丁取三。四丁取二。 |
281  | 一人拌死。千人莫當 |
282  | 〔呉子勵士篇〕一人投命。足懼千夫。〔呉越春秋〕越人作離別辭曰。一人判死兮而當百夫。〔白虎通三軍篇〕引傳曰。一人必死、十人不能當。百人必死、千人不能當。千人必死、萬人不能當。 |
283  | 殺人一萬。自損八百 |
284  | 見〔元史本紀〕。〔按〕今俗述為恆語小變雲殺人三千。 |
285  | 殺人不眨眼 |
286  | 〔五燈會元〕曹翰征胡則。渡江入盧山寺。綠徳淡坐如常。翰曰。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徳熟視曰。汝安知有不懼生死和尚耶。又僧問風穴沼。如何是大善知識。沼曰。殺人不眨眼。〔按〕眨、側洽切。說文、目動也。皮日休詩。當中見魚眨。用入洽韻。今言目瞬者。皆以為眨。及見眨字。往往誤讀為貶。可笑也。 |
287  | 圖王不成。又可以霸 |
288  | 見〔桓譚新論〕。又〔崔元始新論〕圖王不成。弊猶足霸。圖霸不成。弊將如何。 |
289  | 擒賊必擒王 |
290  | 〔杜甫出塞詩〕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291  | 南征北討。東蕩西除 |
292  | 見〔元曲選〕賺通、昊天塔二劇。 |
293  | 太平本自將軍致。不許將軍見太平 |
294  | 〔五燈會元〕天衣懷、定慧本、倶舉此二語。 |
295  | 唐虞揖讓三杯酒。湯武交爭一局棋 |
296  | 〔擊壤集〕首尾吟句。 |
297  | 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逞干戈 |
298  | 見〔五燈會元〕。 |
299  | 眼望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
300  | 見〔高東嘉琵琶曲〕〔按〕元曲選曲江池、凍蘇秦等劇。皆作眼觀旌敏旗。疑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