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Search details: |
---|
Scope: 魏書 |
Condition : References 「太常卿」 |
Total 20 |
《列傳第九上 獻文六王》
75 ![]() | 嫡子泰,字昌,頗有時譽。為中書侍郎,尋遷通直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太常卿。與雍同時遇害。追贈侍中、特進、驃騎大將軍、太尉公、武州刺史、高陽王,謚曰文孝。 |
《列傳第十五 穆崇》
38 ![]() | 子紹,字永業。高祖以其貴臣世胄,顧念之。九歲除員外郎,侍學東宮,轉太子舍人。十一尚瑯邪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散騎侍郎、領京兆王愉文學。世宗初,通直散騎常侍、高陽王雍友。遭父憂,詔起襲爵,散騎常侍,領主衣都統。遷秘書監、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卿,又遷衛將軍、太常卿。尋除使持節、都督冀瀛二州諸軍事、本將軍、冀州刺史,以母老固辭,忤旨免官。除中書令,轉七兵尚書,徙殿中尚書。遭所生憂免,居喪以孝聞。又除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復為侍中,領本邑中正。 |
《列傳第二十》
79 ![]() | 懿從兄子愷,字思悌,弈之孫也。父勸,慕容垂侍中、太常卿。愷,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後入代都,名出懿子玄之右,俱坐司馬氏事死。愷妻,廬玄姊也。愷子伯達棄母及妻李氏南奔河表,改婚房氏。顯祖末,伯達子休傑內入,祖母廬猶存,垂百歲矣,而李已死。休傑,高祖時以歸國勛為河間太守,兼冀州咸陽王府諮議參軍。 |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
13 ![]() | 始光中,進爵東郡公,拜太常卿。時議討赫連昌,群臣皆以為難,唯浩曰:「往年以來,熒惑再守羽林,皆成鉤巳,其占秦亡。又今年五星並出東方,利以西伐。天應人和,時會並集,不可失也。」世祖乃使奚斤等擊蒲阪,而親率輕騎襲其都城,大獲而還。及世祖復討昌,次其城下,收眾偽退。昌鼓噪而前,舒陣為兩翼。會有風雨從東南來,揚沙昏冥。宦者趙倪進曰:「今風雨從賊後來,我向彼背,天不助人。又將士饑渴,願陛下攝騎避之,更待後日。」浩叱之曰:「是何言歟!千里制勝,一日之中豈得變易?賊前行不止,後已離絕,宜分軍隱出,奄擊不意。風道在人,豈有常也!」世祖曰:「善」。分騎奮擊,昌軍大潰。 |
《列傳第二十八 陸俟》
49 ![]() | 希靜弟希質,字幼成。起家員外郎,領侍御史,稍遷散騎侍郎、陽城太守。孝莊初,除龍驤將軍、膠州刺史。蕭衍遣將率眾數萬從鬱洲浮海據島,來侵州界,希質討破之。轉建州刺史,將軍如故。爾朱榮之死也,世隆率眾北還晉陽,希質固守拒之。城陷,兄子被害。希質妻元氏,榮妻之兄孫,由是獲免。天平初,給事黃門侍郎,遷魏尹,轉太常卿、衛大將軍、都官尚書。武定七年夏卒,年五十八。贈驃騎大將軍、中書監、青州刺史,謚曰文。希質名家子,位宦又通,不能平心於物,唯與山偉、宇文忠之等共為朋黨,排毀朝俊,有識者薄之。 |
《列傳第三十一 嚴棱 毛脩之 唐和 劉休賓 房法壽》
15 ![]() | 正平元年,和詣闕,世祖優寵之,待以上客。高宗以和歸誠先朝,拜鎮南將軍、酒泉公。太安中,出為濟州刺史,甚有稱績。徵為內都大官,評決獄訟,不加捶楚,察疑獲實者甚多,世以是稱之。皇興中卒,年六十七。贈征西大將軍、太常卿、酒泉王,謚曰宣。 |
《列傳第三十四 竇瑾 許彥 李欣》
38 ![]() | 璞字季真,性惇厚,多識人物。歷中書博士、侍郎、漁陽王尉眷傅、左將軍、長安副將,賜爵宜陽侯,太常卿。承明元年,年五十一,先欣卒。贈安西將軍、雍州刺史,謚曰穆。 |
《列傳第四十三 游明根 劉芳》
14 ![]() | 肅宗即位,遷中書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相州大中正。出為使持節,加散騎常侍、鎮東將軍、相州刺史,有惠政。徵為太常卿,遷尚書右僕射,固辭,詔不許。肇於吏事,斷決不速。主者諮呈,反覆論敘,有時不曉,至於再三,必窮其理,然後下筆;雖寵勢干請,終無回撓。方正之操,時人服之。及領軍元義之廢靈太后,將害太傅、清河王懌,乃集公卿會議其事。於時群官莫不失色順旨,肇獨抗言以為不可,終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詔給東園秘器、朝服一襲,賵帛七百匹。肅宗舉哀於朝堂。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文貞公。 |
《列傳第四十四 鄭羲 崔辯》
1 ![]() | 鄭羲,字幼驎,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渾之八世孫也。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父曄,不仕,娶於長樂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氣,而羲第六,文學為優。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書博士。 |
5 ![]() | 高祖初,兼員外散騎常侍,假寧朔將軍、陽武子,使於劉準。中山王叡,寵幸當世,並置王官,羲為其傅。是後歷年不轉,資產亦乏,因請假歸,遂盤桓不返。及李沖貴寵,與羲姻好,乃就家徵為中書令。文明太后為父燕宣王立廟於長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滎陽侯,具官屬,詣長安拜廟,刊石建碑於廟門。還,以使功,仍賜侯爵,加給事中。出為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性又嗇吝,民有禮餉者,皆不與杯酒臠肉,西門受羊酒,東門酤賣之。以李沖之親,法官不之糾也。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騰、別駕賈德、治中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文明太后為高祖納其女為嬪,徵為秘書監。 |
27 ![]() | 長子伯猷,博學有文才,早知名。舉司州秀才,以射策高第,除幽州平北府外兵參軍,轉太學博士,領殿中御史。與當時名勝,咸申游款。肅宗釋奠,詔伯猷錄義。安豐王延明之征徐州也,引為行臺郎中。事寧還都,遷尚書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軍功賜爵陽武子。稍遷散騎常侍、平東將軍。前廢帝初,以舅氏超授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久之,為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轉護軍將軍。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騎常侍使於蕭衍。前後使人,蕭衍令其侯王於馬射之日宴對申禮。伯猷之行,衍令其領軍將軍臧盾與之相接。議者以此貶之。使還,除驃騎將軍、南青州刺史。在州貪惏,妻安豐王元延明女,專為聚斂,貨賄公行,潤及親戚。戶口逃散,邑落空虛。乃誣良民,雲欲反叛,籍其資財,盡以入己,誅其丈夫,婦女配沒。百姓怨苦,聲聞四方。為御史糾劾,死罪數十條,遇赦免,因以頓廢。齊文襄王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諭。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其年卒,年六十四。贈驃騎大將軍、中書監、兗州刺史。 |
《列傳第五十四 李崇 崔亮》
30 ![]() | 除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淺不通船,行人艱阻。亮謂僚佐曰:「昔杜預乃造河梁,況此有異長河,且魏晉之日亦自有橋,吾今決欲營之。」咸曰:「水淺,不可為,浮橋泛長無恆,又不可施柱,恐難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陽,橫橋渡渭,以像閣道,此即以柱為橋。今唯慮長柱不可得耳。」會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長木數百根。藉此為用,橋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猶名崔公橋。亮性公清,敏於斷決,所在並號稱職,三輔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詔賜衣馬被褥。後納其女為九嬪。徵為太常卿,攝吏部事。 |
34 ![]() | 轉侍中、太常卿,尋遷左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時劉騰擅權,亮托妻劉氏,傾身事之,故頻年之中名位隆赫,有識者譏之。轉尚書僕射,加散騎常侍。正光二年秋,疽發於背,肅宗遣舍人問疾,亮上表乞解僕射,送所負荷及印綬,詔不許。尋卒,詔給東園秘器、朝服一襲,賵物七百段、蠟三百斤。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曰貞烈。亮在雍州,讀《杜預傳》,見為八磨,嘉其有濟時用,遂教民為碾。及為僕射,奏於張方橋東堰穀水造水碾磨數十區,其利十倍,國用便之。亮有三子,士安、士和、士泰,並強幹善於當世。 |
《列傳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
19 ![]() | 延俊繼母隨延俊在薊,時遇重患,延俊啟求侍母還京療治。至都未幾,拜太常卿。時汾州山胡恃險寇竊,正平、平陽二郡尤被其害,以延俊兼尚書,為西北道行臺,節度討胡諸軍。尋遇疾,敕還。三鵶群蠻寇掠不已,車駕欲親征之,延俊乃於病中上疏諫諍。尋除七兵尚書、安南將軍,徙殿中尚書,加中軍將軍,轉散騎常待、中書令、御史中尉。又以本官兼侍中、吏部尚書。延俊在臺閣,守職而已,不能有所裁斷直繩也。莊帝初,於河陰遇害。贈都督雍岐豳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本將軍、雍州刺史。 |
《列傳第六十 陽尼賈思伯李叔虎路恃慶房亮曹世表潘永基朱元旭》
52 ![]() | 又遷太常卿,兼度支尚書,轉正都官。時太保崔光疾甚,表薦思伯為侍講,中書舍人馮元興為侍讀。思伯遂入授肅宗《杜氏春秋》。思伯少雖明經,從官廢業,至是更延儒生夜講晝授。性謙和,傾身禮士,雖在街途,停車下馬,接誘恂恂,曾無倦色。客有謂思伯曰:「公今貴重,寧能不驕?」思伯曰:「衰至便驕,何常之有?」當世以為雅談。為元義所寵,論者譏其趣勢。孝昌元年卒。贈鎮東將軍、青州刺史,又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貞。 |
《列傳第六十二 爾朱榮》
22 ![]() | 菩提,肅宗末,拜羽林監。尋轉直閣將軍。孝莊初,以榮翼戴之勛,超授散騎常侍、平北將軍、中書令。轉太常卿,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特進。死時年十四。前廢帝初,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冀州刺史,謚曰惠。 |
《列傳第六十七》
12 ![]() | 尋除長兼奉車都尉,轉右都水使者,錄事如故。丁母憂去職。值義陽初復,起紹除守遠將軍、郢州龍驤府長史,帶義陽太守。其年冬,使還都,值朝廷有南討之計,發河北數州田兵二萬五千人,通緣淮戍兵合五萬餘人,廣開屯田。八座奏紹為西道六州營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紹勤於勸課,頻歲大獲。又詔紹詣鐘離,與都督、中山王英論攻鐘離形勢,英固言必克。紹觀其城隍防守,恐不可陷,勸令班師,英不從。紹還,具以狀聞。俄而英敗。詔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曠,令紹量度處所,更立一州。紹以譙城形要之所,置州為便,遂立南兗。入為主衣都統,加中堅將軍,轉前軍將軍。追賞營田之勤,拜游擊將軍,遷龍驤將軍、太府少卿,都統如故。轉長兼太府卿。紹量功節用,甄煩就簡,凡有賜給,千匹以上,皆別覆奏,然後出之。靈太后嘉其用心,敕紹每月入見,諸有益國利民之事,皆令面陳。出除安北將軍、並州刺史。清慎守法,頗得民和。值山胡來寇,不能擊,以此損其聲望。復入為太常卿。莊帝初,遇害河陰。 |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14 ![]() | 姚黃眉,姚興之子,太宗昭哀皇后之弟也。姚泓滅,黃眉間來歸,太宗厚禮待之,賜爵隴西公,尚陽翟公主,拜駙馬都尉,賜隸戶二百。世祖即位,遷內都大官,後拜太常卿。卒,贈雍州刺史、隴西王,謚曰獻,陪葬金陵。黃眉寬和溫厚,希言得失。世祖悼惜之,故贈有加禮。 |
《列傳恩幸第八十一》
23 ![]() | 叡弟諶,字厚誠。為給事中、安南將軍、祠部尚書,賜爵上黨公。加散騎常侍,領太史事。例降為侯。遷太常卿。出為持節、安東將軍、兗州刺史。還,除光祿大夫,卒於官。贈帛五十匹。 |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 | 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3.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 | 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