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三

《卷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十三
3
山川
4
寧波府鄞縣,附郭
5
府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府堂後,假鄮山為名。父老相傳,宋郡守胡榘取五方土,積成此山,以鎮郡城,鎮明嶺。 成化四明郡志》:在郡治南一里三十步,髙五丈,乃郡之案山也。宋天禧中,李夷庚為守,精地理之學,以土增髙數丈,後稍平焉。袁士元《鎮明嶺詩》:「一嶺陂陀鎮四:明無風無水自天成閒看來往登、瀛、客仿佛金鰲背上行」。
6
黌河 舊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百步四周學宫黌池。 舊《浙江通志》在學宮西。
7
昌黎泉。 鄞縣志在縣治南二里南倉基內。紹興間,郡守韓仲通建亭其上,故名。
8
鄞縣城外山川
9
四明山。 《丹山洞天圖》,咏集在東海上,山有四穴,通光晷,天宇澄霽,望之一如戶牖。土人名之曰石牕,故山以名木。《𤣥虛》云:天下洞天三十有六,四明第九,其號曰丹山赤水是也。按山周三百八十里,常有雲氣覆冐於中,凡二十里不絶名。曰過雲南,曰雲南,北曰雲北山,隴行三十里,有峰曰雲根石,屋有瀑布如懸河旁,曰潺湲洞。後漢劉綱為上虞令,棄官同妻樊雲翹居洞側,得仙術。上昇後,人立祠奉祀,有榭曰樊榭。梁隱者,孔祐仍居之,有鹿中箭來投祐祐為牧,豢愈而去。故祠側建鹿亭山之木曰青櫺,其實味甘而不可猝。破山之獸曰鞠侯。唐咸通中,謝遺塵隱此。陸龜蒙、皮日休往還,各賦詩九首。舊浙江通志》:縣西南百五十里,由天台山發脈,向東北一百三十里,湧為二百八十峰,中有三十六峰,周囬八百餘里,綿亘鄞、奉化、慈谿及紹興之餘姚、上虞、嵊台之寧海諸境,上有方石,四面如窻,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曰四明山,山為餘姚所轄,東七十峰,狀如驚浪。郭璞言後五百年當立州治,至開元置明州,適符其言山西連脊起峰,狀如奔牛,曰奔牛山中有三朶峰鼎,足以立,漢張平子居焉。其支山為杖錫,為石樓,為松巖,為雷峰,為大雷,為雞籠,為烽火。樓為峒山,為鼈山為西山。孟郊送蕭鍊師歸四明山詩:「閒於獨鶴心大於髙。松年逈出萬物表髙棲四明巔,千尋直裂峰百尺,倒瀉泉絳雪為我飯,白雲為我田。靜言不語俗,靈蹤時步天。劉長卿游四窻詩四明山絶竒自古,說登陸蒼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瓏開,戶牖落落明。四目箕星分南野,有斗挂●北,日月居東西,朝昏互出没。我來游其間,寄傲巾半幅。白雲本無心,悠然伴幽獨。對此脫塵鞅,頓忘榮與辱,長嘯天地寛,仙風吹佩玉。陸龜蒙四明山,九題詩石窻石窻何處見,萬仞倚晴虛積靄。迷青𤨏,殘霞動綺疏。山應列圓嶠宮便接方諸。只有三峰客,時來校隱書。過雲相訪一程,雲雲深路僅分嘯臺隨日辨,樵斧帶風聞曉看衣全濕寒衝酒不醺幾囬歸。思靜彷佛見,蘇君雲南雲,南更有溪,丹礫盡無泥藥,有巴賨賣枝多越鳥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嵐,迷若得山頭住芝菌手。自擕雲北雲北近陽川人家洞壑連壇,當星斗下樓,接翠㣲邊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烟,金庭如有路,應到左神天。鹿亭鹿亭巖,下置時引白麑過草細眠應久泉香飲自多,認聲來月塢,尋路到烟蘿,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樊□古榭何時築,人應白日飛至今山客說時駕玉麟歸乳蔕懸松嫩芝臺出石微慿闌虛,目斷不見羽華衣,潺湲洞飛瀑瀉雲根潺潺萬古音,似吹雙羽管。如奏落霞琴,倒穴漂龍沫,穿松濺鶴襟,何人乗月弄,應作上清吟。青櫺子山實,號青櫺環岡,次第生外形堅綠殻中味敵瓊英墮石樵兒拾敲林宿鳥驚亦應,仙吏守時取,薦層城鞠侯,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但為連臂飲,不作斷腸聲。野蔓垂纓細,寒泉碾玉清。滿林游宦子,誰與作公卿,孫元實游丹山詩,四明洞天居第九,巨靈劈石開窗牖,捫蘿陟巘不憚勞。同行況遇忘年友,老苔䕶石蒼虎閒,飛瀑懸巖玉龍吼,豁然人與境俱勝,醉歌拍缶忘升斗固知壺中別冇天未必醉翁眞在酒。徘徊步月憺忘歸,世事浮雲竟何有?馬廼賢游丹山詩,城居久憶洞天名,春日登臨杖履輕,山雨晴時崖瀑冷巖花落盡石窗明,黃冠白髪情偏古,野水閒雲意自清。便欲去尋劉縣令,願擕妻子學長生戴表元四明山中喜晴詩,一岡,一澗一瀠洄,新歲新晴始此迴。莎坂南風寅蛤出茅簷西日乙禽來,人迷白石羊羣路,水卷青天雪裏雷。猶是深山有寒食,梨花無數繞巖開。
10
龍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三十里,與定海陳山界,狀如遊龍,故名四明山。發脈迤邐,自南而東北至此。
11
鹿山 《鄞縣志距城三十里,名勝志》相傳,昔有鮑郎射鹿於此,及視之乃石也,因名。
12
陽堂山 延祐四明志俗》曰:「青山縣東四十九里,四面懸絶,下有鮑郎廟。
13
鄮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東三十里。按十道四蕃志云:海人持貨貿易於此,故名鄮縣,在鄮山之隂,乃加邑為鄮。
14
同谷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東四十五里,嶄㟧。崔嵬、融結、靈秀、玉几、左肱、太白、右股、大涵、靈峰,居其前後。
15
阿育王山。 阿育王山志山去府治四十里,其源始於天台,以太白山為近祖,有涌現巖,乃塔涌之所。西晉太康間,有劉薩訶者,神人指示云:會稽有阿育王寶塔,汝往頂禮」。於是薩訶精誠敬禮,至於鄮山,忽一夜寶塔從地涌出,舍利騰輝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此其一也。劉仁本《游育王山詩:古鄮名山控海涯,諸天深䕶梵王家,一峰橫玉前陳几,七井沉金下涌沙,鐘磬隔林囬鸛鶴,松杉夾道走龍蛇。明朝更上磐陀石,遙睇祥光燭海霞。裕嚕布哈游育王山詩,育王名刹古流傳,燈火於今幾百年。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無數散諸天。鐵輪髙揭晴軒外,玉几端臨寶閣前,最憶能吟澹游叟,東湖先渡月波船」。
16
大涵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東三十五里,瀕水而秀。天霽風晴,則水光山色,上下相映。
17
西亭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三十里,層巒聳秀,下瞰深淵,人擬赤壁之勝,竝山而居者,多髙錢二姓,又名髙錢山。
18
青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西亭山南三里許,峰巒疊翠,春時臙紅粉白如圖畫。
19
白石山 鄞縣志:距城四十里,名勝志,玲瓏峭拔,上有神仙石棋枰,一名火石,海舶見者以為光怪筲箕山。 《鄞縣志:距城五十里,名勝志山,即小白嶺。元朝請大夫盧元因眈太白之勝,結廬居焉。
20
跘跨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東五十五里,瀑布懸崖山,有鬼谷先生祠。
21
太白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東六十里,視諸山為最髙,巔有龍池,旱暵必禱焉。或曰山以太白星得名,又曰近有小白嶺,故此為大白,非太白也。舒亶《太白山詩》:「千峰下視盡兒孫,仙事寥寥不可聞。長作人間三月雨,請看膚寸嶺頭雲」。
22
玉几山。 延祐四明,志在阿育王山前,自寺視之,橫陳如几。袁桷《望玉几山詩》:「玉几峰橫寶塔前,彌天消息是真傳。蒲團禆板都忘卻,似笑當年手指天」。
23
天童山 《天童寺志:在縣東六十五里,晉永康中,僧義興結廬感,太白星為童子給侍,故名有佛跡石、玲瓏巖》、《龍隱潭》諸勝。王安石《游天童山溪丄》詩:「溪水清漣老樹蒼,行穿溪樹踏春陽,溪深樹密無尋䖏,唯有幽花度水香范成大自育王過」,天童松林三十里》詩:「竹輿窈窕入蕭森,逗雨梳風冷客襟,翠錦屠蘇三十里,不知腳底白雲深,葉茵天童山詩著足萬松闗東州第一山聽泉窮,地脈歴棧近,天顔奎畫疎,烟外鐘聲逺,樹間衲翁曾冇約分我片,時閒屠隆玲瓏巖,詩巖前老樹挂枯藤,辟榖仙人苦行僧,四壁秋蛩霜外杵一床,黃葉雨中燈」
24
杖錫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前有七峰,上有四明山心,四漢𨽻字,唐僧紀飛錫,至此故名陳萻同黃東發,提舉游杖錫山詩。十八盤頭翠碧函,參差簷棟倚巖嶄,桑根已換如來座,峰頂猶存太白巖,地有栗泥堪當飯,山無松木獨宜杉。半天圖畫風塵外,我有新題居士銜」。梨花山 月波山 百步尖山。 延祐四明志》皆在東錢湖。
25
亶洲山。 《太平寰宇記》:在縣東北,近海岸動石山。 《太平寰宇記》:山有堅石,髙五六丈,下有小石支之暴,風雨則其石自動,行於山者聞隆隆作聲。
26
靈山 《太平寰宇記》:《郡國志》云:「山有石鼓臨澗,若鳴則野雉翔鳴,故曰靈山」。
27
五臺山 輿地紀勝在鄞縣,上有開元寺,內有六子院。
28
佛隴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天童山西南二里隱學山。 延祐四明志在東錢湖,其下有栖真寺、放生池,徐偃、王隱學於此。
29
陶公山。 名勝志:「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東錢湖中,世傳陶朱公常隱於此,有釣魚磯在焉。洪性《登陶公山詩》:「霸越平吳此息機,蓑衣終日坐魚磯。一竿風月髙名在千古,江山舊事非春雨,荒臺蒼蘚合夕陽,古渡釣船歸探奇。欲試登臨興流水,無情白鷺飛」。
30
它山 舊浙江通志:在縣南五十里四明,它山水利,備覽大溪之南,流皆下其北則皆平地,至是始有小山虎踞岸旁,以其無山相接,故謂它山。
31
大梅山。 霏雪錄:「在縣東南七十里梅子真隱處石洞,仙井丹竈,藥爐猶存。《鄞縣志》:「山有獨秀峰,其支隴延結為象,峰下有保慶寺朱祐《秋日游大梅山詩》:「秋日籃輿度翠微,大梅山色碧成圍,仙人汲井留丹汞禪,老紉荷製衲衣,龍䕶法幢天女現,經歸寶藏雨花飛。此行直欲探幽蹟,更入前峰叩石扉」。劉鼎《大梅山》詩:「大梅山下神仙窟,與客來遊得遍觀。尚有松花留宿供,已無藥竈覔靈丹。峰巒環遶三摩地,澗水盤廽百折湍,竹杖芒鞋應不倦,題詩日日記清歡」。五峰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南四十五里金峨山。 輿地紀:「勝在縣南八十里,州之控山也。鄞縣志:其山自道陳嶺分界,東屬於鄞,西屬奉化朱祐《金峨山詩》:「金峨山勢自天來,雨後岡巒綠似苔隱隱鼓鐘空谷裏,重重臺殿白雲隈,青鞵布襪真吾志」。「野草靈苗盡藥材,聞說溪山更深處,老僧竹屋傍巖開」。
32
厲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南三十五里姜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南八十里,平原崛起,有石洞三,其一最大,曰後巖,中可坐數十人。洞後又有一小洞,上有小穴,形圓如月,可仰窺天里,人祠神像於巖中。
33
茆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南五十里,與姜山對峙。《名勝志》上有一井,以竿測之,其深無底張樞《茅山詩》:「今古茅山是勝游,秀峰突兀繞滄洲,雲含老樹迷還散,石擁甘泉咽復流未見巖。風晨下鶴祇,聞澗月夜鳴蜩,道人不是悲秋客,黃菊丹楓相對愁」。
34
塔嶺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南四十里,蒼翠峭立,四面環列二十三峰。
35
錫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南五十里,常產錫,故名建嶴山。 鄞縣志:距城五十里,名勝志峰,巒十五,矗立於前,狀如列㦸,鬰然深秀,下有寶嚴寺。
36
清秀山 《鄞縣志距城六十五里,上有三十六峰,清奇秀麗,故名。
37
銀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南五十里,常產銀,故名天井山。 四明龍薈在縣西南七十里,有五井一巖,突然而出者,下嵌百仞之淵,地僅容側足,緣蘿可行,至下井之旁,石皆光潔。又行三里為中井,又三里則上井愈入愈險,餘二井益險絶,人跡罕到。旱暵祈禱,得金線、蜥蜴或蛇蠏之類,自下山望之,奕奕有光雨,輙應。張瓚《天井山詩》:「緣蘿躡磴共躋攀,水色山光逺近間,五井龍蟠通海窟半空猿嘯隔塵寰,石壇雲冷人稀到。溪路苔深馬倦還,駐節相看秋社散。夕陽簫鼓度前山灌頂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南七十里,其山直上二十里,方至頂有普淨禪院,歲納學租。宋有採鐵於此者,朝㫖禁之。
38
唐嶴山 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五十里雪頭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八十里,上有龍湫,名胡家聖井。
39
蜜巖山 《鄞縣志:距城六十里,巖上常產仙密,下承深淵,人不得取。
40
陸嶴山 寧波府志:在縣西五十里翠巖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五十里。有秦王石版,弓箭洞葛仙翁以泥封之,遺跡猶存。
41
武陵山。 《鄞縣志:距城四十里。《嘉靖《寧波府志》舊傳劉、阮采藥於此。至今桃花萬樹,春月盛開,如錦綺聖公山。 《鄞縣志:距城四十里,壁立千仞,石室虛明,相傳朱彥誠常遇仙於此。
42
白鶴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四十里前嶴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四十六里。羣峰起伏,靈秀盤結。
43
楊嶴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三十五里,峰巒環拱,竹木森然。
44
蔡家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三十五里望春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三十里,與白鶴山對峙,為邑西小朶。
45
魯嶴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三十里岐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三十里。相傳常有異鳥集此。又名旗山,以張循王陳兵於此。
46
大慈山。 延祐四明志在東錢湖下水嶴,宋丞相史魯公葬母於此。戴良《游大慈山詩》:「水行境,謂盡陸出路旋通,乃即蒼松,徑步入青連宫連嶂。既崷崒密,林亦蔥巃。地涉清淨界,身游紫翠,重臨流玩,廣沼企石。眺奇峯,寒鏡湛秋夕碧,玉劃,晴空蘭。若與巖峻象筵,緣教崇謁祠嘅。卿相尋僧叩禪宗契理已無像,觀念豈有窮願。絶區中,緣永依塵外。踪嗒然遺身世年,齊天地終」。
47
躊蹰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南一百十里,名勝志山,路險峻,過者躊蹰故名王梴躊蹰嶺詩:「秋日澹平蕪,登扳興不孤」,「祗疑盤谷道,還是輞川圖」。「嵐氣諸峯合,溪容衆壑殊,何人乘欵叚,四顧為躊蹰」,陳著躊《蹰嶺詩》:「石路崔巍雲,上頭北雲南,雪此鴻溝誰人,題作「躊蹰嶺不到山,心不當游」。
48
石城嶺 寧波府志:在縣東四十里,即同谷山石城落。
49
大嵩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七十里慈雲嶺。 鄞縣志:距縣東南六十里,在大慈山之南,接東淘嶺。
50
菩提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南七十里通奉化黃官嶺。 寧波府志:在縣南六十五里。
51
稠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四十五里。嶺為鄞、慈兩縣之界。嘉靖間,海道副使李文進命於此設寨大皎嶺。 鄞縣志:在縣西七十里。
52
響巖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五十五里,壁立下浸江水,水折作聲則巖中答之,故名唐。賀知章常隱於此。
53
北巖 延祐四明志:在縣南五十里,巖中可容百人,暑月清涼。
54
丹霞嶼 王穉登,《客越志》在東湖中,有補陀洞天史》。丞相浩大母葉目盲,欲浮海叅大士史虞涉險鑿此洞,待葉來游,紿云普陀因名。
55
南滄嶴。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五十里太白山之南。
56
綠野嶴。 鄞縣志:在縣東四十五里水簾洞。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五十五里太白山之南。
57
江北墩。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北三里桃花渡北,其地天成髙阜九十九,獨一墩半入於江,蓋望氣者,故破壞之。
58
鄞江 寧波府志:在縣東北二里,即甬江也。南接奉化江,西接慈谿江三江,同會鎮海之大浹江,東入於海。
59
蕙江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南六十里。水出大晦山,踰江口,會於句章鄉,三港口抵它山。堰沙明卉茂,奄山原而環之若帶。
60
蘭江 寧波府志:在縣南六十里日湖。 四明,它山水利便覽,在城西南隅。唐地理志載鄮縣下注云:南二里有小江湖,太和中,令王元暐置小江湖,即日湖也。名勝志:一名細湖,周圍二百五十丈有奇,其源與月湖俱出四明山。一自他山堰經仲夏堰,入南門為日湖,又名南湖。一自大雷山經十字港滙望春橋,入西門,為月湖,又名四湖。
61
月湖 輿地紀勝,在州南湖中有汀洲島嶼凡十,曰桞汀、雪汀、芳草洲、芙蓉洲、菊花洲、月島、松島、花嶼,竹嶼、烟嶼,四時之景不同,而士女游賞特盛於春夏。飛蓋成隂,畵船漾影,無虛日也。四明它山水利,便覽湖之支渠,繚繞城市,往往家映修蕖,人酌清沚。有旱則引它山之水入月湖,以濟一城之用廣德湖。 唐書地理志:縣西十二里詳見水利,曾鞏廣德湖記源出四明山西七鄉之田水注之者,此湖也。產有鳬、雁、魚、鱉、菱、蒲、葭菼、葵、蓴、蓮芡之饒,舊名鶯脰湖,今名,大歴八年令儲仙舟之所更也。貞元二年,刺史任侗又治而大之。
62
東錢湖。 至正四明《續志》: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名萬金湖,以其為利重也。唐天寶三年,縣令陸南金開廣之,屢經浚治,周囬八十里詳見水利。袁士元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詩》:「短棹乘風湖上游」,湖光一鑑湛於秋,小橋夜静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鴛浦藕花初過雨,漁家燈影半臨流,酒闌興盡歸來後,依舊青山遶客樓」。
63
馬湖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南五十里。相傳賀知章洗馬池。
64
小江湖。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唐令王君照修。詳見水利》
65
月兒灣。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三十五里包家橋形如新,月月出泉即吐湧,不絶月中即止。
66
文溪 戴表《元文溪記》:明之北四十里,有溪曰《文溪郡志》,以為山水掩映,碧而成文,名之也。
67
橫溪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源出乾坑,流至橫溪河。
68
小溪 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五十里,地名童家坂,今為沙塞。
69
錫山龍潭。 四明龍薈在縣西南五十里,宋淳祐有白龍顯於此,又名龍竅,屈曲而下,莫測其厎。
70
綵戲橋潭。 四明龍薈在縣東五里,舊有龍窟,廣袤十餘丈,深不可測,至今甚旱不涸。
71
金沙井 四明龍薈在縣東五十里阿育王寺東一里許,兩山夾路,隂沉可畏。有龍井七,舊名瑞井,又名聖井,又名鰻井。二鰻游泳來去無常,邦人禱雨累騐。宋元祐元年,賜「靈淵廟」額。
72
虎跑泉。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六十五里天童山。西山,雙乳泉。 寧波府志:在縣西三十五里資教寺北,味甘,色白。
73
蛟池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北二里蜃池。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一里蓮花池。 寧波府志:在縣西三十五里資教寺內。其花四色,又有雙頭白蓮。
74
放生池。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南五十里隠學寺內海。 嘉靖寧波府志:環府境東際鄞之嶦﨑湖。
75
頭蔡家墩,東北際定海之招寶山、後海塘,西北際慈谿之觀海龍山,東南際象山之爵溪、東門奉化之鮚埼、裏港。海潮自定海入鄞江六十里至府城東北,分為二江:西北通慈谿,東南通奉化。潮汐往來,各有其候。
76
慈谿縣。
77
浮碧山 名勝志,縣治負焉。北、西、東三面,瀦為湖,山浮其上,故名馮叔吉《縣治記》:「浮碧山峛崺中突起,其餘髙以尋計者可百許,兩江襟其前望,中數百里形勝,以兹山收之」。
78
大蓬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東北三十里,又名達蓬,山上有巖,髙四五丈,巖上有三佛跡。秦始皇東游,欲自此入蓬、萊故名周鍔游《大蓬山》詩:靈山名:大蓬香,水靄簷蔔龍祗乆,覆䕶雲物翳深谷,拂衣向刼中,神斧斫蒼玉,至今天上尊靈,跡印金粟,頗聞開士䜟,飛錫隱巖麓,坐令湖海間,香供走川陸巍巍䖍報地色,相儼金屋,緬想舊巾缾,猶能慰心目。籃輿訪蓮社,一笑欣自足,撫事動幽尋,疇能念榮辱,松爐裊孤烟,餘力付棋局,更覺夢中身,翛然百無欲。
79
香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北三十里即大蓬山支隴。唐常寂大師建寺於此,名智度,今名香山寺范成大《香山詩》:「抖擻軒裳一閧塵,任教空翠滴烏巾。老身已到藍輿上,處處青山是故人」。驃騎山 晏公《類要在縣南二十里接會稽典錄,云「漢世祖時,張意為驃騎將軍,其子齊方厯中書郎,曾隱於此山,因名。
80
城門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十五里。上有宋城門校尉、會稽從事陳詠墓,故名。
81
朱墓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六十里,宋台州刺史朱䕫卜居此山,因葬焉,故名。
82
闞峰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東北一十里,吳太子太傅闞澤居其下,故名。
83
石柱山 慈谿縣志:在縣東北二十里亶洲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塔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東南三里隂陽家,謂之青龍山。
84
九峰山 慈谿縣志在縣東北六十里橫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南十里獅子山。 寧波府志:在縣東南一十里赭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南十里,土色赤,絶頂,有龍湫。
85
大寶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南二里隂陽家,謂之白虎山。
86
雙頂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七里釣魚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上有釣臺,相傳謝靈運,常釣於此。
87
青木山 舊浙江通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蘆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推青擁翠,秀拔鶴洲,鳬渚之上。東南一峰,名烏石尖,上有龍湫,名烏石潭。
88
黃墓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一名覆船山,山平坦,狀如覆船。相傳上。有漢黃公墓、大隱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南三十里。晉虞喜常隱於此,三召不起,遂名焉。《元豐九域志》、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隱山口南入天台,北峰為四明,東足乃謝康樂煉藥之所。洞天福地記:大隱山第六十三福地,在明州慈谿縣天寶觀。
89
戍溪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晉孫恩、盧循入㓂,劉牢之禦之,屯兵於此,故以戍名。
90
東澄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江水映帶其左。
91
車廐山 《名勝志,在縣西南四十里。《會稽記》云:越王句踐於此置廐,停車秣馬,遺跡猶存。
92
句餘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四十里,句章之西,餘姚之東《山海經》:「句餘之山,無草木,多金玉。郭璞曰:「山在餘姚南句章北」。
93
虎胛山《舊志「胛」作「脾」悞。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三十里,山形聳踞如虎胛。隋大業間,常鑿山西南,斷跡猶存鳳凰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四十五里,丈亭之上,其形如鳳,與龍山對峙桂彥良《鳳凰山詩》:「鳳凰山下路縈紆,老衲幽棲雪滿顱。三十六池春水活,年來還有鳳雛無」。
94
三過山。 輿地紀勝在縣南,山勢孤峻,臨江潮水縈回,舟人理棹,雖一過猶三過焉。
95
石門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五十里,上有峭壁如門。
96
白巖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六十里。山麓石臺三層,髙五丈,其中虛擎如鼎,足狀旁石間有膝印,又有五指、足跡、苔蘚莫能蝕相傳。昔有仙人,以肩正石臺中添一小石柱以支之,因名鄉為石臺鄉。
97
五馬山 慈谿縣:志在縣西南六十里岡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六十里。平曠深邃,地多異茗。
98
石魚山 《名勝志,「在縣西五里,又五里為石櫃山。俱以形似而名。
99
雲山 慈谿縣志:在縣西十五里仙雞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二十里,旁有石雞、抱子山。 輿地紀勝在縣東南十里,山勢宛轉盤泊,如龍蛇抱子之狀,故名。
100
雨微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五十里,舊名龍山,上有雲氣即雨。或云雨徵山。
101
漁溪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五十里,石磯枕水,彷佛富春。
102
夜飛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四十五里,相傳此山自蜀中夜飛來,蜀客識之。
103
太平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六十里,下有村與湖,皆名太平。
104
埋馬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六十里。夏侯曾先地志云:「秦始皇游海,至此馬斃埋之,故名」。
105
石塘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北四十五里五峰山。 名勝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山有五峰,亭亭相峙,其下兩崖屹立如門。
106
五磊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五峰,累累相比。
107
隱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六十里。鄞令方軫隱於此,故名。
108
鳴鶴山 輿地紀勝在縣西北六十里,昔有鶴棲於此,一旦飛鳴,冲天而去。今有鳴鶴鹽場即此。
109
浪港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七十里,觀海衞城負焉。
110
瓜誓山。 桑嶼山。 箬嶴山。 廟山 嘉靖寧波府志俱縣西北七十里。大海。中。
111
向頭山。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北八十里,亦名西龍尾。東望伏龍山,龍頭以東屬定海,龍尾以西屬餘姚。二山捍潮,其中漲塗漸與山相接,古有海塘閘柱屹然,今為魚鹽之地。
112
大忌山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北八十里,下有暗石,為舟航,往來所忌。嘉靖《寧波府志》舊在大海中,今近岸。
113
小忌山。 成化四明郡志》與大忌山對峙泥橫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一百里,俗名掘泥山,在大海中,今連大岸。
114
東向山。 算嶴山 黄牛山 延祐四明志俱縣北六十里。
115
雁門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北四十里通龍山千戶所。
116
長溪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六十五里。溪行可五六里許,北通鳴鶴鄉。
117
石剌嶺。 寧波府志:在縣北一里,石磴蟠紆,迤邐接縣治。
118
靈巖 天啟慈谿縣。志在縣東北十五里,石巖髙峻,俗呼為「望海尖」。
119
慈谿江。 名勝志源,自紹興餘姚之太平諸山至丈亭,乃岐而為二。大江由車廐歴西渡,經府城之北,至大浹口入於海。小江從東南貫縣城中,由驄馬橋出東郭,一名管山江。
120
慈湖一名普濟湖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北一里,唐開元間,縣令房琯鑿,廣袤一百五十畆,因縣名曰慈,以吳太子太傅闞澤舊居,呼為闞湖。至正四明續志:普濟湖在縣東北一里,吳太子太傅闞澤,徳潤居之,謂之徳潤湖,後因寶謨閣學士楊簡敬仲居之,謂之「慈湖」。劉振之闞湖即事詩:「秋容到處好碧水,湛清輝嶺樹,隂逾密湖,雲濕不飛亭虛山易入野,曠鵲忘歸戶外塵,雖滿那能上芰衣」。謹按:楊敬仲以慈湖自號非湖,以敬仲所居始名,至正志悞也。白洋湖。 寧波府志與杜湖相連。西界餘姚詳見水利花嶼湖。 至正四明《續志》:在縣東南一十里,古有塘瀦水,唐貞觀十年,刺史任侗修築,計一十七頃四十餘畝。湖中有小墅、春花、明媚,多於衆山,故名杜湖。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五十里。唐刺史任侗重加浚築。宋慶厯初,主簿周常築塘修閘詳見水利西羅浦。 天啟《慈谿縣志,在縣西南二十六里羅仲舒先生所居。
121
松浦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北五十里古窰浦。 寧波府志:在縣西北六十里鷄鳴浦。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二十里黃家浦。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二十里慈溪。 名勝志,舊名大隱,在縣西南三十里。純德錄:漢董黯早孤,事母惟謹。母疾,思大隱溪水遠莫時至,乃築室溪濵,板輿就養,疾瘳乃歸,因名慈溪文溪。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十五里,受衆山之水互見鄞縣
122
漁溪 輿地紀勝,在縣西四十五里,清潭澈底,鱗介不潛。
123
永昌潭。 四明龍薈,在縣西南四十四里,舊名廣澤潭。唐天寶二年,常遣使至潭投金龍,密以朱筆記其左肋,繼而雨降。明皇目暏行。雨龍左肋上有朱畫」及有「大寶永昌」四字。遂賜宫名大寶,潭名永昌獅子潭。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四十五里,上有石室三層,髙數丈,及獅子、足跡、仙人、藥臼。
124
石人潭。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125
浙江通志卷十三
URN: ctp:ws9621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