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湧幢小品卷之二十四

《湧幢小品卷之二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百壽
2
大壽字一軸。御史張數之家藏者。張始祖曰子成。贅周景端氏。景端無子。盡產遺之。此亦其一。自子成傳六世至斆。書畫多蠹腐。此貯神龕中。得獨完。取而裝潢之。字崇四尺有七寸。廣殺其寸之六。楷體黑文。其點畫中皆小壽字。白文。一一作別體。滿百。無一同者。自庖犧成八卦。頡皇創六文。而字書浸繁。秦有八體。漢有小學十家。世增人益。至晉徐安子已集五十六體矣。齊王融又圖六十四書。韋仲定為六十九種。謝善塤增九法。合成百體。繁不已劇邪。庾元威書十牒屏風。作百體。若懸鍼垂露。金錯玉文。鶴頭虎爪。倒薤偃波。與夫日月風雲。仙人科斗。麒麟龍鳳。龜魚馬羊。猴雞犬豕。以及銘鼎幡信。摹印刻符。署胡蓬相。行草飛白。無不備矣。然他書若填奠蜹腳。猶有所遺。蓋書之作比類。象形而成文。物類無窮。則文字亦無窮也。奚啻百體哉。今壽字百體。多晚出而鮮古傳。然非精書者不能為。考其間時有疏繆。蓋傳摹之本。然大字宏壯若樓閣。小字精微如刻鏤。而一字百體。世所希見。足以聳奇觀。資博識。亦可謂難得者。
3
宰相具慶
4
唐至玄宗。宰相二親具存者。惟郭元振一人。國朝則常熟嚴養齋訥、興化李石麓春芳、江陵張太岳居正。
5
母壽
6
隱父存約。死李絳之難。隱與兄隲廬十年。闔門誦書。躬耕不仕。後親友敦勉。始應舉。歷官宰相。隲亦至觀察使。既輔政。他宰相及百官皆詣第慶母。歲時公卿必參訊。懿宗誕日。宴慈恩寺。隱侍母。以安輿臨觀。宰相帥百官拜恩于庭。回班。候夫人起居。縉紳以為榮。後崔彥昭、張浚、皆有母。遂踵其禮。子。光逢、光裔、光胤、皆顯。
7
永樂中。夏少師原吉。元宵奉母觀燈。上撤御膳以賜。仍賚鈔二百錠。廷臣往賀。
8
世宗朝。熊太宰浹。唐太宰龍。各有母年九十餘。生日。皆被賜賚。
9
宮詹孔公恂。大學士李賢之壻。其子彥喆。賢而早世。配王氏。守節表閭。年至百二歲。
10
三世高壽
11
世廟朝。崇德隱士周德茂。年百有三歲。子年皆七十餘。孫且五十。扁其堂曰上壽。其曾孫為給事中。猶及見之。章皇帝宣宗時。韓王護衛朱氏者。父子皆幾百歲。又皆身見玄孫。詔褒之。復其家。月賜石米、二帛。
12
大臣壽考
13
我朝閣臣壽最高者。惟劉洛陽健。年九十四。我浙魏尚書驥。年九十八。蕭山人。馮尚書拱宸。年九十四。淳安人。陳尚書雍。年九十三。餘姚人。皆官南京。皆高壽。皆致仕歸。皆存問。完保名節。先後相望。真盛事可述。我湖茅鹿門坤、孫屏石銓、皆嘉靖戊戌進士。皆憲副。皆九十餘。皆多子。皆過後戊戌數年。近年陸宗伯樹聲。九十七。華亭人。楊太宰巍。九十三。海豐人。畢司徒鏘。九十二。石埭人。方侍郎弘靜。九十五。歙人。
14
壽而死難
15
壽高是美事。然盡有老而受禍者。高要人梁致育。字遂初。以明經舉鄉試。為訓導。六典文衡。志行高潔。致仕家居。與修郡志。天順二年。被流賊掠去。逼令講書。厲聲罵曰。蠻奴若曉禮義。必不為此。賊不忍害。以竹輿舁之。時年九十六。目瞽。謂舁者曰。至涇口深處。白我。遂投淵而死。嗟乎。篤老盲人。何不先一二年考終。而構此難耶。子稵、孫瑜、曾孫鏞、皆舉于鄉。有清白聲。
16
王英。字邦傑。益都縣人。性剛果。善騎射。為莒州千戶。至元中。毛貴兵至。英年九十八。謂子弘曰。我世受國恩。今老矣。雖不能事戎馬。尚忍食異姓之粟求生耶。自餓死。嗟嗟。命當餓死。乃與高壽。數固不可逃耶。
17
前身
18
大明寺前有平山堂。歐陽公守揚州時所創。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歷歷在簷楹間。與堂平。故名。公政暇。輒往遊。嘯詠竟日而返。及歿後。有右司郎中糜師旦。慶元十一月遊堂中。宛如疇昔所經。獨歎惜壁間字畫。堂前楊柳之不存耳。翌日渡江。適其兄倅京口。即移柳數十本。屬揚帥趙子固為補植。且寄詩云。壁上龍蛇飛去久。堂前楊柳補來新。一生企慕歐陽子。重到平山省後身。是夕舟行。兄弟對語。至戊夜方寢。晨起。師旦逝矣。先是公登第時。過婦家姑蘇之黃渡。飲於園亭。夜半。忽屏間有大書太師字。秉燭聚觀。黑影隨滅。人謂公他日必遠到。至是始悟歐陽官至太子太師。益驗後身之句云。萬歷中。我郡吳平山秀來為守。見堂額同其號。大喜曰。此為我也。大加藻飾。復築梅花嶺。增亭館其上。為一郡勝概。後為忌者所毀。而平山石刻二大字。攜歸。砌於家園玉皇祠之下。曰。歐陽子有知。必能亮我心也。
19
仙俠
20
寇萊公有妾蒨桃。隨南遷。再移光州。蒨桃泣曰。妾前世師事仙人為俠。今將別去。敢有所托。願葬杭州天竺寺。吾向不言。恐泄陰理。今欲去。言亦無害。公當為世主者閻浮提王也。公不久亦亡。有僧克僅見公於曹州境上。擁驢北去。克僅詢問後騎。曰。閻浮提王交政也。
21
萊公謫雷州。道經我湖。至安吉。有霧山寺僧。異其貌。禮之。留款數日。題其壁而去。
22
嚴闍黎
23
王梅溪少時。有鄉僧每見必謂曰。此郎。嚴伯威後身也。王不曉所謂。既而訪諸叔父寶印大師。叔父曰。嚴闡黎。字伯威。汝祖母賈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門之師也。博學工詩文。戒行修飭。有聲江淛間。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以無子為憂。禱求甚力。至政和壬辰正月。師卒。汝祖一夕夢師至其家。手集眾花。結成一大毯。字汝祖而遺之曰。孝祖。君家求此久矣。吾是以來。忽不見。是月汝母有娠。至十月而汝生。師眉濃黑而垂。目深而神藏。兒時能誦千言。喜作詩。人以汝眉目及趣好類之。且符所夢。又謂師死之月。汝即受胎。故云。王幼從學鹿巖。人有指其眉垂目藏而靳之者。表丈賈元達曰。此子眉目類吾伯嚴闍黎。他日能文未可知。王曰。闍黎智慧。縱未脫輪回。當復生人間。世為大善知識。胡為於滅度之後。現此窮薄困苦之相。王嘗寫字作文詒寶印叔父。叔父曰。人言汝吾師也。文僅似之。字乃爾不同。何耶。嚴闍黎尤工筆札。王頗拙于書。故云。因自嘲曰。嚴闍黎。汝前生食蔬何多智。予今生食肉何許迂。因為之記。
24
丁友鶴
25
化中。大宗伯周洪謨中鄉貢日。舟泊邗江。夜見一異人謂曰。吾即子之前身也。前程萬里。終身清要。周曰。子何人。對曰。吾友鶴丁山人。周官南京翰林日。以詩訊太守三原王恕曰。生死輪回事杳冥。前身幻出鶴仙靈。當年一覺揚州夢。華表歸來又姓丁。王得詩甚訝。集郡之耆老訊之。羅文節曰。友鶴山人。吾友丁宗啟之父。以詩名家。元末隱處。至建文元年。歿于成都。以儒雅重于藩王。有德人也。王即以此回報宗伯。世以為異。迥合羊祜、房管之事云。
26
張明經
27
張越吾。三輔人。明經待試。中煤毒死。無子。止一女。曰喜姐。字同鄉李上舍子。死之日。李在北雍。因經紀其喪。檢閱篋中。裝有珠一封。題曰。備喜姐女妝。李悉識而封之。為護其喪歸。甫抵家。張婦出哭而謝。備陳所為經紀事。若目見者。李異而問之。張婦曰。先凶問未至。妾有夢。夢夫君倉皇歸家。言死後得君周旋。今我為江都城隍。當時時歸家視汝。李異之。凡五六年。忽一夕。李夢張至其家。呼曰。我得投生人世。在高唐州城外十五里村中林秀才家。為之子。秀才名接武。六年後。謁選。當貳某邑。時喜姐計已適君子。當攜之行。經高唐。幸為我少駐。須遣來童一訪。我與女一面。來童。其故臧也。李驚寤。識之。及期謁選。果若夢所擬。乃攜家過高唐。遣來童訪之。過城約十五里許。問所謂林秀才名接武者。人云。秀才已告衣巾矣。前牆門內。有兒坐其間者。即其家也。來童至彼。未及啟口問兒。兒即呼之曰。來童。汝來乎。來童驚曰。兒何自識我。兒曰。我故汝主張越吾也。已則李夫婦與喜姐來。兒初持李泣。且謝之。已攜喜姐手以泣。言汝母孤苦。今奈何。州守曹某上其事於郡。郡伯羅檄召之。林生抱兒入。兒長揖稱羅曰。公祖。若猶自謂明經也。語前生事歷歷。
28
侵鄰居
29
朱瑄。鄞縣人。弘治中。督漕運。嘗以微疾臥郵舍。謂侍吏曰。若等有異聞乎。其以語我。吏曰。里中有陸氏者。姦而橫。侵其鄰鄭氏。盡其產。撤其居以為己宮室苑囿。所餘唯嘉樹一本。陸氏晚得子而喑。數歲。游于庭。忽指樹而言。樹乎。汝猶在耶。家人大驚。已而復喑不語。百方誘之。終不出一聲。稍長。荒淫戲傲。靡所不為。家罄乃死。人曰。是鄭氏後身云。朱曰。信乎。曰。信。盡召其里人問之。亦皆曰。信。後朱遇人。必以告焉。
30
薛滿八
31
薛鳴歧。閩人。父曰如岡。生三子。長即鳴歧。少頑獷不馴。而有幹濟才。以倭難。同父母避居三山。貿易為生。饒機變。射利如隼。不十載。累千金。駸以驕奢。妻俞氏。忮婦人也。相與計。吾夫婦勤苦有尺寸。而仲季安坐享之。不能平。因時相鬬鬩。母從旁解之。擲鐵器。中母額。幾殆。父屢誚責。不悛。將訟之官。鳴歧挾利劍。恐喝其父曰。訟我。我即屠若家。父無如何。則以丙夜焚香。書其罪狀。訴之帝。如是久之。忽夢一道人語曰。汝前生。嘉善人也。尉嘉祥。家二十口。有金三百兩。遇強賊薛滿八。盡殺死。沒汝金。今來為汝子。父醒。書之籍。心念此兒以償債來。其不久矣。遂罷。不復訴。未數日。鳴歧疾作。徧體如刺。號呼之聲。人不忍聞。屢自經求死。家人持之。則叩頭求哀曰。速與我死。免人磔我也。其舅臺山先生方為諸生。往視。入門。即呼舅救我。曰。何方可救。曰。與我死。即救耳。如此者彌月乃死。俞氏屢舉子。不育。妾遺腹生子。未周歲。亦死。遂絕不嗣。而如岡收其遺貲。歸故居。與妻葉。皆以安樂壽考終。
32
供養報德
33
咸寧胡叔元。字允卿。第嘉靖乙未進士。時終南有高僧淨敖。戒行脩潔。始居寧夏寧靜寺。與元大王父璉友善。嗣後元王父襄陵尹汝楫。至咸寧。而淨敖亦來居終南豐德寺。論交益厚。襄陵子姓。以師事之。敖每言曰。吾受若供養厚。吾當為犬以報若德。正德甲戌四月十九。襄陵假夢。見敖入室。已而變虎躍出。驚寤。語其子佑。異之。語甫畢。佑之室生元矣。時漏下乙夜。及明。聞叩門聲。訊之。敖弟子來曰。師夜二鼓示寂矣。襄陵益異之。歲當甲戌。其為犬之驗乎。遂以和尚名之。及長。不茹葷飲酒。弱冠登甲午鄉薦。明年連第。忽忽不樂。無何病大漸。乃言曰。功名誤我。時父佑在都。為裹巾幘。元攬鏡顧視。笑曰。原一僧也。易形為儒。今乃裹巾若道士然。本來面目固如是耶。語畢而逝。
34
樵陽子
35
蜀灌縣青城山有樵子。大足縣人。姓雷。方誕育。有踞而募于其門者。父母因呼之曰化緣。可二歲。隨父母往安縣。父母皆死。縣民陳和養為子。凡十餘歲。陳夫婦亦死。遂投青城山下童翁家。童又貧。無所得食。則入山斫柴。售灌縣人以活。灌縣人持升米。或碗許米。市其柴。盡一擔。樵子不計也。一日入山。天大雨雪。迷失道。益深。雪盈六七尺許。所見惟高崖萬丈。古木架陰壑。飛鳥都絕。忽一老人鬚眉皓白。執拂子。招樵子坐。頃之。又一老人。貌頎。腹便便。衣大袖紫衣。亦來共坐。如是累月。並有所指授。已乃導樵子大樹下。指曰。是中。爾前身所托也。坐樵子石上。設十二拜。禮甚恭。號之曰樵陽子。人因以稱云。老人既去。樵陽子徘徊巖谷間。往往聞隔崖彈琴聲。或人聲。及跡之。無有也。結跏趺大樹下。凡百數十日。敗衣掩形。頹然槁木。采藥人遇而怪之。佛耶。仙耶。頗以語灌縣人。轉相語。群走物色。識為童家兒。是兒陷雪窖。一年久矣。曷不死寒餓。死虎狼。乃作如是相。事聞灌縣令景某。駕而之山中。臨問狀。所對斑斑應古記。非童子口吻也。自言吾前身在樹中。令便便人斫樹。樹轟然若雷震者。火發。其腹劃然開。現委蛻焉。髫垂額覆領。指爪繞身。其貌像。則樵陽子也。令驚嘆而返。尋並蛻坐處。得一石匣。匣有文字。秘不傳。有布衲。有鐵冠絛。樵陽子先自有劍。劍柔繞指。今失所在。其時令下教製龕。奉樹蛻築庵。居樵陽子。於是其名一日傾動州郡。士庶競來瞻謁。樵陽子遽能談人未來事。又能已人疾。來者愈益多。苦之。乃避匿安縣之天池山。士庶則亦走天池。趾相錯。其自鄉薦紳以迨官長。車蓋相望。而獨石泉鄧令某。憯墨吏也。問丹何居。樵陽子云。為令廉而仁。是官人外丹。令疑誚己。而孫弁某。將因緣為功。陰教令名之妖人。上變。告臺司追捕。毋釀亂事。下成都張丞某逮治。樵陽子樸野。至則箕踞而誶。丞大恚。罵何物囚。敢爾。痛搒之。無苦也。繫囹圄三月。獄上。而王觀察某。特廉其非辜。覆丞牘。身為白艾中丞穆。是夫童而好脩。安所涉人間世而惑眾為。事得解。久之。譚中丞希思來。檄所司。即向所築庵建大通觀。遣還山。厥後。凡開府及領藩臬至者。率召見。樵陽子率一再往。不拒。顧其意忽忽不自得。會毗陵吳參政捧表過家。謀挾之來江南。樵陽子灑然從焉。來則止永慶寺。亦數過錫山龔方伯勉城南別業。稍一游武林西湖。所至。江南人就徵未來事及丐已疾者麇集。樵陽子不甚答。間露一斑。即往往奇中。其在山。專餌生黃精。出乃復火食。食止蔬素。然終歲廢便溺。良有絕異者。故未名。強而自名曰思道。亦書出山後事。未幾辭去。相傳其大父孔文。進士也。與內江趙文肅同榜友善。父鳴春。
36
三生照水
37
川中王、李、趙、三生。幼同學。後王官都督僉事。李官方伯。趙則老儒。家貧。讀書不輟。一道士能知輪迴。三人相約往扣。令注水自照。都督見一虎出穴。獵夫睨而彎弓。方伯止一豬首。老儒則垂髫諸生。鼓樂迎彩亭。榜曰神童云。
38
白李
39
洪武乙酉。吳山三茅觀雷擊白蜈蚣。長尺許。廣可二寸。有楷書秦自起三字。
40
雲南趙州。永樂間。雷擊死一夷人。朱判其背曰。木子唐朝一佞臣。罰他千劫在牛群。而今逃脫為夷士。霹靂來尋化作塵。火烙字曰李林甫。
41
夙慧
42
凡早慧者。固天授之奇。亦因前生夙習未及發。而轉于後一見其奇也。相傳閩戴大賓。少年及第。未幾死。櫬歸。父發而視之。瞿然一白鬚翁也。可見老而久煉。則復少容。少而速殞。則見老態。去住總只一人。老少亦何分別。
43
升座詞辨
44
員半千之孫俶。九歲。升座詞辨注射。坐人皆屈。乃李長源之甥也。
45
遂初老人
46
王應麟之孫厚孫。八歲能詩。十歲能詞賦。為象山教職。調浦江。歸養。累薦不起。自號遂初老人。性介潔。文法三代兩漢。有遂初集三十卷。
47
神童詩
48
汪洙。字德溫。鄞縣人。九歲善詩賦。牧鵝黌宮。見殿宇頹圮。心竊歎之。題曰。顏回夜夜觀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頭。萬代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上官奇而召見。時衣短褐以進。問曰。神童衫子何短耶。應聲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世以其詩詮補成集。訓蒙學。為汪神童詩。登元符三年進士。仕至觀文殿大學士。謚文莊。仁厚忠孝。著聞于時。子思溫、思齊。孫大猷。皆至大學士。
49
雞聲詩
50
劉崧。字子高。吉安府泰和縣人。舊名楚。國初改今名。性仁厚。且穎悟絕人。七歲能賦詩。世父夜寢。聞雞聲。因命為題。應口成一律。末云。喚醒人間蝴蝶夢。起看天上火龍飛。力學不倦。遊南昌。有稱十才子者。皆出其下。
51
蓮池黃花
52
陳宗。遼海衛人。性穎悟異常。初。城南蓮池。忽生黃花一莖。其大如盤。色艷甚。一術者見而異之曰。是花世所罕有。城中當出一奇士。未幾。宗果生。四歲能書。五歲善文。號神童。尤長于篆刻。十八成進士。任刑部主事。宣廟奇其才。升為尚寶少卿。卒年二十七。遣官諭祭。
53
韓五泉
54
韓苑洛先生之弟邦靖。字汝慶。號五泉。有奇質。少讀論語至文王至德篇。若有所思。父蓮峰先生問故。曰。若是則武王非乎。蓮峰為福建按察副使。渡江。母子各一舟。五泉泣請同舟。曰。豈以波濤叵測。父母皆不可離耶。以百餘錢擲于地。命一視即收。答曰錢若干。悉如其數。百試不差。皆五歲時事。嘗與客弈。背坐不視局。以口對弈者。始終不差一著,與苑洛公二十一同舉進士。二十二同為部署。二十七同以進諫罷。三十四同起用為參議。然三十六竟卒。而苑洛為尚書。五泉孝友過人。詩亦清發。奇士也。又先後同下獄。
55
士榮議論
56
苑洛外孫張士榮。南陽人。九歲讀書。皆識其義。年十七。從苑洛于京。問以致太平之道。對曰。今之舉子業。與前代不同。經書傳註皆祖宗之制。律例者。國之成憲。今為文不詳傳註。治獄不依律例。祖宗制度違越如此。況望其學古議事。欲致太平。必先正此二者。蓋致天下之治在郡縣。而它日為吏。皆庠序之士也。苑洛又與僚友贊一大臣。士榮屏後聽之。客去。進曰。所論。兒殊未諭。大臣與言官不同。言官遇有缺失。即當言。大臣審其必見納。方可言。若明知不能行。身徒竄殛取美名。使朝廷添一過舉。四海加一瘡痍。非大臣忠愛之實。惟曰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苑洛大奇之。後卒。年僅二十八。苑洛深痛惜之。
57
染巢鵲
58
王佐。字廷輔。山西遼州和順縣人。父義為譚城驛丞。有中貴駐驛。久不肯去。人厭苦之。佐方幼。夜密令人取庭樹巢鵲。黑身朱喙而縱之。中貴見之驚詰。館人皆驚以為不祥。遂去。佐舉成化戊戌進士。官南戶部尚書。子雲鳳。號虎谷。官僉都。佐廷試時。黃榜填畢。少一卷。求之不得。或曰。狀元卷封內。若有二。啟之。則佐也。遂足榜尾。名之首尾。亦有數如此。
59
捷對
60
郭中允希顏。泰和人。幼時與一長者浴於池。偶一龜浮水上。長者出對云。龜浮水上分開綠。中允對云。鶴立松梢點破青。長者奇之。妻以女。
61
尹文和公直。少入學堂。嘗穿圓領。塾師眇一目。出對嘲之云。牧童也學穿圓領。應聲對云。瞎子何曾見大衣。眾皆失笑。
62
翁邁。字仲和。崇安人。年十三。以聰慧為郡舉首。邑宰歐陽竦試以對曰。筍出鑽鑽天。應聲曰。蕈生釘釘地。郡守元(日東)以幼。不甚禮之。問曰。小解元讀何書。應曰。詩之相鼠篇。蓋諷之也。守無以難。迨宴鹿鳴。小妓就之覓詩。即題云。年未十三四。嬌羞懶舉頭。爾心還似我。全未識風流。守大稱賞。
63
陳祐山汝弼之子敏勛。少慧。九歲。從祐山鄱陽舟中。祐山指筆架作對云。筆架如山。應聲曰。棊盤似路。又曰。蘇家三父子。文章可法。對曰。程門二弟兄。德義堪尊。未幾卒。佑山。平湖人。進士官給事中。彈汪太宰鋐。謫官。詩文清麗。長子敏功亦舉進士。官布政。
64
蘇福。潮陽人。一曰惠來人。有夙慧。再歲而孤。五歲不言。一日。見道上死蛙。曰。出字也。聞者驚異。時有驛丞。遇福拾穗隴上。戲曰。拾穂與神童。應聲曰。折梅逢驛吏。矢口成章。下筆若有神助。率多此類。所著有秋風詞、紈扇行及賦三十篇。卒年十四。此段一作董玘。周一經。貴谿人。六歲。從父入郡。晨旭方升。顧使屬對曰。東方日出天開眼。應聲曰。西嶽山高地出頭。又王格。京山人。五歲。父讀書蘭若。來省。侍几側。令對曰。春臺四角正。應聲曰。佛殿兩簷高。後皆舉進士。為顯官。
65
張扆。陝西安定人。穎惠絕倫。二歲。從父官上黨。所過山川、道里、廄置。若城郭、廨宇、園亭。久而不忘。指畫成圖。所問響應不窮。父嘗以句屬對云。晚霞高掛。無煙野火燒空。應聲曰。新月初懸。沒線銀鉤釣海。平涼趙中丞浚谷。父之受業師也。聞其奇。使侍立而試之曰。一日心存十二時。對曰。九重策獻三千字。又故難之曰。秋雨連綿。簷前如奏九霄音。丁丁當當。驚迴幽閨淑女夢。夢不成。夫戍蕭關。對曰。春雲縹緲。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來來。動起他鄉游子思。思無窮。親留瀚海。以諸生老。子國紳。進士、戶部主事。
66
公交車有名
67
昆山張玉山廷臣。與吳中英歸有光俱有名公交車。玉山父寬為錢塘令。方五歲。署中火。覓公不得。乃自寢抱印出走矣。有偽檄至。公識之。問何所得。曰。以前檄篆得之。有塾客邀公飲西河。而主具乃一吏。拂衣歸。偵之。則吏以侵藏錢見告。是時甫八歲。後不第死。孫棟。進士、都給事少卿。有直聲。文柱。舉人。為同知。稱良吏。
68
袁氏神童
69
倭人貢。道蘇州。聞袁永之之名。延見。唱和累日。贈以奇珍。時年十餘歲。郡中嘩傳袁氏有神童。
70
袁後年二十四發解。次年登第。二甲傳臚。庶吉士張羅峰嫉諸吉士。請外補習吏事。得刑部主事。改兵部官提學、僉事。卒。胡端敏深重之。袁改武選主事。部署忽火。莫知所起。須臾焚爇盡。與陳侍郎俱下獄。部有巡風主事楊姓者。宜往。公代之。未及入而火作。公獨承。不及楊。榜掠百餘。謫戍湖州。過潯中。題詩于御書閣壁間。至湖。寓慈感寺。郡守長樂陳□令諸士從受業。拒不受。凡三年。哀衝太子生。赦歸。又十年。薦起為南兵部。
71
識難字
72
嘉靖年間。御史餘光薦聞喜縣異童董應嘉。年三歲。未言。四歲始言。一言自能誦千文及大學序。能識千文難字。其父董才。抱以視光。光試之。得實。且知俯伏興拜。從容循序。略無嬉懼。奏聞。光。江寧縣人。子孟麟。甲戌及第。餘官南中識之。年七十九。生子。後竟無嗣也。
73
書大字
74
萬曆甲午。廣東順德縣李氏生子。名世嶼。二歲不言。善書大字。如白沙先生體。四歲時。貴陽馬御史文卿按廣東。召之見。抱膝上。令寫。手甚小。握甚固。作字如碗口大。揮灑甚疾。蓋神童也。或曰。有物馮之。未可知。
75
丘養浩。晉江人。三歲。父抱謁外氏。他日潛往。家人愕。不知所向。覓得。詰之。答曰。門墻紅圬。折而小巷。知為外家也。蓋外家巷連學宮。公早慧。即能辨。一日游戲外氏園中。拾巨珠以奉外祖。祖曰。何不與爾母。答曰。實翁家物。安得奉母。
76
異林記
77
所輯夙慧數款。甚少。惟異林記詳備。今并大年一款。稍訂正。錄於後。然出於玄、禪二門者。洸漾又當別論。削去之。
78
黃帝十歲。知神農之非。而改其政。出鬻子。顓頊十歲佐少昊。帝王世紀。禹年十二為司空。代鯀治水。出傳子。蒲衣子八歲。舜讓以天下。尸子。皋子五歲贊禹。項橐七歲為孔子師。列女傳。周靈王太子晉。八歲辨服師曠。逸周書。魯仲連。十二。折田巴於稷下。魯連子。甘茂之孫甘羅。年十二。為文信侯。見張唐。使之相燕。羅請躬說趙王。趙因獻秦以五城。秦國策。漢楊烏九歲。與其父子雲太玄有荷戟入榛之語。劉向別錄。張霸七歲。通春秋。號張魯子。益都耆舊錄。張堪六歲。受業長安。號曰聖章。宛人任賢。年十二。明詩、易、春秋。號任聖童。後漢書。孔融十歲。盛憲見而異之。下車載歸。結為兄弟。升堂拜母。會稽典錄。楊周七歲時。孔君平詣之。設楊梅。孔問。楊梅是君家果耶。周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金樓子。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養於宮中。欲以為子。世說新語。賈逵十歲。暗誦六經。王嘉拾遺。夏侯淵之子滎。字幼權。七歲屬文。日誦千言。經月輒識。文帝聞而請焉。賓客百餘人。人一奏札。滎一覽。即能歷舉其鄉邑名氏。郭頒世語。魏武幼子蒼舒。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過成人。孫權曾致巨象。欲知其重。舒令置象大船。刻其水痕。稱物校之。即得輕重。魏志。王弼十歲便好老莊。通辯能言。何宴題曰。斯人可與言。天人之際矣。世說注。陸士龍六歲便能賦詩。時人以為項橐、楊烏之儔。世說注。何遜集初傳入洛。元文遙時年十歲。一覽便誦。邢邵謂此殆古來未有。後魏書。梁昭明太子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徧讀六經。簡文帝六歲能文。攬筆立就。武帝以東阿目之。出梁書。顧歡六歲。作黃鵲賦。謝貞八歲。作春日閒居詩。有風定花猶落之句。為尚書王筠所賞。虞荔九歲。往候太常陸倕。問五經十事。荔對無遺。俱出南史。王勃六歲善文辭。九歲作顏師古所注漢書指瑕。以擲其失。李百樂七歲。知瑯琊之稻。出左傳注。開元間。召能佛、道、孔子者相答。禁中童子員俶。九歲。升座。詞辯注射。坐人皆屈。是日俶又薦其舅子李泌。泌年七歲。召入。使張說試以方員動靜說。因賀帝得奇童。新唐書。賈言忠數歲諷書。日萬言。七歲以神童擢第。唐世注。聞喜人裴敬彞。七歲解屬文。性大端謹。號為甘露頂。舊唐書。後唐莊宗年十一。從晉王討王行瑜。入覲獻捷。昭宗異之曰。此子有奇表。可亞其父。賜以鸂鷘酒巵、翡翠盤。因號李亞子。北夢瑣言。宋張九成八歲。默誦六經。通其大旨。父積書坐旁。命客就試。酬答如響。出宋史。晏文獻殊、楊文公億。皆舉神童。晏年十四。楊年十一。真宗親試九經。不遺一字。又試詩賦。請至五賦乃已。葉少蘊避暑錄。金大宗時。東平童子劉天驥。七歲。能誦詩、書、易、禮、春秋左傳、語、孟。章宗時。益都童子劉住兒。年十一。能誦大小六經。工詩賦。所書行草有法。孝行夙成。召至內殿。試鳳凰來儀賦、魚在藻詩。賜經童科出身。俱出經史。國朝李文正東陽。五歲。以奇童舉。楊少師廷和。年十二。舉鄉試高等。弇州別集。李文正公東陽。六歲時。與學士程敏政。皆以神童舉。純皇召見。過宮門。不能度。上曰。書生腳短。李對曰。天子門高。時上御羞有蟹。上持示二子曰。螃蟹一身鱗甲。東陽對曰。蜘蛛滿腹絲綸。敏政對曰。風凰遍體文章。純皇贊曰。他日一個宰相。一個翰林。卒如所言。雪濤小書。群臣皆賀。
79
佛言修摩那沙彌年向八歲。得四神足及得四諦之法。增一阿含經。舍利弗生。始八歲。誦十八部經。通解一切義。摩伽陁國嘗設大會。作樂談義。舍利弗便陞論狀。結跏趺坐。問答之間。辭理超絕。智度論。釋道安七歲。讀書。再覽。能誦。年十二出家。神聖聰敏。師與光明經一卷。不減萬言。安覽畢。即還其師。覆之。不差一字。釋寶誌產鷹巢中。手足皆鳥爪。朱氏婦聞其啼。梯樹取養之。七歲。依鐘山僧出家。修習禪業。與人言。始若難曉。後皆效驗。釋法聰八歲出家。卓然神秀。陝郡人辛七師。十歲好浮圖法。曰閱佛書。自能辨梵音。不由師教。俱出神僧傳。曇無讖本天竺人。十歲誦咒。聰敏出群。日萬餘言。初學小乘。後得樹皮涅槃經讀之。驚悟。北涼錄。
80
大年
81
周穆王一百三十四歲。召公奭一百八十歲。王充論衡。一云。召公百一十九歲。竹書紀年。太公望百四十歲。金石錄。老聃生子。殷時為周柱下史。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入大秦時。蓋二百餘歲。高士傳。卜子夏一百三歲。出榮齋隨筆。漢文帝得魏文侯時樂人竇公。百八十歲。兩目皆盲。出桓譚新論。齊東宮得疾。隱居嵩岳。壽三百餘歲。出嵩山志。後魏正光初。有隱士趙逸來京師。云是晉武時人。晉朝舊事。多所記錄。號為聖人。不聞養生。自然長壽。言郭璞為吾筮壽五百。今始逾半。蓋二百五十矣。洛陽伽藍記。魏侍中羅結一百七歲。猶總三十六曹事。百二十餘乃卒。出北史。梁鍾離思遠。百一十二歲。凡七娶妻。有子十二人。出南史。漢丞相張蒼。年老。吮婦人乳汁。得百八十歲。抱朴子。荊州上津鄉人張元始。年九十七方生兒。兒遂無影。元始百一十六歲乃卒。出南史。梁武帝太清元年。海中浮鵠山。有女人年三百歲遣使獻紅席。有女道士四五百人。年並出百歲。出南史。唐開元東封。太原人于伯龍詣闕。年已百二十八歲。其子老死。兩孫隨行。各年七八十歲。出舊唐書。唐南昌人錢朗。累官光祿卿。百七十乃卒。出一統志。唐會昌五年。胡杲吉白?文與白樂天。于東都履道坊。為九老會。洛中遺老。李元爽年百三十六歲。杲八十九。白?文八十八。劉真八十七。鄭據八十五。盧真八十二。張渾七十七。白居易七十四。出白氏長慶集。宋初。羅浮山有陳崇藝者。年百二十。自言兒時見山下有船數十。今去海四里矣。羅浮山記。宋太宗時。瓊州人楊遐舉。年八十一。其父連叔。年百二十二。祖宋卿。年百九十五。並存。猶有九代祖居雞窠中。如小兒。見人。出頭下視。不語不食。洞微志。又池州有一村。皆查姓。有翁媼兩人。是其村祖。不知幾百歲。各長三尺。腦後一髻。擁以綿衣。惟露首。面兀如土木。但目能運轉。舌能舐酒夷堅志。
82
國朝親郡王壽考者。肅恭王貢錝、東阿王泰懋、俱八十一。益恭王厚炫、堵陽安僖王同鉣、內江莊懿王友墦、襄陵恭惠王範址、樂平定肅王沖焚、俱八十二。襄陵安穆王征鈐、唐山恭懿王勛。澄、俱八十三。慶成恭裕王表欒。八十七。安化惠懿王秩炵。八十八。襄垣安惠王仕坯。九十一。坯子成鍨襲封。年九十二。見封長曾孫充煌乃卒。王弇州別集。
83
國朝大臣眉壽至九十者。陸文定樹聲。九十七。於谷峰集。江侍郎治。九十二。謚議公冊。魏文靖驥。九十八。劉文靖健。九十四。王端毅恕。九十三。尚書胡公拱辰、尚書陳公雍、大理寺卿葛公浩、俱九十二。王尚書學夔。九十四。湛尚書若水、應尚書大猷。俱九十五。南兵部尚書郭宗皋。九十。刑部尚書錢邦彥、喻茂堅。俱九十一。王氏別集。
84
大臣八十以上者。胡忠安濙、韓司寇邦問、蔣恭靖瑤、方尚書鈍、俱八十九。鄒宗伯幹、殷司寇從儉、李太宰裕、張太保子麟、馮司寇岳、俱八十八。王恭靖璟、潘恭定恩、俱八十七。馬端肅文升、林司馬瀚、韓忠定文、章文懿懋、高襄簡友璣、劉清惠麟、董宗伯份、嚴分宜嵩、俱八十六。王靖遠驥、孫司馬原貞、焦泌陽芳、俱八十五。王文端直、王忠肅翱、賈文靖詠、朱恭襄希周、呂少傅本、俱八十四。黃文簡淮、胡賓客儼、尹文和直、陳太保金、謝文正遷、毛文簡紀、羅文莊欽順、顧宮保應祥。胡司寇松、俱八十三。俞司寇士悅、雍司徒泰、洪太保鐘、徐少師階、王別集。禮部侍郎習禮。八十九。戶部侍郎萬虞愷、大禮卿夏時正。八十八。右副都御史孫曰良。年八十七。都督同知吳良。洪武中以蕃將來降。成化中卒。年九十九。弇州別集。太守林春澤。一百四歲。太史王革。一百歲。出王同軌耳談。韓府郡牧所千戶朱政。言其曾祖信百六歲而終。祖全。百二歲。父鏞。八十二歲。俱見存。弘治中。太倉狀元毛澄祖、毛弼。百歲。有司為建人瑞坊。洪武中。崑山耆老周壽誼。百十六歲。入見。賜宴及鈔幣。天順中京師人茹大中。百有四歲。入見。便殿賜宴並冠帶。命禮部尚書姚夔。造其第賀之。成化癸卯。濟寧人王士能。自言百二十。又三年乃卒。弇州別集。北京良鄉人孔無似。年四百歲。御史金燦召見。與之飲食。郎仁寶七修稾。內鄉李子田為池州同知時。有老人百七歲來見。內邱有向指揮。百十七歲。淅川縣人賣大用。一百三歲。順陽趙相。百歲。新野李老。百十餘歲。鄧州郭陵母。一百七歲。潁州姚老。百有六歲。其妻亦百歲。內鄉人羅紀。百歲。崔舉。百有二歲。出李子田于堧注筆。
URN: ctp:ws12720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