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新刻評點第九才子二荷花史前記

《新刻評點第九才子二荷花史前記》[View] [Edit] [History]

1 《二荷花史》是俗文學中的名篇。
2 一九三八年,鄭振鐸在其所著的《中國俗文學史》中就曾經提到:「廣東最流行的是木魚書。……其中負盛名的有《花箋記》,有《二荷花史》。《花箋記》被稱為『第八才子書』。……《二荷花史》被稱為『第九才子書』,凡四卷,分六十七則。敘的是少年白蓮因讀《小青傳》有感。夢小青以雙荷花贈之。後遂得和麗荷、映荷二女等成為眷屬事。作者、評者俱未知為何人,……作者似乎也是窮愁之士了。」
3 廣東的彈詞,大多用當地的語言來寫,名稱也有所不同:在潮州話地區的叫「歌冊」,在客家話地區的叫「五句落板」,在廣州話地區的叫「木魚書」。這些地區,都有刻本問世,潮州的李萬利堂、財利堂,廣州的丹桂堂、五桂堂……他們所印行的,自清以來,代代相傳,要說冊數,真是盈千累萬,要說種類,就所能知道的,已有五百種;至於未能知道的,恐也不在少數。
4 這些彈詞,流傳的時間,最少是在三百年以上。因此,很自然地成為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過去,愛看、愛聽和愛唱彈詞的,大部分是婦女——所謂大家閨秀。後來,它的讀者,範圍逐漸擴大,真是男女老少都能包容進去。流傳的地區很大,甚至遠到南洋一帶。
5 人民熱愛這些彈詞,不管識字或不識字的,識字的朗讀,不識字的就聽,也有些配上音樂,由專業藝人邊彈邊唱。
6 這些彈詞,各個地區都各有特點。但也有共同的地方,凡是取材於地方的人物和故事的,多娓娓動人。潮州話的《陳三五娘》、《蘇六娘》;客家話的《趙玉麟與粱四珍》、《張谷山得賞》以及廣州話的《花箋記》、《二荷花史》……等。都是長期間以來,最受人民歡迎,感人至深,對人民的思想和行動,有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7 可是,生活在社會主義建設年代中的讀者,往往很難理會在這些作品中所描繪的人物以及其中所發生的事件,並給予恰當的估計。潮州的《陳三五娘》、《蘇六娘》描寫在封建禮教下的婦女,為求得婚姻自由而進行鬥爭,有的戀愛成功結婚了,有的私逃不成,自殺身死……人物的性格非常分明,值得同情,為她們敢於反抗而謳歌!可是,廣州話的《花箋記》、《二荷花史》描寫的婦女,是封建禮教的馴從者,這些人物有真摯純潔的愛情,為此私訂終身後花園。又有什麼價值呢?她們甚至願意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同享「富貴榮華」,妻妾共處,……如此格調低下,有什麼可取呢?至於被命為「第x才子書」,還以為是「無聊文人」的胡言亂語。
8 這費解,在這兒,必要簡略地加以說明的是:
9 這兩者是不能並列來談的。前者大約沒有多大的問題而後者,我們必須理解到「一夫多妻」是封建制度的產物。它是歷史上客觀存在的事實。作品既以描寫寄生在封建地主階級上的人物和事件為主要內容,它怎麼可能超脫這麼一些「存在的事實」呢?這些人物要是不在思想上已被封建道德所深深地熏染,那就顯得虛假了。作者歌頌了愛情,竟連「一夫多妻」也一起歌頌了。作者這樣一個世界觀,當然是不正確的,可是我們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條件來要求作者,也就是說,不可能要求作者在作品中沒有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情調和語言。在這情況下,作者所寫的婦女,必然僅能做到:她們在行動上雖是懦弱的,然而,她們的心靈卻是善良的。
10 在這一類作品中,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對封建帝王歌功頌德的語言,一些主要人物的思想脈絡,尤其是男主人翁,莫不用「赴京會試」,「狀元及第」和「沐浴皇恩」……等等來加以表現。即使所占的分量很微,然而,已夠破壞正面人物在性格上的完美。對於這麼一些缺點的理解,也應該一如上面所提出來的,對待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必須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米加以處理。
11 那麼,作為名篇的《二荷花史》,究竟有哪些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呢?  首先是反映了沒落的封建官僚的生活;男主人翁未及第則潦倒終生,尋花問柳;一朝爬近反動統治階級的身旁,則奢侈揮霍,妻、妾、婢所謂「四美臨門」。作者在這麼一個大前提下,在處理上不同於一般說部:開始揭發男主人翁——白蓮,在靈魂上的空虛。當他潦倒的時候,他在愛情上沒有得到寄托;當他得意的時候,形式上「愛情」使他感到滿足了,可是卻是醜惡的,因此當小青獻詩,就使他整個的精神猛垮下來。作者很明白地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什麼是愛情?特別是作為封建地主階級中人的「愛情」,究竟是怎麼一個實質?
12 其次,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寄生在封建官僚的家庭中的女主人翁的生活:外形上的雅麗,內涵上的蒼白。她們就是在這樣一個腐朽的環境裏生長著。這樣的一點生機,由於她們是人,她們存在著人性,所以要進行掙扎,由於她們是女性,她們也有著對愛情的真摯要求,所以很自然地接受外來的追求。她們是受抑鬱而不能主宰命運的人,可是卻能保留純真的感情,堅持著對愛情的忠貞。甚至互相之間,何映荷與裴麗荷;二荷對待紫玉、凌煙,也是互相憐惜。在冷酷的世情中,惟有互相溫暖,希圖生以共處,死而同穴。作者通過二荷所樹立的女性的人格,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不僅是對她們加以同情,而且對她們的命運,考慮導向到什麼地方去。
13 再其次,這部作品,有著比較精湛的藝術技巧。從結構、風格到語言,都有一些獨特的地方。雖一般地說,它還沒有擺脫舊說部的「俗套」,但有些地方已不完全是照「俗套」行事。比如說,照「俗套」應該白蓮及第。作者偏安排他落第,從中又引出李若云,強調他們間的友情,通過李的推薦然後馬上立「功」。作者在一些小地方運用了不同的手法。例如對襯:先有白蓮的「男扮女裝」,而後又有凌煙的『女扮男裝」。這些雖不關重要,卻很有趣,等等。
14 這部作品的最大成就在風格和語言上面,一方面是接受和採用一些「詞話」在刻畫人物的絲絲入扣的傳統手法;再一方面,適應彈詞的特點,用精練的語言和優美的詞藻敷衍開來,使作品發出光彩,不僅耀眼,而且音節鏗鏘。當然,這並不等於說,每一節、每一句都到了「恰切無痕」。可是稍有瑕疵,並不妨阻引人進入神化的境界。  這一個優點,《花箋記》如此,《二荷花史》也沒有例外。這可以從廣東很多的木魚書中,別的沒有象它那麼獲得眾多的讀者,而它的生命力卻那麼強,得到更多的人進行評點、題詞;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刻本、俗本,就可以証明了。
15 這些都是值得重視的。
16 這部作品的作者,一直到現在止,還沒有更可靠的資料來証實是誰。根據《二荷·發端》所提到的:「倒罷清撙理罷琴,偶行荒徑見苔侵,正系日來無事貧非易;老去多情病自深,寂寂曲欄愁倚遍,你話探奇誰解過山林?不如且把風流案,等我傳些清話去人聞。」也只能知道:作者是一個貧窮的文人;作者是病老了,抓住這個題材來發抒自己的感情。至於姓名,從愛蓮主人的評點,可以知道:「作者是麥先生;麥、白二字語音相近,恰好相借。」
17 愛蓮主人的話,既是推測之詞,我們只能姑妄聽之。白蓮也許是作者的化身。白蓮的身世也許就是作者的身世,但也可能不是。因為既是文藝作品,不能象自傳一樣全系事實,否則就沒有藝術的力量。但有一點可以見得到:作者讀了《小青傳》,猛烈地被撞擊著心靈。這部作品,毋寧話,就是在這一感情的濫觴下產生的。  愛蓮主人的在祭小青文這一節上的評點有著:「吾曾觀其傳與詩,無不感嘆欲絕。……想普天下萬世才子,亦多同心,但不意於歌本而行之耳。聞作者十二三歲時,作此祭文,而聲格套從歐公《祭石曼卿》等文得來,真是夙慧……。」  這說明了:作者寫這一部書的過程,最先是受到《小青傳》的感染,於是結合自己的遭遇,寫將出來。
18 作者寫這一部書,很早就有過醞釀。詩文部分,可能在全部未動筆以前,就有過定稿,直至寫全書,才把這些極精練的詩文,安排進去。
19 愛蓮主人是什麼人?現在也無從考定。在他所作的《序》中,有謂;「懷予生平少孤,自學無所提命,零丁孤苦,舉世無知。」寥寥數語,是不能得到有關的線索的。他所說的「自恨不出里門,罕聞天下之事,日惟取此成書,細加考訂」,也只能說明他多做—番「考訂」的工作而已。
20 既然是愛蓮主人「考訂」過,很顯然地,以前就有過未經他「考訂」過的原本。可惜,現在已得不到。根據愛蓮主人「評點」的本子,有些地方,還提到「原評」,象卷二《入耳關心》,就有三處列入原評。這是值得注意的。
21 「原評」是什麼人作的?同樣的沒法考查。
22 除原本外,還有一個「俗本」,大約錯謬很多,在愛蓮主人的評點中,不斷地舉出「俗本」的一些不妥當的地方,同時進行批評。這裏無妨抄引一二。
23 卷一《春游遇美》一節,敘述白蓮與李若雲同游湘妃廟,見二荷在橫塘上船。上端就批著:「俗本此處刪去一篇絕妙文字,未曾上船,直寫下船,一何可笑!豈知原本層次,寫來一筆不漏。」
24 象上面這一類糾正「俗本」的地方是很多的,這裡不一一舉出了。
25 《二荷花史》經過愛蓮主人做了一番細致的考訂工作。有些地方糾正了刊誤,有些地方就人物的性格,加以必要的潤色,確實使作品完美一些。但愛蓮主人的批評,由於有他自己的一套看法:有些地方是採用「色空」的觀點來看問題有些地方是憑自己毫無根據的推測,因此,也就寫下了好些庸俗的,甚至是荒唐的意見。因為這不是《二荷花史》本身的問題,這裡不詳細的加以論列。
26 現在的這個校訂本,為了讓讀者自行欣賞原作,不再把愛蓮主人的評點印出來,這對更正確來估計這一部名篇,也許比「先入為主」之見來得好些。
27 這一個校訂本,主要的是根據丹桂堂《新刻評點第九才子二荷花史》的影印本。由於丹桂堂原刻已有許多錯落,加上刻板因印刷年久,早就模糊,影印出來,也就更依稀莫辨,故同時又參照五桂堂的仿刻本,加以訂定。文內,有些地方錯落了的,或者意義不明的,或者不切合口語的,由於找不到原本,只得就可信的加以改正。
28 這個校訂本,一定還有很多不妥的地方,諸高明斧正。  《二荷花史》曾於一九五八年五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過,只印了兩千冊,很快售完。我怍為校訂者,曾收到讀者不少來信,說買不到書,並對書中某些刪節有不同的意見,我一直無法回答。  沒有想到,二十四年以後竟有另行出版的機會,讓我說上幾句話。
29 上面是我初版所寫的「校訂後記」,但在最後刪節號裡的話,是出版社加上去的,完全不是我的意思。
30 現在,我又重新校訂一次,把上次版本中的錯字、漏句和刪去的,改正的改正,恢複的恢複,讓讀者比較完整地看到這本書的本來面貌。在工作上,陳逸飛同志加以協助,特此志謝。
31 對於廣東木魚書,附錄我所寫的一篇文章,以供參考。  關於這部著作的研究和如何評價的工作,這僅僅是開始。我的看法只作為「一家之言」,用來拋磚引玉。
32 由於《大百科全書》的「曲藝卷」要我寫釋文,對這部名篇又多說了一些話,涉及產生的時代背景,大意如下:  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界以李贄,袁宏道所倡導的「離經叛道」精神,曾經衝擊維護封建統治的經書以及偽道學。這一股反禮教,反擬古的精神,反映在文學創作上,敢於「越軌」,敢於描寫著一些人的真實思想,贊揚人性獲得某些解放的多了起來。這種思想,到了清代中葉,並沒有消失,並且逐漸地擴展開來,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及其政治思想必然解體而產生的前奏。
33 該書作者,毫無例外地受到了這種影響,因此在《二荷花史》中表達出來。好象烏雲中一線閃電,倏然一亮。這一亮,有它可貴的地方,例如主人翁白蓮一再藐視科舉考試,最後「解下兵權轉故鄉」、「共接元侯歸晝錦」,歸隱了,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是從全書看,作者沒有勇氣和膽識,走上李、袁等人的道路,作為沒落的子弟,最多發幾句牢騷,說幾句真心話,形諸《二荷花史》之中,又找不到出路,「經」固難寓,『道』也難叛,很快又回到舊傳統,仍然粉飾太平,唱了一曲不大歡快的贊歌,充分暴露出階級的局限性。  這不能不指出,《二荷花史》是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
34 薛汕
35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日,北京
URN: ctp:ws91493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