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01

《01》[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是通过对对应底本影印本进行字符识别打造的初稿。若有错字,请协助纠正
1
吁门且卧
2
行刈酬酒而乂喜彤仕集古录目序
3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蛮夷山海杀人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仑流沙万里之外经十馀译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生深渊采者腰红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饱蛟删金旷于山凿深而穴远筹火鍭粮而后进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满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汤盘孔鼎岐阳之鼓岱山邹泽会稽之刻石与夫汉魏已来圣君贤士桓碑葬器铭诗序记下亳古文捕蒙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一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共取之忠祸然而风霜兵火湮沦摩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闲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奸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盂不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于斯好之已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家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集古录以谓转僚并新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有卷恢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共取多而米已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拓其大要别赫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缪者以传后学轴益于多闻或讥予曰物多则其势难聚聚久而无不散何必疆区于是哉予对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庐陵欧阳修序
4
昔在洛阳与余游者皆一时豪青之士也而陈郡谢希深善评文章河南尹师鲁辨论精博余每有所作一人者必申纸疾读便得余深意以示人亦或时有所称皆非余所自得者也宛陵梅圣俞善人君子也与余共处穷约每见余小有可喜事惧然若在诸燧君慈亡余亦老且病矣此叙之作既无谢尹之知音而集录成书恨圣俞之不见也悲夫嘉佑八年岁在癸卯七旦干四日书

尸》

1
集古录目后序
2
阳文忠公撰集古录既成命其子叔弼别为集古录日见叔弼自记是集古录与集古录目判然一书也集古录止录各碑之有跋尾者其无跋者不与焉集古录目则取公家千卷之藏撮其大要备列书撰人名氏及官位事实舆立碑年月约为十卷以便览也其书久已失传惟公文集内存集古录目序一箫后人编刻公集不知录目别为一书遂以录目之序移冠集古录之首且谓公自称集古录跋尾为集古录目则误之甚矣然集古录目未经他人引用惟南宋绍定初临安陈思撰宝刻丛编历采诸家评跋所引集古录目最多陈氏书世少刻本人不易见今据南海吴荷屋中丞所藏钞本摘其所引者凡五百馀条按立碑时代年毋辑雌五卷以补叔弼原书之亡原书十卷谓发千卷之藏以一碑为一卷计之据陈氏一家所引仅存其半而陈氏书凡一十卷今已亡佚六卷残缺一卷其存者亦复鞭转傅沙讯脱巳甚即一家所引亦不能尽存矣然是编一一出八始知跋尾与录目为一书则陈氏之有功于庐陵父子绅不小矣而余之编辑是书或亦为讲金石者所不弃也夫道光乙未仲秋蜜乡黄本骥书集古录片记
3
集古录既成之八年家君命柴日吾集录前世埋没阙洛之文独取世人无用之物而藏之者岂徒出于嗜好之僻而以为耳目之玩哉其纶所得亦已多矣故尝序其记而刻之又跋于诸卷之尾者一百九十六篇序所谓可与史传正其阙缪者已庞备矣若撮其大要别为目录则吾末暇然不可以阙而不备也叶退而悉发千卷之藏而考之曰鸣呼可谓诗矣盖自女武以来迄于五代盛衰得失贤臣义士奸雄贼乱之事可以动人耳目者至于释氏道家之言莫不皆有然分散零落数千百年而后聚于此则亦可谓难矣其聚之既难则其久槛又遂将散神无传宜公之惜乎此也于是各取其幸撰之人事迹之始终所立之时世而著之为一十卷以附于跋尾之后夫事必简而不烦然后能传于久违今此千卷之书者刻之金石托之山崖未尝石为无穷之计也然必待集录而后著者岂非以其繁而难于尽传哉故著其大略而不道其详者公之志也熙蜜一年一月上浣欧阳叶叔弼记
4
集古录目目次
5
卷一
6
秦祀巫咸文
7
秦之果山刻石
8
汉袁良碑
9
汉张公神碑
10
汉王元赏碑
11
汉张表碑
12
汉刘宽故吏碑
13
汉繁阳令杨君碑
14
前碑阴
15
汉樊毅华山亭碑
16
汉樊毅修西岳庙复民碑
17
汉樊毅修华岳庙碑
18
汉淆坑君神祠碑
19
漠郭究碑
20
漠谯敏碑
21
汉祝睦后碑
22
汉孔宙碑
23
汉孔德让褐
24
汉韩敕造礼器碑
25
汉孔于庙置卒史碑
26
汉郭辅碑
27
汉宗资墓天禄辟邪字
28
汉永乐少府贾君阙
29
汉费况碑
30
汉费凤碑阴
31
汉北岳庙碑
32
汉周摄碑
33
汉高阳令杨君碑
34
汉南阳太守秦君碑
35
魏公卿上尊号奏
36
魏受禅表
37
魏横海脚军吕君碑
38
魏贾达碑一
39
魏刘熹学生蒙碑
40
吴谷朗碑
41
吴国山封禅碑
42
吴岩山纪功碑
43
晋郑烈碑
44
晋议郎陈先生碑
45
晋张平子碑阴颂
46
晋纪穆侯碑
47
晋尉氏令陈君碑
48
束晋立吴陆禅碑
49
束晋陆阶碑
50
晋黄庭经
51
宋宗悫母刘夫人墓诘
52
宋慧还法师碑
53
齐金庭馆碑
54
齐海陵王墓志
55
梁檀溪寺禅房碑
56
梁许长史旧馆坛碑
57
梁知藏法师碑
58
梁招隐利下铭
59
梁茅君碑
60
梁罗浮山铭
61
陈尼慧仙铭
62
后魏叶君碑县赎酬晴编
63
大代华岳庙碑
64
后魏修华岳庙碑
65
后魏吊比千文
66
后魏孔予庙裨并祭文
67
后魏定鼎碑
68
渎魏羊使君碑
69
后魏崔亮至化颂
70
后魏造像碑
71
后魏造五级浮图碑
72
后魏造老子释迦文像记
73
后魏僧会碑
74
后魏斛斯正碑
75
后魏贺拔岳碑
76
后魏别像碑
77
束魏赵责碑
78
东魏徐雅碑
79
束魏修寺碑
80
束魏造石像记
81
束魏洲爨寺碑
82
束魏张奢碑
83
山束魏造石观音像记
84
束魏造像记
85
东魏造石塔记
86
东魏造石像记
87
后齐九级塔像铭
88
后齐李威碑
89
后齐鸣球山禅房记
90
后齐一像颂
91
后齐造石浮图记
92
后齐龙华寺浮图碑
93
后齐曹公碑
94
后齐唐邑造锺叉
95
位坚齐造像记
96
后齐唐匿造寺碑
97
永乐十六角题名
98
后齐恒山义七级碑
99
后周灵塔颂
100
后周河渎庙碑
101
后周降腐寺碑
102
后周韦孝宽碑
103
后周于懈文纪功碑
104
卷一
105
隋立北齐造像记
106
隋兴国寺碑
107
隋龙藏寺碑
108
惰造龙华浮图碑
109
隋景阳楼下井铭
110
隋梁洋德政碑
111
隋李康清德碑
112
隋正解寺碑
113
隋真应禅师碑
114
隋咸法寺碑
115
隋恒岳寺舍利塔碑
116
隋舍利塔铭
117
隋钳耳文彻清佩碑
118
隋姚辩墓话
119
隋杨雄碑
120
隋黄山碑
121
隋而林道场碑
122
隋王威猛墓志
123
唐长寿寺舍利碑
124
唐立周黄罗利碑
125
唐灵仙寺裨
126
唐等慈寺碑
127
唐郎颍碑
128
前裨阴
129
唐立隋郎茂碑
130
唐黄君汉裨
131
唐止量寿佛大像碑
132
唐温殄博碑
133
唐郭福善碑
134
唐法主王远知碑
135
唐魏徵碑
136
唐高士廉莹兆记
137
由后孔颖达碑
138
唐改葬陈张慧湛墓诘
139
唐立周唐瑾碑
140
唐昭仁寺碑
141
唐楚哀王稚证碑
142
唐立隋皇甫诞碑
143
唐豆卢宽碑
144
唐一藏圣教序记
145
唐薛牧碑
146
唐王涛碑
147
山唐崔敦礼碑
148
唐立惰杨达碑
149
唐代国夫人开佛窟碑
150
唐李靖碑
151
唐辩法师碑
152
唐尉迟恭碑
153
唐兰陵长公主碑
154
唐张士贵碑
155
唐一藏圣教序记
156
苗堂寂通碑
157
唐百济班师碑
158
唐程知节碑
159
唐善协碑
160
唐高匡墓志
161
唐道士王轨碑
162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
163
唐尉迟宝琳碑
164
唐薛忠碑
165
唐九门县面浮匿碑
166
中居大兴国寺舍利塔记
167
唐恒岳岭路铭
168
唐独孤府君颂德碑
169
唐元思哲清德碑
170
唐开业寺碑
171
唐诸亮碑
172
唐房元龄碑
173
唐陶云德政碑
174
唐王法主碑
175
洒尺都坛记
176
唐魏载墓诰
177
周旭禅师碑
178
周李思古清德颂
179
周仙坛山石
180
周则天幸流杯亭宴诗
181
周大云寺碑
182
周福昌令张及颂
183
周量遂法师碑
184
周石柱铭
185
唐胡元约墓诰
186
唐立隋信行禅师兴教碑
187
唐窦将军墓请
188
唐岑植德政碑
189
唐杨承源碑
190
唐甯州寺钟铭
191
唐龙兴寺碑
192
前碑阴
193
唐郑谭颂德碑
194
唐孔于赞并碑阴记
195
唐王美畅碑
196
唐崔敬嗣碑
197
山居崇元宫碑
198
唐杨乾结碑
199
唐韦维善政论
200
唐成王仁碑
201
唐立音段文振碑
202
卷一
203
唐郭敬之墓碑
204
唐遍学寺碑
205
唐崔慎碑
206
唐叶国重碑一唐建福寺一门颂成碑口唐叶慧明碑
207
唐怀素律师碑一唐魏叔瑜碑
208
唐书幕城碑
209
唐韦维碑一长尸
210
唐王行碑一
211
唐窦忠仁碑
212
唐李思训碑
213
唐神德时碑
214
唐卢怀慎碑
215
唐犬云寺碑
216
唐立陶隐居碑
217
唐文荡律师塔碑
218
唐华岳碑述圣颂
219
唐西岳大洞张尊师碑
220
唐端列石室记
221
唐重修粱公堰碑
222
唐卢舍那顼像碑
223
唐张说题元宗御书记
224
崖巴行禅师碑
225
唐高祖驻碑佛堂碑
226
唐萧灌碑
227
唐冯君衡碑
228
唐裴行俭碑
229
唐襄大智碑
230
唐支提宠记
231
唐杨应碑
232
唐华岳真君碑
233
唐冯船泰碑
234
唐请立孺昭秦碑表
235
唐景阳楼下并栏铭并记
236
唐立五投大夫褐
237
唐华山石阙题名
238
唐卢奠厅事韵
239
唐裴光庭碑
240
唐元宗御注道德经
241
唐立道德经台奏答
242
唐禹庙题名
243
唐怀道阁梨碑
244
唐元览律师碑
245
唐智远律师塔碑
246
唐王仙公庙记
247
唐万同神迹记
248
唐立周尉迟迥庙碑
249
唐李造遗爱碑
250
唐石像文并阴
251
唐小字道德经
252
唐李涓德政碑
253
唐澜元寺碑
254
255
唐田跪德敢碑
256
唐杨伸昌碑
257
唐臧怀亮裨
258
唐堕量记
259
唐令长新诫
260
261
262
263
唐石门汤泉记
264
唐韩公井记
265
唐桐柏观碑
266
唐韩赏祭华岳文
267
唐立汉樊喻祠堂碑
268
唐薛仁贵碑
269
唐小鲁真人仙解谣
270
唐豆卢建碑
271
唐玉真公主仙居台碑伊唐河东郡裴夫人志
272
唐宋公神道碑
273
唐贪泉铭
274
唐吏隐山记
275
唐洪福寺弥勒石像碑
276
唐尹仁恕阙文并旌表记
277
唐尹氏孝德记一唐贞一先生庙褐
278
唐房琅遗爱颂亡唐乘真禅师灵塔碑口唐杨宏庆造舍利塔碑
279
唐祠一清文
280
唐美原夫予庙碑一唐云台观金录斋颂
281
唐云台酬方功德颂一唐徐筠碑
282
唐岳庙古松诗一唐华阳颂
283
唐商馀操
284
唐章仇兼琼碑
285
唐舂申君庙碑
286
唐放生池碑
287
唐放生池石柱铭
288
唐能大师碑
289
唐神德寺弥勒阁碑
290
唐薛悌碑
291
唐东方先生昼赞
292
唐画赞碑阴记
293
一唐贞顺皇后武氏碑
294
唐元俨律师碑
295
唐读樊丞相传诗
296
唐孙志值碑
297
唐盐唐寺石经藏赞
298
唐卢撰德政裨
299
唐独孤册遗爱颂
300
唐题宝林寺诗
301
卷四
302
唐壅壅迫遥楼诗
303
虏城皇庙记
304
唐崇纶法师碑
305
唐立王粲石井栏记
306
唐重修文宣王庙记
307
唐芒当堑量铭
308
唐阮客旧居诗
309
唐路嗣恭遗爱表
310
唐颜允南碑
311
唐雍王游一门记
312
山盾郭敬之庙碑
313
唐西林寺题名
314
唐李氏洲坟记
315
唐王仁忠碑
316
唐王延昌碑
317
唐元靖先生碑
318
唐良吏记
319
唐傅说庙碑
320
唐杜鸿渐碑
321
唐臧怀恪碑
322
唐颜含犬宗碑
323
唐杨仲昌后碑
324
唐立颜含碑
325
唐程元英碑
326
旧虽环碑驭
327
一唐德缠类侠州佛堂院壁诗唐令狐彰关河碑
328
唐薛嵩碑一夏
329
唐滑台新驿记
330
唐臧氏纠宗碑
331
唐干禄宅书
332
唐放生池碑
333
唐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碑阴记唐乞御圭最生池碑额表
334
唐湖州石柱记
335
唐赫玉碑一
336
唐释迎像记
337
唐欧阳推碑
338
唐李光进碑
339
唐甘棠馆记二鸿八唐射堂记一唐项王碑阴述嫩一
340
唐元靖先生碑
341
唐李抱玉碑
342
唐杜济墓志
343
唐灵岩涛布记
344
唐立汉董黯孝行睥
345
唐霍国夫人主氏碑
346
唐王师乾碑
347
唐立吴季子墓碑
348
唐村怜新庙碑乂
349
唐张敬因碑
350
唐景阳井栏记
351
唐颜勤礼碑
352
唐元结碑
353
唐迁建吴季子墓碑记
354
唐颜惟贞家庙碑
355
唐斗藏和尚不空碑
356
唐复郭县记
357
唐王密德政碑
358
唐元德秀墓碣
359
唐海涛志
360
唐咸宜公主碑
361
唐汾阳王庙碑
362
唐韦漠遗爱颂
363
唐郑播谒孔子庙题名
364
唐说文字源
365
唐张常洧孝行碑并门闾敕旌表碣赞唐茶山诗并诗述
366
唐贺兰夫人墓诰
367
唐王初墓诰
368
唐辨正禅师塔铭
369
唐轩辕铸鼎原铭
370
唐济渎庙祭器铭
371
唐僧道源发愿文
372
唐修昆明池炉记
373
唐赐李炼师诗诏
374
唐董晋碑
375
唐重立王粲石井栏记
376
唐复阳齐县记
377
唐锺山林下集序
378
唐楚金禅师碑
379
唐会稽山神祠堂碣
380
唐符元亮碑
381
唐甘棠馆题名
382
唐具花寺碑
383
唐祷聪明山记
384
唐复黄陂记
385
唐韩文公题名
386
唐皋河水门记
387
唐谒北岳庙记
388
唐杜佑郊居记
389
唐玉处士引水记
390
唐杜佑宾佐记
391
唐神女庙诗
392
八重
393
唐立晋卫伯玉遗爱碑
394
唐阳公旧隐褐
395
唐昭懿公主碑
396
唐房棺碑阴记
397
唐田宏正家庙碑
398
唐樊泽遗爱颂
399
唐济祠亭记并诗
400
唐修下泊宫记
401
唐禹庙诗
402
403
唐胥山铭
404
唐石洞谷记
405
唐于顿先庙记
406
唐游差擢寺诗
407
唐百岩犬师碑
408
唐南悔广利王庙碑
409
唐大颐禅师壁记
410
卷五
411
唐罗池神庙碑
412
唐济祠西海新亭记
413
唐胡瑜碑八唐崔能碑
414
唐游茅山题记
415
唐韦绶碑
416
唐张九龄碑
417
唐张九皋碑
418
唐石室题名
419
唐田布碑
420
唐乌承耽碑
421
唐隐山六洞记
422
唐郑权碑
423
唐蠹死圣祖院碑
424
唐茅山一像记
425
唐一茅山记
426
唐玉乐花唱和诗心唐石钟山记
427
唐乌承允碑
428
唐中羣先庙碑
429
唐司马于徵溪记
430
唐陆跨茅山题名
431
一居司马子微坐忘论
432
唐薛平家庙碑火
433
唐令狐楚先庙碑
434
甫厚日岩大师灵塔碑
435
唐王播碑
436
唐修桐柏宫碑
437
唐李藏用碑
438
唐李证碑
439
唐谒华岳庙诗
440
唐六译金刚经一
441
唐升元刘先生碑
442
唐高瑶碑尸
443
唐法华寺诗
444
唐令长新诫
445
唐阴符经序一
446
唐柳尊师墓诰
447
唐虑公塔碑
448
唐元锡碑切一
449
唐重模干禄字书
450
唐李有裕碑
451
唐何进消德政碑
452
山娥修秦文公庙碑富唐平泉草木记并山居诗
453
唐唐元度十体书
454
唐立王粲石井栏别记
455
唐左神策军纪圣德碑
456
唐李德裕诗刻
457
唐都督府记
458
唐投龙记
459
唐司空庙殿记
460
唐李石碑
461
唐商于驿路碑
462
唐王起碑
463
唐牛僧孺碑忤唐张仁宪碑
464
唐新曲等碑
465
466
唐寓居石表记川唐吴大帝庙阶记岫卢早正贯碑一只唐康约言碑八雷霸隋陈果仁告身并舍宅造寺疏序唐睿宗赐白云先生书只唐宝称律师塔碑凄唐元鲁山整量记
467
唐崔从碑
468
唐杜佑庄居记屡唐定慧禅师传法碑且于唐五夫八堂记
469
唐盐宗神祠记
470
唐闺迁新社记
471
唐复束林寺碑
472
唐福先寺题名
473
唐佛牙宝塔碑
474
唐戒珠寺记
475
476
唐砺溪庙碑并董一
477
唐白敏中碑
478
唐尊胜纪庇罗尼经幢
479
唐裴休裨
480
唐华中允墓诰
481
唐沈公夫人冯氏墓诰
482
唐高宏碑
483
唐社稷坛记
484
唐孔岑父碑
485
唐僧迦殿记
486
唐普碑大师碑
487
唐立汉刘表庙碑
488
前碑阴
489
唐杜鹊花唱和诗
490
唐张龙公庙碑
491
唐英州南岩亭记并到难篇
492
唐束远亭诗
493
唐宣胜噬罗尼经幡
494
瘗鹤铭
495
观音寺古蒙
496
杨凝式题名并诗
497
南唐天王像记
498
山陌唐般若心经
499
南唐小蒙千文
500
南唐紫汤宫石磬铭
501
阴符经
502
唐大庞记一
503
霞古录目目次终
504
集古录目卷一聪图台日宋庐陵欧阳叶叔弼撰吴县朱记荣重麟制兽删秦祀巫咸文始打舞删懈圃丘蒙书俗谓之诅楚文盖楚兵来伐而祷神之词也首称穆公与楚成王有盟好而楚王熊相倍十八世之约以世家推之楚自成王十八世而至顷襄王秦有穆公十八世而至州文王惠文王末年与楚数相攻伐疑当时之所作也
505
秦之宋山刻石
506
凡一十一字文与史记所载一世诏同而不完或传其文刻于木片麻温故学士得之于登州海上疑后人所传模握
507
漠袁良碑
508
隶书不著书撰火名氏良字搏一卿陈国扶乐人也历议郎符节令尝叫一老其额曰国一老袁君裨以永建中立一
509
汉张公神碑
510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字多讹缺虽事迹粗可见而不复成文其闲有铭辞二首朝歌长郑彬以和平元年为张公立碑于庙又例监黎阳宫谒者李君作歌九章同刻其后有李居等题名亦谓缺不可见矣在黎荡县
511
漠王元赏碑
512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碑以延熹四年立王君尝为一封邱令辟司空府元赏其字也碑已漫灭元赏之名一及其乡里皆不可见故以其字称之汉张表碑
513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表字元异尝川冀州从事后一去官不仕而终建甯元年立
514
汉刘宽故吏碑一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宽字文饶宏农华阴久灵帝一时官至太尉封逮乡侯谥曰昭烈此碑故更李谦等一所立口汉繁阳令杨君碑
515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残缺不完不见其名字其可见者曰富波君之小于据杨震碑富波相名牧震之子也碑以嘉平中立
516
前碑阴尸
517
隶书凡故更故民处士等百有馀人汉樊毅华山亭碑
518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据碑光和元年宏农太守河哺樊毅字仲德初至郡辑祠西岳以其斋室逼准使红令胸忍先谯善治之明年正月己卯而就立此碑汉樊毅修西岳庙复民碑
519
隶书不著名氏宏农太守樊毅上尚书表也谷便从事荀班华阴令先让糟治华岳庙并复华下十里民田租口算以其事表上光和一年也碑久埋没唐兴元元年华阴令卢傲求得而为之话八分书于碑末在华岳庙中
520
汉樊毅修华岳庙碑
521
隶书不著书撰火名氏光和一年华阴太守樊毅修岳祠记也并厨贞元一年检校太予抛于董叔经等十五人题名附
522
汉淆坑君神祠碑
523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中条山有石堤树谷尝漏溢

固已以二昔》

1
为患故立淆坑泄其水注之于滑自前汉时立庙以祠之其后坑稍垣塞庙亦毁废后汉郑赫令裴煌字君光复浚坑立庙碎以光和四年六月立并县丞夏袭譬题名者六十一人在郑县汉郭究碑火
2
隶书不著书撰入名氏究字长汲人也官至司隶从事碑以中平元年立
3
汉谯敏碑
4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敏字汉达碑以中平四年立汉祝睦后碑
5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睦故吏王堂等所立其所叙述与前碑同禅僻劝糊制栏绣驯涩汉孔宙碑
6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桓帝时针泰山都尉以疾致仕碑以延熏七年立汉孔佩让碣
7
隶书不著书撰入名氏孔君名缺德让其字也孔于一十世孙仕至郡诸曹史碑以永兴中立在孔子墓木轩
8
9
汉韩动造礼器碑
10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据碑孔于勇颜氏居鲁亲里共升官圣妃居安乐里棘字叔节河南京人为鲁相复其里中繇径以樽孔于孔予庙旧藏车见毁于秦项之际敕修立宅庙造俎豆瑟鼓之属更作一与时桓帝永寿一年也
11
汉孔于庙置卒史碑
12
隶书不著名氏其奏曰司徒雄司空戒言前鲁相瑛言孔于庙褒成侯侠四时祠己即去有礼器州常入掌领乞置百石卒史出王家钱给养礼元嘉一年奏制曰可司徒司空下鲁相承书从事选年四十遁经艺者永兴元年相平等言司徒司空府除文学掾鲁孔苏如牒并为赞刻于后吴雄河南人字季直赵戒成都人字忠伯瑛姓乙字少卿平原高唐人汉郭辅碑
13
隶书不著书撰火名氏书字甚古盖汉碑也辅字辅成荆州人碑在谷城县
14
汉宗资墓天禄辟邪字
15
纂书四字后汉宗资墓前有一石兽刻其臆上汉永乐少府贾君阙
16
汉故永乐少府将作贾君之阙将作下一字残缺不可识
17
汉费佩碑
18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佩字仲虑官至梁相碑不载共乡里及刻石年月
19
汉费凤碑阴碧一
20
石勋撰隶书不著名氏凤字伯箫漠安中历守故郭堂邑长勋日称凤舅家中孙文悉伪五字句不著所立年月
21
汉北岳庙碑勿
22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文字磨灭不可悉考其中有称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璋者其意若璋被选举而立此铭以报神朋
23
汉周慢碑
24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韶州图经云郭苍撰桂阳有庞水人患其险太守下邳周怅字君光颓山凿石以通之延熹一年故更区社刻石以纪功并社等故吏题名者一十一人在韶州乐昌麟昌乐陇上周君庙片
25
汉高阳令杨君碑
26
隶书不著书撰入名氏首尾不完不见名字据碑尝为高阳令最后伪轴一善侯相而碑额但曰高阳令杨君碑据杨震碑高杨令名著震孙也汉南阳太守秦君碑
27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其碑漫灭不可读篆额独完日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墓在南阳县魏公卿上雪号奏
28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与受禅坛记同汉既禅位文帝未受相国安乐乡侯华歆等上表劝进魏受禅表
29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世傅锺繇书或以为梁鹄书文帝黄初元年为坛于繁昌以受汉禅碑不著所立年月在文帝庙中
30
魏横悔将军吕君碑
31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额题魏故横海将军章陵太守都乡侯吕君之碑名字残缺云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以黄初一年正月薨年六十有一碑在南阳县
32
魏贾达碑八一隶书不著书撰入名氏连字安道河束襄陵人明帝时官至建威将军豫州刺史故从事吴康等立此碑口魏刘嘉学宅冢碑
33
隶书文宇磨灭不完其闲有称大魏者又曰济南刘口熹字德怡而最后有学生名百馀人井列其所授诸经襄外图经日嘉尝为谷城令学者多往从之其受口业未终而没者悉葬之谓之学生家此碑是也在谷城县学生冢傍一汉谷朗碑口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朗字义先桂阳耒阳人仕至口九真太守归命侯凤皇元年四月卒年绅十四碑在秉阳县
34
吴国山封禅碑也
35
不著撰人名氏中书东观令史立信书中郎将苏建象额归命侯天册元年得玉玺于吴兴文曰吴真皇帝遂改明年元伪天玺刊石告禅于国山之云其所述瑞应凡干有一百馀事
36
吴岩山纪功碑
37
蒙书不著名氏文字断续不可悉考有曰天玺元年者其馀太抵言天锡谨命之意按吴归命侯天玺元年历阳山石成文刻石作颂此当是也晋郑烈碑一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烈字休林荣阳人官至克州剌史轻车将军平莞侯拜议郎赠右将军谥曰僖故口吏殿中监申扬等立此碑以太康四年立曩峨郎陈先生碑一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碑宇断缺其可见者日延颍川许昌人不知其赫名与宇也其额曰晋故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一年门生尹含等立是河平子碑阴颂
38
南阳相夏侯湛撰隶书不著名氏湛因行县至西鄂过衡墓刻此颂于碑阴口晋纪穆侯碑焦一
39
凡出十四字日晋故仆射散骑常侍驿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一司细穆侯之铭
40
昔尉氏令陈君碑
41
隶书碑石残缺不可悉考其可见者日字道臧大尉掾之小于其额曰晋尉氏令陈君碑以此知其官及其姓氏也
42
束晋立吴陆律碑
43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禅字元容吴郡吴人仕吴至征北将军海盐县侯碎以东晋泰甯一年立东晋陆唱碑
44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阶字公声裨之子也宫至宜威内史前将军碑以咸和七年六月立昔黄庭经
45
凡一本无书人名氏前一本大约相类题云永和十一年山阴麟伪石在越州后一本其后不完不知石菅三
46
短右
47
宋宗悫母刘夫人墓诘
48
不著书撰人名氏恋为散骑常侍荆州大中正挑阳县侯夫人姓刘氏碑以大明六年立宋慧远法师碑
49
谢灵运撰张野序不著书人名氏慧远姓贾氏雁门人东晋末居于束林碑在庐山齐金庭馆碑
50
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司徒左长史扬州录事沈约造扬州刺史骤骑记室倪圭之书据记称永秦傅徒居桐柏岭因地名建馆日金庭宫命置道士十人而已为之首盖道士自叙之言非约所撰其谓之造者疑如后世立碑之类尔碑以永元一年立齐海陵王墓诰
51
长兼中书侍郎谢跳立不著书人名氏悔陵王名昭文文惠太于之子明帝废其子郁林王而立之在位一年又废为海陵王
52
梁檀溪寺禅房碑
53
信威主簿刘之乃序记室参军鲍桐铭前辅国郡都谐郡都一疑误曹参军许播书檀溪寺者东晋人张殷拾宅所立咸安中沙门遵安重建宋元嘉一十玉年有西域浮屠又建禅房于池水之束其地逼隘梁庚监四年敕别给池西之地移而立之碑以天监十一年四月立
54
梁许长史旧馆坛碑
55
轴士陶宏景撰其前题曰弟子华阳轴居丹阳陶安景谨造其傍又题日此一行隐居手自书其文石知谁所书也宏景学道句曲山中有晋许长史故居坛塔为之记颂额又有四字日天灵圣明不知为何语也在茅山临道石刻天七年立鸾知尹法师碑
56
新安太守萧机撰序湘东王绎撰铭尚书殿冻郎萧挹书法师姓顾氏吴郡吴人居锺山开善寺碑以普通一年九月立
57
梁招隐弑下铭
58
晋安王纲撰不著书人名氏剌王所建也后即位为简文帝碑以普通一年九月立梁茅君碑
59
不著撰铭人名氏茅山道士孙文谐书领道士正张绎集茅山记茅君九锡文而刻之因刷之铭碑以普适一年立在茅山
60
梁罗浮山铭契广州刺史河东王縕撰参军萧世贞书中大同元年立
61
皿急仙铭
62
碑首称安东诰议参军而其下鈇灭不见撰者姓名宣城王国常侍陈景哲书慧仙姓石氏谯人也为尼居慧福寺碑以天嘉元年立
63
后魏某君碑赋赎刻碑璜编不著书撰人名氏善字抚一赵郡平棘人隐居学佛老之说召拜辅国将军不受碑以太延四年立吠代华岳庙碑一
64
不著撰人名氏镇西将军略肠公侍郎刘元明书太延中改立新庙以道士奉祠春祈秋报有大事则告碑以太延五年五月立
65
后魏修华岳庙碑
66
不著书撰人名氏兴光元年诏遗侍中远西王常英折曹尚书荀尚等重葺岳庙一年立此碑后魏吊比干文
67
隶书不著名氏据碑称迁中之元载北屈卫壤睹比干之墓因吊之而其额曰皇帝吊殷比于文然则后魏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大和十八年十一月立侯魏孔子庙碑井祭文
68
不著书撰人名氏初孔子北适赵闻鸿犊见杀而还晋人思之立庙于其地后魏太和中怀判剌史茹清龙便河内太守达头素和增葺立记又有延兴四年祭文称太上皇帝告宣尼之灵者文成帝也仪魏定鼎碑
69
不著撰人名氏镇连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沈馥书宣武帝请武于恒卫之间命近臣驰射帝发矢远及里馀侍中崔光等请川铭记之其首曰定鼎迁中之十年俗因谓之定鼎碑以景明一年十月立谯石录御射少一仆一一丘卜朱氏槐庐校刊碑碧
70
魏羊便君碑
71
不著书撰人名氏羊君名缺不可见而有其字曰灵引太山平阳人也为京兆王愉长史愉将反君不从见杀赠克州刺史谥曰威碑以熙平一年立后魏崔亮至化颂
72
不著书撰人名氏其额日定外剌史崔便君至化之颂亮字敬儒齐国磬阳人长史冯时等立此碑碑石漫灭亡其年月课帷石锦神正月立龟后魏造像碑
73
恒嵩撰不著书人名氏河内县民造石碑像记题名者数十人皆称侍佛碑以神龟一年立喉魏造五级浮图碑
74
不著书撰人名氏汲郡朝歌雍城里人张丑和等共造五级浮图以正光一年刻石其后有比邱僧题名后魏造者子释迦文像记
75
不著书撰人名氏正光一年杨赵仁造后魏僧会碑
76
不著书撰人名氏僧会名集安定朝翻人碑缺亡其姓仕至左卫大将军赠侍中司空碑以正光泗年位俊魏斛斯走碑
77
不著书撰人名氏正字贷敦河南洛阳人仕至骊骑大将军赠雠申司徒谥武昭碑以永熙一年立稷魏贺拔岳碑
78
不著书撰入名氏拔岳桑乾马邑人也后魏末为雍州剌史都督一雍一华一十州诸军事谥曰武壮碑以永熙叫年正月立
79
后魏一像碑
80
不著书撰入名氏题曰魏平西将军太原太守王府君释迦弥勤覆碑府君名备字道宾太原人尝有遗诫使刻石立像于苴童前其于洛伽长史聿始造一像立此碑
81
束魏赵实碑
82
不著书撰人名氏贵南钜鹿瘦甸人仕至本郡吠守赠殷判剌史碑以天平一年立果魏徐雅碑
83
木著书撰人名氏雅字安市高平金乡人孝昌中边城叛乱为平朔戌主假辅国将军城陷而死迫赠镇军将军相洲剌史碑以天平一年立宋一魏修寺碑
84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寺后魏太武帝所立东魏犬平中中军将军元景康重修不知其为何寺也束魏造石像记
85
不著书撰人名氏石像邑人所共造黼人未邑庐江太守逢荣乡锥以兴和一年立此碑束魏一家寺碑
86
不著书撰人名氏酬地大董兴寿等造石佛像于一冢寺以兴和一年立此碑
87
束一魏张奢碑一
88
不著书撰人名氏残缺记已奢之字及乡里皆亡噎见者以兴和一年葬尔其额曰魏故渐海太守愿情禅以此知其官爵姓氏
89
墓魏造石观音像记
90
不著书撰人名氏武定元年平南将军仙永安造东魏造像记
91
不著书撰人名氏武定一年比邱晏妙等造东魏造石塔记
92
不著书撰人名氏鲁郡曰源寺沙门志绍村人刘志义等造石塔武定四年刻此记其后题名者百馀人东魏造石像记
93
不著书撰人名氏阳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达等川大守敬牺造像碑以武定七年立后齐九级塔像铭
94
不著书撰入名氏天宝一年众造九级塔像之碑也其间多称后魏年号
95
后齐李威碑
96
不著书撰屈符氏威字锺葵赵郡柏仁人此碑字画古怪不可悉辨额曰大齐府君李公之碑以天保九年立
97
后齐鸣或山禅房记
98
不著书撰火名氏前有比邱邑子题名其后有颂亦无书撰入名氏皆北齐人造经像立浮图记也鸣琐口未详所在碑以河清元年立后齐一像颂
99
不著撰人名氏东豫州参军宋元进书河清一年邑主宋士瑞等造释迎定光弥勒一佛石像作此颂其后有束豫州中兵外兵参军宋欣隽等数十人题名后齐遗石浮图记
100
不著书撰人名氏建列长史冯文显等造石浮图以河清一年刻此记题名者称维那或称佛主左右菩萨东西堪主其称号甚多凡百七十馀人后齐龙华寺浮图碑一不著书撰人名氏据碑称维那刘显等于双井村其造龙华污图一区爵离一区碑以武平元年立释氏谓寺川爵离北朝石刻往往有之后齐曹公碑
101
隶书其文之亡者过半书撰之人与公之名字乡里皆不可见公后魏人也孝昌中官至散骑常侍其子

一二汗》

1
显瓶齐为侍嘏追赠公鸿驴卿赵州刺史谥曰宦以武平元年立此碑碑之所存如此而已后齐唐邑造佛文
2
散骑常侍中书侍耶李德林撰通直常侍中书舍人挑淑隶书骤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唐尝造佛像一万一千躯以武平五年立此碑
3
后齐造像记
4
武平五年张员等造像记有铭辞及题名不著书撰人名氏
5
后齐唐雠造寺碑
6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录尚书事晋昌王唐昌造四生咸觉寺之记也不著所立年月永乐十六角墨名
7
不著书人名氏刻石年月不知为何时所立铸虽古似是束魏北齐人所书永乐十六角者浮匮也霆名凡一百馀人后齐恒山义七级碑
8
不著书撰入名氏七级者浮图也义者盖色人褐众所造若义井也碑首题云慕容仪司翅常山义七级之碑据碑称常山太守綦连川以天保力年进浮图其后幕容乐翅显贵相继为太守而增昼之也綦连公不知其名
9
后周雷塔颂
10
不著书撰砌笞氏大都督勋州诸军事勋州剌史万纽于实所立塔颂也以保定元年立后周河滨庙碑
11
车骑大将军王褒撰车骑大将军赵文渊奉剌书字为隶体初北齐天统十六年周文帝请立四厘庙于华山郡使郡守杨于昕营建武帝朝晋公谩秉政庙在其封内又增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一年十月立后周降靡寺碑
12
郧国公府长史招跋崇奉教撰总管府宾曹谢威奉教书降靡寺者郑国公宇文宽之所建碑以建德一年立
13
后周韦孝宽碑
14
不著书撰入名氏孝宽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仕华湘州总管封郧国公赠雍判牧谥曰襄碑以大象一年受
15
16
后周于仲文纪功碑
17
不著书撰入名氏碑文错对偶述事不明又但称延师公而无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一年尉渥迥兵起于邺分遣部将所在攻下城邑东都太守延寿公于仲文弃郡奔闺中拜总管遂击迥军取梁郡败其将擅让于武成斩席雌罗于金乡与此碑同盖仲文纪功碑也大象一年立
18
19
20
集古录目卷一终
21
集古录目卷一槐庐丛书宋庐陵欧阳叶叔弼撰吴县朱记荣重校刊隋立北齐造像记
22
北齐仁外刺史黄门郎刘逊撰不著书人名氏邑人让人末邑赵绍等造佛像记也不著所立年月据记称大齐而其后又题日隋潞州司马薛邈侍佛乃知隋人所追建也
23
情兴国寺碑
24
内史李德林撰襄州祭酒从事丁道护书文帝父忠当魏周之际尝将兵南定襄汉及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开皇六年正月立
25
隋龙藏寺碑揖一
26
齐开府参军张公礼撰不著昼人名氏隋大威公世子恒州剌史鄂国公金城王孝传奉刺率州民万人共立此寺碑首题日鄂国公例国劝造龙藏寺碑以开皇六年立寺今废碑在真定府门下隋造龙华浮图碑
27
不著书撰人名氏赵郡范氏等共造浮图以开皇七年立此碑在平棘县
28
隋景阳楼下井铭
29
文帝开皇九年肠帝以晋王川元帅伐陈灭之后主与张丽华自投于井帝为铭刻于石井栏以为戒胃梁洋德政碑
30
不著书撰入名氏息州参军裴玉等为刺史梁洋建塔以表德政碑以开皇十一年立在新息麟隋李康清德碑
31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康字和撒一陇西狄道人川冠军将军都督恒州九门令县民张老生等川之颂德以开皇十一年一月立
32
青正解寺碑
33
随昌刘鼎卿撰不著书人名氏寺本后魏宣武帝以七庙所立谓之七帝寺至周被废隋文帝时复兴佛法定州赞治崔子石舍以渊寺赐名正解碑以开皇十一年四且立一
34
隋真应禅师碑
35
不著书撰人名氏其额日圣众寺真应禅师妙德碑真辉汉盖延之后也似开皇十七年立隋启法寺碑尸
36
仪同一司周彪撰襄州从事丁道护书开皇初诏后周所毁佛寺皆复建之州人其造此寺刺史韦世康名之日光福禅嘉后又改针敌法寺碑以仁寿山年十一月立有邑人赵励等题名隋恒岳寺舍利塔碑
37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文帝仁寿元年建舍利塔于恒岳寺诏更民行道七日人施十钱又写帝像于寺中大业元年长史张果等立碑育舍刊塔铭
38
李百药撰书人名缺文帝仁寿中所起舍利塔铭也碑以犬业五年四月立
39
隋销耳文彻清德碑
40
不著书撰人名氏文彻本出于西戎后附华阴朝邑人肠帝时满恒州九门令迁梁判可马将去县民刻石颂德碑以大业六年在废九门县中肯姚辩墓志
41
内史含人虞世基撰太常博士欧阳询书辩宇思辩武威火官台左屯卫大将军谥日恭碑以大业七年十月立
42
惰杨雄碑
43
不著撰人名氏书学博士驯渚书雄隋之疏属也官至司徒封观王谥日德碑以大业九年立县醴师蹄里陟
44
45
隋黄山碑
46
不著书撰人名氏山字于岳荆州江夏人仕至仪同孔仲衡府参军碑以大业九年立情西林道场碑
47
太常博士欧阳询撰不著书人名氏笔画遭劲或以为询自书按西京记惰改寺加道场碑以大业十一年立在庐山一隋王威猛墓诰口不著书撰人名氏威猛宇继叔琅郑海曲人官奎候口卫虎实郎将碑以大业中立一唐长寿寺舍利碑
48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中内出舍利宣于一河郡之长寿道场藏以金棺石函唐初诏选名僧一十人居之齐王元吉造丈八大像于寺中碑以口武德六年五月立
49
唐立周黄罗别碑
50
秦王府学土虞世南撰不著书人名氏罗利东郡昨县人周末尉迟迥兵起罗剌聚众击之授行军总管碑以武德八年十月立
51
唐灵仙寺碑
52
秦王府记室蓼军薛收撰国子书学博士禅凤卿书寺在西岳沙门妙达所建碑以贞观元年立唐等慈寺碑
53
秘书少监颜师古奉敕撰不著书人名氏初太宗东伐主世充窦建德来救破之于把水及即位有诏尝破敌之处皆建寺以灭战死者资福此其一也碑以贞观辜立
54
饰颍碑
55
中书侍郎李百药撰前骋骑大将军宋才书颍字楚之历仕隋唐至大理卿柱国恒山公致仕谥日平碑以贞观五年十月立在真定府北郎氏墓林中删碑阴
56
不著书人名氏凡柱国府僚佐故更长史司马掾属参军曲阳令怛山公府国官国令大农常侍侍郎国尉典尉舍人成局庙长学官长食官长丞厩牧长丞典府长丞亲事百一十饭人
57
惜立隋郎茂碑
58
宗正卿李百药撰幽州张师郢书平公颍孙馀令题

匡三少寸》

1
额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颍弟也仕隋至太常上卿尚书左丞终于庐陵太守碑以贞观五年十一月立在郎氏墓林中
2
唐黄君漠碑切束宫左庶予李百药撰不著书人名氏君汉字景云午果郡酢县入罗利之子官至夔州都督封虢国公碑以贞观六年立
3
唐州量寿佛大像碑
4
不著书撰人名氏兴国寺沙门道宗造无量寿佛大像未成而卒其徒智常成之贞观十年同州刺史陇酉王博叉为立此碑
5
惜温彦博碑
6
中书侍郎岑文本撰宏文馆学士欧薨询书彦博字犬临太原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虞国公谥日恭碑以贞观十酬年立
7
唐郭福善碑
8
碑首残缺不见书撰人名氏福善字福善太原晋阳人官至益州都督府长史谥巨慎碑以贞观十一年
9
唐法主王还知碑
10
道士江文撰法主弟子徐硕隶书还知字德卖琅琅临沂人有盛名于情唐闲太宗建太平宫于茅山以

虹》

1
处之碑以真观十六年立在茅山唐魏徵碑
2
太宗御制并书徵字元成钜薨曲阳人官至太子太师赠司空谥曰文贞碑以贞观十七年正月立庐局士廉莹兆记
3
卫尉卿许敬宗撰赵谟书士廉名俭以字行渤海缪人官至尚书右仆射申国公赠可徒谥曰文献碑以贞观一十一年立
4
鸣孔颖达碑
5
太子左庶子于志甯撰不著书人名氏颖达字冲违冀洲衡水人官至太子右庶子国子祭酒封曲阜公谥曰宪碑以贞观一十一年立厨改葬陈张慧湛墓志尸不著书撰人名氏慧湛字彦沈涿郡范阳人仕陈至南平王诺议参军至唐敢葬志以贞欢一十一年索居立周唐瑾碑
6
于志斋撰欧汤询正书瑾以后周天和四年薨唐贞观中其孙皎为立此碑
7
后昭仁寺碑
8
谏议大夫朱子奢撰不著书人名氏及立石年月太宗即位其平生战伐之地皆立寺为战死者祈福昭仁寺者尝破薛举处也
9
惜楚哀王稚谥裨
10
给事中欧阳萧撰井八分书王名稚注字集宏高祖之子也惰犬业末高祖兵起于太原王在京师见杀高祖辅政追封楚公谥曰哀唐武德初进爵为王碑不著所立年月
11
唐立隋皇甫诞碑
12
太子左庶予于志甯撰歌阳询书诞字元州安定朝那人隋文帝末年为井州总管府长史漠王谅反诞不从见杀追赠柱国封宏义公谥日明金石录唐观中立匮丘卢宽碑
13
门下侍郎李义府撰不著书人名氏宽字融一恕位至光禄大夫封芮国公赠井洲都督谥曰定碑以永岳中立在招凌
14
习于一藏圣教序记太宗御制序高宗御制记中书令猪遂良书永辙四年十月刻
15
悟薛收碑
16
于志笛撰书八不著名氏收字伯褒蒲外汾阴人官至天策府记室太常卿定州刺史谥曰献碑多慢俨志甯官爵及收之乡里葬之年月皆不可见临虽嗣六年尺
17
月立
18
居王涛碑

巨》

1
不著书撰尘名氏涛字波利越嵩叩部人宫至魏州剌史封真定县公谥曰忠碑以永彻中立唐崔敦礼碑
2
尚书左仆射于志甯撰志甯予太常少卿立政书敦礼博陵人官至太子少师侍中中书令封固安县公谥日昭据唐书敦礼字安上而此碑曰君讳安上字敦礼又曰本名元礼武德一年敕改为敦礼前后息相乖误当以敦礼为正碑以显庆元年十月立唐立隋杨达碑一
3
一小著书撰人名氏达字叔庄宏农华阴人隋之示室肠帝时官至纳言封遂蜜郡公谥日懿唐武后其外孙也显庆元年追赠左仆射翩立此碑屑代国夫人开佛窟碑
4
陈叫重撰韩处河书佛窟者当汉初有气如烟云出于其闲高祖为之立庙后汉永平中释教既至车涸改庙曰太平寺周改名曰大乘武帝时被毁至唐代国夫人杨氏复开而立之碑以显庆一年立后李靖碑
5
侍中许敬宗撰直宏文馆王知敬书靖字药师陇西成纪入官至右仆射封卫国公赠司徒谥日景武碑以羁庆一年五吕立
6
唐辩法师碑

尸》

1
秘书监丞李俨撰洋州司户薛纯施书法师名机字辩姓张氏南阳入为宏福寺沙门碑以显庆一年八月立
2
唐尉迟爪碑
3
中书舍人许敬宗撰不著书入名氏恭字敬德河南洛肠人官至开府仪司一司封鄂国公赠司徒井州都督谥曰忠武碑以显庆四年一月立唐兰陵长公主碑
4
更部尚书兼知中书门下事李义府撰庆州刺史驸炳都尉卖怀哲书公主名淑字丽其太宗之第十九女碑似显庆四年九月立
5
盾张士贵碑
6
书撰人名氏缺士贵虢州卢氏人官至左领军大将军赠荆州都督碑以显庆中立在昭陵芦一藏圣教序记
7
序壅尔制量屋扁制中书令诸遂良书永岳四年刻在永兴今此本序记同满一石字画游同而刻石在永兴本后十年疑模本也龙朔一年六月立在司刚
8
眉袁通碑
9
通子义撰井书随字元济柯南宜阳人官至游击将军右武卫唐兴左果毅都尉碑以麟德元年立惜百济班师殇二
10
前随州光化尉马大斌撰不蓍书人名氏高宗既平百济已而其国人复叛石威卫将军孙仁师满能邵道行军大总管伐而平之师还至都洲刻石纪功以麟德元年立
11
居程知节碑
12
比付中中书令行右丞相许敬宗撰畅整书知节字义一贞济州东阿入官至镇军大将军封卢国公赠厅骑大将军碑以麟德一年十月立在昭陵盾善协碑
13
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豫王府属直宏文馆高正臣书协字寿泰州上郢人官至夏州都督碑以乾封一年立
14
匮局匡墓志
15
不著书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沧列潮海人碑以乾封一年立本朝嘉佑中永年令石起得之于洛州乾明僧舍
16
唐道士王轨碑
17
江甯令于敬之撰王元宗书轨字洪范又字道柄琅琅临沂人为道士师王远知茅山华肠宫其所建也碑以乾封一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后有总章一年弟予李义廉题名
18
惜郑国夫人武氏碑
19
司马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黼一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一年喜
20
唐尉迟宝琳碑
21
侍中中书令行右丞相许敬宗撰膳部员外郎直宏其叉馆王知敬书宝琳字元瑜敬德之予官至司卫卿碑以咸亨元年正月立
22
眉薛忠碑
23
不著书撰人名氏忠字义节京兆万年人官至右卫大将军赠镇军大将军谥曰贞碑以上元一年十月乞案薛忠金召录
24
江上作阿吏郭忠
25
曹扶九门县西浮图碑前应诏四科举董行思撰清河傅德节书高宗时县人于慧炬等因隋浮图故基而重建之碑额题日九门县令乡城人等为造浮图碑以上元一年立唐大兴国寺舍利塔碑
26
相外剌史越王贞撰赵郡李君惠集王义之书兴国寺杨震学舍也隋文帝仁寿中以舍利分置天下诸寺此其一也碑以仪凤四年一月立唐恒岳岭路铭

衅》

1
深泽处士张克爵撰恒岭处士酬姓书高宗调露中用兵于突厥恒判长史劝创披山刊木构桥梁以连运路略由北岳故以岳岭仙名碑以调露一年一月立
2
唐独孤府君颂楯碑
3
破石尉孟辄一休撰桃林主薄卢元圭书碑缺府君名其字曰思思下又缺一字河南洛阳人给事中元恺之子伪陕州桃林令入为水部员外郎桃林人立此碑以颐德据唐圭曩元恺一子曰思庄思行此不知其谁也碑以调露一年立
4
后元思哲清德碑
5
尺分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思哲字知仁海南洛阳人以绛州裹县令卒于官县人右监门校尉阴神义等为此碑颂德以调露一年立在夏拥唐开业寺碑
6
李尚一撰苏文举书开业寺书后魏司徒李裔所立谓之隐觉寺周废佛以寺赐裔孙祖元隋初复立为寺唐贞观中赐名开业碑以开耀一年一月立在元氏县
7
唐诸亮碑
8
八分书书撰人名氏皆缺亮字希明河南阳翟人缚锄离蹴州历仕陈隋至唐终散骑常侍宏文馆学士

已》

1
赠太常卿谥酉康碑以贞观中立膝蹴隧父也金宗时立为
2
3
唐房元龄碑
4
碑缺不儿书撰人名氏考其字画猪遂良书也元龄字乔清河人官至司空封梁国公赠太尉谥日文昭一碑以贞观申立碑缺不见年月谯缩麻辙唐陶云德政碑
5
申州录事张义咸撰不著书人名氏云字夫举河南伊阙人为恒州剌史碑以永檀一年立在真定府门
6
7
唐王法主碑
8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刘禅之撰扬州登仕郎齐怀寿书法主名远知居茅山华阳宫追赠金紫光绿大夫谥曰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庸八都坛记
9
碎首题曰八都坛神君实录穴都者盖其境内封龙等八山为坛都祈作望而祭之因坛立庙以为名剌史冯又县令萧淡等礼雨有应修其庙而为之记因列时人姓名于后撰述者目称元质而不著姓亦无书人名氏碑以垂拱一年立缚禅辅作量月立唐魏载墓诰
10
湖州司仓高峤撰不著书人名氏载钜鹿曲阳人文贞公徵之疆叔玉之子官至怀州司兵参军坐事流死岭南碑以垂拱四年立
11
周旭禅帅碑
12
无书撰入名氏禅师姓赵氏绛州稷山人住修敬寺碑以万岁通霆牵立在河阳县周李思古清德颂
13
直崇文馆马吉甫撰不著书人名氏思古渤海修人川鸿州渭南令又拜右司员外郎县人为立清德碑以圣历元年十月立
14
周仙坛山石
15
井石天樽像一道土周道赐书铭不著撰人名氏初道士宋文干以山石自然成形因立坛其后县令岑珠石为像碑以圣应一年立在栗水麟尉则天幸流杯亭宴诗也灵台丞殷伸容书武后圣历一年幸汝州宴饮于州南流杯亭与拳臣分韵赋诗武后御制及梁王一思等凡七首平章事李峤为叙以久祝元年九月刻石碑后没于汝水中贞元五年剌史陆长源辇出之有记在碑羹字为八分书
16
周大云寺碑
17
太子中书冶人贾膺福撰八分书寺本隋文啼所立谓之长寿武后改曰大云碑以大足元年五月立周福昌令张及颂一
18
前凤阁舍人薛稷撰不著书人名氏考共字画疑亦稷所书也及汉相苍之一十几一一世孙武后时目福昌令徙为洛阳令而福昌为立此碑年月剥缺不可辨案金石锦足
19
一兀年九月立
20
树墨遂法师碑
21
荐福寺译经沙门波仑撰前凤州录事袁元想书法师姓魏氏钜鹿曲阳火高宗仪凤中初建崇圣寺枯法师居之其后自断肢体刳心腹以食百兽而死碑以长安元年立
22
周石柱铭
23
一陜州刺史撰八分书不著名氏石柱相传以为周召分陕所立以别地界铭不著所刻年凋验其字武后时刻也有祸一等题名
24
后胡元鞠墓听
25
不著书撰入名氏元绵字子实湿州安定人官至雅州严道令碑以神龙元年立
26
庸立情信行禅师兴教碑
27
趣王贞撰中书舍人薛稷书于禅师事迹无所叙述但为称美之辞而巳谓之兴教碑以神龙一年八月立
28
唐卖将军墓志

一旦》

1
不著书撰人符氏将军河南人大穆皇后之族宫至右屯卫将军碑以神龙一年立文字缺灭将军之名字不可见矣
2
唐岑值德政碑
3
雍州录事参军张景毓撰业行寺僧翘微书植字德茂南阳棘阳人白润州句容令石还县入为立此碑以景龙一年一月立
4
眉杨承源碑
5
孟献忠撰集王义之稻遂良欧阳词等诸家书承源字嗣本宏农华阴入官至太子典郎追赠太子中书舍人碑以景龙一年十月立
6
牍密叫寺钟铭
7
居士武承泰撰文林郎武尽礼书寺僧初铸大锺以景能一年刻此铭
8
贾汁龙兴寺碑
9
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十张调撰束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卢藏用八分书中宗初复位天下州郡皆置龙兴寺一所此碑以景龙四年五月立肌碑阴
10
薛融书检校陈州剌史韩奇等题名凡五十六人又有僧惠朋等题名十六人别体书不著名氏眉郑谨颂德碑
11
校聿蹑吴髓璧撰前国子进士李惟怒书滑州匡城令郑谭去思颂德之碑也谭字叔敬荣阳开封府人碑以景龙中立
12
肝孔子赞井碑阴记
13
文林郎武尽礼书据碑称其先君尝为怀州刺史作此赞后于耕渊录事参军刻之然不书其姓也井尽礼所作记述汉以来追赠孔子官爵孔子裔孙元宝等重卖福宇修立旧碑井赞皆列于碑阴屑王美畅碑
14
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薛稷撰井书美畅字通理太原祁人官至润州剌史其女驯容宗德妃迫赠美畅至益州都督碑以景云一年七月立眉山敬嗣碑一
15
检校秘书丞兼昭文馆学士胡皓撰国子监太学助教郭谦光八分书敬嗣字奉先博陵安平人官至井州大都督府长史碑以景云一年九月立庸崇元宫碑
16
左拾遗孙处元撰杨幽径书崇元宫者宋文帝路椒援所立唐景云一年制使道士叶法善奉玉山投庞设斋碑以太极元年四月立在茅山眉杨乾绪碑
17
富平主簿诸诱撰正字权坏八分书乾绪字幼绍雍

一巨》

1
州富平入宫至宣威将军右玉钓卫幽州开福府折冲都尉清边军总管致仕碎以先天元年十曰月立屑韦锥善政论
2
著作郎杨齐哲撰前洛川丞直翰林院诸庭诲书杂字文纪京兆杜陵入为坊州刺史此实纪德碑也以先天元年立八屑成王仁碑
3
侍郎岑义撰岐王府参军魏思礼书仁宇干里后改以字为名太宗之孙吴王恪之子官至益广同洲都督封成王神龙一年与节愍太子同诛武守思败死先差毫妃慕容氏为立此碑

补遗》

1
庸立清段文振碑应在皇甫谀尔复处士潘辙撰欧阳询八分书文振字元起陇酉姑臧人仕隋至兵部尚书封龙冈郡公赠右仆射谥日襄碑不著所立年月馔鲤辅蹄
2
3
集古录目卷一终
URN: ctp:ws11582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