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香艷叢書

《香艷叢書》[View] [Edit] [History]

1 亦有作,姒洲一律,為時傳誦,實不愧為香草齋後人也。詩云:
2 人間一第比登天,誰識天仙又地仙。
3 接席簪裾多後輩,稱觴兒女也華顛。
4 姓名千載標真誥,恩禮三朝寵大年。
5 韻事如斯關掌故,詎徒家慶譜新編。  
6 黃淑畹  
7 紉佩為莘田先生次女,與姒洲同承庭訓,於詩工力尤深。杭堇圃《榕城詩話》只錄其《題杏花雙燕圖》二絕句,此外佳什尚多。如《春陰》云:「朱戶半扃人語碎,粉廊回合鳥聲多。」《殘月》云:「坐久不知更漏盡,滿天涼露濕輕紗。」《梅花》云:「風定月斜霜滿地,西廊人定一聲鐘。」又云:「只恐笛聲吹落去,不如移入膽瓶看。」《刺桐花》云:「最好斜陽雲外透,綠陰牆角簇猩紅。」皆清麗可喜。而《游鼓山》句云:「負郭磳田春水綠,隔江畫舸夕陽紅。」尤堪入畫也。 
8 游合珍  
9 游合珍為黃姒洲女,莘田先生之外孫女也,亦能詩。有《賀外祖重宴鹿鳴詩》云:
10 松筠標格鶴精神,白髮簪花作瑞人。
11 六十年來典型在,新嘉賓拜舊嘉賓。 
12 林瓊玉  
13 林瓊玉亦莘田先生外孫女,早寡,以節受旌。《閨秀正始集》云:「瓊玉為女史黃紉佩女,綽有外氏家風。」《寄許德瑗表姊》云:
14 疏影樓頭問起居,邇來詩思複何如。
15 知君多為梅花瘦,我比梅花瘦有餘。
16 與素心老人,可稱同調。 
17 廖淑籌  
18 廖壽竹為林來齋先生女,出繼廖氏,歸禮部郎許雪村先生,陳留令月溪子婦也。《閨秀正始集》稱其隨舅官陳留時,會官署災,先擁護其小郎小姑,而後及其子。夫卒歸里,困躓無以為生,乃寫花竹以自適,課子孫讀書。有「清時弦誦重,廉吏子孫貧」句,為世傳誦。廖壽竹有《渡仙霞嶺》句云:「地虛編竹補,山斷借雲連。」寫景維肖。其《貧甚遣兒子東游詩》云:
19 先人長物本來無,只抱遺經付阿奴。
20 清白兒孫今至此,衰年看汝作飢驅。
21 羞澀言詞未易陳,二三君子是周親。
22 何妨懸磬頻頻說,汝父貧交有幾人。
23 令人酸楚,不忍卒讀。 
24 林瑱  
25 侯官林瑱,字自芳,為天玉廣文之妹,歸謝廷詔。早寡,以節孝受旌。陳秋坪先生云:「孺人有詩數十章,五十年來未嘗問世。今年近七旬,白髮皤皤,身受旌典,嗣子善垂《始裒集》以示人,人亦始知謝家婦之能詩也。」今按所刻名《自芳偶存》,後附《哭夫文》一首,讀之酸鼻。《病中答琳芳三妹》云:
26 舒繡窗前別,歸來病已纏。
27 幾番分藥餌,空複費金錢。
28 蓮子心同苦,梅花骨自堅。
29 抱痾吾久耐,勸爾莫憂煎。
30 友愛之情,溢於楮墨。又《端陽感賦》云:
31 屈騷讀罷讀曹碑,吊古心懷往事悲。
32 難得千秋成案在,忠臣孝女沒同時。
33 亦見思致。  
34 林蕙圃  
35 林蕙蘭,侯官人,歸黃明經漢章。餘久聞黃明經之室人蕙圃能詩,明經只為餘誦其《燈下懷母氏》一首云:
36 母生我廿年,我離母兩月。
37 可憐咫尺間,便如天壤闊。
38 夢寐不能忘,嗟嗟及明發。
39 遙知此時情,孤燈照白髮。
40 蓋亦深於天性者。惜未獲讀其全稿也。 
41 鄭徽柔  
42 鄭徽柔,字靜軒,建安人,固安令善述女,兗州守荔卿先生方坤之姊也。母黃氏曇,亦能詩,歸陳日貫,早寡,以貞壽得旌表,有《蕓窗寒響集》。靜軒與黃莘田先生為中表親,故集中有《賀莘田表弟重宴鹿鳴詩》云:
43 手執異人斫桂之玉斧,足踏大海駕柱之鰲頭。
44 路傍觀者互嘖嘖,是何慘綠年少真風流。
45 中年作宰不稱意,牛刀小試高人羞。
46 拂衣歸里且卻掃,溪山詩酒此外更何求。
47 以茲葆光養性享大壽,須眉如雪明雙眸。
48 朝廷有詔待國老,大袍都紵杖則鳩。
49 與新郎君旅進退,重聽鹿鳴之呦呦。
50 倜儻不凡,可以想見其才調矣! 
51 鄭翰蓴  
52 鄭翰蓴,建安人,字秋羹。承其父新蘩令石幢先生方城,及叔父荔鄉先生之教,以通詩禮名家,歸山陰令林培根先生其茂,以內政佐其循聲。早寡,自課其二子,皆有令名稱於世,即樾亭、香海二先生也。所著《帶草居詩集》、《畫荻編》,尚未梓行。有《歸舟次建安》二律云:
53 風木有餘恨,音容都渺茫。
54 綠痕緣舊壁綠痕書屋為先君宴息處,手書扁額猶存,墨瀋勝殘香。
55 遺照三年淚,虛廊五夜霜。
56 淒涼今日返,不見出扶將。
57 往事同棋局,吾生類聚萍。
58 關山多阻隔,親故半凋零。
59 去棹波偏急,澆愁酒易醒。
60 誰知別後意,哀雁落寒汀。
61 神韻蒼涼,是玉台中別調。培根先生令山陰,不名一錢。去官後,家計蕭條,但剩殘書兩簏而已,而太安人處之恬如。《墓春感懷》云:「幾有殘書堪課讀,家無長物不知貧。」又《送春》絕句云:
62 殘春委地恨無涯,狼藉誰憐舊綺霞。
63 不忍看他零落盡,為伊細細護根芽。
64 如此襟期,林氏之興,宜其未有艾矣。 
65 鄭鏡蓉  
66 鄭鏡蓉,字玉台,建安人,荔鄉先生之長女,歸陳文思,為文安令衣德子婦。早寡,以節終,得旌表。有《垂露齋集》、《泡影集》。荔鄉先生一門群從,風雅蟬聯,膝前九女,皆工吟詠。長即鏡蓉,次雲蔭,字綠苔。三青蘋,字花汀。四金鑾,字殿仙。五長庚,闕其字。六詠謝,字凌波,又字林風。七玉賀,字春盎。八風調,字碧笙。九冰紈,字亦未詳。九人中惟冰紈未嫁而殤,長庚詩無可考,餘則人人有集。荔鄉先生守兗州時,退食餘閒,日有詩課,拈毫分韻,花萼唱酬,有《垂露齋聯吟集》。自古至今,一家閨門中詩事之盛,無有及此者。近人撰《閨秀正始集》,但云先生四女能詩,所登又僅玉台、花汀兩人詩,殆未之詳考耳。    王漁洋《秋柳》詩,當時閨秀和者至數百家,惜無好事者為之編輯成書。吾鄉鄭玉台亦有和作云:
67 遺愁何處寫詩魂,節序驚心白板門。
68 斜日寒塘留故態,秋風涼露即啼痕。
69 長條有意縈歸舫,暮色無端黯別村。
70 為惜當時眉樣好,臨風惆悵與誰論。
71 蟬吟蛩怨到微霜,蘸影長堤水半塘。
72 苦調慣依遷客笛,嫁衣久疊女兒箱。
73 祗今搖落人悲宋,猶憶蕭寥賦學王王粲有《構賦》,餘丙寅歲途中亦作《衰柳詩》
74 未必陳根多委露,春來依舊簇花坊。
75 砧杵聲中正授衣,良辰回首是還非。
76 即看踠地垂條盡,尚擬漫天作絮飛。
77 愁惹館娃淚零落,夢回板渚思依稀。
78 雁門邇日音書滯,試卜歸期幾載違。
79 弱態何曾解乞憐,無緣淚眼滯寒煙。
80 江淹賦就魂先黯,霍玉愁深病轉綿。
81 蝶瘦螿寒幾知己,桂濃楓醉共芳年。
82 堪嗟灞水分襟處,無限柔情古道邊。
83 四首音節諧婉,含毫邈然。雖未見深警之思,在閨閣中,亦可稱合作矣。 
84 鄭雲蔭  
85 鄭雲蔭,字綠恰,荔鄉先生次女,歸嚴應矩,為常山令以治子婦,有《四時吟》。《和殿仙妹韻》云:
86 寒威消盡喜春晴,便逗暄和柳眼明。
87 芳草含煙先旖旎,棠梨滴露乍淒清。
88 畫樓樹密藏鶯語,花塢香濃滯蝶情。
89 九十光陰如過電,又聞社鼓一聲聲。
90 梅子黃時天色晴,前溪露宿白沙明。
91 千尋雲氣奇峰湧,一曲熏風溽暑清。
92 曲沼浮香搴淨植,方枰布子寄閒情。
93 宵來乍覺涼生簟,細聽芭蕉過雨聲。
94 爽氣宵澄宿雨晴,芙蓉紅映鏡中明。
95 雁來南國書猶杳,荀到東籬影亦清。
96 湘女冰弦無限思,鄂君翠被若為情。
97 銀蟾萬里同孤照,更奈寒砧一片聲。
98 隴上尋梅雪乍晴,霜侵寒月半樓明。
99 頻添獸炭迎冬暖,細聽鯨鐘入夜清。
100 刺繡自堪消短晷,裹頭雅欲寄詩情。
101 颼颼風過窗紗緊,畏聽庭前促織聲。 
102 鄭青蘋  
103 鄭青蘋,字花汀,荔鄉先生第三女,歸國學生翁振綱,為舉人基子婦。有《夏日詩》云:
104 學飛乳燕繞回廊,出水芙蓉冉冉香。
105 曲院花凝晨露潤,小窗人耐晚風涼。
106 蟬聲不隔千條柳,蛙吹時生半畝塘。
107 隱幾橫斜書數卷,了將清課日初長。
108 餘少時承有美明經荔香先生子以殘書相示,曰「此尚是吾先君課女舊稿」也。中密圈『小窗』七字,評云『蘊藉』,今此紙不知落誰手矣。 
109 鄭金鑾  
110 鄭金鑾,字殿仙,荔鄉先生第四女,歸諸生林守良,為選貢生含光子婦,有《西爽齋存稿》。《長江夜行》云:
111 萬里秋逾遠,霜濃鳥自驚。
112 沙汀無限爽,短葦有餘清。
113 江色涵山色,鐘聲蒼櫓聲。
114 客情偏耿耿,漁火映窗明。
115 《蓬萊閣觀海和韻》云:
116 高閣層巒上,滄溟那有垠。
117 射工迎落日,颶母類奔雲。
118 縹緲來三島,高寒到十分。
119 登臨餘感慨,漁笛不堪聞。
120 《寒食憶里門諸姊》云:
121 春陰四野柳依依,天氣餘寒細雨稀。
122 善病怕逢餳粥熟,索居喜見雁書飛新接福州建寧信
123 馬搖金勒行歌答,人搭花球帶醉歸。
124 景物不殊同氣隔,芳時偏與賞心違。
125 藻麗氣清,不愧家學。 
126 鄭詠謝  
127 鄭詠謝,字菱波,又字林風,荔鄉先生第六女,歸孺士林天木,為歲貢生長洵子婦,餘同年友泰順令軒開之母也,以泰順官贈孺人,有《簪花軒閨吟》、《研耕詩存》。其兄芥舟邑侯天錦為之序云:「當餘居東省時,吾妹方賦於歸,留膝下,觸目無非樂境。凡所題詠,皆怡悅之音。比歸榕城,妹婿端卿好客,恆觴我環碧軒中,酒中輒出妹詩相示,忽忽若昨日事。今重過其處,園林如故,風景頓殊,遂令和鳴雅奏之音,化為別鵠離鸞之曲矣。」   
128 孺人嘗為當道福夫人延入官廨,課其女公子。有《紀事述懷》五古一首,樸實言情,能不懈而及於古,非風雲月露之詞可比也。詩云:
129 人生固有命,遇合亦靡常。
130 憶予初生日,乃在鄒魯鄉。
131 阿父時作守,嬉戲趨黃堂。
132 稍長肄女訓,紉佩荃芷芳。
133 繡餘綴吟詠,優游翰墨場。
134 封胡與遏末,弟妹隨肩行。
135 阿父博一粲,鹽絮分頡頏。
136 殷勤為擇配,言侍君子旁。
137 廿載事中饋,鴻案相與莊。
138 豈期丁薄祜,鸞鵠不兩翔。
139 所天既淪沒,慘毒摧心腸。
140 下顧黃口兒,呱呱牽衣裳。
141 撫孤聖之教,忍死稱未亡。
142 邇來十數年,舊廬日蕪荒。
143 拮據勞手口,十指營衣粻。
144 差喜鞠育遂,有婦奉烝嘗。
145 其如家益落,棲棲常匆遑。
146 如彼鳥失巢,而複謀稻粱。
147 意外值知己,相招啟東廂。
148 夫人實天人,尺五近彼蒼。
149 世家信鼎貴,德裕尤溫良。
150 鹿車蒞海國,六珈耀煌煌。
151 衝懷習靜懿,世俗邈莫量。
152 掌上雙明珠,窈窕鳴珩璜。
153 居然女博士,執經待論商。
154 愧吾非曹姑,古義聊與詳。
155 感君拂試意,期盡襪線長。
156 彤史述賢媛,庶幾慰所望。
157 俯仰懷身世,中夜恆旁徨。
158 長言寫情緒,永念志不忘。  
159 餘同年泰順令蓼懷早孤,弱冠即以詩名,實本母教也。嘗示餘《簪花軒閨吟》、《研耕詩存》,有《鄭芥舟伯兄歸建安》云:
160 最憐初束發,風木痛難除。
161 一別違庭訓,誰能讀父書。
162 天乎偏我奪,壯也不人如。
163 學古關心切,非君孰啟予。
164 且住為佳耳,胡然不肯留。
165 江幹數杯酒,落葉一天秋。
166 遠道迢迢去,西風渺渺愁。
167 何時重把袂,覼縷敘離憂。
168 清空如話,一往而深,集中當以此為上乘。又《送子度侄歸建安》句云:「下第情懷初中酒,送行風物易銷魂。」又云:「孤棹白蘋衝水鳥,秋風黃葉上灘舟。」亦情景兼到之語也。
169 鄭玉賀  
170 鄭玉賀,字春盎,荔鄉先生第七女,歸監生陳華堂,為堂邑令琦子婦。有《和芥舟伯兄晚蘭韻》云:
171 花信今朝已後期,香稱王者尚清奇。
172 紅芽漫憶千叢茂,粉蝶猶餘兩翅差蘇子由詩「仰羨飛鴻兩翅差」
173 詞客鼓琴稱獨絕,騷人結佩正相宜。
174 看君譜就金蘭契,桃李何嘗異昔時。
175 自注云:「時伯兄門下士,和此題者以百計。
176 鄭風調  
177 鄭風調,字碧笙,荔鄉先生第八女,歸陳廷俊,為國學生高春子婦。有《和伯兄晚蘭韻》云:「剩有古瓶相澹對,最宜短鬢與參差。」風調自好。 
178 鄭冰紈  
179 鄭冰紈,荔鄉先生第九女,許字林天桓,早殤。十許歲《詠桃花》句云:「施粉施朱紛作態,乍晴乍雨為誰開。」先生為之不樂,果不克長成。 
180 林芳蕤  
181 林芳蕤,侯官人,鄭翰蓴女,江津令樾亭先生喬蔭、編修香海先生澍蕃之姊,歸李開楚,刑部主事彥彬、山東都轉彥章之祖母也。有《小西湖泛舟詩》云:
182 迎仙門外波如鏡,十里芙蓉花相映。
183 鳳飛長在水晶宮,轉瞬繁華非舊姓。
184 回船一繞水中山,恍如鏡裏看青鬟。
185 游人那記樂游曲,扣舷自和漁歌閒。
186 澄瀾閣下梅花發,宛在堂中吟社歇。
187 春水春風不可留,大夢山頭上初月。
188 筆有遠致,句有餘妍,可入《西湖詩話》。又《送鴻瑞、鴻詩、鴻萼三兒公車北上詩》云:
189 年來衰病嘆支離,捧檄何時遂所期。
190 萬里燕關魂夢裏,魚書珍重莫教遲。
191 庭闈歡聚知何日,南北分歧悵遠天。
192 一別洪橋風雪冷,故園徒此□□懸。
193 後鴻瑞、鴻萼皆作宰江南,惟鴻詩先卒。鴻瑞即蘭屏、蘭卿之父也。
194 林淑卿  
195 林淑卿,侯官人,香海先生澍蕃之女,歸郭蓮渚北部仁園,早卒。有《紅餘僅存草》一本,乃蓮渚從廢簏故紙中檢存者。淑卿祖母鄭太宜人,為荔卿先生侄女,石幢先生女,本工詞翰。淑卿得其門風,遂好吟詠,所著《紅餘小草》今多散失。有《擬塞上曲》云:
196 塞上胡煙不知里,朔風揚沙迎面起。
197 百萬貔貅出漢關,手執烏號腰帶矢。
198 將軍一令重如山,戰士螻軀敢惜死。
199 最是蒼涼日落時,胡笳四起客心悲。
200 鬼火星星血凝碧,殘蒿敗棘嗥狐狸。
201 憶昔軍書下軍府,從征猛士虓如虎。
202 大旗危立黑雲屯,石頭城上驚鼙鼓。
203 妻孥親走送寒衣,欲訴離情語淒楚。
204 漢家懸金購首急,骨肉婚姻顧不得。
205 萬戶封侯且莫論,但願玉關許生人。
206 何日龍城遠奏功,捷音萬里飛春風。
207 椎牛飲炙共慰勞,家家重慶太平同。
208 擬古便能近古,非描脂畫粉者所能猝辦。
209 何氏  
210 何氏,福州人,歸李峻南。有《齋中口占》一律云:
211 輕風颯颯拂衣頻,隔院蛩聲聽未真。
212 薄醉祗緣花勸酒,遲眠卻似月留人。
213 研池綠印窗前竹,燭影紅搖鏡裏身。
214 流水浮雲忙底事,閒消月夕共芳晨。
215 三四語為時所傳誦。
216 陳於鳳  
217 陳於鳳,字丹彩,連江人,陳昌明女,歸閩縣林宏仁,早卒。有《蘭窗自怡草》,板毀於火,僅存《別山中小樓》詩云:
218 十年坐臥此山樓,明月清風任去留。
219 黃卷能消終日悶,青燈易動古人愁。
220 也曾撫軫調山鳥,幾度停梭看女牛。
221 一自餞春人去後,柴門空鎖舊林邱。
222 黃淑庭  
223 黃淑庭,晉江人,侍禦黃岳牧女,歸涿州牧吳世臣,香山令光祖之母也。光祖之父提督公,曾為香山副將,曾攜眷屬之任。及光祖令香山,額署之西齋曰「再至堂」,淑庭喜而賦詩云:
224 累世簪纓賚典優,香山名邑喜重游。
225 當年功奏紅苗格提督公以剿紅苗功升副將,此日誠從赤子求。
226 四海衣冠榮有自,萬家性命慮須周。
227 丁寧兒輩無他語,清白無貽祖父羞。
228 雖古名母之慈訓,無以加此。
229 吳素馨  
230 吳素馨,浦城人,吳世臣女,許字某氏,未嫁而寡,守節於母家。黃氏有《和慈親題再至堂詩》云:
231 七星峰下到何曾,遠侍蘐庭喜氣凝。
232 最是部民歌父母,又聞輿頌憶高曾。
233 余曾錄入《南浦詩話》,朱秉鑒又據入《枯浦詩抄》。
234 許德馨  
235 許德馨,閩縣人,江寧布政使松佶孫女,歸四川秦為品運司。有《新燕詩》云:
236 飛來不識舊簾櫳,玉剪初開試晚風。
237 正是營巢春社後,梨花庭院雨蒙蒙。
238 亦可入畫。
239 許蘅  
240 福州許若洲,歸吳門李春亨,早卒,有《繡餘遺稿》二卷,附《詩餘》二卷。徐懶云雲路為之序,集中語多新穎。如《看月》云:「耐涼常廢寢,欲缺每關情。」《落葉》云:「打窗醒夢蝶,堆砌護寒蟲。」《秋圓》云:「總使秋圓好,看來亦可憐。草枯依病蝶,樹脫戀殘蟬。」《秋寺》云:「菊色澹禪思,蟲聲參梵音。無情唯古佛,能耐寂寥心。」《秋海棠》云:「一叢小院深深閉,幾處無人澹澹妝。」《殘梅》云:「高士病餘寒至此,美人老去韻猶存。」《杏花春雨詞》云:「絕似美人新送別,亂拋紅淚立風前。」《秋懷》云:「不怕秋聲聽不慣,只愁無地種芭蕉。」
241 李若琛  
242 李若琛,歸連江王天位,有《蝶案香塵集》,清詞麗句,足與左芬侍史、素心老人後先輝映。餘最賞其《答戚友賀男士秀游庠》,詩云:
243 自愧荊釵拙女紅,漫承獎飾媲高風。
244 敢期虎氣騰終上,卻信熊丸望未空。
245 啟蟄爭言龍角聳,將雛有待鳳毛翀。
246 何當再作竿頭進,少慰寒機十載衷。
247 《連江縣志》云:李若琛知詩,事姑孝,有「家貧無計可承歡」之句。姑病慕羊羹,丐於鄰,得羊腥少許,撤草薦熟之。姑發叢虱不可除,則傅薌膏於己發,以引之,病者霍然。夫習舉業,而嗜博不專,常作詩以諷之。
248 姜氏  
249 姜氏,其先浙人,從居福州,歸副舉人何秀岩,岐海廣文之母也。有《紉蘭閨雜詠》,附見秀岩《孺慕軒詩集》中。《曉起》云:
250 漏盡春眠足,驚聞鳥雀喧。
251 蘭閨爭早起,記取弋鳧言。
252 《理鬢》云:
253 理鬢添膏沐,簪花貼淺紅。
254 兒夫游不遠,無事嘆飛蓬。
255 《拂鏡》云:
256 拂鏡知顏瘦,厭將脂粉華。
257 雙鬟強解事,每日進鮮花。
258 《登樓》云:
259 明媚晴光好,春風獨上樓。
260 何因嬌少婦,柳色忽牽愁。
261 眼前景寫來,亦足以覘德性。
262 力氏  
263 侯官力氏,字玉娟,儒士嚴溥室,林敬廬先生之表親也。先生《介石堂文鈔》中有《嚴母力孺人墓志》,稱:「力孺人言談舉止,無一不中節。間為小詩,亦多可觀。」今只存《挽烈婦葉應圭》一絕云:
264 雖然含笑入泉台,知是傷心百念灰。
265 臨訣未曾留一語,斷腸盡付杜鵑哀。
266 薩蓮如  
267 蓮如薩氏,雁門天錫之裔,農部龍光之第十女也,歸孝廉林星海。林固知詩,蓮如與之唱和,多雅音。自題其居曰「挽鹿」,有《挽鹿山莊詩草》一本。《過黑龍江遇風》云:
268 鷓鴣聲裏雨和煙,極目蒼茫水接天。
269 到此欲歸歸不得,扁舟兀坐日如年。
270 《落花寄外》云:
271 江南有客夢初醒,煙雨蒙蒙悔遠征。
272 日暮前山餘碎綠,可憐費盡鷓鴣聲。
273 《觀唐人<秋狩圖>》云:
274 遼海暗愁塵,原頭萬幕陳。
275 雕戈迎月小,寒劍拂霜新。
276 蒼隼扶云下,窮猿失木瞋。
277 秋郊餘獸盡,莫更再圍春。
278 皆有唐人格調。蓮如嘗受業於姚履堂邑侯。履堂殉節,蓮如有詩哭之云:
279 吾師素志本橫行,窮海何年此恨平。
280 倘使孤軍出蓬島,豈憂強寇入重城師宰定海,聞寇將入,請於鎮戎某以兵衛。某逡巡不戰亡去,師募鹽哨數百餘人,拒南門終日。城陷,遂以身殉
281 倉皇拒敵嗟何及,慷慨捐軀志已成。
282 一片丹心常照日,九原含笑尚談兵余嘗夢師坐擁六韜,陰符諸書,含笑以示
283 闡揚忠藎,字字沉著,履堂真可含笑九原矣。
284 廖氏  
285 廖氏,福州人,進士廖玉麟女,歸連江餘樞元,早寡。樞元應試罷歸,有詩勉之云:
286 半畝生涯在,鋤陰複課晴。
287 春風當再至,端不負深耕。
288 樞元卒,以身殉。   
289 卷三  
290 先妣王太夫人  
291 先妣王太夫人,字淑卿,閩縣人,候選主簿登元公長女,幼以孝聞。主簿公得篤疾幾殆,先妣私刲右臂和藥以進,應手而愈,後以壽終。先考資政公曾作傳略紀之。年二十三,始歸先考,居貧操作,稍暇即課章鉅讀書。生平喜流觀經史,通其大義。能詩,而不甚注意,故所作無多。棄養時,章鉅僅十齡,又不知收拾叢殘,今僅存遺稿數首,然情深於文,戚黨讀之,鮮不為悚然起敬者。如《附家書寄外》二首云:
292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遄歸。
293 遠游四年餘,詎不念庭幃。
294 君舅始輟講,君姑尚縫衣。
295 菽水固無缺,色笑已久違。
296 縱非晨風翼,能無思奮飛。
297 其二云:
298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遄歸。
299 出門甫弄璋,今乃秀且頎。
300 得子已雲晚,成立非可幾。
301 顯揚良所急,貽謀豈其微。
302 願君早垂念,母流阿買譏。
303 《送兒子入學》云:
304 養兒不讀書,不如豚與犬。
305 能養不能教,所生豈無忝。
306 況我貧賤家,差幸書香衍。
307 迢迢十五傳,儒門澤已遠吾家自前明來,十五傳,書香不斷。學使者河間紀公曾書『書香世業』匾旌之
308 先業不廢耕,讀書此為本。
309 過時而後讀,事勞效益鮮。
310 讀且未可恃,不讀奚解免。
311 成人基在初,如晨服疇畝。
312 撫茲嬌癡者,增我心悚戁。
313 強之入書塾,戚董兼愛勉。
314 夫君在京華,頻歲勞望眼。
315 尊章各垂白,所居矧隔遠餘居浮仁里老宅,距舅姑所居新宅一里而遙
316 我責曷旁貸,我心日轉輾。
317 倘稍入曠廢,俯仰有餘靦。
318 晨光扶書出,夜色燒燭短。
319 循環無已時,課此亦自遣。
320 語語沉摯。章鉅每讀此詩,無不汪汪淚下,不能止也。  
321 先太夫人嘗語章鉅曰:「日來汝父與汝曹講吾宗故事,並蒙翻史傳相示,頗有會心。因學作《述德詩》四首,一為周先賢叔魚公,一為漢■⑴侯叔敬公,一為漢高士伯鸞公,一為唐補闕敬之公。」其《伯鸞公詩》末聯云:「秦關與吳會,何地薦蘩蘋。」蓋伯鸞公生於秦,而寓於吳,遂終於吳,乃兩地並未聞立有祠宇,殊為缺典,故太夫人此詩尚作疑詞。及章鉅官吳中,屢尋公祠墓,不可得,乃就皋皋橋近地,建祠立碑,並輯《梁祠紀略》兩卷。吳人又從而詠歌之,傳為盛事,實太夫人之詩,有以教之也。  
322 乾隆間,閩中徐雨松藩伯,首唱《素心蘭》四律,一時都人士次韻者至數百家。旁及閨秀,亦有和章。先資政公本在方伯門下,因命先太夫人同作,時藩伯將和詩匯次成帙,屬螯峰院長孟瓶庵先生甲乙之。先太夫人詩中有「三霄桂窟輸清絕,萬頃芝田佇後緣」句,先生囅然曰:「此兩句,居然詩兆,梁氏之興未有艾也。」藩伯以為知言。
323 先叔母許太淑人  
324 先叔母許太淑人,字鸞案,侯官人,山西翼城令崇楷公長女,廣東博羅令懿善公妹,歸先叔父九山公,封淑人。生長名家,濡染庭訓,敦詩悅禮,蔚為女宗。事九山公相敬如賓,雖日以詩律唱酬,而內政肅然,三黨咸欽式之。餘總角時,即從太淑人受五七言句法。膝前三女,皆嫻吟詠,至今內外群從,人人有集者,太淑人之力為多少。嘗隨宦汾晉間,又兩度入京師,旋出山海關,遍游遼沈,所歷幾半天下。年逾八十,神色不衰。善鼓琴,自額所居為「琴音軒」,有《琴音軒詩草》藏於家。  
325 《琴音軒集》中《冬夜仿古》云:
326 蟋蟀鳴堂中,蕭條歲雲暮。
327 三冬守京邑,又見澤腹涸。
328 繞屋旋風聲,遍地雪花布。
329 兀坐倚紅爐,畏寒懶移步。
330 擁被日三竿,自覺荒家務。
331 少壯尚如此,堪知老年苦。
332 言念倚閭人,晨昏缺調護。
333 皤皤雙鬢滿,加餐可如故。
334 值此霜夜嚴,誰與溫臥具。
335 昨夜夢還家,歡與慈姑晤。
336 喜見膝前孫,含飴屢回顧。
337 猶餘笑聲嬉,鳴雞忽驚寤。
338 回首望高堂,白雲遮去路。
339 未得板輿迎,寸懷自沿溯。
340 愧彼林中鳥,飛飛猶反哺。
341 何日早旋歸,成我蘭陔賦。
342 搔首生百憂,呵筆不成句。
343 先資政公謂「集中佳作頗多,當以此詩為上乘」。蓋孝思所流露,白與凡響不同。
344 先室鄭夫人  
345 先室鄭夫人,字齊卿,閩縣人,進士蘇年先生光策公長女,歸餘三十八年卒,以餘官受夫人封誥。夫人本名父之子,幼通詩禮,歸餘後,益親筆墨。先與餘叔母許太淑人同居,太淑人母女皆工操縵,每共勸夫人學琴。夫人曰:「與其學琴,不如學詩,尚冀有片紙隻字留示後昆也。」時餘亦喜吟詠,夫人操作之暇,間竊為之,而不欲居學詩之名,故所存無多。然每讀餘詩,輒有神會。憶余出守荊州,偕夫人冒暑南行,凡二十四日,始到樊城,長途頗委頓。及舍輿登舟,夫人乃囅然謂:「十餘年來,始快見南中景物也」。餘有《樊城登舟》句云:「明知未許扁舟老,且作浮家泛宅人。」夫人最喜誦之,曰:「此等詩我亦理會,殆所謂灶嫗能解者乎?」又有詩云:「團圞一醉斜陽里,不願雙珠乞漢皋。」則笑曰:「仕宦人殆難言之,然君之素志,我固早信之矣。」又句云:「愛與家人說招隱,幾回指點鹿門山。」夫人悚然曰:「君固淡於榮進者,然銜命之初,即萌退休之志,如報稱何?」餘改容謝之。餘作夫人行狀中,已備載之。  
346 嘉慶辛未,餘方里居。臘月二十五日,由賽月亭移居夾道坊。夫人外家本在夾道坊,與新宅斜對門。自少時即隨其祖母廖太孺人,曾屢入此屋,蓋親串舊居也,故有詩紀之云:
347 夾道坊南屋,童時記釣游。
348 門閭猶似昔,亭沼幾經秋。
349 自笑移家慣,渾忘逼歲愁。
350 藤花有吟館,此外複何求。
351 自注云:「屋前有老藤一株,蔭滿庭院。耆舊陳秋坪先生為篆『藤花吟館』四字額之,夫子遂唱開三山吟社於此。嗣後刻詩即以名其集。而藤花吟館之名,乃愈著於大江南北,諸名流各為之記矣。」  
352 夫人讀書不多,而遇事每能稟古義。憶道光甲申秋,餘由淮海道調署蘇州臬司,眷屬仍寓袁浦廨中。是冬,洪澤湖盛漲,人心惶惶,夫人熟聞「倒了高家堰,淮揚不見面」之諺,不勝其憂。未幾而高家堰之口果開,浦中人情震恐,水已洊至。時值轅一老軍校,啟曰:「署後現備一大船,請鑿垣出,登舟以避之。」夫人笑曰:「此時遍地皆水,無舟者多,我舟能獨完乎?萬一有他故,徒滋口實,不如登樓守之。」僉曰:「水高下不可知,樓材更不可恃。事急矣,請早為計。」夫人曉之曰:「此莫大劫數也。吾夫及長子皆已在蘇州,不為絕矣,吾又何求?汝曹有怕死者,隨其所往,我不強留也。」合署乃肅然不敢動,而飛騎旋報水已南徙,此間可無慮矣。時袁浦自帥垣以下,各官眷屬,皆有登舟之議。探聞夫人之言,莫敢先發,河上人至今能道之。夫人有《紀事》絕句云:
353 牽船上岸太無端,坐守危樓理始安。
354 幸我此心如止水,早聞飛騎報回瀾。
355 紀事述懷,情景兼到。萬廉山郡丞喜誦之,謂「雖單詞,實可傳也。」
356 夫人居家時,最艷談杭州西湖之勝,及隨宦往來兩次,皆得暢游。至欲以畫圖紀之,而匆匆不暇。及今其遺集中前後游皆有詩,凡我兒女從游者,所當為之補圖也。《甲戌初春,隨夫子挈兒女泛舟西湖詩》云:
357 寰中三十幾西湖少時聞先嚴蘇年公言:各直省郡縣以西湖名者凡三十餘處,耳熟錢康景特殊。
358 今日清波門外路,好風先引到蓬壺。
359 六橋煙水拍空浮,夫子重游我乍游。
360 好景紛來親指點,如斯清福幾生修。
361 系纜欣依五柳居,推篷呼酒又呼魚。
362 斜陽影裹團圞醉,一飽千錢尚有餘。
363 一日匆匆亦勝緣,再來未卜定何年。
364 會須亟覓東溪絹,留作兒家故事傳。
365 《壬辰仲夏,重游西湖示兒女詩》云:
366 賞心樂事首重回,西子湖邊又溯洄。
367 堪笑牽衣兒女輩,黎明便集筍輿來。
368 朝暾看到夕陽紅,山色湖光平遠中。
369 猛憶坡公詩句好,莫將有限趁無窮。
370 一片清機,且有見道之語,閨集中所不易得也。  
371 道光壬辰,餘以引疾假歸,與夫人聯舟旋里。夫人有《到家雜詩》云:
372 侍宦何知晝錦殊,寒閨那解夢蓴鱸。
373 正欣久客得歸好,懶與人言田有無。
374 舊宅新居恰望衡,黃樓黃巷起崢嶸。
375 無多亭沼小三徑,畫本居然王叔明。
376 寫情寫景,俱有落落不凡之概。「懶與人言田有無」七字,尤可傳。
377 梁符瑞  
378 紫瑛六妹,九山公長女也,適閩縣湖北天門令龔豐穀。天門有循聲,而紫瑛尤能以勤儉佐之,故中年以後,不暇兼涉吟事。猶憶余少時,與紫瑛同學為詩於許太淑人,每拈一題,紫瑛輒有靈穎之句,而笑餘鈍置,太淑人亦多護之,余實自愧弗如也。今忽忽五十餘年,每誦陸放翁「青燈有味似兒時」為之惘然。  
379 虛白伯兄嘗語餘曰:「紫瑛七歲即能成吟,授以唐人句法,輒有神會。」五言如《漁梁阻雨》云:「窗帶雲陰重,岩添石髓流。」《曉發》云:「宿霧侵衣濕,寒泉入耳清。」《過黯淡灘》云:「風聲兼浪湧,水勢拍天寒。」七言如《姑蘇懷古》云:「雉堞空留千劫眼,鴟夷早乞五湖身。」《曉渡揚子江》云:「地吞淮海洪波合,山點金焦宿霧晴。」《中秋》云;「滿地秋聲黃葉裏,一天離思碧雲端。」《詠虞美人》云:「宮中有土難埋恨,帳下聞歌尚愴神。」皆泠然可誦。近始自編其詩為《昆輝閣詩草》,尚未付梓也。 
380 梁韻書  
381 蓉函九妹,為九山公次女,適侯官副貢生許濂。九山公三女,皆能詩,而蓉函為之冠。工繪事,善鼓琴,於詩用力尤專。隨宦京師時,每陪諸昆季作八韻試律,雜之館閣名篇中,幾莫能辨。間作小文小賦,亦深得騷雅之遺。嘗隨妹婿許蓮叔明經,重游遼沈,依蓮叔之從父畫山邑侯署中。畫山本詩壇老宿,蓉函從蓮叔後得其指授,又獲山川之助,故所作益工。吾鄉女士,當首推之。著有《靜安吟草》,索餘序言。餘謂「蓉函精進未已,愈唱愈高,似宜假以時日,俟其大成,再當操鉛槧相從,此時正不必汲汲也」。
382 蓉函先隨九山公及許太淑人宦游遼沈,後複隨其婿依畫山叔翁於承德邑署,故集中有《重山出海關詩》。如此壯游,而屢得之閨媛,蓋天所以顯其詩,而成其名也。詩之後半云:
383 憶昔隨親作壯游,旌旄過此無遮留。
384 飽看塞外蒼茫景,那解人間羈旅愁。
385 山光海色供吟筆,謝庭清暇詩無敵。
386 今日鴻泥換舊痕,山川覿面猶相識。
387 塤篪迢遞千山隔,棣華賦罷情何極。
388 故鄉更在天一方,夜夜夢魂歸不得。
389 樊籠鎩羽難奮飛,愧作當年丁令威自注:《丙寅游沈》詩有『他年丁令化鶴來』句,竟為此日重游之兆
390 卻羨度關數行雁,往來只趁高風便。
391 筆力夭嬌如游龍,是為稱題傑構,《玉台》中詎易有此。
392 餘新舊宅皆在黃巷,為唐黃德溫先生故里,即閩川名士傳所謂儒者之宅也。新宅之西偏有樓最舊,因重修之而榜曰「黃樓」,即名巷之意耳。賓朋飲宴其中,率以七律紀之,惟蘭笙十弟成七古一篇,詞旨豪暢,同人咸推為傑作。適蓉函九妹來游,蓉函素擅長古體,餘亦屬作七言古詩。越日即以稿來,用蘇詩韻,則較蘭笙作更為沈雄,閨媛中能辦此者蓋鮮矣!詩云:
393 蒼茫陳跡憑誰說,搜古阿兄興偏發。
394 茲樓托始黃德溫,便喚黃樓如江滑。
395 樓前山徑通曲折,小步渾忘蘚侵襪。
396 我來恰好當春風,舉茗花前欣一呷。
397 移花補竹緬重構,匝月經營勞畚鍤。
398 倏然邱壑回春姿,陽和已奪秋霜殺自注:樓工始於客歲小春,閱兩月而竣事
399 登樓推窗快吟眺,道山恰獻金銀剎。
400 元龍百丈氣更豪,直與層峰勢相軋。
401 凌空翬翼翩欲起,賴有嫏嬛萬書壓。
402 遂令多景聚樓中,遠樹遙雲吞巚巚。
403 樓下衝瀜新□□,活潑游鰷兼乳鴨。
404 此中倘更著扁舟,定許臨風夢苕霅。
405 吾鄉鰲峰書院有詩賦課。一日以《荔支香》命題,蓉函偶為群從捉刀揮筆成之。時陳恭甫編修主講席,得一卷,為之拍案叫絕,持以諗餘。餘早知出蓉函手,以實告之。編修曰:「後幅波瀾老成,未經前人拈出,此必傳之篇。吾鄉才士雖多,恐皆為之閣筆矣。」詩云:
406 荔支香,驛路長,嶺南貢使超上陽。
407 十里一置五里堠,七日七夜飛騎忙。
408 長生殿上南熏涼,累累虯卵傾瑤筐。
409 顛坑僕谷那複計,喜及蟠桃筵上供新嘗。
410 荔支來,妃子笑,玉骨冰肌朗相照。
411 仙果真開頃刻花,樂章恰進清平調。
412 籲嗟乎!側生餘毒流瓠犀,豈知瘡痏先黔黎。
413 紅塵影斷迷烽火,霓羽歌殘咽鼓鼙。
414 沈香亭北春風冷,梨樹墳邊秋雨淒。
415 方家紅,陳家紫,絕品楓亭世無比。
416 徵求幸不到閩南,未共官茶斗充篚。
417 莆陽有女淑且美,閒吟團扇長門裏。
418 不用明珠慰寂寥,詎因口腹煩鄉里。
419 區區恩寵奚足論,要識河洲風化始。
420 君不見,當時愛梅高調致自佳,何曾遣進羅浮花。
421 餘由蘇藩引疾歸田,有《吳中留別》四律,和者至數百家。而蓉函詩情文相生,詞調諧穩,若不知其為次韻也者,獨出冠時之作,實足以旗鼓中原也。詩云:
422 詔書特許返林泉,力瘁宜邀當紵憐。
423 徑去陽春真有腳,縱盟江水尚無田。
424 新秋鱸膾迎張翰,故里池塘近惠連卜宅與蘭笙弟對門
425 留得吾家真面目,蘆簾紙帳總蕭然時與嫂氏鄭夫人聯舟而返
426 故山廿載鎖蒼苔,猿鶴相迎莫浪猜。
427 天祿校書中壘舊,長楊獻賦予雲來。
428 江南圖畫留棠蔭兄前有東南棠蔭圖詠之刻,淮北歌謠志芋魁聞去夏即作歸計,以經理賬務中止
429 省記萱闈閒話日,早從小少識駒才先慈許太涉人在日,常目兄為吾家千里駒
430 讀書讀律答清時,撫字巡宣事事宜。
431 心照滄浪濯纓水兄在吳中倡修滄浪亭,情深江漢贈行詩前歲以江漢贈言寄示
432 倦飛自合歸田早,待澤應愁出岫遲。
433 敢勸東山莫高臥,會當重起慰謳思。
434 歸寧兩度訪煙蘿,追話兒時樂趣多。
435 小雪庭除驚歲月,大雷書信斷關河。
436 吟成忝附吹篪末,才薄其如擊缽何群從皆步韻獻,餘咸篇獨後出詩
437 已向敝廬掃花徑,柴門日日候鳴珂。
438 餘構東園,分十二景,作詩紀之。外間朋好及家中弟妹兒女各有和章,而蓉函和詩中《瀟碧廊》一首云:
439 瀟瀟蒼雪暗三湘,日暮香侵翠袖涼。
440 石徑如鱗愁步屟,手扶碧玉度長廊。
441 詩中有畫,句中有人,餘擬倩名手繪圖紀之。  
442 餘在溫州挈丁兒、恭兒游雁蕩,曾以詩寄福州。蓉函有和句云:
443 公今年高興益高,腰腳真堪誇輩行。
444 笑挈佳兒作游侶,俯視雁行軾轍抗。
445 循陔盛事世所稀,彩服行春非孟浪。
446 惜不得如惠連隨康樂,千里和詩寄遙帳。
447 並附手書略云:「竊謂此題,自以吾兄高年就養,老福豪情。兩侄侍游,成茲盛事,為作詩正面語。而卷中和章佳作林立,多未及此,故拙詩中『俯視雁行』云云,聊以補之。平仲、敬叔兩侄詩正得此意,看似平平,而必得如此作法,方可謂之切題也。」蓉函詩律之細如此。    
448 梁秀蕓  
449 十一妹秀蕓,為九山公第三女,適國學生陳兆驤,早卒。少嘗受業於餘,工繪事,亦善為詩,與諸姊唱和,獨能作豪壯語。《出山海關》云:「海光時動壁,城勢欲爭山。」《永安橋大雪》云:「人疑騎白鳳,寒欲透華貂。」《渡巨流河》云:「倒影萬峰環北鎮,急流千里接東瀛。」《出都作》云:
450 京國陔蘭近十霜,閩雲回首轉蒼茫。
451 今朝忽唱歸來曲,不道還鄉似別鄉。
452 時九山公全家皆在京師,獨秀蕓隨婿南去也。
453 周蕊芳  
454 周蕊芳,侯官人,儒士周登龍女,餘十弟蘭笙之繼室也。母高氏,亦能詩,通經史,故蕊芳幼承母訓,素解吟詠。年十七,歸蘭笙,複從餘九妹蓉函講貫,詣益進。善楷書,嘗手錄唐宋古近體詩千餘首,以授兒輩。並工鼓琴,摒擋家計之暇,揮弦染翰,樂而忘疲。隨蘭笙赴南安廣文任,卒於官署,年僅三十有七。嘗自編其吟稿一卷,題曰《生紅館詩抄》,蘭笙錄以寄餘點定。餘最愛其《燈下課杏堉兩兒讀<爾雅>》云:
455 課讀襄而父,相期此寧馨。
456 問奇宜識字,致用在窮經。
457 且學箋蟲鳥,終須辨豹鼮。
458 天雞他日賦,莫忘一燈青。
459 雅似老都講口氣。又《興化江口驛行濱海山徑中口占》云:
460 坡壟如濤湧複斜蘇詩《城東》云:「壟所風似吹,海濤低複起」,筍輿穩似泛輕槎。  嶺雲蒸日易成雨,海岸掠風無定沙。
461 水氣混茫搖雉堞,汀煙低約辨漁家。
462 瀴溟萬象供吟眺,賦手何因擬木華。
463 亦刻意之作,雜之《四靈集》中,殆未易辨。
464 梁蘭省
465 餘長女蘭省,字筠如,幼聰慧,隨餘宦游南北,濡染見聞,於書史亦靡不宣究。歸浦城祝普慶,隨任溫州郡丞,未幾孀居,乃專心課子,不暇以吟詠為工,然《夢筆山房詩稿》,已裒然成帙矣。餘於福州新居構東園,分為十二景,各系以詩,和題之作甚多。率多摹繪景物,惟筠如按切情事,獨愜余心,即擬勒石園中,以奉召北行,匆匆不果作。因備錄之,以存此園故實焉。《藤花吟館》云:
466 雙株非昔花,三間豈舊館。
467 詩老卜重居,複此花纂纂。
468 願依愛日暉,長護春心暖。
469 《榕風樓》云:
470 昔編《玉台詠》,許我供抄胥家大人抄《閩中閨媛詩》,曾命餘謄寫初稿
471 今綜風雅全,八九將成書。
472 榕風謖謖來,不負好樓居。
473 《百一峰閣》云:
474 一閣出塵表,千峰發畫屏。
475 秀出者百一,逗妍在尹邢。
476 憑欄忽有觸,何如來青亭餘浦城別業中有來青亭,亦擅一邑之勝
477 《荔香齋》云:
478 少小離鄉井,久不聞荔香。
479 廿年始歸來,一沃冰雪腸。
480 濃陰更消暑,高齋真夏涼。
481 《寶蘭堂》云:
482 褚臨黃絹本,藝林所喧傳。
483 得之且上石,盛事豈偶然。
484 賓蘭語非誇,千秋珍墨緣。
485 《曼華精舍》云:
486 曼華乃佛香,精舍即禪堂。
487 愛廬托其名,易安在容膝。
488 穆然契余心,別有古香出。
489 《瀟碧廊》云:
490 手扶綠玉杖,延緣穿綠天。
491 苦憶侍游時,兩度南屏前先慈鄭夫人兩度游西湖,步南屏長廊,皆餘扶持
492 慈云不可留,清淚徒潸然。
493 《般若台》云:
494 我念般若經,須識般若字。
495 法界來華嚴,湧出不擇地。
496 登台如見佛,放眸在雲際。
497 《賓月台》云:
498 台成月即至,月可稱嘉賓。
499 月高台亦高,台亦賢主人。
500 中有主人翁,居然月前身。
501 《澹囦沼》云:
502 澹以明君志,淵以定吾情。
503 方塘一鑒開,萬象歸澄浤。
504 悠然濠濮意,想見滄浪清。
505 《小滄浪亭》云:
506 吳中滄浪亭,惜我闕一至家大人在吳門修複滄浪亭,傾城士女往觀,而餘姊妹未嘗一至,遵鄭夫人教也
507 東園滄浪亭,雖小亦有致。
508 水竹倘不殊,風月更何異。
509 《浴佛泉》云:
510 掘井已及泉,得泉恰浴佛。
511 佛泉本隨他,佛願在潤物。
512 誰知在山清,無營複無欲。
513 餘九妹蓉函最賞此詩,以為撫今追昔,即景生情,字字自然,而悉如生鐵鑄就。不但他地他時不能假借,即他兒女亦不能移用。此園本可傳,有此詩乃愈增色矣。《隨園詩話》稱:「雁蕩山觀音洞中,有前明按察使劉允升偕二女成仙於此,今大士座旁塑造並二女甚美,餘低回久之,因作口號」云云,其說頗無稽。餘《游雁蕩詩》中曾闢之,筠如和餘韻云:
514 最笑劉家父女癡,空山苦守觀音帳。
515 非仙非釋定何物,蹤跡如斯豈倜儻。
516 讀者皆嘆其韻腳之工,餘直以「筆挾風霜,語無枝葉」八字評之。
517 梁蘭台
518 餘次女蘭台,字壽研,歸國學生邱藜光。隨侍桂林時,亦與筠如、婉蕙等分日作詩課。值庭中杜鵑花盛開,首課即以此命題。餘首唱五古一首,閨中和者頗多。壽研獨曰:「我初學詩,不諳五古音節,但作七律以獻。」云:
519 分自天台異種香,繽紛桂嶺趁韶光。
520 風風雨雨都無損,葉葉花花正恰當。
521 不向山程催過客,卻來官舍領群芳詩課首出此題
522 只因花鳥名同美,引得詩人興欲狂。
523 壽研作詩最刻苦,而此五十六字乃脫口而出。惜所不多,蓋不甚注意於詩也。
524 楊渼皋
525 餘三子婦楊渼皋,字婉蕙,為竹圃方伯之女。竹圃口不稱詩,但授以書義,故婉蕙少不知有聲韻之學。迨歸餘三子恭辰時,恭兒方習舉子業,亦不暇言詩,而餘同堂妹蓉函,好作詩而工,婉蕙喜從之游。適余長女筠如、次女壽研方學為詩,遂相約受業,請題為課,而婉蕙驟有所解。女紅酒食之隙,舟車侍游之餘,複隨題有作,數年間積至百數十首。婉蕙素善病,其於詩又好為苦吟,餘常誡其以節思慮,養心性為要,而作者輒不能自休。喜其慧且勤也,遂亦聽之。而婉蕙遂自次所作為《榕風樓詩存》矣。
526 竹圃素不喜閨秀之稱詩,故於婉蕙所作,亦曾無輕與褒詞。然閱到《過洞庭湖》句云:「白雲盡處疑無地,青草環來別有湖。」則為之拍案激賞不去口,謂似此天然佳句,不能禁其不落紙矣。
527 婉蕙讀書不多,而喜作考訂典實題,每遇一題,不惜殫精瘁神,窮日夜為之。恭兒嘗笑其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婉蕙不顧也。餘在粵西獲商爵一具,作長歌張之,和者遍遠近,然縮手不敢下筆者亦多。婉蕙輒奮筆步韻為之,亦自斐然成章。詩云:
528 桂林城中出銅爵,誰家好古勤搜羅。
529 風塵閱世不知紀,忽逢賞識來摩挲。
530 安平判官購以獻,高堂恰喜詩相磨蘇詩『知君欲以詩相磨』
531 細辨款識定商制,何年至寶淪山阿。
532 潔量分寸非近器,雙柱三趾平無頗。
533 只耳彎形澤可鑒,長腳下注如傾荷。
534 子孫父字劇古質,生砂活翠耀自佗。
535 子孫為父共作器,薛氏所釋當無訛。
536 何期蠻荒有此寶,不數和弓與兌戈。
537 當時務光所制字,想見倒薤兼垂禾。
538 比年節樓庋銅鼓,賓僚鈴閣賡載歌。
539 公餘雅集詁複訂,但聞盛事鳴聲和。
540 我初學詩如蚓竅,難題險韻費苦哦。
541 喜讀韓公賦石鼓,此物更前千載多。
542 古瓦齋中拓眼福,才薄將如商爵何。
543 惟當謹持日介壽,坐晉高爵登鑾坡。
544 婉蕙在桂林日,與常熟錢蓮因夫人守璞游山賦詩,蓮因為江南名族女,龍門巡司張騏之繼室也。嘗與婉蕙及餘女筠如聯為歲寒三友,才調相匹,意氣相孚,唱和無虛日。蓮因一日戲謂婉蕙曰:「君喜作典賓題,側聞中丞新得趙子固《落水蘭亭》卷,有詩誌喜,其頭緒頗繁重,君亦能效顰乎?」婉蕙素好強負氣,乃殫兩日夜之力,展卷中題跋盡讀之,竟奮筆次韻云:
545 鑒賞名家世共傳,《蘭亭》特記永和年。
546 煙雲曾被蛟龍攫,墨賓終難委逝川。
547 妙跡初觀眼倍明,蘇齊審定是先聲。
548 褚臨黃卷堪相匹,夜夜雙虹貫月生。
549 元圃珠光聚滿門,儼山篆印雜江村。
550 祗今眼福拈毫記,倒盡金壺墨汁痕。
551 少時握管苦冥搜,最喜簪藥帖仿甌。
552 今日果窺真定武,墨池便擬托千秋。
553 蓮因再三誦之,為之咋舌曰:「吾甘斂手相讓矣。」   
554 婉蕙隨宦溫州,與丁芝仙夫人善儀交稱莫逆。芝仙為永嘉令楊炳繼室,才名久著。時餘女筠如自浦城來省視,亦一見如故,每春日約同城內外踏青近游,輒有詩。芝仙本詩媛,婉蕙與筠如喜與之角勝。餘謂東甌風雅,近甚寥寂,而忽得女士以張之,亦一時之勝緣。如婉蕙《江山寺》、《揖峰亭》二律特佳,將來定可入《東甌詩話》也。芝仙《招同泛舟游江心寺》云:
555 乍尋霞洞最高頭前三日曾招游飛霞洞,又泛江心畫裏舟。
556 詩境由來重孤嶼,靈山長此砥中流。
557 萬里海氣平欄出,一派城陰入鏡收。
558 難得良辰偕勝侶,金焦而外此佳游金焦皆餘舊游
559 《侍翁大人游揖峰亭,疊前韻》云:
560 重闉遠出國西頭,回鶻山前不浪舟。
561 歷歷帆檣平檻過,茫茫日夜大江流。
562 岩椒屢見炊煙起,石壁全憑返照收。
563 最喜一江見孤嶼亭之右角露出孤嶼一半,晴春三日兩佳游。
564 竹圃一門群從,皆不言詩,惟其長嗣翠岩大令詩筆極雄,婉蕙少曾從受業,故亦稍親風雅。翠岩作宰甘肅,婉蕙有詩寄祝其五十壽辰云:
565 六盤山勢拱蘭州,中有吾家百里侯。
566 隴路幾千芝構寐,詩人五十富春秋。
567 椿庭我幸歡依膝月前甫得歸寧之樂,荊序人齊遠極眸三兄皆宦近地,惟兄獨遠耳
568 願爾政成歸養早,彩衣團坐潔蘭羞。
569 竹坡亦極稱此詩,以為孝友天真,溢於詞表,可存也。
570 梁賦茗  
571 賦茗,字藻芬,為澤卿四兄女,適上舍生劉義問,自題所著為《臥雲樓詩草》。喜作詠史詩,有《讀明史》數首云:
572 逐鹿張陳各擁兵,朱家天授象分明。
573 西湖雲氣周顛語,一統江山孰敢爭。
574 宣言龍袞已飛灰,休問成王安在哉。
575 卓錫山林足埋骨,何須頭白又歸來。
576 趨承帝座隱深機,誅篡當朝筆刃揮。
577 莊士文星真叵耐,麻衣才了又緋衣。
578 微臣何計拒燕師,一慟城門行遁時。
579 衣葛補鍋同節操,表忠錄內姓名垂。
580 弟兄鐵券姊彤闈,心薄椒房獨不為。
581 別署頭銜第三女,徐王家範最堪師。
582 梁蘭芬  
583 楚畹,亦澤卿四兄女,適候補縣丞龔長齡,即紫瑛妹子婦也。龔六試秋闈不遇,投效吳門,楚畹有《送行詩》後半云:「拋梭怕學翻新樣,賦劍須爭不朽名。此日出山為小草,好將清白繼家聲。」慷慨激昂,巾幗中高調也。有《小方壺詩草》,惜所作不多。
584 梁金英  
585 梁金英,字淡如,亦澤卿四兄女,歸國學生林慶藩,濰縣令士駿子婦也。士駿全家俱隨任,適教匪闖入縣衙,慶藩蹌踉外逃,正為賊所追。淡如伏慶藩背上,以身當數刃,賊隨去。慶藩得無恙,而淡如刃瘡歷數月始合,亦得不死,論者奇之。淡如少即能吟,嘗分詠《碧筒飲》句云:「斟得苦心添醞釀,傳來香味最玲瓏。」獨為坐客所稱。有《愛荷香詩草》一卷。    梁佩茳  
586 佩茳,字梅史,為蘭笙十弟女,適儒士林棟穆。《荷花生日口占》云:
587 銀塘此日宴群芳,嬌艷爭誇百子房。
588 聽罷菱歌三疊曲,水晶宮裏譜霓裳。
589 櫻筍廚開溽暑消,生辰我亦是今朝。
590 緣君一進長庚頌,堤柳多情也折腰。
591 有《蕉雪軒吟草》,亦風雅之附庸也。 
592 梁瑞芝  
593 瑞芝,字玉田,為餘侄伯思長女,澤卿四兄之孫女也,適儒士林起鴻。少即解吟詠,有《香雪齋小草》一卷。嘗游釣龍台,作七言懷古一首,驚其儕輩。詩云:
594 全閩江山稱第一,中有危台突然出。
595 江水吞天風逐雲,無數蛟虯翻浪溢。
596 當年降漢疏封王,襟吳帶越開雄疆。
597 樓角丹青亙不斷,管弦朝暮聲飛揚。
598 一自蒼江跨龍去,精靈劍槊江中央。
599 我來欲發蘇門嘯,興廢盛衰付憑眺。
600 逐鹿雄風安在哉,廢寢頹扃幾殘照。
601 君不見、歌風台,戲馬台,兩抔黃土湮蒿萊。
602 劉項英雄尚如此,何況不及劉項才。
603 時玉田甫及笄也。   
604 卷四  
605 許福祉  
606 許福祉,自號夢槐老人,閩縣人,醴陵縣知縣蘭臬先生之配,河南府知府北瀛太守之母,餘叔母許太淑人之胞妹也。生長名門,通詩禮,然雖喜吟詠,而從不存稿。晚年家遭多故,乃偶藉詩以寫哀忱,讀者傷之。有《玉尺山堂存稿》。《戊寅哭鯤兒》云:
607 敢言無德亦無愆,有子難留送暮年。
608 豈是前因我缺憾,避人含淚問蒼天。
609 二十餘年瞬息過,與兒聚少別兒多。
610 歸來尚擬能終養,天不由人喚奈何。
611 銘恩勒石建生祠,今日真成墜淚碑。
612 寄問洛陽諸父老,去思何以解哀思鯤兒守豫郡,頗有惠政聞。歸裏時,有建祠勒石以紀者
613 池館淒涼畫掩扉,春寒料峭懶呼衣。
614 從茲老病無人問,一對遺容一淚揮。
615 《送鯨兒公車北上》云:
616 汝兄棄我歸泉路,獨汝承歡牽我衣。
617 今日又辭慈母去,出門難免淚頻揮。
618 收拾琴書上帝鄉,槐花黃後杏花香。
619 公車一路尋常事,偏我離兒最斷腸。
620 《鯤兒妾玉麟盡節自經,吊之以詩》云:
621 酸風吹面鎖雙眉,蠟炬無光冷畫幃。
622 望帝不歸春已矣,杜鵑啼落碧桃枝。
623 四千里外離桑梓玉麟河南人,十五年華賦泛沱。
624 死別生離終永訣,家山何處白雲多。
625 《哭孫女祥宜寄示孫婿何伯雅》云:
626 前身合是掌書仙,環佩珊珊入九天。
627 二十年來渾一夢,春風零落翠花鈿。
628 四載於歸鼓瑟琴,無端玉碎與珠沉。
629 懸知騎省悲秋後,又合神傷動苦吟。
630 何玉瑛  
631 何玉瑛,字梅鄰,餘姻鄭松谷太守鵬程之母也。有《疏影軒遺草》,太史校梓以行。山陽注文端公為之序云:「何太恭人女兄弟三人,皆工吟詠,獨太恭人尤好史氏書,旁通繪奕音律,其在任也。兄邦彥為丞於粵,以解餉赴滇道卒。時母老矣,太恭恐其驚痛而傷生也,凶耗至,不以聞,托言以目疾解官。進則怡顏慰親,退則雪涕襄事,經畫周至,心力殫竭,卒能歸旅櫬,返細累,立嗣子。諸大事以定,素旐將抵裏,乃以實告,老母得無恙。於歸後,家計中落,支持竭蹶,節縮衣食,不令貽夫子憂,教二子手授經史。衣服進退,稍不合度,即督戒之,蓋明大義,有識略,非徒以詩見者也。」然以餘觀本恭人睍睆好音,孝子之志也。在原急難,常棣之義也,黽勉求之,德音之遺也,中原採菽,式穀之教也。其於詩也,得其本矣,得其本則雖其詞不工,猶將取而存之。況夫和平清綺,琅然可誦,如今之詩也乎?松穀以覲入都,出所梓《疏影軒遺草》屬余呈之蘇齋師,即承題句有云:
632 閩中何恭人,五言首詠史。
633 繼以勖兒作,寄舅兼懷姊。
634 既殊香奩艷,何嘗玉台擬。
635 弗取巧縟評,或漸風雅企。
636 松谷得詩,不勝其喜,並索予題詞。餘既以二律應,因摘錄其集中警句。五言如《玉簪花》曰:「微風吹欲顫,新月澹相當。」《春夜分韻》云:「爐煙隨筆裊,簾月帶花妍。」《月夜覓句》云:「秋聲生綠竹,露氣滿蒼苔。」《即景》云:「竹筍掀泥出,梨花帶雨肥。」《春暉閣》云:「倚檻看山色,開簾對夕暉。」七言如《松濤》云:「風雨五更驚鶴夢,波濤一院起龍吟。」《與姊話別》云:「家餘健婦無黃口,我愧連枝哭紫荊。」《寄遠》云:「儒者治生原急務,古人隨地有師資。」《莫春》云:「風恬院落鸞聲老,雨足園亭草態柔。」《截竹為小洞簫》云:「羨汝瘦生偏直節,可人爽籟本虛中。」《平明》云:「禮罷佛香簾乍卷,窺人燕子語梨花。」《掃梅》云:「未忍和苔黏屐跡,月明攜帶掃瑤華。」皆清婉可誦。若集首詠史諸什,則崇情卓識,又不當於字句中求之。
637 鄭瑤圃  
638 鄭瑤圃,閩縣人,歸貢生林材,廣文瓊樹之母也,有《繡餘吟草》二冊。上冊律賦二十一篇,下冊駢體文三篇,古近體計一百六十餘首。陳秋坪先生序云:「曹惠班東征有賦,詩則無傳,蘇若蘭織錦成詩,賦則未備。安人兼茲二者,自是專家。蓋勸教諸兒馳名古學,欲伸賦手,須費文心。先示格律以為程,預構楷模而取則,抽黃儷白,行行組五色之絲,戛玉敲金,字字協八音之奏。」皆紀實語。餘抄吾《閩閨秀詩》,又摘其佳句若干為詩話。如《梅花》云:「一片暗香春有信,幾枝疏影月無痕。」《桂花》云:「漢殿香飄金母袖,月宮濃染素娥衣。」《梨花》云:「魂飄深院溶溶月,影隔疏簾薄薄雲。」《水仙》云:「金盞曉分朱檻露,畫屏宵伴玉樓人。」《芍藥》云:「金帶圍開丞相宅,玉盤盂供老僧家。」《武侯》云:「南陽早料三分業,北伐猶勤六出師。」《銅雀台》云:「文章鄴下全家艷,香履床前百歲灰。」《景陽井》云:「轆轤轉到庭花盡,欄檻圍來璧月空。」清詞麗句,可以入歷代吟譜中。
639 陳若蘇  
640 陳若蘇,為侯官布衣賢開之女。賢開有道學之名,故若蘭幼明大義,通詩文,歸餘友廖佩香秀才。樂志安貧,伉儷甚篤。未幾,佩香死,守節撫孤,備極哀苦,而玉樹雙折,聞者傷之。餘宦游在外,間以俸餘恤之。若蘇寄呈詩稿一帙,中有《割耳自述》絕句云:
641 持刀割耳籲蒼天,但願書香紹昔賢。
642 矢志撫孤如此苦,須知殘毀即求全。
643 又有《示兒》絕句云:
644 槁砧望斷久淒然,豈有人甘失所天。
645 意決相同時日死,祗應抱恨不同年。
646 餘初弗詳其事也,而卷末有附錄餘從兄曼云編修詩,始悉其顛末,因亟錄出以貽觀者。梁運昌《紀苦節詩》序云:「故友上舍生廖佩香之妻陳氏,夫亡後截去一耳,聞其以勖兒學故,未詳也。斷耳失去九載,舊臘複得於神龕中,則儼然堅固不壞,是可異也。甲戌三月,為佩香歿之十年,陳以男女既長,思遂殉夫之本志,將以夫亡日投繯。其子持所為詩示餘,餘覺而驚怛,急以辭授其子止之,幸而得已。此二事初不必爾,惟貞而愨者為之。然於節亦苦矣,乃為《紀苦節詩》二首,以存其事實,將使後之志乘,於貞婦有述焉。」詩云:
647 誤讀列女傳,割耳儀貞嫠。
648 本無逼迫患,為勖十歲兒。
649 枯胔置空龕,蟲鼠不敢窺。
650 豈翳金石質,九載色莫移。
651 我昨聞此事,涕流為嗟咨。
652 上天耀白日,不照寡婦帷。
653 大地回春氣,不暖寡婦楣。
654 獨把一寸心,冷絕含金痍。
655 微微一寸質,神鬼交守之。
656 石心既不轉,玉質終難窺。
657 房妻與韋母,合並知在茲。
658 傳語癡兒癡,莫孤慈母慈。
659 又云:
660 夙有殉夫志,子幼家複貧。
661 卻思相寄托,內無期功親。
662 黽勉自養視,飲孽含酸辛。
663 今年三月盡,夫歿剛十春。
664 長男已二十,弟妹能撫循。
665 無母兒可活,母欲捐其身。
666 作詩明所志,待盡夫亡晨。
667 厥子持示我,讀之慘驚神。
668 唯思守義者,可以大義陳。
669 有男未成名,有女未成姻。
670 夫人事未了,豈是殞玉辰。
671 九原不相見,此死為何因。
672 九原倘相見,轉恐賢夫嗔。
673 男婚女嫁畢,夫人發如銀。
674 寧聞老嫠歸,隨夫人幽窀。
675 所以古制禮,常稱未亡人。
676 朝廷樹棹楔,唯理旌霜筠。
677 守貞乃可貴,從死非所珍。
678 棄絕兒女恩,況又非慈仁。
679 嗟嗟賢明嬡,聞義乃能遵。
680 獨繅寡婦絲,哀機聞四鄰。
681 洪龍征  
682 洪蘭士,美鬒發,長身玉立,貌清嚴如寒冰,議論常出人意表。余曾從外家一見,複從蘇年師案頭見其詩紙,題為《病中謝蘇年伯父遺蘭花》。詩云:
683 幾朵名花惠意深,膽瓶高貯避炎侵。
684 愛花也似憐兒女,障雨迎風苦費心。
685 末署「猶女龍征拜呈」,有「僕本恨人」一小印,小楷書亦清挺可喜。繼複讀原缺一頁零十行,約六百十六字諸書,一言一步,亦防非禮,諸舅恆笑之。惟理學外從叔祖陳賢開先生,每見議論意日,常蒙許可,則蘭士固儒也。蘭士儒而孝矣,則仙之可知不可知,蓋不必論也。進士言蘭士母孕時,夢室入龍,五採爛然,及娩又夢,故名曰「龍征」,則餘又烏從而知之。  
686 陳瑞璧
687 陳瑞璧,閩縣人,居南台。家有帆影樓,台江形勝,盡收眼底。瑞璧幼讀書其下,聰慧解吟詩,有《燈月》詞云:
688 明明月在天,簇簇燈在地。
689 燈月不相接,流照豈殊致。
690 焉得光明千里隨,天上人間不相棄。
691 雖淺語而卻有古樂府神理,識者卜其必以詩聞於時也。未幾適城中許氏子,不得志遽卒。
692 張如玉  
693 余曾主南浦書院講席,地在粵山之麓,西連仙樓,岩壑窈深,有三十七洞天之目。每思以五七言紀其勝,忽忽不果成。偶讀邑中閨秀張如玉一詩,雖著墨不多,而已具梗概。詩云:
694 一徑沿緣上,樓台到眼明。
695 苔痕隨石轉,崗勢入雲平。
696 盤薄途疑阻,紆回境屢更。
697 神仙如可學,此地即蓬瀛。
698 如玉為農部郎張倫至女孫,有《暗香琴言》一卷。其《上元即景》云:
699 積雨初晴月正妍,萬家燈彩鬥嬋娟。
700 輸他好事兒童輩,不畏春泥得得前。
701 亦俊語也。
702 張嬌娥  
703 嬌娥姊妹並歸馮笏耕舍人。嬌娥先卒,舍人有《悼亡詩草》,遍徵同人題詠。餘瑞堂孝廉題云:
704 曾讀璇璣訝彩毫,若蘭真是女中豪。
705 只今泉下無來使,錦字恁誰達竇滔。
706 壯游原不戀紅顏,死別方知一面艱。
707 孤矢相期應有悔,望鄉台即望夫山。
708 蓋嬌娥有《送舍人公車》句云:「梅信倘逢驛使便,雙魚敢惜寄回文。」又有《送舍人出游》句云:「孤矢早知郎素志,閨中不上望夫山。」此後即化去,舍人常以為悔也。
709 江鴻禎
710 陳秋坪先生知餘有抄輯閩詩之舉,手錄其弟登爵及其女弟子江鴻禎遺詩,各十餘首付予。並稱:鴻禎年七歲,即能鼓琴,九步工詩。年十五,夢紫衣女六七人招之游,且曰:「吾與爾,皆閬風侍女也,爾其歸乎?」醒以告其母,牽衣而泣。乃索平日所作詩,盡焚之,曰:「不可留為人世口實。」援琴彈一曲,不成聲,曰:「人琴俱亡矣!」推琴而起,遂卒。餘憐其慧,檢焚餘及所記憶者,僅此而已。今按:所存古近體皆備,出口老成,而毫無稚氣,亦絕無衰颯之音。有《謝陳秋坪舅氏贈詩》云:
711 弱齡甘抱拙,稍與經史親。
712 遑雲弄柔翰,便希追古人。
713 欣茲先達譽,清制如席珍。
714 立辭自有指,反已參其真。
715 慚非詠絮才,何以當陽春。
716 所願載酒從,元亭長問津。
717 又《寄兄》云:
718 膝下長居好,依依惜遠行。
719 身隨流水遠,愁逐晚潮生。
720 岸闊暮山瘦,江空秋月清。
721 更深倘無睡,應念倚閭情。
722 雖古名嬡之作,何以加此。近《閨秀正始集》亦登其詩,當即秋坪錄本所寄也。
723 汪淑端
724 汪淑端,閩縣人,饒州府經歷金浩女,歸何恆湜。詩才敏瞻,為一時諸女士之冠。有《詠五色蝶次韻》五首,同伴多推之。詩云:
725 簾前弱翅望依稀,每到花陰不見飛。
726 上下渾疑風度葉,飄颻似愛翠為衣。
727 春真可踏嬌無力,黛縱能描瘦未肥。
728 欲剪碧羅依樣繡,南園撲得兩三歸
729 莫遣鶯捎見又稀,宮錢化出任紛飛。
730 何當曲譜諧金縷,恰與春光鬥鞠衣。
731 色奪萱叢花並膩,香收草蔓葉俱肥,
732 蘧蘧若入酴醿架,去路遮來歸未歸
733 絳紗窗外覓依稀,忽向瓊欄作對飛。
734 一片紫雲堆艷翅,半簾紅雨濕春衣。
735 刺成朱縷珠難比,繪與丹砂倍覺肥。
736 誰把胭脂來點染,杏花十里看春歸
737 梨雲漠漠午風稀,玉翅輕颺栩栩飛。
738 曬粉最宜香作魄,惜花偏怪冷侵衣。
739 半林明月黏初定,數點梅花映更肥。
740 可否梁圓偕雪舞,瑤華踏處竟忘歸
741 漆圓夢裏往來稀,樹罨箐深自在飛。
742 野徑何須著金粉,深秋休與認烏衣。
743 饒他黛色憑須染,拭得藍光竟體肥。
744 細雨濃煙春漠漠,柳陰多處正宜歸
745 鄭嗣音  
746 鄭嗣音,字芳址,長樂人,餘亡友廣東雷瓊同知次女,歸陳景程,早卒,有《茝香閣遺草》一卷。其《病中侍母話舊》云:
747 秋風送涼雨,不寐剔燈光。
748 憶昔童時事,忍淚徒自傷。
749 父兮官粵東,我生在他鄉。
750 幼齡慘失怙,弟妹悲相望。
751 焭焭依我母,千里持孤喪。
752 持喪歸故里,撫孤歲月長。
753 女居穿線閣,男入讀書堂。
754 篝燈與荊布,淡飯安家常。
755 弟弱身未立,母愁鬢加霜。
756 悔非奇男子,騰達與飛揚。
757 餘生一巾幗,安能志四方。
758 微軀況善病,兒病母傍徨。
759 母毋苦兒病,兒願母康強。
760 棣花喜四照,聯掇芹藻香。
761 勉起理釵鈿,強笑奉母觴。
762 作詩蘇病骨,願附萊衣行。
763 孝友之情,自不可沒。
764 王瓊瑛
765 王瓊瑛,字琴史,侯官人,雲南知府王默林女,適古田孝廉曾建斗。嘗從默林宦游滇海,有《萬里游詩草》。題既壯闊,詩亦稱之。如《宜昌開船》云:「風水吐吞帆力飽,煙波綿緲櫓聲柔。」《過黃州》云:「草意綠隨雙岸活,黛痕青抹數峰低。」《金陵夜泊》云:「楊柳晚煙沽酒客,桃花春雨釣魚船。」皆蘊藉宜人,不屑為粗豪語。曾為默林寫《松柏長青圖》云:「老乾凌雲垂蔭遠,濃陰覆盡往來人。」可想見其胸襟。《蜀行出峽》云:「風波平地由來險,好把巴江視楚江。」則已見道語矣。
766 李鏡林
767 李鏡林,為李蘭屏彥彬比部女,蘭卿都轉侄女,歸儒士王汝欽,有《小蒹葭山莊詩草》。《津門》二律,不似脂粉女郎詩,洵為冠集之作。蘭卿屢為予稱之,非虛譽也。詩云:
768 名城保障帝王州,河海雄關控上游。
769 管榷歲煩鹽鐵使,漕綱舊數軸艫侯。
770 地連燕薊三邊戍,門泊荊吳萬里舟。
771 畿輔即今資善政,賣刀應許借良籌。
772 戈船寂寞照斜曛,吹角鳴笳夜不聞。
773 巡徼漫勞仙鶴哨,防秋舊駐水犀軍。
774 甌閩路接扶桑樹,遼碣潮連渤獬云。
775 莫為承平輕武備,伏波曾許建奇勛。
776 許還珠  
777 許還珠,字月津,餘妹蓉函長女,適儒士程光銛,有《紺光書室詩草》一卷。亦喜學作詠史體,杜老所謂「學毋無不為」也。《詠王昭君》云:
778 關山明月馬如飛,獨抱琵琶訴恨時。
779 從此和親成故事,安邊勛績屬蛾眉。
780 《詠費宮人》云:
781 酒蘭香燼夜遲遲,正是官人刺虎時。
782 豈料柔荑同袒裼,誰言巾幗遜須眉。
783 詞雖平而意已足,自是閨中本色詩。
784 許季闌  
785 許季蘭,字湘蘋,蓉函妹第三女,適國學生王修文,有《劍香閣詩草》一卷,古體勝於近體。嘗與諸姊妹分題詠古,拈得蘇公《赤壁前游歌》云:
786 髯公清興當新秋,泛舟赤壁消遙游。
787 江幹風景最奇異,林間白露如珠稠。
788 清風徐來水波靜,東山月出瀉孤影。
789 舟中主客飄欲仙,一葉隨風凌萬頃。
790 洞簫一曲清且哀,如勸游客須傾杯。
791 英雄角逐竟何在,周郎孟德同塵埃。
792 世間變態千萬狀,風月依然此江上。
793 卻憑妙悟禪機人,領取造物無盡藏。
794 林炊瓊  
795 林炊瓊,字粢香,許濂側室。初入門不甚通文理,餘妹蓉函力課督之,遂漸知詩。《詠明妃》云:
796 蛾眉多少老深宮,知己由來是畫工。
797 青史留名非薄命,琵琶何用怨東風。
798 《詠木蘭》云:
799 千載辛勤在戰場,功成唱凱面君王。
800 兒家也解浮名薄,但願明駝返故鄉。
801 皆頗能自出手眼。
802 趙玉釵
803 玉釵,侯官人,教諭景新女,適諸生許文璧,餘妹蓉函之子婦也。蓉函教之詩,甚勤。初入門,即課其讀四子書,及毛詩,年餘盡通其義。惜年二十二遽卒,有《聽雨樓遺草》一卷。蓉函喜為詠史詩,玉釵濡染其學,落筆亦自雄偉,有《慨宋南渡諸將雜詩》數首,風調固自不凡也。詩云:
804 禮樂衣冠舊帝京,宋家初業尚升平。
805 何當轉籍完顏眾,直與長驅鐵木城。
806 六賊未能歸正典,兩宮倏見動行旌。
807 強胡蠶食雖堪恨,半為君王蠹自生。
808 日暮空營大將旗,宗家威望敵人知。
809 還都志切連封表,破賊謀深一局棋。
810 七十頭顱猶矍鑠,兩京民命系安危。
811 渡河喚起千秋恨,終古英雄共涕洟。
812 慷慨東京挽御輪,南朝未必盡無人。
813 轉移全仗書生略,戰守真為社稷臣。
814 十事殷勤陳要政,兩河危急憫遺民。
815 即今俎豆湖西祀,長藉英靈護十閩吾閩西湖有李忠定公祠
816 天下人人識老種,不將和議弛兵戎。
817 威名早已降胡使,面目爭先認我公。
818 扶病登壇真矍鑠,從軍有弟亦英雄。
819 扼河倘許施長策,猛虎何由出阱中種師道
820 清涼居士最鷹揚,艟艦橫江列巨檣。
821 玉帶人終成鼠竄,金山檄合責龍王。
822 錦衣立馬元戎壯,紅粉援桴女帥忙。
823 堪嘆天心偏北向,土舟獻策太猖狂。
824 補天浴日有奇功,帶礪山河誓不終。
825 去國心仍依左右,喪師過豈掩精忠。
826 老嫻聖教兒能嗣,死葬衡山鬼亦雄。
827 一事知公應有悔,群賢當日欠和衷張浚
828 多少軍民涕淚從,金牌�
URN: ctp:ws93374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