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第五十七

《卷第五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前翰林院檢討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撰
2
列傳第五十
3
錢士升高承埏、鈕應斗、錢嘉徵 朱治𢢀吳鋤 高斗樞子宇泰 周元懋從兄元初、沈中柱、鄭龍採 林時對陸寶 馮元揚弟元飆、沈崇埨 熊明遇李汝璨、顏垓 易應昌詹爾選、蕭士偉、範康生 黃景昉王觀光、莊鰲獻、餘揚、林衍培、張利民、李躍龍、楊瑞鳳、謝國瑄 王志道張若化、弟若仲、子士楷、李瑞和 林蘭友唐顯悅、許璟、林英 盧若騰郭貞一、沈佺期、張灝、張瀛、楊期演、葉啟蕤、林志遠、葉迎、諸葛倬、許吉璟等 王忠孝張正聲、蔡國光、劉子葵、王簡伯、陸昆亨、黃事忠 沈光文姚翼明、程應璠、陳瑞龍、萬年英、辜朝薦、謝元忭、任穎眉、任廷貴、陳駿音、齊價人等 楊永言張應星
4
錢士升抑之,嘉善人。萬歷丙辰進士;廷對第一,授修撰。以母老,乞歸。趙南星、魏大中、萬燝之被璫禍也,破產營護之;以是為東林所推。
5
崇頓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旋謝病歸。四年,起禮部右侍郎,署尚書事。六年九月,召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帝操切,溫體仁以刻薄佐之;士升撰「四箴」以獻,謂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帝優旨報聞,而意不懌也。無何,有武生李璡請括江南富戶,行首實籍沒之法。士升惡之,擬旨下刑部;帝不許。士升謂此亂本也,當以去就爭之。抗疏極言;帝報曰:『前疏已足沽名,無庸汲汲』!士升遂乞休。
6
國變後七年,乃卒。
7
高承埏字寓公,嘉興人;屯田郎道素子也。崇禎庚辰一六四○進士。以父死非罪,伏闕訟冤,得贈故官。知寶坻縣;嘗固守抗王師,竟不賞。亂後,閉戶讀書。有「病中述志」詩云:『惟將前進士,慘淡表孤墳』!讀者比之澤畔行吟、西台慟哭云。又,同邑鈕應鬥字宿夫,崇禎癸未進士;知漳浦縣有聲。鼎革後,里居,杜門不出。
8
錢嘉徵孚于,海鹽人。天啟辛酉,舉順天鄉試副榜。崇禎改元,嘉徵上書論魏忠賢十大罪;或尼之,嘉徵慨然曰:『虎狼食人,徒手亦可搏之。舉朝不言,而草莽言之以為忠臣義士之倡;雖死何憾』!自是言者繼起,元惡就誅。晚選松溪知縣。閩亡,卒於里。著有「松龕剩稿」。
9
朱治𢢀子暇,嘉興人。天啟辛酉舉於鄉,選肇慶通判;歷同知。丙戌十月,永歷帝監國肇慶,治𢢀與推戴;上奔梧州,擢為兩廣總督,守肇慶。明年正月,王師自廣州乘勝下,治𢢀棄城走;終事不可詳。而秀水朱彞尊書其詩後云:『子暇宣勞戎務,一星卒殞天南;生為進表之劉琨,死作思歸之溫序』。蓋亦粵臣之抗節以歿者。
10
吳鋤字稽田,初名祖錫、字佩遠;嘉興人。父吏部文選郎昌時,以罪死。鋤素負大志,而又欲雪其父之恥,終身冥行,不返家園。早年與妻弟徐枋往來靈岩、支硎間,既又同棲積翠。嘗走海上依張煌言,魯監國授為職方郎中。辛丑一六六一王師入緬,煌言遣鋤挾帛書入鄖陽山中說十三家軍,使出師撓楚以援緬。是時十三家已衰敝不敢出,煌言軍亦尋散;鋤乃北走中原。間南歸,則過徐枋之澗上草堂而不入其家;鬱鬱竟死。葬膠東,以明蹈海之憤,不願首邱云。
11
高斗樞象先,鄞人。崇禎戊辰進士,授刑部主事;坐議巡撫耿如杞獄,與同列四人下獄。尋複官,進員外郎。
12
五年,遷荊州知府。久之,擢長沙兵備副使。時賊氛已逼臨、藍,湖湘間土寇蜂起。長沙止老弱衛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縣,城庫雉堞盡圮;斗樞建飛樓四十,大修守具。臨、藍賊艘二百餘,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餘日,乃卻去。尋擊殺亂賊劉高峰等,撫定餘眾;詔錄其功。巡撫陳睿謨大征臨、藍寇,斗樞當南面,大小十餘戰。賊平,詔賚銀幣。十四年六月,進按察使;撫治王永祚移斗樞守鄖陽。鄖被寇且十載,居民才四千。斗樞至甫六日,而張獻忠自陝而東;斗樞與知府徐啟元遣游擊王光恩及其弟光興分扼之,戰頻捷。光恩,故均州降渠小秦王也,善用其下;斗樞亦善撫光恩。闖賊先後四至,皆大創去。當是時,湖南、北十四郡皆陷,鄖獨存。自十五年冬,撫治王永祚被逮,連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路絕不能至,中朝謂鄖已陷;十六年夏,斗樞上請兵疏,始知鄖存。眾議即任斗樞;而陳演與有隙,乃擢啟元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加斗樞太僕少卿。明年二月,朝議設漢中巡撫兼督川北軍務,擢斗樞右僉都御史;以往路阻,朝命皆不得達。至三月,始聞僕少之命,即以軍事付啟元。七月,北部變聞,並聞漢中之命;地已失,不可往。冬十二月,命代何騰蛟巡撫湖廣,又以鄖陽固守功,加副都御史;斗樞皆不聞也。
13
明年,南都陷,將之陝不可,乃還鄖;鄖亦降,旁皇無之。念老父尚在,間道歸鄞;與子宇泰與於江上之役。累被名捕,竟得脫;後數年,卒。
14
宇泰字符發,少負才名,性尤忠篤。乙酉,偕錢肅樂起兵於鄞;時斗樞猶未歸也。魯監國手諭獎之,以為不愧浙東喬木;授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丙戌冬,蠟書自海至,為邏者所得;首被捕。戊子,翻城事洩,再隨斗樞囚系。壬寅,複以海上事,被逮。在獄,終日鼓琴。仁和令者,亦倜儻士也;以慮囚入,聞琴聲而異之。及見其壁上所題詩,曰:『先生休矣』!挽宇泰飲風波亭上,固辭;令曰:『無傷也』!劇飲賦詩而別。是後,隔一日必至。事解,竟不往謁。嘗自序曰:『在昔里中諸名士大會於湖南,華、王其執牛耳者;而予以臥子先生所許,濫竽其間。國難以來,華、王得追隨範、倪諸老游於虞淵,而予靦顏視息;雖鍵戶屏絕人事,然以視亡友,則可恥也!志趣不齊,菀枯隨之;向之同社,半已出山,攘攘如也。咸淳面目守之亦希,不可悼哉』!所著有「雪交亭集」,取張肯堂舟山寓亭以名也。諸父鬥權字辰四、斗魁字旦中,皆遺民之苦節者;並斗樞父子,時人稱為「四高公」云。
15
周元懋柱礎,一字德林,鄞縣人;尚書應賓之從子也。以應賓蔭,累官南京右軍都事、屯部郎中。出知貴州,調思南;丁內艱,未赴而國難作。浙東建國,服未闋;錢肅樂屢招之,辭不出 而破家輸餉弗少吝。
16
丙戌六月,家人自江上告失守,乃慟哭自沈於水;救之蘇,即削髮入灌頂山中。性故善飲,至是益飲無度。又不喜獨酌;初呼山僧強斟之,夜以達旦。山僧為所苦,遂避匿;則呼樵者強斟之。樵者以日暮長跪乞去,則斟其侍者;侍者醉而僕,乃呼月;月落,乃呼云。灌頂去所居百里,酒不時至;又以深山覓酒伴不易,始返其城西枝隱軒。每晨起,即呼子弟飲;子弟去,則更覓他人。已而,積飲成病。或以無子勸少飲;有長者規之曰:『郎君不思養身待時邪』!乃瞿然不飲。出三日,則縱飲如初。然雖以酒困,凡江湖俠客之有事投止者,雖甚醉,蹶然起接,無失詞;傾所有以輸之。因是,家盡喪。旋得嘔血疾不止,卒;年四十。妻俞氏亦自毀,繼之死。
17
元初字自一,嗣叔父應賓為後。讓任子於同祖兄弟元登、元懋,時人賢之;與同里華夏、王家勤、陸宇𤐣以忠孝相期。乙酉一六四五,從錢肅樂起兵,授部郎,不受;以白衣參軍事。江上潰,走山中;惟歲時以省墓歸。家本素封,輸餉蕩其十五;戊子,力救華、王五君子之難,又蕩其十三。既又與島上通消息,遂盡散其貲;脫粟、草履,晏然也。嘗寫「捫虱圖」見志;嘆曰:『今之江左,並桓元子亦不可得』!年八十餘,卒於家。元登官刑部郎,亦以苦節死。
18
沈中柱字石臣,平湖人。崇禎庚辰一六四○進士,官吉水知縣。國變後為僧,名行然,號無淨;往來靈隱、金粟間。有「懷木庵詩草」。
19
鄭龍採字聖昭,歸安人。天啟辛酉舉於鄉,出宰婺源。過湖南,謁巡撫何騰蛟;欲留為監紀。辭曰:『朝廷命某宰婺川,不命參公軍事也』!及解組歸,騰蛟已殉難;乃祝發入山以終。
20
林時對字殿揚,學者稱為繭庵先生;鄞人。崇禎己卯、庚辰一六三九~四○連薦,成進士。時年十八,授行人司行人。少執經倪元璐門下;常熟錢謙益聞其名招致之,不往。於同官,最與劉中藻、陸培、沈宸荃相暱。或曰:『冷官索莫,何以自遣』?曰:『苟不愛錢,原無熱地』!丁憂,歸里;錢肅樂一見契之。
21
弘光時,召為吏科都給事中;疏言:『史可法之軍江北,所以藩衛江南者也;不當使之掣肘。進戰退守,當假便宜。左都御史劉宗周四朝老臣、天下山斗,當置左右。翰林檢討方以智忠孝世家;間關南來,不當誣以傅會之說』。並留中不下。是時台省混沓,邪黨過半;獨掌科熊汝霖、掌道章正宸清望諤諤,顧皆引之為助。阮大鉞深惡之,乃嗾方國安以東林遺孽糾之;遂與同里沈履祥偕去。
22
江上之役,熊、錢諸督師交章薦;乃起佐其房師孫嘉績幕。上封事,每遭阻格;中樞餘煌輒嘆息,以不能力持為愧。時對力主渡江議;汝霖之下海寧,實力贊之。進太常卿,累遷右副都御史。
23
江幹師潰,監國遯去;慟哭棄冠服,轉徙山海間久之,而年未四十也。博訪國難事,上自巨公元老、下至老兵退卒,隨所聞見,折衷而論定之,曰「繭庵逸史」、曰「詩史」。當事薦之,以病辭。有同年生來訪以出處;答曰:『此事寧容商諸人邪!吾志自定。為君謀,寧有殊』!同年愧其言而止。未幾,遺老凋落殆盡,時對獨逾大耋;幅巾深衣,躑躅行吟,至莫可與語。於是悒悒彌甚;乃令小胥舁籃輿,遍行坊市。一日,湖上演劇,遠望場間有冕旒而前者;或曰:『此流賊破京師也』。因狂號,自籃輿撞身下,踣地暈絕,流血滿面;伶人亦共流涕,為之罷劇。嗣是不複出,揜關咄咄而已。及卒,遺命柳棺、布衣,不許以狀聞。
24
陸寶敬身,鄞人。以大學生高等,授中書舍人。崇禎時,請以邊事自效;詔書褒答。侍郎劉之綸出師,寶戒以莫浪戰;之綸不能用而敗。尋以終養歸里。乙酉鄞義兵起,傾家輸餉。事敗,遁去。久之,歸;當事欲延為鄉飲大賓,辭不應。所著「悟香集」,惓惓於國事君仇,頌言不諱;故世莫得而見焉。
25
馮元揚字爾賡、元飆字爾■〈山上𢎤下〉 ,慈溪人。天啟辛酉,兄弟同舉於鄉。明年,元飆成進士;崇禎戊辰,元揚成進士:時稱二馮。
26
中官張彞憲之總理戶、工二部也,元揚官都水主事;抗疏謂:『內臣當別立公署,不當踞二部堂』。時元飆亦由知縣,入為戶科給事中;疏論中官出鎮之非。先後忤旨,乞假歸。元揚尋起主事,歷官蘇松兵備參議。捕太湖盜,置都御史唐世濟族子於法。太倉人陸文聲之訐鄉官張溥、張採倡複社也,元揚力救之。而元飆亦疏詆周延儒、王應熊、溫體仁,薦黃道周宜直講東宮:故兄弟直聲大著。
27
元揚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天津。十七年一六四四春,流賊日逼,元揚留漕艘三百於直沽口,密疏請帝南遷;事不果行。既開京師失陷,聚將士泣血誓勿二。而兵備道原毓宗已內叛,劫元飆迎賊;元揚不屈,由海道脫身南歸。元飆官兵部尚書。孫傳庭之治兵關中也,廷臣多主速戰,元飆謂宜致賊而不宜致於賊;於帝前爭之曰:『請下臣獄;俟戰而勝,斬臣謝之』!貽書傳庭:戒毋輕鬥,白、高兩將不可任。已而,傳庭果敗。元飆知事不可為,以病乞休,薦李邦華、史可法自代;帝不用而用張縉彥,都城遂不守。
28
帝刑威御下,內而樞部、外而疆臣多被罪;惟二馮以恩遇終。元揚疾,賜宮參;元飆解樞部,賜瓜果食物,遣醫診視。元飆智而譎,初疏詆周延儒,延儒既相而複善之。熊開元欲盡發延儒罪,元飆沮之,聞元遂獲重譴;眾論以此少之。弘光時,兄弟相繼病歿。其家請恤;給事中吳適言:『元飆身膺特簡,莫展一籌。予以祭葬,是誤國之臣生死皆得志也』。部議卒如所請行
29
沈崇埨字宇昆,慈溪人;大學士宸荃之族弟也。崇禎癸未進士,授金壇知縣;其父手書「忠君愛國,勿玷清白家聲」十字付之。魯王監國,擢兵部主事。江上破,棄官;躬耕於野。有同年生王爾祿為我巡海道,屏車騎至海濱訪之;崇埨稱病不起。爾祿徘徊門外久之,乃長嘆而去
30
熊明遇良孺,進賢人;萬歷辛丑一六○一進士。由知縣,擢兵科給事中;進「八憂、五漸、三無」疏,極陳時弊見「明史」本傳。歷擢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魏忠賢以其疏救御史游士任也,矯旨革職。坐汪文言獄,追贓謫戍。
31
崇禎初,起兵部右侍郎。明年,進南京刑部尚書,召拜兵部尚書;言『秦中流寇,明旨許撫、剿並行。臣謂渠魁乞降亦宜撫,脅從負固亦宜剿』!帝納之。明年,以過信山東巡撫余大成言,撫叛將李九成,致萊城被圍,又曲庇宣府議和巡撫沈棨;命解任。久之,起南京兵部尚書,改工部;引疾歸。國變後,卒於家。
32
李汝璨字用章,南昌人。崇禎時,官兵科給事中。十年閏月,因旱求言;疏言:『八、九年來干和召災,始於端揆,積於四海;水旱盜賊,何怪其然』!帝怒,削籍。國變,衰絰北面哀號,作祈死文;竟死。
33
顏垓字宇肩,德化人。天啟中,進士。知平湖縣,有聲。召對稱旨,擢翰林院檢討;轉右春坊,洊升學士。明亡,不仕。
34
易應昌瑞芝,臨川人;萬歷癸丑進士。天啟時,由御史累遷大理少卿;閹黨劾為東林,削籍。崇禎二年,起左僉都御史,進左副都御史;偕都御史曹於汴持史𡎊、高捷起官事甚力。尋以救刑部尚書喬允升忤旨,遣戍。
35
宏光時,召複故官,遷工部右侍郎;阮大鋮列之十八羅漢中。國變後,卒。
36
詹爾選思吉,撫州樂安人;崇禎辛未進士。由太常博士,擢御史;請起用侍郎陳子壯、推官湯開遠。已因劾陳啟新,並劾吏部尚書謝升、大學士溫體仁不加駁正,尸素可愧。未幾,大學士錢士升以爭武生李璡搜括富戶之請忤旨,乞休;爾選言:『人臣所以不肯言者,其源在不肯去耳。輔臣肯言、肯去,臣實榮之;獨不能不為朝廷惜也』!語多切至。帝震怒,召對詰責;爾選侃侃不少屈。命錦衣提下;爾選叩頭曰:『臣死不足惜!皇上幸聽臣,事尚可為!即不聽,亦可留為他日思』!帝愈怒;大臣力為申救,僅削籍歸。十五年,給事中沈迅、左懋第相繼論薦,召還;未赴而都城陷。弘光立,首起之。群小憚其鯁直,令補外僚;遂不出。國變後,又十二年而終。
37
蕭士瑋伯玉,泰和人。中萬歷丙辰鄉試;越七年,天啟壬戌一六二一成進士。除行人,歷吏部郎中。弘光時,擢光祿寺卿。著有「春浮園集」。
38
範康生字訒軒,安福人;官中書舍人。從萬元吉於皂口,隨入贛州。城陷,被執;放歸。著「仿指南錄」,紀贛事甚悉。
39
黃景昉字太稚,晉江人;天啟乙丑進士。由庶吉士,歷官庶子。崇禎十一年,御經筵,問用人之道;景昉言:『考選不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不得預清華選』。又言:『鄭三俊不當久系』。帝皆嘉納;進少詹事。嘗召對,言『近撤監視中官高起潛,關外輒聞警報。臣家海濱,將吏每遇調發,即報海警,冀得複留。觸類而推,其情自見』。帝頷之。十四年,以詹事掌翰林院。十五年一六四二六月,與蔣德璟、吳甡並進東閣大學士。明年,並加太子太保;改戶部尚書、文淵閣。帝欲裁去南京操江文臣,專任誠意伯劉孔昭;持不可。忤旨,遂引歸。
40
隆武時,召入直,複告歸。國變後,家居十數年始卒。
41
王觀光子開,晉江人。天啟進士;知舒城縣有聲,遷刑部主事。富商吳某家奴擁貲數十萬,投魏璫門,反噬其主;璫敗系獄。賄求脫,卒擬決;輿論快之。出知常州府,革織造輸知府歲例八千金。宜興魯較肆亂,計擒誅之。尋引疾歸;以薦起補荊州府。惠藩承奉某虐於民,訴者盈篋;觀光謂爭之不如化之,密緘送閱。某大悚愧;夜出數千人,歡聲如雷。荊故流賊出入處,觀光捐橐中金築沙市關城,延袤三十里,雜民兵吹笳揚幟,奸細來則殲之;賊不敢犯。楊嗣昌督師駐荊、襄,觀光請令其兵自饋;嗣昌銜之,以計典去。士民號泣,惠藩疏保留。尋以積勞,乞休。隆武時,起戶部右侍郎兼吏、禮、兵三部事。未幾,歸。
42
莊鰲獻任公,晉江人;崇禎癸酉進士。由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論東廠之害忤旨,貶浙江按察司照磨。弘光時,複原官。久之,卒。
43
餘揚字賡之,莆田人。崇禎丁丑進士;其制義,與同年夏允彞、陳子龍齊名。知宣城縣;分校鄉闈,所取士如王亦臨、方以智,俱知名士。弘光時,擢吏部文選司。未幾,歸;杜門不出。丁亥,魯監國召為左都御史;亦不赴。著有「蘆中詩文集」、「蘆蠟史論」、「識小錄」。
44
林衍培字仲卿,莆田人。以貢生,知興國縣。興為吉、贛門戶,土寇閻總之亂,衍培練義勇自將之,屢挫賊鋒;邑恃以無恐。尋以母老歸養,屢征不起。生平言笑不苟,終日危坐。年六十二,卒。
45
張利民能因,侯官人。崇禎庚辰一六四○進士,知桐城縣。值獻賊再攻城,利民集將士執所佩刀殺白雞,以血灑地曰:『諸公有二心者,彼視』!又折矢誓曰:『利民今日藉諸公力堅守,有功不以上聞者,有如此矢』!蔣士感泣。賊百計攻之,不克;會黃得功來援,遂解去。在邑三年,治行推天下第一;擢戶科給事中。國變後,披緇入山,自稱田中和尚;有「野衲詩略」。
46
李躍龍字鱗伯,福安諸生;劉中藻之妹夫也。隆武時,授兵科掌印給事中。偕中藻攻福寧州,州民閉門拒守;躍龍單騎至城下,諭以勤王大義,民開門迎降。後卒於天台之紫微宮。子先春,字茂初,亦諸生;授監紀理刑。有志節。
47
楊瑞鳳和仲,仙游人。崇禎中,以武進士官游擊。國變後,退居暘谷。山寇郭爾隆竊發,瑞鳳親冒矢石,凡十一戰,始解;鄉里獲全。天下既平,竟不仕。
48
謝國瑄字進寶,歸化人。偉軀幹,有膂力;官御營前軍都督。明亡,杜門不出。有「大明宮殿鎖煙霞,荊棘銅駝淚一車」之句;鬱鬱死。
49
王志道,漳浦人。崇禎中,官副都御史。六年正月,中官王坤詆修撰陳於泰,侵及首輔周延儒;廷臣以內臣輕議朝政爭之,帝不懌。志道劾坤語尤切,帝責令回奏;奏上,召對平台,詰責者久之,竟削籍。志道初以議「三案」為高攀龍所駁,謝病歸。魏忠賢以其非東林也,擢左通政;論者薄之。至是,竟以忤中官罷。
50
弘光時,擢戶部右侍郎;阮大鋮列之七十二菩薩中。終事不可詳。
51
張若化字雨玉,漳浦人。崇禎丙子,舉於鄉;弟若中字聲玉,庚辰一六四○進士,官益府長史。若化為黃道周弟子;道周之下詔獄也,若化微服入獄左右之。隆武時,徵拜御史。閩亡,兄弟退隱丹山;蕙衣、竹冠往來島上。時鄭氏據台、廈,以恢複為名;同里進士倪俊明等俱署官職。及鄭經西渡據漳州,遣其親信馮錫範齎幣聘若化兄弟;固辭不出。山居數十年,以壽終。若化子士楷字端卿,工詩、古文詞。若化兄弟之偕隱丹山也,士楷方弱冠;自以先代遺臣子,杜門屏舉業。潛心性命,以「主敬」為根本;論者方之漢汝南黃憲云。
52
李瑞和寶弓,漳浦人;崇禎進士。官松江推官,訟獄多平反;松江人塑像生祀之。尋擢御史,視鹺兩浙;丁艱歸。家居四十四載,竟不出;黃道周為序其「牆東集」。國變後十二年而卒。
53
林蘭友翰荃,號自芳;仙游人。崇禎辛未進士,知臨桂縣;宗室、貴戚為斂跡。行取南京御史,連疏劾輔臣張至發、薛國觀、塚臣田維嘉、樞臣楊嗣昌負國之罪忤旨,禍且不測。詹事黃道周、翰林劉同升、趙士春、給事中何楷交章論救,謫浙江按察司照磨;時稱長安五諫。久之,起考功員外郎。北都陷賊,累系群臣,令降者立紅幟下、不降者立青幟下;蘭友竟立青幟下。賊暴之烈日中;有道士投以濡帕咽之,得不死。
54
隆武時,起太僕少卿;晉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督師泉、漳。閩亡,奉老親遁之廈門。羈窮飄泊,凡十五載卒。
55
唐顯悅子安,仙游人;天啟壬戌進士。崇禎時,知襄陽府,遷下江兵備副使;守麻城有功。尋被劾,歸。起蒼梧道,轉嶺南巡道;丁母憂,歸。隆武帝,召為右通政;以兵部右侍郎致仕,全家渡廈門。朱成功子經之妻唐氏,顯悅女孫也;而不禮於經,顯悅銜之。經亂弟之乳母陳氏而生子,詭以妻出報;顯悅致書成功謂:『乳母居八母之一,狎而生子;家不正,何以治國』!成功怒欲誅經,令不行;遂憤懣成疾卒。而顯悅竟以壽終。
56
許璟字得璟,莆田人;崇禎戊辰進士。由南昌推官,歷升湖廣參議;平寇有功。明亡,依朱成功;卒於廈門。
57
林英字云又,福清人。崇禎中,以歲貢知昆明縣;有神明稱。永歷時,官兵部司務。明亡,祝發為僧;由滇遁入台灣,卒。
58
盧若騰閒之,同安人。崇禎庚辰一六四○進士,授兵部主事,晉郎中兼總京衛武學;三上疏劾定西侯蔣惟祿。出為寧紹兵備道,興利革弊;兩郡有「盧菩薩」之謠。
59
弘光時,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廬、鳳;未行,南都亡。隆武帝命為浙東巡撫,駐溫州;旋進兵部尚書,督師。逾年,閩又亡;遂從魯監國於浙東。鄭彩之殺熊汝霖也,眾莫敢言;若騰申揭聲其罪。
60
後依朱成功於安平,成功待以上賓。遯跡澎湖;辛卯三月病劇,大呼先皇帝而卒
61
郭貞一字符侯,同安人。崇禎庚辰一六四○進士;行取御史,巡按浙東。弘光時,擢右都御史。內監不遵朝班,疏糾之;宦侍屏息。謂夏允彞、陳子龍、徐石麒、徐汧、沈延嘉、葉廷秀、熊開元等具忠君愛國之誠,乞召用;憲長王夢錫以賄遷官、選郎劉應賓黷貨,乞正罪。一時風採懍然。丙戌後,歸隱廈門。尋渡台灣,卒。
62
沈佺期字云又,南安人。崇禎癸未進士,授吏部郎中。隆武時,擢右副都御史。閩亡,隨朱成功起兵泉州之桃花山。晚入台灣,以醫藥濟人;壬戌,卒。
63
張灝字為三;萬歷戊午舉人;瀛字洽五,崇禎壬午舉人:籍隸同安,巡撫廷拱子也。隆武時,灝官職方郎中、瀛官兵部司務。閩敗,兄弟遁跡廈門。庚申一六八○,渡台灣;明年,瀛卒,年八十四。癸亥一六八三,王師平台灣,灝年九十五矣;施琅送之歸,舟至澎湖卒。
64
楊期演字則龍,自金門移居廈門。博學,工古文詞。崇禎庚午一六四二舉人;閩中召為兵部主事。汀州之變,追扈不及。辛丑以後,僧帽道帔,杜門不出。每春秋佳日,陟山巔北望,酹酒哭拜;聞者憐之。著有「易經管見」,「島上紀事」。子秉機,邑庠生;亦削髮為僧。游兩京、岱、岳,蒼茫憑吊,一托於詩。既以行路艱難,乃變姓名南歸。著有「浩然小草」。
65
葉啟蕤字景芝,廈門人;吏部主事翼雲侄也。幼穎慧,力學。隆武丙戌,與台灣張金棕、劉顯襄同領鄉薦;攝漳州通判。閩亡,從翼雲倡義同安;城破,遁跡蓮村十六載。居恆鬱鬱;語家國事,輒嗚嗚哭不止。康熙癸亥,鄭氏亡;啟蕤齎志以歿。
66
林志遠字致子,廈門人。崇禎癸未進士;授工部主事,假歸。甲申後,奉母結茅清溪仙峰嶺,不複出。著有「歷代史白」。又,葉迎字允受,亦廈門人。結髮從戎,以勇略累官總兵。鼎革後,杜門不出;春一笠、秋一綸,徜徉海上以終。
67
諸葛倬士年,晉江貢生。隆武時以薦授翰林院待詔,加御史,監鄭鴻逵軍出浙東。閩亡,依朱成功於廈門;永歷帝進光祿寺卿。有降臣某書招之,謂『幡然肯來,監司可立致』!且怵以危語。倬複書謂:『聖主隆唐、虞之德,小臣守箕山之操;代有其人。新朝政尚寬大;須彌大千,何問微塵!必欲相強,便當刳胸著地,勿問是肝是肉矣』!某得書,惘然而罷。後卒於台灣。
68
許吉燝晉江人;崇禎癸未進士。由知縣,擢刑部主事。鼎革後,隱廈門以終。同時在廈者,林其昌,己卯舉人;黃維璟、潘賡鍾,壬午舉人;馮澄世,隆武丙戌舉人:俱泉郡人。賡鍾字道宣、澄世字亨臣事詳「延平春秋」
69
王忠孝字長孺,號愧兩;惠安人。崇禎戊辰進士,授戶部主事。轉蘇州餉,忤內監鄭希詔,緹騎逮治。故事:緹騎所至,不饜欲,則楚毒隨之。忠孝不能具一餐,校以其廉且冤之;京師相傳為異事。入獄,詞不撓,廷杖、遣戍;御史王志道疏救,得釋。弘光時,授紹興知府。隆武帝擢光祿寺少卿,遷左副都御史。閩亡,依朱成功於廈門。永歷帝命以兵部左侍郎兼太常寺卿,疏辭不許;道阻不能赴。王師克廈門,複徙台灣,卒。
70
張正聲字長正,惠安人;蔡國光士觀,金門人:同中崇禎甲戌進士。正聲以推官歷升職方郎中;國光以巨鹿知縣召對稱旨,擢禮科給事中。北都之變,皆被賊拷掠,乘間南歸;正聲散財起義,不克。先後渡海入廈門以終。
71
劉子葵,惠安人。惠安義師之役,子葵襄其事;官索之急,削髮入廈門為僧。複謁永歷帝於肇慶,擢龍川知縣。總兵黃應傑叛,子葵扼關,使不得北向;惠屬諸邑賴以全。標將某讒之巡撫;子葵曰:『吾為國耳,豈戀一官哉』!即日解組去,與王簡伯遯潮之深山。久之,複至廈門。簡伯,撫州人;子葵之樹幟龍川也,簡伯以兵部職方奉命過其邑。河源師潰,自刎不殊,乃與子葵往來閩、粵間;將之桂林,途遇寇死。
72
陸昆亨,不知何許人;官錦衣衙。扈隆武帝西行;汀州之變,奔廈門為僧,年八十有奇。
73
黃事忠字臣以,不知何許人;官兵部職方司。嘗崎嶇閩、粵,起義兵。母妻被殺,避居廈門。戊戌冬,偕御史徐孚遠、都督張自新奉使赴滇;失道安南,與國王爭禮。後西旋,不知所終。
74
沈光文字文開,號斯庵,鄞人;以明經入貢。乙酉,豫畫江之師,魯監國授太常博士;已從至長垣,進工部郎。軍潰,扈監國不及,走肇慶;永歷帝擢太常寺卿。
75
辛卯,兩粵再覆,由潮陽至金門。我閩督李率泰招之;焚其書、返其幣。將航海,居泉之海口;風失維,飄至台灣。時台灣猶為荷蘭地,從之受一廛。及延平王朱成功至,知光文故在,喜甚;以客禮見,致餼、撥田宅贍之。成功卒,子經嗣立,頗改父政;諷以詩,幾得禍。因逸至羅漢門為僧,授徒自給;不足,則濟以醫。嘆曰:『吾二十年飄零絕島、棄墳墓不顧者,祗欲完發以見先帝;而卒不克,其命也夫』!癸丑,台灣初附,我總督姚啟聖貽書曰:『管寧無恙邪』?尋卒於諸羅。光文居台三十年,蓋及見延平三世之盛衰云。所著有「台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芳草賦」、「草木雜記」。
76
姚翼明字興公,浙江人;官兵科給事中。明亡,起義海昌;事敗,遁。已從魯監國乘槎至廈門,僦居東嶽廟;爨火屢空,充然自得。旋入洪濟寺為僧。著有「南行草」。
77
程應璠,浙江人;陳瑞龍,湖廣人:並以武進士歷官都督。浮海至廈門,與徐孚遠諸人游;紀許國詩云:『勛追盛世麒麟閣,人是深山布褐翁』。瑞龍卒於廈。
78
萬年英字靜齋,黃州人;官台州通判。隆武帝登極詔至,魯諸臣不用命;年英獨言:『此時不宜異議』!上聞而嘉之,擢兵部主事。閩亡,遁跡廈門;永歷帝召授故官。癸巳,複奉命至島,與徐孚遠、紀文疇游。後不知所終。
79
辜朝薦在公,潮州人。崇禎戊辰進士,授安慶推官,晉兵科給事中;與郭之奇、羅黃傑、黃奇遇號為四駿。明亡,依朱成功於金、廈。後渡台灣,卒或曰朝薦在粵與何吾騶爭事權,有隙。丙戌(一六四五,李成棟以王師入廣州,實朝薦導之;既成棟歸明,朝薦懼事洩,走歸島雲)。
80
謝元忭字途野,潮州人;崇禎癸未進士。永歷時,官兵科給事中。後祝發於廈門為僧。
81
任穎眉,不知何處人。魯監國時,以職方郎中監督師熊汝霖軍,從監國航海。定西侯張名振嘗舟過昌國衛,守城兵以炮擊之,中名振臥床;名振大怒曰:『叛軍無禮乃爾邪』!襲破之;擄城中婦女二百八十有奇,將賞給南田軍士。穎眉自舟山至,具以告;穎眉力爭之,竟日與名振大競,僚佐勸止之。明晨,名振迎入帳,抗論如前,乃禮謝之;婦女得放還。辛卯八月舟山陷,突圍得脫;從監國,終於廈門。
82
任廷貴,不知何處人;以大常寺卿從魯監國於舟山。辛卯八月,王師逼舟山,監國航海;廷貴又從焉。自廈門奉命北上,舟覆北茭洋,以僧遯;貽絕命詩曰:『還將不二証西歸,未遂黃冠即衲衣;力任四千餘載重,癡擔六十七年非。翩翩野鶴隨雲適,點點寒梅鬥雪霏;夢破瞿然成大覺,澄潭明月自相依』。
83
陳駿音,不知何許人;黃道周弟子。隆武時,官中書舍人。道周師次明堂裏,自忖必敗,出所著書畀駿音間道持歸。偶客邸火,燼焉;每語及,輒哭。閩亡,依鄭氏於廈門,授吏官都事。鄭經之與耿精忠敗盟也,駿音謂:『隳兩國之好、失同讎之義,致前門拒虎者恢心剃發,悔何可追!今惟遣將倍道出邵武、攻南台,親統六師臨江督戰,庶可冀成效。若優游歲月,恐禍不遠矣』!馮錫範詆為老悖,出為銅山安撫司。鄭氏亡,駿音遁粵之韓江;年八十餘,卒。
84
又有齊價人、洪七峰、駱亦至、吳亦庵、劉玉龍五人者,其詳不可聞;明季遺老之避地台、廈兩島者也。亦至著有「島史」。亦庵,江右人,嘗官兵部;寓居醉仙岩以終。
85
楊永言岑立,昆明人。崇禎癸未進士,官昆山知縣。嘗應南都詔,薦諸生顧炎武於朝。會王師南下,永言棄官逃;已複與炎武及參將陳宏勛、諸生歸莊、吳其沆等起兵拒守。事敗,入黃浦依吳志葵。志葵敗,祝發為僧,名懶云,入中峰;旋入金華。晚卒於滇。
86
張應星,雲南恩貢生。習讖緯,工劍術。官知州,以軍功擢部郎。隆武建號,齎詔賜沐天波;過汀州,歸化知縣華廷獻留之宴。忽報峒賊將至;應星曰:『我雖過客,而眷屬在城,義無退避;禍福與君共之』!集紳士,瀝血神前。登陴,望賊陣曰:『此名赤腳城,如馬足裹鐵,履山阪如平地;吾識此符咒』。破之,立解。賊造天車如方柵,容四十餘人;數人推而前,高與城齊。應星以衝木破之,相持數晝夜,城賴以全。
URN: ctp:ws10179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