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十七

《卷九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九十七   明。 彭大翼 撰親屬。
3
子。
4
《禮》《曲禮》:凡為人子之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出,必吿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恒言不稱老,李宻曰:為人子者,願為人兄,不願為人弟兄事親之日長,弟事親之日短」。
5
問安
6
《禮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至寢門,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豎曰:「安」。文王乃喜。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
7
幹蠱
8
《易》、《蠱卦》:「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9
肯堂肯構?
10
周書》:「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後弗。棄基學,箕學裘」。
11
《禮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稱善。
12
禮坊記善則稱「親」,過則稱已貽名。
13
禮內則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
14
不知罵怒。
15
《說文》: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16
不敢欠伸。
17
《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不敢,噦噫●咳,欠伸跛倚。
18
目瞿心瞿
19
禮雜記》:「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注云:「見人貌有類其親者,則目為之瞿然驚變。聞人所稱名與吾親同,則心為之瞿然驚變也」。
20
敬孝愛孝。
21
莊子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受箠」。
22
說苑》曾子嘗有為不中,曾晳怒,援木擊之,曾子有頃乃蘇,退鼓瑟而歌。孔子聞之,告門人曰:「昔舜事瞽瞍,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而小箠則受,大箠則走。今曾子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義,不孝孰大乎?」一說曾晳使曾子耘,●誤傷其根,故怒。
23
泣杖。
24
說苑韓伯俞事親至孝,有過,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嘗泣,今泣何也?」對曰:「往日得罪笞之,痛知母力健,今笞之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泣也」。
25
祭不為尸。
26
曲禮》:「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槩祭祀,不為尸」。
27
仕不擇祿。
28
《家語子》路,見孔子曰:「負重渉逺,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
29
五綵娛親。
30
高士傳老,萊子養二親。年七十,身著五色綵衣,為嬰兒戲於親前。嘗取漿上堂,詐跌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欲親之喜。
31
三釜養親。
32
曾子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後仕三千鍾,而不洎吾心悲」。
33
負米
34
《家語》子路曰:「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嘗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木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逮。
35
遺羮
36
左隱元年,鄭莊公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吿之悔?對曰: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見,誰曰不然?公從之,遂為母子如初。
37
菽水盡歡
38
《禮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39
風木思養。
40
《韓詩外傳》:孔子出行,聞有哭,聲甚悲,至則臯魚也,被褐擁劔,哭於路左。孔子下車而問其故,對曰:吾少學周流天下,而吾親死,一失也。高尚其志,不仕庸君而晚無成,二失也。少失交遊,寡於親友而老無所託,三失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逮,往而不可返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親也。吾于是辭矣」。立哭而死。于是孔子門人歸養其親者一十三人。
41
不改父政。
42
《論語》《孟》,莊子之孝,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43
不傷父名。
44
田叔為魯相卒,魯人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無以百金傷父名」。
45
為父受汚。
46
東漢順帝時,膠東相吳祐,字季英。政崇仁簡,民不忍欺。有嗇夫孫性私賦民錢市衣進父父,得衣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性慚懼自責,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汚辱之名,所謂觀過知仁矣」。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47
為母被屈。
48
見縣尹上。
49
扇枕溫席。
50
東漢黃香,字文強。家貧,無奴僕,躬執勤苦,盡心供養,軀無被袴。而親極滋味,暑則扇牀枕。寒則以身溫席,嘗吐●膿。
51
東漢蔡順,字君仲,以至孝稱。母至姻家,飲酒嘔吐,順恐中毒,乃嘗其吐母生瘡出,膿以口●之。
52
自澣中裙
53
漢武帝建元中,皇太后以萬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長子建為郎中令,少子慶為內史。建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入子舍。竊問侍者,取親中裙厠牏,身自澣滌以為常。注云:「中裙近身衣厠牏,汗衫也」。
54
親滌溺器。
55
宋黃魯直,性至孝,奉母安康君,至為親滌溺器,未嘗頃刻,不供子職。
56
倉粟養母。
57
呂氏春秋》,「齊有北郭騷者,綑蒲葦織屨履以養其母,猶不足踵門見晏子,願乞所以養母晏子,使分倉粟府金而遺之,辭金而受粟。
58
焦飯遺母
59
世說,吳郡陳遺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製一囊,每煮飯輒貯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崧即日便征遺。已斂,得焦飯數斗,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迯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60
申喜心、通。
61
《呂氏春秋》:有申喜者,亡其母,聞乞人歌于門下而悲之,動于顔色,謂門者內乞人之歌者,自覺而問焉,曰:何故而乞與之語?葢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若草莽之有華實也。若樹木之有根心也,雖異處而相通,隱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神出於中,而應乎心,兩精相得,豈待言哉!
62
荀顗色養
63
荀顗,字景倩。年踰耳順,而母年九十,色養烝烝,以孝聞當時。
64
能蓋前愆。
65
漢昭帝以張安世自先帝時為尚書令,志行純篤,用為右將軍,以杜延年有忠節,擢為太僕。按安世湯子延年周子書法云:「二子可謂能蓋前人之愆矣」。
66
盡革故態。
67
宋太宗興國六年,宰相薛居正卒,帝親臨其喪,為之流涕。居正子惟吉素無行,帝存問其家,因曰:「不肖子安在?頗改節否?不克負荷先業,奈何?」惟吉伏喪側,懼赧不敢起。自是盡革故態,讀書親賢,修飾為善。其後帝數委以大藩,所至稱善。
68
論父功徳
69
世說,陳元方子長文與季方子孝先各論父功,徳爭之不決,諮于祖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按元方紀,字長文,羣字季方。諶字孝先,忠字。又晉阮孝緒十餘嵗,隨父為相州從事,不書官紙,以成父清白,問母起居。
70
《北史》:崔暹平居侵,曉則與兄弟跪問母之起居,出理官政,暮歸,嘗食視寢畢,然後至外齋,對親賔論事,或與談●理。
71
殺雞供母。
72
東漢茅容,字季偉,郭林宗見之,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林宗以為為己設,既而乃供其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泰曰:「卿賢哉逺矣!林宗猶減三牲之養,以供賔客,而卿如此,乃我友也!」因勸令從學。
73
投魚進母。
74
《蕭廣濟孝子傳》:杜孝,巴郡人。少失父,與母居,以至孝稱。後在成都,母喜食生魚,孝乃截大筒,盛魚二頭塞之,以草呪曰:「我母必得此魚」。因投中流。後婦出汲,見筒橫來觸岸,異而取視,有二魚。含笑曰:「此吾夫所記也」。熟而進之,聞者嘆異。
75
孟宗泣竹。
76
《楚國先賢傳》:孟宗恭武,性至孝,母好食竹笋,冬月無笋,宗入竹中,哀號笋為之生。
77
曇恭進●
78
《南史》:滕曇恭年五嵗,母患熱病,思食寒●土,俗不産歴,訪而不得。俄遇一桑門,曰:「我有雙●,分一相遺」。曇恭因以進母,舉室驚異。
79
愛日
80
揚子曰:「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81
望雲。
82
見雲。
83
刻木為母形。
84
漢丁蘭,河內人。年十五,嵗喪母,不及養,乃刻木為親形,事之如生。
85
撾鼓乞父命。
86
吉翂,字彥霄。父為奸吏所誣,罪當死。翂年十五,撾登聞鼓,乞代父命,武帝乃釋之。丹陽令王志欲于嵗首舉充純孝,翂曰:「異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也!父辱子死,道固當然。若翂當此舉是因父求名,何辱如之!」固拒而止。桑椹奉母。
87
東漢蔡順當王莽末,嵗大荒,順拾桑椹,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白者自食」。賊知其孝,遺以米肉放之。
88
葡萄奉母。
89
唐陳叔達為納言,嘗賜食,得葡萄,不舉,高祖問之,對曰:「臣母病渴,嘗求之不得,願歸奉之」。帝曰:「卿有母,欲遺乎?」因更賜之。
90
諫父慎嫌。
91
東漢吳祐隨父恢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恢欲殺青,簡寫經書。祐諫曰:「南方多珍怪,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威所望。此書若成,則載必兼兩。昔馬援以薏苡興謗,王陽以囊衣徼名,嫌疑之際,先賢所慎」。恢撫祐首嘆曰:「吳氏世不乏季子矣」。
92
傷父,被刑。
93
顔氏家訓:吳郡陸襄以父閑被刑,終身布衣蔬食,雖薑菜有切割者,皆不忍食,居家惟以掐摘供㕑。江陵姚子篤母以燒死終身,不忍噉炙。豫章熊康父以醉而為奴所殺,終身不嘗酒。然禮縁人情,恩由義斷,假如親以噎死,遂可絶食耶?
94
拜讀父書。
95
吳顧愷每得父書,則灑掃几筵,舒書于上,拜跪讀之,讀畢再拜。若父有疾耗之問,則臨書垂涕,語聲哽咽,能為父賦。
96
宋歐陽公為《鳴蟬賦》,他兒皆一視而過,少子棐守之不去,公曰:「此兒必能為吾賦也」。因以與之。按棐字叔弼,求增父秩。
97
唐孫逖,遷中書舍人。父嘉之,年且八十,猶為令。逖求降外官,增父秩,帝嘉納,拜嘉之宋州司馬,聽致仕。
98
乞擬母封」。
99
宋趙康靖公槩㑹郊祀,當進階封,且任一子京官,公乞以封母郡太君,宰相謂公曰:方為學士,擬封不久矣。公曰:「母年八十,朝夕不可期,願及今以為榮」。許之,遂以為例。
100
傷指大啼
101
《世說》:范宣,字子宣,年八嵗,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耶?答曰:「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指痛不寢。
102
梁臧盾有至性,嘗隨父宿直廷尉府。母劉氏夜暴亡,盾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寢。及旦,凶問至。又宋司馬池,光之父也,嘗奏名禮部,將入試殿廷,一日心動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能無恙否?」及至內門,徘徊不能入,蓋母已亡,為友人所匿也。因詰其友,而友止以疾告,池遂號泣而歸。
103
為母炊爨。
104
世說祖納,字士言。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輕于五羖之皮耶?」為母行傭。
105
江革,字次翁,臨海人。少失父,遭王莽亂,負母迯難,以母老不欲揺動,自在轅中挽車,不用牛馬。轉客下邳,行傭供母,人稱「江巨孝。
106
羞掩父徳。
107
袁宏彥伯,遷桓溫記室,為《東征賦》,悉稱過江諸名徳,而獨不載溫父彝溫甚忿。後遊青山,飲歸,命宏同載,衆為危懼。行數里,問宏曰:「聞君作《東征賦》,多稱先賢,何故不及家?」君宏曰:「尊公稱謂非下官敢專,因未呈啓,不敢顯之耳」。溫曰:「君欲為何辭?」宏即答曰:「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殞。宣城之節,信義為允」。溫●然而止。宏賦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嘗于曲室抽刀問宏曰:家君勲績如此,君賦云何相忽略?」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無?」因曰:「精金百鍊在割,能斷功則濟時職。思靖亂長沙之勲,為史所贊,胡奴乃止」。按胡奴是侃第十子陶範也。範,字道則,胡奴其小字也。
108
求顯父名。
109
唐甄逢常以父不得在國史為恨,逢與元稹善,稹移書于史館修撰韓愈,由是父子俱得顯名。
110
誦詩興嘆。
111
見入仕。
112
讀詩流涕。
113
晉王褒字偉元。父儀為魏文帝所殺,痛父死于非命,未嘗西向坐,隱居教授,廬于墓側,旦夕攀栢,悲號涕泣,著樹樹,為之枯。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篇》。又《南史》顧歡隱天台山,開館聚徒。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廢書慟泣。由是受學者,廢《蓼莪》不復講。
114
不忍衣綿。
115
南史朱百年家素貧薄,母以冬月亡,衣竝無絮,百年自此不衣綿帛,嘗寒時,就同縣孔思逺宿,衣悉裌布,飲酒醉眠,思逺以臥具覆之,百年初不知,既覺,引臥具去,謂思逺曰:「綿定!竒」溫。因流涕悲痛,思逺亦為之感泣,不忍聞樂。
116
宋劉溫叟以父名岳,終身不聽絲竹,不遊嵩華。每內宴,聞鈞天之樂,則涕泣移時,曰:「若非君命則不」至。是為父禳災。
117
唐李勉為江西觀察使,部人有父病,以蠱道為木偶人,署勉名位,瘞于其壠。或以告勉,勉曰:「為父禳災,亦可矜也」。竟不問。
118
為父禱疾。
119
徐陵,字孝穆。子份,性孝友。陵疾篤,份燒香祈禱,跪誦《孝經,日夜不息,如是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
120
五子知、名。
121
晉王羲之有子七人,其知名者五人,曰●之、凝之、徽之、獻之、操之,故唐孟郊詩云:羲之生五子,羲之又有之」。又劉、宋謝莊生五子,曰颺、朏、顥、崧、瀹。蓋名子,以風月,景山水也。
122
八子:皆貴。
123
唐郭子儀八子,七婿皆貴顯。八子:謂曜、旴、晞、●、晤、曖、曙、映也。曖,尚昇平公主。曖四子:鑄、釗、鏦,鎔一女為憲宗皇后。
124
瑤環,瑜珥。
125
唐韓文公作殿中少監馬君墓誌。始,余應進士舉于京師,見北平王燧於北亭,猶高山深林,龍虎變化不測,蓋魁傑人也。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鶴停峙,能守其業者也。姆抱幼子立,側眉眼如畫髪,漆黑肌肉,玉雪可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即殿中少監馬君繼祖也。按少傅即燧子,暢少監燧孫也。
126
發假收嚴。
127
唐楊遺直為蘭陵主簿,名四子,曰發、假、收、嚴,皆登進士第。收即大拜。發已下皆至丞、郎。發以春為義,假以夏為義。收以秋為義,嚴以冬為義。同居修行,里比靖、恭,諸楊尤盛焉。
128
齧臂而盟。
129
吳起,出衛郭門,與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門」。後果如言。
130
絶裾而往。
131
晉元帝大興初,溫嶠欲詣建康,母崔氏固止之,嶠絶裾而往。後母亡,阻亂不得奔喪。
132
導輿
133
唐崔邠拜太常。故事,太常始視事,大閲四部樂,都人縱觀。邠自第去帽,親導母輿,公卿見者皆避道,都人榮之。又五代張遂清為淄州刺史,迎其母,及郊,親為母執轡行數十里,州人以為榮。
134
跨竈。
135
吳崇質《賀人生子詩》云:「寄語王渾防,跨竈阿戎清賞祇須臾又蘇。東坡《答陳季常書》云:「在定日,作《松醪賦》,今寫寄擇等,庶開發後生。妙思着鞭一躍,當撞破煙樓」。吾子邁作文,頗有父風咄咄,皆跨竈之具。按竈有釜,故子過于父,為跨竈,擇季常子名煙樓竈上烟。●言:「子過于父,猶如跨竈,撞破煙樓也」。
136
任昉,令子。
137
劉宋褚淵,字彦回,嘗謂任昉父遙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也。又唐鄭餘慶子涵為右補闕,敢言無忌」。憲宗謂餘慶曰:「涵,卿令子而朕直臣也,可更相賀」。
138
挺之,真子。
139
唐嚴武母裴氏,不為父挺之所答,獨厚其妾,英武奮然,以鐵槌就英,寢碎其首。挺之竒之曰:「真嚴挺之子,得父一能」。
140
劉宋顔延之,字延年,文帝召之,不肯詣,常日但入酒店,裸袒挽歌,了不應對。他日,醉醒,入見帝,帝問諸子,才能對曰:「浚得臣筆,測得臣,文㚟得臣義曜,得臣酒,何尚之?」因問:「誰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
141
得父一絶。
142
唐、宋之問父令文,富文詞,且工書,有力絶人,世謂「三絶後之問,以文章起弟之悌,以驍勇聞。之愻以精草●名,世謂皆得父之一絶。
143
蘇氏有子。
144
唐蘇頲子詵,十餘嵗,彊學有成人風。頲喜曰:「吾家有子,李氏有子」。
145
唐李晟收復長安,封西平王。子愬擒吳元濟,故平《淮西碑》云:「惟西平有子,惟我有臣」。
146
終身不引鏡。
147
唐路隋,字南式。父泌,從渾瑊㑹盟于平涼,被虜,執死焉。時隋方嬰孺,以恩授八品官,知父死,虜中日夜號泣,坐不西向,不食肉。母嘗告隋貌類父,遂終身不引鏡,平生不踐石。
148
徐積,字仲車,楚州人。積生三嵗,父羅城君卒,晨昏匍匐牀下求其父,甚哀太夫人。一日使讀《孝經》,流涕不止。壯以父諱「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則避而不踐。一日,具公裳見貴官,忽自思曰:「見貴官尚用公裳,豈有朝夕見母而不具公裳者?」遂朝夕具公裳揖其母。
149
親老不仕宦:
150
宋包孝肅始及第,以親老侍養,不仕,宦且十年,人稱其孝。
151
親在不赴官。
152
宋范純仁,文正公次子,以父母在調官皆不赴,文正遣之,公曰:純仁豈為重于祿養,而輕于父母耶?雖近,亦不能朝夕在側」。遂終養焉。
153
入闗得母。
154
宋司農少卿朱壽昌,天長人,字叔康。父巽,守京兆。時妾劉有娠,為嫡母妬害,出嫁民間,生壽昌,數嵗乃還父家,母子相别,不相聞者五十年。壽昌既仕,行四方,求之不得,與人言,輙流涕。熙寧初,知廣州軍,與家人訣,棄官入秦,誓不見母,不還。行次同州,避雨旅舍,見老婦冒雨抱薪而來,投舍嘆曰:「吾兒壽昌,安知母如此之苦乎?」壽昌聞,愕然,近前問故,乃知為生母也,年已七十餘矣。壽昌因與同母所生弟妹皆歸為買田宅居之。天下知其孝友。京兆尹錢明逸以聞,詔壽昌還就原官,為王安石所忌,出為河中府通判。居數年,母卒,壽昌哭泣幾喪明。按同州,今陜西西安府《東坡集》又曰得之蜀中。
155
入蜀迎父。
156
宋畨陽張吉方在娠,父介客東西川不還。及為兒時,與彭器資同學,作詩有「應是子規啼不到,至今我父未歸家」之句,聞者憐之。既長,至蜀迎父,父初無還意,乃還省母。復至涪關,往返者三。其父以熙寧十年三月至自蜀,鄉人迎謁,嘆息器資,因贈以詩。
157
五桂
158
五代竇禹鈞,漁陽人。生五子,儀、儼、偁、侃、僖,俱登科。馮道贈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159
三槐
160
宋王晉公祐,太祖朝知制誥,使魏州,太祖曰:「使還,與卿王溥官職」。時●為宰相也,使還,帝怒,安置華州。七年不召。初,祐赴貶時,親朋送祐曰:「意公作王●官職矣」。祐笑曰:「某不做兒子,二郎必做二郎文,正公旦也」。祐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文正公果作相,天下謂三槐王氏。
161
不辯菽麥已下不肖子
162
晉桓溫第四子。不辯菽麥,不奉教令。
163
漢有佷子者,家貲萬金,自小不從父命。父臨亡,欲●山上,恐兒不從,倒言葬我,着渚下石磧上。佷子曰:「我由來不奉教令,今當從此一語,盡散家財」。積土繞之,成一洲,長數百步。元康中,始為水所壞。
164
狄子暴橫。
165
狄仁傑子景暉,為魏州司馬㕘軍,恣行暴橫,人患焉。遂廢梁公生祠神像。
166
宋子贓貪
167
宋璟五子渾、恕、尚,並以贓敗,華、衡亦皆坐貪得罪,廣平之風衰矣。
168
尚主驕恣。
169
見公主:
170
憑舊請託。
171
見父。
172
山堂肆考卷九十七
URN: ctp:ws13063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